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地震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四川省大型水库地震监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大型水库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规定。ue004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大型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ue004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水库地震监测,是指对水库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强化监测,对水库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受力及其反应情况进行监测。ue004第四条 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简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ue00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ue004第五条 下列新建的大型水库应当在预可研阶段进行专门的水库诱发地震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报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认是否需要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ue004  (一)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ue004  (二)坝高80米以上,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且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以上的水库;ue004  (三)坝高80米以上,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距库区水体边缘5千米范围内有活动断层通过,可能构成6级以上潜在震源的水库;ue004  (四)对县城以上重要城镇、省道以上交通干线、重要军事设施、大型工矿区安全有潜在危险的大型水库。ue004  依照前款规定经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认需要建设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在库区蓄水前一年建成并开展地震监测工作。ue004第六条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区域的新建水库,按甲、乙类设防的水工建筑物设计烈度为Ⅷ度或者Ⅸ度时,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ue004第七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并应当按照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有关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设备和软件,保证建设质量。  上款规定的设计方案,应当报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其设计、建设工作进行指导。ue004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设计、建设、监理应当依法实行招投标。ue004第八条 建设单位对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建成的强震动监测设施,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ue004第九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第十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由建设单位管理,建设单位也可以将其委托给专业技术机构管理。ue004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将地震监测信息及时报送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ue004第十一条 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应当始终保持正常运行。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的运行应至少持续至水库水位达到设计正常蓄水位之后5年;届时仍有诱发地震可能的,应当继续保持运行。ue004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中止或者终止运行的,应当报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逾期不改正、不采取补救措施的,处3万元罚款,并可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指派人员采取补救措施,费用由违法者承担:ue004  (一)未按照本规定和国家有关标准建设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的;ue004  (二)未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有关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设备和软件的;ue004  (三)擅自中止或者终止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运行的;ue004  (四)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运行的。ue004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监理未依法进行招投标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ue004第十四条 负责设计、建设、监理、验收、评价工作的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水库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ue004

四川省水库地震监测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水库地震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水库地震监测,是指对水库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对水库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受力及其反应情况进行监测。第三条 县级以上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库地震监测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第四条 下列新建水库应当在库区蓄水前一年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保持运行:  (一)坝高100米以上或者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二)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且水库正常蓄水区及其外延5千米范围内有活动断层通过的水库;  (三)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且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对重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水库;  (四)坝高80米以上或者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且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的流域开发梯级水库。第五条 下列新建水库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并保持运行:  (一)最高水位蓄水区及其外延10千米范围内有活动断层通过、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大型水库;  (二)设计地震烈度为八度以上的一级、二级永久性水库水工建筑物。第六条 符合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未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已建水库,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经过评估,认为应当补充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的,水库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评估意见,补充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或者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第七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应当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按照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有关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设备和软件,保证建设质量。第八条 省、市(州)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或者核准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水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立项申请报告时,应当按照《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征求同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对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方案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设置方案的意见。第九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建成并经3个月以上试运行后,水库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第十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验收合格后,水库建设单位应当将竣工报告、验收意见报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第十一条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水库建设单位承担。第十二条 水库建设单位负责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承担。第十三条 水库地震监测数据应当实时传送至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  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水库地震监测数据、运行报告的传送方式、内容和时限等,并将水库地震监测数据纳入地震科学数据共享范围。第十四条 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水库地震监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  县级以上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水库建设单位建立健全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运行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地震监测信息的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存储和报送应当保证质量和安全。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要求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一)未按照本规定和国家有关标准建设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的;  (二)未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有关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的设备和软件的;  (三)擅自中止或者终止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运行的;  (四)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运行的;  (五)未按规定传送数据、报送运行报告的。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人民政府2005年1月7日发布的《四川省大型水库地震监测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水库地震的简介

在原来没有或很少地震的地方,由于水库蓄水引发的地震称水库地震。水库地震大都发生在地质构造相对活动区,且均与断陷盆地及近期活动断层有关。水库蓄水是引起岩体中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而产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体荷载产生的压应力和剪应力破坏地壳应力平衡,引起断层错动,产生地震。水库地震一般是在水库蓄水达一定时间后发生,多分布在水库下游或水库区,有时在大坝附近。发生的趋势是最初地震小而少,以后逐渐增多,强度加大,出现大震,然后再逐渐减弱。

水库地震可以达到几级

  根据目前的地震记录,水库地震大多是在4级以下,也有超过5级地震。对于三峡水库,预测引发最大可能的地震是6.5级。  1962年3月19日,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一次6.4级地震,是我国迄今记录的最大的水库地震。  1967年12月11日,印度戈伊纳水库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迄今已知的水库地震中最大的一次,震级为6.5级。它发生于比较稳定的德干高原地区内。主震的震中位置在大坝南3公里。戈伊纳水库坝高103米,1962年开始蓄水,蓄水后至今发生了约450次地震。

