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简述其主要思想?

2023-08-21 00:02:24
共2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和系统思想:从管理的角度界定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

2、组织管理中的系统思想:目的性与竞争性原则;层次性与专业性原则;整体性与控制性原则;开放性与关联性原则;适应性与动态性原则。

二、人本原理

1、人本管理的观点: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2、人本管理的原则:个性化发展准则;引导性管理准则;环境创设准则;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

3、人本管理的方式:情感沟通管理;员工参与管理;员工自主管理;人才开发管理;企业文化管理。

三、责任原理:职责到位;职位设计和授权要合理。

四、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五、权变原理:权变是指相机而变、随机制宜、随机应变。

主要思想:以人性为出发点,限制不好的,发挥好的;充分培养与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责任的要点是量化责任,建立制度,监督与考核,奖优罚懒。效益的要点是,在全局观,长远观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与效果。

相关信息:

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并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管理者包括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领导者主要从事经济决策等较高级的管理工作。

一般管理者则主要从事为经济决策的形成和实施等服务的较具体的管理工作,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瑞瑞爱吃桃

如下:

一、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

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

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主要思想:

管理的总原则是看系统、看人本、看责任、看效益。系统的要点是:整体下的分工,分工上的整体,还要动态的看与处理问题,还要与环境与适应。

人本的要点是以人性为出发点,限制不好的,发挥好的。充分培养与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责任的要点是量化责任,建立制度,监督与考核,奖优罚懒。效益的要点是在全局观、长远观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与效果。

介绍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

相关推荐

管理学的四要素是哪些?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基本职能有以下四个方面:1、计划: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简单地说计划工作就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干什么,第二是怎么干。组2、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等。3、领导: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有两个要点:一是努力搞好组织的工作;二是努力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4、控制: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上述四大职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个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2023-08-12 01:09:033

管理的基本是什么?管理的四要素又是什么?

管理学四项基本原则:1.以目标为导向(即以目标作为行动的指南)。 因为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目标,目标错了,就一错百错;目标不清,则管理混乱。2.以人为本。 即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从研究人的需求出发,把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的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一切工作都需要由人来设计、安排、落实、执行,管理者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若缺乏对人的了解和研究,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3.随机应变,注重创新。4.注重经济性。 管理的四要素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023-08-12 01:09:226

管理是什么,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说1 管人理事2 拱平台,抓瓶颈3 有限的资源和无穷的欲望导致的合理安排4 找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基本要素的话,很多人觉得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这些都是口头话或书面话的东西。管理处处存在,只是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不同的管理方法。运用各种资源去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改进,才是正道。
2023-08-12 01:10:464

哪位大侠能告诉我,用管理学跟我讲下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为什么要管理(即管理的意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管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管理是资源稀缺与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管理能更好的做事;管理能使我们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3、管理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放任型管理三种。权威型管理一般用于组织刚成立,适当的集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应适当分权,更加看重员工的需要,这时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比较好,放任型管理不可取。4、管理的目标: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实现组织与个人的长远发展。
2023-08-12 01:10:542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五要素:1)政策;2)组织;3)计划和实施;4)业绩测量;5)业绩总结。
2023-08-12 01:11:062

管理学理论有哪些内容?

