产业发展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塑料包装的产业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塑料包装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紫江企业(600210)、双星新材(002585)、双汇发展(000895)、通产丽星(002243)、宏裕包材(837174)、中粮包装(HK.00906)、华源控股(002787)、永新股份(002014)、天成科技(838451)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中国塑料薄膜产量、中国塑料薄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供给端:塑料薄膜与泡沫塑料产量下降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包装大国和塑料包装需求最大的亚太国家,同时也是塑料包装制造大国。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推动了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塑料包装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2019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逐渐增加。2019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为9574.1万吨,同比增长11.87%。2020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为10194.7万吨。2015-2019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整体呈波动趋势。2020年,我国塑料薄膜行业累计完成产量1502.95万吨,同比下降6.37%。2015-2020年,我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波动较大。2020年,我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为256.6万吨,较2019年的258.19万吨同比下降0.62%。需求端:规模以上企业收入下降2017-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2020年,全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4.2亿元,同比下降2.49%。2015-2019年,我国塑料薄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收入有所下降。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塑料薄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累计营业收入2754.35亿元,同比下降0.55%。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包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和分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需求,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区划,提出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战略措施。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以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两个“龙头”景区为重点,在阿勒泰地区构建三大旅游环线、六条旅游发展轴,划定6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一)三大旅游环线1.西环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环线范围:自北屯市(兵团)、福海县至阿勒泰市,经喀纳斯,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景区轴,经217国道至布尔津县,再至北屯市、福海县。旅游特色:集综合自然景观、边境风光、西域风情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环线。功能定位: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整合系统的以地貌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开展以边境、口岸、边防为基础的边境贸易旅游活动。开展以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旅游活动。2.东环线: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线范围:自北屯市(兵团)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尔泰文化长廊至富蕴、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经青格里河沿线,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旅游特色:以阿尔泰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为主要内容的阿尔泰文化旅游。以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为依托的边贸旅游。3.大环线: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范围:由西域边陲综合景观西环线和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构成。旅游特色:阿勒泰旅游的资源汇集环线、形象展示环线。功能定位:串联阿尔泰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乌伦古河流域及乌伦古湖、边境口岸、阿勒泰地区主要城市,形成汇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大环线。阿勒泰地区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区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主体框架。(二)六条旅游发展轴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轴共包括两条横轴、四条纵轴。1.拟建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范围:东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尔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别克口岸。特色:融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于一体的阿尔泰文化旅游长廊。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画长廊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迹荟萃之路。草原丝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踪探索之路。贯通阿尔泰山几大旅游区、旅游景区景点,压缩旅游交通时间、提高行游比的旅游交通大动脉。连通青河县、富蕴县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2.提升额尔齐斯河(银水)风光旅游横轴范围:东起青格里河,依托额尔齐斯河,西至额尔齐斯河南北湾。特色: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河银水风光带。功能定位:以额河沿岸、河谷风光、沿途景区(点)为主要内容的路上观光。以水上漂流、游船为主要形式的水上观光。在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附近,争取开通中哈两国出入境水上短距离观光游。贯穿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游区、乌伦古湖休闲旅游区和五彩城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大动脉。连通北屯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3.拟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纵轴范围:北起那仁夏牧场,沿中哈国境,经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头。特色:游中哈俄三国边境,赏西域风情。功能定位:以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边境观光游及边贸旅游。以185团、186团为代表的军垦文化旅游和以白哈巴中国西北第一哨、北湾边防站(额尔齐斯河出口)、西北边境第一连、吉木乃边防站、达尔罕边防站为代表的边防旅游。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那仁草场、额尔齐斯河、白沙湖、鸣沙山、木斯套冰川为一体的系统地貌景观观光游。展示以沿线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4.提升喀纳斯生态旅游纵轴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特色:人间仙境喀纳斯的经典生态旅游轴。功能定位:连接布尔津与喀纳斯景区的快速通道。游客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主要通道。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光轴的主要连接线之一。5.拟建阿尔泰山水休闲旅游纵轴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类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功能定位:为国际国内游客进入阿勒泰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边景区(点)的便捷通道。融合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彰显阿勒泰山水休闲度假的特色旅游轴。6.提升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范围:由216国道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五彩城、恰库尔图镇,再经226省道至富蕴,再至可可托海景区。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观,多彩而神秘的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定位:游客自阿勒泰地区东部进入的通道。与阿尔泰文化轴、额尔齐斯河风光轴一起,构建可可托海作为阿勒泰地区的两大龙头景区之一、成为景区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框架。连接五彩城、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古恐龙化石区、可可托海、地质3号矿坑、神钟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彰显阿勒泰地区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质矿产等为特色的西域景观的特色旅游轴。(三)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基础,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共划定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1.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功能区范围大致包括:大喀纳斯景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北部。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河流与冰川湖泊,如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观,如友谊峰、山地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自然生态景观,如西伯利亚泰加林景观、高山草原牧场。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功能定位:本功能区为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金牌”旅游区,可拉动地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旅游业发展。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专项旅游、特种旅游、夜间旅游和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喀纳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2.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功能区范围:富蕴县北部。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镇、大东沟河段、野鸭湖、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唐巴拉岩画、可可托海温泉、额尔齐斯河河源等。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旅游区,地位仅次于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直接带动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旅游业发展。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科普科考旅游、金矿奇石旅游、摄影绘画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国内知名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3.阿勒泰市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功能区范围: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北部及中部地区、富蕴县西北部地区。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包括:红山嘴口岸、蝴蝶沟、淘金沟、阿拉善温泉、五指泉、桦林公园(沙里福汗公园)、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小东沟冰雪度假村、萨热阔布、托勒海特景区、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功能定位:本旅游区为阿勒泰地区以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养生保健旅游、专项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这一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知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4.西域边陲风情旅游功能区功能区范围:吉木乃县和哈巴河县的中部及南部地区。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额尔齐斯河北湾、白沙湖、鸣沙山、阿黑吐别克口岸、桦林公园、哈龙沟等。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西域风情、西北边境旅游、中哈边贸的旅游区,是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边防边贸旅游、西域景观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喀纳斯景区和吉木乃口岸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功能区范围:青河县。区内主要旅游资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萨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护区等。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原生态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寻踪、中蒙边贸旅游特色的旅游区,是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边贸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强中蒙旅游合作,打造草原生态的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欧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壮大。6.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功能区范围:福海县南部和富蕴县南部。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古恐龙化石、鸣沙山、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五彩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地区干旱荒漠景观集中、适合开发利用沙漠观光和休闲的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漠观光、休闲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的主要景区。打造以沙漠观光、沙漠摄影、地质矿产科普科考、野生动物观赏和沙漠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注重发挥旅游资源整体合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游客经216国道进出阿勒泰地区这一门户旅游区,使之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亮点景区,中国最美丽的雅丹地貌景区之一。(四)四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区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阿勒泰地区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提出了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开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引导与控制四大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1.旅游禁止开发区如下区域可划定为旅游禁止开发区:国家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的核心区。冰川、重点保护河段、重点保护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景区一级生态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区域。禁止开发区管理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关规划,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和文化遗址等,实行强制性保护,保持其原生态、完整性,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或破坏。区内严禁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有序引导人口逐步向区外转移。区内禁止建设各项旅游接待设施,严禁旅游、生产等活动。禁止开发区内要依法关停、转移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2.旅游限制开发区旅游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灾害风险大,开展大规模旅游开发的条件较差,且关系到较大范围涉及生态安全的区域。此外,还包括以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点)为主题的区域。旅游限制开发区管理政策。对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区域,严格限制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有限制的发展旅游、农林牧产业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区内在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要对旅游活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要做出明确规定。限制开发区内要限制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保证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下降,实现所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3.旅游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以风景区(点)、特色古村落等为主体的区域。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旅游开发强度较低的地区,适量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组织适宜的风景旅游、休闲旅游活动。旅游优化开发区内要实现更高要求的减排目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种类,实现旅游效益增加。旅游开发区内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保护与治理。4.旅游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是指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指旅游景区的中心区、特色旅游城镇等为主体的区域。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提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地区。区内可开展旅游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活动。旅游重点开发区内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旅游区,要开展综合治理。二、战略措施(一)组织编制实施地区、市县旅游发展规划阿勒泰地区及6县1市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区行署,按照地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建立旅游规划调整或修编程序,促进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动态化。旅游发展规划内容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阿勒泰地区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二)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以全球化视野、市场与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特征、市场条件等,编制实施冬季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凸显当地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如滑雪场、滑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等相关软硬件配套建设作为重点,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按照国际知名的滑雪场、滑冰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冰雪旅游相适应的标准、设施、服务,提高冬季旅游的国际化水平。规划要对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滑雪场、馆等)的数量、布局、时序、投资、客源情况等予以明确。根据市场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场建设布局与密度,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滑雪场体系结构。避免造成滑雪场、滑雪馆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闲置等问题。滑雪场(馆)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滑雪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一起同步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建立项目实施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滑雪场(馆)建设尽量要与现有设施及其他景区(点)设施相结合,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植被,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滑雪场(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时,应顺山坡就势修建,尽量避开林地及大动土方工程;一定要进行的破土工程,必须在两年内复垦绿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要尽量移植。旅游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乱采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风貌。(三)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区行署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由于旅游资源产业由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晰、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强化政府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机制、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协调和解决方案。建议成立由阿勒泰行署专员领导的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环保、林业、渔业、畜牧业、水务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上述部门要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地区旅游资源产业。阿勒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能为:①依据国家规律法规,制定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产业宏观调控。②统筹协调解决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旅游资源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③组织编制地区性的旅游项目招商指南,促进和引导外商和社会资金向旅游资源产业投入。④建立部门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制定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对重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决策。(四)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换句话说,也就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所得结果即为“绿色GDP”。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对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效益的各项行为将会产生抑制作用。阿勒泰地区应积极推行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以绿色GDP替代GDP作为旅游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绿色GDP考核机制,促进旅游区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什么是文旅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是很不错的,也很好的带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呢,因此我们国家就出现了文旅产业,也就是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一个展示,那么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以及什么是文旅产业的问题,还是需要具体解答的。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发展现状一:中国文化旅游行业需求规模2.7万亿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文化旅游实现了持续、快速地发展,经济实力和市场各方面都有相对优势。近年来,中国文化旅游成为投资热点,各种类型的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应运而生,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得到很大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文旅融合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文化旅游行业需求规模为14226亿元,同比增长12.8%;,我国文化旅游行业消费需求为27012亿元,2013-文化旅游行业需求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3.68%。发展现状二:70%的房地产企业投资文旅行业据原国家旅游局统计,全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全国已有14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未来我国旅游度假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级,成为支柱产业,文旅产业依然是最值得投资的产业之一。在万亿投资中,民间资本投资占比60%,已形成民营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从投资主体来看:文旅产业投资包括投资型公司、地产集团型、政府主导型、跨界参与型。据统计,目前超70%的百强房企已布局文旅产业,文旅成为房企转型的新趋势。我国大型房企凭借着在土地开发、建筑景观设计、资金以及产品理念与资源多元性方面的优势,成为文旅投资的劲旅。横向上,与各地政府和资源方对接、推进文旅项目在全国广泛签约落地;纵向上,通过投资参股或内部培育,构建文旅业态内容体系。市场前景:21省市纷纷成立文化和旅游厅,十万亿市场蓝海待挖掘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旅游+的要求,符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市场前景不言而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个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厅;25个省市制定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十三五期间,旅游与国民生活及乡村、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的+将成为发展热点,国家旅游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十万亿的支柱产业!什么是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其实我们国家对于文化和旅游这两个产业相结合的想法,这些年大部分你都是在研究实践阶段的,但是文旅产业属于经常会被提到的一个词汇,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努力的搞文旅产业。而今天我们对于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以及什么是文旅产业的问题解答,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文旅产业。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产业发展

1、坚持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的原则苏通科技产业园属于发达地区的后发园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东部沿海地区用地普遍紧张、很多项目寻求扩张空间的背景下,苏通科技产业园一定要坚持提升产业层面和发展质量的原则,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抬高入园项目的门槛。注重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也是苏通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才能使苏通科技产园的产业发展更具有持续性,才能保障苏通科技产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在产业上有力支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定位要求。2、坚持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的原则苏通科技产业园临江靠海,周边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上项目、谋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抓工业、增实力的劲头十足。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苏通科技产业园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坚持生产和生活功能并重的原则从长远发展来看,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成为一个新城区或新城市,因此,在园区发展起步阶段,就要坚持生产和生活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国际创业园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生产服务功能。另外,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气,完善生活服务功能,为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江海生态城创造条件。4、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苏通科技产业园作为长三角地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着力推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苏通科技产业园的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政府则主要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市场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和后发优势,要努力打造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其中“中国创造”示范区主要是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引进高端的制造业及不断提高这些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努力在“中国创造”方面有所突破,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可以结合周边的产业基础及自身的发展优势,在海洋及港口装备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新医药及医疗设备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并加快相应的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国家“中国创造”的示范区。同时,要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南通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品牌的服务业体系,努力将苏通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服务”的示范区,从而在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是苏新深化经贸合作的又一硕果,是江苏跨江联动、跨国合作的又一创举,是南通学习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跨江联动合作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战略选择。在此宏观背景下,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资借鉴。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与苏州隔江相望,地处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内,区位优越,岸线广阔,交通便捷,可以充分依托南通开发区现有产业和基础条件,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的产业园区和商务新城,使其成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一个亮点和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3、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苏通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一个后发园区,没有目前不少发达地区面临的“腾笼换鸟”的困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乘开放之势,以“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为其发展方向,在充分尊重开发规律和市场规律、引进成熟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可以在更高层面提升园区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此外,这里独具江风海韵,环境优美,生态最优,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和商务人士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理想家园,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通过高端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苏通科技产业园将成为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同时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中,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发挥其在苏中连接苏南苏北的特殊作用,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带动苏北地区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2015年近期目标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海洋及港口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高端电子信息业,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新材料,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生物工程新医药、医疗装备业及其他,年均增长1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0%。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现代物流业,年均增长2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0%;——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5%,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15%;——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5%;——房地产等配套生活性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2、2030年远景目标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0月22日下午,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发区域项目工地举行了隆重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等新加坡政界及商界高层代表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厅局主要领导,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地方主要领导共同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奠基培土。开工仪式由南通市市长丁大卫主持,仪式上,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与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共同为苏新文化狮举行点睛仪式;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及入园企业家代表分别致辞;南通市副市长沈振新向大家具体介绍了本次集中开工项目的投资情况。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世界第一斜拉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北翼,地处江苏省南通市。距上海市区及苏州市区仅一小时车程。园区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奠基,总体的规划开发建设也随之全面启动。该项目为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开发建设经验,新加坡与江苏省为拓展合作领域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全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人。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时间,将该园区开发建设成为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为园区一期开发区域内的部分落户项目,一期开发区域为9.59平方公里,至上月底,一期区域已经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主干道路景观同步建成,并初具形象。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数为10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3.45亿美元;配套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约为10亿元。所涉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电、社区配套等。

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是什么

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是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建设期是指从项目动工修建开始,包括建厂房,买设备的全部投资过程,一直到建设完成,试生产完毕,这才进入项目的投产期。通俗说,建设期是花钱建设时期,而投产期就不用花钱了,而是大量生产商品去赚钱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性质产业发展建设项目按性质划分为新建,扩建,改建或更新改造,迁建和恢复项目。新建项目,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扩建项目,现有企业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改建或更新改造项目,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迁建项目,原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如为改变生产力布局,或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等,经上级机关批准搬迁到另地建设的项目。恢复项目,原有企业,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建设的项目。建设项目原有基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项目。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内容

