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

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1   进入6月以来,高安市大雨、暴雨频降。为使防洪防汛保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必要损失,xx银行xx市支行高度重视夏季防洪防汛工作,提前谋划,落实“三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思想重视不麻痹。   该支行高度重视防洪防汛保安全工作,要求各部门、网点负责人要认清今年防洪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要以对客户和员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和对银行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思想上绷紧,防备上抓紧,责任上扣紧,督查上盯紧,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戒备,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二是预测预警不松懈。   为了掌控防汛抗灾的主动权,该支行成立了防汛小组,由专人密切关注每日的天气、雨情及汛情变化,并在QQ群、微信群内予以告知;同时,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和防汛宣传机制,组织各部门、网点人员参加进行夏季防汛应急演练,提高防汛、应急、自护自救的能力。   三是确保度汛不动摇。   该行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夏季防洪抢险保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确保抢险物料的及时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做到一旦发生重大灾情,确保人身、资金和重要空白凭证安全,同时高度关注房屋、设备、网络等安全状况;同时,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生被淹等灾害时,值班人员要做到第一时间报告,及时寻求指导帮助;并明确规定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损失的,将予以严厉问责。   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做好全行防洪防讯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在降低风险损失,确保银行安全运营   1.2工作原则   (1)汛前:充分做好防汛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的思想。   (2)汛中:做到及时反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将大汛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汛后: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善后工作。   1.3编制依据   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建行廊坊分行及所辖各支行(办事处)的防汛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建行廊坊分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为分行应急领导机构,在分行党委的领导下,必须按照规定组织对全行的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定期召集有关人员研究防汛工作,发现重大险情,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解决,并及时向上级行或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预防、预测和预警   3.1、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分行防汛应急机构每年汛期来临之前都要做好防汛抢险物资准备和队伍组织工作,并抓好汛前、汛中、汛后的日常检查预防工作。   3.2、信息采集与报告   分行安全保卫部门汛期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认真做好雨情、水情、工情、汛情信息的收集,根据险情的级别,及时向分行机关和营业网点通报传递。对于影响较大的险情信息还要及时向上级行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3.3、预警级别和传递   按照水库汛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一般(4)级、较重(3)级、严重(2)级和特别严重(1)级,依次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各行处发生较重以上险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分行。预警级别的具体标准、上报渠道、时限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应急响应   4.1分级相应程序   出现险情后,分行立即宣布启动防汛紧急预案,全行所有员工都应当迅速作出应急响应,在自身生命安全能够保障的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抢救受害同事和客户,在抢救国家财产时,要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偶合事件的发生。   4.2、指挥与协调   一旦险情和洪涝灾害发生,行长是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在行长的指挥下,按照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工作。分行安全保卫部负责抢险救援的组织协调。   4.3、人员物资的转移安置   地势低洼的营业网点被淹后,要尽可能抢救出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对于家庭受灾的员工,各行处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5、总结和教训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要表彰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先进典型。对在抢险工作中严重失职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上级的要求改进本行的防汛工作。   银行防洪涝灾害安全应急预案3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为了使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能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各部室、各支行立即主动按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处置管辖区域内各种紧急事件。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包含地震、水灾、雷电灾害等。   三、制订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四、应急组织机构   (一)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行长副组长:副行长成员:各部室、业务团队、各支行负责人   (二)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行防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员工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自然灾害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办公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营业秩序稳定。   6、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抢险救灾命令、指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救灾应急队伍,实施抢救行动;收集上报灾情,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各部室、支行还要成立抢险救灾组、通迅组、交通组、医护组等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及成员。分工负责,紧急处置。   (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及职责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综合部主任担任,日常事务由综合部负责。主要职责:   1、在破坏性自然灾害突然发生后,协助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转为救灾指挥部,并立即启动实施本预案;   2、汇总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3、协调指挥部与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联系;   4、审查对外新闻稿件内容;   5、处理减灾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安全保障综合部负责要害部门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各部室、各支行协助加强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内部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五)信息报送和处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调查了解各营业网点灾害的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五、各防救组组成及职责   (一)抢险救灾组召集单位:综合部主要职责:组织调动抢险队迅速赶赴灾区;寻找、抢救人员;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抢救重要物资。   (二)通信保障组召集单位:综合部主要职责:对通信设施进行检查,对遭破坏的设施设备和线路立即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业务通讯,确保救灾指挥机关通信畅通。   (三)后勤保障组召集单位:综合部主要职责:负责粮食、食品的保障,做好生活用品组织工作;确保抢险救灾队伍食品、物资和燃料基本需要;保证车辆正常运转,确保抢险救援人员、物资运输。   (四)财务管理组召集单位:计划财务部主要职责:筹集救灾经费,统一管理,调度救灾资金;监督救灾资金的使用。   (五)宣传组召集单位:综合部主要职责:按救灾指挥部统一决定的灾情宣传口径,向上级或社会报告和公布灾情;负责报道救灾应急情况、英雄模范事迹,激励员工战胜自然灾害。负责组织全行宣传国家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根据灾情变化,制定常规、强化、应急三阶段宣传计划,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员工防灾自救互救能力。   六、预防与防御措施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工作形势,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结合国家宏观形势和总行的统一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二)要大力开展自然灾害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并要及时平息出现的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稳定的工作秩序。   (三)要根据国家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积极与地震等行政管理部门等联系,开展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在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进行防灾减灾的演练工作。   (四)宣传、培训和演练宣传:各部室、各支行要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员工树立科学的灾害观。在提高员工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宣传和解释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各部室、各支行定期组织应急管理、救援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演练:各部室、各支行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应急演练。   (五)员工的安全防护各部室、各支行要具体制定员工疏散撤离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员工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六)次生灾害防御各部室、各支行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瘟疫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处置次生灾害事故。   七、临灾应急行动   (一)接到上级灾害、临灾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灾工作。各有关小组、单位随时准备执行防灾减灾任务。   (二)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所有活动。   (三)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灾减灾顺利进行。   (四)加强广大员工宣传教育,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   (五)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各营业网点的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六)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的准备。   八、灾后应急行动   (一)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自然灾害后,领导小组立即成立,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灾后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二)领导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急促铃声和呼喊声),需撤离人员的组织仍滞留在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上班时间:一是各负责人组织按下列顺序立即撤出办公区到空旷地带:各楼层同时进行,各楼层按“先中间后两边”有序撤出;二是所有办公区域其他人员立即撤到空旷地带。   就餐时间:   一是在餐厅就餐的员工在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按离出口“由近及远”原则撤离,即按座位自左到右、自前到后撤离到空旷地带;   二是所有行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空旷地带。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灾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保护,加强银行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三)积极协助党委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四)迅速了解和掌握银行内部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九、处置程序和内容   (一)发生自然灾害后,员工要尽力沉着、冷静,按照防灾减灾培训中指导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同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他员工进行自救和逃生。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部要立即将已发生的情况汇总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研究对策,并指定专门协调人与政府、地震、医疗、防疫等部门联系,反映情况,申请实施救援,同时要立即向总行报告所发生的情况。   (三)综合部、计财部要尽力从器材、车辆、经费等方面为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多渠道组织饮用水源、食品等援救事宜,全力确保员工的身体安全,并减少财产等其他方面的损失。   (四)综合部要作好正面宣传工作,稳定员工情绪,平息影响安定的灾害谣传,任何人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不利于减灾救灾工作的言论;员工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勇于奉献的精神,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减灾救灾工作中去。   (五)综合部要尽力确保网络系统、电话、传真、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畅通,以保证与总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24小时灾情联系,及时反映情况,接受指示。   (六)应急领导小组要同时启动火灾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盗窃抢劫案件等应急预案,各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各负其责,做好防火、防盗、防伤亡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次生性灾害和案件的发生。(七)综合部、计财部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总行有关规定,结合医疗保险、人生保险、财产保险的情况,根据在自然灾害事件中人员救治情况和财产损失情况,做好有关人员和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工作,做好财产理赔工作。   (八)事后由应急领导小组牵头对灾害情况进行汇总,包括发生过程、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关部门对灾害的结论性意见、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的内容,及时上报。   (九)由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将事件情况通报应急领导组成员,要求全体员工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预防和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十)由综合部进行事件材料的整理工作。   十、奖励与责任追究灾害应急中,各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玩忽职守。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给银行和员工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一、其它   (一)进入防灾紧急状态,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组可以电话、对讲机、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二)在抗灾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三)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三篇)

