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应当怎样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要做到这几点一、保持底色,打牢生态农业基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注重源头管控,从根源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监测体系,健全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为生态农业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科技推广,鼓励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研究,探索更加经济便捷、易于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二、创造特色,做响生态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健康的“菜篮子”“米袋子”品牌。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乡镇和村级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努力维护农产品品牌信誉。三、扮靓景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对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的统筹整合力度。加大控制性规划的落实力度,重视生态保护,体现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村容村貌。强化景观塑造,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风景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另一方面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形成绿色生态导向的生态农业补偿制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让绿色产品牵引绿色生产。既要依托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主体,也要构建多层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鼓励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让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绿”起来。

我国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具体有哪些措施?

3.1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已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每一个有识之士,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民,为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只生一个孩子吧!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 3.2加强法制观念,强化科学管理。认真学习、宣传、自觉遵守有关森林、土地、水、环境等方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那些违法经营、肆意破坏的不法分子要坚决给予打击和严惩,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决不姑息养奸。尤其是对那些“权”、“钱”勾结肆意破坏资源、损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贪官污吏,更要狠狠打击、严惩不贷。要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根据各地具体概况,目前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水土流失等的政策,坚决取缔、关停并转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由群众来监督地方官员认真执行。二是对土地施用有机肥、实施生物防治、地膜回收等进行奖励,要制定出农牧产品优质优价的政策。三是加强新上工程和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和论证,尊重科学而不是“游戏”科学;尊重科技人才而不是“玩弄”科技人才。在环境问题上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以避免造成新的环境隐患和问题。四是放宽“四荒”地拍卖政策,严格遵守协议,加快治理速度。各级领导部门要制定环保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制,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环保、公安、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执法,坚决打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3.3综合规划全面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采用农业生态技术,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良性循环的高效集约农业。生态农业主张提高太阳等自然能源的利用率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开发农村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外部投入防止污染,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在当前对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要确实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水,进行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和毒性化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早,二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政府支持和重视。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5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和一大批生态户、生态村、生态流域等先进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是为本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2010年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一大举措。 3.4积极引进,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生物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才能在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同时,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当前要重点解决:快速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和建造技术;小流域或区域综合治理和综合发展技术;优良畜禽(作物)品种选育及其高产、高效饲养(栽培)管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配套技术等等。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不解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即协调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努力去为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1-2个技术难题;要求每一位政府官员,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推广科学技术的宽松环境条件。只喊口号,只要求做什么,不告诉怎么做,“以其昏昏,令人昭昭”是不能阻止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因而也就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请问生态农业有什么好处?

生态农产品是现在食品追求的一个方向,但是真的是生态农产品是无公害的,怎么才能做到无公害呢?农业产品想要做到无公害主要的方式就在种植产品的时候,对农产品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都使用无公害化肥,不使用农药催化剂等药品,保证农产品的原生态,保证农产品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环保的。对于生态农产品的好处是很多的,避免食用过多的激素,避免食用过多的农业成份,避免食用催化食品。目前在网站搜索【万】+【和】+【华】+【润】一起进行搜索就能很清楚的了解真正的生态农产品,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生态农产品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意义

有没有效率

我国园艺产业最大的瓶颈问题:人才资源不足和农业技术滞后 有什么解

提高工资

什么是生态式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模式的几种主要类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生态农业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切实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其基本内涵 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在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淡薄  一部分农村干部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因而对发展生态农业不重视,他们往往只考虑开发现存资源,很少考虑到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只重视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对于提倡和实施生态农业不重视。一部分农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愿采用新技术,只愿采用过去的老办法。农业中的一些“短、平、快”技术往往受欢迎,而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却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运用。  (二)法律政策保障不到位  法律政策的支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我国虽然已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和《全国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规范》,但关于全国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措施和保障机制等缺乏纲领性的规划文件,对地方生态农业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生态农业立法,缺乏生态农业建设的法规或条例,这直接影响到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另一方面,对现有法律和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没相对滞后,许多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农业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难以适应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  (三)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的发展由于见效周期长,往往在资金方面较为短缺。目前,很多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财政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但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能够补贴的范围和程度难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许多生态建设项目难以全面地展开,而已经上马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又难以顺利开展。金融部门往往因为生态农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存在惜贷倾向。一些小额农贷没有很好地落实,一些农户得不到贷款,生产发展困难。金融部门对农业贷款的发放量不大,不能满足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一些贷款抵押要求过高,还款时限过短,不符合农业生产周期长的实际。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支付高额利息,从民间融资渠道获取资金,背上沉重的高利息负担。资金缺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人力支持,无论是农户还是牛态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将会遇到困难。  (四)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滞后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在农业新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方面,不能适应生态农业生产的需要;一些地方的科研投入存在重复设置和人、财、物浪费现象;在农业产业化技术、防腐技术、包装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卜,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技术结构上,往往偏重现代工业技术,轻视生物技术,造成技术结构不合理,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地力减退等农业资源破坏问题。其次,在技术推广方面,因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引入农业经济速度缓慢,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与效益脱钩,造成生态农业效益低下。  (五)环境污染制约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有一个无污染的良好外部环境,但日前许多地方污染严重。

办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资质的条件和要求?

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资质属于农林行业,分为甲乙两个级别从乙级开始办理,乙级资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资历和信誉(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技术条件(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少于所申请专业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数。(2)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设计经历,且主持过所申请行业相应专业设计类型的中型项目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或大型项目工程设计不少于1项,具备注册执业资格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在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员中,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应当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所申请行业相应专业设计类型的中型项目工程设计不少于2项,或大型项目工程设计不少于1项。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简单理解就是有办公场地,有打印机,电脑这些基础办公设备)(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有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和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生态农业和农业科技是属于一个行业吗

生态农业和农业科技是属于一个行业

农业法律法规有哪些?

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关农业的法律有几部 现行农业法律与法规有25部、农业部门规章72部。 一、 农业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二、农业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4.植物检疫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6.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8.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10.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1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08号)2007.10.9 12.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11.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11号) 2007年12月1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57号)2009年7月20日 15.土地复垦条例 部门农业规章 综合 1.农业行政许可听证程序规定 2.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3.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4.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 种植业 5.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 6.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7.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 8.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 9.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 10.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11.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12.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 13.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14.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 15.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 16.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17.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18.蚕种管理办法 19.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20.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办法 21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22.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23.农药广告审查办法 24.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 25.农药标签的说明与管理办法 26.农药广告审查标准 27.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28.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1.关于停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44号 33.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第945号 科技教育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35.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 36.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代理规定 37.农业植物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 38.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 39.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40.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41.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42.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 43.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44.“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市场与信息 45.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46.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 问题二:涉及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 弗ww.hbagri.gov/...D=5164 望查阅 问题三:目前我国农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规定 网上有解,打开司法网站 问题四:目前我国农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农业法规 种子法 [200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008.9.26]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2008.9.26] 植物检疫条例 [2008.9.26]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008.9.26]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8.9.26]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08.9.26]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2008.9.26] 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2008.9.26]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2008.9.26] 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 [2008.9.26]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08.9.26]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2008.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8.9.26] 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 [2008.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2008.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8.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008.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问题五: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还是有很多的。有国家的还有地方的。 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农业部――(2009-6-1) 阅930次 u30fb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5-31) 阅477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 阅437次 u30fb 农业部关于下拨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通知 /农业部――(2009-5-27) 阅634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 阅241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27) 阅263次 u30fb 镇江市人民 *** 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农业银行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 *** 办公室――(2009-5-18) 阅40次 u30fb 镇江市人民 *** 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 *** 办公室――(2009-5-11) 阅31次 u30fb 漳州市人民 *** 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漳州市2009年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 *** 办公室――(2009-5-11) 阅13次 u30fb 梅州市人民 *** 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 *** 办公室――(2009-5-11) 阅2次 u30fb 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国务院――(2009-5-10) 阅591次 u30fb 农业部农机化司关于印发《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数据分类和标准代码规范》的通知 /农业部――(2009-5-8) 阅394次 u30fb 农业部关于加强内陆捕捞渔船管理的通知 /农业部――(2009-5-7) 阅408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农垦“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5-6) 阅212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2009-5-5) 阅421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 /兽医局――(2009-4-30) 阅187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2009-4-29) 阅332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门人感染猪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2009-4-29) 阅248次 u30fb 农业部关于下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预算的通知 /农业部――(2009-4-27) 阅216次 u30fb 浙江省人民 *** 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 *** ――(2009-4-27) 阅27次 u30fb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4-23) 阅276次 u30fb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 /农业部办公厅――(2009-4-22) 阅264次 u30fb 荆门市人民 *** 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农业......>> 问题六:农业法律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规定? 草原法。土地法。土地资源管理法。 。耕地的使用。农村集体用地的使用。 问题七:我国已经颁布的涉及到农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有哪?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行政法规,中央以及农业部文件等。 一、 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三、地方法规 四、中央文件 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4、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 6、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五、农业部文件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 2、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 3、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5、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 7、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问题八:农业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虽然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社会规范,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这是因为有下列五点区别: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组织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的纪律保证来实现,党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第三,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政策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前,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的。 第四,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 第五,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 问题九:请问当前农村有哪些法律法规? 各方面的基本都会涉及到农村,因为我国农民有九亿,忽视农村是不行的;但因为农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淡泊,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很少通过法律途径,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律所集中在城市。据我所知,主要关于我们农村的法律有《农业法》、《林业法》、《渔业法》等,和农民利益联系比较密切的有《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其他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就太多了,自己需要用的时候再去查看吧。

