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康震品读古诗词免费听第二期

1.琵琶行原文第二节朗诵 弦(xián)弦(xián)掩(yǎn)抑(yì)声声(shēngshēng)思(sī), 似(sì)诉(sù)平生(píngshēng)不(bù)得志(dézhì)。 低眉(dīméi)信(xìn)手续(shǒuxù)续(xù)弹(dàn), 说(shuō)尽心(jìnxīn)中(zhōng)无限(wúxiàn)事(shì)。 轻(qīng)拢(lǒng)慢(màn)捻(niǎn)抹(mǒ)复(fù)挑(tiāo), 初为霓(chūwéiní)裳(cháng)后(hòu)六(liù)幺(yāo)。 大(dà)弦(xián)嘈(cáo)嘈(cáo)如(rú)急(jí)雨(yǔ), 小(xiǎo)弦(xián)切切(qièqiè)如(rú)私语(sīyǔ)。 嘈(cáo)嘈(cáo)切切(qièqiè)错杂(cuòzá)弹(dàn), 大珠小珠落玉盘(dàzhūxiǎozhūluòyùpán)。 间(jiān)关(guān)莺(yīng)语(yǔ)花(huā)底(dǐ)滑(huá), 幽咽(yōuyè)泉流(quánliú)冰(bīng)下(xià)难(nán)。 冰(bīng)泉(quán)冷(lěng)涩(sè)弦(xián)凝(níng)绝(jué), 凝(níng)绝不(juébù)通(tōng)声(shēng)渐(jiàn)歇(xiē)。 别(bié)有(yǒu)幽(yōu)愁(chóu)暗(àn)恨(hèn)生(shēng), 此时(cǐshí)无声(wúshēng)胜(shèng)有声(yǒushēng)。 2.赵东来在人民的名义里读的那首诗在第几集 赵东来在《人民的名义》里读的那首诗在卫视版第25集末。 出自法国诗人谬赛的诗: 我爱着,什么也没说,只看着你,在对面微笑 我爱着,只要我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心里的想法 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作痛苦的忧伤 我发誓,我爱着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原文: I love thee,nothing to say,just smile facing thee. I love thee,only I know,no need to know what you feel about me. I cherish my secret,and the tiny depression,the depression which has not turn to sorrow. I have yet vowed,I am in love.though with no hope.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happiness at all. It is enough to see you,I am satisfied。 3.山中唐王勃这首诗的全听拼音拼音 shān zhōng 《山中》 cháng jiāng bēi yǐ zhì,wàn lǐ niàn jiāng guī。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kuàng shǔ gāo fēng wǎn,shān shān huáng yè fēi。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扩展资料: 《山中》赏析: 第一句是主观化地写景:“长江悲已滞”。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诗人为什么会有此感觉?第二句就清楚地说出原来他远离家乡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看似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山中 (唐代王勃诗作) 4.黄荣华要求学生读哪些中国古诗词 黄荣华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这套校本教材一共六册,和语文课本一样为学生必修,融入日常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大超出考纲对古诗词的要求。而黄荣华所在的教研组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量,也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他给高一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中,就有学习《中华古诗文阅读》《文心雕龙》等内容,开学后会举行考试,30分的内容全部来自这些自编教材。 黄荣华认为,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不同,但高中生应该接受并且能够欣赏古诗词,“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朗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朗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如下:1.诗歌朗诵技巧:理解诗意。作为读者和朗诵者,首先要去体会、揣摩和理解,只有理解诗的内容,朗诵时才能表现与发挥。2.诗歌朗诵技巧:掌握发音技巧。朗诵需要掌握相应的发音技巧,朗诵者要注入感情并且要学会掌握发音技巧,才能够得到听者认可。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3.诗歌朗诵技巧:读好韵脚新诗古诗都讲求押韵,韵脚宜用拖长字音显示,不宜用重音突出,否则会冲淡逻辑重音,影响语意的表达。4.诗歌朗诵技巧:眼神交流。上台之后注意和评委有一个面带笑容的对视,不要太僵硬了,因为将心比心,评为一般都欣赏能够和自己互动的选手。如果不够自信大胆,就不要有这一步,可以选择看着舞台中后方的局部区域,这样目光也不至于涣散。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赏读古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第二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满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你甚至读完了全诗,对于到底是谁走谁送,还浑然不觉,可是诗题却又分明写着是"送别"!只看到在诗的结尾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么,是诗人李白自己在送自己吗?