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成果

该院在农业科学研究上拥有一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500多项,累计获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11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成果推广运用累计面积4000万亩以上,增产粮油果蔬约50亿公斤,新增产值约524亿元,培养乡土人才300多万人(次),使60多万人脱贫,为该省科技兴农、科技扶贫作出了贡献。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社会效益约4亿元,发表出版科技论著1000多篇(部),许多论文已被国外刊物刊登或引用。近二十年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组合)59个,其中水稻16个,玉米8个。小麦8个,小黑麦4个、大豆4个,油菜7个,蔬菜8个,瓜果4个。水稻两系新组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杂稻两优363、金优431、威优467、I尤4761;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0、11、12、13、14号;杂交玉米黔原3号、黔单10号、黔玉1号;贵麦2号、5号、黔麦早2号;小黑麦新品种劲松5号、49号;黔辣1号,黔茄1、2号,黔白1、2号,黔甘1、2号,西瓜良种黔育1号、3号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生物技术方面,黄连、油菜、魔芋组织细胞培养、猕猴桃新品种原生质体培养,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黄连组培技术,细胞中黄连素含量达5.21%,超过国内研究水平,油菜组培已培育出油菜不育系4个及相应的组合材料60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国南方旱坡地持续农业管理通过几年努力,初步解决了贵州山区土壤流失的关键技术问题,应用生物梯化技术,使土壤侵蚀量减少82%,养分流失减少80%,这一技术已逐步在全省推广,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项目,采取参与性社区管理研究方法,对林地、荒山草地、耕地、水等资源实行了6年系统研究,使各种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前题下,大幅度提高了利用率,显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实现了试验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2000年在贵州召开了30多个国家参加的研讨会,得到专家高度评价。该院的早果菜和冬果菜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到目前为止,早熟蔬菜和冬果菜在全省10多个县(市)低热河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为160余万亩,产值约22亿元,纯收入约16亿元,推动了该省蔬菜周年供应问题的解决,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一条可靠的途径。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果树新品种选育方面,该院先后鉴选了葡萄、龙眼、荔枝、油桃、黄肉桃、草莓、无籽柚、柑桔、猕猴桃、苹果等,丰富了该省果树栽培品种。1996年-1998年,该院与安顺地区行署共同实施安顺地区百万亩粮油高产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我们选派了一名科技副专员,六名科技副县(市)长,17名科技副乡镇长和三十多名科技人员下到安顺地区六个县市住点工作,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住点科技人员辛勤劳动,三年总增粮食2.31亿kg,总增油菜籽952.7万kg,新增产值3.52亿元。红黄壤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提出了黄壤综合改良技术,冷、烂、锈田改良技术,煤水田改良技术,在试验区范围内推广,1998年粮食产量比1991年翻了一番,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该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水稻、玉米微机测土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在全省推广400多万亩,使水稻、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研究,提出了水稻主要虫害、病害、草害一整套防治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科技开发方面,该院坚持以自身的科技成果运用开发为主,以自办或联办科技开发实体为基础,初步建成院所两级,以所为主,一所两制的科技开发体制,逐步建立科研与开发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先后创办了20多个科技型经济实体,其中院肥料示范厂,年生产能力上万吨,产品销往全省60多个县市。建立了以种子产业为主的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优质米加工生产线,这些实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与动物营养学报哪个好

中国农业科学好。1、中国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2、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驱、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于1989年创办的。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级别

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单位级别为研究所的科研机构。它在农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涉及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改进、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项目。具体信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询相关资料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同于什么级别的奖?省部级还是地厅级?请好心人指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隶属于农业部,属于副部级单位,所以农科院奖励低于省部级奖,高于地厅级奖励…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荣誉成就

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197项,其中包括云南省首次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九五”期间进入省政府重大农业科技推广计划23项,承担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1.1亿亩,增产粮食18亿公斤,新增产值8.23亿元。2002年全院在研项目124项,其中新上项目36项,到位科技三项经费2267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3项,其中二等奖4项;通过省级审定新品种8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324篇。组织实施各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46项,到位经费312.9万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69项,示范推广面积1074.9万亩,新增产值5.93亿元。“十五”以来,本所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其中地区联合资助重点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国家“973”子课题、“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项,省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科技项目14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出版专著5部,其中科学出版社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成果累计示范推广600多万亩,新增产值6亿元。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

建院以来,截止2005年12月31日,鉴定验收并登记的科研成果为776项。自1978年以来获奖成果390项(凡重复获奖者,均以最高奖计), 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含国家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获得省部级奖194项,市、厅级奖126项 ,院奖40项。29项国家级奖励中, 主持9项, 协作参加15项, 获国家专利5项。其中:全国科技大会奖 3项 主持2, 协作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 协作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 协作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 协作1国家发明二等奖 1项 协作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7项 主持4, 协作3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项 协作1国家科技情报三等奖 1项 主持1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 4项 主持2,协作2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 1项 协作1国家专利 5项1978-2005年,我院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4项(协作15项),国家专利5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协作1项)春小麦甘麦8号(1978)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1978)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研究(1978)(协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协作3项)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和应用(攻关项目)(1985)(协作)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1992)(协作)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2003)(协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协作2项)我国研制的新土壤杀虫剂-甲基异柳磷(1985)(协作)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总体研究(1993)(协作)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协作3项)祁连山北麓海拔1700-2300米冷凉灌区100万亩春小麦栽培体系研究与推广(1988)高抗枯萎病丰产稳产胡麻新品种陇亚7号(1993)GS 陇糜4号(1995)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地膜小麦)研究与示范(1996)基本查清中国猕猴桃资源(1991)(协作)我国核试验下风向地区农业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调查评价(1996)(协作)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1999)(协作)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协作1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1998)(协作)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协作1项)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1988)(协作)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协作1项)中国小麦光温特性的研究(1995)(协作)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协作1项)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繁种和农艺学性状鉴定(1989)(协作)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协作1项)定西丘陵沟壑区高效农业生态区建设与发展研究(1996)陇东高原半湿润偏旱区(镇原)农业发展研究(1996)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1996)(协作)国家科技情报三等奖1项1、《甘肃农业科技》(1996)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1项1、甘肃省综合农业区划(1985)获国家专利5项软包装水果罐头的加工方法(1994年国家发明专利)温室保温被(1997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97 2 12593.0温室复合保温被(2001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1 2 02618.2温室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板(2003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3 2 44175.4玉米种衣剂(2004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0 1 35477.9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1、蔬菜病虫害诊断与多媒体咨询系统V1.0(简称:VDDMCES)(2005年国家著作权登记)编号:软著登字第035763号? 登记号:2005SR042621978-2005年,我院的科研成果获得194项省部级奖励其中: 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9项 协作9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4项 主持4省科学大会奖   10项 主持8, 协作2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 协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2项 主持9, 协作3,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协作9项)1、《中国谷子目录》(1980)(协作)2、全国(甘肃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1981)(协作)3、全国小麦品种资源目录(上下册)(1981)(协作)4、我国西部地区粘虫越冬迁飞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研究(1982)(协作)5、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和应用(1983)(协作)6、《中国高粱品种志》(1984)(协作)7、麦蚜远距离迁飞和传毒规律研究(1984)(协作)8、我国N、P、K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肥效的主要途径(1985)(协作)9、《中国小麦品种及其谱系的研究》(1986)(协作)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协作4项)1、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条中22、23、24、25号的发现和研究(1982)(协作)2、《中国亚麻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亚麻品种志》(1984)3、《中国绿肥区划》(1984)(协作)4、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极其评价(1987)(协作)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4项1、甘肃省1800-2600米高寒阴湿贫困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示范推广(1991)2、陇糜4号大面积示范推广(1993)3、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法瓦维特大面积示范推广(1995)4、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粮油作物丰产技术试验研究(1996)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4项、1、甘肃省15万亩低芥酸油菜综合增产技术示范推广(1990)2、早熟丰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18号大面积示范推广(1998)3、甘肃省旱地集雨补灌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2003)4、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3号大面积示范推广(2005)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协作)1、《中国小麦品种志(1962--1982)》(1987)获得甘肃省科学大会奖10项(协作2项)1、河西春麦区发展冬小麦的研究(1978)2、小麦红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1978)3、甘亚4号(1978)4、甘麦23号(1978)5、洋芋品种:抗疫1号(1978)6、谷子品种:陇粟2号(1978)7、甘棉3号(1978)8、绿肥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方式研究(1978)9、西峰9号冬小麦(1978)(协作,1981年补发)10、庆选15号冬小麦(1978)(协作,1981年补发)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协作3项)1、1962-1965、1973-198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区系鉴定与消长动态分析(1984)2、小地老虎越冬与防治研究(1986)3、高效低毒除草剂燕麦畏的研究(1986)(协作)4、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6(1996)5、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1998)6、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粮食作物大面积亩产超千斤试验示范(1999)7、创新糜子新品种-陇糜5号(2000)8、抗锈、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27(2002)9、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3号(2003年)10、我国小麦条锈病长发易变区陇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类型新分析及应用研究(2003)(协作)11、亚麻新型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研究(2004)12、丰产、多抗、优质、配合力特佳冬小麦品种兰天10号(2004)(协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9项(协作6项)陇东旱塬粮食连年增产的经验(1981)五一大队粮食高产稳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1981)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规律研究(1982—83)《甘肃省蔬菜地方志》(1982—83)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1982—83)春小麦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1984—85)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1987)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及创造高蛋白种质资源70668F2-2(1988)化肥的增产效益及经济合理施肥技术研究(1989)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研究(1989)甘肃果树资源调查整理研究(1989)甘肃省农牧结合、种草养畜、增产增收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1989) (协作)制罐桃、杏基地建设(1989甘肃省科技星火奖)甘肃省灌区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1990)当归麻口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1990)定西黄土丘陵沟壑高效农业生态区建设研究(1991)油菜新品种——陇油1号(1991)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管理与评估系统(1991)黄土高原地区重点县(甘肃正宁县)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992)花椒病虫害防治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1992甘肃省科技星火二等奖)优质大粒无核葡萄新品种技术开发(1992甘肃省科技星火二等奖)甘肃省省级土壤普查成果(1993)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陇春8139(1995)陇谷5号(1995)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法瓦维特(1995)软包装水果罐头新产品研制(1995)中国黍稷品种资源收集整理与利用研究(1995)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1996) (协作)双低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2号(1997)小麦根病防治技术研究(1997)干旱高扬程灌区水盐运动监测及次生盐碱化综合防治研究(1997)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1997)软罐头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与系列产品开发(1997)多抗优质丰产稳产耐盐碱耐瘠薄春小麦新品种花培764(1997)早熟番茄新品种陇番5号(1998)优良辣椒杂种一代新品种“陇椒1号” (1998)辣椒枯死病防治技术示范推广(1998)利用生物技术选育耐盐抗锈小麦新品系的研究(1998) (协作)甘肃旱地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试验示范(1999)甘肃省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999)《甘肃植被》专著(1999)优质谷子陇谷6号(2000)番茄、黄瓜、辣椒专用肥研制与应用推广(2000)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区粮食作物丰收工程暨试验研究(2000)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2001)陇中丘陵区(定西)作物抗旱丰产与经济发展综合研究(2001)玉米杂交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2001) (协作)小麦条锈病持久控制技术研究(2002)甘肃张掖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A)(2002)甘肃庄浪县水洛乡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2003)美洲斑潜蝇监测及综防技术的试验示范(2003) (协作)半干旱山区天然降水的高效富集利用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2003) (协作)新型种子包衣剂的研制开发极其应用(2004)谷子新品种陇谷8号(2004)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SiOx)保鲜果蜡研制(2005)小麦条锈菌HY和水源致病类群的监测及控制(2005)水旱兼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0号(2005)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5号选育(2005)

