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是飞向太空300多字左右

每个夜晚我都会望着天空中眨着眼的的星星,和大玉盘似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太空的好奇,我多么想遨游那充满了神奇的太空啊!  我想遨游太空的第一个原因:  发射神五,到发射神六,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从当初只能载一个人,到现在能载两个人,说明了科技在不断进步,当宇航员回到地球时,全国人民都感谢他们为我们带回了太空的信息,看着宇航员自豪的样子,我心中对遨游太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我想遨游太空的第二个原因:  我一直对太空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个话题十分的感兴趣,书中说太空中有外星人,因为太空之大,怎么会只有地球能生存人类呢?而一些科学家对书中的做法作出了强烈的反驳,他们认为,人类探索了这么久都没有发现有一个星球有生物,所以不应该有外星人。为了看看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所以我想遨游太空。  我想遨游太空的最后一个个原因:  电视上宇航员在机舱里的东西,都会飘起来,而且有小型面包,那么的小,可是对充饥却很管用,小型面包飘起来,宇航员用嘴直接吃进去,我想遨游太空去体验一下那种奇妙的感觉。  我现在不经常看夜空了,因为学习紧张了起来,不过我心中遨游太空的梦想永远不会改变,我知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遨游太空打下坚实的基础。

飞向太空的音乐《流水》

1977年8月20号和9月5号,美国的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分别发射升空。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旅行者一号之所以被称作旅行者一号,可能是它先发射的,但事实上旅行者一号却是发射在旅行者二号之后的。 科学家考虑到“旅行者”可能会遇见外星球的“人”,飞船携带了一张能保存10亿年的唱片,它带去了地球人类对“外星人”的问候,其中有7段选自地球上各时期各民族的音乐,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人类的音乐。 这7段音乐分别是:1.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第一乐章。该乐曲 情感 洋溢,铜管声特别响亮,好像是地球人类的问候。2.查克•贝里的《约翰•肯尼迪》,这是一首摇滚乐,被认为是非洲和欧洲文化在美洲相遇的结晶。3.《新几内亚人的住屋》,据认为是非洲最古老的传统音乐,没有经过加工改写,优美而质朴。4.《秘鲁妇女婚礼歌》,南美音乐,由少女银铃般的声音唱出,希望它能引发其他行星上“居民”的共鸣。5.《流水》,中国古琴曲,据认为这首乐曲描写了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6.约翰森的《茫茫黑夜》,是一首没有歌词的吉他夜曲,听起来好像深沉的探求和发问。7.贝多芬的《B大调弦乐四重奏》,表示人类的痛苦、渴求和希望。 中国乐曲《流水》是这样被选中的:1977年某日,在哥伦比亚执教的周文中教授,接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电话。他拿起话筒,只听里面说:“我是安•德鲁扬,‘航行者"(旅行者)号太空船将要出发去太空考察,科学家们希望能够碰上地球以外的‘人类",并希望通过音乐和他们交流思想。因此准备带上一张喷金铜唱片,这张唱片过十几亿年还将嘹亮如新。我是这张唱片的制作负责人,请你推荐一首能够代表中国的乐曲吧。”周文中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推荐古琴曲《流水》。这首乐曲描写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是首用古琴演奏的乐曲。中国古琴在耶稣降生前2000年即已有了。从孔子时代起,《流水》一曲就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选送这首乐曲最足以代表中国。” 安•德鲁扬后来回忆说:我们听了这首乐曲,决定采用它,这是二十七段乐曲中取决得最快的一首。 于是,在喷金铜唱片上灌入了中国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一曲。 《流水》是中国一支古老的琴曲。有人说《流水》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出现的,也有人说它出现在魏晋以前,众说纷纭。《流水》的最早传谱见于明朝王子朱权的《神奇秘谱》中。朱权曾解释说:“《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后来,“高山流水”传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子期心明”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充分说明了音乐可不必借助语言的解说,便能鲜明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科学家选择这一《流水》乐曲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清代琴家张孔山所传。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奔腾澎湃的效果,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流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有淙淙的山泉、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用真挚的感情,热情地歌颂了自然界的壮丽山川。

飞向太空港第一到三章概括(每大章里的每小章也要分开概括)

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1986年对外开放。u2002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u2002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威力狗超能队狗狗拯救飞向太空的市长第几季第几集

很抱歉,我暂时无法提供“威力狗超能队狗狗拯救飞向太空的市长”的具体季数和集数。我了解到《汪汪队立大功》第六季有威力狗超能队的相关剧情,建议您查询视频平台或网站,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飞向太空港吴传竹的外貌是什么还有生平经历(要简短),急!

身份是发射中心气象处处长,性格风趣幽默。吴传竹是小说《飞向太空港》中的角色,性格特点以风趣幽默出名,身份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处处长。《飞向太空港》是一部由李鸣生所著的连载于网络的人文社科类小说。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

飞向太空港中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工作习惯有什么区别?

我终于有了一次去遨游太空的机会。第二天早上6:30,机器人小樱用“狮吼功”把我闹起来了。她为我送来我爱吃的薯条,补充体力。吃完早餐,我来到我的“樱花号”飞船,开始我的太空之旅。飞船离开地面,我心里很激动。我和小樱很快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月球。现在的月球可不是一颗荒芜人烟的地方了呦!它早已被改造成了花园,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香味扑鼻而来,心中的烦恼顿时云消雾散。一些游客沉醉在花香里,我也不例外。游玩了月球,我们坐上飞船,前往下一站——火星。火星早就被人们发现有居住条件。如今,人们已经成功的把火星建造成了规模宏大的居住地,近一半的地球人都搬到了这儿。这里应有尽有,比地球还好。接着,我们又访问了各种星球,很快,一天就过去了。今天真开心!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太空。穿着轻便的飞行服,我在太空中漫步。湛蓝的地球静静地悬浮在太空,是那么的美丽、安逸;火红的太阳似乎要把所有的热量散发,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银河系。突然,一颗流星闪电般从我身边飞过,不计其数的星星向我眨着眼睛。似乎在向我问好。飞船的周围不时有宇宙飘浮物质掠过,我赶紧放出收集舱,采集着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有五彩斑斓的木星奇奇花、晶莹剔透的水星三叶草、洁白如玉的金星无花果、威力无比的火星能量石……真是应有尽有,令我大开眼界!最后,我驾驶着飞船在月球着陆,把带来的物资交给了月球居民。临走时,月球居民采了一大把“月球桂花”作为礼物送给我,我要把它带回地球,也把月球人的心意带回家。

飞向太空港应采取的阅读方法

用略读法,先大致通读文章,看问题再去详细寻找答案。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不同类别和层次。(1)综合类,有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2) 分项类,有解词、释句法,文章结构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归纳法等;(3) 与思维方法结合,有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阅读法等;(4) 阅读笔记方法,有划重点、写标题,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等方法;(5)按文体阅读,有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

《飞向太空港》讲的是什么故事?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扩展资料《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人文社科类小说,作者是李鸣生。《飞向太空港》不是拘于一隅的成就报告,它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中美全区合练中止的原因

中国火箭可靠程度不好预料。根据查询知乎显示,中美合作中遇到的困难、矛盾解决世界各国拒绝与中国签订协议,原因是中国火箭发射次“长征三号”火箭又将一颗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数太少,可靠程度难说,也不好预料,美国宣布用中国火箭发射三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中外专家的思维方式、工作程序、社会观念、生活习惯不同。

飞向太空港中描写老外在西昌生活的片段的作用

1、为了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2、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把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改了可以改成什么?

