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投影仪和放大镜各成的是什么像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投影仪成的是实像,放大镜成的是虚像。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3、成像位置不同:实像 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利用鞋盒,放大镜,手机,做个投影仪,这个做法现实么??? 求怎么做,手机与放大镜的聚焦改怎么

不现实。。。。。。。。。。。。。。。。。。。

鞋盒投影仪中用到的两块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

实际情况下一块放大镜也是可以的。

【初二物理】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图】

我们知道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成的,现在有两种焦距的凸透镜?F

显微镜:,一个目镜,一个物镜,都是凸透镜.原理就是凸透镜先放大,然后有放大.具体放哪儿我想你应该知道!望远镜:我觉得最好要个凹透镜,不然望远镜太大! 先1个凸,再一个凹,再一个凸.视线不远,但确实是种望远镜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原理是什么?

1、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物异侧。2、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物异侧。3、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拓展资料投影仪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它可用透射光作轮廓测量,也可用反射光测量不通孔的表面形状及观察零件表面。

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区别

幻灯机、放大镜、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幻灯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到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幻灯机:2f>u>f时,成 倒立,放大,实像 照相机:u>2f时,成 倒立,缩小,实像 放大镜:u<f 时,成 正立,放大,虚像 照相机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幻灯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放大镜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U:物距 F:焦距

我们知道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成的,现在有两种焦距的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的啊

放大镜子的原理是什么?不是凸透放大镜,是一种镜子,平的

最怕你们这些理论派,凹镜和凸镜照人会变形好不好,化妆放大镜照人不变形,所以才想知道原理。无端放大了,还那么高清。

放大镜为什么能够使人看到放大的图像

研究问题:放大镜为什么能够使人看到放大的图像呢?  实验方法:在暗室里从左到右按顺序放激光笔、放大镜、装满水的水杯(模拟眼球)、白板(模拟视网膜),激光笔与放大镜的距离要在放大镜的焦距以内即激光笔离放大镜近一点,这样激光通过放大镜的折射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模拟眼球的装满水的水杯也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外时,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因此放大镜与装满水的水杯要保持适当距离,而模拟视网膜的白板要紧贴水杯。打开激光笔开光,观察激光路线和白板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现象及解释:激光笔射出激光经放大镜折射、再经装满水的水杯的折射,最后在白板上成放大的像。

放大镜生火的原理

放大镜可以聚焦光线。当放大镜直径足够大、阳光足够强,将易燃物放在放大镜焦点处附近,聚焦的太阳能可以点燃易燃物生火的。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分别与反射折射的相同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成像. 反光镜是凸面镜,它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 故答案为:反光镜;光的反射.

放大镜 汽车反光镜 潜望镜哪个不是利用光的原理的

都是利用光的原理。放大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汽车反光镜、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潜望镜哪一个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

潜望镜原理是一样的.专业管道潜望镜厂家 施罗德潜望镜www.sld-cctv.com

怎么利用放大镜和凸透镜做简单的投影

简单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摘要: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光的折射。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细微之处的仪器,是一种简单的目视光学仪器,属于一种焦距小于眼的明视距离的会聚透镜。人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可以形成一个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如果视角变大,那么在眼中形成的像也会越大,就能准确看到物体的每一细微之处。将物体移近眼睛,就能使人的视角加大,但由于人眼的调焦能力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放大镜,把物体放在眼睛前面,同时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外面,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放大镜就能够达到放大视角的目的。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放大镜的形状是两边薄,中间厚。光线通过它的时候会发生折射,聚到一点上,我们把这一点叫焦点。用放大镜看东西时,如果我们的眼睛正好在这个焦点上,从物体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进到眼睛里,眼睛就会以为光线是从远方直接射进来的,使我们觉得这个物体比原来大了许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时候,首先要使物体和镜面保持平行。然后调整放大镜和物体间的距离,直到要看的物体十分清楚时为止。这时,我们的眼睛正好是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另外,千万不要用放大镜看太阳。因为放大镜能把阳光聚集在一起,温度很高,会把眼睛烫伤。

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像是正像还是倒像,为什么?

正像是虚像和你等大,和平面镜成像一样。倒像是通过放大镜镜片折射而成的实像,着你参考放大镜对光线折射原理就知道为什么是像是倒的了。有图的简单明了。欢迎追问。

利用放大镜点燃火柴的原理是什么?

