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什么统一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四个统一”的要求,不仅适用于高校教师,也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只有坚持“四个统一”,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广大教师才能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过程之中。如何将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礼记》曾讲: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不仅要用自己渊博的见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好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对教师而言,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技能,凝练育人本领,使教书与育人两方面和谐统一,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的关键,在于他的综合素质,包括精深的学养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敬业精神,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博采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厚积薄发,占领学术高地,做面向学生的学术对话者,做学生学习的谆谆善导者。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一、“八个倡导”1.倡导读书思考,提升自身素质。2.倡导爱岗敬业,弘扬奉献精神。3.倡导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关系。4.倡导尊重家长,促进家校沟通。5.倡导团结协作,增强团队意识。6.倡导文明用语,注重礼仪修养。7.倡导成名成家,追求德艺双馨。8.倡导廉洁从教,树立良好形象。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网络时代,教师也成为了一种高危的行业,一些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对教师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呢?下面就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学生观,教师面对的对象学生,学生是教师的全部,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丰富的学识,学生是不买老师的账的,尤其是当今这种大形势下。 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正确的立场,并且立场要坚定,不能随风飘摇。 学习相关的师德师风文件,通过学习要不断地对比自己,进行自我找不足,争取改掉不足,力争上游。 在教师这个光辉的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好的案例,教师要自觉以这些好的教师为榜样,不断进行自我批评。 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榜样为目标,心中有目标,干事才有动力,教育才能有希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教育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师德建设水平,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办学,从我做起”为主题,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切实解决当前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依法治教,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奉献的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及专家对《规范》的解读、胡锦涛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商南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评估细则(试行)》(商教发[2006]262号)、商洛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推行教师“十不准”规定的通知》(商教人[2003]17号)、《商洛地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违纪行政处理暂行规定》、汶川地震中英雄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胡锦涛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观念,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各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正确处理育人和事业的.关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为目标,真正使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严谨笃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教书育人的优异成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广大教师真正树立起“用爱和责任教书育人”的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弘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反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弘扬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反对有偿家教、补课办班;弘扬关爱、尊重学生,反对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弘扬廉洁从教,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弘扬正气,反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规行为;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反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弘扬高尚师德、志存高远,反对有损教师形象和声誉的失德行为。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学习提高(4月1日——6月15日)。   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学习宣传,提高认识。使学校和广大教师明确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思想发动。各校要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家长、学生及广大教师中引起震动,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3、组织学习。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注重学习效果,做好学习记录和学习笔记。   第二阶段:深刻反思,查摆问题(6月16日——7月16日)。   主要任务是:通过个人反思,自查互摆,学生和家长反馈,使每名教师能自觉地、全面地认识到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利整改。   1、每名教师要根据《规范》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找出自身出现问题的根源。   2、查摆问题。要通过自查、互查、调查的办法,把每个人在师德方面的问题查清摆正。要端正态度动机,从关心爱护同志的角度出发,不得借机整事整人。要抱着对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态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征求意见。通过发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明察暗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帮助查找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讨论,究其危害(7月17日——8月31日)。   主要任务是:通过全体教师的大讨论,使广大教师对为师不德、为师不廉、不思进取的危害有全面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自警、自省、自励的目的。   1、组织讨论。要紧紧围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对学生、对教师本人、对学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怎样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大讨论活动,进而准确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使之受到教育和启迪。各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讨论要有记录。   2、思想汇报。经过认真查摆后,每名教师要写一份深刻的思想汇报,主要谈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想根源,上交学校备案。   第四阶段:针对问题,切实整改(9月1日——11月30日)。   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反思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1、汇总梳理问题。各校要根据征求的意见及教师自查互摆的情况,一是梳理出学校及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针对每名教师实际及梳理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2、制定整改措施。针对自查和学校反馈的结果,每名教师都要制定出目标明确且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3、师德公开承诺。在此次学习教育活动后,要就补课办班收费、不公平对待学生、乱定资料、收受学生、家长钱物、不求上进等问题,与每名教师签定承诺书,学校及全体教师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做出承诺。   第五阶段:树立典型,总结交流(12月1日——12月15日)。   主要任务是:借这次师德警示教育活动的东风,大张旗鼓地弘扬正气,树立师德典范,举办本乡镇(校)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发挥其引导、鼓励鞭策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师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活动要求   1、建立健全机构。县局成立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柯昌印 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王学勤 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党委书记、副局长   徐前程 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党委纪委书记、人事股长   成 员:其他副科以上领导及各股室负责人   2、全面提高认识。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在传播文明、启迪智慧、塑造灵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师德必须高于社会公德。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新形势对师德提出的挑战,教育部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学习贯彻新《规范》活动。我们组织开展“规范办学,从我做起”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规范》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县教师队伍的主流,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师德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虽属个案,但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教育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学习贯彻《规范》,狠抓师德建设,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各级各类学校要动员广大教师把思想统一到县局整体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师德修养,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深刻理解《规范》内涵。新修订的《规范》共有六条内容。“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新《规范》既包含治学、从教,又包含做人、处事,既是一个师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各学校要教育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全面深刻领悟其内涵,做到入脑、入心,正真把新《规范》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   4、创新活动形式。