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机械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学报》哪个好?

2023-07-31 10:44:57
共2条回复
小菜G

机械工程学报好,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用或成绩:CSCD 核心期刊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科双高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EI 工程索引 Pж(AJ) 文摘杂志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SA 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

机械科学与技术稍逊色些,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机械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成果,刊登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机构分析、实验研究、CAD/ADM及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学术论文、成果报道及评述,介绍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引用或成绩:CSCD 核心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FinCloud

机械工程学报好

相关推荐

机械工程学报什么水平

高学术水平。《机械工程学报》(半月刊)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期刊。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新科研成果。
2023-07-31 04:18:091

机械工程学报好发么

好发。审稿时间在1-3个月, 通过率50%以上。《机械工程学报》于1953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优秀科研成果。刊登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论文。主要包括以下栏目: 机器人及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 制造工艺与装备;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运载工程 ;交叉与前沿等。投稿:网站网址:www.cjmenet.com.cn。本刊不接受邮寄、邮件方式的投稿。 稿件查询:电脑端查询:打开网页点击作者查询,登录账号实时追踪稿件状态。手机端查询:关注“机械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网刊—作者查稿
2023-07-31 04:18:161

机械工程学报的学术水平

除了在丰富的稿件中精选出优秀论文外, 编辑部还有重点地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重点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核心科研单位组织了一批高水平论文。这些论文大部分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国家、省(部)级的攻关课题,使得《机械工程学报》对本专业或学科重大信息的首次报道率大大提高,并成为机械类和力学类双学科核心期刊。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报道,在机械、仪表工业类191种期刊中确定了42种为核心期刊,而《机械工程学报》在其中排序第一;在力学类核心期刊中《机械工程学报》也有一席之地。1996年《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占50.0%,1997和1998年均为63.3%(根据发表的每篇文章首页的标注统计而得)。《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大部分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已成为评定博士点、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科研成果和晋升职称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论文效果反映表统计表明:《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单位奖励的占62.2%。
2023-07-31 04:18:241

机械工程学报初审(2)是什么意思

机械工程学报初审(2)的意思是《机械工程学报》期刊第一审的第二个编辑。机械工程学报是《机械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初审是第一审,其初审(2)是换了个初审的编辑。所以机械工程学报初审(2)的意思是《机械工程学报》期刊第一审的第二个编辑。
2023-07-31 04:18:371

求一份《机械工程学报》格式要求

http://www.cjmenet.com.cn/ManageSystem/document/download.htm
2023-07-31 04:18:533

机械工程学报的投稿要求

作者所投稿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论文报道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体现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技、教育并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振兴机械工业服务,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前瞻性,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2)论文的写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技术手册。目前我刊参照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①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②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③ GB 3102.1~13-1993 量和单位④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⑤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⑥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参照相关专业技术手册包括:《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3)通过《机械工程学报》 工作平台投稿,必要时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向编辑部询问有关情况。注意不要一稿多投!(4)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工作,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5) 论文如有资助项目应在首页脚注处明确标出。获省部(局)级以上基金(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获得奖励者,须提供证明复印件。我编辑部的稿件处理采用“四审四校”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复审、主编(主任)审定以及作者一次校对和编辑三次校对的审校方法,审稿及制版非常严格,稿件处理需要一定的周期,投稿后作者可通过投稿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我刊网站上的“作者工作区”,在线查询稿件处理进展。
2023-07-31 04:19:061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 是SCI吗

是AMF。《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AMF)首期上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的创办得到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全球43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其中包括11位中国工程院、法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由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担任主编,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法国工程院院士AlainBernard担任共同主编,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担任执行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第一期共出版1篇创刊词和8篇综述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2023-07-31 04:19:191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的杂志简介

本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学术论文,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开发性和边缘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其内容与《机械工程学报》中文版不重复,国内邮局发行,北美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代理发行。本刊在历次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多种文献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2023-07-31 04:19:261

机械工程学报从发搞到刊登要多长时间

机械工程学报是机械领域的顶级权威性学术期刊,审稿极其严格,你的文章要有比较大的创新性才能会被录用,从你投稿到刊登出来,最快也要半年多,慢一点的有两三年的,如果加上几次反复的修改再审的话,可能周期会更长一点。
2023-07-31 04:19:511

你知道《中国工程机械学报》的官网吗?请告知,谢谢!

刊名: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刊号: CN11-2737/TH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刊期: 双月刊 主编: 石治平 出版单位: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电话: 010-88379909 简介: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CJME) 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的英文期刊。本刊着眼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世界范围内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面向国际征稿和发行。 本刊被SCI、Ei、CA、SA等几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在历届各级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的资助。本刊为双月刊,每单月20日出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编:宋天虎 编委会主任:钟群鹏 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淑芹编辑部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 http://www.cjmenet.com.cn;www.cjmenet.com
2023-07-31 04:19:581

机械工程学报的审稿专家

本刊紧密联系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建立覆盖机械行业各专业的审稿专家队伍和编委会(1000多人)。钱学森、吴仲华、刘仙洲、朱景梓等著名科学家都曾经担任编委会委员,本届编委会(第八届编委会)由100多位国内外知名的机械工程领域专家组成,包括17位院士和25位外籍专家,王补宣、潘际銮和路甬祥担任名誉主任,钟群鹏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把握报道重点和选题方向,审定论文学术质量,为该刊的学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3-07-31 04:20:061

请问中国机械工程与机械工程学报这两个期刊哪个等级高

机械工程学报档次更高
2023-07-31 04:20:193

请问机械工程学报的投稿网址是多少啊,我怎么进不了投稿系统了?谢谢

机械工程学报网址:http://www.cjmenet.com.cn/进入作者工作区,注册之后才能进入投稿,具体操作按提示进行就好。
2023-07-31 04:20:261

塑性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哪个期刊好投

其实这三本期刊看单位需要投哪个了,如果都可以那你可以咨询一下编辑哪个安排会快一些就投哪个就可以了。塑性工程学报刊号:ISSN:1007-2012   CN:11-3449/TG 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机械工程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期刊。 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刊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CN 11-2187/TH   国际刊号:ISSN 0577-6686 《中国机械工程》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改为半月刊。
2023-07-31 04:20:341

机械工程专业核心期刊都有哪些

推荐《机械工程学报》,核心期刊《机械工程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EI 工程索引(美)(2016)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期刊荣誉:中科双高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2023-07-31 04:20:411

《机械工程学报》初审通过了,接下来被拒稿的几率还大吗?