如果想将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改了,可以改成飞向宇宙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读后感想20字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从此我就有了飞天的梦想。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什么最后只是一句话来盖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飞向太空的航程,短文集中表达作者是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

我要飞的更高~~~~~~ 飞的更高袄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

1.不同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一般的声响。比喻人或事物不平凡。  惊天动地:使天地为之震惊。形容声音巨大或声势浩大。也形容意义伟大或变动剧烈。2.前苏联、美国和中国。3.描写和议论。4.改后文字是叙述,运用叙述文字虽然简洁,但其表达效果太平淡。而原文运用的是描写手法,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描绘出了飞船升空时的声音(惊天动地)、色彩(橘红色)、动态(拔地而起、直刺九霄)。5.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飞向太空的航程 这次航天飞行有什么特殊意义

是神九吧,当然有意义了,实现了人工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的基本要求,这关算是过了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飞向蓝天,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明朝时,万户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天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面对这一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新闻。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网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在中共xx届xx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批准。这就是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国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形成五大型谱,成功发射了60多次,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早在70年代,中国就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1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问题一,难度不大,让学生先自己通过抓显示思路的关键词(时间词)找出事件,然后小组讨论,有分歧的讨论解决,最后老师根据小组展示的结果板书出意义重大的事件即可。   问题二,结合刚学习不久的知识梳理课“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既练习对联写作,也高度概括出中国艰难航天历程的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难度比较大,允许小组合作解决,先组内从内容概括和对仗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各组推荐出好标题板书到黑板上。   好标题展示:①数十载钻研苦苦尽甘来,几千年飞天梦梦圆神舟。(原标题是:数年钻研苦苦尽甘来,百年飞天梦梦圆神舟。教师从内容和对仗角度点评并稍作修改。)   ②半个世纪经风雨求索,几代精英苦钻研助飞。   教师拟标题:航天梦使举国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让男女老少笑看苍穹。   四、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对照前面梳理的“背景材料部分回顾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板书,补充出“神五”   飞天后我国的航天事件。   1、神舟六号(载人)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   指挥长:聂海胜   2、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搭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3、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不载人。   4、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5、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注明:以上资料主要由学生完善,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五、布置作业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   3、学习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本课主要学习从报刊、电视、网络这些渠道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泉州,有一座让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建筑,它伫立在市区的圆盘上,上面有许多的飞天。这就是咱们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飞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飞天,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飞上九重天的向往。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历还有什么与飞上蓝天有关的人和事呢?   讨论: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结归纳:最早的当属嫦娥奔月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作品;敦煌有“飞天壁画”、“唐明皇游月宫”。   二、主体   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   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   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   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归纳出来的文章的结构,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的事件?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   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教师: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宇航与送入太空,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怎么克服的?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师: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INCHINA”。   三、播放影片:火箭知识、神六起飞   四、总结全文,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熟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说中国的飞天梦经历了哪些阶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个阶段。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是写出了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和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只是高处不胜寒

求高一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 急!!!!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飞向太空的航程按时间顺序写的,《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导语,主体,结语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一个的事件贯穿起来。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4102”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1653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扩展资料写作背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分析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的结构。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经过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什么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新闻稿,作者先把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也就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金色的秋日的含义

“进入太空之旅。” 我敢肯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般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作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课前自主制导思维“教学法印双导纲要”指导学生预习: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这些词的意思,理清结构。互动式教学法②课堂讨论的消息在总结大致有三种材料:首先,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三的主观评价。引导学生掌握的内容之三,了解,分析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解决所有权的具体含义的感情,关键的语句体现了特殊的“饺子”结构后,从新闻的具体内容,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如问题是不同的。 ue004(3)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闻强调真正关心的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时事,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感觉,并激发发生的事情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国民族,不怕困难,永不服输,坚持不懈。 ?3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和手段。 ??本节的教学重点:重点语句的具体含义的称号,感情,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写作特点和如何写新闻。 ??困难及原因:特殊结构的文章,并从一般新闻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其他一般新闻,这则消息是不同的,它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突出的社会背景,那么你就需要探索的,为什么学生返回文本的基础上,这样的安排后,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 突破:合作探究,独立的讨论,老师指导。

飞向太空港的时间线

飞向太空港的任务时间线如下:1、准备航天飞机:需要2-3周的时间。2、火箭发射:有关火箭发射的任务时间大约需要2-4周。3、航天飞机到达太空港:这一步需要1-2天的时间。4、太空港完成组装:这一步需要3-5天的时间。5、进行测试:这一步需要1-2周的时间。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意思对即可)

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主题?导体?说说标题的含义,还见过什么好标题?新闻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公开课就讲的这篇课文 含义:预指 中国对航天梦的探索过程 新闻结构是:首尾圆合型结构 标题就是题目 导语是1-3自然段 主体是4-26自然段 背景材料是5-26自然段 结语是27-30自然段

下列关于《飞向太空的航程》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本文全文来看,本文标题有两层含

D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基本信息

文章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章作者:贾永 曹智 白瑞雪创作年代:2003年10月16日文章体裁:新闻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 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什么体裁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报道作品的规范化的基本类别和样式,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闻报道种类的增多,新闻体裁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基本区别是:表达新闻材料的手法、口吻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选择确定新闻体裁,必须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与新闻内容的要求而定。 新闻体裁可分为新闻报道类(如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公报等)、新闻评论类(如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思想评论等)和新闻附属类(如散文、杂文、诗歌、回忆录、报告文学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消息、通讯、评论、摄影和漫画等五类,也有将深度报道、特写和调查报告与上述并列,分为八类。

飞向太空的航程主要内容

  (1)本文作为一篇后续报道,客观地讲述了杨利伟航天飞行前的艰苦训练和顽强耐力,表达了作者对航天英雄的敬佩之情。   (2)这句话概括了航天英雄经历的痛苦、困难和克服磨难的强大的力量。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语和结语部分描写和评论相结合的好处

好处是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发射场朝阳辉映;发射架耸入云天;神舟五号乳白色;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逼真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中国的飞天梦经历了哪些阶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个阶段。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将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课文缩写为300字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高中8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是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中国飞船的技术性能和环境控制越来越好,为实现“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我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一号是一艘初样产品,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神舟”二号。“神舟”飞船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再次获得成功,这一次,飞船运行时间从“神舟”一号的1天增加到了7天。“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在弥补“神舟”一号设计不足方面的基础上,“神舟”二号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且进一步检验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改进和完善了伞系统,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统冗余等与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措施和功能。“模拟人”是“神舟”三号的新“乘客”。这次试验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装置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我国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圆满完成,“神舟”四号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飞向太空的航程》题目简说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1.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是谁,题材是什么?新闻的五个部分的分别是什么?

1.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是谁,题材是什么?新闻的五个部分的分别是什么?1.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是谁,题材是什么?新闻的五个部分的分别是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最后一句话的意义是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最后一句话的意义是成功。1、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2、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段话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两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 2.这段话指出了此次发射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民族自豪感,振奋人心,把读者视线引到身边具体可感的国家大事上,并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下文。 3.“金色的秋日”除了实指十月份,还是喻指,表明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这里把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和杨利伟并提,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的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意对即可)

熟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说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意思对即可)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心思想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标题的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解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段落大意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界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第三部分,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是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在记叙一件事的历程时,最好的叙述方法就是以时间为顺序,这样可以让读者形成一个明晰的思维轮廓,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②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 文中用了许多精确的时间数字,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再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人教版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知识点

