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是如何发展的?

mikco86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xwwu1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1年前

相关推荐

提出独尊儒术的有谁 天人合一 天人交错等观点提出者
lunan1年前1
chenggongtouzi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
帮我把一段话译成英文,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
帮我把一段话译成英文,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困于19841年前2
屋顶上的小懒猫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Deep clothing is the mos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dress.Deep clothing symbol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magnificent,generous,Gongpingzhengzhi,inclusive of all things oriental virtues.Wide cuff,symbolizing heaven Yuanrong; neckline right-angle intersection,the symbol of Road Founder; behind a slit straight through from top to bottom,the symbol of humanity integrity; waist of the big band,symbol of balance;-shirt,Xiashang two parts,the symbol of Liang Yi; shirt with a cloth 4,the symbol of the year; Xiachang 12 with a cloth,symbolizing a year in December.Wearing a deep clothing,naturally reflects the Heaven Yuanrong,the embrace of the Road is now,and he's a human right way,the action of advance and retreat weighed against the rules,conform to 4 pm daily life of the sequence.
英语翻译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在里面,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和谐的境界,——今天,中国人继承和发扬
英语翻译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在里面,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和谐的境界,
——今天,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和谐的理念,各族人民积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下面请欣赏民歌《和谐中国》.
ilyaoyao1年前1
两生花和三生石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Taijiquan is a Chinese culture heritage. It incorporates Confucian thoughts in pursuing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 and pursuing the state of harmony.
-- today, the Chinese people inherits its idea ofharmony and carry it forward.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striv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Next, we please have a folk song, "Harmonious China".
不是太极拳吗怎么变民歌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明回归“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明回归“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保护环境需要创新环保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环境保护。(12分)
liuyongchao1年前1
方草碧連天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加强环境保护要结合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进行环保文化的创新;(2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加强环境保护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2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具体途径,加强环境保护要充分吸收外国先进的有益成果;(2分)④加强环境保护、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能动地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能动地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主体对人与自然共同规律的探寻,又是主体心灵对自然的体认。《周易•系辞上》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庄子•刻意》所谓“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等,都是对这种“天人合一"自觉意识的寻求。通常所说的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强调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能动作用。外物的自然节律和主体的生理节律与情感节律,惟有通过主体的能动体认,方能会通,方能达成审美关系。
主体的审美活动意在寻求心灵***的契合点。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心灵的***是审美关系得以成立的关键。所谓“物我两忘誓的境界,正是主体在其心情与自然的交融合一过程中,超越现实世界的物质和伦理等方面的束缚,而进入***的境界之中。《庄子•达生》强调 “以天合天”,以人的自然与万物的自然相融合,以消除物我的界限,拓展主体的有限生命,从而跃身大化,汇入无限的宇宙之中。主体即兴成趣,可以在千姿百态的对象中实现审美的目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主体。
在审美关系中,作为群体的主体的整体思维方式,主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态度的历史差异与民族差异,乃至审美的最终目的,都反映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能动作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想像力的运用,同样反映了审美主体的主动性。
主体审美态度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差异;影响着主体的审美理想,进而也影响着审美关系的内涵。这也同样证明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主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早在古代的狩猎阶段,人们穿耳二剜唇、戴兽骨、插雉毛,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这些审美趣味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被优胜劣汰了,但它们在审美意识的发展进程中还是起到过积极作用的。春秋时代以硕人为美,明代以五短三粗为美,都反映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这些趣尚不仅仅表现在人物品评上,而且影响到其他各类审美对象。如春秋时代以博大为关,此时的青铜器也是粗壮的;魏晋时代以清癯为美,此时的书法推崇王羲之的瘦劲飘逸;盛唐以丰腴为美,其书法也推崇颜真卿的丰满圆润。刘勰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说明不同时代,不同世态的文章,是有着一定的变化的。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审美关系的差异,而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正是主体;审美关系的民族差异也同样表明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能动作用。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异,日本人与***人的差异,***族人与汉族人的差异等等,使得他们对同一对象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审美评判。如果说在历史的变迁中,一部分审美趣尚会因其违背人的共性等因素而被淘汰的话,那么,审美趣尚中的民族性,则大都不能强求一致,也无可争辩。
(选自朱志荣《***审美理论》)
下面关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审美主体能动地发现审美对象中存在的美,从而达到审美目的。
b.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的契合点。
c.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主体由于审美趣尚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不同时代审美关系的差异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nini80801年前1
Jackson_pengji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D

D(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属于西方哲学观点的为a 天人合一 b心物一体 c阴阳互损 d宾主分明
chzw1234561年前1
Ivy_wu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答案是d宾主分明
一道语文题,急!急!急内容:试述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字数一百字以上,一千字内,先谢谢哈,希望知道的人帮帮忙
一道语文题,急!急!急
内容:试述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字数一百字以上,一千字内,先谢谢哈,希望知道的人帮帮忙,今晚尽快哈
gg王也的娘1年前1
sunlight10224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我从别的地方摘的,参考一下吧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编辑本段]各家阐释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编辑本段]《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因此,《内经》的天人合一观是《黄帝内经》天道观的目的所在.
