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有哪些不同

完全成本法就是平时使用的财务方法,变动成本法主要是把制造费用分为变动与固定,只包含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放到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更多是作为一套管理方法存在,并不是通用的财务成本方法

完全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摊到每个产品上,计算每个产品的全成本。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全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制造费用等,可以通过材料清单、工资单、制造费用明细表等进行计算。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如设备折旧费、设备维修费、厂房租金、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不能直接分配到每个产品上,需要通过分摊方法进行计算。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每个产品的成本,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和利润分配策略。但是该方法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准确测算各种成本,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区别有哪些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造成的。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组成内容的区别——是否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项目;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流程的区别——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企业在产品、产成品存货估价的区别——是否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存货价值;企业盈亏计算的区别——对会计分期损益的影响不同;适用范围的区别——侧重点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在哪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造成的,其具体如下: 1、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 3、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差额为多少?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扩展资料:变动成本法“总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时,将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变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汇总到产品成本和库存成本中。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诱导(或吸收)成本”,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制造成本,无论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在单位产品。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直接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法律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有哪些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有哪些区别?

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完全成本法又称全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对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具体应如何区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二、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三、期间费用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存货估价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有什么缺点?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3、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4、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项。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与制造成本内容不一致。完全成本法下非制造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制造边际贡献(销售额与变动生产成本的差额)的扣除项目。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了产品成本;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全部与期间费用一起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3、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优缺点

优点是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表现明显,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同时因单位产品与产量的反向比例关系可以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缺点一是不利于成本管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缺点二是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们理解,不利于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片面追求产量。扩展资料:完成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1、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2、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3、应用前提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全成本法

什么叫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完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销货成本的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营业利润的计算:(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参考资料:完全成本法-百度百科

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1、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又称为全成本法(full costing),是一种会计成本的方法,计算在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成本。2、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应答时间:2021-05-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完全成本法是怎么算成本的?

完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销货成本的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营业利润的计算:(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参考资料:完全成本法-百度百科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百度一下,要么自己看书

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用性  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它们的生产实绩;在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从而会促使企业片面追求高产量,进行盲目生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以及编制弹性预算等。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完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销货成本的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营业利润的计算:(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参考资料:完全成本法-百度百科

完全成本法如何计算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计算成本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的成本。可以通过将实际用量乘以单价计算得出。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产品的人员的成本,如工资、奖金、福利等。可以通过将实际工时乘以单位时间工资计算得出。计算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其他成本,如房租、设备维护、电力、水费等。可以通过将各项制造费用总额除以生产数量来计算单位产品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完全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相加,即可得到产品的完全成本。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反映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适用于生产成本比较稳定的企业。其缺点是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对各种成本进行准确的测算和分配。

完全成本法计算公式?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公式为: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完全成本。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u2018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完全成本法的实用性: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它们的生产实绩;在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从而会促使企业片面追求高产量,进行盲目生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以及编制弹性预算等。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完全成本法计算公式?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完全成本法计算公式

完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销货成本的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营业利润的计算:(1)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2)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的计算: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参考资料:完全成本法-百度百科

什么是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它们的生产实绩;在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从而会促使企业片面追求高产量,进行盲目生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不便于管理者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以及编制弹性预算等。

什么是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摊到每个产品上,计算每个产品的全成本。完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为:全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制造费用等,可以通过材料清单、工资单、制造费用明细表等进行计算。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如设备折旧费、设备维修费、厂房租金、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不能直接分配到每个产品上,需要通过分摊方法进行计算。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每个产品的成本,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和利润分配策略。但是该方法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准确测算各种成本,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成本怎么算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可以理解为工厂全部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当期全部完工产品;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当期销售数量。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题目

1,D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本月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当期全部扣除。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仅仅扣除销售实现的部分,即转换成销售成本的部分。所以两者之间相差了1000元。(在期初存货为零的特殊情况下)2、C 在有期初存货的一般前提下,完全与变动的利润差额=完全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下期初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期末存货-变动期末存货)-(完全期初存货-变动期初存货)=(完全期末存货-完全期初存货)-(变动期末存货-完全期初存货)=6000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损益的题?