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 为切实加强我校防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抓好学校防御洪涝和地质灾害工作,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保证学校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促进我校稳定和谐的发展,特制定我校校园洪涝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校洪涝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策划和指挥校园洪涝安全工作: 组长:王忠元 副组长:刘玉萍 成员:全体教师 二、应急预警 1、做好安全自护教育,全校学生进行一次防洪涝自护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不要走低洼路贪玩;不要到塘边、水沟边玩;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到河边、水沟里抓鱼等。 2、防汛工作,责任到人,防汛工作校长是全校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全班第一责任人,全体教师都有责任,搞好防汛工作。 3、如遇突发事件,学生不能回家。学生以原有班为单位安排在教室里,由班主任负责,学校及时与上级联系,统一进行疏散。 4、针对部分家长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责任感的问题,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再致家长一封信,把安全要求、责任和安全知识告知家长,明确学校和家长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引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防汛安全工作。 三、预案启动 凡遇重大、特大暴雨或洪涝灾害时,学校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四、救援程序 1.发生事故后,校长带领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 (1)当暴雨洪涝引起人员伤亡的,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努力保证人员安全; (2)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2.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接到重、特大暴雨洪涝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小组,指挥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 3.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现场指挥由校长负总责,各组员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 (2)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排除险情。 (3)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4.暴雨来临时段,学校值班人员应当频繁地在学校各处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 (1)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学生,以及贵重设备。学校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2)发现暴雨将至或已到时,不得将学生放回家,必须留在教室等候学生家长来接。 (3)积水退尽后,学校应当和防疫部门一起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五、暴雨洪涝灾害事故报告 (1)发生暴雨洪涝灾害事故时,事故当事人或者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当地政府和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情况要报警,有伤亡、火灾、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 (2)较大以上暴雨洪涝灾害事故,学校应当在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起因、造成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告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 六、校园洪涝以及要求 (一)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预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如接警后拖延、推委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学校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教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给予降级、撤职、解聘、待岗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三)突发事故发生后,由当事人(第一个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中主管负责人的召集下,在案发2小时内,认真、仔细、如实写好突发事故情况汇报,以备查用。 (四)学校要制订相关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管理的应对措施,具体落实人员,以认真有效贯彻领导小组指令,确保师生平安。 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2 一、指导思想 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市防汛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把握汛期的天气气候变化,着时启动本预案,确保大灾来时少损失或不损失,为师生及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防汛措施 1、密切注意天气和气候变化,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并随时作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2、如遇暴雨天气,学校应派专人引导学生们上学、放学,防止学生们自己行走,一定要和家长接头后,再行撤回。(各班主任) 3、当洪水发生后要立即启动本预案,指挥抢险突击队进入战斗抢险状态。(全体男教师) 4、如上课时发生汛情,指挥小组要在统一号令的指挥下,合理疏导学生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作好合理的防险工作。 5、灾情发生后全体教师要以学生们安全为主,立即进入情况,保证道路交通、通讯、报警、抢险、维护。 三、防洪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 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负责检查、督促各校防汛工作;根据汛情,研究、制订防汛方案;指挥防汛抗洪抢险队进行抢险;负责向上级汇报汛情及处理情况;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救援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xxxx。 四、各职能小组职责 指挥组:xx、xx 职责:在遭遇区域性超标准洪水灾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启动防汛抗洪工作预案。 通讯组:xx、xx 职责:协调非受灾学校对受灾学校进行救援,组织有关人员维护学校秩序,加强安全保卫,保护师生安全和教育资产不受损失。 疏导组:xx、xx 职责: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根据汛情,延缓或提前放学时间,组织学生们们到安全地方避险(二层至四层教室),必要时可组织教师或家长护送学生们到家。 抢救组:xx、xx、xx 职责:负责伤病患者的抢救及紧急医护、送医院急救等任务。 器材保障组:xx、xx、xx 职责:协调医疗队伍,备好医疗器材、药品,随时参加救护。 排水组:xx、xx、xx、 职责;积极参加并组织教师开展排水工作,利用好器材及工具及时排水。 联络组:xx、xx 职责:一旦发生汛情,学校要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汛情,同时主动采取有力有效的处置措施。 五、物资及工作保障 1、学校要准备足量的铁锹、编织袋、照明工具、手提话筒等,暂存,以备随时调用。 2、全面排查危房、危厕、危墙,先自查整改,随时接受上级检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汛期房舍安全。 3、在汛期内,学校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汛情灾情报告制度和记录制度,教育局所有领导、各直属学校主要领导的通讯电话时刻保持正常状态,以利汛情传递畅通。 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3 为规范防汛抗洪程序,及时、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防洪防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汛期洪灾危害,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早部署、争主动”,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的原则,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度汛。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牛国宏 副组长:呼水平田永庆 郝建 成员:全体老师及在校员工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防汛抗洪的组织、筹划工作;加强对防汛抗洪工作的研究与部署,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措施。 2、指导健全校级防汛抗洪组织机构,分层级建立防汛抗洪管理体系;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预案,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3、全面掌握汛情、灾情防汛抗洪工作基本情况,重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上传,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4、积极筹集防汛抗洪物资,强化管理,始终保持良好备战状态。 5、部署和指挥实施防汛救灾行动。 6、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的防汛和抢险工作。 7、后勤保障以及灾后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等工作,严防灾后发生疫情。 三、防汛措施 (一)准备期间 1、学校要立即修订完善本校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备足物资,密切注意汛情通告。并广泛开展防汛抗洪中的自救和互救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汛逃生的基本技能。 2、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接到上级指示或通知后,领导小组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随时准备部署、执行防汛抗洪任务。 3、加强检查和防范工作,对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以及围墙等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坚决封闭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管理,加强对食堂、门卫、财会、电教室、仪器设备等重要场所的防护,保证防汛抗洪的顺利进行。 5、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汛期安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汛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6、要加强各类值班值勤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全力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 7、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 (二)预警期间 1、当降雨量较大或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预警后,领导小组及负责人必须临阵待命,及时向各班班主任通知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要坚持24小时值班,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必要时,集结好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灾情,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3、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洪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低洼易涝、紧靠山体学校更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三)救灾期间 1、发生洪涝灾害后,防汛领导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形成指挥体系,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要按各自的职责进入指挥岗位。 2、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防汛领导小组要迅速组织人员检查,疏通排水;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线路(除应急照明系统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危害。 3、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要迅速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火速组织营救,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并组织师生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要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教育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4、灾后,各校要根据校内的特点,立即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隐患的校舍,要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要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5、暴雨和洪水过后,要及时组织相关力量对校舍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一.医院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范文(两篇) 二.幼儿园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范文(四篇) 三.201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洪涝灾害期间卫生防病知识 四.2019年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识 五.2019年暴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两篇 ;

