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什么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什么是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核心理论是什么?

潘之凯通过2016年11月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出版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初论》(以下简称《初论》),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以下简称新体制)理论。该体制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再版”,也不是“计划”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机械拼凑,而是将“计划”和“竞争”以科学的、可验证可重复的形态有机融合在新体制中,创造出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且可以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一、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理论 《初论》的研究发现:在生产、消费、交换环节中,社会控制力的着力点不同,构建的经济体制也不同。社会控制力着力点在生产环节上时,主要通过政府管控生产者的计划来控制经济,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更适合生产者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控制力的着力点在消费环节上,生产者把消费者当成“上帝”,消费者的意愿成为为生产者生存的主导力量,构建了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经济体制下,生产者要及时响应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和随意变化,更适合生产资料私有制。如果将最有活力的消费环节和生产环节完全放开自由竞争,而社会控制力管控交换环节中的“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就可以构建全新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的对象是“流”而不是“人”,可以适应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控制力控制交换环节是通过政府按省、地、县建立地区供需契合枢纽(以下简称“枢纽”)实现的。新体制不设全国“枢纽”以实现地域均布,地域管辖以消费地和注册地为原则。在新体制下,达到一定标准的消费需求需要经过“枢纽”公开公平招标、签订契约和在政府权威保证下有计划地实现契约。由此,在时间维度上,形成契约签订前阶段的充分“竞争”(没有投入)和契约签订后阶段受政府权威保证的严格“计划”(有投入)的统一。从宏观到微观维度上,通过以下四个层次实现宏观“计划”平衡和微观“竞争”活力的统一:在第一层即宏观层次上,“就业和就业社会分配总量”、“社会消费总量”、“社会生产总量”、“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通过宏观计划,实现宏观平衡。在第二层宏观计划传导层次上,将宏观计划转化为能在“枢纽”招标契约中落实的宏观调控参数(比如价格调节参数、地区发展平衡参数、劳动力使用参数等),将宏观计划平衡在第三层各企业自由竞争配置资源中,经过各地“枢纽”传导到生产者的生产合同中。第四层则通过企业内部的按劳分配实现竞争带来活力,又在公平竞争和按劳分配中实现共享目标。新体制通过宏观计划平衡及宏观计划的微观传导,实现消费、生产和就业的计划平衡,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资源可持续”的计划平衡。 政府通过“枢纽”行使交换管控权特别是招标权时,将采用显性程序权力和隐性实权相互制约的权力制约架构,以完全割断“关系”对权力行使的影响,终结随着权力搬家到“枢纽”而将腐败和低效率同时“搬家”。在这种权力制约框架下,显性的“枢纽”工作人员只有权力行使程序和过程组织的权力,实际决定权是临时由电脑随机从“专家库”中选择的隐性专家行使。 “枢纽”用政府权威管控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真正地位平等,也使经济活动中的所有经济主体实现了信息交换、资金交换、物流交换的真正公平。生产者一旦拿到“枢纽”的合同,生产者就可以放心生产,消费者就可以放心消费,因为这是政府担保的契约。新体制中,“枢纽”完成的所有任务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已有的任务,不仅不会增加社会成本,还会在政府权威管理下,终结三角债、降低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实现充分竞争条件下的计划性。二、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制约机制新体制运行和运行监管主要将通过科学的制约机制来保证。这种制约机制是利用人类本原的、始终伴随的利己欲、竞争欲等本性需求,经过精心制约设计构建。它可以在摆脱对“人管”依赖前提下,持久有效地实现各经济主体的制约,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三、计划-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未来劳动置换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初论》发现只有“未来劳动”是所有人都持续拥有的财产,而且还是生产环节不可缺少的劳动力供应源。新体制提供了:用每个人都持续拥有的未来劳动置换现实消费,又用自己的消费需要,创造自己就近就业的机会”的“置换”。这其中:最广泛最普遍的消费者通过“置换”提前得到了消费品,这个消费品正好是生产者按“置换”计划制造的产品;消费者根据“置换”计划支付未来劳动,这个劳动正好满足生产者对劳动力的需求;消费者用劳动所得偿还提前消费的欠费,而这正好是生产者再生产的投资;政府则既是“置换”的谋划者和导演者,也是全过程的计划者和组织者。“置换”者用未来稳定的就业作保证,分阶段获得自己用未来劳动“置换”的消费品、用未来劳动生产这些消费品、在生产自己使用的消费品中实现稳定就业和用就业收入偿还己获得消费品的欠费。“置换”是供需双方在“枢纽”(政府)管控下的契约行为。这个思路的受惠人群是最普通老百姓,是执政为民的举措,是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思路。四、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初论》详细论述了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理论,涉及分配理论、制约机制理论、体制架构设计,涵盖宏观经济规划和对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对国企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也有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初论》在淘宝上输入“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搜索,便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