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在哪儿看

可以去“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网站”可以查看农科院种植技术,这个网站网络全国农业种植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证书权威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证书权威。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三大科学院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领域里面,是做的比较专业的一个单位,而且农科院的知名度也是很大的,在社会当中有一定的地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证书证明有农业技术的资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证书含金量高吗

高。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证书全国通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与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联合颁发证书,含金量高,新时代的黄金证书。中国农业科学院(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简称农科院(CAAS),成立于1957年3月1日,直属于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考研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考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共有导师15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含退休人员)39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4人、5团队,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7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1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98人,“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和候选人109人。任课教师350余人,其中30%为聘请周边高校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授课。农业经济管理主干课程1、核心课程农业经济基础、农业技术经济、农业技术基础(种植、养殖、加工)、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统计、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经纪人实务、农业项目管理等。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ERP软件、沙盘模拟、个人创业等实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百度百科-农业经济管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介绍如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简称“质标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专业研究所之一,创建于2003年。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从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的农业事业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位于北京,创建于 2003 年,2006 年 11 月,加挂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的牌子。现有在职职工 80 人,其中研究员 14 人,副研究员 25 人。承建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重点实验室、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农业部二英检测实验室、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等。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评价技术研究、安全限量研究、农业标准研究与制修订、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质量技术研究、质量监管技术对策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等,着重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科院 和 中国农业科学院 的区别

你好,我家玉米.根部有坏使现像,,请问,是啥原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科研实力以及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全院建有2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15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个分中心;5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4个农业部野外台站;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质检中心, 37个部级质检中心;1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0座中期库,12座国家农作物圃;1座馆藏文献210万余册,33万余种的国家农业图书馆,建有数据量80G以上的大型农业科学数据库。农科院建院五十年来获奖成果2495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273项;“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经费总计43.4亿元。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依托全院资源办学,优良的科研设施设备、大量的前沿课题项目、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一流的导师队伍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等,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参与课题实践、锻炼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有在职职工206人,离退休人员141人。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168人,4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11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1%。正高职称专家29人,副高职称专家54人,中级职称62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硕士学位6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在职职工的50%以上。博士、硕士生导师51人,博士后研究人员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烟草行业学科带头人2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6人。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元英、刘洪祥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王元英 烟草行业学科带头人:王元英、刘洪祥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树声、王元英、郭永峰、孔凡玉、张忠锋、王凤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孔英珍等 高级专家: 高级专家  类别姓名正高级专家 王元英、王树声、王凤龙、梁洪波、王志德、孙福山、刘好宝、管辉、王允白、李毅君、孙玉合、石屹、徐宜民、张忠锋、冯全福、钱玉梅、时焦、孔凡玉、申国明、刘贯山、郭承芳、陈刚、罗成刚、郭永峰、徐秀红、孔英珍、杜咏梅 副高级专家 丁昌敏、孙希芳、张怀宝、徐秋萍、商耀、刘新民、刘伟、章启发、张连、张文丽、付宪奎、戴培刚、任广伟、许立峰、窦玉青、邱军、陈志强、梁晓芳、李义强、冀永清、张久权、吴洁、陈德鑫、杨爱国、董建新、刘艳华、常爱霞、王传义、王静、张成省、王绍美、任民、王卫锋、马兴华、申莉莉、刘少云、龚达平、李凤霞、陈爱国、孙惠青、王新伟、杨金广、迟立鹏、宋志美、王倩、张继光、王秀芳、王秀国、曹鹏云 资料来源: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设有8个科研部门,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中国农业科学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6支所级科研创新团队。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烟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烟草行业烟草病虫害监测与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名称负责人烟草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王元英烟草栽培营养与调制加工创新团队王树声资料来源: 所级科研团队:烟草遗传育种科研团队、烟草功能基因组科研团队、烟草栽培与调制科研团队、烟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研团队、烟草功能成分与综合利用研究科研团队、烟草病虫害防控科研团队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馆藏图书、资料、期刊共60000余册(部),保存烟草种质资源5300多份,独家保存量居世界首位。 仪器设备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专用科研仪器设备1300余台(套)。 有科研、实验用房(楼)等总建筑面积40000余平方米,专用科研仪器设备1300余台(套),试验用地73.6公顷。其中,青州试验基地27.6公顷,青岛试验基地31.4公顷,西昌试验基地14.6公顷。 截至2015年12月,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32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值1044万元。 农业部烟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配备有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仪器设备100余台(套)。 烟草行业烟草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有遗传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高速离心机、生物倒置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价值1448.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40余台(套),价值1250万元。 烟草行业烟草病虫害监测与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有全温震荡培养箱、自动进样仪等仪器6台套,价值20万元。 国家烟草改良中心有液质联用仪、ICP-MS、基因分析仪、蛋白质双向电泳仪、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人工气候室、超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细胞 融合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扫描仪、遗传分析系统、生物显微镜、倒置生物显微镜、高效生物层析系统等仪器设备400余台 (套),价值3000余万元。

《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学》是不是核心期刊?

不是核心期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怎么预约参观

1、登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官网,找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的相关信息页面。2、在页面上查看参观时间和预约方式。预约方式会有电话和网络两种方式。3、根据预约方式进行预约。电话预约,需要拨打示范园的预约电话,提前与工作人员联系,确认参观时间和人数。网络预约,需要填写预约表格,提交申请。4、等待确认。预约后,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的确认。确认成功,工作人员会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的动向值得注意:1.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却越来越小;2.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亦不大;3.种粮亩均纯收益率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的潜力十分有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人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还必须要依靠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约20个就业岗位。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人均收入上的差距调研结果表明,在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占农民纯收入的1/3,农民外出就业的收入也只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3。近年来,在农民纯收人中,来自非农业的收入比重在逐年加大。因此,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才能使农民实现收入的逐年增加,并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叫什么?作者是谁?

《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60卷本、70多万字的《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12门,将古代农学的各个领域概括无遗,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果研究所现在待遇如何

一般而言,员工的待遇与其职位、工龄、工作表现等因素有关。您可以通过拨打当地林果研究所的人力资源部门电话或者参考相关招聘信息以了解更多细节。建议您对于待遇问题多了解一些,同时也考虑您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

安徽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主办: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旬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17-6611CN: 34-1076/S邮发代号:26-20复合影响因子:0.535综合影响因子:0.31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安徽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6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了,算是科技核心期刊 比省级高一点,核心低一点!