什么叫有机农业?什么叫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和谐为主题思想,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区别: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不一定是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有哪些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趋势: 1、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随着生态农业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2、生态农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速度将不断加快,预计2009年至2020年,许多国家生态食品的市场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30至百分之65; 3、生态农业的生产和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绿色壁垒虽然在短期内对各国的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促使各国不断提高和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世界生态农业的协调发展; 4、各国生态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将进一步统一,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管理体系分为联合国层次、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国家层次3个层次,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逐步融合成一个国际化的生态食品标准和认证体系; 5、先进的农业技术是生态农业的坚强后盾,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理念,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开发与保护并重。农业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休闲农业的景观为中心,以生态伦理道德为主导,以功能为导向进行景观的生态调控,有选择性地满足游客的需求,进行有计划的空间拓展和适度的开发和建设。园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活动等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和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利用,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当一个休闲农业项目成为业主、周围村民、政府与专家的集体共生儿时,往往取得经营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社区整体发展能更多地将当地文化、景观、生态等各方面的地方资源进行整合,产生一个地方整体发展的规划方案,使园区与当地社区关联,形成产业的丰富性与综合竞争力。台湾休闲农业的园区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理念,社区经营的理念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的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的园区规划的前列。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因地制宜也可以强化产品的差异特色。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应以当地自然生态农业景观为中心,突出自然野趣、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线路。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园区建设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保持其垄断性地位。 以农业为本、“农游”结合、适度发展。休闲农业的特点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资源的妥善应用,是休闲农园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休闲农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要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注重“农游合一”。五彩农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要适度,要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原始性、文化的完整性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讲求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虽然休闲农业不排除现代化的设施种养殖技术,但不应成为主流。以传统精耕细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将休闲农业的多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的生产体系能提供更丰富的生物景观,能够承载更多的农耕文化,能够让游客更多地参与体验,能够更好地保护与优化生态环境,能够更多地提供农民的就业机会,也能够更好地与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兼顾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尤其是社会和环境效益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的依据。经济效益是项目经营业主的主要目标。但休闲农业与纯农业经营有所不同,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基础,维护好经营场所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规划设计时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得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多样性。休闲农业的经营应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突出多样化的发展思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同时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简述生态农业及其特征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特征: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农业怎么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理念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1、开发与保护并重2、大力推行社区经营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4、以农业为本、“农游”结合、适度发展5、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6、兼顾综合效益7、多样性1.开发与保护并重。农业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休闲农业的景观为中心,以生态伦理道德为主导,以功能为导向进行景观的生态调控,有选择性地满足游客的需求,进行有计划的空间拓展和适度的开发和建设。园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活动等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和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利用,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2.大力推行社区经营。当一个休闲农业项目成为业主、周围村民、政府与专家的集体共生儿时,往往取得经营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社区整体发展能更多地将当地文化、景观、生态等各方面的地方资源进行整合,产生一个地方整体发展的规划方案,使园区与当地社区关联,形成产业的丰富性与综合竞争力。台湾休闲农业的园区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理念,社区经营的理念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的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的园区规划的前列。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因地制宜也可以强化产品的差异特色。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应以当地自然生态农业景观为中心,突出自然野趣、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线路。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园区建设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保持其垄断性地位。4.以农业为本、“农游”结合、适度发展。休闲农业的特点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资源的妥善应用,是休闲农园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休闲农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要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注重“农游合一”。五彩农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要适度,要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原始性、文化的完整性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讲求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5.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虽然休闲农业不排除现代化的设施种养殖技术,但不应成为主流。以传统精耕细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将休闲农业的多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的生产体系能提供更丰富的生物景观,能够承载更多的农耕文化,能够让游客更多地参与体验,能够更好地保护与优化生态环境,能够更多地提供农民的就业机会,也能够更好地与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相适应。6.兼顾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尤其是社会和环境效益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的依据。经济效益是项目经营业主的主要目标。但休闲农业与纯农业经营有所不同,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基础,维护好经营场所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规划设计时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得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7.多样性。休闲农业的经营应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突出多样化的发展思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同时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关于生态农业要了解哪些

生态农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生产活动,又是一个能兼顾环境效 益或不对环境施加负面影响的生产活动,但它不会把环境效应和经济效 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更不会把环境效应放在优先位置上。 也就是说,生态农业在持续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确实会产生 兼顾环境效益或不对环境施加负面影响的效果,但这绝不是其履行社会 责任使然。 。 因此,以现行主导农业类型存在缺陷和生态农业对环境具有友好性, 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依据,并不是很适宜的。 生态农业能否成为主导农业类型,既不取决于现有的主导农业类型 有多少缺陷,也不取决于生态农业有多少优点,而取决于它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是否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或比较利益。 只有当广大消费者形成了选择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的偏好,并愿 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的信号通过市场传递给农业生产者,而生态农业 技术又能使生产者形成更有利可图的资源配置,生态农业才会逐渐成为 主导农业类型。 生态农业将以何种速率替代现有的主导农业类型,主要取决于生态 农业技术的竞争力、适用性和可推广性,以及生态农业技术信息传播和淮 广体系的完善程度。 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还是农产品质量需求的提升,作为促进 生态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无疑是很重要的。 但最为重要的是生态农业能给生产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这 是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部条件。如果没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 农业就不可能成为主导农业类型。 生态农业是一种结构和功能更为优 化、能更为充分地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从而使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 产出的农业资源配置模式和农业再生产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是 以经济效率更高的农业生产系统替代经济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生产系统 的过程。 。

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

很多同学想知道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 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大学有: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延边职业技术学院、阿坝职业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生态农业技术主要研究生态学、生物学、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的规划、建设、技术开发等。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 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 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 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 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 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土壤肥料及应用》、《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应用技术》、《环境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前景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 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农业智能灌溉厂家认为其较为吸引人眼球。其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供给量,而是朝着品质化、无公害化转变。而正是因为这点,农业生产走向生态化、绿色化就非常有必要了。只有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才能够带动销量,创造更大的效益。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是做什么的 好就业吗

生态农业技术主要研究生态学、生物学、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的规划、建设、技术开发等。例如:猪、牛、羊等畜禽的粪便制成农作物的肥料,秸秆发酵产生可燃烧的沼气,落叶、枝条等植物废弃物经处理制成畜禽的饲料等。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简介 生态农业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生态农业技术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学和农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由生产实践经验发展的有关生态农业的各种方法与技能。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土壤肥料及应用》、《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应用技术》、《环境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 就业方向:农业类企业: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区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好就业吗 就业前景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农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各种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农业智能灌溉厂家认为其较为吸引人眼球。其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供给量,而是朝着品质化、无公害化转变。而正是因为这点,农业生产走向生态化、绿色化就非常有必要了。只有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才能够带动销量,创造更大的效益。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怎么样_就业方向_主要学什么

