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盈余管理(完全成本法)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下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缺点:1、固定制造费用可以吸收存货、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以降低成本。造成产品积压。2、在有存货的情况下业绩与当期利润有可能不相符,有可能销量大的情况下利润却下降了,还是因为存货能吸收固定制造费用3、以上两点都是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的。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比较的话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单一,主观性较强。没有真实反映产品成品,不便于企业正确决策优点:缺点很多优点我觉得就只有一个,便于会计账簿的记录和对外财务报表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更希望你采纳,谢谢!!!

盈余管理(完全成本法)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下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缺点:1、固定制造费用可以吸收存货、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以降低成本。造成产品积压。 2、在有存货的情况下业绩与当期利润有可能不相符,有可能销量大的情况下利润却下降了,还是因为存货能吸收固定制造费用 3、以上两点都是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的。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比较的话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单一,主观性较强。没有真实反映产品成品,不便于企业正确决策 优点:缺点很多优点我觉得就只有一个,便于会计账簿的记录和对外财务报表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更希望你采纳,谢谢!!!

资产评估法、成本法、收益法的应用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理解、资产评估类型的具体应用

  资产评估是评估机构和人员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公正的准则,按照法定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的现时价值,一般是具有独立核算和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的资产价值审查,估算,评价或鉴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资产评估日趋显得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交易的需要.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间的资产买卖是非常普通的经济活动,不论企业内部的部分资产,还是企业的全部资产,对买者和卖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讲,买者总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卖者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要使双方都能较满意地接受交易价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资产进行评估以供买卖双方参考,而这种评估必须由评估机构来完成.  2,合资或合作的需要.这是资产评估运用比较多的领域.就中外合资企业而言,外方带来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究竟值多少钱,需要中方进行判定.中方投入的厂房,基础设施,土地等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否则双方很难确定一个投资比例,进而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利润分配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要做到这一点,资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3,银行贷款的需要.当一个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银行总是要考虑到该企业的还贷能力.如果企业还贷能力差,而且又急需资金使用,那么该企业可能会用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当银行接受这一方式时,银行一定会考虑到该企业万一还不了款,只有将资产出卖,那么这部分抵押资产到底能值多少钱,这又是需要通过资产评估来解决.  4,国企改制和股份制公司股权转让的需要.国企改制中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国家权益受损控制在最小限度,就需要评估机构对国企的全部资产予以客观公允的确认.股份制公司股权转让中,股权出让者和受让者也都希望公司的资产有一个公正的,合理的价值,也需要通过评估机构来确认.另外进行资产评估也是税收,会计,保险等管理和行业所需要的,而且即使有准确的资产计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的原值和现值已不相符合,为了能使资产真正显示出其现值,资产评估是绝有的经济方法.既然资产评估在经济活动中非常需要,选择,确定评估方法对于评估的质量,评估结果的正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现行的资产评估方法和选择原则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资产的组合和内部构成形形色色,而作为某一项资产却可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就某一种具体的评估方法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就三种方法总体而言又存在着普遍性和方法之间的互补性.  在许多国家评估人员普遍认为三种方法的协同运用,可以克服独立使用某一种方法的缺陷,提高评估的正确性.评估方法的选用应遵循以下规则:  首先必须与评估对象相一致.评估对象的资产不同,所要求的评估方法也不同.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评估对象.从评估对象看,如果评估对象能满足评估方法的诸要素,那么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均可使用,因为评估人员总是寻求最简单,最能客观反映资产价值的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  从评估对象来分析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问题,事实上就是依据参数的可求性来寻求方法,有何种参数可得到,我们就用何种评估方法来评估资产价值.从评估对象上来认识评估方法适用范围问题与评估目的和估价标准并不相矛盾.尽管不同的资产业务,其所适用的估价标准不一样,但是这一点在理论上不可能成为选择评估方法的一个依据,因为各种评估方法都具有实现不同要求的内在功能.从评估方法看,如特指某评估方法,那么必须能找到该评估方法所需的基本要素.比如成本法,必须有重置成本,实体性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的具体参数,我们才能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价值.这种寻求参数的过程,也是资产评估方法的实质性内容.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中,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主观与客观,先进性与合理性的辩证关系,按照管理学上的"满意原则",从而选择最满意的资产评估方法.例如固定资产评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种损耗的测算,需要专门的方法,在资产评估方法选择时必须慎之又慎,只有认为适合评估对象时方可采纳,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贻误时机.  其次要严格与评估标准相适应.评估标准决定了应该评估的价格类型.每一种价格类型都有着特定的基础数据来源,有着特定的影响价格的因素,从而对获取,处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都有一定的要求,并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与评估方法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否则以方法取代标准,以技术方法的多样性模糊公允标准的确定性,就容易出现错误,直接影响资产权益以及有关当事人的权益.  再次要受客观现实条件,特别是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各种方法都要依据一系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转换.没有相应的数据作为基础,那么各种方法就成了一句空话.因而,要根据现成的资料,以及经努力能搜集到的资料的满足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方法.  最后把资产纳入不同评估途径中统筹考虑.如果一种评估途径里有各种评估方法,可按上述四项规则进行择优.由于对评估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的需要,还要在其他途径下选择评估方法.至于某项评估业务需要从两个还是三个途径来相互验证,一方面取决于各数据的质量和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于资产业务本身的性质及其价格的灵敏度.例如对于有活跃的市场,并能找到与评估资产相同或者相近的参照物时,我们一般采用现行市价法,因为其评估的参数,指标可直接从市场获得,更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资产目前的市场情况.依据参照物的现行交易价格,参考被估资产与参照物之间的时间差异,地域差异和功能差异等因素,估算出被估资产的评估值.  采用这种方法评估出的结果一般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对于一些难以取得参照物的专用机器,设备及其他资产,我们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首先根据现有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重置核算法或物价指数法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全价;采用年限法依据有关资料估算被估资产的有形损耗;采用收益现值法中的年金现值系数法,通过调研被估资产的有关生产技术参数与现同类资产有关生产技术参数的差异,估算出被估资产的功能性贬值;通过调研被估资产产品的原料供应和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估算出经济性贬值.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的情况下,估算出被估资产的评估值.  总之,使用资产评估的各种方法都需要特定的数据资料支持,也都有特定的运作规程.因它们各具特色又具有各自的局限和不足,要想弥补单一方法在运用范围上的有限性,以及评估准确率方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1511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贷:银行存款 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初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按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借记“应收股利”科目,不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贷:投资收益(按其差额) 注: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核算下,实现净利润、发生亏损,投资单位不做账务处