这不是千古奇诗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细细地体会一下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构思与手法吧。 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历来有"蜀楚咽喉"之称。楚国,今湖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楚国。李白这首诗是写于青年时期,即乘船顺江离川之际。此时李白才二十四岁,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比起他以后的走南闯北、浪迹天涯的一生游历来说,荆门之行实在算不得什么,可的确是他生平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又是乘船走水路,所以路途就显得格外遥远而漫长。到达荆门山下时,蜀中家乡的山川已不复在望中,所以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觉得离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因而这首诗的头两个字就是"渡远",他感到来到了一个与家乡完全陌生的地方,从蜀入楚,他在心理上,是把荆门山当做家乡的最后一个标志,迈过这座山,就走出了家乡,所以叫"荆门外"。第一句这五个字两组词的确说明了李白的做诗虽然天纵豪情,但是一旦写起律诗来,同样是非常注意字斟句琢、中规中矩的。 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的,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不过这一联却纯粹是写景,而且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句式相近,用词相似,气势相当,同为唐诗中最华彩的乐章,而被许多评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了。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呀! 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然是写景,不过用的是远近结合、虚实相间的写法。飞天镜,天空中飞落的镜子。海楼,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就是,"海旁蜃气象楼台",即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荆门山以下,江流减缓,夜幕降临,在平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有一轮明月的影子在波光中浮动,明月与江水同时出现在笔下,都是李白最喜爱的入诗的景物,如就在出川途中写的《峨眉山月歌》中也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诗意描写,而将天象与人间物象之间的转换和借用,也是李白浪漫情调的最好体现,如《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对江中的月影的感觉不似《峨眉山月歌》中的平铺直叙,而是又进行了一次拟人化的大胆联想,月亮在这个夜晚,也不安心于独自呆在寂寞的广寒宫了,她从天上"下凡"来到了人间,跳入了江中,浮上了水面,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她随着江面的涟漪而愈发显得摇曳生姿,并且与江船一起结伴前行,是那样的情意绵长,含情脉脉。写过柔美的夜景,李白意犹未尽,大笔一挥,又勾勒出绚丽的日景,"云生结海楼",月落之后,黎明降临,天空彩云,舒卷起伏,变幻万千,不时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观。可以断定,初出四川的李白此时肯定没有见过真正的海市蜃楼,但是他却大胆地运用这一在沙漠中才会出现的景物,来形容他面前那无限高远的荆楚天地间变化莫测的景象。其中所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李白此时那种出得峡来以后,豁然开朗的心态与跃跃欲试的豪情。"飞天镜"也好,"结海楼"也好,在崇山峻岭、江水湍急的三峡之中,是不可能领略的,现在不论是夜晚,还是晴日,都可以"极目楚天舒"了,以明亮如镜的月影反衬江流的平缓,用层出不穷的云楼衬托江天的辽阔,这一联诗,一上一下,一远一近,白昼夜晚,明月彩云,把作者本人一直生活在蜀中,初次出峡,见到广漠平原时的欣喜与振作一览无遗地合盘托出,使人们既欣赏了大自然的奥妙,又体会到了诗人那充满年轻活力的脉搏,写景即是抒情,状物更是言己,从《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中,你能说年轻的李太白不就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融情入景的行家里手? 全诗的最后一联也写得十分精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正当李白陶然沉醉于荆楚大地神奇旖旎的风光而思绪万千之时,船外那无语东流的江水却不知怎的,引发了他思乡的情怀。李白从小在蜀中长大,从"五岁诵六甲"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现在"辞亲远游",乘船离开四川,如今已经远离故土了,心中难免依依不舍,而这种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一时又无处宣泄,结果聊胜于无地在江水中找到了寄托,他不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却说从家乡来的江水一路上对自己殷勤呵护,万里护送,这说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写法使得全诗在结尾处显得分外凝重含蓄。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联结句"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过全诗直到结束也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恨,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所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这首诗题中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以这种形式来告别自己的家乡,除了李白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初中生如何阅读古诗文文言文

