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范

阅读 / 问答 / 标签

jgj/t16-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什么时间实施的

JGJ 16没有2015版,所以实施就无从说起,目前执行版本是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理解

此条规范指明是金属导管布线,意思是:(两根除外)指的是管内只有两根电线时,可不按此规定,即可以超过40%。规范规定应将交流电同一回路的所有相导体和中性导体穿于同一根金属导管,一根电线不构成回路,即不允许金属导管穿一根电线;三根四根当然不应超过40%。

谁有急 急 急 急 急 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查《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第 8.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8.6.1 一般规定8.6.1.1 低压配电线路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装设下列保护:(1)短路保护;(2)过负荷保护;(3)接地故障保护;(4)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 8.6.1.2 配电线路上下级保护电器的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间应能协调配合。当有困难时,对于非重要负荷除第一、二级之间具有选择性动作外,其他可无选择性动作。8.6.1.3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特征和接地型式相适应。8.6.1.4 对电动机等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保护,除符合本章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 8.6.1.5 低压配电线路的过电流应由一个或多个电器保护,用以在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能自动切断供电。8.6.2 短路保护8.6.2.1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短路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使导体及其连接件产生的热效应及机械应力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8.6.2.2 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应能切断安装处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8.6.2.3 对持续时间不超过5s的短路,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以下式进行校验:8.6.2.4 在线芯截面减小或分支处,以及因导体类型、敷设方式或环境条件改变而导致载流量减小的线路,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越级切断线路不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允许不装设短路保护:(1)上一级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的线路。(2)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不大于20A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3)电源侧装有短路保护电器的架空配电线路。(4)符合本章第8.6.6.2款和第8.6.6.3款规定的线路。8.6.2.5 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不按分断能力选择保护电器,对于非重要负载在电源侧已装有能满足本章第8.6.2.2款要求的其他保护电器,则允许负载侧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小于预期的最大短路电流。但两个保护电器特性的配合,应使短路时通过的能量不致造成负荷侧保护电器和导线的损坏(包括机械应力和电弧造成保护电器的损坏)。8.6.2.6 为使低压断路器可靠工作,应按公式8.6.2.6校验其灵敏度:8.6.3 过负荷保护8.6.3.1 配电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使保护电器在过负荷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荷电流。8.6.3.2 下列配电线路可不装设过负荷保护:(1)符合本章第8.6.2.4款规定的线路,如电源侧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该段线路,且越级切断线路不致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供电中断。(2)不可能增加负荷从而导致过负荷的线路。 (3)由于电源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发生过负荷的线路。8.6.3.3 过负荷保护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保护电器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8.6.3.4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以下二式要求:8.6.3.5 对于突然断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等),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8.6.3.6 当采用同一保护电器作多根并联导体组成的线路的过负荷保护时,该线路允许的持续载流量为多根并联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之和,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相同;(2)线路全长内无分支引出线;(3)线路的布置使各并联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相等。8.6.3.7 对于多个低压断路器同时装入密闭箱体内的过负荷保护,应根据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及断路器的数量、特性等因素,考虑降容系数。8.6.3.8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尖峰负荷电流(如用电设备起动)时,保护电器不应切断线路供电。8.6.4 接地故障保护8.6.4.1 为防止人身间接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而采取的接地故障保护措施,除正确地选用和整定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使其可靠地切断故障线路外,还应正确地协调和配合下列因素:(1)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2)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等级和使用特点;(3)导体截面;(4)环境影响。8.6.4.2 除本章第8.6.4.1款规定的接地故障保护外,下列措施也可用于防止人身间接触电:(1)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设备)。(2)采取电气隔离措施。(3)采用安全超低压供电。(4)将电气设备安装在非导电场所内。8.6.4.3 第8.6.4条规定涉及的电气设备,按防触电保护分级均为Ⅰ级电气设备,且此类设备所在环境均指正常环境,在此环境内人身触电安全电压极限值为50V。切断接地故障的时间极限值应根据系统接地型式和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而定,分别见以下各有关条款的规定,但其最大值不宜超过5s。8.6.4.4 为减小人体接触电压,在采取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时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当仅做总等电位联结不能满足间接接触保护的条件时,还应采取辅助等电位联结。除本规范第14章规定的等电位联结内容之外,总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辅助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平房地板。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做法见本规范第14章有关规定。 8.6.4.5 位于总等电位联结作用区以外的TN、TT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并应符合第8.6.4.20款和第8.6.4.12款的规定。8.6.4.6 在TN接地型式的配电线路中,其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8.6.4.7 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线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干线和只供给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5s。(2)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0.4s。8.6.4.8 当对第8.6.4.4款所述的基础和地板难以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时,则该场所内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第8.6.4.7款之(2)所述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2)当同时具有第8.6.4.7款两种线路时,除对(2)所述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外,对(1)所述线路如同时满足下列二式有困难时,则按第8.6.4.20款(2)要求采取保护措施。8.6.4.9 在TN系统配电线路中,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下列方式:(1)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本章第8.6.4.7款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2)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如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第8.6.4.7款要求,而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时,宜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此时,保护整定值应大于配电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3)当上述(1)、(2)项的保护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漏电电流保护的接线应符合第8.6.4.20款的规定。8.6.4.10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下式要求:8.6.4.11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方式。只有在满足第8.6.4.10款的要求时,反时限特性和瞬时动作特性的过电流保护方可采用。8.6.4.12 TT系统配电线路采用多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不宜超过三级。其电源侧漏电保护电器动作可返回时间应大于负荷侧漏电保护电器的全分断时间,但电源侧保护电器最大分断时间不宜超过1s。 8.6.4.13 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8.6.4.14 I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式要求:8.6.4.15 IT系统配电线路的相线与外露可导电部分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可不自动切断供电,但应采用绝缘监视电器进行声光报警,第一次接地故障应在切实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排除。8.6.4.16 IT系统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可采用共同的接地极,也可采用个别的或成组的单独接地极。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单独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T系统的要求。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N系统的要求。8.6.4.17 当IT系统配电线路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应由过电流保护电器或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切断故障线路,并应符合下式要求:8.6.4.18 严禁PE或PEN线穿过漏电保护电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及其与之配套使用的短路保护电器,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单独切断N线。8.6.4.19 漏电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地。8.6.4.20 TN系统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宜采用下列接地方式之一:(1)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漏电保护电器电源侧的PE线相连接,并符合公式8.6.4.6的要求。(2)漏电保护电器保护的线路和设备的接地型式如按局部TT系统处理,则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专用的接地极上,并符合公式8.6.4.10要求。8.6.4.21 为保证在TN—C—S系统配电线路中装设的漏电保护与短路保护有足够的交叉范围(即无保护死区),宜采用电磁式或辅助电源可靠动作电压不大于66V(0.3Ve)的电子式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8.6.4.22 在IT系统中采用漏电保护切断第二次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额定不动作电流I△n0应大于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的相线内流过的接地故障电流。8.6.5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8.6.5.1 中性线N(PEN)断线故障保护系指有中性线配出,且以单相负荷为主的居住建筑的低压配电线路,因中性线断线而导致中性点电位偏移时,为保护人身和单相用电设备安全所采取的措施。8.6.5.2 为防止或减少中性线断线,除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外,还宜采用中性线断线保护:(1)N(PEN)线应满足本规范第7章对导线机械强度和本章第8.4节对载流量的要求;(2)导线的连接点应牢固可靠,并采取防止气化腐蚀的措施。8.6.5.3 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能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线断线时,自动切断负荷侧全部电源线路。 8.6.5.4 为有效抑制因中性线断线导致的电位偏移对人身或设备的危害,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具有反时限特性(但欠电压除外)。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或等电位联结条件相适应。8.6.5.5 当采用单相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需要工作接地时,其接地极应满足下列条件:(1)当用于TT(局部TT)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共用接地极,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2)当用于TN—S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连接。(3)当用于TN—C(TN—C—S)系统时,应单独接地,不得与重复接地共用,并应保持保护装置的距离。当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与漏电保护电器配合使用时,其配电系统宜采用本款(1)所述接地型式。8.6.6 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8.6.6.1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维护方便、不易受机械损伤、不靠近可燃物的地方,并应避免保护电器工作时意外损坏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8.6.6.2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但为了维护与操作方便可设置在离开连接点的地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线路长度不超过3m;(2)采取措施将短路危险减至最小;(3)不靠近可燃物。8.6.6.3 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为了操作维护的方便需将分支线路的保护电器装设在距连接点的线路长度大于3m的地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该分支线装设保护电器前的那一段线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上一级保护电器应能保证动作;(2)该段分支线应敷设于不可燃的管、槽内。8.6.6.4 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配电线路中不接地的各相上。对于中性点不接地且无N线引出的三相三线配电系统,允许只在两相上装设保护电器。8.6.6.5 在TT、TN系统中,如果N线截面小于相线,则N线应装设相应于该导线截面的过电流检测电器,该检测电器使保护电器断开相线,或同时断开相线和N线;但如果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则N线上可不装设过电流检测电器:(1)线路的相线保护电器已能保护N线;(2)正常(可较长时间缺相运行的线路除外)工作时,可能通过N线的最大电流明显地小于该导线的载流量。8.6.6.6 IT系统不宜配出N线,如有N线配出时,需要在该N线上装设过电流保护电器,并用来使包括N线在内的所有带电导线断电。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遵守本规定:(1)当个别N线的短路受到装设在供电侧保护电器的有效保护;(2)如果个别线路是由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保护的,且其额定漏电电流不超过相应N线载流量的0.15倍。8.6.6.7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电器宜装设在三相四线制架空线路末端或单相分支线路首端。

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用电负荷等级划为几级?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JGJ 16-2008标准名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标准状态:现行英文标题: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替代情况:替代JGJ/T 16-1992废止实施日期:2008-8-1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容简介: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不适用于人防工程、燃气加压站、汽车加油站的电气设计。

如何理解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5.2条规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u> 13.9.9 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外,各防火分区的消防用电设备,应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末端配电箱应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应安装于所在防火分区内;2 由末端配电箱配出引至相应设备,宜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作用相同、性质相同且容量较小的消防设备,可视为一组设备,并采用一个分支回路供电。每个分支回路所供设备不宜超过5台,总计容量不宜超过10kW。</u>  【注释】 民用建筑中在某一防火分区内可能设置有多种防火设备,如:防火卷帘、电动防火门等,除本规范13.9.6 条规定的设备外,其余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可按防火分区统一供电。在各分区内如有大量的防火卷帘,可按组供电。  13.9.6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u>及排烟风机等的两个供电回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消防设备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u><u>控制装置。</u>     n

分支电缆与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分支电缆与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供参考。分支电缆是一种新型的预制型建筑配电电缆,广泛用于中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文体场馆的电力配送,该产品根据各个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配电要求,将主干电缆、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体等三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制造,具有优良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工程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安装便利性方面,比传统电缆和母线具有突出的优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分支电缆结构、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介绍该产品在符合建筑电气的相关规范方面的技术先进性。一、分支电缆的结构与性能1、产生与技术标准分支电缆是在普通塑力缆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都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在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电气设计中,供电可*性、工程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越来越重要,采用普通电力电缆供电,三者的矛盾总难完全统一,只能根据不同工程而有所侧重。按传统方法,在楼层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办法有三种:(1)放射式,由地下配电间分别对各个楼层引电缆直接供电,却需要大量的电缆、桥架和较大的电缆井,造价高,经济性最差。(2)链接法,由配电间引出电缆至底层配电箱,再由底层逐层向上链接供电,此法经济性最佳,但由于层数越多,安全系数越低(安全系数是逐级相乘)。(3)分区树干式,把一座高层建筑划分成n个单元区,每个单元采用电缆接从配电室供电,然后再分配至单元区内各个楼层。经济性都比较好,经常被采用。(4)干线电缆分支法,从配电室引出一根(或数根)主干电缆,每个楼层在干线电缆上供头分支,此法经济性最好,但施工却是最麻烦的,更麻烦的是在主电缆上做楼层分支头时,受电缆的结构和现场施工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接头质量参差不齐,但这种方法却促使人们想到把接头与电缆一同制造,由此诞生了新一代的建筑配电电缆——分支电缆。分支电缆是把经过专门工艺处理的单芯电力电缆作为建筑主干电缆,根据各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尺寸量体裁衣,预先把分支接头与分支线、主干电缆一同设计制造。是把上面第(4)种方法中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工作由专业制造厂完成,而且工艺一致性也带来了质量一致。分支电缆较早出现于英国和日本,在技术标准方面,1980年,日本电线工业协会颁布了第一部行业性标准JCS376(1980),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1992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放宽了对产品结构材料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成品技术指标,目前,国内正规的分支电缆生产厂的产品标准主要是以该标准为基础。2、结构分支电缆在结构上,分为单芯型和多芯绞合型两种,每根单芯分支电缆又可分为三部分:(1)主干电缆;(2)支线电缆;(3)分支连接体。目前,因单芯型分支电缆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施工,已获得大量应用。按照日本标准的规定,多芯型分支电缆实质上是多个单芯电缆的绞合体,而不是传统概念多芯电缆的结构,多芯型分支电缆的每项导体外面都有单独的绝缘和护套,每根线芯有独立的分支连接体。多芯型分支电缆具备一般多芯电缆的运行性能,国内只有为数极少的大型综合性电缆厂才具备生产能力,目前也已在推广应用中。3、性能分支电缆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配送电缆,其关键性能有两项:首先,一根具备良好品质的分支电缆,必须是性能优良的电力电缆,对于国内产品,其导体性能、绝缘性能、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均应符合GB12706-91标准——电缆的性能是分支电缆产品的基础指标。第二,分支连接体的性能至关重要,这是分支电缆的关键性能。分支连接体把干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导体连为一体,并作绝缘防潮处理。从外观上看,无法知道内部接头质量,有两项重要的试验能够检测接头性能,即机械拉力试验和电热循环试验。对机械拉力试验而言,分支连接体(含干线与支线导体)的拉断力应保持在连接前的80%以上,对电热循环试验而言,在125次一定时间间隔的额定载荷与空载循环后,分支连接体的温度不得大于电缆表面温度的8℃。决定分支连接体的机械与电气性能的关键在于分支连接体的材料和工艺。对广大用户而言,应充分关心分支电缆的电缆质量、接头的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工装。我们讲,分支电缆更适合于现代建筑的配电系统,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相关电气设计规范中对配电线路的要求。二、相关规范对建筑电气系统中配电线路的设计要求1、建筑电气相关的设计规范目前与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有关的规范主要有:(1)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本)(5)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其中:《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是两项基础规范,主要内容参照采用了IEC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供电系统和低压配电部分与其规定基本一致,但由于这是一个建筑行业的专业标准,建筑相关的部分规定更具体,如供电系统的负荷简等级,除规定分级原则外,更规定了各类具体建筑名称的负荷级别。由于上述规范在颁布实施时,分支电缆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先例,因此在规范中并未提及分支电缆,但在众多条款中体现了设计指导方向,总的说来,有三种观点:1、关于配电级数——越少越好;2、关于配电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式>树干式>分区树干式>链接式;3、关于安装敷设方式,应与环境、建筑特征、机电应力等多种因素相适应。(一)、关于配电级数:对配电级数而言,GB50052-95第3.07条规定:供电系统应简单可*,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8.14条规定:“自变压器一次侧至用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但对非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超过三级。”上述规范体现了一个要领,那就是配电级数越少越好,越少可*性越高,技术越先进。(二)、关于配电方式,GB50052-95中第6.02、6.03、6.04、6.05条中提出:“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但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当部分用电设备离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少的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超过5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10kW”:“在高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三)、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对配电方式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如:“8.2.15居住小区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放射式配电”“8.2.2.4除多层民用住宅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向多层配电间或配电箱配电,宜采用树干式和分区树干式的方式”“由层间配电间或层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的方式”,“8.2.3.2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1)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首层至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2)工作电源和多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方式。(3)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多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上述规定,是限于制定规范时,分支电缆尚未在国内推广应用,供电线路主要依赖普通电力电缆和母线。笔者认为,在应用分支电缆配电后,上述规定应该可以简化。放射式高于树干式,又高于链接式的观点。(四)、关于电缆和母线安装敷设方式。GB50054-94中5.5.1、JGJ/T16-92中9.12.1都规定“封闭母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性的屋内场所。”GB50054-94中5.7.2、JGJ/T16-92中4.13.5规定“竖井垂直布线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垂直干线与分支线的连接方法。”GB50054-94中5.7.3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线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1、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2、安装及维修方便和经济。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10.1.4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穿管保护。当暗敷时应敷时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明敷时必须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非延续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采取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沟内。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1.4条也规定了相同内容。上述规范说明:电缆配电比母线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装敷设更便利。在熟悉电气规范的相关规定后,让我们来分析分支电缆配电方法与规范的符合性与技术先进性.三、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1、分支电缆的配电方式分支电缆配电系统一般如图所示,在一个n层的大楼中,垂直竖井干线和各楼层供电由一根整预制的分支电缆完成,PG是总配电柜,PX是楼层配电箱,ZJX是转接箱,当PG与ZJX之间距离不远时,(满足载流量与起动运行压降要求)一般不予选用,这样可减少一个连接点,节约投资。2、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从上述配电系统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分支电缆可以使楼层配电简化成二级配电,每个楼层都可以达到最简单的二级配电,符合规范中配电级数越少越好的原则,这是先进性之一。分支电缆配电系统的实质是一种放射式配电系统,适用于各种重要场合甚至是特别重要场合的配电,这是先进性之二。分支电缆是一种经过预制的电力电缆,其外形和结构特征仍然具备电缆特性,而且接头经过密封绝缘处理,在出厂时经受过水中耐压和绝缘电阻试验,因此对环境要求低,能适用于潮湿、盐雾酸碱等环境,而母线在规范中明确不能应用于这些环境,比母线适用范围广。而且,其安装方式简便,施工工期短,工费低,符合规范中设计应注重经济性的观点,这是其技术先进性之三。四、分支电缆配电设计的注意点我们已分析:分支电缆配电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可以说分支电缆就是一种为现代建筑度身定做,量体裁衣的专业产品,具有最佳的适用性和技术经济性,但在工程设计中,需注意一点——那就是分支线的保护问题。对由于支线截面一般都有比干线小,因此,当支线发生过载或短路时,干线保护系统一般不会对其发生作用,必须在支线配电箱中设置保护器,保护器与分支接头问题不超过3m,如超过,分支线必须受敷设在不燃的管或槽中,且当该段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干线保护应能够断开。对此,应予以注意。分支电缆作为一种从国外传入的新型建筑配电电缆,已经在国内众多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已为广大设计人员认同并使用。本文旨在说明分支电缆配电与现有建筑电气相关规范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体现规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能满足现有规范的一种最先进、经济的配电方式。因水平所限,文中如有谬误,敬请读者指正。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介绍?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内容:《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常用的就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的相关内容:《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可供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人员和电气工程师使用,同时可供建筑企业电气监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资料。《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本书主要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取其中强电部分具有典型和应用广泛的条文做系统阐述,收录与其相关的设计示例和参考数据供读者参考。《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我国现行的基本规范如下: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3、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化 GB 50310-2002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1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1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19-951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011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921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93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介绍?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由瞿义勇主编主编的规范。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内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基本简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瞿义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全书编写以图表为主,辅以文字说明,极具指导性和参考价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电部分)应用图解》可供建筑电气设计、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和电气工程师使用,同时可供建筑企业电气监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资料。《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本书主要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取其中强电部分具有典型和应用广泛的条文做系统阐述,收录与其相关的设计示例和参考数据供读者参考。全书共分12章,包括:概论、术语、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自备应急电源、低压配电、配电线路布线系统、常用设备电气装置、电气照明、民用建筑物防雷、接地和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基本信息:书 名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作 者 瞿义勇ISBN 9787111288336定 价 ¥59.00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6-1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国家电力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电力规划主要包括全国电力规划(含区域电力规划,下同)和省级电力规划。全国电力规划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编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后,由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保密内容除外)。省级电力规划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国家能源局衔接并达成一致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开发布(保密内容除外)。全国电力规划指导省级电力规划,省级电力规划服从全国电力和能源规划及省级能源发展规划,全国电力规划和省级电力规划应做到上下衔接,协调统一。法律依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第四条 电力规划工作可分为研究与准备、编制与衔接、审定与发布、实施与调整、评估与监督等环节。第五条 电力规划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满足电力行业相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注重提升覆盖面、权威性和科学性,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第六条 电力规划应在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以及输配电网等规划;支持非化石能源优先利用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努力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清洁环保、灵活高效;鼓励创新,促进电力产业升级,积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供给与科技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急需GB50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多打了一个“0”,应该是GB50367-2006《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文库里有,链接如下:http://wenku.baidu.com/view/223804f927284b73f2425090.html

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介绍?