第一条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汽车、农用运输车(低速载货车及三轮汽车,下同)、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第二条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第三条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第四条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五条国家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发展规划包括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划。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根据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本集团发展规划。第六条凡具有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理一体化等特征的汽车企业集团,且其核心企业及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15%以上的,可作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核准后实施。 第七条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技术的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第八条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国家在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第九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第十条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要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要依据有关节能方面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立汽车产品油耗公示制度。第十一条积极开展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国家适时制定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要求。第十二条国家支持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加速在汽车产品、销售物流和生产企业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汽车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战略重组的目标是支持汽车生产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方式结成企业联盟,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第十四条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第十五条企业联盟要在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配套协作和销售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体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约化发展。参与某一企业联盟的企业不应再与其它企业结成联盟,以巩固企业联盟的稳定和市场地位。国家鼓励企业联盟尽快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实体。企业联盟的合作发展方案中涉及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跨类别生产汽车的项目,按本政策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六条国家鼓励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与国外汽车集团联合兼并重组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经营范围,适应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第十七条建立汽车整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改装车生产企业)实行特别公示。该类企业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汽车、摩托车生产资格。国家鼓励该类企业转产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或与其它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买卖生产资格,破产汽车生产企业同时取消公告名录。 第十八条制定《道路机动车辆管理条例》。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条例》对道路机动车辆的设计、制造、认证、注册、检验、缺陷管理、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环节进行管理。管理要做到责权分明、程序公开、操作方便、易于社会监督。第十九条制定道路机动车辆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方面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所有道路机动车辆执行统一制定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要符合我国国情并积极与国际车辆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衔接,以促进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不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农用运输车仅限于在3级以下(含3级)公路行驶,执行相应制定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第二十条依据本政策和国家认证认可条例建立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制度。符合准入管理制度规定和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内产品必须标识中国强制性认证(3C)标志。不得用进口汽车和进口车身组装汽车替代自产产品进行认证,禁止非法拼装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流入市场。第二十一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中国强制性认证(3C)标志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第二十二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准入管理制度对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等产品分类设定企业生产准入条件,对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凡不符合规定的企业或产品,撤消其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名录。企业生产准入条件中应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设施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能力、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第二十三条道路机动车辆产品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由国家质检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后指定,并按照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开展认证和检测工作。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要具备第三方公正地位,不得与汽车生产企业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得对同一产品进行重复检测和收费。国家支持具备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汽车、摩托车和重点零部件检测机构规范发展。 第二十四条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均要增强企业和产品品牌意识,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努力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维护企业品牌形象。第二十五条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均应依据《商标法》注册本企业自有的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国家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和保护规划,努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第二十六条2005年起,所有国产汽车和总成部件要标示生产企业的注册商品商标,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整车产品要在车身外部显著位置标明生产企业商品商标和本企业名称或商品产地,如商品商标中已含有生产企业地理标志的,可不再标明商品产地。所有品牌经销商要在其销售服务场所醒目位置标示生产企业服务商标。 第二十七条国家支持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自主开发可采取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凡符合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规定的,可在所得税前列支。国家将尽快出台鼓励企业自主开发的政策。第二十八条汽车生产企业要努力掌握汽车车身开发技术,注重产品工艺技术的开发,并尽快形成底盘和发动机开发能力。国家在产业化改造上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或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当代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或部件总成。第二十九条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第三十条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第三十一条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应逐步采用电子商务、网上采购方式面向社会采购零部件。第三十二条根据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冶金、石化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汽车工业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应注重在金属材料、机械设备、工装模具、汽车电子、橡胶、工程塑料、纺织品、玻璃、车用油品等方面,提高产品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重点支持钢铁生产企业实现轿车用板材的供应能力;支持设立专业化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心,提高汽车模具设计制造能力;支持石化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使成品油、润滑油等油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金融、服务贸易企业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汽车营销方式、管理经验和服务贸易理念,积极发展汽车服务贸易。第三十四条为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在汽车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凡在境内市场销售自产汽车产品的,必须尽快建立起自产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该体系可由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以自行投资或授权汽车经销商投资方式建立。境内外投资者在得到汽车生产企业授权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必要的手续后,均可在境内从事国产汽车或进口汽车的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第三十五条2005年起,汽车生产企业自产乘用车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第三十六条取消现行有关小轿车销售权核准管理办法,由商务部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销售商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汽车经营活动。其中不超过九座的乘用车(含二手车)品牌经销商的经营范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核准、公布。品牌经销商营业执照统一核准为品牌汽车销售。第三十七条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要加强营销网络的销售管理,规范维修服务;有责任向社会公告停产车型,并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在合理期限内提供可靠的配件供应用于售后服务和维修;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其授权和取消授权的品牌销售或维修企业名单;对未经品牌授权和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经销商,不得提供产品。第三十八条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销售商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销售国家禁止或公告停止销售的车辆的,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合格证销售车辆的,未经汽车生产企业授权或已取消授权仍使用原品牌进行汽车、配件销售和维修服务的,以及经销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并为客户提供修理服务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第三十九条汽车生产企业要兼顾制造和销售服务环节的整体利益,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转让销售环节的权益给其它法人机构的,应视为原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大变更,除按规定报商务部批准外,需报请原项目审批单位核准。 第四十条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第四十一条实行备案的投资项目:1.现有汽车、农用运输车和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自筹资金扩大同类别产品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包括异地新建同类别产品的非独立法人生产单位。2.投资生产摩托车及其发动机。3.投资生产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第四十二条实行备案的投资项目中第1款由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或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第2、3款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内容见附件二。第四十三条实行核准的投资项目:1.新建汽车、农用运输车、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包括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异地建设新的独立法人生产企业。2.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类别汽车整车产品。第四十四条实行核准的投资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或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其中投资生产专用汽车的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核准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新建中外合资轿车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核准。第四十五条经核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其所包含的项目由企业自行实施。第四十六条2006年1月1日前,暂停核准新建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第四十七条新的投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新建摩托车及其发动机生产企业要具备技术开发的能力和条件,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2.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要具备产品开发的能力和条件。3.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类汽车整车产品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含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之内,银行信用等级AAA。4.跨产品类别生产轿车类、其他乘用车类产品的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批量生产汽车产品的业绩,近三年税后利润累计在10亿元以上(具有税务证明);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之内,银行信用等级AAA。5.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新建乘用车、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新建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品水平要满足不断提高的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要求。6.新建下列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重型载货车10000辆;乘用车:装载4缸发动机50000辆;装载6缸发动机30000辆。第四十八条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股票上市的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股份公司对外出售法人股份时,中方法人之一必须相对控股且大于外资法人股之和。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它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第四十九条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内投资生产出口汽车和车用发动机的项目,可不受本政策有关条款的约束,需报国务院专项审批。第五十条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合营各方延长合营期限、改变合资股比或外方股东的,需按有关规定报原审批部门办理。第五十一条实行核准的项目未获得核准通知的,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征用,国有银行不得发放贷款,海关不办理免税,证监会不核准发行股票与上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新建企业登记注册手续。国家有关部门不受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申请。 第五十二条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第五十三条汽车生产企业凡用进口零部件生产汽车构成整车特征的,应如实向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其所涉及车型的进口件必须全部在属地海关报关纳税,以便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管理。第五十四条严格按照进口整车和零部件税率征收关税,防止关税流失。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在申领配额、进口报关、产品准入等环节进行核查。第五十五条汽车整车特征的认定范围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车架总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第五十六条汽车总成(系统)特征的认定范围包括整套总成散件进口,或将总成或系统逐一分解成若干关键件进口。凡进口关键件达到或超过规定数量的,即视为构成总成特征。第五十七条按照汽车整车特征的认定范围达到下述状态的,视为构成整车特征:1.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2.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余三个总成(含)以上装车的;3.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余五个总成(含)以上装车的。第五十八条国家指定大连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黄埔港四个沿海港口和满洲里、深圳(黄岗)两个陆地口岸,以及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新疆自治区自用、原产地为独联体国家的汽车整车)为整车进口口岸。进口汽车整车必须通过以上口岸进口。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第五十九条国家禁止以贸易方式和接受捐赠方式进口旧汽车和旧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以及以废钢铁、废金属的名义进口旧汽车总成和零件进行拆解和翻新。对维修境外并复出境的上述产品可在出口加工区内进行,但不得进行旧汽车、旧摩托车的拆解和翻新业务。第六十条对进口整车、零部件的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对国外送检样车、进境参展等临时进口的汽车,按照海关对暂时进出口货物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第六十一条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设施、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第六十二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汽车市场和管理制度,各地政府要鼓励不同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本地区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不得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产品实施歧视性政策或可能导致歧视性结果的措施。凡在汽车购置、使用和产权处置方面不符合国家法规和本政策要求的各种限制和附加条件,应一律予以修订或取消。第六十三条国家统一制定和公布针对汽车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汽车注册登记环节和使用过程中的政府各项收费。各地在汽车购买、登记和使用环节,不得新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和金额,如确需新增,应依据法律、法规或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按程序报批。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不得对汽车消费者强制收取任何非经营服务性费用。对违反规定强制收取的,汽车消费者有权举报并拒绝交纳。第六十四条加强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汽车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维修保养、非法定保险、机动车停放费等经营服务性收费,应以汽车消费者自愿接受服务为原则,由经营服务单位收取。维修保养等竞争性行业的收费及标准,由经营服务者按市场原则自行确定。机动车停放等使用垄断资源进行经营服务的,其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或授权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公布并监督实施。经营服务者要在收费场所设立收费情况动态告示牌,接受公众监督。公路收费站点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所有收费站点均应在收费站醒目位置公布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第六十五条积极发展汽车服务贸易,推动汽车消费。国家支持发展汽车信用消费。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完善汽车信贷抵押办法。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消费者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获取汽车消费贷款。经核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设立专业服务于汽车销售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可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租赁等业务。努力拓展汽车租赁、驾驶员培训、储运、救援等各项业务,健全汽车行业信息统计体系,发展汽车网络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消费者信用信息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第六十六条国家鼓励二手车流通。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统一规范二手车交易税费征管办法,方便汽车经销企业进行二手车交易,培育和发展二手车市场。建立二手车自愿申请评估制度。除涉及国有资产的车辆外,二手车的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商定;当事人可以自愿委托具有资质证书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供交易时参考;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对交易车辆进行评估。第六十七条开展二手车经营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金、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开展经营活动。汽车销售商在销售二手车时,应向购车者提供车辆真实情况,不得隐瞒和欺诈。所销售的车辆必须具有《机动车登记证书》和《机动车行驶证》,同时具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有效年检证明。购车者购买的二手车如不能办理机动车转出登记和转入登记时,销售商应无条件接受退车,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六十八条完善汽车保险制度。保险制度要根据消费者和投保汽车风险程度的高低来收取保费。鼓励保险业推进汽车保险产品多元化和保险费率市场化。第六十九条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综合研究本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方式与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等交通资源平衡发展的政策和方法。制定非临时性限制行驶区域交通管制方案要实行听证制度。第七十条各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市经济发展状况,以保障交通通畅、方便停车和促进汽车消费为原则,积极搞好停车场所及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停车场所用地政策和投资鼓励政策,鼓励个人、集体、外资投资建设停车设施。为规范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建设部应制定相应标准,对居住区、商业区、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等建立停车设施提出明确要求。第七十一条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布汽车排放标准,并根据国情分为现行标准和预期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实行现行标准或预期标准。如选择预期标准为现行标准的,至少提前一年公布实施日期。第七十二条实行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登记、检验管理制度,各地不得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在申请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年度检验时,除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或授权规定应当提供的凭证(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来历证明、国产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或进口机动车进口证明、有关税收凭证、法定保险的保险费缴费凭证、年度检验合格凭证等)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得额外要求提交其它凭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不得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注册登记和年度检验时增加查验其它凭证。汽车消费者提供的手续符合国家规定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拒绝办理注册登记和年度检验。第七十三条公安交通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根据汽车产品类别、用途和新旧状况商有关部门制定差别化管理办法。对新车、非营运用车适当延长检验间隔时间,对老旧汽车可适当增加检验频次和检验项目。第七十四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在汽车租赁、汽车消费信贷、二手车交易时可作为机动车所有人的产权凭证使用,在汽车交易时必须同时将《机动车登记证书》转户。 第七十五条汽车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社会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相关业界的交流活动,在政府与企业间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第七十六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内地投资汽车工业的,从本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七十七条在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出台之前,暂行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第七十八条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产业数据监测体系的孕育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来台演讲中就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显示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www.onkm.cn中国目前的大数据应用环境和技术相对于美国而言,在整体技术水平、应用环境、国民意识、商业环境、技术厂商、技术平台上面相差超过5年左右。在大数据应用的国家战略层面落后的也较多。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该计划涉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能源部、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政府部门,承诺将投资两亿多美元,大力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组织和分析工具及技术,以推进从大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大数据领域,是大数据从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分水岭,表明大数据正式提升到战略层面,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开始受到重视。2014年从“两会”的提案、议案看,很多人建议将大数据业务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领军人物李彦宏在政协记者会上表示,政府应该把更多和人民生活有关的数据资料,公开地放到网络上;雷军则直接建议将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推动大数据切实地被用起来。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章 产业政策目标第一条 推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  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日产4000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KWH,熟料热耗小于740千卡/千克。到2020年,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第二条 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第三条 加快技术进步,鼓励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满足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第二章 产业发展重点第四条 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第三章 产业技术政策第五条 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推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厉行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第六条 政府要加强对水泥矿产资源的管理,鼓励地方和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资源保证,规范设计,合理开采。禁止采用对资源破坏大的开采方式,加强对民办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对民采民运的供应方式进行有效监管。水泥企业对采后矿山必须进行复垦,保护生态环境。第七条 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新建水泥粉磨站规模至少为年产60万吨。鼓励推广矿渣微粉细磨技术。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要进行回收利用,鼓励采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第九条 国家支持企业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第十条 国家鼓励并支持水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研发能力,提高我国重大水泥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国家在科研资金方面对重大科研项目予以支持。第十一条 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限制新建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此类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任何地方和企业不得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线。第十二条 严格禁止水泥企业将已淘汰的落后设备转向其它企业。对违反产业政策未经核准自行建设的水泥项目,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责令关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发放土地使用证、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水泥生产许可证。第四章 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三条 水泥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企业集中度,促进水泥工业的企业集团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我国水泥工业现有基础和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改组改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水泥工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以及股份制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重组水泥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小企业。第五章 投资管理政策第十五条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方案,除禁止类项目外,其他水泥类项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为避免水泥工业无序盲目发展,各省级投资主管部门要按照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第十六条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要结合产能集中的区域实行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工艺,要严格控制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防止不顾环境影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违规建设或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水泥企业,一律不得享受税收上减免等优惠政策。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章 政策目标第一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能源及环保状况,钢铁生产能力保持合理规模,具体规模可在规划中解决。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第二条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第三条 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第四条 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到2010年,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到2020年,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第五条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即今后十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第六条 在2005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第二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七条 国家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行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八条 2003年钢产量超过500万吨的企业集团可以根据国家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本集团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必要衔接平衡后批准执行。规划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审批或核准,由企业办理土地、环保、安全、信贷等审批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并按规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第九条 其它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必须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第三章 产业布局调整第十条 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第十一条 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  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华东地区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可结合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攀枝花-西昌地区铁矿和煤炭资源储量大,但交通不便,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要提高装备水平,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矿石可持续供应能力确定产量,不追求数量的增加。  西北地区铁矿石和水资源短缺,现有骨干企业应以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不追求生产规模扩大,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

产业发展政策的介绍

同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相比,产业发展政策有以下特点:(1)产业发展政策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政策的一定时期的产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而产业发展目标具有多维性,既有经济性目标,又有社会性目标。在经济性目标中,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入平衡……等等;在社会性目标中,有社会安定、国防安全,民族团结、国民素质提高……等等。产业发展政策目标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要求,在权衡比较中确定。就产业发展政策的综合性来讲,产业发展政策也包含着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产业发展政策要反映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要求;产业结构政策要反映一国某个时期的产业自身演进的规律的要求;产业组织政策要反映一国某个时期企业与市场之间协调发展的规律的要求。(2)产业发展政策具有手段的多样性。由于多维的产业发展目标增加了对产业发展进行调控的难度,因此,仅靠某一两种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是难以实现的,甚至仅仅依靠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的调节也难以实现,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政策和其他的政策措施,共同实施,才能保证产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3)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和规范约束性。产业发展政策围绕着产业发展目标对各具体的行为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约束,各行为主体必须按产业发展政策总体目标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井在发展政策的强制下实现各自的目标。如果说,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对行为主体言主要是一种诱导性政策,那么产业发展政策对行为主体则具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和强制性。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动漫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原创能力缺乏,国内市场长期被"舶来品"垄断。为鼓励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家一直加大动漫产业支持力度,在财政、税收、融资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在国家的支持下,近年来动漫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中国文化部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的总产值接近760亿元人民币,相较2011年增长了22.2%,而较2009年的368.4亿元人民币翻了一番,连续三年平均增长27%。与此同时,中国传媒文化产业2012年总产值7600亿元,较2011年增长13.4%,连续三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中国动漫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文化产业整体的增长,动漫产业整体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动漫产业的向好态势催生了产业基地的崛起和聚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运营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目前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大连等地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动漫产业基地。  据统计,目前广电总局批准设立了20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8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文化部设立了8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新闻出版总署规划了11个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包括4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7个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芯片行业报告、全球及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解析哪里可以看

AI芯片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核心的底层硬件AI芯片,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和波折,自诞生以来不断实现升级和进步。2006年Hinton发表“多层神经网络”论文,证明了大规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学习的可能性,AI芯片自此得到飞速的发展;2014年陈天石博士研究团队发布DianNao系列论文,开启ASIC芯片研究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各个应用领域对算力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传统的芯片架构无法满足深度学习对算力的需求,能够加速计算处理的人工智能芯片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AI芯片主要分传统芯片和智能芯片两类AI芯片主要有传统芯片和智能芯片两类,另外还有受生物脑启发设计的类脑仿生芯片。传统芯片可以覆盖人工智能程序底层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操作,但是在芯片架构、性能等方面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智能芯片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芯片,包括通用和专用两种类型。其中通用型智能芯片具有普适性,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灵活通用;专用型智能芯片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需求设计的。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波动上升,AI芯片是新方向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3304亿美元,较2018年出现回落。随着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入,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迎来新一轮上升趋势,其中AI芯片将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主流技术方向。2019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为110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将加速落地,推动AI芯片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国产AI芯片迎来新机遇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总共有三次转移历程。第一阶段:由美国转移到日本。日本从装配开始全面学习美国半导体技术,电器时代向PC时代转变;第二阶段:由美国、日本转移到台湾、韩国。日本芯片产业受美国施压及本土经济乏力而衰落。PC时代持续繁荣;第三阶段:由美国、台湾、韩国转移到中国。中国芯片产业拥有巨大下游市场,劳动力丰富,且背靠国家产业政策和活跃社会资本的支持。PC时代向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转变,激发对AI芯片的需求。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聚合作共赢强力 筑滇西科创高地