管理学理论有哪些? 管理学基本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见表2-4-1。表2-4-1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内容表 古 典 管 理 理 论 理论分类 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 制定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 *** 性的付酬制度;强调顾主与工人合作;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强调例外管理 古典组织理论 1、 约法尔的管理程序理论 区别经营与管理的概念;明确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2、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行政组织机构内涵,认为行政组织是通过公职或职位来管理;权利论,权利分为三种,合法合理的权利、传统的权利和个人魅力型的权利;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认为主要负责人其职能是决策,行政管理人员是执行上级决策,一般工作人员职能是做实际工作。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见表2-4-2。 表2-4-2 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内容 行 为 科 学 理 论 人际管理理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激励理论 1、 需求层次理论:动机产生行为,需要产生动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 人性假设理论 任何组织的管理者多其下属所持有尤的基本看法为“管理的假定”。有麦克雷格假定(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 3、 群体行为理论 团体力学理论,主要论述了非正式团体的要素、目标、凝聚力、规范、结构、领导方式、规模、行为分类、参与者、组织者对变动的反应等。 4、敏感性训练理论 5、强化理论 6、期望理论 领导效能理论 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很快,学派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其主要内容见表2-4-3。 表2-4-3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现 代 管 理 理 论 社会系统学派 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不受正式组织管理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集体的总和;任何正式组织都包括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和职能是: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规定、解释目标并处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矛盾。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包括蒐集情报阶段、拟定计划、选定计划阶段;决策的准则是制定出满意的标准,达到过超过这个标准就是可行的方案;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决策制约著组织机构的...... 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哪些 不知道您需要哪方面的答案,有很多的说法。 转载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管理学基础理论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自从有了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无论是从古代的一系列宏伟工程(如长城、金字塔),还是从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如《君主论》、《孙子兵法》)中,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前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管理思想。但这些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是零星的、散落的,还没有形成系统和全面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一)古典管理理论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兴起,使企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这迫切需要改进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基于这些客观要求,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总结经验,进行各种试验、研究以提高生产率。科学管理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它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泰罗(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基层的作业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作和工时研究。动作和工时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工人寻找科学、合理、最有效的操作工具、程序和动作,使工人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没有完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工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认为,每个工人都有自身的特点,管理者应为员工找到他们最适合的工作,并对其进行培训,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 (4)作业人员和管理者的分工协调。泰罗主张工人与管理部门实行分工,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由专业的计划部门去做,从而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也便于工人去执行。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在饭店管理的某些方面加以运用,例如,时间与动作研究就可适用于操作程序固定的饭店客房整理工作,以提高饭店客房整理的工作效率。尽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工业化的初期,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今天的企业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916年,和泰罗同时代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奠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他侧重于从中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去剖析具有一般性的管理,并因此而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曾在较长时间内在法国的一家大型煤矿公司担任高层领导职务,对大企业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进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要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活动:技术活动、经营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一般管理理论把经营和管理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管理就是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职能,管理的五大要素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管理中组织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特别强调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管......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什么?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 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 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 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 导。 雷鲍夫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 :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 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 的。 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 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四、协调 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 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 管理学的第一原则是什么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0分 是以人为本。 管理原则是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的体现,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为达到组织的基本目标而在处理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时所遵循和依据的准绳。 一方面管理原则是对管理活动的科学抽象,是对管理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管理原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在管理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为人本的根本,就是以人才为核心。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离开了人才,那是一句空话。 没有人才的企业,肯定竞争不过其它企业。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新产品,发明创造都是人才搞出来。离开了人才,就谈不上创新。再者,没有人才去管理企业,去经营企业,企业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管理学理论中环境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环境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采取各种方法,对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充分认识和评价,以便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确定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战略管理过程提供指导的一系列活动。 组织环境的四种形式依据环境中各构成要素的数量(即环境复杂性)和变动程度(即环境动态性)的不同,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如标准挂衣架制造商、容器制造商、啤酒经销商就处于这种不确定性很低的环境中。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随着所面临环境的增加而升高,如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就处于这种环境中。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因为环境中某些要素发生动荡变化,使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升高,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厂就处于这种环境中。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其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最大。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就面对这种最难对付的环境。 环境分析常用方法“SWOT” 分析法环境分析的方法常采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示内容如下:“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s(威胁)其中,优势(S)与劣势(W)主要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O)和威胁(T)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上。“PEST”分析法“PEST” 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具体标示内容如下:“P”——Political(政治)“E”—— 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科技). 管理学原理哪些是重点?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 *** ,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 管理学中,有关领导的理论有哪些?简述他们的主要内容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2)其贡献与不足是什么? 1、 一般管理理论的历史意义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它的理论意义 法约尔从分析大企业经营活动入手,对管理的一般过程和原则进行了研究,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管理理论等概念,并构建出一个以命令统一、指挥统一为特征的有效组织机构框架,为后来管理学家研究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组织、管理原则等问题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的五大管理职能说,至今仍然是国内外管理学家建构管理学的基本框架。因而,他被西方管理界公认为是第一个提出全面管理理论的人,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2)、是它的实践意义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在国外出版比较晚。1929年才译成英文由日内瓦国际管理学会出版,1949年才在美国出版。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却越来越深入人心,特别是他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十四条管理原则为广大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视为奉行不疑的法宝。实践证明了,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工商业,而且也适用于政治的、宗教的、慈善的、军事的以及其他事业。尤其是他大力倡导的管理理论教育,开辟了推广管理理论的先河,为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 2、 一般管理理论的不足 如果说,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的话,只能说,他所提出来的一般管理理论在概念的界定上,还欠缺清晰性;对管理活动的组成要素的概括上,只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以偏概全,缺乏系统性;在管理规律的揭示上,只是把过去管理经验粗疏的归纳为十四条原则,其中有很多条是阐述有效管理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的,但没有上升为组织理论,致使对管理问题的论述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着矛盾性。所以说,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还处于管理理论草创阶段的某些特征。但它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法约尔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所致。作为法约尔个人来说,他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竭尽全力,除了为人所崇敬外,是无可非议的。
2023-08-12 01:11:321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 简析组织的基本结构要素与组织构成

  组织基本结构要素:就是组成组织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组织构成分为: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四个方面。  1、职能结构:是指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工作以及比例和关系。其考量维度包括职能交叉(重叠)、职能冗余、职能缺失、职能割裂(或衔接不足)、职能分散、职能分工过细、职能错位、职能弱化等方面。  2、层次结构:是指管理层次的构成及管理者所管理的人数(纵向结构)。其考量维度包括管理人员分管职能的相似性、管理幅度、授权范围、决策复杂性、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下属专业分工的相近性。  3、部门结构:是指各管理部门的构成(横向结构)。其考量维度主要是一些关键部门是否缺失或优化。  4、职权结构:是指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主要考量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关系是否对等。
2023-08-12 01:11:421

管理学原理笔记

上人大经济论坛或者考研论坛一般都有分享
2023-08-12 01:11:523

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简述其主要思想?

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023-08-12 01:12:024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因素?

