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关键在内外兼修,表面问题与内在问题双管齐下,协同处理。  所谓“修内”,就是练就过硬的外加工夫,当突发事件突如其来是能够妥善应对临阵不慌。  第一要以规矩画方圆,严格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不懈怠。目前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一初步建立,实践证明应急预案准确把握了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能够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对于掌握工作原则、组织分工、分工责任和机制协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应未雨绸缪,紧紧抓好物资储备工作不放松。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具有强大的物资储备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一要将民政部门的救济款和救济物资等纳入财政预算;二要具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和资金储备。  第三应加强动员能力,牢牢把握动员能力建设不动摇。突发公共事件多发生于人口密集地区,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人员的疏散与隔离闲的尤其重要,因此充分发挥我国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优势,建设高水平高效率高素质的动员机制势在必行。一要建立顺畅的信息发布机制,向社会大众报告准确及时有效的事件进展信息,确保群众知情权;二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应对机制。广发宣传自救知识,在以政府救助为主体的同时鼓励民众自救。  所谓“修内”,就是练就夯实的内家功夫,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矛盾突发事件的内在根源,将突发公共事件消弭于无形。  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屏障。全面调研社会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具体情况,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要加紧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诱因。由民政部门牵头重点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内尽量优先安排社会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就业。  第三广泛宣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制度。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知识,对于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面的知识制度纳入普及性常识教育体系,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知识进社区”活动,以公示的方式向社会民众传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制度。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021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2021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为提高汽车维修安全事故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妥善处理,有效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减少有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初会秩序和工作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制定本预案,汽车维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公司正常维修工作中,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2)本公司维修车辆出现重大维修质量安全事问题,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及以上重大险情。   本预案维修工作和维修车辆是指正常情况下,符合本公司规章制度及国家法律的相关维修工作和车辆。    二、工作机制   在市交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我公司对各部门建立和完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以及实施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部门负责建立和拟定本部门维修作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并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组织实施工作。    三、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公司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包括公司总经理、厂部、维修部、以及零件部的应急组织,各级部门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响应、分级管理为主的原则实行应急工作责任制。   (1)各级部门的应急组织与职责   厂部和维修部根据市交管部门的应急工作制度及办法,建立应急组织体系,由总经理作应急组织体系负责人,维修部负责维修生产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的部门,包括、机修车间、钣金车间、喷漆车间等由车间主作牵头负责。应急职责包括本部门维修生产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指导本部门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及时了解掌握维修工作重大生产和质量安全事故情况,及时各总经理报告事故情况,指导、协调本部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研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厂部应加强对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工作。   (2)各部门的应急组织与职责   厂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知识下意识教育和宣传工作,及时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维修部:(含机修、钣金、喷漆)根据行政部门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本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结合维修车间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应急准备   (1)厂部应当定期检查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研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本部门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加强重大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2)维修部应当[定期检查维修车间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定期演练,器材、设备等应设专人进行维护。   (3)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根据情况及需要及时通知和配合地主行政主管部门,与交通、公安、卫生、消防、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4)厂部要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重大灾害事故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定期完成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建立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及时消除隐患。   (5)各部门主管应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以务紧急情况联络。    五、应急响应   1、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情况   2、报告程序   (1)发生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马上交事故情况如实向主管领导或总经理报告。   (2)主管部门或总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核实有关情况,并马上报告分管副厂长。   (3)发生严重火灾事故,要及时上报消防、交通等政府部门。   (4)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事故,要及时上报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   3、报告内容   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报告的内容:   (1)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2)险情或事故发生垢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单位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等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3)险情基本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4)原因初步分析;   (5)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需要有知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下处理的有关事宜;   4、救援程序:   发生了事故的部门马上启动本部门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马上组织本单位应急组织开展救援行动,迅速控制危险源和现场,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同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请求救援。   (1)主管部门根据事故的级别启动相关预案   (2)行政部接警后,根据事故级别启动本预案,马上成立事故现场指挥小组,具体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各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救援行动。   5、事故处置   相关部门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1)各有关部门,在总经理统一领导指挥下,马上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应急指挥命令和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协助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汇同安全监管等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2)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到达现场前,应马上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全力协助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刺刀秩序,妥善保管有关证物,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   6、信息发布   重大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新闻民布,由市政府或有关行政机关单位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信息正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公众发布警告或者劝告,采取严格的防范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六、应急终止   (1)厂部应急组织应根据重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和结束情况,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2)应急状态终止后,各相关部门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七、保障工作   (1)宣传教育   各级主管部门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增加预防安全事故的常识和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并通过定期组织实战演习,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人员力量保障   厂部对本单位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基本有员力量进行检查,组建维修车间、前台接待等固定的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重大安全事故 应急工作基本人员技能培训和力量。   设备抢险力量:主要由车间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组成,承担事发现场的设备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咨询力量:主要由从事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组成,担负事发现场的安全性鉴定、研究处置和应急方案、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的任务。   应急管理力量:主要由厂部和各级部门主管组成,担负接收应急命令,指示、组织各相关部门人员对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并与有关单位进行协调及信息交换的任务。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消防安全工作是确保公司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保证,也直接关系我公司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为了能更好地使我公司的安全防范于未然或在出现不安全隐患时能妥善及时地处置,我公司对此十分高度重视,根据上级各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文件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公司内部的消防设施分布情况。本辖区内严格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按规定共配置了各类灭火器68只,消防栓8处,消防水带10条。平时由公司的.稽查保卫科负责检查各类消防设施的状态,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检查,详细分布情况见(附件一)。   二、重点消防部位的确定。主要有修理厂在修理时使用电焊时因直接与车辆的油类接触出现的火灾隐患现象;危险品修理车区和停车区可能因一些危险物品的泄漏或与其他物品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易燃、易爆或腐蚀等情况;行李房、货运仓库、档案室、票证室等地方的易燃物品较多。   三、安全消防工作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1、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梁力平同志为组长,以金阳、尹宝法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以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全面负责对全公司安全消防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抓好落实。   2、由公司稽查保卫科进行经常性地对公司的整个辖区以及车辆的消防设施和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予以整改,坚决将一切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组建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由稽查保卫组织实施和演练;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疏散和物品的保管。   4、安全消防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稽查保卫科,办公室主任由稽查保卫科负责人兼职。负责公司安全消防事故的协调处置和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有关数据的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预防突发安全消防事故工作应急指挥和保障系统   指挥系统:   副指挥:   成 员:   公司消防应急小分队人员共20人组成(名单附后),机动客车1辆。   五、公司消防安全报警电话为xxx,专职消防队报警电话为:119。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随时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   六、在进入消防事故险情阶段时应立即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各人员、车辆要立即各就各位。在启动应急预案时,要严格服从工作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并一边做好现场了解和记录,一边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情况。   七、在事故险情过后,各部门和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在突发应急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要予以表彰。但对在执行应急处置预案中工作不力、玩忽职守而导致险情扩大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八、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由台州市椒江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   为了做好车站的消防工作,确保全站员工和旅客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消防工作“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原则,应付突发的火灾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车站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由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灭火行动组:由车站安全办和义务消防队员组成,安全办主任吴文驱任组长,并兼任火场临时指挥员,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车站一般初级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车站办公室负责人组成,车站办公室主任刘建民任组长,负责通信联络及各部门工作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车站安全办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组成,保安队长李华彬任组长,负责火灾时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及财产的安全转移。   4、安全防护救护组:由后勤部及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后勤主管梁启源任组长,负责火灾时车辆、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二、报警和接处警程序   1、报警监控中心值班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对全站的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动静态全方位24小时监控。   2、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区的火警信号及火警电话后,应立即用对讲机通知安全办值班工作人员、巡逻员赶赴现场,并电话通知值班领导。   3、值班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后,如未发生火灾,应查明警示信号的报警原因,并做详细记录。   4、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情,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并将信息反馈监控报警中心,同时进行灭火及疏散工作。   5、监控中心根据火灾情况,调集有关工作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为使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顺利进行,安全办应加强日常性检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2、公共聚集场所(候车室、售票厅)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出入口有明显标志,消防通道及安全门不能锁闭,疏散路线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3、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工作人员应迅速赶赴火场,利用应急广播指挥人群有组织地疏散。,疏散路线尽量简捷。   4、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四、扑救一般初级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当火灾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灭火、疏散。   2、对于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抓住战机,迅速消灭。   3、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再开展全面扑救,一举消灭。   4、火场如有人受到围困,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全盘考虑,制定灭火疏散方案。   5、火场扑救要采取“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6、火灾扑救要服从火场临时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当消防工作人员赶到后临时指挥员应将火场现场情况报告消防工作人员,并服从消防工作人员统一指挥,配合消防队实施灭火、疏散工作。   7、火灾扑救完毕,安全办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落实“三不放过”原则,处理火灾事故。    五、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所有参加灭火与应急疏散工作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应打开通信工具,确保通讯畅通,服从通信联络组长的调遣。   2、后勤部通知值班水工、电工在火场待命。   3、火灾现场抢救工作人员及时救治火场受伤工作人员,必要时与医院联系救治工作。   4、后勤工作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物资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    1、培训和演练   (1)劳动安全专员负责主持、组织全公司每年进行一次人员伤亡事故的模拟演练。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演练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劳动安全专员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2、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3、事故发生后,   (1)事故发现第一人,立即疏散事故现场的群众,并开展伤员救援,在有人员伤亡的情况时,如果伤员能移动,立即转移伤员,离开事故发生的危险区,如果伤员不能移动,尽量在伤员所处位置点清理出一块相对较安全的区域,并拔打120急救电话(注意:急救电话中必须讲清事故发生地址、发生原因、目前状况、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以及附近的交通情况)。   (2)通知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同时,对伤员采取紧急的急救措施。    4、事故后处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

