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印度文明火车手机版游戏怎么玩

摧毁敌人的建筑物,建造自己的建筑物。1、在印度文明火车手机版游戏中,通过攻击敌人建筑物并摧毁其来获得积分,当获得足够的积分时,可以升级自己的单位并解锁新的单位和建筑物。2、建造自己的建筑物来增加资源和防御,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建筑物并放置来建造新的建筑物,注意敌人的攻击和防御。

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各使用什么文字?

1。古埃及的文字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 2。古印度文化哈拉巴铭文 3。古希腊文化 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的氏族社会,曾产生几种较为复杂的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这些书写系统之间关系密切。克里特人的线形文字A和亚该亚人的线形文字B,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种。 在米诺斯,曾相继出现三种书写系统。前两种为象形文字,后一种为线形文字(即线形文字A)。三种文字皆未能破译,人们甚至无法得知. 1951年,英国学者终于将线形文字B破译出来,这是本世纪文字研究最了不起的成就。 在文字的使用上,希腊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消失之后,希腊人便没有了自己的文字。在荷马所描述的社会里,还没有使用文字的迹象。希腊字母文字的出现,正好是在东方化时期。最早的字母文字出现在公元前750到前700年之间的陶器上,这种字母文字源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希腊人自己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因此在希腊文中有一个表示“字母”的古词phojnikeia,其直接的含义是“腓尼基的东西”。希罗多德对此也有所记载,他说腓尼基人随卡德莫斯(Kadmos)来到希腊的底比斯,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一些东西,包括文字,而我认为在这之前,希腊人还没有文字”。腓尼基的文字同其他的闪米特文字相似,是一种音节文字,不同的是它基本上舍弃了元音字母,主要以辅音字母组成单词,其结果是意思模棱两可,但所用的字母较少。腓尼基文字共使用22个字母,而同属闪含语系的阿卡德语却要使用285个字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也使用多于80个的字母符号。或许正是腓尼基文字的这种简洁性得到了希腊人的青睐,他们基本上无保留地借用了这种文字。希腊字母的形状同腓尼基字母一致,其顺序也基本上相同,甚至希腊字母的读音也来自于腓尼基,如alpha在腓尼基语中的意思是“牛”,betha的意思是“房屋”,但在希腊,它们只代表字母的读音,并没有任何意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希腊人完全照搬了腓尼基文字,事实上他们对此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将其中的一些辅音字母改成元音字母使用,最终创造了一种共使用24个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完全意义上的字母文字。它不同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每个字母都有单独的发音,并可单独表现出来。这种文字体系极其简洁实用,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字仍然使用这种体系。 文字的出现,对希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文学方面,古风时代是希腊历史上诗歌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荷马史诗被用文字书写下来。希西阿德可能是第一个直接书写其作品的诗人。此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抒情诗人,这其中包括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萨福。1963年人类学家古迪和瓦特发表一篇题为《文字及其应用的后果》的著名文章,提出古风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应归功于文字的应用。民主政治的兴起、逻辑与理性思维的开端以及批评史学的兴起都是文字使用的后果。虽然他们的理论过分强调了文字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但文字出现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各使用什么文字?

