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西方戏剧艺术中“残酷戏剧”和“质朴戏剧”的内涵是什么?

“残酷戏剧”专门描写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和经历;“质朴戏剧”重视演员对人物的塑造。“残酷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在西欧风靡一时的一种戏剧派别,专门描写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和经历,充满疯狂和暴力场面。“质朴戏剧”认为戏剧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打破戏剧是综合艺术的框框,把不必要的东西去掉,包括化妆、服装、布景、灯光、音乐甚至剧本,而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技巧,以面部肌肉的运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形体和声音来塑造人物,渲染戏剧气氛。主要作品英国剧作家爱德华·邦德被认为是“残酷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被拯救的》 和 《李尔》等。“质朴戏剧”的代表人物是格洛托夫斯基,在格洛托夫斯基的领导下,剧团先后演出了拜伦的《该隐》、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密茨凯维支的《先人祭》、卡尔德隆的《忠诚的王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一些试验戏剧。这些演出突破了传统戏剧观念与演出方式,体现了贫困戏剧的特殊风格和表演艺术。

西方戏剧经典

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西方经典戏剧的,包括五部分。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一座里程碑,是世界最早产生的完整的戏剧形式之一。它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剧作家,并产生等了众多的戏剧文学剧本,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学遗产,它甚至用雄伟的剧场向人类宣告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古希腊戏剧的最高成就就是悲剧,是神的戏剧,被称作 “ 戏剧艺术中的荷马 ” 索福克勒斯是希腊悲剧成熟的标志,悲剧艺术在他的创作中臻于完善。他有七部作品流传至今,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两千多年以来影响最大、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悲剧经典,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 一个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人的天性及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莎士比亚戏剧则是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突出代表,是继古希腊戏剧后的第二个高峰。莎士比亚毕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其创作题材之广泛、体裁之多样、手段之灵活、风格之多变、语言之优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都是其代表作。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戏剧继承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创作经验,提倡正视现实,真是具体地描绘现实生活。由于其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 批判现实主义 ” 。 尤以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 “ 社会问题剧 ” 影响最大 ,比如被称作妇女解放之宣言的《玩偶之家》。现代主义戏剧更多关注的是戏剧的表演,开始追求人类精神的还原,摒弃了亚理斯多德的“ 模仿论 ”创作理论,具有强烈文化批判倾向。 在艺术上,强调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表现出主观性和内轻性,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深化模式,提倡 “ 以丑为美 ”, “ 反向诗学 ” ,大量描写丑的事物,艺术技巧上求新、求变、求异。 如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 其中 《琼斯皇》 是奥尼尔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后现代主义戏剧是一种极度自由的“ 破坏性 ” 戏剧,诗 “ 反戏剧 ”,以荒诞派戏剧为首。荒诞派戏剧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则,如完全丢弃了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情节和结构,以破碎的舞台形象代替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以荒诞的甚至语无伦次的 “梦呓 ” 代替了传统戏剧中机智的应答 和犀利的对话等。 比如《等待戈多》,这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性作品,它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没有情节,没有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没有高潮,是一出典型的“ 反戏剧 ” 。

那些西方戏剧有名啊

