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六国论中“而见利之浅”的而是什么意思?

兰色_天际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dxj197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你能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话来评价一下苏东坡的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ngzer1年前1
xuanyan0717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陶渊明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还觉得缺点什么。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意对即可)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怎么翻译成现代文?
dundao1年前1
流浪的雨点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76%
一直走到深山的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比较大小.苏轼、苏洵、苏辙
zt99991年前1
默言197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苏轼,北宋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文章列入唐宋八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特点是豪迈,旷达,有点超然物外的意思.他爸纯粹以文章著称,“顷刻下笔千言”,主张言之有物,不到必要时不写.
苏洵苏辙苏轼合称三苏,三人同为什么之列
bupthzl1年前1
a337719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苏辙 李桢 六国论 中的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特殊句式
IAMSUSAN1年前2
俏皮风暴 共回答了113个问题 | 采纳率51.3%
一、一词多类 一词多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2、以有尺寸之地 (才,可用而代替 ) 3、举以予人 ( 来) 4、以地事秦 ( 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的)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 ”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 理) 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 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 ,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 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 这样以后。 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 酷) 事: 1、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 情)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 仍然,还) 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 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 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二、古今异义 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 :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 父亲的父亲 3、至于:古义:以至于。今义:表 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 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 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 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 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 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 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 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与:古义: 结交 今义:和 9、速: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10、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 不可以
苏轼、苏辙是双胞胎?
啊几米的1年前1
浒关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
哥俩
《巢谷传》苏辙文章
3frnj1年前1
l98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巢谷传 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ㄊㄨㄛˊ;袋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於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於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於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系、挂)斧而爨(以火烧煮食物),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於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谷,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苏辙在一文中称赞孟子的文章是什么?
前知1年前2
觉醒的爱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乙)阅读下文,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
(乙)阅读下文,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
(乙)阅读下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⑤.意适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⑤劳:慰劳.⑥意适:心情畅快.
14.子瞻至”中“闻”的意思是 x05x05x05分)
15.文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2分)
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
16.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best_life1年前1
反对偶合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对潇潇,暴雨洒大地,一番洗芒夏.”窗外并无江水,仍是那眼熟的并排着草木的街道,然而疯狂的一阵雨,扫碎了这枯燥的事物,望过去,一路温润,让我不由得想起施耐庵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原来竟是这般情怀.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读书笔记,
3079318191年前1
豆豆龙42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如果再深入一步问,苏辙拜见韩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来,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进而希望韩琦能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也就是说,苏辙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韩琦探讨做文之道,而是为自身仕途着想.但这一点却被后人有所忽视,而只抓住苏辙在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大做文章.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 太史公 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其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 太史公 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其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
快啊.
picture_gao1年前1
芝兰宝儿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太史公就是司马迁!奇在: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的全文翻译(古文译成白话文)
库旋手艉1年前1
xiao_ana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苏轼有一次中秋节因不能与苏辙团聚而写下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一句话)
badboywuhua1年前1
3ipfy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辙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闰题文章是什么?
苏辙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闰题文章是什么?
《闲情偶寄》作者是明未清初的哪位戏曲理论家?
陈东东1年前1
Eason_22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六国论.
2李渔.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和 ,以及宋朝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
山川平1年前1
jimist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唐二家 ▪ 韩愈 ▪ 柳宗元
宋六家 ▪ 欧阳修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王安石 ▪ 曾巩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
柳宗元。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 、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d.明代晚期,以袁宏道为首的***派提出“性灵说”,主张文学应真实的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反对前后“七子”的泥古。
whuan1年前1
东方cc者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B

归有光是明代人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
mthl1年前1
贝妲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
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苏辙的《巫山赋》,郦道元的《三峡》中同样的猿声,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苏辙的《巫山赋》,郦道元的《三峡》中同样的猿声,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苏辙的《巫山赋》,郦道元的《三峡》中同样的猿声,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吣蕹1年前1
BANANA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不一样,因为作者身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不一样.