1。古埃及的文字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 2。古印度文化哈拉巴铭文 3。古希腊文化 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的氏族社会,曾产生几种较为复杂的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这些书写系统之间关系密切。克里特人的线形文字A和亚该亚人的线形文字B,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种。 在米诺斯,曾相继出现三种书写系统。前两种为象形文字,后一种为线形文字(即线形文字A)。三种文字皆未能破译,人们甚至无法得知. 1951年,英国学者终于将线形文字B破译出来,这是本世纪文字研究最了不起的成就。 在文字的使用上,希腊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消失之后,希腊人便没有了自己的文字。在荷马所描述的社会里,还没有使用文字的迹象。希腊字母文字的出现,正好是在东方化时期。最早的字母文字出现在公元前750到前700年之间的陶器上,这种字母文字源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希腊人自己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因此在希腊文中有一个表示“字母”的古词phojnikeia,其直接的含义是“腓尼基的东西”。希罗多德对此也有所记载,他说腓尼基人随卡德莫斯(Kadmos)来到希腊的底比斯,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一些东西,包括文字,而我认为在这之前,希腊人还没有文字”。腓尼基的文字同其他的闪米特文字相似,是一种音节文字,不同的是它基本上舍弃了元音字母,主要以辅音字母组成单词,其结果是意思模棱两可,但所用的字母较少。腓尼基文字共使用22个字母,而同属闪含语系的阿卡德语却要使用285个字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也使用多于80个的字母符号。或许正是腓尼基文字的这种简洁性得到了希腊人的青睐,他们基本上无保留地借用了这种文字。希腊字母的形状同腓尼基字母一致,其顺序也基本上相同,甚至希腊字母的读音也来自于腓尼基,如alpha在腓尼基语中的意思是“牛”,betha的意思是“房屋”,但在希腊,它们只代表字母的读音,并没有任何意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希腊人完全照搬了腓尼基文字,事实上他们对此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将其中的一些辅音字母改成元音字母使用,最终创造了一种共使用24个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完全意义上的字母文字。它不同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每个字母都有单独的发音,并可单独表现出来。这种文字体系极其简洁实用,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字仍然使用这种体系。 文字的出现,对希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文学方面,古风时代是希腊历史上诗歌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荷马史诗被用文字书写下来。希西阿德可能是第一个直接书写其作品的诗人。此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抒情诗人,这其中包括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萨福。1963年人类学家古迪和瓦特发表一篇题为《文字及其应用的后果》的著名文章,提出古风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应归功于文字的应用。民主政治的兴起、逻辑与理性思维的开端以及批评史学的兴起都是文字使用的后果。虽然他们的理论过分强调了文字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但文字出现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古印度文明的宗教种姓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文明的宗教种姓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古印度文明的宗教种姓介绍 佛教 笈多王朝时,印度的佛教是十分普及的信仰。到戒日王时,佛教开始衰落,戒日王虽敬重玄奘,为他举行盛大法会,但戒日王本人却是一个湿婆教徒。佛教的命运和____一样,在它的故乡虽然衰落,却向世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一个 国际 性宗教。 印度教 戒日帝国时,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婆罗摩(大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主管维持世界,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主管破坏世界,也是苦行神和 舞蹈 神。 印度教教派繁多,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 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实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欲主义。 传说 它躺在海中一条千头巨蛇身上,坐骑为金翅鸟,妻子为吉祥天女,有许多化身,其中之一是《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罗摩,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它还曾化身为巨鱼,在淹没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及其 生物 ,这是印度的洪水 故事 。 湿婆派流行于南印度,传说湿婆有3只眼,4只手,分执三股叉与战斧等武器。它在焚烧死者的场地跳舞,在雪山中修苦行。因毁灭有再生意义,所以它是毁灭神和生殖的象征。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该派否认婆罗门特权,教派多,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视牛为神圣的教义派等。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等女性神祇,其仪式有牺牲、轮座(男妇杂交)等怪俗。马克思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恩选集》2卷第62-63页),总之是一种奇特的宗教。 伊斯兰教 从德里苏丹开始,伊斯兰教取得支配地位,对印度教采取歧视和迫害政策。莫卧尔帝国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印度教等信仰自由。 锡克教16世纪创立,“锡克”一词意为“门徒”,此教主张信徒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种姓 戒日帝国时,种姓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婆罗门和刹帝利基本没有变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数富有的商贾。首陀罗地位有所上升,与破产的大量的吠舍逐渐构成新型的首陀罗种姓——依附农。这样,名称未变,内容有了变化,前三个等级是封建主,后一个是依附农阶级。 古印度文明废除陋习 废除印度社会许多陈规陋习,如寡妇殉夫、童婚、杀婴、神灵裁判、奴役战俘等等。此外还创办学校,让女子受 教育 等。 此外,阿克巴也关注发展农业和水利灌溉外,特别重视发展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扩大商业交通网,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公路,此外还创办学校,让女子受教育等。1585年以后,阿克巴又进行了新的扩张,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阿克巴死后(1605年),统治阶级愈来愈腐败,他们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为了充实国库,又恢复包税制;对外发动对南印度的扩张战争,战费激增,人民群众再度陷于苦难的生活之中;随着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地方封建主独立性加强,各地总督纷纷割据称雄,中央权力削弱。从1498年达·伽马到达卡利库特时起,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印度,进行残暴的殖民掠夺。人民群众在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 古印度文明的 自然 文化 自然人文 自然科学主要是天文学和 数学 ,详见教材。 人文科学主要是文学和建筑艺术,详见教材。这里对语言和史学略作补充。 笈多王朝时期,有《超日王传》和《戒日王传》,这些价值不大的文学作品用梵文写成的,可作为重要史料。 德里苏丹时期,方言文学兴起,梵文渐不流行。此时,印地语和穆斯林使用的波斯语混合为乌尔都语,也出现一些用波斯文写的 历史 著作,例如,明哈-乌德-丁写的《那西尔通史》,沙姆斯-伊-西拉其·阿费富写的《菲鲁兹王史记》,雅赫雅·宾·阿马德写的《穆巴拉克王史记》等。 莫卧尔帝国时,一位名叫图西尔·达斯的人用印地语改写了史诗《罗摩衍那》,有利于梵文古典作品的保留与传播。历史著作有巴布尔写的《自传》,用突厥文写成。由阿卜杜拉欣大汗译为波斯文。此外还有巴道尼写的《历史选集》,尼查姆-乌德-丁写的《阿克巴通史》,都用波斯文写成。 创建源头 古埃及文明的创建 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 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16世纪到21世纪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 就 地理 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等。除田间作物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和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 手工 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 国际贸易 也特别频繁。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隔出许多大厅和房间,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一些小房间则根本没有排水设备。这说明社会上已有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而养尊处优的统治者。 哈拉巴文化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它们主要留存于各种石器、陶器和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 成功 译读。正因为如此,关于哈拉巴文化的来源问题,一直成为考古学家与 历史学 家争论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巴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解除。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从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步向南扩张。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雅利安人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所谓的古印度文明灭亡了还有新印度文明吗?