高考 填报志愿 时,生态农业技术 专业怎么样 、 就业方向 有哪些、主要学什么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农业生物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与肥料、品牌培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经营与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有机农产品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品质检测、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营销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就业 方向 面向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有机农产品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与品牌培育、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岗位(群)。 3、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农作物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生产的能力; 具有农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具有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减量化,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 具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品牌培育与管理的能力; 具有农产品市场调研分析和精准安排农业生产的能力; 具有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能力; 具有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具有利用现代化营销手段进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营销的能力; 具有将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技能的 学习 应用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主要专业课程与 实习 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农业生物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植物保护、农业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法律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农产品营销、农业物联网技术。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绿色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品牌开发与培育、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等实训。在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技术服务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5、职业类 证书 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 :农产品电商运营、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 6、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作物生产与品质改良、智慧农业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农学、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2生态农业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简介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 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 就业前景如何 就业前景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农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各种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农业智能灌溉厂家认为其较为吸引人眼球。其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供给量,而是朝着品质化、无公害化转变。而正是因为这点,农业生产走向生态化、绿色化就非常有必要了。只有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才能够带动销量,创造更大的效益。

生态农业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未来会是何种关系?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二者是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颠覆了生命科学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升了人类认识生物、调控生物、改造生物的能力,同时启发了信息技术的仿生研究和发展,驱动新兴信息技术的开发。拓展:1、两者的深度融合,塑造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为生物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不仅为破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促成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推动“主动健康”模式的形成。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命组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生物传感等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推动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尺度、维度、深度上不断深入;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广泛渗透和应用于各领域,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3、近年来,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正在催生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重塑创新链和产业链。两者的融合,不仅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4、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促进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进一步迈进,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人类的经济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驱动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极大拓展了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技术融合不仅能完成传统生物技术难以胜任的任务,提升生物技术的能力,孕育颠覆性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技术融合还将催生一系列新方向和新业态。例如,生命信息的感知、存储和计算,将催生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纳米物联网(IoBNT)技术、生物启发的信息通讯技术(BICT)、生物计算机技术等。6、以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驱动集生物设计和生物模拟、自动化实验研究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生物学(CAB)的发展。这种跨越多种学科的融合,颠覆了当前科学研究的范式,有可能全面提升科学的“发现能力”、工程的“建造能力”、技术的“发明能力”,以及社会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来自多领域、多层面的科技和社会挑战,真正实现“如果认知科学家能够想到它,纳米科学家就能够制造它,生物科学家就能够使用它,信息科学家就能够监视和控制它”。同时,这种跨越多种学科的融合,也催生了新型研究组织、科研资助模式,以及新的科学数据开放和共享形式、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需要形成支持科学研究及促成研究成果向新产品转化的协作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协同,还需要构建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形成一种有助于融合的文化。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7、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促进各自发展的同时,正深刻地改变医疗健康、制造、农业和服务等领域的业态,驱动产业的新突破。数字健康。8、生物技术与云计算、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使人类对疾病与生命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疾病防治正向精准医疗和数字健康转型和提升。利用生物与信息的技术融合,可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各类组学产生的生物医学数据,与临床类数据、饮食和运动类数据,以及社会及物理环境信息等连接起来,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数据网络,综合考量“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等复合因素,通过更精细、更准确的疾病分类,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实现个性化的“一人一方案、一病一路径”。近年来,人们的就医需求、习惯、诊疗流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技术赋能的医疗健康与传统线下医疗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线预约、诊断、康复支持等互联网医疗,正在加速传统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数字健康正成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数字健康是能获取、存储或传输健康及医疗数据,可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技术、平台或系统,涉及数字监测、数字诊断、电子处方、智能设备、远程医疗等载体,涵盖数字医疗、医药、健保、医检、医养康养、医疗健康云服务等业态。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家企业,从事数字健康方面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截至2021年底,美国有至少40款数字疗法产品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许可,我国也有近20款数字疗法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全球数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81.5%;我国数字健康领域融资额也达到184.1亿人民币。数字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先进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的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可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空气、水及土壤污染,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9、新兴信息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先进生物制造技术的研发,从而使基因合成、酶的理性设计、细胞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质的突破,有助于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预计未来十年内,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从而为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的生产带来极大变革。牛奶、食糖、油脂等食品,一旦实现工业生物制造,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其全球经济规模也十分可观。10、生物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能推动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等为特色的农业新体系的建构,提供名、特、优、新的产品,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生息“四生共融”的功能,从而使农产品的消费模式由追求温饱型转变为追求安全、营养的健康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信息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农业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数字化,实现农业科学决策和数字化管理,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提高对农业系统综合管控的能力,强调基于农业动植物和空间环境等信息的变化而进行精细管理的精准农业,也将因数字化的助力而迈上新台阶。

