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学前教育自考本科学前卫生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那个比较好

学前教育自考本科学前卫生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构成的一门课程,它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因此,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入探究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本质。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   A、主体 B、理论   C、客体 D、实践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德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 B、科学严谨   C、唯物主义 D、与时俱进   4.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属于( )   A、本体论问题 B、价值论问题   C、认识论问题 D、方法论问题   5.列宁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肯定了物质的( )   A、客观实在性 B、主体依赖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是( )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主观的 B、实践的   C、精神的 D、机械的   8.认识的本质的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基于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的内心体验   9.认识的主体是( )   A、—切具有能动性的存在物 B、自我意识   C、抽象的、超历史的人类主体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之间的对立,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对立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提出了( )   A、发展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2.康德认为人只能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而无法达到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这种观点在认识论上属于(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机械反映论 D、旧唯物主义   13.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14.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多元决定论 D、庸俗进化论   15.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心理 B、思想体系   C、意识形态 D、群体意识   16.科学属于生产力系统中的( )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7.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质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 )   A、领袖观点 B、群众观点   C、民族观点 D、革命观点   19.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 )   A、交换属性 B、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20.英国自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建立 B、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不足 D、生产绝对不足   2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23.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 )   A、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帝国主义阶段 D、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25.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在( )   A、生产力方面的新变化 B、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   C、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变化 D、上层建筑方面的新变化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诸种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的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27.垄断利润本质上来自于( )   A、垄断组织创造的价值 B、海外企业的利润   C、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D、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2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C、共产主义的政权形式 D、所有社会成员当家作主   29.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除两极分化 D、消灭剥削   30.卖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A、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B、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   B、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是否得到当前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可   32.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联系,这种联系是( )   A、偶然的 B、本质的   C、必然的 D、稳定的   33.真理的属性包括( )   A、客观性 B、多元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34.以下选项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自由和理性是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35.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   A、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B、形成商品的价值   C、形成商品的价格 D、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36.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包括( )   A、物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B、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   C、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D、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价值   37.20世纪上半期比较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   A、辛迪加 B、托拉斯   C、卡特尔 D、康采恩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有( )   A、财政政策 B、行政法规   C、货币政策 D、—定程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化   3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在于( )   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具体国情不同   C、时代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40.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B、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C、都要消灭剥削制度   D、都必须遵从市场经济规律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3.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4.简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7.试述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09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答案

1.c2.c3.d4.c5.c6.b7.d8.c9.d10.b11.b12.d13.c14.b15.d基本是答案了。最近正在看政治考研书,比较了解。可能有疏忽,欢迎指正!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问题详解

第三章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CDE)。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   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CDE)。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 B.复杂多样的   C.可以改变的 D.可以创造的   E.可以随意选择的   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   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   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   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   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   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   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   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   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   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   C.相互贯通 D.相互渗透   E.相互排斥   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   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ABCD)。   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   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 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CD)。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D)。   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实现事物的质变   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DE)。   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   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BDE)。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   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ABCDE)。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对不有   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   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   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ABCE)。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   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   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CE)。   A.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C.个别与一般的联系   D.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联系   E.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3.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BCDE)。   A.矛盾同一性的重要表现   B.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C.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D.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力量不平衡   E.指在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发展不平衡   3.2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主要哲学根据是(BD)。   A.质与量统一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E.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3.25.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BD)。   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D.质和事物是不能分离的   E.质就是事物的属性   3.26.事物的质和量都是(BC)。   A.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B.多方面的 C.客观的   D.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E.事物的外在表现   3.27.事物的度是指(AB)。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B.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C.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E.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的界限 3.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AB)。   A.相对静止状态   B.连续性的变化   C.显著变动状态   D.突破了事物度的变化   E.渐进过程的中断   3.2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3.3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会导致(ABDE)。   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 C.经验论 D.冒险主义 E.改良主义   3.31.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是(AD)。   A.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   B.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积小流成江海   D.同样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由于劳动组合不同产生不同质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   E.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3.32.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BCE)。   A.自然界中的地震   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E.科技革命   3.3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AD)。   A.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B.质变后引起新的量变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E.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复杂多样   3.3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ABC)。   A.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E.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3.3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BC)。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C.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36.下列命题中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ABD)。   A.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 C.全盘西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化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E)。   A.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B.直线前进的过程   C.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过程   D.循环往复的过程   E.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38.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明(ABCE)。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C.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   D.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看作是普遍规律   E.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公式到处乱套   3.3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ADE)。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白昼与黑夜先后相继   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E.生态平衡的破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40.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的类型是(ABCDE)。   A.同因异果 B.同果异因   C.多因多果 D.一果多因   E.复合因果   3.41.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CDE)。   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   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   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3.4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ACDE)。   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C.必然性是由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引起的   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   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3.4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ABE)。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目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   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   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ABE)。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3.45.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ABCE)。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   E.可能性的大小   3.46.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CD)。   A.现实性   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   C.现存的东西   D.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东西   E.没有原因的现象   3.47.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CD)。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现实性 D.现实的东西   E.可能的东西   3.48.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内容的有(ACE)。   A.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   B.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   D.社会形态中的上层建筑   E.语言表达的思维   3.49.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ABCD)。   A.同一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B.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C.新内容可以用旧形式   D.旧内容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E.丰富的形式决定内容的无限多样   3.50.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会导致(CDE)。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宿命论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形式主义   E.形式虚无主义  3.51.本质是指(ACE)。   A.事物的根本性质   B.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C.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D.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3.52.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表明(BDE)。   A.现象就是本质   B.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   C.本质和现象是并列关系   D.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E.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事件和现象.题目自拟.

网上搜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什么

  2011年1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2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校名师权威解析: 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产物,不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不科学的世界观;也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哲学史上有大量的哲学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CDBA BDCAB CADBC CC

大工11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

1、ABE 2、AD 3、A E4、ABD 5、DE

白马非马包含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

白马非马,这是贝贝忙死主义的一种理论

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征文题目

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思、真学、真悟,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光辉和实践魅力,在我校研究生中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1、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成长于不同的家庭,出于很多原因,或溺爱,或贫穷,或忙碌,很多人到了大学的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可能是少有偏颇,深入的思考自己的三观并对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三观,可以对我们有指导意义。2、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说白了,这就是说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你的行为就是什么样的,所谓相由心生。3、过程性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当我们面临痛苦,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痛苦不仅会产生和发展,也终将会消亡或转化,所以不要走极端。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一定要多实践,多去做,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在毕业之后,面临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坚持住利用好这一点尤其重要。5、意识不能决定物质,但是可以创造物质。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应用,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梦想上,只有我们先有梦想这种意识,成功之后便有了相应的物质。6、认识事物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很多事情发生了,我们往往希望他只是好的,当时往往福祸相依,从容或许是最好的面对方式。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手段。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①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②错误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里必修的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里必修的,大学政治理论的必修课的基本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你可以参考一下。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用矛盾冲突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看待历史的观点,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什么呢

  2010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30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校名师权威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是按需分配。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009年7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论述题第1题   用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校解析答案: (1)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第二,真理性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3)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什么

  2009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4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D    校名师权威解析: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

  2011年7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2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校名师权威解析: 通过本题要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靠精读、熟记,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注重调查研究而忽视理论指导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绪论P2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是什么

  2011年1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简答题第1题   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校解析答案: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有哪些?唯物辩证法的结论有哪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书上有答案啊??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什么?