有可能是送出去的专家没时间审,重新换了审稿人。机械工程学报的各位老师还是很客气的,您可以电话咨询。只要收到审稿结果她们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祝顺利录用!
2023-07-31 04:21:023

我的机械工程学报审稿去年9月投的稿件,今年3月7日初审返回,现在显示初审通过,这个是编辑初审还是专家的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现在显示初审通过,这个初审可能是编辑初审,也可能是专家审稿。在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两次审稿:初审和复审。初审是由编辑部进行的,主要是对论文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审核,检查论文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和范畴,以及是否符合论文的基本规范。如果初审通过,论文会被送交专家进行复审。在复审阶段,专家会对论文进行更加深入的审查和评估,评估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因此,初审通过并不代表论文已经被接受,还需要经过专家的复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期刊可能有不同的审稿程序和标准,因此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您查看期刊的审稿程序和要求,或者联系编辑部进行确认。
2023-07-31 04:21:092

投稿机械工程学报,状态为送复审稿件,但是专家初审意见一句话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求高手解答。

情况跟你一样。我是材料专业的。你呢?
2023-07-31 04:21:283

论文被《机械工程学报》发表了,但是为什么没有被ei索引

你选的这个期刊有没有被ei索引呢?
2023-07-31 04:21:362

机械工程学报初审一般要多久?

两三个月算是快的吧。这是机械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报了,慢的半年多一年的都有;最好打电话多联系
2023-07-31 04:21:431

《机械工程》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

。请你查证一下准确刊名《机械工程》期刊不是核心期刊,cnki也未收录。下面这些是第六版核心期刊1、排灌机械(改名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机械工程材料3、机械工程学报4、中国机械工程
2023-07-31 04:21:511

机械工程学报网页打不开怎么解决

重新用没有注册过的用户名注册一次,并使用你之前注册的正确的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全部信息填完后,点“注册”,之后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并显示:该姓名、身份证号已注册成功!用户名是XX,该用户名就是你之前的用户名。
2023-07-31 04:21:581

endnote7怎么导入机械工程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从机械工程学报的网站可以看到,此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国标GB/T 7714-2005。  endnote7GB/T 7714-2005在附件中下载后,放到endnote安装目录下的style文件夹中即可使用了。
2023-07-31 04:22:051

机械工程学报外审被拒稿,但是他们在网上出预印版了怎么弄?还能再投其他的么?

这种情况可以打他们期刊的联系电话看看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外审被拒是不会发表的。如果想投其他期刊就需要让这个期刊把预印版撤稿。
2023-07-31 04:22:131

请问你的机械工程学报的文章终审用了多长时间呢,最终录了没有,谢谢

初审+终审大约6个月,已录用,投稿到确认录用再到最后出刊周期很长。你可以上"小木虫"上看看,能查到相关信息。
2023-07-31 04:22:201

投机械工程学报的稿件,网站显示新稿待处理,给编辑打电话编辑说是在终审。这是不是意味着快有录用通知了

我的也是同样,说终审了,稿件还显示新投稿件。你的最终录用?
2023-07-31 04:22:273

机械工程学报复审回来后,系统没有意见怎么办

重新上报进行二次审核。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生产及维修的工程学科。
2023-07-31 04:22:341

为什么我无法登陆机械工程学报的官方主页?不能投稿,急死人啊!

是你的实验室IP网段的问题。有些网段确实是登不上去。我实验室也有此类现象,校内有线网的话上不了,用校内无线网上的话就可以上了。建议你换成无线或去别的地方上网(更换网段即可)。或者就去网吧弄吧...
2023-07-31 04:22:531

写了一篇文章,投的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现在让退修。

你按照人家的修改要求修改,提交上去后他们会知道怎么处理,按理说应该还是那两个专家审阅,因为修改意见是人家提出的,他要看看你修改的是否符合要求。退修的话应该是被录用的概率很大,但也有可能是修改后重新审阅。
2023-07-31 04:23:171

哪些机械类的中文核心期刊容易录用投稿

普通的就容易些,普通的难度没有那么大
2023-07-31 04:23:251

刘彬的论文发表情况:

1、刘彬,赵武.转轴扭振盲测点测量模型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4):1435-1438 (EI收录)2、刘彬,张玉存.基于拓扑反变算子的瞬时频率检测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6,17(8):785-787 (EI收录)3、刘彬,戴桂平.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包络提取算法研究.仪器仪表学报,2006,27(1): 34-37 (EI收录)4、刘彬,赵武,蒋金水.轧机扭振盲测点测量模型的研究.计量学报, 2007,28(1):64-69 (EI收录)5、刘彬,赵武,蒋金水. 轧机转速波动测量的扭振监测实验研究.计量学报, 2007,28(3): 272-275 (EI收录)6、刘彬,时培明,赵武,蒋金水.激光双截面转速波动法监测转轴动态扭矩的原理研究.中国激光, 2007,34(1):113-117 (EI收录)7、时培明,刘彬,赵武,蒋金水.激光测量大型转轴动载波动系数原理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2006,42(12):132-136 (EI收录)8、赵武,刘彬.基于拓扑网络的轧机扭振分析计算.机械工程学报.2006,42(7):51-55 (EI收录)9、刘彬,蒋金水,宋文健, 激光测量回转机械振动的新方法, 计量学报,2008,29(2):145-148(EI收录)10、张文明,刘彬, 李海滨, 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中特征点提取及匹配算法的研究, 光学技术,2008,34(2);181-185 (EI收录)11、时培明,刘彬,赵武,韩东颖等, 扭振信号拓扑网络的轧机动态扭矩测量,计量学报,2007,28(4);365-369(EI收录)12、黄震, 刘彬, 基于多普勒加速度计扭振测量的研究, 计量学报,2008,28(3);276-279(EI收录)13、黄震, 刘彬, 董全林, 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扭矩测量研究, 计量学报,2007,28(1);61-63(EI收录)14、张玉存, 刘彬, 基于拓扑反变算子动力系统振动频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计量学报,2007,28(1);56-60(EI收录)15、孟宗, 刘彬,回转机械动态扭矩非接触测量的研究,计量学报,2006,27(4);364-367(EI收录)16、张玉存, 刘彬, 李群, 检测激光多普勒信号的新方法, 计量学报,2006,27(4);339-342(EI收录)17、黄震, 刘彬, 董全林, 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扭振测量的研究,光学学报,2006,26(3);389-392(EI收录)18、谢平, 刘彬, 王霄, 林洪彬, 新型光纤扭矩测量方法,光电工程2006,33(2);111-114(EI收录)19、Liu Bin, Shi, Peiming, Liu, Shuang, Han, Dongying. Torsional vibration measuring model of spanless points of drive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8, Vol. (1): 4970-4975(EI收录)20、Liu, Bin; Jiang, Jinshui; Shi, Peiming. Rotational speed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of torsional vib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8, Vol. (1): 5125-5129(EI收录)21、赵 武,刘 彬,时培明,蒋金水. 一类非线性相对转动周期系统的平衡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06,55(8): 3852-3857 (SCI收录)22、时培明,刘 彬. 相对转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强迫激励下的近似解, 物理学报, 2007,56(7):3678-3682(SCI收录)23、时培明,刘 彬,侯东晓. 一类相对转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混沌运动. 物理学报, 2008,57(3):1321-1328(SCI收录)24、时培明,刘 彬,刘 爽. 一类谐波激励相对转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近似解, 物理学报, 2008,57(8):4675-4684(SCI收录)25、孟宗,刘彬. 相对转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稳定性及在一类非线性弹性系数下的解. 物理学报,2007,56(11):6194-6198 (SCI收录)26、孟宗,刘彬. 一类非线性相对转动动力系统的平衡稳定性及组合谐波近似解.物理学报,2007,56(12):1329-1334 (SCI收录)
2023-07-31 04:23:391

