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写下了什么?

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号霞客,写下日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和《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1、“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天都峰虽然离得近,却没有路上去;莲花峰有路上去,路程却很远。2、“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3、“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释义:“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之抗衡。”4、“余拉浔阳蹈乱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诸峦,南向即丹台诸坞,大抵可与狮峰竞驾,未得比肩石笋也。”——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我拉着得阳叔翁踏过乱流来到山谷之中,向北走就是翠微峰等各峰峦,向南走就是炼丹台等各山坞,景致大体上可与狮子峰并驾齐驱,而不能与石笋班比肩一致了。5、“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过五岳就相当于看过天下所有的山。而黄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来说明黄山的美丽和独特。6、“惟瞰翠微之背,坞中峰峦错耸,上下周映,非此不尽瞻眺之奇耳。”——出自于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释义:只是俯视青山之背,山谷中峰峦交错耸立,上下四周相互映衬,不在冈上就不能尽情眺望这些奇景。

徐霞客游记是什么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作者徐霞客自22岁开始出游,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十四省,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观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迹所至、观察所得。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同时也是历史实录,其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哪位地理学家

奥特利乌斯。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利乌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_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的假说是由哪一位地理学家总结阐述的

大陆漂移的假说是由(魏格纳)地理学家总结阐述的。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魏格纳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十位

世界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有哪些?他们的成就有哪些?他们的地理著作有哪些?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十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LotharWegener)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学及气象学,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并曾经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军并两度负伤。他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1915年出版《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 曾三次前往格陵兰进行极地上层大气及冰河学的研究及探险活动,并曾在北纬77度的冰上连续渡过两个冬天。1930年11月,在一次前往格陵兰的探险中死亡,享年50岁。后人为纪念他,月球及火星上有以他命名的陨石坑,小行星29227也是以他为名的。 二、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 德国人,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学创立者威廉·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著名的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涉猎科目很广,特别是生物学与地质学。 三、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 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 木工 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四、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 毕业 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五、张相文(1866~1933) 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字蔚西,号沌谷。江苏泗阳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等长期任教。 1901年出版中国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8年出版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1909年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并当选为会长。次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学杂志》。还著有《泗阳县志》、《佛学地理学》、《南园丛稿》和《地质学教科书》等。 六、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 出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比亚),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除了他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第一个创用了西文“地理学”这个词汇,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同时,埃拉托色尼还是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 七、郦道元(?-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郦道元以父荫入仕,为官之后,仕途坎坷,在朝中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出历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峻,有威名,但也招致一些宗室怨恨。孝昌三年(527年),镇守雍州的齐王萧宝夤出现反状,宗室元徽等趁机推举拜郦道元为关右慰劳大使,前去监管萧宝夤。同年,郦道元在阴盘驿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害。武泰初年,被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 历史 故事 及神话 传说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 散文 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此外,郦道元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八、李特尔(Ritter,Carl,1779~1859) 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生于奎德林堡,卒于柏林。曾任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 经验 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九、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2年9月22日—1506年5月20日)意大利探险家、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当时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逝世。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本排名仅供参考,非正式排名,无先后、高低之分,不喜勿喷。) 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十位相关 文章 : ★ 最著名地理学家整理 ★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张其昀 ★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 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 关于史上十大高智商人物排行榜以及爱因斯坦的智商是多少 ★ 中国最厉害的风水大师排行榜 ★ 地理学家王兴中 ★ 名人艾萨克·牛顿人物资料介绍简短 ★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地质学家”跟“地理学家”一样吗﹖

地理学家是指受地理学训练、并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存在的关系(即地理学)为目的的科学家。而从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构造、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且成绩卓越的科学工作者,称地质学家。简单点说,地理学家是研究地表的,地质是研究地下的。

“地质学家”跟“地理学家”一样吗﹖

历史举个例子说吧! 总结:历史学家。 :历史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甲骨文专家,清大家。 更专业的汉代青铜专家(考古学家)的一个小分支,洋务运动史(清朝的一个小分支)。 。 。 。 。 。 。 理论学科被打破,因此,各种各样的众多专家。

“地质学家”跟“地理学家”一样吗﹖

地理学家是指受地理学训练、并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存在的关系(即地理学)为目的的科学家. 而 从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构造、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且成绩卓越的科学工作者,称地质学家. 简单点说,地理学家是研究地表的,地质是研究地下的.

现代有哪些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的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以下列举部分:  白光润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宝音  保继刚  鲍觉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强国  蔡运龙  曹桂发  曹延藩  曹有挥  陈百明  陈朝辉  陈传康  陈尔寿  陈发虎  陈广庭  陈国阶  陈汉欣  陈静生  陈俊合  陈可馨  陈立人  陈能  陈沈良  陈述彭  陈曦  陈效逑  陈亚宁  陈永勤  陈永森  陈振楼  陈忠暖  谌湛溪  成升魁  承继成  程国栋  程和琴  褚广荣  褚亚平  崔功豪  崔鹏  代合治  邓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宝  杜德斌  段汉明  范文纪  方创琳  方凤满  方俊  方修琦  冯德显  冯起  冯学智  傅伯杰  傅先兰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剑雄  葛全胜  葛绥成  宫辉力  龚胜生  谷人旭  顾朝林  顾祖禹  郭来喜  何秋涛  胡焕庸  胡序威  黄秉维  黄国璋  黄健民  黄锡畴  景才瑞  蓝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国平  李吉均  李润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刘东生  刘科伟  刘培桐  刘兴诗  刘兴土  陆大道  陆林  罗洪先  罗开富  马溶之  宁越敏  秦大河  任美鄂  沙学浚  沈玉昌  施雅风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孙鸿烈  覃成林  谭其骧  涂长望  王成组  王恩涌  王鸿祯  王缉慈  王乃梁  王颖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灏  吴传钧  吴殿廷  吴尚时  吴中伦  徐建华  许学强  严德一  严如煜  阎小培  杨纫章  杨吾扬  叶嘉安  尤联元  曾刚  曾世英  曾昭璇  张其昀  张文忠  张相文  赵荣  周立三  周廷儒  周一星  朱鹤健  朱思本  朱震达  竺可桢  邹代钧  邹逸麟  左大康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地理学家?

著名地理学家: 1、裴秀 2、郦道元 3、徐霞客 4、魏源 一、裴秀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这是他对中国地图学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直至今天地图绘制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裴秀几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郦道元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年有皇兴三年(469),延兴二年(427)之说,但都缺乏可靠依据,卒于孝昌三年(527)。   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孝昌三年任官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 希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声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为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出身于江阴的天资聪颖。童年上私塾时,即听背经书,作八股文。但徐霞客偏偏没兴趣,有兴趣的是看古今史书,尤其是地方志,从而立下遍游名山大川的志愿。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见明末政治黑

积家地理学家什么档次

特级档次。积家Jaeger-LeCoultre是一家位于瑞士勒桑捷的高级钟表制造商,和百达翡丽一个级别,属于非常奢华的特级档次手表。档次,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事或物好坏的等级、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