1. 如何指导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如何看待古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应该成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 一。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文言文的起点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 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初一的学生往往对阅读文言文有一系列心理障碍。如老师的一贯性教学缺乏趣味性,这样就使他逐渐对文言文产生厌恶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三点: 1、导读为先,引导预习。 大纲中明确了一点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 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开始,我没有什么教学的经验,在课堂上以串讲为主,后来发现这样压抑学生了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 非常依赖老师。没有了活力的学习就不会有创造,这样学生没有办法去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学习,也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及不能体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至于完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我在教学中变过去“串讲到底,包办翻译”的做法,先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由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3、立足课堂,知识外延伸。 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只是把目光放在课堂教学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把课堂的知识带到课外,做到内外的结合,找一些浅显的课外阅读的文言文语段,给他们适当讲解,既吸引兴趣又增加知识。 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迁移能力,又复习了已学知识。学生的潜能也就能得到开发。 所以,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引起重视,在起点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学会不断积累,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真正地让学生去领略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个人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2. 如何指导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如何看待古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应该成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 一。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文言文的起点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初一的学生往往对阅读文言文有一系列心理障碍。如老师的一贯性教学缺乏趣味性,这样就使他逐渐对文言文产生厌恶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一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三点: 1、导读为先,引导预习。大纲中明确了一点要求“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根据这一点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自己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第二遍阅读,疏通文章文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将自己在理解中的难句找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开始,我没有什么教学的经验,在课堂上以串讲为主,后来发现这样压抑学生了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 非常依赖老师。没有了活力的学习就不会有创造,这样学生没有办法去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学习,也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及不能体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至于完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我在教学中变过去“串讲到底,包办翻译”的做法,先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由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 3、立足课堂,知识外延伸。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只是把目光放在课堂教学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把课堂的知识带到课外,做到内外的结合,找一些浅显的课外阅读的文言文语段,给他们适当讲解,既吸引兴趣又增加知识。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迁移能力,又复习了已学知识。学生的潜能也就能得到开发。所以,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引起重视,在起点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学会不断积累,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真正地让学生去领略我国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个人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3.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么读 刚升初一的学生面临着要学文言文了,文言文这类课文在小学时是很少接触过,读起来感觉不好读、不顺畅。一学文言文,就都会有畏难情绪。请问:初一新生如何学好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还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会朗读和背诵,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认为初一新生要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初一新生一定会学好文言文的。 4. 初中如何学好文言文古诗阅读 语文是靠一点一点积累的 你学些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把那些重点的实虚词记住 不用说一次全记下来 因为即使你想记也记不下来 你只要在一些空闲时间里拿出来看看 晚上睡觉或早上起床时用眼睛看两遍 不用很长时间 十多分钟就可以 久而久之自然就记下来了 当你看到这些词的时候不用想脑袋里自然就有了 平常也许你没有时间 所以老师刘顾问的时候用心去做 把能翻译可以理解的尽量在心里翻译出来 时间一长 那些常见的自然就会了 我的 古文有时候只在翻译那里扣两分 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时间长自然就提高了 而且古文相对阅读来说可以说是白给分的题 好好学 不要偷懒。 5.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u201eu201e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如何介绍孩子喜爱读古诗词的场景

现在,很多古诗词场景都已不复存在,对学习古诗词确实有些遗憾。为了帮助小孩深入学习理解古诗词内容,特别是诗词中场景所描述的意境,下面几个方法值得一试:1、尽量选择一些有插图的古诗词书本学习,可以通过简单的绘画插图了解诗词内容;2、个人在网上搜寻一些介绍学习诗词的内容,下载一部分图片供小孩浏览,也可以淘换一些仿制古物、图片等供小孩赏玩;3、加强对古代和近代一些人文、地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知识学习了解,尽量通过一对一详细讲解,让小孩弄懂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表达含义等;4、有空可以带孩子旅游参观全国历史文化遗存、博物院、博物馆,也可以借助大学、国家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帮助孩子弄清古诗词场景;5、如果个人电脑知识水平较高,可以制作一些动漫、声光等等类似于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作品,以满足孩子学习古诗词对场景的需求。当然,这需要很多的时间支持,还要有这样的能力水平,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经典诵读古诗导语