谈到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现阶段,我国对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建筑术语钢结构加固工程基本介绍:中达咨询梳理相关资料,钢结构加固主要方式包括: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钢结构加固设计,小编梳理相关资料情况,基本介绍如下:《钢结构设计规范》基本概况:《钢结构设计规范》是一本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1日出版发行的书籍。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受弯构件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疲劳计算、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塑性设计、钢管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等钢结构方面的知识,可供查阅学习。《钢结构设计规范》基本信息:书 名 《钢结构设计规范》作 者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类 别 图书 > 建筑 > 标准和规范图书 > 工具书 > 标准页 数 246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9-01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规范有哪些

09X700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手册_黎连业2010

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对于计量与智能化的规定建筑工程介绍?

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是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障居住者和使用者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指导广西绿色建筑设计。那么,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对于计量与智能化的规定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对于计量与智能化的规定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进行电力能耗分项计量:1)住宅用电应分户计量。2)居住小区公共设备的用电应考虑设备使用权归属情况,分别针对风机、水泵、电梯、公共照明等负荷进行分单位、分类计量,为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收费提供依据。3)居住小区宜配置水表、电表和燃气表的自动计量、抄收及远传系统,并宜与小区管理系统 联网。4)公共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分别针对空调用电;照明插座;水泵、电梯、风机等动力用电;信息机房、厨房、锅炉等特殊用电设置电量分项计量装置;对出租办公、营业性场所应根据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计量装置宜集中设置,当条件限制时,宜采用集中远程抄表系统或卡式表具。公共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对室外温湿度、及室内空气品质进行监测。2)对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监控。3)具有对各主要设备进行能耗监测、统计、分析和管理的功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应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中的有关要求。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现批准《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903-2013,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法律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第四十一条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平安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迫性标准的规定。其他要求住宅设计应符合城镇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住宅设计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合理组织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除应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尚应根据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住宅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应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及多样化,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 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请给出邮箱,要不忘哪里传??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 作废了吗

没有作废,JGJ 122-1999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目前依然现行有效。

建筑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在建设和处理之前,应该要有的必要的一个设计规划的过程,通过对于建筑的设计,设计者要按照客户的规定建设任务,并且将施工过程和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关于设计和施工的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    而且在进行工作之前,应该要就施工的环境进行设想和考虑,摈弃给将这些问题通过图纸或者是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定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也是每一个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要遵守的规范。建筑设计规范有很大的范围,涉及到的内容和方面也是有很多的。这里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建筑设计规范:远离污染源  不管这个建筑是要用商用还是民宅,都是要远离污染源的,远离污染源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关于建筑分区的功能也要非常的明确,在设计的时候,关于人流和车辆也要有明确的路线和规划,环境的喧闹还是安静都是有影响的,如果是住宅环境的话,安静一点的空间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对于安静和喧闹的区域进行隔离。    建筑设计规范:出入口设计  还有按照格局的分化,应该要设计两个合适的出入口,方便人们的出入,而关于入口的方面要看好表示是不是和交通的主要通道的距离离得过近,在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也就是要有缓冲的过程。    建筑设计规范:采光设计  如果建筑是在教室或者是文化馆等地方的时候,像是在儿童还有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房间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的采光设计,并且房间的朝向还有安全方面都应该要考虑到,和采光进行合理的配合,关于采光位置的朝向,应该是要占据合理的位置和方便的地点,而且一定要有安全发光面的考虑。  而且在舞厅和展览厅等地方设计,主要的出入口的宽度也是有要求的,最少不能够小于一米半左右的距离。    建筑设计规范在对用户的防火安全,还有污染安全等等都有所规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种种方面的条件,从现实条件中进行合理的设计,采取有利的条件,并且在整体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安全为主。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里对电梯的设置要求不一样,以哪个为准?

是老规范了,已经调整。1、原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和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同时废止。2、GB 50340-2016《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2017年7月1日实施。第5.4.1条二层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筑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第3.0.7条二层及以上楼层设有老年人的生活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的养老设施应设无障碍电梯,且至少一台为医用电梯。4、二规范之间并无冲突,担架梯可以配置无障碍梯功能。GB 50340-2016同时要求:十二层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筑电梯不应少于二台,其中一台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一是老年居住设计,一是公建养老设计,使用功能不一,后者当然成本高啦。。

市政道路设计规范

市政道路多为政府财政筹集资金,在确定质量、进度、投资目标时有可能产生较大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设计时要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电力、燃气及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交叉,避免发生大幅调整路线和管线布置冲突等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管线单位间的关系,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更是质量的创造者。因此,要提高施工质量就要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人为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另外,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岗位职责且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对交付监理签认的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质量责任和大型结构物施工档案以明确质量责任。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程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材料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项目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监管,应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质检员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监管工程师也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以保证用于施工的材料的质量。拓展资料:在市政建设项目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施工行为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权和责任,使监理工程师能科学、公正、独立的开展工作,按图监理。除此以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质量监控,准确确定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做好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若发现施工单位有不规范施工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议你 百度 文库 查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是为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雨水有效控制与利用,减轻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使雨水控制 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小区及市政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在广西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新建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降低雨水径流污染负荷、防止内涝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兼顾城市防灾需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雨水入渗系统不得对建筑基础、道路路基等的安全性构成影响。下列场所不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的雨水入渗系统需保证建筑基础、道路路基等的安全性,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后方可使用。在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中,给水排水应和相关的园林景观、建筑、防洪等专业设计密切配合。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的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的是自2015年2月15日发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规范名称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和2006的区别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 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同时废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编制。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江苏大厦,邮政编码:100011),以便修订时研用。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7年3月10日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介绍?

我国实施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的公路钢筋混凝土规范基本概况如下:公路钢筋混凝土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集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中国建设网小编阅读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相关内容,基本规定情况如下:2004年,交通部颁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明确提出了桥梁100年设计基准期的要求。2006年9月交通部出台了《公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2006年10月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这些规程和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保障桥梁耐久性无疑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提出的只是基本要求,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每一个细节都要细致考虑耐久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桥梁设计规定:3.1 结构的耐久性设计3.1.1构件外形有利水的排除结构的外形构造要尽量避免雨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上的积聚直接侵袭主体结构。过去的桥梁设计对此考虑的不周,雨水通过栏杆外侧流向边梁,所以边梁外侧病害最严重。要求栏杆等外侧构造圆滑,并有滴水檐。墩台顶面设计成5%外向斜面,或斜面向内以便水汇集集中排除。3.1.2上部结构应尽量选用现浇形式过去的桥梁预制安装的比较多,尤其焊接连接的预制梁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过早出现病害,病害发展过快的现象,而现浇结构、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简支梁结构梁与梁之间现浇连接的病害相对较轻,所以应优先选用,如采用现浇的防撞墙,找平层与湿接头混凝土一起浇筑,使预制梁接缝和桥面找平层成为一体,共同参加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接缝处的抗拉强度。3.1.3盐渍土或滨海等严重腐蚀环境应选用大跨径预应力粱盐渍土或滨海地区,混凝土的腐蚀主要体现在桥梁的下部结构,大气中的盐分对上部结构的作用相对要弱得多。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大粱体跨径,尽量减少下部桩基、墩台的数量,可在投资规模不变甚至更小的前提下,重点加大下部结构的防护力度。当然,还要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材料与施工技术的水平。3.1.4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使梁板内钢筋免遭锈蚀,尤其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与混凝土的操作工艺相联系,以保证结构在应有的使用寿命期内,其功能完好。目前国际的总趋势宜使保护层适当加厚,以延缓因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从而使结构物的耐久性得到增加,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根据环境类别及混凝土强度来确定。3.1.5桥梁结构防水设计桥面设计良好畅通的排水系统,是保持桥梁结构不受或较少受水蚀的条件,但考虑水侵蚀的影响,除主梁外还会涉及盖梁、墩柱、桥台等,这些部位的防水设计也十分重要。桥面的纵坡、横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泻水管的布置合理,使桥面排水通畅,另外在桥面铺装层设计和泻水管的构造上应考虑沥青混凝土层间水的排放。将防水层的设计在全桥范围内进行整体考虑.特别是在伸缩缝处、泄水管处、防撞墙与分隔带边缘,等特殊部位做到防水层的连续性,使其防水层的设置更趋于合理。3.2材料的耐久性设计3.2.1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以前的设计规范中,主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随着耐久性意识的提高,普通混凝土逐步向高性能方向发展。通过加入比水泥颗粒更细小的掺加料如微硅粉、优质粉煤灰、矿渣,并采用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可以采用较低的水灰比、较小的用水量的手段,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有抗冻要求的环境下还应掺用引起剂。在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同时,密实度增加,混凝土自身抗渗性提高,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3.2.2 钢筋阻锈剂的应用对于钢筋防护而言,在任何情况下混凝土质量都是最重要的。如果混凝土材料或施工质量不好,或设计有缺陷等都会加速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在高质量混凝土的基础上掺加钢筋阻锈剂,被认为是长期保护钢筋延缓腐蚀破坏、实现设计寿命的最简单、最经济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入钢筋阻锈剂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迟了钢筋开始生锈的时间,另一方面,减缓了钢筋腐蚀发展的速度。3.2.3桥面防水层桥梁因为承受振动荷载,桥面防水层宜采用柔性的涂料与卷材,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设计人员应高度关注国内外新型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在充分了解防水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受力特性和桥面铺装材料性能及施工特点来确定防水设置方案,在设计图纸上体现细化的防水设计、选材说明,不能由施工人员或业主方确定材料的选用与施工工艺。3.3预防性的保护措施3.3.1 混凝土的预防性保护在许多场合,单靠桥梁结构的自防水是不够的,强化防腐蚀是必要的手段。如使用密封剂和涂装材料。其功能主要是减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电解液,从而减缓电化学锈蚀反应的进程。另外,密封剂和涂装材料还可以防止化冰盐、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对结构的侵入从而减缓钢筋的锈蚀,这类保护还可以降低冻融循环对结构的破坏,提高结构抗冻融循环的能力。如在桥梁的边梁、边板、防撞墙以及地表墩台,使用有机硅类的防护材料可不改变结构的外观,但防水防腐效果非常优异,相对低廉的成本和易于施工是这类材料的主要优点。3.3.2 桥面铺装的预防性保护沥青混凝土的高孔隙率令水可以自由进出,导致了沥青与骨料之间粘结的严重破坏,重复的冻融循环引起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和功能恶化,化冰盐中的氯离子渗透加快了沥青的氧化过程,引起沥青基体变硬,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进而桥面松散。专用于沥青路面的渗透性密封剂和防水剂已经在欧美大面积应用,国内也有应用并正在积极开发此类产品。此类材料含有活性极强的表面活性剂,经表面涂刷可以深度渗透至内部,粘合及填充孔隙。防止了水及其他液体的渗透,可以大大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桥面的维护费用。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5环境污染防治

5.1一般规定5.1.1生活环境是指人们正常生活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包括人类食用生物的生长环境,如水产养殖水体等,其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工作。5.1.4.1公路中心线距声环境敏感点的最小距离是指距敏感点第一排建筑物的距离。对于居民住宅,一般将路侧30m内50户以上居民住宅区作声环境敏感点对待,从经济角度考虑路线避让;若居民户数较少,可考虑拆迁或采取其它环保措施。根据对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实测和拟建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公路中心线距城乡居民区大于100m,距学校、医院、疗养院大于200m时,昼间公路交通噪声级能符合环境噪声标准值(分别为LAeq=70dB,LAeq=60dB)要求,但夜间可能超标(夜间环境噪声标准值分别为LAeq=55dB,LAeq=50dB)。夜间安静是人们休息睡眠的基本条件,所以确定公路路线时应尽可能的远离声环境敏感点。5.1.4.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地区是指经由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1.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地面水环境I~III类水质标准划分如下: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游泳区。5.1.4.4交通振动、电磁辐射有特殊要求的敏感点是指天文台、地震观象台、通讯网点等。5.2声环境污染防治5.2.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规定的各类区域的噪声值如下:Ⅰ类环境噪声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Ⅱ类环境噪声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Ⅲ类环境噪声标准昼间65dB夜间55dB;Ⅳ类环境噪声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对声环境要求特殊,省或地级以上城市有高于国家标准的明确规定者,宜按省市规定执行。5.2.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中的附录A2。5.2.3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应采用“主动式”防治,综合考虑公路线位,以绕避声环境敏感点为最佳措施。公路交通噪声防治措施费用效益分析是指采取的环保设施工程费用(包括运转费用)与环保设施所取得的效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之间的比较、分析。公路交通噪声防治设计应针对环境敏感点的状况,采取技术、经济合理的措施。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如农村100人左右的小学)等敏感点,搬迁新建亦不失为可行的措施。5.2.4建筑声屏障与堆筑工程弃方(或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相比,在公路用地许可且能就地取材时,应首选采用堆筑工程弃方方案。堆筑工程弃方在公路外侧形成高堤(又称假挖方),不但降噪效果好,而且给公路沿线增加了多变的地貌。堆筑工程弃方时,对于堆筑体的形式、尺寸、稳定性及表面处治等应作专项设计。当堆筑高度较高时,其表面可用铁丝网、竹编网、混凝土砌块等护面,并及时绿化栽植。5.2.5对建筑物采取隔声设施,是为了降低室内噪声,使室内达到允许噪声级。住宅、学校、医院等部分室内允许噪声级见表1。部分室内允许噪声级表建筑类别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dB(A) 平均最大住宅建筑卧室、书房40-4550起居室45-50学校建筑要求安静的房间40普通教室40-5055医院建筑病房40-4550门诊室3560手术室4550旅馆建筑客房40-4555会议室、多功能大厅45-50办公室5055会厅50-555.2.6.1声屏障的噪声衰减量为声屏障建造前后同一接收点的噪声级之差,又称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其大小根据敏感点环境噪声级、环境噪声标准值而确定。被保护敏感点的环境噪声级(Lp)与环境噪声标准值(Ls)的差为建造声屏障的最小噪声衰减量,其设计噪声衰减量(△L)应满足△L≥Lp-Ls。声屏障隔声量应大于噪声衰减量10dB。5.2.6.2声屏障设置位置声屏障距声源越近,其噪声衰减量越大。为了行车安全及保证视觉空间,声屏障临路侧的表面距路肩边缘应大于2M。5.2.6.3声屏障高度不宜超过5m。当高度大于5m时,应将超出部分向行车道一侧挑出。声屏障紧急疏散口是供公路上发生事故时紧急疏散使用,疏散口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疏散口处应设置标志,疏散口不能过大,门扇应密封,易开启。5.2.6.4声屏障的形式与构造的选择,应符合因地制宜、构造坚固、形式多样、方便施工、经济合理、协调美观等原则。声屏障可选用砖石料、混凝土、木材、金属、轻型复合材料等建造。当采用木材、多孔吸声材料时,应作防火、防腐等处理。5.2.6.5声屏障结构设计应考虑自重、侧向土压力、风荷载、冰雪载等。5.2.6.6减小声屏障临路侧表面对光波的反射是为了减少对车内司乘人员的眩光,保证行车安全与舒适。当在高架桥等路段采用透明材料的声屏障时,其表面应作吹砂处理,避免大面积反光。减小声屏障临路侧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是为了减少对车内司乘人员的噪声干扰(尤其在公路两侧设置声屏障时)。通常声屏障壁体宜做成扩散反射型或吸收型,亦可利用表面垂直绿化,改善其声学性能。5.2.7绿化林带具有防噪、防尘、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在公路用地许可时,应首选采用栽植绿化林带降噪。绿化林带的降噪功能不可估计过高,但其对人的心理作用是良好的。乔、灌木搭配密植,树木高大,枝叶茂密的绿化林带的附加降噪量估算如下:林带宽度为10m时,附加降噪量ldB一2dB林带宽度为30m时,附加降噪量3dB一5dB林带宽度为50m时,附加降噪量5dB一7dB林带宽度为100m时,附加降噪量10dB一12dB5.2.8为防止施工机械噪声扰民,列出以下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表2)以供参考。合理组织安排强噪声辐射机械的施工时间是必要的。公路工程机械噪声测试值表2机械名称型号测点距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距机械不同距离的噪声级(dB)10m 20m 30m 50m 100m 150m轮式装载机ZL40,ZL50590847874.5706460.5平地机PY160A590847874.5706460.5振动式压路机YZJ10B586807470.5666056.5双轮双振压路机CC21581756965.5615551.5三轮压路机581756965.5615551.5轮胎压路机ZL16576706460.5565046.5推土机T140586807470.5666056.5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584787268.5645854.5摊铺机(英国)Fifond311ABGCO582767066.5625652.5摊铺机(德国)VOGELE587817571.5676157.5发电机组(2台)FKV-75198928682.5787268.5冲击式钻井机22187817571.5676157.5搅拌机JZC350279736763.5595349.5搅拌机(英)ParkerLB1000288827672.5686258.5搅拌机(西筑)LB30290847874.5706460.5搅拌机(西筑)LB25284787268.5645854.5搅拌机(意大利)MARINI290847874.5706460.55.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5.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Ⅱ类区为城镇中的居住区、商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该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5.3.5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常常产生严重扬尘污染,可采取遮盖、袋装、罐装、洒水等防止扬尘措施。5.4水环境污染防治5.4.3公路经过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养殖水体附近,且边沟或排水沟内的水无处可排放时,应在公路边沟(或排水沟)外设净化池(亦称氧化塘),使水自净或蒸发。净化池的大小视水量确定。塘中的水不得溢人饮用水水源地和养殖水体。

市政道路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该书主要讲述了道路一般规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道路横断面设计。法律依据:《市政道路设计规范》第一条 为使城市道路 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介绍?

一说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5,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相比旧版修订哪些内容呢?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建筑网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主要内容:《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精神进行的。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历史演变:《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内容:1)原规范3.2 节“路床” 根据交通荷载等级 ——调整了路床深度范围; ——提出了路基结构回弹模量的控制标准及指标预估方法。2)填方路基——补充了“填方路基高度的设计原则与确定路堤高度的方 法”。3)高路堤与陡坡路堤 ——修订了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 ——补充了“高填方路基在连续降雨工况、地震工况下稳定安 全系数及稳定性分析方法”。4)将原规范3.9 节“粉煤灰路堤” ——改为“轻质材料路堤”; ——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轻质土路堤”; ——明确了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与稳定性、沉降 验算要求。5)增加3.10 节“工业废渣路堤”——给出了高炉矿渣、钢渣、煤矸石等填筑路堤的适用条件、 材料要求、路堤结构设计、路堤稳定性验算等技术要求。6)路基排水 ——补充了 “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低路堤防排水”、 “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防 排水设计”、“渗井”、“排水隧洞”等技术要求。7)路基防护与支挡 ——补充了“土工格栅反包式加筋土挡土墙、石笼式挡土墙” 等柔性防护结构适用条件、结构设计、材料技术要求; ——修订了预应力锚杆结构计算与防腐要求、土钉适用条件、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要求、以及现场试验与监测设计要求。8)路基拓宽改建 ——补充了膨胀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原有路基的评价内容;——修订:原有路基现场测试要求、拓宽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措 施、原有路基利用与处治技术原则及要求。9)特殊路基——修订了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红粘土 与高液限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风化、雪害、 涎流冰、采空区、滨海、水库等16 类特殊路基设计原则、病害 防治措施与技术要求;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山区公路设计规范介绍?