宋代诗人这是宋代诗人苏辙写的词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意思是
zhengjinsong1年前1
vv1980911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全文:

作者: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英语翻译《古今家诫》序——苏辙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
tjdf1年前1
emienm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慈孝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愁没有缘由没有地方表现罢了.现在要借这篇文章来表达一下吧?
特 只是的意思 患 担忧担心 我翻译成了愁 一个意思 无以 无是没有 以是借此 凭借 是 是代词 这 书 应该是 文章 书信 以还是介词 凭借 靠很多时候省略了介词的宾语 之 你把之加上 结合前边就知道 之指的是什么了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
zfp11151年前1
sudusdo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取名快哉亭的原因
苏辙 苏轼 苏洵合称三苏,词开什么一派
lifei1631年前1
施文渊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苏辙 苏轼 苏洵合称三苏,词开豪放一派.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本文写作背景(2)主旨
盛夏骄阳1年前1
musiccoffee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如果再深入一步问,苏辙拜见韩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来,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进而希望韩琦能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也就是说,苏辙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韩琦探讨做文之道,而是为自身仕途着想.但这一点却被后人有所忽视,而只抓住苏辙在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大做文章.
苏辙写了《上枢密韩太尉书》后,韩太尉到底接见他没有啊?
QueenVivian1年前5
sphinx45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他写得那么好~一直夸韩太尉~最后1段还说如韩太尉教他,他会感激并报效祖国.所以,应该有见才对~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问题1.苏辙给韩太尉写信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写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游学的经历?
吉利5211年前1
nvhaiz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干谒
2、到对方了解自己,不是一般的干谒者.
把诗词翻译成英文答琳长老寄幽兰苏辙谷深不见生兰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水仙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
把诗词翻译成英文
答琳长老寄幽兰
苏辙
谷深不见生兰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
水仙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不要用翻译器- - 、、
科启1年前1
西贡之狼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此一时
苏轼 苏洵 苏辙三人考中同榜进士史称什么
titywu1年前1
流浪八分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三苏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段主要内容
lnkeng1年前1
schg01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第!自然段)交待
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亭子的命名
第"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
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
故城遗迹
巢 谷 传(宋)苏辙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
巢 谷 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沉浮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③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 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③愍:怜悯,哀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弓箭    畜:储备。
B. 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
C.自眉山 言         诵:通“讼”,公开。
D.予方 困乏:疲乏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巢谷重朋友情谊的一组是
①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②非君莫使遗之者
③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④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⑤将复见子瞻于海南
⑥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学成后,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平日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C.我小时候就认识巢谷,知道他的志向高洁,是大事小事都可以托付的人。
D.作者对巢谷的一生遭遇充满同情,对他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为此写下了这篇传记。
pasulaptua1年前1
wangyulin829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1: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巢谷看重朋友情谊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提倡高雅追求、弘扬正气的原则。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平日相交甚笃”和“予之在朝,谷沉浮里中,未尝一见”说法相矛盾。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这类题的错误选项错误点的设置很小,比如本题仅仅是在“平日相交甚笃”“未尝一见”上设了陷阱。
英语翻译急翻译!选自《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足球守望者1年前1
璃鲨贝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撷林卉(“卉”,草的总称),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译文: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
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求全文,并请指教我上面所写的文章题目中是否有错字.
叶子都落了1年前1
ziruiliu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三苏祠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苏辙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是什么
hiayya1年前1
hwl1969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过秦论》
麻烦老师解答: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麻烦老师解答: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 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高低起伏.不平坦.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瞻迁于齐安, 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萧然 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C、无责于外,而 寓焉——姑:姑且,暂且
D、林麓向背,皆 于左右——效:模仿,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①子瞻迁 齐安,庐于江上 ②子瞻 是最乐
B、①好客 喜游 ② 以适意为悦
C、①不知 久也 ②子瞻每至
D、①拔去其一,斥其 据 ②夫孰知得失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竖线(/)给下面文中加粗的文言文断句.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5039961年前1
红叶秋雨1515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1、D
2、D
3、A
4、(1)力气尽了便停下休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
  (2)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把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原来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
5、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苏轼与苏洵、苏辙号称号称什么?