资金成本法是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吗

资金成本法不是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因为筹措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是估计费用的一种方法。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是:1、扩大指标估算法扩大指标估算法是一种简化的流动资金估算方法,一般可参照同类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的比例,或者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估算。虽然扩大指标估算法简便易行,但准确度不高,一般适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流动资金估算。2、分项详细估算法对流动流动构成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中,为简化起见,仅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4项内容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的具体步骤,首先计算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年周转次数,然后再分项估算占用资金额。1)周转次数计算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参照类似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或按部门(行业)规定计算。2)存货估算存货是企业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货物,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占用资金=年外购原材料总成本/原材料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在产品周转次数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已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包括很多科目,一般只计算应收销售款。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4)现金需要量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即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企业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计算公式为:现金需要量二(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上3项费用中所含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维护费、摊销费、修理费) 5)流动负债估算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各种债务。一般流动负债的估算只考虑应付账款一项。计算公式为: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应付账款周转次数根据流动资金各项估算结果,汇总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3、估算流动资金应注意的问题(1)在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因为最低周转天数减少,将增加周转次数从而减少流动资金需用量,因此;必须切合实际地选用最低周转天数。对于存货中的外购原材料和燃料,要分品种和来源,考虑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以及占用流动资金的比例大小等因素确定。 (2)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应按不同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分别按蚓述的计算公式进行估算,而不能直接按照100%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乘以生产负荷百矧求得。(3)流动资金属于长期性(永久性)流动资产,流动资金的筹措可通过长期负债和资本金(一般要求占30%)的方式解决。流动资金一般要求在投产前一年开始筹措,为简化计算,可规定在投产的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安排流动资金需用量。其借款部分按全年计算利息,流动资金利息应计人生产期间财务费用,项目计算期末收回全部流动资金(不含利息)。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需要纳税调减吗?