利用放大镜点燃火柴的原理是太阳光能散发热能,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照在镜面的太阳光聚在了一点上。产生更高的热度,达到火柴的燃点,就燃烧了。光聚合是自由基聚合的一种。单体分子借光的引发(或用光敏剂)活化成自由基而进行的连锁聚合。多种单体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聚合。扩展资料:一、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在焦点上时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二、光聚合条件1、聚合体系中必须有一个组分能吸收某一波长范围的光能。2、吸收光能的分子能进一步分解或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而生成初级活性种。3、过程中所生成的大分子的化学键应是能经受光辐射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能量的光辐射。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规律表格内容

(1)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仪器)详细资料大全

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放大镜 外文名 :magnifier 性质 :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使用方法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等 简介,原理,使用方法,用途,构造,透镜,镜柄,参数标识,分类,制作原料,透镜,镜柄,电脑套用, 简介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历史上,据说放大镜的套用是由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提出的。 放大镜原理图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的水晶或透明的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也称为凸透镜。 原理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 现以凸透镜为例,计算它的放大本领。把物体PQ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如图2-20(a)所示,于是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P′Q′。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该取得短一些,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 聚焦放大镜: focusing magnifier 装在双镜头反光相机的聚焦罩上的放大镜。便于复印或显微镜摄影当时需要精确对焦。供单镜头反光相机使用时,装在目镜上使用。 使用方法 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用途 1.一枚无色差的消色差镜片,能非常清晰地观测图片和宝石的鉴定,带有包装盒,轻便易带。 2.也可用于珠宝认证检测、基板表面的品质、颜色的校正等检査。 构造 分为两部分:透镜、镜柄。 透镜 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是一个球面一个平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着。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镜柄 连着透镜。样子并没有局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德国手持放大镜 用处: 1.放大物体的影像——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 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透镜内观看被放大的影像,留意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被放大。 2.聚焦取火——次要功能 在强光照射下,透镜的焦点部位会特别光猛,焦点部分便会变焦或着火。 要注意放大镜并不能放大角度。 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参数标识 放大镜前一个数字表示放大倍率,比如8X30表示放大镜的倍率是8倍。 如果是双倍率型,则用 / 符号分隔两个数字。比如2x/4x,表示放大镜的倍率为2倍,并且在放大镜中有个区域的放大倍率为4倍。如果镜片是矩形,则用前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宽后面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高,单位是毫米。比如100X50,表示镜片的宽度为100毫米高度为50毫米。和望远镜一样,伪劣放大镜也最喜欢在倍率上做文章,标称倍率往往比真实倍率高出很多。其实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如果倍率要求高,就需要用到显微镜了。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野小,在有些场合视野更重要。(放大镜倍数=250/镜片焦距+1,毫米单位) 分类 放大镜按外表分类可以分为携带型放大镜和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就是可以固定的,下面有个底座,上面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这样的放大镜主要用于长期固定看一个地方。 台式放大镜可以的镜臂很长,有弯曲的地方,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 携带型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手柄,携带型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便携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 按使用人群分类: 可分为 老年人阅读放大镜儿童放大镜户外便携放大镜专业鉴定测量放大镜; 珠宝放大镜 眼镜 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于13世纪末发明的。 中国的一位不知名工艺匠。 1260年,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着眼镜加大字型。至今(2013年)已有753年历史 。 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 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征,曾有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 威尼斯与纽伦堡制作的高透明镜片曾闻名欧洲。 只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贝肯(Roger Bacon)。 制作原料 透镜 传统的放大镜镜片是玻璃,十分合乎经济原则,但是重量稍微笨重。 较贵重的可以是些稀有矿石,例如:红宝石、黑宝石、蓝宝石、玛瑙、粉水晶等。 比较另类及有创意的可以是:水 镜柄 只要是固态,和玻璃,汞物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镜柄的原料,例如: 玻璃 塑胶 金属 (金、银、铜、铁、锡……都可,只是价钱不一罢了,但有些异常昂贵。) 木 贝壳 硬纸 电脑套用 Windows7 放大镜 Windows7新增了一项“放大镜”功能,是一个便捷小工具,它可以放大任何视窗页面。 这个“放大镜”可以在任何视窗使用,点击Windows7左下角的开始→放大镜,就可以使用了。如果你不使用“放大镜”,会自动缩略成右图的一个放大镜图示。双击它,可以随机放大,但是使用它不能进行缩小的动作。一般最大可以放大16倍,最好不要放得太大,这样会导致无法复原等麻烦的情况。 Windows7 放大镜 特点:放大倍数:25,50,100,150;具有成像清晰,观察和测量同时进行,结构精巧,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主要用途: ·用于金融、财税、集邮、电子行业观察钞票,票证、邮、币、卡的纸质和印刷网点。可准确迅速地识别假钞, 解析度极高,紫光灯检测不确切的,用该仪器 能准确鉴别,真人民币在该显微镜下图纹清晰、线条连贯,假钞图纹多由点状组成、线条点状不连贯、色泽浅、模糊、无立体感 ·用于珠宝行业,可观察宝石的内部结构,断面分子列排,并可对矿石标本,文物的分析鉴定 ·用于印刷行业,可作精修版、色校正及网点,边延观察,可准确测量丝网目数,网点大小,套印误差等 ·用于纺织行业,可对布纤维及经纬密度的观察和分析 ·用于电子行业,可观察印刷线路板铜铂板的走线条纹和质量 ·用于农业、林业、粮食、等部门对病菌、虫的观察和研究 ·还可用于动、植物标本,公安部门对证物的鉴定和分析,理科实验研究等