没有所谓的新印度文明,还有就是所谓4大文明没有依据的!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着,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写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字

是恒河吧?转自mlb55简单点的: 印度的第一大河是印度河,第二河是恒河,国教是佛教,它有世界上最早发现数学符号的国家,代表人物有摩亨佐.达罗及释迦牟尼复杂点: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遗址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摩亨佐·达罗城分卫城和下城。卫城有巨大的公共建筑物和粮仓,下城有规划整齐、垂直相交的大街小巷还有一整套下水道网络 公元前15世纪后,从中亚南下的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他们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记数法。 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因为佛教教人忍耐顺从,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印度摩揭陀过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他在过内广建寺院和佛塔等,佛教得到很大发展。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印度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连续性、吸收性和融合性见长,从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纵观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二是它的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三是它的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翻译印度文 Wuling Hongguang 一款车的名字。谢谢

五菱宏光

请问印度用印度文怎么写....

是不是u092du093eu0930u0924

印度文化广受群众喜爱,这种文化怎么样?

印度文化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之前的一些弊端和诟病,而且印度当地的人们把牛当成圣物,而且也因为这种风俗习惯出现了一些非常愚昧的行为,而且当地的发展也比较落后。

西藏属于汉字文化圈吗西藏属于汉字文化圈还是印度文

严格地说,在西藏解放之前西藏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西藏文化是在印度文化和汉族文化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本地独特文化,以印度文化影响较大。汉族文化是随文成公主入藏的,但印度文化在此之前已经传入西藏,松赞干布的大夫人来自尼泊尔。西藏文化实际上是佛教文化,藏族文化大部分是以佛经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而藏传佛教属于佛教的密宗。密宗是后期佛教在印度形成的派别,传入西藏后才发扬光大兴盛起来,在汉传佛教中没有影响。藏族没有采用汉字,而是从印度学来了拼音文字,创制了藏文字母。