宜昌暴雨洪涝期间车辆应急避险停放点

宜昌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启动宜昌市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宜昌启动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最新天气预报预计我市今天北部中雨、局部大雨,南部大雨、局部暴雨,21-24℃。明天大部阴天转多云,局部有短时小雨,20-30℃;后天多云有阵雨,20-29℃。针对近期暴雨情况,城区防汛办公布了主城区暴雨期间31个车辆应急避险停放点西陵区车辆应急避险停放点伍家岗区车辆应急避险停放点高新区车辆应急避险停放点建议:暴雨期间,小区车辆停车有被淹隐患的,车主可按照物业安排,及时避险,就近在高处停放,亦可自主选择上述应急避险点停放。交通提示受恩施地区强降雨影响,2020年7月18日宜昌至恩施、龙坪、官店客运班车暂时停运。敬请广大旅客朋友合理规划出行计划,可通过“宜昌交运客运”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具体班次恢复情况。国道G347兴山境K1253+650段南阳段被洪水冲跨路基,现场已交通管制,半辐通行。请互相转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华北平原盐碱化的原因:1、华北气候干燥,尤其在春季.水分蒸发快.2、漫灌,黄河河床抬升等使地下水位高. 由于毛细作用使地下水上升至地表蒸发留下水中的盐分.日积月累,土壤中的盐分增多,造成土壤盐碱化. 治理措施: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2、种植耐盐植物.3、施用酸性的过磷酸钙或有机肥调节PH.4、开挖一定深度的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1.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2.流域面积广 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3.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x05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 1、x05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2、x05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3、x05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4、x05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5、x05气候异常. 二、x05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x05过度放牧2、x05过度樵采3、x05过度开垦4、x05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x0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x05合理利用水资源2、x05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x05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x05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x05控制人口增长

洪涝和洪水的区别 如题所示,不要那种直接用概念的,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和雨量过大或冰雪融化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和农田积水造成的水灾和涝灾. 洪水,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洪涝灾害后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洪涝灾害之后很容易滋生各种病毒,首先可以做预防,用副链混感康拌料,连续吃7天,对猪链球菌病能有很好的预防控制作用,已经发病的猪,可以给注射副链专家,连续注射1-2天,患病的猪就可以慢慢的恢复健康了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20世纪中国部分重大洪涝灾害事例:1、珠江特大暴雨洪涝(1915.7):广西梧州及广东广州7月上旬降大雨和暴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涨,泛滥成灾。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失收的有450万亩,灾民300多万,死伤达十余万人。造成的损失达100亿元,其中仅广州市就损失30亿元。2、暴雨洪涝(1931):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8省灾情最重。据统计,8省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40万人,受灾农田1.46亿亩。武汉市整整被淹100多天。3、黄河大水(1931)死亡370万人。4、黄河中游暴雨洪涝(1933.8):仅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受灾面积就超过86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人,死亡1.8万人,淹没耕地280万亩,冲毁房屋169万间,财产损失2.3亿元。5、长江中游暴雨洪涝(1935.7):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受灾农田2264亩,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人口14.2万人,损毁房屋40.6万间。湖北荆州被水围困,交通断绝,城外水深及丈,江陵水灌全城,“人民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6、江淮暴雨洪涝(1954):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河堤岸大小决口共14430处,圩堤大小溃决共13083处。其中,长江流域受灾农田面积4700万亩,受灾人口达1888余万人,死亡33169人;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京广线中断100多天;淮河流域受灾农田面积6200万亩,死亡1930人。7、辽东暴雨洪涝(1960.8):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7地市、吉林2地市共25个县的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145万,重灾70万人,死亡及失踪人数达2414人,淹没耕地420万亩,本溪、辽阳两市生产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仅辽宁省减产粮食约2.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亿元以上。8、海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1963.8):损失非常严重,河北平原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农田受灾减产粮食60亿斤。国家为救灾、恢复各类设施投入资金达10亿元。9、四川暴雨洪涝(1981.7中旬):53个县以上城市被淹,受灾人口1584万人,冲毁、倒塌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10、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1991):据不完全统计,受整个梅雨期间洪水的影响,安徽、江苏、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人,死亡5113人,伤2.5万人;房屋倒塌400多万间。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达600多亿元。 11、江西、湖南暴雨洪涝(1992.3):江西、湖南、广东、福建4省近200个县市的2000万人受到影响, 2100多万亩农田被淹,房屋倒塌11.4万间,房屋损坏19.1万间,死亡273人,冲坏桥梁270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9.5亿元。12、特大洪水(1998):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对不对1、气候因素: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2、地形因素:暴雨汇流面积大,支流众多,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又夹于南北丘陵山地之间。3、人为因素:1)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下游泥沙堆积,河床抬高,影响泄洪。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湖泊的蓄洪能力减弱。治理措施:1、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2、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3、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4、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扩展资料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过程: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中国洪涝分布: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中下游平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涝编辑于 2019-05-30查看全部7个回答清污船--青州拓新 二十年造船经验 专利产品青州拓新清污船拥有二十余年研发生产经验,产品质量可靠,安全稳定,清污船欢迎来电咨询青州市拓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告效率高/可靠性强/产量稳定的清淤船找巨龙环保!根据文中提到的长江为您推荐巨龙生产的清淤船效率高,可靠性强,产量稳定,能够将挖掘,输送,排出和处理泥浆等疏浚工序一次完成,欢迎咨询。青州市巨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洪涝是什么意思(洪涝的涝是什么意思)

1、洪涝是什么意思?。 2、洪涝和旱涝是什么意思。 3、洪涝灾害什么意思。 4、洪水涝灾是什么意思。1.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2.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3.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4. 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5.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 6.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如下:治理长江洪灾我大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长江流域降水较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回洪涝灾害,为了减少受灾影响,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治理,大致有几个方面如下:1、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绿化荒山,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治理长江洪水的根本措施,同时严禁乱砍滥伐,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尽快加大植被覆盖率,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加固江防大堤,沿江流域一定要下功夫加固河堤。3、兴建一批分洪,蓄洪拦水坝工程,修建许多水库,如山峡水电站等,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4、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洪涝灾害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人员伤亡洪水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水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2、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 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3、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门的破坏。