机械工程类的国家核心期刊有哪些

机械工程学报,很多大学的学报都是的,看看师兄师姐都发哪里的文章,也看看老板的意思,学术界人脉还是很重要的
2023-07-31 04:23:545

刘明周的重要论文

(第一作者,2005年起)1. 刘明周,扈静, 李也倜, 葛茂根,龚任波. 实体产品操纵舒适性定量测评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1000-1298. 2010年12月, p205-209.(EI收录号:20110313600502)2. Liu Mingzhou, Tang Juan, Ge Maogen, Jiang Zengqiang, ZhangMingxin, HuJin, Ling Lin. Method of Dynamic Prediction about Production Logistics Bottleneck Based on Bottleneck Index.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ISSN 1000-9345,2009年10月,p710-716. (SCI收录号:10.3901/CJME.2009.05.710 , EI收录号:20094912531295)3. 刘明周,单晖,蒋增强,葛茂根,扈静,张铭鑫. 不确定条件下车间动态重调度优化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ISSN 0577-6686:CN 11-2187/TH,2009年10月,p137-142.(EI收录号:20094912531324)3. 刘明周,杜伟山,葛茂根,蒋增强. 生产系统瓶颈指数及瓶颈漂移问题研究. 现代制造工程,ISSN 1671-3133:CN 11-4659/TH,2009年1月,p22-24+28.4. 刘明周,卢佳,葛茂根,蒋增强,扈静. 基于实时工况的动态物料搬运路径规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 1003-5060:CN 34-1083/N,2008年12月,p1948-1952.5. 刘明周,张明伟,蒋增强,葛茂根,张铭鑫.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柔性Job-Shop调度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ISSN 1000-1298:CN11-1964/S,2008年5月,p122-127.( EI收录号:20082611336769)6. 刘明周,程晓梅,葛茂根,安苏华,李辉. 基于改进PSO的多目标约束下的项目进度计划问题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ISSN 1000-1298:CN11-1964/S,2008年2月, p134-138. (EI收录号:20081911244839)7. 刘明周,陈诚和,张凤琴,张铭鑫,葛茂根. 基于二分图非形式化描述的机械产品选配问题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ISSN 1000-1298:CN11-1964/S,2007年11月, p133-136+128. (EI收录号:20075110983762 )8. 刘明周,张凤琴,吴俊峰,杨兰和,扈静. 基于田口质量观的机械产品选配方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ISSN 0577-6686:CN11-2187/TH,2006年10月, p127-131.(EI收录号:20065010304553)9. 刘明周,何晓军,程晓梅,蒋增强,安苏华. 机电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中的多视图及其映射方法研究.机械工艺师, ISSN 1002-2333:CN23-1196/TH,2006年9月, p109-111.10. 刘明周,葛茂根,刘正琼,张铭鑫,蒋增强.基于约束的可定制产品配置模型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ISSN 1003-9775:CN11-2925/TP, 2006年2月,p225-230.(EI收录号:2006119760986)11.刘明周,张铭鑫,任兰,曹飞. 基于品质物料清单的全面质量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SSN 1006-5911:CN11-3619/TP,2006年1月, p59-64.(EI 收录号:2006159819740)12. 刘明周,刘正琼,郭嘉,蒋增强,曹国安. 面向产品的企业数据数字化集成管理模式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ISSN 1003-9775:CN11-2925/TP , 2006年1月, p137-142.(EI收录号:2006089716116)13. 刘明周,郭嘉,李旗号,曹国安. 基于混合算法的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复合目标选配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ISSN 0577-6686:CN11-2187/T,2006年1月, p155-161.(EI收录号:2006139783784)14. 刘明周,吴俊峰,郭嘉,陈诚和.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械产品多参数选配方法研究.农业机械学报,ISSN 1000-1298:CN11-1964/S,2006年1月, p124-127+170.(EI收录号:2006099733316)15. 刘明周,张铭鑫,曹飞,郭嘉,蒋增强. 基于工艺配置的产品数据与工艺数据集成管理研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ISSN 1003-9775:CN11-2925/TP,2005年9月, p2072-2077.(EI收录号:2005399388569)16.刘明周,郭嘉,李旗号. 基于网络流规划的内燃机曲轴与轴瓦选配研究.农业机械学报,ISSN 1000-1298:CN11-1964/S,2005年8月, p23-26.(EI收录号:2005379361165)17.刘明周,陈静,张铭鑫,蒋增强. 产品研发阶段的知识借鉴.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3-5060:CN34-1083/N,2005年9月, p1014-1018.18. 刘明周,李军鹏,张铭鑫,赵韩,蒋增强. 基于协同管理模式的企业员工招聘模型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3-5060:CN34-1083/N,2005年5月, p550-553.19.刘明周,胡震,郭嘉,王雁. 虚拟制造环境下模特法的应用. 机械工艺师,ISSN 1002-2333:CN23-1196/TH,2005年4月, p56-58.20. 刘明周,曹飞,张铭鑫,蒋增强. 可定制产品数据BOM构造方法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ISSN 1003-9775:CN11-2925/TP, 2005年2月,p202-208. (EI收录号:2005129008505)21.刘明周,任兰,张铭鑫. 产品质量统计过程控制中的制造质量数据管理方法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ISSN 1006-5911:CN11-3619/TP,2005年2月, p280-283.(EI 收录号:2005169051603)22. 刘明周,曹飞.面向产品的工艺数据数字化管理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ISSN 1003-9775:CN11-2925/TP,2005年1月, p137-142. (EI收录号:2005098866241)
2023-07-31 04:24:201