古代印度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印度次大陆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它北依喜马拉雅山,东、南、西三面环海,分别为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为苏来曼山和兴都库什山。印度地域辽阔,南部三角地带是热带气候的德干高原,北部是印度河和恒河两大水系供养的平原地区。独立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雨水,以及印度河和恒河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地,使这里的农业文明比较发达。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冲突、列国纷争、宗教兴衰此起彼伏,正因为如此,印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包容性极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宗教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现象。印度文明的开端——哈拉帕文化从19世纪七十年代至20世纪三十年代初,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931处遗址,其中大小城市遗址10处,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因此,史学界将这一地区的文化称为哈拉帕文化。1875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坎宁安在《印度考古年鉴》上发表文章,论述了他对哈拉帕遗址的考察结果。1921—1931年,英国学者约翰·马歇尔和印度考古学家拉·巴纳吉等人对两处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取得了众多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哈拉帕文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罗帕尔,南抵濒临阿拉伯海的坎吉塔尔,东到北方邦的阿拉姆吉尔普尔,西至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地区的苏特卡根·杜尔。东西长约1550公里,南北长约1100公里,总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哈拉帕文化处于公元前2500—公元前1750年,是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布局很相似,总面积各约有85万平方米,均由西侧的上城(卫城)和东侧的下城(商业区和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卫城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也是权势的象征。城的四周建有城墙和防御的塔楼,城外挖有护城河。上城内有一个84平方米的大浴池,围着大浴池有很多建筑,有官邸、议事厅、谷仓等。下城街道整齐,店铺林立。街道由方砖铺成,下面有四通八达的排水系统。哈拉帕文明的城市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哈拉帕文化的另一个成就是印章文字。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它与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黄河流域的甲骨文,构成古代东方最早的四种文字类型。印章文字主要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与护符上。据统计,发现的印章约有3000个,文字符号约500个。遗憾的是倒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释读它。哈拉帕印章文字符号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繁盛达800年之久的哈拉帕文化突然遭到毁灭。其原因一是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大屠杀所致,二是毁于自然灾害,三是毁于内部的阶级斗争。佛教的兴起、发展及传播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系、多宗教的地区。对古代印度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主要有婆罗门教、耆那教、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其中佛教不仅对古代印度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东方乃至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代印度最早的宗教是雅利安入创立的吠陀教,它形成于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其宗教经典是《吠陀》经。这时的宗教,一是信奉多神,二是对自然的崇拜。在吠陀教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印度社会出现了瓦尔那制度——等级制度。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到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000—公元前600年)吠陀教演变为婆罗门教,并完善了影响数千年的种姓制度,即根据不同的社会分工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形成的等级制度。4世纪前后,婆罗门教吸收了其他宗教的一些教义和各地的宗教信仰,渐趋复兴,8至9世纪时,经宗教大师商羯罗的改革,婆罗门教演化为“印度教”。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恒河流域的农工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各种思潮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公元前486年)。相传他29岁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人类苦难的良方,6年后得道成佛,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之后,在恒河中下游,他广收门徒,传教40余年,使佛教逐渐传播开去。从佛教创立到公元前4世纪为早期佛教(又称原始佛教)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吸取了婆罗门教灵魂转世、轮回业报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基本教义,即四谛(真理)论、缘起论和三法印。此外,还有五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佛教所宣扬的教义及“众生平等”的观念,很快得到除婆罗门外二个等级的支持和拥护,发展较快。阿育王、迦腻色迦和戒日王统治时期,立佛教为国教。佛教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分裂。自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之后,又分出许多部派。1世纪前后,大众部的一些支派演化为大乘佛教,而他们把上座部的支派贬为小乘佛教。7世纪时,大乘佛教中又分出一个支派——密教,又称“金刚乘”。最后形成了大乘教、小乘教和密教三大派别。随着佛教在印度次大陆的繁盛,向外传播已是必然。从公元前后到10世纪左右,佛教的三大派经北路和南路传向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最后,被称为北传佛教的大乘在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北部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其主要经典是汉译梵文大藏经,又称汉语系佛教。被称为南传佛教的小乘,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云南得以传播和发展,其经典是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巴利语系佛教。密教则与我国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相结合,发展为喇嘛教,其经典是藏文大藏经,所以又称藏语系佛教。它后来传入青海、内蒙古以及尼泊尔、锡金、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这样,佛教在印度以外的亚洲地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到18世纪中叶,佛教又由东南亚传入欧美,至此,佛教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9世纪印度教的兴起和10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佛教开始衰落,到13世纪,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19世纪时,佛教从斯里兰卡返回印度,并逐渐得以复兴。今日世界的佛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仍以不同的形式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自然科学与建筑艺术古代印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比较突出,尤其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方面。古代印度的天文学,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产物,亦是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早期吠陀时代,《吠陀》经典中就记载了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并已经知道了7大行星和28星座,还多处提及日食和月食等。人们还根据月亮的盈亏,编制了天体图,制定了太阴历。古代印度的太阴历,1年为360天,分12个月,每个月30天,每隔5年加一个月。早期分春、热、雨、秋、寒、冬6个季节,后期分为冬、夏、雨三季。到笈多时代,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又有了较大发展。圣使(476—550年)的《圣使集》一书,大胆地提出地球自转说。被称为古代印度天文学泰斗的作明轨范师(1114—1185年)的《究竟理顶上珠》一书,在世界上最早证明地圆说和地球悬于空间而有引物力量。古代印度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阿育王时代,印度人就发明了数字符号、5世纪时发现了“0”。“0”的发现,在数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8世纪时,印度人创造的1-0的数字符号传入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我们今天应用的所谓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创造的。古代印度在几何、三角等方面的知识,在建筑实践中发展很快,古印度人已经知道勾股定理。数学家、天文学家圣使把圆周率推算为3.1416。占代印度的医学发端于吹陀时代,《阿闼婆吠陀》经典中,就记载了77种常见病及治疗方法。公元前后形成的《寿命吠陀》一书,列举了760种药物,并介绍了很多治疗方法,其中有些治疗方法,在今天的印度还在沿用。其它的吠陀经典中,也有对解剖学、病理学、胚胎学、麻醉学和治疗学等方面的记载。生活于1—6世纪的阇罗迦妙闻和婆拜他,是古代印度三大名医,他们的医学著作分别是《阔罗迦本集》、《妙闻集》、《八科提要》,为古代印度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古代印度的建筑艺术光彩夺目,其基本特点是与宗教密切相关。