背诵经典古诗文的岛屿型的树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一些可以必须这样。

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从自身做起,父母是孩子第一启蒙老师,你自己需要用诗词歌赋文言文与他对答,循序渐进,不显山不露水,我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和我对答,他还会还考我知识面。

提高小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的方式有哪些

早上起早点,多大声的读

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背下来。。

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一、诵读技巧的把握、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儿》中陆游的性格: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才能将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出来。四、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u201eu201e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解读古诗词常识

1.古诗的知识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旧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长江。 江陵——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东1200里。 李白,唐朝,庐山,江西, 李白,唐代,武昌黄鹤楼,湖北。 王安石,宋朝,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未端在海拔5400余米。 干流流经青海、 *** 、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所以流经顺序为:《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泊船瓜洲》应试技巧:1.首先要理解诗词在讲什么2.不论它问什么,最好都把它问的那句话用散文化的语言(就是优美一点的现代汉语)译一遍.3.接下来开始解释它问的问题:a如果它问你词语的意思.就要即答该词语的原意,又要答它在诗词中的意思.b如果它问你句子的意思,那你就直译一遍后,还要说它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c如果它问的是表达方式或技巧之类的,就要结合原文答它的好处,比如把……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把作者……的情感更强烈地表达出来。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 2.诗歌鉴赏有哪些基本知识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①渲染 ②衬托 ③含蓄 ④用典 ⑤象征 ⑥移情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⑨对比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二、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2、分析手法类 3、议论类 4、语言风格类 5、行文技巧类 6、其它 四、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型: 1、平实质朴 2、含蓄隽永 3、清新雅致 4、形象生动 5、绚丽飘逸 五、诗歌的不同风格 1、雄浑 2、豪放 3、沉郁 4、悲慨 5、俊爽 6、冲淡 7、旷达 六、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生活杂感 5、长亭送别 七、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八、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3.诗歌的知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 *** 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 *** 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 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 4.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郭春燕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此为干谒诗。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 5.怎样解析古诗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

阅读古诗,回答小题。(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小题1:枝繁叶茂、含苞待放小题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1分),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意蕴积,保持内敛(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两句中的“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 ”可知,描写了海棠树枝繁叶茂、花蕾含苞待放的情态。点评:诗歌的语言是很简洁凝炼的,因此我们要透过诗句,找到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及其特点。然后根据景物的特征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所在,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重重绿叶含苞待放的海棠,自己不轻易放红花,且让先花后叶的桃李抢占春天,这是多心高尚的情操。分析可知,诗句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理解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并做出正确的回答。

可以利用什么时间来诵读古诗美文

业余时间

经典诵读古诗词有哪些(关于经典诵读的古诗有哪些)