xiaopjx1年前1
童话燃情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三苏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 ①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 ②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 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高低起伏。不平坦。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瞻迁于齐安, 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萧然 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C、无责于外,而 寓焉——姑:姑且,暂且
D、林麓向背,皆 于左右——效:模仿,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①子瞻迁 齐安,庐于江上 ②子瞻 是最乐
B、①好客 喜游 ② 以适意为悦
C、①不知 久也 ②子瞻每至
D、①拔去其一,斥其 据 ②夫孰知得失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竖线(/)给下面文中加粗的文言文断句。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分的天空空1年前1
hhche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D
2、D
3、A
4、(1)力气尽了便停下休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
  (2)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把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原来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
5、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苏洵苏轼苏辙写了哪些古诗
qingliao1年前1
漫天樱花飞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苏洵《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苏洵以散文见长,诗作较少
苏轼《春宵 》 《惠崇春江晚景 》 《中秋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苏辙《春尽》《春阴》《筠州州宅双莲》《东西京二绝》《唐相二绝》
苏辙,字什么﹖
love8baby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
至圣比文圣好吗
joseph64361年前1
melodychen123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苏辙对澶渊之盟的事件持什么观点?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tao9991年前1
only52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赞同.这时不视为有远见的盟约
我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什么、什么苏辙
1kcs01年前1
angleqqq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苏洵苏轼苏辙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乏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势益 ——张:大
b.王 襟当之——披:分开,敞开
c.昔楚襄王 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从,跟随
d.而自 山水之间——放:放任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冈陵起伏,草木 行列
b.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指数
c. 至于 长洲之滨
d.此 其中 宜有以过人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览观胜景,运用实笔,写出了景物的纷繁与***;然后凭吊遗踪,运用虚笔,把豪杰之士的“流风遗迹”再现于读者眼底。这样将亭以“快哉”为名的缘由申述得淋漓透彻。
b.本文之中七出“快”字,极写其观赏景胜与览古之快,抒发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
c.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d.作者借物抒怀,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昵AKI1年前1
要下雨_tt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62.5%
1.C
2.C
3.D
4.(1)白天,船只在亭前来来往往;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
  (2)假使他的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 这句诗怎么翻译
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 这句诗怎么翻译
这句诗怎么翻译,且行文的背景是什么 欧阳文忠公又是谁
凯云1年前1
风中离离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欧阳文忠公就是欧阳修, 文忠是他的谥号
“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 ——欧阳修的夫人薛氏清白正直并且处理事务干练;有她的父母的遗风(薛氏的父亲是户部侍郎薛奎,母亲是金城太夫人,在当时都很有名气 )
PS,这个不是诗,是薛氏的墓志铭.
薛氏是欧阳修的第三任妻子
诗人苏辙曾用过什么一句诗,来表达西湖的美景呢?
现了李1年前4
deri1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苏辙 并称“三苏”.是否正确?参考答案说是错的.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苏辙 并称“三苏”.是否正确?参考答案说是错的.他选济南的冬天是巴金写的.
yy天下第二1年前1
yudi003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苏辙 并称“三苏”.是正确的!《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不是巴金写的.
苏洵(父)、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这句话对吗?
4722203261年前1
peanut42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错,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宋代滴
苏轼,苏洵,苏辙 被称做什么三苏?
zmxz1611年前1
未命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苏轼,苏辙,苏淳是什么关系
心若有弦1年前1
张非的dd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苏辙是苏轼爸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苏辙 赏析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苏辙 赏析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
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
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alan5151年前1
让世界颤抖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苏轼写给弟弟的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各有那些代表作啊?
风尘无我1年前1
alexchen0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韩愈:《师说》《马说》 《青青水中蒲三首 》《听颖师弹琴》《湘中》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欧阳修:《朋党论》 《五代史令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卖油翁》
苏洵: 《权书》 《衡论》 《几策》 《上皇帝书》《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辙:《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次韵侄过江涨》《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 《赠黎安二生序》 《王平甫文集序》《宜黄县县学记》 《墨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