变动成本法,当期存货仅核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当期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不计入存货成本。要算当期损益,关键是要算当期结转到销售成本的存货是多少。所以,变动成本法核算下:本期销售收入:31000*20=620000元期初存货结存2000件,价值2000*12=24000元本期发生:12*30000=360000元期末存货结存30000+2000-31000=1000件,价值为:12*1000=12000元本期结转销售成本:360000+24000-12000=372000元本期利润:620000-372000-31000*2-40000-90000=56000元。完全成本法:销售收入:31000*20=620000元期初存货:2000*14.5=29000元。本期发生:12*30000+90000=450000元本期完全成本法下存货单位成本:(30000*12+90000)/30000=15元期末结存:1000**15=15000元本期结转销售成本:450000+29000-15000=464000元本期损益:620000-464000-40000-31000*2=54000元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如下: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两种成本法下营业利润跟产销关系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者最本质的不同就在于减去的销售成本不同。当产量大于销量时,完全成本法只减去了与本期销售的存货相当的固定制造费用(一部分被未销售的存货“吸收”进了资产负债表),这时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由于营业成本小而较大;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当期销售的产品就含会有前期产品,而前期产品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被“释放”出来,这时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由于营业成本大而较小。在这两种情况下,变动成本法都是减去了所有的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进入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更好。