肖宏出生于哪里

肖宏肖宏,男,1962年生,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1980-1984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学习;1984-1987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7-199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1994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1994-1996东京大学金属工学科博士后;2001-2002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至今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合肥工业大学兼职博导;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文名:肖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年职业:燕山大学教师毕业院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主要成就: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河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代表作品:边界元法现任职务: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人物经历1980-1984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学习;1984-1987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学习;1987-1991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学习;1991-1994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1994-1996日本东京大学金属工学科博士后;1996-1998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后;2001-2002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合肥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与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委员。寒舍兼职合肥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与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委员;研究方向1、(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轧制过程计算机模拟,塑性成形过程微观组织演变及机械性能预报(博士);塑性加工理论及计算机模拟,计算材料学(硕士)。2、(080222)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研究方向:塑性加工理论及计算机模拟,计算材料学。主要贡献在研项目1.2003~2005热塑性成形组织演变宏—微观耦合建模理论与应用研究(25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2.2005~2007金属塑性成形过程分析的快速多极边界元法研究(25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3.2004~2006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宏-微观耦合建模与机械性能预报(E2004000223)(9万),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4.2005~2007薄板坯连铸连轧多物理过程耦合建模理论与机械性能预报(20050216007)(6万),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课题负责人4.马钢技术中心二辊/万能转换轧机研制.课题负责人5.2001~2003塑性加工过程中摩擦机理的研究(4万),河北省博士基金,课题负责人。6.金属管材固体粉末(颗粒)介质胀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完成项目完成项目1.1999~2002:板带轧制三维弹塑性接触边界元耦合数值模拟研究(4万),河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2.2000~2002:管接头上料装置(4.0万元),武汉邦迪管路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3.大型高效能轧机自位理论及模拟实验研究(3万),1994-1996,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4.轧辊淬火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研究(2万),1996-1998,国家教委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5.弹塑性有限形变接触边界元法模拟板带轧制过程(5万),1997-199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6.延长大型重载工作辊轴承寿命方法研究(12万),1996-1998,国家95攻关项目(95-528-01-02-01G),主要完成人负责理论研究。7.350SY轧机改造(3万),1993-1994,总后2672厂,主要完成人负责技术设计。8.300SY轧机改造(2万),1992-1993,唐山钢铁公司,主要完成人负责技术设计。9.延长2050热轧机工作辊轴承寿命研究(30万),1999,宝山钢铁公司,主要完成人负责理论分析。论文信息1.肖宏,申光宪.弹塑性有限形变问题的边界元法模拟轧制过程,机械工程学报,1994年9月。2.肖宏,申光宪.考虑摩擦三维弹塑性接触边界元法,计算力学学报,Vol.15,No.1,1998,(被EI收录)3.XiaoHong.Threedimensionalelasto-plasticcontactboundaryelementanalysisforrollingwithconsiderationoffriction,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Vol.11,No.1,1998(被EI收录)4.肖宏,申光宪.三维弹塑性接触边界元法对摩擦的处理,工程力学,Vol.14,No.4,1997.5.肖宏,申光宪.三维弹塑性有限形变的边界元法模拟轧制对界面摩擦的处理,钢铁,Vol.30,No.7,1995(被EI收录)6.XiaoHong.DevelopmentofThreeDimensionalBoundaryElementSimulaterforRolling,BoundaryElementmethods,ElsevierPress,Tokyo,Japan,96年5月.7.XiaoHong.ThreeDimensionalElato-PlasticBoundaryElementAnalysisforRollingwithConsiderationofFriction,平成7年塑性加工春季讲演会文集,日刊新闻社,95年5月8.XiaoHong.ThreeDimensionalElasto-PlasticBoundaryElementModellingofPlateRolling,第8回计算力学讲演会论文集95年11月,日本机械学会.9.XiaoHong.ThreedimensionalElato-plasticContactBoundaryElementMethodofRolling,第46回塑性加工连合讲演会文集,日刊新闻社,95年9月.10.肖宏,申光宪.三维弹塑性边界元法模拟板带轧制过程,钢铁,Vol.28,No.3,39~43,1993.11.肖宏.三维弹塑性接触问题边界元法及其在板带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0,No.4.12.黄庆学,肖宏.用边界元分析前后张力对板带轧制过程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2000,NO.10.13.申光宪,肖宏.冷轧机工作辊综合应力场的解析、测试及剥落损伤的力学原因分析。机械工程学报,Vol.26,No.3,72~78,1990.14.申光宪,肖宏.物体边界层域内位移及应力的边界元法新公式。固体力学学报,Vol.10,No.3,279~284,1989.15.黄庆学,肖宏.用边界元法分析轧制压力和摩擦力,计算力学学报,Vol.15,No.2,1998(被EI收录).16.申光宪,肖宏.轧机轴承负荷特性三维解析与自调解系统研制,燕山大学学报,Vol.22,No.3,1998.17.徐玉辰,肖宏.用于边界元法的改进数值积分技术,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118.谢红飙,肖宏.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分析压下率对板带轧制压力分布的影响,钢铁研究学报,2002,NO.619.谢红飙,肖宏.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分析板宽对板带轧制压力分布的影响,塑性工程学报,2003,NO.120.肖宏,板带热连轧过程力能参数、温度和组织变化的预报,钢铁,38(9),200321.XiaoHong.SSimulationofDynamicRecrystallizationUsingCellularAutomatonMethod,Ironandsteelresearch,11(2),200422.肖宏。接触问题边界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唯一性,燕山大学学报,28(1),200423.肖宏,张国民,谢红飙.板带轧制过程多参数耦合模拟系统的开发.钢铁.39(6),200424.肖宏.PC轧机轧制过程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工程力学.2005,22(3):216-21525.肖宏.采用cellularautomaton方法模拟动态再结晶过程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5,41(2)26.肖宏.Mathematicalmodelformulti-physicalprocesscouplinganalysisofstriphotrolling.Proceedingof8ThICTP,Italy,200527.肖宏,徐玉辰,闫艳红.考虑晶粒变形动态再结晶过程模拟的元胞自动机法.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4)获奖记录获奖项目1.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第2完成人。2.轧制工程理论及计算机模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1995年,第2完成人。3.三铰拉杆方柱型高刚度轧机,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第4完成人。4.空间自位型高刚度轧机,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第2完成人。5.三绞拉杆方柱型高刚度轧机。1995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第4完成人。荣誉称号1.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1.河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0年。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人事厅,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少工委。2.河北省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2001年。河北省人事厅3.河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2001年。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青年联合会4.秦皇岛市优秀人民公仆,2001年。中共秦皇岛市委员会
2023-07-31 04:24:331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是什么级别?CSCD,EI,SCI?