【 #高一# 导语】以下由 无 为您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字: 翌年(yì)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橘红(jú) 乾坤(qiánkūn)酝酿(yùnniàng) 多音字: 朝:zhāo(朝阳)cháo(朝拜) 重:chóng(重做)zhòng(重量) 着:zhāo(着数)zháo(着急)zhuó(着想) 解:jiě(解放)xiè(姓解)jiè(解元) 形近字: 霄:(xiāo)九霄云外宵:(xiāo)元宵节 翌:(yì)翌年翼:(yì)羽翼 拔:(bá)拔地而起拨:(bō)拨云见日 摧:(cuī)摧毁催:(cuī)催促 蓦:(mò)蓦然暮:(mù)日暮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诞生(dàn)  苛刻(kē)  载入史册(zǎi) B.透露(lòu) 横亘(gèn) 扭转乾坤(qián) C.着陆(zhuó) 尘封(chén) 朝阳辉映(huī) D.酝酿(niàng) 相当(dāng) 摘星揽月(l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B.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 C.他在刚刚过去的中考中,虽然有过短暂的低迷,但还是一鼓作气完成了自己弱科“英语”的测试。 D.在湖南卫视举行的“快乐中国湖南卫视2009跨年演唱会”上,张杰首次牵谢娜的手,一起合唱情歌,他们的演唱果然不同凡响,使得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想要发展高科技,首先要提高人的现代意识,提高掌握科学技术,这样才能驾驭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科技。 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制度。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回家:闯过死亡关口 南香红 ①飞上207公里的飞船就进入轨道了。浩淼的太空离地球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一个可能是飞船失去控制,飞向更远的太空回不了家;第二个可能是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被流星或太空垃圾击穿;第三个可能是飞船上的某个阀门泄漏。1960年5月15日,前苏联首次发射了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飞船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返回大气层并烧毁。回家和上天,一样充满风险。返回是载人飞船的事故多发段,不少航天员在回家途中死去。 ②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的四个摞起来有30厘米厚的大本子上写满了计算公式。他要给飞船安上“眼睛”和“大脑”。他习惯了人们这样和他见面打招呼:“飞船能不能回来?”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返回的前一圈,突然飞船发生震荡,返回姿态不稳,轨道舱泄压,此时距离飞船的返回只有一个半钟头了。指挥大厅的空气几乎凝固了。陈祖贵拿出可信的数据,说明飞船完全在控制之中,可以发出“回收”命令。果然,一切如常。“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到了正负1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打靶十环的水平,而俄罗斯的水平是30多公里。 ③据说,为了让摄影师拍摄到飞船在火红的晚霞中徐徐降落的情景,制导导航专家们特意设计了偏航机动技术。按推算,“神舟”一号的发射窗口时间是上午,那么飞船就会在漆黑的晚上返回。而使用偏航机动技术,就无需考虑发射窗口,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当“神舟”一号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时,没有人想到,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 ④假如返回座舱发生泄漏,“神舟”五号的控制面板会发出压力报警信号,航天员必须在10分钟内穿好航天服,接通供气管。航天服可连续6个小时保证航天员的氧气供应。在这6小时内,飞船可以在10个应急着陆场中选择着陆。假如险情十分紧急,飞船可以启动立即返回功能,设计师保证飞船有2个小时的时间,瞧准第一个来得及着陆的地区着陆。假如两台变轨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两台会立即补上;假如4台发动机停火,另有8台小发动机,足以让飞船完成自动调姿,顺利返回。假如着陆缓冲发动机不工作,返回舱底部安装的Y高度仪会使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足以让航天员安然着陆。万一发动机不点火,航天员的座椅下部胀环式缓冲器,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 ⑤返回舱里为航天员准备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救生物品:远距离呼救电台、信号枪、闪光标位器、太阳反光镜、光烟信号管、海水染色剂、急救药包、蛇伤自救盒、蚊虫驱避剂、食品、饮水、指北针、抗风火柴、防尘太阳镜、引火物、救生船、渔具、驱鲨鱼剂、抗浸防寒飘浮装备、救生手枪、生存刀、救生手册等。 ⑥飞船落地后其顶端的闪光灯以每分钟闪动55下的频率发出白色的闪亮,可连续闪光25小时;假如落在海里,飞船上配备的染色剂会把飞船周围海域染成绿色荧光区,便于飞机搜索。 (选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 5.第②段中写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6.选出第②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中的一处,并说明它的作用。 7.“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这里的“科学”是指什么?“浪漫”是指什么? 8.请指出第④段中的五个“假如”外加一个“万一”,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最后不用“假如”,而换用了一个“万一”? 【参考答案】 一、1.B 解析:“露”应读“lù”。 2.C 解析:“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这与前面“短暂的低迷”相矛盾。A项“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B项“可圈可点”原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现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D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3.C 解析:A项,“走过了一条”与句末的“过程”不搭配,“的过程”可改为“之路”。B项,成分残缺,应在“科学技术”后面加 “的能力”。D项,句式杂糅,应该是“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电磁力”。 二、4.参考答案:“神舟”五号返回技术安全可靠。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根据选文出处,可以明确文章叙述的主体为“神舟”五号,结合题目中的“回家”及整篇文章,中心应为“返回技术”。 5.参考答案:最权威最关键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解析:此题考查举例在新闻中的作用。新闻中的事例往往代表性、典型性,有利于增强说服力、可信度。 6.参考答案:如“眼睛”“大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和返回技术的极其精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起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7.参考答案:“科学”指“偏航机动技术”,“浪漫”指“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可推知答案。 8.参考答案:以发生意外情况的严重程度为顺序(越来越严重);“万一”表明把最坏的情况也考虑到了。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及词语的理解能力。此段为假设出现的一些情况,程度逐渐加深,“万一”为最坏的情况。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抒情散文吗

飞向太空的航程不是抒情散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散文,主要讴歌了航天员的执着追求和勇攀高峰的勇气,是一篇新闻稿,所以不是抒情散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开头采用倒叙方法有何好处

《飞向太空的航程》,开头采用倒叙方法有何好处?好处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 高一语文 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 文章 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 方法 ,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 教育 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   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曾经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 故事 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⑴“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   ⑵“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确:⑴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⑵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   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应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老师相信高一(3)班也将会是这样的集体,将来书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终迈向高考成功的彼岸。希望当你们迈向大学校园的时候,会记得向老师报个喜讯。(笑)   (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么理解这样的写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几篇新闻(特别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   ?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确:⑴背景材料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知道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结构分析: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我们知道,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 文化 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特别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   (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   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这三个部分,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 经验 ,在后面的新闻写作练习中得到启发,锻炼出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发天问、嫦娥奔月宫,今有国人赴太空、飞天梦终圆。这个伟大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对于我们的激励。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透露:目前包括他们3位在内的多位宇航员都在接受“神七”的选拔训练。“神七”要求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活动,因此选拔要求将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员都无怨无悔,认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训练和挑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航天事业要迈向高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么,这个目标交给了谁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学的努力和进取了。   十、作业布置:   1、课外再找资料,补全“中国航天大事记”;   2、本文语言看似朴实平淡,但常常隐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请你找找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 句子 ,品味当中的情感,学习这种含蓄而有韵味的笔法。   十一、板书设计:   导语(1—3)“神五”成功发射场面、意义   ?首尾圆合型结构主体(4—26)中国航天大事记(见前面部分)   结尾(27—30)“神五”成功发射——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   十二、教学后记:   1、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备课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内容熟悉,钩连恰当,指点细腻到位,板书清晰明了。能够跟随着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密切联系时事进行补充讲解,使课堂教育充实而有说服力,很好地带动学生对课文正确把握。不足的是表达顺畅之暴露出语言有时过于累赘,拖泥带水的弊病,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适当修饰授课用语,使之简洁到位,不显得过满、过实。   2、情感教育准确,学生反映踊跃。能够在课堂上把情感教育和爱国知识教育紧密结合,摆脱枯燥说教模式,以亲切的感染力制造合适的气氛,感情丰富饱满,带动学生接受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效果明显。学生纷纷响应,回答众志成城,真切诚恳。   3、讲解编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除了问题设计合理,讲解细腻,指点中肯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步骤之间的顺序编排。本次授课的标题含义理解步骤放在课文进入时,学生不容易领悟,若放在课文 总结 时探讨,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   4、分析衔接过于平淡,语言音调起伏不明显。语言的区分度是引起听课者兴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恰当运用好这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制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自己过于平实的语调,使课堂的步骤衔接不甚明显,有点影响课堂末段的听课效果。   5、操控课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课堂开始阶段的图片导入由于图片数量有限,课堂稍微有点混乱,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课过程中偶有学生出现分心、窃窃私语的情况,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须加强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意识,使自己熟练地掌握堂上的主动权。同时,要多留心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以便恰当地对难题多作讲解,对容易问题轻轻带过,提高授课效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6、心态要放松,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课的表情,尽量放松心情,给学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过度严肃过度绷紧。适当添加笑容,以既亲切又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授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 反思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二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3、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民族腾飞奉献自己的力量。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阅读《系统集成》56页、59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PPT展示“天宫一号”的图片及其发射过程的视频)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回顾:)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2005年、2008年又相继发射第二艘、第三艘载人飞船“神6”“神7”。   ?远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也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到底是如何让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起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信息筛选   浏览课文 理清结构   齐读课文1~3段   提问:这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导语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分析: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二) 了解新闻的主体部分   【过渡语:按一般新闻的常规写法,接下来应该写什么?   一般应很详细地描述“神5”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等。   那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 那写了什么内容?】   1、主体 回顾航天历程。?(时间顺序)   2、提问: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3、?学生展示自己筛选出的各时间段的航天成就。?   ①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 析结构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体 新闻   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的主体部分中 作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中哪些具有重大

