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理解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一、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和背景下提出的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富裕农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农村地区深入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模式,是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的新方法和新体系。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广大农民是创造主体,同时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1、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创造主体农民是农村社区的规划者、建设者、参与者,党和政府是农村社区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政府引导是外因,农民行动是内因,只有农民把农村社区建设当成自己的大事,政府好的政策和大的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农民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政府强加给他们的任务,是被动执行者角色,他们所做的选择只能是利用“弱者的武器”,即在现有政策空间内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农民的这种抗争与实践,可导致国家初衷良好的政策流于形式而归于失败。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农民的参与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力量。农村社区建设有赖于农民的广泛参与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作用,让农民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农村社区建设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农民的发展需要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基本方向。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来源于农民的需要,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向来源于农民的要求。第三,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进行的保证。从长远来看,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仅仅靠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中央财政投入来完成,其持续推动力和根本动力来自于广大农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2、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主体农村社区建设的农民主体地位,最终表现为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我国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正确认识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有利于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确认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才能促使我们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物质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加努力地致力于农村社区建设。二、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1、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不像西方国家社区的形成那样是经过长期自然地形成,更多的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以解决农村、农民的基本问题为目标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保障和后盾,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演变为一种行政指令和强制执行力,过分强调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控制和主导作用,忽略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弱化了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由于政府的权威过大,以及农民对政府权威的依附,造成了当今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直接包办、行政干预社区建设的思路。在这种思路下,社区建设中的一切项目、活动和事业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策划和资助,社区过分依赖政府, 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动力。2、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属于一种弱质自治模式,真正严格依法实行民主直选,社区事务公开以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的社区数量有限,社区自治的基层民主实践与农民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距离。农村社区自治管理在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上,赋予了社区居民自主决策权力,是对农民自我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农民自治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但是在社区实际建设和管理中,多年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力剥夺了农民的这种权利。农民只是计划的执行者,管理者对群众下达指令并监督执行。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和农民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甚至有些情况下演变为对立和冲突,导致农村社区管理无法执行。3、农民主体意识的缺失主体意识是农民对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宏观背景下自身所应当担任角色及其权利(以及义务)的认知和态度,是一个偏向于主观层面的内在状态。农民主体意识缺失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民未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社区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人,认为社区建设是乡、村干部以及某些“能人”才能发挥作用的场域,把社区建设和管理看成是村干部的事、政府的事,不需要自己参与,自己仅仅是被统治和管理的对象。二是农民明确知道自己在乡村治理中被赋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但由于各种原因主动放弃政治参与的权利而成为乡村“无政治生活者”,农民民主权利意识薄弱,使之缺乏对社区自治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传统的集权和统一被动管理,农民主体意识缺失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达成的实践基础。4、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农民,这决定了农民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加者和决策者。在事关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把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农村社区建设才会有生机、活力和持久动力。但是反观当今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 大多是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扮演着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广大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地位及意愿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确认和保障,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自主性被忽略,使社区建设空有政府的激情,却难以发挥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保障农民在社区建设中主体地位的途径目前,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刚刚得到认识和重视,社区建设中普遍遭遇政府大力提倡,农民不买帐、农民对社区建设认同感和参与度低的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所致。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政府要由主导角色向导向角色的转变,这是对政府自身功能重新界定的过程从既有的经验来看,在如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政府一直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具体体现在农村社区的制度设计、财政投入、各部门协调和社会力量的动员等方面,这种主导行为在实践中常常得不到农民的响应和支持,收效甚微。因此,政府必须转换观念,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由政府主导转换到政府引导,由对社区建设的过分干预、指令转换到政府与社区的合作。农民是乡村社会和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而国家则处于引导、帮助的角色位置,其方式应从行政指令转到指导,由单纯命令到协商沟通,政府应该把直接包办、行政干预社区建设的方式,转化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比如美国政府的角色只是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划,不再参与社区具体工作。社区发展的具体工作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的职能就是宏观调控。政府的这种行为既大大减轻了本身的负担,又可以极大地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举两得。如韩国,政府大力支持新乡运动,但很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具体事务中,充分尊重和发动农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农民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为全面调动农村居民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如每年提出一个主题口号,进行社区比赛,制定奖罚措施,好的鼓励、表扬,不好的批评,以此激发农村居民的首创精神。2、构建制度化、规范性的社区参与机制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建设包含着双重的价值目标,既体现着国家为巩固政权而对乡村社会进行的重新整合,也体现着国家进一步赋权乡村社会的过程。由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农民,这决定了农民应该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加者,社区建设的过程就是村民参与的过程。社区建设通过满足社区居民的各项公共利益、保障社区主体的民主权利、提升社区主体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构建社区公共权力机构,形成社区公共事务的平等协商机制,使涉及到全体社区成员的公共性问题在协商中能够保障全体成员的平等权利;同时,建立社区内部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使农民具有表达自身利益的有效渠道,从而促使公共意志及公共决策的形成。同时,还必须建立稳定性的社区治理参与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居民参与与代表参与相结合、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相结合、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相结合的参与机制,以适应社会参与的发展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性的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越来越依靠村民的广泛参与,从而构成了其自身的决策和执行体系,农民才能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在美国社区的建设模式都是由社区成员来决定,通过成员共同参与来寻找各类资源,从而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参与。在某些时候,社区成员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罢免社区管理者。3、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树立其自主参与的政治品格主体意识是人发挥其自觉能动性的内在机制, 是人形成主体性的内在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从而使得农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和社会,没有形成征服自然的积极的主体意识;而长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人民的意志、个性和生活方式都普遍遭到严重的压抑,政府或官员习惯于发布命令,普通民众则已经习惯于服从命令,听上级的,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干成为农民的普遍意识。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认为社区建设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农民的这种心理弱势,是导致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但农民自身在培养公民意识、树立现代民主思想方面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依赖外在的教育、宣传等力量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其自主观念、建立其主人翁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及社区意识,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让社区参与成为农民内在心理的自然欲求。4、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能力农民主体意识缺失,客观上造成了原子化的农民在农村社区公共事务中难以发挥其主体性。强烈的小农传统背景使他们缺乏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和建立农民自组织的能力。农村地区的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代表农民利益和影响政府权力的民间组织发育严重不足,分散的村民难以组织起来以集体行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学习如何搞好社区建设心得体会

  下面结合社区实际,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深感解放思想对社区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思想解放应成为工作创新的永恒动力,大连的社区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即使在发展领先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思想解放永不停滞。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概念,做到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我们和大连存在不少差距,反映在多个方面,但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观念上。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新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发展快,必须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社区工作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为居民服务的形式与质量。重点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社会助残和社会优抚、社区为老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商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等,将社区就业和为老服务作为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勇于破除不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传统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大胆汇聚居民力量、领导干部力量、社会单位力量、群众团体和其它组织力量等,形成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合力,营造和谐社区大家建,大家管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活动载体,建立群众参与平台。  大连社区基础设施无论在硬件条件,还是在为民服务的软件建设上都做的非常出色,“服务是生产力,服务是竞争力,服务是吸引力”在这几个地方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城市绿化,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以及他们为社会单位、组织和居民群众服务理念层次都是很高的。竞争,就是要结合实际,发挥自己的特色。我们要从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抓起,提高居民素质,群众的事要发动群众参与,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社区干部要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让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通过让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服务活动来体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意义,通过推选社区楼栋长,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居民参与,加强社区与群众的联系,增进邻居之间的理解。让居民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与相识、沟通的乐趣。通过媒体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楼栋长优秀事迹,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社区发动社区单位、居民寻找社区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某一方面的不足递交“社区改善方案”。发挥社区单位、结对单位、在职党员和居民群众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建立政策法规宣传岗、文明新风倡导岗、党员创业先锋岗、环境卫生管理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关爱留守儿童岗等岗位,形成群众参与,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社区党建。  要想群众支持社区工作,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社区干部首先要为居民做好事、办事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以“共建阳光家园,共享和谐成果”为主线,完善服务体系。发挥党员服务站阵地作用,按照“功能齐全、设备完备、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要求,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细化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居民的全覆盖。建立社区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加强与帮扶单位、共建单位、医疗服务中心、辖区企业等单位的联系,结合资源共享,双向服务,把为民服务的面加大、加宽。着重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就业、就医、就学、治安、环境、文化等问题,建立党员关怀、帮扶机制。为老龄党员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抓好社区办公用房的解决落实,提高服务群众的硬件平台。  凭借我们广大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和此次考察学习的收获,依靠上级组织与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如何把你居住的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的家园

  如何打造环境整洁优美、道德风尚良好、服务功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治安秩序良好的精品社区,为居民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社区党政班子多次召开社区党委会议和居民代表大会,在会议上认真学习了区委等几部门联发的关于《创建和谐文明精品小区评选活动方案及评选标准》,并制定了福利社区创建精品社区工作计划,成立了福利社区创建精品社区工作小组,社区主任、书记负总责,社区工作者分片包干。定新福利4号文化楼院和5号党员示范楼院为重点精品楼院,其余23个楼院创精品楼院。  社区环境卫生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优美的社区环境,不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养成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促进社区整体形象的提升。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发放到居民手中,广泛宣传建设精品社区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号召社区党员、组长、居民积极分子和居民群众从自身做起,清理楼道内的破旧沙发、木块、破衣柜、缸、石头等杂物,自行拆除楼道内的违章建筑。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深入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居民素质和树立居民“住小区、建小区、爱小区、管小区”的意识。在社区工作者、老党员、志愿者、低保户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清理楼道的行动中,清理多年沉积的垃圾、杂物几十吨。居民通过参与,亲身感受了居民自治、自我做主的作用,只要大家齐心合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梦想。社区的环境建设出显成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楼道粉饰工程开始了,我们把楼道内、居民房门上的广告纸进行了彻底清除。对破损的楼道窗户进行修缮,并重新刷油。对楼道内墙面破损严重的进行修补,楼道内分户供热设施进行规范整治,又为楼道内的感应灯进行了修复。社区购买涂料、刷子等工具聘请专业的粉刷工人对楼道进行了粉刷。粉刷工作结束后,社区制作了40余块温馨的宣传板分别挂在楼道墙壁上,用健康、先进、科学的文化理念占领楼道这块阵地,在楼道的门口挂上了信息栏,以防止乱贴乱画的现象再次出现,社区又出资金为楼道安装了防盗门。因为每个楼道文化都有居民的参与,增加了楼道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每个楼道的居民自发打扫楼道和宣传栏的卫生,看护宣传栏,邻里之间互相打招呼的多了,互相关心的多了,感情融洽了,改变了过去冷漠的状态。走进楼道,仿佛进了家门,几十年的老楼道旧貌换新颜。  内部环境美化了,外部环境也要改善。福利社区三巷有近千余延长米破损严重的马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居民的出行十分不方便,社区多次找有关部门,最后在办事处的协调下,城建局对路面进行了铺设,路灯管理处为这条路安装了照明设备,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夜间出行不安全的困扰。社区工作者把庭院内的楼房外墙进行了粉刷,请来社区的自愿者在上面绘制了宣传“热爱祖国、诚信 友爱、团结互助、文明和谐、敬业爱岗”等内容的宣传画。经过大家的努力,社区楼道内墙壁洁白,扶手一尘不染,地面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杂物,楼院内绿草荫荫,整洁有序。  社区的环境卫生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努力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有的居民不理解,放在楼道的杂物不让清理,我们需要耐心的解释。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老党员、志愿者亲自动手、任劳任怨,用我们的辛勤汗水为铸造“精品社区”,为创建温馨家园贡献力量。  通过我们的努力,福利社区创建精品小区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下一步社区要建设成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我们还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把社区建成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精品社区。