“对立统一”?我不确定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作业怎么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说明希望对人的鼓励作用。说明信心对人的推动作用。心存希望,就有勇气,拥有信心,就有动力。人要有信念,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说一个人最可悲的不是外在的条件的限制,而是自己把自己否定了,自己刹死自己,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会成功,即使成功不了,死后也能成佛。就和篮球比赛一样不到最后一秒比赛就没有结束还能有挽回的可能一但放弃了不伦还差多少时间比赛就提前结束了

2017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42)

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科学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坚实的物质条件。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同历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迭具有重大差别。   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如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是通过旧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逐步调整和成熟中实现的。而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实现的。伴随着这种过渡和更迭,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以至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前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提出过建立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主张。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近代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过一些积极思想。   马、恩在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趋势,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吸取了英法两国的空想共产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群众展示了人类社会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前景。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区别是什么?

一个是指导思想,一个是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所涉及到的方法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3、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4、树立全局观念,同时也要发挥局部作用;   5、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6、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7、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   8、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9、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4、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15、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大学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 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 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充实。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 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 革命性的统一。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 艰巨的历史任务,身为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在自身的成长实践中不断学 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 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理论,武装自 己的头脑,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知道实践上下功夫。一 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有的放 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一 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通过对本课程 的学习,更加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具有的指导作用有多大,也明白了思想上的觉悟 有多重要,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修正自己的观点,要最求真善美,明辨是非。作 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去,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 务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本领。我明白了,我们大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要努力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同样想知道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什么

1、唯物论,唯物论解决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2、辩证法,辩证法是解决这个物质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3、认识论,认识论解决的是人是如何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则是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规律和人的本质、价值、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要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二级学科来建设,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要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二级学科来建设,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 三、培养目标: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我觉得公平和爱。但这样的路还有多远,只有他老人家知道了,我们是无从得知了。

马克思主义原理 真理的本质是?

人人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者

主义基本原理作者逄锦聚,陶得麟等。一、内容简介1、《主义基本原理》是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立足于对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2、并与主义中国化研究、主义发展史、国外主义、社会研究相结合,体现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基本原理1、主义基本原理,是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2、主要研究方向有主义基础理论、主义经典著作、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等。扩展知识——卡尔1、是德国的思想家、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等。2、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发展。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经济学批判”。认为,这是“经济学原理”的东西。3、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共同创立的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民为实现和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怎么办

您好,对于多选题的处理有两大基本原则:第一,错误选项首先排除,这个是基本功;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不确定是否与题目本身相反。

急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的论文 2000到3000字

  关键字:哲学 趋势 方法论 全球化 马克思  摘要: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球化毫无疑问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它不想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就必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全球化进程。如何认识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决定我们怎样判断全球化和怎样参与全球化的出发点。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分析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全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一、当代马克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概念在国际文化学上的应用,是与关于“世界文化”的理论紧密相关的。国际文化学者认为全球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起作用的文化的生长与加速发展的复杂的整体过程,特别是世界整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他们认为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不断地受到全球交流技术和媒介网络的冲击,它逐渐通过并在这种冲击中进行跨国综合或全球综合。可以看到,全球化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它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20世纪末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特征,因此,它是一个描述时代性的概念。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以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为开端,至今历经100多年。从100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劳动力的大规模的国际性流动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第二阶段是经过“一战”、“二战”之后,于50、6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以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以及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为特征;第三阶段滥觞于70年代,到80、90年代形成一股强劲的浪潮,它是在新的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及扩散、资本在全球范围大规模流动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等为重要特征,这股浪潮方兴未艾,其影响空前广泛而深刻。  全球化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有质的区别,它不仅是全球依存度的增加,一体化速度的加快,而且是时代的根本转变——从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向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是全球化而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通讯、交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造成了资本、商品、信息以及人的全球范围的空前流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凸现:一是贸易自由化。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在某些国家某些时候有所回潮,但各国间开放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消除贸易障碍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资本国际化。“失去祖国”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驱使金融资本为追逐最大利润到处流动,货币及有价证券的国际贸易昼夜不停地循环于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极大地改变着全球资源配置的形式和格局。三是生产经营的世界化。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攫取高额利润,把分支生产经营机构分布到世界每个角落,形成超脱于任何民族国家之外的生产、消费、投资体系。四是知识产业化,战后第四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即从以物质资源的占有和消耗为特征的工业经济逐步向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作为决定因素为特征的经济的转型。  二、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基本方法论  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时代特征、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尽管马克思没有看到像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他从全球视野阐发的“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确实为我们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对全球化,或者说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可分前后期,在前期,他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同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在后期,他对“世界历史”的研究主要同对东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总体来看,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亦即全球化的观点有三个方面:  1.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历史之外的什么“世界精神”“漫游”的产物,而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大工业的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这种分工又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而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则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连为一体,形成世界历史。他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2.全球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世界历史”的形成不仅是经济活动世界化的过程,而且也是精神活动世界化的过程,它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和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使乡村服从于城市,农业民族服从于工业民族,“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为了追逐利润,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开辟市场,到处安家落户,把生产和消费日甚一日地变成全球化的。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农业社会的狭隘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地域藩篱被打破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来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瓦解了,一切国家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仇外心理在日益消失。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文化也日益打破其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3.全球化是人的发展过程。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的历史,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点。”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认为,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是个人及其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普遍交往,一方面在一切民族中同时产生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得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而最后,狭义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只有实现普遍交往,“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然而,“历史向世界转变的过程”既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又作为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和异化的过程和力量与人相对立。“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世界历史”就在这种普遍性的生产、交往与普遍性的个人的互动中,在人的主体化和异化的互动中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迈进。  马克思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一般过程的阐述是博大精深的,不仅作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分析,而且作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且描述了这个过程的生动的现象,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逻辑的。透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出贯穿在这个理论的基本方法论,这些基本方法论构成了他的全球化理论的活的灵魂。  1.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历史尺度,就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的合理与否、作用大小都视其是否适应、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的基本的标准。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又认为,历史是由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最终目的,因此,价值尺度,就是反映人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尺度,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其他形而上学的庸俗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在促进生产交换和消费的普遍化,促进交往关系和精神生产的普遍化的意义上,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的划时代的贡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资本主义仿佛魔术般地把无尽的财富从地下召唤出来,它在100多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世世代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然而,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根本矛盾不可克服并日益扩大,使它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日益社会化普遍化的同时暴露了它的有限性和暂时性;它在消灭民族的狭隘性的同时又把一切文明资本主义化,威胁着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在促进人的普遍流动和发展人的能力的同时又使人成为市场体系的附属物,市场价值决定着人的知识、尊严、良心的价值,交往、文化的世界化反面造成了“单向度的人”,贸易和交换自由反而剥夺了人的人格自由。马克思在这里不仅用历史尺度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作了无情地批判,而且运用价值尺度对这个“世界历史”形成的野蛮的、血淋淋的一面作愤怒的揭露,彻底抹去了罩在资本主义文明上的灵光。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是由普遍性的规律所支配,而且承认这种普遍规律是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主体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使命就在于从历史 的特殊性中探索出历史的普遍性,又以这种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特殊性,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正是马克思把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分析考察“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果。首先,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成阐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性。从《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从手工业作坊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工业转变,自然分工向国际分工转变,地域性的交换形式向世界市场转变,自然联系的人向世界普遍交往的人的转变,充分论证了人类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是“世界历史”的开端,标志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其次,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揭示“世界历史”的一般过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把个人、民族的特殊的形态,亦即狭隘的、封闭的、自在的形式转变为普遍的形式,也就是世界性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以及自主性的人的状态,取得对封建制度的彻底的胜利,取得了统治的地位。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特殊形态中抽象出普遍的生产、交换、消费和交往关系,普遍的人,并把这种普遍性的产生、发展看作是“世界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普遍性不断超越特殊性的过程。以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的性质和产生为起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结构及其内在矛盾作了科学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特性,必然容纳不了在其自身生长起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和普遍发展的人,这就必然要打破资本主义这种特殊形态,这是“世界历史”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共产主义,由于它适应生产力和人的世界性普遍性的发展,从而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共产主义的合理性,马克思明确指出就是个人的存在直接同世界历史相联系。“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共产主义以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否则,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现象存在,处于一种“落后的、家庭式的笼罩着神秘气氛”的状态,这种共产主义必定随着交往的扩大而瓦解。在马克思看来,随着“世界历史”发展,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然而共产主义也不是终极状态,相对于“世界历史”的无限发展,它也只不过是“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状态,一个环节。“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历史的普遍性对历史特殊性的超越,造成了历史的不断进步。然而,历史普遍性并不能脱离特殊性。历史普遍性的日益扩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正如它导致资本主义一样,但是由于各民族、各国的具体实际不一样,历史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实现途径也会不一样。马克思晚年十分注重研究东方民族的特殊性,指出东方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存在着特殊性和多样性。可见,由于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结合起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3.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优秀内核——辩证法,运用对“世界历史”的理论思考,他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他对“世界历史”的源起和过程、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无不是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首先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贪欲,驱动着他们不断奔跑于世界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改进生产手段降低成本,不断驱赶农民离开家园以获得更多的廉价的工业劳动力。尽管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但资本的积累和发展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残暴和血泪。其次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充满矛盾曲折发展的历史。资产阶级在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生产、消费体系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扩展到世界各地,生产的无限膨胀以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为代价,人的普遍发展以劳动阶级的片面发展为代价,社会的前进运动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后发展民族的贫困为代价。再次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文明世界化的历史。资产阶级把文明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但实质上是按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世界化过程是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价值观冲突的过程。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开创的“世界历史”的批判仅仅是他理论地把握“世界历史”的一个环节,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批判不能够满足于抽象地否定旧世界,而应该通过批判“建立一个新世界”。  因此,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不仅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建构性的。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他在否定资产阶级作为全人类利益代表的同时找到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一致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他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远合理神话的同时揭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要求;他在抨击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狭隘性的同时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目标,指出代替那阶级对立、主客体对立状态的将是“个人的自由的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的根本特征是“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充满矛盾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必要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怎么考?是考几个题目吗?有那些可能考的题目及答案?答案都在书上吗?