1.关于“经典诵读”的古诗有哪些 1、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举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5、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经典诵读诗文大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目录 目录 1 一、古典诗词 5 1.《诗经》(13首)(西周-春秋) 5 ★周南·关睢 5 ★周南·桃夭 5 ★郑风·风雨 5 ★郑风·野有蔓草 5 ★郑风·子衿 6 ★邶风·击鼓 6 ★秦风·蒹葭 6 ★秦风·无衣 6 ★王风·采葛 6 ★王风·黍离 6 ★豳风·七月 7 ★小雅·采薇 7 ★小雅·鹿鸣 8 2.楚辞(5首)(战国·屈原) 8 ★离骚(前半部分) 8 ★九章·涉江 10 ★九歌·湘夫人 10 ★九章·橘颂 11 ★渔父 11 3. 汉代诗歌(19首) 11 ★大风歌(汉·刘邦) 11 ★北方有佳人(汉·李延年) 12 ★江南(汉乐府) 12 ★孤儿行(汉乐府) 12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12 ★有所思(汉乐府) 13 ★上邪(汉乐府) 13 ★白头吟(汉乐府) 13 ★陌上桑(汉乐府) 13 ★羽林郎(汉·辛延年) 13 ★长歌行(汉乐府) 14 ★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 14 ★四愁诗(汉·张衡) 14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4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15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15 ★短歌行(汉·曹操) 15 ★观沧海(汉·曹 操) 15 ★龟虽寿(汉·曹操) 16 4. 魏晋南北朝诗(3首) 16 ★西洲曲(南朝民歌) 16 ★敕勒歌(北朝民歌) 16 ★ 木兰诗(北朝民歌) 16 5. 唐诗(56首) 17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7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17 ★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17 ★凉州词 (唐·王之涣) 18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8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18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8 ★出塞(唐·王昌龄) 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8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18 ★将进酒 (唐·李白) 18 ★ 行路难(唐·李白) 19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19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19 ★登高(唐·杜甫) 20 ★春望(唐·杜甫) 2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20 ★蜀相(唐·杜甫) 20 ★春夜喜雨(唐·杜甫) 20 ★望岳 (唐·杜甫) 20 ★佳人(唐·杜甫)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2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21 ★别董大(唐·高适) 21 ★凉州词 (唐·王翰) 21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21 ★相思(唐·王维) 21 ★杂诗(唐·王维) 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21 ★山居秋暝(唐·王维) 22 ★终南别业(唐·王维) 22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22 ★遣悲怀·其二(唐·元稹) 22 ★忆江南 (唐·白居易) 22 ★长恨歌(唐·白居易) 22 ★琵琶行(唐·白居易) 2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3.经典诵读名篇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 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4.初中生经典诵读古诗八上16首 1.孔子语录 《论语》(春秋)孔丘 2.鱼我所欲也 《孟子》(战国)孟轲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孟轲 4.曹刿论战 《左传》春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西汉)刘向 6.出师表 (东汉)诸葛亮 7.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8.三峡 《水经注 江水》北魏 郦道元 9.杂说(四) (唐)韩愈 10.陋室铭 (唐)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14.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17.关雎 《诗经 周南》 18.蒹葭 《诗经 秦风》 19.观沧海 (东汉)曹操 20.饮酒 (东晋)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23.使至塞上 (唐)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25.行路难 (唐)李白 26.望岳 (唐)杜甫 27.春望 (唐)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32.观刈麦 (唐)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35.赤壁 (唐)杜牧 36.泊秦淮 (唐)杜牧 3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北宋)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 晏殊 42.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45.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4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48.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50.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51.龟虽寿 (东汉)曹操 52.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53.木兰辞 北朝民歌 5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55.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5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57.黄鹤楼 (唐)崔颢 58.登楼 (唐)杜甫 59.石壕吏 (唐)杜甫 6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6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62.秋词 (唐)刘禹锡 63.卖炭翁 (唐)白居易 64.忆江南 (唐)温庭筠 65.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北宋)苏轼 6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宋)李清照 67.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南宋)李清照 68.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南宋)辛弃疾 69.论诗五绝(之二)(清)赵翼。 5.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有哪些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叶绍翁·宋 杨万里·南宋 苏轼·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篱落疏疏一径深, 黑云翻墨未遮山, 小扣柴扉久不开。 树头花落未成阴。 白雨跳珠乱入船。 春色满园关不住, 儿童急走追黄蝶, 卷地风来忽吹散, 一枝红杏出墙来。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律 长征 杨万里·南宋 毛泽东 毕竟西湖六月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万水千山只等闲。 接天莲叶无穷碧, 五岭逶迤腾细浪, 映日荷花别样红。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6.国学经典朗诵的诗歌都有哪些 请问是什么年龄段的呢?我觉得既然是国学方面的朗诵就应该更偏向古文一点,因为古代诗歌似乎与国学的关系不太大。 给你推荐以下几篇,你看看,时间的原因可节选的:1、像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这些。最能体现国学的内涵。 缺陷是不容易朗诵出感情来。2、或是一些较长的诗词,像是《琵琶行》、《长恨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兵车行》之类的。 这类有点易上口,情感到位,但朗诵的人多,易撞车。3、还有一些著名的散文《兰亭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赤壁赋》这些,有的篇幅较长就朗诵其中几段好了。 这些是不错的。你去网上搜一个名为《成都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的帖子,里面有各种推荐的朗诵的篇目,我觉得任何年龄段都可以用,你去选选。 配乐的话一定要传统古典音乐,最好是古筝,比较通用,什么朗诵都可以以之配乐,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这些,用古筝配乐绝对有韵味,我们以前朗诵都是有人现场弹奏古筝的,用得最多的也是《渔舟唱晚》。此外根据阅读的篇目情感特点可有选择相近的音乐,像是悲凉的可以用二胡《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这些,边塞战场激昂的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将军令》或古琴曲《阳关三叠》这些,此外笛子曲《梅花三弄》琵琶《春江花月夜》等等也是经常用于配乐的。 配乐我这有很多,你选择好了哪个篇目我给你找配乐。还有如果想让情绪发挥的更淋漓尽致推荐宋飞的《沉鱼》和《落雁》,就是古典舞《爱莲说》的配乐,十分有渲染力。 适合情感丰富的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力也强。 7.中华经典古诗文有哪些 1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经典诵读古诗词有哪些(关于经典诵读的古诗有哪些)