鞋盒投影仪中用到的两块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

两块都是实像。当手机正方是第一块成倒立的实相 因此就需要第二块,再次将像倒立。这样才在布上显示正立的实像,用一块的话,手机要倒放。还有就是虚像只能通过放大镜看到,不会投到光屏或别的什么物体上。鞋盒制作的投影仪原理跟放大镜有关系,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将手机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之外,通过放大镜在白板上显示的就会是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图像。像是反的,因为功率问题,必须全黑环境,主要是找对焦点,先在黑房间拿放大镜对手机对墙确定合适距离然后再用鞋盒固定。扩展资料投影仪的性能指标是区别投影仪档次高低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光输出是指投影仪输出的光能量,单位为“流明”(lm)。与光输出有关的一个物理量是亮度,是指屏幕表面受到光照射发出的光能量与屏幕面积之比,亮度常用的单位是“勒克斯”(lx,1lx=1lm/m2)。当投影仪输出的光通过一定时,投射面积越大亮度越低,反之则亮度越高。决定投影仪光输出的因素有投影及荧光屏面积、性能及镜头性能、通常荧光屏面积大,光输出大。带有液体耦合镜头的投影仪镜头性能好,投影仪光输出也可相应提高。水平扫描频率电子在屏幕上从左至右的运动叫做水平扫描,也叫行扫描。每秒钟扫描次数叫做水平扫描频率,视频投影仪的水平扫描频率是固定的,为15.625KHz(PAL制)或15.725KHz(NTSC制)数据和图形投影仪的扫描频率不是不个频率频段;在这个频段内,投影仪可自动跟踪输入信号行频,由锁相电路实现与输入信号行频的完全同步。水平扫描频率是区分投影仪档次的重要投影仪指标。频率范围在15kHz-60kHz的投影仪通常叫做数据投影仪。上限频率超过60kHz的通常叫做图形投影仪。垂直扫描频率电子束在水平扫描的同时,又从上向下运动,这一过程叫垂直扫描。每扫描一次形成一幅图像,每秒钟扫描的次数叫做垂直扫描频率,垂直扫描频率也叫刷新频率,它表示这幅图像每秒钟刷新的次数。垂直扫描频率一般不低于50Hz,否则图像会有闪烁感。视频带宽投影仪的视频通道总的频带宽度,其定义是在视频信号振幅下降至0.707倍时,对应的信号上限频率。0.707倍对应的增量是-3db,因此又叫做-3db带宽。分辨率分辨率有:可寻址分辨率、RGB分辨率、视频分辨率三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投影仪

有放大镜,幻灯片和照相机的原理急!!!!!!!!!!!!!!!明天就考试了

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幻光片:把物体放在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这时通过凸透镜在两倍焦距外产生放大,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把物体放到两倍焦距外,这是通过凸透镜在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产生缩小,倒立的实像、 (三者都是凸透镜,以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

放大镜是怎么把物体放大的?