期末关注下人人网,一般都会有人分享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报告书!!!急~~~~

西外的。。我也在帮我女朋友在找啊

大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 替换本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吗

虽然差不多 但是本科的要更深奥些,不象马哲只是些易懂的哲理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用来指导生活实践?

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析“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了非常多的哲理性,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联系具有客观性。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及失败有其必然的客观原因。 第二,失败可以促进成功就说明u200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即只有经历过不断的挫折,进行经验积累,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不断的失败,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走向成功u200b。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句名言的所体现的基本含义,以及运用到自己的实践生活中,并用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二、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应对“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很多女人都会问男人一个千古难题,“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对于这样的难题,很多男同胞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一个是“给自己生命,把自己养大的女人”,一个是“陪自己到老的女人”。如先救老妈?老婆生气,如先救老婆?对不起老妈养育之恩。如果是男性,你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女性,你是否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提出类似的问题? 请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应对以上难题。 分析这个有趣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基于现实社会的原因才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广大女性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得出某种答案。 第二,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有完全正确的回答的,只能说是相对的怎么样才能把它说得更好。 第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你认为哪一方回答对你有利就可以回答哪一个。 最后如果是我们的话,可能我们也会问类似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表明对方的态度,那如果说应如何应对的话,其实就是说真话,说出你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并不是说一定要得到一个答案。 三、有人认为,科学不过是阶段性正确。您对此怎么看? 我们都知道“迷信”是个负面词汇,但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平时聊点迷信内容,星座、风水、命数等等。 这也不怪你,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大脑喜欢迷信。像星座、五行、风水这些,给人提供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就是一套自圆其说的解释。 人太讨厌不确定性了,所以只要有一套确定性的解释,我们就又能重新拾回自信,赶走对未知的恐惧。这个时候,也就顾不上这个解释是不是正确的,因果联系是不是成立,论证过程是不是科学了。 我发现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特别容易陷入迷信,其中有三类人尤其突出: 第一类,是那些每天要跟数字打交道,但数据又非常不充分的领域,比如赌博、证券行业。 第二类,是竞技者。他们要面对高度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所以,球员和棋手很多人都有点儿“迷信”,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比赛等等。 第三类是做生意的人和管理者。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欲比一般人要高,反而对不确定性的忍耐力更低,很容易陷入迷信。比如,中国经商的很多人相信风水。他们会借助一些信念系统,来保持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信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掉进“迷信”的坑里呢? 我给你的应对方法是,我们需要真正理解科学思维,并且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科学思维 那到底什么才是科学思维呢?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 一种是已被证伪的理论,也就是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已知为错误的理论; 另一种是现在还没被证伪,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 这两点,也引出了对科学精神的两点关键理解: 第一点,科学的可证伪性。 第二点,科学的阶段性正确。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可证伪性。 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如迷信、占星术等等,就属于非科学领域。在科学家看来,真理不过是“在某个阶段正确”而已。 在牛顿物理学时代,人们认为,世界具有确定性,而且可被数学方程式精确计算。只要知道某个物理世界的初始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后面发生的一切。宇宙中不存在不确定性,一切皆可预知。 所以,就有人把牛顿时代的宇宙观,称为“钟表宇宙”,意思是说世界是像钟表那样精确运行的。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这个“上发条的世界”,被研究“三体问题”的数学家庞加莱敲出了一个裂缝。他发现了三个天体的运动就不可精确求解,因为对混沌系统来说,一个物体的初始位置有一个小的变动,后来的状态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在看得见的问题中,人类发现了不可计算、不可预测的问题了。 进入20世纪,量子机制取代了牛顿的物质观,我们发现了原子和分子层面的不确定性。尽管这个改变很难被我们每个人直观体验,但认知的变化,仍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人类眼中的宇宙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了,充满了随机和偶然。牛顿时代那个稳定的钟表宇宙,被证明只是在“某个阶段正确”而已。 不确定性不仅出现在自然界,战争、金融、国际贸易这些真实世界也是如此。 这是不是意味着物理学,这门极精确的学科,已经退化成“只能计算事件的概率,而不能精确地预言究竟将要发生什么”? 物理学家费曼说:“是的!这是一个退却!但事情本身就是这样的:自然界允许我们计算的只是概率,不过科学并没就此垮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说过:“物理学并不描述自然,它只是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 这句话其实是想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真相并不是一回事儿。 科学思维,其实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底层方式。 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现有的知识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它永远是存在局限的,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要和“未知”的不确定性共存。 两大突破 那么科学思维在今天有什么特殊价值呢? 现在懂得科学精神的人,其实享受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红利。用科学精神的方式去做实验,去试错,这种方法在过去可能太慢了,太笨了。但是在今天信息时代,建立了快速的试错机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很快地从真实世界获取反馈。 这实际上会带来两个巨大的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我们探索新知识的速度加快了。 在发现新知识的前沿领域,科学的发现过程自动化了。《终极算法》一书说:“机器学习是‘打了类固醇"的科学方法。” 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过程是:产生假设、验证、放弃或完善。 科学家可能会花费毕生精力来提出或验证几百个假设,而机器学习系统却能在一秒钟内做完这些计算。人工智能正转移到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这些领域。机器学习的虚拟实验,以及打了激素的科学方法,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突破。 第二个突破是,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在这个时代,能最快速地把知识转化成现实世界的价值。 你会发现,新一代能快速成长的富豪,很多人都是“既懂科学,又懂商业”的。 拥有科学思维的人,能把科学思维带入管理中,特斯拉的马斯克最喜欢说“第一性原理”,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人虽然听过,但未必真明白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一个物理学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从头来推理,这还是多亏他有物理学学士的求学经历。 硅谷的胜利,本质上是“计算机+科学精神”的胜利。硅谷不仅拥有大量前沿的技术,更把科学精神应用到了创业中。 最典型的就是两点:大胆试错和快速迭代。 大胆试错,就是从科学思维的可证伪性出发; 快速迭代,就是意识到了科学思维里,一切都是阶段性正确,只有快速迭代自身,才能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 这些科技公司的崛起,也是科学企业家,或者企业科学家的崛起。用科学思维经营和管理企业的人,以技术为内核的人,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更为强大。 这些科学思维的应用,让硅谷的公司快速成长,也让硅谷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学习。硅谷的科学精神,给全世界商业管理贡献了新思路。(以上材料摘自得到APP《老喻的人生算法课》第26讲)问题: 1、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以上材料。 2、如果您有相关内容的其他观点,也可以谈。科学不过是阶段性正确,对此我有以下几个回答: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在得到新的认识之后,确实证明之前的科学只是阶段性正确,这就证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第二,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性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曲折以及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它是长期缓慢甚至是曲折的,也就是说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更加科学u200b。 综上,科学确实是在一定时期内是正确的,同时我们也要以认识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毕竟是人们的认识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科学也会变化。 四、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东方朔答辩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问题 1、东方朔的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果名字是语言形式,那么事物本身就是内容、实体。你怎么看名字和实体的关系? 您小时候使用的乳名,现在还在用吗?是什么人用乳名称呼你? 3、生活中有时候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是否也碰到以上类似的情况?如果有,请简单说明。 首先东方朔的回答说明了以下道理: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一个事物,因为人的观念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发展u200b。 第二u200b,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按照主体的需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东方朔在这一应变中就恰恰体现了按照他个体的需求从而去认识这棵树。 其次,如果名字是语言形式,那么事物本身就是内容、实体。我这样看名字和实体的关系: 第一,世界是物质性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名字可以是一个代号,并不是物质性的,而实体是物质性的,他们之间有联系,但也可以进行一个物质性的运动。 第二,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着的,我们需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说一个人因为改了名字,他就不是他了,这就是用孤立的观点在看问题。 第三,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名字代表不了实体,实体才是我们自己,名字对实体只是一个辅助功能,正确认识自己,才是对于名字的正确诠释。 小结,正因为名字对于实体只是一个辅助功能,所以说一般用乳名称呼我们的人,一般都是家长或者是小学同学。而当我们渐渐长大,名字对于实体的功能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体现。 u200c最后,关于名不符实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确有发生,比如说有个同学取名“文静”,其父母的用意自然是因为姑娘要文文静静,但却相反,这位姑娘表现出来的却是大大咧咧。 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问题 1、“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样解释“罗森塔尔效应”的合理性? 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如果你以后做一个教师,你打算怎样开发学生的潜力?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释罗森塔尔效应,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u200b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在罗森塔尔事件中,由于这位教授的故意引导,导致老师对于学生有了特殊的联系,正因为这种联系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这恰恰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u200b。由于老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不同了,同时导致老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同,学生对自己的理解也不同了,导致了一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即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最后,罗森塔尔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我们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一个学生最终成绩的好坏不是由他的智力所决定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决定的,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做作出的努力。所以说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大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且不断的提高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认识,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启发点。 六、有人认为,人生的悲剧,往往是追求了错误的方向;而生活的艰辛,则是因为在不对的赛道上努力。(《给你的人生明确算法》,摘自老喻《人生算法》)有人认为,方向大于方法。还有人认为,越努力,越幸运。 您对此怎么看? 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u200b首先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是有片面的先分析一下“方向大于方法”: 第一,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选择一个好的方向很重要,这是坚持方向说的一个原因。 第二,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够最终走向成功,所以说方向和方法都是一件事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没有哪一个更重要之说。