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柳宗元的政治主张?

是个奸臣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代表作

诗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论说:《天说》《封建论》《断刑论》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柳宗元字什么号什么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草木,反其本也;多有所得。翻译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草木,反其本也;多有所得。”的翻译:柳宗元原本想要的是仕途亨通,官位显达。却遭贬斥,降职外放到柳州。(与其本心相比)倒是接近了道的本真,种了些草木植物,倒是回归了自然本性;反而有不少收获。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因其祖籍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他晚年担任柳州刺使,并死于柳州任上,因此又被称为"柳柳州"。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在思想、文学和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思想领域,柳宗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文学领域,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是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这使他成为了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此外,他还因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领域,他是著名的"永贞革新"的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从政生涯中,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实际领导工作,更以革新派的思想和理论代表者的身份进行了理论斗争和舆论宣传。柳宗元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这是他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柳宗元其理想是积极参政,做个政治家,他的直接目标是辅时及物,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第二个阶段,从公元805年到814年,是他谪居永州时期。十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活动主要转到了思想和文学创作领域。在这个阶段,柳宗元不仅广泛钻研哲学、政治、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的《封建论》、《永州八记》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第三个时期,从公元815年到819年,是他出任柳州刺使时期。这个时期的柳宗元,尽管饱经磨难,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但作为地方长官,他仍然想做一番事业。到柳州上任后,他先后采取了解放奴婢、植树造林、兴修街道、打井取水、兴修孔庙、发展文化等举措,短短四年时间,就把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惜的是,到公元819年十一月八日,他因病终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柳宗元是什么官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的一生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柳宗元是谁?

不是同一个人。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资料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1、整体评价 :本世纪上半叶并未产生多少对柳宗元散文作通论研究、整体评价的文章和专著,仅有的几篇论及柳宗元散文的文章也是或着眼其山水游记、或专论其小说文学的。2、柳宗元散文总的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一种幽美,而且指出柳文的这种风格,不仅和他长期被谪受贬的遭遇经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富有批判锋芒的作品内容有关,而且与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浓郁的诗意,明显的讽喻性、象征性,屈曲峻峭的笔法诸艺术特色也是分不开的。3、柳宗元散文主张、杂文、传记散文、寓言散文、山水游记、辞赋的艺术特点、柳文艺术风格、结构艺术、寓言艺术、柳韩散文比较等十个方面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4、柳宗元山水文学并不是"表示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而是一种更痛苦的真实的反映"。"从本质上看,这不过是柳宗元选择了一种为他的政敌们侦察视线所不及的对象山水,作为他集中的创作劳动的对象,来强制转移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而已。而且这种情绪,也不可能完全隐蔽,除他的愚溪对外,也常常可以碰到把山水的遭遇当作自己的遭遇这一类的话。"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馀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被后人称为什么?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唐朝韩愈和柳宗元,生活在一个时代,他们关系怎样呢?

关系很铁。

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上的成就

文学上的成就: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生平经历: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柳宗元的小故事

简短点啦!白痴

文学大家柳宗元的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的作品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在诗歌上,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江雪》和《鱼翁》,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句作品,吟唱度很高。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以描述冬天风光为主,但是却抒发了柳宗元心中苦闷之情。柳宗元在柳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除此之外,柳宗元还有大量的寓言作品,代表作品有《临江之麋》、《黔之驴》等等,柳宗元用寓言故事讽刺现实百态。《黔之驴》借以驴和老虎的故事来讽刺当时朝廷外强中干的官员,他们没有实力却只懂得冒充声势,身为弱者,要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他们看着可怕,实际上很好打败。   柳宗元擅长的写作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文学家。柳宗元擅长写的就是诗歌、山水游记、寓言作品、辞赋。   柳宗元和韩愈针对文章写作,发起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柳宗元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是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作品,记录在《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在寓言写作上,代表作品有《临江之麋》、《黔之驴》等等,柳宗元用辛辣讽刺的语言,展现了社会世态的黑暗。《黔之驴》借以驴和老虎的故事来讽刺当时朝廷外强中干的官员,他们没有实力却只懂得冒充声势,身为弱者,要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他们看着可怕,实际上很好打败,柳宗元擅长用寓言故事讽刺现实百态。   柳宗元渔翁赏析解读   《渔翁》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诗人借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渔翁》全诗内容为: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这首诗歌,就要先从创作背景来分析。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柳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柳宗元在永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   这首《渔翁》以“渔翁”形象为创作主线,其中加入了渔翁生活和劳作环境,突出了渔翁辛劳的生活。诗句之中,诗人用了世间的先后顺序,呈现出渔翁一天的作息,从夜间到清晨,时辰的变化也带来了渔翁工作的变化。柳宗元将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既体现出了生活生活节奏,又突出了生活的乐趣。“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全诗篇的点睛之笔,仿佛诗人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大自然水墨画。雾气朦胧的清晨,一位渔翁撑船在江面缓缓滑行,山水在水雾的装饰下,越发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借上联的景,抒发了自己苦中作乐的感情。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什么

柳州风骨

柳宗元的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柳宗元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字号:字子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73年。去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别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柳宗元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柳宗元的诗词点此查看柳宗元的详细内容《小石潭记》、《江雪》、《永州八记》、《钴_潭西小丘记》、《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捕蛇者说》、《溪居》、《饮酒》、《种树郭橐驼传》、《重别梦得》、《小石城山记》、《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早梅》、《段太尉逸事状》、《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溪居》、《入黄溪闻猿》、《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梓人传》。二、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古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骚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_潭记》、《钴_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三、家庭背景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家族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妻儿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无记。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四、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柳宗元的详细信息

关于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  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  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  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22、《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23、《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

唐朝

柳宗元的作品

诗《江雪》散文《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永州八记》包括《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的身世背景是怎样的?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柳宗元号什么

放翁

柳永是不是就是柳宗元哦?

不是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_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扩展资料: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

应该是唐朝的

柳宗元一生的简历!~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南,后居长安,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需有益于世。其诗歌主张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收入《柳河东集》。我可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的哦!很辛苦的!

如何评价柳宗元?

在诗歌方面,柳宗元擅长写绝句和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是柳宗元诗歌一大特色,以喜静诉哀情,或以美景寄哀思,是柳宗元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都有很高的传唱度。  《溪居》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梅雨》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之一。全诗的内容是: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下了太久的梅雨,潮水上涨的非常快,波涛翻涌的海浪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自己一袭白衣被江南的雨水打湿,诗人此时寂寥悲伤,他想念京城,思念长安城中的亲友。  柳宗元诗歌作品大多写于永州期间,因为坎坷的仕途激发了柳宗元诗歌才情,创作了一系列诗歌作品。

柳宗元代表作有哪些?

柳宗元代表作有如下:1、《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2、《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3、《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4、《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5、《惩咎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错在何处”这个问题,接着在进行历史追述的过程中揭示了古今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和生死进退三方面的矛盾,最后写愿意继续承受各种不幸而绝不改变自己志向。