因扶贫而结缘,以科研促发展。2018年成立以来,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紧紧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及教育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保山市发展所需所盼,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育工作,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三农”工作面临新的任务,科技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答卷,等着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去把握、去应对、去作答。 深入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业如其名。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推动滇西的特色产业发展。成立以来,研究院以“政校合作、协调管理、自主发展”的方针和“机制灵活、面向市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领域的优势,深入开展产业经济学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这些研究涵盖了保山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借鉴性的科研成果。如《保山市工业聚集化发展研究》《保山市农业规模化发展研究》《保山市城市生态化发展研究》《保山市新型城镇化改造调研报告》《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社区发展规划》,聚焦工业、农业、城镇发展大课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保山市旅游品牌化发展研究》《“旅游革命”实践路径研究——以保山市为例》《桑香普洱保健茶的技术研发和功效评价》针对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个案,提出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一线两园”发展战略研究》《保山市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服务和融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成立基础研究中心助力产业发展。研究院整合各方面资源,成立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保山分中心”“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先进材料制备及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保山市特色产业发展开展企业管理案例采编、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及硅材产业技术研究等工作。其中,“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保山分中心”采编的“‘寻投资"还是‘变藏品"?——龙眉茶业的创业融资决策”管理篇案例入选“全国百优案例”。 研究院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2018年,研究院组织申报了云南省科技入滇项目,获云南省科技厅300万元资金支持,被认定为省级产业研究院;2020年研究院入选首批“云南省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同时,在龙陵县人民医院设立“北京医院宋京海教授医疗专家工作站”,获批省级资助专家工作站3个,分别是张振宇教授专家工作站、夏延致教授专家工作站、云南省曹少魁专家工作站。 讲求实效服务地方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研的目的在于应用。产业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性、强大引领力、影响力、辐射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当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促进企业在科技金融投资、专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升水平。研究院对保山市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路华能源科技(保山)有限公司、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初步建立了“保山市企业科技需求数据库”,为后续科技研究打下了基础。研究院还与保山市隆基公司筹备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申请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高效拉晶关键技术研究”并作为答辩人参加答辩。协助策划组织成立高黎贡山生态保护与发展创新联合体章程和协议。邀请大连理工大学修志龙教授及其团队对保山腾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及昌宁、龙陵生物资源加工产业进行调研指导。 地方政府及事业单位也是研究院开展科技服务的主要对象。研究院与龙陵县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合作开展“龙陵县‘互联网+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与昌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合作开展昌宁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配合保山市科技局完成“十四五”重点研发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计划征集工作、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项目建议表的收集与上报。 积极组织申报云南省科技项目。2020年由研究院牵头申报的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云南楚雄地下石油水封洞库稳定性分析”获云南省科技厅立项审批。配合保山隆基完成云南省2020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绿色铝材、绿色硅材及新材料”“高效拉晶成套装备研究及开发”项目申报。 在科创“引进来”和“走出去”上发力。成功举办首届“智汇保山·大连理工大学科创成果发布会”、2020产业合作专题——走进云南(纺织轻工专题)活动、“科创中国”绿色能源科技服务团滇西(保山)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专家座谈会等,把外脑智慧引入保山;主动参加国内高新科技、人才交流等会议,叫响滇西科创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保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为有效消除疫情冲击,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化建设能力,增强企业发展潜力,配合、引导好企业为“十四五”开篇蓄力,研究院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开展企业品牌建设工作,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专家通过线上渠道为企业讲授有效消除疫情影响的方法措施,邀请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师与企业共同探讨企业品牌化建设内容,并由研究院出资,无偿为保山市4家中小民营企业设计出4个企业标识、3款产品包装和1张企业名片。 育才聚才增强区域创新创业辐射力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形成高层次、高水平、梯度合理的人才队伍,区域创业创新的活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激发,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研究院根据地方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优势师资力量,多方面开展聚才育才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保山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在职干部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专题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研究院负责招生和报考咨询工作,2018年至今,共录取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员132人。研究院与保山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合作,在大连举办“保山市打击走私综合治理专题培训班”,结业人数50人;与龙陵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龙陵县体育教师足球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结业人数30人;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工程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建筑规划与设计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参训人数60人;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商教指委2020年第二期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人数55人;成功举办“智启保山·共创未来——保山市首届中小企业及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有效提升青年创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这些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相当于把大连理工大学先进的管理、商务、规划设计等理念模式移植到保山市,为当地留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保山教育、经济、文化发展。 育才的同时,研究院还大力开展引才聚才工作。设立“大滇产研讲坛”,邀请教授、专家、学者到保山传道授业,为保山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智慧。截至目前,共邀请29位教授专家开展了39期“大工永昌讲坛”讲座,受益人数达3.3万多人。成立大连理工大学云南保山校友会,在研究院设立“校友之家”,进一步加强校友互动,凝聚校友力量,实现共同发展。成立“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保山双创基地”,推动校友“双创”事业发展。成功举办第一期“大连理工大学MBA、EMBA校友招商引智行活动”,让校友们与保山市相关职能部门交流座谈和企业走访,帮助校友全面了解保山市招商政策与营商环境,为对外宣传推介保山奠定基础。 启航“十四五”,扬帆新征程。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重大课题,研究院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育上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结合云南和保山新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对接引进教育、科技、文化、创新等资源,为云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鼓足干劲、凝心聚力,从“十三五”辉煌成就中汲取奋斗力量,在投身“十四五”伟大实践中彰显奋斗担当,把学校和地方的友好合作续写下去,让“山海携手”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潮州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

潮州茶文化源远流长,起始于东汉时期,经过了数百年的积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茶文化。潮州茶具有产区窄、产量少、品质高、制作工艺精深等特点,深受茶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潮州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政府支持和产业推动下,潮州茶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茶叶的生产与销售都有很大突破和进步。潮州茶产业正在从单一的茶叶生产向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和茶艺服务拓展,茶文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扩大。未来,潮州茶产业应该注重从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营销渠道方面推进发展,在茶文化创意设计和资料收集上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应该加强与茶叶生产国际交流,将潮州茶推广至全球市场,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更好地推动潮州茶产业的发展。

国家统筹什么坚持以数据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

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需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支持开发利用数据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避免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国家支持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技术研究,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推广和商业创新,培育、发展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产品、产业体系。数据安全制度: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要处理好利用数据促进产业发展保护什么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中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但数据要素产权不清晰、权利属性不明确和数据要素交易规则的缺失制约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和数据价值的挖掘。 为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作用,应根据数据本身的特征,以充分发挥其数据生产要素价值为目标构建其产权制度。 《数据二十条》中依据数据来源、数据生成和数据开发应用的特征构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以此推进建立非公共数据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 此种数据产权运行机制符合数据的构成特征,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阻碍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难点问题。 数据是对信息的记录,主要表现为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电磁符号,人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因此,数据既是对信息记录的载体,也是数据处理的媒介。

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深化融合创新应用,统筹产业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底座牢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中部领跑的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先导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区、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区。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拥有极具开发价值的海量数据资源和大规模应用市场。今年以来强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认定了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建立了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库,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也揭牌运营《行动计划》立足基础和优势,提出了以下主要任务: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5G网络、千兆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完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交通、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和行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发展数据交易服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发展大数据产品,创新发展大数据服务,开发行业大数据推动重点行业价值链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招引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数治能力,强化大数据在政务、治理、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数据安全产业。《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打造20个以上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培育10家以上国内影响力强、具有一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形成50项以上全国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打造100个以上创新性强、应用范围广、业态模式新、推广价值大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力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河南省拟成立河南省大数据推进工作专班,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河南省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重点产品研发、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平台培育、优秀标杆企业发展等工作。

如何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

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投资农业科技: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现代化。2. 多元化农业经济:推动农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多样化的农产品和农业产业。鼓励农民从传统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3. 加强农业供应链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业供应链,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控制。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公司和销售渠道的合作,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上市并获得合理的价格。4.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者,推动农民从传统的劳动者转变为现代农业经营者。5. 环保农业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鼓励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6. 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制定出台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用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或我区产业结构状况或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

在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共识中,新能源产业和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特别是,在当前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局面、更加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坚持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好的体制环境;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定节能减排战略继续推进目标的实现 。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有那些?

哪儿是你的眼睛,你的胸脯? 大地在警惕地飞翔.陶醉于色彩、欲望,我无法计算对它的跨步感到惊奇!我的手把红蓝宝石、珍珠播种,浮华尽中,岁一如歌哈哈

【谈“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产业调整】十二五产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总体上将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将会出现一些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特征,特别是在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特征和趋势会更加明显。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十二五”期间的产业调整。我主要想谈一下“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      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十二五”时期,我国总体上将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将会出现一些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特征,特别是在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特征和趋势会更加明显。初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第一,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制造业拉动开始向制造业服务业双带动转变;第二,产业发展开始由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推动向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转变;第三,“十二五”时期将是建立我国长期竞争优势,占领重要产业制高点,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第四,“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将进一步趋紧,产业升级将面临发达国家的阻碍和发展中国家追赶双重挑战,在国内面临着成本上升和环境资源的双重约束。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将更加迫切,任务将更加繁重。“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原则还应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科技融合,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充实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加强第二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尽快形成高技术产业领衔的以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要基本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第二,要基本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带动的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三,要基本形成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智力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第四,要实现产业升级和保障劳动力就业和谐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第五,要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我国主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分工模式,提升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      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的关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还应该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出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也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创新的体制、机制。   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要注重信息化在工业发展当中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促进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最后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提供产业支撑,努力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要以现有的制造能力为依托,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附加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从工业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由成本竞争向质量品牌和服务竞争转变,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来转变。   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层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我们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应当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划到“十二五”末期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   要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借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向海外转移我们的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借助发达国家的投资来打破发达国家对尖端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提升国内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要优化服务业的内容结构,形成与现代农业融合,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镇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体系。重点一是要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二是要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生产服务业。要调整服务业的布局,要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要深化服务业的改革开放。(本文摘自张军立副司长在2010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的讲话,未经本人审阅)

「产业发展」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及优势企业

截至目前, 河北省共119个产业集群, 可以划分为22个产业板块。 其中在数量、体量与产值方面, 以 制造业、纺织业、食品业 较为突出。 同时, 产业集群的分布与发展深度依赖 地域资源禀赋与技术禀赋, 经过多年发展, 逐步呈现明显的地域布局特征和集群发展优势。 石家庄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辛集市皮革产业集群 作为辛集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和最靓丽的城市名片,皮革服装业是全市从业人员最多、 社会 影响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从制革到制衣、制鞋、皮具等为主要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辛集市有皮革服装企业184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年产裘皮5000万张、皮具2650万件、皮衣750万件、皮鞋450万双,年销售额730亿元,带动了16万人的就业。2020年,规上皮革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68.8%,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72.2%。 皮革服装行业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37%,制革行业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23%,构筑了以辛集国际皮革城为龙头,与制衣、制革工业区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02、高邑县建陶产业集群 高邑陶瓷基地是继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四川夹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建陶产业已成为高邑的第一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5%,占河北省瓷砖产能的46%,占全国建陶业总产量的8%,政府财政收入的55%以上来自产区内的数十家陶企上交的利税。 全县拥有建陶生产企业26家、生产线36条。高邑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建筑陶瓷名县、河北省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河北省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 保定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安国中药材产业集群 素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美誉的安国是中国四大中药都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材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 安国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以上,中药饮片年生产能力超10万吨。 安国中药产业经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从种植、科研、加工、生产、经销到使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吸引了北京同仁堂、中国中药等9家上市企业集聚。 02、定州市 汽车 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定州市成为河北省的“ 汽车 及零部件产业名市”,拥有55万辆整车产能、60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长安为龙头,众多 汽车 零部件企业跟进发展的产业链条。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已列为定州市 汽车 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北京智行鸿远 汽车 公司与长安轻型车公司以定州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产业项目为依托,合力打造集研发、实验、生产、销售和检测于一体的国内最大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 沧州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黄骅市 汽车 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近年来,黄骅市 汽车 产业基本形成了集改装 汽车 制造、 汽车 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汽车 销售和维修保养一体的行业体系,以及以乡镇汽配企业为主体的 汽车 零部件产业格局。 在北汽集团的带动下,200多家 汽车 配套企业相继在黄骅落地,先后建成北汽集团(黄骅) 汽车 基地、北汽新能源 汽车 (黄骅)产业基地、龙创 汽车 产业园及多个专业化 汽车 产业园,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模具制造、整车生产、专用车改装、零部件制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02、河间市工艺玻璃产业集群 “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河北省河间市工艺玻璃制造行业,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河间市积极打造工艺玻璃产业集群,推动工艺玻璃制造产业提档升级,逐步发展形成涵盖工业仪器、工艺酒具、工艺茶具等七大类上千种规格的产品体系。 目前,河间市拥有工艺玻璃制品生产企业252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值达70多亿元,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承德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 平泉市是华北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食用菌品种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 培育了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产品销往16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近1000万美元。 目前,平泉市的食用菌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19年底,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生产规模达到6.4亿袋,产量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位列全国县级第一位。 邯郸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永年区标准件产业集群 永年区有“中国紧固件之都”美誉,是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销售集散地。 全区拥有紧固件企业1600多家,产品种类包括螺丝、螺栓、索具、异形件等50多个大类、1万多个规格型号,年产量460万吨,产值超过300亿元,产销量超过全国市场的50%。 目前,永年标准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镇,还成功地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02、鸡泽县辣椒和食品产业集群 鸡泽县是全国知名、北方最大的辣椒种植、加工和销售集散基地。 鸡泽县常年种植辣椒8万亩,占河北省辣椒种植面积的近30%,年产鲜椒16万余吨,辣椒加工企业130余家,年加工鲜椒60万吨,年产值达46亿元以上。 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家。 鸡泽辣椒所含辣椒素和维生素居全国辣椒品种之首, 是国家地理标识商标认证产品。 衡水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安平丝网产业集群 丝网产业是安平县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产品有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造纸、医药、 汽车 制造、畜牧养殖等工农业生产、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 县内丝网企业多达1.3万家, 从业人员达21万人。 目前,安平丝网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 安平县被国家授予“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中国丝网产销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中国丝网织造名城”“中国丝网之都”等荣誉称号。 02、冀州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冀州区是河北省唯一以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为主导产业的县市区,是中国医疗器械四大县级市生产基地之一,护理床、防褥疮气床垫、拐杖、轮椅等四大单品网络销售量在国内排名第一。 全区共有医疗器械注册品种61个,其中一类品种52个,占总数的86%;二类品种9个,占总数的14%。 目前,冀州现有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生产企业172家,相关配套企业300余家。 2019年,区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廊坊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固安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河北固安已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杰出的区域代表,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已形成了年产手机用显示模组1.5亿片、OLED发光材料3吨、彩色光阻产品3千吨、AMOLED玻璃基板36万片的产能规模。 拥有新型显示企业52家,产业总投资超过了300亿元。 其中,京东方 科技 集团在固安建立的生产基地的液晶显示模组产能位列国内第一。 02、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园属于霸州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园区之一,占地6200亩。霸州市积极引入休闲与烘焙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以共享型中央厨房为特色,全力打造“舌尖上的产业新城”。 霸州都市食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目前,食品产业园已引进食品生产企业47家, 总投资150亿元。 2020年,霸州市都市食品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超50亿元,并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项目北京产业转移类食品项目18个。 秦皇岛市产业集群/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昌黎毛皮产业集群 昌黎县皮毛产业经过40余年培育,至2019年,全县毛皮动物养殖总量达860万只, 貉皮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年交易皮张1600万张,交易量占全省50%, 是全国最大的皮张交易中心。 位于昌黎县荒佃庄镇的昌黎皮毛交易市场, 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皮交易基地。 “昌黎貉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黎皮毛”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02、昌黎红葡萄酒产业集群 昌黎县红葡萄酒产业形成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酒瓶制造、软木塞生产、葡萄深加工等技术科研与检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涌现出“华夏长城”“朗格斯”“地王”“越千年”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目前, 昌黎县各类葡萄种植基地达5万多亩, 现有葡萄酿酒企业27家, 特色家庭酒堡6家,总加工能力14万吨, 昌黎葡萄酒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 唐山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 、滦南县钢锹产业集群 滦南县钢锹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现有企业263家,其中生产企业83家、配套企业85家、相关三产95家,拥有国家级专利100余项、中国驰名商标4个,产品包括14大类1000多个品种,年产量2.8亿把(件),年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 产品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创汇近8000万美元, 钢锹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5%, 占全国出口份额的90%以上。 02、滦南县医疗手套生产基地 滦南县着力打造医疗手套生产基地,目前滦南县拥有中红普林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蓝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唐山鸿蕴医疗用品有限公司3家医疗手套生产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39亿只,是国内重要的防护手套生产基地。 产品广泛应用于科研、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领域, 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 当地企业的销售额达到50亿元, 出口创汇5.38亿美元, 整体利润30.8亿元。 邢台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临西县轴承产业集群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临西轴承在全国乃至世界轴承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有轴承上下游企业4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年吞吐钢材54万吨,生产能力7.5亿套。 产品涵盖3000多个型号,注册商标145件, 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形成了“卖遍全国,走向世界”的销售网络。 02、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 隆尧耕地农业基础较好, 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 目前, 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以今麦郎为龙头的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拥有各类食品制造及配套企业100余家,实现产值117.41亿元,上缴税金3.045亿元,占全县税收比重的32.8%。 形成了以方便面、饮品为主导, 兼有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打造了一批优秀食品品牌, 并吸引了十几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合资合作或投资落户。 张家口市产业集群 优势集群 01、怀安县千亿级 汽车 产业集群 作为张家口市唯一的 汽车 工业 旅游 基地,怀安县经济开发区南山 汽车 产业园规划面积23.45平方公里,目标是打造集 汽车 研发、制造、测试、运动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 汽车 城。 怀安县把引进 汽车 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沃尔沃发动机张家口工厂和领克整车张家口工厂为龙头, 相继吸引入驻企业38家,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02、怀来县沙城葡萄酒产业集群 怀来县所处的北纬40度地区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这里的葡萄栽培已有1200年 历史 , 是中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目前, 怀来县拥有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5万亩,葡萄年产量超过15.6万吨,葡萄酒年产量5万吨,葡萄酒总销量占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的16%,拥有39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其中不乏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样的行业巨头。 怀来县在全国县级葡萄酒产区中的葡萄种植面积、葡萄酒加工生产能力、葡萄酒产销量均位居第二。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布局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和集中发展的产业特征,从我省区域发展实际出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重点园区,按照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发挥成都等城市在研发、设计和营销方面的优势;以核心区域为布局重点,重点拓展区为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德阳、广元、乐山、遂宁、内江等地,形成成都、绵阳“两个核心”,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一个产业带”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专栏8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图(略)核心区:成都依托高新区等区域,抓住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机遇,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宽带通信与泛在网络产品、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计算机及终端产品、应用电子等产业链,建设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绵阳依托科技城,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宽带通信与泛在网络产品、军工电子等产业链,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拓展区:德阳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以先进控制为代表的行业应用软件和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广元重点发展以军工电子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国家重要的军工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乐山、遂宁等地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建设我省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配套基地。内江重点发展数据安全恢复设备、行业软件等。(二)新能源产业布局。以成都、德阳、乐山等地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绵阳、眉山、泸州、宜宾、自贡、南充、广安、攀枝花、雅安、凉山、阿坝、甘孜等地,形成成都、德阳、乐山“三个核心”,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一个产业带”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核心区:成都依托双流新能源产业园区等,重点发展太阳能、核能及风能、汽车动力电池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建设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德阳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大型核能和风能设备制造,加快新型动力电池和燃料乙醇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以核能和风能设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乐山依托高新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成套设备等产业链。专栏9 新能源产业布局图(略)重点拓展区:绵阳重点发展钒、锂、镉镍电池和核电配套设备。眉山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泸州重点加快煤层气资源的抽采和综合利用。宜宾重点发展核燃料组件制造和生物质能。自贡重点发展核能设备和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南充要加强与中石油的合作,继续推进生物柴油项目。广安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生物质能发电和风电发电设备制造。攀枝花和凉山州主要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生物质能,建成麻疯树种植培育加工基地;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生产生活领域推广普及太阳能综合应用。雅安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凉山、阿坝、甘孜等地区重点推进太阳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以成都、德阳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资阳、眉山、自贡、宜宾、泸州等地,形成成都、德阳“两个核心”,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和宜宾、泸州“两个产业集群”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专栏10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图(略)核心区:成都依托高新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军用、民用整机及关键部件、航空航天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积极开展空天技术研究,建设国家重要的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制造关键环节基地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依托国内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和材料的研发及制造。德阳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汉高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高铁技术装备及军用、民用整机部件。重点拓展区:资阳、眉山重点发展城市轨道车辆中的地铁、轻轨车辆等产品。自贡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宜宾、泸州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配套液压产品,加快建设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新材料产业布局。以成都、自贡、乐山、攀西等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绵阳、德阳、雅安、泸州、宜宾、内江、达州、遂宁等地,形成成都、自贡、攀西“三个核心”,成都、德阳、绵阳“一个产业带”的新材料产业布局。核心区:成都依托高新区、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园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加强新材料技术研发,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自贡依托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炭材料产业链。乐山依托国家级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硅材料及稀土材料产业链。攀西地区依托丰富的钒钛、稀土战略资源,重点发展钒钛、稀土新材料产业,建设国家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专栏11 新材料产业布局图(略)重点拓展区:绵阳依托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发展绝缘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等产品,建成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德阳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建成新材料产业化综合基地。雅安重点发展电子材料和锂材料。宜宾重点发展金属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竹纤维、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等新材料。泸州依托综合化工优势,加快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器件等各类化工新材料。内江重点发展钒钛产业,建设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达州依托原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含钒高强度钢材等先进结构材料。遂宁重点发展锂电新材料产业,建设锂电基础材料资源、生产和研发基地。(五)生物产业布局。以成都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德阳、雅安、阿坝以及全省其它区域,形成成都“一个核心”,德阳、雅安、阿坝、巴中“四个重点发展区”的生物产业布局。专栏12 生物产业布局图(略)核心区:成都依托高新区、双流西南航空港工业园区等,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等生物医药产业,加强生物技术研发;依托四川省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培育试验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省政府联合共建“中国农业科技西南创新中心”,加快发展资源技术主导型生物农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重点拓展区:德阳、阿坝、巴中等重点发展中药种植、现代中药制造和特色原料药产业。雅安依托四川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重点发展生物农业,打造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六)节能环保产业布局。专栏13 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图(略)以成都、德阳、绵阳、自贡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资阳、宜宾、泸州、内江、遂宁、广安等地,形成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四个核心”,成都、德阳、绵阳“一个产业带”的节能环保产业布局。核心区:成都重点发展高效照明、机动车尾气治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建设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德阳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化工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及再制造产业链等。绵阳重点发展节能家电和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自贡重点发展固体、液体废弃物、脱硝成套设备产业链,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重点拓展区:资阳、遂宁重点发展高效照明产业链,建设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基地。泸州重点加强共伴生矿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建设泸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宜宾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建材和高效照明产业链。内江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节能玻璃产业链,建设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广安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建设西南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2019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状与形势   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先,并形成了少数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纷纷将机器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力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近五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超过17%,销量达到22.9万台,同比增长29%,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形成了较大产业规模,空间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反恐防暴机器人等特种作业机器人实现了应用。   我国机器人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紧密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原则,“十三五”期间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形成具有******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主导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机器人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创新驱动就是加强机器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优化商业和服务模式,打造公共创新平台。强化基础就是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及检测认证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质量为先就是提高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高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速度、载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   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培育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种标志性产品,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专栏一十大标志性产品   ——弧焊机器人。6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中厚板弧焊机器人额定负载≥10kg,薄板弧焊机器人额定负载6kg。实现焊缝轨迹电弧跟踪、高压接触感知、焊缝坡口宽度电弧跟踪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真空(洁净)机器人。真空最大负载15kg,洁净最大负载210kg,重复定位精度±0.05~0.1mm,实现真空环境下传动润滑、直驱控制、动态偏差检测与校正及碰撞检测与保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6自由度以上,适应工件尺寸范围在1m*1m*0.3m以上,具有智能工艺专家系统,可自动获取信息生成作业程序,全过程非示教,自动编程时间小于1秒,满足喷涂、抛光、打磨等复杂的作业要求。   ——人机协作机器人。6自由度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自重负载比小于4,重复定位精度±0.05mm,力控精度<5N,碰撞安全监测响应时间<0.3s,选配本体感应皮肤的整臂安全感应距离<1cm,防护等级IP54,适用于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等行业,满足更多工业生产中的操作需要。   ——双臂机器人。每个单臂6自由度以上,关节转动速度≥±180°/s,双臂平均功耗<500W,带双臂碰撞检测的路径规划功能,集成双目视觉定位误差<1mm,2指/3指柔性手爪行程≥50mm,抓取力≥30N,重复定位精度±0.05mm,适用于3C电子等行业的零件组装产线。   ——重载AGV。驱动方式:全轮驱动;最大负载能力40000Kg;最大速度:直线20m/min;转弯半径:2m;辅助磁导航精度:±10mm;防碰装置:激光防碰;举升装置:车体自举升;举升行程:最大100mm。   ——消防救援机器人。满足自然灾害和恶性事故等现场对灾情侦察和快速处理的需求,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下,可完成人员搜索、灾情探测定位、定点抛投、排障、灭火和救援等任务。   ——手术机器人。冗余机械臂的自由度数目不小于6个,最高重复位置精度优于1mm,选取点上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可完成各类相关手术。   ——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导航方式:激光SLAM,最大移动速度0.6m/s,定位精度±100mm,定位航向角精度±5°,最大工作时间3h,手臂数量2,单臂自由度2-7,头部自由度1-2,具备自主行走、人机交互、讲解、导引等功能。   ——智能护理机器人。面向老人照护需求,具有智能感知识别、自主移动等能力,与用户进行交流,辅助老人进行家务劳动,提供多样性的护理服务。   (二)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针对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优化设计、材料优选、加工工艺、装配技术、专用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专栏二五大关键零部件   ——高精密减速器。通过发展高强度耐磨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优化技术、高速润滑技术、高精度装配技术、可靠性及寿命检测技术以及新型传动机理的探索,发展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   ——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通过高磁性材料优化、一体化优化设计、加工装配工艺优化等技术的研究,提高伺服电机的效率,降低功率损失,实现高功率密度。发展高力矩直接驱动电机、盘式中空电机等机器人专用电机。   ——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通过高性能关节伺服、振动抑制技术、惯量动态补偿技术、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及规划等技术的发展,提高高速变负载应用过程中的运动精度,改善动态性能。发展并掌握开放式控制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提高机器人控制器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传感器,满足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末端执行器。重点开发抓取与操作功能的多指灵巧手和具有快换功能的夹持器等末端执行器,满足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三)强化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建立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专栏三基础能力建设重点   ——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1.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协同作业与调度、示教/编程等关键技术。2.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人机协同与安全、产品创意与性能优化设计、模块化/标准化体系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融合、影像定位与导航、生肌电感知与融合等关键技术。3.新一代机器人技术: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机器人通用控制软件平台、人机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核心技术。   ——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感知与识别、机构与驱动、控制与交互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在高端制造业、灾难应急处理、医疗康复、助老助残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持和服务,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机器人专业研发设计人才。   ——机器人产业标准。发挥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的积极性,按照产业发展的迫切度,研究制订一批机器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主要包括机器人用RV减速机通用技术条件等通用技术标准、机器人整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检测标准、个人护理机器人安全要求等安全标准、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操作图形用户接口等通信控制标准、设计平台标准和喷涂机器人系统应用规范等应用标准。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面向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两方面内容开展检测与评定工作,整机性能评价包括: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噪音水平、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及测控软件评价等;功能部件检测评定包括:零件质量、零部件安全及性能、噪声、环境适应性、材质和接口等。   (四)着力推进应用示范   为满足国家战略和民生重大需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针对需求量大、环境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充分利用外包服务、新型租赁等模式,拓展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专栏四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   通过提高企业质量意识,促进企业实施以质量为先的经营管理,完善产品检测认证制度,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制造过程管理等措施,推进质量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机器人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机器人的信心。   在工业机器人用量大的汽车、电子、家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轻工、纺织、物流、建材等行业,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在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医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在救灾救援领域,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自然灾害、火灾、核事故、危险品爆炸现场的示范应用等。   开展陪护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智能手术中心的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引导企业围绕细分市场向差异化方向发展,开展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的紧密结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工业管理、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等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支持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形成国家和地方协调一致的产业政策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园区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工作;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机器人应用推广;根据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逐步取消关税减免政策,发挥关税动态保护作用;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各类银行、基金在业务范围内,支持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机器人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与机器人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长期支持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进行海内外并购;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   (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应采购通过认证的机器人,鼓励地方政府建立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加强机器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研究建立机器人行业统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服务机构等行业组织的作用,构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大专院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培养机器人行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研发、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人才;利用国家,吸纳海外机器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   (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强技术合作,提供系统集成、产品供应、运营维护等全面服务。   五、规划实施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组织规划实施,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结合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实施方案。相关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怎么编写