问题一:为什么说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结合企业管理活动进行分析。 计划职能是对管理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的一项活动。具体而言,计划职能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由此可见,计划职能包含着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决策和选择、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等内容。计划职能是一个管理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步骤有机构成,主要包括评估机会和确定目标,分析测量条件、环境和资源,制定实现目标的备选行动方案,比较分析不同的行动方案,选择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等。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它是管理活动的起点,是确定管理目标的首要步骤,也是实现管理目标,使管理由此岸到彼岸的桥梁,因此,计划职能对于管理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划具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等重要作用。完善青年文明号的管理,首先要从计划入手。 1.坚持创新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因循守旧只会使组织止步不前。但求变绝非蛮干,未来事物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计划工作需要把握客观环境的一些关键要素,特别是那些对计划执行有重要影响的限制性条件如青年人特点等方面,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决不可贸然行事。 2.坚持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长期计划虽意味着有更大的风险和代价,但更具远见并能够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短期计划更为具体且操作性强,并减少了风险因素。所以在计划工作中应使二者有机结合,以长期计划指导短期计划,同时又用短期计划补充和丰富长期计划。现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长期抚划较少,短期计划较多,缺乏二者的指导性和连贯性。 3.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虽然计划的稳定性是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但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又要求计划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稳定性是计划贯彻的前提;灵活性是计划成功的保证,它使青年文明号组织得以应付客观环境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 问题二:西方行政学说在法约尔看来,什么不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 你好,应该是(计划)不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问题三:管理学四要素是哪些?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基本职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计划: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简单地说计划工作就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干什么,第二是怎么干。组 2、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等。 3、领导: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有两个要点:一是努力搞好组织的工作;二是努力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要。 4、控制: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搐纠偏措施等。 上述四大职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个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问题四: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 领导人角色、 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五题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第二章: 第一题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 问题五:北语12春 <管理学原理> 第一次作业。求大神帮忙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V 1. 说管理是一种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C )。 A. 复杂性 B. 有效性 C. 实践性 D. 精确性 满分:5 分 2. 遵循计划工作的( B)原理,目的在于确定合理的计划期限。 A. 限定因素原理 B. 许诺原理 C. 灵活性原理 D. 改变航道原理 满分:5 分 3. 一般情况下,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B)。 A. 可以控制的 B. 不可控制的 C. 部分可控的 D. 不可捉摸的 满分:5 分 4. 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是( C)。 A. 泰罗 B. 韦哗 C. 法约尔 D. 巴纳德 满分:5 分 5. 管理的核心是(B )。 A. 决策与计划 B. 处理人际关系 C. 组织发展 D. 控制成本 满分:5 分 6.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由(B )提出的。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马克斯?韦伯 D. 切斯特?巴纳德 满分:5 分 7. 法约尔将企业活动划分为六种,即(B )。 A. 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 B.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C. 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 D. 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满分:5 分 8. 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体现了计划工作的( D)原理。 A. 限定因素原理 B. 许诺原理 C. 灵活性原理 D. 改变航道原理 满分:5 分 9. 管理运动发生在(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满分:5 分 10.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A )。 A. 经济人 B. 自我实现 C. 复杂人 D. 社会人 满分:5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V 1. 计划工作的环节包含(ABCDE )。 A. 估量机会 B. 分析目标 C. 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D. 选择方案 E. 制订辅助计划 满分:5 分 2. 目标具有的性质主要有(ABCD )。 A. 分层次、分等级的 B. 网络化 C. 多样性 D. 一般性 E. 不断变化性 满分:5 分 3. 目标管理自身存在(ABD )等缺点。 A. 目标管理理论尚未普及 B. 不易确定适当的目标 C. 与长期目标脱节 D. 不灵活 E. 完成结果不易评价 满分:5 分 4. 目标管理的优点有(BCDE )。 A. 易于确定目标 B. 有利于发现组织机构中的缺点 C. 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心 D. 易于制定长期目标 E. 有利于有效的控制 满分:5 分 5. ( ABCDE)属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内容。 A. 操作标准化 B. 配备合适人员 C. 职能工长制 D. 计件奖励工资制 E. 设备排列 满分:5 分 6. 计划按其范围划分,可分为(CDE )。 A. 战略管理计划 B. 战术管理计划 C. 上层管理计划 D. 中层管理计划 E. 基层管理计划 满分:5 分 7. 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ABCE)。 A.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B.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C.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D.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E.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满分:5 分 8. 计划按其涉及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ACD )。 A. ......>> 问题六:管理的四要素是什么 一般来讲,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 说到管理的要素,一般要具体到实际的管理模块;比如运营管理的要素主要有战略、组织治理、客户关系、资源等;生产管理的要素主要有:质量、工艺、产能、成本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人的安全、物的安全、环境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人才引进、岗位配置、绩效、员工成长等。 问题七:做好管理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 1、沟通能力。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协调能力。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3、 规划亥统整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4、决策与执行能力。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5、培训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6、统驭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领袖不会去建立一个企业,但是他会建立一个组织来建立企业。”根据这种说法,当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团队,才能进一步建构企业。但无论管理者的角色再怎么复杂多变,赢得员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条件。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过程或有形的物体 )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一部分的改变如何能影响所有其他各部分,并进而影响个别企业与工业、社团之间,以及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这一总体之间的关系。”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设计技能 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组织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发现问题,还必须像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那样具备找出某一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问题的存在,并只是“看到问题的人”,他们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能够根据所面临的现状找出行得通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这些技能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技术技能、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设计技能则相反。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具备人事技能在同下层的频繁交往......>> 问题八: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b、管理幅度的限制
2023-08-12 01:12:381

管理学原理试卷答案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要素

  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次的文化。  一、物质层文化  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1、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   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为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企业文化的导向相匹配。   3、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四、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1、“参与、奉献、协作”的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企业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通常通过厂歌、厂徽、厂训、厂规等形象的表现出来。   2、“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与民族文化、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体制及企业文化背景有关。   3、“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体现在处理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等利益群体的关系中,包括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社会互利价值观。
2023-08-12 01:13:361