2018年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本(2篇)

2018年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本(2篇)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杜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严格落实行政人员值班制和日情况通报制   根据学校安排的值班表,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目标,强化责任,预防为主,努力将工作做在前头,每天值班情况在行政会和教师会时进行简要通报,并填写在校务日志上,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出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要立即报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并在5——10分钟内上报区教体局。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组织师生离开危险区域,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二、突发公共事件向区教体局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破坏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   (3)事件发生后学校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三、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组织机构   总 指 挥:xx   副总指挥:xx   成 员:xx   (1)抢险救灾队伍   组长:xx   成员:xx 年级组长 班主任   (2)通讯信息组   组长:xx   成员:xx   (3)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   (4)卫生防疫组   组长:xx   成员:xx 班主任    三、安全事故抢险应急预备案    (1)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向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立即向区教体局报告。   2、迅速切断电源。   3、抢险救灾组等在场有关人员应用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内疏散师生,把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灭火,严禁学生参与灭火。   5、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2)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至医院诊治。   2、迅速向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立即向区教体局、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果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长、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3)其它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发生师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特别是交通事故时,应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报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送伤病者到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2、视情况及时向xx派出所、区教体局报告(教育科xx,办公室xx)   (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电话xx)。   3、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等工作。   4、通知伤病者的家属或学生家长。   5、妥善处理有关事宜。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一、分级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妨碍,或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处置的紧急事件。一般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学校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学校设备质量安全事故、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危险品安全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非法集会、示威游行、集体上访等群体性的`事件,试卷泄密、考场失控、群体作弊等各类统一考试安全突发事件。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Ⅳ级(一般)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可控性较好的;Ⅲ级(较大)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大,情况较严重,较难控制的;Ⅱ级(重大)、Ⅰ级(特别重大)指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大,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   二、组织机构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安全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下设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等有关应急小组。   三、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应急领导小组在向Xx街道办事、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力量深入事发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告Xx街道办事、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基本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3.1食物中毒处置措施   1、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及Xx市卫生局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将中毒人员送往Xx市人民医院进行救助,安排校领导、教师负责陪护,同时通知学生家长,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2、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落实Xx市卫生防疫站采取的其他消毒、防疫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Xx市卫生局和Xx市卫生防疫站报告事态发展的详细情况。   5、配合Xx市卫生局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2传染病疫情处置措施   1、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及Xx市卫生局报告。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协助Xx市卫生局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医疗救治和隔离工作,必要时配合Xx市卫生局做好病人的抢救和转运工作。   2、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要在Xx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加强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与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全方位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消除社会的恐慌情绪。   4、协助Xx市卫生局进行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3.3实验室有毒物品泄漏的处置措施   1、试验室发生有毒物品泄漏后,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组织学生有序的离开现场,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组织人员看护,禁止人群和车辆进入。   2、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入现场救援,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且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进入现场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立即关闭阀门,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置:   (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2)、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可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将收集的泄漏物移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3.4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发现火灾事故后,学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解救受困人员(特别是学生),利用现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严禁学生参与救火),以控制火势,并采取切断火灾现场电源、煤气,停止非消防用水等紧急措施,避免继发性灾害。   2、根据灾情及时向Xx市公安消防指挥中心119报警,必要时联系120急救,在消防、医护人员到场后,主动提供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护、消防人员开展人员施救和灭火抢险工作。   3、出现重大火警时应全力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疏散至安全地带;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及时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确保人员、财产安全。协助Xx市消防大队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取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切实解决好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3.5房屋、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1、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遇有学生、教工受伤,应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同时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报告。   2、迅速采取切断现场电源、煤气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3、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3.6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置措施   1、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报告。   2、组织学校医护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向120急救部门报告求援,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Xx街道办事处支援帮助。   3、迅速通知受害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3.7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1、学校开展各类大型校外活动必须按程序报批,按有关规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报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必须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遇有学生、教工受伤,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   3、活动组织者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维护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尽力避免继发性灾害。   4、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组织疏导、抢救伤员。并及时向Xx街道办事处、安阳教育学区、Xx市教育局报告,寻求各部门的支持援助。   3.8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1、加强租用车辆安全管理。租用车辆要在检查其是否有合法手续;是否经公安、交通部门审验合格,达到安全要求,具备营运资格;是否办理了相关保险之后再签订租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确保接送师生的安全。   2、校园及周边发生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拨打110向Xx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报告。遇有学生、教职工受伤,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4、协助Xx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调查取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并作出处理。   3.9突发后勤安全保障事件处置措施   1、要做好食堂等重点场所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保障等环节的防控工作,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要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运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发生水管爆裂、断电、燃气泄露等重大紧急情况时,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3、食堂、餐厅、供水塔部位必须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Xx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   3.10校园暴力侵害事故处置措施   强化门卫值班。对进入校园的人员严格实行盘查确认、登记准入、离校反馈制度,严控社会闲杂人员无故进入校园,严防非教学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对未经许可携带可疑物品强行闯入者,门卫和安全保卫人员应及时将其逐出学校,并发出警告。   四、有关要求1、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2、根据工作需要和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本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开展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3、本应急预案由校长室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预防方法、安全教育   教育幼儿防溺水知识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没有大人的陪同。   3、严禁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5、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6、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7、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三、日常管理   1、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学校应当在校内外水池、流域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   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春(秋)游、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途中有河流、湖泊的,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需乘坐船只的,必须严格检查船只的证照和安全性能情况,严禁超载。   4、每年暑假前,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5、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和城市近郊河流、池塘、水坝附近的管理,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在事故多发地设立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    四、事故处理   1、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市人民政府、教育局。   2、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5分钟内要向上级报告。   3、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4、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一、应急预案的要求:   1.幼儿园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切断各楼层电源。   2)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火;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师生被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   3)速向园长和有关负责人报告。   a)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幼儿园教师、门卫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撤至安全地带,并阻止学生救灾。   b)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c)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做好有关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2、幼儿园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日、值周老师应马上报告园长或园长办公室。   2)迅速与幼儿园医务室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   3)由园长或园长办公室就事态情况迅速采取救护措施。   4)对食堂中的预留食品、蔬菜样品由主任负责送交园保健室,由园长办公室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   5)园长或园长办公室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幼儿园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人已强行闯入园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①迅速报警(110)。   ②迅速报告园应急领导小组。   ③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   ④为防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园门。   ⑤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它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5)组织园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流行病疫时(如“非典”“流感”“伤寒”)等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园长或园长室,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认为是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幼儿园采取下列应急措施。(非典、伤寒详见具体预案)   1)迅速如实报告市教育局与及市疾控中心。   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进行布控,对全园公共场所,尤其是布控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   3)坚决杜绝染病幼儿带病来园,必须在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园上课。   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市局及市疾控中心指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5、校外重大集会活动应急预案。   为保证临时重大集会活动中的人员安全,幼儿园在活动前,应制定临时应急方案,并将具体内容填入《临时应急计划书》中,该计划书在得到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1)外部集会活动应重点关注以下重大事故   a、突然停电引起入会人员混乱,造成多人伤亡。   b.会议场所发生火灾。   c.活动期间发生孩子走失。   d.活动期间导致孩子感冒。   e.不法分子进入会议场所导致人员伤害。   2)成立临时应急小组   每举办重大活动前,幼儿园都应成立临时应急小组,指定小组组长和应急小组成员,并将应急小组成员的名单和联络方式告诉家长和其它入会人员。   3)应急小组就准备应急照明灯和手持式扩音喇叭,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临时照明和组织疏散入会人员。   4)会议举办前,应急小组组长就提前与会议承办方进行协商和交流,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和应急疏散要求,进一步取得承办方的协助和支持。   5)会议进行期间,应在活动场所关键疏散出口按排人员执勤,应联络手机应保持完好。   6)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如发生孩子走失,应急小组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长,小组组长采取应急措施,并及向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在此期间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   7)为预防孩子在活动期间发生感冒,园办要提前将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家长。   