师德建设旨在实践,贵在自律,重在行动。学习贯彻《规范》,抓师德建设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和浮漂作风的影响,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一把手”全面抓,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党、政、工、团(队)齐管共抓,各负其责的师德建设机制职能作用,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围绕主题,采取学习、解读、交流、演讲等形式,做到学习理论与学习先进典型、剖析反面案例、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师德建设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通过学建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要把师德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志关系上,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遵规守纪的作风上,体现在创新进取的动力上,转化为推动全县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5、注意把握政策。这次学习教育活动,重在警示教育,不得借机打击报复,引发矛盾,重在学习提高,做到边学边改,切实解决广大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6、强化督导检查。活动期间,县教育局将适时组织人员到基层督导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将列入09年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7、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各乡镇中小学、县直教育单位要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紧密结合乡镇、学校(单位)实际,尽快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效开展。活动方案务于2009年4月15日前报教育局人事股。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日   抄送:市教育局。   商南县教育局 2009年4月2日印发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关于师德师风的建设,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便来做:一种精神、两个服从、三个热爱、四个关系、五个自觉。1、一种精神,即“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人民教师最起码、最根本、最根本素质。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把更多精力放在讲台上,才能有效保证教学效果和成绩,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有些老师不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是把教书当成差使来完成,把上课当作任务来应付,毫无事业心,毫无责任感,这样的老师是不会有敬业精神的。有些老师在一堂课45分钟结束后,看见学生就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老师是教不好书的。真正的好老师会全天24小时都把学生挂在心上,日夜考虑自己会不会误人子弟。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敬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正所谓“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第二层是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第三层是创业精神。教师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恒心,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一种在踏实中求“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的思想境界。面对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地站在三尺讲台上,要变踏实为“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学习新知识、新方法,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学,向名师大家学,辩证地用好“拿来主义”,把教书当事业,把育人当理想,在不断地“变化”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位。2、两个服从,即“服从大局,服从管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具体到我们学校,服从大局就是服从领导的正确领导。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必须服从一个首领。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3、三个热爱,即“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时刻关注学校信息,关心学校发展,要有与学校荣辱与共的荣誉感。热爱班级,加强班级的管理,加深与班级的感情,多去班上走走、看看,为班级的进步多努力、多付出。热爱学生,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成长。当然,在三个“热爱”中,最核心的是要热爱学生。现代教育家夏沔尊有一句经典名言:“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如果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工作起来就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真正达到了爱之深,爱之切。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晕轮效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良性循环。台湾著名的忠信学校,老师们的座右铭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4、四个关系,即处理好“家务与工作、分内工作与分外工作、老师与家长、同事与同事” 四个方面的关系。关于家务与工作的关系。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许多教师工作很出色,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务要做,难道他们的家务成了大问题?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关于分内工作与分外工作。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当然,强调合作统一,并不否定个性张扬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群体性工作的前提基础;但要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体工作积极性,其实也绝对离不开充满凝聚力的工作群体。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关于同事与同事的关系。同事是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与同事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要尊重同事,尊重同事的人格尊严,尊重同事的工作成果,尊重同事的生活习俗,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对同事的困难表示关心,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议论是非。对自己的失误或同事间的误会,应主动道歉说明,征得对方的谅解。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年长者要做师德师风的突出表率,在教学上当前辈,在生活上当兄长,关心和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做老师中的老师。年轻教师要争当师德师风的先锋模范,虚心学习,不计较多做一点事、多吃一点亏。中年教师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承上启下的比较优势,发挥骨干力量,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向新风、树形象。关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教师要让家长乐于做老师的助手,注重通过家长会、电话、QQ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培育良好学风,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5、五个自觉,即“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提升、自觉创新”。 铸炼师德自律始。教师要“为人师表”,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是自觉学习。亚圣孟子曰:“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做老师的更要学习,古人云: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有一位全国十佳教师说得好,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二是自觉守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时时刻刻管住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做好路标。上班纪律、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规程、考评制度等等是学校最显性也是最为刚性的法纪。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三是自觉清廉。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但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物利私欲也存在。因而,特别是有采购的行政、后勤同志和常与家长接触的班主任,要占点小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要多加注意。四是自觉提升。要提升心理素质。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五是自觉创新。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做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教师的工作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个别不和谐因素,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相应的污染,个别教师工作缺少责任感,出现了拜金主义及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为了克服这些思想,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各类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我认为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严肃对待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建设活动中,我校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使全校广大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历史使命。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二、领导率先垂范,强化落实责任。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且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  三、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为人师表良好形象,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造就和形成了一支叫得响,过得硬的教职工队伍。我们要求全校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  四、创设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结合县教体局师德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根据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面貌焕然一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文400字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 作者:张月东 审核:毕金廷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人师表 教师应是明天之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 作者:张月东 审核:毕金廷