可以使用和推广哪些生态农业工程和技术?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运作方式你可参考: 中国农业部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水利部、林业部和国家环保局共 7 个部委,订立了“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效益”为农村发展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自 1993 至 1997 年的 4 年间,国务院共组织协调有关省、市和自治区进行了 50 个生态农业试点的建设工作,试点面积达 120000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约 1.25%[5]。虽然生态农业建设已在中国迅速发展,但却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大部分学者的着眼点多着重于个别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个案研究,而对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则较少有学者作出评论。特别是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所作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 5 个基本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冀能抛砖引玉,引发讨论,让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得更好。1 问题一:经济规模 从规模来说,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是以户、村、乡和县为发展单位。一直以来,中国的生态建设多集中于户、村的层次发展,例如,由小型的桑基鱼塘到大型的生态农场,都是强调个别的农户或乡村在这些系统上担当的角色。无可否认,任何生态建设最终都是在户的层次去推动。因此,若没有农户的支持,任何生态建设都不可能成功。但是,农户式的生态农业建设很难达到经济规模,例如:若要一个约 10M3 的沼气发生桶正常运作,所需的有机物投入量实非单一的个别农户可供应。因此,为每个农户建设自己的生物气发生桶是不实际的。相反,按农民的数目去建设生物气发生桶才是有效地运用资源的方法。 以村、乡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建设虽较农户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佳,因为在村的范围内,决策者可以对土地利用作出规划,也可以对某些资源作出优化分配。例如:在山坡地上,将顶部划定为森林区和草地区,山腰栽种果树,山脚则划定梯田种植作物 [7]。然而,因为规划地区的范围始终有限,容易造成土地割裂的问题。在分配土地的时候,优质土地的数目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部分农民分配得一些较劣的土地,只得无奈地接受。此外,村、乡式的生态农业建设也难经得起较大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相对比较脆弱。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4]。 “县”是中国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经济的自主权。从行政的角度,它有权运用政策等措施,借着调动自己拥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从规划的角度,县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自然群体,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能就农民的需要,设计优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统筹农村的劳动人口。从生态的观点出发,只有在一定大的区域范围内,其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出稳定的功能和效益[4]。所以,以县为单位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问题二:农民接受程度 生态农业建设能否成功,除了取决于本身设计的优劣外,农民的接受程度亦是关键所在[8]。长久以来,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一直是如何在短期内解决温饱和改善生活。因此,农民是否愿意接受生态农业建设,往往是从短期的经济效益出发,看看能否即时为他们增加收入。无可否认,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建设肯定是失败的,因为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建设的原动力。然而,经济效益建立于一定的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单一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环境,虽然在短期内收入可能会增长,但当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化后,经济效益亦不可避免地大倒退。例如,因为短期的回报率高,农民大多愿意种植经济作物;但种植单一经济作物,土壤(特别是表土)的养分会快速消失,容易导致肥力退化、土质变坏等问题[3]。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最后损失的还是农民自己。相反来说,若经营者能多注重环境和生态的效益,虽然在短期内经济效益较低,但随着环境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环境的效益便能转化成经济效益,不但总体经济效益会大大提高,经济的动力亦得以维持并持续发展下去。例如,种植树木,虽然短期内直接经济价值低,但却能够有效改善土质,增加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保证农产品能维持稳定的产量[10]。在具体规划上,作物的结构和布局必须合理,要兼顾到长期效益项目和短期效益项目的配合问题,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为解决温饱问题当然要优先考虑发展一些有即时效果的项目,但在实施这些项目的同时,应以不损害现有环境为底线原则,并积极安排具有中、长期效益的项目,实行优化的土地利用,为农村持续发展打下稳固基础[4]。 然而,中国农民的教育水平低,并不容易改变他们既有的观念和生产方式。技术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退化等问题。因此,教育工作便显得格外重要。藉着教育,令农民放弃短视的眼光,让他们懂得运用一些合乎生态环境的耕作方式,以使长期效益得以确保。建立示范区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示范区可以使农民直接看到新系统对提高生产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潜力。此外,政府增加投入的资源或补贴,也有助农民支持一些具长期效益的项目。当这些项目成熟的时候,长期效益出来了,农民定会大力支持这些项目并贯彻下去。3 问题三:市场 改革开放后,中国由全面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的好处是能让农民自由地生产具有市场价值的产物,从而有效地增加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然而,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取决于生产者对市场的了解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现今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要在市场经济中茁壮成长,仍存在很多困难。首先,中国农民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他们决定生产那种作物,往往是根据去年产物价值的情况,选择其中价格好者来生产。然而,他们没有市场的观念,并不了解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去年价值好者,今年却有可能因为供和求的变化而产生价格的波动。更严重者,他们都抱着同一想法去生产,一窝蜂去生产单一作物。这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单一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所以生产单一作物远较生产多种作物的风险为高。其次,即或丰收,作物的价格也可能会因为供应量大增而下降。例如: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山楂价格高,每公斤达 3.8~4.0 元,于是各地大力发展种植山楂,有些地方甚至无限制地扩大山楂林面积。90 年代,山楂树进入丰果期,山楂产量大增。因为供过于求,结果价格暴跌,每公斤仅 0.4~0.5 元,山楂农损失惨重。因此,农业发展应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让产品多样化,分散市场风险,为农产品寻找好的出路。 其次,中国大部分的农产品都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生产技术落后,难以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品质检定又没有保证,没法建立自己的品牌;自然难以为农民赚取可观的利益。其实,产物的质和量可借着科研和品种改良等方法而提升,但在这方面中国的投入一直很少,以致产物的质和量均难以突破。每年中国投入农业的科研少于国民总产值的 0.5%,而其他先进国家可达 5% 或以上。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和建立品牌可以说是高产值农业的两大支柱,中国在这两方面宜多努力。4 问题四:资金 资金短缺是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另一大困难[2]。现今,很多生态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财政未能独立,只有依赖国家补贴来支持。可是,国家现时的整体经济实力仍弱,补贴有限,以致很多生态农业建设未能全面地展开,部分项目迟迟未能付于实行。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生态农业建设一天未能独立运作,国家便要不断给予补贴。无可否认,单靠国家补贴来完成生态农业建设似乎是不可能,而长期的补贴为国家构成负累,也不是件好事。解决的方法不外有二:节流和开源。有关资金的开源节流问题,外国(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鉴参考[11、12]。 节流方面,首先是要避免“假、大、空”的项目,防止资源的浪费,例如:为塑造“高产卫星”而不顾现实环境制约的个案,在过去时有出现,生态农业建设应以此为戒。其次,是要设计出资源的优化分配方案,把该用到农业的资金确保及时到位,选准投向,让资源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至于开源方面,有几个可行的方法。其一是借着发展乡镇企业,扩大收入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使农村集体经济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回馈用于农业[13];其二是引进其他产业与生态农业互相结合,例如:发展手工艺加工业,让部分农产品有市场出口,赚取资金;又例如:发展生态旅游,借着旅游的收益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农业能在一定的生态基础和水平上发展;其三,是建立较完善的融资系统,让农业建设项目能透过银行发行股票、债券或以发展基金的形式筹集资金,通过制定条例和规定,激活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5 问题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因为生态农业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达到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必需共同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 3 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生态农业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投资,它的长期总回报必须大于总成本。没有足够的长期回报,便是亏本的生意,是没有持续性的。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和赚取回报,其窍门是要精确计算和预计建设的成本与回报。然而,中国现今却缺乏一个健全的会计系统,将有形与无形、财政性与非财政性的成本与回报计算出来。现在中国的会计系统只能计算一些有形、财政性的项目,无形的环境成本并没有计算在内,以致真正的成本与回报的比例未能如实反映[14]。不健全的会计系统不但不能帮助有关部门了解问题核心的所在,更容易被利用为文过饰非的工具,令问题持续、甚至恶化下去。 从生态角度来说,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令生态环境更适于人民居住。狭义的生态环境,指自然的生态环境;广义的生态环境,亦包括人文的生态环境。人在生态环境中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满足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需要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当中国农村社会十分贫困,人民要求的只是简单的温饱问题,环境的生产力便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随着人民生活改善、衣食无忧的时候,人民所要求的可能便是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这时候,环境的质量便最重要了。所以,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具有弹性,即能满足不同人、在不同时间的需要。 从社会方面来说,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推动社会发展。现在中国农村仍然落后,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就业、教育、生产力低等等。建设生态农业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在引入新的生产系统的同时,缔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以就业为例,因为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但生产条件未改善前,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只得涌向城市。这不但是一种浪费,也给城市造成很大的压力。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最好的方法是就地安排,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生态农业建设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4]。此外,现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大多是强体力劳动,劳动环境比较恶劣,老人和妇女等不能发挥作用。生态农业建设如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劳动环境,让老人和妇女也可以投入生产,农村的劳动力便能进一步发挥作用[4]。6 结论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同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而中国也在 1994 年制订了“中国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下大纲。由于生态农业建设比传统农业有很多优胜的地方,所以在中国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生态农业建设已被列为优先项目[4]。在最近 10 年间,生态农业在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上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生态农业建设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但可以预见,它在中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

农业生态工程的简介

其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即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设法使光、热、水、气、土、肥料、种子等多种成份在质和量上相互协调,使种植、养殖和加工同山、水、田相互补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生产整体;②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掌握合理的种养、灌溉、施肥等的时间和质与量,通过适当的结构组合及多层次利用,使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正常进行,实现生物资源的有效再生和良性循环;③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考虑生物体从环境中获得营养元素输出一定的产品必须同输入的物质能量相适应,及时补充环境中失去的物质,并根据生物体内的需要增加物质与能量的投入,使生物体正常增殖和繁衍。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我国已涌现一批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工程主要有三大类:区域整体规划的农业生态工程、生产自净农业生态工程、庭院经济农业生态工程等。

生态农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核心有3个:1、生态。首先一定保证名副其实,生产的产品、生产环境、原材料和最终提供的商品服务等必须是生态的、绿色的、环保的,一定要避免出现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否则就很难再有顾客和市场了。2、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大类及其组合,现在因加入农家乐、采摘园、狩猎场等庭院经济和小地域观光旅游休闲产业,要有乡土气息,要有特色,最好能做到人无我有,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经营。从经营理念和意识上必须要确立先进的、科学的和负责的理念。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培训员工,引进设备、建立制度等方式提高劳动率,如何打广告,如何确定价位。

乡镇企业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对吗

乡镇企业是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其他乡镇集体经济组织。 乡镇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乡镇企业的投资者必须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参加,并且以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的投资为主。 乡镇企业的投资者中可以有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非农民参加,但该企业的投资必须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的投资为主 2.乡镇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把营利作为最终目的,用最少的本钱,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同时,企业是能够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自己的名义和财产,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 乡镇企业的财产不得随意调拨,乡镇企业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3.乡镇企业是在乡镇区域内举办的企业。 这里所说的“镇”,是指农村的集镇,而不是指建制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围,农村的集镇属于乡村的范围。 乡镇企业应当是设立在乡镇的经济组织,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以下简称《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在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的并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按照乡镇企业对待。 4.乡镇企业是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 我国《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其比例和管理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这一规定从法律上把承担支援农业是乡镇企业的法定义务以及承担的方式明确了。 5.乡镇企业已形成包含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企业群体。 乡镇企业按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有企业两大类。 按组织形式划分,则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联营企业、乡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形式。 因此,乡镇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和存续期间的活动,不仅要遵守《乡镇企业法》的有关规定,还要遵守有关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

车河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做法?