浩丰集团的璧山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规划比较详尽。方案对下一步实施具有较强指导性,为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提供指导。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首先我们对项目范围进行了用地适宜性评价,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不适宜建设的区域,是项目的关键和重点。 规划策略上,提出了4大策略,第一大策略,针对生态空间的策略,我们需要强化对生态空间的底线约束以及魅力提升、强化生态底线对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硬性约束。第二大策略,针对农业田园空间,规划形成一带三片区的农业空间结构,北部的现代农业果蔬种植区、中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南部的现代农业康养示范区,依托璧南河、璧北河形成现代健康农业发展带串联三大片区。第三大策略,在保留乡村现状肌底的前提下,实现乡村的存量活化与特色打造。第四大策略,针对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以及现有城镇部分,划定项目的空间边界,实行组团集聚与增量管控,来有效的控制建设开发边界。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导思想与目标——斜杆第二步(9)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个人理解:大数据产业的界定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个人理解:这些指标是信息化关注的指标,可供参考;智慧城市有哪些,可进一步了解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 个人理解:主要体现在软硬件方面,在平台建设方面,在智能分析方面,在开源技术方面。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 个人理解: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个人理解:表现在信息产业收入、大型数据中心、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在大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领域涌现出一批 新模式和新业态 。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互动的 产业格局 初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的 创新创业 日趋活跃,大数据技术、产业与服务成为社会资本投入的热点。 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形成了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机制,大数据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开展了大数据技术、交易、开放共享、工业大数据等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部分标准在北京、上海、贵阳开展了试点示范。一批大数据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平台、产业联盟、投资基金等形式的产业支撑平台相继建成。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个人理解: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机制(是什么),大数据标准体系,产业支撑平台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为重点,以完善发展环境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打造数据、技术、应用与安全协同发展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个人理解:精神,理念,围绕战略,目标,重点,切入点,预期效果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 。瞄准大数据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强化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层次,以企业为主体集中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加快产品研发,发展壮大新兴大数据服务业态,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培育市场化、网络化的创新生态。 个人理解:技术前沿,创新;大数据服务业态,创新生态; 应用引领 。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应用需求旺的优势,以国家战略、人民需要、市场需求为牵引,加快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和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大数据应用,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个人理解: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大数据应用,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开放共享。 统筹协调。 安全规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个人理解:这些指标体系,值得了解;大数据产业体系 —— 技术产品先进可控。 —— 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 生态体系繁荣发展。 —— 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 数据安全保障有力。

产业发展规划 哪里批

产业发展规划在发改委(发改局)批。国家省市都设有发改委,县可能设立的是发改局 。发改局的职能是:1、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2、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3、拟订并组织实施地方性产业政策,监督检查产业政策的执行;4、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5、贯彻实施国家和省颁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6、监测国外资金利用和全市外债结构优化状况;7、依法指导和协调招标投标活动;8、承办市人民政府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国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对我国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什么是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机器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易成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分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上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关系。目前产业规划主要有三个层次。1,区域产业规划,在明确区域整体战略基础上,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同时注重协调好土地开发,生态保护,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关系。2,专项产业规划,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恭喜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理清产业的发展次序,解决产业聚集的关键问题,形成产业集聚所必需的产业生态圈。3,产业园区规划,在明确区域产业规模的前提下,为主导产业,跟随产业和支撑产业的发展规划若干专业的产业园区。

生物质产业发展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发展生物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在当前人口压力日益严重、可耕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依靠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加快土壤的生物修复与治理,实现优质、高产和功能化、绿色化的农业生产目标,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现代农业转变。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2]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1):92-96.   [3]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117.   [4] 王明亮.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46-49. (发布时间:2010-12-14)

国家鼓励生物科技创新加强什么建设支持生物产业发展

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和生物科技人才队伍国家鼓励生物科技创新,加强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和生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生物产业发展,以创新驱动提升生物科技水平,增强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国家维护生物安全的其他举措国家加强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支持参与生物科技交流合作与生物安全事件国际救援,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国际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推动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国家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开展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促进全社会生物安全意识的提升。相关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学生、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生态环境材料科学对材料产业发展有何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材料主要有:纯天然材料、仿生物材料、环境兼容性包装材料、环境兼容性涂层材料、环境降解材料以及环境工程材料等各类生态环境材料。

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地和意思是调查水稻种植方法,种植的注意事项,种植的季节。水稻种植的重要性,科研性以及群众对种植水稻的看法观点。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一般存在哪些问题

一、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谷贱伤农”现象频频发生。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也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细碎化的土地小规模经营和兼业化的养殖方式,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对成片规划化种植和养殖基地的需求,许多加工企业要从众多分散种植的小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三、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扭曲的市场机制拉动工业畸形增长。工业、城市用水急剧增加,与农业用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由于缺乏严格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水质性污染导致水资源质量进一步下降。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可用水资源的供给更加匮乏。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还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四、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销售、信息、科技、物资、加工、劳务、金融、经营决策、政策和法律服务等诸多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可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还较欠缺。

农业问题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核心主要解决什么?

农业问题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其核心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1. 食品安全与供应:农业问题涉及到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解决农业问题需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人们的食品供应。2. 农民收入与就业:农业问题涉及到农民的收入和就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需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问题也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需要提供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减少农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总之,农业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生产、供应、农民收入和就业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确保食品安全和供应,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家乡绿色食品发展对策论文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发展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可以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绿色农业、农业标准化和社会向前发展。在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对策。      一、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食品产品成本和效益的矛盾   目前看,生产绿色食品的成本较普通食品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高,对土壤、温度、水、大气以及品种等的要求严格,产品要求一品一号、单独包装、统一配送,因此,要投入更多劳动时间和现代化技术;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而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产量;三是申报绿色食品必须由有资质的省级检测机构对产地的水、土、气以及产品的品质、加工工艺、包装、运输等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获得认证,因此,一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从申报到认证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以上因素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比普通产品要高。   在国外,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的价格一般比普通产品价格高50%~200%,生产者的利益能得到保证,因而具有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在我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绿色食品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价格,致使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普通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绿色食品生产在收益上没有明显优势,成本却要远高于普通产品,从而没有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   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禁用或限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因而要求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如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维持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保鲜技术等与之配套。同时还要有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保鲜剂、人工色素等。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绿色技术还非常缺乏,绿色生产资料为数不多,且价格较高。   作为从事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资料研制和推广的科研部门,许多正在或已经进行体制改革,开始走向市场,因而出现了一些过于追求效益而急功近利的现象。个别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也推向市场,农民用后没效果,只能退而使用传统技术以及高效但也高残留的生产资料,从而影响绿色食品品质和生产环境。   3.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的矛盾   (1)生产者方面由于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以产量目标为主的农业生产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虽然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但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对发展绿色食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当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发生冲突时,农民选择了提高产量而施用化肥、农药,却放弃绿色食品应遵循的生产技术规程。这种现象不仅在大田生产中表现相当突出,在一些大棚生产中,甚至在一些绿色食品挂牌生产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滥用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激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影响食物安全的新隐患。   (2)消费者方面当前,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认为地里生长的绿色庄稼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还有的认为凡是天然或野生的就是绿色的,如野菜等。其实,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无污染既指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无污染,如果产地环境很恶劣,即便生长在野外,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野菜,也不是绿色食品,甚至还有可能因毒物聚集而无法食用。   4.创品牌与保品牌的矛盾“创业容易守业难”。在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都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也将主要集中精力用于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相对来说对后期的跟踪管理(特别是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有所松懈,从而出现原料生产符合标准、加工过程出现污染,或加工产品符合标准、市场流通出现污染等现象,最后到消费者餐桌上的真正绿色食品却很少。对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基地,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监测、检查与后续管理;有少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获取眼前的利润而在绿色食品认证过期后(一般有效期3年),不重新申报认证却继续使用过期标志。因而造成了绿色产品市场的混乱局面,消费者真假难辨,进而损害了真正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也将从根本上制约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   5.重目标和轻规划的矛盾目标的制定不难,说要建立多少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或发展多少个绿色食品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科学规划。规划不等于计划,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考虑宏观的社会发展背景和项目区微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其次要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当地的资源条件,不能盲目计划把什么都发展成绿色食品,也不能只发展单一产业而破坏生态平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标和规划发展的内容,同时还要提出实现目标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步骤等。   发展绿色食品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良好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许多行业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分工合作,因此需要有科学的规划。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发展绿色食品时,不管当地是否有资源,不管产品是否有市场,也不管是否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盲目地多方筹集资金和劳力等投入建设和生产,却往往因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而不了了之。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但没有发挥绿色食品的产业带动作用,反而造成人们对发展绿色食品的偏见和误解。   另外,在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与监督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绿色食品标识缺乏应有宣传和推广,没能在市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市民对标识的真假难以判别,使不法商家有机可乘;二是市场监控力度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还很不完善;三是绿色食品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良好维护。   一个地方拥有良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后,只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就可以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因此,创立一个绿色食品品牌并不是很难,但要长久的保持这个品牌并始终达到品牌要求的标准就很难。目前,在开创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上,如何维护和保持绿色食品的声誉,规范绿色食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确保绿色食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健康、营养形象,保持绿色食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      1.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以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强化标志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方向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应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认证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应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应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实现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3)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绿色食品发展重点是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重点发展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2.政府推动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发和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生产,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从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扶植绿色食品发展;应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重点扶持有实力和科技含量高的生产企业,加快生产和开发高、精、尖的绿色食品,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者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矛盾,提高企业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具体则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食品申报成功奖,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奖等形式来促进绿色食品发展。如资阳市政府设立了“绿色食品申报成功奖(每个申报企业奖励3万元)”、“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奖(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的申报单位奖励5万元、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3万元)”和“有机食品申报成功奖(每个申报企业奖励10万元)”。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支持和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阳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6年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已有15家企业5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品证书;其中:简阳市4家企业15个产品,雁江区4个企业16个产品,安岳县2个企业4个产品,乐至县5个企业16个产品。获准实物生产总量为89 529.34t;1家企业(简阳正东公司)1个产品(5 000只山羊)获得有机食品产品证书,乐至县砚山公司已通过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简阳国光公司)1个产品。还有16家企业通过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   资阳市现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为42.44万亩,其中:安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10.3万亩、柠檬15万亩,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0.26%;另外,安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红苕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1.7万亩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处于创建期。   另外,国家应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科研部门加快研制出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生产资料,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要。同时,应加大对发展绿色食品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管理者、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可以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作为发展绿色食品的技术依托单位,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解决我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如广播、电台、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体舆论工具,向社会进行宣传,强化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加深社会对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关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要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提高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突出绿色消费不等于“贵族消费”,提高全民族绿色意识,倡导绿色食品消费新观念,从而促使消费主体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增强绿色消费能力和活力,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绿色需求。以有效需求促进绿色食品的规模发展,而规模发展又可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绿色食品,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对绿色食品标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绿色食品标识的宣传,使公众多掌握有关绿色食品及其标识的常识,充分认识绿色食品,辨别绿色食品真假。在新闻媒介刊登关于绿色食品标识的介绍,对公众认识并了解绿色食品很有必要,从而让最广大人群了解并接受绿色食品;还可以采取编码的形式,一个绿色产品一个代码,市民可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查询到每个代码代表产品的信息如产品名称、生产单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时间、期限等,使投机者无机可乘;还可设投诉或举报电话等,使不法分子无可逃遁,让最广大的消费者成为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督者和行动者。   4.科学规划,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能简单地靠生态和资源优势买卖天然产品,而是要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一个地方发展绿色食品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即要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考虑本地区以及与周边环境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趋势,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发展绿色食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产业政策、结构变化、布局规模等,制订实施总体方案和指标,使绿色食品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作出贡献。如资阳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是:   (1)绿色种植业从资阳市情况看,目前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水果和红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明显。从产品质量来看,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质量远不如国际上同类产品。资阳市绿色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少、总量不足、单产水平不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资阳市绿色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 第一,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扩大绿色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发展优势;第二,以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为基础,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建立绿色种植业生产基地,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变;第三,适当调整绿色种植业的结构,突出发展绿色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红苕、双低油菜等种植业品种;第四,加强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绿色畜牧业资阳市畜牧业产品的优势均比较明显,但主要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是资阳市绿色畜牧业生产中一个薄弱环节。今后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第一,建立以生猪、家禽、禽蛋为主的畜产品生产结构体系,比如发展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家园;第二,建立以舍饲圈养统一管理饲料方式为主的大型禽产品生产基地;第三,建立绿色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保证畜产品的绿色质量;第四,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制度,推广使用绿色生产、加大技术和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   (3)绿色养殖业资阳市养殖业发达,拥有一定的名贵水产品,但由于周围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养殖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养殖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绿色水产品还是空白。今后资阳市绿色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第一,绿色养殖业的发展重点是形成以名、优、特品种为主体的高档次水产品结构;第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适度扩大养殖规模;第三,加强周围地区污染的治理,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   5.加强和完善绿色食品管理机制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历程来之不易,如果对绿色食品质量下滑或不达标以及假冒产品泛滥等现象听之任之,将会使辛辛苦苦搞起来的绿色食品产业毁于一旦。因此,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联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绿色食品的高品质,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产品,维护绿色食品的声誉。一是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监督管理机制,不要让企业认为申报成功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检的形式检查市场上流通的绿色食品以及生产或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等,对查到非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或企业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以形成规范化管理;二是市、县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要抓好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为企业服好务。组织绿色食品有关政策法规、生产规程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和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三是要抓好以质量检测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实行定点生产、定点配货,定点销售。加强市场监控力度,把绿色食品的市场规范工作纳入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中,依法保护绿色食品的知识产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绿色食品的冲击。   (通联:①四川省资阳市农业局641300②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农业服务中心)