需要。成本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如现金分红做分录“借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即会计上确认了投资收益也就是确认利润总额增加了,但是这个子公司给你的现金分红是不用交所得税的,所以税务局计算你应纳税所得额时不会把它算进去,要从利润总额里减掉。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其中就包括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第(三)项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扩展资料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确认投资收益时需要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但是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由于后续采取成本法计量,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八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而税法上以支付的对价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上初始成本与税法上计税基础相等,无税会差异。所以也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确认派发现金股利和实现利润时,请问分录分别怎么做?为什么?

1、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时,无论被投资单位是亏损还是盈利都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做调整。只需要在宣布分派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即可。相关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时,应该根据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定投资收益。例如:获得长期股权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因为实现净利润,而导致净资产增加,则做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借:投资收益分派股利时会导致净资产减少,需要进行相反的会计分录。扩展资料“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核算。在权益法下,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作为一个整体其所产生的损益,应当在一致的会计政策基础上确定,被投资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投资企业不同的,投资企业应当基于重要性原则,按照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对被投资单位的损益进行调整。另外,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期间不同的,也应进行相关调整。投资收益的确认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后,再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如果投资方无法合理取得被投资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等的公允价值,则按照账面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在实务中,如果净利润无法调整或调整意义不大时,可以不调整。此外,由于被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是按个别财务报表中资产的计税基础计算的,所以按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净利润时,通常不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调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核算和成本法核算的含义,区别和关系?

我敲锣打鼓的给你,你就这样?3883

合并会计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怎么做

海航会计教育为您解答:合并会计报表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下三项抵消分录: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据仍按成本法列报):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实现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数×母公司持股份额)贷: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持股份额)年初未分配利润 (母公司以前年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资本公积的增加累计数)贷:资本公积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相抵消(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抵消,直接汇总):借: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报表数)商誉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按新准则,只有正商誉,没有负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额)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其它股东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 子公司净资产×其它股东的股权份额)3、母公司和其它少数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 相抵消: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占有的股权份额 )少数股东本期收益 (其它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其它股东占有的股权份额)期初末分配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末分配利润金额)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1、成本法在收到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收到股利时冲减长期股票投资 2、成本法不按其投资份额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损益,权益法按其投资份额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损益。

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的范围成本法: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权益法: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权益法对应地你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我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关注环球网校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为了能更好的反映投资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与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相比:1、新准则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性的股权投资,排除在长期股权投资之外,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2、新准则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并规定,在合并报表时,先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再进行合并。3、新准则对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即对合营企业的股权投资)或重大影响(对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仍旧采用成本法核算。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可简单概括为两句话,即1、两头成本法,中间权益法;2、上市公允价,非上市成本法。

简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适用条件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核算下,实现净利润、发生亏损,投资单位为什么不做账务处理。

不做账务处理那是为了偷税漏税还是不正规了,是个问题。

合并会计报表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 怎么做????

合并会计报表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下三项抵消分录:  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据仍按成本法列报):  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实现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数×母公司持股份额)  贷: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持股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 (母公司以前年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资本公积的增加累计数)  贷:资本公积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相抵消(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抵消,直接汇总):  借: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报表数)  商誉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按新准则,只有正商誉,没有负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额)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其它股东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 子公司净资产×其它股东的股权份额)  3、母公司和其它少数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 相抵消: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占有的股权份额 )少数股东本期收益 (其它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其它股东占有的股权份额)  期初末分配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末分配利润金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

权益法与成本法核算区别

长期投资中的权益法是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设置四个三级明细科目,即: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 (损益调整) (股权投资准备)成本法是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区别在于长期投资中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的确定原则不同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下成本法和权益法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在实际核算中怎样去区分应用?

不同的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这个不是你想用哪种就可以用哪种的。具体你还是好好看书理解下吧

成本法和权益法 具体核算 有什么区别

成本法按账面价值核算,而权益法按公允价值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请问会计分录上要做怎样的调整?