为什么我国洪涝灾害严重?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张梁,1999)。1.降水分布不均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这种降水特征是伴随着新生代的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演化逐步形成的。第四纪以来,全球性降温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剧,形成大范围的东亚季风环流,并因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而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洪涝灾害频发。此外,受局部山地地形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在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伏牛山、大别山、雪峰山、罗霄山和武夷山等地区,不但年降水量较高,且暴雨频繁而强烈。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构造沉降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加强烈,以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已使地面高程降低几十厘米至2m以上(张业成,1999)。上海是个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标高一般在4m以上,市区内几乎没有防汛设施,但几乎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区地面标高普遍降至3.5m以下,市中心地段只有2.6m左右,每逢大暴雨市区许多街道积水,民宅进水受害。1995年6月24~25日,全市普降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市区20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256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刘毅,1999)。3.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张业成,1999)。例如,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水灾,并且出现了1981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区河床湖底逐年抬高,城陵矶—汉口段20年间平均淤高0.43m,洞庭湖等不断萎缩。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流,除个别河段外,洪水水位在流量未增的情况下仍然逐年上涨。据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的观测资料,1954年的最高水位为34.45m,最大流量44500m3/s。除这两次特大洪水外,期间还发生多次较大洪水,洪峰流量相近,均为29100~29800m3/s,最高水位在逐年上涨。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张业成,1999)。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不但直接造成湖泊萎缩,而且也为人工围垦造田提供了基础。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接纳泥沙1.33×108m3,其中82%来自长江上游。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综合上述,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不一,但它们多与地质动力过程相关。气候是控制洪涝灾害的先决条件,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崩滑流活动与河湖淤积等因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灾害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详情如下:1、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2、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灾害的威胁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洪涝有什么危害?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一直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我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今我们必须要顷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类型、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有效的预防洪涝灾害。在20世纪,我国就有三次重大沤涝。第一次是在1931年,有16个省受灾,其中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最为严重,其次是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区。这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而这次的洪涝灾害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再加上当时我国社会处于动荡期,所以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局面,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灰370万人。而后来发生的两次全国性的大水灾都是在解放后,分别是1954和1991年的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其他的重大水灾还有1958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出现的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而在1982年,汉江又遭受了特大洪水,造成安康老城被淹没,损失十分惨重。而发生在1998年的一场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我国的很多重要江河,如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然而直至目前,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一亿亩地要受到洪涝的影响,成灾6000万亩,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暴雨洪涝灾害包括哪些

暴雨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形成原因:一、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三、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1:夏天雨水多。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扩展资料: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中国的雨涝1951—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中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涝

洪涝会造成什么伤害 洪涝需要注意什么

u2003u2003最近山西那边遭遇强降雨导致出行洪涝灾害,这一旦出现洪涝灾害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u2003u2003洪涝会造成什么伤害 u2003u2003冲毁农田,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会造成交通、通讯中断,使信息、运输闭塞或延误,大量产品积压变质。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条件遭到破坏,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洪涝退去后,使蚊类、蝇类滋生,生活环境化,增加了发生传染病的可能性。 u2003u2003洪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u2003u200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的伤亡 u2003u2003洪涝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涝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但不同的灾度及抗灾水平引起的死亡或伤害程度是不同的,特别是社会因素对灾害引起的伤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旧中国水灾历史中每次洪涝灾害都使大批灾民家破人亡。 u2003u20031938年黄河决真正曾使1250万人受灾,使89万人丧生。 u2003u200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移动引起疾病 u2003u2003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u2003u2003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 u2003u2003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庵棚这中,百般秋灾期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间风吹、虫咬。且灾期多暴雨。终日浸泡于雨水之中,易于着凉感冒。特别是对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增加发病和死亡的危险。 u2003u2003个体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压抑,增加致病因素 u2003u2003受灾时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受灾的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病的慢性病增加发作机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性病和慢性病增加发作机会,如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都可因此而复发或加重。 u2003u2003洪涝需要注意什么u2003u2003 u2003u20031.饮用水卫生。 u2003u2003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u2003u20032.食品卫生。 u2003u2003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u2003u20033.环境卫生。 u2003u2003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u2003u20034.病媒生物控制。 u2003u2003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u2003u20035.手部清洁。 u2003u2003勿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如下: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加强天气的监测,对强降雨天气提前预报,建立预警机制,人类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洪涝灾害的灾害成因:梧桐河流域中下游位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漫长干燥,严寒少降水,夏季常受太平洋北上暖湿气流影响,炎热多降水,春季多风干燥,秋季降温快,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0毫米左右,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到9月,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时空分配变差大,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此期间常有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历时连续降水过程,造成洪涝灾害。由于秋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秋季滞流耕地中的雨水及受冻结温度梯度作用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冻结成为固态,与冬季降雪一起,春暖融化滞存于耕地表层形成春涝,故当地有一年秋雨,两年成灾之说。

为什么降雨分布不均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张梁,1999)。1.降水分布不均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这种降水特征是伴随着新生代的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演化逐步形成的。第四纪以来,全球性降温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剧,形成大范围的东亚季风环流,并因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而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洪涝灾害频发。此外,受局部山地地形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在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伏牛山、大别山、雪峰山、罗霄山和武夷山等地区,不但年降水量较高,且暴雨频繁而强烈。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构造沉降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加强烈,以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已使地面高程降低几十厘米至2m以上(张业成,1999)。上海是个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标高一般在4m以上,市区内几乎没有防汛设施,但几乎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区地面标高普遍降至3.5m以下,市中心地段只有2.6m左右,每逢大暴雨市区许多街道积水,民宅进水受害。1995年6月24~25日,全市普降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市区20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256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刘毅,1999)。3.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张业成,1999)。例如,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水灾,并且出现了1981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区河床湖底逐年抬高,城陵矶—汉口段20年间平均淤高0.43m,洞庭湖等不断萎缩。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流,除个别河段外,洪水水位在流量未增的情况下仍然逐年上涨。据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的观测资料,1954年的最高水位为34.45m,最大流量44500m3/s。除这两次特大洪水外,期间还发生多次较大洪水,洪峰流量相近,均为29100~29800m3/s,最高水位在逐年上涨。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张业成,1999)。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不但直接造成湖泊萎缩,而且也为人工围垦造田提供了基础。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接纳泥沙1.33×108m3,其中82%来自长江上游。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综合上述,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不一,但它们多与地质动力过程相关。气候是控制洪涝灾害的先决条件,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崩滑流活动与河湖淤积等因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

洪涝灾害重灾区需要的物资有哪些?

在当前的抗洪救灾工作中,重灾区最需要的物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和饮用水:由于洪水灾害造成的道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原因,许多灾区的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因此,提供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2. 医疗救援物资:洪水灾害造成的伤亡和失踪人数较多,需要大量的医疗救援物资来救治伤员。这些物资包括药品、手术器械、救护车等。

洪涝灾害中哪些紧缺物资最重要?

1. 饮用水:洪涝灾害会导致供水系统受损,水源受到污染,居民无法获得干净的饮用水。因此,灾区最紧缺的物资之一就是安全、干净的饮用水。缺乏饮用水可能导致疾病爆发和生活困难。2. 食品:洪涝灾害常常导致农作物受灾,农田被淹没,种植季节被推迟,农产品减产等问题。因此,灾区人民容易面临食品短缺的问题。缺乏食品可能导致饥饿、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3. 床上用品和衣物:洪涝灾害导致许多家庭有被迫撤离房屋,住进临时避难所或者露天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床上用品如床垫、毯子和枕头来保持温暖和舒适。此外,由于家庭可能失去了衣物,例如被水冲走或被损坏,因此必须提供紧急的衣物和鞋子。4. 医疗物资:洪涝灾害中,人们容易受伤、患病或感染细菌,因此应急医疗物资至关重要。紧缺的医疗物资包括医疗器械、药物、消毒剂等。这些物资可以帮助受灾地区的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并防止疾病蔓延。5. 庇护和生活设施: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大量的房屋损毁,许多人被迫无家可归。此时,紧缺的物资包括帐篷、避难所、毯子和照明设备等,这些物资可以提供人们基本的避风避雨和暖和的环境。需要强调的是,在洪涝灾害中最紧缺的物资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因此,应急救援机构和志愿者必须对洪涝灾害地区的需求进行详细评估,根据需求提供适当的物资援助。

洪涝中的"洪"和"涝"分别指什么?