唐代诗人柳宗元墓在哪里

  柳宗元被人称颂千年而未被淡忘,即使是柳宗元死后墓地在哪都是一个焦点,那么柳宗元墓在哪里?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柳宗元墓在哪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文豪柳宗元墓在哪里   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迎来了坎坷的仕途。公元805年,柳宗元遭到贬谪,到永州但热司马一职,柳宗元在永州担任司马一职已有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被朝廷召回为长安任职,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   但是,受到武元衡等同僚的仇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随后,柳宗元又被贬谪至柳州,担任柳州刺史一职。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去世后,埋葬于柳州。一年之后,柳宗元的灵柩从柳州运回至长安,但是柳宗元墓位于西安何处,还没有具体考证。柳州百姓感念柳宗元在柳州所做的贡献,修建了柳宗元纪念馆。柳宗元纪念馆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根据《柳州县志》记载,人们用柳宗元的衣物修建了衣冠冢。现在,柳宗元纪念馆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冢、柑香亭三个部门组成,是为后人缅怀柳宗元而修建。柳侯祠于公元822年开始动工修建,建成后原名叫罗池庙。后来,“柳侯祠”三个大字由著名诗人郭沫若所题写,位于柳侯祠正门门额上方。门柱之上有一副 对联 ,对联的内容为:“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清代年间,柳宗元墓用石头重新堆砌修葺,碑上题字为“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到了文革年间,柳宗元墓碑全被毁损,文革结束后,相关单位再次重修了柳宗元墓,碑文之上也由郭沫若题词为:“唐代柳宗元衣冠墓”。   对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 故事 等等。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 寓言故事 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的故事   关于柳宗元的轶事至今仍在世间流传。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他来到柳州后发现当地有很多不好的习俗。其中有一个“买卖奴婢”的风俗,极为残酷。当时,柳州十分贫困,当地的百姓们为了生计卖掉自己的儿女。   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到有钱人家作为终身奴婢,命运十分残酷。柳宗元决心改掉这个残忍严苛的风俗,颁布了“革其乡法”。其中规定,那些身为奴婢者,依然可以用钱赎身。政令中制定了一套奴婢解放法令,奴婢为债主服务期间,可以按照劳动时间折换成工钱,工钱和当初卖身钱相抵之后,奴婢们便可以恢复自由身,和家人团聚。这一政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随后别的州县也搬用了这套“释放奴婢”之法。   柳州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常常饥寒交迫。柳宗元意识到改变贫困的根本方法就是在于普及知识。柳宗元在柳州兴办了很多学堂,采用很多 办法 鼓励青少年到学堂接受 教育 。除此之外,柳宗元利用闲暇时间到学堂为学子们答疑解惑。当时,由于知识欠缺,柳州一带有很多江湖骗术,百姓们对此深信不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迷信骗取百姓们的钱财,柳宗元为了禁止这一不文明现象,便出台了相关法令,对于利用江湖巫术来招摇撞骗的人,严惩不贷。同时,柳宗元在当地积极地推行医术,培养医生,为当地百姓服务。猜你喜欢: 1.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2.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3. 柳宗元的品质有哪些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雅善萧俛,诒书言情曰:  仆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又久与游者,岌岌而操其间。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孰能了仆于冥冥间哉?仆当时年三十三,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疾,可得乎?与罪人交十年,官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宽大,贬黜甚薄,不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人。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悦可,自以速援引之路。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六七十者,今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发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也。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出门见适州闾市井者,其十八九杖而后兴。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又何恨?然居治平之世,终身为顽人之类,犹有少耻,未能尽忘。傥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使受天泽余润,虽朽枿败腐不能生植,犹足蒸出芝菌,以为瑞物。一释废锢,移数县之地,则世必曰罪稍解矣。然后收召魂魄,买土一廛为耕氓,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人矣。  又诒京兆尹许孟容曰:  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过不自料,勤勤勉励,唯以忠正信义为志,兴尧、舜、孔子道,利安元元为务,不知愚陋不可以强,其素意如此也。末路厄塞臲兀,事既壅隔,狠忤贵近,狂疏缪戾,蹈不测之辜。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公事,坐食奉禄,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希望外之泽哉?年少气锐,不识几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皆自所求取,又何怪也?  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神理降罚,又不能即死,犹对人语言,饮食自活,迷不知耻,日复一日。然亦有大故。自以得姓来二千五百年,代为冢嗣,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卑湿昏雾,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骨沸热。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人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每春秋时飨,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懔懔然欷歔惴惕,恐此事便已,摧心伤骨,若受锋刃。此诚丈人所共闵惜也。先墓在城南,无异子弟为主,独托村邻。自谴逐来,消息存亡不一至乡闾,主守固以益怠。昼夜哀愤,惧便毁伤松柏,刍牧不禁,以成大戾。近世礼重拜扫,今阙者四年矣。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庸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然此已息望,又何以云哉?城西有数顷田,树果数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今已荒秽,恐便斩伐,无复爱惜。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宅今三易主,书存亡不可知。皆付受所重,常系心腑,然无可为者。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是以当食不知辛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一搔皮肤,尘垢满爪,诚忧恐悲伤,无所告诉,以至此也。  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以百数。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挝妇翁者。然赖当世豪杰分明辨列,卒光史册。管仲遇盗,升为功臣;匡章被不孝名,孟子礼之。今已无古人之实为而有诟,欲望世人之明己,不可得也。直不疑买金以偿同舍;刘宽下车,归牛乡人。此诚知疑似之不可辩,非口舌所能胜也。郑詹束缚于晋,终以无死;钟仪南音,卒获返国;叔向囚虏,自期必免;范痤骑危,以生易死;蒯通据鼎耳,为齐上客;张苍、韩信伏斧锧,终取将相;邹阳狱中,以书自治;贾生斥逐,复召宣室;儿宽摈厄,后至御史大夫;董仲舒、刘向下狱当诛,为汉儒宗。此皆瑰伟博辩奇壮之士,能自解脱。今以恇怯淟涊,下才末伎,又婴痼病,虽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愈疏阔矣。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然力薄志劣,无异能解,欲秉笔覙缕,神志荒耗,前后遗忘,终不能成章。往时读书,自以不至牴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读古人一传,数纸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假令万一除刑部囚籍,复为士列,亦不堪当世用矣!  伏惟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以通家宗祀为念,有可动心者操之勿失。虽不敢望归扫茔域,退托先人之庐,以尽余齿,姑遂少北,益轻瘴疠,就婚娶,求胄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复恨矣!  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复进,故无用力者。  宗元久汩振,其为文,思益深。尝著书一篇,号《贞符》,曰:  臣所贬州流人吴武陵为臣言:“董仲舒对三代受命之符,诚然?非邪?”臣曰:“非也。何独仲舒尔,司马相如、刘向、扬雄、班彪、彪子固皆沿袭嗤嗤,推古瑞物以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不足以知圣人立极之本,显至德,扬大功,甚失厥趣。臣为尚书郎时,尝著《贞符》,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累积厚久宜享无极之义,本末闳阔。会贬逐中辍,不克备究。”武陵即叩头邀臣:“此大事,不宜以辱故休缺,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表核万代。”臣不胜奋激,即具为书。念终泯没蛮夷,不闻于时,独不为也。苟一明大道,施于人世,死无所憾,用是自决。臣宗元稽首拜手以闻曰:  孰称古初朴蒙空侗而无争,厥流以讹,越乃奋夺斗怒振动,专肆为淫威?曰:是不知道。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挽草木,取皮革;饥渴牝牡之欲驱其内,于是乃噬禽兽,咀果谷。合偶而居,交焉而争,睽焉而斗,力大者搏,齿利者啮,爪刚者决,群众者轧,兵良者杀,披披藉藉,草野涂血。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于险阴,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德绍者嗣,道怠者夺。于是有圣人焉,曰黄帝,游其兵车,交贯乎其内,一统类,齐制量,然犹大公之道不克建。于是有圣人焉,曰尧,置州牧四岳,持而纲之,立有德有功有能者,参而维之,运臂率指,屈伸把握,莫不统率;年老,举圣人而禅焉,大公乃克建。由是观之,厥初罔匪极乱,而后稍可为也。而非德不树,故仲尼叙《书》,于尧曰“克明俊德”,于舜曰“濬哲文明”,于禹曰“文命祗承于帝”,于汤曰“克宽克仁,章信兆民”,于武王曰“有道曾孙”。稽揆典誓,贞哉惟兹德,实受命之符,以奠永祀。后之祅淫嚣昏好怪之徒,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迹、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斯皆诡谲阔诞,其可羞也,莫知本于厥贞。  汉用大度,克怀于有氓,登能庸贤,濯痍煦寒,以瘳以熙,兹其为符也。而其妄臣,乃下取虺蛇,上引天光,推类号休,用夸诬于无知氓,增以驺虞、神鼎,胁驱纵踊,俾东之泰山、石闾,作大号谓之“封禅”,皆《尚书》所无有。莽、述承效,卒奋骜逆。其后有贤帝曰光武,克绥天下,复承旧物,犹崇《赤伏》,以玷厥德。魏、晋而下,尨乱钩裂,厥符不贞,邦用不靖,亦罔克久,驳乎无以议为也。  积大乱至于隋氏,环四海以为鼎,跨九垠以为炉,爨以毒燎,煽以虐焰,其人沸涌灼烂,号呼腾蹈,莫有救止。于是大圣乃起,丕降霖雨,濬涤荡沃,蒸为清氛,疏为泠风,人乃漻然休然,相睎以生,相持以成,相弥以宁。琢斮屠剔膏流节离之祸不作,而人乃克完平舒愉,尸其肌肤,以达于夷途。焚坼抵掎奔走转死之害不起,而人乃克鸠类集族,歌舞悦怿,用抵于元德。徒奋袒呼,犒迎义旅,欢动六合,至于麾下。大盗豪据,阻命遏德,义威殄戮,咸坠厥绪。无刘于虐,人乃并受休嘉,去隋氏,克归于唐,踯躅讴歌,灏灏和宁。帝庸威栗,惟人之为。敬奠厥赋,积藏于下,是谓丰国。乡为义廪,敛发谨饬,岁丁大侵,人以有年。简于厥刑,不残而惩,是谓严威。小属而支,大生而孥,恺悌祗敬,用底于治。凡其所欲,不谒而获;凡其所恶,不祈而息。四夷稽服,不作兵革,不竭货力。丕扬于后嗣,用垂于帝式,十圣济厥治,孝仁平宽,惟祖之则。泽久而逾深,仁增而益高,人之戴唐,永永无穷。  是故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惟人之仁,匪祥于天。匪祥于天,兹惟贞符哉!未有丧仁而久者也,未有恃祥而寿者也。商之王以桑谷昌,以雉鸲大,宋之君以法星寿,郑以龙衰,鲁以麟弱,白雉亡汉,黄犀死莽,恶在其为符也?不胜唐德之代,光绍明濬,深鸿尨大,保人斯无疆,宜荐于郊庙,文之雅诗,祗告于德之休。帝曰谌哉!乃黜休祥之奏,究贞符之奥,思德之所未大,求仁之所未备,以极于邦治,以敬于人事。其诗曰:  于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刃莫毕屠。泽熯于爨,灊炎以澣。勃厥凶德,乃驱乃夷。懿其休风,是煦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十圣嗣于治,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神其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铅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亿万年,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宗元不得召,内闵悼,悔念往吝,作赋自儆曰:  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余心之所求?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始余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絜诚之既信直兮,仁友蔼而萃之。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  曰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  奉訏谟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再明信乎策书兮,谓耿然而不惑。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哀吾党之不淑兮,遭遇任之卒迫。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欲图退而保己兮,悼乖期乎曩昔。欲操术以致忠兮,众呀然而互吓。进与退吾无归兮,甘脂润兮鼎镬。幸皇鉴之明宥兮,累郡印而南适。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谪。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栗乎鬼责。惶惶乎夜寤而昼骇兮,类麏麚之不息。  凌洞庭之洋洋兮,溯湘流之沄沄。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回邅。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暮屑窣以淫雨兮,听嗷嗷之哀猿。众鸟萃而啾号兮,沸洲渚以连山。漂遥逐其讵止兮,逝莫属余之形魂。攒峦奔以纡委兮,束汹涌之崩湍。畔尺进而寻退兮,荡洄汩乎沦涟。际穷冬而止居兮,羁累棼以萦缠。  哀吾生之孔艰兮,循《凯风》之悲诗。罪通天而降酷兮,不亟死而生为!逾再岁之寒暑兮,犹贸贸而自持。将沈渊而陨命兮,讵蔽罪以塞祸?惟灭身而无后兮,顾前志犹未可。进路呀以划绝兮,退伏匿又不果。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轲。  曩余志之脩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将显身以直遂兮,众之所宜蔽也。不择言以危肆兮,固群祸之际也。  御长辕之无桡兮,行九折之峨峨。却惊棹以横江兮,溯凌天之腾波。幸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之既多。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死蛮夷固吾所兮,虽显宠其焉加?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决。”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既没,柳人怀之,托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辄死。庙于罗池,愈因碑以实之云。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的原因是什么?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草木,反其本也;多有所得。”的翻译:柳宗元原本想要的是仕途亨通,官位显达。却遭贬斥,降职外放到柳州。(与其本心相比)倒是接近了道的本真,种了些草木植物,倒是回归了自然本性;反而有不少收获。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因其祖籍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他晚年担任柳州刺使,并死于柳州任上,因此又被称为"柳柳州"。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在思想、文学和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思想领域,柳宗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文学领域,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是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这使他成为了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此外,他还因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领域,他是著名的"永贞革新"的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从政生涯中,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实际领导工作,更以革新派的思想和理论代表者的身份进行了理论斗争和舆论宣传。柳宗元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这是他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柳宗元其理想是积极参政,做个政治家,他的直接目标是辅时及物,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第二个阶段,从公元805年到814年,是他谪居永州时期。十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活动主要转到了思想和文学创作领域。在这个阶段,柳宗元不仅广泛钻研哲学、政治、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的《封建论》、《永州八记》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第三个时期,从公元815年到819年,是他出任柳州刺使时期。这个时期的柳宗元,尽管饱经磨难,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但作为地方长官,他仍然想做一番事业。到柳州上任后,他先后采取了解放奴婢、植树造林、兴修街道、打井取水、兴修孔庙、发展文化等举措,短短四年时间,就把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惜的是,到公元819年十一月八日,他因病终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介绍

这种事情自己百度下就行了,没必要麻烦别人

柳宗元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早梅和江雪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朋友你好: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行不?希望能帮你

柳宗元的故事300

1. 我需要有关柳宗元的轶闻趣事(要短小精悍的) 1、释放奴婢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2、兴办学堂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3、开凿水井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 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4、开荒建设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 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5、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 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2. 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一百字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版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权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你自己适当抄,不用全部抄 3.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 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 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 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 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 (3)柳宗元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柳宗元的思想理论: 1、哲学思想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2、佛学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 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 ”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 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 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 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 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 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4. 柳宗元的故事300字左右我急用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参考资料://hi./19930406/blog/item/f05785ca0606a087c817687c 5. 关于柳宗元的感悟,300字。不要太多字 柳州现在盛产柑桔,回想当年柳宗元曾一口气栽种柑桔树二百多棵,今天柳州柑桔的盛产与柳宗元有没有关系呢?中国南方盛产水果,这和水土有关系。柳宗元种树,在唐朝也不是他自行发起的,唐 *** 是鼓励并要求各地种树的,并为此专门设立过管理种树的机构。但是唐朝三百多年,各年各地地方官员有多少?为什么独独留下了一个偏远荒凉之地的柳宗元和树的故事呢?柳宗元官大?小小一个刺史;柳宗元有名?当时比柳宗元有名气的多得是;历史偏爱柳宗元?历史为什么不偏爱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宦?他们比柳宗元更有条件把握历史。也许他们还真的想过要把握历史,可历史却偏偏不是一个人能够把握的,所以淹没了大小官宦无数,留下了柳宗元。因为,柳宗元种树,不是为了官,不是为了利,不是为了名,他是为了民,而偏偏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就留下了柳宗元。 历史留下了柳宗元,柳州人民也留下了柳宗元。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一说十月五日),四十七岁的柳宗元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灵柩被停放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西北侧。第二年,由他的上级、朋友裴行立资助,运回长安万年县(今临潼)栖风原安葬。柳州人民不愿柳宗元走的,可柳宗元必然要走的,于是第二年,在停放柳宗元灵柩的地方,柳州人民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 什么叫英灵不死,精神长存?有的地方官员离任,人民锣鼓欢送,鞭炮相庆,可不是为了恭喜升迁,而是“送瘟神”。柳宗元呢?柳州人民留不住他的七尺之躯,就留下了他的衣冠,留下了他的精神。 其实,是留下吗?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向往,一种期盼,一种祈祷。毕竟,象柳宗元这样官员,历史上有几个啊! 但愿,后来者能到“衣冠冢”一拜,好不辜负柳州人民的期望,好不辱没了柳宗元的柳州。 6. 柳宗元的三篇寓言故事,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合称为《三戒》。 《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也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临江之麋》 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 "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企图扭曲、改变事物的本性,越想改变,麻烦就越大,顺势而为才是根本. 《黔之驴》 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貌似强大,实则蠢笨无能,虚弱透顶,技巧简单,无他特长,是驴的悲哀,不能清醒地认识敌人,更是它致命的弱点. 《永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 寓意: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 7. 柳宗元的小故事150字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版与王权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8. 柳宗元的悲惨经历 永贞革新失败后,805年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8)柳宗元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后世纪念 柳宗元纪念馆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于公元822年始建。1995年12月,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柳侯祠正门门额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题,门柱上的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根据唐代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9. 柳宗元的故事 急急急急!!! 柳宗元和刘来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自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10.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回共同参与王答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柳宗元代表作

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溪居》和《重别梦得》。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柳宗元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柳宗元是什么人