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后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实施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但经过若干会计期后,投资企业出于经营上的考虑,可能让售部分股份,致使其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为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此时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必须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应于终止权益法时,按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其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属于已计人投资账面价值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例:甲公司1995年3月1日以400万元的价格购买己公司40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0元,占乙公司股份总数的30%,具有控制影响,甲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其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至1996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余额由400万元增至430万元,1996年7月1日,甲公司以250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持乙公司股份的一半出售,使其持股比例由30%,降至15%,1996年1月1日至6月30日乙公司实现税后净利100万元,中期派发现金股利60万元,199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乙公司实现税后净利100万元,派发现金股利50万元。   根据上述实例,甲公司应做以下会计处理:  (1)1995年3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2)1995年计并应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算过程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3)计等1996年上半年应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1000000×30%=30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己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4)1996年上半年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8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180000   至此,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430+30-18=442(万元)   (5)1996年7月1日出售一半股份时,股份出售净收益=250-442×50%=29(万元)   借:银行存款 2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2210000       投资收益 290000   (6)1996年底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75000     贷:投资收益 75000   从以上账务处理程序可知,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后,投资不需编制反映对被投资单位分享税后净利的会计分录,从1996年7月1日起,除非发生支付清算性股利或永久性贬值,否则,在甲公司将己公司的股份出售之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将一直保持为221万元(442-221=221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怎么核算?

光文字说明肯定会让你看得头晕。建议去 大家网论坛 注册会计师考试版块 里下载北大东奥或者会计网校的培训讲义,同时下载音频课件,里面的老师讲得很好的。我考注册会计师时就是听这些老师的课件弄懂的。

如何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个办法进行确定: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与成本法核算的区别?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成本法的核算方法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的核算方法1."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2."股权投资差额"明细账(1)初始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扩展资料权益法(Equity method): 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计价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除增加、减少因股权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而引起的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外,被投资企业发生利润或亏损,相应要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参考资料权益法_百度百科

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核算什么时候采用成本法,什么时候采用权益法呀?

成本法:控制或者其他权益法: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会计中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会计核算方式不同,你的问题太片面了,你是想问初始核算的不同呢,还是后续核算的,参见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第4章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权益法包括哪些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长期股权的投资在进行核算时,什么时候用权益法,什么时候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的

一、初始计量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视取得投资方式有所区别,应当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该怎么核算?

权益法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进行初始投资或者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成本或是追加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是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是重大影响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是重大影响的时候,投资企业应当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停止采用权益法,改用成本法核算。 购买股份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贷记银行存款 会计期间终了时,投资企业应当把在被投资企业所享有的那部分当期税后利润(亏损)确认为投资收益(损失),并且相应调增(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若实现了利润,那么应该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贷记投资收益,若是亏损,则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收到被投资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应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 补充: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能力时采用的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随着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中权益变动而加以调整,真实反映在被投资公司所拥有权益的一种方法。国际上一般在投资比例达到或超过20%或25%时,采用权益法。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就是在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中按其持有被投资企业发行在外股份的比例应分得的数额,而不管投资企业是否以股利形式分配利润。 权益法的理论依据 即使被投资企业取得利润后未分派股利,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毕竟增加了;权益法强调控股公司与附属公司之间的经济实质关系,即它们在会计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投资收益应在被投资企业发生利润或亏损时确认入账,而不需等到被投资企业实际支付股利时才予入账,这一做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及时地真实地反映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所拥有的权益,就不能将附属公司支付的股利看作控股公司的投资收益,而应将它视为控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变现,因而应是部分收回在附属公司的投资。 采用权益法,能真实地反映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的实际份额,并可防止人为地操纵利润,但由于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毕竟是两个独立的法人,权益法的处理与法律现实相悖,所以国外一般在投资企业能对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方针施加举足轻重的影响时,才采用权益法。

是按成本法还是按权益法核算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宣告现金股利是投资前的: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宣告现金股利是投资后的: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成本法下,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不做会计处理。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投资前的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投资后的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或作相反分录)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的区别是什么

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的区别如下:成本法权益法区别:概念、适用范围、对投资收益处理不同。1、概念不同。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2、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3、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1)成本法理解成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2)权益法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如何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个办法进行确定: 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什么是权益法核算什么是成本法核算