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招商签约活动举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31日, 洛江区 举行“数字赋能 智绘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招商签约活动。   泉州市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产业招商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招商办主任高向荣,洛江区政府区长郭宁,泉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办常务副主任王兴,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松,泉州市数字办副主任莫毓昌,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林方亮,市文化旅游局四级调研员黄李炫,市金控集团副总经理刘庆南,洛江区政府副区长沈艺程、林联华、陈其昌,区政协副主席金玲珊、张小桥参加活动。洛江区委副书记陈政实主持活动。   高向荣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泉州市深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推动“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等专项行动,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已提前完成全年新签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超万亿元的目标。希望洛江区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再出发,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商对接,着力破除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大力抓好数字产业强链、延链和补链工作,支持数字产业项目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推动更多、更好项目早日落地投产,以开放招商增添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为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多做贡献。   郭宁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来,洛江区委、区政府深入开展“1+3”专项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打造标杆,夯实项目支撑,加快载体建设,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着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全区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2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成功打造铁拓机械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培育2022年度省级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2个、省级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1家,正在推进“5G+制造”项目建设4个,共有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下阶段,洛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制定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创新服务渠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一批制造业“智改数转”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重点在机械装备、纺织鞋服、智能传感等领域,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领军示范企业,带动更多企业加速转型,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为泉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在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暨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招商签约仪式上,吉利工业互联网华南区域中心项目、铁拓路面机械高端产业园项目、猪八戒网企业数字化创新赋能(泉州)区域中心项目、洛江区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项目、洛阳桥AR智慧旅游项目、铁通数字区域运营中心项目、仙公山景区智慧化提升项目、智谷(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标准化配电站房项目、天娇妇幼5G数字化园区项目、劲工机械5G智慧工厂项目、新源重工5G智慧工厂项目、湖南云箭测控导航公司入驻园区项目、金同信息科技公司入驻园区项目、绿普森生物科技公司入驻园区项目共16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52.6亿元,将为加快“智造洛江、生态新城”建设,推动洛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后,举行洛江区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项目、洛阳桥AR智慧旅游项目上线运行启动仪式。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作《数字赋能与产业转型》主旨演讲,朱岩通过分析企业在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布局下的发展新机遇,指出带动产业经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模式,让在座的企业家和企业代表深受启发。(黄秋莹)

人才工作如何服务产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局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重点围绕省“双创”和市“绿扬金凤”人才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大力实施人才创新战略,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有力地助推企业扩张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工作领导与推动。建立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人才工作的日常工作运作机制。深入企业对服务业人才进行调研,不定期召开“引智工程”工作会议,对年度人才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同时,积极争取县人才办、人社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人才培训与提升。在推进“引智工程”同时,狠抓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服务型企业发展要求,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通过培训考核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我局相继开展了餐饮企业千人美食竞赛、旅游讲解员竞赛等活动,通过社会公开报名开展了酒店类人员住宿服务培训、社区服务人员培训、房地产销售经纪人培训等工作,培训和发现人才500余人,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效益。 三是强化人才引进与服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突出旅游管理、商贸物流、信息软件等人才招引,为现有服务业成长型企业大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重点做好物流产业园区、润荷国际大酒店、乱针绣产业园等服务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全方位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协助企业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定期走访高端人才,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及时排忧解难,为人才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今年,协助相关部门完成了省双创人才1个,市绿扬金凤人才3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农业产业发展 [世界农业向产业化发展]

作者:戴雄武孙光雄 学习月刊 1997年09期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是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发展战略的新突破。纵观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都毫不例外的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指导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农业产业化,目前说法很多,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化农业从本质上讲就是市场农业。其产品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商品率,什么有销路,就发展什么;二是生产专业化。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生产项目,形成专业化生产地带和种植区;三是经营集约化。农业企业和农户首先要实现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以利资源、资金、科技的最大利用;四是生产技术先进化。产业化农业必须尽量全面应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吸收先进成果,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五是劳动操作机械化。产业化农业就是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产业化有三大要素:一是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即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布局合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二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是指那些具有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即根据龙头企业的要求,发展区域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方式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大规模生产,保证货源充足上市。   二、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出现的背景   世界上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美国,接着很快传入西欧、北美和日本。从时间上讲,一般是自二战前后开始,直到60—70年代基本完成。为什么它们都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开始,又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当时所具备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从体制上讲,它们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二战前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武装农业,即客观上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从科技发展程度看,当时,它们的科学技术已很发达,科研成果多,技术人员素质高,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已水到渠成;从农业自身讲,这些国家经过长时间的慢性危机后,随着战争的结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具有推动农业自身向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三次产业的划分法,把农业列为第一产业,也就是开始把农业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产业。因此,它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关联产业群和产业体系进行社会化生产经营;从国际贸易看,战后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其中尤以农产品为甚。寻求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是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因如此,上述国家因势利导,很快地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高级发展过程。   三、国际上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不能自发而成,它需要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作为载体,在发达国家一般是以农工商一体化组织为主体,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由非农资直接开办的农业公司, 这是二战后新出现的工厂式的农业生产单位。农业公司一般没有土地,只有厂房,大多数从事的是典型工厂化了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或饲料加工业,如大型专业化的养禽工厂、养猪工厂、养鱼工厂、养花工厂等。 在美国, 该类企业早在1978年,就占到销售额的22%。   2、由工业、商业、 金融及农业企业等多种资本以股份形式混合而成的联益公司。以这种形式联合的企业涉及面较广,但一般是以一两个控股企业为核心,如法国的国有矿化公司所组织的综合体包括工矿企业、商业运输公司、银行服务等50多家及400多个农业合作社。 经营范围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贮运、销售、出口,直到矿产品、化肥、农药、机械制造及科研服务等。   3、合同形式的利益综合体。 以一两个工商企业为核心(少数以合作社或大农场为核心),用一体化形式把与农业有关的部门联系起来,这是发达国家农工商一体化的最普遍的形式。此种形式又分为紧密完全型和松散不完全型。所谓紧密型一体化合同,就是任何决策都由组织这个综合体的龙头企业(一般为工商企业或合作社)集中作出;而松散型的一体化合同,则多半是由食品加工厂或农产品销售商和农场主签订,对商品的价格、数量、质量和收购时间作出决定,与紧密型合同相比,其决策集中程度是有限和相对的。在美国的农业一体化中,紧密型较普遍。   4、农民自己兴办的产销服务组织——合作社。 合作社是发达国家中很流行的一种农业一体化形式,其特点在于农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加工者、销售者和农业服务合作社的社员。通过合作社把产前、产后的专业化组织与相应的农户在地区发展空间上紧密结合起来,垂直发展。使农业加工、销售和购置系统通过合作社控制在农民手中,形成了农村特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农业与其他产业、城市与农村有机结合。   四、各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经之道。但因国情不同,其选择的方式和发展的程度自然有所区别。分类归纳,目前国际上大致是三种类型:   1、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高度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从纵向上讲,有三种形式:一是“垂直式”一体化的农业公司;二是大企业或大公司与农场主契约式的一体化组织;三是大农场主自己建立的加工、销售组织。从横向上看,有四种形式:一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二是农业销售合作社;三是农业供应合作社;四是农业信贷合作社。这些门类齐全、各显神通的联合体,支撑着这些国家的高效率、高档次、商品化大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上述国家农业生产的规模愈来愈大,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大多数农场在整个生产中只从事某一个环节的农活,如种小麦的农场,只管翻地播种,其它辅助作业和物质供应都由协作单位承包。   2、以韩国为代表的农协和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60 年代以来,韩国农协在推进本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资金存贷、生产要素购置、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教育和出版等支持性活动,深受农民欢迎。韩国第一个民选政府执政以后,针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的新情况,又提出了一项发展农业的新举措——产、学、管、研一体化,即通过农民、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韩国农业的竞争力,使农业成为自立、自主、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   3、 以泰国为代表的“农业工业化战略与政府+公司+银行+农户”模式。70年代后期,泰国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深度加工的企业(公司)为依托,实行产供加销一体化、贸技工农一条龙。泰国的正大集团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典型。“正大”集团经营的大宗产品是饲料和猪禽蛋及其系列高附加值食品。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龙头”,实行育种、种植、养殖、保鲜、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该企业一头连结大市场,一头联结千家万户,通过系列化服务,连贯性作业,综合性经营,带动全国农业生产。

如何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发展?

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三、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四、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五、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淘宝村”兴起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借鉴。2009年以来,国内淘宝村的发展呈现雨后春笋之势。据阿里巴巴调查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已经发现各类淘宝村20个,涵盖的网店总数约为1.5万家。淘宝村正在经历从点到面的跨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农村新经济浪潮。为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笔者建议:一是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二是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宽松的税收政策,是鼓励相关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三是鼓励以淘宝村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鼓励推广先进典型,引导农民网商走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避免恶性竞争;四是坚持农民在淘宝村发展和农村电子商务中的主导地位,政府采取因势利导、有为而治的策略,不干预不强势,做好服务,做好支持。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以下是一些相关方面的关系:资金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促进了文化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通过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文化产业可以获得更便捷、灵活的资金支持,加速项目推进和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多层次资本市场要求上市企业遵循信息披露和治理规范,促使文化产业进行更规范和透明的经营管理。这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培养出更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资本运作带来的资源整合效应: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使得企业可以进行股权合并、收购和重组等资本运作,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链条的优化。这有助于文化产业形成更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价值:通过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运作,文化产业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外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足够的优质文化产业企业,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保障。

稳步推进农业优势特色的产业发展壮大

“市委、市政府把现场会选择在郏县,既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也是鞭策和激励,下一步,我们会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链条升级,不断开创‘三农"新局面、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谈及于在郏县举行的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郏县县长说。郏县着力在“土特产”上做文章,确立了红、黄、绿“三色”产业发展战略,基本实现“四个10万”既定发展目标:以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饲养量10万头、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绿色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蔬菌”种植10万亩、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以上。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能不断显现。扩群增量,做强红牛产业。“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郏县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强力推进郏县红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建成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8家,散养户1300余户,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郏县红牛保种场和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总产值达50亿元。郏县围绕红牛科技育种、项目拉动、服务保障等方面也持续发力,目前建立有新品种培育基地,累计整合财政衔接资金1.1亿元,实施红牛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每年产生直接收益550余万元。扩面提质,做优烟叶产业。郏县是河南省烟叶种植核心县、全省浓香型烤烟核心引领区。郏县烤烟获批“山儿西烟”注册商标,被列入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名录。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总产值5亿元,年实现税收超亿元。围绕烟叶生产,郏县抓面积稳规模、抓基础强保障、抓管理提质效、抓服务提信心。今年预计种烟近10万亩,预计占全市70%以上。目前建成烟草科技示范园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20个,规模以上育苗工厂23个,烘烤点536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扩产增效,做大设施农业。郏县绿色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蔬菌”产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6万余人。郏县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生产基地为抓手,各乡镇规划建成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年产值超7亿元。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亿多元,撬动社会资金投资6.2亿元,建设各类大棚5000余座,先后培育了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马头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2家,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县绿色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制定出台奖补意见、设施农业保险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奖励扶持资金。投资2.2亿元,在10个乡镇建设冷链物流储存间12座,容积近30万立方米,为全县农产品储存保鲜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做好发展重点规划?

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之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 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服务业包括各种行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又包括各种领域,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立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并设计相应发展和规划的方向和内容。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2023国家没有叫停光伏。近年来光伏发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前景良好。但是,有时候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电网建设滞后、光伏项目并网难度大等原因,有可能会暂停或推迟部分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和正常运行。这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推进光伏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国家开始取消了一些原有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资金扶持那些技术领先、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并加强对光伏发电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价格合理、可持续发展。因此,并不存在国家叫停光伏发电的情况。光伏所面临的问题光伏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在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鼓励光伏项目的建设。例如,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补贴资金、降低土地使用成本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光伏发电的效率和成本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等问题。因此,政府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避免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2019年,我国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加快步伐

2019年,我国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医疗健康服务为大健康主要细分市场中国是医疗大国,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排名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达到人民币65200亿元。中国的大健康市场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与维护、恢复及增强健康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其主要包括五个分部:(1)药品零售;(2)非药健康产品零售;(3)医疗健康服务;(4)消费医疗健康服务;及(5)医疗健康基础设施。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81310亿元。2019年在大健康细分市场中,医疗健康服务市场规模为45430亿元,市场占比超过50%;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1633亿元,占比为20.06%。数字技术改变大健康行业大数据、云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可及性已从本质上改变提供健康产品及服务的方式。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线上消费医疗健康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同样,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0%。此外,2019年,中国数字化大健康市场规模为2180亿元,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2019年在数字化大健康市场中,在线零售药房和数字化健康基础设施市场为主要力量,二者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180亿元和1050亿元,占比分别为48.17%和27.98%。多因素促进数字大健康市场发展医疗健康市场的改变,为数字化大健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扩大处方药外流。处方外流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个重要新趋势。院外销售规模逐年增大。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院外线下销售和院外线上销售的规模分别达到4810亿元和390亿元。近年来,医药产品线上渠道销量占院外渠道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处方外流将在未来5至10年逐步推进。已与基本医疗保险挂钩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附近的药店预计短期内将从该趋势中受益;然而,具有大量SKU、强大供应链能力及处方流转能力的平台预计将成为长期受益者。日益完善的医疗健康支付体系。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疗健康支出的支付结构在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自费间分布更加均衡。基本医疗保险项目线上支付的实施,有利于在线问诊的发展,原因是其充当连接线下医院和处方流的入口,因而增加了用户群。拥有品牌认可度、技术优势及服务网络优势的平台将在与基本医疗保险接轨方面成为领先者。商业保险长期专注于用户体验,因此具有强大服务能力和密集网络的平台能够充分发展与他们的深度合作关系。此外,数字化平台过去已吸引大量自费用户。展望未来,预计此类用户继续优先选择具有品牌认知度、信任度和卓越用户体验的平台。数字化大健康细分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框架和技术转型已促使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在2019年增至人民币1050亿元,2015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7%。2019年我国在线问诊行业市场规模为90亿元。在线问诊一般涵盖咨询和处方续签、复诊、医院预约及慢性病管理。COVID-19疫情不仅提高健康与保健意识,也使该服务的接受度增加,从而使消费者养成使用在线问诊的长期习惯。结合预期会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扶持政策环境,在线问诊将变得更高效、更可靠且质量更好。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行业媒体推动产业发展