针对我国公路设计规范标准,最新公路设计规范标准对于我国山区公路设计有哪些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山区公路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如下: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和普通的公路有所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之初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做好探讨和规划。否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包括水土流失在内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将引发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等,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地质要求,同时,着重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最后提出了质量监督措施。那么建筑公路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山区公路设计中,基本情况如下: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的技术标准。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对线位布设影响大;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同时山区由于山脉在地形上较有规律,山脉水系清晰,线路走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越岭穿脊。因此,在山区如何善于利用地形布线是其路线设计的关键。二、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山区改建公路选线除应遵守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工程量大小、技术指标提高程度等因素,实行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当工程量增加不大却能显著提高技术指标时,应以改造为主;当改造提高技术指标有限却会显著增加工程量时,应以利用为主;当沿旧路无法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时或即使达到但指标较低且工程量较大时,应根据实际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设计新方案。在改造过程中,既要防止忽视标准过分迁就现有公路,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过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而应综合考虑,合理掌握线形指标,忌“左”防“右”,做到经济合理。三、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标准的定位对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标准定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路各种构筑物的设计、周围环境以及工程总投资。由于山区公路的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具体路线设计时,需认真分析具体道路的交通流量、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改扩建预留条件,并且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充分把握好设计道路的线形设计标准。1.当设计年限内远景交通量达到或接近本级公路下限时,宜根据地形选择道路平、纵线形指标,不宜强求采用本级公路上限标准,不能为了一味追求较高的线形指标而增加工程数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增大和环境破坏。2.设计交通量在道路等级适应交通量上限附近的重要干线公路,线形指标宜高不宜低。在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线形指标可按提高一级设计速度来掌握。将来随着交通量增长需要进行道路的改扩建时,可以将其用作高等级公路的半幅路基,这样可以降低重复修建的费用及改造难度。3.为了在安全前提下保证行驶速度的一致性,设计时在一定路段内应注意所采用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避免平面指标的突变。但有时为了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综合考虑地形、交通量中车型构成和道路所处环境等不同要求可以分段选择不同的线形标准,但不同标准设计段之间需有相应的过渡段,同一标准的路段应集中设置。四、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处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交界处,山区面积很大。山区公路的铺设有助于调动当地经济,然而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路线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路线的选择需要避开复杂的岩层结构我国的公路施工技术有限,为了保障山区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建成后的运营质量,需要避开复杂的岩层结构。山区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对公路的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山区的岩层结构有着复杂的构造特点,难以摸清其结构特点来保障施工质量,所以山区公路的路线应尽量避开。如果必须经过岩层结构时要注意不要将路线直接选在岩层上,一方面是在岩层结构上建设的公路路面不是很平整,公路的交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岩层结构上进行公路施工时,爆破等施工技术可能会对岩层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岩层结构存在着不稳定性,也要避免在岩层结构下建设公路,以避免建成后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在公路的路线设计时需要路线设计人员尽量减少在岩层结构上的公路路段长度,以降低施工难度,保障公路的质量。2、路线设计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山区公路要经过山区的很多密林、河流等自然生态容易遭到破坏的地区,需要重视对山区环境的保护。由于很多公路经过的地方属于深山,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体系比较脆弱,不仅比较容易受到外力破坏,而且一旦破坏后也很难恢复,山区内存在着很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和施工时在重视对山体、河流等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这样不仅能够保护整个山区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公路顺利的建成和运营。山区公路虽然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言却是外来者和入侵者,公路的建设势必会对当地的山林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造成一定的影响,公路通车后更可能会使得很多野生动物迁离这片地区。因而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时,需要对山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生态设计,以确定施工中和建成后的环境保护得到落实。比如在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建立生态通道,在公路沿线设置绿化带等必要的设施,对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采取架高设置等等措施来保护当地的环境。路线设计需要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将公路和谐的纳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公路成为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进而帮助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3、路线设计要注意河谷地带的路线选择在河谷地带,公路路线设计需要让公路路线距离河流和山体一定距离。由于河谷地带的山体风化严重,河水的流量也可能起伏性很大,距离山体过近时建成的公路在雨季可能被泥石流破坏,距离河流过近时在雨季可能被山洪破坏,在旱季可能受到河床干裂的影响。因而公路的路线需要距离山体、河流一定的安全距离,对山体有悬石的地方采用隔离网或隔离墙来防范落石,对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路线设计要注意分析河流不同季节的水位情况来确保公路高于河流的水位线,另外公路的坡度要合理,避免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过大的坡度由于道路湿滑而造成交通事故。4、S型曲线及C型曲线的超高过渡由于地形的限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出现S型曲线或C型曲线。由于山区公路缓和曲线长度一般较小,对这两种线型的曲线超高过渡,为使路容和排水上更为有利,不能采用单曲线的处理办法来处理,需要对基本设计加以修正。目前,路线设计多采用路线CAD辅助设计,而很多路线CAD程序是未考虑这种修正的,因此,设计者必须注意对这两种曲线超高过渡设计的修正。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介绍?

一说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最新,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我国2011年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有哪些?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1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中达咨询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基本概况:《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是2004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主编。在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一般路基设计的基本规范内容如下:一般路基是指在一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小于规范规定的高度和深度的路基。一般路基设计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套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而不必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对于工程地质特殊路段和高度(深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路基,应进行个别设计和稳定性验算。一、路基的基本构造路基的几何尺寸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构成。路基宽度取决于公路的技术等级;路基高度(包括路中心线的填挖高度、路基两侧的边坡高度)取决于地形和公路纵断面设计;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路基高度和横断面经济性等因素。就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来说,路基的边坡坡度及相应采取的措施,是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路基宽度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技术等级高的公路,当设有中间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慢行道或路上设施时,均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路面是指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行车道部分,其宽度根据设计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个车道宽度为3.50~3.75m。路肩是指行车道外缘到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路肩通常包括硬路肩和土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常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土路肩是指不进行铺装的路肩,用于各级公路。路肩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路幅的富余宽度,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供错车、临时停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为公路其他设施提供设置场地,汇集路面排水。其宽度由公路等级和混合交通情况而定,最小每边为0.5m,有条件时应取1.0m以上,城镇近郊行人与非机动车比较集中,路肩宽度尽可能增大,一般取1~3m,并铺筑硬质面层,以提高利用率。曲线路段的路基宽度应视路面加宽情况而定。弯道部分的内侧路面按《公路工程技标准》规定加宽后,所留路肩宽度,一般二、三级公路应不小于0.75m,四级公路应不小于0.5m,否则应加宽路基。路堑位于弯道上,为保证行车所需的视距,需开挖视距平台。(二)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指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假如原地面横向有倾斜,在路基宽度范围内,两侧的相对高差常有所不同。通常,路基高度是指路中心线处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但对路基边坡高度来说,则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所以,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边坡高度之分。根据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术,减小或避免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路床顶面应高出地表长期积水位或地下水位一个必要的高度。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必须保证路基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因此,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应根据路基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按公路技术等级的有关规定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于燥或中湿状态。当路基填土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的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做好排水设计、换土、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三)边坡在路堤的路肩边缘以下和在路堑路基两侧的侧沟外,因填挖而形成的斜坡面,称为路基边坡。边坡与路基顶面的交点称为顶肩。边坡与地面的交点,在路堤中称为坡脚;在路堑中称为路堑堑顶边缘,其高程与路肩高程的差为路堑边坡高度。路堤的边坡高度为路肩高程与坡脚高程之差。边坡的坡形在路基中常修筑成单坡形、折线形或阶梯形,每一坡段坡面的斜率以边坡断面图上取上下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表示,当高差为1个单位长时,水平距离经折算为m单位长,则斜率为1:m。在路基工程中,以1:m方式表示的斜率称为坡度,m称为坡率。在路基本体构造中,边坡的形状和坡度的缓陡对路基本体的稳定和工程费用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中达咨询罗列公路路基设计的基本规范,具体情况请登入中达咨询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介绍?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公路选线、确定桥梁位置、综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建筑网对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总体的介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公路选线、确定桥梁位置、综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消除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总结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确定环境保护设计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故特制定本规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线平、纵面指标较高,容易与自然环境产生某种程度的干扰或造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变。因此,从保护环境、同自然环境协调出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是指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林区等区域内经过的公路,因对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特殊要求,故应根据所经地带的特征和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以防为主,在工程设计开始即从主观上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设计上的努力,达到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污染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以防为主是主观活动,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公路环境保护设施主要指为降低交通噪声而设置的声屏障,管理、服务区中污水处理池,隧道通风、除尘设施等,其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分析确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了各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及公路使用时间的推移,公路改建或设施的维修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公路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年限应与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一致。条文中部分环境保护设施系指主要为防治污染而设置的设施,如声屏障等;交通量增长情况系指通车后营运期间某一时间环境监测.统计交通量。公路工程线长面广,对环境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但工程设计应妥善处理好主体工程与环保措施间的关系,尽可能从路线方案、指标的运用上合理取舍,而不过多地依赖环境保护设施来弥补。当公路工程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时,应进行主体工程方案与采取环保措施间的多方案比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投资划分原则系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制定。公路设计主体工程设施(如桥涵等)、防护工程设施(如挡土墙等)等多兼有环境保护功能,与环境保护要求一致,但从我国公路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均计入主体工程投资中。本规范规定的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设工程设施系指以环境保护功能为主的设施,如兽道、净化池等,其所发生的款项为环境保护设计投资。对此,在公路设计总说明书中应作出规定,并从概(预)算表中摘出环境保护投资项目与资金,汇总列表说明,以便设计、审查及建设管理单位掌握环保投资的基本情况。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已对公路工程设计各阶段环境保护篇章内容作出规定,在编制设计文件中应按编制办法及本规范执行。总体设计一般规定公路环境保护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设计问题,它与公路各专业勘测设计密不可分,环境保护设计的许多具体措施不可能脱离主体工程设计对环境保护观念的落实,同时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又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方案与对策。为使环境保护设计与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措施间关系协调,以最少的环境保护投入达到理想的环境保护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与公路沿线农业生产、城镇分布、自然及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环境特征相关,还与地形、地貌、公路等级、工程投资规模等建设条件相关。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质量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技术指标是指设计人员针对所确定的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量化的某些设计指标,如线位距环境敏感点的最小距离、乡村地区通道一般间距、路基填(挖)控制高度等。视觉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有明显的影响,如急弯陡坡能引起司乘人员心理紧张,公路边坟墓、垃圾场等引起司乘人员心理不愉快等反应。总体设计中应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之,如对坟地的迁移或遮掩等。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公路分期修建年限按预测交通量定为7~10年。环境保护设施分期修建年限可参照使用。按预测交通量分析,若公路使用后7~10年污染不超标,宜在总体设计中考虑预留远期设置位置及技术条件。设计要点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确定的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公路设计应在如何防止公路建设带来环境负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环境上思考一些问题。以防为主是设计阶段瞻前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站在总体设计的高度上提出环境保护设计所考虑的对象,有的放矢。本规范按公路总体设计、公路选线、线形设计、路基路面、桥梁涵洞、互通式立交、隧道、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专业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提出本节设计规定,以体现公路设计各环节环境保护设计要点。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分析研究所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及要求,突出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及特色。以上就是建筑网对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总体介绍。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县级公路路侧排水沟不盖盖板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吗?

应该成单责任水沟不盖盖板本来就是不规范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工应当设置警告标识以免发生事故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介绍?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是201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下面是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作的简单介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内容简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以下简称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经验,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原规范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已不满足需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关于下达2007年度公路工程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378号)要求,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负责原规范的修订工作。目前最新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版本为JTG D40-2011,自2011年12月01日起实施,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版本同时废除。作品目录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设计参数4 结构组合设计4.1 一般规定4.2 路基4.3 垫层4.4 基层和底基层4.5 面层4.6 路肩4.7 路面排水5 接缝设计5.1 一般规定以上就是建筑网针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作的内容简介和作品目录的介绍。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规范_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及设计规范

  【摘 要】大部分建设项目的标准规范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法规,提高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成本和缩短项目工期,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材料,和地球,促进技术进步,建设全体合伙人资源友好型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设计规范   1.引言   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开始增加。如果你想完全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高品质的桥梁设计是关键。综观现行计划的城市道路和桥梁,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外形美观,高品质的桥梁设计师。   2.施工部署   准备,以确保项目优质,高速,安全,低功耗,并成功地完成合同参数,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做好科学的组织建设前的筹备工作,精心结构,建设规划较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安排适当的单位,电力线路,供水管道和临时建筑的建设,使隧道建设前的一个场景。在绘图的意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做好工作,了解设计意图和完整的控制了建设计划。纠正,验证了多学科,实际施工合理化建议管道的位置。操作要点,安全要求和其他详细告诉别人。什么是真正的意图。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材料,劳动力等所需的各种费用,有效地带领调度,物料计划的工作安排,完成核算和经济分析,做好这项工作。   3.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南湖C区防洪石油公司,建筑,城市,直属中央政府,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的协调工作,安全,时间,与建设文明和技术,使其成为项目完工进度的成本。   4.施工力量组织   随着电力充足的建设计划的要求,合理分工,科学管理,包括以下内容:土方施工队:主要负责的道路切割和填补土方工程和污水管工程的开挖和回填工作,道路施工队伍:从“最低的主要途径水平,基本和道路路面工程及配套设备,管道建设项目,建设团队:主要负责建设工程排水管。   5.施工平面图布置   根据项目的范围,建设进度,建设上面的数字随着的用地面积的红色线在地面和小部分临时生活设施,临时道路,建设和国内水,电电源的生产临时设施的红线实际布局。临时建筑设备任意位置的地段。居住面积120平方米。房屋建筑的布局和大小的详细布局规划。由于项目工地混凝土搅拌你的网站的基本设计元素的数量而不是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QZ350L的办公室。预制了现场现场搅拌水泥稳定层。水,电力来自现场党的接口(见建设规划布局),地区生活和工作。   计划到组织的现场平面及银行同业经营,提高网站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文明施工平面的安全施工管理硕士计划:为了要降低,各种材料的二次运输,管理是负责项目富锦李,在管理分片包干负责人未经其同意,任何人不得是要修改的命令中心的建设,场办公单位该项目的工作进度部署,该项目的规划委员会,管理和组织图表,流动图表晴雨表质量目标的布局图,项目经理。当材料,方法是指定的总建筑布局上的位置,堆放整齐,不能自由走动网站,标准里程点和控制点的极明显的迹象,并切实做好安全。输入和输出,保护,并把值班和系统领域的能力,规章草案和安全纪律的管理审查,许可,教育员工,以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劳动纪律建设。施工现场是一个全职的安全人员,并允许进入现场外的人。筹备工作准备:在院子里的土壤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砾石测试的样本代表性的集合。不同剂量的水泥样品制备和混凝土压缩强度试验强度,选择合适的剂量后7天的健康选择。网站比实际剂量的临床实验室测试,以确定剂量超过1.0%的水泥。发展基层级别:土基,无论路基和肉必须削减,碾压混凝土试验(压3-4次)。滚动的发现过程,如土壤,是过于干燥的表面自由,适合用于灌溉,例如,土壤是太湿,发现在干切削中使用的“春”的现象,干燥,土壤更换拌石灰或如采取措施处理总量,。硬搓衣板,几乎完全插孔,耙,水箱,区域发展和宽松的几个拱门的规定重新喷涂。第一个一定的距离,每个路肩两侧槽部分交错开挖排水渠,或盲沟)。施工环境:自然的或旧路,或上的土基还原的直管段中心线地球15-20米设置1每套10-15M范围内的平面曲线和明确1指示从两边的水泥叶片边缘一堆标记稳定碎石边缘的设计高程。建设总量像素直径和排序,以满足监管要求,总成分是准确的。雨季施工,并采取措施,以防止雨水单位。   严格控制路拱横坡表面始终初始厚度。用压路机碾压,混合略高于最佳含水量较高。压实厚度地板的每个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以上的层次。保湿处理稳定的表层干燥,突然不湿干突然。   碾压完成,没有施工车辆禁止所有机动车辆允许。基板装载和装卸粉尘难免逃脱,经常灌溉建设,以减少空气中的尘埃量。粉尘的连续监测,例如,发现一个大型,并立即找出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如何以接近1人工砂石,机械层的形成,当砾石是过于干燥,应该是预湿喷淋测试的最佳水分含量,如砂石,太湿,应干燥空气中,铺路,混凝土路面,把远的粉镇流器线,平坦的地方镇流器和水泥块大小的粉层厚度均匀平层计算水泥用量。水含量混合水泥粉渣试验结果应基于最佳含水量通常可以控制在7-9%的范围内,在该组的手中,但不发粘地板砂浆可蔓延。垂直混合依次为1混合重复至少50厘米之旅从道路的一侧,归于某人“的测试挖掘混合搅拌混合和控制研究结束显示1随时随地混合物的任何位置上不均或无混炼应该是,在立即结束,机械搅拌的新的混合比混合物边缘少,必须手动打开了许多倍,在相同的结束日期。分割使用的设计坡度和海拔高度,沿测量高度(混合前),牵引力控制系统,高程,人工平铲店两侧水位1机械搅拌均匀,可以用一侧的第一辊调节,从其他方面的压力后,每个重叠碾压混凝土压辊宽度的1/3。控制器一遍,然后打开震动震动碾压。最后,它应该是一个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压力,以防止车轮碾压。在任何时间与平轧制过程中,随时测量水位高度,特别是控制器的过程中,以填补小铲子。翻松的表面,以填补一个小的,完整的结构,重新压缩成一个整体,一个薄层的效果不被填补。压实度要求达到级以上的压实要求的设计要求。   ⑥段的施工建设阶段必须保持与你的关节长度的压力。对于在重新添加水泥和水在最后一节的免费接入茶挖压实和良好的建设阶段,直到的粉镇流器,镇流器挖散粉再次以增加水泥和水,搅拌1等于彩铃新的混合物在同一时间密集的建成,。压实过程中的总搅拌时间完成,不得超过最后的水泥凝结时间,通常不超过三个小时。 12小时后压实成型,洒水养护。禁止直接红色软管配备损坏表面层,养护期为七天左右。每道工序才能完成国家的检查验收,质量检查,维修和其他有关部门。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工作:1。草根的水平,质量检验:在路拱板和紧凑的尺寸,测量几个中央线,边缘和接缝,并设立1的道路上临时水准点,看几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原始几何。   6.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的特点   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桥建设开始增长。如果你想完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高品质的桥梁设计是关键。纵观目前的城市道路和桥梁的设计,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漂亮的外观,高品质的桥梁设计师。   7.结束语   路和桥市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压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造型新颖的桥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的桥梁功能,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贾俊妮,叶少有.城市桥梁设计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李雷生,陈绪明.改进灰色关联度定权在城市桥梁设计方案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05).   [3]秦小莉.对城市桥梁设计细节的几点建议[J].市政设施管理,2009(01).   [4]施颖,姚君.关于现行公路桥规中城市桥梁设计的几点探讨[J].桥梁建设,2008(04).   [5]杨忠信.对目前城市桥梁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15).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6景观与绿化