u200b 其次,再分析一下“越努力越幸运u200b”: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说一个人越努力会更加幸运的话,这是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在看问题,他没有看到一个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他的不幸运。 第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当一个人在不断的努力的时候,他有了成功的条件,他就可能会更加幸运,在这个程度上这句话是对的。 总之,一个人最终怎么样才能够更加幸运呢?也就是说落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怎么才能够在学习中成绩更加优秀呢?其实主要的话还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并且使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子才能够达到学习成绩的优秀u200b。 七:有人认为,“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您对此怎么看?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评析。 这个观点很明显是错误的,下面从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 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这种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利用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u200b。也就是说英雄人物被过分夸大。把群众贬低为零。 第二:与英雄史观相反,群众史观认为类似的创造者不是个别英雄,而是人民群群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体现了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方法论原则。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此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综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u200b所以说人民群众不是零,而是非常强大的力量。 八、有一种观点,省钱就是赚钱。您怎么看?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辩证分析。 省钱就是赚钱,我认为它是正确的: 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如果说一个人的赚钱能力不强,同时他省钱,那么他省钱其实代表着就是赚钱,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所蕴含的道理u200b。 第二,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来科学的认识这个世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在没钱的客观条件下,一个人省钱就是代表 着赚钱u200b。 综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实际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用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而应该从整体全局入手。有时候我们所谓的省钱其实并不省钱,而有时候我们所谓省钱其实就是在赚钱u200b。 九、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u200b u200b我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其他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科技的事物,同时一些旧的东西也在不断的消亡。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意识的不断转变,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u200b。 第三,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关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积极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高铁飞机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巨大飞跃,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 第四,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u200b。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出行,使用高铁和飞机,而不是火车和单车。 第五,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课题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在人们谈论的都是新事物,而不是旧社会的事物。 总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我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才能实现科学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u200b u200b u200b u200bu200bu200b u200b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说明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看,并且结合当前热点,把个人想群众发展,则答案如下:   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能够成为实现某种历史任务的发起者.(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3)某些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某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某种推动作用.(4)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任何杰出人物,包括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给予历史进程以重大影响,但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仅从个人看,可以如下回答: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首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没有无个人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孤立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总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二者关系中显示的.   其次,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它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人生.它贯穿人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等矛盾中,人生就是面临这些矛盾并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时.

哪位大哥大姐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的答案,懂的来帮帮忙!急~~~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相比,主要指旧唯物主义认同自然观上是唯物的,社会历史上是唯心主义,所以叫半截子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a.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组成了一个四维时空,即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宇宙),时间与空间互相不可分割,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c.时间与空间都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d.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时空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也是相对的。2.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呢

  2011年1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29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D    校名师权威解析: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大集合【三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后的心得体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系统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也逐渐严肃了起来。   谈及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也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更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以说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所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感性活动和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事物,一方面揭示了意识能动性的真正的、现实的根源,具体而非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意识显现的事物和现实的真正的客观性和自在性。这样,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便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并由此解决了西方传统哲学。且说明了只有用实践观点去理解事物和现实,才能用实践观点理解人本身。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警惕本领。   以上是我在学习与工作当中都应该永远铭记的生活准则与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思想有更深远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我也从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当中吸取了很多对自己未来有益的知识,感受到了世界的无穷无尽,只有自己努力去探索去发掘,才能更好的去实践,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未来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也要更努力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也加强锻炼,为毕业之后的实践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再展示自己,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谈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我们小组组织大家学习阅读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及书籍,我们都各有各的理解,我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段时光也被叫做最有潜力的时光,无论是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思想、道德的养成是否良好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层次的思考,它既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研究视域,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活动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和毒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由于人的价值属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范畴,所以人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人的价值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没有奉献就没有索取,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自觉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很科学的世界观,它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相结合、真理体系和价值体系相结合的崭新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世界观功能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我们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更为科学的世界观,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我们更应该去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精髓。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大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自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并在社会中用这种世界观待人处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只是对个别事物具体的认识,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就慢慢地丰富而且联系起来,通过对人们所形成的认识就形成了对诸如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状况、社会发展有无规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当今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构成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大学生不能正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很容易使我们走上歧途,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它不仅正确的揭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科学的阐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我们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稳定的世界观,我们很快就要进入社会了,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些对社会、对他人错误的观念以及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学生可以在知晓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规律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塑造追求真理,关怀人类发展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对社会做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告诉大学生万物时时刻刻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教会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发展观教会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自己,不仅要看到我们的现在,还要看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的现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未来,我们现在在学校就需要努力的学习知识,进入社会过后我们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日趋复杂,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和矛盾性,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现点、政治方向作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体系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促进大学生思想解放,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约束,崇尚理性,求真务实,大胆怀疑,敢于批判发展和创新的思想。