1.关于“经典诵读”的古诗有哪些 1、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举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5、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经典诵读诗文大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目录 目录 1 一、古典诗词 5 1.《诗经》(13首)(西周-春秋) 5 ★周南·关睢 5 ★周南·桃夭 5 ★郑风·风雨 5 ★郑风·野有蔓草 5 ★郑风·子衿 6 ★邶风·击鼓 6 ★秦风·蒹葭 6 ★秦风·无衣 6 ★王风·采葛 6 ★王风·黍离 6 ★豳风·七月 7 ★小雅·采薇 7 ★小雅·鹿鸣 8 2.楚辞(5首)(战国·屈原) 8 ★离骚(前半部分) 8 ★九章·涉江 10 ★九歌·湘夫人 10 ★九章·橘颂 11 ★渔父 11 3. 汉代诗歌(19首) 11 ★大风歌(汉·刘邦) 11 ★北方有佳人(汉·李延年) 12 ★江南(汉乐府) 12 ★孤儿行(汉乐府) 12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12 ★有所思(汉乐府) 13 ★上邪(汉乐府) 13 ★白头吟(汉乐府) 13 ★陌上桑(汉乐府) 13 ★羽林郎(汉·辛延年) 13 ★长歌行(汉乐府) 14 ★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 14 ★四愁诗(汉·张衡) 14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4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15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15 ★短歌行(汉·曹操) 15 ★观沧海(汉·曹 操) 15 ★龟虽寿(汉·曹操) 16 4. 魏晋南北朝诗(3首) 16 ★西洲曲(南朝民歌) 16 ★敕勒歌(北朝民歌) 16 ★ 木兰诗(北朝民歌) 16 5. 唐诗(56首) 17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7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17 ★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17 ★凉州词 (唐·王之涣) 18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8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18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8 ★出塞(唐·王昌龄) 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8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18 ★将进酒 (唐·李白) 18 ★ 行路难(唐·李白) 19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19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19 ★登高(唐·杜甫) 20 ★春望(唐·杜甫) 2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20 ★蜀相(唐·杜甫) 20 ★春夜喜雨(唐·杜甫) 20 ★望岳 (唐·杜甫) 20 ★佳人(唐·杜甫)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2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21 ★别董大(唐·高适) 21 ★凉州词 (唐·王翰) 21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21 ★相思(唐·王维) 21 ★杂诗(唐·王维) 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21 ★山居秋暝(唐·王维) 22 ★终南别业(唐·王维) 22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22 ★遣悲怀·其二(唐·元稹) 22 ★忆江南 (唐·白居易) 22 ★长恨歌(唐·白居易) 22 ★琵琶行(唐·白居易) 2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3.经典诵读名篇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 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4.初中生经典诵读古诗八上16首 1.孔子语录 《论语》(春秋)孔丘 2.鱼我所欲也 《孟子》(战国)孟轲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孟轲 4.曹刿论战 《左传》春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西汉)刘向 6.出师表 (东汉)诸葛亮 7.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8.三峡 《水经注 江水》北魏 郦道元 9.杂说(四) (唐)韩愈 10.陋室铭 (唐)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14.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17.关雎 《诗经 周南》 18.蒹葭 《诗经 秦风》 19.观沧海 (东汉)曹操 20.饮酒 (东晋)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23.使至塞上 (唐)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25.行路难 (唐)李白 26.望岳 (唐)杜甫 27.春望 (唐)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32.观刈麦 (唐)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35.赤壁 (唐)杜牧 36.