潘沐闲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传播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宣传需要,一种专业的以服务行业和企业为己任的媒体——行业媒体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行业和企业宣传的重要载体,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珠宝首饰行业的快速发展,珠宝行业媒体也应运而生,它们是珠宝圈内信息交流的平台。行业媒体的信息及时、准确、专业、有深度,是珠宝首饰企业在建立分销网络、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最佳选择。对行业信息的传递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作用,为行业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珠宝行业媒体的发展阶段1.1 雏形和兴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珠宝行业迅猛发展,珠宝首饰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产品市场上有很多信息需要沟通,急需专业媒体来引导宣传行业,这就催生了建立在珠宝首饰行业基础之上的媒体。媒体只立足珠宝首饰行业,专门报道这个行业的生产发展、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形成早期的珠宝行业媒体。如《中国宝玉石》、《中国黄金报》、《中国宝石》、《宝玉石周刊》就是在这情况下出现的,它们为推动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2 专业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之间,珠宝行业发展到另一个高峰期,这样导致从生产商到经销商之间,从经销商到消费者之间,都有庞大的信息需要传递,现有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机构宣传的需要了。这就促使《凤凰珠宝》、《深圳珠宝》、《时尚珠宝》、《财富珠宝》、21世纪珠宝网、中国黄金资讯网等兴起。这些媒体增加了一些行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专业性、技术性更强;行业媒体开始了网络信息化的资讯平台的建设,都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优势地位。1.3 纵深多元化发展阶段2006年后至今,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纸质报刊杂志成本高,而且发行覆盖面总是有局限性。加上其他方面资本的不断涌入,仅仅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经营变得艰难,这就促使各行业媒体不断地向多方面发展。有些资深的广告媒体公司注重行业数据库的建立和积累,注重广告信息发布的平台效应,并且开始建立珠宝网站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公司媒体形成了,如中港珠宝网、国际珠宝网、中国玉石网等,还有一些珠宝公司,如七彩云南、东方晓鸣、海润珍珠等都办起了企业刊物,这对宣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这个时候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网、深圳珠宝网、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网及各省市珠宝协会网站等协会机构网络平台纷纷建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珠宝通讯、省级珠宝协会主办的相应的珠宝杂志等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业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平台。为了突破受众狭窄、发行量低、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市场经济需求,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中国最具实力的时尚传媒集团共同创办了《芭莎珠宝》,作为中国杂志市场第一本国际化高级珠宝时尚杂志,它将珠宝与时尚、服装相结合,创造了珠宝的时尚风潮,它开启了珠宝的行业媒体新时代。2.珠宝行业媒体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行业媒体和行业的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关系。行业媒体依附于行业而发展,行业发展有赖于行业媒体的传播和启蒙功能,行业发展催化着行业媒体的作用。到现在为止,珠宝专业媒体、时尚媒体、协会媒体、公司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为行业的全面发展、信息的及时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们为推动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交流,引导珠宝首饰的消费,繁荣中国珠宝市场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1 直击珠宝行业问题,平衡报道针对行业内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平衡报道,具有准确把握行业舆论,正确引导消费者的作用。2.2 重大事件背景下的专业化报道作为以珠宝首饰行业为报道中心的行业媒体,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凸显珠宝首饰行业价值,促进珠宝首饰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对珠宝行业每年所发生重大事件,如珠宝首饰展览会、珠宝专业论坛、首饰设计大赛等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报道。2.3 为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积极谏言通过新闻评论为珠宝首饰行业发展谏言,从而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甚至影响相关决策的作用。2.4 为企业提供广告的平台珠宝行业媒体在珠宝产品向珠宝文化产品的转型当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珠宝企业在行业媒体打广告,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在行业能有好的形象,就会降低对外合作、人才集纳成本。另外,珠宝企业在行业内的形象与影响力,是其树立大众形象和影响力的基础。3.珠宝行业媒体存在的问题3.1 杂志本末倒置,内容反而变成了其次对于靠版面费和广告费生存的行业媒体来说,采写新闻和访问变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广告页面越来越多,深度报道越来越少。3.2 遵循单一的版面模式:“广告——论文——广告”的版面模式偶尔登篇新闻,距离真实发布日期大概已经半个多月了,新闻也成了旧闻。厂商的平面广告拼命地在触犯广告法的边缘,拐弯抹角地标榜自己是“行业第一”。内容版面创新不足,可读性不强。3.3 定位模糊某些珠宝杂志并没有完全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专业和时尚之间徘徊,让专业人士觉得轻浮,消费者觉得缺少时尚。更有杂志为了完成广告任务,将其他行业的广告也牵强附会地排在珠宝杂志里面。3.4 缺少专业的采编队伍中国是珠宝产业大国,每年珠宝首饰出口数量非常大。但是,中国境内的珠宝英文媒体却很少。4.珠宝行业媒体的发展前景,要突出特色,打造行业媒体的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珠宝企业应对媒体已经理性化、成熟化。珠宝行业媒体能否指导、服务好行业和企业,需要看其是否有全方位的指导、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素养,能否真正成为行业的喉舌。在创新中增强引导力,在竞争中把握先机,在策划中彰显个性,对行业媒体提升价值、扩大影响、打造权威性至关重要。一要站在珠宝首饰行业的高度和广度去挖掘报道行业,即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每个媒体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差异化的媒体,肯定举步维艰。在宣传报道上,要以世界的角度、以国际眼光看问题,注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局部市场与市场全局的联系、不同行业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联系比较中来观察、判断问题,才能把握世界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趋势。二要建设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采编队伍。媒体没有高水准的采编队伍,就如同打仗没有精良的部队一样。要培养记者对珠宝首饰行业的敏感度,快速、准确地捕捉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动向。三要重视服务,为珠宝首饰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媒体要有全新的宣传机制和运作方式,努力使媒体成为政策和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四要打造行业媒体优势,提升珠宝首饰行业形象。举例说,以“打造第一本国际化高级珠宝时尚杂志”为宗旨的《芭莎珠宝》,立足高端、品牌、品位、思想、文化、奢华、高贵、时尚,通过一年的酝酿创新,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专注于经营管理、营销技巧、研究理论等的《中国宝石》,也为许多业内人士所喜爱。《21世纪珠宝网》、《中国黄金报》则建立起信息、资讯平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作为行业信息化快速平台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网》、《中国黄金资讯网》等行业主流网站,发挥着平面媒体所发挥不到的作用。五要不断创新,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上不断创新,把业务范围拓展得更广、更稳健,全面打造行业媒体优势,把媒体办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争取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要在扩大受众量方面多做一些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只有吸引住更多的受众群体,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媒体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行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也强化着行业媒体和行业之间的关系。作为珠宝行业媒体,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珠宝首饰行业的形象,展示着整个行业的精神。行业和行业媒体的发展是互动的,行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行业舆论引导正确,行业的发展就有一定的保证。反过来,舆论环境不宽松,甚至出现误导,行业发展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行业的发展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行业媒体只有从行业发展中吸取营养,强身健体,积极为行业发展服务,才能体现出行业媒体的真正价值。图7-2-3 2009年珠宝行业宣传工作研讨会

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的大健康市场是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与维护、恢复及增强健康相关的产品及服务。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81310亿元。大健康产业全景图大健康即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群体:医药产业、医疗产业、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服务、保健品产业。五大产业群体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为主,二者2019年市场规模分别分别占比50.04%和33.04%。老龄化加重,大健康行业任重道远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医保支出增加,其次为政策驱动,然后就是行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其背后的核心逻辑都是经济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国家医保支出增加,从而带来行业的整体发展。而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2010年至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7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人口老龄化加速,长期利好医药板块。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来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64.5%,而且多数疾病疗程长,预后差,费用大;从老年人药品消费比例来临,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占据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因此,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带动药品的需求量。医养结合将成为最大的大健康领域医药产业制药基础涉及原材料、中间体与原料药三大方面。其中,医药原材料涉及的产品类型丰富,包括基础化工材料、动植物材料、药用辅料及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原料药主要包括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药原料药。医药研发与制造是医药产业链最为核心的环节。其中,医药研发主体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研发公司;因从狭义上看,医药行业仅包括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所以本文将医药制造细分为生物药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品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制造及疫苗制造和其它药品制造。医药流通是连接医药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包括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的桥梁,其中医药物流的冷链物流技术是流通环节较为重要的部分。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智能设备、养老平台、护工培训、养老金融、家政服务、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政策成为大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府层面,国家重视以人为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30”的健康发展战略。这一政策可谓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政府医疗健康投入将持续增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随后,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大健康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推行智慧医疗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9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破十万亿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引导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加速布局,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9308亿元上升至2018年67327亿元,增长了3.5倍。2019年我国对于大健康产业政策频发,不仅明确了健康中国的实施方向和路径,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预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中。根据Frost Sullivan数据,2019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超过8万亿元,达到81310亿元。根据2016年10月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当破十万亿元。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货大健康品牌占据市场头部地位大健康产品领域中,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鱼跃和传统国药老字号的同仁堂占据着TOP2位置。数字技术改变大健康行业大数据、云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可及性已从本质上改变提供健康产品及服务的方式。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线上消费医疗健康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同样,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0%。此外,2019年,中国数字化大健康市场规模为2180亿元,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2019年在数字化大健康市场中,在线零售药房和数字化健康基础设施市场为主要力量,二者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180亿元和1050亿元,占比分别为48.17%和27.98%。多因素促进数字大健康市场发展医疗健康市场的改变,为数字化大健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扩大处方药外流。处方外流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个重要新趋势。院外销售规模逐年增大。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院外线下销售和院外线上销售的规模分别达到4810亿元和39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事业单位产业发展岗位是干什么的?

事业单位产业发展岗位是负责起草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与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功能拓展,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监管;指导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全区果树、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指导果树、蔬菜等主导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工作;承担农业及农民收入统计,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组织开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价格分析和监测预警;承担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负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承担金鸡滩镇上河村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和其他专项调查工作。参考资料来源: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局 扩展资料: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1、产业的形成期产业的形成指由于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由此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同类屑性的新企业出现,逐渐具备产业的基本特点的过程。2、产业的成长期产业的成长期指产业形成后,随生产实践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数量增加的阶段。产业的成长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时产业已经渡过了幼年时的危险期,但能否进入成熟期是该时期产业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3、产业的成熟期产业在成长期生产能力扩张到一定阶段后,进人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此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供求都很稳定。4、产业的衰退期产业衰退期是产业从繁荣走向不景气进而衰退的过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0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

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系统谋划,在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0年,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结构布局、政策措施。同时,通过会议部署和监测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乡村的产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产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分工分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对乡村的认识有新的突破,表现在:①乡村不仅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而且也是一个经济生活的整体,在多方面具有独立活动的性能。乡村中除农业外,还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②乡村不仅是一个综合的经济实体,也是一个社会,即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经济以外的政治、文教、风俗等所有活动;③乡村不仅包括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还包括空间因素,即自然环境的立体因素,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职能的地区综合体。乡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看,乡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分为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型乡村、古代型乡村、近代型乡村、现代型乡村、未来型乡村。中国乡村正处于由近代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由于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的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或安家。许多过渡型乡村,如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为城市边缘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市政道路及其它配套措施尚未及时跟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视。乡村: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万二千六百户为一乡。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是什么?

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9月26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深刻理解“五个振兴”内涵,把握“五个振兴”之间的关系,对于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扩展资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农村产业发展项目有哪些

1、农产品电商 未来的新农村还会大力开发电商,这也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不错平台,农户们可以经过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不但稳定的找到销路,平台还可以请专业的人进行指导。 2、农村物流 一直以来农村物流过去十分不发达,这导致许多农民们生产出来的好产品得不到销路,有了根据农民需求的物流业后,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农民培训 许多农民渴望学习养殖或者种植方面的科学知识,甚至也想接触电商方面的东西,但是苦于没人愿意指导。这时候可以开设一些农民创业的课程,是农民更加接受科学和互联网知识。 4、旅游行业 随着交通不断便利,许多农村已经大力开发旅游羡慕。根据当地的特色制定不错的旅游项目,也是比价长远的项目,例如周边种植荷叶的村民,可以搭建赏花等项目。 5、上门医生 农村的老人看病十分不便利,由于许多家中年轻人不在身边。可以开展上门看病的服务,这是许多在外务工人员比较关心,也很受欢迎的利民项目。 6、养殖基地 过去搞养殖都比较零散,于是很容易价格不统一,品种很杂的现象。如果能够集中产业设立专门的养殖基地,也可以实现规范化,销路也会比较轻松。 7、光伏农业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项目,但是未来农民开始意识到科学种植,都需要搭建温室棚。采用太阳能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也比较符合环保。 8、机械化农业 未来的农业不再只是单纯依靠人力进行劳作,这样不但增加大量人力,完成的效果反而不尽人意,可以售卖大量方便农民的机械化工具,这也是未来农产业的新趋势。

国家一直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目前乡村振兴的瓶颈有哪些,该怎么解决?

儒余观点:国家曾多次强调应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发展谋思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根据用田、用人、用地三大关键因素,目前乡村振兴基本会遇到以下三大难点:“田荒的乡村缺产品,人荒的乡村缺活力,地荒的乡村缺建设空间”。在这三个限制性条件下,乡村振兴的推进实属艰难。儒余股份认为:以产业思维谋划乡村振兴,结合乡村的区位条件与产业环境,寻找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成为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儒余股份自2014年开始乡村振兴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从“三农”问题实践、合作社模式研究、农超对接模式研究、农资及农科专项、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农旅结合、农产发展、农业科技园建设等多维度进行了研究探索,调研脚步遍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陕西、新疆等地区,对不同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进行了多次调研访谈与持续的模式跟踪,在乡村振兴领域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论、路径策略、投资机制与产业资源匹配体系,提出了“以产业思维系统谋划乡村发展”的总体思路,考虑“发展逻辑+投资逻辑”一体两面,目前已经在江苏部分地区进入实践落地阶段。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联系儒余股份,进一步沟通探讨哦!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下乡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如下:1、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活动。2、现代乡村治理参与活动。3、乡村规划建设献策活动。4、乡村公共服务志愿活动。5、农业农村科技支持活动。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什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有:(1)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机械化必须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2)作业地块小与使用机械的矛盾,要求农业机械化要有适当的组织形式;(3)幅员辽阔,社会和自然差异大,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4)实行节水、节能、保护地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化。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先进装备应用,发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黑龙江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2018年12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北大荒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 万亩、水面388万亩,下辖9个分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 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实现“十六连丰”。

怎么才算村级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才能更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实施。乡村特色产业究竟是什么样的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俱何等战略地位?乡村特色产业与农业产业有何关系?如何依据乡村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等等,还需要提高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推进创新。本文拟就以上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未来农村6个产业发展前景被人看好

未来农村6个产业发展前景被人看好一、废品回收每次我们见到那些回收废品的人,总是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人真的能够赚到钱吗?他们每天通过回收这些废品,怎么维持家里面的生活呢?针对这类行业,像我们这种外行人是无法理解里面的利益,但其实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二、安装监控虽然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大部分人对于农村的印象还是觉得比较贫穷,于是没有人愿意去做安装监控,这样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农民是不舍得钱去买这些监控的,但是只有内心内行人才知道安装监控这个行业非常的吃香。三、开婚姻介绍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很多农村的男青年找不到老婆,这样很多的农村家庭感到非常的担忧和焦虑,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开一个婚姻介绍所,声音肯定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基本上成功了都能够得到达到高达一万元的费用。四、重复利用秸秆对于农村人来说,大部分人还是会发展农业经济的,于是经常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但是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环境,于是国家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大家可以重复利用秸秆,将这些秸秆回收卖给有需要的工厂,不仅能够赚到钱,还不会影响到环境。五、安装太阳能灯泡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夜生活,而农村和城市是不一样的,一般农村到了晚上,基本上都是一片漆黑,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行动很不方便,于是安装太阳能灯泡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不需要花钱,每天只要有太阳照就能够到晚上发光发亮,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受到欢迎。六、种植有机蔬菜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大部分人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有机蔬菜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有很多人去投资有机蔬菜的种植,就是为了将来得到一定的回报,只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后期一定会有不少钱赚。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亲亲 您好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先进装备应用,发挥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黑龙江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2018年12月,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北大荒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 万亩、水面388万亩,下辖9个分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 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实现“十六连丰”。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科技创新不足。我们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又要积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聚集整合,不断延伸种养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也是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媒介。同时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坚持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于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发挥乡村的文化传承和生态维护两大功能。发展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农事节气到村庄布局,无不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可通过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等多种方式,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能够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的认识

近日,通过对《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学习,我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宏观的认识和理解。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包括一产种养殖业、二产加工业、三产生产生活服务业。种养殖业是基础,加工业能够提升农业价值,特色产业能够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能够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聚焦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产业兴旺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振兴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社会的进步,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痛点是农民如何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而乡村产业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的留给农民。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装备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更要体现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多个方面。乡村产业要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引入农村,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拓展产业形态,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农产品加工业是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价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要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和多环节增值。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要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要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同时要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要发挥城市、自然风景区区位优势,依托民俗民族风情和传统农区特色,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景点,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性,通过健全标准、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服务等措施,打造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等旅游精品景点。

非遗为什么能给休闲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造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它由我们的生活传承,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它包括了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包括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我者与他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所有的关系和关联。保护和利用非遗,并不是让生活倒退,而是让城市化、现代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物质化的进程有一种逆向的平衡力量,使人类同时可以回到精神家园、回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回到身与心的统一,回到乡愁,回到山水田园的生态美学,回到创意世界,回到感性的丰富性,回到好奇心世界,回到手感和触觉,回到想象力,回到身体美学,回到美的生活,回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切都与休闲生活、休闲文化、休闲产业、休闲经济密切相关。非遗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文化,因而可以与任何地方的休闲文化及产业联系起来。非遗无不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又可以与任何地方休闲经济发生标志性联系。非遗的文化空间就是天然的休闲文化空间。休闲的本质包括:休息、休假、休养、休整,其对于人类的核心价值在于两个基本点:一是调整生活节奏,使生命节律和谐;二是提供幸福源泉,使生命丰富美满。在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休闲的意义显得格外醒目。非遗的意义通过休闲价值的实现,也可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増添更多的时代意义和生活内涵。就中国情况而言,非遗和休闲两种文化形态都有必要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融入。即非遗要大力挖掘自身的休闲功能、休闲价值、休闲潜质,在休闲世界展示风釆,发挥引领,释放能量,促进中国休闲的大发展;同时休闲要充分融合非遗,用创意、创造、创新使非遗更具魅力、活力,搭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平台,使休闲更具人性、更加亲近、更有生活。