关于马哲的题目!!求教!!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理论联系实际,用课上所学原理阐述题目的理论内涵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 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 这是指()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这指的是()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 柏拉图的“理念论” 是() 的理论 A. 唯物主义 B. 二元论 C. 唯心主义 D. 怀疑论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 .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 它的含义是指()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 循序渐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18. “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 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 的过程 20.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 .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 有的哲学家认为, 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 相对主义诡辩论 23.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 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 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4.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 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 属于() A. 不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25. 度是() A. 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 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 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 《坛经》 “时有风吹幡动,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 惠能 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 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 28. 实践是指()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 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 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3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 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 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2. A3. C4. C5. D6. B7. B8. C9. C1 0. D 11 . D1 2. D1 3. A1 4. A1 5. C1 6. D1 7. D1 8. A1 9. D 20. D21 . B22. B23. B24. D25. B26. D27. B 28. D29. B30. D 二、 多项选择题 1 .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 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 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 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之固然。 ”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 “静即含 动, 动不含静。 ” “动、 静, 皆动也。 ”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 静止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 3.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 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 下列选项中, 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 因祸得福, 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 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使统一体分解 7.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 辩证的否定是()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E. 既克服又保留 10.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 这是因为()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 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 AB2. ABC3. CDE4. ABCD5. BCD6. ABD 7. CDE8. ACDE9. ABCDE1 0. ABD 三、 辨析题 1 .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 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 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 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 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 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 之所以是错误的, 是因为“存在” 是什么, 在这里不明确的; 如 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 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 反过来, 如果存在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 一于物质, 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 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 抓重点的同时, 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 因而它内在地包 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 幅度和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 在 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 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 事物原有的度, 要适时抓住时机, 促进事物的质变。 5.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既是 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 简答题 1 .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 是思维产生存在还 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 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答案要点〕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 二是阶 级根源, 保守、 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是认识根源, 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 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 认识根源的作用最 为持久, 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 〔答案要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 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 指导实践, 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 “新” 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 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 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 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我们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 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 首先,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 相对静止是事 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要点〕 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同主体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 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 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 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 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 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要点〕 第一, 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丧失了其 存在的必然性, 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 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 西, 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 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必然能战 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 的成长开辟道路。 7.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首先,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 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 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最后, 是否承认对立统 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是事物发展第二 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 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 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 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第二,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 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 循环往复、 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10.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 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 用; 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 .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 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它包括了物质观、 运动发展观、 规律观和意识论。 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必须从客观 实际出发, 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 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 发展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切以时间、 地点、 条件 为转移, 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 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按客观规律办事,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 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相互作 用之中。 这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 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 联系是普遍的, 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 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 但又不唯条件 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想。 和系统论一样, 唯物辩证法认为, 从 功能上看, 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 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业 和 行政管理 专业 考研的话哪个就业情况比较好?非常感谢您的解答。

行政管理 专业以后要考上公务员 前景才比较好,马克思的话内容枯燥。 看你自己的兴趣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考那些科目?

具体要看你要考哪所学校,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目录都是不一样的,目前考研的公共课基本固定,文科都是政治和英语,理科会多加一门数学,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但是专业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你需要到你所选择的目标院校的官网去查询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

都不好考 建议移民

考研马克思主义专业是哪个分支

考研马克思主义专业是哲学门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研究的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领导、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考研专业两个马克思主义专业有啥区别,哪个更容易上岸?

考研专业两个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区别如下:那个容易上岸具体看个人喜欢。需知:如果你确实是想转专业考研的话,那么我也建议你报考与本学科相近的,比如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或者是,教育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也可以跨度大一点的考法律硕士。这些学科与你所学思政专业相近,且除了马哲时领哲学硕士,教育学领教育学硕士以外,其余的都是属于法学硕士。当然,所有的学科都是要看你个人的兴趣所在了,因为读研三年的研究是枯燥的,所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专业研究起来也比较不会乏味。

马克思主义考研卷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难度主要取决于考生自身的备考效率和备考方法,以及所报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考研院校的层次。相对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的该专业考试难度较大。当然考试难度的大小和其含金量是成正比的。建议如果报考上述学校的考生一定要认真高效备考且有足够的信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经验分享?