放大镜原理: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半球体放大镜成像原理,希望有图详解

最左边是物,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位置是虚像。

【初二物理】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图】

在透镜成像中你需要知道两句话:第一句话无论实像虚像都适用1、像大像距大,像小像距小(或者:像距大像大,像距小像小)第二句话分两种情况2、成实像时:反向变化,即: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也可以是: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虚像时:正向变化,即:像距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也可以是:物距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像距变大)所以你的问题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想变大,根据第一句话:要让像距变大。再根据第二句话:照相机,投影仪成实像,像距变大,则物距变小,因此方法是:调大像距的同时减小物距。而放大镜是虚像,像距变大物距也要变大。故方法是:像距增大的同时放大镜远离物体,即调大物距。把像变小与之相反。希望对你有帮助,透镜成像中熟记这两句话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像和像距、物距的变化和大小问题了

放大镜是怎样把物体放大的?

如下就是成像原理图(成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是怎样把物体放大的?

放大镜原理: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怎样用放大镜观看物体细节

两种方法: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之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释义: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汇聚成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与光心(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当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呈一个正位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至2倍焦距之间,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仃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呈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原理: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

为什么放大镜会放大缩小?原理。

原理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现以凸透镜为例,计算它的放大本领。把物体pq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如图2-20(a)所示,于是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p′q′。为了便于观察,通常使虚像位于明视距离处。p′q′对眼的视角近似为若不用透镜而将物置于明视距离处时,从瞳孔看物的视角为(y以cm为单位)(2—3)于是透镜的放大本领为(f′以cm为单位)(2—4)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该取得短一些,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记号为:f,英文为:focallength)越短。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主轴: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c1、c2的直线叫凸透镜的主轴。光心:凸透镜的中心o点是透镜的光心。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焦点f到凸透镜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物距,用u表示。像距: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像距,用v表示。

放大镜的原理

等你上了初中就知道了

放大镜,老花镜的原理是什么?

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其形状中间厚,边缘薄。一般是透明的介质。光线穿过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中间会聚。当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放在放大镜下面,眼睛在放大镜上面。物体的光线穿过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中间会聚,进入人的眼睛。2、老花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做用,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扩展资料放大镜按外表分类可以分为便携式放大镜和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就是可以固定的,下面有个底座,上面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这样的放大镜主要用于长期固定看一个地方。台式放大镜可以的镜臂很长,有弯曲的地方,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便携式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手柄,便携式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便携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老花镜供眼睛老花之人所用的眼镜,属于一种凸透镜。老花镜主要是为了满足眼睛老花人群的需要。老花镜是用于中老年人补充视力的,它同近视镜一样有许多国家标准规定的光学指标,也有一些特殊的使用规律。它和一般太阳镜相同,只凭款式和颜色顾客就能判断合适不合适购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花镜

放大镜为什么会把物体放大

放大镜原理: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水制放大镜的原理

一、用冰做凸镜 1、找一块洁净的冰 2、将冰磨成凸镜 3、这个冰凸镜就可以放大报纸上的字,若做得好,甚至可以将太阳光聚焦取火 二、用水做放大镜 1、找一瓶透明玻璃装的白酒(装满酒,或者是水) 2、将报纸放在白酒瓶的后面 3、从酒瓶的前面看瓶子后面的报纸,就是放大镜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是什么?

1、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物异侧。2、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物异侧。3、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拓展资料投影仪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它可用透射光作轮廓测量,也可用反射光测量不通孔的表面形状及观察零件表面。

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

1、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物异侧。2、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物异侧。3、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拓展资料投影仪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它可用透射光作轮廓测量,也可用反射光测量不通孔的表面形状及观察零件表面。

下面列举了一些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仪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

A 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投影仪投在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实像.由分析可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故选A

确的是( )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

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小明观察圆形鱼缸里养的鱼,发现看起来比真实的鱼大,其原理与______(选填潜望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

圆形鱼缸中有水,鱼和鱼缸壁之间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鱼缸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鱼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故答案为:放大镜;虚;正对着鱼.

潜望镜是利用______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______可以成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放大

(1)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这样才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3)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 正立、缩小的虚象.因此利用凸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4)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镜制成的,它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太阳灶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多,会聚点的温度就越高.故答案为:平面镜;凸透镜,焦点以内;凸镜;会聚.

潜望镜是利用______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______可以成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放大

(1)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这样才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3)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 正立、缩小的虚象.因此利用凸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4)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镜制成的,它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太阳灶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多,会聚点的温度就越高.故答案为:平面镜;凸透镜,焦点以内;凸镜;会聚.