《内经》“天人相应”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一、“天人合一”的天文学内涵
1、天地对应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指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天体运动学,即天体是地球的扩大,或地球是天体的缩小.古代天文学认为天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天轴与地球南北极所形成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轴与公转轨道所形成的夹角均成66.5度,即无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那一个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天地感应的最本质的表现.
而且,此理论也得到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的支持,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认为:天体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天轴南北两极是南北磁极;地球居天体之间,是一小磁体.地球南北两极也是南北磁极,分别与天体两大磁极发生磁感应,所以天地的轴心倾向相同,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天地感应最根本的内涵之一.[1]《黄帝内经》所述五运六气的种种感应之道,统统建立在这个感应性上.这种感应性或磁力,都属于无形的能,在中医名之曰"气".
2、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的实质是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同上)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气交的产生是因为地之寒热与天之阴阳之节气相差三节.按理说,一年中冬至日为阴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日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但事实上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此三节之差,张介宾十分重视,其《类经图翼》云:"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日,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即天之温起于子,而地之温却始于寅,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由于气交相差三节,便产生了天地之气的"升降沉浮"、"气交易位"等变化.
所谓"气交易位"是指气候的太过和不及而导致气交的位置发生移动,由于阴阳之气与寒热之气相差三节,"时有定位,气无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次序和时位,温热寒凉的秩序是不会错的,但,气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
3、天地同律
天地同律也就是时空合一.律学本属于声学,由于古代天文学在制定历法过程中需要数学运算,便借用律数来完成这一过程,而产生了律与历的结合.律历一体思想首先是与古代气论紧密相关的,反过来又促进了《黄帝内经》对"气"的规律性研究和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
⑴音律与天之气相应
《史记·律书》,其中说道:"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古代以"同类相动"理论推想互相感动的事物之间通过气传递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从而把律吕与"气"密切联系起来.汉代有"候气之法",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在一个密闭的室内,把端部塞上葭莩灰的律管按一定的方位加以布置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每到一定的节气,与该气相应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回逸出[2].这种把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实验,对我们理解五气、五藏与五音相应等问题至关重要.就这样,人们把不同音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同该时令的气候、物候联系起来.所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过是天"气"在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同时造成了不同季节中声色味的不同.因此,五音、十二律可以说是关于"气"的量化的另一种表达.
