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有创意的秧歌舞名字

如下:01、每个地方都有你02、花球舞03、重话之舞04、狗眼舞裙05、冰若舞06、破阵舞07、索菲亚08、公莫舞09、玄月寒冰10、爱上舞者的忧伤11、鞞舞12、诗韵13、密码闯情14、密码之舞15、天之堂舞16、胜鼓采莲队舞17、九夷进宝队舞18、海阳光无19、来年知遇20、通天大道宽又阔

跳秧歌舞怎样化妆

在给演员画脸谱时,要根据演员所扮的角色而定,比如,给《顶灯》的丑角画脸谱时就要画出惧怕老婆的畏惧样子;给《铁弓缘》和《扑蝴蝶》的丑角画脸谱得突出幽默、滑稽的效果,而给渔翁画脸谱就应该突出喜庆、笑面的效果,整个秧歌队人数比较多,每一个人的脸谱都有所区别。

三年级上册秧歌舞怎么唱

开口唱按着音律唱慢慢的感觉

绸子秧歌舞秧歌扭起来【谈谈秧歌舞的扭法】

  “秧歌”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它表达了我们最愉快的心情。目前我们处在胜利形势下在新中国延生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们高兴的扭起来,唱起来。  我国的秧歌大约分为三种,即:东北秧歌,华北秧歌,陕北秧歌。还有的因地区关系而大同小异,基本上就是这三种。东北秧歌和华北秧歌过于拘束,都不能充分发挥愉快的感情。陕北秧歌,健康雄壮,大方,前进后退都很方便,所以陕北秧歌到了东北华北都很受欢迎。江南人民也很喜欢它。所以我们也就谈谈陕北秧歌。陕北秧歌的步伐很简单,四步四拍子,基本的步伐是进三步停一步(这一步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两腿并到一起去)。   另外有几种步伐:   一、行进步伐:第四步不停,一直前进的。   二、较慢的行进:一、二、四步向前,第三步走向右脚的右边,第四步再回原地(这是说第一步先用左脚,如第一步先用右脚时第三步则是走向在脚的左边)。   三、停顿的步伐:因为变化队形式人多集结时,一、二步向前,三、四步再退回原地,但并不是不扭了。或是两腿在原地不动,不停止的扭也可以。   四、栽橛子:这是变化队形,拐死弯和扭长城队形时用的。从你前面一个人的前面过去,再从你后面一人的后面拐过去,也是四步。以上是几种着通基本步伐,到一定的时候还是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人物的的性格、年龄,、也应有不同的扭法,像老头、反派、女人都应乃、不一。   队形变化:   秧歌舞个人表演也何以,但不如集体的好,队形的变化应大量的创造,这里只介绍几种普通的队形。   在组织问题上,秧歌队人愈多愈红火,但必须有组织才能不乱。要注意:   第一,分好小组,每组人数相等,男女同志插开选出组长。   第二,在拐弯时自己不要任意乱扭,前边人走那里后边人也一定走那里。   第三,前面带头的两人打着旗子。或一定的标志,大家一定要听他们的指挥。(变化队形,可以规定旗子的记号)。   第四,一个队形变为其他队形时,各小组可以机动不必再走原路,很快灰复原来位置。   在情感上,必须使每个演员在思想上了解,演出时要表达出健康高兴的情感,有时疲劳或进行太快时,愁眉苦脸,是很难看的,   演出时服装色彩的配备必须鲜艳,最好不要花乱不堪,观众拥挤时,必须机动的跳出圈去打开场子,叫观众都稳定后再扭。要着于根据不目的地形走出各种不同的很好的队形。   (图见原版面)

歇后语黄果树下秧歌舞后面是什么

阴到跩(四川重庆方言)

山东秧歌舞蹈风格特点

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红火热闹,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2、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

秧歌舞的历史发展

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现今广义的秧歌大致有三种类型:唱歌舞蹈小戏。 狭义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后扭秧歌更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群众感觉,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秧歌健壮明朗,自由奔放,东北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山东秧歌豪迈粗犷、舒展大度等。现在的秧歌舞样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扭、高跷、腰鼓、花棍、旱船,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灯舞等。秧歌的音乐由原来较为传统的民乐,好像唢呐、锣鼓、钹等,发展到电子乐,不同的高科技乐器。音乐的旋律不仅仅有原来的秧歌调,还加入了民乐合奏、摇滚乐等。