8)为预防不法分子进行活动场所,应急小组应安排人员对入会人员进行登记,并并确认入会员身份。   9)当事故已经发生时,具体实施方法见《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6、幼儿园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如遇食堂停水,造成午餐不能供应时。   ①食堂主任应马上报告主管园长;   ②全体班主任应延迟离岗,重新组织学生在教室,安排有相关活动;   ③迅速与供水单位联系,摸清情况;   ④迅速组织相关食品,分发给幼儿;   ⑤严禁幼儿私自外出就餐。    二、应急事故的处理   1)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预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幼儿园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如接警后拖延、推委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职或渎职。幼儿园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到追究行事责任。   2)突发事件发生后,全园教职工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已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行为规范》,给予降级、撤职、解聘、待岗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依法给予开除,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3)突发事故发生后,由当事(第一个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中主管负责人的召集下,在案发2小时内,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认真、仔细、如实填写《事故报告书》,以备查用。   4)全园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本应急预案,认真有效贯彻,遇事要冷静应对,及时报告,确保师生平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    一、加强应急机构建设   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我区已经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设在区政府办公室。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将应急办设在本单位办公室,在区应急办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系统、本辖区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办主任,确定3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为联络人,于年统一运作,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在前将应急办人员(主任、工作人员、联络人)、值班电话报送区政府办公室326室。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导辖区内农村、社区建立应急办,区直各单位要协助本系统内的企事业单位(如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医院、每一个企业)组建相应机构,积极开展工作,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专项应急预案是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预案。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结合各自职责,统筹考虑本地区、本系统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于前将本地区、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报送区政府办公室326室。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指导本辖区内的村、社区(本系统内的企事业单位)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   凡举办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报区政府审批。    三、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是本辖区、本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要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切实加强应急工作领导,强化本单位应急办的职责,加快建立健全应急值班、信息报告、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职责、值班制度要上墙,相关资料要进行整理,建立完整档案,并将工作制度于日前报送区政府办公室326室,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四、做好应急物资统计和储备工作   各单位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根据相关预案要求和工作需要,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   区直各单位要切实做好本系统应急物资的统计工作,以表格形式,将各类应急物资分门别类、详实细致地进行统计汇总;各镇、街道要对本辖区各类涉及应急的社会资源特别是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辆以及发电设备等大型机械进行详细统计,以备应急工作中统筹调度,提高工作成效。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将应急物资统计表于前报送区政府办公室326室。    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和科普教育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积极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咨询以及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宣传专栏等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加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教育,深入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增强公众维护公共安全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六、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针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单项应急预案演练,明确应急预案演练的课题、队伍、装备、程序和方法,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职责,熟悉应急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制、协调和处理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全生产的有关指示精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预见、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常备不懈和预防为主、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原则。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应根据局应急指挥部的指示,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力求第一时间对突发公共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响应,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水平。    三、分类应急响应    (一)台风应急响应   1、当接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预防特大强台风的指示或新闻媒体发布福州地区将有特大强台风正面袭击的`预报时,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通过局域网公共信息或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局机关各处室负责同志,由处室单位负责同志通知所在处室的全体干部职工,进入防台风工作状态。   2、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办公大楼物业管理公司做好防台风工作,并安排工作人员在办公大楼内24小时值班、定期巡视各楼层情况,发现隐患和紧急事项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做好当班记录。   3、全局干部职工应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随时待命并服从调遣。当接到市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时,由局应急指挥部通知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应立即行动及时到达指定的工作地点,接受上级指挥机关部署的工作任务,并积极投入防台风工作。    (二)地震应急响应   1、当接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指示或新闻媒体发布福州地区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全局干部职工应无条件服从局应急指挥部的指挥,根据要求立即到达指定的工作地点,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2、全局干部职工应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时刻服从应急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积极完成局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抗震救灾任务,并及时有序组织引导有关人员迅速躲避或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火灾应急响应   1、当办公楼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立即按下楼层消防报警器报警或立即拔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同时迅速启用配置楼层的灭火器材或消防水枪开展灭火和组织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办公室。   2、办公室接到办公楼发生火灾的报告后,立即报告局领导并迅速组织人员前往火灾现场,组织协调灭火及救援工作,立即通知大楼物业公司,关闭电源;协助解决消防人员灭火中的有关事项,确保人身安全。   3、组织处室、单位人员安全转移。当接到火灾安全转移的信息后,各处室负责人应及时引领所属人员,迅速有序地转移安全带,当浓烟较大时应卧下身体匍匐前行,迅速前往各楼层楼梯向一楼室外转移。   4、在紧急情况下局办公室应指定人员迅速安装好缓降梯,并组织引导人员有序撤离。   5、办公室及时向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    (四)《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1、当发现传染性疾病案例时,要及时把病人隔离,向上报告。   2、拨打120紧急送医院隔离救治。   3、及时请防疫部门对办公室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预防传染性疾病蔓延。   4、办公室及时向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    (五)《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1、当发生治安事件时,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局办公室,局办公室应及时应对,说服输导,防止激化矛盾、事态恶化,及时向局领导报告。   2、发生斗殴、伤亡事件要及时拨打110求救,协助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并将情况向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   3、及时拨打120急救,救助伤者。    (六)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应急响应   1、当发生五人以上群体上访时,值班人员或第一接待人员应立即报告局办公室,局办公室应及时向上访人员了解有关上访事项,并及时报告局领导。接待处理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应做到妥善安排、热情接待、科学答复,防止激化矛盾、事态恶化。   2、群体上访人员直接进入有关处室、单位办公室,第一接待单位或个人应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热情做好上访人员接待工作,同时应视上访情况及时报告局领导,并按程序妥善处理群体上访事件。    (七)临时重大任务应急响应   当接到市委、市政府或省统计局关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或临时下达紧急统计工作任务需要抽调局机关人员时,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应树立全局观念,无条件服从局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按要求带领有关人员按时到达指定的工作地点,迅速开展工作,按时完成总指挥下达的各项任务。    四、总体要求    (一)保持通讯畅通   为了确保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局副处以上干部以及行政、机要、车辆驾驶等特殊岗位人员应保持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使用局机关通讯录内的其中一种通讯方式可以联络。    (二)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防台风、防震、避险、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消防知识讲座,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三)搞好培训与演练   结合落实应急工作预案和消防安全预案,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处室、单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 四)实行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玩忽职守、不执行命令造成工作延误或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    一、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镇国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由同志总负责,成员。    二、具体分工   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成立3个应急小组。   (一)、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司法所牵头,派出所及民兵预备应急小分队30多人,组成应急抢险分队,主要负责解决突发性事件。要求各单位积极配合,从即日起进入待命状态,确保联络畅通,听从应急调度,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做好各项应急抢险准备工作。   (二)、社会治安稳定应急小组   组长同志。派出所牵头,司法所、民政所、信访办和各单位配合,主要负责做好节日期间的社会治安工作,加大社会治安事件处置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做好种类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稳定群众情绪。   (三)、安全生产应急小组   组长。安监站牵头,派出所、劳动站、农机站和各单位积极配合,主要抓好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卫生院牵头,工商所、乡兽医站和各单位积极配合,主要负责做好节日期间疾病预防和环境卫生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卫生检查整治力度,坚决防止传染病流行,严防食物中毒,特别是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及应急小组必须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安排,配强领导,留足留够值班和应急人员,9月30日前将值班安排表和带班领导的手机和固定电话上报党政办公室。   (二)、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落实领导、人员、任务,明确职责,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不出漏洞。   (三)、要加强值班工作,落实带班领导和人员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不间断,所有成员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节日期间不得随意外出远离,不得关闭通讯工具,确保信息畅通。应急工作领导机构人员将随时抽查各单位值班情况。   (四)各单位要在认真排查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周密的工作预案,落实防范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五)要加强请示汇报,妥善处置紧急情况。节日期间,发现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镇政府和各应急小组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果断处置,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凡信息报送不及时,工作不力,以至影响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一、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二、预防措施:   1、活动前对幼儿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本次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3、需要车辆的活动,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在园幼儿园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园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应急程序:   在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告和报警:发生事故立即报。园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当首先报警,然后上报。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幼儿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3、重大事故的处理移交上级相关部门。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为了预防和减少园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xx市青少年保护条例》、《xx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精神,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园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   可能引发园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由园方教育管理和幼儿方面的因素,也有车辆和活动场地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园方未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老师疏于管理、幼儿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自行活动或离队;租用的车辆车容、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械(具)等存在隐患,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等。    二、预防办法   1、出发前对幼儿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本次园外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3、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园外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园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把园外集体活动委托给有资质的旅行单位,并要旅行单位为此次活动购买保险。    三、处理程序   在园外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告和报警   一般事故三天书面报告局办和业务科室,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局办、区青保办和业务科室,可先口头后书面。园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立即报警。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的幼儿送往就近区级以上的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3、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4、如果事故是由园方管理和幼儿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参照园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中或车辆上,可参照校车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的活动器械(具)设施、设备引起的,幼儿园要与活动场所、旅行单位交涉,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   为确保“六一”活动的顺利开展,遏制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家长和学校安全,维护学校稳定,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密切关注“六一”期间的自然灾害和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事件的发展动态并及时通报。   2.活动前召开教职工会议,对师生安全和活动安全作认真细致要求。   3.组织召开处理突发事故工作会议,确定救援方案。   4.检查督促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及时、准确、全面地上报和发布信息。   6.当遇到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    二、报告程序   突发事件的报告顺序:发现人——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教育局。    三、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一)拥挤   1.各班保教人员在活动组织前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2.上下楼梯时,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班级逐次下楼,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保教人员负责维护秩序。   3.发生事故,教师要迅速组织指挥幼儿及家长疏散,领导要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六一”活动中的"安全事故   1.活动前教师要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各班教师要认真地组织好幼儿有序演出及家长观看。   