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

1.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并通过一定形式和程序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收入,也称预算收入会计制度改革前。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通过当年财政安排收取、划转或者传递,由财政管理,具有特定用途等的政府基金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是各级财政部门为集中的一般预算收入的计划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通过当年财政安排收取、转移或传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原在预算外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包括三峡工程基金、电力建设基金、车辆购置费、养路费、铁路建设基金、公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附加费、港口建设费等收入。2.商业部门基金收入,如中央长期贸易发展基金收入;3.文教部门的基金收入,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农村教育费附加收入、文化事业收入;4.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等。5.农业部门基金收入,包括灌溉水源排灌工程补偿费收入和育林基金专项收入等。6.其他部门基金支出,包括旅游发展基金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等。7.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包括农牧业税附加收入、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渔业建设附加收入和其他附加收入。2.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据了解,自治区对成功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广西旅游示范区品牌的单位保留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仍从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国家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单位奖励1000万元;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奖励500万元;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奖励200万元;五星级旅游饭店单位奖励100万元。3.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分支,以旅游业为核心,旨在通过市场化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动,筹集发展资金,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建设,助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挖掘和培育优质旅游上市资源。4.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有哪些北京文化,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中国国际旅行社。5.旅游业相关基金有哪些国旅联合、新都宾馆、东方宾馆、锦江股份公司、大连圣亚等。根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行业规划发展研究、旅游开发项目补贴等支出,少量用于弥补旅游资金不足。旅游项目开发支出由省级旅游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向国家旅游局和财政部报送。国家旅游局汇总分配方案后,报财政部审批。6.旅游产业基金有哪些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以陕西吕雯集团为例。子公司分别是山西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黄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杨康集团有限公司,加上之前的晋旅集团和去年刚刚成立的云游山西股份公司,山西吕雯集团旗下将有10家子公司。7.旅游业财政政策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3.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1、由于投资过大,难以收回成本,造成经济损失;2.建设占用土地过多会影响农业的发展;3.由于大量游客涌入,物价普遍上涨,影响人们的生命。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明确部门职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本办法所称(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一定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第三条专项资金分为三类:经济发展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资金、产业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区域发展资金、重大科技创新资金、旅游服务业资金等。社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民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扶贫、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公共事务主要包括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统计普查、人才引进和培训、公安部门等公共事务管理的经费。第四条中央补助的专项资金,以及省级依法征收的各类基金支出和专项收入安排,纳入本办法管理。国务院各部委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专项资金一般应实行项目管理。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审批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属于基本建设的,按基本建设有关程序办理。财务部门参与项目和资金计划的审批,负责专项资金的筹集,对批准的项目计划下达预算,审核拨款,并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第六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发展的原则。专项资金的设立和调整应当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2)量力而行的原则。专项资金的安排既要综合考虑各项政策要求和实际需要,又要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结合财力可能,优先安排最急需的项目。(3)公平透明原则。专项的申报、确定和分配(5)绩效评价的原则。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加强专项资金跟踪和效率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第二章专项基金的设立和调整第七条专项资金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公共财政要求,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具体用途、使用范围、使用对象和起止时间。第八条专项资金的设立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财政部门审核、综合平衡后,报省政府研究确定。建设专项资金的综合平衡应咨询投资部门。未经批准,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专项资金。第九条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适时调整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用途和使用范围。同一使用方向的专项资金应当合并、整合,统筹安排。对专项任务已经完成或执行到规定时限的专项资金,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专项资金的调整意见应当报省政府批准。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十条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财力状况,提出专项资金预算的初步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原则上要明确到项目。如果可以暂不编制到项目,应根据预算控制数按项目类别进行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报省政府批准后,纳入省财政预算草案。第十一条省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务会后,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程序,在30日内批复专项资金预算和控制指标。编制部门预算时,暂时无法明确具体项目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一般应在业务主管部门20个工作日内提出项目计划,并下达资金预算。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已明确到具体项目的,财政部门一般应在收到预算指标文件后2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相关部门、地区和项目实施单位;如需特定项目,财政部门应在项目计划确定后20个工作日内下达资金预算。第十二条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无特殊原因年终未确定项目计划的,相关专项资金不得结转使用,由财政部门报省政府批准后调整用于其他支出。第十三条项目计划和资金预算一经批准,业务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确需变更、终止、取消项目实施或调整预算的,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重大项目预算调整须报省政府批准。第四章项目资金管理第十四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目标,结合行业发展重点,编制专项资金项目总体计划,并根据计划,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9月底前汇总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需要公开征集的,应当向社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实行项目管理标准文本制度。第十五条业务主管部门应于年底前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初审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需要指定具体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一般应在收到中央预算文件后2个月内确定项目计划。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具体项目计划的,有关部门应当向省政府书面说明情况。第十七条拟列入项目库的重点项目实行评估制度,项目评估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评估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第十八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落实配套资金,落实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招投标和监理制,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第五章资金拨付第十九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预算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出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对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的付款计划进行审核,并在7个工作日内拨付资金。第二十条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第二十一条专项资金安排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贴。一般应委托金融机构通过一张卡或者一次折扣。对于补助对象明确、用途单一的专项资金,采用报销制度将实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拨付效率,确保资金安全。第六章财务管理第二十二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批准的专项资金预算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核算。第二十三条业务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实施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项目资金的会计记录、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决算和报送报表。对需要单独记账、专账管理的项目资金,要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专账存储、单独记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规范开支。第二十四条根据不同项目和具体用途,专项资金采用无偿补助、财政贴息和资金投入等方式使用,并根据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具体核算。第二十五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正确核实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及时办理资产交付和登记手续。第二十六条项目竣工验收后,专项资金有结余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其他专项支出;对于项目当年已实施但未完成或因故需延期至下一年度时形成的结余资金,经业务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备案后,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对无特殊原因连续结转两年以上且未安排使用的专项资金,经财政部门批准,业务主管部门可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各类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年度结余资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第三十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如果资金使用有效,可以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资金使用效果差的,应当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减支或不减支。第八章监督检查第三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是专项资金财务监管的职能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使用、考核等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管。第三十二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定期向财政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第三十三条审计部门依法对财政部门和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是否按规定拨付专项资金、履行财务监督职责进行审计监督,对业务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实施全过程监督以及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和效益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业务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第三十四条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接受社会监督。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监督反映的问题应及时核实和调查。第三十五条监察、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违反财经纪律的,除责令其将资金退回原渠道或追回财政部门外,按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行政责任。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监察机关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第二条所称专项资金中,救灾、应急等不适宜项目管理的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各类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8.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支出看个人自身条件。我觉得你可支配收入的10%到15%比较合适。

简述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的关系

基础产业部门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仅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远远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必须保持政府对基础产业的适度投资水平,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就我国目前的“瓶颈”状况而言,增加对基础产业部门的投入,其“乘数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范围有严格限制。(3)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其资金来源包括财政的投资预算,金融机构的信用渠道、资本市场以及从国外获得资金。建立财政投融资制度,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发展政策性银行。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该项资金交由政策性银行使用后,具有了经营性和政策性的双重特征,是财政资金的“拟资本化”。随着政策性银行机构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基础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管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依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由项目单位具体实施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 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方式注入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包括: (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化项目”),是指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研制开发项目”),是指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是指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技术中心项目”)。 (四)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升级调整项目”)。 (五)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含事业单位投资项目,下同)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本办法所称贷款贴息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以下简称“国家补贴资金”)均为无偿投入。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组织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研究提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研究提出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 (二)研究确定国家高技术项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三)组织评审国家高技术项目,批复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 (四)编制和下达年度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 (五)协调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或委托项目评估工作。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主管部门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经济(贸易)委员会。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并对项目承担主管责任。具体要求由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规定。 对跨地区、跨部门组织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可由相关地区或部门协商确定项目主管部门,或由组织部门指定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组织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高技术项目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相关工作,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招标内容等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对初审结果和申报材料负责; (二)负责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管理工作和项目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三)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稽察、审计和检查工作; (四)每年定期将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国家高技术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单位是指依照我国法律登记、注册,申请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企业或事业法人。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具备承担国家高技术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单位应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和项目公告的要求,编制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二)按照项目组织部门、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项目; (三)按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对国家补贴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 (五)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或上述部门委托的机构所进行的评估、稽察、审计和检查; (六)项目总体目标达到后,及时按要求进行项目验收。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所以说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即科技力量雄厚. 故选: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区别

产品的研究技术和技术的技艺开发不同。1、产品研究的不同。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2、技术的技艺开发方面。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什么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推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措施: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建议》提出,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同时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围绕《建议》的要求,“十一五”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优化产业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逐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努力增强创新能力,突破自主关键技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性核心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培育跨国型骨干企业和民族知名品牌,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产用互动,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核心基础产业振兴、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和应用促发展等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十一五”信息产业的重要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二是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拓展新业务,保持电信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四是加快邮政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五是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六是构筑适应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七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八是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加快核心产业的发展;九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十是振兴电子装备业,开拓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局面。重点抓好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软件、先进计算等重大工程。信息产业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

运用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对人类社会活动一切有用的数据、资料都可以称为信息,广义的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还包括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活动的信息;不仅包括经济信息,还包括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生活信息等。狭义的信息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微观和宏观经济信息。它主要包括三个产业部门:(1)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信息,为各行各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2)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该行业特点是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相关机器的硬件制造);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等活动,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都可算作这一行业。(3)信息传递中介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中介,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到目的地。因此,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邮电业、广告业都可归入其中。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和二次信息产业。前者包括: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和服务手段,如书籍、报刊、通讯工具等;在市场上出售经过分类加工处理的信息商品和服务,如金融、不动产、教育、立法、会计和其他的咨询服务。后者反映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信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上,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一门带有高科技性质的服务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产业通过它的活动使经济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有利于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产业加速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传递速度,缩短了科学技术从创制到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距离;信息产业目前还是一门不成熟的产业,有许多领域需要研究和开拓,但是,它代表了经济社会的未来,其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①信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将逐步超过其他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的支柱产业,因而各国对信息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 ②软件业将超过硬件业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信息产业在向着纵深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向外延伸,信息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 ④信息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北美、日本、欧共体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霸占着全世界的市场。

新疆红枣产业发展促农增收效益评价|

  摘 要:在市场经济、新疆红枣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计量红枣促农增收的实际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对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法证实红枣产值对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红枣产业;促农增收;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188-02   随着人们对红枣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红枣产品的供需迅速增加,有效地激发了各主体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红枣的积极性,红枣现已发展成为新疆林果业中的支柱产业,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新疆红枣栽培面积达到295 520公顷,红枣果品产量达到38.13万吨,总产值达到37 257.73万元。专家一致认为,新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将使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国红枣的主要生产基地。   一、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是理想的红枣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枣树种植面积迅猛增加。由图1可知,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快速递增态势,面积从2002年的13 731公顷增至2010年的295 520公顷,年增长量达31 310公顷,占新疆林果种植面积近40%。同时,红枣年产量以每年41.43吨的速度递增,从2002年的8 425吨增至2010年的381 338吨,占新疆林果总产量的10.4%,红枣已发展成为新疆林果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单产则从2002年41千克/亩增至2010年86千克/亩。   二、红枣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一)红枣产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而家庭经营收入中红枣的贡献能力不断提高,充分表明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下面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证实红枣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程度。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农民收入,以红枣单产值(X)为解释变量代表红枣产值,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Y = C + AX,(1)   其中,C为常数项。   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2002—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红枣单产值数据来自2002—2011年新疆农产品成本效益汇编。   1.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数据标准化处理公式,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分别对新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红枣单产值取对数,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2002—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2.数据检验。T检验。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红枣单产值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红枣单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很大。两个变量数据时间序列组合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后,下面通过回归分析来具体计算红枣单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农民人均纯收入(Y)为被解释变量与红枣单产值(X)为解释变量,作回归分析,为了消除序列自相关,红枣单产值需引入MA(5)。由表2可知,方程各项均通过T检验,概率值均小于0.05,说明方程各项均在5%的水平显著,且模型没有自相关和异方差性,说明模型通过检验。   表2         T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2002—2010年统计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3.回归结果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Y=0.846*LNX+1.2593+[MA(5)=0.9178]   回归结果表明红枣单产值每上涨1个百分点,将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846个百分点,说明红枣产值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证实了红枣产业发展能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农民种植枣树的驱动力所在。   (二)结论   本章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了新疆红枣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得出红枣对农民增收的效果已经凸显,尤其是在红枣发展起步较早的南疆地区,依靠其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2010年红枣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新疆红枣基地逐渐步入盛果期,红枣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会持续增加,其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进一步推动新疆红枣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走效益型发展之路。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张,但大多数采用粗放管理,效益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应本着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产品品质的原则,大力开展传统产品向优质化、高档化升级改造,加强红枣产业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2.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注重红枣的外在和内在质量,更开始追求品牌,针对这种改变,红枣品种结构要相应进行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转化率,促进红枣产品向高营养、功能性方向发展,大力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开发名优特色产品,扩大新疆红枣品牌的知名度,推动新疆红枣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3.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红枣种植与生态改善有机结合,根据红枣抗干旱、耐贫瘠的特点,逐步从大田向沙漠、戈壁边缘推进,各级政府应明确将红枣作为各种防护工程和荒山、荒地绿化树木的主栽品种,积极实施节水灌溉等技术。在既实现了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高红枣产业效率和水平,延伸红枣产业链条。逐步改变红枣以干食为主的市场供应和消费结构,大力发展鲜食红枣和以红枣加工品的开发销售,加强红枣保鲜库和保鲜技术的建设。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确保红枣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红枣加工企业,加大红枣产品的开发力度和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延伸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 陶雪英.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1,(4):41-43.   [2] 李新岗,黄建,宋世德,等.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4):38-42.   [3] 王雨,李华西.巴州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科技,2011,(12):49-51.   [4] 刘晓芳,蒋腾,李萍,等.新疆发展特色林果的优势和途径[J].经济林研究,2006,(3):88-91.   [5] 唐卫平,杜兰英.河南省沿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林果业效益分析与评价[J].经济林研究,1993,(1):58-60.   [6] 胡光明,杨振营.沧州小枣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J].河北果树,1998,(2):24-25.   [责任编辑 吴 迪]

[舟曲县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林果产业

  摘 要:舟曲县自然条件优越,宜林地和果树资源丰富,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好的基础条件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然而经济林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果园老化、品种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林果产业的高效发展,本文就舟曲县经济林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舟曲县;经济林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32-02   经济林果业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强大的生态社会效益,它所提供的果品、副产品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辅相成的产业。为此舟曲县应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名、优、特”林果产业。   1 舟曲县发展经济林果业的优势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舟曲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温暖带交错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白龙江流域海拔2 200 m,拱坝河流域海拔2 000 m以下,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特别适宜花椒、核桃、桃、梨、葡萄等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发展林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 丰富的自然资源   舟曲县宜林地和果树资源丰富。白龙江河谷地带的群众历史上就有栽培果树的优良习惯,其中花椒、核桃已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史,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当地大部分种植地区适宜于经济林果树种尤其是核桃的生长发育,加之四旁地、庭院、地埂等闲散地,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经济林果业已初步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舟曲的林果产品由于质优价廉,运销省内外,尤其是花椒、核桃、柿子、石榴已成为舟曲县的代名词。   2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舟曲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同全国一样,受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因素的制约,出现了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力抓特色经济建设,把发展经济林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上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使舟曲县经济林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林果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3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济林果产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果园老化,品种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落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表现在林果业长期被视为辅助性生产的观念意识尚未根本消除;水利、道路、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现有的林果种植品种多、规模小、能当家的品种少;发展后劲不足,政府的扶持能力有限,群众的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   3.2 经济林果业产业化势头不明显,经济效益不高   首先是经济林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舟曲县的果树虽品种繁多,但由于缺乏集约经营,优势果品栽植的规模过小;其次,科技含量不高,名、优、特果品少,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舟曲县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信息不畅,果树优良品种引进、选育、推广工作相对滞后,果品生产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舟曲县的核桃、花椒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是由于全县没有花椒、核桃加工厂,只能以原材料的形式被周边地区收购,经济效益很难提高。   3.3 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能力不足   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服务能力不足,也是阻碍林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科技、信息、市场方面服务不足和金融信贷渠道不畅,生产资料价格和生产成本持续走高,自然灾害频繁、抵御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推进新发展的难度日趋突出。面对这些难题,如果说各级政府过去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兴起发展热潮。而今,发展的路子已经走出来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州县政府应该从转变职能入手,着重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工作效率,保障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切实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二是要着重在科技、信息、信贷、防灾抗灾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良好的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根据舟曲县经济林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4.1 全面评估,夯实基础   对全县林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剖析矛盾问题,结合民意,确立产业地位,注重科学发展,改善发展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打牢基础。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林果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种植建设苹果、梨、桃、葡萄等优化水果,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建设。   4.2 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分区实施,加大林果基地建设规模。舟曲县白龙江沿岸的巴藏、立节、憨班、丰迭、城关、江盘、大川、南峪8乡(镇),拱坝河沿岸曲告纳、拱坝2乡(镇)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应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用水浇地地埂、山旱地、山间台地、荒山荒坡大规模栽植“大红袍”花椒。在结构调整上,实行农工贸并举、产加销同步,围绕林果业,切实加大力度发展加工、保鲜、包装、运销,以及旅游观光等产业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以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来不断带动种植业的新发展。   4.3 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切实保障林果业稳步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从转变职能入手,着重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工作效率,保障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切实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要着重在科技、信息、信贷、防灾抗灾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良好的发展;要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努力增强发展活力,确保林果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效益。   (责任编辑 张 亮)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利用茶产业资源,维护茶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进行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茶产业是指茶树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包装、营销、品牌建设以及与茶文化、教学科研相关的活动等。第三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健全与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茶产业发展机制。第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以都匀毛尖茶为龙头的全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茶产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以及自然保护区等规划相衔接。第五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茶产业发展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茶产业政策措施;  (二)制定茶产业项目资金计划,监管项目实施及验收;  (三)茶产业技术指导及服务、调查研究、培训与交流;  (四)茶叶品牌宣传,茶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及推广;  (五)都匀毛尖证明商标、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广应用;  (六)其他相关工作。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发展与改革、财政、林业、环保、食品药品监督、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供销、文化、水利、教育、扶贫等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研究制定相应的茶产业发展扶持措施,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七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茶叶行业组织依法开展茶产业相关活动,对在茶产业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保护与发展第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优良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  用,重点开展都匀毛尖茶本地种、贵定鸟王种等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繁育、推广和生产。鼓励和支持发展其他优良品种。第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都匀毛尖茶品牌保护和建设,以品牌带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其他品牌的发展,扶持系列茶产品开发。第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茶产业)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都匀毛尖茶品牌的统一管理。符合都匀毛尖茶地方标准生产加工的法人、组织及个人,可申请使用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和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鼓励州内茶叶企业生产、销售都匀毛尖茶及其系列茶产品。  未取得都匀毛尖证明商标、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用许可,任何法人、组织及个人不得生产加工都匀毛尖茶;未经商标持有人同意,不得以都匀毛尖、都匀毛尖茶名义举行或者参加各类茶叶奖项评选及其他重大茶事活动。第十一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体系管理。  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人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茶类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第十二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及个人采取租赁、承包、转让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建设符合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茶园基地。第十三条 在茶园规划区禁止新建、改(扩)建对茶园土壤、水源、空气等产生污染的企业,原有企业产生污染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治理污染或者搬迁。第十四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茶园中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重金属超标肥料。严禁生产和销售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产品。第十五条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  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人应当建立茶叶生产备案制度,做好对所生产茶叶的检验检测,不得伪造茶叶生产记录。  茶叶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购进、销售茶叶产品的登记制度,如实记录茶叶的名称、等级、规格、数量、供货者、进货日期等内容。

征文 主题是: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 - 你是醴陵城北的么???