那些西方戏剧有名啊 西方写实主义戏剧以《诗学》作为根基,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现代派戏剧很难说有始创的戏剧理论范本可以作为根据,它相反是一个多方向辐射的“综合化”的过程。前者从《俄狄浦斯王》《昂得洛马克》等到十九世纪的《玩偶之家》《榆树下的欲望》等。这些现实主义作品以纯戏剧式的抽象的提炼,构成了戏剧作品中的大多数创作原则,他们总结了绝大多数的剧作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供历代的剧作者们模仿和研究。然而后者就没有什么普遍规律可以学习了,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然后有存在主义、荒诞派、超现实主义等崛起,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行为主义等等。这些戏剧创作打着反戏剧性的旗帜,企图走进人类的心灵深处甚至是潜意识。不论他们是否真的能做到反戏剧性,就结构、人物和意义而言,现代派剧作法和传统写实主义剧作法的确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统写实主义剧作法和现代剧做法存在着的最大分歧就是对于“戏剧性”的要求。从古到今,传统剧作法都对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有着极高的要求。可以说,传统剧作法一直都在考虑,戏剧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特点在哪里。戏剧性是戏剧不可缺少的特质,人物需要在与外力或自我的冲突中实现自我的意义。就像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互相冲突越众多,越艰钜,矛盾的破坏力越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越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 可是在现代派戏剧中,“戏剧性”不是必要的,或者说,戏剧性不是通过行动性表现出来的。在斯特林堡的静剧中人物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情节也没有什么发展,但是依旧对人心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荒诞派的诸多戏剧如《秃头歌女》《椅子》等等,人物在场上几乎没有任何统一的行动可言,这样的戏剧若在传统剧作法中找根据,恐怕很难有符合戏剧性的地方。 从古希腊戏剧开始,写实主义就强调戏剧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这在古典主义戏剧要求达到完全的“三一律”时走到了顶点。这难免会引起戏剧的僵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写实主义戏剧对“纯戏剧式”的高度要求。这在后来的发展中当然是抑制戏剧继续进步的障碍,然而,既然是传统剧作法的结晶,写实戏剧在结构上还是要求紧凑和划一的。发展到十九世纪,这就将变成了“佳构剧”,时间、地点、人物的相对集中,情节的统一,直到今天在传统剧作法下实践下的大多数作品依然遵循这样的结构要求。这种结构能够让观众比较明白地看懂戏剧故事,而且长时间保持一种好奇心,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商业剧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到这个因素。确实,写实主义戏剧是观众比较好理解的,但同时,因为结构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类戏剧型结构解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十九世纪后现代派兴起的原因之一吧。同样在结构方面,现代派戏剧则更没有任何束缚,在他们看来,形式就是内容。戏中戏结构、电影式结构、时空交错结构,甚至无法归为任何一种结构的意识流等,在现代派剧作法中层出不穷。虽然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就已经见过了戏中戏结构,但是到了皮蓝德娄的怪诞戏剧那里,这种结构被发挥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如果说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戏中戏还是作为一种点缀,那么在皮蓝德娄的戏剧中这种结构就是戏剧的中心骨架。因为结构的多样性,现代派戏剧可以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把人们心理上比较内在的东西用舞台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结构的差异性,写实主义戏剧和现代派戏剧在表现形式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分道扬镳了。 我刚才提到过写实主义戏剧的发展方向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这点用古希腊戏剧的发展历程就能证明。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司”,那时的戏剧有歌有舞,当然也有最原始的角色扮演(或者说是角色模仿)...... 什么是西方戏剧 西方戏剧的诞生憨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西方国家里面比较出名的歌剧,话剧有哪些? 太多了,给你举几个经典的例子,比如威尔第和罗西尼的歌剧, 《茶花女》《图兰朵》《蝴蝶夫人》等等 莎士比亚的话剧也是西方国家最经典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莫里哀的话剧也是法国的经典,《伪君子》《悭吝人》等等 外国话剧经典及作者 我有一本书叫《外国戏剧经典10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里面有: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 【英】莎士丹亚《麦克白》 【法】莫里哀《伪君子》 【意】哥尔多尼《女店主》 【法】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德】席勒《阴谋与爱情》 【俄】果戈理《钦差大臣》 【俄】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 【挪威】易卜生《群鬼》 【英】王尔德《认真的重要》 希望你能喜欢~~ 要是感兴趣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找找~~ ^_^^_^^_^ 中西方戏剧文类比较有何异同 其次,从历史上看,西方有着很强大的叙事传统,而中国有着很强的抒情诗歌传统,因此,中西传统戏剧在形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诗为主,而西方传统戏剧则以对白为主。在结构上,西方逐渐形成戏剧的三一律理论,而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结构是开放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它的地点是可以流动的,而时间的长短也是依照故事的需要,是没有限度的。 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有什么不同? 戏曲: 1、程式。固定的动作有它的应用范围。如京剧的“起霸” 2、写意。