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走进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代表作: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当我们走近伟人的时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题记。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问,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文艺成就: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

一、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重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二、名人对鲁迅的评价毛泽东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郁达夫说:“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矛盾说:要冒郑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得,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叶圣陶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的心里。"三、鲁迅名言1、心事好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2、必须敢于正规,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于谋财害命。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尚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当我们走近伟人的时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题记。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问,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文艺成就: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走进鲁迅手抄报

鲁迅的名言1、我想,普遍、永久、完全,这三件宝贝,自然是了不得的,不过也是作家的棺材钉,会将他钉死——鲁迅2、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鲁迅4、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5、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6、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鲁迅7、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8、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9、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鲁迅10、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11、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结合起来,已几乎是一形象的全体——鲁迅12、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鲁迅13、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14、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得快——鲁迅15、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鲁迅16、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17、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18、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鲁迅19、我是爱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爱读杂文的还不只我一个,因为它“言之有物”——鲁迅

走进鲁迅手抄报

  鲁迅被称为民族魂,他的思想烛照着世人,感召着人们灵魂。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走进鲁迅手抄报,欢迎各位的参考!   走进鲁迅手抄报1   走进鲁迅手抄报2   走进鲁迅手抄报3    鲁迅博物馆简介: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1956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鲁迅博物馆是中国人民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现为司局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局,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   假如你喜欢在都市中漫游,却忽略了光顾博物馆,你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假如你喜欢到书海中遨游,内心深处肯定有过很多感动和追忆,会与“鲁迅”这个名字紧密相联。   那么,不妨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到鲁迅博物馆寻觅先生的足迹,你收获的将是意想不到的丰饶。   坐落在阜城门内的鲁迅博物馆,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传统园林式庭院,绿草如茵,佳木葱茏。先生的白色半身雕像伫立在风中,长长的围巾似乎翩然起舞,触动着你的思绪翻飞。他侧目凝视着东南方——那是故乡浙江绍兴的方向。他的.脸部线条呈现出一贯的硬朗,双眉微蹙,好像直到今天也一刻没有停止过思索。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我和妈妈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参观了鲁迅先生的生平。走进展厅的一层,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经典名句被镶刻在墙壁上。《阿Q正传》、《呐喊》、《狂人日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还从未读过先生的书,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展厅的二层按照先生生活的足迹一一做了介绍:南京、上海、日本、厦门、北京……我知道了先生的童年、知道了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知道了先生用他犀利的笔对封建旧思想、旧传统的抨击。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在他病逝后,灵柩上覆盖着一面上海民众敬献的白色旗帜,沈钧儒先生题写“民族魂”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妈妈相约,有时间我们一定多去博物馆看看,能够增长我的知识,开阔我的视野,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鲁迅手抄报的资料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名言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当我们走近伟人的时候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题记。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问,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文艺成就: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如下:鲁迅生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耐颂,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竖羡凳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名言:1、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 鲁迅2、同是不满于现状,余旅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是革新,——是复古。 ——鲁迅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4、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鲁迅5、既然像螃蟹派正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有:《呐喊》《彷》、《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野》。学术思想: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鲁迅早年接受了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故而使得进化论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一方面,鲁迅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具有求新求变的本质,它的变化发展不可阻挡。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

“走进鲁迅”手抄报的内容有:一、鲁迅的名著“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土》、《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二、鲁迅个人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三、鲁迅的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我好似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珍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走进鲁迅手抄报

制作《走进鲁迅》手抄报分为3步:1、画出手抄报的边框;2、细化手抄报的绘画细节,比如画出钢笔,横线等;3、涂颜色,填写鲁迅相关内容。1、首先画出一个大的边框,边框的左下角画出叶子和花朵,靠左边画出边框和几本书的轮廓。2、然后在左侧顶部写出【走进路线】,右边画出眼镜、鼻子、胡须轮廓,右侧画出一支钢笔,右边底部画出横线。3、最后涂上颜色就可以了,填写好相关的鲁迅的内容即可。做《走进鲁迅》手抄报的意义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与鲁迅先生相关的文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孩子们能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因为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与孩子们有一定的距离,其生活环境复杂,作品中意象多,内涵深邃,所以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基于此,本单元的教学中将语文要素确定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了解鲁迅先生。