之前是EI的 好像被踢出来了 现在应该是CSCD
2023-07-31 04:25:009

机械工程学报的介绍

《机械工程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期刊。
2023-07-31 04:25:371

机械工程学报投稿难度

50%。机械工程学报比较好投,审稿时间在1-3个月,通过率50%以上。《机械工程学报》于1953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2023-07-31 04:25:501

机械类十大ei水刊

机械类十大ei水刊详情如下:1、《自动化学报》杂志,于193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09/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文与报告、综述与评论、短文等。 2、《机械工程学报》(半月刊)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期刊。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新科研成果。本刊已经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几大国际检索系统及美国《金属文摘》、《铝文摘》和《工程材料文摘》收录,被Ei的收录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9%以上; 3、《电子学报》杂志,于196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87/T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综述评论、科研通信工程及控制。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杂志,双月刊,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5、《太阳能学报》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082/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技术札记、简报、综述性论文等。 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教育部科技司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国际刊号为ISSN 1000- 565X,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4-1251/T,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为46-174,国内定价15.00元(每册),国外定价$6.00(每册),欢迎广大读者到全国各地邮局(所)或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购,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2023-07-31 04:25:571

机械工程学报投稿论文录排是什么意思

除了在丰富的稿件中精选出优秀论文外,编辑部还有重点地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重点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核心科研单位组织了一批高水平论文。这些论文大部分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国家、省(部)级的攻关课题,使得《机械工程学报》对本专业或学科重大信息的首次报道率大大提高,并成为机械类和力学类双学科核心期刊。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报道,在机械、仪表工业类191种期刊中确定了42种为核心期刊,而《机械工程学报》在其中排序第一;在力学类核心期刊中《机械工程学报》也有一席之地。1996年《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占50.0%,1997和1998年均为63.3%(根据发表的每篇文章首页的标注统计而得)。《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大部分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已成为评定博士点、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科研成果和晋升职称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论文效果反映表统计表明:《机械工程学报》刊登的论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单位奖励的占62.2%。
2023-07-31 04:26:041

中国机械工程期刊是ei收录期刊吗

2019年1月1日刚刚被EI收录。。
2023-07-31 04:26:143

机械工程学报 投稿要钱吗

当然要,审稿费是200.录用后根据字数收费。3000左右。
2023-07-31 04:26:221

机械类刊物哪个好!

机械类核心期刊:1. 中国机械工程 2. 机械工程学报 3. 摩擦学学报 4. 机械科学与技术5. 机械设计 6. 光学精密工程 7. 机械设计与研究 8. 润滑与密封 9. 仪器仪表学报10. 机床与液压 11. 机械传动 12. 液压与气动 13. 流体机械 14. 自动化与仪表 15. 现代制造工程 16. 工程设计学报 17. 振动、测试与诊断 18. 光学技术 19.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 制造业自动化 21. 水泵技术 22. 制造技术与机床 23. 轴承 24.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5. 自动化仪表 26. 压力容器27.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3-07-31 04:26:311

机械专业有哪些顶级期刊

北核 SCI
2023-07-31 04:26:391

《机械工程学报》初审通过了,接下来被拒稿的几率还大吗

与编辑部保持联系吧。应该是问题不大了。
2023-07-31 04:26:472

机械类普通核心期刊有哪些

普通的有一本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3-07-31 04:27:064

配置并不“豪”?是厂家故意减配还是?

豪车的价格贵,导致大家出现了“豪车就应该配置更高”的错觉。这就好比名校,外面的人都觉得“每个人学习成绩都应该很好”,但实际上每个学校都是有学渣的存在的。豪车的配置也是分车型的我们觉得豪车配置不豪,是因为低配降价而且豪车里面的“学渣”其实就是入门版豪车,或者说是豪车的乞丐版、低配版。这些入门豪车配置低,目的就是为了拉低售价,扩大市场,让更多朋友买得起,厂家赚的钱也就多了。很多奢侈品品牌的包包:MCM、GUCCI都有supermini款,都是缩小版,价格便宜很多。让很多女孩子原本觉得太贵,买其他牌子的,现在:“我要么就买个大牌,你别管它怎么样,反正我有个大牌了。”就买得起了。前面视频我也讲过,对于豪华品牌厂家来说,只要外观、内饰能满足消费者的基础需求,配置相对低一点,也是不愁卖的。说白了就是:这辆豪华车,它是豪华品牌的车就可以了,有没有大天窗、座椅是不是电动的,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的。对比同价格的普通品牌顶配车,显得不豪举个例子,2019款奥迪A4L最低配:倒车影像没有的,定速巡航没有的,液晶仪表盘没有的,座椅加热也是没有的。但是同样的价格,雅阁: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各种配置全部都有。这就好比:民兵和特种部队去比,枪法、作战素质肯定也是不太一样的,虽然说拿上的枪,配置有可能不太一样或者怎么样。配置不豪的车型在看不见的地方也豪钱都用在了肉眼看不见的配置上事实上,豪车也不是说真正的就是配置低,而是说它把钱花在眼睛不太看得到的地方了。你这个车子配置是高一点,我豪华车配置是低一点。但是豪华车有可能:驾乘质感、底盘调校、设计语言、看起来样子好不好看、NVH、碰撞安全、广告做得多不多、朋友看起来有没有面子……好多好多地方它也是花了功夫的,也是要钱的,对不对?就拿NVH来说好了,豪车更多的是后驱或者4轮驱动,会增加额外的传动轴的,对于隔音的处理难度也是会更高的。《机械工程学报》上面有论文,《汽车传动系相关NVH问题的动力学研究论述》上面讲。增加了额外的传动系统,而且传动系的子系统和零部件有很多,各部件的复杂结构就更加复杂,就导致整车的NVH控制更加困难。但是它是豪华车,不能豪华车开起来像拖拉机的,静谧性是必备的。雷克萨斯官网上面就是“平和静谧”,这种宣传语都要讲得出来的,讲出来的也不能被人家骂,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好了,为了解决这个,豪华车厂家做了很多努力的。奔驰花了7500万欧元,建立自己的“气动-声学风洞实验室”,为整车隔音设计、声音少,都是做出很大帮助的。就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砸下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豪车隔音处理难度更高,处理的结果倒反而是要比人家做得更好。这就好比:做俯卧撑,小明不单是单手做俯卧撑,而且单手做的次数还比人家双手做得多。你就嫌弃小明穿的那双球鞋没有人家好,每个人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了,对不对?相同东西,豪车的工艺会更好除此之外,豪车上有些配置虽然看起来和普通车子差不多,你有雷达,我也有雷达,是吧?但实际上有可能用了更好的工艺。拿宝马3系的后悬挂来讲好了,虽然也叫做是“多连杆悬挂”,但是3系它的多连杆是5连杆。湖南大学有论文,《五连杆悬架运动学特性的分析与优化》上面讲。5连杆悬挂系统复杂程度很高,通过各杆系的配合,能让定位参数和主销定位参数同时达到最优的状态,极其优良的操控稳定性和乘车舒适性。别人4连杆也能叫多连杆的,3连杆也能叫多连杆的,它这个是5连杆。说人话:宝马悬挂用的是多连杆,它用的这个多连杆,还是多连杆悬挂里面的高级货,性能、价格更上一层楼。“开宝马、坐奔驰”这句话也不是我们就凭空编造出来的,的确是下了功夫、花了成本的。同样都是有配置,我比你少一点,但我一模一样的配置我比你好,不可能说:“我这个车子高配,有18个轮胎的。”是不是?再比如说:很多朋友是喜欢真皮座椅的,对不对?豪车有可能会用工艺更好的真皮。虽然说它有可能中控雷达没有了、全景天窗没有了,但这个真皮就更好。如说:沃尔沃S90用的就是更柔软、更细腻的Nappa真皮,小牛头层牛皮。如果你只用眼睛粗粗地一看,都是皮了,是不是?看不出多大区别的。配置高的车子除了皮:“我还有音响嘞!我有15个喇叭嘞!它那个皮有可能是仿皮!”不是豪车配置不高,是低配车配置不豪总而言之,并不是豪车配置不高,而是入门版或者低配配置看起来不够豪华。真正的旗舰或者顶配,配置其实是比普通车要高出很多的。激光大灯、空气悬挂、虚拟座舱,这些配置在家用车上基本上就是见不到的。而且入门版的豪车,哪怕就是看起来配置好像比一般的家用车要低一点,但是它有的东西,品质有可能比人家高。这个不说,很多东西你看不到,隔音好不好?底盘调校好不好?面子大不大?这些都是要花功夫的。买豪华品牌的人因为车标多掏多少钱觉得豪车配置不高的朋友还有可能是认为:豪车主要就是刚才备胎你自己说的,就是面子大不大。所有的钱都花在车标上面了,配置低一点,就理所当然了,也就是这么回事情了。
2023-07-31 04:27:261