秧歌舞怎么唱好听

轻唱。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基本信息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

秧歌舞扇子怎样舞

扭秧歌怎样转扇子如下: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单臂巾: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扩展资料: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

秧歌舞是哪里的民歌

关于秧歌舞是哪里的民歌如下:主要在北方地区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 、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秧歌舞的基本步法

秧歌舞的基本步法如下:a)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b) 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c) 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拓展资料: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所以秧歌队拜年事先已选好对象,起码是要给得起赏钱的才能去,否则人吃马喂各种费用就难以开销了。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热闹。过去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秧歌的历史秧歌源于汉民族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二龙吐须,卷白菜心,基本动作较简答,仿造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如下:1、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3、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东北秧歌舞蹈特点

东北秧歌舞蹈特点如下: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单臂巾: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扩展资料: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如下:1、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3、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秧歌舞老年人跳不好跳好

题主是否想询问“秧歌舞老年人跳好不好”?好。1、有利于改善老年人体质。扭秧歌是一种全身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改善老年人体质。2、解除疲劳。扭秧歌使人心情愉快、舒畅,在娱乐中健身,可使老年人解除一天的疲劳。

跳秧歌舞写作文500字

1. 写跳集体舞比赛场面的作文500字 2003年10月,学校举行集体舞比赛,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里面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一刻我们欢呼起来。因为在这之前我们都是经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 九月份,我们接到通知:10月份要举行集体舞比赛。 一开始,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动作,我没练完一个动作都觉得很累,但一想,这关系着我们集体的总分,一咬牙就忍过去了,但长时间的忍耐是有限的。我实在受不了了,幸亏老师这时候让我们原地坐下休息,不然的话,我都快晕过去了。下一步:纠正动作。老师一对一对的检查,检查到我的了,我一开始很紧张,后来就进入到音乐当中了……“下一对”!老师硬是把我从音乐当中拽了出来。下对是王馨梓和郑世谭,他们因为连得不太熟,所以脸上露出了不可掩盖的,紧张的神情。“你们这是怎麽跳的?!来让孙璐璐去教你们……”老师就这样一对一对认真地检查完了。老师最后让我们跳一遍,跳到拍手的地方老师皱起了眉头,感觉应该把动作换一换,老师换了好几个动作都觉得不太好,经过老师的几番敲定,我们把动作换成了“高傲的公主和高傲的王子”。并加上了变队形,在倒数第一遍拍手的时候变为九个圆圈。我们练了几遍后,动作明显的整齐了,老师怕同学们忘记变队形,就把一个哨交给了我,说:“一到变队形时就吹哨。” 终于该上场了,当跳到“高傲的公主和骄傲的王子”的时候,我好像真的是公主了。我们顺利的比完赛了,在回教室的路上我们听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 陕西秧歌舞作文感受 延安人喜观扭秧歌。 正月初七八过后,延安人喜气洋洋开始闹秧歌。这是一年一度村社活动最集中的一段时间。 通过这种“闹红火”活动,庆贺过去的一年的劳动收获,祈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队组织严密,依照当地的习俗,秧歌队由手擎花伞的“伞头”指挥。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唱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秧歌有很多角色,每个角色腰里扎一根红绸子,女角多一把扇子,头上饰以用彩色纸张折叠的缨子。 丑角由性情活泼的人扮演,如县官、地主、蛮婆蛮汉。他们着白衣红裤,耳挂红枣,胸垂一串红辣椒,手执笤帚当扇,提一个油葫芦,扭扭捏捏,丑态百出。 