大学生如何参与社区建设

共青团是党的先锋队,是青年发挥自身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一般来说,共青团员普遍年纪轻,工作学习较忙,生活节奏快,容易为社区工作所忽略,团组织形同虚设。但社区工作旨在团结群众、调动任何可利用的资源,为居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因此,充分调动社区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使他们全面地投入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课题。团员是青年团体中的先锋队,他们时刻牢记着党、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在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团员是发展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党员的基础阵地。做好团建工作,直接为党员队伍提供生力军,从基础抓起,有利于增加党员队伍的优秀资源和进一步提升党员的素质。目前,社区团建工作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团建工作薄弱,团员主体意识淡薄,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较过去有一定的减弱。大部分积极优秀的团员集中在学校,走上社会的团员青年由于工作繁忙、社会压力等因素,几乎不参与社区团委活动,这对社区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二是服务的团员对象存在复杂性和差异性。团员的年龄从14周岁的学生一直到28周岁的青年,包含了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这其中年龄层次的差异,使得团员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甚至教育层次的差别,导致团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组织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团建工作内容和方式的不确定性。基层团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工作量大,兼职多,创新不强的问题,大多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投身团工作的精力有限。基层团组织覆盖面不高,存在有组织无团员和有团员无组织现象,社区团支部面对数以万计的居民,工作任务重。另外,活动阵地少、资源短缺、保障机制不完善,也是致使目前团建工作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投身到社区大家庭中来,在新形势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摆在社区团建工作面前的重要问题。一、提高团员爱家、爱社区、爱社会的意识,是激发团员青年建功立业的前提实行奖励机制,在开展活动之前请团员们提出方案,共同执行,充分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提高团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鼓励他们投入到团支部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当中来。关爱团员的生活情况,使他们能从思想意识上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来,将团员活动、团建工作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从而为之努力奋斗。社区团支部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开展青年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便于每个团员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作用和使命。二、建立健全社区团组织网络,是带动团员青年各展所长的保障社区团建工作要坚持“先易后难、由小到大、侧重质量、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由少数人逐渐影响多数人”的原则。确定工作思路,拓展思维,不断探索和实践形式多样的建团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开展创新务实的团员活动,使团员在娱乐的同时真正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收获。针对我社区企业多的现象,目前社区团支部正积极探索在企业配备 “团建助理员”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党、团组织的指导协助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和资源。三、优化社区基层团干部工作环境,是发展团员青年展现风采的基础活动阵地、资源经费的落实,是开展团员工作的助推器。与学校、企业结对,开展以“文化共创、环境共创、教育共创”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活动,利用企业的专业人才、讲师和学校的会议室、体育馆、操场、多功能报告厅等场地,能够有效保证团建工作的效果,同时节约了经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建立“团员之家”、“流动团员驿站”、青年志愿者与少年志愿者的“一帮一”结对工作,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暑期课堂等等组织,使团员青年的诉求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真正想团员之所想、急团员之所急,使团员信任社区、依赖社区,将更多的团员青年吸纳到社区中来。社区团组织作为基层团员青年的管理者,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协调力,面对性格各异的团员,能有效地把他们凝聚到一起。平时与团员青年多交流,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格、家庭、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团员进行管理和帮助。目前,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探索,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多采纳团员和居民的意见,做到社区工作不脱离群众。总之,团员青年是社区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社区通过有效的手段和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建立健全团组织,壮大优秀团员队伍,是社区发展的长远要求,也是社区应该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

大学生是否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无公允地说,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 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 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健康促进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健康促进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指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扩展资料社区建设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居民参与程度,促进民主自治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共决策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提升社区的民主自治水平。二、有助于营造社区和谐氛围,建设和谐社会通过社区服务举办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建立起积极、宽容、健康的社会心态,进而为密切邻里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氛围,产生对他、对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提高社区的和谐程度。三、有助于畅通居民诉求途径,维护社会稳定社区通过社区矫正、青少年帮教、司法调解、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防范等一系列的社区公共服务,及时将居民的各种益诉求通过合法理性的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畅通社情民意,将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举报/反馈有帮助没帮助阅读全文智慧化景区建设-景区私有化部署-智慧景区间色-微程之家景区数字化建设,智慧景区建设方案,微程之家景区私有化部署,方案+实施+软硬件建设,一机游建设,旅游服务数字化,让景区实现智慧化管理微程之家互联网科技..广告慧治理智慧社区项目方案,全国招合作伙伴关注智慧社区的人也在看慧治理智慧社区项目方案,解决基层与居民之间的管理难,效率低等难题。智慧社区项目方案,全国招合伙人,市场空白,潜力巨大,产品成熟,应用丰富。武汉中卫慧通科技有..广告相关推荐

赴青岛学习考察城市社区建设的心得体会

2012年6月30日至7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全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赴青岛的学习考察培训班,7天里,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还参加了对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下辖的两个社区的考察学习。两个社区在加强社区党建、开展为民服务、日常管理和文明创建等方面通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通过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在深化村居建设方面我们存在的差距,青岛的社区管理方面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我的考察心得如下: 一、青岛社区建设的特色——四个结合 1、坚持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区建设工作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青岛市自社区建设开始,就确立了党的领导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 2、坚持社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经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工作。青岛市的社区建设也是紧紧围绕着经济中心工作而展开:社区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担负经济改革成本、减轻社会震动的有效手段;社区服务、社区环境和社区卫生等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街道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为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坚持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青岛市在社区建设中一直将社区自治作为重点,如逐步 实行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中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施居务公开;尝试居委会直接选举;落实社区自治权。 4、坚持社区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青岛市一直将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口号;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层面建立文化站;支持、引导专业文化团体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创办“市民学校”、“家政学校”等;组织开展特别是针对做好老年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二、对我村今后工作的启示 1、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一是做到“以人为本”和“党要管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好、能力强、懂经济、精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及时注意发现人才,积极向党委、政府推荐人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三是结合网格长配备,把一些在群众中有威信、有能力、敢于任事、能与村两委保持一致的人配备到网格长职务上去,更好把村两委布臵安排的工作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为群众服务。 2、加快推进新村级活动中心建设。为加强基层组织阵地的建设,为广大党员开展组织活动提供了场地,为群众全程代理服务拓展空间,积极推进新村级活动中心建设成为当 前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主体建设已结束,内部装修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新的村级活动中心暨合肥市少数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以后必将丰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改善村级办公环境,更好的服务村民。 3、做好服务。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工作理念,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一是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只有为村民提供贴心的服务,才能换来广大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同与信任。结合民族村特定环境,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发挥群众建设和谐村居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参加这次参观学习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要进一步明确今后我村的努力方向,要坚定和谐社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积极抓好创新工作,创造性的开展基层服务。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借鉴,善于推陈出新。通过学习、整顿、总结,来完善自我,促进我村建设新面貌。 赴青岛学习考察城市社区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2] 2017年3月30日到4月4日,我跟随县督导室陈从民主任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青岛参观学习。在考察中,我们先后考察学习了城阳实小、城阳二实小、城阳三实小及北师大附属小学青岛分校,让我感受到当地观念之新、思路之清、措施之硬、发展之快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受益颇多。 青岛城阳实验小学是我们本次考察学习的第一站,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许孩子一个美丽人生” 的办学理念和“让世界因为我而更加美丽”的校训口号,形成了美的教育学校特色品牌。 第二站是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学校位于城阳区明阳路东端,是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一所现代化区直属小学。学校继承和发展“和乐教育”文化特色品牌,秉承“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把“全面育人,特色强校”作为办学目标,坚持走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站是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这所小学是一所人文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先进,漂亮而精致的区直属实验学校。学校以三棵40多年树龄的白杨树为标志的优美育人环境,构建了厚实的文化底蕴。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队伍,致力于为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发展奠基。学校继承和发展“和美教育”文化特色品牌,尊重学生差异,多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发展。创新评价模式,使课堂涌现生命活力;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多种特色课程参与中潜能得以发挥。 最后一站是北师大附属小学青岛分校,一进学校大门“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校训赫然映入眼帘,学校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追求最卓越的人生”为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工作根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先生对学校充满期望的题词内容。“诚信、和谐、博大、卓越” 是青岛市创建文明城市所提出的发展要求,“追求卓越人生”正是从中提炼出的概念。 此次考察学习重点是对当地学校的参观学习,通过一看学校的环境,二听学校领导的汇报,三观摩课堂教学。感受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 1 办学特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谨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综观这几天对当地学校的考察,我的体会是: 1、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 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2、必须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3、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熏陶教育学生。 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教育无小事”。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四所学校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图书角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从每层的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总之,此次参观考察学习我感慨万千,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一起为学校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很容易碰到这些问题,职场的生活从不轻松,提出要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身体健康也是难能可贵的,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是很重要的。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我社区秉着便民利民,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社区一方面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负责人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便民服务代办点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统筹协调工作。   另一方面,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区居民群众的意愿需求,积极创造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社区党建模式,创建特色党建,服务广大居民。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改革社区的各种管理,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抓文化建设和体育建设。以创建文化型社区为目标,文化促和谐,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类活动拉近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   同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承诺、党员结对帮扶、党员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等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宗旨、无私奉献,积极服务社区居民,推进科学和谐发展,达到创先争优活动目的。   针对辖区内的低保家庭,一方面,我们社区节假日慰问低保家庭,另一方面我们在社区治安巡逻、计划生育、公益性劳动及文化宣传等方面设立公益性岗位,选择低保人员参与社区工作,使他们在社区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平时,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走访低保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及需求,随时掌握他们的收入变化,确保及时增、减、停办低保金的发放。   针对残疾服务,我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城镇低保救助,解决残疾人家庭的日常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残疾人保障法的咨询服务,并积极向他们宣传相关的法规和优惠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辖区的老年人也在逐年增长,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服务,也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如乒乓球室、社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各类活动室,开展各种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受到了广大老人居民的好评。   针对空巢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自己包片范围内的老年人,在入户调查中积极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用行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开展的一系列为老服务提高了辖区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积极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我社区为了配合全市创卫工作,利用创卫契机,消除街头小广告对市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还城市干净整洁的面容,我们还利用低保户每月的公益劳动时间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清理。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下,在双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社区创建服务型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努力满足居民的需要,积极认真工作,把我们光明社区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型和谐服务型社区。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2   为认真贯彻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关于对十个服务民生重点职能部门开展民主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X纪[20xx]15号)的文件精神,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1、成立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民主评议工作由中心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按照动员部署、上下联动,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突出重点,全面评议,自评为主、督导为辅的方法开展,采取公开征求意见与面对面评议相结合,评议考核与民意调查相结合,本单位采取自评与评议代表参与监督相结合。   2、制定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基层(企业、群众)、拓宽投诉渠道接受群众投诉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了解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宣传动员,同时将相关内容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征求意见,扎实开展自查自纠   我中心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基层(企业、群众)、拓宽投诉渠道接受群众投诉等多种形式,多方收集群众对本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罗列出如下两个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1、每周四为我中心永昌片预防接种日,由于该片区人数众多,每周一天的预防接种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2、群众反映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方便其就医。    三、狠抓落实,积极整改突出问题   围绕群众集中反映的两个问题,经我中心研究决定,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针对XX片一天预防接种日无法满足周边群众需要的情况,我中心将该片区原先周四一天的预防接种日增加到现在周三、周四两天,并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2、针对群众反映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我中心已整理好相关资料,正报送至社保局审核之中。    四、及时总结,稳步推进行风建设   定期总结本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工作的基本情况、评议意见建议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同时注意发现新问题,稳步推进我中心行风建设工作。   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总结3   近年来,我们建设局在抓好本部门三个文明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健全网络,在形成合力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局认识到,社区建设只靠党委政府是不够的,要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必须要取得驻区单位的全力支持。只有积极发挥驻区单位作用,才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我局注重与所在社区加强联系和沟通。我们经常主动与社区居委会交流双方之间的工作动态,加强了解与沟通,在重大活动安排上,能事先通气,相互配合,互惠互利。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我们与居委会的距离缩短了,感情增进了,形成了亲如一家的社区工作氛围,也初步形成了社区共建的良性机制。   第三,我局注重培育各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由于“~”与社区成员单位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只能通过组织、协调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建设局作为“~”的成员单位和牵头单位,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抓好社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通过宣传发动,使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居民都来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解决社区共同面临的社会事务,使大家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催生社区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建氛围。    二、发挥优势,在共驻共建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们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支持社区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与社区共同搭建了社区建设工作平台。   一是思想工作同做,在培育文明居民上下工夫。社区居民素质,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局职工及家属在社区内有一千多人,对社区全员素质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局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并让其去影响和带动家属、朋友提高素质。通过一系列工作,全局职工道德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为维护社区社会公德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生活环境同创,在打造文明社区上下工夫。上半年,有人反映润德路无路灯、下水道不通等问题,我们及时与茧丝绸公司、交警大队等近10个成员单位联系,筹资近3万元,改造道路,修建下水道,架设路灯,进行了绿化。通过改造,润德路面貌一新,沿路居民十分满意,该路还被县里评为文明路。西苑小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善等原因,小区里灯不亮、路不平、下水道不成体系、垃圾乱倒,居委会见很大。我局和房管局牵头,对小区环境实行综合整治,铺路、架路灯、设置垃圾箱、绿化等工作一个月内就全部完成,小区也因此被评为全省优秀物业管理小区。    三、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们建设局作为县政府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每一项工作都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关系到社区内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们抓住建设新城区的契机,结合社区环境整治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为关键,全面加快了城区建设步伐。在规划方面:邀请省市专家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及主街道和重点地段、居民小区的详细规划,并严格规划审批行为,从而使各项建设都能按既定规划实施。在建设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社会共建、经营城市等渠道,大量筹措城建资金,近几年来在没有动用县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筹资4.5亿元,先后建成了一座广尝两个园区、七条主干道、九个居民小区和近20条支巷道。以小区绿化、庭院绿化为重点,新建绿化面积40公顷,建成了邮电小区、供电小区等一批绿化达标先进单位。   以上汇报的是我局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离上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悉心指导,有社区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我县社区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社区建设工作总结优秀