车河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底层行政村。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车河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1.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车河村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建立了遮阳棚、水源池、围栏等,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和清洁能源。2.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车河村积极推广优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车河村”绿色食品品牌,并通过认证、质量检测、包装等措施强化品牌宣传。3.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为了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车河村打造独特的田园风光,开设了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观光。4.加强合作,扶持农业企业。车河村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和企业进入农村,发展专业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积极与周边农村合作,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综合效益。综上所述,车河村的生态农业发展经验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它不仅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广的借鉴意义。亲!如果觉得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请采纳关注我哟,带你了解更多!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是如何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目的与原则。目的在于协调农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自我稳态之间的不协调性或矛盾性。因为: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控制下,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主要目标。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不一致性。不一致性是导致生态失调的根本原因。调控原则u2022 按照生态系统的“最适收获(捕捞、开采)量小于净生产量或可更新量”原则,“用而有度”“适度开发。u2022 按照生态系统的反馈原理,保护和培育农业系统的自我反馈机制。u2022 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系统的物质能量以及 残留。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建立环境友好的农业系统。

生态产业的农业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及现代科技方法组建起来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西方生态农业,主张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低投入,不用化肥农药,减少机械使用,不再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和经济收入,排斥现代科技的应用。而是极力强调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中国生态农业从农业的持续与协调出发,充分吸收现代石油农业强调农产品数量、效益、规模,以及注重应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特点,同时吸收西方生态农业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减少污染,降低化学能使用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1) 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中国的生态农业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把提高生产力及效益作为基本目标。而西方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的可持续性,对农业的产出与商品率并不关注。(2) 现代科学与中国农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中国的生态农业并不否定现代高新技术,并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与中国传统农业重视有机肥投入和其他适用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而西方生态农业限制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特别强调生态学基础。(3) 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而西方生态农业则更注重自然调控,反对人为干预。(4) 综合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生态农业是一个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涵盖了农、林、牧、渔、加工、贸易等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又因中国地域辽阔,因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强调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

生态农业该怎样发展才是正途

(1)生态食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扩大(2)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生态农业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益和无污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多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实现。除地膜覆盖、温室培养、无土栽培、营养配合饲料、网箱养鱼等常规技术外,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与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而成为生态农业技术的一大特色。随着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环保新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环保生态工程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这些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会更大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3)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合理的投入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包括两方面:适当的投入物。适度的投入量,就是要保证使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有相应的足够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量流动通量,这是由于生态农业的开放度大及要求高效生产所决定的。适当的投入物质是指有选择地进行投入,避免那些重污染、难以降解的、易于通过食物链富集的物质进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那些降低农产品品质的导致农业生产不合谐的因素,都应摒除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外。(4)生态农业的优化设计与农业生态工程的规范化将成为促使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的推动力这些年来的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推动了理论的发展,而且主要是归纳总结群众自发形成的、好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主,显然理论远远落后需求。要想使生态农业进行规模生产、提高生产力,必须按照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农业设计,使生态农业按计划地发挥强大的现实作用。(5)生态农业与乡镇企业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我国农村经济由单一传统的农业向工业化过渡,乡镇企业起了重要作用。它的崛起加剧了农村工业化进程,然而又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农村环境问题。而生态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起着保护环境、废弃物资源化和防止污染的作用,使“三废”物质循环利用再生,而乡镇企业发展就有了一定的资金来促进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6)生态农业将带动区域性景观生态的建设,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在过去一个时期内,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裸化、生态环境自我调控能力退化造成各种农业灾害,如果只在小范围的耕地内进行持续农业生产显然是不协调的,而且难以达到目标,必须以强大的景观生态建设与改善为依托。随着生态县的建设,对县区内的景观生态进行长远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生态工程详细资料大全