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不管什么时期,都要遵照尊师重教,加强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人师表 教师应是明天之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心灵塑造工程,需要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环境熏陶,这是形成良好师德的外因,但归根结底还要靠内因,即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塑造高尚的师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勤于学习。“智是进德之基”,加强学习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纯洁道德、追求崇高的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不断升华,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练就。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使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2、乐于奉献。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应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责任的重大。热爱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以施教为乐,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做到工作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训斥指责家长。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放心。3、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炬。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从多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是只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就是爱,做到严而有度,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总之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4、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既是师德建设的实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所有教师应当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操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一、教师要在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上以身作则。要以自己正直、诚实、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等美好品德来影响学生,要以德培德,以智启智、以情激情。其二、教师要在治学上以身作则。凡是知识广博、教学认真、教风活泼生动的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高;相反,基础差、知识贫乏、不肯学习、教学呆板、上课马虎的教师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作风严谨,工作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实质就是教师教风的一面镜子。其三、教师要在文明习惯上以身作则。我们常常能在学生身上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语言行动,生活习惯,甚至字体学生都模仿。所以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做到心灵美,也要注意仪表美、语言美,把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很好地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像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总之,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渊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 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 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 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 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 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 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 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 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 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 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 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紧跟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师德师风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作者:张月东审核:毕金廷

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 作者:张月东 审核:毕金廷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 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人民教师,就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良好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只有真正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才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2. 看清师德建设形势的紧迫性  应该说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不错的,大多数教师能够遵守师德规范,他们工作态度端正,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个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主要表现为:不注重为人师表,不追求精益求精,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他们有的在岗上出勤不出力 ,工作敷衍塞责 ,教学马虎应付 。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 ,不根据实际情况备课 ,不改进教学方法 ,不因材施教;有的教师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他们参加教科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因循守旧,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面临的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或者说是局部的问题,但是在推进新课改当今形势下,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蔓延整个队伍,影响到这个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就会阻碍教育教学改革大局的深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的看到师德建设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要理性思考,科学分析,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3. 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性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师德问题的分析,要看清它是属于违背道德的问题还是属于一般的职业倦怠问题。如果是严重违背道德的问题,就必须要严肃批评教育甚至给予相应的处分,帮助改正。如果是属于一般职业倦怠的问题则要以引导教育为主,帮助克服思想波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虽然说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并且社会上还赋予了教师职业诸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神化光环,可教师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神的标准去衡量教师。对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秉持冷静、客观、包容、乐观的态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文关怀、职业理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去研讨师德建设的有效性:  3.1重视人文关怀,以真诚呼唤真情。  教师一年到头,甚至在十年、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对许多个性迥异的学生,不断在重复教书育人的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单调乏味,再加上长期工作条件待遇差以及生活中琐事的烦扰,产生职业倦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作为学校行政管理者不应简单的把这种心理现象归因为师德问题,而是应当从人文关怀方面多关心体贴教师,多给他们一些宽容与理解,让他们获得鼓舞,帮助他们重树爱岗敬业的信心。比如当教师工作和生活遇到困境的时候,如果学校领导能够及时抽空登门给他们予真诚的关怀与安慰,就会使他们疲惫的心灵激起暖流,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相反,则会使他们心灵受到冲击,甚至产生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进而对工作和生活失去热情,影响到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即使在平时工作中对教师严格管理,甚至要求很严厉,但是在生活状态中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老师们一定能够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因此在刚性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要善于用真诚呼唤教师热爱生活的激情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3.2加强理论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教师对社会、对学生应尽的神圣职业义务。但是,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各异的外界难以直接监督的自觉劳动,也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想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需求和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师德境界。  加强理论学习就要引导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的关切,站在培养新一代,继往开来的历史前沿,关心学生的前途,对学生一生负责,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要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教师的育人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要帮助教师明确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自身差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反思,不断规范自己的育人行为。就是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教学态度和育人精神,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就是要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树立师德模范,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理想的教师,才能身体力行地实践师德规范。师德模范既是优良师德的体现者,也是师德规范知行统一的实践者。