李白刚去世十几年,柳宗元出世

柳宗元生平事迹

  导语:除对文学作出的巨大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柳宗元生平事迹,欢迎阅读!    开始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官至中书令,因得罪武则天而死。其父柳镇,在高宗时遇到安禄山之乱,携家避隐于王屋山。后上书言事而授官,在郭子仪属下任职,并累次升官。柳宗元是个神童型的天才,史书称其小时候“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三十岁时与刘禹锡、吕温等结识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个奇才,把他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并准备大加重用。不久“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也因为和王叔文的关系而被贬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与此同时,刘禹锡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类似处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属“荒疠”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元和十年(公元815),他返京后复出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   像他这样的奇才,从极有希望、前途无量的境地一头栽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受到过重用和迁升,满腹才华一无所用,其心理上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也不只一次地想到过自杀,终因各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毫无顾忌地去死,但他自己似乎也预感到了会死于“蛮夷”之地而不能终老故乡。   他在《瓶赋》中表白自己“清白”的为人,希望能被人理解:“清白可鉴,终不媚私。利泽广大,孰能去之。绠绝身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复于土泥。”他在《牛赋》中自我安慰地说,“人的命运有好有坏,但不是按照你的能力来安排的。千万不要抱怨和不满,这样才能享受到你应有的福份。”他甚至作《惩咎赋》来表示自己悔过和自罚之心。但这一切并未使他的处境有丝毫改善。真正使他能顶住巨大磨难而没有倒下去的,还是他对“道”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这种理解认识提高了他的眼界、开阔了他的心胸。就在他的《瓶赋》和《惩咎赋》中,他已经显示出对于“道”的深刻理解:“归根反初,无虑无思。”“曰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真。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驰张兮,出入纶经。”    转折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一个极度聪明的奇才,被贬谪到荒远的不毛之地,心中自有难言的痛苦。然而任何一种痛苦都可能磨励人的意志、深化人的思考。正如后人指出的“于迁谪中始收文章之极功。盖以其落浮夸之气,得忧患之助,言从字顺,遂造真理耳。”正是十多年的贬谪生活所带来的大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成就了他千古文章一大家的不朽地位。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不仅指出他的文才得益于生活中的磨励,而且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文风都明显地带有他生活经历的痕迹:“苦其危虑心,尝使名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宋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王安石则对“八司马”作了整体的评价,认为他们都是能在“无所用于世”的困境中“自强”的`“奇才”。   由于文章上的突飞猛进,加上对佛、道、儒三教经典的精研,柳宗元一生为许多高僧写过碑铭、塔记一类的文章,而他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超人的见地也通过这些碑铭塔记而得以广泛传播。他在禅宗第六祖慧能的碑铭中写到:“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礼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真是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佛经要理概括无遗;他在《南岳弥陀和尚碑》中则以其独特的诗风,形象化地描述了自己对道的精微理解:“一气回薄茫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离而为合蔽而通,始末或异今焉同。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迹示教功。…形游无际交大雄,夫子稽首师顺风。”;他在“无姓和尚”的碑铭中说道,“生物流动,趋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已经从大的格局中认识到了宇宙生命的败坏,最终只能以佛法才能拯救的结论。在该碑的“碑阴”上则说,“凡吾之求,非在外也,吾不动矣。”明白了“向内求”“心不被外物所动”的高深法理;他又把儒家的“礼”和佛家的“律”相比较,指出其平行的作用,并且认为大小乘的分别是无意义的,“定”“慧”和“归真源”才是终极的目的。这一超人见地实在让人惊讶,因为佛教中许多层次极高的高僧甚至一代传人都曾卷入大、小乘之争,而且佛教最后也没能摆脱分裂为大、小乘两支的命运!除了佛教经典外,他对道家的理论也有很深的造诣。《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他研读之后撰文指出该经乃后人假托,并非黄帝之书。精于道教理论的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曾以佩服的口吻谈到此事。   他对佛理的精深理解反过来又使他独具慧眼,能对佛教内部以及儒教中人对佛教的错误认识和作法有着特别清晰的认识,并能明白地加以剖析。他对禅宗内部南北两派的内斗,以及“狂禅”一派的邪误作法有清楚的叙述:“故传道益微而言禅最病。拘则泥乎物,诞则离乎真。真离而诞益胜。故今之空愚失惑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空有互斗,南北相残。”“而今之言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他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的《碑阴》上指出,许多高僧在圆寂时都有异象产生。比如夜晚间突现光明,有仙音妙乐,“笙磬之音”,周围的许多人都能看到和听到。这类事实很多,而“儒者”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闭口不谈。   北宋时有位“儒释兼通,道学纯备”的“长老”,准备好了碑石,来请苏东坡书写柳宗元为六祖慧能作的碑铭(旧碑残破后要立新碑)。据他声称,“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简正如子厚者。”苏东坡也说,“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古今。”说柳宗元的碑铭“妙绝古今”没有错,但说他“南迁”之后“始究佛法”则是不对的。根据柳宗元的自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即永州),吾独有得焉。”原来对于佛教,他竟然是一位“幼儿学”,有着“三十年”的钻研和探求。可惜一直没有碰到过使他心服的精通佛法的人,直到贬官永州后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收获。到永州后,除了身世遭遇迫使他进一步去深思几十年来学佛过程中不解的问题外,他与佛教高僧巽上人的交往对他真正走入佛教修炼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   他初到永州时连房子都没有,只好暂时住在永州龙兴寺的庙里并因此结识了高僧巽上人。以后他曾多次在诗文中称赞巽上人,可知巽上人在佛法上的精研和修为是令他心服的。而在《巽公院五咏·净土堂》一诗中,他直称巽上人为“导师”,足见他是在巽上人的指导下修佛的。反过来想,能让他这样的“奇才”和文章圣手心服,又岂能是泛泛之辈?他后来可能帮助寺庙修了一个“净土院”和其它建筑,自己就住在那里和巽上人修禅。他曾在一首诗中详细描述了早上“读禅经”的情形:“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贞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难言说,悟悦心自足。”修禅的人大多静坐、内观,修净土的人喜欢大声颂唱佛号。而他在这里是大清早把“禅经”拿到室外去读,并能从周围景致中生出“澹然难言说”的“悟悦”心态,确实有趣。   他似乎没有留下谈论自己修炼层次和感受的专题诗文,但从他的《巽公院五咏》这几首题咏诗中,我们仍然可以管窥到一些修炼层次的体现:“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净土堂》)结合上下文以及其它诗中所谈现象,这里的“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应为天目初开时的表现,能看到图像了,但还不能自由选择观看的对象;“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谁与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曲讲堂》)此处“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是心静不扰、耳无所闻,已达“忘言”而“思维”还勉强能感觉得到的高境界;“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镜本同如,鸟飞无遗迹。”(《禅堂》)此处“团团抱虚白”即“虚室生白”,而“忘机”与上面的“忘意”皆指“忘言”,可互相佐证。“心镜本同如,鸟飞无遗迹”则是外尘不染、心静而能定深的形象描述。这里描述的境界,在以往的修炼法门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层次才能体验到的了。   修炼的层次主要表现在心性的提高上,超常的体验即所谓“宗教体验”只是心性标准的表征之一。一个人心性的提高必然会反映到他的言行上来:守真、行善、戒“贪嗔痴”和忍苦,这些都是言行的标准。柳宗元自己也说,“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佛法博大精深,包容万有,但凡有志于挣脱物欲羁绊,不愿为世俗桎梏的人,都会认同佛理、皈依佛法。这也是他自己修佛的原因。

柳宗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1.htm

柳宗元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 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别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字号:字子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73年。去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柳宗元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柳宗元的诗词《小石潭记》、《江雪》、《永州八记》、《钴_潭西小丘记》、《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捕蛇者说》、《溪居》、《饮酒》、《种树郭橐驼传》、《重别梦得》、《小石城山记》、《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早梅》、《段太尉逸事状》、《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溪居》、《入黄溪闻猿》、《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梓人传》。二、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古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骚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_潭记》、《钴_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三、藏书故实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有“韩柳”之称,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家中藏书甚富,仅获得皇上的赐书就达3000卷。白居易等在《白孔六帖》记其“柳宗元贻京兆许孟容书曰:‘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宅今久易主,书存亡不可知。"”著有《柳河东集》45卷,《外集》2卷。四、家庭背景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家族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妻儿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无记。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的简介

1、柳宗元是唐朝的诗人。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2、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3、柳宗元的著名代表作。《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江雪》、《渔翁》、《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

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别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字号:字子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73年。去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柳宗元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柳宗元的诗词《小石潭记》、《江雪》、《永州八记》、《钴_潭西小丘记》、《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捕蛇者说》、《溪居》、《饮酒》、《种树郭橐驼传》、《重别梦得》、《小石城山记》、《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早梅》、《段太尉逸事状》、《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溪居》、《入黄溪闻猿》、《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梓人传》。二、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古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骚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_潭记》、《钴_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三、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四、生平事迹开始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官至中书令,因得罪武则天而死。其父柳镇,在高宗时遇到安禄山之乱,携家避隐于王屋山。后上书言事而授官,在郭子仪属下任职,并累次升官。柳宗元是个神童型的天才,史书称其小时候“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官授校书郎。三十岁时与刘禹锡、吕温等结识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个奇才,把他提升为礼部员外郎,并准备大加重用。不久“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也因为和王叔文的关系而被贬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与此同时,刘禹锡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类似处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属“荒疠”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元和十年(公元815),他返京后复出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19年于柳州逝世。像他这样的奇才,从极有希望、前途无量的境地一头栽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受到过重用和迁升,满腹才华一无所用,其心理上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也不只一次地想到过自杀,终因各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毫无顾忌地去死,但他自己似乎也预感到了会死于“蛮夷”之地而不能终老故乡。他在《瓶赋》中表白自己“清白”的为人,希望能被人理解:“清白可鉴,终不媚私。利泽广大,孰能去之。绠绝身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复于土泥。”他在《牛赋》中自我安慰地说,“人的命运有好有坏,但不是按照你的能力来安排的。千万不要抱怨和不满,这样才能享受到你应有的福份。”他甚至作《惩咎赋》来表示自己悔过和自罚之心。但这一切并未使他的处境有丝毫改善。真正使他能顶住巨大磨难而没有倒下去的,还是他对“道”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这种理解认识提高了他的眼界、开阔了他的心胸。就在他的《瓶赋》和《惩咎赋》中,他已经显示出对于“道”的深刻理解:“归根反初,无虑无思。”“曰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真。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驰张兮,出入纶经。”转折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一个极度聪明的奇才,被贬谪到荒远的不毛之地,心中自有难言的痛苦。然而任何一种痛苦都可能磨励人的意志、深化人的思考。正如后人指出的“于迁谪中始收文章之极功。盖以其落浮夸之气,得忧患之助,言从字顺,遂造真理耳。”正是十多年的贬谪生活所带来的大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成就了他千古文章一大家的不朽地位。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不仅指出他的文才得益于生活中的磨励,而且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文风都明显地带有他生活经历的痕迹:“苦其危虑心,尝使名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宋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王安石则对“八司马”作了整体的评价,认为他们都是能在“无所用于世”的困境中“自强”的“奇才”。由于文章上的突飞猛进,加上对佛、道、儒三教经典的精研,柳宗元一生为许多高僧写过碑铭、塔记一类的文章,而他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超人的见地也通过这些碑铭塔记而得以广泛传播。他在禅宗第六祖慧能的碑铭中写到:“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礼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真是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佛经要理概括无遗;他在《南岳弥陀和尚碑》中则以其独特的诗风,形象化地描述了自己对道的精微理解:“一气回薄茫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离而为合蔽而通,始末或异今焉同。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迹示教功。?形游无际交大雄,夫子稽首师顺风。”;他在“无姓和尚”的碑铭中说道,“生物流动,趋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已经从大的格局中认识到了宇宙生命的败坏,最终只能以佛法才能拯救的结论。在该碑的“碑阴”上则说,“凡吾之求,非在外也,吾不动矣。”明白了“向内求”“心不被外物所动”的高深法理;他又把儒家的“礼”和佛家的“律”相比较,指出其平行的作用,并且认为大小乘的分别是无意义的,“定”“慧”和“归真源”才是终极的目的。这一超人见地实在让人惊讶,因为佛教中许多层次极高的高僧甚至一代传人都曾卷入大、小乘之争,而且佛教最后也没能摆脱分裂为大、小乘两支的命运!除了佛教经典外,他对道家的理论也有很深的造诣。《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他研读之后撰文指出该经乃后人假托,并非黄帝之书。精于道教理论的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曾以佩服的口吻谈到此事。他对佛理的精深理解反过来又使他独具慧眼,能对佛教内部以及儒教中人对佛教的错误认识和作法有着特别清晰的认识,并能明白地加以剖析。他对禅宗内部南北两派的内斗,以及“狂禅”一派的邪误作法有清楚的叙述:“故传道益微而言禅最病。拘则泥乎物,诞则离乎真。真离而诞益胜。故今之空愚失惑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空有互斗,南北相残。”“而今之言禅者,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以陷乎己,而又陷乎人。”他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的《碑阴》上指出,许多高僧在圆寂时都有异象产生。比如夜晚间突现光明,有仙音妙乐,“笙磬之音”,周围的许多人都能看到和听到。这类事实很多,而“儒者”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闭口不谈。北宋时有位“儒释兼通,道学纯备”的“长老”,准备好了碑石,来请苏东坡书写柳宗元为六祖慧能作的碑铭(旧碑残破后要立新碑)。据他声称,“自唐至今,颂述祖师者多矣。未有通亮简正如子厚者。”苏东坡也说,“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作曹溪南岳诸碑,妙绝古今。”说柳宗元的碑铭“妙绝古今”没有错,但说他“南迁”之后“始究佛法”则是不对的。根据柳宗元的自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即永州),吾独有得焉。”原来对于佛教,他竟然是一位“幼儿学”,有着“三十年”的钻研和探求。可惜一直没有碰到过使他心服的精通佛法的人,直到贬官永州后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收获。到永州后,除了身世遭遇迫使他进一步去深思几十年来学佛过程中不解的问题外,他与佛教高僧巽上人的交往对他真正走入佛教修炼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经过他初到永州时连房子都没有,只好暂时住在永州龙兴寺的庙里并因此结识了高僧巽上人。以后他曾多次在诗文中称赞巽上人,可知巽上人在佛法上的精研和修为是令他心服的。而在《巽公院五咏·净土堂》一诗中,他直称巽上人为“导师”,足见他是在巽上人的指导下修佛的。反过来想,能让他这样的“奇才”和文章圣手心服,又岂能是泛泛之辈?他后来可能帮助寺庙修了一个“净土院”和其它建筑,自己就住在那里和巽上人修禅。他曾在一首诗中详细描述了早上“读禅经”的情形:“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贞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难言说,悟悦心自足。”修禅的人大多静坐、内观,修净土的人喜欢大声颂唱佛号。而他在这里是大清早把“禅经”拿到室外去读,并能从周围景致中生出“澹然难言说”的“悟悦”心态,确实有趣。他似乎没有留下谈论自己修炼层次和感受的专题诗文,但从他的《巽公院五咏》这几首题咏诗中,我们仍然可以管窥到一些修炼层次的体现:“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净土堂》)结合上下文以及其它诗中所谈现象,这里的“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应为天目初开时的表现,能看到图像了,但还不能自由选择观看的对象;“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谁与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曲讲堂》)此处“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是心静不扰、耳无所闻,已达“忘言”而“思维”还勉强能感觉得到的高境界;“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_然喧中寂。心镜本同如,鸟飞无遗迹。”(《禅堂》)此处“团团抱虚白”即“虚室生白”,而“忘机”与上面的“忘意”皆指“忘言”,可互相佐证。“心镜本同如,鸟飞无遗迹”则是外尘不染、心静而能定深的形象描述。这里描述的境界,在以往的修炼法门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层次才能体验到的了。修炼的层次主要表现在心性的提高上,超常的体验即所谓“宗教体验”只是心性标准的表征之一。一个人心性的提高必然会反映到他的言行上来:守真、行善、戒“贪嗔痴”和忍苦,这些都是言行的标准。柳宗元自己也说,“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佛法博大精深,包容万有,但凡有志于挣脱物欲羁绊,不愿为世俗桎梏的人,都会认同佛理、皈依佛法。这也是他自己修佛的原因。