6.1一般规定6.1.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景观与绿化设计范围限于公路用地界范围内。公路两侧景观与绿化工程设计必须在正常用地范围以外占用土地时,所占用土地应计人公路用地。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选线及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公路用地范围外既有自然或人文景观纳入视觉范围而加以利用,使公路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为一体。本章对公路建设中利用和改善环境作了规定,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和有景观要求的路段。6.1.2公路景观设计应将公路主体工程,即公路线形、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与沿线设施作为综合建筑群体统畴考虑,采取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相适宜的技术对策。既不能为片面追求景观效果不顾当地条件和工程特点盲目加大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不能不结合项目特点,忽视景观设计,造成公路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6.2景观6.2.1公路景观设计应系统考虑公路本身景观及沿线既有景观,使其相互协调并形成和谐的景观带,既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同时也使从公路以外观察公路环境者感到公路景观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6.2.2公路景观设计从公路本身人手只是一个方面,而应在选线时即充分利用沿线景观。服务区是公路使用者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对景观需求也较为强烈,因此服务区的位置选择及布设形式应充分利用有特色的自然景观。6.2.3从工程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挖方深度大于25m、填方高度大于20m,即为深挖、高填路段,宜分别进行设置隧道与桥梁方案的比较。6.2.4公路两侧设置广告牌、宣传牌,会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从而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故在公路用地范围内(除收费站、服务区、起点、讫点外)不得设置广告牌、宣传牌。广告牌、宣传牌泛指除路用标志牌以外的商业性、政治性、宣传性等其它用途的牌子。 因建筑小品有可能分散驾驶人员注意力,故不提倡用于高速公路的路段上。6.3绿化6.3.1公路绿化的目的在于通过绿化缓解因公路施工、营运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并通过绿化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公路绿化设计必须适应地区特征、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化地点、范围和树种。公路绿化的功能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以日本为代表的分类方式,是将绿化分为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功能,据以确定绿化栽植的型式与规模。事实上,根据一种功能确定的绿化栽植型式往往具备多种功能,如引导司机视线和诱导判断公路线形方向的栽植,既具有交通工程学中视线引导功能,同时也有保护沿途环境的作用,还具备美化景观的能力。因此,本规范从绿化栽植实际应取得的效果和希望达到的目的分析,将公路绿化功能归纳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两类。设计中不应片面、孤立地按照某种需要确定栽植型式,而应综合考虑一种栽植型式的不同效果加以合理运用。6.3.2保护环境绿化,一是保护公路本身的行车免遭风、雪袭击或减轻影响程度,二是防治公路施工、营运期弃土、噪声、废气对沿途环境的污染。6.3.2.1~6.3.2.2防护林带、防气体污染林带,因为涉及用地宽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地对气象、土地资源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以保证设计经济合理。6.3.3改善环境绿化的各种栽植型式并不对公路本身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其目的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得到改善后的良好行车环境,促进行车安全。公路沿线附近的坟墓、屠宰场、垃圾堆等物,污染视觉影响情绪,应采取遮蔽栽植的方式改善视觉环境。6.3.4公路绿化设计得当,则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本规范规定的不同功能条件下的栽植型式,是与公路经过地区各种条件相适应的设计,通过各种栽植的点或区段集合成公路沿线的景观带,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的绿化设计宜与当地城市绿化风格及建筑风格协调一致。本规范规定宜做景观设计,是在功能绿化设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化美学要求,以提高绿化设计水平。6.3.5公路绿化常用的植物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与小乔木、落叶灌木与小乔木、藤木及其它植物等。为供设计人员选择时参考,现将有关植物分类列于表3~表7中。常绿乔木表3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罗汉松 华东、中南温暖、多湿处沙质酸性土壤16-25抗污染,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园景树白皮松 西北、华北、西南阳性树种,略耐半荫酸性或中性黄土、肥沃钙质土25-30对烟尘、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树形多姿,苍翠挺拔油松 华北、东北、西北阳光充足北方地区,耐盐碱、水湿、干旱酸性或中性土壤25-30防尘、防风,易受二氧化硫的伤害园景树云松 华北、西北喜冷凉湿润气候微酸性土壤20抗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尘降噪能力园景树风景林侧柏 华北、华东、华南喜阳光,气候在8℃-16℃生长良好各种土壤20抗污染园林树松柏 华北、华东、四川喜阳光,耐旱、热20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林树龙柏 长江、黄河流域喜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8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景树桉树 华东、华南、西南喜光、温湿气候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忌石灰质土壤38具有中等抗污染能力叶深绿,冠圆形细叶榕 华东、西南、华北等喜阳光、暖热多雨气候酸性土壤15-20抗污染,能吸收空气中有毒物质树冠广大银桦 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壤20抗污染强,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落叶乔木表4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水杉 中南、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肥沃沙质土,微酸性土30-40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弱,降噪效果好树干挺拔金钱松 长江流域酸性沙质土对二氧化硫抗性弱树干挺直、树冠呈圆锥形白桦 北方地区、高原地区喜阳光、耐寒酸性土,适应性强15树冠为长圆球形毛白杨 黄河流域喜阳光、湿润气候20-30抗污染,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吸滞尘埃园景树风景林旱柳 全国各地耐干旱、水湿,喜阳光通气良好的沙质土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有固沙能力馒头柳 北方地区耐寒,喜阳光,适应性强通气良好的沙质土15抗烟尘垂柳 长江流域、华北、陕西等喜阳光,适应性强湿润沙土18抗污染,能吸收有害物质榆树 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肥沃、湿润沙土抗污染,耐烟尘,吸滞尘埃枫杨 南方地区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深厚的油沙土、酸性及微碱性土30抗污染槐树 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冷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刺槐 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旱、不耐荫、不耐涝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吸滞尘埃臭椿 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20-30对烟尘、二氧化硫的抗性弱,能吸滞尘埃,降噪效果好杨树 北方地区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沙质土壤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乌柏 黄河以南各省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15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尘有较强抗性冠球形、秋叶紫色泡桐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气候,耐旱、不耐积水与盐碱湿润、肥沃、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开花并有芳香白蜡 全国各地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石灰性土壤,在碱性、中性土壤中也能生长15抗烟尘,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秋天叶为黄色合欢 华北、四川、长江以南各地喜光,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不耐寒、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干旱贫瘠沙质土均可15抗污染,有改良土壤和固沙的作用树冠扁而阔,盛夏开粉红色花常绿灌木、小乔木表5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大叶 黄杨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 喜阳光、温湿气候肥沃、湿润土壤1-3 抗污染较强,吸收有害物质夹竹 桃华北以南 喜温暖、湿润气候 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女贞 华北、西北、西南 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 13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吸滞尘埃海桐 长江以南喜阳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 3抗污染,吸收有害物质冬青 全国各地 1-3抗污染落叶灌木、小乔木表6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太平花 华北喜光、耐干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3吸滞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花乳白色,开于5-6月月季 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喜光、温暖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有机物有较好的抗性花开于5-10月迎春 华东、华北、西南喜湿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肥沃土壤3抗污染花淡黄,开于2-4月木槿 全国各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但要求不严5抗污染花白色或紫色,开于6-9月黄刺玫 东北、华北、西北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花淡黄色,开于4-5月龙爪槐 华北等地 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树冠伞形,枝似龙爪下垂紫穗槐 东北、华北、西北 喜阳光,耐寒排水良好的土壤4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花暗紫色小冠花 全国各地 适应性强,耐旱适用于偏碱性的土壤抗污染根系发达,宜植于公路两侧的路堤边坡,花多色,花期长结绫草 黄河以南 喜光,耐旱、耐踩对土壤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宜形成草坪天鹅绒 草长江以南 喜温、湿气候,耐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野牛花 全国各地 喜旱,耐寒、耐踩对土壤要求不严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羊胡子 草华北、西北、东北耐寒、耐荫、不耐踩 对土壤要求不严绿色期长,宜形成草坪紫薇 华北以南 喜温暖,有一定的抗寒性石灰性土壤最好抗污染强藤木及其他植物表7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蔷薇 华北以南 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抗性弱花色多作垂直绿化紫藤 全国各地 喜阳光,对气候适应性强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花淡紫色,可用作垂直绿化常青藤 中南、西南、西北 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四季长春,作垂直绿化金银花(忍冬) 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喜阳光,耐荫、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期长、生长快,垂直绿化凌霄 华北以南 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橙红色爬山虎 全国各地 耐荫、耐寒,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垂直绿化材料,可用于美化声屏障

关于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规范有哪些

HJ/T76-200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HJ/T75-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GB/T16157-1996《固体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HJ/T47-1999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8-1999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GB11/237-2004 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HJT 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ZBY120-83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作条件GB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DJ9-87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NEMA-ICS6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外壳GB 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砼结构设计规范中:“在框架结构中梁高超过多少需要加构造钢筋(腰筋)”

≥450MM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2019

1、消防车道、登高救援场地的设置在城市规划时消防车道常被忽略规范对此有明确规定:应考虑消防车道,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对大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还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要设置消防车道只有规模大(占地面积3000m2以上)、火灾危险性大(商店建筑、展览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才考虑消防车道。在进行消防车道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消防车道与建筑、取水点的距离,同时消防车道本身也有硬度、宽度、转弯半径、坡度等规定和要求。特别是转弯半径和硬度的要求,在设计时容易忽略,给火灾扑救时带来许多不便。2、中庭的防火设计中庭这种建筑形式被广泛运用,为了防比中庭烟囱效应的影响,中庭的防火处理措施十分必要。中庭由建筑物围合而成,它从属于建筑内部空间,并且是有顶的,通过顶部或侧面采光,一般面积较大。而天井是由建筑和建筑围合或建筑和墙体围合而成,没有顶,天井介于室内、外空间之间,面积相对较小,有没有顶是区分中庭和天井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中庭连通的上下层建筑面积超过防火分Ix要求时,在侮层安装防火卷帘不是仅有的防火分隔措施。可采取防火隔墙、防火玻璃进行分隔,也是将与中庭连通的门、窗设置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3、楼梯前室的防火设计前室内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但是对住宅有特殊的规定:对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侮层开向同一隧到的户门不应大于3撞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剪刀楼梯间的前室应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可以共用对楼梯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即“三合一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12m2,且短边不小于2.4m。在计算最大安全疏散距离时,可计算到防烟楼梯间前室,而不需要计算到楼梯入口处。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采用开敞的阳台、凹廊或是前室设有满足开窗面积、不同朝向的可开启窗时,防烟楼梯间可以不设置防烟系统。4、防火间距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与节约用地本身存在矛盾。如何在保证防火安全的同时做到节约用地,是对设计人员的考验。《规范》防火间距的规定,特别明确了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仍按两幢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考虑。相邻建筑相邻一侧各点、面之间的间距应该满足《规范》中防火间距的要求;对最相邻最近的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火措施满足要求,其他相邻的点、而不能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仍然应采取防火措施。扩展资料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险性大的厂房、库房内,还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防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2019

1、消防车道、登高救援场地的设置在城市规划时消防车道常被忽略规范对此有明确规定:应考虑消防车道,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对大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还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要设置消防车道只有规模大(占地面积3000m2以上)、火灾危险性大(商店建筑、展览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才考虑消防车道。在进行消防车道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消防车道与建筑、取水点的距离,同时消防车道本身也有硬度、宽度、转弯半径、坡度等规定和要求。特别是转弯半径和硬度的要求,在设计时容易忽略,给火灾扑救时带来许多不便。2、中庭的防火设计中庭这种建筑形式被广泛运用,为了防比中庭烟囱效应的影响,中庭的防火处理措施十分必要。中庭由建筑物围合而成,它从属于建筑内部空间,并且是有顶的,通过顶部或侧面采光,一般面积较大。而天井是由建筑和建筑围合或建筑和墙体围合而成,没有顶,天井介于室内、外空间之间,面积相对较小,有没有顶是区分中庭和天井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中庭连通的上下层建筑面积超过防火分Ix要求时,在侮层安装防火卷帘不是仅有的防火分隔措施。可采取防火隔墙、防火玻璃进行分隔,也是将与中庭连通的门、窗设置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3、楼梯前室的防火设计前室内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但是对住宅有特殊的规定:对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侮层开向同一隧到的户门不应大于3撞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剪刀楼梯间的前室应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可以共用对楼梯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即“三合一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12m2,且短边不小于2.4m。在计算最大安全疏散距离时,可计算到防烟楼梯间前室,而不需要计算到楼梯入口处。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采用开敞的阳台、凹廊或是前室设有满足开窗面积、不同朝向的可开启窗时,防烟楼梯间可以不设置防烟系统。4、防火间距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与节约用地本身存在矛盾。如何在保证防火安全的同时做到节约用地,是对设计人员的考验。《规范》防火间距的规定,特别明确了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仍按两幢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考虑。相邻建筑相邻一侧各点、面之间的间距应该满足《规范》中防火间距的要求;对最相邻最近的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火措施满足要求,其他相邻的点、而不能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仍然应采取防火措施。扩展资料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险性大的厂房、库房内,还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防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火设计

净化厂房装修设计规范是哪些?

净化厂房也叫洁净厂房、无尘车间、洁净室、无尘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无尘厂房对洁净程度要求比较高,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产品的品质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对无尘厂房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建厂过程中的质量直接导致产品质量的高低。无尘厂房如何施工是一个非常全面,多专业、多行业的问题,还有组织管理、协调的问题。在安装过程中,除常规安装工艺外,必须着重要考虑施工对象和施工环境的洁净、卫生、无毒、美观,无尘厂房施工工艺必须符合GMP认证的要求。无尘净化工程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各专业交叉配合作业量大,工序之间相互衔接要求高,因此,在施工时,必须制订出详尽的施工协作计划,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保证环境洁净、卫生。无尘净化工程对安装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样、材料的采用、安装技术操作要求较高;工艺设备制造精良,并且呈体积小,重量轻的趋势,且较多设备采用不锈钢制造;采用的材料品种规格数量繁多,工艺管道材质采用不锈钢较多,其焊接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无尘净化工程的管道安装配管时一定要考虑其美观,尽量靠墙布置。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协调好各工种相互间的关系,确定施工顺序,做到互不干扰,确保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便于今后维修的原则。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内容

第1.0.1 条洁净厂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洁净厂房设计,但不适用于以细菌为控制对象的生物洁净室。本规范有关防火和疏散、消防设施章节的规定,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洁净厂房和地下洁净厂房的设计。第1.0.3 条在利用原有建筑进行洁净技术改造时,洁净厂房设计必须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设施。第1.0.4条洁净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第1.0.5条洁净厂房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2.0.1条 空气洁净度应按表2.0.1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空气洁净度等级表2.0.1 等级每立方米(每升)空气中≥0.5微米尘粒数 每立方米(每升)空气中≥5微米尘粒数 100级≤35×100(3.5)≤250(0.025)1000级≤35×1000(35)≤2500(0.25)10000级≤35×10000(350)≤25000(2.5)100000级≤35×100000(3500)≤250000(25)注: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室内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当其多次出现时,方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的。2.0.2条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验,应以动态条件下测试的尘粒数为依据。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测试,应符合附录二规定。 第一节 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第二节 工艺布置和设计综合协调第三节 噪声控制第四节 振动控制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设施第三节 防火和疏散第四节 室内装修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洁净室正压控制第三节 气流组组织和送风量第四节 空气净化处理第五节 采暖通风第六节 风管和附件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给水第三节 排水第四节 消防设施第七章 工业气体管道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7.1.1条工业气体管道的干管,应敷设在技术夹层、技术夹道内。氢气和氧气管道且明敷,如敷设在技术夹层、技术夹道内时,应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 引入洁净的支管宜明敷。第7.1.2条高纯气体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根据计算确定管径。二、管道系统应尽量短。三、不宜设预留口。四、不应出现盲管等不易吹除的部位。五、干管不支管上应设置吹除口。六、在管系统上应设置吹除口。第7.1.3条穿过洁净室墙壁或楼板的气体管道,应敷设在预埋套管内,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取可*的密封措施。第7.1.4条氢气和氧气管道的末端或最高点宜设放散管。放散管应高出屋脊1米,并应设在防雷保护区内。第7.1.5条气体净化装置应根据气源和生产工艺对气体统一计划的要求进行选择。气体终端净化装置应设在*近用气点处。第7.1.6条气体过滤器应根据生产工艺对气体含尘量的要求进行选择。高纯气体管道应装设高效气体过滤器。第二节 管道材料、阀门和附件第7.2.1条根据不同的气体及其纯度和用途,管道材料应按下列规定选用:一、气体纯度大小或等于99.999%时,应采用不锈钢管。二、气体纯度大于或等于99.99%时,宜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无缝钢管。三、气体纯度小于99.99%时,可采用无缝钢管。四、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段,宜采用金属管道;如为非金属软管时,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管、聚乙烯管、不得采用乳胶管。第7.2.2条高纯气体管道应采用密封性能好的低门和附件,其材料与管道相适应。阀门的密合圈应为有色金属、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材料。阀门的填塞料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第7.2.3 高纯气体管道与附件连接的密封垫,应采用不锈钢、有色金属、聚四氟乙烯或氟橡胶材料。第三节 管道连接和清洗第7.3.1条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高纯气体管道应采用承插焊。第7.3.2条管道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处,宜采用法兰、螺纹或其它密封性能优良的连接件。螺纹处宜采用聚四氟乙烯带密封。第7.3.3条 高纯性气体管道内的内壁、阀门和附件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脱脂等预处理。第四节 安全技术第7.4.1条 工业气体管道设计的安全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氢气管道的支管和放散管上,应设置回火防止器。二、氢气和氧气管道应设置导除静电装置。三、各种气体管道应设明显标志。第7.4.2条洁净室内使用氢气时,宜在室内设置报警装置。第7.4.3条各种气瓶应集中设置在洁净厂房外,当日用气量不超过一瓶时,气瓶可设置在洁净室内。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介绍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于1985年6月1日实施的条列,内容总共分为7七章。最新规范由城乡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卫生间可以只设置马桶吗

不可以。公共卫生需要马桶坐垫,虽然薄,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的传染,公共厕所是指在公共场所独立设置或者附设于其他建筑物设置,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主要包括市政公共厕所、社会公共厕所、协议公共厕所三类。

幼儿园的设计规范有哪些

第1.0.3条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中型:6个班至9个班。小型:5个班以下。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第2.1.1条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第2.2.3条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二、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2)=180+20(N-1)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2、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第3.1.4条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第3.1.5条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表3.1.5的规定。活动室、寝室、乳儿室 2.8m 音体活动室 3.6m第3.1.7条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第3.1.8条建筑侧窗采光的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活动室、音体活动室、乳儿室 1/5 寝室、喂奶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1/6 其他房间 1/8第3.1.9条音体活动室、活动室、寝室、隔离室等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间隔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不应大于75dB。第3.2.3条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6.60m。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第3.2.4条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一、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二、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三、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第3.2.5条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2.5的规定。污水池(1位)大便器/沟槽(4位)小便槽(4位)盥洗池(6~8个)淋浴(2位)第3.3.1条托儿所分为乳儿班和托儿班。乳儿班的房间设置和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3.1的规定,托儿班的生活用房面积及有关规定与幼儿园相同。乳儿室50 m2 喂奶室15 m2 配乳室 8 m2 卫生间10 m2 贮藏室6 m2第3.3.4条乳儿班卫生间应设洗涤池二个,污水池一个及保育人员的厕位一个(兼作倒粪池)。第3.6.2条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超过一层。平屋顶可做为安全避难和室外游戏场地,但应有防护设施。第3.6.3条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不应小于表3.6.3的规定。生活用房 1.8M(双面布房) 1.5M(单面布房或外廊)服务供应用房 1.5M(双面布房) 1.3M(单面布房或外廊)第3.6.4条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第3.6.5条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四、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第3.7.2条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二、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四、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第3.7.3条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二、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第3.7.4条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第3.7.5条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第4.2.1条采暖区托儿所、幼儿园应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热媒温度不宜超过95~70℃。幼儿用房的散热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具备集中采暖条件的二层以下房屋用壁炉、火墙采暖时,必须有高出屋面的通风、排烟等措施。第4.3.2条活动室、乳儿室、音体活动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及办公用房宜采用日光色光源的灯具照明,其余场所可采用白炽灯照明。当用荧光灯照明时,应尽量减少频闪效应的影响。医务保健室和幼儿生活用房可设置紫外线灯具。第4.3.3条照度标准不应低于表4.3.3的规定。活动室、音体活动室、乳儿室 150 LX 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办公室100 LX寝室、喂奶室、配奶室、厨房 75 LX 卫生间、洗衣房 30 LX门厅、烧火间、库房 20 LX第4.3.4条活动室、音体活动室可根据需要,预留电视天线插座,并设置带接地孔的、安全密闭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70m的电源插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第2.2.3条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三、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五、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第2.2.4条学校绿化用地:中师、幼师不应小于每学生2m2;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2;小学不应小于每学生0.5m2。第2.3.5条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第2.3.6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第3.2.1条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第3.2.3条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第3.2.4条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第3.3.2条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二、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三、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四、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第3.3.3条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二、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三、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四、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第3.6.2条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第3.7.3条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第3.9.1条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第3.9.4条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第3.11.2条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三、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四、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第3.11.3条书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小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20--3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700册。二、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三、中师、幼师藏书量宜按每学生80--10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400--500册。四、书库设计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第4.2.2条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第4.2.3条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第4.2.6条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二、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第4.2.8条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第4.2.11条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并不得分层设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第4.2.12条学生宿舍的居室,应设贮藏空间,每室居住人数不宜多于7--8人。第5.1.1条学校主要房间的使用面积指标宜符合表5.1.1的规定。普通教室小学1.10m2;中学1.12m2;中师1.37m2;幼师1.37m2;试验室小学 ----m2;中学1.80m2;中师2.00m2;幼师2.00m2;第5.1.6条中学、中师、幼师学生宿舍的使用面积,应按每床为2.7m2计算。学生宿舍贮藏间的使用面积,宜按每个学生为0.10~0.12m2计算。第5.2.1条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第5.2.2条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小学教室 3.1m;中学、中师、幼师3.4m;试验室3.4m;舞蹈室4.5m;辅助用房3.1m;办公及服务用房2.8m第5.3.2条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并不宜高于1000mm。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三、教室、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第6.1.2条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第6.2.1条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第6.2.3条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第6.3.2条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第6.3.3条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第6.3.4条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第6.3.5条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第6.4.1条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第7.1.2条教室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当教室南向为外廊,北向为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第7.2.2条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7.2.2的规定,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 200LX琴房、舞蹈教室、办公室、保健室 150LX普通教室、书法、语言、音乐、史地、合班教室 150LX风雨操场 100LX饮水处、厕所、走道、楼梯间 20LX第7.2.3条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黑板灯对学生和教师均不得产生直接眩光。第7.2.5条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除外)。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

第1.0.3条 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 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 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第2.1.1条 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2.2.3条 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二、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2)=180+20(N-1) 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 2、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 第3.1.4条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第3.1.5条 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表3.1.5的规定。 活动室、寝室、乳儿室 2.8m 音体活动室 3.6m 第3.1.7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 第3.1.8条 建筑侧窗采光的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 活动室、音体活动室、乳儿室 1/5 寝室、喂奶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 1/6 其他房间 1/8 第3.1.9条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寝室、隔离室等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间隔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不应大于75dB。 第3.2.3条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6.60m。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第3.2.4条 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二、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 三、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第3.2.5条 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2.5的规定。 污水池 (1位) 大便器/沟槽(4位) 小便槽(4位) 盥洗池 (6~8个) 淋浴(2位) 第3.3.1条 托儿所分为乳儿班和托儿班。乳儿班的房间设置和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3.1的规定,托儿班的生活用房面积及有关规定与幼儿园相同。 乳儿室50 m2 喂奶室15 m2 配乳室 8 m2 卫生间10 m2 贮藏室6 m2 第3.3.4条 乳儿班卫生间应设洗涤池二个,污水池一个及保育人员的厕位一个(兼作倒粪池)。 第3.6.2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超过一层。平屋顶可做为安全避难和室外游戏场地,但应有防护设施。 第3.6.3条 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不应小于表3.6.3的规定。 生活用房 1.8M(双面布房) 1.5M(单面布房或外廊) 服务供应用房 1.5M(双面布房) 1.3M(单面布房或外廊) 第3.6.4条 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第3.6.5条 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四、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第3.7.2条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 二、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 四、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第3.7.3条 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 二、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第3.7.4条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第3.7.5条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介绍?