十二律的名称表示着"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作用.如:
黄钟:黄者,中之色,钟者,种也.…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汉书·律历志》)
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史记·律书》)
蕤宾者,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汉书·律历志》)
夹钟者,言阴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物种也.(《汉书·律历志》)
⑵时间周期(历)与天地之气的运动相应
古人早就发现,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如昼夜、24节气、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射的周期性改变,人的生命节律也是由地球的这种特性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有着相动一致的特性,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
由此,《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了的独特的"五运六气"历.这种历法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是《内经》学术中时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达,从非常广泛的时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统一,反映了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
就一年四时而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相应变化.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气始言,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素问·诊要经终论》)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气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就一日而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 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
《内经》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运而相通"指运动过程中的相通关系,而不是静态空间里的结构联系."总而为一"指运动方式的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即,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主要是指人作为"小宇宙"是如何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应的,其中,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次,人天同象与同类则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天同数则是人与天气运数理的相应.总之,这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
1、 人天同构
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面.《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例如《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这里把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起来.人体的结构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其目的在于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
2、人天同类
我们知道,大谈天人、古今,并寻求其中相通而互感的共同律则,是汉代的时代精神.《汉书·董仲舒传》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与古今总连在一起,这种把自然哲学与历史哲学混合起来的现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
但《内经》所强调的人天同类与董仲舒辈的神秘的天人感应不尽相同.《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中的五行归类,是根于事物内在的运动方式、状态或显象的同一性.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其臭臊."是将在天的方位、季节、气候、星宿、生成数,在地的品类、五谷、五畜、五音、五色、五味、五臭,在人的五藏、五声、五志、病变、病位等进行五行归类,这样就可以通过类别之间"象"的普遍联系,来识别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另,《灵枢·通天》还以阴阳为原则将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类,认为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少阳之人"多阳少阴",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这种将先天阴阳之"气"作为人性的基础,是先秦诸子人性论所未涉及的.作为医学著作,《内经》并不太关注人性的社会性以及人性是否可以改变等问题,而是以气论人性,从先天生理因素寻找人性的根据,关注五态之人的发病及其治法,为养生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3、人天同象
从"天人合一"观念出发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都表现为重道、重神、重无、重和谐、重势,其核心则是"象"与"数",如果对"象数"无知,则意味着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更不能全面地理解和诠释中医学.[3]
所谓"象",指的是经验的形象化和系统化."象"的特征是动态的,不是单纯地模仿其形,而是模仿其变.象还是全息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就《内经》而言,藏象系统就是通过生命活动之象的变化和取象比类的方法说明五藏之间以及与其他生命活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
其中,"象"又分为法象、气象、形象."法象大乎天地"(《周易》),举例言,"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为法象;阴阳四时,"其华在面"(同上),为所见气象;"其充在血脉"(同上)为所见形象.藏象理论作为《内经》理论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将五藏联系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情,以五行理论进行阐释的五大"象"的系统,并完全表现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综合功能."这是一种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努力,旨在指出人体内部与人体外部都是按照"阴阳五行"这一基本法则统一、整合起来的." [4]由此可以看出,藏象是一个含有哲学与科学双重意义的概念.
总之,《内经》中关于人天同象的描述旨在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推知隐藏的内藏功能.如借助对天动地静的认识,以象天动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腑,主泻而不藏;以象地静的心、肝、脾、肺、肾为藏,主藏而不泻.
4、 人天同数
象与数的关系正如《左传》言:"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内经》认为生命运动与自然一样,有理、有象、有数.通过取象比类,可知气运数理.《素问·六节藏象论》先论数理,后论藏象,深意寓在其中.
"数"是形象和象征符号的关系化,以及在时空位置上的排列化、应用化和实用化.它不同于西方的数学概念,不是描述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是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描述时间方式和运动关系.
《内经》中的藏象理论则以五元序列来表现.自然界以四时阴阳为核心,四时阴阳涵概了五方、五气、五味等自然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类属、调控关系;人体以五藏阴阳为核心,五藏阴阳涵概了五体、五官、五脉、五志、五病等形体、生理、病理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类属、调控关系.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与人体的五藏阴阳相互收受、通应,共同遵循阴阳五行的对待协调、生克制化的法则.