2010四川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1. 管理的职能 答案二:对于管理的职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 ,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多少流派?中国传统的三种不同流派的管理思想,即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老庄的道家管理思想,韩非的法家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3.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4. 管理环境(任务环境,第三章)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组织所处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令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局的稳定和对组织的态度上。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般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其所在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 经济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各类组织所需的各种资源的 获得方式、价格水准的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结构的作用 来影响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家庭文化教育水平、传 统风俗习惯及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行为规范、人口结构、生活方式。 影响的结果——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类型 可获得劳动力的数量和类型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4、技术因素 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科研潜 力和技术发展动向等因素构成。 影响范围——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方 式和方法。5、自然因素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二、任务环境因素 任务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 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顾客、竞争者、 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组织。5. 什么叫社会责任及理解(四章二节)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它要求企业探索基本的道德真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减少政府调节、责任和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环境等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对内和对外。对内是指对员工对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如利润分享对外包括经济、公众、环境等方面6.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1)计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1、计划的定义: 计划就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b)基本特征: <1> 计划的目的性 <2> 计划的有效性<3> 计划的主导性<4> 计划的普遍性<5> 计划的经济性<6> 计划的稳定性和弹性一家之言: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 。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计划的作用(1)合法性。组织的使命得以明确。(2)激励与责任的源泉。(3)行动指南。(4)理性决策。(5)绩效标准。7. 计划编制过程2)计划的原则和制定步骤。 (a)计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2> 承诺原则<3> 灵活性原则<4> 改变航道原则<5> 限定因素原则(b)制定计划的步骤(1)估量计划 (5)评价备选方案(2)确立目标 (6)选择方案(3)确立前提条件(7)拟定派生方案(4)确立备选方案 (8)编制预算<7> 拟定派生方案<8> 编制预算8.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相关内容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a)决策含义。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b)决策的特征<1> 要求有具体而明确的决策目标 <2> 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 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 要求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 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9. 目标管理流程及其因素(第八章)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就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组织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和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目标(共四步)。高层管理预定目标;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定下级的目标; 上级和下级达成协议。 第二阶段:实施目标(共三步)。进行定期检查;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相互协调; 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结束目标(共三步)。总结和评估 ;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总结经验。10. 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指公司层面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战略。它是指针对企业整体的、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的纲领。 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定义企业的价值;关注全部商业机遇,决定主要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确定需要获取的资源和形成的能力,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资源;确定各种业务之间的配合,保证企业总体的优化;确定公司的组织结构,保证业务层战略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 总体战略是由公司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公司层管理者包括公司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者、董事会,以及有关的专业人员。公司总经理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总体战略成效的终极责任。总体战略的类型 总体战略一般可分为: 防御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 混合型战略 进攻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决策者的视角不同,而且还因为企业具有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内在特质和外部环境,会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战略。11. 人员配置的原则及原因论述人员工作配置工作的重要性;1管理学中的人员配置,是指读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2人员配置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经济和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将由掌握着现代知识的人才所决定,组织成员已经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3.在人员配备中应遵循的原理,服务要求明确原理,责权利一致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12. 集权与分权概念和意义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与授予。所谓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集中在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上级的决定、指示、指令行事。许多管理实践活动已经证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必然要求组织行为的统一性,可见,集权是必要的。所谓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较重要的权力分散授予组织的基层管理者,以便他们在行使这些权力时,能自主支配组织的有效的资源,自主决策、自主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分工,分权也是必然的。意义集权和分权是任何组织正常运行所必然存在的现象,同时集权与分权也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集权,也没有任何组织是绝对的分权。因为,绝对的分权,会形成无组织的局面,最终势必造成组织的解体;同样,绝对的集权,会影响组织的活力。应该集中的权力而过于分散,称为上级领导的失职,应该分散的权力而过于集中,称为上级领导的擅权。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基层的或决策数目较多的问题,分权的程度就应高一些;反之,基层需要决策的数目越少,分权的程度就应越低。决策时涉及面广、影响又大,则集权程度就高;反之,集权程度就低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a)集权和分权制的特点a) 集权制组织的特点:<1> 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2> 下级做决策时需向上级请示<3> 统一规划,统一经营<4> 统一核算b) 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 中下层有较多的经营决策权<2>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3> 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 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b)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1> 决策的重要性<2> 组织的规模<3> 组织的历史<4> 组织的变动程度<5> 高层管理者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6> 对授权的控制手段<7> 外界环境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综合运用组织和其他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相关管理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群体动力、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 领导、职权和组织再设计等问题,通过对组 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使之适应环境变 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化和组织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14. 需要的意义和含义15. 组织文化的要素和组织文化的培育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 组织道德、组织素质、组织行为、组织 制度、 制度、组织形象等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凝聚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如果组织文化是强调企业对外应变的“适应文化”,那么,组织便需要一个宽松而且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减少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如果组织文化倾向内部稳定的“稳定文化”,则组织结构应偏重稳定,以较高的形式化、标准化和集权程度去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持组织的稳定运行1.迪尔和肯尼迪的观点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认为构成组织文化的要素有五种: ①环境条件 ②价值信仰 ③英雄人物 ④习俗礼仪 ⑤文化网络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选择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目的 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 ,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 组织文化模式。 组织文化模式。其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 有经过科学的组合和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 化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明显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 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 特点 b.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 理战略和发展方向 c.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切实关注员工的认可和接纳程度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 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均难奏效 d.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 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审慎选择出既符合本组织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 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 a.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使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利用一切宣传媒体进行强化宣传 其深入人心 b.培养和树立典型 培养和树立典型 c.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加强相关培训教育 (3)提炼定格 ) a.精心分析 精心分析 b.全面归纳 全面归纳 c.精练定格: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 精练定格: 精练定格 将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伦理与行为,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 再经过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 表达出来 (4)巩固落实 ) a. 必要的制度保障 b.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行 领导者的强烈意识与观念、重视、 为榜样 c.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举止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言行、 d.合理的奖惩 合理的奖惩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 当组织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组织必须不失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 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这既是一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个不断淘汰旧文化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组织文 化由此经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以达到更高的层次。16. 激励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激励的概念和原则。 (a)激励的概念。是指通过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导员工的行为指向目标的过程。 (b)激励的原则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 公平公正原则 <3> 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激励理论。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4> 公平理论<5> 强化理论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轨迹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是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答: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1、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 2、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17.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 : (1)周三多: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给领导下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资料来源:1955年出版的《管理学》。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是除了领导,管理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计划、组织、控制等等。 我们常把领导者与管理者混为一谈,但其实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 3、领导职能与作用: (1)确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战略。 (2)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发展方向,以形成联盟。 (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主要政治、官僚和资源障碍,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请谈谈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一家之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未来与现在(6)变革与程序 (2)外部与内部(7)激励与约束 (3)团队与工作(8)艺术与科学 (4)决策与实施(9)软权与硬权 (5)效果与效率(10)个性与共性 资料来源: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18. 什么叫群体什么叫团队及分析不同任何聚集在一起的群体,都可以称为团体,旅游团、观看球赛的人群、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一群人,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学员,在同一个医院上班的医疗人员,但是要成为“团队”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 2.和谐、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有着 精神上的区别,团队体现的是一种凝聚力的精神,群体是一种自然上的集合19. 有效控制的特征一)准确性和客观性一个控制系统如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就会导致管理者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没有采取行动;或者在根本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而采取行动,导致控制失效。 另外,在管理中难免会有许多主观因素,管理者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经验或直觉进行判断,而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要尊重客观事实。(二)适应性它是指控制应当与计划和工作特点以及主管人员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比如: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要使主管人员理解信息的内容,使系统便于使用等等。(三)及时性 它是指能够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控制不但要准确而且要及时,再好的信息如果过时了,也是毫无用处的。要避免时滞,使控制失去应有的效果,要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使纠正措施的安排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最理想的控制应该是在偏差未出现之前,能够预计偏差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灵活性或弹性它是指控制工作即使在面临计划发生变动、出现了未能预见到的情况 或计划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控制系统本身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与计划一同变动;不能把控制工作过于死板地同计划拧在一起,以免在整个计划失策或发生突然变动时控制也跟着失控。或者说,控制必须有弹性。比如企业的预算工作、滚动计划、应变计划等等都体现了控制的弹性原则。(五)经济性 控制系统的运行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任何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都要与其成本进行比较。要精心选择控制点,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防止在无效控制上花费精力和财力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取得所期望的效果。要重视选择关键性问题和注意对例外出现的偏差进行控制。因此,经济性原则也称关键控制点原则和例外情况原则。 (六)匹配性任何控制或技术都必须适合组织气氛才能奏效。例如,在员工自由度较大,对管理的参与程度较深的组织中,严格监视型的控制系统将不受欢迎,也很难成功。 (七)指示性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指出偏差的产生,而且还必须指出偏差发生在哪一个确切位置,谁应该对偏差负责,并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八)理解性任何控制系统对所涉及到的员工来说都必须是可以理解的。 (九)标准的合理性与多重性控制的标准应是富有挑战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标准;标准过高或过低,都还会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控制应采取多重标准,多重标准比单一标准更难把握,可以防止工作中出现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多重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工作。(十)重点与例外相结合控制要突出重点,在控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体现成果的关键因素控制;有些偏差无关紧要,有些偏差却意义重大;另外,控制工作要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情况,可使管理者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将其工作集中在需要注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上;在对例外的重视程度上,不仅依大小而定,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例外与重点要结合起来,即控制要注意关键点上的例外情况。 -20.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以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1. 标杆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454767.htm标杆管理(基准管理) 美国施乐首创。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是一个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22. 学习型组织 及五项修炼的内容学习型组织(彼得M?圣吉博士) 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此来克服组织智障。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语言具有三个基本元件:不断增强的回馈、反复调节的回馈、时间滞延。思考题:1、领导与职权的关系在不同的组织中是否不同? 2、领导风格对领导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 3、如何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
2023-08-12 01:13:471