我国建筑楼梯设计规范有哪些类型呢?主要的规定内容包括那些内容呢?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建筑楼梯设计规范相关内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对民用建筑楼梯设计的规范有哪些呢?中达咨询小编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主要的建筑楼梯有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等内容。具体的内容如下:(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抗震等级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注:①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③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④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⑤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⑥对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120m、100m。⑦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梁端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4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mm)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 一 2hb,500 hb/4,6d,100 10 二 1.5hb,500 hb/4,8d,100 8 三 1.5hb,500 hb/4,8d,150 8 四 1.5hb,500 hb/4,8d,150 6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高。柱加密区箍筋 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9采用;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二、三级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6;二级框架的框架直径不小于?10时,最大间距可采用150mm;三、框支柱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的轴压比N/(fcA),不宜大于表8.4.8规定的限值。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框架柱 0.65 0.75 0.85 0.90 框支层柱 0.75 0.85 0.90 0.95 注:①对Hn/h(或Hn/d)<4或变形要求高或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的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此处,h、d分别为柱截面的高度、直径;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本规范第8.1.2条注②的规定值较多时,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0.9;③对符合表8.1.2注①中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结构,取非抗震设计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表4.1.3采用。防震缝最小宽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二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抗震等级可同框架结构;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

体育场馆设计规范有哪些

体育馆的看台设计至关重要,场馆的平面形状与看台的结合有重要关系。如圆形的体育馆外墙与看台交接会产生较多的空间浪费,这需要协调处理看台与外墙的交接关系。一般来说,中小型体育馆从视线、声学等功能要求来说不采用圆形方案,用多边形和椭圆形代替,这样看台在平面处理上会更有利些。 看台的布置对体育场馆的造型有很大影响,对称看台与非对称看台的设计会导致差异很大的两种场馆造型。对中小型体育馆来说采用非对称看台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文艺演出正面观看的观众席,而视觉质量也较容易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体育场的观众席看台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体育比赛观众满座率不高,3万人以下的体育场采用非对称布置看台对使用功能和造型都有利。观众席看台的剖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场馆的高度和体量。由于视线剖面设计要保证视线设计的通视,即视线无遮挡,所以看台首排高度的确定将直接影响看台每排的高度数值。看台的首排高度越高视线越陡,看台的每排升高值和排距会增加,场馆的高度也会增加,体量会增大。 而看台的首排高度越低则相反。但看台的首排高度越低会使看台下的使用空间减少,这是一个矛盾协调的问题。合理地确定看台的首排高度可以采用提高比赛场地,降低看台下空间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处理好看台的设计。体育场的看台设计还注意其建筑构造设计难点,体育场馆的看台为外露的空间,对看台下部的辅助用房来说具有屋面的功能即防水和保温隔热。

超高层建筑设计规范?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买房子很多的朋友们对于高层建筑比较喜欢,高层建筑房屋在采光方面更好,而且居住后远眺景色也很优美。如果要建造高层建筑的话,要注意一下防火的规范和细节问题。那么超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什么?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是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买房 子很多的朋友们对于高层建筑比较喜欢,高层建筑 房屋 在采光方面更好,而且居住后远眺景色也很优美。如果要建造高层建筑的话,要注意一下防火的规范和细节问题。那么 超高层建筑 设计规范是什么?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是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超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1.0.3.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3、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 地下室 。 4、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1、根据原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号文的通知,由北京市公安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高层 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起试行。 2、本规范由建设、设计单位负责贯彻实施。各有关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负有检查监督之责。在执行本规范个别规定如确有困难时,应在地方基建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机关协商解决。 3、鉴于本规范适用于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对于七、八、九层的非单元式住宅和层数超过六层且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可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的有关规定执行。 超高层房屋建造一定要注意房屋质量,对于 开发商 来讲,在建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房屋质量和消防等方面的问题。以上就是我关于超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什么?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于开发商建造超高层房屋有一定的帮助。

城市广场的设计规范

第11.1.1条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第11.1.2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广场设计,并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调,注意广场的艺术风貌。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第11.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如下:一、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有集会功能时,应按集会的人数计算需用场地,并对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类车辆停放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二、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结合地形,合理布置车辆与人群的进出通道、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地带等。飞机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与长途汽车站等站前广场应与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的站点布置统一规划,组织交通,使人流、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分开,行人活动区与车辆通行区分开,离站、到站的车流分开。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大型体育馆(场)、展览馆、博物馆、公园及大型影(剧)院门前广场应结合周围道路进出口,采取适当措施引导车辆、行人集散。三、交通广场包括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等,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减少不同流向人车的相互干扰,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四、纪念性广场应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为保持环境安静,应另辟停车场地,避免导入车流。五、商业广场应以人行活动为主,合理布置商业贸易建筑、人流活动区。广场的人流进出口应与周围公共交通站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干扰。第11.1.4条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第11.1.5条广场竖向设计应根据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线、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标高、周围道路标高与排水要求等进行,并考虑广场整体布置的美观。广场排水应考虑广场地形的坡向、面积大小、相连接道路的排水设施,采用单向或多向排水。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寨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

运动场有专项的设计规范吗?

运动场的设计,要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如:环评、价评、

体育场看台设计规范

李局长谈设计规范,这应该找找专业的设计者帮你设计设计,这个提供。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体育场馆出口及其通道的疏散照明最小水平照度值不应小于 5lx。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规范

体育馆照明设计规范要求是什么?

对于体育馆照明设计规范要求,我对这些有些了解,可以解答一下,第一就是照明设计应该包括比赛场地照明,观众席照明和已经照明,第二节能也是能关键的一点,还有日常要使用,灯具不会掉落不会威胁到人身安全,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可以推荐爱思博照明来看看。

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GreenlandinResidentAreas前言 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设计质量技术指导和监督,提高北京地区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依据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04-01)、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CJJ/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层、高层楼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包括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化设计。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居住用地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设计和屋顶绿化设计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莉、朱虹。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85灌工程技术规范 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1993-01-01) 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05-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居住区绿地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3.2开放式绿地 引导居民进入,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绿地。一般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3.3封闭式(装饰性)绿地 以观赏为主,不引导居民进入,主要用于改善居住区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的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 3.4居住区公园 在城市规划中,按居住区规模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配套公共绿地。 3.5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6组团绿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筑,结合居住建筑组群布置的绿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宅间绿地 在居住用地内,住宅建筑之间的绿化用地。通常以封闭式观赏绿地为主。 3.8建筑基础绿地 在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散水以外,用于建筑基础美化和防护的绿化用地。 3.9居住区道路 为居住区交通服务,并用于划分和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的道路。 4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4.1居住用地内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当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小区以上规模的居住用地应当首先进行绿地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划分开放式绿地各种功能区,确定开放式绿地出入口位置等,并协调相关的各种市政设施,如用地内小区道路、各种管线、地上、地下设施及其出入口位置等;进行植物规划和竖向规划。 4.3居住区开放式绿地应设置在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中,可安排儿童游戏场、老人活动区、健身场地等。如居住区规划未设置小区游园,或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的规模满足不了居民使用时,可在具有开放条件的宅间绿地内设置开放式绿地。 4.4组团绿地的面积一般在1000m2以上,宜设置在小区中央,最多有两边与小区主要干道相接。 4.5宅间绿地及建筑基础绿地一般应按封闭式绿地进行设计。宅间绿地宽度应在20m以上。 4.6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必须根据居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物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植物种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4.6.1适应北京地区气候和该居住区的区域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防护作用的植物。 4.6.2应以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为主,不宜大量使用边缘树种、整形色带和冷季型观赏草坪等。 5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 5.1在居住区绿地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绿地或封闭式绿地的设计。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绿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区、景观分析、竖向设计、地形处理、绿地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定位、种植设计等,提出种植土壤的改良方案,处理好地上和地下市政设施的关系等。 5.2居住区内如以高层住宅楼为主,则绿地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 5.3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5.3.1充分保护和利用绿地内现状树木。 5.3.2因地制宜,采取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 5.3.3选择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 5.3.4合理确定快、慢长树的比例。慢长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5.3.5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种植比例。其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种植数量的比例应控制在1:3~1:4之间。 5.3.6在绿地中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控制在70%,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左右。 5.4根据不同绿地的条件和景观要求,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前提下,可设置适当的园林小品,但不宜过分追求豪华性和怪异性。 5.5绿化用地栽植土壤条件应符合CJJ48-92的有关规定。 5.6居住区绿地内的灌溉系统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或滴灌系统,也可安装上水接口灌溉。喷灌设计应符合GBJ85的规定。 5.7绿地范围内一般按地表泾流的方式进行排水设计,雨水一般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线,提倡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利用可采取设置集水设施的方式,如设置地下渗水井等收集雨水并渗入地下。 5.8绿地内乔、灌木的种植位置与建筑及各类地上或地下市政设施的关系,应符合以下规定: 5.8.1乔、灌木栽植位置距各种市政管线的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树木距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电力电缆1.503.500.50通讯电缆1.503.500.50给水管1.502.00--排水管1.503.00--排水盲沟1.003.00--消防笼头1.202.001.20煤气管道(低中压)1.203.001.00热力管2.005.002.00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5.8.2落叶乔木栽植位置应距离住宅建筑有窗立面5.0m以外,满足住宅建筑对通风、采光的要求。 5.8.3在居住区架空线路下,应种植耐修剪的植物种类。植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CJJ75-97中表6.1.2的规定。 5.8.4居住区绿化乔灌木与其它基础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乔灌木与其他基础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设施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测量水准点2.002.001.00地上杆柱2.002.0--挡土墙1.003.000.50楼房5.05.001.50平房2.005.00--围墙(高度小于2m)1.002.000.75排水明沟1.001.000.50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5.9居住区绿化苗木的规格和质量均应符合国家或本市苗木质量标准的规定,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9.1落叶乔木干径应不小于8cm。 5.9.2常绿乔木高度应不小于3.0m。 5.9.3灌木类不小于三年生。 5.9.4宿根花卉不小于二年生。 5.10居住区绿地内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的墙体可布置垂直绿化。 6开放式绿地设计 6.1开放式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生态环境。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 6.2开放式绿地的总体设计、竖向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及其它设施设计等均参照CJJ48-92要求执行。 6.3开放式绿地要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做好总体设计,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6.3.1根据绿地的规模、位置、周边道路等条件设置功能分区,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别是要为老人和儿童的健身锻炼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儿童游戏场、健身场地等应远离住宅建筑。 6.3.2绿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广场的设置应综合绿地周围的道路系统、人流方向一并考虑,保证居民安全。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6.3.3绿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线路,必须穿行时,居民密集活动区的设计应避开架空线路。 6.4地形设计可结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处理,微地形面积大小和相对高程,必须根据绿地的周边环境、规模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则加以控制。不宜堆砌大规模假山。 6.5绿地内设置景石时,可结合地形作置石、卧石、抱头石等处理,置石量不宜过大。 6.6可结合不同居住区的特点,集中布置适当规模的水景设施。占地面积不宜超过绿地总面积的5%。 6.7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6.7.1绿地内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铺装场地,铺装面积一般控制在20%以内。其位置必须距离住宅建筑的前窗8m~10m以外。 6.7.2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一般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栽植树木的铺装场地必须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材料。 6.7.3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应平整耐磨,应有适宜的粗糙度,并做必要的防滑处理。 6.7.4绿地内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设计应采取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6.7.5绿地内的活动场地提倡采取林下铺装的形式。以种植落叶乔木为主,分枝点高度一般应大于2.2m。夏季时的遮荫面积一般应占铺装范围的45%以上。 6.8绿地内建筑物和其它服务设施等的设计以及绿地内各类用地指标,必须按照CJJ48-92要求执行,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8.1小区游园内一般应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供不同年龄段居民健身锻炼、休憩散步、社交娱乐的铺装场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园亭、花架、坐椅等。 6.8.2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统,一般不设置主要用于景观的夜景照明。 6.8.3绿地内园林小品的设计,应尽量采取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实用、美观和经济的关系。 6.9作为开放式绿地进行设计的宅间绿地除符合CJJ48-92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6.9.1以绿化为主,功能上只应满足居民的简单活动和休息,布局灵活,设施合理。不宜安排过多的内容。一般不宜设置游戏、健身设施等。 6.9.2宅间绿地设置的活动休息场地,应有不少于2/3的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7封闭式绿地设计 7.1封闭式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原则上不具有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的功能。 7.2封闭式绿地以植物种植为主,发挥降温增湿、安全防护、美化环境的作用。 7.3宅前道路不应在绿地中穿行,应设置在靠近建筑入口一侧,使宅间绿地能够集中布置。 7.4宅间绿地种植的乔、灌木应选择抗逆性强、生态效益明显、管理便利的种类。 7.5建筑基础绿地设计 7.5.1应根据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质布置。建筑朝阴面首层住户的窗前,一般宜布置宽度大于2.0m的防护性绿带,宜种植耐荫、抗寒植物。 7.5.2住宅建筑山墙旁基础绿地应根据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 7.5.3所有住宅建筑和公用建筑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倡垂直绿化。 7.5.4居住区用地内高于1.0m的各种隔离围墙或栏杆,提倡进行垂直绿化,宜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攀缘植物。 8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8.1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8.1.1道路绿化应选择抗逆性强,生长稳定,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 8.1.2有人行步道的道路两侧一般应栽植至少一行以落叶乔木为主的行道树。行道树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8.1.2.1应选择冠大荫浓、树干通直、养护管理便利的落叶乔木。 8.1.2.2行道树的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径为准,株行距应控制在5m~7m之间。 8.1.2.3行道树下也可设计连续绿带,绿带宽度应大于1.2m,植物配置宜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 8.1.3小区内的主要道路,同一路段应有统一的绿化形式;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 8.1.4小区道路转弯处半径15m内要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 8.1.5人行步道全部铺装时所留树池,内径不应小于1.2m×l.2m。 8.1.6居住区内行道树的位置应避免与主要道路路灯和架空线路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扰。在特殊情况下应分别采取技术措施。 8.2居住区停车场绿化设计 8.2.1居住区停车场绿化是指居住用地中配套建设的停车场用地内的绿化。 8.2.2居住区停车场绿化包括停车场周边隔离防护绿地和车位间隔绿带,宽度均应大于1.2m。 8.2.3除用于计算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停车场按相关规定执行外,停车场在主要满足停车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进行充分绿化。 8.2.4应选择高大庇荫落叶乔木形成林荫停车场。 8.2.5停车场的种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5.1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 8.2.5.2庇荫乔木分枝点高度的标准: 8.2.5.2.1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应大于4.0m。 8.2.5.2.2小型汽车停车场应大于2.5m。 8.2.5.2.3自行车停车场应大于2.2m。 8.2.5.3停车场内其他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2m,池壁高度应大于20cm,并应设置保护设施。