柳宗元简介

唐代诗人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河东先生”。[3]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永州”“柳愚溪”[4],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5]之一。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 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嬉戏。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 得使人感到忧伤。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崔恕己,一个叫崔奉壹。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翻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翻译】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翻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翻译】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赠江华长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翻译】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屏。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翻译】 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柳宗元简介,一片空寂荒凉。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 《古东门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翻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翻译】 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倘若能够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翻译】 常想起小鱼在水池里浮游,又担心翅膀太嫩难上云霄。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无数,一程一程,回看零陵亲故却越加远遥。 《汨罗遇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翻译】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翻译】 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翻译】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别舍弟宗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翻译】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翻译】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我象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多少年才能闻到它那象喷雪船开放出来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谁人来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实呢?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隙牖悬蟏蛸。 所赖山川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翻译】 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南涧中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翻译】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为支持新政,被贬于此,回朝无望)。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似的“吟诗愁肺肝”。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翻译】 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翻译】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翻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夏昼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柳宗元简介,山童隔竹敲茶臼。 【翻译】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雨晴至江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 *** 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翻译】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柳宗元的生平资料

柳宗元生平与创作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虽然由司马升为刺史,但所贬之地比原来更僻远更艰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但他还是决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民众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决心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又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欢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多次奔走于执政大臣裴度门下,设法营救他离柳州还京。裴度与柳宗元同系河东人,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 虽然活了不到50岁,但柳宗元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关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有些官吏却不仅“受其直怠其事”,甚至还盗取人民的财富。他认为人民对他们所以不敢怒而斥退,只是因势力不敌而已(《送薛存义序》)。他在《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中已经认识到当时社会中贫与富的对立,而且试图探求贫富不均的根源。它一方面反映了“两税法”实行以来只是剥削方式的改变,并没有解决任何根本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他基于对人民的同情而产生的土地权利的平均主义的空想。他的《封建论》,对古代社会的分封制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严厉地抨击封建藩镇的割据局面,以及世族大夫的“世食禄邑”和由此而产生的“不肖居上,贤者居下”的不合理现象。他认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不依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势”的支配下,就是“圣人”也无力兴废,而完全取决于“生人之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他以历史事实说明了郡县制比封建制相对的优越性,把社会发展由“家天下”走向“公天下”看作是必然之势,有力地批判了许多封建统治者企图恢复分封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柳宗元先进的历史观。所以苏轼认为“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秦不封建论》)。 柳宗元先进的政治思想是和他的朴素唯物论有密切联系的。他在为《天问》而作的著名的《天对》中,探索自然现象,认为宇宙最初“惟元气存”,一切现象都是自然存在,“无功无作”,“非余之为”,表现了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他的《贞符》断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并没有什么“赏功罚祸”的天意存乎其间;“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他以这种无神论历史观来观察一切礼乐刑政,对于那些以宗教迷信作掩饰的观点和作法,都给予严厉的批判。在这些批判和斗争中,他把自己无神论历史观的战斗性,在《时令论上》、《断刑论下》、《非国语》、《天爵论》、《天说》等论文中,作了系统的发挥。但柳宗元的思想也不可免地存在着局限性。比如他有时在解答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往往表现了偶然论的思想,基本上也并未完全跳出儒家的正统思想。但尽管如此,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光辉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但贞元时期,他在长安,努力施展政治抱负,而“不以是取名誉”,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受到了生动的社会教育。这对他的先进的世界观的形成和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的。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所表现的独创性,也非常突出。 柳宗元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临江之麋》,写麋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三年以后,麋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嘲讽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是无德无能。《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他的《负版传》,也以寓言笔调生动地刻划了那些贪得无餍的人物形象。他这样描写负版: 得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这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件,短短一百来字,写得既平常,又深刻。柳宗元的寓言讽刺小品是极其成功的。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他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在他以前,如先秦寓言,往往只是某种文章的一部分,而不是以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的。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发展,也标志着柳宗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他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参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刻划了被残酷剥削的蒋氏的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蒋氏祖孙三代受毒蛇之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偿租税,仍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它反映了农村的荒凉景象和悍吏逼租的狰狞面貌。它使我们认识到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到唐代赋税对人民的摧残到了什么程度!柳宗元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可以和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所表现的媲美的。《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童区寄传》写一个十一岁的牧童杀死两个抢劫人口的“豪贼”。作品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少年区寄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口买卖的罪恶。柳宗元写了统治阶级的少数开明人物的传记,也反映出真实的历史面影。如《段太尉逸事状》,题材近似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只写人物的片段故事,而风格不同,直叙事实,不涉抒情议论,语言简劲有力。他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从而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们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柳宗元象其他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在他的深刻的艺术描写里,都是大胆而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和罪恶,渗透着他的忧心如焚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他首先是从暴露现实批判现实的角度选取人物,从而选择其重要的事件,加以适当的剪裁和必要的具体描写,这是他写作传记散文一个典型化的过程。他的作品往往突出地写出了人物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复杂的丰富的历史内容。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钴母潭记》,作者以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钴母潭的位置和形状,潭水来源和流动的状态,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等。他叙述了购得这一胜景的由来,同时也反映了“官租私券”对于人民严重的剥削,以及他在贬谪生活中不能忘怀“故土”的抑郁心情。整个作品,把写景和抒情融合为一。在《钴母潭西小丘记》里,他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钦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的勾画,仿佛各各都具有了血肉灵魂。他生动地写出了小丘优美的景色,同时也借“农夫渔父讨而陋之”,即小丘的被弃,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对小丘之美的被发现表示欣慰,是寄寓了他的难言之隐的,正如清人何焯所说:“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义门读书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纯以写景取胜: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热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他写水、写树木、写岩石、写游鱼,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生动细致,精美异常。而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使作品更增加了神韵色泽。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语言,恰如他在《愚溪诗序》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他描绘山水,能写出山水的特征,文笔精练而又生动。他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柳宗元在永州曾仿屈原《九章》写了《惩咎赋》,表示自己在政治上虽遭失败,但志不可屈,决意学习屈原,准备“蹈前烈而不颇”。《闵生赋》也抒发了他满腔的悲愤,并表示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继续奋斗。他的性格、遭遇和创作活动都与屈原有相似之处,所以严羽认为:“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韩愈、李观皆所不及。”(《沧浪诗话》)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在哲学上,柳宗元主张"元气自然论",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自己的运动。提出"天人不相预"的观点,说:"生植与灾荒,皆天地;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柳河东集》卷三十一《答刘禹锡天论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的趋势,这个"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否定"圣人决定论"和"天命论"。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柳宗元推崇"尧、舜、孔子之道","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说其自己"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柳河东集》卷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提出儒家六经是"取道之原"(《柳河东集》卷三十四《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并不排斥先秦诸子,认为老子、杨朱、墨子、申不害、韩非诸子,刑名、纵横、道诸家,与孔学并不对立,它们都是"孔氏之异流","与孔子同道",所以应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将它们"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使之符合儒家的"圣人之道"(见《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柳宗元又好佛学,认为佛学与儒学有相合之处,"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柳河东集》卷七《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因此不应该排佛,"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柳河东集》卷二十五《送僧浩初序》)。 柳宗元与好友韩愈共同推进当时的古文运动。他反对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四六骈体文,强调为文朴实、流畅,"文者以明道"、"羽翼夫道",儒家的经典是作文的楷模,"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四《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所作散文峭拔、矫健,其所作诗,清新、峻峭,名列"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 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柳宗元死后,其著作由好友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今存。

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着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柳宗元简介,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柳宗元简介,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 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唐朝人,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跟韩愈并成为“韩柳”。   柳宗元才华出众,一生留下了诗文作品就有600多篇,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分别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诗词骚赋、作品集。其中包含《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在唐代绝句中更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柳宗元的诗有: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柳宗元简介

生平简介:柳宗元773出生到819去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河东柳”。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代表作:《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u360e,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柳宗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因其祖籍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他晚年担任柳州刺使,并死于柳州任上,因此又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四十七岁,但他在思想、文学和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思想领域,柳宗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后来宋明理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文学领域,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特别是在散文方面,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这使他成为了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此外,他还因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领域,他是著名的"永贞革新"的领导人之一,在短暂的从政生涯中,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实际领导工作,更以革新派的思想和理论代表者的身份进行了理论斗争和舆论宣传。 柳宗元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这是他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柳宗元其理想是积极参政,做个政治家,他的直接目标是辅时及物,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第二个阶段,从公元805年到814年,是他谪居永州时期。十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活动主要转到了思想和文学创作领域。在这个阶段,柳宗元不仅广泛钻研哲学、政治、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的《封建论》、《永州八记》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第三个时期,从公元815年到819年,是他出任柳州刺使时期。这个时期的柳宗元,尽管饱经磨难,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但作为地方长官,他仍然想做一番事业。到柳州上任后,他先后采取了解放奴婢、植树造林、兴修街道、打井取水、兴修孔庙、发展文化等举措,短短四年时间,就把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惜的是,到公元819年十一月八日,他因病终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柳宗元是唐朝的

柳宗元资料 个人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望海潮的诗义和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的,不是柳宗元的。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画桥:装饰华美的桥。风帘:挡风用的帘子。翠幕:青绿色的帷幕。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⑼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柳宗元《行路难》古诗词赏析

【 #能力训练# 导语】《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柳宗元《行路难》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行路难其一】   柳宗元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2],跳踉北海超昆仑[3]。   披霄决汉出沆漭[4],瞥裂左右遗星辰[5]。   须臾力尽道渴死[6],狐鼠蜂蚁争噬吞[7]。   北方竫人长九寸[8],开口抵掌更笑喧[9]。   啾啾饮食滴与粒[10],生死亦足终天年[11]。   睢盱大志小成遂[12],坐使儿女相悲怜[13]。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2]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   [3]跳踉(liàng):腾跃跳动。超:跨越,越过。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4]披霄:劈开云霄。决汉:冲破银河。汉,银汉。沆漭(hàng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   [5]瞥裂:迅疾貌。遗:留下,丢下。   [6]须臾:片刻,一会儿。   [7]噬(shì):咬。   [8]竫(jìng)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   [9]抵(zhǐ)掌:拍手、鼓掌。   [10]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   [11]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天年,自然寿命。   [12]睢盱(suīxū):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小:通“少”。成遂:成功。   [13]坐使:致使。  【参考译文】   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   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   劈开云霄冲出苍茫,   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没过多久便筋疲力尽在半路上干渴而死,   成了豺狼野鼠争相吞食的美餐。   北方有高不过九寸的矮人,   鼓掌相庆,有说有笑,神采飞扬。   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几滴水,几粒米,   也能维持生命,使它们活到应到的寿算。   张目仰视,慨叹大志少成功。   人生路难,徒劳儿女空悲伤。  【赏析】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行路难》系乐府杂曲中的一种,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里作了专题收录,自最早的鲍照的《行路难十八首》始,先后收录了20余位作者的诗作。这些诗中多以“君不见”或“行路难”起句,如鲍照的“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如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如僧贯体的“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如骆宾王的“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虏寇危长城”;如翁绶的“行路艰难不复歌,故人荣达我蹉跎”;如高适的“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如顾况的“君不见古来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等。因此,《乐府解题》中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在柳宗元《行路难三首》诗中,第一首取材于神话故事,并以磅礴之势对“夸父”逐日的理想与胆识,以及夸父奔走的速度与形态进行了夸张性的概述。尽管夸父跳踉北海、腾越昆仑、披霄决汉、瞥裂天宇、遗落星辰。然而,人的体能毕竟有限,于是,没多久便精疲力竭渴死路边,成了野鼠山狐的美餐。这里虽未对夸父的行为进行价值评判。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对高不过九寸的北方矮人的生活大加赞赏起来,这明显地表现出对夸父情感的矛盾心态。   北方矮人不仅个子矮小,而且饮食也不过粒米滴水足矣,形同庄周《逍遥游》的“篷间雀”一般,没有鸿鹄之志,但能整日无虑地雀跃于狭小的空间之中,自得自乐地枯荣于岁月的长河里,得以终年,这实是夸父所不如的。其实,夸父与矮人,鲲鹏与蓬间雀,都为世间之肉体凡物,因此都只能在“有所待”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其行为也必须与现实合拍。一旦脱离客观实际,力所不能及的理想再美好再伟大也只能成为空想和梦幻,于现实毫无裨益的。   “夸父”,自古以来,是一个勇者的象征,而柳宗元却为他的结局而迷茫困惑。关于“夸父”喻谁?目前倘无定说。有不少人认为是柳宗元自喻,因为柳宗元那“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志向,直可与“夸父”逐日之举相提并论。不过,夸父的结局与柳宗元相去甚远,因为元和五年后,柳宗元移居冉溪,虽然前妻病逝后没有婚娶,身体也日感不支,但物极必反,心态日趋平静。从夸父“力尽道渴死”之句看,“夸父”不是自喻,但是在暗喻谁呢?只有革新旗手王叔文。因为柳宗元对王叔文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对他的革新方针,对他的利安元元之道崇敬有加,如在王叔文的革新集团濒临*之际,柳宗元在《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中依然不避忌讳,依然大赞王叔文的功绩:“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将明出纳,有弥纶通变之劳,副经邦阜财之职。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重轻开塞,有和钧肃给之效。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另一方面,柳宗元被贬居永州之后,又无不认为王叔文等确是罪臣,如《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言道:“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而岂有赏哉?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   通过夸父与矮人的对照,再回想到屈原、贾谊、阮藉、陶潜、王勃、李白、孟浩然等历代学子的悲壮路,不由得感慨万千:古来宏志少成愿,空使儿孙相悲怜。