安徽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不是的,刊物质量不错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主办: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旬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17-6611CN: 34-1076/S邮发代号:26-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安徽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6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的杂志简介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32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安徽农业科学》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的学术地位持续上升。据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统计数据,2007年《安徽农业科学》在全国学术性农业科技期刊中总被引频次位于第2位,为5275次;影响因子位于第9位,为0.694;引用刊数位于第1位,为813种。《安徽农业科学》连续几届被国内三家权威机构认定为核心期刊:被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4年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又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

请问:中国农学通报、西南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安徽农业科学这4个期刊哪个要好一些?

期刊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u200b安徽农业科学0.1440.1800.1830.1960.282西南农业学报0.3430.5790.3810.4040.4530.54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0.2910.3570.5030.4470.4830.380中国农学通报0.2740.2800.3720.3680.4050.437u200bu200bu200bu200bu200b

安徽农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哪个好

安徽农业科学现在不是核心期刊了,发表出来没有用的啊!而且版面费又贵!

《安徽农业科学》是2011版的核心期刊?

到中国新闻总署查即可

在安徽农业科学投稿,已经收到录用通知让交1000多的版面费,能不发表吗?不想发了,已经找其他杂志了。

能,不交版面费,就是放弃,我当时也是投了几家,比较了一下知名度和版面费的性价比,选了其中一家,其他就没理睬。这类刊物都是收到钱再进行排版的。你连回信都不用给,无视就可以了。当然礼貌的话,可以回信说,不考虑在他家发表了。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的杂志目录

其他  (F0003)《草业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李杨 朱安 房威 张志转 朱永和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9969)短暂UV-B辐射对玉米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长江 杨克军 李佐同 胡雪微 黄寿光 张海燕 王玉凤 高树仁  生物技术  (9971)酸浆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梁丽静  (9973)嗜热菌穿梭质粒的研究进展 彭静静  (9976)北美悬铃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杨立国 杨晶 施季森  (9979)重组G蛋白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张虎成 杨国伟 王晓杰 郭东月 李小瑞 王亚萍  (9982)水稻OsWRKY78与GFP融合基因的拟南芥转化及亚细胞定位 刘顺枝 张美 唐馨 王小兰  (9985)利用cpSSR分子标记法对丹参遗传特征的分析 王海 何冬梅 王睿婷 宋杰 郭晓恒 严铸云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  (9990)农机高效低泡水基清洗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刘汝锋 陈亿新 尚小琴 吴达峰  生物技术  (9992)离子注入诱变改良农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孟佑婷 刘桂君 杨素玲 包放  (9994)粒毛盘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马双双 吴茜茜 蔡敬民  (9996)岩藻多糖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单瑞芬 吴茜茜 蔡敬民  (9998)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属间杂种高世代材料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赵志刚  (10003)基于最小编码长度的基因数据聚类 汪雪红 焦清局 常盼盼 黄继风

安徽农业科学的投稿要求

1 、论文内容: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各学科在应用基础、高新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快讯、农业新技术等。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2 、文字量:研究论文、综述 ( 包括图、表、中英文抽要、参考文献 ) 一般不超过 4 个印刷页 ( 约 9000 字 ) 。 3 、文稿项目:研究论文 ( 包括研究简报 ) 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 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 ) ,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 ( 与中文一致 ) ,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4 、题目与标题: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 (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分明,可用至 3 级标题。5.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文字量 200 ~ 300 字。写作结构为: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材料、最主要结果结合文章内容,便于读者检索,查全查准。一般选用 3 ~ 5 个叙词,中英文相一致。6 .图和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和表中的题名、注释或说明语等所有中文表一律用三线表。线条图须用计算机作图,并附清洁激光样和软盘文件。计算机作图,应能在 word 修改。 EXCEL 作图要带数据源。照片图如电泳等谱带图须提供清晰照片。7 .量和单位: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书写。8 .文章责任:来稿需注明新投稿件。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应未一稿两投。

安徽农业科学文章见刊快吗,一般要多久啊

见刊不算快(从投稿那天算起,要4~5个月),但收录很快,一般投稿后7天就能被收录。

安徽农业科学版面费怎么算的?

按照你问题的次序回答:第一、综述和实验性文章收费有所不同,考虑到排版的难度,以及期刊各个栏目对不同种类稿件的需求量,以及投稿量,稿件饱和度等等各种因素影响。第二,是的。一般质量高的文章收费低。一般期刊都是按照文章质量收费的,只有特别低级的期刊,不看稿件质量,一律每版500元或者600元。第三、按照小四号字,word文档一页大约1000字左右,《安徽农业科学》一个版面2400字,就是能排2.4页面的wword文档。第四、《安徽农业科学》审稿比较快,一般两周之内能拿到稿件录用函。要是急用可以打电话到杂志社,他们会优先审核的。

安徽农业科学 的影响因子是多少?

零点几把,很低了,越来越低,狂收录,大量收录,但是质量很烂的文章,就是收钱

陕西农业科学和安徽农业科学哪个好

一:陕西农业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期刊以农业生物学为中心的各相关学科具有创造性、内容新、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综述等,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二:《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三:比较:陕西农业科学获奖情况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陕西优秀科技期刊等安徽农业科学获奖情况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CABI)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0)、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0、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9年)、安徽省优秀期刊奖(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索引(AGRIS)收录期刊比较看来,安徽农业科学涵盖国内外农业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陕西农业科学则相对单调,大多是国内。因此,安徽农业科学更好一点。

《安徽农业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现在已经不是核心了,大家投稿注意哦

安徽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吗

不是2011版的北大核心期刊了。

安徽农业科学的收录情况

《安徽农业科学》是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的重点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安徽农业科学》被列入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在173种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23。

《安徽农业科学》是什么期刊,有什么资质?

陕西农业科学是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需要发农业的?我行!要?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的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  主要栏目  其它、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农业生物技术、农医与园艺、农业气象、土壤与肥料、农业灾害防御、贮藏与加工、林业、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动物与饲料科学、土地科学、景观与农业旅游、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教育等。  投稿要求   1 、论文内容: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各学科在应用基础、高新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快讯、农业新技术等。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  2 、文字量:研究论文、综述 ( 包括图、表、中英文抽要、参考文献 ) 一般不超过 4 个印刷页 ( 约 9000 字 ) 。  3 、文稿项目:研究论文 ( 包括研究简报 ) 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 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 ) ,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 ( 与中文一致 ) ,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4 、题目与标题: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 (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分明,可用至 3 级标题。  5.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文字量 200 ~ 300 字。写作结构为: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材料、最主要结果结合文章内容,便于读者检索,查全查准。一般选用 3 ~ 5 个叙词,中英文相一致。  6 .图和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和表中的题名、注释或说明语等所有中文表一律用三线表。线条图须用计算机作图,并附清洁激光样和软盘文件。计算机作图,应能在 word 修改。 EXCEL 作图要带数据源。照片图如电泳等谱带图须提供清晰照片。  7 .量和单位: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书写。  8 .文章责任:来稿需注明新投稿件。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应未一稿两投。

《安徽农业科学》是什么期刊,有什么资质?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出版周期:半月ISSN:0517-6611CN:34-1076/S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26-20创刊时间:1961出版信息专辑名称:农业科技专题名称:农业综合出版文献量:81264 篇总下载次数:16963858 次总被引次数:511751 次评价信息(2019)复合影响因子:0.443(2019)综合影响因子:0.26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出版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杂志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1月,由《安徽农业科学简报》和《安徽农学院学报》合并而成。创刊之初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共同主办,邮局公开发行。1963年起改为双月刊,同年7月改为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单独主办。1964年第4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刊名题字,这一阶段共发行29期。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1979年下半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复刊,并改为季刊。1979年至1980年内部发行,主要是赠阅。1981年至1983年编辑部自办发行,1984年起改为邮局发行,至1988年底,这一阶段共发行38期,另编印《水稻数量遗传论文专辑》1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特别是省级学术期刊,面临着由政府拨款办刊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走市场化办刊之路的转型期。学术性科技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由于涉及面广,读者面窄,发行量少,经济效益差,引发了学术性科技期刊的生存危机。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编辑部着手改革,从期刊办刊理念、市场定位、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管理措施、编印质量、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3年后效果显现,《安徽农业科学》的来稿质量、编辑质量、印制质量大为改善,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提高。1999年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06年改为半月刊,2007年改为旬刊。《安徽农业科学》早先主要刊登安徽的农业应用研究文章,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论文,设有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植物生理·生化、农业生物技术、农艺、园艺·园林·林业、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资源环境、农业经济等栏目。《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创刊名《农林科学实验》,1972年1月创刊。月刊,32开本,30页,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由当时安徽省农林科学研究所主办,由综合组下属的编写组负责编辑出版。从1990年第4期到1994年第4期,杂志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月刊,32开本,由安徽省农业厅推广发行,发行量最大时每月达10余万份。1995年,根据当时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刊物征集广告的需要,更名为《安徽农业》,月刊,16开本。改版后,年广告额增加,由过去的零广告逐渐发展为“刊满”状态。盈利模式由过去单一靠发行途径拓展为“发行+广告”新模式。2005年后,考虑到网络的普及对科普期刊的冲击,以及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的现状,在农业科普类期刊整体下滑时,申请调整为农业技术类期刊获准,同时更名为《现代农业科技》,刊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盈利模式进一步拓展为“发行+广告+信息加工费”。《现代农业科技》转型后,成为安徽省发行量最大和广告额最多的农业杂志。合作期刊《农技服务(配套光盘)》《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河北农业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见刊前需要修改吗