因此,人天同数是《内经》把时间的周期性和空间的秩序性有机地结合观念的体现.强调人体自然节律是与天文、气象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节律,故有气运节律、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周年节律等.其基本推论是以一周年(四季)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四季有时、有位,有五行生克,因此,以一年分四时,则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月节律则与该月相和所应之藏在一年之中的"当旺"季节相关.其昼夜节律也是将一日按四时分段,指人体五藏之气在一天之中随昼夜节律而依次转移,则肝主晨,心主日中,肺主日入,肾主夜半.(见《素问·藏气法时论》)
实质上,"人身小宇宙"在《内经》中绝非泛泛而谈,《内经》认为人体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数理上的一致性.如《内经》论述人体呼吸完全与太阳的运行联系起来,将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的规律,与太阳的周日运行规律联系起来.如,《灵枢·五十营》将人体气血运行与日行28宿直接挂钩,认为太阳一昼夜环行28宿一周,人体气血运行人体50周(白天25周、夜晚25周),如此太阳每行一宿,血气行身1、8周,人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6寸,270息,气行16丈2尺,即行人体之一周.由此再进一步,太阳每行一宿,(此指28宿均匀分布的一宿,实际上28宿不是等长的),人呼吸486息,据此推算人一昼夜有13500息.《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即平常人一息,脉跳动五次,一次脉的跳动,气行1寸2分.如此用气运行的长度表示脉搏的频率,从而表示一种时间周期.这种以大气贯通一切为基点而形成的人体与宇宙的相互模拟,在《内经》理论中比比皆是,强调了天人一致的内在本质.
总的来说,《内经》的天人之间的取象类比,是超逻辑、超概念的心领神会的类比.比如五行作为一个大象,它在《内经》中的成功,就不是物理学家的概括,而是哲人对世界的感觉分类,是哲人对世界上的物质及其性情的感觉分类,是"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而感觉的相似、感觉的类同、感觉的相通,必然有着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乃至物理学的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直观生命的体验,是我们领会《内经》文字的真正出发点.[5]
事实上,现代物理学已充分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可贵性,正如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言: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说明了原子和亚原子的实在超越了经典的逻辑,我们无法用日常的语言来描述它,而东方神秘主义并不顾忌对逻辑概念的超越,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构成近代物理学的哲学背景来说,东方哲学关于实在的模型,要比西方哲学的模型更为适当的主要原因.
天合心经之天人合一介绍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
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了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应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等对立统一要素.
我们用天和人来代表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查;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的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
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了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应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等对立统一要素.
我们用天和人来代表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查;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的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
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天人合一构成了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矛盾对立统一体,在万物诸矛盾中,又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存在着四大层级矛盾!而人类活动的一切起点、指向与归宿,又全在这天人合一的四大矛盾运动之中!
引爆生命核能的原理即在于:依据“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与动力源泉”,主动的、瞬间的(即最短的时间)将这些矛盾融于一体,引爆事物间的所有能量,并将之聚集于一个方向、使能量运用和目标达成实现效果最优化、成就最大化.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对自己钟爱的景物如醉如痴,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请你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对自己钟爱的景物如醉如痴,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请你回忆所学的古诗文,哪些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呢?是列举两例.
flybirdee1年前1
千万别当c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请问:天人合一出自哪里?
mamami281年前2
无翅鸟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是北宋张载,“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意思是,人性的善良是出于天的实理,故交相致,而明诚合一.这个“天”是张载所说气而生成的天,并不是什么唯心的.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还是信息的应用思想
取个好网名1年前1
冬日暖咖啡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
英语翻译应答 词频 实质与形式 天人合一 天人分相 等级与平等 礼 孝 家族主义 克己复礼 尊 卑 自谦 道德观念 差得
英语翻译
应答 词频 实质与形式 天人合一 天人分相 等级与平等 礼 孝 家族主义 克己复礼 尊 卑 自谦 道德观念 差得远呢 哪里哪里
HUAWEI6K1年前2
她叫我哓哓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应答,response ,answer ,reply
词频:word frequency
实质与形式 essence and form ,substantive and formal 实质的和形式的
天人合一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
天人分相heaven-phase separation
等级与平等rank and equality
礼propriety 孝filial piety 家族主义familism
克己复礼 restrain oneself and return rites
尊respect 卑 modest 自谦be modest 道德观念moral idea
差得远呢 F-from it 哪里哪里 with my pleasure
美感的实质是:(2.00分) A.天人合一 B.主客分离 C.情景交融 D.审美活动
x8dcp3qy1年前1
梦无痕2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c
降低COD.我们污水COD130000,用天人合一的工艺能降低多少?