 柳宗元《捕蛇者说》艺术构思

  柳宗元写《捕蛇者说》,旨在说明“ 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文本借事明道,溶理于事,因事说理,以蛇毒与赋毒相对举而成文。下面是其艺术构思,欢迎阅读。   捕蛇者说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艺术构思:   作者以“蛇”为导引,步步深入地展开文字。全文以蛇开篇,至蛇收束,其中按照产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说的顺序步步递进,最后得出结论。虽然题为“捕蛇者说”,却不径从蒋氏叙起,而从“永州之野产异蛇”下笔。   写蛇,饰之以“异”,使人醒目动心,便于为下文决口导流。写蛇之“异”,由外及内,从形到质。写性之异,一为有剧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尽死” 、“无御”极言蛇毒之烈。   一为大利:可以去毒疗疮治病。写性异,分出相对立的大毒大利两支,再以“赋”将这两支纽结起来。因有大利,才会造成“太医以王命聚之”。蛇能治病,为医家所重,为太医所重,更见其功效之大。正因为被皇家的医官重视,才会“以王命聚之” 。“王命聚之”,不仅说明蛇有大用,也反映了蛇有剧毒,一般地求之不得,买之不能,非以最高权力的“王命”不可。   可是,虽令出于帝王,也不过“岁赋其二”,仍然不容易得到,这更显示了人们害怕毒蛇的程度。正因为皇家既要蛇,又不易得到蛇,才迫使官府采取“当其租入”的办法。租,是王室赖以活命之本;蛇,乃王室借以保命之物。纳租,属于王事;征蛇,出于王命。由于蛇和租在王家的利益上一致,这才出现了“ 当其租入”的措施,将两种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结起来。这一联结,也就为永州人冒死捕蛇埋上了伏线,为将蛇毒与赋毒比较立下了张本。   作者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由蛇写到捕蛇,由捕蛇者写到捕蛇者说,先事后理,因前果后,脉络请晰,层层递进。作者以“蛇毒”为陪衬,通过反复对比揭示主题。

柳宗元的学术论文

有关柳宗元的学术论文(2011-2012)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结果来看,光2011年至2012年10月这一段时间里,以柳宗元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就有400来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涉及了柳宗元的生平交游、著作系年、思想影响、版本考订、诗歌艺术、地方文化、教学教改及文学推广等诸多方面。下文从接受与嬗变、思想与政治、考释与比勘、教育与传播四个方面略述其要。 一、接受与嬗变 尚永亮、洪迎华: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 尚永亮、洪迎华在《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一文中论述了明清诗学对韦应物、柳宗元的接受。 明清时期,受尊古思想和辨体意识的影响,韦应物、柳宗元五古的体裁意义和艺术价值在读者接受视野中得以凸显。因诗学主张及价值观的不同,此期诗家对韦、柳在五古发展史上的“正”与“变”及历史地位存在多样化的解读:或谓其变而不失正,可作为追陶及尚古的门径;或谓其乃六朝余韵,虽不足尽法,然实有妙诣。视角不一的批评和接受,一方面深入阐释了“韦柳体”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确立了韦应物、柳宗元在五言古诗及整个诗歌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明清时期,虽然各位诗家在思想倾向上有复和求变的差异,理论建树上有主格调、重性情尚神韵等不同,诗歌批评上也有唐、宋诗的轩和争议,但在接受古诗时,基本都认同汉魏及陶诗的高格和雅正。对于唐代得古诗正音的诗人,各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人于古诗独尚陶之清澹和技艺,以至在唐代惟推韦、柳二人。进一步看,韦、柳在这一五言正脉的传续上又有特殊的地位。元好问有“古诗十九首,建安六七子。中间陶与谢,下逮韦柳止”的说法,承接元氏观点,明清诗家在古诗流变中赞许唐代五古作者,也通常将韦、柳视作殿后的两位,由此形成此一时期较为一致的接受态度。究其缘由,恐怕在于韦应物、柳宗元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当诗史新变和转关的特殊时段。 杨再喜论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 杨再喜在《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及其文化成因》(原载《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中认为:由于儒学复兴和文学复古的需要,唐代古文家韩愈和柳宗元在宋代同时迎来了接受史的第一个春天,其中的“韩柳”并称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接受方式。对于“韩柳”并称论的接受主要有“文章之士”和“道学之儒”两大群体。“文章之士”们常常坚持“韩柳”并称并且使之广为盛行;“道学之儒”们在北宋时往往“扬韩抑柳”,甚至反对“韩柳”并称,到南宋时,由于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韩柳”并称论也得到了理学家的认同。“韩柳”并称论的境遇在于:韩、柳两人文学地位虽然相当而在对待儒、释、道的态度上却不一样。 杨再喜论唐宋古文体系中“文道观”的传承与转关 杨再喜在《论唐宋古文体系中“文道观”的传承与转关》(原载《河北学刊》2011年第5期)中认为: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具体到柳宗元,韩、柳二人对于“道”的含义的理解也有着共同的基础,即坚守儒家的圣人之道。对于儒家之道的强调,是韩、柳二人在文学史上得以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也发展为王安石的“通融儒释”观。 肖扬碚论柳宗元在明代的接受与批评 洪迎华论刘禹锡柳宗元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境遇 洪迎华在《政治家刘柳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境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中认为:因为永贞革新及王叔文等的关系,历史上对政治家刘禹锡、柳宗元的接受表现出诸多争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文学家身份的刘柳。唐宋时期,刘柳的政治作为及人格处于被贬斥的地位,降及明清,其接受境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接受者对永贞革新的认识走向公正和深刻,王世贞、王夫之、王鸣盛等人皆在对事件背景、过程的客观探讨中,重新审视和大力肯定了革新的历史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革新人物的不实罪名翻了案。另一方面,明清读者对革新中的人物角色表现出了较为复杂的接受心理。诸多史家大力肯定二王的革新作为,但在道德品行上却加以贬低,并对其用事作风示以不满。而对刘柳,则出现了由否定其人而否定其文,和尽管对刘柳与王叔文结交并在行事中的激切、浮躁不无微辞,但对其人其文均予以肯定的两种不同接受态度。 李栋辉论宋代柳诗的接受 李栋辉在《宋代柳宗元诗歌接受新论》(原载《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景遐东、曾羽霞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影响 景遐东、曾羽霞在《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创造性的吸收了前人成果,开拓了新题材,扩大了山水的关注范围,在对山水的描写时凸显山水的特色,写“意”中的山水,“人化”的山水;通过独特意象的选择,注重情景交融、物我冥合意境的开拓和语言的诗意化,形成了山水游记文体的诗化状态。无论是其娴熟的诗化手法、独特的题材选择、高洁幽远的创作风格与精美隽永语言,对唐以后历代散文家都有深刻影响。晚唐的皮日休、罗隐、陆龟蒙等的散文,随处可见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痕迹。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明代的袁宏道、徐宏祖,清代的姚鼐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山水游记的影响。 吕海龙论刘知几对韩柳的影响 何哲群论柳宗元对屈原的接受与继承 何哲群在《试论柳宗元对屈原的接受与继承》(原载《云梦学刊》2011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中国人文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相似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使柳宗元对屈原有千年一遇之感。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就极力追慕屈原,他的政治追求是对屈原“美政”理想的继承和发扬;他的文学创作师法屈原,是对屈骚的继承和发展。首先,柳宗元继承了屈原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且更有发展,批判力度更强,方法也更多样。其次,柳宗元继承了屈原《离骚》“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传统。再次,柳宗元还继承了屈原骚学的抒情模式。 殷学国论《江雪》的影响 殷学国在《唐诗经典影响史的三个层次——柳宗元﹤江雪﹥影响研究》(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认为:《江雪》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后人对其诗典和意象之借鉴和接受属于一体两面的关系,均表现于语典引用、意境重绘和意蕴转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代表了唐诗经典影响史研究的三个层次,具有方法启示的意义。《江雪》语典的使用频度和语典形式的变化见其在后世的接受程度。对《江雪》意境的重写和再绘则能见出接受过程中一些丰富而细致的变化。寒江独钓意蕴在后世诗作中的接受变化,既丰富了意象内涵,又为探求《江雪》意旨提供了路径和线索。 杨榕论《封建论》的接受与再接受 杨榕在《经典论断的评析与认同——柳宗元﹤封建论﹥的接受与再接受》(原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中认为:《封建论》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文章立论有据,驳斥有力,凸显了严谨的文法及见识。《封建论》被宋代古文家苏轼接受及被选文学家高步瀛再接受的过程中,体现了高步瀛对苏轼评析柳文经典论断的认同。 于清惠论宋诗对柳宗元的接受 于清惠在《从﹤石林诗话﹥中看宋诗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原载《船山学刊》2011年第1期)认为:从诗话角度,以《石林诗话》为例,浅析宋诗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的表现。柳宗元诗歌对宋诗有影响,而作为宋代诗话中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又是对宋诗研究的重要著作,《石林诗话》中对宋诗人的评价,符合柳宗元诗歌的一些特点,体现出柳诗对宋诗的影响。 陈如毅论杜牧对柳宗元的接受 陈如毅在《以共鸣理论看杜牧对柳宗元的接受》(原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中认为:杜牧在晚唐柳宗元的接受处于低谷的时候,唱出了“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的诗句。共鸣理论认为,当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审美契合度越高时,共鸣效应越大,文学接受越易发生。由于杜牧在自身气质、政治热情、文学创作及情感经历上与柳宗元存在高度的契合,所以也对柳宗元诗文的共鸣要多于他人。这是杜牧欣赏接受柳宗元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 莫军苗论柳文在金元时期的接受 邓怡舟论老子思想对柳宗元寓言的影响 邓怡舟在《论老子思想对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影响》(原载《沧桑》2012年第1期)中认为:柳宗元在寓言方面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主要是他发奋钻研、师承广泛、博采众长,而又大胆创新的结果。本文阐述老子的思想对柳宗元寓言创作内在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以此论证柳宗元寓言与老子思想的师承关系。 田恩铭论《新唐书》采摭柳文入传与唐宋思想转型的关系 田恩铭在《论﹤新唐书﹥采摭柳文入传与唐宋思想转型的关系》(原载《西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中认为:唐宋思想的转型,落实在史传书写上,则从史家的实录写法转向本时代理念的参与,这样所形成的传记文本必然存在着对当下思想意义的张扬,即以他人之观念表达自我之思想。《新唐书》一改《旧唐书》的格局,通过全面采摭柳文入传展现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侧面。柳文被广泛采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议论”和“史才”的价值上。而采摭柳文引起的化学反应则是实质性的,从文学、思想层面到政治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柳宗元形象因之形成了重构的效果。宋祁采摭柳文入本传分别展示了柳宗元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形象;而采摭柳文入其他传记则更使韩、柳合流,完成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寻求资源的阶段。通过采摭柳文入传,既建立了本时代的思想资源,也无形中有意地让柳宗元与韩愈走到一起。 曾明论胡宿的活法诗学不乏柳宗元的影响 林阳华论柳宗元、元结对沈辽的影响 沈辽对柳宗元深为理解,当他来到愚溪时,作有《愚溪》,诗云:“夫子幽栖十二年,至今使人长叹息。” 柳宗元往日歌咏的永州山水,一方面是他哀叹柳宗元不遇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他寻幽探险的去处,以此同他产生共鸣。 二、思想与政治 翟满桂论柳宗元的重民思想 翟满桂在《论柳宗元“吏为民役”的重民思想及利民活动》(原载《文史博览》2011年第12期)中详论了柳宗元的重民思想。柳宗元主要活动在唐永贞、元和年间,谪居湖南十年。他提出了“吏为民役”的主张,强调保护人民的利益。本文在阐述柳宗元重民思想内涵的同时,展示其“利民”和“民自利”活动实践。重民主张有:均税薄赋、抑制豪强、厚德简刑。利民举措有:一是采取措施,解放奴婢。二是身体力行,重视生产的发展。他亲自组织游民,在柳江南岸的大云寺开荒种地、种菜、种竹、种稻、种树。三是致力于以文化民。他于元和十年六月到达柳州,十月修复孔庙。四是尊重少数民族。柳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柳宗元很注意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较少一般人的华夷偏见。他是最早描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和当时风俗的一位重要作者。 王洪臣论《非国语》的明道意识 王洪臣在《论柳宗元﹤非国语﹥的明道意识》(原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中认为:柳宗元在《非国语》中对《国语》所记载的不合于“道”的某些内容,从“其言本儒术,则迂回茫洋而不知其适;其或切于事,则苛峭刻核,不能从容,卒泥乎大道;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几个方面进行了批驳,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明道”意识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郑建钟论柳宗元的大中之道 郑建钟在《论柳宗元天人观的政治逻辑——以“大中之道”为线索》(原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论述了柳宗元的大中之道。柳宗元的天人观突出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天人之际”转化为现实政治努力的总概括“大中之道”,并将这一理论范畴贯穿于现世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目标,这种观点在宋明理学后备受诟病。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对天人观的神秘性的解蔽,是现实政治走向现代的一条必由之路,现代政治的合法性证明不源于“上帝”,也不源于神秘的“天志”,而源于人自身。 朱璐论柳宗元对儒家天论思想的完善与创新 朱璐在《论柳宗元对儒家天论思想的完善与创新》(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一文中论述了柳宗元对儒家天论思想的完善与创新。借言天道以明人事,是历代儒家所取法的言说方式。秦汉诸儒论“天”带有很强的道德主体性,且偏于伦理而疏于哲理。柳宗元提出元气本原论、反天人感应论及新“天爵”论,从本原、天人关系、以及本体论角度,完善了先秦至中唐儒家天论思想的不足,思辨化的“元气自动”论也为宋明时期的气本论哲学体系开启了端绪。 高会霞论柳宗元统合儒佛思想 高会霞在《柳宗元的“统合儒佛”思想及其复性路向》(原载于《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中唐时期,面对佛教压力,为了复兴儒学,柳宗元提出了援佛入儒,统合儒释的思路。柳宗元认为儒佛相合于“性”,因此要想复兴儒学就必须吸取佛教心性论思想精髓,从“复性”入手,而复性思路的提出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陈洪、赵纪彬论柳宗元的诗歌佛学渊源 陈洪、赵纪彬在《柳宗元的诗歌佛学渊源探析》(原载《北方论丛》2011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人,其特殊之处在于他从小由于家庭的原因就受到佛教的熏陶和对佛教进行长期研究,尤其是在其政治上受到挫折、遭受排挤时,其更加关注和研习佛理以此能从佛理中找到精神慰藉,因此,佛教对其精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活动也必然带上佛教的烙印,其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与佛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众多方面呈现佛学的特征。 宋来惠论《永州八记》中的佛心禅意 宋来惠在《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佛心禅意》(原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永州八记》字里行间都明显流露着作者的佛心禅意,留下了作者佛学思想的深刻印迹。清幽凄美、寂寥空澄的静境画面,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佛化人格。永州山水在他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清幽凄美、寂寥空澄的优美的静境画面,字里行间展示出柳宗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佛化人格,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僻静的山水中发掘清寂幽邃的意趣之用心,这种佛心禅意地对美丽山水的独特解读和深刻感悟,对他来说是对凡世尘嚣名利挣扎的一种超然,是对身处逆境诸多痛苦的一种解脱;也是一种佛化自然寻求寄托的精神安慰,更是一种宁静心灵与世无争的自我满足。 张爱梅论《江雪》中的文学意蕴 张爱梅在《柳宗元﹤江雪﹥文化意蕴探析》(原载《江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中论述了柳宗元永州时期孤独、忧伤与绝望的心情。《江雪》为柳宗元谪居永州所作,短短二十言,写景状物,空灵虚荡,绝非一般的感兴排遣,极尽孤寒与悲怆,是他政治上压抑悲愤、生活上孤独悲凉而至绝望的心情的凝结与沉淀。 闵祥鹏论柳宗元与中唐的灾害新思维 闵祥鹏在《柳宗元与中唐的灾害新思维》(原载《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一文中论述了柳宗元于中唐的灾害新思维。:柳宗元在继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观点的基础上,对天人感应的灾害天谴说、阴阳失调说、时令失序说、鬼神为祟说等灾害思想提出了质疑批判、重新阐释或者辩证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唐灾害的新思维:一是灾害的发生并非天谴,也不能预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二以灾害为主的环境压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之一;三灾害发生有其自然因素,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之间不能相互感应,消弭灾害不能通过人类社会调和阴阳、顺应时令、敬奉鬼神的方式实现。 赵建军论柳宗元的贬谪心态 赵建军在《从种植诗看柳宗元的贬谪心态——兼与白居易的种植诗相比较》(原载《阴山学刊》2011年第2期)一文中论述了柳宗元的贬谪心态。种植诗创自杜甫,是传统的咏物诗与诗歌题材日常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柳宗元的种植诗中,反映了他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即忧生与救治,自负与自怜,绝望与理想。而白居易的种植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闲适心态。 李建华论河东柳氏与古文运动 李建华在《唐代河东柳氏与古文运动》(原载《北方论丛》2012年第2期)中认为:唐代河东柳氏古文家辈出,其古文理论与创作十分丰富。河东柳氏有重视史学的家学传统,以及重礼法、尚质实的家风,学风家风与古文运动的实质颇相契合。唐代河东柳氏与唐代的礼法高门山东士族有密切关系,与古文家过从甚密。河东柳氏参与并影响了古文运动,柳宗元正是在家族文化土壤中成长并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谢水顺论柳宗元的民法学思想 谢水顺在《柳宗元民法学思想探微》(原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中认为:中国古代刑法体系非常发达完善,自古就形成了“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柳宗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刑法学思想相当丰富,而民法学思想相对分散,难成一家之言,但其精微细致处也比较精彩。 曹章庆探析柳宗元谪居永州前期的精神 三、考释与比勘 卢燕新考论柳宗直《西汉文类》 卢燕新在《柳宗直﹤西汉文类﹥考论》(原载《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哲社版)中认为:柳宗直《西汉文类》是今可考唐代为数不多的由唐人编纂且未选唐人诗文的总集,虽然该集已佚,但编纂者柳宗直兄柳宗元所为序文尚存,其他典籍亦保留有是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以考知该集的编纂动因、选录内容及标准、编纂体例及批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西汉文类》纂于唐古文运动盛兴之际,该集所体现的文学观、选学观等与唐古文运动有着密切联系。 吴在庆考补柳文系年 吴在庆在《柳宗元文系年补考》(原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中认为: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柳宗元写的关于雪的诗句