《管理学原理》模块4 指挥与激励 简述题 管理者权力构成来源有哪些

berated them for wasting his
2023-08-12 01:13:561

阐述HRM(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一、投资增值原理投资增值原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可以使人力资源增值,而人力资源增值是指人力资源品位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大。人力资源投资的主要途径:营养保健投资、教育培训投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形成较高的劳动能力。有了教育投资,才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水平,从而使人力资源增值。投资增值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就必须在营养保健及教育培训方面进行投资;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增加本国人力资源存量,都必须加强教育投资,完善社会医疗保健体系。二、互补合力原理合力是指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而对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力。合力值的大小取决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点。各个分力的值越大、作用方向一致、作用点相同,则合力值就大;反之,就小。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这就叫做互补。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一个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密切配合的互补关系。互补产生的合力比之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相加而形成的合力要大得多。个体间互补的主要内容:(1)特殊能力互补。(2)能级互补,即能力等级的互补。(3)年龄互补。(4)气质互补。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它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不同气质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组织成员如果在气质上也是互补的,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单位或组织的任务。三、激励强化原理人的行为来自其心理动机,而心理动机的形成又受到他的需求欲望的驱使。因此,通过针对人的不同需求欲望给予满足或限制,就可以影响其心理动机,从而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人们把这一过程称为激励。激励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强化指的是通过对员工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欲望给予满足的允诺,来强化其为获得满足就必须努力工作的心理动机,从而达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努力工作的结果。四、个体差异原理人力资源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即能力的特殊性不同;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为了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级层次原理指的是:具有不同能力层次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能级层次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力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实现能级对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中的所有职位,都要根据业务工作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权力大小等因素,统一划分出职位的能级层次。2、不同的能级应该有明确的责权利。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取其利。3、人所对应的能级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人的能力水平的提高,能力层次会不断上升,他所对应的职位能级必然发生变化。五、动态适应原理动态适应原理指的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求得相互适应;随着事业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又要不断调整达到重新适应,这种不适应一适应一再不适应一再适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1)宏观上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2)中观上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3)微观上的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内容。1、数量方面的关系,即供应量与需求量相均衡,供求关系才能适应;2、质量方面的关系,即供给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需求的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否相适应。只有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达到了适应,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才能达到均衡。 问问团队体育先锋共1人编辑答案 2010-01-11 12:42 1)同素异构原理;(2)能级层序原理;(3)要素有用原理;(4)互补增殖原理;(5)动态适应原理;(6)激励强化原理;(7)公平竞争原理;(8)信息催化原理;(9)主观能动原理;(10)文化凝聚原理。爱羊的鱼摆摆 回答采纳率:12.1% 2010-01-11 12:47 1:要素有用原理。要素有用原理是指在人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亦即每个人,尽管各有长短,但都是有用的。关键是在于能否因人制宜地为每个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条件与机会。原理主要内容:1)坚信人人有才。2)承认才个有异。3)人才贵在适用。2:同素异构原理。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数量和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组合不同,产生不同的效应。3:系统优化原理。系统是值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两个以上)有区别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并具有特定功能和共同的有机集合体。系统优化原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使其整体功能获得最有绩效的过程。4:能级对应原理。子能级开发与管理中,能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能级,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二是指管理职务中的级别高低。能级对应原理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应将人的能级与管理过要求的能级对应起来,也就是要求根据人的能级高低将人放置在不同的岗位上,赋予不同的责任,权利与利益。主要内容:1)人与人之间具有能级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测评的。2)管理的能级必须分序列按层次设置,不同的级次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3)不同的管理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任,权利与利益。4)人的能级有可变性,动态性与开放性。5)人的能级必须与所处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5:互补增长原理。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决定可个体之间的互补性。1)知识互补 2)气质互补 3)能力互补 4)性别互补 5)年龄互补 6)关系互补6:激励强化原理。指管理者应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创新精神,工作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1)人是需要激励的,并对激励会做出反应。2)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要职能。3)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和信息激励。4)激励手段需要综合运用。7:反馈控制原理。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者根据反馈信息的偏差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使输出量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综合运动过程,它包括有培养,选拔,配置,使用,管理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有预定的目标,也就是要有衡量活动实际结果的标准。3)建立灵敏,准确,有效的信息反馈机构、4)建立自我控制,高效运作的管理机构。8:弹性冗余原理。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以及内外环境的多变性造成的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内容:1)必须考虑劳动者体质的强弱,使劳动强度具有弹性。2)必须考虑劳动者智力的差异,使劳动时间有适度的弹性。3)必须考虑劳动者年龄,性别的差异,使劳动时间有适度的弹性。4)必须考虑性格,气质的差异,使工作定额有适度的弹性。5)必须考虑行业的差异,使工作负荷有弹性。9:竞争协作原理。指要引进竞争机制,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以强化协作机制,克服过度竞争而造成的系统内耗。主要内容:1)竞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2)要有合理竞争,才能激发积极性。3)合理竞争,竞争与协调共存。10:信息催化原理。指人们通过获取和识别信息,更好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主要内容:1)组织内信息的交流与沟通。2)进行有效的培训,增加组织人员的信息。11:主观能动原理。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宝贵的资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12:动态优势原理。指通过动态优化,使员工在变动中有升有降,有上有下,不断调整,合理流动,以充分利用和开发个人的潜能和聪明才智。
2023-08-12 01:14:061