3.安全保卫组要注意加强巡视,注意看好大小门,维持好整个活动中的纪律和秩序,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报告领导。   4.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教师要保护好幼儿,及时处理并报告学校领导。    四、奖惩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表彰奖励。   1.在处理紧急情况工作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奋力抢救抢险,出色完成任务者。   2.在危险关头,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抢救幼儿、教职工和家长有功者。   3.及时准确报送紧急情况,为应急处置赢得时间,成效显著者。   4.为处理紧急情况献计、献策,成效显著者。   5.其他特殊贡献,成效显著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对发生的紧急情况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或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   2.在处理紧急情况工作中不服从指挥,不负责任,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   3.领导干部未及时到达现场组织应急处置。   4.对因信息沟通不及时和组织协调不够,导致紧急情况对外报道不利而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    一、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一)成立由园长、教务主任、后勤分管领导、保健人员、各班任课教师、有关工作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二)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工作。    二、日常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二)幼儿入园、离园时,值班人员要在大门口巡视,幼儿入园、离园后及时关闭大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幼儿园;   (三)幼儿园大门保持上锁关闭状态,有外人进入时,必须查明身份,做好记录后方可入内。    三、事件应急处理   (一)突发事件当事人立刻报告园长;   (二)园长、保健等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按照职责进行工作;外来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要报告主办单位领导;   (三)如是意外事故,保健大夫简单处理后速送医院;如是外来人员造成的事故,迅速拨打110报警;   (四)紧急疏散幼儿和工作人员到安全地带,确保幼儿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严格控制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幼儿园,避免出现混乱状态。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加强领导,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桂灵副组长:王新伟   成员:丁丽媛、刘文佳、岳祥、各班主任   (二)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体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体育安全常识的普及及教育,广泛开展体育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要求积极落实教材教具、抢救物资,强化管理,保持良好的备战状态。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伤害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院安全稳定。    二、应急行动   (一)体育教师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受伤学生受到进一步伤害,保护好学生。   (二)按学生伤害程度决定及时进行现场处置,不能处理的通知园医务室。   (三)医务室不能处理时应立即向班主任、保教处等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报告,同时要求派车送医院或报告120急救中心。   (四)等情况基本稳定以后,班主任要与幼儿家长联系,通知幼儿家长到医院。   (五)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现场情况,并决定是否向分管园长或园长报告。    三、伤害事故后有关行动   (一)主管部门负责人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分清责任归属。   (二)及时汇报总结。   其它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6    一、指导思想:   根据《规程》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园内发生如建筑物倒塌、特大火灾、突发事件等安全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将全园师幼进行紧急疏散,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提高师幼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小组成员:全园教职工    三、演练时间:   20xx年3月26日上午10:30    四、演练地点:   疏散集中地幼儿园操场    五、紧急疏散指挥人员职责:   1、总指挥负责迅速向全园发出紧急疏散信号,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贯彻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命令。   2、副总指挥要在现场的统一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有秩序地疏散全体师幼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组织有关成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师幼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3、各班班主任老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行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各班班主任老师要预先向幼儿做好地震知识、预防火灾等的宣传,让幼儿懂得一些自救知识和方法。演练时各班班主任及当班教师负责指挥幼儿进行有序疏散,或用正确的方法躲藏,等待救援。    六、紧急疏散演练预案:   当听到紧急疏散的信号后,在任何时间,全体教师应第一时间到岗到位,立即组织幼儿开始疏散,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稳定幼儿紧张情绪,切莫惊慌失措。处于活动室内的师幼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教师快速组织幼儿集队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两位老师一前一后组织幼儿有顺序、快步地从就近门口处活动室,不准在走廊内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1)疏散过程中,行动要迅速,但不要争先恐后、慌乱奔跑,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   (2)疏散过程中,可以一手护头一手护鼻,以防自然灾害时被砸伤或吸入有毒气体等。   (3)班级撤离路线:   大班年级组撤离至大班操场   中班年级组撤离至中班操场   小班年级组撤离至小班操场   (4)疏散到指定地点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围墙、电线杆等),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确保不漏掉一名幼儿。   (5)把稳定幼儿情绪工作放在首位,对幼儿实施心里辅导,消减灾害给幼儿带来的心理障碍。   2、在室内来不及逃离的幼儿,老师应引导幼儿立即就近躲避。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缩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教师教会幼儿躲避的姿势:在桌下躲避的幼儿,将一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的幼儿,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七、演练结束回教室路线:   指挥员发出演练结束指令,各班在教师带领下有秩序地回教室。 ;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发现校园火灾均应及时报警,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对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或疏散。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涉火人员必须提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充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邻近发生火灾,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扑灭,可能危及重点部位,应立即直接拨“119”报警。同时采取自救措施,转移物品,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离电源。,本文来中国爱心网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处。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要进行及时调查,实事求是,配合各部门提供相应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理。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等待医疗部门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发生疫情,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1、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2、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五)人为破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保护生者,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   3、发生绑架等突发事件,及时报警,并配合部门提供相关破案线索。   4、发生打架斗殴致人伤残等突发事件,报警,及时送伤者入医,保护现场,调查原因。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完善设备,预防为主的原则,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校长)   副组长:(后勤主任)   组员:   在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学校重点部位安全保卫责任,做到防范于未然,切实做到学校消防安全无事故。为应对突发的消防隐患,特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火警通报顺序:   一旦发现火警,要立即打电话报119和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及时通知各有关人员。    二、全体人员注意事项:   1、当某处发生火灾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2、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   3、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4、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三、消防组成员注意事项:   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   2、了解电铺设的线路;   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   4、清楚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   5、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   6、了解火的走势;   7、清楚逃生路线以便疏导他人逃生。   8、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四、火灾原因调查:   火灾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xx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属人为的火灾事故,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清不过,事故责任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   一、 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家长的迫切意愿,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机制和制度,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二、 应急组织的职责:   1、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⑴人员组成:组长副组长   成员   ⑵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①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②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的调动;   ③向公安、消防、安监、技监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消防等部门人员到达单位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④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和要求提供救援事项;   ⑤向单位员工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情况;   ⑥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善后工作。   2、事故现场指挥职责:   ①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无关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救护受伤人员和寻找失踪人员。   ④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⑤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⑥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⑧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3、现场行政值班职责:   ①在事故发生初始阶段,担当事故现场指挥   ②在确认事故即将发生或已发生后,向单位领导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   ③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学校事故应急预案。   ④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4、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分别设置:   ⑴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人   ⑵疏散引导小组负责人、各年级主任   ⑶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人   ⑷警戒保卫小组负责人   ⑸排险抢修小组负责人   ⑹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人   三、 学校防暴雨雷击事故应急程序   1、暴雨雷击来临前,学校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   2、暴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学生,以及贵重设备。学校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3、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雷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4、若暴风造成房屋进水,校园积水:   ①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询问市政部门排水设施运行情况。   ②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   ③学校应当组织师生,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④房屋积水时应当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5、如校内积水严重或校外汛情严重,应根据情况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可以停学疏散师生,并安排好学校保卫工作、留守工作。   四、 校园内犯罪分子持械行凶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凶。   1、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行政值班或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0报警。   2、行政值班领导或任何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防止事态扩大。   3、应急指挥部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各应急小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应急指挥部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5、疏散引导小组负责组织班主任、教师把所有学生和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6、医疗救护小组负责救护受伤学生和其它伤员。   7、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救护、社区有关部门、单位求援,争取外援迅速赶到事件现场,并保证学校应急组织信息畅通。   8、警戒保卫组组织人员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9、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 学校火灾事故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确保人员安全,尽快扑灭火灾,减少事故损失。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行政值班领导和学校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9报警。   2、单位领导或行政值班领导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通讯小组应当立即进行火警广播,指导师生疏散。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教职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自救。   4、应急领导小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师生撤离事故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赶赴指定位置,在楼梯口、拐弯口、叉道路,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   6、排险小组应当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并切断火区电源,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火势,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7、疏散小组应当在集合地点对学校所有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8、医疗救护小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9、警戒保卫小组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学校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并在校外路口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10、火灾扑灭后,学校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   11、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   六、 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立即控制可疑食品,防止事态扩大,迅速组织救治病人。   1、发现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行政值班领导和学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立即下命令停止食用并追回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容器、工具、设备。   3、警戒保卫小组立即在伙房事故现场实施警戒保卫,保护现场以便事务调查。   4、校医立即对有食物中毒症状的学生进行医治,有明显或严重症状的学生,立即送医院救治。   5、委派学校领导、教师去医院,探视、安慰学生,并及时与患病学生的家长联系。   6、立即上报教育局、镇教育办及卫生防疫站,并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工作。   7、一旦发现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应当立即停止伙房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封存所有食品及其原料。学校伙房工作人员应当留在学校,配合调查。若有证据证明或有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8、确认因食堂提供的食品造成学生食物中毒后,应当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工作。   9、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七、 触电事故应急程序   1、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让在场人员打120求援,同时向行政值班领导和学校领导报告。   2、触电解脱方法:   (1)、切断电源。   (2)、若一时无法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   (4)、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注意:要预防触电者解脱后摔倒受伤。另外,以上办法仅适用于220/33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发生新的事故。   3、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现场抢救方法:   (1)、触电者神智清醒,让其就地休息。   (2)、触电者呼吸、心跳尚存、神智不清,应仰卧,周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触电者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维持血液循环;若呼吸、心脏全停,则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注意:现场抢救不能轻易中止,要坚持到医务人员到场后接替抢救。   4、触电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的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应当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5、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待医务人员将触电者带离现场赴医院救治,事故调查和排险抢修工作完毕,现场已无事故隐患时,方可解除。   