水库地震的成因分析

人类工程活动如注水和修建水库等均可诱发地震。构造型诱发地震的内因是岩体贮存了构造能,水库蓄水后可能导致构造应力提前释放,从而诱发了地震。还有一类是水库蓄水后库水压入溶洞引起塌陷和气爆,对水体较集中的水库还可能引起区域荷载重新调整导致岩石滑移而诱发的地震。上述几类地震均称为水库诱发地震,大桥水库是否会诱发水库地震一直是工程界和地震界关注的问题。水库蓄水以后由于局部地壳受力状态的改变,确实会引起一些地震的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原本没有地震断裂带的地区,由于水坝的建设以后形成水库,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来的地应力分布,从而产生了局部的地震。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但是,由于水库增加的水体重量,通常是均匀的分布在一块较大的面积之上。而且,由于水库周围原有山体的比重肯定是高于水体,所以,水库蓄水后对地壳造成的压力变化,一定是属于消除应力集中改善地球表面受力的情况。因此,水库蓄水引发的微震,不仅不可能造成较大的地震,而且总体上应该是属于有利于地壳均匀受力的调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水库建成后的实际观测也说明,仅仅由水库蓄水引发的地应力改变所产生的地震,一般都非常微弱,大多数都是人们难以察觉的微震。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水库蓄水地区域原来就是地震区,有明显的地震断裂带存在。原有的地应力积累就已经孕育着地震的发生,由于水库蓄水打破了原有的受力平衡,导致了原有地震的延迟或者提前发生。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地震,其危害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原有的地震能量。水库蓄水只是引发或者说诱发了地震,而不是造成地震。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可知,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最常见,不过多为弱震或中强震,破坏性不大。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发中强震或强震。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断层地震的产生机理主要在于,地应力的积累、变化使断层产生了突然的破裂或者错动。而断层地震的发生条件就在于不同方向的地应力的合力克服了断层之间的摩擦力。当断层间的摩擦力越大时,需要克服摩擦力的作用力就越大。这种情况下需要地应力的变化积蓄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能量,所以,短时间内地震不容易发生,然而,一旦发生后地震释放的能量也就比较大。相反,如果断层之间的摩擦力越小,需要克服摩擦力的地震作用力就越小,越容易产生地震,同时地震发生后释放的能量也比较低。所以说,决定断层地震爆发时能量强弱的关键在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从这一点上看,由于水库蓄水后将会加大地下渗流,水的侵润一般只能使原有的断层之间摩擦力降低。所以,水库蓄水通常会伴随出现加速原有地震地区断层地震发生的现象,不过这也同时还有提前释放地应力所积蓄的能量,减小原有地震地区的震级的作用。水库蓄水能促发地震、减小强震,这也许就是世界上虽然已经建有几十万座水坝,虽然水库诱发地震现象非常普遍(根据国外资料记载,有的水库蓄水后,曾经观测到成千上万次的微小地震),但是,大都是危害性不大的微震和弱震。至今全世界尚未有一起因为地震造成的垮坝事故。只有在中国广东省的新丰江和印度的柯依那两座水库发生的地震,曾经对大坝造成过轻微的损害,必须要进行工程修复。多年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已经使很多学者逐渐认识到,即便是在地震高发区修建的水库也并非就一定是坏事,在很多情况下水库诱发的地震,有助于该地区地震能量的提前释放,对于减小地震灾害的破坏性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这也绝不是说“水库诱发地震就都是好事”。不过,由于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很多,相对于其它非地震地区来说,地震确实会增加人类生存的不安全程度。但是,地球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们人类根本不可能做到,凡是有地震的区域我们就要躲避开的条件。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冒着地震的风险,在地震区域内生存、发展、建设。中国的唐山、日本的东京、美国的洛杉矶都是强地震区域,但是至今人们照样还要在那里生活,照样还要建设高楼大厦。所以,面对地震的威胁,人类不能简单的选择逃避,只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只能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地震对大型水坝、水电站的安全性的影响,一直是水库水坝建设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坝的抗震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国已经制订出了一系列的水坝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每个大型水坝工程的修建都必须达到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公众对于地震对大坝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必过分的担心。就人类现有对地震的研究水平来看,人们总能够通过已有的地震资料分析和地质勘探,让准备修建的水库坝址,避开强烈的地震的断裂带。同时,通过对坝址的地基处理和坝型选择,也可以大大降低地震对大坝工程的危害。前人研究指出,水库诱发地震有两种重要的类型:快速响应型和滞后响应型。快速响应型水库诱发地震与水库水位变化密切相关。有的水库蓄水后,很快发生地震,即属快速响应型。快速响应型地震的成因之一是岩溶塌陷或气爆,多发生于溶洞发育的石灰岩库段。水库荷载引发的地震也属快速响应范畴。另一类型地震则要在开始蓄水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其 滞后时间长短各不相同,一般为数月到数年不等。滞后响应型水库地震释放构造能,它的发生与库水沿断层渗透、断层面摩擦系数降低和岩石抗剪强度降低有关。因此,这一类型地震的强度与水库水位的变化的关系不明显。构造型诱发地震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生地震的构造贮能,与蓄水时间的长短无关。破坏性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多为滞后型地震。水库地震与水库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只是一种诱发因素。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从1959年蓄水后,在水库区周围地震频度慢慢增加,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震中强烈度达到了8级,是已知最大水库地震之一。到1972年为止,该区共记录了近26W次地震,又如著名的埃及阿斯旺水库,坝高110M,库容量达165亿立方米,1960年正式开工,1964年开始蓄水截流,1968年正式投入运行。此地区在修建水库前历史上无地震记录,从1980年起出现小震、微震,于1981年11月在坝址西南60KM库区发生了5.6级地震:于1982年同一地点又发生了5级和4.6级地震。此外,因深井注水、地下抽水等也可触发地震。如美国科罗拉多洲有一座落基山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M的深井,用高压注水于地下,于1962年发生地震。以后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恢复注水,地震又有所增加,上述地震,特别是水库地震的成因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有利于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库蓄水可诱发地震。除去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外,有些自然因素阵如太阳黑子活动期,阴历的朔、既望,也容易诱发地震。在我国,另有一种地震学说“震电说”认为,地层内部固态岩层与液态熔岩的交界面附近存在“温差电场”,水库蓄水后,有部分水渗入岩层,导致地下电场剧烈放电,产生地下雷暴,发生地震。此学说列举的客观证据与理论十分相符。