“洪”指洪水. 洪,洚水也.——《说文》 洪水∶水体上涨或泛滥,盖没了平常不在水下的陆地 “涝”指积水. 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晋书·袁甫传》 涝灾: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灾害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

1、农作物受灾减产。重大洪涝灾害造成大量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厂减产、停产,随之则是工人失业。2、交通、通讯中断,使信息、运输闭塞或延误,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变质,原材料供应不足,使生产能力下降。特别是紧急救灾物资受阻,很有可能扩大已有灾害。3、重大洪涝灾害使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会出现大量灾民,使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4、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洪灾每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养分流失,致使土地贫瘠,同时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5、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病菌、寄生虫、工业废渣废液、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蔓延和扩散,它会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此外,洪水还会对航运、交通运输、旅游业、水产业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洪水灾害和洪涝灾害有区别吗?

洪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我国幅员辽阔,除沙漠、戈壁和极端干旱区及高寒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是我国防洪的重点地区。

什麽是洪涝

洪涝就是洪水。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是一些具体的名称.如.88水灾

20世纪中国部分重大洪涝灾害事例: 1、珠江特大暴雨洪涝(1915.7):广西梧州及广东广州7月上旬降大雨和暴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涨,泛滥成灾.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失收的有450万亩,灾民300多万,死伤达十余万人.造成的损失达100亿元,其中仅广州市就损失30亿元. 2、暴雨洪涝(1931):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8省灾情最重.据统计,8省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40万人,受灾农田1.46亿亩.武汉市整整被淹100多天. 3、黄河大水(1931)死亡370万人. 4、黄河中游暴雨洪涝(1933.8):仅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受灾面积就超过86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人,死亡1.8万人,淹没耕地280万亩,冲毁房屋169万间,财产损失2.3亿元. 5、长江中游暴雨洪涝(1935.7):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受灾农田2264亩,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人口14.2万人,损毁房屋40.6万间.湖北荆州被水围困,交通断绝,城外水深及丈,江陵水灌全城,“人民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 6、江淮暴雨洪涝(1954):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河堤岸大小决口共14430处,圩堤大小溃决共13083处.其中,长江流域受灾农田面积4700万亩,受灾人口达1888余万人,死亡33169人;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京广线中断100多天;淮河流域受灾农田面积6200万亩,死亡1930人. 7、辽东暴雨洪涝(1960.8):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7地市、吉林2地市共25个县的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145万,重灾70万人,死亡及失踪人数达2414人,淹没耕地420万亩,本溪、辽阳两市生产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仅辽宁省减产粮食约2.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亿元以上. 8、海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1963.8):损失非常严重,河北平原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农田受灾减产粮食60亿斤.国家为救灾、恢复各类设施投入资金达10亿元. 9、四川暴雨洪涝(1981.7中旬):53个县以上城市被淹,受灾人口1584万人,冲毁、倒塌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10、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1991):据不完全统计,受整个梅雨期间洪水的影响,安徽、江苏、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人,死亡5113人,伤2.5万人;房屋倒塌400多万间.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达600多亿元. 11、江西、湖南暴雨洪涝(1992.3):江西、湖南、广东、福建4省近200个县市的2000万人受到影响, 2100多万亩农田被淹,房屋倒塌11.4万间,房屋损坏19.1万间,死亡273人,冲坏桥梁270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9.5亿元. 12、特大洪水(1998):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洪涝灾害旱涝灾害有区别吗

不是洪涝灾害只指洪水灾害旱涝灾害指旱灾和水灾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有哪些?

从世界范围来看,易发生台风暴雨的地区也是多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我国,这种灾害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相反,在我国的西部则降水很少,在整个四部地区,只有四川是雨涝的多发区。据历史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洪涝最严重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和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等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洪涝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洪涝灾害需要什么物资

救生艇、皮划艇、救生衣。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洪涝:雨量过大或冰雪融化引起河水泛滥、山洪暴发和农田积水造成的水灾和涝灾。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的堤坝决口。洪涝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就全球范围来说,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如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洪涝灾害主要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出现洪涝灾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错误做法是D

洪水、洪涝、内涝这三个词有什么定义上的区别?

你好,洪涝是包括洪水和内涝的。 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湿害。 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

洪涝灾害的等级划分

导语:洪涝灾害来临的时候,大家要随时提高警惕,及时收看有关部门发布的的预报,密切关注所在地的雨情与水情变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等级划分是什么? 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灾害自救逃生四步走 在不具备统一组织转移的条件时,如何成功自救逃生是至关重要的。广大市民可以将以下四个步骤牢牢记住: 第一步:冷静迅速转移。保持头脑清醒,向高地或楼房高层等地势高的地方迅速转移暂避 ( 遇到山洪时,向两侧快速躲避 ) ,切勿贪恋财物。 第二步:积极寻求救助。尽快拨打紧急求助电话 ( 110 或 119 ) ,告知所处位置和情况;如无通信条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 第三步:警惕周边风险。如发现暂避处已十分危险,随时可能坍塌时,要迅速找到可漂浮物 ( 木板、泡沫等 ) 伺机逃生,切勿游泳逃生。 第四步:抓牢救命 " 稻草 "。如身边无可漂浮物,并已被卷入洪水,应尽可能抓住大树等固定物,寻找机会逃生。 洪涝灾害的等级划分 特大灾、大灾、中灾等级划分标准 (一)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减产八成以上,下同):占播种面积的30%;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1%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2%以上; 3、灾害死亡10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二)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0%;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0.3%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1.5%以上; 3、灾害死亡3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三)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1%;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数的0.3%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的1%以上; 3、灾害死亡1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洪涝的拼音

洪涝的拼音是[hóng lào]。洪涝的简介: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2021年,中国全年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77亿元。洪涝的成因:1、夏天雨水多。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排水排涝标准偏低、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城市洪涝发生风险增加,降低了城市洪涝综合应对能力。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我国洪涝多的原因

1、我因为我国是大陆国,东部靠近海洋,西部远离海洋,所以,东部雨水多,西部雨水少。我国南部靠近海洋,西北远离海洋,所以南部雨水多,西北雨水少。2、我国南部靠近赤道,太阳的光合作用比北方强烈,所以,同样是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比北方沿海地区降雨多。所以南方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北方为温带地区。风从风源开始,向某一方向刮,越刮越小。每年夏季,赤道暖流(一次一次台风)从我国南部或者东部登陆,裹胁大量雨水向西北内陆刮来,台风也就是刮1000多公里。很难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我国东部受太平洋暖流影响,但是我国东部多南北走向的大山,例如: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等。挡住了太平洋暖流(暖流产生、携带雨水,寒流产生、携带雪)。我国云、贵、川受印度洋暖流影响,可是,东西走向的大巴山、秦岭及云、贵山区挡住了印度洋暖流。喜马拉雅山完全挡住了印度洋暖流。冬天,北冰洋寒流南下,赶走了两大洋暖流。这就是我国南方比北方雨水多,东部比西部雨水多的几个原因。

洪涝发生时,应该怎么做?