而佛教的佛塔、佛寺、石柱、石窟、佛像等,是古代印度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尤其以阿育王法敕石柱、桑奇佛塔、阿旃陀石窟艺术最富代表性。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代表是泰姬陵。它建于1632—1654年。整个建筑全部用大理石砌成,被誉为“石砌的诗篇”、“大理石之梦”和“凝固的音乐”。文学与艺术地域辽阔的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和多文化的地区。她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宗教建筑等方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吠陀梵语,是古代雅利安人最早的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到公元前5至前4世纪时,耶斯迦和拜尼尼对梵文作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制定了梵文文法规则。拜尼尼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文法学鼻祖”。梵语虽在今日的印度已成为死的语言,但它在古印度的宗教及文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古代印度的文化典籍十分丰富,其渊源是《吠陀》,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吠陀原为知识、学问的意思,后来转化为婆罗门教的经典。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过几个世纪逐渐汇编而成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神的颂歌和祈祷文的总汇。《吠陀》或称本集,共有4部。其中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间的《犁俱吠陀》是吠陀经典的核心,全书诗歌1028首,内容是对神的赞颂。此后数百年又相继编汇了三部吠陀:《婆摩吠陀》,是为《犁俱吠陀》中赞颂诗配上曲调的歌曲集;卿柔吠陀》,是祭祀仪式和祈祷词的汇编;《阿闼婆吠陀》,是巫术和咒语的汇编。为了解释这四部吠陀经典,印度人还编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附属文献。吠陀本集及附属文献,虽说是婆罗门教经典,但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是非常高的。它不仅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历史和自然科学,而且文学水平极高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诗歌,成为印度文学艺术的源头,其影响深远巨大。被称为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摩河婆罗多》和《摩罗衍那》,是古代印度民间歌手和弹唱诗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印度文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前者定型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成书于公元4世纪,后者定型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成书于公元2世纪。《摩河婆罗多》的书名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诗18篇,107000颂(每颂两联),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它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由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两大王族——居楼族和般度族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异常激烈、残酷,几乎波及印度全境,甚至连希腊人、大夏人和中国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最后决战仅18天,以般度族险胜而告终。史诗围绕着这个核心故事展开,还穿插了20多个富于哲理性的故事、传说等,充分反映了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政治、伦理等社会状况。堪称是一部古代印度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摩罗衍那》的书名意思是“摩罗的漫游”或“摩罗传”,全诗7篇,24000颂。史诗主要描写了王子摩罗道后母迫害被父王流放森林14年,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在猴王帮助下救妻复位的故事。史诗惰节生动感人,语言流畅朴素,在印度古典文学中,被视为叙事诗的典范。古代印度最著名的小说是《佛本生经》和《五卷书》,《百喻经》和《故事海》等也有较大影响。古代印度的戏剧在世界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杰出的戏剧家是5世纪时的迦犁陀娑。他的剧本较多,存世的仅有3部,最著名的是7幕剧《沙恭达罗》。由于迦犁陀婆在戏剧方面的贡献,他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宗教色彩浓厚的印度舞蹈在世界舞蹈的艺术殿堂里,堪称瑰宝。印度人认为,舞蹈是神创造的,湿婆神就是舞蹈的鼻祖。在古代印度,舞蹈在宗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时至现在,印度的舞蹈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印度舞蹈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两类。古典舞蹈又分为4大派,并各有特点。婆罗多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和影响最大的舞蹈,其特点是舞姿优美动人,造型典雅,动作洒脱,节奏分明,舞蹈者目光传神。卡塔卡利舞源于喀拉拉邦,其特点是浓妆重彩,乡土气息浓厚,注重故事性。卡塔克舞源于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其特点是舞蹈者脚上串系着众多的小钢铃,随节奏的变化而发出悦耳的金属碰撞的声音。曼尼普利舞源于曼尼普尔地区,其特点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舞蹈相似。印度的民间舞蹈以旁遮普邦的彭戈拉舞最为著名,是一种喜庆丰收的不带宗教色彩的舞蹈。宗教与法律古代印度的哲学和法律不仅源于宗教,而且还为宗教服务,这是古代印度文化的特征之一。古代印度的哲学源于《犁俱吠陀》一书,到《奥义书》出现时,哲学从吠陀教中分离出来,并开始探讨宇宙的起源和人的本质问题。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数伦、瑜伽、胜论、正理、吠檀多和弥曼差六派,史称“六派哲学”。自形成之日起,六派就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他们的很多观点,被多元文化的宗教所吸收。古代印度最早的法典叫法经,形成于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如《乔达摩法经》和《阿跋斯檀法经》,它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是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制定的教规和行为准则。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法论,如《摩奴法论》和《那罗陀法论》等。这时的法典,不仅有教规等,法律的内容已较为充实和系统。《摩奴法论》是印度第一部正统的权威性法典,其内容广泛,影响深远。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古代印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是古代印度文化诞生的沃土。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交融,为印度浓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地处印度西北的东西商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为古代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化汇合交融的枢纽。古代希腊、罗马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商业贸易二是宗教传播,三是民族侵略。希腊和印度的交往很早。希腊入侵印度被逐后,希腊派驻印度华氏城的使节麦伽斯忒尼(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曾撰写了《印度志》一书,该书在当时希腊反响很大。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吸收了印度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观点。印度与罗马的交往始于公元前后,其文化的交流,主要反映在海上贸易和贵霜帝国的铸币上。为贸易方便,贵霜帝国的钱币,不仅外观是仿造罗马的,而且上面还镌刻着罗马大帝奥古斯都的头像。印度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互相吸收,相互影响。早在哈拉帕文化时,就发掘出两河流域特有的砝码,这说明两河流域的文化对印度的影响是非常早的。印度的吠陀文化中关于洪水的传说,明显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印度妇女装饰用的银子,大都来自伊朗和阿富汗等地。而印度文化对两河流域和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很大。两河流域的乌玛城曾发现了哈拉帕文化时期的棉织品,包装上还盖有印章文字。印度的天文学和数学,对中亚乃至欧洲的影响更是巨大。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是文化输出。佛教在东南亚比较盛行,其建筑艺术在结合民族艺术特点的同时,大都具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特点。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波罗浮屠佛塔等等。此外,印度的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摩奴法论》等,都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记述中印两国交往的文献资料,而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政事论》一书中,记述了支那(指中国的秦朝)及丝织品。随着各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以后数个世纪里,两国间的联系比较频繁,除丝绸之路外,两国往来的主要通道有:滇缅道、西藏道、安南道和海南道(水路)。商路的开通,使节的往来,僧人布教和留学,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据说,唐朝的“霓裳羽衣舞”,是根据婆罗门舞蹈改编而成的。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哲学上,玄奘用梵文译成的《道德经》在印度影响很大,对印度哲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在科技方面,中国改进的制糖术回传印度,使印度的制糖业有了飞跃发展。中国的纸传入印度后,对印度的宗教和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佛教方面,玄类等人留学印度时双向翻译的经典,在当时就弥补了印度失传的《大乘起信论》,佛教在印度衰落后,很多经典亦不见踪影,待佛教在印度复兴时,将汉文回译为梵文,玄类等人翻译的佛教经典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略言古印度文言文