管理会计问答题,什么是完全成本法?什么是变动成本法?两者有何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  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 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 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  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问题一:完全成本核算是什么意思? 成本核算是会计领域的专业术语。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完全成本核算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它的优点在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愈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愈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愈大。这在客观上会 *** 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由于完全成本计算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于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固定成本分配具有主观随意性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时,固定制造费用包含在产品成本之中。如果产量上升,单位产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会降低;如果产量下降,单位产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会上升。由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往往是根据预定的基准水平计算的,而基准水平又包括理论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正常生产能力和预算生产能力等四种含义,因而,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基准水平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存货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利润。 问题二: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中“完全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订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 问题三:作业成本法下,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本,取决于一个产品所耗费的什么因素 单位产品成本不受……影响,少了“单位”两字。产品总成本肯定受产量影响。 问题四:作业成本法下,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本,取决于一个产品所耗费的下列因素,除了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 问题五:成本核算是什么意思!? 成本核算分为传统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注: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问题六:完全成本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用于计算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对制成品和在产品、存货计价,计量企业获得的利润。在边际成本法下,企业所有的成本都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工会定义;边际成本法是一种会计制度,在此制度下,成本单位仅包括变动成本,某一时期的固定成本全部由边际贡献毛益中销记。这样处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理由是:每生产一件产品,变动成本都会起变化,而固定成本则不管产量多少都支付。因此,贡献毛益首先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如补偿有余就是利润,补偿不足就是亏损。 边际成本法的应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产量和劳务成本的方法是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成本上计入合理部分的生产间接费用(即间接成本)得出单位完全成本和总成本,非生产间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有赖于对产量的估计,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水平而不是销售水平。如果产量大于销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会推延到下一会计期抵减利润,固定成本的性质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业生产一种零部件产品,其生产性费用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变动制造费用(能源)7元/件,固定制造费(折旧)4000元。其非生产性费用为:管理费用(保险)400元,销售费用:其中变动费用3元/件(买一送一),固定费用(广告费)600元。期初库存为0,本月生产1000件,销售600件,售价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4000 ÷ 1000(件)= 26元 销售收入: 600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 600件 × 26 = 15600元 毛利: 8400元 减:期间成本: 600 件 × 3 + 400 + 600 = 2800元 净利: 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库存中有固定费用(折旧)1600元(4000 ÷ 1000件 ×400件) 作为存货,虚增了资产和当期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很难正确作出是否应该增产或减产的决策,因为产品或劳务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 2、用边际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22元 销售收入: 600 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全部变动): 600件× (22 + 3)= 15000元 贡献毛益: 9000元 减:全部固定: 4000 + 400 + 600 = 5000元 净利: 4000元 由此可见,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rq1611...>> 问题七:正常成本是什么意思? 成本 产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 商品价格包括物质消耗支出(c),劳动报酬支出(v)和盈利(m)3部分。前两部分c+v之和即“成本”,必须在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它是商品简单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制定商品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计划和管理中,对成本构成内容有两种划分法:①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费用等。②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为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废品损失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为了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和计划工作,中国于1984年3月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中国企业实际成本一般按该条例的有关规定划分项目并进行核算,它与理论成本略有出入。 成本按不同角度分类有各种形态:计划成本、报告成本、个别成本、社会成本、试制成本、正式生产成本、正常生产成本、非正常生产成本、设计成本、预测成本等,各自体现不同范围或不同含义的成本,各有不同的作用。如正常生产的社会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主要依据之一,非正常生产成本或个别成本一般不能作为定价依据,而仅仅是本企业考核自身盈亏的数据之一。 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成本是为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CCA2101:2005第2.1.1条)。 注1:“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是指应该付出、但目前还未付出、而且迟早要付出的资源代价。 注2:“资源代价”是一个总合的概念。 注3:“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注4:术语“成本”可使用形容词,如用高、低或多、少来修饰。 注5:这里所说的“成本”是广义的成本,不是狭义的成本。 成本定义的关键词是“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资源”的价值牺牲。成本法则告诉我们“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资源对一个组织来说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设施、设备和材料等)、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都是构成成本的资源,这种资源代价应是一个总和的概念,是全部的,不是部分的。作为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那么,为什么要消耗资源?为什么要付出代价?就是为了“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这一成本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追求过程的增值或结果有效,并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是组织或个人为一定目的所付出的,这就是成本的目的性。因为,人们发生成本的本意一般都是有目的的。成本法则告诉我们“成本一定在过程中发生”。如生产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销售成本是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些组织的过程不直接增加经济价值(如 *** 的行政管理过程)。那么,它们所发生的成本是为了结果的有效。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活动其过程都是为了增值,都在追求结果的有效性。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 问题八:成本性态企业的成本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一、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固定成本又细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二、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变动成本又细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三、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细分为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和曲线式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成本性态分析方法重点应掌握两种: 问题九:简述价格,成本和价值这三个概念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 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 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 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采购成本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采购成本,即采购过程中 发生的订购成本,包括取得商品和物料的费用、 订购业务费用以及因采购而带来的库存维持成 本和采购不及时带来的缺料成本。广义的采购 成本,即整体采购成本构成,是企业在采购材 料过程中的购买、包装、装卸和存储等环节所 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采购价格是指企业进行采购作业时,通过某 种方式与供应商之间确定的所需采购物品和 服务的价格。 采购价值以市场的承受力及采购者对产品价值的 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依据。 问题十:成本计算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成本计算是指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类,从而计算出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是否相同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是否相同:不相同,因为包括的范围不同

制造成本法跟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是? 二者是否包含规费?

制造成本法=直接费+企业管理费-总部管理费 不包括规费完全成本法=直接费+间接费+税金 不包括利润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组成方面的区别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 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三、 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有哪些?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均属于产品成本的项目有?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行制造费...

ABC没有D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5000=24元。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80000+20000+20000+30000)/5000=30元。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价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价少六元就在于完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了进去。即多了(30000/5000)=6元。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会计中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么样结合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区别

你好,会计老郑·一点通网校回答这个问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包括哪些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导致了两种方法的一系列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以及各期损益的不同三个方面:(1) 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2)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3) 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造成的,其具体如下:①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②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③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包括哪些

ABE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P6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变动生产成本计算的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按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怎么算?