不用。安徽农业科学是旬刊,即每月三期,两月内即可见刊,价格1000到2000不等,见刊不用修改。

安徽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

安徽农业科学和现代农业科技是一家吗

不是一家。安徽农业科学是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农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而现代农业科技是一种应用科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

安徽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可以确定《中国农业学报》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之前是北大核心期刊。现在不是了,影响因子挺高,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详细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检索网上查询。 有两个版本,社会科学版的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另一个是,在中国知网上一查就知道了。现用刊名安徽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6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200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甘肃省农业科研机构的设置,始于清代末年,当时仅有小型的农业试验场。民国年间,成立农业改进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得以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臻于完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概况清光绪32年(1906年),甘肃省在兰州西贡院设南北农业试验场,翌年在兰州小西湖设试验外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两场停办。民国2年(1913年),西贡院农试场重新开办。民国17年(1928年)以西贡院农试场为基础,改设为第一农事试验场,并在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分别设立第二、三、四、五、六农事试验场,在兰州庙滩子设河北农事试验场。民国27年(1938年),经甘肃省政府核定将经济部西北种畜场、甘肃省第一农事试验场、兰州小西湖苗圃等机构合并改组成立甘肃省农业改进所,下设农艺、园艺、病虫害、保土、森林、畜牧、推广、农经、农业化学、垦殖等专业组。省建设厅长陈体诚兼任所长,杨著诚任副所长。民国28年(1939年),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所址迁入兰州雁滩农场。所部设农艺、森林、农政、畜牧兽医、植物病虫、土壤肥料6个组,并接收徽县、成县、定西、临洮、靖远、武威6个县苗圃及天水、平凉、岷县3个农场,将经济部西北种畜场改为甘坪寺种畜场。由省建设厅长李世军兼任所长,程景皓为副所长。12月,为责任专一,甘肃省政府委任李茂代理所长。民国29年(1940年),甘肃省农业改进所与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合作办理农业推广事宜,所内增设农业推广处,并设榆中农推试验县办事处及天水、泾川、临洮3个农业推广所,1月,在岷县、平凉、张掖分别设第一、二、三区农试场。民国30年(1941年),甘肃省农业改进所下增设皋兰农试场和兰州农业推广所,并从浙江大学农学院聘请一批农业科技人员来甘肃工作,增强了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力量。民国31年(1942年),甘肃省政府为配合抗(日)建(国)大业,增产食粮,对农改所充实人员,增加经费,调整组织。委任汪国舆任所长,王金铭任副所长。所内分设总务、会计、技术3个室。技术室下设园艺、农艺、森林、病虫害、保土、推广6个组。附属机构有张掖、平凉、岷县3个区农场,甘坪寺种畜场,兰州、临洮、天水、徽县、靖远、泾川、榆中、平凉、张掖9个农业推广所,皋兰、天水、徽县、靖远、泾川、张掖、高台、临泽、敦煌、成县10个植棉办事处。民国32年(1943年),甘肃农业改进所为集中力量进行各项农林畜牧实验工作,将下设的雁滩农场改为农林实验总场,并设张家寺实验分场。为分区进行农林实验工作,将所属的张掖、岷县、平凉3个区农场分别改组为河西区、洮岷区、陇东区3个农林实验场。增设陇南区农林实验场(设在天水)和皋兰、岷县、武威、永登4个农业推广所及兽医防治大队一队。甘坪寺种畜场改为“甘肃省甘坪寺种畜场”。所属的皋兰、定西、徽县、靖远、平凉、张掖、武威、临洮8座中心苗圃,分别改为县苗圃,交各县府管理。雁滩苗圃改隶甘肃省造林会。各县植棉机构撤销,业务由推广所兼办。民国34年(1945年),为增强推广事宜,所下增设酒泉、清水、静宁3个农业推广所。王金铭升任甘肃农业改进所所长。民国35年(1946年)秋,王金铭辞职,所长暂由建设厅长张心一兼理,后由陈元昌代理。民国36年(1947年)张桂海任甘肃农业改进所所长;民国37年(1948年)袁义田、刘宗向任副所长,并同时成立陇西、渭源、成县、甘谷等4个推广所。1946年,甘肃农业改进所的总人数由建所初的16人增加到134人,其中技术人员95人。建国前夕,甘肃农业改进所机构设置有:技术室、推广处、总务处、会计室、出纳股、文书股、庶务股;农艺、园艺、病虫害防治、森林、保土等专业组及雁滩实验区;下属机构有18个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和河西、陇东、洮岷、陇南4个区农林实验场,张家寺农场,雁滩农林实验总场。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研机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稳步发展阶段(1949年—1965年)194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甘肃农业改进所,同年10月25日,甘肃行政公署第一次专员联席会议决定恢复甘肃农业改进所。1950年2月后改名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农业改进所。1952年,在甘肃农业改进所的基础上,分别在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成立了甘肃省农林厅农业试验总场,下设经管股、技术股、推广股及甘谷、平凉两个直属试验分场;在雁滩成立了甘肃省农林厅园艺试验总场(1957年迁至榆中),在武威、天水设园艺试验分场。到1957年底,已建立省、地两级农业试验场、站共8处,分布在兰州、定西、西峰、甘谷、武都、临夏、甘南、张掖等地区。另外,在安西设立棉花试验站(后改为中国农科院河西走廊棉花试验站);徽县设立蚕桑试验站;文县设立草坪药物试验场。截止1957年,全省已有农业、园艺技术干部147人,其中:相当大学程度的67人,技术辅助人员71人。1958年10月5日,在甘肃省农林厅农业试验总场和甘肃省农林厅园艺试验总场的基础上,在武威黄羊镇成立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省人民委员会任命冯祖述为所长。同年12月25日,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扩建为甘肃农业科学院(地级),隶属于省人民政府领导,与甘肃农业大学合设一个党委(1959年院、校分设党委),并代管省上设在黄羊镇的水利、畜牧、农业机械3个中专学校(1963年取消领导关系)。农科院下设的行政组织机构有:党委办公室(包括秘书、组织、宣传、保卫、共青团委等)、院办公室、科学技术工作处(附设科学情报科)、总务处(下设财务科、基建科、伙管科、总务科)、人事处;业务机构设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棉花、园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兽医(代管)、农业机械(代管)等9个专业研究所,水利、畜牧、农业经济、新技术4个研究室(组),综合化验室及兰州、黄羊试验农场、榆中园艺试验场。农科院各专业所还在全省选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专业或综合性农村基点,成为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的前哨阵地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辐射源。1960年—-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在全省大规模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中,全院职工由1961年8月的548人精简下放到1962年4月的138人。农业科研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1962年5月,经济作物研究所并入粮食作物研究所,改为作物研究所。同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决定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停止下放干部,已经下放到基层的科技人员,绝大多数陆续回到原工作单位,情况得以好转。1963年3月,鉴于黄羊镇在气候、水电设备条件及社会条件对发展农业科研的局限性,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甘肃农业科学院由武威黄羊镇迁入兰州安宁区刘家堡,院部和作物研究所暂借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两个单元的宿舍楼办公,园艺所、植保所在邱家湾玻璃厂旧址住宿办公。1964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科学院共同在甘谷建立了“甘谷小麦锈病试验站”(1966年“文革”开始后撤销)。1965年9月院部又迁到邱家湾玻璃厂旧址,与园艺、植物保护两个研究所一起办公,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新院址。1957年—1965年,全省各地区一级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也在原地区试验场(站)的基础上先后扩建而成。扩建的时间是:1957年庆阳地区农科所,1958年武都地区农科所和兰州市农科所,1959年临夏回族自治州综合农业研究所和张掖地区、平凉地区、定西地区农科所,1960年天水地区农科所,1963年酒泉地区农科所,1965年武威地区农科所。从1963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各地、州、市农科所的行政、人事由所在地区农(林)牧局领导,科研业务和经费由省农科院领导(“文革”开始以后到1985年,省农科院和地区所之间的业务领导关系中断)。至此,全省农业科研工作已形成体系,农业科研机构已具备相当规模,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壮大,为我省农业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创建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在甘肃农业科学院任职的院领导有:1959年6月,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鹏图兼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世杰任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1960年刘卫民任副书记、杨志贤任副院长;1965年龚复兴任书记,白彦博、吴治国任副院长。2、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1966年,“文革”开始后,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大多集中在院部参加“文化大革命”,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67年2月5日,农科院职工群众组织夺了院、所的领导权,由院、所职工群众推选代表组成“甘肃农科院临时生产管理委员会”,领导全院的科研生产工作。1968年4月11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甘肃农业科学院”改称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并成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原农科院副院长白彦博任革委会主任,各专业研究所、试验场分别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同年10月31日,按照省革命委员会指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又迁回武威黄羊镇,办“五七干校”,搞“斗、批、改”。1969年2月4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1969年10月,在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农牧业管理局下属的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队(县级)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各专业研究所随之解体,大批科技人员下放“干校”劳动或被强迫退职和遣返回家,科技力量被严重削弱。1970年初,农业科技工作队革委员筹备小组按农村基点的布局组建了河西、中部、陇东、陇南4个党支部,分片管理所在地区的农村基点。同年9月2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张掖九公里“五七干校”(即园艺场)一部分(土地2100亩,果树2万余株,职工72人)划归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队。1971年1月,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队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解放军“三支两军”代表刘洪生任书记,段亚君任主任。下设:政工组,办事组,业务组,甘谷、黄羊两个农药实验组,林业规划组,张掖、黄羊、兰州3个试验场。农业科技人员主要是下农村帮助社队搞生产、“学大寨”。1972年9月,榆中园艺场划归省科技队领导。同年12月,在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队的基础上恢复县级建制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隶属省农业局领导。1973年7月3日,根据甘肃省农业局指示,中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研究决定,恢复粮食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园艺4个专业研究所,民勤治沙站也划归省农科院领导。1975年又建立经济作物和林业两个研究所,张掖九公里园艺场全部划归省农业科学院。1975年6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由县级改为地级,隶属省农业厅领导,丁惠民任党委副书记、革委会第一副主任。1976年1月,院行政机构改设为政治处、办公室、业务处、后勤处。这一时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机构经历了一个被撤销、改并和恢复的历程,队伍经历了一个被遣散、下放和收回的过程,试验研究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停顿状态,农业科研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3、整顿提高阶段(1977年—1985年)1978年,甘肃省科学大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相继召开,预示着科学的春天已开始回归祖国大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甘肃省的农业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引下,蓬勃地向前发展。