  近年来,我们建设局在抓好本部门三个文明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健全网络,在形成合力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局认识到,社区建设只靠党委政府是不够的,要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必须要取得驻区单位的全力支持。只有积极发挥驻区单位作用,才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首先,我局牵头建立健全了社区建设的网络。2001年5月,我局牵头帮助城西居委会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建设管理委员会,局主要负责人被推举为“~会长”,帮助城西居委会成立了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文明共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政教育等6个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我们经常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003年,由我局与房管局共同牵头,帮助城西居委会成立了业主管理委员会,经选举由我局的一名副局长担任会长,定期组织业主开展活动,为强化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我局注重与所在社区加强联系和沟通。我们经常主动与社区居委会交流双方之间的工作动态,加强了解与沟通,在重大活动安排上,能事先通气,相互配合,互惠互利。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我们与居委会的距离缩短了,感情增进了,形成了亲如一家的社区工作氛围,也初步形成了社区共建的良性机制。   第三,我局注重培育各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由于“~”与社区成员单位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只能通过组织、协调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建设局作为“~”的成员单位和牵头单位,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抓好社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通过宣传发动,使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居民都来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解决社区共同面临的社会事务,使大家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催生社区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建氛围。    二、发挥优势,在共驻共建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们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支持社区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与社区共同搭建了社区建设工作平台。   一是思想工作同做,在培育文明居民上下工夫。社区居民素质,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局职工及家属在社区内有一千多人,对社区全员素质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局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并让其去影响和带动家属、朋友提高素质。通过一系列工作,全局职工道德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为维护社区社会公德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社区服务共办,在强化服务设施上下工夫。2001年,我局倡议召开了由社区60家成员单位参加的协调会,就开展社区活动的"原则、方式、内容进行了会商,建立了“一队、一基地、四中心”,从而建立、完善了社区的服务载体。为解决社区居民活动场地问题,我局经与有关单位协商后确定了居民晨练场所、集会场所、文体活动场所、卫生保健场所、教育培训场所等五大场所。如在解决居民晨练场所上,我局责成园林处与社区内的三个物业管理处联系,免费向居民开放公园,并分别在西苑小区、衡阳路小区、上湾居民区建成了居民晨练点,并投资2000多元添置了部分设施。   三是生活环境同创,在打造文明社区上下工夫。2002年上半年,有人反映润德路无路灯、下水道不通等问题,我们及时与茧丝绸公司、交警大队等近10个成员单位联系,筹资近3万元,改造道路,修建下水道,架设路灯,进行了绿化。通过改造,润德路面貌一新,沿路居民十分满意,该路还被县里评为文明路。西苑小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善等原因,小区里灯不亮、路不平、下水道不成体系、垃圾乱倒,居~见很大。我局和房管局牵头,对小区环境实行综合整治,铺路、架路灯、设置垃圾箱、绿化等工作一个月内就全部完成,小区也因此被评为全省优秀物业管理小区。    三、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上支持社区建设   我们建设局作为县政府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每一项工作都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关系到社区内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们抓住建设新城区的契机,结合社区环境整治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为关键,全面加快了城区建设步伐。在规划方面:邀请省市专家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及主街道和重点地段、居民小区的详细规划,并严格规划审批行为,从而使各项建设都能按既定规划实施。在建设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社会共建、经营城市等渠道,大量筹措城建资金,近几年来在没有动用县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筹资4.5亿元,先后建成了一座广尝两个园区、七条主干道、九个居民小区和近20条支巷道。以小区绿化、庭院绿化为重点,新建绿化面积40公顷,建成了邮电小区、供电小区等一批绿化达标先进单位。   以上汇报的是我局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离上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悉心指导,有社区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我县社区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飞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1   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居民自治的道路,坚持只有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才能做深做细,也只有结合了社区服务,城市基层党建才能做到实处;在工作中,社区把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将社区治理与党建工作相融合,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红色家园,实现社区的共治共建。   一、多方参与,共建红色家园   一是鼓励党员举起红色旗帜,亮出荣耀身份。社区党委有效激发自管党员团队,发挥出他们党性强、觉悟高的优势,社区成立了“红色共建议事会”,鼓励和引导居民关注身边事、参与社区治理,让议事会成员发声,用居民的办法解决居民的问题。二是引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属地资源比较丰富,又有区党群活动中心作为依托,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吸引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居民,他们把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提给社区,也让社区的服务更找准了方向。xx路4号院,通过成立议事会,征集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轮轮反复商讨,最终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院内停车难的问题,实现区域自治。三是带动各类组织享受开放平台,收获社会效益。社区党委筛选有质量的活动进入社区的平台,让居民在活动中体会社区服务品质的提升,目前植入社区的活动中,读书会一类的日常活动居民们已经习以为常,去年全年,读书会一共读了25本图书,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在社区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活动,律师行业的书友把事务所的服务深入到社区里来,社区里一场火灾涉及到的二十多户所有的法律咨询都是由律所免费提供的。   二、资源整合,完善社区服务   针对社区老年人口比重大,空巢老人占比高的特点,社区党委专门为60—75岁的自管党员设计了各类活动,为他们开设了书法班、舞蹈班,让他们除了带孙子还能有事可做;下半年,我们还将与社会组织合作,开设亲子学堂,解决他们只能家里带孙子的问题。对于社区老年居民集中关注的养老问题,社区梳理出主要集中的空巢老人吃饭和高龄老人家政服务的问题上,社区为空巢老人联系了一家距离社区300米的糖尿病医院,老人们可以直接到医院的食堂去用餐,还符合老年人的饮食要求;而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我们尝试着引入了社会组织,由律动公益等多家社会组织在社区里提供家政服务。   社区党委还把驻街的商户资源整合,带动商户提供辖区内的“微服务”,现在社区老年群体一些修鞋、缝纫、理发类的需求,都有志愿商户来提供服务,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商户们甚至还提供定期的上门服务。   三、精细管理,助推团队提升   社区党委借助打造“红色家园”良好契机,加大包楼干事入户频率,进行深入走访交流,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走访中,既锻炼了社工队伍的应变能力,又锻炼了社工队伍的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年轻社工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服务居民。社区党委还在服务社区工作者方面下大力度,深刻剖析社工队伍特点,挖掘社工队伍优势所在,从队伍内部着手开展梯队建设,增强社区整体战斗力。   xx社区现有80后社区工作者7人,他们除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踏实工作外,还有着创新的思维、灵活的工作方法、比较全面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社区党委研究认为,为这些80后社区工作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一是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协作,使社区队伍具有更强战斗力;   二是可以为功能区输送优秀的人才,作为社区管理人才储备,使社区管理队伍保持良好的衔接。社区党委开展的“80后培优计划”已持续三年,通过能力增值、角色体验、思想巅峰等系列培训和活动,全面提升了80后社工的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有效推进社工团队的整体素质,补充社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80后社工的核心竞争力。   四、社区业务口工作   社区低保工作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城市低保政策,6月份现有低保户31户34人。上半年社区养老保险新增9人,续保19人,医保77人,办理失业证75人,失业金领取47人,录入实名制就业78人,求职信息75条,用工信息50条。   xx社区上半年清运铲土20车;走访检查门前三包年审118家;每天处理智慧城管平台待办案件,督促保洁员抓紧处理整改点位,争取保证零案件。   为辖区高龄老人57人,百岁老人1人;采集退役军人信息305人,办理光荣牌295个,举行政务公开活动一次,发放传单23张,接待群众18人,解答百姓政策咨询20条。   上半年xx社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下半年xx社区将进一步优化社区整体建设,坚持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将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把为居民服务作为中心点,把社区工作做好,同心协力再创佳绩。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2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去年十二月份开展了与公安部门的交接,共接收矫正对象9人。今年上半年新接收矫正对象共7人,目前在册人员还有16人,未出现重新犯罪的现象。   一、健全机制   按照“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出台了《古城镇社区矫正试点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格局、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成立古城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刘永清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司法所长李厚福同志担任,成员由镇综治办副主任、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民政、劳保、共青团、妇联、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镇组建一支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组成,共有成员4余人。同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招募社区矫正自愿者,共招募干部、教师、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共20余人。   二、建立档案   司法所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志愿者协议书、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   三、人性化改造。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   纵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镇矫正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人力不足,为进一步将工作做细做实,完全做到位带来工作上的压力;   二是经费的不足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困难;   三是专业性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3   一、基本工作情况   1.加强社区楼院党建,完善社区治理,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工作机制。   一是把支部建在楼院。社区按楼院划分为10个网格并把支部建在网格里,社区党委选派优秀工作者担任网格长和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主抓日常管理服务和网格支部建设,把党建工作延伸到每个楼院,形成党建引领社区居民治理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进“红色家园”“红色物业”建设。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解决物业管理和居民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社区党委年初开始在全区域推进红色物业工程,现工作推进比较顺利。   2.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强化志愿服务,提升精品工程。   一是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社区认真规划和建设社区便民、利民设施,设立和开展为民服务的项目。并依托XX公园文化广场,组建了残疾人秧歌、象棋队等九支民间组织文体队伍,依托四院、健康教育所和市防疫站组建了医疗保健服务队和在职党员爱心帮扶队等。使居民健身有场地、有组织,健康有保障。   3.是引进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   特别是社区充分发挥社心理咨询室的优势,成立了由30多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组成的“静待花开”志愿者服务队,她们不但服务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社区,还长期志愿服务与皇姑区特教学校,并给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4、社区党委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与驻街单位和企业的互动,让更多社区资源走进社区,服务居民。   二、存在的问题   1.是社区党委掌握的资源有限,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   2.是社区动员的能力有待提高,动员手段需要与时俱进。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以提高社工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为突破,在社区干部中开展“讲学习,重素质;讲奉献,重服务;讲团结,重合作;讲实干,重业绩”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素质,破解工作瓶颈,更好服务居民。   2.创新“三心三民”(即“耐心听民意、用心体民情、热心排民忧”)社区服务模式,办好惠民实事,以解决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直一步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和“红色家园”建设;   3.以"共谋、共商、共议、共享"为平台,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加大社区基层支部建设、努力改善社区两个环境。建立健全社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跟踪服务网络,全面履行“承诺服务”制度。打造社区治理新篇章。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4   上半年,在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三产办的关心支持下,社区立足实际,将发展社区经济作为发展社区事业的首要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xx月份,社区实现工业产值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实现三产增加值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新增服务业项目投入xx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主要做了几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思想发动,层层落实责任   为确保社区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年初社区工作会议上统一思想,成立班子,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税源经济意识。实行社区经济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社区各项经济工作,确定专职统计员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经济指标的上报,建立规范的三产电子台账、新增规模以上三产单位台账、闲置房台账等经济台账资料,随时向街道反馈、提供相关社区商业网点的分布、投资规模等情况。同时为让社区的每一位同志肩上都有担子,将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并明确小组负责人,对辖区范围内的3大区域(望月路以南、望月路以北文昌西路以南、文昌西路以北)分片包干,定期走访登记,及时掌握投资信息。   二、抓重点项目,大力培植税源经济   今年社区重点服务金陵大饭店、旺角写字楼等2个在建项目,确保如期开工开业;对投资xx千万元的速8酒店,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已于xx月份对外营业。积极配合街道做好区民政局地块改选项目的洽谈工作,目前社区已按照街道的要求,对现地块商业网点分布及房屋的租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进行了上报。   三、抓资源整合,着力发展社区经济   社区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三产用房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盘活社区闲置、空关、转租的存量资产,增强自主招商的.意识,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居民自主创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等优惠服务,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截止xx月份,社区新增个体工商户32家,新注册私企xx家。   四、抓优化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平台   社区严格按照“属地注册、属地纳税、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做好辖区内现有三产单位的服务工作,主动帮助单位解决困难,这样既联络了感情,又掌握了经济动态,有效防止了税源流失。对新到社区投资的投资者,一律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协调各类矛盾,尽一切可能让他们实现早运营、早见效,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   针对当前社区经济形势和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下半年,社区经济发展将紧紧围绕街道年初的经济工作目标,再掀社区经济发展高潮。   1、盘活资源,做好社区招商引资工作   社区将盘活自有资源锦鹤大厦、来鹤台、山姆月城名珠、雍华府、望月路沿街写字楼、商铺等空置资源,以“腾笼换鸟”的举措,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数码、电子、餐饮特色经济。   2、积极引导,努力打造特色街区   对辖区内的来鹤台广场、望月路美食街,采取自主招商、协助街道招商相结合,加大一次招商、二次招商的力度,积极引导培植“一街一品”,推动来鹤台商圈早建成,早见税。   3、抓大活小,做好三产单位的服务和跟踪工作   社区将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准确掌握各种招商引资信息,在做好纳税大户、成熟型三产单位服务跟踪的同时,对社区内的小项目做到不离不弃,实现社区经济服务工作的优化。   4.社区经济的繁荣是搞好社区建设的支柱,我们五里社区一班人将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的社区经济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社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5   按照上级部门和局党委对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我们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有序开展,现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根据xx的要求,我科室就社区规模设置多大合宜,多次深入镇区、村居进行调研,为社区规模设置调研文章提供材料,调研报告已完成。   2、按照年初工作意见,我们于x月份将xx年的重点目标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并下发到各镇区。   3、4月中旬成功举办了全市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   4、4月底我们通过为全县社区办主任或镇区民政办助理和示范社区书记举办了“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建设培训班,并印制了《xxx》,通过参观已实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式服务管理的社区和业务指导提升社区主任的业务能力。   5、对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政策法规在阜宁报上进行专版宣传。   6、完成了xx镇8个社区均专项民政窗口建设,目前规章制度、宣传册、专人、专项台账均已到位。   7、完成了x城8个社区的第一、第二季度低保的审查、审批。   8、对全县近两年新建的社区服务用房进行了摸底,指导其建立社区项目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县村居进行一次验收评比,对符合条件的村居进行表彰授牌,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2、开展全县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问题排查活动。   3、开展村民自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继续做好完善社区项目库建设。   5、做好省厅“三争”工作。   6、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三、四季度核查工作。 ;