(一)权益法核算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二)成本法核算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和成本法是长期投资的两种核算方法。在确认长期投资时,权益法是以投资方占接受投资企业的权益的份额来做账;成本法是以投资方实际投入的成本做账。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不发生变化的(除了增资或处置),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的。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还是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一、适用范围不同:  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不同)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核算不同:  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的。只要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要相应的进行调整。所以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的时候,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调增,确认投资收益,发生亏损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所以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发生变动时,也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权益法包括哪些内容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50%以上)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0%以下)(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20%~50%)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会计中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法适用范围:(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2.权益法适用范围:(1)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小于20%和大于50%,成本法20%——50%,权益法

成本法权益法区别

成本法权益法区别:概念、适用范围、对投资收益处理不同1、概念不同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2、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3、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1)成本法理解成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2)权益法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一、本质不同成本法和权益法本质上是因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方法,成本法强调对子公司有控制权,而权益法强调对参股公司有重大影响。二、适用范围不同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三、核算不同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的,只要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要相应的进行调整。所以,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的时候,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调增,确认投资收益,发生亏损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所以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应收股利。

会计权益法和成本法的范围

1.成本法适用范围:(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2.权益法适用范围:(1)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2)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小于20%和大于50%,成本法20%——50%,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确认派发现金股利和实现利润时,请问分录分别怎么做?为什么?

成本法下:派发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实现利润时,好像不用做分录权益法下:派发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是按持股比例来算的)实现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 (当期的利润-发放的现金股利)*持股比例贷:投资收效其实真正的难点在权益法下完全抵销成本下,净利润怎么调整的问题。把未实现的内部权益,要抵销掉。你的问题问得很大,我一时也打不上去。建议你看看中级会计实务!!

权益结合法、购买法与权益法、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权益法和成本发是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方法。权益法是指对于对于能够实施重大影响或者共同控制的投资方而言,只要被投资公司实现利润就要投资收益,成本法是对于被投资公司具有控制权或者其对于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成本法,只要在被投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是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是针对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言。权益结合法,适用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言,直接按照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过到合并财务报表中。购买法相当于将企业放在市场中进行买卖,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2015

您好,会计学堂晓海老师为您解答一、适用范围不同: 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不同)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核算不同: 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的。只要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要相应的进行调整。所以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的时候,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调增,确认投资收益,发生亏损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所以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应收股利。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的现金、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举例:A 公司购买B 公司股票,每股购买价格为5.1 元,购买了 100 万股,又支付了3 万元的税费。 初始投资成本=5.1*1000000+30000=51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13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如果购买价格5.1 元中含有B 企业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0.1 元股利的处理 举例:A 企业在 07 年 2 月 15 日购买B 企业的股票,B 企业已在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股利,每股0.1 元,以 2 月28 日股东名册为准。 0.1 元股利是B 企业06 年赚取的收益,所以B 企业将这部分股利加入到A 企业的购买价格里。0.1 元的股利A 企业不能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5.1-0.1)*1000000+30000=50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030000 应收股利 10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对于购买价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不能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两种不同情况的处理) 举例:A 企业向B 企业投资,07 年2 月 15 日购买B 企业股票,B 企业07 年2 月28 日宣告分派股利,因为B 企业发放的是06 年的股 利,2 月 15 日A 企业在购买股票时未支付这部分款项,所以应该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举例:06 年 1 月 1 日,A 对B 投资。06 年 12 月31 日B 企业宣告净利润 10 万元(A 企业不做账务处理),07 年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6 万元的股利,07 年宣告分派的股利是06 年赚取的收益,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注意两个例子的不同:投资赚取的应计入投资收益,不是投资赚取的应冲减投资成本。 (一定要注意)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 举例:06 年 1 月 1 日投资,被投资企业06 年赚取 10 万元,07 年分了 6 万元,07 年 12 月31 日进行处置,以11 万元卖出,原来投资 为 10 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 投资收益 1投资赚取的应计入投资收益 如果07 年2 月 15 日投资了10 万元,07 年2 月28 日分派6 万元股利,股权比例为 10%,将得到0.6 万元的股利。07 年 12 月31 日以 11 万元卖出。分得的0.6 万元的股利不是因投资而赚取的,所以应冲减投资成本,即投资的账面价值=10-0.6=9.4 万元,投资收益= 11-9.4=1.6 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 贷:长期股权投资 9.4不是投资赚取的应冲减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 1.6 如果投资还计提了减值准备,应将减值准备予以转出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如果是投资损失,应借记“投资收益” ) 处置时,要将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比较,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减值准备.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要考虑“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要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两者的差额计入 “营业外收入”。 举例:A 向B 企业投资,B 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A 占有表决权股份的30%。 (1)A 如果投资了3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 贷:银行存款 30 (2)A 如果投资了35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 贷:银行存款 35 (大于所占的份额,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3)A 如果投资了25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 贷:银行存款 25 借:长期股权投资 5 贷:营业外收入 5 ↓ 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注意:新准则规定接受捐赠记入“营业外收入” (二)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受资企业的净利润变动,投资企业的投资也随之调整 (注意) 举例:A 向B 投资,年末B 企业获利 10 万元,A 占30%股份,做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贷:投资收益 3 如果年末B 企业为亏损,应做相反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如果下一年B 企业分派股利6 万元,因A 占30%,所以分得1.8 万元股利 借:应收股利 1.8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 (三)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比如:受资企业资本公积变动了,投资企业的投资也变动。B 企业资本公积增加20 万元,A 企业做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损益变动 6 (20*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 老师此处出现口误,正确如上分录。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举例:A 企业以40 万元将此股权卖出,其他条件见上面叙述。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5+3-1.8+6=42.2 万元 借:银行存款 40 投资收益 2.2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5 -损益调整 1.2 -其他损益变动 6 如果是以50 万元卖出,就有投资收益=50-42.2=7.8 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5 -损益调整 1.2 -其他损益变动 6 投资收益 7.8 需要注意的是,还应同时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的确定 期末应该进行减值测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应该计提减值准备。 注意: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防止肆意调节利润)【07 年新变动的考点,需要特别注意。】 (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成本法合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合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1、成本法在收到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收到股利时冲减长期股票投资 2、成本法不按其投资份额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损益,权益法按其投资份额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损益。如果想知道的更详细,建议看看书