1978年8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甘肃农业科技》编辑组和图书资料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科技情报研究所;同时将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民勤治沙站划归省林业厅领导。同年10月,将园艺所分解为果树研究所和蔬菜研究所。1979年1月,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撤销省农科院革命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任命王克为党委书记,张作良任院长。同年4月,院水产组扩建为水产研究所。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农科院院址再次由武威黄羊镇迁回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党务及干部隶属省委农村工作部管理,业务和财务归省农业厅领导。是年,为解决中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省农科院在定西唐家堡建立了以旱农为主的综合治理实验区,并开展跨省区多学科的协作研究。1983年,按照领导班子“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中共甘肃省委调整了省农科院的领导班子,由高兆兴任书记,曹尔昌任院长。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建后,对农科院科研体制建设和研究任务提出了新的设想意见:确定中部定西干旱地区、河西灌溉农业区及陇东旱塬区(简称两西一东)为农科院的科研战略重点地区,分别建立综合试验站(区),开展农业的综合性研究。1983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到省农科院现场办公,决定给农科院拨款450万元在兰州集中建院。经过两年的努力,至1985年,甘肃省农科院的兰外各专业所均已迁入兰州,基本完成了集中建院任务。院行政机构设办公室、科管处、政治处、人事处、计财处、总务处及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机构设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果树、蔬菜、情报等7个研究所;张掖、黄羊、兰州、榆中等4个试验场和一个中心测试室。同时,在全省各不同生态类型区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的要求,设有专业或综合性的固定农村基点13个,短期或季节性试验基点每年都在30个左右,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较为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农业科技体系网络。这一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1983年省上对农科院的人员编制核定为1420人(其中机关70人,研究所520人,试验场830人),到1985年实有职工1306人,其中:科技人员445人,占总人数的34.08%;行政管理人员105人,占8.04%;工人756人,占57.88%。科技人员中,高级人员8名,中级116名,初级321名。4.改革创新阶段(1986年—2008年)这一时期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面贯彻党的科技方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成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改革拨款制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拓技术市场、科技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此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又相继下发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式,从1986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搭建省、地两级农业科研业务指导联系平台。实现了全省农业科研的统一规划和协作攻关,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了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了我省农业科技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987年2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张兴同志任甘肃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任命王吉庆同志为甘肃省农科院院长。与此同时,甘肃省科委提出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的意见。1988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各种类型的科技承包和经营承包,拓宽技术市场渠道,加速科技向生产转移,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等具体规定。在科技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甘肃省农科院各专业研究所陆续开始组织人员成立技术开发服务部,经营各类农作物和瓜菜优良品种,同时继续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承包并开始尝试有偿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1989年6月甘肃省农科院决定增设“农业科技开发中心”(1992年4月后改称科技开发办公室),组织管理和协调全院的科技开发工作。1990年5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刘恭同志任甘肃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随后院里和各专业研究所也相继组建成立:甘肃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科技服务部,果树所园艺技术服务部,兰州四方软罐头发展公司,植保所新农药试验开发中心,粮作所科技开发实业公司、宏图科技开发公司、宏达科技开发服务部,经作所庭院经济科技服务部,海南陇兴科技开发实业公司等。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同年11月初,经民主选举,冯应新同志当选为甘肃省农科院院长。1999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提出调整科研机构,转换机制,农业类科技机构要成为开展区域性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新技术研究的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在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的指导和要求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0年省农科院的科技开发实体已达到12家,分流科技开发人员约90人。同时,在把科技创新贯穿于改革的过程中,各研究所都有了进入市场经济的窗口,有了自己的主营产品。为适应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4月30日决定,组建“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中心”。是年,编制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为做大、做强科技产业,优化整合重组全院的各类种子开发机构,2002年7月1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甘肃飞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农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检验、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科技产业开发格局。2003年12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分类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省属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组织领导和实施的原则与办法。2004年9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宋尚有同志任甘肃省农科院党委书记。2006年2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钱加绪同志任甘肃省农科院党委书记;2006年3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任命宋尚有同志为甘肃省农科院院长。2006年8月8日,农科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组建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经过历时近20年的探索、实践、观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和多次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厅局汇报、沟通的基础上,2006年9月,省政府批复印发了《甘肃省农科院改革方案》,确定农科院以承担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为主的九大职能;建立以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目标责任和业绩效益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制度,以项目为核算单位的新型运行管理机制和符合科研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制度。实行省财政一级预算,业务归口省科技厅管理,实行院(所)长负责制。2006年11月4日,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核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职能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通知》,核定甘肃省农科院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厅级建制,事业编制800人,内设7个职能处室和1个后勤服务中心,设置12个专业研究所(中心),3个农业试验站和3个试验场。具体机构设置,院机关有: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资产管理处、产业开发管理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和后勤服务中心,事业性质,县级建制。院下属专业研究所有: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林果花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畜牧品种改良研究所、啤酒原料研究所和科技信息中心,以上均为事业性质,县级建制。三个试验站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黄羊麦类作物育种试验站,均为事业性质,科级建制。三个试验场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试验场、榆中园艺试验场和黄羊试验场,各试验场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撤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测试中心和兰州试验场。2007年,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甘肃省农科院改革方案》和省编委核定的《甘肃省农科院及下属研究所职能机构编制》方案,理顺了财政拨款渠道,优化了内部管理机构,完善了专业学科设置,解决了转企单位的职工供养问题,实施了工作人员定员招聘,建立了新型运行机制,至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机构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改革方案》的落实,标志着农科院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内部机构及学科设置更趋合理,不仅为提高农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期、新阶段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证。2008年1月18日,省长徐守盛、副省长陆武成及省上有关部门领导来甘肃省农科院现场办公,确定立项投资修建甘肃省农科院创新大厦,使甘肃省农科院实现了由求生存向求发展的重大转变。

沈阳农业大学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怎样

沈阳农业大学的设施农业单就专业而言,排名还是很靠前的,说全国前五名应该没人反对。依托的设施园艺学科为博士点学科,可以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学科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厂化高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设施蔬菜工程实验室等省科研机构;在校内建有现代化的设施园艺生产、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13000 m2,拥有装备精良的专业实验室1500m2,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是什么?

考研方向:蔬菜学、果树学、园艺、茶学。就业方向:农业类企业:农业设施设计、设施建造、设备研制、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工程测量、技术开发。课程体系:《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温室建筑力学基础》、《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工程测量》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都市园艺。专业定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农业设施的设计、制造与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现代农业基本设施的设计、建造、环境调控等。常见的农业设施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国将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将是一次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在此产业化大潮下,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必然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是什么?