如何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一、问题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与价值旨趣 当下中国农村,村改社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不仅城市郊区农村因城市空间拓展被改制为社区,一些远郊农村甚至边远农村也在加快村改社区的速度,江苏、山东等省有近一半的社区为“村改居”社区。这些脱胎于农村村庄的新型社区,正如有论者说的,①其中不少是把村委会牌子换成居委会牌子的“换牌”社区,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与行政村没有什么差别。如此,针对广大农村地区正在推行的村改社区项目或工程,学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村改社区,其动机在于寻土地财政这个“经济租”;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村改社区的方向没有问题,改制是必要的,且迟早要发生,这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按照“改造”或“治理”的逻辑方式进行农村社区建设。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和城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问题凸显,于是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农村的改造力度,努力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综观近年来有关城中村和郊区农村的改造或建设政策,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主要企图不是建设,而是通过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措施,使这些地方脱胎换骨,直至被城市同化。其次,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管理单位,在村民自治制度基础上进行自治型农村社区建设。这类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社会施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不足而进行的,是村庄自觉开展的社区建设活动,如一些地方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卫生环境监督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社会互助救济站、问题活动联络站、民间纠纷调解站等,以便于更好地发展农村社区的公益事业、调节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丰富农村社区的服务生活。 以上两种社区建设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区建设不具有借鉴意义: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加快了社区建设速度,如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重庆等省市都开展了以农民向城镇或集聚社区集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虽然有一些学者对农民转移或集中型社区建设提出了质疑,甚至要求中央政府“叫停”地方政府这类建设行为,②但更多学者对这一实践予以肯定,认为农民集中促使了工业化程度高的村落农民向城镇或聚集区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它符合城乡一体化引导农民到城镇或中心社区居住的趋势要求,“体现了对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积极回应和对‘村民自治"体制局限性的超越,具有真正的现代色彩,是我们可以预测的未来农村社区建设的理想模式,也是当前中部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重点推介的模式。”③ 我国城市化已经升级为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仿照城市社区的建设逻辑,冀望把农村社区建成为类似于城市的社区,也不能承继城乡二元分化时期的“村治”逻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同于社区治理。由于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强调“城乡社会的有机融合和整合”,④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向,这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旨趣,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皈依。 二、追溯失误:农村社区建设的演进与制度安排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改造了传统共同体,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先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然后再吸引乡村人口到城镇聚集;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农村共同体的人们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并使其在城市永久性居住。我国近代对乡村共同体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全面介入乡村共同体的改造,村庄与社会步入同构状态。起初,国家权力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农民经济合作,企图改造村庄农民的个体性、自私性,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国家权力又在农村建立了“政经不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直接从事农村“工、农、兵、商、学”等各项事业。尽管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共同体表现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但农民的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生产队这个最基础的管理单位仍为村庄共同体的生产单位和核算单位,血缘共同体或家族共同体并没有因国家权力介入而瓦解:它仍是一个熟人共同体,其社会资本如信任资本、关系资本等并没有减少;人民公社的“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管理模式只是让村庄原生态共同体转变为生产集体化、生活集中化的共同体;国家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事务日益颓废,最严重的是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设施损坏严重,有的已失去其基本功能。好在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不长,国家权力安排的村民自治制度为村庄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至此,农村不再是组织化、行政化的集体组织,而又回归为人们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交往,且具有明确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农村社会共同体已经“去行政化”、“去集体化”,好像是拟单位制的队、社重新回到社区,并且与城市社区相似。但其实不然,国家权力对农村基层的放权让利没有赋予农村社会共同体与城市社区同样的发展权利,农村社区仍延续着二元固化结构前行。其一,国家行政权力上收至乡镇,村民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农村社区,但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外,大多数农村社区“难做无米之炊”,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其二,“三提五统”取消后,农民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但政府并没有像对待城市社区那样承担起建设农村社区的责任,村庄必需的公共产品只得求助于“一事一议”方式解决;其三,国家发展公共事业的重点没有真正转移到农村,农村居住环境及其配套设施与城市社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一些地区继续扩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农村社区建设落后及其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制度诱因。城乡二元不平等的制度安排一直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国家与社会处于同构状态,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必须听从国家制度的歧视性安排,不仅得不到国家的建设资金,反而还要从物质、资金上支持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家在农村社区建设上仍延续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取多予少,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停滞不前,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这种状况直至新农村建设开展后才有所转变。就此而言,国家的城乡二元化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首先要在制度上“去二元化”。唯有制度安排做到城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三、新型农村社区:温馨的“天堂” 1887年,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首次提出共同即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就是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人们在这个“共同体”中“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⑦自此,后人在有关共同体的诠释中通常把滕尼斯描述的“共同体”喻为“天堂”:它是一个“温馨圈子”,“在这一‘温馨圈子"内,人们不必证明任何东西,而且无论做了什么,都可以期待人们的同情与帮助”;⑧人们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⑨相对于滕尼斯的“社会”而言,滕尼斯的“天堂”共同体看似十分完美,“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⑩当今中国农村正在大力推进“村改居”和社区建设,其目标是要建构一个新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过,这个共同体肯定不是滕尼斯的天堂社区。对此,早有学者研究指出,滕尼斯社区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代表性观点有两个:一是德鲁克的,他认为滕尼斯所看到的共同体,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中“全都消失了”; 瑏瑡二是鲍曼的,他认为滕尼斯的天堂社区是建立在“单纯天真”基础上的,“一旦单纯天真失去了,原来的幸福也就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即“共同体一旦‘解体",它就不能像凤凰涅槃一样被再次整合为一体”。 瑏瑢尽管德鲁克和鲍曼看待滕尼斯社区的视角不一样,一个把它的消亡归因于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将使“新兴社会体”代替“传统共同体”,另一个把它的消亡视为共同体“天真和原始”的失去,并且认为“再多的汗水,也永远不会重新打开那扇通往共同体的天真、原始的同一与安宁的大门”, 瑏琐但他们都认为滕尼斯社区是“天堂”,且已经不存在。 既然滕尼斯社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那么,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不能找回“天堂社区”。 之所以如是说,不仅在于滕尼斯社区的那份“天真”、“原始”无法找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并非是让人羡慕的“天堂”:生活在滕尼斯社区中的人们尽管过着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生活,但这个共同体是封闭保守、循规蹈矩、清贫无欲的,一旦遇到利益的诱惑或“开化”,将在顷刻间分崩离析,并且再也无法修复。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滕尼斯社区,不要因为它是“天堂”,就一定要在农村共同体改制中构建一个类似滕尼斯社区的“天堂”;也不要全盘否定滕尼斯社区,毕竟它蕴涵诸多合乎人性需求的、难以割舍的、令人向往的“天堂”因素。 鉴于此,今天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不可能找回滕尼斯社区的“天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在社区改制或建设中抛弃“天堂”社区的“温馨”。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以单个大型的家庭或氏族为主体型构村落共同体必然要被多异族的新兴社会体所取代,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必然要被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人际关系所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功能将逐渐式微。尽管如此,但新型农村社区毕竟起源于传统共同体,它们有着共同的根基,如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还将继续持久地影响新型农村社区。这正如滕尼斯强调的:“即使这种原初的共同存在、共同生活以及共同工作的状态已被改变,它依然保留并能更新其精神的形式、政治的形式以及其合作的功能。” 然而可惜的是,我国一些村改社区,包括城中村社区和市郊社区,在其建设过程中,虽然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新型社区的高层住宅和防盗系统已经不便于居民串门聊天,不便于居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尤其是社区内“公共空间越来越少,一些幸存的公共空间的功能也弱化了”,社区正在向城市“陌生化”社区演变, 瑏瑦居民间的关系渐趋生疏、冷漠。对这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发的次生现象,社区建设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诚然,城乡一体化战略是赋予了我们改造传统农村社区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使命,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农民集中居住,惟改造和建设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守住“天堂”社区那份温馨。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挑战与取向 (一)面临挑战 从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家权力改造了传统的农村社区,原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网络被打破,沾亲带故的温情关系让位于组织化、单位化、制度化的业缘关系,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力大大削弱;二是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社区不乏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但这些精英对社区的整合能力不及昔日族长——精英们为赢得社区控制权展开的博弈,不仅影响、削弱了精英们自身力量的发挥,而且还致使农村社区难以形成持久影响力、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权威中心;三是村民的利益表达“碎片化”、“原子化”,村民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是在多人面临类似问题时也很少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框架来解决此类问题”;四是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村民的“私性”,随之而来的是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互动频数减少、关系网络疏远、活动空间缩小,农村社区变得越来越“陌生”。更严重的是,由于在比较利益驱使下,离乡进城的农村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庄日渐空心化或半空心化,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很难进行有效的社区建设行动。 由此观之,眼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处理能不能建设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安排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把公共事业建设重心转移到农村”等系列政策,以及国家增加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家电下乡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增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系列强农惠农举措,为建设好农村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实践过程看,尽管中国农村社区总体上仍较落后,城乡差距大,尤其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常缺乏,农村社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按照城乡一体化理念建设高水平农村社区是完全可能的。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取向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社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农村社区建设速度快,整体发展水平高,有的甚至超过部分城市社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超越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也不意味着可以在农村建设城市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兼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两个方面,遵循自身的发展取向。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符合村情。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不同,主要有:(1)城市社区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职业,人员结构复杂,加上日常交流少,难有共同的社区认同;而农村社区居民多数来自同一个或临近几个行政村,大家相互认识、彼此熟悉,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容易达成文化认同。(2)城市社区成员的生活、工作背景大相径庭,阶层差距大,难形成共同的意志表达,更缺乏团结一致的集体行动;而农村社区成员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加上在同一地域劳动、生活中结成的深厚情谊和真诚信任,有助于形成社区凝聚力。(3)城市社区与生产单位是分离的,社区仅是社会生活场所,其经济功能微乎其微;而农村社区与农田相邻,成员的经济行为多发生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一些居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的亲戚、朋友多是农业劳动者。(4)城市社区有党委(党支部)、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及各式各类民间组织;而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比城市简单,尤其是改制不久的农村社区,仍延续行政村的组织建制,大多数事务都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来承担。既然农村社区具有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那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立足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传统美德和良好惯习,尽可能多地在社区建设中守住熟人社会的“脉脉温情”,不能让“城市病”感染了农村新型社区。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对接城市社区。 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超越传统农村建设方式,强调与城市社区对接。传统农村建设是农村集体组织主持实施的,主要依靠农村社会成员出资、出力进行,其档次、规模、水平都没有与城市社区对接或并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则要突破乡村藩篱束缚,从节约建设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角度整合分散、凌乱的村庄,即不仅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要“借鉴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理念和机制,以社区为公共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事业,让居住在农村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得到平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防止复制城市社区建设样式。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齐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这些无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参照物,但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也不是要消灭农村,建设要立足于农村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适宜居住的美好家园。这个家园的形体特征可能没有城市社区“高贵”、“妖娆”,但内在美毫不逊色于城市社区,即新型农村社区里的居民既能享有城市居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又能拥有城市社区居民冀望但又很难在城市社区得到乡土生活。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着力培育居村市民。 “农村社区建设者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瑏莹社区与行政村不一样,自治机构、居民集中程度、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组织机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居民的身份也不同。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加强居住区的道路、水电、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居民,即居村市民。 居村市民是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的,指居村乡村城镇社区和农民集中(中心)社区的居民。居村市民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市民。首先,居住在农村社区里的居民不再是农民,即使有一部分人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最终将要分化为非农职业者和职业农民,与城市市民一样,都是居民;其次,虽然当前居住在农村社区里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仍有区别,一个居住在城市,一个居住在农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享有的公共服务范围、水平也不尽完全相同,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他们间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小,甚至相反。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

社区治理是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治理的特点:1.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2.社区治理手段由权威转向协调。3.社区治理方式由管制转向服务。4.社区治理决策由集中转向分权。

社区建设的宗旨是?