光学原理 放大镜 倍数 与焦距

放大镜的放大率公式,在考虑了人眼离开放大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近似使用公式:Γ=250/f,其中f是焦距,使用mm的单位。于是:对于6倍的放大镜,焦距f=250/6=41.6mm8倍:f=250/8=31.25对于放大率是1.5倍f=250/1.5=166.66mm的透镜

光学原理 放大镜 倍数 与焦距

放大镜的放大率公式,在考虑了人眼离开放大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近似使用公式:Γ=250/f,其中f是焦距,使用mm的单位。于是:对于6倍的放大镜,焦距f=250/6=41.6mm8倍:f=250/8=31.25对于放大率是1.5倍f=250/1.5=166.66mm的透镜

实验探究 放大镜为什么能够使人看到放大的图像

放大镜把物体的光线汇聚了,这样就相当于我们能看见更多的光线,所以原物变大。特点是这种放大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像在屏上。而且要保证要放大的物体在放大镜的焦距之内。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曲率有关,按我们常规理解就是越鼓越好,越平越小。

放大镜为什么会成倒立像???

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在焦点不成像,二倍焦距倒同样. 大于二焦倒立小,焦外二内幻灯放. 物体放在焦点内,对侧看见大虚像. 像若能够呈屏上,一定倒立是实像. 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家解释说,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边,就形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放大镜,投影机,显微镜成像规律是什么,如何呈像,呈什么像,原理是什么啊?

放大镜:正立的虚像 ;投影机: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最终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微小肉眼很难看到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成什么样的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光的折射。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像。但当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放大镜的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其他情况简介。便携式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手柄,便携式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便携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U0001f4a9U0001f4a9U0001f42fU0001f438U0001f43aU0001f439U0001f42dU0001f436U0001f430U0001f431U0001f417U0001f42eU0001f437U0001f43bU0001f428U0001f435U0001f434U0001f40dU0001f426U0001f414U0001f427U0001f41bU0001f419U0001f420U0001f433U0001f42c

求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 放大镜的放大率 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在焦点上时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扩展资料: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凸透镜时,不能用手触摸镜片。2、在有强烈的太阳光时,不能把凸透镜对着易燃易爆品,否则会点燃易爆品导致爆炸。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虚像,是正像)只与透镜的焦距有关,且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一侧。计算公式是:明视距离(25CM)/焦距=放大倍数。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高。凸透镜的成像倍数(实像,是倒像)与像距有关,且实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它的成像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物越靠近焦点,像距就越大,像也越大。这个实像的放大倍数不受透镜焦距的限制。凸透镜的表面是弧形的,它是圆的一部分,可以量出弧的半径,这个半径叫做透镜弧面的曲率半径。很明显,这个曲率半径越小,透镜的中间就凸得越高,透镜的厚度也越大,透镜的焦距也就越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凸透镜

放大镜是利用了光的什么原理

(1)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这样才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3)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 正立、缩小的虚象.因此利用凸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 (4)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镜制成的,它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 太阳灶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多,会聚点的温度就越高. 故答案为:平面镜;凸透镜,焦点以内;凸镜;会聚.

望远镜的目镜工作原理相当于照相机、投影仪还是放大镜啊

都不是照相机、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发散或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越短。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等。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v<2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v>2f u=f -- - --(没有意义,没有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v同侧 着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相机其实就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一个凸透镜,设焦距为f(凸透镜能汇聚光线,光线汇聚的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u,那么,当u>2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个不透明物体,物理学上称之为光屏,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实物相同的像,但这个像是倒立并且缩小的。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物在焦点不成像,二倍焦距倒同样. 大于二焦倒立小,焦外二内幻灯放. 物体放在焦点内,对侧看见大虚像. 像若能够呈屏上,一定倒立是实像. 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求放大镜成像原理图

放大镜成像原理图如下图中的第一个图:

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摄影仪成像的光路图,放大镜成像的光路图

我就是不知道!

放大镜可以成无限大的像吗?

放大镜是凸透镜,不仅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或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量焦距.只有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放大镜原理: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d单目视光学器件zhi,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照相机摄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物体在2倍焦距外,像比物体小投影仪: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像倒立放大,所以投影仪上的东西要反放放大镜:物体在1倍焦距内,成像放大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B初中二年级题实在不清楚去问老师。

放大镜的原理焦距和像距

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成像规律口诀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放大镜原理。当物体在一倍焦点上不成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幻灯机原理。当物体在二倍焦点上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幻灯机原理。 放大镜成像原理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明,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 聚焦放大镜 装在双镜头反光相机的聚焦罩上的放大镜。便于复印或显微镜摄影当时需要精确对焦。供单镜头反光相机使用时,装在目镜上使用。