他们不时跳出圈外,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令人捧腹大笑。 延安秧歌流派众多,最具特色的当数延安北部的过街秧歌、排门秧歌、大场秧歌、对子秧歌、走灯秧歌和南部的老秧歌。 各种秧歌主要由踢场子、打腰鼓、扳水船、跑竹马等组成。踢场子有:天地牌子、双葫芦、枣核乱开花、十盏灯、十二莲灯灯套灯、八仙过海、双辫蒜、秦王乱点兵、鬼拉腿等。 另外还有五大洲、小蝴蝶等新编场牌。 3. 我喜欢跳舞作文500字 我喜欢做的事其实有很多,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跳舞。我是6岁开始练舞蹈,开始只是为了好玩,但是我渐渐明白了跳舞能给我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锻炼身体,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练了一年的舞蹈以后,我就觉得身体健壮多了,再也没有进医院打针了。 你们还不知道吧?跳舞还可以增强我的信心。有一次,湖北电视台来我们小区搞活动,一位阿姨说谁要是上台去表演一个节目,就可以得到一个礼品。我看了 看周围,除了一位叔叔上去唱了一首歌以外,没有一个人上去。我特别想上去,可是我不敢去,去吧,我又怕大家笑我,不去吧,又不能得到礼品。正在我犹豫的时 候,台上的阿姨说:“快点啊,快点啊,没有的话我就进行下一个节目了。”我放松心情,赶紧举手,上去跳了一支舞,没想到不但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还真的得到 了一块香喷喷的肥皂呢。你可别小看跳舞,跳舞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苗条,真的可以减肥呢,尤其是对那些胖乎乎的人特别有效。哈哈哈,那些胖子们看了可别生 我的气呀! 跳舞的好处有很多,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将这项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 哦,对了,你们喜欢什么?也说来听听吧!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 4. 《跳长绳》写作文(500字) 今天,是我们六年级组的跳绳比赛。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在为此努力,希望能跳出好成绩,为班级赢得荣誉。我们五班的运动员虽说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这一天终于盼来了,我们一定要超越自己!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十人单八字跳长绳。我们班的十名运动员来到场地,“预备—”,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长绳上了,运动员们蓄势待发,“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班的第一名运动员扎到了摇动的绳子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运动员们都进入了比赛状态,他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马,一根根离弦的箭。这时候,一位运动员绊绳失误了,但因为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大家都没放在心上。但接着又是一次失误,虽然速度很快,但上一个运动员和下一个运动员总连不上,所以,这一轮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发现,跳的个数不算很多。 这样,大家就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十人穿梭八字上。一开始,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一队的与众不同。他们吸取了前一队失败的经验,使用了“不求快只求不断”的战术。运动员们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条飞舞的长龙。老师和其他同学们就在一旁挥臂呐喊,为运动员们加油。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断了一两次,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怕他们重蹈覆辙,但后面的运动员很快就接上了,并且运动员们还互相鼓励,之后就没断过了。在不失误的基础上,摇绳人逐渐加快了速度。当体育老师吹哨的时候,气喘吁吁的运动员们心里都非常激动:这次的成绩要比以往平均的高!我们付出了汗水,超越了自己! 接着就是单人项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虽然比赛结果还没出来,但是我们每个队都靠自己的团结奋进超越了以往,这就是一大成功! 5. 跳舞我真棒作文500字 在我五岁时,我意外地接触到了舞蹈,并喜欢上跳舞,与它结下了不解缘。 我开始学习舞蹈了。 我第一次来到了舞蹈教室,见到我的师姐们漂亮的舞姿,我十分羡慕,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他们。 一只巨大的“拦路虎”出现在我面前----基本功练习。刚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无论怎么努力也压不下去。看到和我一起来学习跳舞的小朋友都压下去了, 难受得就像有无数个蚂蚁在心上爬着。我的汗流了出来,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很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我不是梦寐以求的想学跳舞吗,不能这么快就放弃。我想 到这,咬咬牙,又开始练习了。 