第一年末的存货数量30000-20000=10000件存货成本总金额:(5+180000/30000)*10000=110000元第二年存货生产成本总额=(180000/24000+5)*24000=300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12.5元第二年销售成本=110000+(30000-10000)*12.5=360000元第二年存货成本总金额=4000*12.5=50000元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扩展资料:完全成本法是从价值补偿角度计算成本的,不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计入到产品成本中,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耗费,因而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便于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确定盈亏的重要依据。完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到了每一单位产品。因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制造费用也不例外。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所以,固定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而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因此,完全成本法可以促进企业积极扩大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售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这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完全成本法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介绍如下: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变动期间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单位制造费用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优点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一)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2.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在于计算成本的范围不同。完全成本法是一种全面考虑企业所有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在短期和长期都是一样的。完全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周期长、产品种类较少、成本构成比较稳定的企业。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考虑直接成本和可变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将只有在产量发生变化时才会发生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可变制造费用。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和可变制造费用,而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则计入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周期短、产品种类较多、成本构成易变的企业。

完全成本法优缺点

1.优点 (1)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愈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愈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愈大。这在客观上会刺激生产的发展。 (2)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由于完全成本计算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2.局限性 (1)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于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2)固定成本分配具有主观随意性

什么是完全成本法?什么是变动成本法?两者有何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  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 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 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  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完全成本法是怎么计算的?

完全成本法,又称全部成本法,其产品成本内容包括全部制造成本。使用完全成本法时,计算公式是什么?完全成本法计算公式“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公式为: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完全成本。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有哪些?一、成本基本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二、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内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三、期间费用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存货估价不同变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存货估价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介绍 成本法简介

1、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2、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标准成本法的用途

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成本控制的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以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水平为依据;另一类是以应该发生的成本为依据,如各种标准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作为存货计价的依据由于标准成本中已去除了各种不合理因素,以它为依据,进行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计价,可使存货计价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基础上。而以实际成本计价,往往同样实物形态的存货有不同的计价标准,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作为经营决策的成本信息由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而可以作为订价依据,并可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数据资料,以及估算产品未来成本的依据。作为登记账簿的计价标准使用标准成本来记录材料,在产品和销售账户,可以简化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工作。在标准成本系统中,上述账户按标准成本入账,使账务处理及时简单,减少了许多费用的分配计算。

标准成本法的作用是什么

标准成本法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系统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指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什么是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1、很关键的区别在于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是不同的对于标准成本法分摊时是直接按照一个成本动因: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来分摊但是对于作业成本法,是将资源分摊到作业上再分摊到产品上,这样成本分摊的更加准确,这部分分摊到作业再到产品的成本一般是制造费用2、在实际案例中,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在核算成本中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产品种类多的生产企业中,一般做工复杂、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制造费用应该分摊的多,但是因为使用标准成本法所以实际分摊成本较少。但是产量大,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的产品,其所消耗的制造费用应该较少,但是因为使用标准成本法,会使得分摊的成本比实际的多。这种情况会因为使用作业成本法而得到改进。