泊秦淮 (唐)杜牧 3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北宋)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 晏殊 42.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45.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4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48.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50.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51.龟虽寿 (东汉)曹操 52.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53.木兰辞 北朝民歌 5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55.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5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57.黄鹤楼 (唐)崔颢 58.登楼 (唐)杜甫 59.石壕吏 (唐)杜甫 6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6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62.秋词 (唐)刘禹锡 63.卖炭翁 (唐)白居易 64.忆江南 (唐)温庭筠 65.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北宋)苏轼 6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宋)李清照 67.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南宋)李清照 68.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南宋)辛弃疾 69.论诗五绝(之二)(清)赵翼。 5.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有哪些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叶绍翁·宋 杨万里·南宋 苏轼·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篱落疏疏一径深, 黑云翻墨未遮山, 小扣柴扉久不开。 树头花落未成阴。 白雨跳珠乱入船。 春色满园关不住, 儿童急走追黄蝶, 卷地风来忽吹散, 一枝红杏出墙来。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律 长征 杨万里·南宋 毛泽东 毕竟西湖六月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万水千山只等闲。 接天莲叶无穷碧, 五岭逶迤腾细浪, 映日荷花别样红。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6.国学经典朗诵的诗歌都有哪些 请问是什么年龄段的呢?我觉得既然是国学方面的朗诵就应该更偏向古文一点,因为古代诗歌似乎与国学的关系不太大。 给你推荐以下几篇,你看看,时间的原因可节选的:1、像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这些。最能体现国学的内涵。 缺陷是不容易朗诵出感情来。2、或是一些较长的诗词,像是《琵琶行》、《长恨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兵车行》之类的。 这类有点易上口,情感到位,但朗诵的人多,易撞车。3、还有一些著名的散文《兰亭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赤壁赋》这些,有的篇幅较长就朗诵其中几段好了。 这些是不错的。你去网上搜一个名为《成都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的帖子,里面有各种推荐的朗诵的篇目,我觉得任何年龄段都可以用,你去选选。 配乐的话一定要传统古典音乐,最好是古筝,比较通用,什么朗诵都可以以之配乐,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这些,用古筝配乐绝对有韵味,我们以前朗诵都是有人现场弹奏古筝的,用得最多的也是《渔舟唱晚》。此外根据阅读的篇目情感特点可有选择相近的音乐,像是悲凉的可以用二胡《二泉映月》、《病中吟》、《良宵》这些,边塞战场激昂的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将军令》或古琴曲《阳关三叠》这些,此外笛子曲《梅花三弄》琵琶《春江花月夜》等等也是经常用于配乐的。 配乐我这有很多,你选择好了哪个篇目我给你找配乐。还有如果想让情绪发挥的更淋漓尽致推荐宋飞的《沉鱼》和《落雁》,就是古典舞《爱莲说》的配乐,十分有渲染力。 适合情感丰富的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力也强。 7.中华经典古诗文有哪些 1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绚兮读古诗之十】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梦》赏析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思佳客》。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用“大石调”。 (2)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3)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4)不合:不应当;不该 (5)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5)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6)红莲夜:指元夕。红莲,指花灯。 【词评】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所梦即《淡黄柳》之小桥宅中人也。 