1. 《僧涉能呼风唤雨》文言文翻译 僧涉能呼风唤雨【原文】僧涉者,西域人也,不知何姓。 少为沙门,苻坚时入长安。虚静服气,不食五谷,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指掌。 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卒于长安。后大旱移时,苻坚叹曰:“涉公若在,岂忧此乎!”(《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译文】僧涉是西域人,不知道姓什么。 年少时做了和尚,苻坚的时候进入长安。生性清虚恬静,精于吐纳之术,不吃五谷,每日能走五百里路,能预言未发生的事,非常灵验,就像对自己的手指手掌那样熟悉了解一样。 能用秘语秘咒让龙王爷降临,每当大旱时,苻坚经常让他施咒语让龙王爷降临求雨。一会儿龙王爷下界到了佛钵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苻坚和群臣亲自到钵内观看。 (后来僧涉)在长安去世。后来大旱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下雨),苻坚叹息道:“涉公如果还在世的话,哪里还用担心这些事呢!”【注释】1、沙门:佛教僧侣。 (1)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娑门”、“桑门”、“丧门”等。 一说,“沙门”等非直接译自梵语,而是吐火罗语的音译。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浮屠者,佛也……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李善注引《瑞应经》:“沙门之为道,舍妻子,捐弃爱欲也。” 《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 章炳麟《支那印度联合之法》:“今岁安庆遣四沙门西游求学,是固沟合梵汉之端。”(2)指佛门。 《西游记》第56回:“他们虽是丑陋,却也秉教沙门,皈依善果,不是甚么恶魔毒怪。”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沙门以和尚为尊贵之称。” 2、虚静:清虚恬静。(1)清虚恬静。 《文子·自然》:“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于物无宰。”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邯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复俗虑得入胸中耳。 "”明唐顺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说,不逆于心。”(2)宁静。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元朝倪瓒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3、服气: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 (1)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 《晋书·隐逸传·张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唐白居易《赠王山人》诗:“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飡霞善养身。” 《西游记》第17回:“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2)甘心信服。 《儒林外史》第17回:“匡大又不服气,红着眼,向那人乱叫。”老舍《四世同堂》三五:“他不服气!人都是人,谁也不应当教谁矮了一截,在地上跪着!”李准《李双双小传》八:“这一回喜旺服气了,他想着:‘真没料到,这红薯里边也还有这么大学问。 "”4、秘祝:秘语;秘咒。附注:秦代司祈祝之官。 汉初因之,至文帝时始废。《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秘祝,即有菑祥,辄祝祠移过于下。” 张守节正义:“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于众官及百姓也。”《史记·孝文本纪》:“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裴骃集解引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秘祝移过,异于成汤之心。” 宋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一:“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5、神龙:谓龙。 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1)谓龙。 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注:“龙出则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注:“神龙,建业正殿名。”6、咒龙:指咒龙请雨。 章太炎《国家论》:“于此而视为神圣,则不异于事火咒龙也。”(事火,指祀火为神。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7、请雨:求雨。 《淮南子·泰族训》:“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惠帝使校尉陈总、仲元诣洛阳山请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我为你飞符上界请雨,已奉上帝命下了。”8、俄而:也作“俄尔”。 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 《。 2. 文言文中 略 是什么意思 1、简略;简要。 《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译文:所以(我)只是简略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 2、巡行;巡视。 《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略地焉"。” 译文: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 3、通“掠”。掠夺;夺取。 《荆轲刺秦王》:“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译文:进军向北夺取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4、谋略;计谋;策略。 《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译文:燕国和赵国的国君,开始有远大的谋略。 5、大略;大概;大致。 《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译文:现在曹操已经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6、几乎;差不多。 《柳敬亭传》:“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译文: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 3. 《大言》的文言文翻译 大言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擅长夸夸其谈,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不怀疑自己。秦国的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用建立王国的方法去游说楚王。”(他)潇潇洒洒的往南方去了。等 到了楚国的边境上,守卫边关的小官拘禁了他。尊卢沙说:“小心,不要拘禁我,我来是为了楚王的军队的。”守关的小官送他到朝廷中去。大夫将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没有看不起我 们国家,不远千里,将要让我们楚国兴旺。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不敢陈述倾吐心里话;别的不敢多问,想问问您到楚国来的目的是什么?” 尊卢沙生气地说:“这不是你所懂得的!”大夫没有问出 他的情况,便将他推荐给了上卿瑕。瑕将他当作客人对待,(也)像大夫一样问他。尊卢沙更加生气了,想要告辞离开。瑕怕得罪大王,急忙(向大王)说了尊卢沙的情况。大王急忙接见了(尊卢沙) 还没到,使者已经去了三四次了。等到见了楚王,只是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并没有下跪叩拜,叫着楚王对他说:“楚国的东面有吴国、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晋国,都虎视眈眈的不闭眼。 我最近取道从晋国的郊外过,听说晋侯与诸侯约定打算攻打楚国,(他们)宰杀白马,排列珠玉装饰的祭祀用的器皿,歃血盟誓说:‘不给楚国带来灾祸,就不要相见!"并且将白璧投入黄河中祭河, 将要渡过黄河。大王还能枕着枕头(安安心心的)睡觉吗?”楚王站起身来问尊卢沙办法,尊卢沙指着天说:“假使我尊卢沙做上卿,楚国还不强大,就像这太阳一样!”楚王说:“但是请问那一件 事在前?”尊卢沙说:“这可不能白白说的。”楚王说:“对。”马上任命尊卢沙为上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久晋侯带领诸侯的军队到了,楚王非常害怕,招来尊卢沙击退他们。尊卢沙瞪着眼睛看着楚王,不回答。楚王逼着他回答,才说:“晋军非常凶猛,我替大王做 最好的打算,不如割让土地给他们。”楚王大怒,囚禁了他三年,割了他的鼻子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懂得了夸夸其谈逐一买来灾祸。”他终生不说话。想说的时候,摸摸鼻子就停下 了。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5. 文言文翻译 魏徴 译文: 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6. 李世民畏魏征 文言文翻译 高手来鹞竟死怀中 选自[文成公主传奇] 第九回 射牦牛大宴报聘使 拒请婚迁怒吐谷浑(2) 翻译: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佛经是在中国翻译的,那原始的印度文佛经还在中国吗?