农业生态工程是套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最佳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农业生态工程 性质 :生态工程 属性 :农业 省份 :江苏省 工程简介,区域整体规划,生产自净工程,庭院经济工程, 工程简介 其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即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设法使光、热、水、气、土、肥料、种子等多种成份在质和量上相互协调,使种植、养殖和加工同山、水、田相互补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生产整体;②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掌握合理的种养、灌溉、施肥等的时间和质与量,通过适当的结构组合及多层次利用,使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正常进行,实现生物资源的有效再生和良性循环;③维持输入与输出的生态平衡。考虑生物体从环境中获得营养元素输出一定的产品必须同输入的物质能量相适应,及时补充环境中失去的物质,并根据生物体内的需要增加物质与能量的投入,使生物体正常增殖和繁衍。 农业生态工程, 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套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我国已涌现一批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工程主要有三大类:区域整体规划的农业生态工程、生产自净农业生态工程、庭院经济农业生态工程等。 区域整体规划 区域整体规划的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自然资源特点,运用生态规律将山、水、林、田、路进行全面规划,协调生产用地与庭院、房舍、草地、道路、林地等的比例及空间配置,把种植、养殖、培养、加工、行销联成一体,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我国农村的村一级单位,往往是一个自然地理小单元。因此,以村为单位建立生态农业体系,是比较合理的,也比较容易成功,如江苏省建湖董徐村、大丰圩东村,山东省淄博西单村、街头芙蓉村。在我国生态村以至县和地区正在不断涌现,已有一些好典型。江苏省大丰市、江都市、海安县,山东省五莲县等市县,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来,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种养培并举,农牧渔结合”的道路;引进和创造了多种生态农业技术并因地制宜组装为多种生态农业体系。通过组装,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加工业结合为完整系统,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发展养殖业为重点,抓住农畜渔产品综合利用这一关键,形成产业环流大力发展生物能,着重办好沼气。出现了由单一经济向种、养、培、加结合的综合型经济转变,由封闭自给性经济向开放性商品经济转变,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 区域整体规划的农业生态工程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低洼地基塘农业生态工程、农、林、牧农业生态工程等等。 (一)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 在有农田和较大水面的平原地区,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可实行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培养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陆地生产与水体生产相结合,以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 采用农、牧、渔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工程。具体做法是(图2-5-1): 1、在种植业中实行用养结合,以有机肥为主,提高地力,实现持续增产; 2、发展链式养殖技术,实行陆地和水产养殖结合,提高动物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3、利用加工链环多层次利用农副产品,提高人类对生物产品的直接利用率和商品率: 4、普及发展沼气,充分利用生物能和有机物,改善农村环境条件; 5、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食用菌培养和腐食动物养殖,提高有机物的利用率。 江苏省建湖董徐村、无锡河埒村均为此种类型。 (二)低洼地基塘农业生态工程 在以水面为主的低洼的湿地水网地区,过去以水产养殖业为主,可实行基塘式水陆结合生态工程。它是当地农民长期与低洼水淹作斗争所建立的高效能的能量和物质转换系统。盛行于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 由于当地地势低洼,常受水淹,农民把一些多灾的低洼田挖成鱼塘,挖出的土将周围地基垫高称为“基”,在基上种植桑、果、稻、蔗等,称为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稻基鱼塘和蔗基鱼塘等。基塘系统一般由2个或3个亚系统构成,基面亚系统和鱼塘亚系统是两个基本的亚系统。前者是陆地系统,主要组成是生产者;后者是淡水系统,既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第三个亚系统是联系系统,一般为第一级消费者,起著联系基面亚系统和鱼塘亚系统的作用,系统的分解者则存在于每一个亚系统中。(图2-5-2) 1、基塘的形态 基面宽度以6-10m左右较好,过窄,种植面积小且耕作不方便;过宽则塘泥供应困难。基面高度以高于鱼塘平常水面0.5-1m为好;小于0.5m对作物生长不利,如遇暴雨鱼塘水位上升,作物受淹,造成减产或绝收;如高于是1m以上,作物易受旱,同时基高则坡陡,水土易流失。 鱼塘的形状以长宽比为6∶4的长方形较好,东西向能接受较多的阳光,有利于提高水温。鱼塘面积以0.3-0.4hm2较好,不宜超过0.7;太小养鱼不多,受基面遮荫比例大,而且受风作用面积小,塘水波动小,不利于水中溶氧、增氧;过大供应饵料和捕捞不方便,而且风浪大易冲毁塘基。鱼塘深度以2.5-3m为宜;太浅则水量不足,影响放养量也不利于分层混养,且夏季易增温,冬季易降温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太深,则下层水温低,光照不足,溶氧不足,对鱼类生长也不利。 基塘面积比例与综合效益有密切关系。根据从土地利用、物质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基塘面积比例以4∶6左右为宜。 2、基塘系统的生态效益 (1)物质循环具有较强的封闭性,除产品输出外,蓁部分营养物质基本回到系统中参加再循环,很少丢失; (2)鱼塘是比较节约能源的生态系统,这是由于浮游植物光合效率高,且鱼类是凉血动物,呼吸消耗少,能量转化效率高; (3)农畜渔结合的基塘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而且协调,系统稳定性强; (4)低塘高基降低了地下水位,为作物种植提供了条件。 (三)农、林、牧农业生态工程 在水面较少的山区、高原和平原地区,过去以种植业为主,或以养殖业为主,可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这是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着力发展的生态工程。这些地区由于旱、涝、碱、沙、薄等灾害,影响到作物高产稳产,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单独进行种植业或养殖业都难以获得较好的效益。建立农、林、牧生态系统,使农、林、牧结合,组成一个按比例发展的大农业体系,可以有效地扩大物质循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增进经济效益。(图2-5-3) 1、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把林果和绿肥的比重增加到总面积的15—20%,按转化的日光能计算,相当于农业产能的50—8,并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提高地力,生态效益巨大。 (2)经济作物比重调到占耕地面积的1/4左右。 (3)多种类型的畜牧业产品,在饲料自给的条件下,达到农业产能的1—2%。 (4)农业能量总投入中,生物能源占80%左右。 (5)系统生产的全部有机物质,约一半左右归还土壤再利用。 (6)氮素总输入中,有机氮占一半左右。 2、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优点 (1)适应本地旱涝碱沙薄的自然特点,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力,突出本地优势,生产粮、棉、油、豆、肉、蛋、果、林及外贸需要的多种产品,获得较多的系统生产力; (2)能提供较多的农、林副产品和有机物,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3)通过合理地组织产品利用和再循环,保证足够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归还土壤,实现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植物养分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使物质循环不断扩大,土壤肥力稳步提高; (4)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节约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的投放效率,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 (5)生物结构的多样性,提高了系统的抗逆能力和稳定性,并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 (6)有利于全面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为扩大再生产,实现集约化创造条件,迅速改变穷困面貌。 生产自净工程 大型养殖场的废弃物(粪便、垫草等)不科学处理就会地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及牲畜粪便的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工业式污水处理技术的耗能高,在农村受到限制,因而使经济节能和具有广谱除污效能的技术特别是多级氧化塘和土地净化技术得到发展。通过污水灌溉、污水塘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沼气发酵等,利用污水增加生产,净化环境,使有害废物变成了一种农业资源。 (一)氧化塘工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根据生态学原理,设计了几个串联的氧化塘,利用水域生态系统中菌、藻、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多种功能,净化污水,并生产生物产品。水生植物在阳光下可放出氧气并富集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细菌可分解毒物和有机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鱼类通过吃食藻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氧化塘处理污水技术已在渔业上得到套用。 (二)沼气综合利用工程 以沼气发酵为枢纽,再经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物作用,净化污水并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如:上海崇明岛奶牛场,饲养著750头奶牛,第六天排出粪便40多吨,大多四散污染环境。在上海交通大学协助下,建设了大型(50m)保温沼气池(冬季沼液温度仍在24℃左右),平均产气0.5m/m·天。用沼液培养光合细菌,菌体加工成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65%),沼液流入温室,可进行蔬菜等作物的无土栽培,以后再流入低洼水池,用以栽培水生植物饲料。这样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流程成了生产与自净密切结合的无污染的流程。 (三)多级生物净化工程 根据不同生物对污水的承受能力和利用能力,对污水进行多次净化,达到既净化污水又生产生物产品的目的。如:辽宁省大洼农垦局西安种畜场,1978—1984年平均每年养猪1736个猪单位,该场将猪粪水首先放入高度耐肥的水葫芦塘内,初步净化放入绿萍田,进行第二次净化;然后导入鱼和蚌混养的鱼塘中;经第三次净化后,作为稻田灌溉用水;经过稻田净化后的水再作冲洗猪舍用水。随着水的流动循环,进行物质的流动转化与循环,生产水生饲料,猪、鱼、珍珠和稻谷、稻草等产品。每头标准猪单位,相应地种1株葡萄,5棵树,养10个河蚌,种15m水生植物,20m养鱼育珠(每m米养1条成鱼),种1m菜。水生饲料养猪不 *** ,能节省混合饲料40%。1984年每个猪单位年采食量为1137.7公斤,其中精饲料366.1公斤,青饲料8公斤。水生饲料(红萍、水葫芦)产量高达每公顷67.5—82.5万公斤,每公顷蛋白质产量相当于11.5公顷大豆蛋白质产量。饲料的能量转换效率为25.81%,较一般情况提高52%。猪场草缺病多的问题可基本得到解决。肥猪出栏率1984年达67.83%,,猪死亡率比1978年下降82.3%,料肉比1980年的5.23,下降到1984年的4.32,1984年前一直亏损,1984年盈利万多元。 庭院经济工程 庭院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利用庭院内外土地、水面、房舍等,从水平和垂直空间上进行多物种多层次科学配置综合生产。农家庭院生产经营场地狭小(一般0.2—0.5亩),必须根据各种农业生物的不同生长发育特性和它们对生态条件的不同要求,进行多物种、多层次的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时间,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才能提高庭院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农村发展庭院生产,农民乐于接受。据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调查,当地庭院一般占地相当于总土地面积的6—10%,这部分土地的产值是高产农田的5.92倍。庭院生产项目多,便于集约化经营,土地利用率高,资金周转积累快,对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影响最为直接。庭院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的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的流通转换中起重要作用。 庭院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用庭院空间,包括陆地立体空间(地面、地下、地上、屋顶、阳台、墙体)和水体空间(水面、水下、水上)。由于庭院的土地被房屋或其它设施分割成为零星小块,造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的差异。因此,庭院利用应注意因地制宜 ,因种制宜,必须根据种植的作物或饲养的畜禽等到的生长发育特性,适地种养。在种植上,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中配置果树、蔬菜等阳性植物;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配置阴性植物。 在养殖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改传统的平面单层养殖为立体多层养殖,或利用不同动物种群混养(鸡、羊、猪混养等)、套养(同品种个体大小不同,畜、禽、鱼套养)、兼养(以一养为主,带养其他,如蚯蚓、鸡、猪兼养)以及高空养殖,如房上养鸽、鱼、金鱼、水貂、福寿螺等;地下室可养蝎子、蜗牛、土元等。 庭院水体一般单一养鱼、养鸭或种莲藕。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体宜进行立体开发,以发展水生生物为主体,种养结合,分层养鱼,混养鱼禽,等到。池边种葡萄可用去架拉引线引向水上空间。 在庭院总体利用上,宜采用水陆空并举,立体经营;池塘(河沟)养鱼,繁殖蚌珠和圈养鸭、鹅;陆地和塘边(沟边)种植牵蔓性葡萄和瓜类,向水面延伸,向空间发展,并在葡萄或瓜类架下圈养蛋鸡、肉鸡等,利用鸡粪养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液沼渣喂鱼,形成良性循环的立体生产体系。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理念,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开发与保护并重。农业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休闲农业的景观为中心,以生态伦理道德为主导,以功能为导向进行景观的生态调控,有选择性地满足游客的需求,进行有计划的空间拓展和适度的开发和建设。园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活动等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和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利用,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当一个休闲农业项目成为业主、周围村民、政府与专家的集体共生儿时,往往取得经营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社区整体发展能更多地将当地文化、景观、生态等各方面的地方资源进行整合,产生一个地方整体发展的规划方案,使园区与当地社区关联,形成产业的丰富性与综合竞争力。台湾休闲农业的园区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理念,社区经营的理念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的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的园区规划的前列。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因地制宜也可以强化产品的差异特色。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应以当地自然生态农业景观为中心,突出自然野趣、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线路。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园区建设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保持其垄断性地位。   以农业为本、“农游”结合、适度发展。休闲农业的特点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资源的妥善应用,是休闲农园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休闲农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要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注重“农游合一”。五彩农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开发建设要适度,要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原始性、文化的完整性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讲求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虽然休闲农业不排除现代化的设施种养殖技术,但不应成为主流。以传统精耕细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将休闲农业的多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以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持的生产体系能提供更丰富的生物景观,能够承载更多的农耕文化,能够让游客更多地参与体验,能够更好地保护与优化生态环境,能够更多地提供农民的就业机会,也能够更好地与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相适应。   兼顾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尤其是社会和环境效益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的依据。经济效益是项目经营业主的主要目标。但休闲农业与纯农业经营有所不同,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基础,维护好经营场所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规划设计时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得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多样性。休闲农业的经营应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突出多样化的发展思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同时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生态农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就业前景很好,生态农业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益和无污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多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实现。除地膜覆盖、温室培养、无土栽培、营养配合饲料、网箱养鱼等常规技术外,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与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而成为生态农业技术的一大特色。随着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环保新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环保生态工程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这些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会更大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在农业类企业从事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园区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

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建设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并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等,减轻土壤污染。同时,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宣传、监督和管理等工作。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加强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技术的培训,普及安全施肥、用药知识,从根本上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要结合农村沼气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积极推广可降解、易回收农膜的使用,杜绝和消除“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和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后再还田技术,改善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条件。 3、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该专业就业前景不错。1、首先,农业生产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更是广受消费者欢迎,新的生态农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态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也就迎来了就业的春天。2、其次,除了到生态农业公司工作,公务员对生态农业专业需求也很大,农业研究所,种子试验站等都非常欢迎生态农业专业的学生。

生态农业技术

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没法回答。

生态农业在实践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是什么?