什么叫水库地震?

在原来没有或很少地震的地方,由于水库蓄水引发的地震称水库地震。水库蓄水是引起岩体中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而产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库地震一般是在水库蓄水达一定时间后发生,多分布在水库下游或水库区,有时在大坝附近。发生的趋势是最初地震小而少,以后逐渐增多,强度加大,出现大震,然后再逐渐减弱。可分为构造型、岩溶型、滑坡崩塌型、冻裂型及混合型等。其中以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强度较高,岩溶型水库地震较为常见。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形成的概念。它是指在原来没有地震的地区,因为建设水库而出现的地震,或者在原来有地震的地区,在建设水库后,地震活动增强,亦称为水库地震。总之,与水库的蓄水有关的地震,均在此列。水库地震的发生表面上与蓄水有关,但实质上又是与蓄水导致的水库负荷和水库渗透有关的,而这两个原因只是起着某种润滑和触发的作用,真正发生地震的原因还是地下的地质构造、地下有断层发育或地层破碎等。与水库地震起因相同的,如矿井抽水、油气井注水、盐井开采等,这类地震一般具有震源浅(2~3km)和震级小(3~5级)的特点。

什么是水库地震?

以前没有形成水库时,其地质构造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水库形成时,由于水的巨大重量,破坏了这种平衡,需要地质构造状态,进一步适应水库形成对地质的改变,所以就会通过水库地震,来达到新的平衡。

水库地震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

水库地震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国家基础科学数据。水利工程抗震监测为了解水工建筑物 所在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地震时的地面运动和水工 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及地震对工程造成的各种震害而进 行的监测。其目的是通过抗震监测资料,及时分析震 害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 全。水库地震监测的作用具体如下:1、水库地震监测是我国地震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库地震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其保存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水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依法受到保护。地震监测对当地人民的意义具体如下:1、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2、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综上所述,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法律依据】:《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第五条 水库地震监测是我国地震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地震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其保存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水库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依法受到保护。

水库地震指与水库蓄水有关的在离库岸

水库地震指与水库蓄水有关的在离库岸如下: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根据精确定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中资料证明,水库诱发地震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坝区、水库库盆及近岸地段范围内,距库边线一般不超过3~5千米,最远10千米。对水库地震成因的探讨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也曾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流行。库水的重力荷载作用和孔隙压力作用是诱震因素之一,但库水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地质体中存在的导水结构面才能向深部传递。通过查明库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判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发震地点和最大可能强度,称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质结构面理论,是现阶段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理论基础。据研究,我国曾归纳了以下七条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的定性标志。①坝高大于100米,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②库坝区有新构造,活断裂呈张,扭性和张扭,压扭性;③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它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⑤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⑥库坝区有温泉;⑦库坝区历史上曾有地震发生。上述七条,符合数越齐备,越典型,则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其他类型的诱发地震震级很小,不会对大坝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过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