1、救生艇、皮划艇等;2、救生衣。  饮水、食品方面:  1、饮用水,在此特别推荐:应急饮用水设备(如BX系列便携式应急净水设备)可净各种水源直接制备成生活用水及饮用纯净水,以前我们备很多瓶装水或桶装水不太现实,除占用大量堆放仓库以外,担心品质过期,运输不方便。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备好应急水设备。在每个行政区划内划分出避险区域,并放置好应急物资。2、应急食品、压缩干粮等物资。  住宿、穿戴物资:  1、帐篷;2、被褥;3、新旧衣物;(在此建议:我们平时不穿的衣物,很多信大方的扔掉了。其实可以捐赠出来,统一整理消毒后保存起来,当发生特殊情况时还可以穿的)。这个相关部门人员可以考虑一下。洪涝  如何自救?  1、要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设定紧急情况下躲险避险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2、一旦发现情况危急,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处。  3、沿河居住或洪水多发区内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洪水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  4、汛期,多听多看天气预报,留心、注意险情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5、防汛主管部门统一调度时,要服从指令,不得擅自个人行动。

地理答题.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1、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而且多暴雨3、地形主要是平原,地势低平4、河流上游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下游河床泥沙淤积5、河流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6、亚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农业发达7、防洪防涝基础设施不完善。

洪涝的防治与预防

中国治水的祖先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比他父亲一味拦堵高明,故名传千古。当代水利专家也把今后治水重点归纳为:疏通河道,给洪水以出路。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更多地在规划洪水使其驯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为主,今后在加固加高堤围工程上还要继续加强,但必须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样重视起来。大江大河堤围年年加高,但许多江河基本上被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抵消了。只有两条措施一起搞,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这样,山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第五,切实抓好计划生育,防止人口剧增。第六,提高气象、水库的监测、预报水平,准确预报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 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对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切实抓好计划生育,防止人口剧增。 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   1、土壤与地质情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排水迟缓等情况,受洪水顶托倒灌影响,使内水无法排除。   3、气候原因。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时间连续降水。   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5、防洪工程不达标。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当河水泛滥时,不能有效的及时排除内水。   洪涝灾害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洪灾每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养分流失,致使土地贫瘠,同时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重大洪涝灾害会造成大量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厂减产、停产,随之则是工人失业。   重大洪涝灾害还会使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会出现大量灾民,使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

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述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夏季降水多,季风气候显著,中游地势低平

洪涝灾害分为几种?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1.洪水:是指大雨、暴雨,由于降雨量过多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从而导致重大灾害,如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2.涝害:就是指雨水过多或降水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3.湿害:是指在洪水、涝害过后,由于农田没有进行及时排水或排水不良致使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进而使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在我国,洪涝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集中于一些江河流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都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夏涝是我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而秋涝则是多由台风雨造成,它主要发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洪涝灾害?

1、土壤与地质状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时,就很容易形成涝渍灾害。2、地貌特征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径流峰高流急、沟谷纵横等情况,就会较容易形成洪涝灾害。3、气候原因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常常因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的影响而形成的长历时连续降水,在这过程期间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地区也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扩展资料:洪涝灾害治理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将来将要建设的关门咀子水库就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它的建成将使下游的梧桐河堤防标准提高到20~50年一遇,再通过扩建加固鹤立河、石头河堤防,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 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什么是旱涝灾害,洪涝灾害,水灾,涝灾,洪灾,怎样区别?

洪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防治水灾虽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业。但根除是困难的。至今世界上水灾仍是一种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水灾多发生在夏,雨多的时候。在高海拔的地带,很少出现水灾。水灾大多发生在低海拔的地区,如我国东南部。水灾分两种,人为水灾和自然水灾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洪水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称为洪水灾害。基于洪水水体与生命财产的直接接触与否,洪灾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类型。直接损失是指洪水直接造成的财产、人员伤亡以及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等方面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给灾区内外带来影响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地域性波及损失和时间后效性波及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低洼地和江河两岸及入海口地区。另外,东南沿海一些山区和滨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属于洪水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它们大多都在受洪灾影响最大的是洪泛区。我国有洪泛区近100万km2,全国60%以上的工农业产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铁路、公路、油田以及许多工矿企业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

洪涝灾害发生在什么地方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洪涝是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以南方地区最为严重。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张梁,1999)。1.降水分布不均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这种降水特征是伴随着新生代的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演化逐步形成的。第四纪以来,全球性降温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剧,形成大范围的东亚季风环流,并因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而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洪涝灾害频发。此外,受局部山地地形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在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伏牛山、大别山、雪峰山、罗霄山和武夷山等地区,不但年降水量较高,且暴雨频繁而强烈。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构造沉降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加强烈,以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已使地面高程降低几十厘米至2m以上(张业成,1999)。上海是个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标高一般在4m以上,市区内几乎没有防汛设施,但几乎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区地面标高普遍降至3.5m以下,市中心地段只有2.6m左右,每逢大暴雨市区许多街道积水,民宅进水受害。1995年6月24~25日,全市普降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市区20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256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刘毅,1999)。3.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张业成,1999)。例如,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水灾,并且出现了1981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区河床湖底逐年抬高,城陵矶—汉口段20年间平均淤高0.43m,洞庭湖等不断萎缩。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流,除个别河段外,洪水水位在流量未增的情况下仍然逐年上涨。据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的观测资料,1954年的最高水位为34.45m,最大流量44500m3/s。除这两次特大洪水外,期间还发生多次较大洪水,洪峰流量相近,均为29100~29800m3/s,最高水位在逐年上涨。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张业成,1999)。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不但直接造成湖泊萎缩,而且也为人工围垦造田提供了基础。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接纳泥沙1.33×108m3,其中82%来自长江上游。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综合上述,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不一,但它们多与地质动力过程相关。气候是控制洪涝灾害的先决条件,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崩滑流活动与河湖淤积等因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治理措施:⑴加强防灾措施的宣传工作,增强防灾意识;⑵建立和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机制;⑶采取生态、工程和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

洪涝属于什么灾害

洪涝是一种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发生的时候,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属于什么灾害你知道吗?赶紧来了解一下吧!洪涝属于什么灾害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其次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的控制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每年2月中旬前后,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水位最低之际。长江委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介绍,三峡工程自2月初加大了下泄流量,在入库流量仅3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了4000多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连日来,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5亿立方米。加上2月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雨的逐步增多,使长江中下游因枯水造成的多种不利影响提前得到缓解。长江委水文局实测数据表明,长江上中游交界处的宜昌、中游的沙市和武汉,以及中下游交界处的大通水文站,这四大水文站的水位比年度最低水位分别高出0.2-1.6米,表明长江中下游已步出水情特枯、航运及沿江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最困难的境地。“如果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遇到目前的特枯水情就会更严重。”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说,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后,共拦蓄上游来水110亿立方米,这已成为枯水时节的宝贵资源,使三峡工程具备了发挥综合效益的“筹码”。(据新华社)2002年,长江中游局部地区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通过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2003年,汉江流域发生较大秋汛,通过对丹江口水库的精细调度,避免了杜家台分洪区的启用,同时进行了洪水资源化的有益尝试,保证了丹江口水库的安全及汛后满蓄,实现了上下双赢。2004年,在确保三峡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提高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既保证了三峡水库的正常发电,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宜昌至石首的防汛压力。2005年,汉江流域发生1983年以来的最大秋汛,依托现代化的水雨情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科学调度,保证了丹江口水库不超蓄、汉江中下游干流主要站最高洪水位不超保证水位,适时利用杜家台洪道分流清除行洪障碍,实现了汉江防汛三赢。

我们怎样预防洪涝灾害?