西方的布景是实的,中国戏曲最多放一个桌子两把椅子,当然现在条件好了,也有突破。 3、虚拟。比如时空虚拟,一个圆场百十里,一句慢板五更天。 戏剧最早从古希腊开始的,当时的中国正是诗歌盛行的时候,大家对于诗的崇拜影响了对於戏剧的兴趣,直至元朝,可那时已经比人家晚了一千七八百年了。无疑,古希腊就成为西方的经典,也成为中国戏剧的一个经典,对中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极深刻的影响。当戏剧在不同国度产生后,也必然受到这个国度宗教、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度的戏剧具有不同的特点。 诗歌对中国戏剧的影响是重大的。密西根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中国人写的戏曲。实际上常常是为诗做借口的。匆匆忙忙跑到一个境界一停,抒发,诗,两个人唱来唱去,唱来唱去。确实如此,在《西厢记》里,崔莺莺送张生大概唱了四十几段,虽然外国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间那段楼台会,也有诗歌的吟唱,“The more ive,he more havforse oh re infinite”意思是“我给的越多,我就得的越多,因为双方的爱都是无限的”。这里面有诗意,但绝对不可能唱四十几段。又比如说,张生跟崔莺莺见了好几次面,每次就抒发一段诗,一段诗就是抒发一段情,一段情就是一个小故事。戏剧应以故事情节为主,而中国的戏剧由于撇不开诗歌的存在,故事里有诗,诗里有故事。这让我想起中国的诗和画也有此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中国人写的戏曲,逃脱不了诗歌这种飞跃的东西。诗就是飞的东西,所以中国人可以台上转一圈,三千里就过去了,再转一圈,三十年也过去了。这对中国人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几乎不需要理解,因为在元杂剧产生的时代就是诗的时代,他们就是在诗的这个环境里长大的,他们懂诗。 中国戏剧喜欢大团圆结局,这与西方戏剧有很大不同。西方社会的戏剧里暗喻对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所以故事和人物大都是悲剧结局。就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他的悲剧人物吧,结局都是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而中国人的戏剧大多是用来娱乐的,所以不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戏剧甚至没有什么情节,唱了几天,都是同一个人,唱一段讲一个故事,只要他(她)唱得好听,观众愿意听愿意看,再唱几天也无妨。尽管也有悲剧人物,或分离或死亡,但最后一段大都是个大团圆,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如窦娥死了算是悲剧,可作者编排她托梦告诉她的父亲,要把陷害她的坏蛋除掉,最终坏蛋就除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怎么看都是悲剧,作者就安排他们变成蝴蝶大团圆;张生和崔莺莺几经磨难,有情人最终还能成眷属。中国人编戏可谓用尽心思去构建大团圆结局。这是西方戏剧少有的,而中国戏剧则每每皆是。 中国人是继承传统的优秀人种,第一个写戏剧的人他的创作手法大都能世代相传,所以,后人借鉴前人的经验,走前人的路,他编写的大团圆结局观众爱看,那我也编一个。如此下去,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模式就产生了,中国戏剧的特点也就明显了。与西方戏剧不同的地方还表现在舞台的布置。我们看戏看多了,不难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幕一拉开,人物一出场,好人坏人都出现了,为什么,黑脸白脸都画在脸上呢,根本不用自己根据剧情分析。以前只有简单的布景,因为中国戏剧以唱为主,以演员的表演和唱自为核心,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吸引观众,特别是那些出名的演员,所以舞台的布置简单些也无妨。后来随着西方戏剧理论“戏剧与表演上应该注重更加肖似真实人生相应对,舞台上的空间布置与道具应更符合戏剧所提供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的原生状态的要求”的传入...... 请各位高手帮我列一张西方经典戏剧的单子 歌剧:《胡桃夹福》、《茶花女》、《卡门》、《莎乐美》、《费加罗的婚礼》、《阿依达》等 音乐剧:《悲惨世界》、《猫》、《灰姑娘》、《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等 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四季》等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有什么区别? 首先,舞台背景。西方歌剧大幕一开拉开就知道这幕剧是在哪里,在皇宫,还是小城镇,基本一目了然。而中国戏曲,舞台上一般只有一个桌子两把椅子,演员不开口,你就不知道这一幕是在哪里发生的。 第二,中国戏曲有很大的虚拟性,而西方歌剧虚拟性很小。戏曲舞台上,演员会拿两个空酒杯推杯换盏直至喝醉,拿一个马鞭就可以日行千里。而在歌剧舞台上,很多东西都是真实的,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在楼下与在楼上的朱丽叶说话的一场戏,舞台上就会真的搭建一个类似于二层小楼的背景,这与中国戏曲有很大区别。 第三,唱腔不同。西方歌剧一般用义大利语演唱,有咏叹调,宣叙调,朗诵调,小咏叹调等等。中国戏曲的种类很多,就京剧而言,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 我想到的就这些,不足之处你再查阅一下其他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推荐好看的国外小说|戏剧 罗密欧与茱丽叶(这个是有名的爱情悲剧了) 飘(经典不能不看) 战争与和平(稍长,但很值得看)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啊啊,必看!) 奥赛罗(杯具啊u301c) 李尔王(古老的悲剧) 麦克白(权利的悲剧) 巴黎圣母院(文化沉淀下的悲剧) 悲惨世界(个人认为很不错的悲剧小说) 海上钢琴师(这个拍了电影了) 安娜u2022卡列尼纳(红颜薄命呐) 茶花女(小仲马的著名悲剧) ... 很多的啦,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还有18、19、20世纪的许多作家写了很多的这型别小说戏剧来的。^_^望采纳哦,亲u301c 西方经典话剧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钦差大臣》、《玩偶之家》都有很名,都是反映社会的,可以演一演。

我国古代戏剧文学相对于其他传统文学形式及西方戏剧文学来说起步很晚,是哪些因素导致

