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对电力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官网

  几十年来,电力职业教育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了大批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西电东送”的能源政策、农村电网的改造、城乡配网自动化的实现都强化了电力职业教育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随着电力工业的科技发展和体制改革,电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迫切需要电力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本文基于电力职业教育的现状,寻找机会与威胁,在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工学结合”“送教上门”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电力职业教育发展路线。      1 电力职业教育的现状      2000年以来,电力企业创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全国现有电力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超过35 000人,且90%以上在电力类生产型企业从事各种职位的工作。   近年来,电力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形成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和培训基地。高职院校的电力专业除为电力企业提供岗前培训的人才,更是企业职后培训、继续教育的中心,促进电力理论与技能实践的结合。企业与学校师资力量共享,电力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作为技能实践的指导教师,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为企业提供理论学习与项目研发支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但有些高职院校的电力类专业特色不突出,尤其是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的电力生产技能专业,无法仿真模拟电力企业生产模式,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由原来的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电力工业在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很多新兴岗位,如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法律咨询、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劳保部与电力企业联合实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员工为适应电力系统发展新要求,纷纷参与政治理论、活动策划、经济管理等电力相关的学习。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力类专业是直接为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实用性特征显著。他们能够把握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供的教育能够适应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各种岗位的工作。为更好地服务电力企业,电力教育培训的投入会持续加大。      3 电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3.1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是针对电力行业的实际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和以后从事的工作相结合,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就业能力,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的要求。电力职业教育要依托电力企业的发展,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按照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来确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岗后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3.2 “2+1”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第二学年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就业方向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第三年根据岗位要求自由选择继续学习其他课程或到电力企业进行实训,若达到毕业标准,即可获得学历证书。这种教育模式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在一起。实践教学更接近生产实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与企业共建校内电力实训基地,或是利用校外电力系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使用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强化所学知识与岗位的密切联系。   3.3 “送教上门”的教育模式   对于公共理论课程,学校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在职人员提供远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学校建立课程录播系统,将课堂录像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学员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更好地复习或补习。引进案例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多媒体实现模拟再现,组织职工、学员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解建宝,王小艳.“工学结合”的电力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管理视界,2008(7)   [2]王秋红,黄益华,徐明.电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3]洪延艺,王如平.电力高职教育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4]张东平.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5]赵天,罗静.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6]黑晓红.电力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7]谌莉,李勤刚,安英会.谈仿真教学在电力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增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