降低COD.我们污水COD130000,用天人合一的工艺能降低多少?
天人合一能回答吗?
ggSH03111年前1
haves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么高的COD,口水
看废水组分,如果是柠檬酸、啤酒废水等可生化性比较好的,就可以厌氧去除一多半,然后再好氧、膜等等.
如果是石油方面的,还是直接烧了吧,反正热值也不低,差不多用一半的能量就能烧掉了.
英语翻译张载:性者万物之一源也,非有我之得私.与天人合一怎么联系?性是指人性还是天地之性?
小杳1年前1
花心少年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Sex is the source of life.Is not my selfish desires.
性者万物之一源也,非有我之得私.
quesr of the avatar
天人合一
英语翻译人和自然浑然天成,形成“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思想,而西方人的整体观是以确定时空形式的有限突出为对象,对其中个体的
英语翻译
人和自然浑然天成,形成“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思想,而西方人的整体观是以确定时空形式的有限突出为对象,对其中个体的美论多余整体的美仑论,整体使得汉民族片中直接而全面观察事物.
以个体为主,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汉语句子内部及句子之间注重内在联系和整体性,依据意义上的连贯或意念,句子之间可以少用或完全不用关联词和连接十分明确,严谨,具有很强的形式结构,以求个体的满足和完善,剧中各种意群成分的结合都用适当的连接词和介词来表现关系,形成严谨而缺乏弹力,力求言能尽意,关系裸露.
lpy1565611年前1
leevyzhang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And nature,form the "nature and humanity" organic whole thought,while the westerners is sure the overall concept of space-time forms of limited is one of the individual,the overall beauty of redundant...
天人合一思想之人与自然这是马哲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我们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阐述.我也找到了挺多篇,不
天人合一思想之人与自然
这是马哲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我们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阐述.
我也找到了挺多篇,不过肯定是被抄烂的.希望你们也帮忙找下复制过来,好的马上给分.
肖之伟1年前1
老酒系列ii1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试分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如何体现在中国建筑中
ericxiang5231年前1
LSKUNKU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简单的举个例子,大家都学过苏州园林一文,里面讲述了园林的建造要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天人合一无外乎指人与自然的匹合,一切归于自然,而建筑中的一草一木一石皆然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诗句有哪些?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诗句有哪些?
如题
BUNGEE1年前1
真水无香maggi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息心忘情思行齐,天人合一归太极.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数学分析题我终于到了16级天人合一了,还要10万分才能到17级,也不知道17级叫什么.15万分,以一题平均35分来说,我
数学分析题
我终于到了16级天人合一了,还要10万分才能到17级,也不知道17级叫什么.
15万分,以一题平均35分来说,我有4000题采纳,还要10万分也就是说还要2800题采纳才行.可是我采纳率只有21%,就是说要答14000题才有.
1:你说我多久能到17级,帮我分析一下
2:你到16级时,是什么时候.
ruyi3641年前3
nba008085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7级是返璞归真
时间要看你每天回答多少了.
这应该由你来回答才对,而不是我
我到16级,这个忘了
道亦有云,何为天道?何为人道?天人合一乃无上真道?何人能答?
dyxieyang1年前1
c77788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道不远人 人自远道 你所作所为 都在道中勒 道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
采纳哦
怎样理解天人合一,和为贵,仁,天下为公等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jupiter12111年前1
誓vv捍卫宝宝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先做好本份的事,就已经是和谐了.
求大神翻译【“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到英文,谢谢~
无量觉1年前1
xiaomayi061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Aesthetics of Nature Unit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n Modern Rural Dwellings
求下面的春联赏析和睦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上联:天和、地和、人和,
求下面的春联赏析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
上联:党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花簇千乡,***立潮头,山川巧是***岁;
旗飘万里,繁荣驰眼底,尧舜喜逢雨露春.
锦绣大中华,山舞水歌,玉景纷呈千卷画;
***新世纪,民殷国富,心花独占一枝春.
绚丽好风光,簇锦团花,焕彩山河移入画;
***新境界,安居乐业,燃情岁月缀成诗.
燕舞三春,平安富裕小康日;龙腾四海,欢乐******年.