会计中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持股比例下降,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怎么处理?

你把合并成本跟持股份额比,大于的就形成合并里的商誉

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用成本法什么时候用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投资单位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采用成本法。这里说的控制,并不一定是控股50%以上,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只要实质上是投资单位话语权较大,则属于控制。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也可以这样理解:成本法是用来核算自己家的东西,权益法用来核算不是自己家但是和自己有关联的东西。利险并存获取经济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权益法包括哪些内容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50%以上)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0%以下)(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20%~50%)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1、概念不同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2、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成本法和权益法通俗解释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成本法: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成本法(costapproach)房地产估价方法之一,指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异同点是什么?

一、异:1、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3、持股比例不同。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用权益法;二、同:1、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抵消方式是一致的。2、股利分配相同在股票取得了利润后后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现金股利的分配时,成本法和权益法均应冲减成本。3、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什么时候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是什么?权益法又是什么?

hrtjhetjetjfgd

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概念区别,以及账务处理的区别。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一、两者的账面价值不同:1、成本法: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价值,除追加投资、减少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2、权益法: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二、两者的账务处理不同:1、取得投资时:成本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成本法下:不确认。权益法下: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低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高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入(上述差额)3、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权益法下:按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4、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成本法下:不确认。不作账务处理。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亏损时作相反分录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5、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成本法下: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处理。权益法下:投资企业按表决权投资本比例计算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成本法下,对于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投资单位不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了,投资单位也跟着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比如,被投资单位当年净利润实现100万,那么在成本法下就不做分录,但在权益法下就要,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再比如,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时,成本法下是: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权益法下是: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

财务会计:长期股权投资中,什么时候用成本法,什么时候用权益法?区别?

权益法和成本法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而言的两种核算方法,两种方法适用的情况不同:1、成本法适合的范围:对子公司的投资(即投资比例高于50%);对被投资企业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即投资比例在20%以下),且该投资没有活跃市场及公允价值(通俗的说,一般是没有上市的企业)。成本法核算的时候,当初始投资成本确认之后,只要不涉及到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成本保持不变。被投资企业分派股利的时候,是直接确认为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权益变动,都不会影响该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适合的范围: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即投资比例为20%—50%)。权益法核算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要随被投资企业的权益变动而变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以及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时,都要适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简单的说法就是这样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追加提问。

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用成本法,什么时候用权益法?