国内机械工程类的EI期刊有哪些,有哪些稍微好投一点

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等等太多了 这里不就跟你一一列举了好投的话 其实怎么说呢 都差不多的主要还是看论文的内容和方向了看自己的论文适合哪本期刊 审核速度也就快选择了不太适合的期刊 那么审核起来也就相当的慢 通过率也不高了你可以去58论文网问下看自己的论文适合投什么样的期刊
2023-07-31 04:29:042

于秀敏是哪里人

于秀敏于秀敏,男,1960年生,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从事汽车与发动机相关的科研工作,2001年以来,负责科研项目14项,其中包括国家“86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和“国家‘十五"攻关”等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中文名:于秀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0年职业:教师主要成就:负责科研项目14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品:《汽车构造》职称:教授人物经历1980.09-1984.06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本科生1984.09-1987.06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硕士生1987.06-1987.09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教师1987.09-1991.12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博士生1991.12-1993.12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博士后1993.12-1996.09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副主任/副教授1996.09-1997.09美国Texas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访问学者1997.09-2000.06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2000.06-至今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07-2007.09美国、伊朗进行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培训与产品推广兼职情况1、2006年中国内燃机学会汽油机煤气机分会副主任;2、2006年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编辑委员会委员;3、200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图书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4、2004年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第一届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5、2003年《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6、2003年全国汽车标13、准化委员会发动机分技术委员;7、2002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发动机分会副主任;8、2002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教学委员会委员。主要贡献科研项目1)2006.1-2007.12,军用车混合动力技术研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已完成待验收,180万,负责人2)2006-2010,轿车直喷汽油机(GDI)开发(汽油直喷发动机供油控制策略研究),863计划及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60万元,负责人3)2006-2010,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863计划,12万元,负责人4)2007.6-2008.12,Reduced-ComplexityCatalystModelDevelopment,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项目,35万(5万美元),负责人5)2007.8-2008.8,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笔式点火线圈,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万元,负责人科研成果1)2003年,498柴油机分配泵电控系统研究开发,大连柴油机厂,28万元,完成,负责人;2)2004年,均质压燃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国家科技部验收,主要参加人;3)2004年,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5万元,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4)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人;5)2005年,CNG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项目,9.8万元,完成,负责人;6)2006年,3.5以下低排放电控汽油机汽车(或轿车)的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0万元,科技部验收,负责人;7)2007年,轻型车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万元,完成,负责人;8)2007年,摩托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研究,长春市科技局项目,10万,长春市科技局验收,负责人。主要著作出版教材:1)《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参编(撰写13.8万字)学术论文:1)王云开,于秀敏,柴油机无凸轮轴配气机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增刊),EI:081511196162;2)李素文,于秀敏,王超,柴油机单体泵喷射控制EPS系统设计与试验,农业机械学报,2008(1)3)王云开,于秀敏,梁金广,张丽,陶云飞,电控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1),EI:0809111241764)李素文,于秀敏,陈燕春,柴油机电控系统平台开发及应用,汽车技术,2008(7)5)梁金广,于秀敏,王云开,高巍,陶云飞,进气预热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影响的研究,汽车技术,2007.26)钟祥麟,于秀敏,梁晶晶,何玲,三效催化器起燃特性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内燃机工程,2007(7),EI:0737108103777)于秀敏,唐睿,杨世春,刘乐,汽油机与LPG发动机冷起动特性试验,农业机械学报,2007(4),EI:0722106284658)梁金广,于秀敏,起动结束标志转速、供油量和环境温度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5),EI:0741108595599)杨世春,李君,于秀敏,于航飞,郭孔辉,混合动力汽车汽油机电子节气门模糊智能PID控制,汽车技术,2007(6)10)梁金广,于秀敏,高跃,王云开,于洪洋,宫宝利,电控柴油机起动油量脉谱的优化,内燃机工程,2007(8),EI:07371081037711)黄海珍,陈海波,苏俊林,于秀敏,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节能技术,2007(1)12)黄海珍,于秀敏,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onCombustionCharacteristicsofBiomassCoal,20065thInternalConferenceonSustainableEnergyTechnology,200613)黄海珍,于秀敏,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特性实验研究,化工进展,2006,增刊14)杨世春,于秀敏,LPG单一燃料电控发动机的冷起动控制策略研究,内燃机学报,2006(6),EI07041038813015)杨世春,于秀敏,唐睿,刘乐,液化气单一燃料电控发动机的起动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S2,增刊,EI:06431020069216)于秀敏,曹珊,李君,高莹,杨世春,钟祥麟,孙平。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学报,2006(11),EI:07031036183617)董伟,于秀敏,张友坤。汽车下长坡时发动机制动CVT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5),EI:06451022631918)曹珊,于秀敏,李君,杨世春,钟祥麟,孙平.混合动力汽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器接口设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4)19)高莹,于秀敏,李君,杨世春.发动机不同工况下三效催化器的温度场和转化效率试验,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EI:06371011124520)杨世春,于秀敏,董伟,钟祥麟,唐睿.LPG发动机怠速控制的研究,汽车工程,2006(1)21)曹珊,于秀敏,周学文,赵强,陈燕春,赵东风。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5)22)YuXiumin.Calibrationstudyonelectronicallycontrolledmanagementsystemlfdieselengine.ProceedingsofActualproblemsof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FarEasternScientificEngineeringConference,Russion,2005,523)钟祥麟,于秀敏,王惠萍,唐睿,点火能量对LPG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5),EI:0538937515524)曹珊,于秀敏,高莹,孙平,李颖。CAN总线在混合动力电动公共汽车中的应用,汽车技术,2005(6)25)杨世春,于秀敏,钟祥麟,唐睿,梁晶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数据高速采集系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EI:0525917128018)李晓英,于秀敏,李君,吴志新。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EI:0516905145126)李学民,于秀敏,高跃,张建锐。闭环控制喷油定时实现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的试验研究,内燃机工程,2004(6),EI:0508885411127)于秀敏,李学民,张建锐,高跃。柴油机分配泵电控系统的标定,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28)李学民,于秀敏,高跃,张建锐。电控柴油机起动工况的标定匹配研究,车用发动机,2004(4)29)杨世春,于秀敏,设置涡产生器的顺排圆管管板式板芯的换热特性,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4,增刊30)谭文春,沈利芳,于秀敏,卓斌。二冲程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试验研究,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3(4)31)谭文春,沈利芳,于秀敏,卓斌。