1957年10月4日,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的升上了星空。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钱学生负责制定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1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3月863计划出台。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2000年神舟二号发射进入倒计时。2001年1月1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号发射成功,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人教版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新闻题目的作用。   2、领会本文报道的角度。   能力目标   培养概括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知识强国观念,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自读   教学过程   一、阅读全文完成   1、掌握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翌年乾坤酝酿苛刻横亘揽月   2、阅读思考   (1)、本文报道的主要新闻事件是什么?作者选择了哪个角度进行报道?   (2)、按时间顺序将新闻主体部分整理成“中国航天大事记”   明确:(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2)、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归纳时注意时间、事件及事件的意义)   二、讨论   1、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作者却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你认为作者选择的报道角度好不好?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三、归纳   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列出本文结构提纲   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首尾呼应。   四、练习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新近发生的事件。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篇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u2022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03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写作背景

太空一日写作背景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及原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飞向太空的航程》的教案以及原文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 文章 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 方法 ,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u2026u2026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 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 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 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 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 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 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 教育 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u2026u2026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 反思   三维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学写新闻。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拼搏精神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送入太空,他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几千年的梦想今天得以实现。有谁想到,我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默默地做着奉献,一起来看这则新闻。   二、文学常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开头黑体字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时间精确到“时”,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三、文本解读   (一)根据新闻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导语:“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主体:回顾一代代航天人尽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   结语: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实现民族飞天梦   (二)筛选信息   1解读标题的双重含义   明确: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明确:导语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  >>>下一页更多精彩“《飞向太空的航程》原文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   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u2026u2026”,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   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并能回答有关问题的内容,导语写完后,就要展开或阐发新闻事实。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了,而实现这个梦的航程则是漫长的,是几代人心血凝成的。本文的标题也揭示了主体的内容。事件通讯要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等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那么作者是如何组织好“飞天梦”这样复杂多样的材料的呢?主要是采用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方式来组织材料。   第4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文中说:“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几百年”是针对梦想说的,大约是从明代万户开始,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半个世纪”是从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靠人造卫星”说起。漫长的岁月,摧灭不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第5、6段,写背景,是激励中国进入航天领域的大背景。时间推到了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那一刻,由于我们过去中国的贫弱,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人了,但这个消息却震动了从来不服输的中国人,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迎头赶上,才对得起我们先人创造的辉煌文明!这一段虽是简略地谈背景,但写来仍然使人荡气回肠:我们现在落后了,但我们不能永远落后。   第7~10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第11~13段,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历史记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第二年,一个乍暖还寒的4月间,在有全副武装军人把门的北京京西宾馆里,聚集了全国80多个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学者。虽然大家都身着便衣,但保密的气氛却让人感到这里是在开什么军事会议。此时,专家学者们正在讨论着中国未来的飞船该是什么样。由于时值1971年4月,因此,飞船便有了一个代号:“714工程”。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食品:高热量的巧克力、压缩饼干和美味的鸡汤等。有一种牙膏状的食品名叫鸡蛋炒米饭,挤入口中还真有鸡蛋炒米饭的味道,这让专家们也感到了新奇。一切似乎都很顺利。“714工程”还诞生了一个全尺寸的模型,它的名字非常动听,叫“曙光号”。“曙光号”是一个类似美国第二代飞船“双子星座号”的飞船,外形像个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两大舱段组成,座舱里放置两把宇航员坐的弹射座椅。客观地说,当时科学家们对中国飞船的选型是很有见地的。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1975年中央决定“714”工程下马,“曙光一号”最终尘封在一张张的构思草图中。周恩来实事求是地专门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讲了几条原则,其大意是,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卫星。自此,中国暂时停止了对载人航天的探索,而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了各种类型的应用卫星方面,这一停就是10年。   第14~16段,10年后,“863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尘封了十年的草稿又拿了出来。1992年9月2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当时的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新的航天征程又开始了。   从第17~26段,新的航天史。先提出我们的计划,找出我们现存的困难,然后一一解决,就像当年第一颗卫星上天一样。第一、二个难题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在“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手里解决了,接着“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又发射成功,接着是第三、第四,一直到“第五”,五战五捷,“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这几段以叙述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航天人的艰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已充分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半个世纪坎坷的旅程,寄托了多少代人的希望,融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血。   第三部分,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飞向太空》的(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原文里有什么?可以写“设计到发射共多少年?”

火箭是直直的飞向太空吗?

你好 ,火箭起飞是直直的,但是其实火箭不是直直的飞向太空的!火箭显示直直的飞行到达一定高度是。就会绕着地球飞行的!然后慢慢飞向太空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以地球半径为轨道半径的圆轨道的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在于,只要卫星在水平方向上获得第一宇宙速度,它就能环绕地球运转。不是说火箭只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不管怎么飞,就能飞入太空。如果卫星不是在与地面水平的方向上运行,就需要比第一宇宙速度更快的速度才能保证最后不掉下来。

飞向太空的航程划分层次

《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章结构为:1. 第一部分(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2. 第二部分(4-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 5-6段,激励中国加入航天领域的大背景。 - 7-10段,初步成就。 - 11-13段,载人飞天梦。 - 14-26段,总结半个世纪以来的飞天航程。3. 第三部分(27段),结尾,总结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

飞向太空港概括

《飞向太空港》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飞向太空港》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飞向太空》的内容是什么?