回到家后,我站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终于,我压下去了!我高兴得在床上又蹦又跳。 由于我倔强的性格和认真的练习,我的基本功练得特别好。 一次,我们舞蹈班要参加一个比赛,老师让我领舞。我随着老师的节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了起来。 经过刻苦的练习,我已经学会了整个舞蹈。 到了比赛的那天,整个舞台的灯光都照在我身上,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的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怦怦地跳个不停。我超常发挥,得了冠军。 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变得漂亮;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充满自信;我爱舞蹈,因为它让我收获了成功。 6. 我是跳舞迷作文500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业余爱好,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弹钢琴……而我却是一个舞蹈迷,我五岁那年就被妈妈送进了舞蹈班,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舞蹈。 我每天放学赶快把作业写完,就打开电脑开始练舞蹈,有的时候妈妈叫我吃晚饭,叫了好几遍,我还是在那练舞蹈,好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平时我最喜欢和小朋友玩了,可有一次我在练舞蹈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让我出去玩,我舍不下舞蹈都没有去,为此,大家都叫我跳舞迷。 我因为爱跳舞还闹过笑话呢!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梦见自己在舞台上跳舞,还得了一等奖,正准备领奖的时候,妈妈把我叫醒了说:“你要床上跳舞,把被子都踢到床下去了。”我听后看看床下的被子,又看了看我自己身上,确实被我踢下去了,于是我又把被子拾上来盖在身上,又继续睡觉了,可是我怎么睡也睡不着,我脑海里想的还是刚才领奖的场面。 学舞蹈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养自身的气质,锻炼意志,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7. 我学会了跳舞作文500字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我学会了跳舞 五年过去了,但我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时,我读幼儿园大班,老师到我们班来选人去学习跳舞,我非常幸运地被选中了。我跟着老师来到舞蹈室,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要求,然后让我们练基本功。 虽然说是基本功,但也要学习拱桥和“一字脚”。当时对于我来说,一字脚是最难的。我们把腿放在横杠上,人站直,腿伸直、绷直,然后还要把两只手搭在膝盖上,下巴碰到手,然后起来,再碰,这样连续做了很多遍,腿都绷痛了。接着,换一只脚,再做。过了一会儿,再换,侧身站直,右手跨过头,掂到脚,身子随着向左边弯,起来,再掂。这样,练了几天,开始学习跳舞。 老师先让我们看录像。看完以后,老师开始一个个动作教我们。 我们练了好几天,常常为了练好一个动作而重复做了许多遍。到了最后一段动作要翻跟斗,我们就为了这个动作翻了十几次跟斗,翻得背后都伤了,每个孩子都背朝天,让主任帮我们用药水揉背上的伤。但我们都不觉得痛,个个小朋友都边讲边笑,等主任来帮我们揉背。 每当我们整个舞蹈从头跳到尾,退场以后,每一个小朋友都坐下来哈哈大笑,笑个不停。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跳完舞,我们都会笑,笑得那么开心。 我学会了跳舞,心里有很大的满足感,每当我一想起跳舞时的情景,心情都会变得特别开朗。 8. 我学会了跳街舞的作文500字 例我正在看书时,忽然听到节奏强烈的音乐,探头一瞧,不得了了!姐姐正在跟碟片里的舞者疯狂地舞动地着身子。 瞧!她头发一甩,胳膊一抬, *** 一扭,腿一蜷,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哇塞,酷毙了!一曲跳完,姐姐见我看的入迷,便趁热打铁:“丽丽,跳街舞吧,它会使你越来越帅。 来!姐姐教你。”我开始跟姐姐学跳街舞了,为了让我更扎实地学会基本动作,姐姐把碟片调到交分解动作的画面。 电视里的教练是个外国男孩,他示范的第一个动作是右脚迈出一小步,右手举在胸前,然后左脚、左手交替进行。看了一遍,我心想这么简单的动作,我保准行!随着节拍声的响起,我也跳起来。 姐姐在旁边大笑道:“你这也叫街舞啊?简直像木偶戏,全身关节硬邦邦的。不行!先放松放松,跟着节拍再来几遍。” 我一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和着节拍跳起来。我就不信,这么简单的动作我都学不好。 姐姐又发话了:唉,还是不行,像做广播体操,没有街舞的味道,街舞一招一式都讲究随性。你瞧瞧,老姐是怎么跳的。” 姐姐随便摆了几个姿势,的确很轻松,很潇洒。“慢慢来,我肯定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劝慰自己,我又仔仔细细地看了老姐跳街舞,她的动作自在随意而又一气呵成,真是潇洒不羁的青春朝气。我忍不住也跟着跳起来,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我越来越放松,颈、肩、腰、臀,尽情的扭动起来。 慢慢的,我舞出了兴致,一边跳,一边大喊:“one,o,three,four!”舞曲结束了,我也停下来,高呼:“哇!太过瘾了。”明天,我就要向同学们隆重推出――街舞。