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社区建设的宗旨

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文体,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协调发展,提 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涵盖了哪些方面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2009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2.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农村的区别有哪些:一是人口集聚规模的变化,按照河南省建设厅的要求,2009年,各地组织建设的中心村、基层村,只要求中心村人口要达到2000人以上,基层村人口要达到800人以上,而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人口集聚规模要达到5000人以上,其他地市,如许昌市,新型农村社区人口集聚规模要求要达到10000人以上。二是有效服务半径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中,在村庄布局方面对农村生产服务半径要求是必须满足农民生产需要,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服务半径要求是,各新型农村社区布点,社区与社区之间的间距不能少于2公里,社区与乡镇集镇区、社区与城市规划区之间也不能少于2公里。三是社区职能的转变,新农村建设是在让农民不摆脱土地耕种的情况下,进行的建设,不强制要求居住户型,主要以改变农村生活环境为目的。而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有尝收回工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要求大部分农民摆脱土地耕作,建设的纯居住性社区,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便于大型机械进入田间,节省人力物力,节约集约使用建设用地。使大部分居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进行粮食等农作物的再加工,或参加产业生产等。四是住房条件的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将不再批准或尽量少批三层以下农村居民住宅,而是以市场化手段,委托开发商协助建设四层以上单元式住宅或小高层建设。五是服务设施的改善,以往建设新农村,由于中心村、基层村人口集聚规模过小,政府财政投资造成了撒糊椒面现象,使大部分村庄建设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植,村庄内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会撤底改变这种现象,社区住宅由具有开发资质的开发商统一建设,采取置换、低价出售等方式吸引周边群众,社区内道路、水电等设施由政府负责买单,或以社区捐助等形式,统一建设、统一开发,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得到更多的实惠。3.为什么现在要求所有的村庄全部停止个人和新农村建设?相信大家从各类新闻媒体都有所了解,为了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从2011年11月23日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开始筹备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2009年各县组织编制的村庄布局规划与村庄规划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果各地仍然按老的村庄规划进行建设,如果再让农村居民在老宅基地上继续建房,重复建设只会对个人财产方面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建成的村庄也无法满足人口集聚规模不断增加的需要。商丘市提出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是:五年内,要完成50%以上的社区建设和村庄迁并工作,最迟到2020年,也就是8年时间,各县要全部完成所有社区建设和村庄迁并任务,如果我们再在老宅基地上建设,新建的房子就等于只能居住不到五年时间。对未经批准进行的一切建设,政府是不负担任何拆迁补偿费用的,如果继续进行无序建房活动,只能给广大农民群众增加不必要的个人财力浪费。因此,市政府要求各地要严格控制各类涉农建设,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浪费。4.为什么现在各县都没有任何关于农村规划建设的动静了?大家都应该明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直接提出号,就直接进行建设的,所有建设,如果没有提前规划,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因素。市委、市政府在12月8日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也明确提出,所有社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并严格指出,各地要坚持做到没有规划,不进行任何建设,不搞任何没有规划的建设。所以,现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都在根据会议精神,积极修订各类政策方针,正在组织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只有先把社区布局选好定好,才能编制每个社区的建设规划。规划部门要严抓各地的规划法培训和规划宣传、规划成果公示工作,每季度都要开展培训,对各县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村镇规划管理人员进行规划法普及培训,对所有乡镇长书记、所有村组干部进行规划法培训。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啊?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等。目前,民政部所关注的社区建设基本上还是城市社区建设,从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基层社区建设。从政府角度来看,基层社区更多指的是居委会的辖区。但在实际做法上,各地略有不同.从实际发展过程来看,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多重性的,其中最基本的目标是构建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单位体制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好多人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了,虽然一些人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这些人也有单位,但他们的单位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单位有着重大区别,而且目前在传统意义上的单位里社会性的事务越来越少,比如一般的事业单位,后勤部门越来越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城市社会基层管理是迫在眉睫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就业多元化相适应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目前,国家提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做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单位为主的“条”的功能在弱化,逐步从单位体制向社区、或者向以社区为载体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转化,向以地域管理为主的体制转化,也就是向属地管理转化。我们的目的是造就一种以属地管理为主、单位与属地相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有什么不同

建设是建设,治理是管理

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建设

抓好城市社区建设,要加强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社区的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卫和部分排水、供气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与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其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其中,公共服务设施要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期投入使用。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必须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与社区规模相适应的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园林绿地和城市供水工程,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创造一个设施配套、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社区环境。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各类规划,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在社区发展规划编制时,编制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部有关规定,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安排与社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用地,并与社区外围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相衔接。要合理组织社区交通网络,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并保证足够的停车场地;社区水、电、气供应要充足并形成网络,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要接入每家用户,市政管线宜地下埋设。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社区规划方案时,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设,并及时将规划审批结果予以公示,并通报给所在街道办事处以便监督建设单位按规划建设。随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对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这一渠道,已无法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解决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资金问题,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城市社区建设需要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进行市场化经营。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要从单一公益型转变为公益型和经营开发型并举,建立灵活的投资回报机制,通过实行特权经营等手段,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经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或社区组建市政公司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等,引导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投向社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不断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二是要转变经营机制。对现有经营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事业单位,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产业化经营。对城市大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可公开招标确定投资者或经营者。对城市户外广告招牌及城市道路、桥梁、街区的冠名权等附着于城市的各类无形资产的经营权、使用权,可实行公开招标,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化经营。对社区市政、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维护等,要建立责任制,通过招投标实行承包经营,降低补贴支出,提高管养水平。三是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城市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从财政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予以优先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及旧城改造时,要将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开发成本进行预算,确保有足够资金投入。要推行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土地资产,提高土地级差收益,增加财政投入。四是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加强社区园林绿化建设,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动和鼓励社区居民大力开展街头、街道两旁和住宅区周围的绿化和美化,提高绿化水平。要完善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加快社区主要道路的新建和扩建,下决心打通堵头、卡口、峰腰路段,加强小街小巷和人行道的铺装、覆盖和硬化彩化,大力扶持和优先发展公交事业。要统一制定管网改造计划,加强社区供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建设。为加强社区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区(市、县)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街道设立社区建设管理站等派出管理机构或者派出管理人员,城建监察大队要向街道派驻城建监察中队,切实加强社区管理。要严厉查处社区内的各类违章建设,禁止乱搭盖、乱加层、乱设防盗网,以及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小区物业管理,理顺物业管理公司和居委会的关系。物业公司作为经营性服务企业,要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业主委员会监督下,依照合同,做好社区物业的管理,其履行合同情况及管理服务水平应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全体社区居民的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年检时,应由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4、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扩展资料社区建设内容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解放初的社区建设包括哪些?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简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成份、生活方式...

请结合实际谈谈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你委主任还是社区书记?年末总结吧 社区建设的特点 我国的社区建设具有自己的特点: 1、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党和政府之所以在社区建设中起领导作用,一方面是为确保我国社区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群众自治的机制缺乏历史的背景,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差异较大,社区建设尚缺乏一定文明程度的支撑。所以,要开展社区建设,实施社区青少年教育,党的领导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否则社区发展和社区青少年教育就会处于无序状况,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 2、我国社区建设是与改革同步进行的。与其他国家相比,社区建设和发展不仅情况更为复杂,而且社会作用也更为巨大。中国的社区建设不仅关系到社区内部的调整,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结构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调控模式属于单向的行政控制型,即由党制定政策,由政府发布行政命令,通过对基层单位和企事业组织的控制,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控制。改革开放后,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单位群体”,成为“社会人”,这就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调控机制的功能大大弱化,整个社会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调控机制。由于这种机制的转换是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同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同步进行,因此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我国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与社区单位的共建,这与国外的社团组织与社区居民有所不同。由于我国的社团组织不够发达,在社区中尚未形成一支重要的力量,而社区单位是社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协调好社区与社区单位的共建关系,发挥社区单位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在目前也只有靠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和谐社区,使之适应建设和谐和平的新形势,对构建和谐城区,加快和平区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和谐社区是巩固发展文明城区的客观需要。努力建设和谐城区,抓好人的素质是核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抓好社区是基础。 建设和谐社区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社区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建设和谐社区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社区基层自治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群众性团体、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各方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合力,有利于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怎样搞好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就是通过社区工作来解决本社区内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社区建设,就是我国城市的社会工作。搞好了社区建设,将在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的过程中,大大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搞好社区建设,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起: 首先,建立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所谓组织体系,一个是党的组织,一个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主当然还有社区其他组织。建立社区组织,首先是建立党的组织,中央对社区党建工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社区。再者就是建立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也有的地方既成立社区成员代表会,又成立社区协商议事会的。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心脏,是发动机,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搞好。 其次,搞好社区工作的队伍建设。社区建设能实践呼唤着大批的有志于从事社区建设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注意从现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居委会干部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要通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志愿者持多少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个重要标志,也是搞好社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要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户大可居民群众中,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到这个行列里来。 最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社区建设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始终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点把握住,就能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会欢迎。如果搞得不好,就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如何把好事办好,首要的原则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因为各个区的状况千差万别,不同的人群在需求上也有差别。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搞攀比,也不能搞统一的模式。对那些群众迫切需要、又有条件和能力解决的事情要快上,大胆地上,对那些不切实际、超出群众承受能为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去办。只要我们为群众做了实事,哪怕这件事还不太完美,群众也会理解。如果搞"花架子",群众就会失望,更不会积极参与。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在数字上作文章。要真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一定要稳扎稳打。我认为,为快而快,只怕不快;稳中求快,才是真快。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社区内的资源共享,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要求所有的单位统统打开大门向社会提供服务。哪些资源需要开发,哪些资源能够开发,都要从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商量办事。

名词解释:什么叫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主要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是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四是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是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四是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什么是城市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城市社区建设对于城市基层社会不断强化基层民主自治,优化社区结构,不断完善与提高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都具有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的作用。国务院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民政部;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组织。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建设等内容。  参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答案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iwPCCTWQ0xxDsXD4M9V0oZqh8j_s26I0ugs-YSZXsODjvDog9-oOkzK1GqnzsvehldUBjwfyRYOWt2Pt3eobjwpmhQjUi5sdenjXaOdTWe

参与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慕课

1、社区组织。即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面向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3、社区卫生。即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4、社区治安。即社区内的法制宣传和民事纠纷的调解,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实行群防群治;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5、社区文化。即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活动;6、社区环境。即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2、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4、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建设的本质

让居民感到安全干净放心

社区建设的概述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社区建设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四是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1. 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2. 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3. 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4. 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5. 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社区建设目标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面向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组织。即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卫生。即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社区治安。即社区内的法制宣传和民事纠纷的调解,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实行群防群治;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社区文化。即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活动;社区环境。即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4、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扩展资料社区建设内容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管理社区事务。二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生活救助和福利。三社区的公共卫生。四社区的绿化。