一、本人背景2022考研,一战跨考上岸,初试成绩366+,英语48,政治74+,专业课132+和112+,本科河南某二本院校,六级擦线过,非党员。我九月份换考的专业,真正备考时间在九月中旬,专业课勉强背了四遍,所以成绩并不突出,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早准备,能背多熟就背多熟,这样高分上岸概率才大。从本人背景就能看出来,哈工程真的不歧视,不压分,本科不好的娃子们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尽全力冲就完了。所以今天给学弟学妹们多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上岸经验。二、哈工程马克思专业课参考书哈工程22马理论考研计划录取30人,实际扩招至47,复试线348,该院校不出报录比,总分计算什么的详情马院官网上有1.专业课书就考两本----21版马原和毛概教材2.推荐参考资料--圣才3.考纲--- 23届考生要注意九月份关注哈工程马院官网考纲是否有变动三、备考经验专业课经验及建议:第一阶段:理解知识点,划大纲首先通读一遍专业课教材,了解里面的内容,然后跟一边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理解具体知识点,我感觉政经部分有点难理解就多看了一遍政经,看完强化课后自己结合圣才在教材书里刨去一些不必要的废话,在书上画一画真正需要背的内容,在画一些关键词什么的,圣才里有每章内容的大纲,根据圣才的大纲再扩充一下详细的框架,每一章每一个小标题都扩充出来整理出自己的框架笔记。一定脑子里要有整本书的框架!自己整理出来的会记的更巩固!不要囫囵吞枣的去背,不然答题的时候看见问题提取不出来哪章哪节的知识点,会很乱很懵逼!第二阶段:背上面搞完接下来就是背书,一开始建议用专业课教材整本整本的背个两三遍,我是建议全程都用教材的,没用所谓的重点,要保证上岸当然要全会全背才行,这样考试答题会容易想起书中哪一页哪个部位有题中需要的知识点,学姐学长卖的笔记资料啥的都是起辅助作用,可以最后冲刺用,(尤其是纸质版真的好贵,有经济实力的可以随意买啦,)无论怎么背都是要回归课本的。背诵的过程结合自己整理的框架笔记,每一章每一节的框架都要背熟,一天两本专业课一定要轮流背诵,上午一个专业,下午一个专业,不好背的知识点(再提次政经,哈哈哈)挑一天记忆中最好的时刻去背会更有效率,晚上睡前再简单的看一下当天背的内容,加深印象,一定要不断的去复盘,隔一两天去复习重背之前的内容,可以借用艾斯浩宾记忆曲线,总的来说就是,背了新的不要忘了及时复习旧的。用这样的方法,背完一遍可能会进程有点慢,大概花个四五十天,会使你有点烦躁,但是越往后背的会越快,记得越熟,记得会更加巩固,注意我们追求的不是遍数,而是内容的巩固记忆程度。如果你尝试一个月只背马原,再一个月只背毛概,不及时复盘,那么恭喜你喜提烦躁全家桶套餐,你真的会栓q,第2遍再背的时候会发现几乎跟没背一样。最后,必要模拟我是真的时间不充分,所以没有时间模考,恨不得从脚趾盖里抠点出来时间,考前一定要模拟几次,练练写字速度,去淘宝买点答题纸,答题套路可以模仿圣才,有条理,有逻辑,卷面干净整洁,字不好的同学可以练练字,前提是在专业课搞好的情况下。简答题建议答600~800字,论述题1200~1500字。公共课备考建议英语篇:考研英语的学习可以分为单词、长难句、作文、真题这四个主线。单词真的真的很重要,建议从开始到结束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背单词。长难句的学习跟着田静和唐迟都可以,每天都学习一两句,在日后做阅读的时候会得心应手很多。作文可以稍微晚一点开始,不需要背太多的范文,十一月开始可以看一些冲刺的书,自己总结出模板,大作文一个小作文一个。真题的话个人是从开始就是一整套做的,没有分题型训练,这个看自己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不过最新三年的题目一定要整套训练。英语的重点在于真题。题型有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大小作文写作,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阅读理解。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真题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从9月份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每周刷一套,对于每一篇阅读理解,都认真分析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深入理解文意和题意,一步一个脚印。刚开始做真题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要有耐心,慢慢积累词汇量和语感,只要认真坚持到最后,一定会效果显著。到了后面近5年的阅读真题我能保证只错1-4个。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练习,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真题有限,一定充分利用,按照考试时间严格要求,发挥好真题的作用,到考试之前,至少要做3遍。单词要每天坚持背,可以使用背单词软件或者单词书,不要强求把每一个单词都记住,只需要留有印象,在阅读中认识,再去通过阅读理解单词在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写作部分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需要积累一定的素材,例如常用句式、单词和语法等。小作文考察应用文,注重实用性和流畅性,大作文考察论说文,注重逻辑性。对于网课视频,大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不要盲从。基本上,只要基础不是特别差,扎扎实实做好真题,在考试中可以稳稳地拿到70分+。政治篇:由于我们的专业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中特),和政治会有所重复,所以考研政治的学习会相对轻松一点。由于我们后期会把马原和毛中特这两本书背的非常熟练,所以在政治的准备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史纲和思修等板块上,具体就是刷1000题,做真题,前期只需要准备选择题就可以,等到肖四肖八的时候背过主观题的答案就足够应对考试了。考研政治的复习一定要抓住客观题。一般大概8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初期可以使用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搭配徐涛老师的网课来进行一轮政治复习,每听完一章节内容后做一章节1000题,对答案看错题,在精讲精练上用特殊颜色标记错题知识点或者整理错题。1000题可以做3遍,第一遍和第二遍每道题都做,整理错题,第三遍只做错题。在确保1000题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其他老师的选择题,比如徐涛老师和腿姐等。对于非选择题的复习,可以背诵肖秀荣老师的考点预测,跟着徐涛老师微信公众号的带背背书,到了11月份专心背肖秀荣的肖四肖八即可。非选择题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选择题每一道题的知识点都要吃透掌握,而不是只是求做对,背会就能保证你在考场上有东西可写。三、复试经验分享复试流程:中文自我介绍—一个英语问题—两个专业课问题—老师随机问1-2题目—复试结束部分题目: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国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党的建设的整体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复试占比50%,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复试还是相当重要的,需要好好把握。四、关于复试准备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总成绩。复试满分为250分,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科目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型均为主观题。往年为选择题,近几年为论述题,题目类型与考研政治的非选择题类似,建议复试前再回顾一下肖四肖八,关注时政热点。综合面试,满分为100分,面试时间20分钟,主要考核考生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心理承受能力、事业心、责任感、道德品质等方面情况。综合面试的第一部分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是随机抽题,最后是老师提问。面试由所有复试专家组成员当场分别为复试考生打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老师提问主要围绕考研原因、本科专业、个人学习规划、专业方向选择等内容展开。抽签决定考试顺序。老师们都很和蔼,不会为难考生,大家自信从容应对即可……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与综合面试分开,单独进行。英语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发音、词汇应用、信息获取、思想表达和语言交流的能力。满分30分,考试时长10分钟,分为自我介绍和自由交流两个部分:Part 1:自我介绍(4分钟)。考生介绍本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和规划等内容。Part 2:自由交流(6分钟)。自我介绍之后会进行抽题,由考生进行朗读并翻译,最后是老师提问。老师提问主要以日常生活类为主,涉及兴趣爱好、个人经历、家乡习俗、专业等话题,比较简单。这部分难度不大,老师很和蔼,认真准备即可。面试的顺序一般是由抽签来决定的,而且要求你不要带任何的复试资料。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面试礼仪,进门的时候可以先敲敲门,要等考试们让你坐下你才能坐下,否则会显得很失礼。一般面试的时候会让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这个自我介绍你要介绍内容有: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受教育的经历、为什么选择报马克思理论这个专业、你对这个专业之前有什么了解、你未来有什么规划。四、写在最后的话关于心态:考研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个人建议还是不要太紧张,草木皆兵真的会让心身心俱疲。我们要做的事制定好计划,按部就班来,每天利用空闲时间想想自己一天干了什么事情。不要焦虑,主义反思和总结,学习一段时间后评价一下自己,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分配。关于研友:如果能有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非常好的,但是往往好的研友可遇不可求,人多了在一起必然想相互等着,会浪费不少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摩擦和矛盾,需要分心来处理人际关系,这都是不利于个人学习的。所以个人建议还是不要纠结有没有研友,如果好朋友刚好也是要考研的,那相处起来比较容易,不要特意去找研友,规定必须要和谁在一起,其实独处的时间更有利于思考,有助于个人心智的成熟。“考研是一个人的朝圣”,其实备考的经历,收获的不仅仅是目标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还会让人快速成长,对于人情世故、接人待物都会有新的认识。最后我想说的是,以现在的形势,无论什么院校什么专业都会很卷,既然你选择了这个院校专业,那么就要尽自己的全力,抱着一个严谨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被舆论影响,不要跟别人比进程,这样只会徒增压力,跟着自己的节奏来,不要自我感动式学习,更加注重学习效率,学累了可以去玩玩走走歇一歇,放松下身心,真的尽全力了,即使结果不理想自己也不会后悔。

跨专业考研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 好考吗?

那就是个需要记忆力好的专业,要能背住,而且要有条理有逻辑

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哪个好?

都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中国化好,思政教育是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考不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不考,因为考研的政治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每门课程在以往试卷中的分数占比依次为24%、24%、20%、16%、16%,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不考

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怎么选?

考研专业两个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区别如下:那个容易上岸具体看个人喜欢。需知:如果你确实是想转专业考研的话,那么我也建议你报考与本学科相近的,比如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或者是,教育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也可以跨度大一点的考法律硕士。这些学科与你所学思政专业相近,且除了马哲时领哲学硕士,教育学领教育学硕士以外,其余的都是属于法学硕士。当然,所有的学科都是要看你个人的兴趣所在了,因为读研三年的研究是枯燥的,所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专业研究起来也比较不会乏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

都不好考 建议移民

2015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大专毕业要自考本科,请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免考么?

都是需要自考的

大专毕业要自考本科,请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免考么?

不能免考办理免考需要毕业成绩单.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每年有几次考试,什么时候考?

每年两次啊,四月份和十月份

自考本科一定要学马克思主义吗

计算机工程,

自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考多少分,才算可以啊???