秧歌舞的歌曲情绪是

欢快活泼。秧歌舞的歌曲情绪是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

扇子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扇子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如下:1、扇子的基本拿法: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捏住扇尾撑开扇子,可用大鱼际托住扇骨,固定扇子,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翘起。2、竖直打扇:右手拿扇子,捏住扇骨,依靠扇子自身重力打开扇子,扇子竖直放在胸前或头顶;当扇子在头顶打开时,右手应经身体前、侧向上划圆上到头顶打开,扇子略向后拉,右肩膀打开。3、水平打扇:右手拿扇子,经身体前、侧拉到五位手位置,大拇指固定扇骨,食指和中指推开扇子,扇子水平打开,扇头朝下,放在身侧。4、扇子花:右手拿扇子在五位手位置,手心向上,扇子花面面向1点,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控制扇子,向内旋转手腕一圈后翻手腕,扇子跟着旋转一圈后,通过翻手腕的动作使花面仍然面向1点。通常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扇子舞,大致分为四个类别:1、胶州秧歌。2、云南花灯。3、安徽花鼓灯。4、东北秧歌。这四种类别中大部分人对胶州秧歌比较熟悉,胶州秧歌是山东省的三大秧歌之一,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扇子舞已成为中老年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 舞者双手持羽扇,身穿白衣,动作多摹仿白鹇飞翔姿态,优美、柔和,其内容与傣族之孔雀舞相似,系表现宁静、自由的农林生活。扇舞乃上古之舞蹈形式,而仿白鹇则为原始的拟兽舞遗迹,说明此舞渊源颇古老。跳扇子舞用的扇子就是平常跳广场舞、健身操、秧歌扇子用的。 至于服装可以根据音乐来定,民族舞蹈服装、如果是广场舞的话,就平常舒适的衣服就行。

秧歌舞蹈语汇的具体应用

舞蹈语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使用受元素提取法的影响,很多舞蹈创作者均会以元素教材为基础来开展相关工作。 该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掌握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还可以利用不同元素对舞蹈作品进行完善。例在《春天》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将胶州秧歌应用其中,并对其中的“正丁字拧步”等动作元素进行完善,在经过简单的元素处理之后,将动作形式和美感有效的展示了出来。 在这一时期之中,创作者们可以将自身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不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提升了艺术的表现力度。例如,在《雀之灵》作品创作过程中,肩部以及手形等应用上,比50年代的《孔雀舞》难度更大。 尤其是在舞台调度上,传统单一的调度形式也不复存在,创作人员开始在作品之中融入更多自己的理解,将多样式的舞台调度形式展示出来。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见《辞海》)。在黄土高原,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闹秧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成为闹新春以及城乡群众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春节期间的秧歌气势宏大,成大规模,一般前有彩车,主要宣传一个县或者一个单位的工作成绩等,把安塞腰鼓、陕北唢呐、各类鼓等都列入陕北秧歌,排练成整整齐齐的方正以及根据当年的情况装扮一些吉祥物、幸运物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于晋北地区朔县、平鲁、神池、宁武等县一带的群众性民间舞蹈--踢鼓秧歌,由于在表演时男角动作以踢为主,伴奏以鼓为主而得名。它主要在街头、广场表演,故亦有"土滩秧歌"之称。

秧歌舞的场景一般在什么地?

一般在广场,活动中心等等,这样的场地大,人多。

民间舞蹈胶州秧歌舞的五个重点词?

扭秧歌、扇子舞、步伐多变、动作优美、富有地方特色。根据查询青岛新闻网显示。1、扭秧歌:胶州秧歌舞的主要特点就是扭秧歌,即舞者随着鼓点和音乐节奏,通过扭曲、摇曳和旋转身体来展示舞蹈的美妙之处。2、扇子舞:扇子舞是胶州秧歌舞的另一大特色,舞者手中拿着扇子,通过扇子的开合、摇摆和旋转来展现舞蹈的魅力。3、步伐多变:胶州秧歌舞的步伐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小步颠跳、大步流星、碎步疾行、旋转腾跃等,舞者需要根据音乐节奏和鼓点来变换步伐。4、动作优美:胶州秧歌舞的动作非常优美,既有柔美的曲线舞姿,也有刚劲有力的旋转和跳跃,展现出舞蹈的力度和美感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5、富有地方特色:胶州秧歌舞是山东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

秧歌舞的基本信息

秧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因为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也给林区人民、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倦的好方法。

秧歌舞基本动作是什么?