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社区建设目标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1. 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 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 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 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 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 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扩展资料: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1. 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2. 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3. 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4. 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5. 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4、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扩展资料社区建设内容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4、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扩展资料社区建设内容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建设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社区建设是20世纪中期社会学家对现代城市管理开展研究时提出的概念,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比较规范而且比较可行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在我国,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2、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4、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 2、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4、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社区建设内容及基本特征要点

  社区建设的内容与基本特征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社区建设内容   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②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   ③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   ④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⑤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⑥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2.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①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②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③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   ④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⑤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

社会学概论试述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一、居民自治与社区民主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质丰富以后,社区居民必然要求对本社区的事务有更多的参与权、决策权。民主不仅是手段,民主本身还是目的。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u2022森所认为的那样,自由本身就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一个社会成功与否,主要应根据该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实质性自由来评价。社区居民的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是城市社区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愿望,更能使社区居民构筑以“同意”为基础的社会权威,增强其对本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价值与利益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中,这是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二、社区环境建设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居住环境、社区绿化、公共卫生等物质环境,也包括社区中的人文环境。人口的高度流动,社会地位与角色的快速变化,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都使得城市社会难以像传统农村社区那样从容不迫和悠然自得,也使得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与其享有的物质水平不相适应。因此,把城市社区建成一个现代社会中充满人情与温馨的“避风港”,使居民可以在此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属,就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个执着的梦想。三、社区服务与社区保障建设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服务,包括老人照顾、老人医疗与健康、老人社会交往、老人生活的物质保障等社区老人服务;残疾人身心康复、残疾人社会参与、残疾人自主、自立等残疾人服务;幼儿保健、课外活动等青少年服务。二是社区内的便民服务,包括家务劳动服务,日常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四、社区安全建设社区安全建设包括预防社区内犯罪、吸毒、卖淫等行为的发生,防止社区内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避免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等等。

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四自六共”

anya.cn/wenda/thread?tid=3e57a510d7a011af&source=email&eac=av&tk=ALfNcUzFHbVXoen2lni-_c8SUpnFmb3c6fab8wHenwQAek3nQM4DDnIds5Qz3CQ1uU6dMsJ6ZKGoeYfTMbFC0Wurs4yvio6cYDmDcwcyRgbfJRq3Ji1D-dY" target="_blank">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e57a510d7a011af&source=email&eac=av&tk=ALfNcUzFHbVXoen2lni-_c8SUpnFmb3c6fab8wHenwQAek3nQM4DDnIds5Qz3CQ1uU6dMsJ6ZKGoeYfTMbFC0Wurs4yvio6cYDmDcwcyRgbfJRq3Ji1D-dY天涯问答上面有确切的回答

社区建设的特点有哪些

社区建设的特点有:(1)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具有完善的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生活便利。(3)具有良好的治安管理,社区居民安居乐业。(4)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社区居民生活温馨。(5)具有祥和的人文环境,社区居民文明礼貌。(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社区居民团结互助。

什么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

1、社区建设是20世纪中期社会学家对现代城市管理开展研究时提出的概念,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比较规范而且比较可行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过程与机制。

如何创建新型社区建设

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新型社区是指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具有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等特点。新型社区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型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社区服务实行网络化和产业化,做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

对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区服务最大化。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的社区通过前段时间的集中建设,硬件设施已比较齐全完善,有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现在关键是要提升工作水平。出路在哪?就在服务居民上做足功夫。社区要变等上级安排工作,应付上级检查为到居民家里主动服务。作为街道来讲,下一步要引导社区向这方面转变。衡量社区工作的好坏,不但要看社区人员是否坐的住,按时上下班,更要看为居民办了多少件实事。要把为居民办实事作为考核社区工作的重要标准,充实到目标管理中去。变年终考核为平时考核。初步设想是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每周要访一户居民,为居民办一件实事。社区十名工作人员,每周就为居民办十件实事了,每月是四十件实事,每年就是四百件实事了,这样就可以把社区急需帮助的户照顾过来了。要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测评,对连续三周完不成任务者,给予组织处理。单位型的单位下派到社区的工作人员,要由街道向单位建议换人。要进一步完善每年的社区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借鉴江北区两评的做法,竞争上岗的决定条件是居民的满意度。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由居民半年一测评,年终一总评,居民满意度低的工作人员调离社区待岗培训再分配。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关注居民,服务居民,于居民打成一片。以此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把服务居民放到第一位,落实到行动,见到实效。 二是为社区减负,为社区输血。现在的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要想使社区更好地服务居民,把这项工作突出来,街道就要为社区工作减负。该由各部门承担的工作由各部门承担起来,把社区从日常事务性工作、检查中解放出来,一心投入到为居民上门服务中去。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和工作待遇。社区工作优秀者要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单位型的单位下派人员由街道向单位推荐重用。优先考虑社区的办公经费,足额保证社区有钱办事,使社区工作人员专心于工作。 三是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街道与社区的关系。街道与社区是指导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街道要支持社区民主自治。社区的大事由社区居民说了算,定了干。社区日常工作社区居民评价。处理好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关系。社区建设离不开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社区既要为居民服好务,也要为辖区单位服好务,以服务取得辖区单位的支持。要整合辖区资源,实行辖区人文资源共享,拓展社区活动阵地。处理好社区与物业管理的关系。社区要加强对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日常监督,加强与物业管理的经常沟通,协调物业管理与居民的关系,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处理好社区与居民的关系。要摆正居民是社区建设主人这个位置,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要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创建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把居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好,真正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素质

  我们要着重提升居民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知农场、爱农场、兴农场”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居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二是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倡导居民养成热爱科学文化、学习科学文化、运用科学文化的良好习惯,培养居民具有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观念、旺盛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高品位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认知能力、较好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三是提升居民民主法治素质。重点是增强广大居民的法律法规和民主意识,使广大居民具有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懂得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公众利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生活方式,作为一切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四是提升居民文明礼仪素质。重点是培养居民的社会、生活、涉外、职业等礼仪素质,使广大居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养成举止文雅、知礼重仪、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五是提升居民身心健康素质。重点是培养广大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有强健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和充沛的精力,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提升居民素质要多措并举  提升居民素质是每个居民的义务,需要所有居民共同努力。同时,提升居民素质涉及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任务,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各行各业齐抓共管,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并长期坚持下去。  各级党政组织要履行好提升居民素质的责任。提升居民素质需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带动,将社会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精神层面与行为层面相结合、硬件建设与环境营造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壮大整体实力,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注意满足普遍需求的硬件条件建设,增加人性化设施,为提升居民素质提供更多更周到的公共服务。广泛深入开展提升居民素质大讨论活动,开展新市民评选活动,塑造、宣传体现居民素质要求的时代人物,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并与市民素质提升相结合。开展“三优”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举办既体现农场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各类活动,提升各项活动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开展对不文明行为的暗访、制止和规劝工作。对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加大处罚力度,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把提升居民素质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时时处处有人抓、有人管,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对象的素质提升工作,共同营造素质齐提升、文明大合唱的可喜局面。  窗口行业和公务人员要做提升居民素质的表率。窗口行业和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质量直接体现着居民素质的高低,其自身素质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而且被大众所关注,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要用反映较高素质的实际行动为居民作表率。公务人员要带头提升素质,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具备必需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正派,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领导干部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凡是要求广大居民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并做得更好。窗口单位要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供优质服务,争创文明窗口,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全社会。自由职业者要加强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和创造能力,尊重法律和规则,积极服务社会。  社区要在提升居民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劳动就业的日趋多元化,社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提升居民素质就是其重要而迫切的职责之一。社区要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促进居民素质提升,有计划地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建设和开辟公益性文化体育场所,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整治社区环境,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为居民提供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把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组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广大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活动,提高其公德、团结互助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学校教育要在提升居民素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生时期是个人素质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因而学校教育对居民素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注重做人的教育,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观念、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北大荒精神等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追求理想、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协作、诚实奉献、服务社会等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充分调动、启迪学生的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广泛开展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陶冶情操、发展特长。进一步探索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体制、方法、评价,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职工群众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要在提升居民素质中发挥主体作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要肩负起培养、提升居民素质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把职工群众作为本组织最可靠的财富,主动承担起本组织职工继续教育的责任,创新、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短期、长期培训。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文化体育活动,建立职工之间互帮互助机制,形成职工与单位、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  全体居民要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居民素质的提高,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居民提升自我的自觉性、主动性才是关键。加强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作为陶冶情操、锤炼品行的主要手段,坚持不懈地学习。要内心向善,充满爱心和正义,常怀感恩之心,要多想到别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他人。要懂荣辱、知对错,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伸张正义、抵制邪气,追求崇高和真善美。要积极向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与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方面保持一致。每个居民都应积极参与“三优”文明城镇建设,为其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直面各种诱惑,主动接受考验,塑造并不断提升自身品格,并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改变陋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文明的城镇。

城市社区建设具有以下哪些基本特征?( )

【答案】:A、B、E城市社区建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合性。社区建设特别强调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来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合力推进社区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整合性是社区建设的本质属性。 (2)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而不是特指社区某一方面的工作。不管是从内容来看,还是从方法手段来看,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是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区内涵的综合性所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突出表现为党的领导和政府推动,以及社会广泛参与。既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又不是单纯的民间行动,而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下各类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社区的过程。

简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简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下:把坚持领导、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自治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社区居民需要为第一信号,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立足各地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尊重和支持基层大胆实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实行共驻共建,社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建设智慧社区充分依托已有平台,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联网对接或向其迁移集成。依法向社区下放政务服务审批受理权限,扩大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拓展政务事项查询、办理、反馈功能。完善电子政务服务流程,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运行模式,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实时共享。以社区的市为单位,大幅度优化精简部署在社区的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功能相对单一、相近或重复的办公类、管理类、学习类等APP,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如何理解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概念的不同?

1、社区组织是指通过组织和动员社区成员,建立社区内部的力量和资源来解决社区问题和满足社区需求的过程。社区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让社区成员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增强社区自身的能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2、社区建设则是指在社区内部或以社区为主体,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来改善社区内部的环境和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它包括改善社区住房、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同时还可以加强社区内部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

当前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企业退休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群众、外来流动人口、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聚集到社区。 社区为 *** 分担了许多事务,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 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社区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 社区组织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有的地方 *** 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区工作水平差距较大,社区自治功能淡化。 有的社区将社区居委会当作下设机构,随意派任务、下指标。 居委会将大多数时间和大部分精力,花在应付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与社区关系密切相关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文体活动、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却无力去做,社会性组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丧失了独立意识和活动能力。 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社区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 如社区治安涉及公安部门,社区卫生涉及卫生、环保部门,社区服务涉及工商、税务部门,社区文化涉及文化、教育、体育部门,社区环境涉及城管、环保、规划等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社区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顺,职责不清,有的把工作下移到社区,却没有相应的人员、经费保障,无力开展正常工作。 三是社区居民与社区中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 目前,社区主要是离退休的老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绝大多数中青年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成员单位缺乏社区意识,不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认为社区工作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是街道办事处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 四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较低。 目前在街道社区第一线工作的干部职工,多数没有经过社区工作专业培训,不熟悉社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居委会层面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偏弱等问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手段单一,难以胜任社区管理和建设的需要。 五是社区队伍不够稳定。 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从事社区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身份不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社区工作者就是一份跑腿打杂的差事,不是一份正当的职业。 待遇偏低,由于经费没有保障,有的人月收入仅一两千元,低的甚至只有几百元。 工作负担过重, *** 职能部门的许多具体事务下放到社区,搞得社区工作人员不堪重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强社区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着力完善社区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实体,应当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让社区居民自己处理社区内的事情,这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 城市社区管理首先应当重新构建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体系,社区工作应优先做好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低保办理等涉及民生的工作。 第二,着力研究如何合理划分基层 *** 与社区组织的事权。 明确社区工作职能,真正实现 *** 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对社区工作进行明确界定,哪些工作由社区做,诸如社区中介组织的发育与管理、家政医疗、邻里关系等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哪些工作不该由社区做,如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哪些工作由社区协助做,如社区保障、社区文化等社会 *** 工作。 *** 要转变职能,理顺与社区的关系,把应当属于社区的权限逐步交还给社区。 第三,着力探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政策措施。 当前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实现在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都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同时研究和探索社区服务的重点领域、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以及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社区服务特色,以重点提高面向社区居民的便利、快捷、细致、个性化的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探索将社区卫生、家政服务、养老抚幼、修理服务等社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 第四,着力培育社区成员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 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教育、体育、科普、互助等活动,寻找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途径,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能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社区建设的重要事项要组织居民共同讨论决定,在现有社区群众性组织基础上,重点培育若干专门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以各种组织为载体,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活动。 第五,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 通过公开招聘、民主推选、竞争上岗等办法,真正把那些思想素质好、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年轻人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专职化、年轻化。 切实做好社区队伍的稳定工作。 要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方法,在全社会营造社会工作者是一份光荣而崇高的职业的良好氛围。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社区工作者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该如何参与社区建设?