考研方向:蔬菜学、果树学、园艺、茶学。专业定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农业设施的设计、制造与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现代农业基本设施的设计、建造、环境调控等。常见的农业设施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国将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将是一次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在此产业化大潮下,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必然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就业方向:农业类企业:农业设施设计、设施建造、设备研制、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工程测量、技术开发。课程体系:《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温室建筑力学基础》、《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工程测量》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都市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蔬菜学、果树学、园艺、茶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农业设施的设计、传感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现代农业基本设施的设计、建造、环境调控等。常见的农业设施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在国考中岗位多吗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在国考中岗位多。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得知:可以报考下列职位的公务员1、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厅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2、地级市农业局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3、县市区农业局(或蔬菜局)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4、各个农业院校(包括职业中专)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5、省、市农科院的相关专业技术岗位。6、其他不限专业的公务员岗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导论论文

自己多思考下大体的论文思路,之后看些其他的论文书籍(农业科学),给自己的思路做个补充,肯定能写出来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是什么?

考研方向:蔬菜学、果树学、园艺、茶学。就业方向:农业类企业:农业设施设计、设施建造、设备研制、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工程测量、技术开发。课程体系:《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温室建筑力学基础》、《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工程测量》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都市园艺。专业定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农业设施的设计、制造与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现代农业基本设施的设计、建造、环境调控等。常见的农业设施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国将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将是一次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在此产业化大潮下,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必然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 毕业能干什么

学生可从事大型温室及种子种苗公司、农产品外贸公司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是什么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就业前景总体上说比较好。学生毕业后可农业教育机构、教学单位(高职、中专学校)、科研单位、农业管理部门、信息咨询公司、蔬菜花卉及果品企业、大型温室及种子种苗公司、农产品外贸公司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可选择的单位主要有:农业教育机构、教学单位(高职、中专学校)、科研单位、农业管理部门、信息咨询公司、蔬菜花卉及果品企业、大型温室及种子种苗公司、农产品外贸公司、现代农场及现代化高科技示范园等。 另外,如果想继续深造还可选择攻读园艺学、蔬菜学、农业建筑环境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也可在植物科学类、工程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如作物生理生态、设施设计与改良、设施环境工程与调控、设施生产技术、无土栽培、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深造。可在涉及农业、设施、生物或综合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推广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推广和经营工作。 也可通过选干或公务员考试进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还可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农业、设施、环境工程等部门从事科研、开发、推广及生产经营工作。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我国目前设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只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家,个别学校只开设专业方向或选修内容,其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与产业部门急需具有该特长的专业人才,将会吸纳本专业的毕业生。山东省是设施农业大省,因此,培养的人才将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农业类企业:农业设施设计、设施建造、设备研制、设备安装、工程规划、工程测量、技术开发。 考研方向 蔬菜学、果树学、园艺、茶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_主要学什么_就业前景好吗

高考 填报志愿 时,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专业怎么样 、主要学什么、 就业前景 好吗等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培养目标、 就业 前景等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指设施农业的完整科学体系和生产体系,研究设施农业的生产理论与技术、生产对象的生理生态、设施结构与材料、环境调控技术与装备等内容,利用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生产对象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实现设施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温室建筑力学基础、工程测量、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 学习 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实验和 实习 等教学环节,具有农业设施设计、建造、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的基本能力。培养要求 1.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 2.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现代生物科学、设施和环境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方法; 4.掌握设施农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熟练的设施农业与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5.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6.具有一定的调查、科研和科技文献写作能力。4、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就业方向 与就业前景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专业, 毕业生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率 低, 毕业 生大部分只能选择不限专业的职位。同时,既学农学、园艺,又学工科课程,总的来说样样都学,学而不精,教学定位很不明确,许多院校教学目标大有不同。其实以园艺为核心,以农学和工科为辅,才是该专业终究的定位。就业方面,设施农业主要面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而这几类行业要求应聘者园艺学技能较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病毒学实验室的成功因素包括

能力超群的团队带头人、合理的人员构成、 高效的团队管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公益农业科研机构,科学院创办于1908年,主要承担着浙江省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及开发研究和科技兴农服务。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职工1964人,其中在职职工1084人,离退休职工88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7人,其中高级371人,中级389人,初级97人;博士(后)284人,硕士253人。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始联合招生 。2001年,浙江省农业科学被浙江省人事厅确定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2002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2007年12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取得独立招生博士后资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占地面积618千平方米,院舍建筑面积179243.72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163277.74平方米。建有海宁杨渡科研创新基地870亩,海宁盐仓科技牧场380亩,海南南繁基地238亩。全院万元以上专用仪器设备2279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参与农业部水稻、油菜、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甘薯、蚕桑、梨、柑桔、葡萄、桃、食用菌、生猪、水禽、兔、大众蔬菜和麻类等18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湖南农业科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级别刊物

这些是大学的校内刊物,没有什么特殊级别。。。

湖北农业科学好录用吗

有一定难度,期刊质量不错。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半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综述、育种·栽培、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等。于1955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本刊以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外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传播科技信息。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2012年还是核心期刊吗?好发表吗?

湖北农业科学;2012仍然是核心,网上直接投稿,需等约半年以上。多出钱可以加急。复合影响因子:0.520综合影响因子:0.346主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半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439-8114CN:42-1255/S邮发代号:38-2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湖北农业科学投稿后十天没有消息

可以在123学术网上询问。他们是与杂志社直接联系的,所以通过他们投的稿件,可随时向您反馈文章投稿进度。

湖北农业科学被CSCD收录吗?

原来(08版)被收录了最新版 不是CSCD了你可以百度下“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其官方网站上有 “CSCD库来源期刊浏览” 里面有最新版的目录 刊名: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主办: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半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439-8114CN: 42-1255/S邮发代号: 38-2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湖北农业科学的介绍

《湖北农业科学》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行列(全国同类同级期刊中仅此一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湖北农业科学查重率

农业科学期刊投稿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内容必须是农业科学方面的,与期刊的办刊宗旨一致。 第二,内容必须翔实可靠,数据准确有据,不弄虚作假。 第三,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无语法错误。 第四,查重率必须小于30%。 第五,结构完整。除了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建议之外,还必须有摘要和学科分类的码。引文标注要规范,准确。

湖北农业科学容易发吗

《湖北农业科学》容易发。《湖北农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以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外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传播科技信息。主要栏目有:综述、硒谷论坛、育种·栽培、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园艺·特产、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检测分析、农业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经济·管理、乡村振兴等。本刊为半月刊,上下半月分别于每月10日、25日出版。欢迎广大作者针对各栏目特色踊跃投稿。见刊后,我们给每文作者提供2本样书和10份独立文章的单行本,以快递形式送达。

湖北农业科学编辑入库初筛通过率高吗

高。根据查询湖北农业科学初筛要求显示,湖北农业科学编辑入库初筛通过率高,《湖北农业科学》本刊是以报道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农业学会优秀期刊,全国优秀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国有企业。企知道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12-30,经营范围包括出版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及全国农业科研、院校、推广系统的科学技术理论著作,农业科学普及读物,立足本专业,面向大科技,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出版《园艺学报》英文(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出版与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已获许可出版的图书,期刊内容范围相一致的数字化作品(有效期至2021年10月23日);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本版批发、零售、网上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在任领导

杜永臣 博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所长,番茄育种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中国园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学术委员,农业部全国番茄区域试验负责人。主要从事番茄遗传育种和抗逆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和抗逆材料的鉴定、筛选技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现代育种技术筛选和创造抗逆、抗病、优质育种材料;选育保护地和露地番茄优良新品种;研制国家番茄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番茄产品质量标准等。截止到2011年,“九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番茄育种专题的“番茄耐低温材料选育研究”、“番茄抗病材料选育研究”、“番茄育种技术研究”、农业部“948”项目、教育部、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项目11项。 育成的“保护地番茄优良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第3名,两品种已累计推广250多万亩,创经济效益7.5亿多元。特别是中杂9号成为了北方广大粉果番茄种植地区保护地生产的主栽品种。主持选育出的“中杂12”保护地番茄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和北京市品种审定。最新成的“中杂11”番茄获国家攻关后补助二等奖,并在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截止到2011年,共发表论文30多篇。 孙日飞 博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白菜育种课题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学科带头人。兼任北京蔬菜学会副秘书长,《园艺学报》编委,《中国蔬菜》编委,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专家,第五届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国家推广计划专家。主要从事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截止到2011年,主持“八五”、“九五”国家攻关课题和农业部重点高新技术与基础研究及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国际合作欧盟项目10余项。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2001AA241121” 课题首席科学家。主持十五攻关重大专项“中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主持十五攻关“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分子鉴别”研究。首次在国内育成了无苗期黄化,有蜜腺,生长和结籽正常,转育容易,育性稳定的新型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建立了理想的培养体系,获得大量小孢子再生植株,这些DH单株正用于新品种培育和分子遗传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两个与抗TuMV-C4基因连锁的标记和5个与抗TuMV-C1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1992年“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八名;1995年“用组培获得100%不育群体的白菜制种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第四发明人;1996年“组培繁育大白菜亲本制种技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位。1999年“大白菜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及应用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位。 张宝玺 硕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茄科育种室主任,辣椒育种课题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科院首批跨世纪科技开发与推广带头人,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园艺学会辣椒分会副会长,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政协海淀区政协委员。主要从事辣椒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对辣椒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细胞生物学、分子辅助选育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创新和选育了大批优异育种材料和新品种,育成甜辣椒新品种14个,甜椒的选育在国内处领先水平。"中椒"系列品种在全国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11年,参加和主持了国家、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项目、863项目等。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体奖) ;早熟丰产抗病毒病甜椒中椒2号的选育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名);优质抗病丰产甜椒新品种中椒4、5号的育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名);甜辣椒中椒6号和中椒7号的育成,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发表论文30余篇。 胡鸿,硕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蔬菜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蔬菜贮藏保鲜与采后处理技术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截止到2011年,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863”、北京市有关蔬菜贮藏研究方面的项目30余项。在主要蔬菜采后生理、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计划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蔬菜流通体系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实施”1992年获国内贸易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蔬菜采后处理工艺设计与实施”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结合试验研究的进展,共发表论文40余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团队