书里面讲了银河系中的星团有上百万颗星星,它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就像警察分成几个团队一样,星星们有的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亮,就表示这颗星星离我们就越近,星星的亮光看起来越暗,就表示着这颗星星离我们越远。最遥远的星系离我们达一百多亿光年。月亮,是人类飞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个中途站,是人类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迹的唯一星球。月亮,仿佛是一盏不灭的“天灯”。书中的一首诗叫“天上的市街”写的非常的美,好象把我们带入美丽星空的意境中。这本书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东西来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天空的喜爱和人们对天空的赞美,这本书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放不下手,如果有机会,请你也看看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好处,所以也请你一睹为快吧!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一)   公元二零三三年,飞船开到了太阳系。太阳系中,八大星系映入眼帘,“哇!—”我大喊。“教授快看!”助手迈尔斯一边用胳膊肘一边说。我一看,心中不禁担心起来。那是一个大陨石,由我的经验来看,它就要和飞船撞上了。   我向驾驶员大声呼喊“驾驶员,大陨石就要和飞船撞上了!”话中带有几分忧伤。“莫急莫急!”驾驶员说,说着按下一个红色按钮,说着一个导弹发出去,轰的一声,陨石碎了。然后驾驶员问“你是总设计,怎么会不知道有导弹功能?”我的脸红起来,尴尬的说“我、我太紧张,所、所以忘记了。”不一会,飞船又向另一端飞走了。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二)   我躺在沙发上,手中拿着太空漫画书,静静地看着。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十分惬意。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我来到了2067年,我经过严格的太空选拔,在许多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首位少年航天员。我穿着宇航服,背着孩子们梦想的翅膀,在众人的护送中,和船长、老师一起进入了“和谐号”火箭的舱内,向太空进军。   之后,我们平安地进入正常轨道,进入了太空。   发射完毕,我换上了便服,准备吃午餐。这是我在太空的第一顿饭。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津津有味地吃着。太空食物可多啦!有酸酸甜甜的草莓干;有果粒布丁;( )有优质鸡肉……虽然这些食物不怎么好看,但是味道是相当的。我最喜欢在太空中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晚上,我经常看着繁星点点的宇宙。星星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不停地眨着眼睛。畅游在浩瀚的宇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当然,我不会一直呆在轨道舱里,总得去太空玩玩吧!我换上宇航服,带着装备,和船长一起去太空遨游。打开舱口盖,我和船长一一来到了太空,我先把安全绳系好,转身看了看下面。啊……真壮观啊!!可在太空中行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太空中我也会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在地球上,蜡烛的火苗是向上的,但在失重下的蜡烛只能聚在原位。   “瞌睡虫,快起来了!时间不早了,要上学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是妈妈在叫我。我这才明白,这仅仅只是一场梦呀!    飞向太空想象作文 (三)   2028年,地球的环境极度恶化,联合国决定派出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小组,寻找第二个可以供人类生活的星球,而我就是调查小组一员中。   我和其他几名科学家登上了飞船,“轰……”的`一声飞船起飞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飞行我们将落在一个与地球相似的有大气层的星球。   我们走出飞船,看见了一个仙境: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坪,鲜艳的花朵,清澈的湖水和漫山遍野的树木……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艘巨大的UFO降落在我们面前,里面走出几个人穿着十分奇特:衣服是用白色的布做的下摆很长代替了裤子。更特别的是,它们头上竟还有个光环。简直和古希腊神话里的神一个样。我们还愣着呢,他们先开口了。一位长者走出了向我们鞠了一躬:“你们好!你们是地球上的人类吧?这里是帕索斯特星球,我们是帕索斯特人。我们去过地球很多次,最早降落在一个叫做希腊的地方。我们种族中一个叫做普罗米修斯的,教会了人类用火,人了十分感激称我们为神……”“你们会说我们人类的语言?”没等他说完,我就惊叫起来。“哈哈哈哈――”那长者捋捋胡子,“何止是会呢?你们人类的语言也是我们教的啊!”“哦,是这样啊!”我们异口同声,“那真是谢谢了!”说完,我们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去执行勘探任务了。要不,就先告辞了。”勘探组组长的话点醒了我们,我们这赛想起自己是来执行勘探任务的。   我们向他们告了别,登上飞船向别的星球驶去。

飞向太空港每章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主要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也表达了我国人民深深的爱国之情。

飞向太空港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飞向太空港》创作背景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人文社科类小说,作者是李鸣生。《飞向太空港》不是拘于一隅的成就报告,它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飞向太空港内容概括 飞向太空港的内容是什么

1、《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2、《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什么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事件通讯报道。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目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写作背景: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2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3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科学家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4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飞向太空港》时,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兴趣,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当我恹恹地翻开,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当“长征三号”运载着“亚星”成功发射时,我和书中那些观看的人一起,感受到了血脉偾张。心中早就感动不已。   本书刻画的就是两个字“困难”。改革困难,谈判困难,拥有发射订单困难,建造发射场困难,送卫星困难,发射卫星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被许多国家并不看好,再加上还有多年的屈辱没有洗刷,民心低沉。   不过即使是难,华夏子孙却依旧没有放弃。当卫星的发射场地即将完工时,却被一场泥石流给摧毁了,基地建设者们愣是在废墟上,用落后的工具,重新建造出了一个新的基地。当运载“亚星”的工具遇到了阻碍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希望渺茫时,运输团队却硬生生的用火药炸出一条道来。   书中的专家们,都怀揣着一个中国飞天梦。而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每个人都为此无私地奉献了许多。当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实现了飞天梦后,每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这并非只是一个让国家有质的飞跃的存在,而是在那一刻开始,国家就已经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如何躲避,如何退缩,应当直面它,书中的人恰恰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奇迹。我相信,只要我去传承这种精神,我就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5   作者李鸣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一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   读完之后,我被中国航天人们的精神品质所震撼。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我们所面对的困难说是‘天灾人祸"也不为过。在‘人祸"方面:别的国家在卫星制作方面对我们实行封锁制度,但我们并不服输,在航空领域的‘泥坑"中摸爬滚打。就这样摸索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长征"系列的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航空领域零的突破,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仅如此,因为当时我们的科技落后,资金短缺,所以一些科技大国对我们不屑一顾,导致我们四处碰壁。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一些国家的肯定,却因为一些国家在背后使坏使我们错失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良机。   在‘天灾"方面,因为在最初修建发射场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极多,在我国专家们的多次讨论后,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西昌作为了修建发射场的地点,但因为西昌四周群山环绕,所以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在一次百年难遇的泥石流中,发射场的一些部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基地的官兵们齐心协力,将半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种工作效率令我钦佩!中国航天人正是通过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亚星"才得以成功发射;在运送升降平台的路途上不少官兵为此牺牲。因为大山封路所以卡车无法安全通过,得知此事的各地群众齐心协力聚集起了大量的炸药,炸开了大山,护送着卡车安全的通过了葫芦崖。看来‘亚星"的成功发射同时也离不开全国群众的努力!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的去克服。21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中国的航天力量再上一个阶梯,步入世界前列。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要传承中国航天人的珍贵品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   李鸣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 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他所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从那儿以后,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纷纷将卫星送入浩瀚星空。虽然有失败,但航天人却从不气馁。致使在当时出现了像美国,苏联这样的航空大国。   而中国是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近30年,才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那个辉煌的夜晚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中国又在1984年后将第六颗卫星发射。或许是中国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许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惊为天人。美国将屡试屡败的“亚洲一号”卫星卖给中国。让这个刚展露锋芒的先前一直落后的国家来发射这个卫星。   这其中的辛酸未曾经历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屡屡遭人冷眼和羞辱,好不容易谈成一家公司,老板却破产了。虽然最后是成功的,但这是用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成功发射“亚洲一号”,有大把大把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的自己的亲人孩子,甚至常年不见。有位从北京来的年轻姑娘,因发射场上一次事故便英年早逝。一位叫于福良的火箭专家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抽空给患有怪病的女儿翻身。指挥员胡世祥的母亲、岳父接连病故,但他却未能回去料理后事。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看母亲照片。   中国航天业的成功是以航天人的汗和泪,甚至生命换来的。但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   所以我们要向航天人致敬。   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7   不忘初心,飞向未来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中国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中华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   ——题记   本文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中国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中国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中国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近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飞向太空港主要内容 飞向太空港主要内容概括

1、《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2、《飞向太空港》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关于飞向太空的诗句