楼上的说得好、鼓掌…

洪涝怎么读

洪涝的读法是【hóng lào】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2022年,中国全年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3亿元。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洪涝灾害旱涝灾害有区别吗

有区别。一、范围不同:1、旱涝,汉语词组,旱灾和涝灾的简称。2、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二、内容不同:1、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2、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扩展资料:旱涝起因1、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2、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3、天文潮汛期所致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5、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6、其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旱涝

洪涝灾害如何自救 洪水过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导语:无论是哪一种自然灾害,都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损失,同时还会威胁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洪涝灾害如何自救?洪水过后要注意哪些事项?一起来看看。   洪涝灾害如何自救   1、如时间充裕,应该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2、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足球、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质地好的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   3、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用沙袋、草包、档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做好围堵的措施,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   落水自救措施   1、万一掉进水里,不要慌张,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浮出水面,大声呼救。   2、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   3、如不会游泳,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5、当车内进水,车门打不开时,不要砸前挡风玻璃,应该击打车窗玻璃四角,因为前挡风玻璃夹胶,即便打碎,也有一层胶把碎玻璃粘贴在一起,不易逃生。如果车窗打不碎,就静静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因为,当车内外水压接近时,车门容易被打开。   洪水过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1、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以及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装水器具必须保持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   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畜禽。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畜禽、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垃圾。   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隔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垃圾要摆放在指定区域,不能随意丢弃。   4、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手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应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5、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   居民可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   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会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6、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灾区居民不应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后使用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7、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照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8、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办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

洪涝的词语洪涝的词语是什么

洪涝的词语有:洪炉点雪,齐天洪福,宽洪大度。洪涝的词语有:宽洪海量,齐天洪福,声如洪钟。2:词性是、名词。3:注音是、ㄏㄨㄥ_ㄌㄠ_。4:结构是、洪(左右结构)涝(左右结构)。5:拼音是、hónglào。洪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二、引证解释⒈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引清顾_《有夏》诗:“淫雨积洪涝,八十有八日。”三、网络解释洪涝(自然现象)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关于洪涝的近义词洪灾洪水水灾关于洪涝的反义词干旱关于洪涝的成语旱涝保收洪乔捎书齐天洪福洪福齐天洪炉点雪宽洪大量洪水猛兽宽洪海量洪水横流宽洪大度关于洪涝的造句1、今年的洪涝灾害给灾民造成了巨大损失。2、建国以来,四川地区曾遭受数十次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袭击。3、这个地区去年刚遭受地震灾害,今年又遇特大洪涝袭击,这可真叫雪上加霜。4、她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很早就随父亲来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真可谓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乞丐成群,麻风流行,台风洪涝接连不断,各地都有起义,连年饥馑,官兵寻衅扰民,城市里烟馆林立,一片吞云吐雾。5、去年,我的家乡遭受了特大的洪涝灾害。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洪涝的详细信息

洪涝灾害是什么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通常洪涝灾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而同时导致洪涝的原因也是很多的,很多人对于这个是不了解的,那么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的。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同时也有相应的洪涝灾害预防和预警机制,其中包括根据防汛特征水位,对应划分预警级别(通常由重到轻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水利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的根本措施。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 二、水土保持措施。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三、水利工程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上无论是垦区还是鹤岗均已成体系,初步改变了重建轻管现象。但在管理体制、资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平顶山一中学内涝3000师生被困 9月25日,河南平顶山发生洪涝灾害,叶县某中学多名学生被困,救援队紧急奔赴救援,学校学生排成长队赤膀趟水脱险。据永安应急救援队杜书记称,该校附近河流由于水势上涨快,南校区院墙被洪水冲垮后3000余名师生被困,经过紧急转移,目前已转移2000余人,预计下午2点转移完毕。洪涝灾害是地质灾害吗 洪水灾害不是地质灾害,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们居住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门的破坏。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怎么形成的

  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的持续性高强度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使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水土流失和崩滑活动剧烈;江河湖泊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等。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中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执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是我整理的洪涝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成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自然原因:   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 汛期长,水量大   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人为原因:   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一些水库、   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   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a href="" target="_blank">种植荨⒈3炙?粒??孤铱忱姆ド?帧⒗目巡莸亍⒐?确拍痢⑵苹瞪??肪?/p>   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   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洪涝灾害的危害   1. 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洪水氾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 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区域性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3. 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4. 媒介生物滋生   1 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2 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3 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因此,导致家鼠、野鼠混杂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5. 传染病流行   1疫源地的影响 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齧齿类动物及其他病原宿主迁移和扩大,易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   2传播途径的影响 洪涝灾害改变生态环境,扩大了病媒昆虫孳生地,各种病媒昆虫密度增大,常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   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迁移引起疾病 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一方面使传染源转移到非疫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迁移极易导致疾病的流行。其他如眼结膜炎、面板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4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 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易着凉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

洪涝是什么灾害

洪涝是一种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发生的时候,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属于什么灾害你知道吗?赶紧来了解一下吧!洪涝属于什么灾害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其次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是什么

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是夏天雨水多,城市雨水比农村多,还有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洪涝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吧!洪涝是什么洪涝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形成洪涝首先要具备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其次是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是什么意思

1、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2、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的解释洪涝的解释是什么

洪涝的词语解释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的词语解释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结构是:洪(左右结构)涝(左右结构)。注音是:ㄏㄨㄥ_ㄌㄠ_。拼音是:hónglào。词性是:名词。洪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引清顾_《有夏》诗:“淫雨积洪涝,八十有八日。”二、网络解释洪涝(自然现象)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关于洪涝的近义词洪水水灾洪灾关于洪涝的反义词干旱关于洪涝的成语洪乔捎书宽洪海量洪福齐天洪炉点雪宽洪大度洪炉燎发齐天洪福洪水猛兽旱涝保收洪水横流关于洪涝的词语付诸洪乔宽洪大度洪水猛兽洪炉点雪声如洪钟洪水横流齐天洪福宽洪海量十年九涝洪炉燎发关于洪涝的造句1、入夏以来,长江下游一带降雨频繁,洪涝成灾。2、建国以来,四川地区曾遭受数十次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袭击。3、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5、她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很早就随父亲来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真可谓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乞丐成群,麻风流行,台风洪涝接连不断,各地都有起义,连年饥馑,官兵寻衅扰民,城市里烟馆林立,一片吞云吐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洪涝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洪涝灾害属于什么灾害?

自然灾害

为什么中国的洪涝灾害特别多?

气候异常

雨涝的雨涝和洪涝的区别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区别

暴雨是因,洪涝是果

洪水、洪涝、内涝这三个词有什么定义上的区别?