说的简单一点: 一 成本法:对被投资单位1.无控制2.无共同控制3.无重大影响4.占被投资单位股权份额20%以下(三无+20%以下) 二 权益法:与上面相反 (三有+20%以上)通常题目中就会明确告诉你这几点,然后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做出判断

cpa会计中的权益法、成本法、权益结合法、购买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啊? 尤其是权益法和权益结合法、

权益法和成本发是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方法。权益法是指对于对于能够实施重大影响或者共同控制的投资方而言,只要被投资公司实现利润就要投资收益,成本法是对于被投资公司具有控制权或者其对于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成本法,只要在被投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是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是针对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言。权益结合法,适用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言,直接按照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过到合并财务报表中。购买法相当于将企业放在市场中进行买卖,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成本法和权益法在确认投资收益时有什么区别

主要相同点和区别是: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成本法的成本是实际支付的相关的费用,税金用其他必要的支出.权益法的成本是采用实际的成本与可享有的企业的可辩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高低来确定的.如果是成本低,则高于成本的可享有的部分被计入营业外收入.二:宣布的股利应该计入的科目:相同点:如果是在取得后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现金股利的分配时,成本法和权益法均应冲减成本.不同点取得后的现金股利的分配)成本法应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则应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权益法中股票股利只计入备查薄)三:取得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在利润或净亏损:成本法不处理权益法下则把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亏损则反之.四: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成本法不处理权益法则是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另一方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五,处理的方式:成本法是只有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入.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权益法则涉及到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投资收益,另个还需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 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什么是权益法什么是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控制的子公司、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及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除此之外,其他权益性投资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成本法,是对子公司投资的核算方法,此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不发生变化的(除了增资或处置),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的。账务处理的区别:1、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成本法下不做处理,权益法下则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成本法下不做处理,权益法下则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3、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分配现金股利外其他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成本法下不做处理,权益法下则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成本法下做: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权益法下做: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还是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两者的账面价值不同: 1、成本法 ,投资后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价值,除追加投资、减少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2、权益法 ,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二、两者的账务处理不同: 1、取得投资时 : 成本法 :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 成本法下:不确认。 权益法下: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低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高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的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上述差额), 3、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时, 成本法下: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权益法下:按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 4、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 成本法下:不确认。不作账务处理。 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亏损时作相反分录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5、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 成本法下: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处理。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按表决权投资本比例计算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最好能举例说明??

区别一:适用范围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比如: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成本法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宣告时:借:应收股利货:投资收益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股利权益法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货:投资收益收到分红时:借:银行存款货: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企业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中级会计

什么是成本法?什么是权益法?其适用范围各是什么?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价值。只有当投资的商业银行追加投资(例如,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收回投资,或股票市价发生重大持久性下跌,且短期内不可能回升时,才对发生的跌价损失予以确认,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价值。在投资持有期内,账面数额不因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动,始终反映其投资成本。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成本法的适用范围:(1)投资的商业银行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2)投资的商业银行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时。(3)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这种情况是指投资的商业银行在投资时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以及投资的商业银行在投资时准备长期持有,但其后由于管理当局的意图改变而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4)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资金转移能力受到严格限制。例如,被投资单位在国外,外汇受到所在国管制,外汇汇出受到限制。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什么情况下用成本法和权益法

权益法和成本法 的适用范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首先,成本法和权益法都会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汇总中发挥作用,区别在于双方的适用范围不同。当企业面临不同的情况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会随之改变。例如,这种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没有控制、没有共同控制、没有重大影响。且该企业占本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不足20%的,在其他单位投资;或者虽然占有20%以上的表决权,但没有重大影响,这些情况都适合采用成本法核算。一般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保持不变,但也有例外,如追加投资、将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等。被投资单位确定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可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分配。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上述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这些超额利润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收回,以抵消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当在成本法下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当投资后累计应收股利大于投资后累计净利润时,两者的差额为累计投资成本冲减金额,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需要调整,以前期累计投资成本冲减为基础;但如果投资后累计应收股利小于或等于投资后累计净利润,且存在前期未收回的投资成本,则应先收回全部数据,再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一定比例(被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份额)计价的方法。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除因权益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而导致账面价值增加或减少外,还应变更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例如,被投资企业盈利或亏损。使用这种方法时,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权益比例将被投资企业每年的净损益列为自己的投资损益,并以投资的增加或减少表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八条公司职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公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依法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怎么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2、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u301c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3、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成本法理解成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权益法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成本法和权益法适用范围: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并不一样,成本法主要适用于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适用于那些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对投资单位并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是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也不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权益法和成本法是长期投资的两种核算方法。在确认长期投资时,权益法是以投资方占接受投资企业的权益的份额来做账;成本法是以投资方实际投入的成本做账。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除此之外,其他权益性投资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1.成本法适用范围:(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适用范围:(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权益法和成本法账务处理的区别是什么?