标准成本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成本系统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指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 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示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根据使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有步骤地降低现行定额,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目标成本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的产生背景。标准成本是早期管理会计的主要支柱之一。美国工业在南北战争以后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许多工厂的产量大大低于额定生产能力。为了改进管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行了各种试验,他们努力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因此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他们首先改革了工资制度和成本计算方法,以预先设定的科学标准为基础,发展奖励计件工资制度,采用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在此之后,又把标准人工成本概念引申到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最初的标准成本是独立于会计系统之外的一种计算工作。1919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对推广标准成本曾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1930年,美国会计学界经过长期争论,才把标准成本纳入了会计系统,从此出现了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理想标准成本是现有生产条件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的成本,这种成本难于实际运用;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等条件制定的标准成本,它一般只用来估计未来的成本变动趋势;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条件制定的切合适用期实际情况的一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一般采用这种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标准成本法关键在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制定的合理性、确实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 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 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进行。在制定时,其中每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均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其中,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具体如下:(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1、系统概述标准成本系统是为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成本计算系统。根据标准成本的主要用途,标准成本系统又可以分为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核算系统。2、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控制,主要是运用成本会计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以衡量业绩,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注意对不利差异的纠正,以提高工资效率,不断降低成本。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包括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3、核算系统把标准成本归入会计体系,不仅能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使标准成本发挥更大的功效,而且可以简化记账手续。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不愧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1 价格标准是指每单位投入应该支付的价格。2 用量标准是指每单位产品应该投入资源的数量。3 数量决策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应该投入多少资源的判断和确定。4 价格决策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应该投入多少资源成本的判断和确定。5 标准单位成本是指给定原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标准情况下应该达到的单位成本水平。标准单位成本= SP × SQ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6 标准成本计算表(标准成本表)是指列出生产单位产品应该使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标准成本和标准用量的一张表。7 理想标准是指反映完美经营条件下的标准。8 现行可达到标准是指一个反映了当前有效的经营状况下的标准。它是一个严格的标准,但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9 应使用原料标准数量是指生产实际产量应该使用的直接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标准 × 实际产量)。10 应使用人工标准工时(应使用标准工时)是指生产实际产量应该使用的直接人工小时(单位工时标准 × 实际产量)。11全面预算差异(总差异)是指已发生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面预算差异是一个总成本的概念。总差异 = (AP × AQ) - (SP × SQ)AP = 实际价格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12 价格差异是指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之差乘以实际投入量。也就是单位投入量的实际价格乘以实际投入量的积与单位投入量的标准价格乘以实际投入量的积之间的差额。价格差异 = (AP - SP)× AQ 即: = (AP × AQ) - (SP × AQ)AP = 实际价格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13 用量差异是指标准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额乘以标准价格。也就是实际投入量乘以标准价格的积与标准投入量乘以标准价格的积之间的差额。用量差异 = (AQ - SQ)× SP 即: = (AQ × SP) - (SQ × SP)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14 不利差异是指当实际发生的成本大于预算或标准时所产生的差异。不利差异 = AP > SP 或= AQ > SQAP = 实际价格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15 有利差异是指当实际发生的成本小于预算或标准时所产生的差异。有利差异 = AP < SP 或= AQ < SQAP = 实际价格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16 材料价格差异(MPV)是指原材料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之差乘以实际采购的原材料数量。MPV = (AP × AQ) - (SP × AQ)= AQ(AP - SP)AP = 实际价格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17 材料用量差异(MUV)是指实际使用的直接材料和实际产量下按标准应使用的直接材料数量之差乘以标准价格。MUV = (SP × AQ) - (SP × SQ)= SP(AQ - SQ)AQ = 实际用量SP = 标准价格SQ = 标准用量18 标准材料清单是指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列出材料的种类和标准用量的清单。19 变动间接费用开支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和按生产实际产出使用的实际小时得出的预算变动制造费用的差额。变动间接费用开支差异 = (AVOR × AH) - (SVOR × AH)= AH(ANOR - SVOR)AVOR = 实际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SVOR = 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AH = 实际直接人工工时20 变动间接费用效率差异是指实际使用的直接人工小时和标准小时的差额乘以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率。变动间接费用效率差异 = (AH - SH)SVORSVOR = 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AH = 实际直接人工工时SH = 标准直接人工工时21 工资率差异(LRV)是指实际支付的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之间的差异乘以实际工时数。LRV = (AR × AH) - (SR × AH)= AH(AR - SR)AR = 实际小时工资率SR = 标准小时工资率AH = 实际直接人工工时22 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是指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 = AFOH - BFOHAFOH = 实际间接费用BFOH =预算间接费用23 固定间接费用数量差异是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与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它是衡量能力利用程度的一个指标。24 组合差异是指按实际投入组合比例计算的标准成本和按标准组合比例计算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25 产出差异(产量差异)是指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差异。也就是标准产量的标准原材料成本和实际产量的标准原材料成本的差异。26 控制极限是指允许脱离标准的最大偏差。

标准成本法最先起源于哪个国家?