地下室排水设计规范是怎样的

1.1 技术规定 ① 集水坑设置数量、位置应满足使用功能、设计要求; ② 设备房(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发电机房等)、电梯基坑旁、高低压配电室电缆沟旁等应设置集水坑; ③ 集水坑的设计深度应满足使用功能、排污泵安装高度要求(排污泵通常是立式安装); ④ 深度大于1.5m应设置检修钢爬梯; ⑤ 集水坑盖板应为压花钢盖板或高分子复合树脂盖板。 1.2 施工规定 几何尺寸方正;内壁光滑、平整;垂直度不得大于5mm;坑内干净,不得有建筑垃圾、杂物、污泥等。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种人防工作,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保护隔墙等,主要用于人防临时避难所,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信中心,隐蔽 地方等; 防御工事也有三种防御功能。 接下来,小编将介绍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I.面积计算计算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和避难场所。 这里提到的防空地下室是指直验收到防空地下室冲击波动载荷的部件所包围的区域,即防空地下室外墙,临时墙和防护 闭门(防爆波门)框架。 由围墙,密封墙,保护隔板等形成的封闭空间区域。防空地下室的空气通道,竖井,楼梯,通风管道等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的施工区域。 人防有效区域是指满足人员和设备使用的区域。 该值是建筑面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面积之间的差值。 人造住房区是指为人员,物资和车辆提供庇护的有效人防区。 价值是人防的有效面积减去以下部分的面积:(1)口腔,反病毒通道,封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化学防护,通讯等专业设备房区(3)厕所,洗手间,水室等区域。 二,工程设计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伍工程,人员避难工程设计,应按“规范”表3.2.1-2“区域标准”覆盖区域,确定庇护数量 人员或设备,不得随意增加“面积标准”,导致庇护人员或设备数量减少,导致风水玄关和出口宽度小,防护设备和专业设计参数, 不能满足战时的实际需要。 人体防御物资仓库工程应以食品和材料的储存为基础。 材料玄关和出口门的最小宽度为1.5米。 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的物料仓库的主玄关,应考虑叉车。 设计图纸应清楚地定义车道和车辆。 通道宽度应符合通过要求。 在设计主体时,开放式堆叠设计应根据材料进行分类。 每个堆放区的长度不得大于15m,两个堆放区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800mm,材料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00mm,与梁底之间的距离应为 不小于300mm。 设计图纸应规定堆放区域的大小,堆放区域堆放的食品和材料类型(食品类型和比重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GB 5009) -2001),表A.1&lt;常用材料和组分的重量表&gt;工程9“食品”采用)。 柴油电站的有效面积应按下列标准确定:<200kw电站为1.18~1.68m / kw; 200~1000kw电站为1.26~1.50m / kw; &gt; 1000kw电站为0.67~1.26m / 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格”3.2.1-1的有效面积确定。 救护站通常根据一个保护单元设计。 应急中心应按2-3个保护单元设计。 中心医院应按4-6保护单元设计。 III。 掌握关键点 III。 对于住宅区内与土木建筑相结合的单一开挖式人防工程,应分为两点:1,满足居住区庇护人员的服务半径。 要求是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00米。 这里的服务半径是指从地面建筑楼梯到人防工程人员的出玄关的距离,不包括与下楼梯的距离。 2.对于A级人民防空工程,主要玄关和出口都在地下。 玄关应在地面建筑物倒塌之外,并符合“规范”3.3.3的要求。 如果不符合,则应采取防堵措施。 4.根据“规范”第3.2.15条的规定,“上层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A级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不得高于室外地平面 ; B型防空地下室的底面应高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 大于地下室高度的1/2“。这里的”室外地平面“是指经受冲击波动载荷的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室外地平面的最低点。土壤层的宽度 全埋地防空地下室外墙体应不小于3m,且不得小于“规范”4.5.4规定的不利土层厚度.V。“规范”第3.3.2条关于防空 满足下列条件的地下室,可能没有室外出玄关。条件的第一点是“和其他可靠的出玄关防空工程,其阻力等级不低于防空地下室。” 连接“,其他人防工程在这里指的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完全断开并连接一定距离而不是空中的其他人防工程 防空地下室附近另一个保护单位的防御地下室工程。 。 6.防空地下室位于二楼(含)以上,或主要玄关和出口位于普通地下室。 从防空地下室主玄关到室外地面的疏散通道的位置和范围应在战时建筑的平面图上标明。 主玄关和出口以及疏散通道都有一个封闭的顶盖部分,土壤的外壁,顶板和底板应考虑武器冲击波的压缩波效应。 当防空地下室位于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作为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的顶板和底板等,应按照4.7.11和4.8.6的规定设计。 “规格”; 当不在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防空地下室可根据“规格”第4.8.12节设计。 作为疏散通道的一般地下室顶板,在不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的情况下,应按表4.7.2或表4.8.2采用动载荷值; 疏散通道的底板应考虑土壤中的压缩波作用,并作为公共地下室下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底板。 动态载荷值应按照“标准”表4.8.2采用,不考虑上层建筑的影响。 应提供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墙壁。 墙应为钢筋混凝土墙,墙(柱)应考虑核冲击波动压力产生的水平等效静载荷。 负载值应符合“规范”4.8。 10个选择。 7.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时,普通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距防空地下室隔墙8m以内的一般地下室屋顶通常不适合开启。 因为正常使用所以需要打开孔。 净宽度不应超过3米,净长度不应超过6米,此范围内的开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采用临时阻塞设计,根据技术实施防范措施 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7FJ02-126 / 127的要求。 隔墙8m范围外的共用地下室开口的净宽度不应超过3m,净长度不应超过6m。 公共地下室玄关和出口的截面积不应大于垂直平面的共用地下室横截面积的1/7,以及普通地下室外墙面的总开口面积 地下室不应大于墙面积的50%。 当普通地下室顶部开口尺寸大于上述要求时,防空地下室的相邻隔墙和普通地下室应按照下沉式广场空中墙的有关要求确定。 第8条.8。防空地下室外设计下沉式广场容易产生大面积直接暴露的防空地下室保护外墙。 当外墙受到保护时,应优先采用防空地下室外墙与下沉广场之间的设计。 使用宽度小于8米的普通地下室作为过渡区。 普通地下室应符合上述第七条的要求。 防护外墙可根据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隔墙设计。 如果没有设置过渡区的条件,则应根据“规范”表3.3.13确定与防空地下室外壁和下沉广场相邻的核武器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核负荷值可以在“规范”表4.8.8中。 使用室外直通单向玄关(ζ<30)的值。 常规武器的动载荷值应根据民用航空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关于下沉式墙体的相关公式计算。 九,防空地下室扩散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室内平面应为方形或矩形。 扩散室的顶部,外壁和底板与土壤直接接触仅被认为受到外部压力。 在与扩散室内室相邻的隔墙上的A级防空地下室的等效静载荷值应确定如下:人员遮蔽工程为39KN / m,排气口为130KN / m。 柴油发电站。 其他非个人避难工程的费用为65KN / m。 10.当防空地下室的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管桩除外)承受动载荷时,其预应力钢筋不能参与计算。 十一。 当空袭地下室采用桩基并根据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施加在上墙上的核荷载的荷载组合值来验收桩身。 柱; 应按下防空地下室墙和柱。 “组合”要求包含在上部建筑物自身重量和动态载荷的载荷组合中,以验收其强度。 桩(预应力管桩除外),墙,柱等应按照“规范”规定考虑,以考虑材料强度的提高。 12.防空地下室建筑物的建造应规定平面转换部件和设计图纸上堆放材料的特殊空间。 特殊房间面积为每个保护单元15-25m,防空地下平转换组件的特殊空间不能正常使用。 专为其他目的而设计,保护区内的专用房间区域可以包含在人防工程的避难区域内。 13.住宅区内或两个不相邻的保护单元之间的不同人防工程可以设计成在必要时连接地下通道。 连接通道应按普通地下室设计。 净宽度不得小于1.5米,净高度不得小于2.0。 米 14.在防空地下室的战时建筑规划中,设计单位应明确绘制各种专业机房和其他战时功能室,如口,单位分离,战时通风,防化学,供水设备(包括战时水箱) )。 标记每个保护(防爆)单元的建筑面积,避难区域,有效面积,掩蔽(设备)数量或材料吨位(体积),绘制民防分区图; 在电子文件上用pline线绘制防空地下室边界,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便计算人防领域。 在战争转换设计的特殊设计中应加入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文件,明确防空基层战争转型的阶段,方法,地点,模型和实施要求。 IV。 安全性能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说是周到,5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和全封闭通道设计,完整的通风管道,无论是洪水还是战争,基本的防空地下室都是万无一失的。 人民防卫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上是小编今天为您带来的人防地下室的介绍。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您还可以登录土巴兔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和信息。 在装修中,无处可寻求难治性疾病? 装修很油腻,不知道该怎么避免? 点击进入问答系统,在线装修旧中药,为您提供全面支持。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种人防工作,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保护隔墙等,主要用于人防临时避难所,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信中心,隐蔽 地方等; 防御工事也有三种防御功能。 接下来,小编将介绍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I.面积计算计算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和避难场所。 这里提到的防空地下室是指直验收到防空地下室冲击波动载荷的部件所包围的区域,即防空地下室外墙,临时墙和防护 闭门(防爆波门)框架。 由围墙,密封墙,保护隔板等形成的封闭空间区域。防空地下室的空气通道,竖井,楼梯,通风管道等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的施工区域。 人防有效区域是指满足人员和设备使用的区域。 该值是建筑面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面积之间的差值。 人造住房区是指为人员,物资和车辆提供庇护的有效人防区。 价值是人防的有效面积减去以下部分的面积:(1)口腔,反病毒通道,封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化学防护,通讯等专业设备房区(3)厕所,洗手间,水室等区域。 二,工程设计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伍工程,人员避难工程设计,应按“规范”表3.2.1-2“区域标准”覆盖区域,确定庇护数量 人员或设备,不得随意增加“面积标准”,导致庇护人员或设备数量减少,导致风水玄关和出口宽度小,防护设备和专业设计参数, 不能满足战时的实际需要。 人体防御物资仓库工程应以食品和材料的储存为基础。 材料玄关和出口门的最小宽度为1.5米。 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的物料仓库的主玄关,应考虑叉车。 设计图纸应清楚地定义车道和车辆。 通道宽度应符合通过要求。 在设计主体时,开放式堆叠设计应根据材料进行分类。 每个堆放区的长度不得大于15m,两个堆放区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800mm,材料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00mm,与梁底之间的距离应为 不小于300mm。 设计图纸应规定堆放区域的大小,堆放区域堆放的食品和材料类型(食品类型和比重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GB 5009) -2001),表A.1&lt;常用材料和组分的重量表&gt;工程9“食品”采用)。 柴油电站的有效面积应按下列标准确定:<200kw电站为1.18~1.68m / kw; 200~1000kw电站为1.26~1.50m / kw; &gt; 1000kw电站为0.67~1.26m / 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格”3.2.1-1的有效面积确定。 救护站通常根据一个保护单元设计。 应急中心应按2-3个保护单元设计。 中心医院应按4-6保护单元设计。 III。 掌握关键点 III。 对于住宅区内与土木建筑相结合的单一开挖式人防工程,应分为两点:1,满足居住区庇护人员的服务半径。 要求是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00米。 这里的服务半径是指从地面建筑楼梯到人防工程人员的出玄关的距离,不包括与下楼梯的距离。 2.对于A级人民防空工程,主要玄关和出口都在地下。 玄关应在地面建筑物倒塌之外,并符合“规范”3.3.3的要求。 如果不符合,则应采取防堵措施。 4.根据“规范”第3.2.15条的规定,“上层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A级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不得高于室外地平面 ; B型防空地下室的底面应高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 大于地下室高度的1/2“。这里的”室外地平面“是指经受冲击波动载荷的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室外地平面的最低点。土壤层的宽度 全埋地防空地下室外墙体应不小于3m,且不得小于“规范”4.5.4规定的不利土层厚度.V。“规范”第3.3.2条关于防空 满足下列条件的地下室,可能没有室外出玄关。条件的第一点是“和其他可靠的出玄关防空工程,其阻力等级不低于防空地下室。” 连接“,其他人防工程在这里指的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完全断开并连接一定距离而不是空中的其他人防工程 防空地下室附近另一个保护单位的防御地下室工程。 。 6.防空地下室位于二楼(含)以上,或主要玄关和出口位于普通地下室。 从防空地下室主玄关到室外地面的疏散通道的位置和范围应在战时建筑的平面图上标明。 主玄关和出口以及疏散通道都有一个封闭的顶盖部分,土壤的外壁,顶板和底板应考虑武器冲击波的压缩波效应。 当防空地下室位于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作为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的顶板和底板等,应按照4.7.11和4.8.6的规定设计。 “规格”; 当不在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防空地下室可根据“规格”第4.8.12节设计。 作为疏散通道的一般地下室顶板,在不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的情况下,应按表4.7.2或表4.8.2采用动载荷值; 疏散通道的底板应考虑土壤中的压缩波作用,并作为公共地下室下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底板。 动态载荷值应按照“标准”表4.8.2采用,不考虑上层建筑的影响。 应提供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墙壁。 墙应为钢筋混凝土墙,墙(柱)应考虑核冲击波动压力产生的水平等效静载荷。 负载值应符合“规范”4.8。 10个选择。 7.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时,普通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距防空地下室隔墙8m以内的一般地下室屋顶通常不适合开启。 因为正常使用所以需要打开孔。 净宽度不应超过3米,净长度不应超过6米,此范围内的开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采用临时阻塞设计,根据技术实施防范措施 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7FJ02-126 / 127的要求。 隔墙8m范围外的共用地下室开口的净宽度不应超过3m,净长度不应超过6m。 公共地下室玄关和出口的截面积不应大于垂直平面的共用地下室横截面积的1/7,以及普通地下室外墙面的总开口面积 地下室不应大于墙面积的50%。 当普通地下室顶部开口尺寸大于上述要求时,防空地下室的相邻隔墙和普通地下室应按照下沉式广场空中墙的有关要求确定。 第8条.8。防空地下室外设计下沉式广场容易产生大面积直接暴露的防空地下室保护外墙。 当外墙受到保护时,应优先采用防空地下室外墙与下沉广场之间的设计。 使用宽度小于8米的普通地下室作为过渡区。 普通地下室应符合上述第七条的要求。 防护外墙可根据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隔墙设计。 如果没有设置过渡区的条件,则应根据“规范”表3.3.13确定与防空地下室外壁和下沉广场相邻的核武器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核负荷值可以在“规范”表4.8.8中。 使用室外直通单向玄关(ζ<30)的值。 常规武器的动载荷值应根据民用航空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关于下沉式墙体的相关公式计算。 九,防空地下室扩散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室内平面应为方形或矩形。 扩散室的顶部,外壁和底板与土壤直接接触仅被认为受到外部压力。 在与扩散室内室相邻的隔墙上的A级防空地下室的等效静载荷值应确定如下:人员遮蔽工程为39KN / m,排气口为130KN / m。 柴油发电站。 其他非个人避难工程的费用为65KN / m。 10.当防空地下室的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管桩除外)承受动载荷时,其预应力钢筋不能参与计算。 十一。 当空袭地下室采用桩基并根据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施加在上墙上的核荷载的荷载组合值来验收桩身。 柱; 应按下防空地下室墙和柱。 “组合”要求包含在上部建筑物自身重量和动态载荷的载荷组合中,以验收其强度。 桩(预应力管桩除外),墙,柱等应按照“规范”规定考虑,以考虑材料强度的提高。 12.防空地下室建筑物的建造应规定平面转换部件和设计图纸上堆放材料的特殊空间。 特殊房间面积为每个保护单元15-25m,防空地下平转换组件的特殊空间不能正常使用。 专为其他目的而设计,保护区内的专用房间区域可以包含在人防工程的避难区域内。 13.住宅区内或两个不相邻的保护单元之间的不同人防工程可以设计成在必要时连接地下通道。 连接通道应按普通地下室设计。 净宽度不得小于1.5米,净高度不得小于2.0。 米 14.在防空地下室的战时建筑规划中,设计单位应明确绘制各种专业机房和其他战时功能室,如口,单位分离,战时通风,防化学,供水设备(包括战时水箱) )。 标记每个保护(防爆)单元的建筑面积,避难区域,有效面积,掩蔽(设备)数量或材料吨位(体积),绘制民防分区图; 在电子文件上用pline线绘制防空地下室边界,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便计算人防领域。 在战争转换设计的特殊设计中应加入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文件,明确防空基层战争转型的阶段,方法,地点,模型和实施要求。 IV。 安全性能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说是周到,5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和全封闭通道设计,完整的通风管道,无论是洪水还是战争,基本的防空地下室都是万无一失的。 人民防卫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上是小编今天为您带来的人防地下室的介绍。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您还可以登录土巴兔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和信息。 在装修中,无处可寻求难治性疾病? 装修很油腻,不知道该怎么避免? 点击进入问答系统,在线装修旧中药,为您提供全面支持。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地下室餐厅设计规范介绍

在进行房子装修的时候,是有很多的装修规范需要大家去遵守的,大家也知道现在城市住房压力非常地大,所以不少的人为了缓解生活压力选择了地下室作为自己的居所。其实地下室的设计与一般的房屋一样都要遵守一定的设计规范,那么大家知道地下室设计的时候有哪些设计规范需要遵守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吧!地下室餐厅设计规范抗震要求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荷载取值与组合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地下水与抗浮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重要依据,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实际中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而地下室面积大,形状又不规则,加之局部上方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也相对比较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处理。裂缝及控制方法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地下室外墙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之内,其配筋量往往由裂缝宽度验算控制。工程中许多设计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漏掉抗裂性验算,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建筑物超长未设缝或留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设置不当,外墙施工缝或后浇带详图未交代,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相连处未设沉降缝等,导致违反设计规范,产生渗漏现象。某工程地下室设计成一个大底盘,而该大底盘下的基础形式同时有天然地基、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此类基础即使设置后浇带也仅适合施工阶段。保护层和垫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对防水混凝土结构规定: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工程实践表明如果结构厚度或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规范限值常常是引起渗漏水现象的常见原因,因此规范修订以后对限值作了相应的提高,应引起注意。地下室顶板钢筋应加强,保护层和混凝土垫层及强度等级应按规范加注。地下室设计规范要点主要就包含了上面的这几点。但是地下室设计规范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要求的,如果要了解更多的话,小编就建议大家去翻阅《建筑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地下人防建筑防火规范》《地下人防建筑设计规范》等这些规范资料,里面就明确了地下室设计规范。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防火分区的划分,从消防角度越小越好,由于地下车库的孔口面积小、排烟散热性能差,根据地形条件及甲方任务书要求进行选择适当形式。以下分析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1    1、地下车库的火灾危险性    1.1火势蔓延快   由于地下车库的孔口面积小、排烟散热性能差,因此发生火灾时热烟积聚不散、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骤升,可达到800~900e,甚至1000e以上;室内空气体积也增大1~2倍,压力相应增大。地下车库的面积一般都在2000~3000m2左右,空间大且上下连通,加之汽车内部的装饰物大量采用以聚氨酯类为主的合成材料   不仅燃烧速度快,而且燃烧中释放大量的热和有毒烟气,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大面积火场失控并直接威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当地下车库内部温度上升到400e以上时,火势会在瞬间由局部燃烧变为全面燃烧,室内温度从400e猛升到800~900e。研究表明,地下车库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更容易发生轰燃现象且出现时间要早。在火灾初期,通道内的风流和烟气朝着原来的扩散方向流动    要求   按此规范5.1.1和5.1.2条规定,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4000平方米。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疏散出口根据防火规范是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出口,可以借用旁边防火分区,作为另一个疏散出口,但还是要根据当地消防局的要求。   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楼板、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分隔的区域,可以将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局部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火势蔓延,当然防火分区的隔断同样也对烟气起了隔断作用。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2    消防楼梯标准尺寸   消防楼梯又称疏散楼梯。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的一层计算。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m)   医院病房楼1.30m   居住建筑1.10m   其它建筑1.20m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楼梯是指有足够防火能力可作为竖向通道的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作为安全出口的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它既是人员避难、垂直方向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又是消防队员灭火的辅助进攻路线。   疏散楼梯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   1、疏散楼梯必须具有较好的防烟、防火效果。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通向其他房间的门窗;而且其墙体本身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耐火极限应在2h以上。   2、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疏散楼梯宜直接通向平屋顶,上下直通,首层与地下室之间应设有分隔设施且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和白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照防烟楼梯间设计),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3、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规范