6、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八、 纵火事故应急程序   1、立即启动放火、灭火预案进行扑救灭火,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2、保护好现场,引导消防车进入学校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3、如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立即组织围捕,关闭所有进出通道,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4、如犯罪嫌疑人在逃并在可视范围内,立即组织围捕,捉拿嫌疑犯。   5、灭火后,保护好现场、证人,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统计损失。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    一、接警与通知:   深基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到公司安监部,安监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死伤人数及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二、指挥与控制:   ①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倾斜的指挥与控制   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警戒值1%时或沉降速度达到0.1mm/d时,采取的措施为:   a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支护,措施为增加锚杆数量,将锚杆间距加密为500mm;情况较差时,先采用φ600钢管临时立柱进行支顶,间距为1.0m。   b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5.0m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土体加固深度为8.0m。   c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③基坑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   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日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副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土建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米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急救知识与技术   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三、通讯   项目部必须将1一十、1二十、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四、警戒与治安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五、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六、公共关系   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煤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向内部报道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各工区、集团公司的报道等,外部报道主要是向地铁总公司、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   

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法律依据:《关于的说明》第三条 内容和范围。本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类如下:(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各部门、单位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法律依据:《关于的说明》第三条 内容和范围。本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类如下:(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各部门、单位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6-03 09:10:00 ] 作者:张红 编辑:studa090420【摘要】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通过对个案以及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诸多缺陷。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欠缺。建议借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改进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关键词】应急预案;缺陷;完善【正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应急预案的内容尚存在缺陷,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也有待完善。 一、个案分析——2008年1月暴雪灾害天气及有关预案启动运转情况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自建国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灾害发生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传输、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7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此次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属历史罕见,也对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展应急活动。 电力方面,自2008年1月12日起,华中、华东电网多条线路跳闸,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月23日,国家电网启动了《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南方电网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抢修受损的电网设施。 通讯方面,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相关通讯部门密切关注雨雪情况及趋势,根据需要及时启动通讯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通讯畅通。至1月底,各电信、邮政运营部门已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打造抗灾通信保障线。中国移动已启动最高等级应急通信方案;中国网通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国家邮政局要求各级邮政生产指挥调度部门24小时严密监视邮车运行情况。 气象方面,随着灾情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于1月24日组织召开国务院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安排。1月25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命令。27日上午,又上升为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区)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铁路运输方面,由于京广线南段地区地方供电中断和冰冻天气对铁路设备的影响,京广线南段部分旅客列车晚点。1月24日,铁路部门紧急启动预案,加强调度指挥,全力组织晚点列车赶点。 公路运输方面,受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的各地纷纷启动了公路春运应急预案。 民政方面,1月30日,民政部适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到灾区一线,帮助和指导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可以看到,2008年1月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地区及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在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信息发布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措施,维护灾区交通、治安秩序,组织恢复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开展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对暴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出做好雨雪天气交通保障、保证煤炭生产供应、加强电力需求测管等一系列通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预案联动机制要求,交通部、公安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跨区域公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电监会、铁道部会同有关地区建立了铁路运输保障协调机制。财政、民政部门及时下拨救灾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武警、解放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资装备,充分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通过这一个案,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用并不理想,应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临时的协调工作来保障。这就促使我们去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寻找完善应急预案的途径。 二、我国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截至2006年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已制定各类预案约135万多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1]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1.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 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尚不完整。在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中,有关铁路部门的应急预案共有8项:铁路防洪应急预案;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而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就明显暴露出铁路部门缺乏灾害天气应急预案这一事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预案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预见,或者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也没有将风险评估与预案的制定紧密结合。 2.预案的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而言属于“纲领性”、“宣言性”的文件。通过对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等。预案内容简单,篇幅较短,更多的是颇具原则性的语句,没有情景描述,不易操作。而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 3.缺乏合作协调。 综观我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内容,可以发现严重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以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通讯保障为例,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各方面的联络,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通讯保障显得相当重要。并且,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地震、核事故、气象灾害,通讯设备同时还会遭受破坏。关于通信保障,《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写道:“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国家核应急预案》写道:“……(2)应急响应时在事故现场的通信需要,由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组织和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保障。(3)核电厂之外的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故以及其他辐射紧急情况时,尽可能利用国家和当地已建成的通信手段进行联络。(4)应急响应通信能力不足时,根据有关方面提出的要求,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动用国家救灾通信保障系统。”可以看到,预案中的这些表述本身是非常原则的,且无法看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实践中,突发事件发生后,仍然是靠传统的会议方式商讨应对方案,这无疑会大大降低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正如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国务院应急办以及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商会,部署了相应的应急相应联动工作安排。但这种工作机制在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却没有反映。 4.预案的制定有待完善。 第一,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有待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但对于预案的制定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应急预案的制定遵循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国务院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后,省级政府的相应部门制定省一级的部门预案,之后再是市一级相应部门、基层相应部门制定预案。下级机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多数情况下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没有体现出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单位的预案制定程序,有关行政机关发布的编制规范或者指南一类的文件中倒是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较为简单、原则。 第二,缺乏联合制定预案。我国已有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几乎都是某一级政府或者某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少有几个关联部门联合制定预案的情况。以2008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例,如果电信、电力、铁路、公路、气象、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可能应急活动会开展得更有效率、更有秩序。 5.预案的修订程序欠缺。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有关应急预案的修订条件和程序,至今没有专门的规定。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原则性地规定:“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许多应急预案中仅有一句非常原则的规定。由于修订程序的欠缺,加之预案的修订工作尚未引起许多机关的重视,实践中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进行修订的情况较为少见。 三、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应急预案及其借鉴意义 英国于2004年制定了《国内紧急状态法》(Civil Contingencies Act 2004)。目前已经形成以该法为总纲,以《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和恢复》两个文件为具体指导,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结合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应急预案共有三类:总体预案(geneHc plan);专项预案(specific plan)以及单机构、多机构和多层级预案(single— agency,multi— agency and multi— level plan)。[2]美国的应急管理被分为减缓(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根据2002年《国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的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04年12月发布了《全国应急响应计划》(National Response Plan,NRP)。2006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Post Katr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Act of 2006)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联邦政府各部、州政府、各行政机关往往会根据单行法的规定制定针对各特殊地区或者专门事项的应急预案。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也制定了诸多的应急预案。有的州还发布了应急预案制定指南、地方政府示范应急预案。[3] 加拿大政府一直重视危机管理工作。加拿大《应急管理与民防法》(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avil Protection Act)于1990年生效,历经数次修改。《应急管理与民防法》中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该法要求省、市政府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规定。这些事项包括必要的设备、省或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方式。加拿大应急准备中心于2000年发布了《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模本。 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均是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的国家,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发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应急活动的核心,自然受到上述国家的重视。三国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其内容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一,预案制定程序的法定化。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均明确了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以英国为例,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危险描述;确定目的;确定任务与应对措施;搭建组织机构;确定各项义务。对于每一个步骤,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应当做什么有详细的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均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例如,在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要求各级政府负责对灾害和威胁进行评估。依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个级别。处置者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制定预案。 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尽可能详细,且符合逻辑。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对预案的目的、制定过程等内容的简单描述;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响应活动,包括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活动的开展等;灾后恢复与重建;预案的修订与演练。 第三,重视应急活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活动的主体与灵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非常重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往往包括现有机构体系中的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小组。预案中会非常明确且详细地写明各类组织机构在应急活动中的地位及其义务。此外,预案中会详细地列举应急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及其详细联系方式。例如,美国《全国应急响应计划》要求预案明确应急管理中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地方政府、部落、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市民的角色与义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中要求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在应急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管理部门、新闻部门、军事部门、预算/行政部门等。 第四,注意合作与协调。合作主要是指各部门、各应急主体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合作既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也体现在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活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中明确要求预案写入各机构间的合作以保证资源的优先分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谓协调,是指预案之间的协调。一方面注意同一层级不同机构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注意不同层级政府和机构之间预案的协调。例如,英国的法律要求每个机关的总体预案应该与其他合作机关制定的预案相协调。 美国的《全国应急响应计划》要求重视联邦应急管理活动之间的协调合作、预案与其他各类预案的关系;提高不同级别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应急管理联络;促进联邦和州、地方政府以及部落之间的相互援助。 