1.有关赞美航空的诗句 赞美航空的诗词: 1.临路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 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2.上 李 邕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航空: 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 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比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常常可以见到人们从各自的领域使用这一词语,这一词语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多变。 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飞行的强烈愿望,例如中国嫦娥奔月传说、风筝的发明。19世纪,许多人制造出一些不用发动机的滑翔机来飞行,热气球、飞艇的逐渐使用。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并成功试飞(但有人认为克雷芒·阿德尔才是真正的飞机发明者,我国的“航空之父”冯如也是世界航空史的先驱。 /view/60232.htm#1 意义:航空是一个大国的展现,是我们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同时也是保护国家的强大利器。现在的时代是科技时代,作为全方位的筹划来说,航空是占据极大很重要的位置。利用广阔的空间,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同时也能解密那些太空中未解之谜。这些用什么来解析:航空是其中重要一环。 2.《飞向太空港》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2 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 3 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4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5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你喜欢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3.飞向太空港的好句赏析 1. 在原始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美好而残酷的碰撞中,一个红扑扑的如同朝阳般的希望正在悄然跃起。 2. 寻找我的青春曾经留下的脚印,寻找我的日子曾经苦恋过的梦想,寻找我的热情曾经燃烧过的希冀,寻找我的生命曾经拥有过的月亮和太阳! 3. 他们用青春和爱情,热血与生命,筑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航天港,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历程。 4. 尽管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但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的却是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4.关于宇宙的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光是咏月诗就成千上万首。咏月诗下面光一个中秋诗就不计其数了。苏东坡《水调歌头》,杨万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等,等等。 星辰类的,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属于提到,没细写。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作为景色描写的,已有气势。 曹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皆取其宏旷。 总之凡高塔大海江河之类空旷之地的夜景诗,不是月亮就是星辰,逃不掉的。 单跟星辰有关的,光“参商”、“河汉”这两个词就能划拉出一堆东西难见、两地分居的怨偶诗。这可以直接谷歌。 真和宇宙有关的没天体那么多。屈原《天问》不提。辛弃疾有个仿《天问》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5.关于航天的诗句 1、《飞天梦》 作者:柏思瑶 几件简单的纸板,在我们手中嬗变。 一件简单的航模,在我们手中诞生, 看着自己的作品在空中飞翔, 我们的思想也飞到天上。 自由飞翔是人类千百年的梦想, 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像, 无不承载着我们的渴望。 浩瀚太空,有没有我们的兄弟, 茫茫宇宙,哪里是我们的故乡? 万户的火箭刚刚熄灭, “东方红”在太空第一次飘扬。 神舟系列火箭, 把国人送到天空的上方。 从无人飞船到空间站的设立, 高科技给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航模科技的诞生, 为我们的飞天梦演奏圆满的乐章。 我们的航模在空中翱翔, 我们的思想也在飞扬。 2、《上李邕》 作者: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3、《致中国航天》 作者:于忠晓 诺亚造方舟 为了躲避大洪水 中国神舟飞向太空 圆了万户的飞天梦 甘肃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神 用五色石补天的伏羲妹妹女娲 追赶太阳的英雄夸父 广寒宫中的仙女嫦娥 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 天庭中威风八面的玉皇大帝 能摘星揽月的各路神仙 中国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不断播种东方人的飞天情缘 从东方红一号到织女三号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 从航天英雄杨利伟 到特级航天员景海鹏 中国航天人 面对世界强手,敢于挑战 面对科学险峰,勇于攀登 面对浩瀚宇宙,探索不止 为了这一天 不知有多少人泪洒戈壁 不知有多少人情结酒泉 不知有多少人欢呼沸腾 中国人常住天宫 巡天看河 九霄云外 赛过神仙 4、《临路歌》 作者:唐代·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 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5、《航天颂》 作者:高占祥 航天,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 航天,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航天,一次科学智慧的较量。 航天,一组气壮山河的诗篇。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的时候,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塞北江南。 一支刚刚诞生的航天队伍, 悄悄地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 他们—— 日无休息夜无眠, 隐姓埋名数十年。 历尽艰辛不流泪, 频将捷报九州传。 他们—— 不畏手中惊雷响, 只求华夏早飞天! 莫道英雄桑榆晚, 功勋赫赫重如山! 喜看航天新一代, 而今奋起胜前贤。 驾神七, 腾紫烟, 披祥云, 挟雷电。 星辰闪闪身边过, 太空行走史无前! 俯瞰尘寰,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圆圈。 遥望中华, 长城是一条闪光的金线。 啊, 凌空方觉山河小, 放眼才知天地宽。 站在地球望神舟, 光辉又灿烂。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光环。 霎时间—— 映红了五湖四海, 辉煌了戈壁沙滩! 看啊—— 神舟像金梭, 霞光万道织锦缎; 神舟像飞剑, 云海千层一瞬穿。 神舟像丰碑啊, 巍巍屹立入云端! 这丰碑—— 是大国的象征; 这丰碑—— 是科学的春天。 这丰碑—— 是创造者的神灵, 这丰碑—— 是航天人的盛典: 钱学森、钱三强, 王淦昌、邓稼先…… 群英奕奕数不尽, 伟业昭昭颂不完。 是他们—— 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 是他们—— 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 祖国不会忘记—— 中国航天的缔造者, 人民不会忘记—— 中华民族的航天员! 今天, 我们歌唱—— 歌唱和平万岁; 我们狂欢—— 狂欢亮箭凯旋; 让我们一起振臂高呼—— 中国强盛! 世界平安! 让我们一起振臂高呼—— 中国强盛! 世界平安。 6.关于古人梦想飞向蓝天的古诗词 唐人刘克庄有(清平乐)词曰: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恒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句为要)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想象作文飞向太空450字 “教授!一这篇不行

哇!这件事是我已经期盼以久的事了,我终于实现了梦想,那就是乘坐举世闻名的"太空飞船.这是由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我们的亚洲的科学家第一次合力制造30年独一无二的飞船.它外观非常雄伟,比高楼大厦还高2倍多,简直是无法算出多高.这里面最多可以乘坐50000多个人,这个数目让我觉得太可怕了,不过这次去太空只需100个人,居民们纷纷的练习,有机会去太空.经过我多年的磨练,我终于可以上太空啦.在2050年,我像风似的跑到飞船旁边,穿上宇航服到飞船里去.在我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不是快乐,而是激动.在飞船里,我看到有韩国人,印度人,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意大利人...等等.在那里,我和他们交了朋友,我们又说又笑,特别快乐.突然,广播里说出话来了:"现在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去,记得系好安全带.我们连忙跑到作为上去."现在的任务是:你们到金海系,去探查几颗行星,并且给它们取名.宇航员们,请系好安全带,10秒后马上出发!10 9 8 7...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出发."3 2 1,出发!只听"砰的一声,飞船启动了.因为我是最优秀的,所以我是船长.我从窗户一看,呀!我们真的到了宇宙,我看了银河系最后一眼,就开着飞船到金海系.过了1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那金海系.我一看,呦,居然只有4颗行星.我们来到了第一颗行星,体积跟太阳差不多,本以为会跟太阳一样热,可恰好相反,它比北极和南极合起来还冷20倍.我们冷得受不了了,赶紧会到飞船里把脚泡进热水里.后来,我们把他叫做"反阳.本来要叫做太阴,可被月球当作别名.让后我们到了第二颗行星,着颗行星外表五颜六色,我们下去看看究竟.到了陆地上,我们都惊呆了.这里有花有草,有奇形怪状的房屋,还有几个小生物在你追我赶,着颗行星简直就像地球一样,至于外表五颜六色我们不清楚,最后叫它"活彩星.我们又回到了飞船,在里面休息,这里的床太舒服了!我们又前往了第3颗行星,这里像透明似的,怎么摸就像摸水似的.但奇怪的是,我们能在上面走路,所以取名为"奇异星.最后来到了最后的行星.我们一看,哇!居然比太阳大10倍!来到陆地,我们远远看去好像都是土地,最后我们把它取名为"巨地星.最后我们回到了飞船,唱这歌,高高兴兴的回到地球.回到地球后,总统给我们颁发了"太空荣誉奖.这就是我乘太空飞船的经历. 赞同15| 评论(2)

初三想象作文:飞向太空_600字

  2026年,我坐着光速飞船来到太空。正当我欣赏着太空的奇妙景色时,忽然看到了一个蔚蓝色的水晶球体,外面还有一圈金色的光环。这是什么?我开着飞船快速地向它奔去。我来到了这个奇怪星球之后,惊呆了,这是一个水晶星球,有房屋、陆地、大海。这时,一个水晶人走过来对我说:“你是第一个来到水晶星球的地球人,我将带你去参观这里的景色。”   我们来到了一棵古树前,他介绍到:“在几百年前,有一块五彩水晶石,经过长期风化,变成了这棵美丽的”百年古树“。”我们去香水晶城看看吧!“水晶人说,”香水晶城是星球中最奇特的城市,一是因为那里的水晶很香;二是因为其它城市全是水晶,香水晶城还有其它东西。“我见到这坐城市后,觉得它简直就是一坐宝贝城,香水晶做的陆地,软翡翠做的草,A型玛瑙做的水果,皇宫钻石做的房屋。水晶人还说:”香水晶城的雨是宝石雨,雪是珍珠粉。“我买了一串葡萄,味道好极了,虽然是玛瑙做的,但一点也不硬。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香水晶城,也离开了水晶星球。   我回到飞船上,回味刚才的一切时。突然,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的方向找去,原来,是一颗糖果星球。我来到大街上,看见公路是巧克力做的,公路两旁有许多像树一样的糖果。经不住诱惑,我变大吃起来。这时,糖果人走过来给了我一张”优秀清洁工“的奖状,说:”谢谢你吃了公路旁的垃圾。“啊?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想,星球之间的好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平和友谊。

飞向太空港是什么意思?