应该是美国吧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区别有什么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区别是成本的选择不同,目标成本法以给定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的成本,以保证实现预期的利润。即首先确定客户会为产品/服务付多少钱,然后再回过头来设计能够产生期望利润水平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流程。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2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1、很关键的区别在于对于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是不同的对于标准成本法分摊时是直接按照一个成本动因: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来分摊但是对于作业成本法,是将资源分摊到作业上再分摊到产品上,这样成本分摊的更加准确,这部分分摊到作业再到产品的成本一般是制造费用2、在实际案例中,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在核算成本中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产品种类多的生产企业中,一般做工复杂、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制造费用应该分摊的多,但是因为使用标准成本法所以实际分摊成本较少。但是产量大,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的产品,其所消耗的制造费用应该较少,但是因为使用标准成本法,会使得分摊的成本比实际的多。这种情况会因为使用作业成本法而得到改进。

标准成本法下 标准成本变动账务如何处理

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录;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有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各差异账户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包括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包括:及时反馈不同性质的差异,有利于考核业绩;使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指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按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可以只登记标准成本,设置各种成本差异账户,分别核算各种差异。在标准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账户,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至于各种差异,则可另设各个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对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两个账户;对于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应设置“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两个账户;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个账户;

什么是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法的特点:1、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员素质条件为每一个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在区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后,必须制定弹性预算下的标准成本。2、标准成本加上成本差异构成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3、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账户可按标准成本直接入账,简化了账务处理工作。4、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分析过程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水平的检查过程、员工积极性的激励过程和企业业绩的评价过程。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实现了有机结合。5、标准成本法也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处理各生产流程的成本累积过程,所以也要结合使用几种主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标准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也依所采用的这些方法而决定。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异同:相同之处:(1)都在事前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2)都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3)都进行成本差异的事中和事后分析,并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因此,两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对于成本的控制作用。不同之处:一、制订目标成本的依据不同;二、制订目标成本所依据的定额的稳定性不同;三、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不同;四、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不同;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同;六、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不同;七、提供产品成本资料不同;八、提供管理信息的详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

标准成本法计算公式

标准成本法计算公式:计算工资时:标准成本法=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计算产品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标准成本法的适用性1、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2、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3、标准成本法关键在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制定的合理性、确实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4、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式中: P —— 林木资产评估值; K —— 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t —— 过去第t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 i —— 折现率; n —— 林分年龄。 以上资料来源于2010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第226至228页。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流程是什么

  标准成本法的实务核算流程  化繁为简,以材料差异产生的过程为主,而且只是正常生产过程,删除了返工、代工、试产等形式;为了理解的清楚,把标准成本法中的制造费用、人工等都剔除了,不过,实际生产远比这些要复杂的多!  1、采购过程(每一笔或一批材料)  AR应计负债(订单价格)  DR原材料-材料(标准成本)  AR/DR原材料-差异(上述两者之差)  AR应付帐款(发票价格)  DR应计负债(订单价格)  AR/DR原材料-差异(除增值税税金外上述差异)  单价更新AR/DR原材料-差异(更新前后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DR/AR原材料-材料(更新前后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2、生产过程  发料(按特定制造单批量发料,按单进行成本核算,比如单号01数量为100的生产单,所需的材料按BOM构成都要发到01里,下面就以01制造单作为一个核算单位)  AR在制品-材料(标准价格)  DR原材料-材料(标准价格)  单价更新AR/DR在制品-差异(更新前后在制品原材料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DR/AR在制品-材料(更新前后在制品原材料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特定制造单完成关闭任务号  AR/DR产成品-差异(入库成品的标准价格*完工数量-发到此特定制造单里的所有原材料的金额)  DR/AR在制品-材料(入库成品的标准价格*完工数量-发到此特定制造单里的所有原材料的金额)  3、成品  成本更新  AR/DR产成品-材料(新旧BOM单差异*库存数量)  DR/AR产成品-差异(新旧BOM单差异*库存数量)  成品出库时按照当时的标准成本出库  上述差异科目一共有以下三项  原材料-差异  在制品-差异  产成品-差异  上述只是一种型号的产品生产,每月有数十种不同型号的机器生产,也就是说上述差异只是一个综合运算产生的结果数,在月末结转标准成本的时候如何在各项间进行分配,请考虑到每月生产的持续性。同时如何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成本管理?  上述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成本的过程,如果加上标准制造费用、标准税金、标准人工、标准折旧等项目,会更增加核算的复杂性。  解释:Bom通俗的说就是把成品分解了,看是由那些原材料构成的,如A成品由1个B、2个C、3个D材料组成,它的标准BOM成本就是B、C、D各自的标准单价*用量,生产的时候如果生产100个A成品,则按照BOM单相应的发100B、200C、300D,如生产损坏,可申请相应的物料,但必须要归集在此制造单中。  如A成品简单收发存为  期初库存完工入库销售出库期末库存  复杂收发存则为  期初库存(完工入库返工入库采购入库)(销售出库返工出库试验出库赠送出库)期末库存