二冲程汽油机电控系统的试验研究,内燃机工程,2003(5)32)罗滇生,姚建刚,何洪英,钱耀义,于秀敏。二冲程汽油机数字式CDI点火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专利情况双轴四轮驱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0720093126.3,实用新型,2007-09-07,中国,已经应用。获奖记录1、吉林大学2006年度“教学名师提名奖”;2、吉林大学2006年度“师德标兵”;3、2006年吉林省高级专家;4、200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12、2005年吉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14、2005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16、2005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8、200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04年吉林省优秀教师;22、2003年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个人评价特有的“钻”劲和“干”劲出生于1960年的,有着他们那一代人特有的“钻”劲和“干”劲。由他负责开发的汽车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由此获得了200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正值2009年,负责国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与厂校协作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5年里累计合同经费超过500万元。从不以功自居在取得这些成果的背后,于秀敏念念不忘钱耀义等恩师的栽培、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们的努力。他谦虚地说:“是别人给了自己机会,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而他所做的远远超过了“应该的”。即便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于秀敏从不以功自居,反而常常被其他人为他做的事情“感动”。他想的是“自己做了应该做的,却得到了那么多荣誉,有种惭愧感”“觉得做得不够”。也许正是这种心态,使得他分别于2003年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2005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吉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2006年获吉林大学年度“教学名师提名奖”之后,丝毫不松懈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他不仅谦虚而且“错了就改”,不仅与同事们齐心协力攻克科研难题而且以他们为坐标,时时将自己“与学校的老师、同行业的科研人员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比较”,从而“发现继续努力的方向”,他不断追求是因为“站得越高,越觉得更要努力”。于秀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直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同时也曾分管多年研究生工作。在其与学院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在全行业人才培养中名列前茅,成为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单位。他对教师职业高度认同和热爱,忠实履行职责,对学生充满爱心,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实践并维护学术民主,尊重和支持知识创新,鼓励和扶植学术新人脱颖而出。于秀敏指导过国外访问学者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23名,国外硕士留学生1名以及2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他负责指导新留校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莹、杨世春与董伟3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他们的科研、授课、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给予指导。目前,高莹与杨世春2位老师,都已经成为了本专业的青年骨干,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主讲“内燃机学”“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教授专题”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等研究生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经过充分的“考证”,在课程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课程特点,于秀敏作为主编出版了交叉学科、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教材,并获得上海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他一直在担任“内燃机学”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大纲制定、教法研究、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公认。2001年以来累计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勇于探索与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于秀敏勇于探索与改革,负责完成了吉林省重点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我国汽车工业跨世纪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该项目于2001年6月通过吉林省教育厅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得到应用。他所撰写的相关论文已经于2001年10月在“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于秀敏说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几次公派出国学习和合作科学研究,都能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与高薪的诱惑,按期回国,又多次拒绝了清华大学的聘请,放弃了高薪水、厚待遇,甘愿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并称“没有后悔过”。对利益的取舍,他笑称自己的思想有点“落伍了”,还情不自禁地说:“难割舍,难放下学生”。这样的难割舍使得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在国内相关专业中名列前茅。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双向选择时,于秀敏一直都是本专业中被选次数最多的导师之一,也是所在学科各层次学生最多的导师之一。与学生接触多于秀敏谦虚地将他在学生中受欢迎归因于他多年来一直分管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工作,“与学生接触多”。接受记者采访时,于秀敏刚下课便从教学楼匆匆赶来,可是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他就耐心地为一个想要出国的学生解答了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何联系导师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外兴趣,于秀敏常年担任“汽车爱好者协会”指导教师与“汽车营销协会”的顾问,指导会员的学习与工作。他多次义务为学生作各种主题报告。为“汽车营销协会”作过“WTO后汽车发展与技术对策”的学术报告,为“汽车爱好者协会”作过“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方程式赛车”以及“WTO后汽车技术发展”等报告;结合学院学风建设,为学生作过“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结合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共同进行过“如何成才”专题研讨;结合素质教育,与本科生开展了“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讨论;结合学生学风差的问题,举行了“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讨论会;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为广大学生作了“美国大学学习生活”等报告。于秀敏告诉学生:“有事情尽管来找我”,他每天都要多次查看邮箱,生怕把学生的事情给耽误了,而学生的来信和问题,他“都给回复、回答或想法子解决”,可他却总在表示“有很多还没做到”。在他心目中,学生是他的“朋友”“孩子”,要“用真心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学生”。他在积极关心学生生活、自觉做后进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帮助学风差的班级建立良好的学风、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及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等方面,享有极高的威望。有一名由武汉理工大学考入我校的研究生,来自河北农村,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于秀敏便自己为其借款,解决其生活与学习上的后顾之忧,帮助其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目前这名学生已经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热控室主任,负责“神五”与“神六”载人飞船热控仓的研究工作,成就显著。于秀敏所在专业有一个班,入校时学风非常差,学习成绩不好,补考学生多,发现问题后,于秀敏自觉联系班长,结合学生学风差的问题,在班级组织了“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讨论会,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一直与该班级保持联系,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习和如何来学习,到毕业时,不但学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且该班整体学习成绩在同届中名列前茅,该班的第一名还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名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本科生,从读的书中了解到于秀敏,慕名写信希望能成为其学生,从此他们成了师生,一直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给予该生学习与成才上的帮助与指导,后来该生成为我校的研究生,已硕士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为免试博士生。于秀敏在教学、教学管理与科研等工作中,一直能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他经常为赶上一节课,乘飞机往返于学校和出差地点,而且很多时候会在出差的途中备课或准备各种材料,深深地感动着大家。
2023-07-31 04:29:161