最近几年,我们的队伍中不断涌现了诸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科研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的侯伯宇、“永生的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王强、勇斗歹徒的陆荣飞、舍生保护准考证的周玉兰等师德楷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在全社会特别是在教育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我们开展师德建设就是要大力挖掘师德典型模范,大力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特别是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氛围,使加强师德修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3.4建立考评体系,促进师德建设水平提升。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管理偏重于业务工作,往往只看教学水平如何,科研论文多少,而不大注意甚至根本不看教师的品行修养、职业道德或爱岗敬业精神如何,严重忽视师德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纠正这种错误倾向,要做到对教师的考核能够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并重。在管理机制构建方面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真正强化师德考核评估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格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可通过个人自评、学生参评、领导考核、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建立师德档案,将考评结果作为评职、评优、聘任、晋级的必备条件。通过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体系促进师德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3.5建设奖罚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驱动力。  建立和完善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就是要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的工作。每年,学校对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典型的高尚精神。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给予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并重齐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明显提升。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自身素质,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心灵塑造工程,需要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环境熏陶,这是形成良好师德的外因,但归根结底还要靠内因,即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塑造高尚的师德,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勤于学习。“智是进德之基”,加强学习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纯洁道德、追求崇高的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不断升华,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练就。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使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2、乐于奉献。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应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责任的重大。热爱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以施教为乐,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做到工作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训斥指责家长。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放心。3、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炬。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从多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是只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就是爱,做到严而有度,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总之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4、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既是师德建设的实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所有教师应当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操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一、教师要在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上以身作则。要以自己正直、诚实、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等美好品德来影响学生,要以德培德,以智启智、以情激情。其二、教师要在治学上以身作则。凡是知识广博、教学认真、教风活泼生动的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高;相反,基础差、知识贫乏、不肯学习、教学呆板、上课马虎的教师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作风严谨,工作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实质就是教师教风的一面镜子。其三、教师要在文明习惯上以身作则。我们常常能在学生身上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语言行动,生活习惯,甚至字体学生都模仿。所以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做到心灵美,也要注意仪表美、语言美,把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很好地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像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总之,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渊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 作者:张月东 审核:毕金廷

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进一步推动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全体教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重师德、讲师风是学校强校之本,更是学校的精魂所在。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职工队伍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是学校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对于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的提升、社会影响的扩大、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品味的形成以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怎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修养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不是教育出来的。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博客见解“师德修养感悟”。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 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人民教师,就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良好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只有真正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才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2. 看清师德建设形势的紧迫性  应该说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不错的,大多数教师能够遵守师德规范,他们工作态度端正,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个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主要表现为:不注重为人师表,不追求精益求精,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他们有的在岗上出勤不出力 ,工作敷衍塞责 ,教学马虎应付 。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 ,不根据实际情况备课 ,不改进教学方法 ,不因材施教;有的教师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他们参加教科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因循守旧,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面临的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或者说是局部的问题,但是在推进新课改当今形势下,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蔓延整个队伍,影响到这个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就会阻碍教育教学改革大局的深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的看到师德建设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要理性思考,科学分析,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3. 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性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师德问题的分析,要看清它是属于违背道德的问题还是属于一般的职业倦怠问题。如果是严重违背道德的问题,就必须要严肃批评教育甚至给予相应的处分,帮助改正。如果是属于一般职业倦怠的问题则要以引导教育为主,帮助克服思想波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虽然说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并且社会上还赋予了教师职业诸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神化光环,可教师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神的标准去衡量教师。对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秉持冷静、客观、包容、乐观的态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文关怀、职业理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去研讨师德建设的有效性:  3.1重视人文关怀,以真诚呼唤真情。  教师一年到头,甚至在十年、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对许多个性迥异的学生,不断在重复教书育人的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单调乏味,再加上长期工作条件待遇差以及生活中琐事的烦扰,产生职业倦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作为学校行政管理者不应简单的把这种心理现象归因为师德问题,而是应当从人文关怀方面多关心体贴教师,多给他们一些宽容与理解,让他们获得鼓舞,帮助他们重树爱岗敬业的信心。比如当教师工作和生活遇到困境的时候,如果学校领导能够及时抽空登门给他们予真诚的关怀与安慰,就会使他们疲惫的心灵激起暖流,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相反,则会使他们心灵受到冲击,甚至产生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进而对工作和生活失去热情,影响到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即使在平时工作中对教师严格管理,甚至要求很严厉,但是在生活状态中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老师们一定能够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因此在刚性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要善于用真诚呼唤教师热爱生活的激情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3.2加强理论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教师对社会、对学生应尽的神圣职业义务。