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2   钟表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里也有,但对于认读钟表,画指针,对学生却是无从记起。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处:   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蓝猫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蓝猫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蓝猫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   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让数学应用于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能够生动又具体的去学习数学。因此一开始,我就直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在观赏的过程中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兴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二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二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整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又感觉一堂课下来练习的形式有些过于单一,一直采取的是教师出示时间,然后学生去读、去写的一种形式。下课之后,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能转动时针、分针的钟!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很明确的体会到钟面上所显示的信息。下节课中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钟,让他们自己拨一拨钟,让学生的记忆能够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会看不会拨的情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率。生活经验实际上对本节课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时间,因此上课时稍加点拨,就马上能融会贯通。因此课堂上关注最多的还是那些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4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5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师徒同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去认钟面、认时间、写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分寸把握的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节奏有些快,容易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全面。应该把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总结知识点。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评价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平时在自己班级里的上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应的课堂评价,表扬激励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级上课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的,说明平时并没有把课堂评价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语言比较匮乏,今后要加强表扬的方式和语言的总结能力。   3、钟表和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这节课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形容图意,再书写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白合理时间的重要。   4、小组合作可以更丰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6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7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能力。本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能科学地认识钟表,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学习,探索。   1.创设生活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猜看的问题情景,课中又为学生创设了淘气一天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你在干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开放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如在学生发现了一天中有两个6时时,我问学生:"你还知道一天中有两个几时?说说你分别在干什么?"它的答案是开放的,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空间。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认识了一天中的其它时刻,而且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性。   3.创设欣赏的情境,挖掘学生思维   在课的末尾,我创设了淘气带我们到世界各地游览的情景,本意只是让学生感知时区差的存在,将钟表的认识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没想到,当我问了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学生,知识面相当的广,有时都让我们感到吃惊。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8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的,通过家长开放日两堂数学课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积极反应。   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认识钟表》时,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采取猜谜语导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各种各样的钟表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示出来,拓宽了学生对各种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 #一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激情、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合作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开展小组活动,是比较困扰低段教师的一个问题。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小组活动的组织上不是很得力,需要课后继续钻研。   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要多训练,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会分工合作。   2、在课堂任务的设置上下功夫。在学习提示上要更加地具体,设置的问题必须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去合作解决。   3、在课堂生成时要随机应变,不要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学设计走,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地适应学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案例分析

  《认识钟表》是小学 一年级数学 上册的内容,指导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那么老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指导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案例分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分析(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 经验 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 方法 。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模型钟,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课件演示:我们每家都 饲养 有公鸡,每天清晨公鸡就会早早起床开始“喔喔喔”地叫起来。   2、提出问题:   师:(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生:起床。   师:(2)“你们每天早晨起床是谁叫的?”   生1:爸爸、妈妈。   生2:爷爷、奶奶。   3、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它有什么作用?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点评:运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从 儿童 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1)比一比。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   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   自己转一转,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学生3:顺着时针转的。   点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①学生尝试拨整时。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   问:你拨得多少?“3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3点”是口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   板书:时   指看三个钟面说“第一个读3时,第二个读5时,第三个读8时”,并板书:3时、5时、   8时。这些都是整时。   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10时u2026u2026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中午放学的时刻。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c爸爸妈妈每天看新闻联播的时刻。u2026u2026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教师出示标有“9:00”的卡片问:你们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小组讨论交流)   生1:在电视机的屏幕上。   生2: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上。   生3:在手机上。   u2026u2026   师:这就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上两个“00”。   ③指黑板上面,问:你会用电子法来表示吗?请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好。三人板演,评一评,谁写得好?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生: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等待老师的点名。   u2026u2026   点评: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有意注意不持久等特点,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再次通过比一比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的 教学方法 ,设计新颖。   3、实践应用。   ⑴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小学生该怎样珍惜时间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打开书第92页)这是小兵一天的时间安排(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课件演示),仔细看书上第92页,说一说,他什么时刻做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⑵师问:他的一天安排的合理吗?   生4:合理,我也是这样安排的。   生5:安排的很好,我要向小兵学习。   u2026u2026   师:对,我们应向小兵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对小兵一天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加强了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分析(下)   三、综合应用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六的安排。(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安排合理)   ⑴活动。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时做()   ⑵评一评,获胜者是哪一小组?   点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特地安排设计了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巩固练习环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的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小组合作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快乐。   总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 思维方式 以形象思维为主,依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的构建过程中创设了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评一评等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全过程,充分开展观察、操作、探索与合作交流,相互帮助,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发展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 总结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程结构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