太空港就是运行在轨道中的太空舱,也就空间站。

《飞向太空港》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飞向太空港》(李鸣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DsExK6HZB8ZncyPrCAh2A 提取码: ys6n书名:飞向太空港作者:李鸣生豆瓣评分:8.1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3内容简介:《飞向太空港》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讲述了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这一事件。作者以这一事件的始末为经,以当时国际航天时势为纬,辅以史实,穿插人物介绍,加之作者的独到见解,将中国航天人为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发展所作的努力和所经历的艰辛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又能从人性的高度去反思生命的存在意义,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作者简介:李鸣生,四川人。当代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说、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多部。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中国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长篇广播金奖、上海重大文艺工程精品图书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二十余项。

《飞向太空港》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飞向太空港》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作文飞向太空400字

今天,我喝完了牛奶之后,就跑到温暖的被窝里去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忽然,我睁开了眼睛,发现我竟然飘在空中,并且身体不受自己的控制了,飞向了太空。我向着前方不停地冲,冲出了大气层,冲出了地球,冲出了太阳系,一直冲向一个神秘的地方。我回头一看,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太空中是多么的渺小啊!我冲啊!冲啊!突然,隐隐约约地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地方,我仔细一看!竟然是黑洞!我看了,吓了一跳!想要逃脱这个地方,可已经来不及了。我心想:“完了,这下我肯定是死定了!”我就这样闭着眼睛等死。可是就在此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亮光,我小心地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我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里,太阳是蓝色的,天空是绿色的,草地是红的,河是五颜六色的。这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喝了一口河里的水,哇!好甜呀,我心想:“这里既有空气,阳光、又有水源、绿化。这不正好适合人类居住吗?”我立刻拿起手机准备通知亲戚们。我按了几下键,把手机放在耳边,我一听,却只听见“嘟、嘟”的声音。怎么也打不通。于是,我又试了一次,还是不通。我心想:“为什么打不通呢?我的手机可是新版的,不用信号的手机,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事啊!”于是,我决定飞回去看一看。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地球上。我立刻往家里赶,在路上,我竟然一个人都没看到。到家后,只见爸爸妈妈也在到处找我,我立刻去与他们会合。听他们讲了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的来龙去脉后,我才明白。原来,今天正是2012年——世界末日,现在所有的人都在买诺基亚方舟的机票呢!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飞向太空港》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 自从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心里有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在原来我还没有读这本 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3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飞向太空港》时,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兴趣,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当我恹恹地翻开,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当“长征三号”运载着“亚星”成功发射时,我和书中那些观看的人一起,感受到了血脉偾张。心中早就感动不已。 本书刻画的就是两个字“困难”。改革困难,谈判困难,拥有发射订单困难,建造发射场困难,送卫星困难,发射卫星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被许多国家并不看好,再加上还有多年的屈辱没有洗刷,民心低沉。 不过即使是难,华夏子孙却依旧没有放弃。当卫星的发射场地即将完工时,却被一场泥石流给摧毁了,基地建设者们愣是在废墟上,用落后的工具,重新建造出了一个新的基地。当运载“亚星”的工具遇到了阻碍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希望渺茫时,运输团队却硬生生的用火药炸出一条道来。 书中的专家们,都怀揣着一个中国飞天梦。而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每个人都为此无私地奉献了许多。当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实现了飞天梦后,每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这并非只是一个让国家有质的飞跃的存在,而是在那一刻开始,国家就已经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如何躲避,如何退缩,应当直面它,书中的人恰恰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奇迹。我相信,只要我去传承这种精神,我就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4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5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科学家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哪些重大意义事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电影《飞向太空港》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飞向太空港》人物形象分析如下:宋健:对世界航天形势了如指掌,深知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和艰难,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彬彬有礼,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被宋健誉为“浑身都是金”。谢光选:拥有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当守则守、当改则改的胸怀和气度。任新民:中国氢氧发动机奠基人。平日讷讷少言,谦逊自处,临会常居角落,必要时却能虎啸龙吟。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英雄气度。乌可力:航天部科技预研局副局长,成吉思汗后裔。身材高大,腰板粗壮,胸脯宽阔,满头白发,两眼有神,颇像一位欧洲大商人。嘴唇上方的贺龙式小胡子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他和陈守椿、黄作义等人推动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程。飞向太空影片评价《飞向太空》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甚至好过原版的科幻电影。该片增加了主角夫妻在地球上相遇相识相爱到悲剧首场的过程,与两人在飞船中共处这一主线交叉剪辑在一起,一实一虚,产生出精彩的化学作用。因为在观众看来,飞船中的一切是虚幻的,地球上的才是真实的;而电影接近结尾时观众才发现,在电影中,只有飞船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了的,地球上的事情却完全来自男主角的回忆,而回忆往往是增加了主观色彩而且靠不住的,这也是为什么片中地球上永远在下雨的一种解释。

《飞向太空港》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飞向太空港》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会时的碰撞与冲突。

想象作文:《飞向太空》400字

得分?

作文飞向太空300字

2050年,我作为一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飞向了火星. “10,9,8,7,6,5,4,3,2,1,0发射!”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飞船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已飞上地球轨道,准备与对接飞船对接.”对接飞船是无人驾驶的,它里面装满了燃料,食物,备用天线和宇航员的生活用品,以防主飞船发生故障,宇航员的生命遭受威胁.我们的飞船内的宇航员不会遭受失重的威胁,因为我们的飞船飞到太空时,就会执行事先预定好的旋转程序. “飞船速度每小时1000万千米.” 我们此次的任务是调查火星. “已到达火星.” “登陆舱已经脱离飞船.登陆舱正在以每小时500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冲去.已到达火星大气层.” “距离火星表面还有1米,人工负物质装置已启动.”负物质是一种在2036年发现的具有反重力特性的东西,从2048年它开始用于登陆舱缓冲.把它放在登陆舱内部,在登陆舱接近星球的那一刻,装有负物质的特殊容器就会放出负物质. “打开登陆舱舱门,宇航员请走出登陆舱.” 我冲出舱门后,发现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人,手里拿着一把枪一样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说“HI”他们就把我和登陆舱给抓回了他们的监狱. 他们把我和登陆舱一起关进了一个用伽马射线还有超强激光做成的监狱里.他们嘀咕着:“这个登陆舱太坚固了,我们毁不了它,就把人一起放进监狱里吧.” 我在他们不注意时笑了起来,冲进了登陆舱并关上舱门.我把登陆舱装配的超级能量炮打开,按下了按钮.能量炮放出了相当于“一个能打开通过26维和10维空间的入口的粒子加速器的能量”,把整个宇宙毁了.不过,我和登陆舱还有飞船还在.别的膜宇宙的地球人说:“你们为了逃跑,毁掉了你们自己的宇宙,真可恶!”