第五,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中均有关于应急预案的修订条款。这些国家均把应急预案看作是活的文件,认为由于机构重组、新的风险评估资料、新法的通过、演练的经验以及灾难的发生均可能导致应急预案的修订。法律一般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预案进行检查。例如,英国的有关规定要求每三个月就应当对预案中的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纠正,并应当阶段性地对预案进行重新审查;如果预案有修订,应当及时公布。 四、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议 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应急活动的一些缺陷会有所暴露,例如通讯不畅、应急救援物资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充足等;也可以发现尚未意识到的危险情况;还可以提高预案制定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1.改进应急预案的内容。 我国已有的突发事件预案存在的一个共通性问题即是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8条规定,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如前所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应急预案内容丰富详细,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应急预案中应当有对风险的总体描述。例如,制定某一地区的总体预案时,应当对该地区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总体描述;制定部门预案时应当对部门预案所针对的某一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概括描述。第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有情景描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必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充分吸取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设想出有可能发生的若干情况。第三,注意不同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部门单独完成,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因此,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体现出与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之间的协调,包括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政府制定的总体预案之间的协调、上下级政府部门制定的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之间的协调,以及同级部门或者单位之间制定的预案之间的协调。第四,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活动中的有关组织及其义务,特别是应当列明这些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人员的详细的联系方式。第五,详细规定预案的修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定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内容。通过演练使得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通过预案的修订使其获得时效性。 2.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 借鉴国外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笔者认为,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4] 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行政首长或其代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政府或应急机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须确定编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是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脆弱性分析要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危险事故,最容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地区或单位,以及最可能出现波动或激变的环节。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提供下列信息:受事故或灾害严重影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形、交通、风向等);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居民、职员、敏感人群——医院、学校、疗养院、托儿所);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输线路;可能的环境影响;可以标明最需要保护的地区、单位和人群。 风险评估是根据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严重的情况(顶级事件)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和环境异常的可能性,或同时发生多种紧急事故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类型(可恢复或永久的)。 应急能力评估是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与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能力评估还应注意发现应急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编制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有效的应急策略。 三是编写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参考应急资源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包括上级部门的应急预案、所在地区的总体预案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四是应急预案评审。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 五是应急预案的批准和发布。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当报有关部门批准,批准后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一般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的专项预案,应当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由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进行发布。部门预案和专项预案应当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由单位领导批准,自行印发,并应报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例如,某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中央驻陕企事业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全省区域内各高等学校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须按有关规定报该地震局备案;各设区市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该省地震局备案。 3.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修订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预案的制定。由于客观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只有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但对应急预案修订的条件、程序等问题没有再作进一步规定。 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修订预案:其一,发现了新的风险或者有情况显示一项预案已经过时。其二,从突发事件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暴露出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风险,或者表明需要更好的应急程序,或者应当将某些组织纳入预案中。其三,应急演练中获得经验教训。从应急演练中获取的经验教训与突发事件雷同。不同之处在于应急演练是人为控制的,特别设计以检验应急预案的程序,并且可以不断重复直到合理的安排产生为止。其四,组织机构及其程序、技术系统发生变动。其五,关键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应急预案或者其附则,必须不断地反映关键工作人员的变动,包括姓名、工作头衔以及联系方式。其六,有关的法律规定被修改,或者制定了新的法律规定,需要修订应急预案。 根据国外的经验,应急预案至少应当每年定期修订一次,如果在这一年中发生了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演练、组织机构变动等情况,还应当及时修订预案。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由当初制定的主体负责。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公布。【注释】[1]《2006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情况》,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7期。[2]有关英国应急预案制度的内容,主要参考英国《国内紧急状态法》(2004年)、《国内紧急状态法执行规章草案》(2005年)、《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等法律和规章文件。[3]有关美国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参考《国土安全法》(2002年)、《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2006年)、加利福尼亚州危机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应急预案指南》、《示范性城市预案》等资料。[4]参见刘铁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载《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0期。

什么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比如说大学生罢课,学生食堂问题,冬天热水门事件,还有去街上游行的。

《重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也许你用的上。别忘了悬赏呵呵,我是新手****公路突发交通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演练方案为规范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月下旬,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各成员单位,在**高速公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路段举行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模拟演练。届时将通过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多警种联动开展处置现场交通疏导、现场急救、现场灭火、现场危化品泄漏处置等多项演练任务,着力提高高速公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联合处置高速公路突发性事件的实战能力。演练内容:**市气象台8时00分发布大雾橙色警报,**市气象局8时0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高速公路交警及高管部门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加强路面巡逻引导,并对该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但是在高速公路仍然发生了一起****运输车辆追尾因故障占道修车的大货车,随后又相继被尾随驶来的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客车及小轿车追尾碰撞的交通事故,接着一辆大货车在紧急避让过程中,车辆失控冲上中央隔离带并发生冒烟起火,事故发生后,占道修车的大货车逃逸,事故造成数十辆汽车被堵,9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大货车烧毁,4辆汽车受损,并在对交通事故车辆施救过程之中,****运输车辆又突然发生了液**泄露。通过各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成功处置了这起突发事件。演练形式: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多警种联动开展处置演练任务。演练时间:****年*月23上午8:30-9:20。演练地点:**高速公路**支线****线高速公路10km(**服务市)路段,**往**方向。演练单位: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高速公路管理支队、沿海高速公路管理处、**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新闻办、**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卫生局、**县人民政府、**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公安消防大队、**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演练会场设置:为便于与会代表现场观看演练,在**服务市内搭建一个看台,供与会代表现场观看演练,在看台右前侧高速公路旁设置LED大屏幕显示器,供与会代表及时了解各联动部门出警、现场演练情况,同时用作表现演练及现场指挥分镜头。 一、组织领导 演练活动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主办,市应急办协办,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市人民政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合成立模拟演练工作协调指导小组, 负责模拟演练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组 长: 副组长:成员:市党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气象局、**电视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县人民政府、**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演练指挥长:二、演练程序及任务分工(演练总时间:约50分钟)各参加演练单位按下列程序和分配任务开展救援。(一)现场演练指挥长向市人民政府**领导****报告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领导指示按计划进行。(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二)现场演练指挥长面对LED显示屏向全体演练人员(组合画面,采用无线信号传输至LED显示屏上)宣布**高速公路突发交通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正式开始!(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三)**市气象台8时00分发布大雾橙色警报,**市气象局8时0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高速公路公安交警、高管部门立即联合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播放视频)。(负责单位: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电视台)烟火人员在演练中心现场开始施放烟雾,营造大雾现象。(负责单位:**电视台)(四)一辆大货车(1名驾驶员、1名随车人员),由**往**方向行驶至演练路段,突然听到右后车身位置传来“嘭”的一声响,驾驶员立即减速靠边停车(该车右后轮外侧轮胎爆胎,内侧轮胎完好,停车后开启了危险报警闪光灯,但没按规定摆放警告标志牌,左侧1/3车身仍停留在行车道上)。随后驾驶员及随车人员从工具箱拿出工具准备换轮胎。(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五)这时,后方驶来的一辆****运输车辆(两名驾驶员、一名押运员)追尾碰撞上了停车修理的大货车左后部。(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六)接着,后方驶来的一辆搭载**名乘客的大客车又追尾碰撞上了****运输车辆,造成大客车车上多人伤亡,事故车辆占据大幅路面。(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局)(七)紧接着,一辆搭载4人的小轿车又尾随碰撞上了前方刚刚发生事故的大客车,导致大客车尾部冒烟,小轿车上人员上受撞昏迷,驾驶员、副驾驶员因轿车严重变形,夹在驾驶室内。(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八)接着一辆大货车为避让前方的事故,采取转向措施不当,车辆失控冲上中央隔离带。(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九)大客车上乘客乱成一团,发出救命了呼喊声(起火啦u2022u2022u2022救命啊!u2022u2022u2022车门卡住了!u2022u2022u2022救命啊!u2022u2022u2022u2022),因车门受撞击变形无法打开,车内人员取车内安全锤打碎车窗跳车(自救),****运输车辆驾驶员及副驾驶员拿出撬棍将客车玻璃打碎,协助客车乘客逃生。(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十)看到事态的严重,停车修理的大货车司机及车上人员萌生了逃逸的念头,于是发动车辆,驾车往**山口方向逃逸。(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十一)第一时间,****运输车辆押运员拨打12122高速公路统一报警电话报警。(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十二)辖市高速公路管理支队九大队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大队领导报告。大队长接报后,立即指令值班室通知路面民警、路政、医院救护人员先期赶往现场,同时要求派出一组民警往大货车逃逸的方向追截;根据相关要求,九大队大队长立刻逐级向高速公路管理支队**支队长报告,**支队长立即逐级向交警总队、公安局及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九大队在第一时间将交通事故情况向**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各级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下达出警指令,同时带领救援组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政府、**电视台)(十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总队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分别宣布立即启动各项预案,各单位、各部门按要求立即出警处置。(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政府、**电视台)(十四)大客车上司乘人员及乘客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大客车4名乘客最先跳车逃出车厢后,积极组织乘客开展自救。4人立即与在车内的其他乘客将受伤的乘客搬出车外,并放在客车后方10米远的紧急停车道路面上(车上人员各有分工,体现平时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成效,群众遇到险情时能规范有序的进行自救、互救的场面);报完警后的****运输车辆押运员跑到尾随相撞的小轿车处救人(拍打车门、车窗,大声叫唤车内乘客),伤势较轻的后排乘客被其唤醒,打开后门行车安全锁,后排两名伤者得到救助,驾驶员、副驾驶员被夹于驾驶室内。(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十五)随后几分钟内,现场后方驶来2辆路过的车辆,均靠边停车,车上人员也立即下来帮忙救人、作现场防护等(体现人与人互相救助、社会和谐的一幕)。(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十六)接到出警指令后,高速交警2辆巡逻车、1台现场勘查车,共13名交警首先赶到事故现场。演练路段两侧各有1辆交警巡逻车到达事故现场前、后方200米处时,立即开展现场防护工作:(1)各有1名交警跳下巡逻车,打开车载电子诱导屏,显示“前方事故、减速慢行”, 用反光锥桶和警戒带在事故现场划定警戒线,维持现场堵塞车辆秩序,疏导出救援通道,同时,手持发光警示牌实施预警,示意后方车辆减速靠右停放,防止二次事故发生;(2)1名民警立即与****运输车辆押运员了解、查看车辆及货物情况(初步确认无泄漏情况);(3)2名民警迅速拿出撬棍撬车窗救助伤员;(4)2名民警立即拿出勘查车上的液压撑杆试图将大客车的车门打开;(5)2名民警将现场驾乘人员引至安全地带,清查事故伤亡人员和事故车辆,并引导随后赶到的消防、卫生人员进行抢救;(6)2名民警负责查找事故当事人和证人,利用录音笔、登记本进行询问登记;(7)2名民警负责控制肇事驾驶员。(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十七)接到出警指令后,2台路政车辆、10名路政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演练路段两侧各有1辆路政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前、后方200米处时,立即与交警展开改道疏导交通:现场两个地点各安排1名路政人员,**出口处3名路政人员将**方向的车辆引导出高速公路,指导驾驶员途经**县城由****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另有5名路政人员进入中心现场参与救援。(负责单位:市交通局)(十八)接到指令后,**县交警大队的民警也赶到事故现场,协助现场交通分流工作。负责将**、**方向欲由**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引导至**县城后由****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负责单位:市**县公安局)(十九)接到报告后,高速公路管理支队****支队长立即带领支队、大队救援组(1台指挥车、1台事故现场勘查及5名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并成立了由****支队长担任指挥长的临时现场指挥部,指挥、指导现场救援和勘查取证工作。(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二十)接到指令后,120急救中心4辆救护车,16名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在现场指挥长的指挥下,立即展开救护;(1)二名医护人员对已离开损坏车辆的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挂标识牌;****。(负责单位:市卫生局)(二十一)就在大客车上伤员救助基本完成时,冲上中央隔离带的大货车左侧突然冒烟并越来越浓,浓浓大火冲天而起。现场指挥长立即组织现场交警、路政及现场人员立即进行救火。(负责单位:市公安局、**电视台)(二十二)说时迟那时快, 3辆119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1辆泡沫车、1辆常规水罐车)、共19名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在现场指挥长的指挥下立即兵分3路展开灭火、救援工作:(1)水罐消防车6官兵分两个战斗小组:第一组出一支水枪喷洒起火大货车和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第二组负责后方供水。(2)泡沫消防车3名官兵迅速从泡沫车铺设一条干线出1支泡沫枪,并利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大火很快被扑灭!)