1.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管理技术。2.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3.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30年代到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4.绝大多数生态农场不用有壁犁耕作,通常使用凿形或圆盘形装置浅耕,只是将土壤混合一下,但不把土壤翻转过来。5.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6.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7.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极少用除草剂。8.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保护和天敌控制。显然,这些具体做法就其单独而言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有些是目前常规农业也在广泛采用的,有些是过去传统农业中使用的而现代的常规农业已不再使用了,但从特定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出发将这些实践有机地配合起来,就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现代常规农业的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是一条符合生态伦理要求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路子。我国的生态农业实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学什么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土壤肥料及应用》、《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应用技术》、《环境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主要研究生态学、生物学、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再生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的规划、建设、技术开发等。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 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 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 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 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 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主要学农业生物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植物保护、农业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法律法规、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农业生物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植物保护、农业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法律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农产品营销、农业物联网技术。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农业生物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与肥料、品牌培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经营与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有机农产品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品质检测、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营销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就业方向 面向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生产、有机农产品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与品牌培育、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岗位(群)。

生态农业技术属于什么专业

生态农业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于农业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 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的制订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3.熟练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要求及申报程序;4.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防治;5.掌握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6.掌握常见农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态农业技术;7.掌握识土、改土、科学施肥技能和应用技术;8.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9.了解基本的农业政策和法规,能进行各种农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介绍

高考结束后,很多同学都想要报考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本文中,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这个专业,快来看看吧!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介绍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是一门专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的制订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3.熟练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要求及申报程序; 4.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防治; 5.掌握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6.掌握常见农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态农业技术; 7.掌握识土、改土、科学施肥技能和应用技术; 8.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基本的农业政策和法规,能进行各种农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生态农业及其特征是什么?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特征: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事生态农业,农地干活就是生态农业企业所得税。

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处是什么?...

当然是环保啦,以下是百度知道的内容: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看会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欧洲生态专家威利·德沃尔德预言,由于欧洲经历了可怕的“疯牛病”,在5、6年内全世界的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估计生态农业产品将会比现在增长10%。 生态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农业。为了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横坡打拢、修建水平横田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十分熟悉并且愿意接受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加紧研究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而研制的光解膜、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实践表明: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只有两个方面的措施结合起来了,效果才能更好。 生态农业即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说是个顶天立地的大农业。因此,要完成这项十分繁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实践表明,不管哪种生态农业模式?都要突出抓好三大主体措施,这就是采用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增种绿肥等),工程措施(如:大江大河治理,在坡耕地上修水平梯田等),耕作栽培措施(如:合理轮作、深松少耕、横坡打拢、秸秆还田、增施农肥等)。这三大主体措施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生物物质生产过程。所谓“自然”再生产过程,是指种植业、养殖业与海洋渔业等,实质上都是生物体的自身再生产过程,不仅受自身固有的遗传规律支配,还受光、热、水、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经济再生产过程,是指农业生产是按照人类经济目的进行的,投入和产出,受到经济和技术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即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就是利用并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再通过动物饲养,以提高营养价值,使农业生态系统为社会尽可能多地提供农产品。同时,人类运用经济杠杆和科学技术来提高和保护自然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2.发展农业,必须处理好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按照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规律来指导和发展农业生产。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生产都是生物体的再生产过程,各自与其环境之间建立了多种类型的“自然”的生态系统。只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农业生产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效果。所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反其道而行之,则劳而无获。农业生产是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过程,无论能量与物质提供者的环境条件或者是生产者的生物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它们的生产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其极限,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使自然资源衰退,农业生产下降。由于捕捞强度过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致使我国主要海洋经济鱼类的资源日趋枯竭。同样,在耕地利用上,忽视养用结合,以致土壤肥力严重衰退,引起土壤退化。在大量的物质和能量随着商品流出农业生态系统之后,就必须从外界投入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才能保持其平衡。因此,对农业资源不能只顾利用,不断索取,必须加以保护,使之休养生息,才能促进资源增殖,提高农业产量。 3.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生产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远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受自然气候、病虫害、杂草生长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因而应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有赖于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的支持、保护和调节。农业生态系统就其生产力来说应当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因此除太阳辐射外,还必须加入辅助能,如农机、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加工等,通过人类的劳动和管理。只有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有哪些分类模式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农业生态园的特点有哪些?

一、综合性。生态农业是靠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的。生态农业整体生物产量高,源于生态农业的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生态农业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保证了系统内的能流物复,同时安排复种间作提高了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用率。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坚持了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4]。 “县”是中国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经济的自主权。从行政的角度,它有权运用政策等措施,借着调动自己拥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从规划的角度,县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自然群体,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能就农民的需要,设计优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统筹农村的劳动人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二、多样性。生态农业所保持的生态平衡是螺旋形向前发展的最佳动态平衡。生态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区别在于:从生产内容上讲,它不局限于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生产地域上讲,它不局限于耕地,而是把全部土地都当做自己的生活场所;又不局限于粮食,而是建立在营养科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营养需要的热能(糖类、脂肪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数量和比例,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三、高效性。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形成)经济效益高。

什么样的农业属于生态农业?

一般来讲,完整的生态农业应达到以下标准:1、生态农业能够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生态农业能够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3、生态农业能够能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农业的优缺点

  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优点: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整个生态村的各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规划,最好找权威设计院,比如远景设计研究院。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3、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4、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5、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6、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农业类型和农业生态类型区别?

农业类型是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现方式。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因 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同一类型具有类似的生产条件、结构特点、经营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发展方向与途径。农业类型是农业分类的概念,包含有系统的或分类的特征,着重农业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农业客观现实的反映,在空间分布上往往不连片,可重复出现。农业地域类型可作为基层的农业区,是农业区划的基础;较高层次的农业区是若干农业类型的地域组合。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基本相同,前者强调农业的部门结构特点,后者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即各农业部门在地域上的组合形式。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论述什么是生态农业及其特点

生态农业就是利用 原理 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有(传统)生态农业模式和(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等,他们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科技),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能源)的再循环利用率,最终达到综合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公司与家庭农场区别

根本的区别:生态农业公司,其投资人可以是任何人;家庭农场的主体必须是农民。

生态农业产品有哪些?

例子:桑基鱼塘产品:人工种子,转基因豌豆(高中课本原文)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绿色补贴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经济主体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绿色补贴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首先,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鼓励措施;其次,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再次,既包括对环境保护投资的补贴,也包括对污染削减行为的补贴;最后,补贴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仅限于现金支付,还包括信贷优惠、税收减免方面的形式。按补贴内容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生态服务类补贴和公共服务类补贴。生态服务类补贴是指对生态环境直接服务行为的补贴,既包括森林保护、植被养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补贴,又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补贴、化学农药减用补贴等等,对有机生态农业都着很好的补贴。公共服务类补贴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如环境科技研究、环保教育及培训、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农田灌溉系统、乡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政府支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间接的作用。按补贴对象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环境改善类补贴和污染削减类补贴。环境改善是相对于环境“自然状态”而言的,环境改善类补贴是对创造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对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补贴均属此类,一般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这方面涉及比较多一些。污染削减是相对于环境“污染状态”而言的,污染削减类补贴是对减少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激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对工业企业采用烟气脱硫设备的补贴、对畜禽养殖户采用沼气技术的补贴、对农户减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的补贴属于此类按补贴方式不同,绿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连续性补贴。通常,一次性补贴是分摊生产者采纳亲环境技术的经济成本,从而激励采纳技术或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比如对采纳沼气技术的补贴,补贴只发生在技术采纳当年,一旦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给予后续的补贴。连续性补贴通常是连续数年对生产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环保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比如政府对农户减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减产的补贴,这种补贴每年都有,只要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就能获取补贴。绿色补贴与生态补偿、环境赔偿绿色补贴一般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退耕还林补贴、休耕补贴等;生态补偿是政府对政府、政府对经济主体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流域生态补偿是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质保护上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是政府对土地产权人在征地事务上的经济补偿;环境赔偿是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围绕环境事故的权责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关系,如排污企业对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关于具体的补贴数额,根据地方的不同,额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咨询当地的农业部。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扩展资料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为什么生态农业能够提高效益?