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1、面向过程的企业管理主要从企业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战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的内容;2、面向对象的企业管理主要从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要素管理,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生产与运做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的内容。
2023-08-12 01:14:185

管理有哪些职能和各自的作用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大的方面。
2023-08-12 01:14:384

管理学的要素是什么

管理学的四大要素: 1、计划: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 2、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 3、领导: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4、控制: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
2023-08-12 01:15:131

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管理,是指以管理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管理主体包含5个方面的要素:人,财,物,时空时点和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及空间范围;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交换,惩罚,激励,沟通与说服;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管理资源的配置,目标的设立与分解,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效果评价与总结与处理。
2023-08-12 01:15:351

管理的五大基本方法(管理的四大原理及相应原则是什么)

1.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2.管理是指以管理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 4.管理主体包含5个方面的要素:人、财、物、信息、时空。 5.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交换、惩罚、激励、沟通和说服。
2023-08-12 01:15:451

管理基本原理包括

管理原理是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原则。是管理理论的基础,不包括管理学中的具体方法、措施、制度等。是进行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普适性(3)稳定性(4)系统性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有: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管理”一词在古老法文的解释是“领导、执行的艺术”;在拉丁文解释里是“以手领导”。
2023-08-12 01:16:071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系统原理: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2、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动力原理:从动态角度看,管理就是运动。管理运动要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就离不开能源,离不开动力。动力不仅是管理运动的动因、源泉,而且,动力运用的正确与否,制约着管理是否能够有序地进行。  4、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补充:管理的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此,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23-08-12 01:16:241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五要素:1)政策;2)组织;3)计划和实施;4)业绩测量;5)业绩总结。
2023-08-12 01:16:404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五要素:1)政策;2)组织;3)计划和实施;4)业绩测量;5)业绩总结。
2023-08-12 01:16:551