早期戏剧最初是昆剧而昆剧素来唱词深典雅是属于上层娱乐不利于下层接受

西方戏剧的文学常识

1. 关于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的文学常识 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三、戏剧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文学有关知识戏剧文学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 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 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第二,剧本中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 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作感,从而展示出剧情。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 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不是小说那样的叙述体,而是代言体,只能让人物出场以自己的方式去说话,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才能形成,才有“戏”。 第四,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样的。 从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从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独幕剧和多幕剧;从题材上分类,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话剧、歌剧、舞剧 戏剧文学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 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三者兼而有之。 歌剧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 幕剧、多幕剧 根据戏剧的结构形式,容量的大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 *** 、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 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容量大,故事情节复杂。 由于它分幕分场,用能换幕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就可以把不便于在舞台上演出的事件。 2. 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又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有“案头本”与“演出本”之分,前者一般文学性较强而 戏剧文学 可演出性较差;后者一般文学性和可演出性兼而有之。无论是“案头本”还是“演出本”,都要受到戏剧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制约。这三个特征:一是完整的综合性。即文学(剧本)、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文学艺术门类的综合统一;二是形象的直观性。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艺术。它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发展都是直观再现,而不像其它文学作品那样必须阅读和想象,才能在脑海中间呈现出来;三是高度集中性。戏剧演出时间一般在三小时以内,演出在舞台上进行,所以戏剧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必须高度集中,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全方位展现,也不能像电影那样自由驰骋。 与戏剧艺术基本特征相统一的戏剧文学——剧本,其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舞台性,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戏剧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是摹仿行动中的人的艺术。剧本中的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内心动作性和外部动作性;三指人物的台词必须简洁精炼,又通俗易懂。人物语言必须口语化、动作化、性格化。你不会将依据法规和监管法规和加快改革后尽快发放过后其次 ,戏剧文学必须有强烈的戏剧性。戏剧性是剧作艺术的主要特点。戏剧性包含多方面要求,如偶然性、突变性、传奇性、震撼性等等,但主要指戏剧冲突而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的神圣法典。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构成事物之间的矛盾,矛盾发展到极点,形成对抗性斗争,便形成冲突。小说或散文、诗歌,可以只写差异,写矛盾而不写冲突。但戏剧文学必须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社会冲突和内心冲突中来表现。冲突本身是生活矛盾和本质的集中反映,最具有艺术吸引力和震撼力。如果把诗歌比喻为冰上芭蕾,把散文比喻为自由体操,把小说比喻为十项全能,那么,戏剧文学或戏剧艺术就是扣人心弦的斗牛、拳击和足球赛。 再次 戏剧文学是代言体而不是旁叙体。旁叙体指作者可以直接叙述的文体。小说、散文等都是旁叙体。代言体指靠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人物、描绘环境、展开情节的文体。戏剧文学用的是代言体,代言体决定剧本语言特殊化和剧本创作的高难度,高尔基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剧本的登场人物的产生,特别依靠而且只有依靠他们的语言。”语言对戏剧就是一切。诸如人物、人物关系和事件原委的交代介绍,人物性格的刻画,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展开,以至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学中),都只能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 戏剧文学一般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可划归诗剧的中国戏曲文学,又称“剧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 台词 台词(part/dialog/line)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世界上早期戏剧剧本的台词都是诗体的。