翟婉明的论著

(1)翟婉明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中国图书奖) (2)翟婉明,夏禾,等著,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国家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Wanming Zhai, Kaiyun Wang and Chengbiao Cai, Fundamental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9, 47(11), pp.1349-1376(2)Wanming Zhaiand Kaiyun Wang, Lateral hunting stability of railway vehicles running on elastic track structur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namics, ASME, 2010, 5(4), pp. 041009-1-9(3)Wanming Zhai, Two simple fast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large-scale dynamic problems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96, 39(24), pp.4199-4214(4)W.M. Zhai, K.Y. Wang and J.H. Lin,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 of railway ballast vibration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70(4-5), pp.673-683(5)W.M. Zhai, C.B. Cai and S.Z. Guo, Coupling model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6, 26(1), pp.61-79(6)W.M. Zhai, C.B. Cai, Q.C. Wang, Z.W. Lu and X.S. Wu, Dynamic effects of vehicles on tracks in the case of raising train speeds,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Proc. Instn Mech. Engrs, Part F, 2001, 215(2), pp.125-135(7)Wanming Zhaiand Xiang Sun, A detail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railway vehicle and track,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4, 23(Suppl.), pp.603-615(8)W.M. Zhai, C.B. Cai and K.Y. W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high-speed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Suppl.), pp.677-686(9)W.M. Zhaiand C.B. Cai, Effect of locomotive vibrations o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8, 28(Suppl.), pp.47-58(10)W.Zhaiand Z. Cai,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lumped mass vehicle and a discretely supported continuous rail track,Computers&Structures, 1997, 63(5), pp.987-997(11)W.M. Zhaiand H. True, Vehicle-track dynamics on a ramp and on the bridge: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0, 33(Suppl.), pp.604-615(12)W.M. Zhaiand C.B. Cai,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s: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02, 37(Suppl.), pp.653-665(13)W.M. Zhaiand K.Y. Wang, Lateral interactions of trains and tracks on small-radius curve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6, 44(Suppl.), pp.520-530(14)Wanming Zhai, Zhenxing He and Xiaolin Song, Prediction of high-speed train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based on train-track-ground system model,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4), pp. 545-554(15)Wanming Zhai, H Takemiya, G De Roeck and E Tutumluer.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1(16)C.F. Zhao andW.M. Zhai, Maglev vehicle/guideway vertical random response and ride quality,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2, 38(3), pp.85-210(17)G. Chen andW.M. Zhai, A new wheel/rail spatially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its verification,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4), pp.301-322(18)Z. Ren, S. Sun andW. Zhai, Study on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turnout system,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5, 43(4), pp.285-303(19)翟婉明,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铁道学报,1992年,第14卷,第3期,pp.10-21(20)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第23卷,第6期,pp.78-85(21)翟婉明、王开云、杨永林、孟宏、封全保,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机车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实践,铁道学报,2004年,第26卷,第4期,pp.24-30(22)翟婉明、蔡成标、王开云,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态相互作用原理及模型,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第38卷,第11期,pp.132-137(23)翟婉明,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方法及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第27卷,第2期,pp.60-65(24)翟婉明、王开云、陈建政,铁路货车横向非线性动态行为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11期,pp.138-144(25)翟婉明、金学松、赵永翔,高速铁路工程中若干典型力学问题,力学进展,2010年,第40卷,第4期,pp.358-374 (1)铁路轨道系统动态性能可视化仿真方法,授权号:ZL200710049808.9(第一发明人) (2)一种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台,授权号:ZL 201010503981.3(第一发明人) (3)高速铁路实尺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试验装置,授权号:ZL 201120205286.9(第一发明人) (4)一种轴箱悬挂定位装置,授权号:ZL200910244338.0(第二发明人) (1)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系列软件之一:垂向动力作用分析系统VICT,授权号:2005SR01734,排名第一 (2)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系列软件之二:动态安全性分析系统TTISIM,授权号:2005SR01735,排名第一 (3)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TTBSIM,授权号:2009SR09434,排名第一
2023-07-31 04:29:241

杨连发的人物生涯

现为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多种国际著名专业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和《Thin-Walled Structur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的论文评审人。在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20多项。近五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横向课题等二十多项。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轻量化成形与控制技术、模具CAD/CAM/CAE技术等。兼职情况: *中国模具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仪专家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方负责人   *广西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咨询专家   *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电子基础实验中心”主任   *柳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授权学科“精密成型技术及模具”方向负责人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Materials Science Forum》和《Thin-Walled Structur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特约审稿人。   *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硕士生指导老师科研情况:参与了日本“板材弯曲滑动接触界面的直接观测”及“AZ31镁合金板冷拉深变形特点的研究”2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先进近净成形与模具制造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设计与制造过程集成的公差设计模型和方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非线性弹性卸载的板料回弹预测模型研究”、军工项目“(导弹筒)金属温挤压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的研究工作。主持的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拉深成形中压边力数值模拟及优化技术的研究”在2004年结题时被评为“优秀”。目前在研项目11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Thin-Walled Structure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机械工程学报》发表论文87篇,6篇被SCI检索,20篇被EI检索,10篇被INSPEC(英国《科学文摘》)收录,并有5篇荣获广西区优秀论文奖,拥有7项国家授权专利。 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区教学软件一等奖各1项。科研成果:   *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横向课题30多项   *目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32篇,其中42篇被SCI/EI收录   *作为第1发明人拥有12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   *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3年)   *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
2023-07-31 04:2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