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什么

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是什么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分析等职能,成本会计可以被管理会计所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分析、决策和规划。其中,成本管理会计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管理会计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界限,使二者更加完善统一。即使现代管理会计拓宽了成本核算的内容,但其研究不能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始终把成本会计视为财务活动的一项基础。如果缺乏了成本会计作为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是什么成本管理会计内容包括:1、对财务成本进行预算,提出决策分析数据:预测成本、销售和利润等数据;参与生产经营长短期决策投资并提出有关决策分析数据。2、编制全面预算,确定各项财务目标: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从而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3、对财务成本进行控制,开展价值分析:建立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对成本和资金进行控制;对产品进行价值分析,按销售区域进行利润的敏感性分析。4、评价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单位实绩和成果:建立成本和利润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各责任中心业绩报告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和经营效果。成本会计学是什么成本会计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成本核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成本会计学立足于财务会计,对接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门研究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成本会计学以成本核算为主线,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内容涵盖总论、产品成本核算原理、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各种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知识点。

在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是指什么

在管理会计中,abc成本法是指是成本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并对三类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 具体操作方法:第一步,计算每一种材料的金额。第二步,按照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第五步,分类。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第六步,ABC分别制定管理策略。

标准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该项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差),另一个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量差)。有关计算公式如下: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主要有: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定货造成额外采购等等。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 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使用料超过标准;又如加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使数量差 异加大。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 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 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也可以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 脱离标准,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称为耗费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变动费用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1、二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 -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三因素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 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ERP-QAD标准成本法下涉及的分录,包括差异形成,分配,结转这些最好。

QAD相对于现有国产ERP来说,在生产管理环节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财务管理核算控制上表现不太好,财务分析时不好用。从标准成本法的原理上来说,存货模块生产加工模块的物料统统采用标准成本,采购模块应收应付采用实际成本,其差异采用各种差异科目核算。在月底时,存货模块与生产加工模块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都应根据一定的原则,从差异科目结转到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内。例如,我们采购A物料,标准成本1,实际成本2,则在存货模块和生产加工模块结转到生产成本里是1,但是在差异科目里,还存在1的差异。假设当期该物料全部转成了成品并销售出去了,这时月末生产成本=【1标准成本】+【1差异】,再从生产成本转出2到销售成本。但是,这种简单的情况往往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得,实际情况可能就复杂得多,例如只消耗了一部分,这时候,差异的结转、分配方法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一般采用了QAD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成规定的结转和分配方法,该方法必须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一致,不能随意调整,以避免人为操控利润的情形。审计的时候,一般也会对差异分摊原则进行审核。现代的制度审计对标准成本法企业审计的重点就在差异分配制度上,大的审计事务所都会注意这个方面。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审计事务所因为各种原因而视而不见,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嘛,注册会计师一个个都是聪明得成了精的,都是懂得起嘀。一般来说,差异的分配原则是:先进先出,根据耗用比例进行分摊。这个工作如果用人手工来作就过于繁杂了,一般使用了QAD的企业都会自己开发一些差异分配的插件,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分配。不能通过这样方法分配的,才通过人工进行结转。手工结转不外乎将差异科目的余额,通过一定方法的计算后,部分结转进生产成本,然后再结转至销售成本。至于分录,明白了方法,分录什么的都是浮云。论文到此为止,客官请给钱。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