广东建材2009年第11期建筑设计与装饰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卓毅刚 摘 (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要:本文较系统的结合规范介绍了人防地下事结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 计中的主要构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经济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了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本文就人防工程中最常见的低抗力等级人防地下室(核5,常5级以下)为例子,进行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材料 人防地下室在有人防荷载参与结构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乘以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Yd。详见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人防规范》)4.2条。 1.1混凝土 人防地下室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为C30C35。笔者不建议选用C40以上的混凝土,原因有二:(1)C40--一C55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3,而C25~C35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5。由于人防地下室考虑防辐射及密闭防毒作用,墙体及顶板较厚,所以对于低抗力等级的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中会出现较多构造钢筋就能满足受力要求的情况。故在抗力等级及平时荷载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强度等级低于C40的混凝土,可降低工程的含钢量,其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2)人防地下室的墙体及顶底板一般较厚,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登记越高,其水化热越大,就越容易开裂,增加混凝土养护难度。 1.2钢筋 人防地下室可采用除了经过冷加工处理之类延性差的钢筋作为人防荷载参与计算过程中的受力钢筋 (认防规渤4.2.2)。此外,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结构 构件变形极限已采用允许延性比的控制。且在确定各种构件允许延性比时,已考虑了对变形的限制,因而在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可不考虑结构裂缝开展(《人防规 万方数据 范》4.1-6)。故对于一些顶板覆土较厚,平时顶板荷载较大,而人防抗力等级较低的人防地下室(即配筋由平时裂缝控制的情况下),在普通钢筋能满足人防荷载按塑性极限分析法计算的要求配筋前提下,可通过增加有粘结力的预应力钢筋来对项板裂缝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因平时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控制要求所需的多余普通钢筋。 2结构设计选型及计算要点 人防地下室在人防荷载参与结构设计计算时,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法(弹塑性构件)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及地震荷载作用,对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可不进行验算,但需要验算基础承载力强度。所以在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需要就平时和战时两种不同工况下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配筋值。 2.1顶板 顶板荷载的取值有两种工况:①项板静荷载+活荷载;②顶板静荷载+爆炸等效静荷载。第一种工况作用下,顶板及顶板梁应按平时要求计算(整体建模,考虑风和地震荷载作用,验算最大裂缝等)。第二种工况作用下,顶板及顶板梁主要受竖向荷载控制,因此计算仅取一层计算内力,且按塑性极限分析法计算,跨中弯矩调整系数:l-20支座弯矩调整系数:0.80,不作活载不利布置计算,不验算裂缝。最终结果应比较两种工况作用下,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 人防地下室顶板厚度取值应注意最小防护厚度 (从防规范》3.2.2),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人防规范》 3.8.3)。对于多层人防地下室,当上下相邻两楼层被划分为两个防护单元时,其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楼板为防护密闭楼板,最小厚度可取200mm。另外应注意人防地下室顶(底)板和墙体均需按《人防规范》4.11.1l条设置拉结筋。 人防地下室顶板一般采用梁板式和无梁楼盖两种 结构形式。无梁楼盖整体抗震性能教差,当人防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或柱网区格内长短跨之 一65— 建筑设计与装饰 比大于1.5,以及顶板标高变化较多时,均不宜选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梁板式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属于人防地下室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无梁楼盖相对梁板结构来说,也有一定优势:①造价和梁板结构相差不多,但施工起来比梁板结构方便,工期也短些。特别是对于人防地下室,因为人防地下室荷载取值较大,梁面钢筋比较多和密,经常造成施工时因梁面钢筋过密而难以浇筑混凝土及放震动棒。既增加了施工难度,又容易因混凝土形成蜂窝造成安全隐患。②对于同一位置修建的地下室,决定其造价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层高和埋深。例如顶板覆土1.5m,柱跨8mX8m的核6、常6级人防地下室,如果顶板选用梁板结构的话,其梁截面需要0.5m×1.1m左右;而选用无梁楼盖的话,顶板厚仅需要0.5m即可。两种结构形式的顶板造价是差不多的,但选用无梁楼盖的地下室埋深和层高都比选用梁板结构的减少了0.6m。这就意味着基坑可以少开挖0.6m,外墙计算高度减少0.6m,底板水压力减少了6kN/m2。因此不难看出顶板选用无梁楼盖的人防地下室在经济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人防地下室顶板结构选型应优先选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 2.2墙体 人防墙体(包括外墙、临空墙、单元隔墙、密闭隔墙,密闭隔墙不考虑受力计算)主要承受水平向的爆炸荷载作用,计算模型为单向板,下端固端,上端视顶板刚度来定固端或简支。为简化设计,我们一般把顶板厚度≥墙体厚度的条件视为上端为固端进行设计计算,反之为简支。门框墙属于开孔口的临空墙,其计算模型为把孔口四周视为悬臂梁,分别计算。当悬臂粱悬挑长度超过所在孔口边长1/2时,应在孔口边设置立柱或横梁。因人防墙体一般都是作为单独构件拿出来计算的,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与周边构件的弯矩协调,加强节点构造钢筋,以免因设计控制标准不一致而导致结构的局部先行破坏,失去整个防护建筑的作用。 2.3柱子、底板和基础 一般情况下,这些构件是由平时工况控制配筋:①柱子的承载力在人防等效静荷载作用下会跟着材料强度提高而提高1.5倍左右(柱子主要靠混凝土承压);在战时工况下不需要考虑活荷载,而平时工况下,上部建筑每层叠加起来的活荷载甚至比人防等效静荷载更大(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人防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为1.O)。②独立基础底板处于非饱和土时,要先按平时要求进行设计。再在人防等效静荷载作用,材料强度提高的条件下,进行构件承载力强度验算。同时要注意满足 一66一 万方数据 广东建材2009年第11期 《人防规范》4.1l节的构造规定。 3施工方面 人防地下室对防护性及密闭性要求很高,施工中要求一次浇筑,不能事后凿洞。施工中不能破坏人防地下室防护密闭性,在对人防钢筋混凝土墙安装模板时,应采用中间加止水片的一次性螺栓安装加固,严禁采用PVC套管穿越墙体、重复使用螺杆的施工做法。人防地下室的钢筋应联成一个整体,因设止水钢板、穿墙套管及埋设防爆波地漏而割断的钢筋,应点焊在这些构件上。 人防地下室因防护密闭性需求,一般不设各种形式 的缝(认防规范》4.11.4),主要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和 混凝土添加剂的形式来替代变形缝及沉降缝。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平面布置时要注意后浇带的布置宜平行于梁,以免梁截断太多,且应避开人防口部墙体及人防门洞,以免墙体上施工冷缝太多及人防门洞预埋角钢截断,可视具体情况沿平面曲折通过。后浇带宽度一般为0.8~1.0m,间距一般为30"-"50m。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4结束语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中,结合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防工程建设进程,坚持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大力提高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高技术局部战争对现代人防的要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为地面创造开敞空间,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紧凑化及人文关怀的新理念。同时发展地下工程技 广东建材2009年第11期 建筑设计与装饰 小高层住宅结构概念设计的探讨 李学才 摘 (合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要: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时,做好概念设计,根据房屋的建造地点,平立面体形,层数多少,在满 足安全性、耐久性与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本文探讨了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概念设计 引言: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结构选型、布置、分析计算、截面设计到细部处理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问题按照建筑结构的一般规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分析处理方法,以获得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对于同一座建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布置方案;确定了结构布置的建筑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着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并不是惟一的;建筑物细部的处理不尽相同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作出判断。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一般规律的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结构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所要处理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概念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度的建筑,则应简单、规则、减小偏心。平面布置均匀、规则,一方面可以使建筑物分布质量产生的地震惯性力能够以较短和直接的途径传递,并使质量分布与结构刚度分布协调,以限制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心;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结构过早地出现破坏、坍塌现象,使地震作用能够在各个子结构之间重新分布,发挥整个结构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1.3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1)水平地震的作用是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够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应使结构沿平面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2)结构刚度的选择既要减少地震作用的效应,也要注意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 (3)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现有的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因而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4)结构的整体性。在建筑结构中,楼盖对结构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可以将惯性力聚集并传递给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还可以使这些子结构能够共同承受地震的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布置复杂或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整个结构需依靠楼盖来使抗侧力的子结构共同工作。 (5)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即“四强四弱”及其保证措施。“强节弱杆”是防止节点的破坏先于构件;“强柱弱梁”是防止柱高发生楼层倾移、破坏现象,要 1小高层住宅结构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结构的简单性 结构的简单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递途径。GB 50011 001《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规 定,结构体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只有结构简单,才能对结构的计算模型、内力与位移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1.2结构的规则性和均匀性 建筑平面应采用规则的平面布置。对于A级高度的建筑,宜平面简单、规则、对称、减小偏心;而对于B级高 术和各项保障技术,提高建设、规划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加强防水、防火、防护、防灾技术的研究,提高地下空间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 ● 【参考文献】 [1]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2]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S].[3]GB50108—2008.《地F工程防水技术规7酚[S].[4]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S】. 一67— 万方数据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卓毅刚 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建材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2009,25(11)0次 参考文献(5条) 1.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3.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晓良.LI Xiao-liang 关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浙江建筑2009,26(9) 通过对新版人防规范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原则及设计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个人防工程的设计实践,较详细地阐述了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技术:先根据人防地下室类型及抗力级别确定各类人防构件的等效静荷载,再进行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最后进行截面设计和人防构造确定.最后提出了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行参考. 2.期刊论文 丁建光.DING Jian-guang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不断结合.防空地下室设计是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它的荷载确定、内力分析和结构设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防空地下室做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平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结构设计中也经常会遇到防空地下室的平战转换设计问题,协调好防空地下室在平战两种状态下的不同使用要求,已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期刊论文 李秀华.LI Xiu-hua 关于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的结构设计 -山西建筑2008,34(25) 指出人民防空地下室在完成预定防护功能的情况下,更要兼顾平时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分析了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的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了设计变形缝时可以采取的几种处理方式. 4.期刊论文 李秋琳.LI Qiu-lin 人防地下室设计分析 -山西建筑2007,33(6) 介绍了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特点,从主体结构的设计和孔口防护的设计阐述了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内容,并对人防荷载的确定、荷载组合和内力的分析、孔口防护和平战转换的设计等进行了论述,为更好地做好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5.学位论文 宋穗徽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 2008 尽管目前国际关系出现了暂时缓和,但是战争的根源仍未消除,核威胁依然存在,本着“居安思危,长备不懈”的建设原则,在和平时期,修建防空地下室,是人民防空的需要。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应考虑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还要考虑平战转换的要求,满足平时和战时两种不同荷载效应的组合情况。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如何考虑平时和战时的荷载作用,是结构设计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对常规武器、核武器爆炸冲击波对人防结构的作用、地面建筑物对人防地下室结构爆炸荷载的影响以及地下室顶板、外墙、隔墙、门框墙上的爆炸动荷载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爆炸动荷载与静力荷载同时作用时,地下室不同部位应考虑的荷载组合、地下室构件的截面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6.期刊论文 章晓文 现行人防地下室(系指6级、6B级)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及容易产生的误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在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也经常会遇到防空地下室的平战转换设计问题,协调好防空地下室在平战两种状态下的不同使用要求.已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人防设计的平战结合问题,从人防荷载的确定、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及构造要求等方面介绍了人防结构的设计要点. 7.期刊论文 常曼莉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 文章阐述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人防荷载的取值、结构材料的选取、结构形式的合理布置、人防构件的计算及构造要求等. 8.期刊论文 李建.LI Jian 人防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山西建筑2005,31(16) 结合具体的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含人防)工程设计实例,对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作了阐述,介绍了人防荷载的确定,并对人防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9.期刊论文 朱杰利.ZHU Jie-li 谈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设计 -煤炭工程2008, 文章通过对高层住宅楼人防地下室工程设计实例的分析,探讨了人防地下室设计的特点,总结了人防地下室顶板、侧墙、底板、门框墙、临空墙、防护单元隔墙等特殊构件的等效荷载取值要求,介绍了考虑人防荷载后的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以及平战转换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含人防的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问题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10.期刊论文 任向军 某大厦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探讨 -广东建材2008,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主要对某大厦地下室人防结构设汁中的主要构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本文链接:.com.cn/Periodical_gdjc200911027.aspx 授权使用:同济大学图书馆(tjdxtsg),授权号:40027cd5-b593-442e-959a-9da500c7ec06,下载时间:2010年6月 30日

ufeff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工事的一种,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防护隔墙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人民防空临时掩体、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隐蔽所等;部分永备防御工事还具有三防功能。接下来,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面积计算 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掩蔽面积的计算。 这里所称的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是指由防空地下室直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作用的构件所围成封闭空间的面积,即由防空地下室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封堵墙、防护隔墙等形成的封闭空间面积。防空地下室口外通道、竖井、楼梯、风道等均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是指满足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数值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人防掩蔽面积是指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人防有效面积。其数值为人防有效面积减去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使用面积: (1)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密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3)厕所、盥洗室、开水间等面积。 二、工程设计 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设计时,应以掩蔽面积按「规范」表3.2.1-2的「面积标准」确定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不允许随意提高「面积标准」,致使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降低,造成出入口宽度、防护设备及风水电专业设计参数偏小,满足不了战时实际需要。 人防物资库工程宜按储存食品、物资为主,物资出入口门洞最小宽度为1.5m,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防护单元的物资库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进叉车,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车行通道,车行通道宽度应满足通行的要求。主体设计时应按物资分类敞开式堆放设计,每个堆放段长度不宜大于15m,两个堆放区间距不宜小于800mm,物资与墙距离不宜小于700mm,与梁底距离不宜小于300mm。设计图纸上应明确堆放区尺寸、堆放区堆放食品、物资种类(食品种类、比重可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中附录A,表A.1<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表>第9项「食品」采用)。 柴油发电站的有效面积宜按如下标准确定:<200kw的电站按1.18~1.68m/kw;200~1000kw的电站按1.26~1.50m/kw;>1000kw的电站按0.67~1.26m/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范」表3.2.1-1按有效面积确定,救护站一般按1个防护单元设计,急救中心宜按2-3个防护单元设计,中心医院宜按4-6个防护单元设计。 三、把握要点 三、对于居住小区内结合民用建筑易地集中修建的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布局时应把握两点: 1、满足居住小区内掩蔽人员服务半径的要求,即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米,这里的服务半径指由地面建筑楼梯口到人防工程人员出入口位置处,不包括下楼梯折算的距离; 2、对于甲类人防工程,其主要出入口出地面的入口处要在地面建筑物倒塌范围外,满足「规范」3.3.3条规定,若满足不了,要采用防堵塞措施。 四、根据「规范」3.2.15条规定,「上部建筑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不得高出室外地平面;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大于该地下室净高的1/2」。这里的「室外地平面」,是指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的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室外地平面最低点。全埋式防空地下室外墙土层宽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小于「规范」4.5.4条规定的不利覆土厚度hm。 五、「规范」第3.3.2条关于符合下列条件的防空地下室,可不设室外出入口,条件中第一点是「与具有可靠出入口的,且其抗力级别不低于该防空地下室的其它人防工程相连通」,这里的其它人防工程是指与该防空地下室结构上完全脱开,并通过一定距离的通道连接的其它人防工程,而不是与该防空地下室相邻的另一个防护单元的防空地下室工程。 六、防空地下室设在地下二层(含)以上或者其主要出入口开口在普通地下室内,设计时应在战时建筑平面图上标明从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到室外地面的疏散通道位置、范围。该主要出入口和疏散通道的有顶盖封闭段,其土中外墙、顶板、底板,要考虑武器冲击波土中压缩波作用。当防空地下室设在多层地下室最下层时,作为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的顶、底板等构件,应根据「规范」第4.7.11条和4.8.6条设计;未设在多层地下室最下层时,防空地下室可根据「规范」第4.8.12条设计,作为疏散通道的普通地下室顶板,应按表4.7.2或表4.8.2中不考虑上部建筑影响项采用动荷载值;土中部分的疏散通道底板,应考虑土中压缩波作用,同时兼作下层普通地下室顶板的疏散通道底板,应按「规范」表4.8.2中不考虑上部建筑影响项采用动荷载值。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与普通地下室之间需设墙的,墙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其墙(柱)应考虑核冲击波动压产生的水平等效静荷载,荷载值按「规范」第4.8.10条选用。 七、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时,普通地下室应采用钢筋砼结构。距防空地下室隔墙8m范围内的普通地下室顶板一般不宜开孔,确因平时使用需要开孔的,其净宽不宜大于3m,净长不宜大于6m,且该范围内开孔数量合计不宜超过2个,并采用临战封堵设计,临战封堵措施按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7FJ02-126/127的技术要求执行。隔墙8m范围以外的普通地下室顶板开孔尺寸净宽不宜大于3m,净长不宜大于6m。该普通地下室出入口的断面积不宜大于该垂直面的普通地下室横截面积的1/7,同时普通地下室任何一面外墙面开孔面积总和不宜大于该墙面面积的50%。 当普通地下室顶板开孔尺寸大于上述要求时,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隔墙,应按第八条下沉式广场临空墙的有关要求确定。 八、防空地下室外设计下沉式广场易产生大面积直接暴露的防空地下室防护外墙,该外墙在防护处理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在防空地下室防护外墙与下沉式广场之间设计不小于8m宽的普通地下室作为过渡区,该普通地下室应满足上述第七条要求,防护外墙可按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间的隔墙设计。若没有条件设置过渡区的,防空地下室与下沉式广场相邻防护外墙核武器的最小防护层厚度按「规范」表3.3.13确定,核动荷载值可按「规范」表4.8.8中室外直通、单向出入口(ζ<30)的值采用。 常规武器的动荷载值应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中有关下沉式广场临空墙的相关公式计算。 九、防空地下室扩散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室内平面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与土直接接触的扩散室顶板、外墙及底板只按承受外压作用考虑。甲类防空地下室作用在扩散室与内部房间相邻的隔墙上的等效静荷载值,应按如下确定:人员掩蔽工程的取39KN/m,柴油发电站排烟口的取130 KN/m,其它非人员掩蔽工程的按65KN/m取用。 十、防空地下室中预应力构件(除预应力管桩)承受动荷载作用时,其预应力钢筋不能参与计算。 十一、防空地下室采用桩基且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设计时,桩身应按计入上部墙、柱传来核动荷载的荷载组合值来验算其强度;防空地下室墙、柱应按「规范」要求的计入上部建筑自重和动荷载的荷载组合值验算其强度,桩(除预应力管桩)、墙、柱等应按「规范」规定考虑材料强度的提高。 十二、防空地下室建筑专业应在设计图纸上明确平战转换构件、材料平时堆放的专用房间,专用房间面积按每个防护单元15-25m计,防空地下室平战转换构件堆放的专用房间平时不能设计为其它用途,在防护区内的专用房间面积可计入人防工程的掩蔽面积。 十三、居住小区内不同的人防工程或不相邻的两个防护单元之间,必要时可设计地下通道相连通,连通道按普通地下室设计,净宽不宜小于1.5m,净高不宜小于2.0m。 十四、设计单位在防空地下室战时建筑平面图上,应明确绘制口部、单元分隔、战时通风、防化、供水设备(含战时水箱)等各专业设备房间和其它战时功能房间,标明各防护(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掩蔽面积、有效面积、掩蔽人数(装备数量)或物资吨位(容积)等,标绘人防分区示意图;在电子文档上用pline线标绘防空地下室边界,标明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便人防面积核算。防空地下室设计文件应增加平战转换设计专篇,明确防空地下室平战转换的阶段、方法、部位、型号、实施要求等内容。 四、安全性能 在安全方面,可以说是顾虑周全,50公分厚的钢筋混泥土和全封闭的通道设计,整套的通风管道,无论是发洪水还是战争,人民防空地下室基本上是万无一失的。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人防地下室的相关介绍了,相信朋友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们喔。大家也可以登录到查看订阅更多相关内容和资讯。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种人防工作,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保护隔墙等,主要用于人防临时避难所,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信中心,隐蔽 地方等; 防御工事也有三种防御功能。 接下来,小编将介绍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I.面积计算计算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和避难场所。 这里提到的防空地下室是指直验收到防空地下室冲击波动载荷的部件所包围的区域,即防空地下室外墙,临时墙和防护 闭门(防爆波门)框架。 由围墙,密封墙,保护隔板等形成的封闭空间区域。防空地下室的空气通道,竖井,楼梯,通风管道等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的施工区域。 人防有效区域是指满足人员和设备使用的区域。 该值是建筑面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面积之间的差值。 人造住房区是指为人员,物资和车辆提供庇护的有效人防区。 价值是人防的有效面积减去以下部分的面积:(1)口腔,反病毒通道,封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化学防护,通讯等专业设备房区(3)厕所,洗手间,水室等区域。 二,工程设计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伍工程,人员避难工程设计,应按“规范”表3.2.1-2“区域标准”覆盖区域,确定庇护数量 人员或设备,不得随意增加“面积标准”,导致庇护人员或设备数量减少,导致风水玄关和出口宽度小,防护设备和专业设计参数, 不能满足战时的实际需要。 人体防御物资仓库工程应以食品和材料的储存为基础。 材料玄关和出口门的最小宽度为1.5米。 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的物料仓库的主玄关,应考虑叉车。 设计图纸应清楚地定义车道和车辆。 通道宽度应符合通过要求。 在设计主体时,开放式堆叠设计应根据材料进行分类。 每个堆放区的长度不得大于15m,两个堆放区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800mm,材料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00mm,与梁底之间的距离应为 不小于300mm。 设计图纸应规定堆放区域的大小,堆放区域堆放的食品和材料类型(食品类型和比重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GB 5009) -2001),表A.1&lt;常用材料和组分的重量表&gt;工程9“食品”采用)。 柴油电站的有效面积应按下列标准确定:<200kw电站为1.18~1.68m / kw; 200~1000kw电站为1.26~1.50m / kw; &gt; 1000kw电站为0.67~1.26m / 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格”3.2.1-1的有效面积确定。 救护站通常根据一个保护单元设计。 应急中心应按2-3个保护单元设计。 中心医院应按4-6保护单元设计。 III。 掌握关键点 III。 对于住宅区内与土木建筑相结合的单一开挖式人防工程,应分为两点:1,满足居住区庇护人员的服务半径。 要求是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00米。 这里的服务半径是指从地面建筑楼梯到人防工程人员的出玄关的距离,不包括与下楼梯的距离。 2.对于A级人民防空工程,主要玄关和出口都在地下。 玄关应在地面建筑物倒塌之外,并符合“规范”3.3.3的要求。 如果不符合,则应采取防堵措施。 4.根据“规范”第3.2.15条的规定,“上层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A级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不得高于室外地平面 ; B型防空地下室的底面应高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 大于地下室高度的1/2“。这里的”室外地平面“是指经受冲击波动载荷的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室外地平面的最低点。土壤层的宽度 全埋地防空地下室外墙体应不小于3m,且不得小于“规范”4.5.4规定的不利土层厚度.V。“规范”第3.3.2条关于防空 满足下列条件的地下室,可能没有室外出玄关。条件的第一点是“和其他可靠的出玄关防空工程,其阻力等级不低于防空地下室。” 连接“,其他人防工程在这里指的是与防空地下室结构完全断开并连接一定距离而不是空中的其他人防工程 防空地下室附近另一个保护单位的防御地下室工程。 。 6.防空地下室位于二楼(含)以上,或主要玄关和出口位于普通地下室。 从防空地下室主玄关到室外地面的疏散通道的位置和范围应在战时建筑的平面图上标明。 主玄关和出口以及疏散通道都有一个封闭的顶盖部分,土壤的外壁,顶板和底板应考虑武器冲击波的压缩波效应。 当防空地下室位于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作为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的顶板和底板等,应按照4.7.11和4.8.6的规定设计。 “规格”; 当不在多层地下室的最下层时防空地下室可根据“规格”第4.8.12节设计。 作为疏散通道的一般地下室顶板,在不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的情况下,应按表4.7.2或表4.8.2采用动载荷值; 疏散通道的底板应考虑土壤中的压缩波作用,并作为公共地下室下地下室的疏散通道底板。 动态载荷值应按照“标准”表4.8.2采用,不考虑上层建筑的影响。 应提供主玄关和出口疏散通道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墙壁。 墙应为钢筋混凝土墙,墙(柱)应考虑核冲击波动压力产生的水平等效静载荷。 负载值应符合“规范”4.8。 10个选择。 7.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时,普通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距防空地下室隔墙8m以内的一般地下室屋顶通常不适合开启。 因为正常使用所以需要打开孔。 净宽度不应超过3米,净长度不应超过6米,此范围内的开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采用临时阻塞设计,根据技术实施防范措施 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7FJ02-126 / 127的要求。 隔墙8m范围外的共用地下室开口的净宽度不应超过3m,净长度不应超过6m。 公共地下室玄关和出口的截面积不应大于垂直平面的共用地下室横截面积的1/7,以及普通地下室外墙面的总开口面积 地下室不应大于墙面积的50%。 当普通地下室顶部开口尺寸大于上述要求时,防空地下室的相邻隔墙和普通地下室应按照下沉式广场空中墙的有关要求确定。 第8条.8。防空地下室外设计下沉式广场容易产生大面积直接暴露的防空地下室保护外墙。 当外墙受到保护时,应优先采用防空地下室外墙与下沉广场之间的设计。 使用宽度小于8米的普通地下室作为过渡区。 普通地下室应符合上述第七条的要求。 防护外墙可根据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隔墙设计。 如果没有设置过渡区的条件,则应根据“规范”表3.3.13确定与防空地下室外壁和下沉广场相邻的核武器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核负荷值可以在“规范”表4.8.8中。 使用室外直通单向玄关(ζ<30)的值。 常规武器的动载荷值应根据民用航空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关于下沉式墙体的相关公式计算。 九,防空地下室扩散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室内平面应为方形或矩形。 扩散室的顶部,外壁和底板与土壤直接接触仅被认为受到外部压力。 在与扩散室内室相邻的隔墙上的A级防空地下室的等效静载荷值应确定如下:人员遮蔽工程为39KN / m,排气口为130KN / m。 柴油发电站。 其他非个人避难工程的费用为65KN / m。 10.当防空地下室的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管桩除外)承受动载荷时,其预应力钢筋不能参与计算。 十一。 当空袭地下室采用桩基并根据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施加在上墙上的核荷载的荷载组合值来验收桩身。 柱; 应按下防空地下室墙和柱。 “组合”要求包含在上部建筑物自身重量和动态载荷的载荷组合中,以验收其强度。 桩(预应力管桩除外),墙,柱等应按照“规范”规定考虑,以考虑材料强度的提高。 12.防空地下室建筑物的建造应规定平面转换部件和设计图纸上堆放材料的特殊空间。 特殊房间面积为每个保护单元15-25m,防空地下平转换组件的特殊空间不能正常使用。 专为其他目的而设计,保护区内的专用房间区域可以包含在人防工程的避难区域内。 13.住宅区内或两个不相邻的保护单元之间的不同人防工程可以设计成在必要时连接地下通道。 连接通道应按普通地下室设计。 净宽度不得小于1.5米,净高度不得小于2.0。 米 14.在防空地下室的战时建筑规划中,设计单位应明确绘制各种专业机房和其他战时功能室,如口,单位分离,战时通风,防化学,供水设备(包括战时水箱) )。 标记每个保护(防爆)单元的建筑面积,避难区域,有效面积,掩蔽(设备)数量或材料吨位(体积),绘制民防分区图; 在电子文件上用pline线绘制防空地下室边界,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便计算人防领域。 在战争转换设计的特殊设计中应加入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文件,明确防空基层战争转型的阶段,方法,地点,模型和实施要求。 IV。 安全性能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说是周到,5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和全封闭通道设计,完整的通风管道,无论是洪水还是战争,基本的防空地下室都是万无一失的。 人民防卫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上是小编今天为您带来的人防地下室的介绍。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您还可以登录土巴兔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和信息。 在装修中,无处可寻求难治性疾病? 装修很油腻,不知道该怎么避免? 点击进入问答系统,在线装修旧中药,为您提供全面支持。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建筑构造设计规范 上面写震度7级,是什么意思?