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红莲谓灯,此可与《丁未元日金陵江上感梦》之作参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元夕感梦之作。起句沉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换头,伤羁旅之久。“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水流无尽,重见无期,翻悔前种相思之误。别久会难,惟有求之梦寐;而梦境依稀,尚不如对画图中之春风面,可以灼见其容仪,况此依稀之梦境,又为山鸟所惊,复不得久留乎?上片之意如此。下片则言未及芳时,难成欢会,而人已垂垂老矣,足见别之久、愁之深。夫“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而竟至“不成悲”,盖缘饱经创痛,遂类冥顽耳。然而当“岁岁红莲夜”,则依然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一念之来,九死不悔,惟两心各自知之,故一息尚存,终相印也。戴叔伦《湘南即事》云:“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予安》云:“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可与首二句比观。 【意译】 肥水延绵不绝地向东流去,如同我对你的思念没有尽头。现在想来我当初真不该爱上你呀,自从爱上了你,那思念的种子就在我的心头种下了,二十多年了,而今那种子在我的心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日日思念着的你呀,时常来到我的梦里,可是呀,我梦中的你,又被那扰人的山鸟的啼叫惊得不见踪影,真不如我在画中看到的你那么真切! 春天,还未将大地吹绿,岁月,已将我的双鬓染白。人们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离别得太久自然也就不会再感到悲伤了。但是呀,二十多年过去了为何你还在我的心头。谁人让我们在每年的元夕之夜彼此思念,而这思念的苦涩,只有我们自己的心里最清楚。 【赏析】 此词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的元夕之夜,二十年前22岁的词人姜夔在合肥遇上一对歌妓姐妹,并与他们相知相恋,因生活所迫与她们分开了,之后再也没能相会。但从此,这对姐妹却常常出现在词人的梦境中,成了词人一生的牵念。这首词系元夕感梦而作,词中表达了对失联了二十年的合肥恋人的无限思念,感情沉挚,感人至深。 词的上阕记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一江春水是李煜的亡国之愁;“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那绵绵无尽的流水是思妇的对远行良人的幽怨之愁;“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无尽东流的肥水是姜夔对合肥恋人的无尽的相思和眷念,隔着二十多年的光阴,这思念不减反增,折磨煞词人了。“肥水东流无尽期”,这里还有时间流逝之感慨,这与后面“鬓先丝”“岁岁红莲夜”也是暗合的,词中除了表达对合肥女子的深切的思念,还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当初不合种相思”早知这思念如此折磨人,当初真不该爱上你呀!这“不合”,自然是反语,想必是爱之深,才会思之切,这反语中有着词人的无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自己无法把握这份情感的无奈。“种相思”这“种”字用得精当,相思子是相思树的果实,故由相思而联想到相思树,又由树引出“种”字。它不但赋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与时俱增、无法消除,在心田中种下刻骨镂心的相思。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心头,又上眉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词人只有到梦中去寻找昔日的恋人,才能得到一丝丝慰藉,“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可是呀,梦里恋人的容貌总也看不真切,可就是这不真切的梦,也被那扰人的山鸟的啼鸣声惊破。可以想见被惊醒的词人该是多么地惆怅、无奈呀!此句还可想见词人保留着恋人的画像,每当思念时总会拿出来看看。可是无论是画像,还是梦境都是虚幻的,再也见不到恋人真实的容颜,再也回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可说是“无穷哀感都在虚处”。此句与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有异曲同工之妙,语短意长,在梦中本希冀与情人见面,却被黄莺惊破,只得将一腔怨情向那无情的鸟儿发泄,无理而责。以此愈见词人用情之深入骨髓。 词的下阕写梦醒之后的伤感。“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春未绿”,点明“元夕”的节令,自然的春天将要蓬勃展开,而词人的生命呢,我的两鬓就已经能看到丝丝白发了,我的生命已经渐入老境了。自然的春天与词人的生命形成反差的张力。这里不单单是说两鬓被别离的悲苦折磨到斑白,还有词人对自己生命衰老的感慨, 人世间啊,不是分别久了就不再感到悲伤了。而是还有那“少年情事老来悲”,还有那“不思量,自难忘”,还有那“长相思兮长相忆”,那年轻时候的爱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在我们的心头成为永久的怀恋。更何况“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岁岁都有元夕佳节红莲灯亮起,而那时,它又会勾起我多少的相思呀!而且我知道,此时此刻,你也同我一样,正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以为姜夔此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比之于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种还没有历经时间磨洗的感情来的更深沉、沉重,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2018年1月1日 PS: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