放大镜是怎样成像的?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把物镜放在凸透镜(u<fv>u)区域里。。。。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当光从镜片的一方透过镜片到另一方实际是经过两次的光折射的镜片的厚薄决定了交点的远近  简单的说就是超过交点的光被事物阻挡就会有光的落脚点,这些点组成就是镜片成像的原理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平行光经过透镜,将别透镜聚焦成一点,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反之,在透镜焦距处的点光源经过透镜后将得到平行光。

放大镜远近的成像原理?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 )镜,它的成像原理;把物镜放在凸透镜(u<f v>u )区域里。。。。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当光从镜片的一方透过镜片到另一方实际是经过两次的光折射的 镜片的厚薄决定了交点的远近 简单的说就是超过交点的光被事物阻挡就会有光的落脚点,这些点组成就是镜片成像的原理

放大镜原理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放大镜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不是一样的? 我把放大镜对准灯,发现形成灯丝的形状.

不是前一个是光的 折射 而 后者 是光的 直线传播

放大镜的物体成像原理?

放大镜是凸透镜,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这时在物体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它是光线经凸透镜折的后反向延长得到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为什么放大镜放远一点的话看到的像是反得呢

凸透镜成像原理啊

放大镜为什么成的是虚像

放大镜原理:   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放大镜: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放大呀

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说出放大镜在生活中,学习中有什么

使物体更容易看清!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一)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 放大镜的放大率 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二)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放大镜一定是放大的吗?为什么又可以缩小?

这是由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决定的,临界点是放大镜的焦距f.物距在以内,正立放大的像;焦距以外,则是倒立的像;距离远,则是倒立缩小的像。 你可以先了解一下放大镜的原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56939.html?si=1

放大镜远近的成像原理?

放大镜其实是一个凸透镜,所以原理是: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alpoint)。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实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记号为:f,英文为:focallength)越短。扩展资料一、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二、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像距,用v表示。其实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没有一定的焦点,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且到主光轴距离相等的光线才会完全在主光轴上相交。我们看到许多经过凸透镜的平行于主光轴但到主光轴距离不相等的光线有一个“焦点”是因为该凸透镜镜面的曲率半径较大,光线偏折程度的差异不明显。为了方便使用,我们把离主光轴的距离和凸透镜顶部的距离相等的两条光线的交点作为凸透镜的焦点。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关于符号的正负:物距u恒取正值。像距v的正负由像的实虚来确定,实像时v为正,虚像时v为负。凸透镜的f为正值,凹透镜的f为负值。)公式变形后可以得到f=uv/(u+v)或u=vf/(v-f)或v=uf/(u-f)。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凸透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镜

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

  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本质上来说就是光的折射。    原理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    使用方法   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的设计原理是采用了

放大镜的设计原理是采用了如下:放大镜是由凸透镜制造而成,凸透镜有聚光作用,当光直射放大镜时,它会将射到它表面上的光线聚成一束,当温度达到照射的某物质的燃点,即可点燃。放大镜在强光照射下,透镜的焦点部位会特别光猛,焦点部分便会变焦或着火。要注意放大镜并不能放大角度,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扩展资料放大镜的分类放大镜按外表分类可以分为便携式放大镜和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就是可以固定的,下面有个底座,上面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这样的放大镜主要用于长期固定看一个地方。台式放大镜可以的镜臂很长,有弯曲的地方,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便携式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手柄,便携式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便携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

初二关于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的光的折射原理

虚像

显微镜和放大镜有什么区别??????????????????????

因为显微镜的镜片构造长时间使用显微镜会造成眼睛的远视。一、构造不同1、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一个目镜和一个物镜都是凸面镜,所以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眼睛的远视。2、放大镜: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面镜,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二、原理不同1、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2、放大镜: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要看清楚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三、使用方法不同1、显微镜:利用自然光源镜检时,最好用朝北的光源,不宜采用直射阳光;利用人工光源时,宜用日光灯的光源。镜检时身体要正对实习台,采取端正的姿态,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2、放大镜: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显微镜

放大镜有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哪些?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潜望镜、汽车反光镜、太阳能热水器、平面镜、凸面镜、自行车的尾灯、投影、万花筒等。

老花镜和放大镜的原理是什么?

二者都利用了凸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老花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做用,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放大镜为什么能在太阳底下把纸烧着

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呵呵,据期货可以

放大镜是怎样把物体放大的?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放大镜是怎样把物体放大的?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