防震指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2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4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4 砌体结构、排架无抗震等级; 5 应注意规范中对抗震等级的调整(特别是高规)

地下管线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各种管线在道路下的埋深,不但平面位置合理,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地埋深度。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讯一般设置管沟。根据各自管线的技术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管线埋设一般如下:雨水管道:不小于1m水管道:不小于2m。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地下管线设计规范

各种管线在道路下的埋深,不但平面位置合理,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地埋深度。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讯一般设置管沟。根据各自管线的技术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管线埋设一般如下:雨水管道:不小于1m水管道:不小于2m。

地下防水规范有哪些?地下防水设计规范

现在我们好多的朋友们都正在装修房子,装修房子时候不仅是外边要好看大方,室内要求舒服干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装修房子时候,一定要看是否防不防水,房子都是从地面上然后往高盖起来的,那么地下室防水一定要做好,下边小编给你们讲下地下室防水规范有哪些。一、地下室防水规范1、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在整体结构上,按地下工程结构主体防水、细部构造防水、排水的思路重新划分章节,进行改写;在设计内容中,增加了对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量化、对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地下工程制定相应防水设计方案等内容。2、对常用防水方法和材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内容,对选用的材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性能指标,对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的选取提出了新的规定;在细部构造防水内容中,增加了“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的防水做法,对变形缝的设计、施工补充了有关内容;增加了“逆筑结构”有关防水做法。经修订,原规范(GBJ108-87)10章32节179条现为10章36节285条,这将为保证地下工程防水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二、地下室防水原则1、总则第1.0.1条为使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2、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地下建筑、防护工程及隧道等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施工和验收。3、第1.0.3条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做好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三、地下室防水设计规范1、一般规定第2.1.1条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措施可靠、选材适当、经济合理。2、第2.1.2条城市的地下工程,宜根据总体规划及排水体系,进行合理布局和确定工程标高。3、第2.1.3条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考虑地表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4、第2.1.4条地下工程的防水,宜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并根据需要可设附加防水层或采用其它防水措施。5、第2.1.5条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孔洞等特殊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四、地下室防水功能1、地下室防水主要针对住宅地下室、别墅地下室墙地渗漏返潮,目前建筑地下室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装修前需要从结构的背水面进行二次防水处理。2、地下室长期处于土层下部,在外防水处理不当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地下室就会出现局部或大面渗漏,另外,地下室空间密闭,湿度较大,通风不畅也会产生结露墙面发霉现象。下面小编说的关于地下防水哪些规范,大家都知道了吗?如果你们还有啥想要知道的,了解的,装修方面的事情,可以随时来看看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有用的知识。

城市污水设计规范

3.0.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相关专项规划。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年~10年,远期设计年限宜采用10年~20年。3.0.2 应结合城镇水资源综合保护与开发,处理好城镇供水水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的关系、污水处理排放与再生利用的关系,使城镇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得到充分利用。3.0.3 确定再生水利用途径时,宜优先选择用水量大、水质要求相对不高、技术可行、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用户。3.0.4 应根据再生水水源、用户分布、水质水量要求及利用便利性,合理确定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规模、水质标准、处理工艺和输配水方式。3.0.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设计应以水质达标、水量稳定、标识明确、供水安全为目标。3.0.6 再生水用户可根据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规划并通过调查确定。3.0.7 工程设计方案应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方案。污水再生处理工艺设计宜通过试验或借鉴已建工程的运行经验进行。3.0.8 应根据污水再生利用水源及用户位置,合理选择再生水厂厂址。3.0.9 再生水厂选址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内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及附属设施。再生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合并建设时,附属设施及附属设备应统一规划建设及配备。独立建设的再生水厂应根据再生水的水质目标以及处理工艺,合理设置附属设施及附属设备。3.0.10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大于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构筑物设计应满足抗震、抗浮、防渗、防腐、防冻等要求。3.0.11 再生水厂产生的污泥及浓缩废液应进行处理处置。3.0.12 再生水厂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置安全、防爆、消防、防噪、抗震、卫生等设施。3.0.13 应结合工程近期、远期规划,综合确定输配水管网的设计水量、水压和水质保障措施。个别要求更高的用户,可自行增建相应设施。3.0.14 可能产生水锤危害的供水泵站及输配水管线,应采取水锤防护措施。3.0.15 配水干管宜布置成环状管网。枝状管道末端应设置排水阀(井),并应考虑排水出路。3.0.16 再生水供水配套设施及运营管理措施应根据再生水用水途径要求确定。3.0.17 再生水厂供电系统设计应满足用户对供水可

产品包装设计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包装设计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品位的提升,影响到产品的销量,甚至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所以作为现时代的企业,我们都应该注重包装设计。不仅如此,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产品运输、携带、使用的便捷性和适用性,同时要注意成本的预算和管控。中汇设计原创包装设计接下来中汇设计(北京中汇大道咨询有限公司)分享关于产品包装设计应该遵循的几大基本原则:一、美观性一般而言,产品包装具有保护和宣传产品的功能,此外产品包装设计要充分展示产品的特色,展示产品的风格,就像人穿衣服一样,要根据场合的不同穿的衣服搭配不同,它能够展现我们的风格偏向。另外还要有富有艺术性,这样的包装设计才算是成功的,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尤其是一些较为高端的产品,包装设计必须要烘托产品的高贵典雅,给消费者一种视觉享受。低价的产品包装设计也要巧妙装扮,让其感到物美价廉,与众不同,得到消费者的肯定。三、实用性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要便于运输以及保管,同时还要便于携带、陈列以及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产品种类千千万,其包装的体积、容量、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据产品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形状,根据产品特性进行包装封口严密,而且还要确保消费者使用时易于打开。三、保护性包装要对产品有保护功能,因此在选择包装材质时,在达到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尽可能做到环保,且不会对产品有任何的伤害,要有效地确保产品不被损坏,不会变形、变质、渗漏等。四、社会性产品包装的设计和使用,要保证社会效应,避免再增加不必要的包装成本,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且对社会资源有更好的节约性能,顺应社会发展政策,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五、风俗信仰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要根据消费者所处的国家、地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尊重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品包装设计应该要遵循以上基础原则,优秀成功的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明显的提升产品的销量,对于企业而言,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一定要重视起来。

化工矿山地下采矿设计规范哪里有

1。石英矿属于非金属矿物,主要成分SiO22。我国石英岩,石英砂岩矿床埋藏较浅,多出露地表,一般都采用露天开采.采用潜孔钻机进行穿孔,填装炸爆破.剥离与采矿可采用挖掘机装车,用自卸汽车运至破碎车间和碎石场。矿砂露天开采工艺分为三种:①水力开采:水枪冲采,水力自流运输或压力运输;②采掘船开采:采掘船开采,多为水力压力运输;③机械开采;采用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电耙,推土机等设备或人工及简单设备进行采掘,汽车,铁路等运输

矿山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哪些

1、医院的建筑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医院的功能、流程和人员流动等因素,保证医院的整体布局合理、通畅。2、医院建筑的空间设计应根据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区域的分布合理,同时要充分考虑病人、医护人员等人员的活动空间和舒适度。

矿山开采方面的设计规范有哪些

瓮安监管字[2010]20号瓮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各乡(镇)安全监管站、局机关各股室:为切实加强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有效防范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按照国家、省、州有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年度工作要点。请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开展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一、总体思路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一年四个三”(即: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三个突出,三个加强),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用安全发展的理念推动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工作,以降低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为目标,夯实基础为重点,努力在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治散”、“治乱”、“治差”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技术、管理、监管方面取得新成效,以严格监管,真抓实干,严谨勤奋工作为手段,努力促进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底,要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1、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以上,坚决遏制重大事故。2、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7处(座)以上。3、完成5座尾矿库的隐患治理任务,督促企业对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在用尾矿库,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完整的尾矿库档案;完成辖区内尾矿库安全区域的划定。4、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率达100%。5、13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建设水平。6、10家露天采石场实行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率均达到50%以上。7、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24号令制定年度、季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以上,召开现场会3次以上。三、重点工作(一)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指导、布置各乡(镇)、各企业大规模开展一次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非煤矿山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全县非煤矿山行业的发展理念,提升守法遵规意识。建立非煤矿山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大隐患整改进展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等,推动全县各界关心、支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二)深入开展非煤矿山“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1、按照州、县政府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工作的要求,制定非煤矿山“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目标、部门职责、方法步骤等具体措施。2、督促各乡(镇)组织实施打击非煤矿山非法违法生产专项行动,采取联合执法、严查重罚、严厉追究等手段,重点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关闭取缔后死灰复燃、拒不执行停产停业整顿与限期整改指令、乱采滥挖、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依法提请取消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依法提请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3、严格执行非煤矿山与尾矿库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并对在建项目“三同时”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未经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或批复建设工期已超期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相关手续。4、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未依法办理许可证延续换证的,辖区安全监管站一律下达责令停产指令,并督促企业向安全监管局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申请延续换证的,必须经州局组织专家现场审查后才予办理延期换证;对安全生产许可证期到且已停产整顿满三个月,没有向安全监管局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的企业,要报县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报省、州局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5、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在媒体上公布拒不执行安全监管部门强制行政指令、存在明显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和发生较大责任事故或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以及发生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矿山企业,要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资格证等方面,予以制裁和限制。6、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关键是基层,重点是基础,要进一步抓好双基工作,健全和完善各矿山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反“‘三违"(反违章指挥、反违章操作、反违反劳动纪律)、查‘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防事故”活动,规范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形为。切实加强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矿山安全操作规程。7、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每一起死亡事故,严肃责任追究,坚持约见警示、现场分析会和事故通报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小型露天矿山与小型地下矿山,凡是发生死亡1人事故的,依法给予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2个月;发生一次死亡2人事故的,给予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6个月;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或一年内累计发生2起死亡事故的,依法提请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着力推进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整顿关闭工作1、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要求,按照“一把锄头开矿”和“一个矿区只能有一个开发主体,一个矿体必须只有一个开发主体”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快推进全县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和非煤矿山企业重组工作。一本采矿许可证,原则上只能对应颁发一本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个采石场只能建一个开采工作面,争取在2012年前全县现有矿山减少20%。2、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发证换证程序与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予生产,未经“三同时”审查批复的项目,一律不予施工建设。(四)以开展地下矿山安全大检查为重点,统筹抓好尾矿库、露天矿山专项整治,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治理行动。1、坚持彻底整治尾矿库隐患。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尾矿库隐患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03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营上尾矿库等5座尾矿库的隐患治理及销号工作。11月底前全面完成玉华营上尾矿库治理,完成珠藏腾发公司尾矿库“三同时”手续并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完成珠藏高山顾金生尾矿库、诚安化工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和草塘那乡硫铁矿尾矿库的销号工作。同时,要对全县范围内的尾矿库、堆渣场进行一次再清理、摸底排查,对其存在隐患及时予以治理和排除。2、扎实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隐患治理。重点整治没有正规设计 、系统存在缺陷,井巷没有两个独立、直达地面、能行人的安全出口,顶板不稳固的采场没有采取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设备设施,井下防洪、防透水及排水措施不落实,没有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通风系统、风质、风量、风速不符合规程要求,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通讯系统不到位、不可靠,采空区、火工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矿井提升系统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测等10个方面的安全隐患。3、严格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隐患整治。重点整治一面坡和伞檐开采、不实行分台阶(分层)开采,边坡出现变形和滑动迹象,排土场排土工艺参数不符合设计规定,未建立排土场监测系统,排土场下游人员和重要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等5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对不实行分台阶(分层)开采的,停产整顿、限期6个月以内完成整改。(五)加快推广非煤矿山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切实提高非煤矿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非煤矿山推广使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177号),强制推行露天采石场中深孔爆破技术、推广露天矿山机械铲装和液压锤二次破碎技术、推广尾矿库的在线监测和干式排尾技术。对凡能够采用中深孔凿岩爆破技术的采石场,力争年底前必须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避免在采石场坡脚15米范围内进行人工装运和二次破碎作业。今年,将在去年5家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的基础上新增8家(共计13家)采石场(蓝宝石建材厂、桐木黄砂厂、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干田坎简槽冲砂场、宋家寨砂石场、银桥砂场、喜达砂场、兴安采石场、何家坳砂场、凉水井砂场、那乡建材厂、兰花坡砂场、塘春湾砂场)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在7家采石场(蓝宝石建材厂、喜达砂场、银海砂场、银桥砂场、兴安采石场、宋家寨砂场、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推广液压锤二次破碎技术,在50%以上采石场推广机械化铲装作业。(六)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安全班组建设,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建设1、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通过典型示范和行政手段,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制度,抓好试点。确保13家企业标准化建设达五级以上水平,力争完成15家(即:瓮安磷矿1号平硐、瓮安磷矿1048矿井、磷化公司4号井、磷化公司5号井、大信公司技改井、蓝宝石建材厂、干田坎简槽冲砂场、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银桥砂场、班鸠山砂场、凉水井砂场、兴安采石场、那乡硫铁矿、珠藏高山矿山、安信公司尾矿库)2、健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管理机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标准,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配足专职安管人员,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改善企业安全基础条件,使企业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的“四到位”。3、深入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着眼基层、立足现场,改善条件、提高水平。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强基固本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中小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大力加强矿山安全基础建设。地下矿山重点围绕“设计建设合法,安全出口畅通,提升运输可靠,通风系统完善,水火防范到位,顶板边帮稳固,安全管理规范”7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露天矿山重点围绕“设计施工合规,开采工艺先进,排土有序规范,安全管理到位”4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尾矿库企业重点围绕“设计达标,建设规范,筑放合理,排洪可靠,监测有效,管理到位”6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4、学习借鉴“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工作理念、思路和措施,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班组建设目标和标准,推行班组安全风险预控,推动非煤矿山企业把安全班组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5、规范非煤矿山采掘(采剥)工程承包队伍安全监管。工程承包队伍必须取得有建设部门颁发矿山工程施工资质,承包工程项目负责人与专职安全人员必须取得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证,以上资质与人员必须经州级安监部门备案方可从事矿山工程承包(需提供相关安全管理资质和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严禁采掘(采剥)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工程劳务合同必须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6、继续推进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指导培训推进力度,实行“一对一”联系帮扶,培养树立安全标准化先进典型,适时召开现场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普及。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七)及时上报相关资料和反馈信息。各乡(镇)安全监管站、各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和国务院第493号令及其他相关规定等要求,按时上报安全生产相关资料,每季度上报一次隐患排查报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向县安全监管局和相关部门报告。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为在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统一和规范冶金矿山选矿厂工艺设计技术要求,提高设计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做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确保经济合理、环保节能和安全生产,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冶金矿山选矿厂工程的设计。冶金矿山选矿厂设计应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熟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冶金矿山选矿厂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重点考虑了哪些因素?

(郑州诚志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安全性: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首要考虑的是实验室的安全性。设计应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这包括合理的通风系统、适当的防护设施、安全柜等。空气质量和通风: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这包括适当的新风和排风系统,以及合理的空气流动模式,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水和电力供应: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稳定可靠的水和电力供应。实验室通常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力来支持实验操作和仪器设备的运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室的需求,并确保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实验室布局和设备配置: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设备配置。实验室的布局应优化实验操作的流程,并考虑到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设备配置应根据实验需求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噪音和震动控制: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的噪音和震动控制措施。实验室中的一些设备和实验操作可能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对实验人员和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设计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隔音和减震措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应考虑到废物处理、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规性和法规要求: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要求。这包括建筑、消防、环保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实验室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重点考虑了哪些因素?

实验室工程设计规范中重点考虑了以下因素:安全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包括防爆、防毒、防火、防盗等方面。环保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环保要求,包括废水、废气、噪声等方面。卫生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包括清洁、消毒、防护等方面。工艺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实验工艺要求,包括空间、布局、设备等方面。节能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考虑节能要求,包括材料、设备、照明、空调等方面。技术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包括建筑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经济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法规问题:实验室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

洁净实验室设计规范与标准有哪些?

洁净室是实验室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一些经常进行实验的场合,环境的洁净程度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即使细微的污染,也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如何保障实验室的洁净度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在购买净化设备时要选择有品质保证的知名公司,辽宁浩洁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医院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医药车间、无尘电子食品车间,以及各种实验室配套净化产品,提供净化产品一站式采购、一条龙服务。

PCR实验室设计规范原则是什么?

PCR实验室各个区域之间应具备单向的实验工艺流、物流、人流与气流,形成单向流程的保护屏障,避免实验之间的相互干扰,其实PCR实验室并没有严格的净化要求,但是为避免各个实验区域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宜采用全送全排的气流组织形式。同时,要严格控制送、排风的比例以保证各实验区的压力要求。作为从实验室系统工程的高新技术企业,PCR实验室方面,江苏大橡木集团提供从整体规划、专业设计、材料选型、专业安装、系统交付、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整套服务,满足不同实验的PCR要求与安全。

国内的实验室设计规范与标准有哪些

可以去一些这个实验室行业的一些网站上去下载资料,比较专业实用些。江苏万融实验这家网站上有很多相关资料可以去下载。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