(3)抢险救援车10名官兵分3小组,迅速利用破拆器具分别对困有人员的大客车和小轿车实施救援;第一小组3名消防官兵采用液压剪、液压撑杆等器具扩张大客车上变形的座位,抢救大客车内被困人员;第二小组2名消防官兵进入大客车内施救被困人员,并将被救群众引导至安全地带;第3小组5名消防官兵利用液压剪、液压撑杆和无齿锯将小轿车车顶切割分离,抢救小轿车被困乘客。(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二十三)2台气象应急移动服务车赶到现场,4名气象科技人员立即分工开展工作。(负责单位:市气象局)(二十四)环保部门2辆环境应急监测车和应急监测队伍也及时赶到了现场。应急监测队伍分为3个小组,分别携带着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立即在事故现场中心和周边环境开展应急监测。第1小组:两名应急队员穿着轻防化服,戴着防毒面具,携带检测各类有毒害气体的应急监测仪器(便携式***测定仪、多种气体测定仪),到达事故现场中心进行检测;第2小组:两名应急队员携带仪器(气体快速检测仪)在事故现场外围开展检测;第3小组:两名队员在车上待命。(负责单位:市环保局)(二十五)2台安监部门车辆,6名危化品专业救援队员到达现场开展工作(其中3名专家、3名作为危化品泄漏时穿上防化服的技术工作人员)。(负责单位:市安监局)(二十六)1台****应急抢险指挥车,3名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危化品泄漏时穿上防化服与安监、消防人员进行堵漏)。(负责单位:******有限公司)(二十七)紧急时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带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总队总队长**** 、****等领导赶到了现场,并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现场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二十八)各组继续进入救援工作。还有最后1名伤员(小轿车上)还未救出。(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二十九)终于,最后一名受伤人员也成功救出。(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三十)2台交通事故勘察车及6名交通民警立即对现场进行快速勘查。(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三十一)现场勘查完毕,1台清障施救车(高管部门)进入现场进行拖车。(负责单位:市交通局)(三十二)同时,交警、路政、消防、医疗等各部门人员开始进行各项清理工作。(负责单位:各部门)(三十三)就在清障车正在对****车辆进行清障脱离时,突然,槽罐车尾部有一股刺激性的黄烟冒出,并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密;现场伤员和救援人员咳嗽连连,纷纷躲避。身着重型防化服,戴着压缩空气呼吸器的两名环境应急队员(第三组)立即携带着仪器(****),赶到现场中心开展检测,并迅速向指挥部报告了槽罐车罐体泄漏的****的种类、成分和浓度;另两组环境应急队员也迅速对现场外围、下风向敏感点(服务市)开展进一步检测,并随即报告了外围市域和下风向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情况。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也立即向指挥部报告了事故现场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情况,并协同环保部门提出了疏散现场和下风向(服务市)群众的建议。(负责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三十四)现场演练指挥长下令立即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和周围可能影响到的村屯村民。(负责单位:现场指挥长、**电视台)(三十五)在交警、路政、环境、医疗部门等人员的指挥下,现场人员迅速转移至上风口安全地带。**县政府、**县公安局立即派出人员将周围村庄群众有序疏散(资料片)。(负责单位:各部门)(三十六)现场指挥部经研究决定,立即由消防部门利用喷雾水枪对已经泄漏到空气中的**气进行稀释,由安监、消防及****应急抢险队组织人员立即深入到现场中心查清泄露情况并实施堵漏,环保、气象部门实时监测周边环境状况,公安、交通、医疗部门及时疏散群众。(负责单位:现场指挥长)(三十七)2台增援的消防常规水罐车,13名消防官兵赶到现场。(三十八)消防人员,身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通信、照明、有毒气体检测仪等侦察器材装备,利用水幕墙、喷雾水枪对已经泄漏到空气中的**气进行稀释,在警戒线外搭建洗消市。(负责单位:市公安局)(三十九)安监人员(2名)、消防人员(2名)、****技术人员(2名)立即穿上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通信、照明、有毒气体检测仪等侦察器材装备,进入到现场中心查看泄漏情况,2名环境监测中心应急人员着防化服,在现场待命。(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有限公司)(四十)现场查明,该液**钢瓶车是被后面的车猛烈撞击,迫使最后一个液**钢瓶瓶阀阀芯松动,泄漏**气,泄漏情况越来越严重。(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安监局、**有限公司)(四十一)经过一番紧张、科学的分析,危化品抢险专家果断提出采用专用工具带压封堵措施对瓶阀进行强行封堵的方案。(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安监局、******有限公司)(四十二)安监、消防及****危化抢险队立即对阀门部位采用专用工具带压封堵措施对瓶阀进行强行封堵。一秒、两秒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槽罐车尾部的烟雾逐渐停止,安监、消防与****抢险队举手示意封堵成功。封堵措施成功!(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安监局、******有限公司)(四十三)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继续对现场进行监测。据环境监测人员报告,现场**气浓度已经下降至安全值以下,环境空气质量已达标,污染已消除。消防部门把洗消废水引入应急池,并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洗消废水进行中和处理,经环境应急人员检测也已达标。(负责单位:市环保局)(四十四)一个好消息也传来,追逃组人员在十字收费站已将逃逸的大货车截获,并将人车押回交警大队进行调查。(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四十五)经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交通突发事件的各项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死、伤人员得到了及时的处置、救治,事故现场交通情况得到了及时的疏导、管制,现场物证痕迹得到及时勘察、记录,泄露的****得到了成功堵漏。救援车辆开始陆续离开现场,高速公路在交警及路政人员指挥下,实施双向通行,事故被拥堵的车辆,逐渐缓缓行驶出现场。(负责单位:各部门)(四十六)据气象部门监测报告,**及周边地市的雾情已逐渐消散,**高速公路终于恢复了清晰的路况。(负责单位:市气象局)(四十七)(安监、交警、路政、消防、120、环保、气象)各应急小组负责人向现场演练指挥长分别报告各自工作完成情况,现场指挥长下令恢复高速路通车。(负责单位: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四十八)现场演练指挥长请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善后工作,现场应急处置已经结束,有关处置过程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报新闻媒体。(四十九)现场演练指挥长宣布演练结束。(五十)参加应急演练的各单位人员列队集合。(五十一)市领导讲话。(五十二)主持人宣布演练及观摩会结束。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次模拟演练工作,要充分认识举办模拟演练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二)加强责任落实。模拟演练前期训练工作务必在*月中旬完成,确保现场会顺利召开。**月下旬,确定具体演练方案、确定演练人员以及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月上旬,进行强化训练、分组模拟演练、拍摄相关视频;进行第一次综合模拟演练;*月中旬,进行第二次综合模拟演练。各项工作任务要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同时制定工作进度表,各负责人要及时跟进,加强检查督促指导,确保任务按上段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具体演练小组每周要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三)强化协作配合。模拟演练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部门、参与演练的人员要树立大局观念,尽职尽责,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要把工作逐级落实到人到岗,制定细化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重点、难点,加强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演练工作。

《重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1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应对演练工作的指导,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制定本指南。 1.1 应急演练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1.2 应急演练目的 (1) 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对应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 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 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 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1.3 应急演练原则 (1) 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 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 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 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1.4 应急演练分类 (1) 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①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②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2) 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①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②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3) 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①检验性演练。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②示范性演练。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③研究性演练。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1.5 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2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2.1 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2.2 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 总策划。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 文案组。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 (3) 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 控制组。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演练进程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 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和开展新闻发布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2.3 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2.4 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部门组织,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织。 2.5 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人员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事件场景作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泄露等。 3 应急演练准备 3.1 制定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 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事件的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 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为影响。 (4) 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

关于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疑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参考这个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6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工作原则具体如下: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一条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哪一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法律分析: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法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1.1 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突发事件应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社会安全类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类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重大校园治安、刑事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事故灾难类事件。包括:校园内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事故,易燃易爆危险品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水、电、气、油等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大型群体活动事故,及其他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突发灾难事故。 3、自然灾害类事件。包括:热带风暴、飓风、台风、龙卷风、暴雨、风暴潮、寒潮、高温、浓雾、海啸、潮汛、海水回灌、洪水、地震、地质灾害等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 4、公共卫生类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总则

1.1 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1.3 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1.5 工作原则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1.6 应急预案体系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⑷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⑸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⑹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1 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2.2 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2.3 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2.4 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2.5 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1 预测与预警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1.1 预警级别和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3.2 应急处置3.2.1 信息报告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3.2.2 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2.3 应急响应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3.2.4 应急结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3.3 恢复与重建3.3.1 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3.3.2 调查与评估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3.3.3 恢复重建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3.4 信息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4.1 人力资源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4.2 财力保障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4.3 物资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4.4 基本生活保障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4.5 医疗卫生保障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4.6 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4.7 治安维护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4.8 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4.9 通信保障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4.10 公共设施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4.11 科技支撑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5.1 预案演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5.2 宣传和培训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5.3 责任与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1 预案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编制依据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三)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五)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六)应急预案体系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二、组织体系(一)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三)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四)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五)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三、运行机制(一)预测与预警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警级别和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二)应急处置1.信息报告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2.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应急响应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4.应急结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三)恢复与重建1.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2.调查与评估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3.恢复重建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四)信息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四、应急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人力资源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二)财力保障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三)物资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四)基本生活保障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五)医疗卫生保障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六)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七)治安维护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八)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九)通信保障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十)公共设施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十一)科技支撑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五、监督管理(一)预案演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二)宣传和培训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三)责任与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附则(一)预案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二)预案生效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注:本预案发布日期为2006年1月8日

国家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具体由哪些个部门出来协调处理?