一、综合性。生态农业是靠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的。生态农业整体生物产量高,源于生态农业的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生态农业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保证了系统内的能流物复,同时安排复种间作提高了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用率。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坚持了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4]。 “县”是中国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经济的自主权。从行政的角度,它有权运用政策等措施,借着调动自己拥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从规划的角度,县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自然群体,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能就农民的需要,设计优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统筹农村的劳动人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二、多样性。生态农业所保持的生态平衡是螺旋形向前发展的最佳动态平衡。生态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区别在于:从生产内容上讲,它不局限于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生产地域上讲,它不局限于耕地,而是把全部土地都当做自己的生活场所;又不局限于粮食,而是建立在营养科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营养需要的热能(糖类、脂肪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数量和比例,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三、高效性。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形成)经济效益高。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摘录于百度百科,共享。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总称。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手段,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措施,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生态农业具有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三个特点,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高效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3、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4、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5、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6、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生态农业如何?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型的生产结构,在这个生产结构中植物通过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光、热、水、气和养料,一部分通过植物转化后,又归还给环境;一部分为植物体积蓄、贮藏。这些贮藏的能量和物质,因动物吞食而转移到动物体内;动植物的残体被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质,重新又回到环境中,为植物再一次吸收利用,这就是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转移过程。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农民利用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态系统。他们挖塘养鱼,在塘面上种桑,利用桑叶养蚕,再用蚕沙喂鱼,含有鱼屎的塘泥作肥料还塘基,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链环,称为“桑基鱼塘型”生态系统。在这个食物链中,桑树是生产者,蚕是一级消费者,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中的微生物则是分解者,物质在其中周而复始地循环,生生不息,废物得到了全面的利用。现在国内外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总的精神就是要求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善于遵循自然规律,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有人对我国的生态农业提出一种观点:切实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实行无废物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产品。既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又尽量减少其污染影响,也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的经验,力争实现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好,生态平衡最佳等目标。生态农业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所以可能获得较高产量。它比较注意生态平衡,做到山、水、日综合利用,在施肥上看重有机肥料,在病虫防治上注意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减少农药污染。所以我国大多数农业科学工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只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才能避免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产出大量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可望建立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境。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生态农业 英文名称: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定义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观光园可以自己直接做吗?

直接做为何意?做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话,拿地是基础,规划设计虽非不可缺,却也最好不缺。远景设计研究院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专家道:虽说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直接进行开发建设,但其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则要大很多,有看似成功的,失败的则更多。而合理专业的规划设计,目的在于以相对少的成本达到资源的最充分的利用、以最小风险实现持续经营获益。

什么是 生态循环农业呢

生态循环 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生态农业的意思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具体有哪些特点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什么是生态式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什么是生态农业?

一、综合性。生态农业是靠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的。生态农业整体生物产量高,源于生态农业的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生态农业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保证了系统内的能流物复,同时安排复种间作提高了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用率。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坚持了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4]。 “县”是中国行政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和经济的自主权。从行政的角度,它有权运用政策等措施,借着调动自己拥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从规划的角度,县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自然群体,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能就农民的需要,设计优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统筹农村的劳动人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二、多样性。生态农业所保持的生态平衡是螺旋形向前发展的最佳动态平衡。生态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区别在于:从生产内容上讲,它不局限于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生产地域上讲,它不局限于耕地,而是把全部土地都当做自己的生活场所;又不局限于粮食,而是建立在营养科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营养需要的热能(糖类、脂肪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数量和比例,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三、高效性。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发挥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达到经济规模和危机分担等功能,形成)经济效益高。

无公害蔬菜种植属于生态农业么?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中国的生态农业如何?

生态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生产的有机物来提高产量的耕作制度,源于传统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推广,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效果。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在农业生产历史上遗留下许多优良传统和生产经验,其中许多是符合生态农业原则的。如精耕细作,通过轮作、间作、套种提高单产;充分用地,施用农家肥料,种植绿肥,用地养地结合;循环利用,低能消耗;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改善生产条件;以生物防治为主,防治病虫害等,这些都为建立中国式的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传统的桑基鱼塘可以看作是水域生态农业的一个雏型。80年代以来,对于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论述、评价与日俱增,一些省市开始了有关生态农业的试验。如北京环保所在京郊大兴县留民营村所进行的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与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20世纪以前,世界各国都以传统的有机农业为主,产量很低。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石油、化工、机电工业的发展,兴起了无机农业(又称石油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产量空前提高,但也造成了土壤、大气、水源、食品的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此,197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W.A.阿伯奇特首先提出“生态农业”概念。1981年,英国的M.K.沃辛顿进一步指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低输入、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小型农业系统,旨在对环境不致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利用半数以上的耕地种植多年生牧草,发展养牛,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豆科植物,利用牲畜粪肥和含有矿物质的岩石,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等。它在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但由于生态农业主要依靠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进行生产,转化效率低,农作物产量不高。二、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的来源如果不了解土壤常识,你很难相信,脚下那细碎的泥土和坚硬巨大的岩石原来曾是一体。大自然用了什么鬼斧神工,把坚硬的岩石变成了柔软的土壤?科学家们发现,地壳表面的岩石,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破碎和分解现象。大的石头变成了小块,小块再变成了细粒。在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体积变小变细了,而且还使岩石改变了基本的性能,形成了成土母质。这个过程就叫做风化过程。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生态农业的目标

生态农业的四个特点是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  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经济主体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  绿色补贴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鼓励措施;  其次,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  再次,既包括对环境保护投资的补贴,也包括对污染削减行为的补贴;  最后,补贴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仅限于现金支付,还包括信贷优惠、税收减免方面的形式。  按补贴内容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生态服务类补贴和公共服务类补贴。  生态服务类补贴是指对生态环境直接服务行为的补贴,既包括森林保护、植被养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补贴,又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补贴、化学农药减用补贴等等,对有机生态农业都着很好的补贴。  公共服务类补贴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如环境科技研究、环保教育及培训、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农田灌溉系统、乡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政府支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间接的作用。  按补贴对象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环境改善类补贴和污染削减类补贴。  环境改善是相对于环境“自然状态”而言的,环境改善类补贴是对创造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对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补贴均属此类,一般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这方面涉及比较多一些。  污染削减是相对于环境“污染状态”而言的,污染削减类补贴是对减少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激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对工业企业采用烟气脱硫设备的补贴、对畜禽养殖户采用沼气技术的补贴、对农户减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的补贴属于此类  按补贴方式不同,绿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连续性补贴。  通常,一次性补贴是分摊生产者采纳亲环境技术的经济成本,从而激励采纳技术或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比如对采纳沼气技术的补贴,补贴只发生在技术采纳当年,一旦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给予后续的补贴。  连续性补贴通常是连续数年对生产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环保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比如政府对农户减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减产的补贴,这种补贴每年都有,只要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就能获取补贴。  绿色补贴与生态补偿、环境赔偿  绿色补贴一般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退耕还林补贴、休耕补贴等;  生态补偿是政府对政府、政府对经济主体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流域生态补偿是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质保护上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是政府对土地产权人在征地事务上的经济补偿;  环境赔偿是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围绕环境事故的权责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关系,如排污企业对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  关于具体的补贴数额,根据地方的不同,额度也各不相同,需要咨询当地的农业部。

什么叫生态农业

采取自然的方式来开展农业活动,就叫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其根本意义是为了解决人类发展和自然破坏的矛盾,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如果不加以制约和规划将会是人类自食恶果最终不得不灭亡或者逃离地球。2、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对自然环境都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所以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而然也引起了人们自身的反思,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本能,是我们自我救赎的一种措施,具有深刻的自然意义。3、优质的食物、清新的空气、美好的环境才是我们生存的本质上的需求,所以生态生产是保护环境,绿色的环境才能给我们充满生机的产出。远景 设计院谈到这类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是什么?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1、性质不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2、发展背景不同生态农业: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有机农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为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各种形式的替代农业的概念和措施,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持久农业、再生农业及综合农业等应运而生。3、特点不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农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机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

1、自然资源:土壤、气候适宜2、区位条件:交通方便3、人力资源:有懂技术的人才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吗?

不一样又叫绿色农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