一、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科目设置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设置四个三级明细科目,即: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 (损益调整) (股权投资准备) (三)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1."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 =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 2."股权投资差额"明细账 (1)初始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 应注意的问题有: 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应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①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 ②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或: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贷方差额) (2)追加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 追加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某一被投资单位来说,股权投资差额只有一个方向,即最终是"借方差额"或"贷方差额"。因此,若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方向与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方向不一致,若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小于追加时点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则按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冲减追加时点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二者之差保持原股权投资差额方向;若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大于追加时点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则将追加时点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全部冲销,其差额形成新的股权投资差额方向。 ① 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也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 应根据初次投资、追加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分别按规定的摊销年限摊销。如果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金额较小,可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 ② 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追加投资时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 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超过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企业应按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目,按照尚未摊销完毕的该项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如果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小于或等于初次投资时产生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以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未冲减完毕的部分按规定年限继续摊销。企业应按在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 ③ 初次投资时为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追加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 初次投资时产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已计入资本公积的,追加投资时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以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不足冲减的借方差额部分,再按规定的年限分期摊销。如果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大于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企业应按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按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金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 如果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小于或等于初始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应按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投资成本)"科目。 ④ 初次投资发生在财政部财会[2003]10号文件发布之前,且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已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的,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应与"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余额进行抵销,抵销后的差额按规定期限摊销。 (3)"损益调整"明细账 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后,因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宣告现金股利影响其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通过"损益调整"明细科目核算(但若被投资单位宣告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实现的盈余,则投资企业应通过"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核算。 ①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②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③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或: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的现金股利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实现的盈余) 4)"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 这个明细科目核算的是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影响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持股比例调整的数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若将长期股权投资出售,则应将"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分期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交纳所得税时,企业应按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从"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转出。 (5)应注意的问题 投资企业投资后,因被投资企业的各种原因,如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等,按照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也应按相关期间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通过"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明细科目核算;如果被投资单位调整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应按投资持股比例调整资本公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和"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核算。如果被投资单位的上述变更产生于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按投资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金额。 如果在投资后被投资单位仅就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所作调整,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此时涉及明细科目的,在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中应作相应调整。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完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销货成本的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营业利润的计算:(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参考资料:完全成本法-百度百科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2.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不应该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相同吗???

差异不大。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完全成本法计算

完全成本法下, 本年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初在产品数量+本期投产数量) =(24000+9600+2400+6000)/(0+12000) =3.5 本年销售成本总额=10000*3.5=35 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总额=2000*3.5=7 000元 本 年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10000*(4.5-3.5)-(250+750)-(4000+2000) =30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造成的。1、其具体如下: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3、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产品单位成本,两者的差异大吗?

差异不大。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计的新模式。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成本核算的方法除了“制造成本法”外,还有(  )。

【答案】:D此题有一定专业性,但此题应该不难,主要考核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知识点。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制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故本题的正确项为 “D.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和完全成本法的成本有何区别

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关系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为什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利润相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1、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2、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有何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二、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三、期间费用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存货估价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⑴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完全成本法是从价值补偿角度计算成本的,不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计入到产品成本中,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耗费,因而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便于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确定盈亏的重要依据。⑵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到了每一单位产品。因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制造费用也不例外。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所以,固定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而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因此,完全成本法可以促进企业积极扩大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⑶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售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这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完全成本法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管理会计学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有何区别

管理会计学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等均不同。特点: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有利于成本控制、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考核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