作为大运村的居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尽力为社区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1、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主人翁,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增强自己的能力,做到有所作为。2、参与社区管理:积极参加社区议事会、业委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可以为社区的发展出一份力。3、保护环境:大运村是众多大型比赛的主办地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使大运村的环境更加优美。4、关心社区弱势群体:我们作为主人翁需要关心那些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积极为他们发声、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5、促进社区文化交流:大运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加强社区文化交流,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区域社会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区,形成于原始农业的产生时期。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可以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通过种植农作物取得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为人类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居住条件,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了最原始的村落,产生了最早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从产生到现代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农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农村社区三个发展阶段。

社区建设具有哪些功能( )。

【答案】:A、B、C、D社区建设的功能包括:管理协调功能;社区服务功能;社会综合管理功能;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环境维护功能;问题教育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推进街道和居委会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逐步完成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由行政化管理体制向法制保障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体制的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一、要相信社区居民能够依法管理好社区事务一是治理好社区必须依靠社区居民。二是社区建设既是自治过程,也是法治过程。自治过程,就是要给居民更大的空间参与自治,处理好自身事务。三是社区机制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需要个人坚守对集体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二、依法建立政府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过多介入社区事务是“十二五”时期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范围包括就业、救助、养老、卫生计生、文体、安全等六类服务。凡属社区自治的事务,交由社居委自主管理凡属有关政府事业单位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不得随意下放居委会;未经批准的事务,居委会有权拒绝。三、在社区自治中始终坚持通过法治来规范各个行为主一是发挥乡规民约在社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社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的任务之一就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在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中实现个人安全、自我放松、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共同认知。扩展资料: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区建设的关系:一、进一步明确社区事务是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一是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加强社区建设,要求中央政府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政府管理。二是加快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的改革。二、鼓励地方政府立足现实发展,大胆探索社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才能跟城镇化,特别是城镇人口保持一致,外来农民工如何通过申请租房落户并获得公共服务,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村民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以及如何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等问题。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与人民的“微生活”有机结合基层社会对公共服务有着巨大需求。从有关城乡居民社区服务需求的比较研究可看出,城镇居民的服务需求依次是家政、就业、老年人、儿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服务,而农村依次是老年人、文体生活、儿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服务。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具体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加以解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社区建设的内容

社区建设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1. 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2. 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3. 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4. 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5. 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6. 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社区建设包括什么

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几方面。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城市社区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等

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1、规范用人机制。2、树立先进典型。3、搞好业务培训。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障机制。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扩展资料: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1、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2、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3.、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4、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建设

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1.民政部出台的《关于在全国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城市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进行的。 3.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巩固、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4.是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的工作重心。 5.社区发现,即社区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发展在内的系统工程,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6.扩展资料城市社区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必然需求。 7.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社区服务开始起步并不断推广和深化。 8.1999年国家民政部确定26个城区为社区建设试验区,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9.目前,社区已走近了每个人的身边,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0.随着我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使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11.在这一变革中,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继农村改革之后的又一新的伟大创举。 12.可以说,我党成立后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而在城市社会建设领域形成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显著成就:居民自治稳步推进、社区管理有序开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社区文明渐趋形成,已基本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一、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1、社区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组织。即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面向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3)社区卫生。即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二、社区建设的规定是什么社区建设管理的规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名词解释:什么叫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组织。即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面向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3、社区卫生。即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4、社区治安。即社区内的法制宣传和民事纠纷的调解,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实行群防群治;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5、社区文化。即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活动;6、社区环境。即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20世纪中期社会学家对现代城市管理开展研究时提出的概念,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比较规范而且比较可行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如何加强社区党组织管理协调服务,推动社区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1、选优配强,着力解决设社区党组织书记“有人干”的问题。一是拓宽选人视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区县、街道两级党组织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强调政治素质的同时,注重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推行“四个一批”工作法,即“街道下派一批、重点保留一批、考试留用一批,面向社会招聘一批”,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干部公开招录工作,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目前,西安市有621个社区党组织,其中党委9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573个,全部社区均配齐了党组织书记。62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街道下派148人,占24%,社会招聘318人,占51%,企业在职兼任(单位型社区)155人,占25%。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三年选聘了27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或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实了人才储备。二是提高选人标准。今年下半年,以第四次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一个关于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党组织设臵、班子成员配备数量、任职和提名年龄界限和文化程度,选举方式和方法步骤都做出明确规定,凡是新提名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继续提名的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同时,要求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强调每个区县要有2至3名40岁左右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换届工作中,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普遍采取“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等方式,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突出强调能力、学历、年龄等“三要素”,将一大批政治素质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做社区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干部推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换届,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4岁,较换届前降低了3.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39人,占70.7%,较换届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同时,有17名社区选聘生被党员群众推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三是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为加强组织领导,精简成员职数,实现社区两委会成员的高比例交叉任职,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法定程序使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换届后,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499人,占社区总数的80.4%,较换届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阎良、蓝田、高陵等区县达到100%。 2、完善机制,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想干事、会干事”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将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学分制量化考核,积极利用“西安市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组织社区党员和社区干部积极参加网上在线学习。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次示范培训班,各区县、街道乡镇按照“示范培训、分级培训”原则,每年对社区两委会成员进行一次轮训。三年来,市委组织部共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500余人次,区县、街道乡镇共轮训社区干部20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推行规范化考评监督机制。我们大胆创新,在全市社区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社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双评”指“群众测评”和“上级考评”;“晋级”指按照普通、标准、示范三个等级,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分类晋级、整体提高,力争各区县每年创建党建示范社区数不少于本区县社区总数的10%,全市每年新增党建示范社区不少于50个。“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的开展,为社区工作建立新机制。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年终要向社区党员群众述职,个人工作都要经过社区党员群众、驻地单位和上级党组织的量化考评,考评的结果直接与个人的待遇和职务任免相挂钩,使每名社区干部感受到干好工作有荣誉、干好工作有待遇、干好工作有前途,无形之中将工作压力转变为动力,充分激发了社区干部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今年,全市再次提高了社区干部待遇,解决了社区党务干部待遇没有保障的问题。“一肩挑”的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1500元,书记、主任分设的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1300元,补贴标准较往年均有30%至50%的提高。同时,增设社区书记、主任届期津贴,规定凡任满一届的均可以享受届期津贴。社区干部补贴标准每三年调整一次,力争到2015年,社区干部补贴待遇不低于西安市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干部退养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连续任职三届(9年)或累计任职15年(含15年)以上,离开社区工作岗位无固定工资收入、未纳入社保的,一次性发放10个月的补贴作为退养费,受过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另增发2个月的补贴。此外,对工作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副科级或正科级待遇,对表现突出的破格提拔任用,一些社区党组织书记被破格提拔为街道副处级干部。让广大社区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 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 3、注重实绩,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干成事”的问题。一方面,在服务群众中展示能力。近年来,全市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居民事务受理中心,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为社区群众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房屋租赁等100余项服务,基本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各项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建立老年餐桌、便民早市、阳光家园、再就业培训基地,推行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和日常需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初步实现了居民医疗信息综合利用和居民健康档案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共享。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服务群众提升了服务意识,展示了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树立品牌中彰显作用。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开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社区干部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开放型党组织生活”等一系列党建品牌活动,引导党员争做服务群众、遵纪守法、促进和谐的表率,加快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特别是在全市开展的“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中,社区党组织通过设立政策宣传、科学普及和计生监督等18种公益岗位,吸引了居住在社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认领,总计有11689名在职党员认领了10000余个社区岗位,累计开展各种便民活动17000余次,进一步发挥了在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破了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社区党建工作品牌的树立,进一步显示出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服务群众,实现社区群众共同利益的组织者、实践者、领导者的作用。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加强社区管理是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需要加强社区管理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需要加强社区管理是加强基层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强社区管理 (一)加强社区管理工作,把握好政府指导和居民自治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强化服务(三)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条块结合(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居民群众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创新管理工作

给居民带来利益。那就会加强社区管理了。

社区建设宣传标语有哪些

  1. 人人都有文明形象,处处都是和谐环境。   2.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3.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4.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5.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6.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7.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8.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9.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   10.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11. 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   12.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   13. 告别陈规陋习,拥抱科学文明。   14. 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15.共创平安社区,同筑一方乐园。   16.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17.尽社区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18. 平安社区是金,和谐社区是福。   19.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20.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社区平安,人人共享。   21. 警民携手,共建社区平安;邻里协作,共筑一方乐园。   22. 家家争做文明家庭,人人参与创建活动。   23. 健康一个居民,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   24.家家加强防范,社区和谐平安。   25.同心同德创平安社区,群策群力建和谐家园。   26.同住一个小区,齐保平安社区,共享美好生活!   27.建平安社区,享和谐生活。   28.社区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29.平安社区靠大家,社区平安惠大家。   30.心装一扇防范门,爱编一道安全网。   31.让社区文明更近,让服务与百姓更亲。   32. 卫生服务人为本,健康呵护爱为魂。   33.我当社区服务使者,你享和谐社区生活。   34.金贵银贵生命最贵,千好万好平安最好。   35.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36.建设平安社区,营造和谐家园。   37.长治久安靠法治,社区防范凭合力。   38.平安情系你我他 防范工作靠大家。   39.明礼诚信和谐之基,守望相助平安之本。   40.文明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社区建设宣传标语

  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建设宣传标语,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1. 人人都有文明形象,处处都是和谐环境。   2.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3.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4.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5.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6.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7.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8.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9.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   10.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11. 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   12.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   13. 告别陈规陋习,拥抱科学文明。   14. 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15.共创平安社区,同筑一方乐园。   16.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17.尽社区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18. 平安社区是金,和谐社区是福。   19.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20.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社区平安,人人共享。   21. 警民携手,共建社区平安;邻里协作,共筑一方乐园。   22. 家家争做文明家庭,人人参与创建活动。   23. 健康一个居民,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   24.家家加强防范,社区和谐平安。   25.同心同德创平安社区,群策群力建和谐家园。   26.同住一个小区,齐保平安社区,共享美好生活!   27.建平安社区,享和谐生活。   28.社区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29.平安社区靠大家,社区平安惠大家。   30.心装一扇防范门,爱编一道安全网。    我特别推荐    我特别推荐

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

尽力而为,不乱扔垃圾说文明话,做文明人不破坏环境。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四是社区文化,主要包括社区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如何抓好社区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聚精会神抓党建,用心用功抓党建。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还要有大局意识,要站在维护党和政府利益的高度,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要树立“为居民办好事,让居民好办事”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增强开拓意识,锐意进取。树立在突破中创新,在进取中创新的意识,要善于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统领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各项工作。二要牢固树立“主角”意识。社区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更是社区工作的统领人、带头人。因此,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有党建工作的“主角”意识,社区工作的主动意识,要用全部精力带头抓党建,不仅要抓部署,而且要抓检查、抓落实,真正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三是要有学习和创新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发展新要求,要实现服务发展,就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就必须确立学习主题、突出学习重点,自觉加强知识再造培养,提高用理论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静下心来向书本学、向同事学、相好的工作方法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和规划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社区发展和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增强社区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四是要主动强化责任意识。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要坚持深入基层,勤于调查研究,善于出谋划策。把贯彻上级党组织精神与本社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子,敢于打破常规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要主动增强发展创新意识,要学会用“扬弃”的观念来消除影响工作的因素,更要增强危机意识,全面了解当前社区发展和居民群众的要求,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要有自我批评的意识。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对照自身在思想问题上、服务意识上、工作能力上、执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要主动与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注重征询和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杜绝盲目性和主观性。在思想上要更加严于律己,对工作多用心、多用脑,做好各项工作计划,使其有时、有序、有步骤地完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谋划在先,工作在前,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六是要有主动增强能力意识。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为重点,要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扩大社区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党的建设带动各类基层组织的建设。