用哪个菌种发酵豆渣

河南农业科学好发么 河南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吗

声誉还好,不是那种给钱就可以发表的。

河南农业科学终审会退稿不

你好,您是想问河南农业科学终审没通过会不会把文稿退回来是吗?河南农业科学终审没通过会把文稿退回来。终审没通过的文稿也就没有发表的意义了,对于报刊单位来说没有留着的必要。

河南农业科学好发么 河南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吗

《河南农业科学》是2011版的核心期刊,位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第六版)“第六编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no.29位置。复合影响因子:0.708综合影响因子:0.470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月刊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4-3268cn:41-1092/s邮发代号:36-3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南农业科学曾用刊名:河南农林科技创刊时间:1972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应该是怎样的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本所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我国中部地区果树及全国西甜瓜生产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基础研究。组织全国性科研协作,培养研究生,参与果树及瓜类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生产开展技术推广和科技咨询。编辑出版《果树学报》、《中国西瓜甜瓜》和《果农之友》三种期刊。编写科技著作和科普书籍。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果的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的规定,结合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特点,特制定本“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概念是: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为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  一、农业部行政管辖内诸类科技成果的鉴定。  二、承担由农业部下达科研、推广项目的其它部门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  三、申报农业部部级各种奖励的其它部门完成的科技成果。第四条 根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科技成果包括:  一、基础理论成果和部分应用基础理论成果。  二、应用技术成果。  三、软科学技术成果。第五条 各级农业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机构的职能是:  一、农业部成果管理机构:  1.负责全国农业系统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订部门的管理办法、规定、细则并协调检查其执行情况和成果鉴定的汇总工作。  2.主持或委托有关主持农业系统或由农业部下达任务其它部门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  3.作为农业部科技成果的组织鉴定单位,对主持鉴定单位完成的成果鉴定进行审核并对鉴定证书审核盖章。  4.主持鉴定单位申请由部直接主持鉴定的会签工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渔、农牧、农林、畜牧、水产、农垦、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1.受农业部成果管理机构的委托,负责本部门下达课题的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工作,主持鉴定或委托主持鉴定工作。  2.主持本部门自选课题的鉴定工作。  3.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审查本部门不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成果管理机构报送当年的成果鉴定计划和总结。  5.鉴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审批盖章。  三、农业部各司(局)、直属科研院(所)、部属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职责:  1.受部成果管理机构委托,负责由本部门、本单位下达的科研、推广课题完成的科技成果的鉴定管理工作。  2.主持或委托主持本部门下达课题的成果鉴定工作。  3.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审查本部门本单位不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成果管理机构报送当年的成果鉴定计划和鉴定总结。  5.鉴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审批盖章。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畜牧、农垦、农机、水产)科学院、高等农业院校成果管理机构的职责是:  1.负责本单位成果鉴定的管理工作。  2.受省(部)成果管理机构的委托主持本单位下达课题及自选课题的鉴定工作。  3.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审查本单位不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报送成果鉴定计划和鉴定总结。  5.鉴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审批盖章。第六条 根据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精简节约的原则,视不同情况采用以下鉴定形式:  一、检测鉴定:经省(部、委)以下法定的专门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测试并出示证明其技术水平及成熟度的评语,并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盖章。  二、验收鉴定:适用于推广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由验收单位组织专家,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指标,进行现场测试、评价,出具验收结论,并由验收人员签字。参加验收人员必须有中级以上职称。  三、专家评议:  1.通信鉴定:凡不需要现场考查,不需测试,根据研究报告和试验资料即可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由主持鉴定单位汇总专家意见并写出评语,并附专家书面评语的复印件同时说明发出和收到函件份数。  2.会议鉴定:对国家和省、部重大的科技成果以及自选课意义比较重大科技成果,可聘请科研、教学、生产、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召开会议按规定进行鉴定作出结论。  检测鉴定、验收鉴定、专家评议的鉴定证书均需经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审核盖章方为有效。  四、视同鉴定:需要进行鉴定的科技成果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并经部(省)成果管理机构批准,均视已通过鉴定,与其它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1.连续三年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证明技术上成熟,已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出具证明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查盖章。  2.经法定的合同登记机关登记的技术项目,已按合同约定验收合格,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并由当事人出具证明的。  3.农作物、家畜、家禽、蜂、蚕经国家或省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出具评语证明的,但只通过审核名录而无评语证明者无效。  4.经中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实施后已取得经济效益,并由实施单位出具证明的。  视同鉴定必须填写视同鉴定证书并附有关技术文件,报送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成果管理机构批准后生效。

陕西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吗

《食品安全导刊》包装与食品机械合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学会,机械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包装机械分析保鲜与加工 天津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餐饮世界 北京 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 餐饮世界.大众版 北京 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 茶报 上海 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 茶叶通报 合肥 安徽省茶叶学会 茶叶 杭州 中国茶叶学会 茶叶科学技术 福安(福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叶通讯 长沙 湖南省茶叶学会 茶叶信息 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 当代烹饪文化 郑州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 淀粉与淀粉糖 石家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淀粉专业协会,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发酵科技通讯 杭州 杭州味精厂福建茶叶 福州 福建省茶叶学会 甘蔗糖业 广州 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罐头饮料工业 烟台(山东) 山东省食品罐头工业科技情报站 广东茶叶 广州 广东省茶叶学会 广东烹饪 广州 广东烹饪协会 广西蔗糖 南宁 广西区糖业公司办公室等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广州 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贵州茶叶 湄潭(贵州) 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叶学会 国际食品 北京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食品科技 杭州 杭州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湖南食品 长沙 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湖南省轻工研究院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长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食品与发酵 南京 江苏省轻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苏调味副食品 镇江(江苏) 江苏省调味副食品行业协会 江西食品工业 南昌 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江西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常熟(江苏) 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等 粮食科技与经济 长沙 湖南省粮食局等粮食流通技术 郑州 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粮食与食品工业 无锡(江苏) 国内贸易部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粮食与油脂 上海 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等粮食知识 武汉 湖北省粮食局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成都 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粮油食品科技 北京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美食 南京 江苏省烹调协会面粉通讯 无锡(江苏) 江苏省粮食工业协会面粉专业委员会,江南大学校友会 木薯精细化工 南宁 广西南宁木薯技术开发中心等 酿酒 哈尔滨 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等烹调知识 太原 太原市商业经济学会啤酒科技 北京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肉类工业 武汉 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武汉肉类联合企业集团公司肉类研究 北京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乳品与人类 哈尔滨 全国乳品工业信息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乳业科学与技术 上海 上海市奶业协会等 山东食品发酵 济南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济南市解放路41号山东食品科技 济南 山东省食品公司 山东盐业 济南 山东省盐务局 山西食品工业 太原 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等上海调味品 上海 上海海鸥酿造有限公司,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食品信息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信息.我爱厨房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与生活 上海 上海市食品协会,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四川粮油科技 成都 四川省粮油科技情报总站四川烹饪 成都 四川省烹饪协会,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总公司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食品与发酵 温江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设计院等苏盐科技 连云港(江苏) 江苏省盐业经济技术信息站西部粮油科技 西安 陕西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盐业史研究 自贡(四川)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扬州(江苏)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饮料工业 沈阳 全国饮料工业协会饮食科学 沈阳 辽宁省轻工总会,辽宁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营养学报 天津 中国营养学会,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有机食品时代 南京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中国分会 浙江盐业 舟山(浙江) 舟山盐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制盐工业科技情报站 中国保健食品 北京 中国保健食品协会 中国茶叶 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加工 杭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中国畜产与食品 南京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 中国酒 北京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消费日报社 中国烹饪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乳业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食品 北京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中国食品工业北京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京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中国食品学报 北京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食品用化学品 上海 全国食品用化学吕行业联合会 中国食品与畜产科学 南京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北京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甜菜糖业 哈尔滨 中国轻工总会甜菜糖业研究所中国盐业 北京 国家轻工业局盐业管理办公室等 中国饮食服务年鉴 北京 国家国内贸易部 中华茶人 北京 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济南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中外食品工业 北京 中国仪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外食品加工技术 北京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全国食品科技情报中心站 中外烟酒茶 桂林(广西) 漓江出版社