应该不在。人家只会给你拷贝,不会给你原始手抄本的 ^_^

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印度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连续性、吸收性和融合性见长,从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纵观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二是它的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三是它的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菩提 或者菩提子 用 藏文该怎么写 或者印度文有没有这个翻译

我也想知道

马晓雷 我的爱人 翻译成 印度文 梵文 希腊文

ma xiao leiमम कामिनी (mama kAminI)这是梵文 ma xiao leiमैं अपनी पत्नी "के हैं 这是印度文 ma xiao leiΑνηκω σε αγαπη μου 这是希腊文

有知道印度电影《奴里》这首歌的印度文中文译音没?

1979年电影《奴里》的主题曲,“啊呷嘞(Aaja-Re)”为开始?这首歌在国内被称为奴里之歌,国内网上有一版“我乐我秀”译唱的版本,歌词是:“快来吧,我心上的人儿/滋润我久旱的心田/奴里,奴里/明丽的清晨,温暖的阳光……”大意部分相近,但不完全一致。虽然润色部分较好,却忽略了原歌曲中的对唱和叙事内容。毕竟印度歌舞电影,是荧幕上的舞台剧。如果直译应该是:“(女声)来我这,来走进我的心里/抑制我那饥渴的爱意……哦~奴里,我想嫁给奴里……(男声)可汗,我虽一贫如洗,但是行为可敬……”所以目前来看,国内没有流传较广的、这首歌的中文译本歌词。或许你应求助于翻译公司。下面是“我乐我秀”的这版歌词:女声原唱:普拉姆.达伦 / 男声配唱:我乐我秀快来吧 我心上的人儿 / 滋润我久旱的心田 / 奴里 奴里 / 明丽的清晨 温暖的阳光 / 把我的心儿照亮 / 问一声啊 我爱的人啊 / 谁是你的心上人 / 快来吧 心上的人 / 滋润我久旱的心田 / 奴里 奴里 / 唤起的感情 痛苦又甜蜜 / 希望充满我心间 / 快来吧 心上的人儿 / 鼓起你的勇气来 / 奥,奴里奴里 / 美丽的夜晚四处飘香 / 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 眼前一片鲜花怒放 / 就是你来到我身旁 / 快来吧 心上的人儿 / 快快投入我怀抱 / 快来吧心上的人儿 / 滋润我久旱的心田 / 奥,奴里奴里 / 奥,阿加里……

印度文化的主要文化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但也抵制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伊斯兰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冲击,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关于印度文化

找度娘

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开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但显然是伟大的印度的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取胜,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以后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整个印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 《摩诃婆罗多》。  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骨灰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南西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的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数说不完的名胜古迹。游客一旦被吸引到神化般的印度来,会让他千眼万眼看不够。  现代印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就透明的民主性而言,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二战以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很少的国家能象印度那样这么忠实地保护其民主制度。不可讳言,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随之提高,到了21世纪,一定会达到中等生活水平。印度的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印度人民决心在现代世界崛起,印度脉搏随着人民的青春般的活力跃动。  印度的语言同样多样化。印度有大约2000种,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巨大的文学宝库的发展完善的19种语言被承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印度的信仰印度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的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翻译成印度文和英语

2.Can you speak Chinese or English?4.Do you like China?6.Do you like Chinese music? If you like,I can recommend for you.