走进鲁迅故居大门,第一个景点是哪个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在这里,鲁迅完成了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在散文《秋夜》一开头说的两句话。  站在鲁迅故居的后园里朝远处望,我没有看到枣树,看到的是楼房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故居的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处,倒是有两棵枣树,由于无人采摘,枣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枣子,许多都掉落在地上,在土里腐烂了。  一旁的接待人员说:“那两棵当年的枣树都没了,这几棵,是后来补种上去的。”  枣树没了,鲁迅也没了,留下来的是那些立在原地、傻呆呆等着主人回来的房子,以及鲁迅当年手植的丁香。它们已历经了70多年的风雨,枝繁叶茂,快遮挡住了院子里的天空。  去鲁迅生前的故居看看,是我的一个愿望。  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鲁迅故居是一座青瓦灰墙的小四合院,东墙上挂着“西三条胡同21号”的门牌还能依稀辨认。再旁边,是郭沫若写的“鲁迅故居”的牌子。  故居从正门进去,是很小的一个院子。北边是他的母亲和他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北京人称为“老虎尾巴”的地方,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鲁迅故居的接待员说:“这不算什么很好很讲究的四合院。但鲁迅当时急着搬进来,就顾不得那许多了。”  的确,鲁迅顾不得那许多了。因为和兄弟周作人的失和,他不得不离开从前的八道湾11号——那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很大的院子,还有池塘,有兄弟,还有母亲。  整个宅院都由他亲自设计  鲁迅想着搬家,但他那时候经济拮据,没有钱,不得不临时搬到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房子里。  住了9个月后,他向老朋友齐寿山、许寿裳各借400银元,买下了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的院子,也就是现在这座宅院。这本是一座破旧不堪的院子,但为了给母亲和自己一个良好的环境,鲁迅亲自设计并绘制了草图,对院内原有的6间旧屋进行了改造翻修。原来只有老屋6间,北房、南房各有3间;他买下后做了一番改造:东西各加了两小间厢房,使小院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同时又挖了水井,种上刺梅、丁香、碧桃等花木,使这座小小的北京四合院别具一格,有了南方可人的景观。同年5月,鲁迅带着母亲、妻子住到了这里。  后院的中心,果然有一口他亲自打凿的苦井。但是周围围上了白色的栅栏,非常的显眼。只是井上被两块大石板盖住,不知道是否还有井水。故居接待员笑着回答说:“北京近年地下水都普遍下沉,井里早没水了!”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  他的妻子独自守护在这里  在鲁迅故居里转了一圈,在南房里看到有青年给鲁迅画的像挂在墙上:人依然是瘦的,眼神似乎在笑,又似乎有些哀伤,也似乎有调侃和讽刺地看着每个来的游客。  在“老虎尾巴”上,接待人员指着窗下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说:“鲁迅看书累了,就睡在这里。他和朱安不睡在一起。”  关于朱安,曾经住在阜成门内横四条2号的张大爷有一些印象。他说,他们家就和鲁迅故居隔着一道墙,只是到了1953年,要建鲁迅故居博物馆,他们家的房子被政府收购,这才迁往别处。  张大爷说:“朱安女士是缠足,而且不会说北京话,因此外出办事不太方便。作为邻居,朱安女士常托我父亲代她向上海邮寄包裹,主要是图书、资料等。有时也请求代笔帮她写信。她常给我们小孩一些糖果,还叫我们‘小宝宝",我们很喜欢她。背后,我们小孩子称她为‘小宝宝奶奶",不过她那一口绍兴话,我们是一点也听不懂的。”  在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后,朱安一直陪伴在鲁迅的母亲身旁。鲁迅母亲1943年去世后,这个没有得到爱情的旧式女子独自守护故居,直到1947年6月去世,像影子一样消失在这个寂寞的世间。  朱安和鲁迅的婚姻是一个不幸,而这种不幸似乎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  前去拜谒的人数都数不清  鲁迅离开这里已经80年,追寻前来的拜谒的人数不胜数。  接待员说:“许广平回北京,在这里住过。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现在也常来。有时候,他还带着孙子来。那个老头,头发都白了,挺有意思的。”  探访指南  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