内涝严重;湖泊蓄水容积减少,汛期湖面水位上升、易破圩造成灾害;围垦削减了...因上游强降雨,发洪水引起下游的涝灾,这是洪涝。内涝和洪涝没有必然的关系...

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我国的洪涝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洪水、洪涝、内涝这三个词有什么定义上的区别?

内涝更多偏向城市属性,只有在城市内才被称为内涝

地理我国洪涝灾害典型地区及产生原因是什么?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

安徽

哪些称为洪涝灾害?

众所周知,所谓的洪涝灾害就是因降雨过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洪”,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涝”,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当然,面对洪涝灾害的人们自然也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预警机制。而预警机制则是指根据防汛特征水位,对应划分的预警级别,按灾害的程度,分为4个等级,从重到轻,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进行表示。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1.洪水:是指大雨、暴雨,由于降雨量过多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从而导致重大灾害,如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2.涝害:就是指雨水过多或降水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3.湿害:是指在洪水、涝害过后,由于农田没有进行及时排水或排水不良致使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进而使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在我国,洪涝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集中于一些江河流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都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夏涝是我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而秋涝则是多由台风雨造成,它主要发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发生。

洪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洪涝灾害的形成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所以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例如,每年江河中下游地区都是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而该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又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洪涝大致上又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河流洪洪涝中影响最大、最常见,如果流域内暴雨长时间积蓄就会造成河流水位不断上升,从而引发堤坝决口,造成地区重大损失,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伤亡。从其发生的机制来看,洪涝灾害有三个明显的性质,即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并不是不能防御的,虽然人们不可能根治洪水灾害,但却能尽可能地减小灾害的影响。

地理有关洪涝灾害方面的知识

洪涝灾害的危害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我国的雨涝 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2008年05月16日 星期五 09:44洪涝灾害控制及预防措施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可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甚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由于受强降雨影响,部分乡镇遭受洪涝灾害,为了做好受灾乡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特提出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供受灾乡镇参考。 一、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 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 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3、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强环境卫生 1、对灾民住所的卫生要求;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2、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措施(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 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也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3)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禁止将病人粪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3)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4、人畜尸体的处理 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5、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1)组织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蔬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地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6、消毒 由于洪水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公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四、传染病控制1、强化灾区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动物尸体,进行粪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保护水源,开展打井或饮用水消毒,使灾民清洁饮用水。2、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某些传染病疫区应有重点地控制传染源,开展自然疫源地的灭鼠活动,在灾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蝇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媒害虫。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3、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网络;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发生传染病疫情,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在重点灾区或传染病多发地区设立疫情监测点、严密监视疫情动态。灾区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通报和报警。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便采取预防决策。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发挥计划免疫效力; 水灾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灾民移动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难以控制。有必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免疫和预防服药等,以控制灾区的传染病暴发流行。5、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维护灾民身体健康;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抵抗力差,由于灾害期间过度疲劳和紧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晒雨淋和虫咬,日夜不能安息,处于机体内外病因交加之中极易患病。因此对这类特殊人群应采取加强预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临时住地的卫生条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样还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灾民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五、媒介生物控制1、防蚊的主要措施(1)环境治理;(2)防蚊驱蚊: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或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亦可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3)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如敌敌畏、奋斗钠、三氯杀虫酯等。2、防蝇措施(1)清理环境,减少滋生场所。(2)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也可使用粘蝇纸、诱蝇笼或苍蝇拍人工捕蝇。3、灭鼠措施;洪水期间的临时聚居地属于特殊环境,开展灭鼠时应注意: (1)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2)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3)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六、健康教育;洪水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救灾防病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健康教育必须与受灾这种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和非常对象相适应。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相适应,而且应根据灾情、气象、疾病、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变化和灾民对健康教育需求层次的变化进行精心组织。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1、土壤与地质情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2、地貌特征。当所处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排水迟缓等情况,受洪水顶托倒灌影响,使内水无法排除。3、气候原因。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或受北上台风影响而形成的长时间连续降水。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一些地区因人类过分集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5、防洪工程不达标。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当河水泛滥时,不能有效的及时排除内水。洪涝灾害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洪灾每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养分流失,致使土地贫瘠,同时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重大洪涝灾害会造成大量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厂减产、停产,随之则是工人失业。重大洪涝灾害还会使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会出现大量灾民,使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

洪涝的危害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房舍等,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冲毁农田,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还会造成交通、通讯中断,使信息、运输闭塞或延误。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破坏,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洪涝退去后,使蚊类、蝇类滋生,增加了发生传染病的可能性。  气象灾害是中国重要自然灾害之一,暴雨洪涝灾害又是气象灾害中重大的、多发灾害,因此,对于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空间分布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洪涝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范围大的特点,用卫星遥感监测大面积的洪水,视野宽广,洪水边界清晰,因此遥感信息产品的引入将使洪涝灾害灾情监测更及时、准确。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  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洪涝有哪些危害?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一直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我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今我们必须要顷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类型、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有效的预防洪涝灾害。在20世纪,我国就有三次重大沤涝。第一次是在1931年,有16个省受灾,其中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最为严重,其次是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区。这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而这次的洪涝灾害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再加上当时我国社会处于动荡期,所以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局面,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灰370万人。而后来发生的两次全国性的大水灾都是在解放后,分别是1954和1991年的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其他的重大水灾还有1958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出现的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而在1982年,汉江又遭受了特大洪水,造成安康老城被淹没,损失十分惨重。而发生在1998年的一场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我国的很多重要江河,如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然而直至目前,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一亿亩地要受到洪涝的影响,成灾6000万亩,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洪涝与干旱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张梁,1999)。1.降水分布不均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这种降水特征是伴随着新生代的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环境演化逐步形成的。第四纪以来,全球性降温使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差异加剧,形成大范围的东亚季风环流,并因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而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洪涝灾害频发。此外,受局部山地地形的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在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伏牛山、大别山、雪峰山、罗霄山和武夷山等地区,不但年降水量较高,且暴雨频繁而强烈。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构造沉降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加强烈,以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已使地面高程降低几十厘米至2m以上(张业成,1999)。上海是个地势低平的沿海城市。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标高一般在4m以上,市区内几乎没有防汛设施,但几乎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市区地面标高普遍降至3.5m以下,市中心地段只有2.6m左右,每逢大暴雨市区许多街道积水,民宅进水受害。1995年6月24~25日,全市普降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市区200多条马路严重积水,256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刘毅,1999)。3.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张业成,1999)。例如,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水灾,并且出现了1981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区河床湖底逐年抬高,城陵矶—汉口段20年间平均淤高0.43m,洞庭湖等不断萎缩。因此,长江中下游的干流,除个别河段外,洪水水位在流量未增的情况下仍然逐年上涨。据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的观测资料,1954年的最高水位为34.45m,最大流量44500m3/s。除这两次特大洪水外,期间还发生多次较大洪水,洪峰流量相近,均为29100~29800m3/s,最高水位在逐年上涨。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张业成,1999)。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不但直接造成湖泊萎缩,而且也为人工围垦造田提供了基础。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接纳泥沙1.33×108m3,其中82%来自长江上游。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综合上述,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不一,但它们多与地质动力过程相关。气候是控制洪涝灾害的先决条件,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崩滑流活动与河湖淤积等因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