冬去山明水秀,橙经赤纬织新暖;春来鸟语花香,青丝兰锦绣余寒.
庆新春,欢容满面人情美; 歌盛世,爱意盈心邻里和.
***曲,惊醒北疆冻土;建设风,催成南国新城.
和睦家庭,结彩张灯辞旧岁;勤劳民族,欢天喜地闹新春.
kkeastsun1年前1
qsz32112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79.3%
简单点的:
上联:一身正气 下联:两袖清风 横批:恩泽千秋
上联:三阳开泰 下联:四季呈祥 横批:五福临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中国古典国林中的“石文化”首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石头抽象地浓缩了宇宙精神,是“天人合一”观念中代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典国林中的“石文化”
首先,***古典园林中的石头抽象地浓缩了宇宙精神,是“天人合一”观念中代表“天”的象征元素。
石是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于熔岩,侵蚀于流水,深藏于大山,沉沙于江底,亿万年岁月流痕,沧桑巨变,全凭自然天工雕饰而成。所以,它包含着最强烈的自然的特征,它是“天开”的代表,“神工鬼斧”的佐证,是宇宙精神的自然体现。古人通过“石”就把自然、宇宙引入了园林。同时也是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境界的最简便之法。作为自然造化的石头,在园林中是作为天的代表、宇宙的化身、自然的象征符号和“道”的体现的。它是“用托不动的形象以显现那灵而变动(无所见)的道”。古人对自然奇石的令人不解的喜爱与痴迷,正体现出古人对自然天道精神的执著追求和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要把它纳入自家的后院,朝夕相伴。
“道通天地有形外”,***园林中的“石”正是自然、宇宙精神的有形体现,古人正是通过对有形的石的选择、利用,把自然的精神引入园林当中,把人的审美视线引向浩茫无尽的宇宙深处的。
***园林中的“石”抽象地汇聚了不可挽留的时间。它和“咫尺万里”的空间写意手段一起,构建了***园林的时空集中。
奇石是鬼斧神工、岁月流痕、时间沧桑所创造的杰作,每一块都是时间流逝的见证和结果,它身上的瑰奇之形、纹、质都是凝故的时间流痕。置于园中,观赏者在赞叹自然造化的同时也不由感慨时间的力量,不由生发出思古之幽情。所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正是这个道理。“它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感受和领悟。”
石以其形写意,缩小了空间;石以其神,抽象岁月,汇聚了时间,一物之中兼具写意时空、聚合时空的意象特性。这在众多的造园元素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使园境中的时空转换特征得到极大的丰富。“思入风云变态中”,奇石正是时光流逝、河岳变迁的凝固,人们通过对石的观赏,就不由得进入到对时空的邈思之中。
石是“阳”的象征,水是“阴”的隐喻。园林中“水石结合”的设置原则,在阴阳互动之中透视出宇宙的动力构成及其内在节奏。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园林中有石处大多配之以水。有水处,就水点石; 叠石处,傍石理水。“水石结合”透露出的是自然之理,是***文化中阴阳调和的生命宇宙观。
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美学辩证法和宇宙观在此得到极好的展现。(选自《文化博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古典园林石文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园林中的石头,形象地浓缩了宇宙精神,是“天人合一”观念中代表“天”的象征因素。
b.石是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于熔岩,沧桑巨变,全凭天工雕饰而成,因此它是“天开”的代表,是“神工鬼斧”的佐证。
c.作为自然造化的石头,在园林中,它是宇宙的化身,它以托不动的道,来显现灵动而富于变化的形象。
d.***园林中的“石”,抽象地汇聚了不可挽留的时间,与时间写意手段一起,构筑了***园林的时空集中。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自然奇石的喜爱与痴迷,正体现出古人对自 然天道精神的执著追求,所以他们把“石”引入了自己的家园,与之朝夕相伴。
b.奇石是鬼斧神工、岁月流痕、时间沧桑的杰作,把这些奇石置于园中,人们在赞叹自然造化的同时,也会不由生发出思古之幽情。
c.石是“阳”的象征,水是“阴”的隐喻。***古典园林“水石结合”的设置原则,是***美学辩证法和宇宙观的展现。
d.“水石结合”透露出的是自然之理,是***传统文化中阴阳矛盾对立的生命宇宙观的体现。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通过“石”把自然、宇宙引入了园林,同时也是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境界的最简便之法,说明了园林主人崇尚自然,主张“事在人为”的人生观。
b.***古典园林中的“石头”,是被作为天的代表、宇宙的化身、天道的体现的,这种创意把人的审美视线,自然地引向了浩茫无尽的宇宙深处。由此可知,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远比现代人要深刻得多。
c.所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古典园林水石相济,使游览者自然而然地从有限的时空进到无限的时空,获得 某种哲理的感悟。
d.“石”文化是***园林建筑艺术最优秀、最集中的体现,这种“石”文化建筑创意,必将取代其他一切创意,从而在现代家园建设中独领风骚。
zq12345612341年前1
武体骑士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1:A项“形象地浓缩了宇宙精神”中“形象” 一语有误,应为“抽象地”。C项,“托不动的道”应为“托不动的形象”;“灵动而富于变化的形象”应为“灵而变动的道”。D项,“与时间写意手段一起”应为“与空间写意手段一起”。
小题2:D项,“水石结合”体现的是动静结合,阴阳和谐,而不是侧重体现“矛盾对立”。