1.关于写雪的诗句 楼上的回答有些不对,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描写的是梅花,不是雪. 我有对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王初·唐《望雪》) 残雪压枝犹有橘,冬雷惊笋欲抽芽。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王初·唐《早春咏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雪》) 我要休息了.,虽然少了许多,但是我保证全部正确. 再见! ^_^ 2.关于“雪”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gt;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lt;终南望余雪&gt;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lt;江雪&gt;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gt; 岑 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lt;终南望余雪&gt;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lt;江雪&gt;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关于写雪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bai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du)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zhi;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dao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回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答手(李白) 4.求关于雪的诗句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十句关于“雪”的诗句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宋. 王安石 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宋. 陆游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江雪》唐. 柳宗元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5.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6.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古柏行》唐. 杜甫 7.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出塞作》宋. 王维 8.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宋. 陆游 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唐. 韩愈 10.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金缕曲》清. 顾贞观。 6.关于写雪的诗句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柳宗元韩愈倡导了什么运动

柳宗元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一、详细介绍柳宗元和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张是:反对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骈体文,主张秦汉时期质朴自由的古文。柳宗元和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文学改革运动,这场古文运动的先驱有萧颖士、李华、元结、梁肃、柳冕及等人。古文运动的发起始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已经由盛转衰,宦官弄权,韩愈、柳宗元在“复古”的口号下,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其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柳宗元与谁倡导古文运动?

韩愈。韩愈和柳宗元倡导了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时,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为代表的提倡学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利用复古的方法推动文学的革新和前进,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倡导古文运动的意义: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柳宗元和韩愈,他们主张在文体、文风、文字上完全摆脱骈体,追奉"古文","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之所以提倡古文,主要是为了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寻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宗元详细资料

求:写李清照、苏轼或柳宗元的诗、词

李清照:声声慢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古东门行额~不好意思,那我就不知道了.

柳宗元名诗20首是什么?

有以下诗:1、江雪柳宗元 〔唐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2、渔翁柳宗元 〔唐代〕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译文渔翁晚上停船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渔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唐代〕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唐代〕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译文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5、溪居柳宗元 〔唐代〕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译文长久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来去之间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6、早梅柳宗元 〔唐代〕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译文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广阔的碧蓝天空。夜晚北风吹来阵阵花香,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7、重别梦得柳宗元 〔唐代〕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译文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8、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唐代〕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译文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唐代〕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译文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10、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唐代〕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译文如今这残缺的心灵,又遭遇兄弟离别,更加黯然神伤;兄弟俩越江相别,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独自一人离开京城,投身六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岭南,十多年以来,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岭南山多林茂,瘴气弥漫,天空常年乌云密布,遥想舍弟所去之地湖北江陵此时应该是春尽夏来,水天一色。相隔太远,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我会经常在梦中见到郢地(湖北)的烟树,但愿梦中见到弟弟。11、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唐代〕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12、饮酒柳宗元 〔唐代〕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译文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13、零陵早春柳宗元 〔唐代〕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译文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14、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唐代〕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译文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15、夏昼偶作柳宗元 〔唐代〕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译文ue603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16、种柳戏题柳宗元 〔唐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译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17、登柳州峨山柳宗元 〔唐代〕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译文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18、再上湘江柳宗元 〔唐代〕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译文湘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流而上。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19、岭南江行柳宗元 〔唐代〕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20、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 〔唐代〕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译文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中的对比手法

一、比照与映衬.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特立”.   二、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写作特点。

山水游记一般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借景抒情:如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主题和中心思想: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全文(节选)如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译文如下:(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扩展资料: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和《始得西山宴游记》里的柳宗元心情有什么不同