但是,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各异的外界难以直接监督的自觉劳动,也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想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需求和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师德境界。  加强理论学习就要引导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的关切,站在培养新一代,继往开来的历史前沿,关心学生的前途,对学生一生负责,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要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教师的育人行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要帮助教师明确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自身差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反思,不断规范自己的育人行为。就是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教学态度和育人精神,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就是要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树立师德模范,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只有树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理想的教师,才能身体力行地实践师德规范。师德模范既是优良师德的体现者,也是师德规范知行统一的实践者。最近几年,我们的队伍中不断涌现了诸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科研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的侯伯宇、“永生的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王强、勇斗歹徒的陆荣飞、舍生保护准考证的周玉兰等师德楷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在全社会特别是在教育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我们开展师德建设就是要大力挖掘师德典型模范,大力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特别是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氛围,使加强师德修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3.4建立考评体系,促进师德建设水平提升。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管理偏重于业务工作,往往只看教学水平如何,科研论文多少,而不大注意甚至根本不看教师的品行修养、职业道德或爱岗敬业精神如何,严重忽视师德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要纠正这种错误倾向,要做到对教师的考核能够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并重。在管理机制构建方面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真正强化师德考核评估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格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可通过个人自评、学生参评、领导考核、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建立师德档案,将考评结果作为评职、评优、聘任、晋级的必备条件。通过建立完善的师德考评体系促进师德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3.5建设奖罚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驱动力。  建立和完善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就是要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的工作。每年,学校对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典型的高尚精神。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给予行政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并重齐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明显提升。

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有紧迫性。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由此可以说,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尽可能按时代的要求,去认识,去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受影响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金钱拜物,实惠思想,不诚信,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等已经侵蚀学校肌体,侵蚀师生心灵。眼前在重物质条件攀比,轻人文精神动力方面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倾向。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我们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他发宏愿:“要集合一百万同志,要提倡一百万所学校,去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他还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是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化为自己双肩上的职责。”陶行知将钱用于大众,一生两袖清风,心地坦荡。从陶行知的言行中是否让人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呢?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经常遇到学生交不起学费,老师垫学费,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帮助学生的现象。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教师手里塑造出了多少共和国的精英栋梁,这些平凡的人是“托着太阳升起”的巨人。如何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呢?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二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就是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让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激励教师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二、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丝毫没有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的意思,相反个人的创造才能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前提,一个没有核心的团队还能称为团队吗?在教育界,这个核心应该是被公认在其研究领域里造诣最高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带头人,除了他个人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就是识人用人,而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凝聚一班人,让其充分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团队精神”也就更显突出了。特别是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团队精神”,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渗透等都需要团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所以说在广大教师中提倡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这盘棋中,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有机渗透,提倡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主动协作,反对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要保持经常沟通,有利于工作上协调,感情上融洽。三、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主要是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可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提升人格。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四、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上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五讲、三不许”:坚定信念讲境界;敬业爱岗讲奉献;教书育人讲爱生;团结协作讲友谊;严谨笃学讲优教。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许讽刺挖苦学生;不许学生为自己家务。优秀师德有了具体标准,广大教师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师德师风的好转必将指日可待。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形式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在十七大时提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主题年建设众望所归的大业。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打造一面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厚实的文化积淀。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向先人负责,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意识到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热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必须专心和精心。这就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取自由。要按照 “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潜能、完善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力戒千篇一律、死板教条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要创造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优势互补中争取更大的突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对于每个教师来讲,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既要把教学内容放在心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一叶可以知秋!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要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要做群众的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弥补不足,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建设一面小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树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崭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投稿单位:一面山小学 作者:张月东 审核:毕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