小题3:A项,“主张‘事在人为’”的理解与推断有误,应为“闲适逍遥”;B项,“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远比现代人要深刻得多”推断有误;D项,“最优秀、最集中的体现”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石’文化建筑创意,必将取代其他一切创意”推断有误。
崇尚自然 返璞归真 天人合一的英语翻译
kk1年前1
wangshanhu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1.hold a respect to nature2:recover one's simplicity an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e3: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get aiong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perfect harmony...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怎样在广告中体现的?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怎样在广告中体现的?
分析现代广告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深刻理解天人合一的涵义
joy_zhing1年前1
Oo一个人oO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不敢分析天人合一的涵义,因为这个问题好难答,中国古代曾经多少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细考过,数也数不清~
虽然你讲的是现代广告,但是我想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在各个方面的涵义是共通的,也就是说你应该首先从哲学角度弄清什么是天人合一,再引申出来.对于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我在这里推荐你都一本书《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的.
关于天人合一说法不正确的是?( 35 分) A . 科学上的天人合一 B . 哲学上的天人合一 C . 沿江迷信上的
ztgame101年前8
67536280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D了C错的
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 [
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
[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爱无差等
D.制天命而用之
cdrink1年前1
玻璃麦田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D
谁帮忙解释下天人合一,自然疗法?
杜牧也懂trips1年前1
echobhc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谓“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正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从古到今,气候——物候——病候,成为中医养生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必然会产生某些反应.如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体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外生发,推动血液趋向于体表,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汗孔疏泄,多汗,这是机体在以出汗散热的方式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而在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要保护阳气不受伤害则阳气应该内敛,气血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多尿少汗,这是机体在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向外耗散,同时又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排出的正常.中医认为人的脉搏可以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称为“脉象”.而人体脉象也会因四时气候变化而变化.明代李时珍在《四言举要》书中说:“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暖,是谓平脉.”即是说春夏脉象多见浮大,秋冬脉象多见沉小,这是由于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涌动,就好像烧开水一样,阳气是热量,血好比水.水开了,就会沸腾,并向上翻滚,同理血会向人体表面走,并运行激烈,充斥脉道,故亲触可得,脉形大.而秋冬季节,阳气收敛,热量不足,血脉运行比较平静,位置靠下,故重按才得,脉形小.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对人体也有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顺应人体阴阳的变化,夜间阳气内敛就应该及时休息,长期熬夜会使机体阴阳失调,耗伤气阴,产生很多疾病.苁好友那转过来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chychy1年前1
历史纬度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是终极的,它自己取法于自己.
天人合一是先儒提出的境界,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与佛家无我指示同等境界,阴符经中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亦此谓也.