唯美的印度文句子

网上搜一搜吧

印度文在线翻译

Assalammualaikum

嗡嘛呢叭咪哞印度文怎么写、急求答案

中文:唵嘛呢叭咪吽梵文:u0950 u092eu0923u093f u092au0926u094du092eu0947 u0939u0942u0901

梵文是印度文(印地语)的意思吗?

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悉昙体)。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盘、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

藏文和印度文使用相同的字母吗?

不是,两种语言完全是两回事。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两个语种完全是两家。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两种语言文字都采用梵文字母书写。

现在的印度文和梵文的区别有多大?

现在印度使用的是英文。没有所谓的现在的印度文。古印度的语言主要是两种:巴利语及梵文,其中梵文是古印度的官方语言,也是婆罗门教的专门用语;巴利语是民间的俗语,佛陀当年就是以巴利语讲述佛法的。

印度文的你好怎样写

你好:Namaste 发音: 纳马斯 dei 晚上好:Namaskar 发音: 纳马斯旮 你好吗?:Kaise ho? 发音:该 SEI 侯?

印度文已死怎么写

印度文 (Devanagari u0932u093fu092au093f u092eu0947u0902) u092eu0943u0924 u0939u094b u0917u092fu093e u0939u0948u0964

“我爱你”印度文的写法,如果你懂印度文的话,希望可以写一下。然后截图!

印度文我爱你怎么写

来自维基百科男对女:u092eu0948u0902 u0924u0941u091d u0938u0947 u092au094du092fu093eu0930 u0915u0930u0924u093e u0939u0942u0901;女对男:u092eu0948u0902 u0924u0941u091d u0938u0947 u092au094du092fu093eu0930 u0915u0930u0924u0940 u0939u0942u0901;

梵文是不是印度文,

梵文是古印度的一种文字,但在约公元前2500-1800年的印度河文明是目前发现的印度最早使用的文字,在发现的古代城市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后人称之“印章文字”。随着该文明的消失,该文字也随之失传了,随后雅利安人进入了印度,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他们使用的文字有(亻+去)卢字和婆罗谜字两大系统,这两种文字也是早期梵文的雏形。 前者的文字系统出现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是目前已知的印度雅利安人所使用的最早文字,不过在印度不久就失去了传承而消失了。 婆罗谜字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印度现今使用的天城体就是源于此文字,因古代印度人认为此字是婆罗门教的创造神婆罗门所造,因此称它为婆罗谜。 这两种字形目前尚存最古老的资料是有名的“阿育王碑文”。 印度使用的梵语,自婆罗谜字形演变到现在的天城体,当中经过了一些变化。简单说,婆罗谜早期分为孔雀形、达罗维第形、巽迦形、前北方系形、前南方系形等五种。 后来,在“前北方系”形婆罗谜文字系统里,公元四世纪时,由于笈多王朝的兴起,他们发展出一种属于前北方系形的新笈多形文字,并在北印度取得优势,成为现今印度雅利安人文字之祖。 笈多王朝代表着印度古典文化最盛时期,此王朝信奉婆罗门教,并订定“新笈多”形文字为梵语,定为公用语。随后,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该文字发展结果大约可分为六种字形:1.约用于公元四至五世纪的笈多字形;2.约用于六世纪的悉昙字形;3.约开始于七世纪的城字形,现今印度使用的天城体即是由此城体发展出来的;4.约形成于七世纪左右的莎拉达字形,此文字主要分布用于西印度,北印度及克什米尔地区;5.约形成于六世纪的原孟加拉字形,该文字用于东印度地区,后来发展成今日使用的孟加拉文字;6.尼泊尔钩字形,此字形是受原孟加拉字形的影响,出现于约十二世纪左右,当时主要用于现今的尼泊尔地区,但十五世纪后就已经不用了。

古印度文字

梵文居多。

古印度文字?

现能见到最早的,是被称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应早于前2000年。是一种刻划在一枚枚印章上的象形文字。至今未解。波罗米文(brāhmī)是印度最古老的字母系统,是现代印度式文字如天城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藏文的来源。最早的文献溯源于前3世纪。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是书写在白桦树皮和树叶子上的。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桦树林,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桦树皮或树叶上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籍。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吠陀时代,他们已有不少天文历法知识。那时,他们把一年定为360日,分为12个月,也有置闰的方法。古印度比较著名的天文历史著作,是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太阳悉檀多》。这部著作讲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月食、行星的运动和测量仪器等许多问题。这部书成为古印度天文学家著作的范本,它同时还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对古印度天文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影响。

印度文怎么写“我爱你”

涛静,我爱你有朝鲜语怎么说

请教印度文

不是印度语!!

古印度文明产生的时间

古印度文明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后被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了恒河流域文明。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古印度文明细分两部分来看:一是印度河流域产生的文明,另一就是恒河流域产生的文明。我们所说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恒河流域的文明则未消亡。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