六十分万岁

2017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16)

考点: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规模巨大的社会化生产企业。大量工人共同劳动,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形成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劳动产品也是由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出来的社会化产品;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社会化分工协作关系;地方市场、国内市场再到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市场。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以便对社会化的生产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考点:单个资本的循环   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 购买阶段。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 生产阶段。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后,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新商品。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实现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资本的循环。   考点:单个资本的周转   产业资本家为了获取限度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价值不断增殖的目的,产业资本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这种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依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入,并随着商品销售,又以货币资本的形式一次全部收回。依据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特点,称为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与流通资本不同,流通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即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它同生产资本相对应。而流动资本是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

2017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36)

考点: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物质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要求改变束缚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良,根本不可能解决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现实,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并没有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   考点: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二,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三,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考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总结为三句话: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017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讲解(34)

考点: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首先,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其次,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再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繁荣富强、民主正义、共同富裕。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政权体制, 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在夺取政权后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对内实行社会主义民主,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并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进入无阶级社会。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具体形式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具有多样性,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实践表明,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民族传统习惯等因素,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具体形式。   考点: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包括理论基础、三权分立的制度等具体内容。它们标榜西方民主是“普世”价值,号称在它们的国家里已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但究其实质,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存在的所有这些民主,都是少数人、少数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始终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民主是手段。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民主又是目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谁的课讲的好

取决于不同的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也有不同的把握重点和理解能力,所以针对不同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成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想要了解哪位老师讲的好,可以向学校询问或者向其他学生询问,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自考本科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开卷还是闭卷的?

闭卷,全国统一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本书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同时适当吸收了一线师生使用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中南大学远端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线上考试多少分算过?

中南大学远端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线上考试多少分算过? 60 西南大学远端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系统 嘿,您好呀。西南大学思政专业考研参考书有: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逄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笔试)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笔试)3、《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吴树青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面试)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同等学力笔试)5、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笔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么考试 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把历年真题都做一下。然后选择好的参考书,应该选择好点参考书来背题目。看看参考书的作者,看看这本书的试题跟考试的真题是不是一个思路,相似度高不高。有些胡写的参考书,跟考试根本不是一个思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基本都是开卷,除非你是专门学这种哲学和相关专业的,我们学校金融、财管、音乐、计算机这些专业都是开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有多少论证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从这三大部分进行论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要素如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请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求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锦聚,陶得麟等。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程序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络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体现著普遍性;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5联络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 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以“人”为例,如果没有具有各自特点的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也就没有了“人”这个普遍性了。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也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一种属性,性质上的关系。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例如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虽然各有其特殊性,但它们都包含有共同的本质:他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内角和都是360度,即都是四边形。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这个场合为特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因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这里的场合包括两种情况:空间和时间。例如,同样的“人”,从空间方面来说有亚洲人,非洲人等;从时间方 面来说有唐朝人,宋朝人等。 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实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事物。由于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或者说,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人们认识金刚石就是一个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人们先是了解到金刚石光彩夺目坚硬无比的特点,进而发现它与煤,木炭成分相同,都是由“碳”组成的——这是由特殊到普遍,接着又以这个普遍性的认识为指导进一步研究金 刚石在结构和形成条件的特殊性,造出了人造金刚石——这是由普遍到特殊。 第二,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等工作方法,都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科学的工作方法,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行之有 效的好方法。 第三,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革命和建设。 中南大学有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 2016年的中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里面是有的。以下是其招生目录的网址: :yz.kaoyan./csu/zhuanye/55f26e23700d3.

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有两个版本,该抄哪个呢?

第一个,第二个是地区性的

西南大学网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答案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选)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9、⑴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⑵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法去解决矛盾。14、(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表现: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36、(论)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性):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⑵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的后果(消极性):⑴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⑵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⑶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7、(选)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38、(选)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多选)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2、3(见书P159)新特点(见书P160)39、(选)经济全球化: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多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40、(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积极影响:⑴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⑵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⑶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⑷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消极后果: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⑵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⑶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⑷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4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或多选):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⑵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⑶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⑷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⑸政治制度的变化。4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⑴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⑵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⑷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43、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⑴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⑵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44、(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它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苏维埃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5、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理论思考,提出许多论述:⑴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⑶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⑵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⑷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46、(多选)苏联模式基本特征:⑴经济方面: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⑵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⑶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⑷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4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⑵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之前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版后要重新考吗

不用。只是改版后之后的考试参考的是改版后的内容,以前考的不需要重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该书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和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攻略重点学习

1、先做好准备工作2、要想学得好,光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3、绪论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7、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涵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9、1845年发表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0、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先做好准备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2008年版本,卫兴华、赵家祥主编。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是为了强调重点。两本笔记本,一本用来整理重要知识点,加强记忆、便于复习;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错题,并且注明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释,保证理解该知识点、以后不会再错。2.要想学得好,光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1.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2.结合真题,掌握重点知识的考点。3.梳理体系,强化做题。4.联想记忆。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同时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人民宪章”运动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7.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条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1845年发表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9.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对其的发展,不做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化发展,需要重点掌握,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