如何创建安全社区?-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之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社区安全基础差。通过建设安全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安全促进活动,大力推广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先进的社区建设理念,贯彻了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是社区改革发展的需要。安全社区建设也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满足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要求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安全促进活动,不但可以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帮助 提升社区的社会形象。 2 国内外安全社区发展状况 安全社区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89 年在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的,大会通过的《安全社区宣言》指出:任何人都有平等享受安全和健康的权利。从此, 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 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WHO 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提出了安全社区准则并负责评审安全社区的申请,经过该中心 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合格后,正式命名为WHO 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并非单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程序,使之有能力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安全社区建设要求事故和伤害预防范围涵盖社区内所有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凝聚社区内的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让居民不论是在工作场所、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娱乐、运动场所,都能保障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 预防和降低事故与伤害。 WHO1995 年度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500 余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行为,不论是发展中 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伤害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外安全社区建设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对伤害预防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瑞典Falkoping 社区,在伤害预防计划实施后不到两年半 即见成效:社区内交通伤害减少了28%;家居伤害减少了27%;工伤事故减少了28%;学龄前儿童伤害减少了45%;而相邻未实施伤害预防计划的社区,上述伤害现象并未见减少。又例如,瑞典Fulan 地区在5 个社区实施伤害预防项目5 年后,医院门诊伤害病人比例下降了 23 %;因伤害住院者平均每年下降7.2%。挪威的Vaerlander 区在实施安全促进计划两年后, 伤害个案下降了29%,8 年后下降了58%。瑞典Motala 实施安全社区计划后,5 年之间儿童 的伤害个案下降了13%,工伤事故下降了50%。挪威的Vaerlandet 岛实施安全社区计划两年 后伤害减少了 29%,8 年后则减少了 58%。我国香港的屯门社区在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两年 后,家居伤害减少了 18%,儿童伤害减少了31%,社会治安案件减少了30%,火灾减少了 47%,交通伤害减少了32%。WHO 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对全球安全社区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认为:成功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事故与伤害可减少30%~50%。 十多年来,WHO 提倡的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1991 年 6 月,WHO “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瑞典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至2005 年已 经举办了十四届。 WHO “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还在世界各地创建了14 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安全社区模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工作?

一、完善机制体制,发挥城市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是传递党政关爱的桥梁。各社区要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居委会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协调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加强社区舆情掌控,强力推进网络问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在城市社区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重大舆情报告、疏导与防控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要着力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着力形成自律与他律、要求与制度相衔接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构筑底线公平。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要制订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和生活救助,引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时加强辖区内精神病人基本情况调查,逐一建卡立档,强化监管,确保管控万无一失。要大力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攀穷亲”、“结穷对”、“帮穷户”,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搭建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平台,增强社区扶贫济困作用。要重视福利彩票销售,积极配合开展福彩销售进社区工作,大力搞好公益宣传,树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公益形象。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工作评价体系,推行“乡、村两级联查联审制”、“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票决制”、监督员制度和资金发放打卡直发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社会救助的申请、调查、审批、公示等程序,不断增强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操作、对象准确、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民心工程。三、深化服务内涵,发挥公共服务的利民惠民作用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各社区务必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确保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搭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奠定基础。要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落实促进就业服务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创造“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促进和吸纳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要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警察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安置帮教、守楼护院等活动,认真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社区。要着力打造宜居社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业主管理和物业服务“三驾齐驱”的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格局,完善社区环保听证制度和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制度,探索建立社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卫生环保、物业管理、日常综合维修和绿化维护等基础性服务,促进社区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要切实贯彻娱民宗旨,以社区市民学校为载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努力打造文明社区。要建立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行就业信息、致富信息、家政服务信息等居民需求的信息公布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要强化为老服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大力发展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老年医疗保健、社区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社区老年参与社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要切实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依托社区工作站无偿为群众提供代理服务,主动为民解难,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文体和教育服务、社区公共安全和商业服务体系,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需求的生活服务圈,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要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从社区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党员岗位承诺、设岗认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四、加强培育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协同作用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城乡居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各社区务必大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逐步构建政府服务机制同民间服务机制互联、政府服务功能同民间服务功能互补、政府服务力量同民间服务力量互动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要推行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度,消除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门槛,发展社区自治和服务多元主体,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要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的自助和互助性服务活动;帮助部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强化章程的核心地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现代组织制度,推动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职能和资源优势,结合“先锋岗”、“示范岗”创建等活动,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慈善捐款”等公益事业,积极做好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树立“诚信自律、服务社会、开拓创新、特色品牌”四个新形象,切实提高社会组织美誉度和公信力。五、夯实工作基础,发挥社区队伍的支持支撑作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神面貌好、整体素质优、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的社区人才队伍,为社区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要加强社区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升队伍“战略思维、科学发展、开放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五大能力,培育“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亲民爱民、勤奋学习、清正廉洁”五种作风,提高社区工作效能。要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准入制度,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发,加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步伐,加大社区配备和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力度,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拓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范围。要普遍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开辟社区志愿服务基地,连通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渠道,组织和指导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社区救助、助残、优抚、居家养老、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要推行社工人才和社区志愿者注册、培训、时间储蓄和“星级”评定表彰等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建立社区工作队伍档案数据库和社区人才储备制度,使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向专业化、知识化不断迈进。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帮扶服务,对残疾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和社会功能缺失人员进行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修复功能、回归社会。

如何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积极的探索试点当中,没有统一的途径和办法可供借鉴。相较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由于居民有共同的经济利益等因素,更容易组织和发动起来,共同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各项事业中来。下面,在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就如何调动发挥村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村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畅通村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村级层面建立民愿接待室、恳谈室。由村党组织成员或村委会成员负责接待反映问题的群众,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定期接待,并形成制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应给予解释说明,理顺群众情绪。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在掌握收集民意方面的优势,指导村委会建立定期代表接待制度、分片包户制度等,及时收集村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向村委会反映,有效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三是村委会可将村民意见通过《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向村民反馈有关信息。四是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建设,在网站中设置“社情民意”通道,为村民提供了解政策、反映诉求的窗口,同时使政府及时了解村民的需求。五是健全完善村委会下设委员会设置,充分发挥各委员会在组织发动村民群众开展各项公益性活动和实行民主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民主选举制度,充分发挥民主选举功能  选举是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和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完善选举工作制度,认真组织好村委会选举工作,藉此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一是依法完善村委会选举工作规程,规范选举程序。要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精神,进一步细化完善选举工作程序,制定较为规范的选举工作规程,规范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选民登记、提名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和工作交接等关键环节,维护和保障村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利,真正把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公正廉洁,作风正派,热心为村民服务,身体健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受到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二是认真组织好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的选举工作。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是发动群众的直接联系人,他们素质的高低和工作的热情直接关系到村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村民代表选举工作的指导,严格依法选举产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应充分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倡将村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党组织成员、党员选举为村民代表,体现村民代表的广泛性。同时,认真做好村民小组长的推选工作,切实把热心公益事业、为村民群众服务,有奉献精神的人推选出来。三是以选举为契机,切实为村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有效的矛盾排查机制,围绕村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选举过程中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努力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此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三、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民主决策功能  一是修订完善村民代表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议事决策的内容,规范民主决策程序,深入推进“一事一议”,把好群众意见关、议事程序关和监督关,确保村级事务决策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提高村民代表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民主听证制度。对于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要事先召开民主听证制度,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同时,着重健全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规范引导作用,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目前,各村基本已经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但其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充分。要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不断通过民主程序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并做好《村民自治章程》的入户签约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在享受权利同时积极履行居民义务,自觉依照《社区自治章程》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管理各项制度。要按照中央和各地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好印章管理使用制度、村委会换届后工作移交制度和村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实现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并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管理和监督,通过保障和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把村民群众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奋斗,从而自觉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各项事业。  五、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监督功能  一是深化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拓宽村务公开的内容,将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财政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项目、农村公益事业经费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并积极推进点题公开,及时公开村民要求公开的事项,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发挥村务公开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二是积极创新村务公开监督机制。在继续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村民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乡镇党委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实现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互动。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精神,逐步推广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四是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一年来推进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实践已经证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有效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调动更多村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六、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村民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者、创造者和推动者。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充分尊重村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将村民组织起来,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村民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大对村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引导村民以合法理性途径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各项活动;要从解决村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化解社区内各种不和谐的因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的创造,积极指导和鼓励村委会和村民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有序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如何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第一,要有大局意识。第二,要有责任意识。第三,要有任务意识。第四,要有发展的意识。第五,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第六,调动和发挥驻区单位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七,从解决百姓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第八,提高政策水平。第九,提高专业技能。

社区建设标语

社区建设标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标语吧,标语是在宣传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个意思从而达到某种宣传目的口号。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标语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建设标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区建设标语1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用心服务,用爱相助,社区卫生铸就健康路。   心装一扇防范门,爱编一道安全网。   我当社区服务使者,你享和谐社区生活。   文明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卫生服务人为本,健康呵护爱为魂。   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   同住一个小区,齐保平安社区,共享美好生活!   同心同德创平安社区,群策群力建和谐家园。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   社区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社区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社区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人人都有文明形象,处处都是和谐环境。   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让社区文明更近,让服务与百姓更亲。   平安社区是金,和谐社区是福。   平安社区靠大家,社区平安惠大家。   平安社区家家欢乐,和谐家园人人幸福。   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社区平安,人人共享。   平安情系你我他,防范工作靠大家。   明礼诚信和谐之基,守望相助平安之本。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   亮丽社区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   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警民携手,共建社区平安;邻里协作,共筑一方乐园。   尽社区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金贵银贵生命最贵,千好万好平安最好。   健康一个居民,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   建设平安社区,营造和谐家园。   建平安社区,享和谐生活。   家家争做文明家庭,人人参与创建活动。   家家加强防范,社区和谐平安。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弘扬互助礼让精神,打造平安祥和城区。   共创平安社区,同筑一方乐园。   告别陈规陋习,拥抱科学文明。   服务社区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打防并举,铸造平安社区;警民联防;共建文明城区。   创文明城市,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   创建文明社区,实现安居乐业。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长治久安靠法治,社区防范凭合力。 社区建设标语2   ●全民参与,共建文明。   ●讲究卫生,垃圾入桶。   ●清洁延寿,从我做起。   ●热心公益,奉献社区。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摈弃陋习,崇尚文明。   ●热爱古城,热心创卫。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树文明新风,做文明村民。   ●当文明使者,育社区新风。   ●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邻里一家人,互助大家亲。   ●延寿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   ●社区是一家,情系你我他。   ●建平安社区,享和谐生活。   ●邵阳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社区建设标语3   ● 加快村庄建设,建设新农村。   ● 尽社区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 共创卫生村庄,同享幸福生活。   ● 养成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传播。   ● 建设卫生村庄,构建和谐社会。   ● 同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 提高村民素质,建设卫生村庄。   ● 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 整治城乡环境,利县利民利家。   ● 共创平安社区,同筑一方乐园。   ● 珍爱生活空间,热心创卫工作。   ● 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利国利民。   ● 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   ● 顽童不识寸草情,父母相教是非清。   ● 手拉手,一帮一,无私奉献在社区。   ● 卫生事关你我他,环境整治靠大家。   ● 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清洁。   ● 改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延寿人。   ● 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文明好市民。   ●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 让社区文明更近,让服务与百姓更亲。   ● 告别不文明行为,做健康文明延寿人。   ● 明礼诚信和谐之基,守望相助平安之本。   ● 文明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 服务社区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 社区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 弘扬互助礼让精神,打造平安祥和城区。   ● 平安社区家家欢乐,和谐家园人人幸福。   ● 我当社区服务使者,你享和谐社区生活。   ● 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社区平安,人人共享。   ● 倡导文明,从我先行,服务居民,奉献社区。   ● 同心同德创平安社区,群策群力建和谐家园。   ●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   ● 全县动员、全民参与、营造文明的城乡环境。   ● 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 用心服务,用爱相助,社区卫生铸就健康路。 社区建设标语4   一、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二、以文明求发展,以发展促文明。   三、什么是城市公共文明指数?   四、社区建设公共文明标语:   五、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培养文明行为规范。   六、优化公共环境,规范公共秩序,促进公共文明。   七、举手投足见文明,一言一行讲道德。   八、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九、公德在我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十、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天天享受健康生活。   十一、文明创建重在行动,树立新风贵在坚持。   十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优化发展环境。   十三、片言只语体现修养,小事细节彰显文明。   十四、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促社会和谐。   十五、文明伴我行,公德在我心。   十六、积极行动,全民参与,为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增光添彩。   十七、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行文明路,做文明人。 ;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