17世纪,散文体的台词开始在喜剧剧本中确立稳固的地位;18世纪,悲剧台词也逐渐使用散文体;19世纪中叶以后,散文体最终替代诗体成为剧本台词的基本形式。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 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 3. 关于戏剧文学创作要考的文学常识~ 推荐你一本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艺术常识》,由尹力强主编,市场价大约为36元RMB,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内容介绍: 文学常识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 文艺常识部分:音乐、戏剧、戏曲、摄影、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舞蹈、美术、雕塑、书法、篆刻; 中国文化常识部分: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美德、中国文物、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民俗、中国人的生活等。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体 诗歌 文笔 散文 韵文 骈体文 语录体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乐府 赋 词 散曲 杂剧 诸宫调 笔记 小品文 (二)先秦文学 《诗经》 楚辞 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论语》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先秦寓言 (三)秦汉文学 《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方朔 贾谊 司马迁及其《史记》 班固与《汉书》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陈寿《三国志》 陶渊明 范晔《后汉书》 郦道元《水经注》 木兰诗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 (五)隋唐五代文学 李白 杜甫 刘禹锡与《竹枝词》 白居易与《新乐府》 温庭筠词 李煜词 初唐四杰 杜牧《阿房宫赋》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唐代传奇 敦煌歌辞 敦煌变文 (六)宋元文学 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词 李清照词 辛弃疾词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沈括《梦溪笔谈》 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三国志平话》 (七)明清文学 八股文 《徐霞客游记》 章回小说 《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封神演义》 《金瓶梅》 冯梦龙与“三言” 凌蒙初与“二拍” 汤显祖《牡丹亭》 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 (一)中国近代文学 龚自珍 魏源 黄遵宪 曾国藩和湘乡派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二)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白话文学 乡土文学 左翼文学 延安文艺座谈会 解放区文学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叶圣陶 茅盾 朱自清 闻一多 冰心 郭沫若 老舍 沈从文 巴金 欧阳予倩 曹禺 《嘎达梅林》 阿凡提的故事 《阿诗玛》 (三)解放区作家 丁玲 赵树理 周立波 孙犁 李季 《白毛女》 (四)五六十年代文学 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短篇小说 五六十年代散文 五六十年代诗歌 五六十年代戏剧 “文革”期间的文艺界 (五)新时期的文学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的诗歌 新时期的散文 新时期的戏剧 新时期的小说 (六)港台文学 唐人 金庸 梁羽生 琼瑶 三、外国文学 (一)日本文学 物语文学 俳语 夏目漱石 井上靖 德永直 川端康成 小林多喜二 (二)俄罗斯文学 普希金 莱蒙托夫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契诃夫 高尔基 法捷耶夫 肖洛霍夫 (三)德国文学 歌德 海涅 格林兄弟 狂飙突进运动 (四)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 笛福 司各特 狄更斯 萧伯纳 伏尼契 (五)法国文学 莫里哀 卢梭 巴尔扎克 雨果 梅里美 福楼拜 左拉 罗曼·罗兰 (六)意大利文学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七)希腊文学 伊索寓言 荷马史诗 希腊神话 希腊悲剧 (八)美国文学 霍桑 马克·吐温 杰克·伦敦 海明威 (九)其他 泰戈尔 塞万提斯 安徒生童话 《一千零一夜》 第二部分 文艺常识 一、文艺综合 (一)文艺理论知识 文艺 文艺与社会生活 典型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二)党的文艺方针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两结合”创作方法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关于宣传工作的四句话 关于精品的三个标准 “五个一”工程 三贴近 二、中国文化界部分评奖 (一)新闻出版界评奖 (二)文学界评奖 (三)戏剧界的评奖 (四)电影界评奖 (五)电视界评奖 (六)其他评奖 三、音乐 (一)概述 (二)音乐体裁 (三)中外音乐名家名作 四、戏剧 (一)概述 (二)戏剧的体裁 (三)欧美戏剧 (四)中国话剧 五、戏曲 (一)概述 (二)中国戏曲史 (三)中国戏曲剧种 (四)中国戏曲文学 (五)戏曲音乐 (六)戏曲表演 (七)戏曲舞台美术 六、杂技 七、曲艺 八、摄影 (一)照相机的基本知识 (二)照相机镜头 (三)摄影的光学原理 (四)摄影构图 (五)摄影用光 (六)分析好照片的基本要求 (七)作品分析 九、电影 (一)电影基本概念 (二)电影的功能 (三)影像镜头 (四)声音 (五)蒙太奇 (六)长镜头 (七)中国电影类型 (八)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 (九)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十)外国电影名家名作 十、广播电视艺术 (一)广播电视的概念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 (三)中国的广播电视 (四)广播电视的艺术要素及艺术技巧 (五)广播文艺的节目分类 (六)电视文艺的节目分类 (七)节目、栏目及作品举要 十一、舞蹈 (一)舞蹈基础知识 (二)古典舞 (三)民间舞 (四)芭蕾舞 (五)现代舞 十二、美术 (一)美术概念 (二)美术的社会功能 (三)现代美术门类 (四)中国传统书画门类 (五)美术作品构成的要素 (六)中外美术批评与鉴赏 (七)中国美术名家名作 (八)外国。 