管理学原理 王刚在一家家电企业担任副厂长一职,前几年里,该厂的效益逐年上升,势头良好。但是今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案例)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2][②]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三洋) 成立于1992年9月,于1993年正式投产,现有职工400余人,是由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中国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日商岩井株式会社三家合资兴办的企业。 大连三洋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立的。当时他们对外,面对来自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形成的市场压力;对内,则面临着如何把引进的高新技术转化成高质量的产品,如何使来自各方面有着文化程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巨大差异的员工,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的问题。因此,大连三洋成立伊始,即把严格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思想,强化遵纪守规意识。 可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制度、管理思想和方法,有的已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有的满足不了员工实现其精神价值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激烈,大连三洋如何增强自身应变能力,为用户提供不同需求的制冷机产品,就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公司针对逐渐培养起来的员工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其逐步升华成为立足岗位的自我改善行为,即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从而增强了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大连三洋的经营领导者在实践柔性管理中深深地领悟到,公司不能把员工当成“经济人”,他们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基于此,大连三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并逐步形成了职工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通过这种管理和其他改革办法,大连三洋不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而且5年利税超亿元,合资各方连续3年分红,很快已收回投资,并净赚了两个大连三洋。以下是大连三洋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运作的部分内容:员工是改善活动的主体,公司从员工入厂开始,即坚持进行以“爱我公司”为核心的教育,以“创造无止境改善”为基础的自我完善教育,以“现场就是市场”为意识的危机教育。他们在吸纳和研究员工危机意识与改善欲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我改善的10条观念:1.抛弃僵化固定的观念。 2.过多地强调理由,是不求进取的表现。 3.立即改正错误,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 4.真正的原因,在“为什么”的反复追问中产生。5.从不可能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6.只要你开动脑筋,就能打开创意的大门。7.改善的成功,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和努力。8.更要重视不花大钱的改善。9.完美的追求,从点的改善开始。10.改善是无止境的。 这10条基本观念,如今在大连三洋已成为职工立足岗位自我改善的指导思想和自觉的行为。大连三洋的职工自我改善是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日渐形成的。从公司创建起,他们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要求员工要适应制度,遵守制度,而当员工把严格遵守制度当成他们自我安全和成长需要的自觉行动时,就进一步使制度能有利于发挥员工的潜能,使制度能促进员工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例如,他们现在的“员工五准则”中第一条“严守时间”规定的后面附有这样的解释,“当您由于身体不适、交通堵塞、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到公司时,请拨打7317375通知公司。”在这里没有单纯“不准迟到”、“不准早退”的硬性规定,充分体现了公司规章制度“人性化”的一面。公司创立日举行社庆,公司将所有员工的家属都请来予以慰问。逢年过节,公司常驻外地的营销人员,总会收到总经理亲自操笔的慰问信。在他们那里,“努力工作型”的员工受到尊重。职工合理化提案被采纳的有奖,未被采纳的也会受到鼓励。企业与员工共存,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员工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公司的发展,通过立足岗位的自我改善成了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第六章 组织文化(案例2)华为基本法[9][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2002年,华为的销售额为220亿元人民币,目前有员工22000多人,85%大学以上学历。总结华为二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功不可没。1996年初开始,华为公司开始了“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工《华为公司基本法》(摘要)一、核心价值观(追求)  第一条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员工)  第二条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技术)   第三条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精神)  第四条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利益)  第五条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文化)  第六条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  (社会责任)  第七条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二、基本目标  (质量)  第八条 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力资本)  第九条 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核心技术)  第十条 我们的目标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利润)  第十一条 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三、公司的成长  (成长领域)  第十二条 我们进入新的成长领域,应当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有利于发挥公司资源的综合优势,有利于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顺应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市场变化的大趋势,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能使我们避免大的风险。  (成长的牵引)  第十三条 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这四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加大这四种力量的牵引力度,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就会加快公司的成长。  (成长速度)  第十四条 我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公司的活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成长管理)  第十五条 我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因此,高层领导必须警惕长期高速增长有可能给公司组织造成的脆弱和隐藏的缺点,必须对成长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促进公司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企业的同时,必须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灵活和更为有效。始终保持造势与做实的协调发展。四、价值的分配  (价值创造)  第十六条 我们认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  (知识资本化)  第十七条 我们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认同华为的模范员工,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将不断地使最有责任心与才能的人进入公司的中坚层。  (价值分配形式)  第十八条 华为可分配的价值,主要为组织权力和经济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机会、职权、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我们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价值分配原则)  第十九条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依据是:能力、责任、贡献和工作态度。按劳分配要充分拉开差距,分配曲线要保持连续和不出现拐点。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股权分配要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股权结构要保持动态合理性。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比例要适当,分配数量和分配比例的增减应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第二十条 我们遵循价值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公司内部引入外部市场压力和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公正客观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断改进,以使价值分配制度基本合理。衡量价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终标准,是公司的竞争力和成就,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对公司的归属意识。第十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案例)施贵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①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第一,保护资产的安全。第二,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给决策提供可靠保证。第三,保证政策规章和法规被遵守。第四,提高管理效率。相应的,施贵宝设计了以下的内部控制结构: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掩盖其错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就是要求把不相容职务由不同的人担任。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是通过对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五个环节合理的分工,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保证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2、合理的授权制度。