如《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来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摹。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步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诗情画意。 以乐写哀,表现了自己被贬谪的凄凉痛楚。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却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缕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急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翻译!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 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 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 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描写西山游宴,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宣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输入汉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篇章结构分析  永丰高中 江慧玲老师  【摘要】  柳宗元的山水文,是前人一致称赞的。他不是客观的为了欣赏山水而写山水,而是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悲愤的感情,寄托到山水里面去。他在山水的描写上,有细微的观察与深切的体验,运用最精鍊的笔锋,清丽的语言,把山水的真实面貌,刻画出来,是山水散文的杰作。本文主要以陈师满铭所指导的「篇章结构学」理论为基础,就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分析其内容与章法结构,期待藉此文的探究,能更清楚掌握文章的主要意蕴及内涵。  关键词: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山水游记、篇章结构、永州八记  壹、 前言  大自然是一座宝山,入宝山绝不会空手而回的。柳宗元用山水来疗伤,摆脱了贬谪的阴霾,体认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是笔者所喜爱的,因此选择了他的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来分析其篇章结构。本章以高中翰林版国文第三册所选的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例,运用章法学理论,由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出发,针对文中所使用的物材、事材、主旨的安置与显隐及章法结构加以分析,透过篇章结构以呈现出〈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言外之意及其风貌。  贰、 写作背景  游记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虽然亦具有报导的性质,但和纯粹说明式的「观光指南」究竟是有差别的。游记往往把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和想像融入,让读者对他所描述的山水风土发生兴趣而随之神往。所以游记所描述的不限於名山大川,那些被一般人认为是「其貌不扬」的草木,在有心人的笔下,照样也能加以美化,赋予灵魂。这种例子,我们从柳宗元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到。柳宗元的游记精采杰出,除了刻画生动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些文章的背后大都「别有文章」。柳文的特色,古人评之为「峻洁精严,雄深雅健」,这是总合的说法。柳宗元在滔滔议论时,自然有他雄放的一面,但他所写的游记却多半是委婉伤心,深沉幽怨的,这和他的生平际遇有很大的关系。  柳宗元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三十三岁以前为仕途的黄金时期,而那些著名的游记,却是再他三十四岁以后到四十七岁死於柳州,这段屡遭贬抑的期间写成的。柳宗元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感情抑郁愤懑,再加上州司马又属闲散官职,所以他经常游山玩水以求一时感情寄托。《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困郁,一寓诸文。」比较准确地道出他在永州的生活与他写山水游记的关系。  虽然柳宗元的后半生流徙於蛮荒之地,极为坎坷,但却因此而专心致力於诗文,留下许多不朽名作,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本文作於唐宪宗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秋。正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南贬永州的第四年。他当时落落寡欢,藉山水来排遣内心的愁苦,却意外的在山水中发现了新天地,有一番新的启发和感悟。  参、内容结构探析  内容结构分析,可分成外围成分与核心成分,陈师满铭在〈篇章的纵向结构与章法〉一文中提及:  篇章结构包含了内容与形式,而内容结构却含核心与外围两大部分,其中核心成分,即一篇或一章之主要意旨,他如安排在篇章之内时,都以「情」语或「理」语来呈现;至於外围成分,则指所用的具体材料,是用「事」语或「景」[物]语来表出的。  以下分别探讨本篇之外围成分与核心成分:  一、核心成分  [一]主旨安置於篇末  探讨一篇文章,首重了解文章主旨所在。陈师满铭对主旨有如下的阐释:  主旨与纲领同属於主题之范围,因此彼此之间必然有共通点,那就是两者都是统贯全篇的,但是相异处在於主旨是一篇文章所欲表达的中心思想,纲领则是贯串材料的意脉;因此若以珠炼为譬,则大大小小的珍珠是材料,将之串联起来的丝线如同纲领,但是珠炼的最终目的是作为装饰,这最终目的就有如文章中主旨。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为纲领,全文出现四次「始」字。第一段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二段以「始指异之」点出发现西山,进而游览西山;最后则说「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连用两个「始」字作为收束,不仅呼应首段之宴游并不是真正的宴游,真正的宴游是从西山开始,归结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目上。  篇旨是文章的灵魂所在,透过篇旨的研究,方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作者欲表达的意念。文章主旨安置的部位有:篇首、篇腹、篇末、篇外者,每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在篇首者有「开门见山」之功,在篇腹有「引人入胜」之效,在篇尾者有「画龙点睛」之妙,在篇外则有「意在言外」之趣。这全看「作者的意度心营、巧妙不同,主旨的显隐与安排便能呈现多样的面貌。」  本篇是作者记叙发现西山的经过,且登西山远望,体悟到与万物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使自己能够从得失与名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自由。而篇末点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正是本篇主旨所在,所以本篇主旨安置於篇末。  [二]主旨显中有隐  辞章的主旨,从其安置的部位寻得之后,还要审辨看看他是属於表面的,还是有更深一层的部分被隐藏起来,这是不可少的活动。一般说来,可分为全显、显中有隐及全隐三种。  〈始得西山宴游记〉首段以「恒惴栗」的心境起笔,而以游山赏水,作为排忧遣怀的手段。虽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甚而得意的认为永州的奇山异水都已游遍,段末却以「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加以否定,「未始知」正是要引出「始得」的主旨。二、三段叙写发现西山及登山览胜之乐,第四段则叙饮宴而流连忘返,并引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最高境界。而「始得」二字不仅说明作者真正的游赏是从西山开始,更暗示作者的心境,从此是一个转折,一个新的开始。故而说本篇主旨显中有隐。  二、外围成分  运材即材料的运用,也就是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对材料的选用、安排。词章的义蕴是抽象的,而所运用的材料是具体的,运用具体的材料来表出抽象的意蕴,才能使词章发挥它最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由此可知,想要更精确的掌握文章的义蕴,对於文章内材料的种类及作用都必须有所了  解才行。本文拟就材料的性质分为「物材」与「事材」两大类,选其较具代表性的部分,说  明其与义旨的关系。  [一]物材的运用  所谓「物材」,凡是存於天地宇宙之间的实物或东西,都可以成为文章的材料。以下探  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物材的运用。  1.榛莽  指杂乱丛生的草木。唐‧李白‧〈古风诗〉五十九首之十四:「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燧乃令士无动,命除榛莽广百步为场,募勇士五千人阵而待。」亦作「蓁莽」。  2.茅茷  指茂密的野草。《说文解字》:「茷,艸叶多。」  3.袵席  指睡卧的地方。《庄子‧达生》:「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袵席之下。」  4.垤  一说:蚂蚁穴口的小土堆。《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毛亨˙传:「垤,螘冢也。」《韩非子˙奸劫弑臣》:「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螘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  或指:小土堆。《孟子˙公孙丑上》:「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5. 造物者  创造万物者。指大自然。《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6. 觞  指酒杯、酒器。如:「衔觞赋诗」。《韩非子‧十过》:「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又命以巨觞行酒,三更始罢。」  觞,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的耳,故也称耳杯。流行於周至汉、晋。铜耳杯较少,战国至秦、汉流行漆绘耳杯。多以木、苎麻布做胎骨,内外涂漆,多数在内侧涂红,外侧涂黑,还有绘图象或图案,轻便艳丽。在双耳镶金嵌银,更加华丽实用。  柳宗元运用了「榛莽」、「茅茷」来形容西山的人烟罕至,因此杂草丛生。用「袵席」来形容西山附近数州,都在我们的座席之下,以突显西山山势高峻。而「垤」是小土阜,西山下的高山深谷竟如土垤,可衬托西山的高峻雄伟。「造物者」是指大自然,作者游西山之后体会到西山的广阔无际,与大自然同在共存。用「觞」来形容饮酒,同时也道出了陶醉於西山的美景之中。  [二]事材的运用  所谓「事材」,可以是真实事件而言,也可以出自作者杜撰之虚拟安排[陈师满铭《国文教学论丛》,台北:万卷楼,页四七]。以下探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事材的运用。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写自己居永州的政治处境和心情。「僇」同戮,刑辱之意;「僇人」及「戮民」,指遭受贬谪的罪人。「惴栗」,忧惧战栗。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是正义、进步的行为,他从不认为自己有罪,此处以「僇人」自称,显然有不平之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保守派重新上台,但他们对革新集团骨干分子的政治迫害并未停止,所以柳宗元还要处处提防,终日惶惑不安。「恒惴栗」三个字,便概括了他处境之险和心情之苦。  2.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施施,舒缓前进的样子。《诗经‧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毛亨‧传〉:「施施,难进之意。」〈郑玄‧笺〉:「施施,舒行伺闲,独来见己之貌。」漫漫,无目的、无拘束的样子。「施施」是没有「时间表」,「漫漫」是没有「行程表」,这在欧、苏,可以是闲适,在柳宗元,却是政治理想落空,只能闲散地任意行走游赏。  3.箕踞而遨  箕踞,两腿舒展而坐,形如畚箕,是一种随意不拘礼节的坐法。《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亦作「箕倨」、「箕坐」。柳宗元「箕踞而遨」四字,将自己登上西山时毫无拘束、无限欢喜的情态,真切地描写出来。坐在山巅,极目四望,山周围数州的土地,都像展示在自己的卧席之下。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柳宗元登上西山,大概也有类似的感受吧!  4.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  攒,聚集。蹙,收缩。千里之远的景物,收缩聚集在尺寸之间,无法逃离视野。写登高望远,千里景物尽在眼前之博见,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5.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指青山、白云环绕四周,在远方与天相接合。这是描写西山周围的景色。极写其高接天,则固非红尘俗世庸庸碌碌之人所能知矣!山高则世人不易攀登,人高则世人不易了解,这是必然的结果;柳宗元等人推行「永贞新政」,遭遇群小反扑,也是必然的结果。  6.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  培塿,小土丘。表面上是写西山的奇特出众,不和小土丘同类,实际上是寄托自己的俊洁人格。同时也隐含著:燕雀不知鸿鹄之志,鸿鹄何必与之一般见识?  7.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西山高大久远,和天地大气同生,而不知其尽期。西山广阔无际,与天地同在共存,而看不到尽头。向前推,不知其开头;往后推,不知其尽头,这是永恒。在无始无终的永恒之前,人何其渺小!吾人应「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吗?还是应体悟「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形体的生命如此短暂,精神的生命却可不朽,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时?还是千秋?尘念本不该一直萦怀,以前的他,见山不是山,山就像监狱无法超越的高墙;现在的他,见山又是山,山使他领悟了如何超越世情。摆脱了贬谪的阴影,他的心,恢复了本来面目,游赏西山之中,体认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自由之境界。  8.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举起酒杯,斟满了酒,喝到醉倒下来,不知太阳下山了。同样是醉,却与首段迥然不同。这种醉,是陶潜的「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是李白的「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是苏轼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的心灵凝聚於当下,再无世俗尘念;他的形体因忘我而消释,自然不再患得患失;「与万化冥合」是不期然而然,从容而中道,这种境界,自然超越了先前的自我,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肆、章法结构分析  章法所探讨的是篇章之条理,亦即连句成节[句群]、连节成段、连段成篇的逻辑组织。  文章的篇章结构,含纵、横两向。其中纵向的结构,由内容,也就是情、理、景、事等组成;而横向的结构,则由形式,也就是各种章法,如今昔、远近、大小、本末、宾主、正反、虚实、凡目、因果、抑扬、平侧……等组成。  以下就〈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分析其章法结构:  一、结构分析表  二、说明  [一]因果法  定义:由一因一果所组合而成的一种章法。「因为……所以……」的构句方式是十分常见的;相反地,由「所以」至「因为」的情形也有;甚至「因为」与「所以」多次交互出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这样的思维方式,其应用范围扩大到篇章时,那就形成因果法了。  美感与特色:因果逻辑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因果法在文学作品中也就相当的常见。其中最常出现的型态是「由因及果」,这样可以因顺推而产生规律美,也可以全面地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而「由果溯因」的结构,因为「果」一开始就出现,很能够挑起读者的「期待欲」。而其他的变化类型,除了变化的美感外,也藉助「因」与「果」的多次呈现,来更深入内容。  柳宗元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栗」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於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於郁闷痛苦之中,只能靠放情山水得到暂时解脱。因此,「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是「因」,下文的游西山是「果」。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是「因」,因为觉得西山令人惊异,所以准备前往一探究竟,「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是「果」。本篇共用两次因果法,皆是「由因及果」的顺推方式,颇具有规律美。  [二]今昔法  定义:将时间中的「今」[现在]与「昔」[过去],依篇章需求作适当安排的一种章法。  美感与特色:「由昔而今」的顺叙方式,是最为常见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的,而合乎规律的东西就是真的,就是美的。至於「由今而昔」的逆叙,是将美感情绪波动最急促、最密集的部分先呈现出来,非常醒目。而「今、昔、今」的结构方式,会将激烈的美感情绪再次重现,形成呼应,有余韵不绝的感受,是仅次於顺叙结构外,最为常见的结构类型。还有其他「今昔迭用」的结构,「今」与「昔」之间会形成一再的、强烈的呼应,美感也因此而产生。  未游西山之前,作者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游西山之后,便有另一番新的体悟—「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此处用了「今昔法」,是「由昔而今」的顺叙方式,最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因此而产生美感。  [三]情景法  定义:是借重具体的景物[实],来衬托抽象的情意[虚],以增强诗文的情味力量的一种章法。  美感与特色:在主客关系中,主体占了主导的位置;主体依据其特殊的情意,检择适合的景象,此即所谓的「知觉定势」。因此景与情的关系是相应相生的,所以可以产生一种「调和」的美感;所给予人的是欣赏而不是推理、说教,而是领悟。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之前所见,是  「景」。「到则披草而坐,倾壼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  起,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是「情」,因此情景交融,产生了一种调和的美感。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登临俯瞰是「景」,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的胸怀顿觉  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的如同灏气看不到它的边际,欣喜满意地同天地  交游而没有尽期。於是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以致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  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已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与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  忘我境界,这是「情」。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此处情与景的关系是相应相生  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视角转换法  定义:不从单一的角度去描摹景物,而是将空间三维——长、宽、高互相搭配,造成视角的移动,并将此种变化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章法。  美感与特色:中国传统的观照方式即是仰观俯察、远近游目,因此特别容易形成视角变化的空间。这样的空间结构方式,一方面可以自由的收罗不同空间的不同景物;而且空间的转换,会造成「跃动性的空间美」,十分灵动。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是俯视,「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千里以内的景物,彷佛容纳於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围绕四周,在远方与天相接合。这是视角的转换,先俯视,再向四周眺望,造成了灵活跃动的空间美。  三、综合分析  以下试以陈师满铭所分章法四大律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  [一]秩序律  所谓「秩序」,是将材料依序加以整齐安排的意思。任何章法都可依循此律,经由「移位」[顺、逆]而形成其先后顺序。  〈始得西山宴游记〉运用了「由因及果」、「由昔而今」、「先景后情」的结构,依序说明  了游西山的始末、经过及所见所感。此种秩序发展,形成了规律和稳定的美感,即是所谓的  秩序律。  [二]变化律  所谓「变化」,是把材料的次序加以参差安排的意思。每一章法依循此律,也都可经由「转位」而造成顺、逆交错的效果。  〈始得西山宴游记〉运用了「果、因、果」、「情、景、情」的变化,参差的安排材料,  形成了转位的结构,让文章看起来复杂而有变化,达到了顺逆交错的效果。这种变化形成的  起伏跌宕,可使事物脱离单调,而更显丰富。  [三]联贯律  所谓「联贯」,是就材料先后的衔接或呼应来说的,也称为「衔接」。无论是那一种章法,都可以由局部的「调和」与「对比」,形成衔接或呼应,而达到联贯的效果。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因为贬官而到永州,经常流连於山水之中,总以为永州之  山有特殊情态者,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无意间发现了西山,「始指异之」,於是辟道,登临  俯瞰,才有更深一层的体悟。用「因与果」、「昔与今」的方法,将这些材料绵密衔接,形成  了「调和」的关系,成功的传达了作者的领略。  [四]统一律  所谓的「统一」,是就材料情意的通贯来说的。这里所说的「统一」,乃侧重於内容[包含内在的情理与外在的材料]而言,与前三个原则之侧重於形式[条理]者,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这个「统一」,所指非一。因此要达成内容的「统一」,则非诉诸主旨[情意]与纲领[大都为材料的统合]不可。而纲领既有单轨、双轨或多轨的差别,就是主旨也有置於篇首、篇腹、篇末与篇外的不同。一篇辞章,无论是何种类型,都可以由此「一以贯之」。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有一个统一的纲领,及「始」字,由「未始知」而「始指异之」,  最后说「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材料可以统合,情意可以通贯,可说是「一以贯之」,  主旨、纲领达到统一律的要求。  伍、结语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主要是采用「由景入情」和「融情於景」的方式来抒发情志,〈始得西  山宴游记〉更是其山水游记的杰作,此次尝试用章法学理论,以具条理性、逻辑性的方式进  行篇章结构分析,使文章的主旨与架构更加清晰,相信日后在中学进行教学时,必能更加掌  握篇旨与章法,感谢这次陈师满铭的篇章结构教学,让我获益良多,能更清楚了解文章理路,  更明确掌握柳宗元文章的特色与艺术成就。  【附录】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壼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文献  一、专书[依姓氏笔画 排列]  仇小屏《深入课文的一把钥匙——章法教学》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1年2月  仇小屏《章法新视野》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1年9月  吕晴飞编《散文唐宋八大家新赏》 台北:地球出版社 1992年11月  宋裕等编《高级中学国文第三册》 台南: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8月三版  宋裕等编《高级中学国文教师手册第三册》台南: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8月三版  陈师满铭《国文教学论丛》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1991年7月初版  陈师满铭《国文教学论丛续编》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1998年3月  陈师满铭《章法学新裁》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2年  陈师满铭《章法学综论》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3年6月  陈师满铭《篇章结构学》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2005年5月  欧阳修《新唐书》 二百二十五卷 台北:二十五史编刊馆 1956年  罗联添《唐宋四家诗文论文集》 台北:学海出版社 1996年12月  顾易生《柳宗元》 台北:群玉堂出版社 1992年8月  二、期刊论文  陈师满铭〈谈主旨见於篇末的几篇课文〉《国文天地》三卷六期 1987年11月  陈师满铭〈谈词章主旨的显与隐——以中学国文课本为例〉《国文天地》十一卷三期 1995年3月  陈师满铭〈谈纵横向叠合的篇章结构〉,《国文天地》十五卷七期  仇小屏〈论常见於国小课文的几类章法——以因果类、映衬类、时间类章法为例〉《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十七卷一期

柳宗元代表作

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惩咎赋》、《小石潭记》、《梦归赋》、《囚山赋》等。1、《溪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2、《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3、《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4、《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5、《惩咎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错在何处”这个问题,接着在进行历史追述的过程中揭示了古今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和生死进退三方面的矛盾,最后写愿意继续承受各种不幸而绝不改变自己志向。全赋继承了有问有答的传统体制,但采用的是自问自答,比喻贴切形象,通过典型事象造成抑郁幽暗的氛围,和《楚辞》的某些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渔翁柳宗元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的客体化。这个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其背后还浮动着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子。这样,读者从诗人苦心孤诣的构思里,又可窥见一层凄清之色。 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这首七古与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绝《江雪》,都是描写渔翁的。渔翁的形象都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艺术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着寒光,而这里的渔翁却于高逸中透着凄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805 )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 》,借山水以写幽怀。我们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放在一起参读,让这一作品群所展示的山水美与人格美相互映照,会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而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种审美情趣的印记。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间为什么特别注目于渔翁的形象?他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到潇湘之间,在江畔与渔父对话的情景?是否屈原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的悲剧形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以柳宗元的谦卑自放的性格,决不会自比为先贤屈原,但我们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看见了诗人的影子。这位渔翁的居处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班竹。何等高洁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这个渔翁不象是一位高人逸士吗?时间由“夜”而“晓”,画面由幽暗转为明丽,再加上“清湘”、“楚竹”的轻灵诗笔点染,更令读者悠然而神往。“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这位渔翁也该驾着他那一叶扁舟出现了吧?然而却不见其人,正当你凝眸远望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的欢快渔歌自山间传来,你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一睹仙颜,那歌声却又飘然远去,消溶于满目绿色之中了。人呢?终于可望而不可及 —— 这望也只不过是想望,原来前面的“夜宿”、“晓汲”云云,都是打听来的关于这位高人的传说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隐约却又真切,“欸乃一声山水绿 ”,当你从想望中醒来,再看眼前景色时,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叹为“奇趣”,这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寻访而不得见,你也许有点儿怅惘,只好泛舟而下 。然而当你驻舟中流 ,回望渔翁居住的山巅时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简直就是一位仙翁,居处如在天际,缥缈虚无,超然于尘世之上。你看,“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悠然境界又在这儿的“岩上”出现了。