挖掘醴陵历史人文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作文!

星期五下午,老师举行了一个以“环保公民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为了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怎样环保,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教育片。这个教育片讲的是:主人公乐乐经常乱扔垃圾。一次偶然的机会,乐乐扔的香蕉皮让同学汉堡踩到了。顿时,他的后脑勺肿了一个大包,并流了血。他的同学为这事打抱不平,把这事告诉了乐乐的妈妈,乐乐的妈妈一口否定是乐乐做...

北京如何打造新兴绿色产业发展高地

  在减量发展时代,北京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动能?怎样让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绿色产业,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的战略选择。   当前,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的阶段,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在减量发展时代,北京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动能?怎样让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绿色产业,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的战略选择。   新兴绿色产业是指新兴产业中具有绿色特质的产业,是新兴和绿色的有机融合,指在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高产出并与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   从概念上把握,“新”——相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些产业的产品服务或组织形式是以前没有的;“兴”——刚刚崭露头角,未来可能会高速增长、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有主导作用;绿色——要求其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基础,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能够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新兴绿色产业属于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范畴,其内涵包含了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长期可持续性、技术先进性、高度不确定性四个特征。   “十二五”以来,北京将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新兴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力雄厚,产值占新兴绿色产业总产值50%以上;新能源产业稳步前行,“十二五”以来,北京开展了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区、昌平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建设工作,实施了五大阳光工程等重大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状况表现抢眼,201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41件,同比增长68.5%,增幅高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4.7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增速达19.4%,是新兴绿色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   第一,新兴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崛起。自“十二五”以来,围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北京重点开展“十百千”工程、G20工程、金种子工程、瞪羚计划等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出一批新兴绿色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第二,自主创新促进新兴绿色产业发展。2016年,北京市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排名第二,这些自主创新促进了北京市新兴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全球首个5G大规模天线设备、国际唯一脊柱全节段手术机器人系统、大角度离子注入机、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一批高精尖产品集中面世,创新成果不断转化落地,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三,优势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北京不断夯实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基础,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跑全国,2016年北京新增电动汽车7.36万辆,较2015年增长229%,累计达到10.96万辆,电动汽车规模全国第一,在电动公交车、电动环卫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北京市已累计建成6.7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及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第四,空间布局加快新兴绿色产业特色聚集。区块发展以北京中关村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典型。目前,中关村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新兴绿色产业的增长极。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为488平方公里,已成为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的深入推进,一大批“高精尖”项目和新兴绿色产业纷纷落地中关村,中关村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1/3。中关村2018年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高精尖”产业总收入占比达七成以上,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聚集企业2万余家,包括奔驰、GE、拜耳、ABB、京东等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医药、汽车及交通设备四大主导产业。在商务部组织的2017年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8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5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41.2亿元,同比增长1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速排名北京市第一,对北京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0.8%。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0件,居北京市首位。   第五,政策有力推进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北京市新兴绿色产业能有如此显著的成果离不开政策对于新兴绿色产业的强有力支持。自“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38号),编制并发布实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明确了各领域发展重点及路线图。注重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作用,深入贯彻落实“1+6”“新四条”先行先试政策,先后出台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中关村人才特区等创新政策。研究出台“京科九条”“京校十条”,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创新创业政策。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中对北京新兴产业提出新的规划,要求推动并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   新兴绿色产业不仅具有新兴产业的基本特性,即高风险、高回报和极强的发展不确定性等,而且具有绿色特质,要求其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呈现出显著的正外部性。对于即使是拥有全国最为密集创新资源的北京来说,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新兴与绿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调研发现,新兴产业并不能完全保证是绿色产业,传统产业不一定不绿色。一方面,新兴产业不一定绿色。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并不能完全保证是绿色产业,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带来新型污染物的排放。譬如,光电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但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伴有含砷、含氟等废水的产生,而砷环境容量极为有限,环境污染后果较为严重;再如,以全氟辛烷磺酸(PFOS)为代表的氟碳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光电子、电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是一些新兴产业重要的材料,但PFO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传输和潜在毒性等特征。由此可见,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产品的特殊属性而使用特殊的材料,可能会产生具有毒性甚至新兴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新兴产业发展就会与绿色发展产生矛盾,出现产生新兴产业不绿色的问题。那么,在北京实现减量发展的条件下,发展新兴产业应将绿色化置于首位。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环境问题,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保证其绿色化。当前对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绿色与新兴的关系问题重视程度和认知深度都有所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次,新兴绿色产业的创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为了支持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北京市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7年出台的《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财政和价格政策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绿色化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年,还出台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支持整车技术研发、检验测试和推广应用。发挥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创新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然而,由于新兴绿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等方面的特点,需要政府根据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特点,不断加强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创新要素有序集聚,助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形成。在培育发展新兴绿色产业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硬技术的完善,更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加大对新兴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支持,不断完善营商环境。   首先,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发挥改革红利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及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北京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革财税、金融、保险、投融资及产业制度的创新为新兴绿色产业提供重要保障和强力支撑。在市场层面,积极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使用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改革,激发企业对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的热情。   其次,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形成绿色技术体系,尤其是资源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要加强研发力度和自主创新,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新兴绿色产业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北京制造业及产品向全球技术链高端延伸,提升北京品牌在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的话语权。   再次,以创新为支点,加速北京现代制造业与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精益化。   最后,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探索科技开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大力度吸引国际高端科技人才、成果在北京高校落地、在北京实验室发展,通过促进全球顶尖技术人才的快速聚集,打造“新兴绿色产业全球高地”,全面增强北京新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领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我省在人才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轮驱动,建设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9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下一代信息网络。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以及“三网融合”信息网络建设,统筹宽带接入。强化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加快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加快先进信息网络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延伸覆盖,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发展通用、新结构中央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存储器、可编程器件、微型系统级芯片、关键IP核产品、射频识别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及系统芯片、非接触IC卡芯片等。积极发展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液晶显示面板(TFT-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D),加快发展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片式电子元件、高频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微特电机与组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新型显示前端用基础新材料和新器件。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加快发展面向市场的基础软件、移动计算软件平台、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加快高端软件开发和自主软件应用,支持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积极发展物联网环境下的交通物流、远程医疗及护理、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数字虚拟技术,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栏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三网融合全面推广,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基本完成,宽带无线城市大规模发展,网络装备产业进入国内前列;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传感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要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应用能力大幅提高,掌握网络信息服务关键应用和基础平台技术,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基本形成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进入国家先进行列。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可信网络平台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技术,智能终端、泛在网技术,微型系统级芯片设计技术,新型显示技术,新型显示生产线专用设备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新型传感器技术,物联网集中平台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生产技术等。2.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提升数字电视、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能力;建立完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智能传感等领域工程实验室,建设平板显示共性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软件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业务标准库、知识库和案例库建设。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3.产业化:推动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演进技术、接收终端、核心芯片发展,积极推进集成电路、LED、微机电系统(MEMS)、智能传感器、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产业化;加快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D)中试和量产。4.骨干企业培育:实施骨干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扶持计划,鼓励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和重组,支持基础产品企业与应用企业建立创新联盟。(二)新能源产业。把握世界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我省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新能源开发转化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到2015年,力争新能源产业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核电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核电装备科研、设计、试验、制造、安装到核燃料供应、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整体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非核动力装备,核岛设计与系统集成、核岛和常规岛设备、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发展AP1000、EPR第三代蒸汽发生器、核电汽轮机、发电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主管道等核电主设备,积极推动核电配套产品自主开发和国产化应用。建立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供应集成采供体系和核电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核电设计服务、关键模块与部套件生产、基础材料和能源生产的完整产业体系。推动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应用。重视核电安全技术研究,加强核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核应急管理水平。太阳能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关键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他新型电池及组件等晶硅光伏产业。积极发展碲化镉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纳米晶硅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薄膜光伏产业。加快发展聚光太阳能接收器、菲涅尔透镜、聚光光伏电池、太阳跟踪装置及控制系统等聚光光伏产业。积极发展坩埚、清洗蚀刻、丝网印刷、光学镀膜、磁性溅射、组件测试等光伏生产设备。建设一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电站、离网型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系统,积极探索推动试验示范光热电站建设。风能产业。以整机产品配套为重点,积极发展1.5MW以上陆地风机和3MW、5MW潮间带及丘海系列风机、变频装置、控制器、齿轮箱、双馈式与直趋式发电机、柱轴承/偏航轴承/变浆轴等各类轴承、液压控制系统、润滑成套设备、主轴、轮毂、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并网逆转变控系统、输配电设备等。实现风机整机制造规模化和系列化。加快建设一批风力发电场,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生物质能。加快生物质直接燃烧固化气化发电等技术产业化,形成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设计、集成和制造能力。研制生物质能源成套装置,积极发展沼气能源成套设备、分布式生物质固化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分布式沼气发电成套设备、可再生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气化炉热解新技术成套设备。积极发展麻疯树等提取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发电。智能电网。开展新能源发电的系统仿真、功率预测和并网运行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及推广,加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技术保障。完善输电线路状态检测,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促进居民用电智能化管理。积极推动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建设,提高智能电网管理运行水平。其他新能源。以电动汽车和电站储能为主要应用领域,重点发展以超级电容、大容量锂电池、含钒液流电池等为主的储能器件制造和储能系统集成,以及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等方面的示范应用。专栏3 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掌握先进核电技术,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太阳能利用设备及新材料的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示范;掌握先进风机组整体设计能力;突破下一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第三代核电核岛与常规岛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技术,兆瓦级以上陆地和海上风机模块化设计制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高效晶硅、非晶硅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光热发电技术,聚光发电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及燃烧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高效转化技术,燃气发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大功率储能电池及智能电网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等。2.产业化:推进核电系统集成、关键模块和零部件,大型风电整机、新型风电机组和零部件,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和配套设备等产业化,加快开发利用清洁高效能源,推动煤层气、页岩气以及生物质能等产业化发展。3.市场培育: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示范,适时大规模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加强适应光伏发电发展的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推动生物质能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开发建设,促进生物质能加快应用。(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民用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行业领域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15年,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增加值400亿元。民用航空。重点发展军机、公务机、无人机、直升机等整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国产大飞机机头和ARJ-21新支线飞机机头、机身等关键部件,大型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航空电子系统产品,航空机载设备及配套产品。积极发展机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及成套设备、航空物流系统及设备。发展通用航空整机平台、配套产品、航空服务、通用机场,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发展机体、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的维修,推进航空再制造、客改货业务、航改燃机系列产品发展。航天及卫星应用。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航天及卫星应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型火箭、亚轨道火箭、空间服务系统及设备、卫星载荷系统、星际链路系统等宇航产品,推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系统开发,发展卫星运营增值服务,构建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航天产业链。推进卫星地面系统、用户终端系统、宇航级关键元器件开发,实施北斗用户终端批产工程、高分遥感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园、北斗导航运营中心、高分遥感数据中心,建设区域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体系、卫星导航运营服务体系。轨道交通。依托国内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相关企业、研发机构,抓住城际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机遇,掌握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发展高速铁路桥梁关键功能部件、高速铁路的线路设备、高速动车组运载装备、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设备等,建设高速铁路功能部件试验检测中心。智能装备。以先进重大装备为特色,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智能专用设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关键部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充(放)电系统。专栏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民用机、军机发展和应用实现重点突破,形成国产飞机发展的关键部件生产能力;掌握先进轨道交通核心技术,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需要;智能装置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民用机、军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实验验证技术,空中管制、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卫星通讯、导航定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应用技术,高速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制造技术,高速精密机床制造技术、远程智能化加工技术等。2.创新能力建设:推进航空航天重点试验验证设施建设,提高航空航天的综合技术开发能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试验验证条件。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进中高档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化。3.产业化:积极发展民用机、军机以及国家大飞机项目中立项的大飞机机头及部分前机身部件和通用机载设备,加快发展大型航空设备、航天电子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等主机或配套产品, 加快高铁大功率电力机车、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等机车车辆产品及数控刀具、量具及合金材料、高速电主轴、机械主轴、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及其他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化进程。4.市场培育:开展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包括市场开发、航空租赁、维修服务等在内的航空服务业,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四)新材料产业。紧跟材料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的国际新材料发展新趋势,发挥我省在科技、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重点推进稀土、钒钛、硬质合金等产业领域的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到201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增加值600亿元。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贮氢合金系列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及贵金属催化材料、碲化镉/硫化镉、锂材料、锂离子电池隔膜、铜铟镓硒复合薄膜材料、含钒陶瓷、高档锐钛型钛白、特种有机硅、氟单体以及高附加值有机硅、氟下游产品、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重点发展钒钛低(微)合金、新一代节约合金资源不锈钢、工程塑料、硬质合金数控刀具、人造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复合片、金属陶瓷材料及刀具、量具、矿用合金、耐磨零件及深加工产品、钨丝、钼丝和钨钼制品、硬面材料、新型焊接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黑材料、高档钛材、高纯金属材料等产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发展超高强芳纶纤维、芳纶1414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热致性纤维、聚甲醛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醋酸纤维等重点产品。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平。生物医用和共性基础新材料。重点发展新一代组织诱导性人工骨、软骨、肌腱等器械和组织工程化制品,医用聚氨酯及聚乳酸等合成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表面抗凝血改性的人工瓣膜、血管支架,心肌补片、封堵器、人造血管、生物瓣膜等介入治疗和心血管系统修复器械,血液采集、分离、纯化材料和制品等产品。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专栏5 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围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等三大领域,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钒钛磁铁矿煤基直接还原技术,新型节能多晶硅生产及硅材料副产物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塑料新产品开发及深加工和应用技术,高端氟硅材料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纺纶、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工业纤维、玄武岩纤维、聚甲醛纤维、热致性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稀土矿产资源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及综合回收利用技术,超细晶、超粗晶、高精度硬质合金及制品制造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开发技术等。2.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形成产业技术联盟或产学研联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技术创新团队,围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研发-中试-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链。重点骨干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产业化:加快钒钛、稀土、硅、锂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推进含钒、钛、稀土、硅、锂材料的产业化,推动化学新材料及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的发展,积极推进超硬材料及刀具、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用植入器械产业化进程。(五)生物产业。抓住全球生物产业加速发展的机遇,发挥我省生物资源、科技、产业的比较优势,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重点加快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生物育种等行业的发展,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到2015年,力争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300亿元以上。生物医药。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化学合成药。重点开发预防传染病疫苗、治疗用生物疫苗、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破伤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1N1甲型流感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溶瘤重组腺病毒注射液、新型抗体类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新型抗体类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加快发展中药资源、新型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现代中药新品种深度系列开发。攻克血浆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延伸血液制品产业链。推进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发展化学高仿药。生物医学工程。加快推进医学与其他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构建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开发能力。重点发展重大传染病诊断血清试剂、快速诊断试剂、医用磁共振、数字化X射线机及附属部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超声影像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等高端医疗诊断设备。生物农业。支持发展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生物育种产业,积极发展动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培育动植物超级种。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动物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应用。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开发畜禽副产物蛋白肽等产品。开发基于非粮原料的下一代生物能源,研究开发利用农作物副产品提供生物能源技术,重点支持麻风树、粉葛等优良种源的选育和种植基地建设。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和做强现代发酵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突破非粮原料与纤维素转化关键技术,培育发展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机化工原料,推进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生物材料产业化。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食品、化工、制浆、制革等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应用示范,积极推进工程微生物与清洁发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四川泡菜发酵功能菌相关研究和应用。生物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新药先导物筛选与合成,原料药与制剂GMP中试设备,促进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试验设计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积极发展干细胞医疗及研究类生物治疗服务。发挥现代中药、基因技术等研发优势,推进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开展生物数据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体系,实现生物数据资源共享。专栏6 生物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形成基因工程医药、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处于国家先进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现代生物育种和农用生物产品创新平台,实现一批新型绿色农业生物产品产业化发展。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及纯化关键技术,基于功能基因的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技术,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药有害残留物的监测与分析技术,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诊断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生物有机质提升技术等。2.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依托优势企业建立完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药研发平台。建设区域性重要粮油作物、园艺作物和主要畜禽生物育种及产业化设施,强化生物育种工程化能力。3.产业化:大力发展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药物;肺炎、脑炎等预防传染病疫苗;治疗用生物疫苗和血液制品。推动中药饮片及提取物、中成药的创新和产业化,推进抗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常见多发疾病化学药的产业化。4.产业升级:推进生产工艺创新,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六)节能环保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条件,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重点加快高效节能设备、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领域的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坚实技术和产业基础。到2015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300亿元。高效节能。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参数节能环保锅炉成套设备、高压高动态电气驱动系统、区域热电联产、节能风机、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成套设备、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煤层气及瓦斯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节能电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无极灯、节能建材等绿色节能产品。积极研发推广节能环保电动汽车、压水型推进器船舶、混合动力机车等新型节能运输工具。先进环保。重点推广乡镇污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高含盐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大力发展烟气脱硝成套装置、烟气脱硫关键设备、油/水分离过滤机械、多效真空制盐节能减排成套设备、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电子废物拆解处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土壤有机质提升、环保检测设备、环保生态药剂、机动车尾气治理等重点环保产品和技术。环保节能服务。推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节能服务产业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项目设计、节能量检测、培训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加强全省节能监测监管网络建设。推广特许经营模式,发展合同环境管理、碳交易、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环境监测等咨询服务。开展环境保护设施行政代执行试点工作。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发展共伴生矿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航空产品、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产品和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废旧家电再生资源产品、再生金属、再生橡胶等再生资源产品。推进农作物秸秆、实用菌菌渣等农产品副产品的循环利用。专栏7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线图一、发展目标推广应用重大节能技术装备,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企业迅速增加;突破环保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有比较优势的先进环保产业基地,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环境服务业有较大发展;推广应用先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重要资源再生利用能力明显提高。二、重大行动1.关键技术开发:煤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节能锅炉(窑炉)设备制造与集成技术,节能机电和家电产品制造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烟气脱硫及脱硝成套技术,生活垃圾成套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技术、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钒钛清洁生产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瓦斯及垃圾气发动机燃烧和控制技术等。2.产业化:大力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和《当前鼓励发展的环保产品(设备)》中的技术和产品,开展重点节能技术示范、产品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推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实施节能产品惠民行动、重大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示范推广清洁、脱硫脱硝生产技术。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和高效发展,实施再制造产业化行动,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行动,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稀贵金属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及橡胶回收综合利用。3.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管理,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运营服务,发展环保节能服务产业。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