4. 中外戏剧知识荟萃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 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 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 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 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 5. 戏剧文学必知的常识有哪些 一、表演专业考什么内容。 表演专业呢,总得来说呢,考试内容就是声、台、行、表,通常的表演专业,都会有初试和复试。初试和复试的内容,一般初试的考试内容都是自我介绍、自选作品朗读、集体小品的的表演还有就是考官的问了呢。 这几项考试内容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呢,在自我介绍中就是要考生自己去琢磨一年怎样的让自己的自我介绍变得特别一点了。还有其他项目中的闪光点都是需要考生自己去挖掘了。 在这一部分不管是哪个项目,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或者是内容。复试的时候分为二试和三试,通过二试的考生,在参加三试的时候。 复试的考察项目是比较综合的。坑你考场的方面比较全面的。 所以进入三试的你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哟。二、在考官面前真实和真诚最重要。 有的考生在参加考试的时候,怎么说有一种端着的架子或者是一直在装,想让考官跟家注意到自己,但其实并不用这样的,在考官眼里最能够吸引到他们的往往是那些很真实的考生呢。就将你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考官老师看,这样的话反而会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者注意呢。 6. 历史剧的文学常识 历史剧 开放分类: 文学、戏剧 目录 u2022 【历史剧的概述】 u2022 【历史剧的倾向】 u2022 【历史剧的极端】 u2022 【著名的历史剧】 u2022 【与历史的关系】 英文名称:History Drama 【历史剧的概述】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历史剧所表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环境、风俗等都要行使历史真实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田汉的《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等都是著名的历史剧。 在中国,根据剧目取材的历史阶段,又有人把这一戏剧种类划分为历史剧和革命历史剧两类。后者专指从辛亥革命以后的现代革命史取材的作品,前者则指向以前漫长历史时代取材的剧目。 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一向是理论家争论的课题。一般地说,历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种类,并不要求作品拘泥于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和详情细节,而要求剧作家把创作的重心置于对历史人物的把握、表现和解释上。人物的历史可传性和真实性,应该是评价历史剧作品的基本尺度,也应该是剧作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实现这一原则时,剧作家可以根据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取舍、加工,不仅可以改变它的自然进程,而且可以进行局部的虚构。 【历史剧的倾向】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所以历史剧要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作者既要有渊博的历史修养,又要有艺术创造能力,两者必须兼备。 【历史剧的极端】 历史纪实剧 历史纪实剧是历史剧的一个极端。它更注重对历史现象的忠实再现,按照历史提供的确凿人物关系进行剧作结构,并以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安排剧情进展。这类剧目可以使观众获得历史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艺术欣赏的要求。剧作家可以通过这类剧目把重大的历史事件形象化,借以揭示某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观众获得启示。 历史故事剧 历史剧的另一个极端是历史故事剧。这类剧目虽然也是向过去时代取材,但是,人物和事件并没有或少有历史依据。而是取材于某些曾经流传的历史故事,像中国戏曲中的杨家将戏、包公戏等,这类剧目具有更广阔的虚构和想象天地。有人反对把它们归入历史剧的范畴,但也有人把它们看作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特殊门类。 【著名的历史剧】 郭沫若: 《王昭君》、《聂莹》、《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等。 【与历史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历史剧是以某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蓝本进行的艺术创造,当然有一些以反映历史为主的被人们称为正剧。例如:《雍正王朝》;还有一些以娱乐为主的被人们称为戏说历史剧。例如:《乾隆微服私房记》。不管怎么说历史剧不能称为历史,但是它可以反映一些历史上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