有哪些诗句可以体现庄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有哪些诗句可以体现庄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要两句!
谢谢!
海阔天空kk号1年前1
永明桥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
美感的实质是?A.天人合一 B.主客分离 C.情景交融 D.审美活动
flyyoo1年前1
liuzejun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情景交融
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两个词语的英文翻译
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两个词语的英文翻译
谢谢!
我爱小多多1年前3
小丸子平平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以人为本:people oriented
天人合一:Nature Unity
请问,维护生态平衡是生态学追求的目标吗?维护生态平衡跟古人说的天人合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如题 谢
birdegg19811年前1
yiran5625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尤其是近代人口大量增加,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大,生态系统都在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都在按一定的规律运动着、变化着,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运转,整个系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一、解释下列语句1.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2.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一、解释下列语句
1.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
2.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3.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4.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
二、标题中作者将“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三、文中表述的书的生命意义具体表现在何处?请摘录三处,并注明出自第几段.
全球英语8651年前1
75702260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我们的生活不能离开大树,因为大树是净化二氧化碳的最好材料
有没有关于 天人协调 天人合一的古代文言文句子,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下雨10241年前1
yy65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天人合一的例子“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一大精华,特别在今天更为国内外一切有识者所公认.请你举两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作简
天人合一的例子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一大精华,特别在今天更为国内外一切有识者所公认.请你举两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作简要说明.
lliucheng1年前1
酷歌酷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有哪些成语容易在接龙时接回原词(如一飞冲天——天人合一——一飞冲天)?
Fish56741年前3
倾斜给人取走了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
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这此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 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
uu女孩1年前1
库存服装oo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A
大自然的灾难是天人合一的人引起的吗
edison05291年前1
永恒地爱人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些是自然现象,更多的是我们的过度利用造成的
请问"天人合一"如何翻译成英文?
li3p1年前2
moshu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harmony in human and nature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 ) A.没有看到天人合一的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C.割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说法( )
A.没有看到天人合一的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C.割裂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片面夸大了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dd0505041年前1
妮妮来tianya了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C

  “天灾不由人”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创造条件或者改变条件,利用客观规律,预测灾害的到来,从而降低灾害对人类的损害程度,因此这句话是不科学的;“抗灾不由天”则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B、D项都只讲了一个方面。A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
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是() A、人定胜天 B、天定胜人 C、天人合一 D、天命主宰
水墨柔情1年前1
伊布拉西莫为奇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C、天人合一
一幅画的英语法神 御史中丞 车骑将军 天人合一 首席执行官 少将
bijunbo211年前1
leavesspring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大司马,司空,中郎将,少校
谁能找到那些古代书籍上一些天人合一的句子,或者生僻难懂的句子,再不然凡是带有天的句子?
ff_柠檬1年前1
黄金36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2.7%
水流溪谷隐苔碧 云尽江天见月明
英语翻译和谐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我国和谐教育理念的源头,阐述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身心和谐”等思
英语翻译
和谐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我国和谐教育理念的源头,阐述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身心和谐”等思想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核心.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当代教育应实现人文教育与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应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倡导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解放.
1886701年前3
小熊阿福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和谐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我国和谐教育理念的源头,阐述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身心和谐”等思想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核心.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当代教育应实现人文教育与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应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倡导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解放.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have been existing since ancient China,as the original idea which founded on Confucius theory for nowadays concept of national harmonious education.The core idea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constituted by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Benevolence Means to Love Others",“Harmony between body and mind”.
The following perceptions are inspired by those ideas:the modern education should reach the goal toward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and humanity of educatio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ety; should advocate educational democrac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liberation.
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源远流长 B.天人合一 C.博大精深 D.仁义礼智
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源远流长 B.天人合一 C.博大精深 D.仁义礼智
shdx1年前1
yefei199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c
中国古代那个学派的主张天人合一A儒家B法家C阴阳家D道家E佛家
san7400221年前1
飞吧吧吧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D道家
儒家主张的“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的“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
儒家主张的“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禅宗推崇的“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思想应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
secpro1年前1
deardouya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