一、 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的作用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E、真理是具体的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辩证唯物,而辩证唯物的基础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不能与时俱进自然就会脱离客观实际,所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两层含义,或者说“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逻辑必须与客观事物的发展史相统一。历史是逻辑的客观基础,逻辑是历史的理论概括。因此,逻辑的进程不能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第二,逻辑必须与人类认识的发展史相统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如实地反映这个过程。理论体系如果不同人类认识发展史相一致,就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就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 真正的真理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被实践反复证明,颠覆不破的事物运行本质规律的真实描述.世界上能真正称得起伟人的人寥若晨星,而马克思称得上是其中最为耀眼的 “恒星”之一.近来网上有消息说,身处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投资者,开始捧起马克思的著作,以求从中找到时下金融海啸的答案,揭开心中的疑惑.诚然,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不可能有时下金融危机的直接答案,但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考时下问题思路和方法,这是本源性的.马克思主义分三块: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贯穿其中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面,我就其中的几条基本原理来谈谈时下的金融危机,由此诱发的经济危机,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有关于事务发展规律的论述: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来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思路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政府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下降---信贷扩张-----银行为谋求高额利润-----贷款给信用差的客户-----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积累------经济发展高涨发生通货膨胀----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次级贷款者还不起贷款------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当今的世界金融、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发生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由量的积累到质变的过程.下面引用一篇来源于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文章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把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概括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风险链条,即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放松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传递,以及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在美国已实施证券化的次级抵押贷款中,大约75%属于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djustable Rate Mortgage,ARM)(Credit Suisse,2007).这种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生效2至3年后,会经历一个利率重新设定(interest rate Reset)的过程,合同利率将从较低的初始利率,调整为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而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因此,基准利率上调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不断上升.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如果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不能还款,那么他们可以申请房屋重新贷款(Refinance),用新申请贷款来偿还旧债.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显著,则借款人在利用新债偿还旧债之后还可以获得部分现金以作他用(Cash Out).然而,如果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即使借款人申请房屋重新贷款,也不能完全避免旧债的违约.如果房地产价值下跌到低于未偿还抵押贷款合同金额的水平,很多借款人就干脆直接违约,让贷款机构收回抵押房产.危机如何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在未实施证券化之前,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贷款供应商(商业银行或专业贷款公司)承担.一旦实施了抵押贷款证券化,则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贷款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或CDO)的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仅仅是信贷危机演变为资产价格危机的原因之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以在险价值(VAR)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则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价格下跌,相应发生的去杠杆化(Deleveraging)在资本市场的危机深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采用了杠杆经营模式,即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远高于自有资本规模.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在险价值管理的核心理念,就在于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应该能够弥补该机构承担的总风险,整体风险成反比.金融机构主动降低杠杆比率的去杠杆化过程,原则上有两条途径.途径一是金融机构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从分子方面降低杠杆比率;途径二是金融机构通过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从分母方面降低杠杆比率.相比之下,第一条途径更加痛苦.众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内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自然会压低风险资产价格,从而一方面引发市场动荡,另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市场价值(账面价值)进一步下降.换言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本身就会加剧资产价格的下跌,这甚至可能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如此循环不休.因此,发生亏损的金融机构更加青睐第二条途径,即通过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这正是为什么自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政府对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WF)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的根本原因.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政府对主权财富基金收购本国金融企业股权的态度是.危机如何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市场价值下跌,给实施以市定价会计记账方法的商业银行造成了巨额的资产减记与账面亏损.实施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商业银行被迫启动了去杠杆化过程,因此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包括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此外,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商业银行还必须遵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的自有资本充足率规定.由于次贷危机造成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发生亏损,在不引入新增股权投资的前提下,为满足自有资本充足率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即降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这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危机如何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我们将从危机本身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对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的影响、信贷紧缩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影响三方面来论证危机是如何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次贷危机的爆发直接打击了美国的房地产行业.迄今为止,美国整体房价已经下跌了17%,然而根据中金公司实证模型的测算,美国整体房价还将下跌15%(中金公司,2008).房价下跌使得新房潜在购买者选择持币观望,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二手房供给增加,目前新房和二手房库存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3月份的新屋开工数跌破100万套,跌至17年来的最低值,较2006年初的高峰期已累计下降了60%.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领先指标,新屋开工数跌势难止一方面预示着房价调整还远未结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房地产投资的大幅缩水.当前住房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下半年的5.5%下降到3.7%,达到199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股市价格也经历了深度调整,而这将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通过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影响企业投资.首先,从1990年代末期美国互联网泡沫开始,美国居民消费模式已经由“收入驱动”转变为“财富驱动”.由于资产价格上涨造成家庭财富价值上升,导致很多美国家庭越来越青睐当期消费超过当期收入的举债消费,这也是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而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价格下跌将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美国居民消费.美国居民举债消费的意愿(风险偏好)和能力(财产价值)将显著下降,可能重新回归到“收入驱动”的模式;其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公司股票价值大幅下降,托宾Q值6 显著降低,这削弱了企业新增投资的动力;再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企业的现金流降低、资产净值下降,这一方面削弱了内部融资的来源,另一方面造成企业抵押品价值下降,能够获得的银行贷款规模下降,从而通过金融加速器(Financial Accelerator)效应7 削弱了企业新增投资的能力.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信贷市场上出现持续紧缩的局面,商业银行为了向濒临倒闭的SIV提供信贷支持,以及为了符合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向其他金融机构、居民和企业提供新增贷款的能力和意愿显著下降.这一方面导致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零售贷款规模萎缩,限制了居民的举债消费;另一方面造成向企业提供批发贷款的规模下降(也受到企业抵押品价值下降影响),导致企业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投资计划.综上所述,次贷危机将通过多种渠道冲击美国的居民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最终拖累宏观经济增长.最后,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也将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实体经济传导至全球实体经济.主要渠道包括:第一,美国经济减速将导致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从而将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行业构成冲击.对中国等出口导向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美国经济下滑一方面将直接减少美国本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将通过影响全球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进口.对于出口导向经济体而言,这将显著拖累其宏观经济增长;第二,次贷危机将造成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剧.在2008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美国股市同步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调整行为所致.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将会导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热钱从2008年下半年起急剧增长,从而吹大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而最终热钱的突然撤出则可能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导致下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第三,美联储持续降息造成美元大幅贬值,推动了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为其他国家注入了通货膨胀压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滞胀困局;第四,美元大幅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购买力显著缩水,这减轻了美国的对外债务负担,但却造成了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富损失.结论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是次贷危机的触发因素.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金融机构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以及SIV在传统融资来源枯竭时被迫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价格不断下跌.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购买了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贷款支持证券,导致危机从资本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由于在流动性短缺背景下,商业银行实际控制的SIV通过发行ABCP进行融资的传统渠道萎缩,商业银行不得不被迫向SIV提供信贷支持.为符合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受损的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导致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这是当前信贷市场持续紧缩的根源.次贷危机直接造成房地产投资下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通过负向财富效应抑制了居民消费,通过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抑制了企业投资;信贷紧缩也抑制了居民的举债消费和企业投资.尽管净出口有所反弹,次贷危机仍通过消费和投资渠道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风险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从美国传导至全球.美国经济减速将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强可能放大并最终刺破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美元贬值造成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购买力流失.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是美国的问题,但次贷危机则是全球的危机.2008年10月16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港资上市企业合俊集团在樟木头两工厂的倒闭了.在两工厂宣布倒闭的当天,合俊股票也宣布停牌,停牌前每股只值0.08港元. 2007年9月,在玩具行业出现信誉危机时,合俊集团曾邀请粤港两地媒体参观了其在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向记者开放整个生产流程,期望借此恢复消费者的信心.然而仅仅过去一年,伴随着金融海啸愈刮愈烈,合俊也成为这场暴风雨中倒下的一员.有专家分析指出,“从影响和知名度来看,这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关闭的第一案.”有学者称,合俊集团“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继续攀升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等众多因素影响,许多企业来年将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传递,由美国向全世界的扩散,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科学论断:万事万物是处在一个直接或间接的系统之内,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或制约的.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雷曼等投行破产----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担忧-----影响了全球投资者信心----投资者抛售投资的金融产品------世界上其他国家金融危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要想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就要辨明内因外因的关系.那么,当前的经济我们要想克服当前的经济问题,就要从内部着手.时下,分析人士提出的路有三条:1. 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2. 鼓励投资.3. 促进出口.那么,怎样提高消费呢?我认为,中国当前中国要想摆脱经济下行的风险,要从增加农民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怎样增加农民收入呢?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7.37亿,占全国56%,如果他们的收入提高了,就会使得其消费支出提高,进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成功的条件是:农民的边际消费需求远远大于城市.第二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第三,当前国内外的农产品价差,客观上要求提高农产品价格.第四,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调节贫富分化局面,保证社会和谐安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

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本章命题材的规律和预测的分析   一、本章命题的规律   本章为每年必考的章节,在马哲这门课中属于命题的重点之重,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之重,命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题型都考过,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上半年,每年都考过这条规律,而且都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家要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的总特征。   二、本章的试题预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重点)   所谓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联系?P60第二段(重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什么是系统?P64(非重点)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4.什么是条件?P63(非重点)   条件是指同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5.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P67(重点)   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什么是新事物?P67(重点)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7.什么是旧事物?P67(重点)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8.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宇宙观,它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并否认客观矛盾的存在。   9.什么叫矛盾?P72(重点)   矛盾的概念包括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含义及其区别。逻辑矛盾是指思维中前后不一致,自相冲突。它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是应当从思维中加以排除的。而辩证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认和排除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导致否认辩证矛盾。   10.什么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72-P73(重点)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11.什么是内因和外因?P75(重点)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76(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3.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P78(重点)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14.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P79(重点)   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5.什么叫质、量、度?P81-P82(重点)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6.什么叫量变和质变?P83(重点)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7.什么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P87(重点)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18.什么叫扬弃?P88(重点)   扬弃是指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其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经过改造加以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什么叫原因和结果?P92(重点)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0.什么叫必然性和偶然性?P94(重点)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21.可能性和现实性?P98(重点)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什么叫或然率?P99第二段   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物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23.什么叫内容和形式?P100(重点)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4.什么叫本质和现象?P102-P103(重点)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5.什么叫*和假象?P103(重点)   与本质一致的现象是*。   与本质很不一致的现象是假象。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