2022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一、招聘计划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22年拟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0名,具体岗位及条件详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22年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附件)。   二、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5.具有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6.具备岗位所必需的其他条件(具体条件详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22年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   (二)以下人员不能报考   1.现役军人;   2.全日制高校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3.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人员和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   4.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尚在禁考期内的人员;   5.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等应当执行回避制度的人员;   6.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   三、报名及审核   (一)报名时间与方式   1.报名时间:招聘要求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岗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招满即止。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24:00时止,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受理报名。   2.报名方式:采取线上报名方式。应聘人员填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22年面向社会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每名应聘人员只能报考一个岗位。   (二)资格审查   1.关于相关时间节点:年龄起算时间为1月1日(如年龄要求30周岁及以下,即为199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其他以此类推),专业工作经历时间截止为2022年1月1日,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等报名所需各类证件资料取得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学位证、报到证须于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国外、境外留学人员须于2022年12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对到期未能按要求取得相应证件的应聘人员,视为自动放弃。报考博士研究生岗位的海外留学人员、博士后、有科研工作经历者等优秀人才年龄可放宽5岁、专业可放宽至所在学科门类。   2.资格审查所需材料:①本人有效身份证;②各学习阶段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海(境)外毕业生须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④执业资格证书;⑤各类荣誉证书、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及索引报告等。请将原件扫描件发送至各岗位报名邮箱(详见岗位表),由各用人单位人事科受理。资格复审时提供相关证件原件。   3.应聘人员对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在招聘全过程各环节直至聘用后,若发现应聘人员有不符合招聘条件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立即取消考试和聘用资格。   4.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报考前应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报名时应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四、考核   本次公开招聘工作在湖北省人社厅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招聘考核工作由院人事处统筹,各用人部门(单位)成立招聘工作考核小组,负责本部门(单位)招聘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开考比例:博士研究生岗位免笔试,符合条件的全部进入面试。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按照1:6的比例开考;不足1:6比例的岗位,按参加笔试实际人数开考。   (一)笔试   博士研究生岗位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考核。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须参加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情况,笔试实行百分制,满分100分。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招聘岗位计划数1:6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选,不足1:6的按实际报考人数入围。   (二)面试   面试工作按照《湖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工作规程》执行。面试实行百分制,满分100分,当场评分。面试前,由招聘单位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资格条件复审。资格条件复审时,面试人员应按照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要求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历学位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经复审不符合报名资格条件的,取消面试人选资格。   博士研究生岗位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进行,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专业素养、学术水平、科技创新、举止仪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面试采用半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主要考察考生专业素养、科技创新、举止仪表、语言表达、社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总成绩计算   面试结束后,博士研究生岗位按面试成绩计算总成绩,面试成绩占10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按照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两部分计算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60%。计算考生成绩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如总成绩相同,面试成绩高者排名在前;若笔试、面试成绩均相等,可由面试考核组增加综合应用能力加试,加试得分高者排名在前。   因疫情防控需要,考核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将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官方网站公布,请考生予以关注。   五、体检与考察   根据考生考试总成绩,按照招聘计划按1∶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选。体检工作由各用人单位人事科统一组织,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等规定组织实施。体检合格的,由各用人单位人事科对其思想政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拟任岗位资格等情况进行考察。体检、考察不合格的,取消拟聘人选资格。可从报考同一岗位的人员中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六、公示   经考察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期7个工作日。对公示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不符合聘用条件的,取消其拟聘人选资格;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决定是否聘用;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程序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应届毕业生报考人员,审批聘用时均须提供报考岗位所要求层次的学历证书,未能按时提供的取消聘用资格。   七、办理聘用手续   经省人社厅审核备案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新招聘的人员办理聘用手续,实行岗位管理,并按所聘岗位执行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规定的薪酬待遇。   对被聘用人员,按相关政策规定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计算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被聘人员无正当理由逾期(自接到聘用通知20日内)不报到的,取消聘用资格。招聘单位可根据需要递补。   八、防疫须知   应聘人员应当自觉服从招聘单位和考试举办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配合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参加现场招聘活动的,须出具健康码及相关必要证明,遵守现场防疫守则,健康码为“绿码”且体温低于37.3℃者才能进场。不服从招聘单位和考试举办单位防疫工作安排的,取消应聘资格。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九、违纪违规处理   对考生在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5号)执行。   十、信息发布及政策咨询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rst.hubei.gov.cn/bmdt/ztzl/hbsszsydwgkzp/zpgg/index.shtml)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http://www.hbaas.com/)为本次专项公开招聘公告发布网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为本次专项公开招聘笔试时间、笔试地点、笔试成绩、面试时间、面试地点、面试成绩、录取情况等相关信息发布网站,请考生注意查看相关信息。   政策咨询电话:   027-87589323(湖北省农科院人事处)   027-87389010(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人事科)   027-87156125(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人事科)   027-87770579(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人事科)   027-87389392(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人事科)   027-87389267(湖北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人事科)   027-87785557(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人事科)   监督举报电话:   027-87380156(湖北省农科院纪委办公室)      

2011年度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公开招聘人员公告

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原人事部令第6号)、《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皖人社发〔2010〕78号)的要求,结合我院用人需求,经市政府同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11年度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三)坚持统一组织、分工负责。 二、招聘计划 经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2011年度我院公开招聘8名工作人员,其中行政管理岗位1名,专业技术岗位7名。招聘相关信息在我院官方网站http://nks.ahsz.gov.cn/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网站上发布。 三、招聘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进取,热爱并忠诚党的农业科研事业; (三)“年龄条件”中如“25周岁以下”为“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30周岁以下”为“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四、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根据招聘公告,到宿州市浍水东路551号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现场报名。报名时须持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有效身份证、招聘岗位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书等原证件和复印件,本人近期同底免冠照片二寸四张,资格审查后签署“诚信书”,填写《宿州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表》。 报名时间:2011年11月2日—11月4日;11月7日、11月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逾期不予补报。 报考人员报名时须真实、准确、有效地提供报考信息,凡弄虚作假或虽通过资格审查但实际与报考条件规定不符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聘用等资格。属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的,需按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每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并须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文件规定,按每人每科45元标准收取考试费用。 应聘同一岗位的须形成竞争,确认报考人数与岗位招聘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1。不足规定开考比例的,取消或核减该岗位招聘计划数。 五、统一考试 1、考试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先笔试后面试,依笔试、面试按5:5的比例折合后的综合成绩确定拟聘人选。 (1)笔试内容为《综合知识》,包括常识、判断推理、英语、计算机和写作,报考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笔试还包括专业知识,不指定教材,满分100分。笔试时需携带身份证、准考证。报考人员可于11月28日至30日到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办公室领取《准考证》(联系电话:0557—3913166)。 (2)面试采取结构化的形式,满分100分,主要涉及仪表、语言表达、临场应变和专业知识考查等其他相关方面能力,评分项目主要体现专业及岗位特点。 (3)笔试时间:2011年12月3日;面试时间:2011年12月4日。 (4)参加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于报名期间,携带安徽省大学生“村官”证书或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与县(市、区)委组织部签订的选聘协议书或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申报加分,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统考笔试成绩增加2分,逾期不予补办。 2、人选确定、公示及试用 为确保新进人员基本素质,设定最终合成成绩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为60分。 根据应聘人员最终合成成绩按1: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查、录取,并将拟录用人员在“安徽省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官方网站进行7天公示。凡出现取消资格或违约,按照排名依次等额递补。公示结束后进行试用,试用期一般为12个月。 3、体检和考核 (一)体检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在二级甲等医院统一组织。 (二)体检合格人员,由招聘单位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三)对考核或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取消聘用资格。本单位可根据空缺名额,经主管部门认定并报市人社局同意后,分岗位、按成绩和体检结果依次等额递补。 4、办理聘用手续 - 公示期及试用期满、双向无异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与应聘人员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或派发干部商调函办理相关手续。一经聘用,享受省市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工资待遇。 六、纪律与监督 公开招聘工作在纪检监察、组织、人社部门全程指导监督下实施,对违反考试纪律,有营私舞弊行为,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对有下列情况的应聘人员,一经查实,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已聘用的,解除聘用合同。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假舞弊的; (三)有其他违纪情形的。 监督电话:0557-3027046 七、联系电话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胡森琦联系电话:0557-3913166 附件:《2011年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职位表》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2011年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职位表 序号 招聘 部门 岗位 名称 招聘 数量 招聘条件 联系电话 学历 专业 年龄 1 办公室 管理岗位 1 本科及以上 中文、统计及相关专业 25岁以下 0557-3913166 2 科研科室 专业技术 岗位 7 硕士及以上 农学、植保、园艺 30岁以下 http://www.ahsz.gov.cn/main/model/newinfo/newinfo.do?infoId=8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