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单臂巾: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扩展资料: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唱歌舞蹈小戏。 狭义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后扭秧歌更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群众感觉,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秧歌健壮明朗,自由奔放,东北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山东秧歌豪迈粗犷、舒展大度等。

秧歌舞有哪些步法

秧歌舞是我国北方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农民在植树、插秧、收获等农事生产活动时的表达欢乐、祈求丰收的舞蹈形式。秧歌舞的舞蹈动作多种多样,有以下几个常见的步法:大步迈跨:左脚大步往前迈一步,同时右脚跟随左脚往前迈,再重复这个动作,整个步伐节奏轻盈。三步并作:先左脚迈一步,再迅速将右脚并上,最后再弯曲膝盖使得左脚后脚跟置于地上,成叉子状。上下跳:双腿半曲,左脚先向上跳,再向下落地,随后右脚也重复这个动作。跳草坪:左脚向左跨一步,同时双手挥舞着,随后右脚向右跨一步,再重复这个动作。点碑:双脚并拢,双手竖起,随后左脚向左侧跨一步,落地左脚膝盖微曲,同时右手伸指向右侧,表示指点碑文。抬腿踏步:迈左脚向前踏一步,右脚跟随左脚向前踏,再抬起左脚,落地左脚后,再重复这个动作。总的来说,秧歌舞的舞步较为简单,多为大步舞蹈、高跳等,动作轻盈流畅,富有北方的粗犷豪放之气。

秧歌舞的介绍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秧歌舞的介绍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a)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 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 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移动重心,平时行走时重心就是在不断地移动,就是坐着、站着,也可以随时移动重心,人体的中心点一移动,重心就要随之移动,反过来说:重心一移动,中心点就会移动,这才能保持平衡。在舞蹈中亦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舞蹈,缺少了重心移动就流动不起来,而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动。在民间舞蹈中,所有的步伐,如朝鲜舞的平步、胶州的碾步、花鼓灯的风柳步都是独具风格的重心移动。在东北秧歌中,最有特色而又最能体现重心移动的步伐便是“踢步”了。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及泼辣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从“踢步”的慢移重心来说,“慢移”本身就给人连绵不断,非常连贯优美的视觉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汉族女性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所谓的“美劲儿”,在这时就表露无遗了。“双花”中的“双颤步”又别有特点。“双颤步”重心移动是上弧线,其节奏较为平均,移重心后踢所占的时间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音乐多用小快板,就给人轻松愉快、欢乐向上的感觉。“缠花”中的“顿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于重心移动的过程非常快,无形中使整个格调向热情火爆的气氛中去,体现了东北秧歌风格中的“艮劲儿”及“泼辣劲儿”。东北秧歌的训练点是自下而上,连锁反应的协调。组成这一连锁反应的三个主要环节便是脚下的步伐、身上的动律与手上的手巾花。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面对一个初学者,要让他协调起来运动,就必须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清楚。尤其是要点出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方便记忆,使学者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动律与手巾花中都存在着“快吸气、停止呼吸、化为长叹”三个过程,在绕花中,花绕犹如快吸气,刚绕完的顷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化为长叹的时候,动律同样也是有“点”与“线”的关系。动律犹如钟摆一样,到弧线的尽头,就“点到为止”,立即回到动作过程(即“线”)中去,踢步、动律、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动律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了起来。   “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一般而言,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动及控制。重心移动的过程越慢、越细腻,走的路线越长,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与此同时,整体动作就显得较有力度、有韧劲、有文化、有内涵。   看民间舞最过瘾之处莫过于其动作中所蕴藏的韵味,这个韵味包括了很浓郁的地域特色。当跳得非常娴熟时,风格韵味都是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流露。但在这之前,就要下一定的功夫去揣摩其中的奥妙,只有掌握了这微妙之处,呈现出来的舞蹈才不会流于一般,才不会成为一串不值一看的“动作”。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就得抓住其奥妙所在。这妙处所在便是脚下的重心移动。我认为,解决好“踢步”与重心的移动,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