求飞向太空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完全是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画出来的。估计你是位老师,讲课中要用到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要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来画,应该是个性化向。画思维导图,可以用纸笔手绘,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如果是在教学中要用到思维导图,建议你用希沃5,绘制好后可直接在教学中使用。。

以飞向太空为题写一篇科幻作文不少于800字

古往今来,人们对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充满着好奇,我们的祖先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从小,我常常会遐想:“如果有一天能到天上看看该有多好啊!”…… 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终于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那个令人激动的夜晚。 哟,飞船经过我们祖国上空了,看,祖国大地是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呀!我和翟志刚叔叔按照预定计划,于9月27日16时41分打开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在舱外,我看见大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际航天空站”,只见一位俄罗斯的宇航员叔叔向我们挥了挥手,仿佛在向我们说:“中国的科技技术真是进步神速,中国人真的了不起啊!”此时,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噢,多美好的一个梦啊!也许十年以后,我要让这个梦变成真的!我要亲自驾驶“神舟N号”飞向太空,去看那美丽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窗外的风瑟瑟地响着,我合上《小学科技》钻进温和舒适的被窝静静地闭 上了眼睛……忽然插上了翅膀直冲云天,我穿越了大气层,摆脱了地球的引力,来到了浩瀚无边,深邃神秘的天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被绿色环抱着的星球,那是不是我们可爱的无私的地球母亲的身躯?那么的美丽壮观,上面蓝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仿佛是生命的摇篮,它在群星里闪烁的宇宙中,就象一叶扁舟。我驾着这叶绿舟飘飘悠悠地在天空中游荡。突然,我眼前一亮,在我面前出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不知不觉来到了王母住的地方,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跨了进去,看到了一位威严的神仙,正躺在床上休息。我的恐惧感逐渐增加,心想:我是不是闯入了禁地了。突然,王母醒了,看见了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以为是哪个星球来的“恐怖分子”,正想用法力把我毁灭时,我急忙为自己辩解说“我是一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不觉来到这里的,对不起!”王母听了,说:“没关系,来者便是客,既然来了,就是我们天庭的客人!”我被王母封了“月亮仙子”,安排在了月亮宫中,与嫦娥结为了好朋友。我在太空中无悠无虑地生活着。忽然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说:“咱们把月亮城建设得更美丽吧。”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便开工了。我和嫦娥先用五彩石和丝带铺设了一条美丽的五彩条,然后,后羿用神弓从其它星球射来了一棵棵树木,栽在了月宫周围;太白金星千里迢迢运来了一条河流,铺在了五彩路的中央;孙悟空用魔法变出了一幢摩天大厦和饭店。我和嫦娥还做了许多月饼与西点,开了一家月球甜品屋。一个城市终于大功告成后,我们邀请了众神仙来参加盛大的“新月市”开张庆典。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赶剪彩。当天晚上,可爱的玉兔们翩翩起舞,嫦娥舒展广袖,招呼着客人,她的倩影穿梭在光与影之间。众神仙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一边吃着美味绝伦的月球甜品。正当我们兴致盎然时,一架不明飞行物突然降落了,天兵天将立即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也紧张地注视着,只见费俊龙和聂海胜走下了飞船,我连忙箭步走到士兵面前大声说道:“这是人类造出的宇宙飞船,这两位是宇宙飞行员,他代表地球、人类专程来探访我们的。”说完,我飞快地奔向他们,亲切的与他们握手,拥抱。 “叮呤呤”,闹钟响了,我的月球之旅也随之结束了,可我想,将来总有一天,我的太空梦一定会实现。

作文 飞向太空500字

飞向太空 “教授!一刻彗星要撞那美克星球了,那美克星人请求速派支援!”“派XXX驾驶梦想一号去吧!用吸盘装置把那可彗星给拉的脱离轨道。对了,预计多少小时之内撞上那美克星?”“25个小时!”“好,如果不在25个小时之内把彗星用吸盘装置拉开的话,只好启动麦格斯动力炮来击毁那可彗星了!”“是!那……您去不去呢?”“对了,你不说我也忘记了我也要去的,XXX那小子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我去帮他吧”“好,一路顺风!”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布置后,我和XXX两个人驾驶着梦想一号从地球出发了。在路上,我们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赛亚人星球、弗利萨星球、布罗利星球等等。并且看见了即将撞上那美克星球的彗星,经过梦想一号系统计算,它正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向那美克星球袭来,此时据装机时间已不到2个小时了,我们便以每小时5000公里的速度去追它,3分钟后,我们已经和它并驾齐驱了!我对XXX说:“快点启动吸盘装置!”“不行啊,XXX,我们离他这么近,启动洗盘装置的话,会使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他虽然装不上那美克星,可会撞上我们的!”“哎,那就没办法了,只好叫地球总部XXX他们击毁了!”“也只有这样了!”XXX说“XXX,听到请回答,这里是梦想一号。”“XXX听到,请讲!”“快启动麦格斯动力炮击毁彗星!”“不行啊,彗星的速度是每小时2000公里,而麦格斯动力炮的速度是每小时1200公里,追不上的!”“哎,那就只有眼睁睁的看着那美克星被炸掉了。”“XXX,XXX,看,那是什么?”我随着XXX的手指头望去,啊!是赛亚人星球的赛亚人!是他们!他们来帮我们了!我们两个欣喜若狂,原来是赛亚人星球上面的孙悟空、孙悟饭、贝吉塔和特兰克斯来就那美克星球了,他们只用了一些气功就把彗星给销毁了!解决了那美克星球的燃眉之急。啊,我们地球人向往着和平,但他们还不知道,宇宙里处处都有和平! 古往今来,人们对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充满着好奇,我们的祖先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从小,我常常会遐想:“如果有一天能到天上看看该有多好啊!”…… 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终于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那个令人激动的夜晚。 哟,飞船经过我们祖国上空了,看,祖国大地是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呀!我和翟志刚叔叔按照预定计划,于9月27日16时41分打开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在舱外,我看见大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际航天空站”,只见一位俄罗斯的宇航员叔叔向我们挥了挥手,仿佛在向我们说:“中国的科技技术真是进步神速,中国人真的了不起啊!”此时,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噢,多美好的一个梦啊!也许十年以后,我要让这个梦变成真的!我要亲自驾驶“神舟N号”飞向太空,去看那美丽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窗外的风瑟瑟地响着,我合上《小学科技》钻进温和舒适的被窝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忽然插上了翅膀直冲云天,我穿越了大气层,摆脱了地球的引力,来到了浩瀚无边,深邃神秘的天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被绿色环抱着的星球,那是不是我们可爱的无私的地球母亲的身躯?那么的美丽壮观,上面蓝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仿佛是生命的摇篮,它在群星里闪烁的宇宙中,就象一叶扁舟。我驾着这叶绿舟飘飘悠悠地在天空中游荡。突然,我眼前一亮,在我面前出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不知不觉来到了王母住的地方,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跨了进去,看到了一位威严的神仙,正躺在床上休息。我的恐惧感逐渐增加,心想:我是不是闯入了禁地了。突然,王母醒了,看见了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以为是哪个星球来的“恐怖分子”,正想用法力把我毁灭时,我急忙为自己辩解说“我是一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不觉来到这里的,对不起!”王母听了,说:“没关系,来者便是客,既然来了,就是我们天庭的客人!”我被王母封了“月亮仙子”,安排在了月亮宫中,与嫦娥结为了好朋友。我在太空中无悠无虑地生活着。忽然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说:“咱们把月亮城建设得更美丽吧。”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便开工了。我和嫦娥先用五彩石和丝带铺设了一条美丽的五彩条,然后,后羿用神弓从其它星球射来了一棵棵树木,栽在了月宫周围;太白金星千里迢迢运来了一条河流,铺在了五彩路的中央;孙悟空用魔法变出了一幢摩天大厦和饭店。我和嫦娥还做了许多月饼与西点,开了一家月球甜品屋。一个城市终于大功告成后,我们邀请了众神仙来参加盛大的“新月市”开张庆典。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赶剪彩。当天晚上,可爱的玉兔们翩翩起舞,嫦娥舒展广袖,招呼着客人,她的倩影穿梭在光与影之间。众神仙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一边吃着美味绝伦的月球甜品。正当我们兴致盎然时,一架不明飞行物突然降落了,天兵天将立即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也紧张地注视着,只见费俊龙和聂海胜走下了飞船,我连忙箭步走到士兵面前大声说道:“这是人类造出的宇宙飞船,这两位是宇宙飞行员,他代表地球、人类专程来探访我们的。”说完,我飞快地奔向他们,亲切的与他们握手,拥抱。 “叮呤呤”,闹钟响了,我的月球之旅也随之结束了,可我想,将来总有一天,我的太空梦一定会实现。 希望能帮到你 谢谢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