柳宗元 渔翁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怎样的 柳宗元诗欣赏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柳宗元字子厚,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生写下很多绮丽的文学作品,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推动了诗文发展进程,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柳宗元画像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享年47岁。早年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到江西一带做官,柳宗元跟随父亲前往江西。这次游历使柳宗元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他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培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随后,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不久之后父亲去世,柳宗元回家为父亲服丧。三年后,柳宗元再次进入朝廷为官。柳宗元和同僚王叔文、刘禹锡等人持有相同的政见。他们都倡导以改革来治理国家政事,期间推行了“永贞革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派倡导压制藩镇权力。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腐败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贪污官员。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权贵派。唐宪宗上台后,王叔文遭到贬谪处死,柳宗元被流放到了贫穷崎岖的永州。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反对文章“华而不实”。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柳宗元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和韩愈发起的这场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的发展,在文学史具有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对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柳宗元雕塑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等。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诗 在诗歌方面,柳宗元擅长写绝句和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是柳宗元诗歌一大特色,以喜静诉哀情,或以美景寄哀思,是柳宗元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柳宗元一生诗歌作品只有一百多首,在诗歌文豪辈出的唐代,柳宗元属于“少产量”诗人。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都有很高的传唱度。 柳宗元雕塑 《溪居》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全诗内容是: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之后,写下这首山水田园诗。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自己来永州的原因,因为被贬官,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永州。颔联写了诗人的农田生活,每天和农夫为邻,悠闲在山水之间。表面上看来,作者很庆幸来到永州,得以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实际上,柳宗元借景抒发自己愁苦之情,仕途上不得志让柳宗元苦笑朝廷的黑暗和腐败。 《梅雨》也是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之一。全诗的内容是: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下了太久的梅雨,潮水上涨的非常快,波涛翻涌的海浪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自己一袭白衣被江南的雨水打湿,诗人此时寂寥悲伤,他想念京城,思念长安城中的亲友。 柳宗元诗歌作品大多写于永州期间,因为坎坷的仕途激发了柳宗元诗歌才情,创作了一系列诗歌作品。 江雪 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唐代时期出了很多诗歌文豪,柳宗元也是其中一员,和诗歌作品相比,后人比较推崇柳宗元的散文作品。纵观柳宗元的诗歌作品,虽然只有140多首,但是柳宗元很多诗歌作品都受到世人推崇。 《江雪》画像 《江雪》就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吟唱度很高。初学儿童都会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全内容为:千万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歌是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虽然以描述冬天风光为主,但是却抒发了柳宗元心中苦闷之情。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柳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柳州司马,却有名无实。柳宗元在柳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这首《江雪》描写了一片大雪茫茫场景,天寒地冻时节,森林之间连一只鸟都没有,路上也没有一个行人。此时,只有一位渔夫穿着蓑衣,坐在河边上垂钓。柳宗元以“孤舟蓑笠翁”来自喻自己孤苦悲凉的心境。 除此之外,柳宗元以雪来象征自己高洁的情操。 渔翁 柳宗元 《渔翁》是柳宗元的诗歌代表作之一,诗人借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渔翁》画作 《渔翁》全诗内容为: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这首诗歌,就要先从创作背景来分析。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柳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柳宗元在永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 这首《渔翁》以“渔翁”形象为创作主线,其中加入了渔翁生活和劳作环境,突出了渔翁辛劳的生活。诗句之中,诗人用了世间的先后顺序,呈现出渔翁一天的作息,从夜间到清晨,时辰的变化也带来了渔翁工作的变化。柳宗元将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既体现出了生活生活节奏,又突出了生活的乐趣。“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全诗篇的点睛之笔,仿佛诗人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大自然水墨画。雾气朦胧的清晨,一位渔翁撑船在江面缓缓滑行,山水在水雾的装饰下,越发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借上联的景,抒发了自己苦中作乐的感情。 梅雨柳宗元 《梅雨》是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之一。全诗的内容是: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画像 这首诗歌是柳宗元写于永州,赏析这首诗歌,就要先从创作背景来分析。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柳宗元在永州十分苦闷,他不甘仕途受阻于此,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未来得及实现;但是,柳宗元面对这一困境,却无法走出瓶颈期,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 在永州时,柳宗元游览永州的山山水水,借歌咏志,借景抒情。 梅雨时节正是天气炎热,心情烦闷的时候。诗人在首联交代了梅雨时节所观和所感,梅雨突然落下,远处的景色一片雾茫茫的样子,就好像晚春一样。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远处的猿声不断传来,啼叫的好悲凉,等到睡着做个好梦时,却被鸡叫声吵醒。早晨起床一看,屋外一片朦朦胧胧情景,放佛白雾没有尽头般的向远方伸展。下了太久的梅雨,潮水上涨的非常快,波涛翻涌的海浪淹没了北去的渡口。自己一袭白衣被江南的雨水打湿,诗人此时寂寥悲伤,他想念京城,思念长安城中的亲友。 作者以描绘梅雨之景,重在抒发自己思乡之情。

柳宗元全文解释

66‘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急需柳宗元的诗.

柳宗元诗全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654 更新时间:2004-3-5 卷三百五十 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 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厘。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旗,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哺.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佑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乃谕乃止,蔡有厚喜。完其室家,仰父俯子。 汝水沄沄,既清而弥。蔡人行歌,我步逶迟。 蔡人歌矣,蔡风和矣。孰颣蔡初,胡甈尔居。 式慕以康,为愿有馀。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皇曰咨愬,裕乃父功。昔我文祖,惟西平是庸。 内诲于家,外刑于邦。孰是蔡人,而不率从。 蔡人率止,惟西平有子。西平有子,惟我有臣。 畴允大邦,俾惠我人。于庙告功,以顾万方。 卷350_3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隋乱既极唐师…为晋阳武第一」柳宗元 晋阳武,奋义威。炀之渝,德焉归。氓毕屠,绥者谁。 皇烈烈,专天机。号以仁,扬其旗。日之升,九土晞。 斥田坼,流洪辉。有其二,翼馀隋。斫枭鷔,连熊螭。 枯以肉,勍者羸。后土荡,玄穹弥。合之育,莽然施。 惟德辅,庆无期。 卷350_4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唐既受命李密自败…为兽之穷第二」柳宗元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 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 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 卷350_5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太宗师讨王充窦建德…战武牢第三」柳宗元 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 惮华戎,廓封略。命之vG,卑以斫。归有德,唯先觉。 卷350_6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薛举据泾以死子仁杲…泾水黄第四」柳宗元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老雄死, 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纮,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铓。鬼神来助,梦嘉祥。脑涂原野, 魄飞扬。星辰复,恢一方。 卷350_7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辅氏凭江淮竟东海…为奔鲸沛第五」柳宗元 奔鲸沛,荡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顾, 哀垫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矛,截修鳞。 披攘蒙霿,开海门。地平水静,浮天根。羲和显耀, 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 卷350_8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为苞枿第六」柳宗元 苞枿ba矣,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 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卷350_9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轨保河右师临之…河右平第七」柳宗元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濡以鸿泽,皇之圣。威畏德怀,功以定。顺之于理, 物咸遂厥性。 卷350_10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铁山碎第八」柳宗元 铁山碎,大漠舒。二虏劲,连穹庐。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破定襄, 降魁渠。穷竟窟宅,斥余吾。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官臣拜手, 惟帝之谟。 卷350_11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刘武周败裴寂咸有晋…靖本邦第九」柳宗元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根柢之摇,枯叶攸病。守臣不任, 勩于神圣。惟越之兴,翦焉则定。洪惟我理,式和以敬。 群顽既夷,庶绩咸正。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卷350_12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柳宗元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卷350_13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柳宗元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旗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卷350_14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东蛮第十二」柳宗元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闲,以壮我元戎。 卷350_15 「贞符」柳宗元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毕屠。泽熯于爨,pP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卷350_16 「视民诗」柳宗元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 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 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左右惟一, 出入惟同。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惟天子明, 乃二公之成。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惟百辟谷, 乃二公之禄。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 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卷三百五十一 卷351_1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柳宗元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麚。 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溠。 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渥洼。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欻刺苗入地,仍逾赣石崖。礼容垂gb琫,戍备响錏鍜。 宠即郎官旧,威从太守加。建旟翻鸷鸟,负弩绕文蛇。 册府荣八命,中闱盛六珈。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 禹贡输苞匦,周官赋秉秅.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不应虞竭泽,宁复叹栖苴。 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货积舟难泊,人归山倍畲。吴歈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隐几松为曲,倾樽石作污。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祀变荆巫祷,风移鲁妇髽。已闻施恺悌,还睹正奇邪。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逸戏看猿斗,殊音辨马挝。渚行狐作孽,林宿鸟为ff. 同病忧能老,新声厉似姱。岂知千仞坠,只为一毫差。 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gn.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 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岸芦翻毒蜃,溪竹斗狂犘。 野鹜行看弋,江鱼或共叉。瘴氛恒积润,讹火亟生煆。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 雾密前山桂,冰枯曲沼蕸。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夸。 渔舍茨荒草,村桥卧古槎。御寒衾用罽,挹水勺仍椰。 窗蠹惟潜蝎,甍涎竞缀蜗。引泉开故窦,护药插新笆。 树怪花因槲,虫怜目待虾。骤歌喉易嗄,饶醉鼻成齄。 曳捶牵羸马,垂蓑牧艾豭.已看能类鳖,犹讶雉为鷨。 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道流征短褐,禅客会袈裟。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从穿兀,林狙任攫拏。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屡叹恢恢网,频摇肃肃罝.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路识沟边柳,城闻陇上笳。共思捐佩处,千骑拥青緺。 卷351_2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柳宗元 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臧。处心齐宠辱,遇物任行藏。 关识新安地,封传临晋乡。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茂功期舜禹,高韵状羲黄。 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雅歌张仲德,颂祝鲁侯昌。 宪府初腾价,神州转耀铓。右言盈简策,左辖备条纲。 响切晨趋佩,烟浓近侍香。司仪六礼洽,论将七兵扬。 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卿材优柱石,公器擅岩廊。 峻节临衡峤,和风满豫章。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细故谁留念,烦言肯过防。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龟虎休前寄,貂蝉冠旧行。训刑方命吕,理剧复推张。 直用明销恶,还将道胜刚。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希怨犹逢怒,多容竞忤强。火炎侵琬琰,鹰击谬鸾凰。 刻木终难对,焚芝未改芳。远迁逾桂岭,中徙滞馀杭。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论嫌齐物诞,骚爱远游伤。 丽泽周群品,重明照万方。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福为深仁集,妖从盛德禳。秦民啼畎亩,周士舞康庄。 采绶还垂艾,华簪更截肪。高居迁鼎邑,遥傅好书王。 碧树环金谷,丹霞映上阳。留欢唱容与,要醉对清凉。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玉漏天门静,铜驼御路荒。涧瀍秋潋滟,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降神终入辅,种德会明扬。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缧绁枉,徒恨纆徽长。 贾赋愁单阏,邹书怯大梁。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 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垂泪对清湘。 卷351_3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柳宗元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sG.秉心方的的,腾口任es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鳏。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m5.月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獌。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憪。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斒。 远物裁青罽,时珍馔白鹇。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卷351_4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娄秀才,图南也)」柳宗元 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 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晼晚惊移律,暌携忽此辰。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 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 卷351_5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柳宗元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卷351_6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卷351_7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卷351_8 「赠江华长老(江华,道州县名)」柳宗元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卷351_9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卷351_10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柳宗元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卷351_11 「界围岩水帘(元和十年春月,自永州召还,经岩下)」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卷351_12 「古东门行」柳宗元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 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安陵谁辨削砺功, 韩国讵明深井里。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卷351_13 「寄韦珩」柳宗元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 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奇疮钉骨状如箭, 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君今矻矻又窜逐, 辞赋已复穷诗骚。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地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 毕命江海终游遨。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卷351_14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依本诗韵次用」柳宗元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鶗鴂莫相侵。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卷351_15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柳宗元 截玉铦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南溟。尚书旧用裁天诏, 内史新将写道经。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辞只欲播芳馨。 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 卷351_16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柳宗元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 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 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卷351_17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卷351_18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柳宗元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 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 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 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卷351_19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卷351_20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卷351_21 「汨罗遇风」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卷351_22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柳宗元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卷351_23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卷351_24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柳宗元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卷351_25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柳宗元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卷351_26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卷351_27 「李西川荐琴石」柳宗元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卷351_28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传青简, 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卷351_29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柳宗元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 卷351_30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卷351_31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 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卷351_32 「重别梦得」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卷351_33 「三赠刘员外」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卷351_34 「再上湘江」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卷351_35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柳宗元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卷351_36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昔与德公别于此)」柳宗元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卷351_37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柳宗元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卷351_38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卷351_39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柳宗元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印文生绿经旬合, 砚匣留尘尽日封。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卷三百五十二 卷352_1 「登柳州峨山」柳宗元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卷352_2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 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卷352_3 「答刘连州邦字」柳宗元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卷352_4 「岭南江行」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卷352_5 「柳州峒氓」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 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卷352_6 「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柳宗元 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 泉归沧海近,树入楚山长。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卷352_7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柳宗元 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 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 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 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 劲色不改旧,芳心与谁荣。喧卑岂所安,任物非我情。 清韵动竽瑟,谐此风中声。 卷352_8 「种柳戏题」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卷352_9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卷352_10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柳宗元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卷352_11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柳宗元 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卷352_12 「别舍弟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