  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办事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工作机构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专家组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http://www.gov.cn/yjgl/2006-01/08/content_21048.htm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其中: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国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4件(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3).《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4).《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有6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用航空器应急控制预案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地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总则

1.1编制目的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上海特大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3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附件包括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为适应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对一些特殊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1.5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1.6预案体系(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应对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计划、规范程序和行动指南,是指导区县政府、相关委办局和有关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本市为应对某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计划、方案和措施。专项应急预案由相关市级协调机构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本市为应对单一种类且以部门处置为主、相关单位配合的突发公共事件,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部门应急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4)突发公共事件区县应急预案。区县应急预案是各区县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为应对本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整体计划和规范程序,是区县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指南。区县应急预案由区县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5)突发公共事件基层单元应急预案。基层单元应急预案是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危行业重点单位为应对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工作计划、保障方案和操作规程。市、区县级基层单元应急预案由各单位组织制定,分别报市、区县政府备案。(6)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并报批准举办活动的政府部门审定。各类各级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并报上级审定、备案。各类各级预案构成种类应不断补充、完善。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预案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10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 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 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 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 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街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 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 针对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队伍、物资、装备、资金等资源保障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资源布局、不同种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资源调用程序等内容。 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相邻、相近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等应急联动机制。 第九条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条 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第十一条 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以及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等。 第十二条 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 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第十四条 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十五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 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与相关的预案作好衔接。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或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四章 审批、备案和公布 第十七条 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或牵头单位应当将预案送审稿及各有关单位复函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编制工作说明等有关材料报送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应急预案简本的,应当将应急预案简本一起报送审批。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审核内容主要包括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各方面意见是否一致,主体内容是否完备,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管用可行等。必要时,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可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第十九条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审批,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由部门有关会议审议决定,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以本级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专项应急预案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部门应急预案应当经部门有关会议审议,以部门名义印发,必要时,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转发。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须经本单位或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审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条 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印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单位备案: (一)地方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地方人民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三)部门应急预案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四)涉及需要与所在地政府联合应急处置的中央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应急演练 第二十二条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 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地震、台风、洪涝、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域所在地政府,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等,应当有针对性地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二十三条 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应当组织演练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的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的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第六章 评估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一)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三)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 (七)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六条 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修订工作应参照本办法规定的预案编制、审批、备案、公布程序组织进行。仅涉及其他内容的,修订程序可根据情况适当简化。 第二十七条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可以向有关预案编制单位提出修订建议。 第七章 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二十八条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通过编发培训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工作研讨等方式,对与应急预案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等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应急预案培训作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应急管理干部日常培训内容。 第二十九条 对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非涉密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普及材料,向公众免费发放。 第八章 组织保障 第三十条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编写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指导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将应急预案规划、编制、审批、发布、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大型企业集团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1.1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保持和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制定本预案。  1.1.2 本预案是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指导原则、处置程序规范和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责任义务的工作方案,是指导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依据。  1.2 工作原则  1.2.1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期间,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2.2 依法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实施,应当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与有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符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体现政府应急管理的主导作用。  1.2.3 属地管理。市、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由省人民政府协调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市、县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其社会危害的,应当依法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接到下级人民政府的报告后,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下级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一切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1.2.4 资源整合。按照条块结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立足现有人力、技术、物资和信息应急资源,科学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1.2.5 预防为主。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防灾救灾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组织和培训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应急准备、指挥程序和处置方式等方面,实现平时预防与突发应急的有机统一。  1.2.6 比例原则。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的措施,应当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措施。  1.2.7 补偿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返还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征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财产毁损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行政机关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征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的,应当按照被征收财产的实际价值给予补偿。  1.2.8 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1.3 编制依据(略)  1.4 现状(略)  1.5 概念、分类与分级  1.5.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事件。  1.5.2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1.5.3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1.5.4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5.5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1.5.6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相当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等四级。  1.5.7 一般性(包括一般严重、比较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影响相对较小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处置;相当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人民政府处置;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人民政府处置或者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处置。  1.6 适用范围  1.6.1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1.6.2 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制定省专项应急预案的依据,省专项应急预案是省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引导语:制定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安陆市教育系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欢迎阅读!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我市境内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维护师生根本利益,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为基本立足点,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师生和学校的影响。   1.2.2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2.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指挥、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福建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漳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是指在漳州市范围内经依法批准设立的大、中专院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按程序审批成立的教育机构。   1.5事件分类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妨碍,或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包括:   1.5.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灾、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1.5.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学校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学校设备质量安全事故;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危险品安全事故等。   1.5.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1.5.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非法集会、示威游行、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试卷泄密、考场失控、群体作弊等各类统一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考试招生部门制定后另文下发)。   1.6预警级别   本预案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 、 较大(Ⅲ级)和一般 (Ⅳ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6.1 Ⅰ级事件(红色预警):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校内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等行为,引发不同地区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造成10人及以上死亡或30人及以上受伤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火灾、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地震、海啸、飓风风暴等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6.2 Ⅱ级事件(橙色预警):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学校校园网上出现大范围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的群体性事件;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受伤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布台风黑色预警信号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6.3 Ⅲ级事件(黄色预警):较大突发事件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与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如少部分学校出现罢课、罢餐、聚众闹事、非法集会及游行示威等突发事件;涉及师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火灾、爆炸等事故;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6.4 Ⅳ级事件(蓝色预警):一般突发事件是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如由校园及周边不安定因素引发的上访、聚集等事件;除上述Ⅰ、Ⅱ、Ⅲ级以外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火灾、爆炸等一般事故;一次中毒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等突发事件。   2.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市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局长   副组长:主管副局长   成员:市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教育系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2.2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德育科。   主任:主管副局长   副主任:德育科科长   成员: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德育科所有人员   主要职责: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县(市、区)、各学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导、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情况;督促各地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3运行机制   3.1工作制度:   3.1.1报告制度。学校一经发现上述突发公共事件,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向局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及所属街道(镇)报告。如遇Ⅱ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县(市、区)教育局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漳州市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教育局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进行核实和确认,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3.1.2指挥和协调制度。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挥、指导教育系统内部,包括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组织机构中的各职能科室,要积极主动参与指导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县(市、区)教育局要主动与当地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镇)沟通联系,共同协调解决。   3.1.3监督检查与奖惩制度。县(市、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他职能科室,要定期检查学校预案工作的制定、完善、演练情况,检查学校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预防工作到位,具体措施落实的学校,通过年终考核进行奖励;对于管理不善发生责任事故的学校,要逐级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2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3.2.1当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学校要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县(市、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专业处置”的要求,成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的现场指挥部,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指导和帮助学校处理解决好突发事件。   3.2.2现场指挥部应维护好事发现场的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疏散和安置等各项工作,尽全力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掌握事件的进展情况并向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同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3.2.3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立即调动专业人员和处理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4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或可能超出控制范围,应根据事件类别向上级组织提出请求,由当地政府或市教育局协助解决。   3.2.5与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校有关的其他科室,应主动参与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尽全力为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提供各种便利。   3.3应急保障机制   各学校或单位平时应根据要求配备消防器材以及消、杀、灭药品等救灾所需物资,组织和训练出一支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队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物资能源供应充足、医疗卫生服务到位。学校辖区政府要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做好治安维护,提供通畅信息的气象、新闻发布、政策与法制等保障工作。   3.4后期处置措施   3.4.1结果报送,建立档案   按照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过后,分事发单位报送、教育局报送两级向上报告相关情况。报送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直接损失;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3.4.2追究责任,实施奖惩   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积极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4.3排查事件,恢复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要迅速查清上报的学校受损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面要督促学校立即组织力量,开展修复工作,尽快使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4.4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4.附则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和本预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预案和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稳定的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队伍,加强业务培训,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和经费,确保预防和处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进行。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开始实施。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 学校假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 小学生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预案的颁布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2006年1月8日发布并实施。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意义和目的

预案的编制,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科学民主化的决策过程,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并注重结合实践而形成的。应该说,预案的编制凝聚了几代人的经验,既是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总结,也是一项制度创新。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具体来看,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规范预警标识:4级预警“红、橙、黄、蓝”“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总体预案中我们可以看到,“预测和预警”被明确规定为一项重要内容。怎么处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预警。在总体预案中,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预警级别分为4级,特别严重的是Ⅰ级,严重的是Ⅱ级,较重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要向公众讲清楚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为了使更多的人“接收”到预警信息,从而能够及早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工作,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要视具体情形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1级或2级突发公共事件4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性的认识,总体预案对信息报告的第一要求就是:快。为了做到“快”,总体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在报告的同时,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双管齐下”,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对于在境外发生的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要求,组织应急救援。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对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从而稳定人心,调动公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总体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积极主动,准确把握,避免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政策规定可以公布的,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诸如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发布形式都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保证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始终有权威、准确、正面的舆论引导公众。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考虑到这些,总体预案强调,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怎么算是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总体预案明确,就是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要做到这些,相关的保障措施必须跟上,比如:卫生部门要组建医疗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应急交通工具要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最高行政机构总体预案明确,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可以使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常态和非常态有机结合,从而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总体预案明确规定:要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根据总体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有惩就有奖,如果应急管理工作做得好,就会受到褒奖。总体预案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体预案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把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6个层次。其中,总体预案是管总的,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适用于跨省级行政区域,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部门应急预案由制定部门负责实施;地方应急预案指的是省市(地)、县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地政府是处置发生在当地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则确立了企事业单位是其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除此之外,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也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总体预案确定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6大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体现了现代行政理念对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要求。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都在基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控制事态、抢险救援、战胜灾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慌不乱、镇静有序,按预案自救、互救,就可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救灾的良好局面。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⑷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⑸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⑹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法律分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在2006年颁布的。法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第四条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法律分析: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1 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6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具体如下: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一条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有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有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一条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制订的一系列预案,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和地方应急预案的总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危机意识,尤其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危机意认。长期以来,我们的灾害意识淡溥,对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心存侥幸,使得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够,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为此一要普及应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群众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二要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将应急管理能力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提高干部应对危机的意识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缩减突发事件的发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于自然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减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政策,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其三,要落实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要保证必要的物资筹备财政投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证;二要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反应能力;三要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对各分散指挥系统的信息业务进行整合和修理,打造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四是重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要发挥志愿者等民间组织的力量,做好与他们的组织、协调、培训等工作。 其四,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政府应有条不紊的组织应对,危机结束后,政府要做好灾后重建等后续工作,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未雨筹谋,有备无患。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思想重视了,预防工作做好了,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在危机中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