授权制度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经过授权批准进行控制,即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避免越级审批和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3、适当的信息记录。记录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信息。信息记录可分为管理文件和会计记录。4、可靠的资产安全。其主要内容有:限制接近、定购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财产记录监控。  5、健全的内部审计。三、内部控制流程设计1、收入循环。⑴定单处理。该公司在发展新客户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考核制度,如要求新客户证照齐全,同时还需要进行其它全面的考察。此外,定单必须顺序编号,如有缺号,必须查明原因。⑵信用和退货控制。该公司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客户信誉情况等制定信用标准,并按规定向客户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此外,该公司还严格控制销售质量,以减少退货损失。⑶开票与发货。开票与发货职务相分离。开票以有关票据为依据,如客户的购货定单、发货通知单等。发货通知单要编号,以保证所有发出货物均开票。发票和发货单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和人员审批。(4)应收账款管理。定期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并进行账龄分析。定期与客户对账,及时催收、回笼资金。确保收到的款项按时入账,并按事件顺序销账。2、生产循环。⑴生产循环职责分离。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复核、审批相分离;产成品的验收与产品制造相分离,存货的审批、发放、保管与记账相分离等。(2)存货保管责任与实物安全控制。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存货保管制度,以保证实物财产的安全。同时,对存货规定合理的储存定额,定期考核,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的存货,加速资金周转。(3)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账卡、账表、账账相符,并购买足额保险。3、付款循环。⑴采购,原材料的请购、采购、验收、付款、记账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担任。采购员只能在批准的采购计划内就货物名称、规格、数量进行采购,不得擅自改变采购价格与内容。(2)验收。只有经过验货后方可执行付款的审批手续(预付款业务除外),此举旨在保证货物的价格、质量、规格等符合标准。验收部门则严格按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进行验收。(3)付款。发票价格、运输费、税款等必须与合同复核无误,凭证齐全后方可办理结算,支付货款,且货款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定期核对应付账款明细账与总分类账。4、信息管理⑴凭证连续编号。凭证的使用必须按编号次序依次使用。领用空白凭证必须经过登记备案。(2)建立定期复核制度,定期对凭证的填制,记账、过账和编制报表的工作进行复核。(3)建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的核对制度。(4)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有关业务后必须签名,盖章,以备日后追溯责任。(5)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6)执行定期的会计信息分析制度,以便及时发现信息失误。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一是要求成本效益分析。二是注意例外控制。三是防止内部控制执行人渎职。四是防止管理层滥予授权。澳柯玛电器公司 第一步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企业亏损的直接原因是产品滞销。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必须生产出市场认可的产品。为此,公司总经理卖掉了专车,挽留了技术骨干,开始研究开发新产品。经过努力,终于研究出了1990年第一代产品150L家用冰柜,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喜爱,当年企业扭亏为盈。第二步是改造先天不足的引进生产线,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澳柯玛把仅有的资金投入到原有生产线的改造上,通过小改小革,填平补齐,使企业产量迅速扩大,生产能力由1990年的8409台到1993年的2万台,1994年的23万台,1995年的65.6万台,连年翻番。第三步是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产品向多品种、多规格系统化发展。市场对冰柜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澳柯玛公司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每年都有几十个新产品问世。 第四步是抓住有利时机,在市场需求量扩大的情况下,大胆决策,发展规模经济。为扩大企业规模,降低成本,澳柯玛公司在原有10000平方米厂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每一份空间,通过增加生产面积,扩大生产能力,使10000平方米的厂房具备了100万台/年冰柜生产能力。澳柯玛的自我挖潜改造道路有以下五个特征:一、眼睛向内,自我挖潜改造 几年来,澳柯玛公司克服了等、靠、要的倾向,眼睛向内,把立足点放在企业自身,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并进行滚动式技术改造。不贪“洋”,不求“全”,坚持“小步快跑、滚动改造”。除一些关键测试仪器外,主体设备都是国产的,仅投资120万元的扳金生产线,能加工7种不同规格的冰柜箱体,其性能好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价格却不到国外产品的1/7。为了解决厂房面积不足,确定在现有标准厂房内搭造二层平台,建筑队折价100万元并要求必须停产,澳柯玛人自己动手,只花20万元就完成了这一改造任务,且丝毫没有影响生产。 二、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1990年时,澳柯玛公司瞄准了小型家用冷冻冷藏箱市场,迅速开发出了以80L、120L、150L为代表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被广大消费者接受。1993年,随着冷冻、冷饮食品的兴起,大型商用展示柜的需求增大,澳柯玛公司又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形成商用展示柜的生产能力,迅速占领了市场。进入1995年,国内外一些大规模的冷饮食品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纷纷推出了专柜销售。为适应集团化消费,澳柯玛公司成立了冷冻冷藏配套分公司,负责为冷饮企业、军队、社会团体提供集团化消费。目前,公司已与美国雀巢公司、和路雪公司、美登高公司、美猴王、新大陆等冷饮食品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三、在技改中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1995年,公司为尽早实现我国对环保工作做出的国际承诺,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增加设备,生产研制无氟冷冻、冷藏箱。从产品结构设计、工艺技术、设备配套等各个环节,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系统循环和保温性能,采用新型无氟压缩机和制冷机,提高制冷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四、通过技术改造发展规模经济,将技术改造与与向规模经济发展相结合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技改的良性循环 1.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委员会。公司建立了以总裁为首的计划、企管、技术、外供、销售筹参加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同时还邀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商业单位、信息部门等社会权威人士参加,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调研市场,分析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产品、工艺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技改项目。 2.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实行动态式技改管理。 3.建立项目责任制。制定了澳柯玛技改项目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技改项目矩阵管理,每位职工都可以参与技改项目。在不改变目前的工作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直接向项目负责人复查。项目负责人由职工推荐、竞争投标产生。 4.建立技改项目评审验收制度。目的在于检验技改项目的质量,建立了评价技改项目指标体系,以确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案例)美特斯邦威:温州的虚拟企业①在肯尼思·普瑞斯、罗杰·内格尔等美国学者于1991年最早提出“虚拟企业”概念仅仅7年后,美特斯邦威就运用“虚拟经营” 之道,成功地打破了温州家族式民营企业通常发展至5亿元左右年营业规模就徘徊不前的“温州宿命”。 2002年8月23日,一个专家组来到美特斯邦威集团,考察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一台缝纫机,初步具备了虚拟品牌运营商概念的美特斯邦威集团,竟然自行研究开发了包括ERP在内的全部信息系统!专家组认为,在目前的国内企业中,美特斯邦威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已处于领先地位,真正把信息技术成功运用到了生产、管理、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这其中,一个20岁出头时还在千岛湖山村砍柴的年轻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从零开始创建美特斯邦威IT部门的集团副总经理王泉庚。从公司底层做起的王泉庚用了8年时间来诠释颇具中国特色的CIO(Communication,Integration,Organization)的新定义。一、沟通(Communication)资金有限、老板的关注有限、业务部门的支持有限。这三点几乎是民营企业信息化致命的制约因素。而策动信息化革命来变革传统运营模式的第一要务必然是沟通。对从本小利薄的小生意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IT价值给学历通常都不高的老板们说清楚,更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策略性的任务。王泉庚坚信,“做好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对企业是有价值的,做不成功的原因只是在于方法不到位而已。”1995年,3年来一边在温州读夜大一边做家教的王泉庚在毕业后不久应聘到了刚刚开始创业的美特斯邦威公司,担任营销部统计员。工作三天后,王泉庚就向老板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开明的老板马上成立了市场信息部,让他来负责,主要工作是搜集公司销售部门和服装市场的各种信息。草创中的美特斯邦威百业待兴,不怎么安于本职工作的王泉庚总惦记着用上自己业余时间学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理念之一在于标准化,王泉庚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不声不响地编起了条码,这个办法让美特斯邦威不断推陈出新、数量急剧增加的产品品种在财务、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各种报表上重新回归简单和规范。最终,“没有什么额外投资,除了本身耗材成本”的条码,不仅让美特斯邦威购买了第一台电脑,而且从1996年开始,公司就要求出库、入库全部使用条码技术。“先不提投入多少资金,干出成果来再说,干不好就不要说”的沟通模式,对最常见的大鸣大放的企业信息化推进模式是一种真正的挑战。影响了几代民营企业的毛泽东思想里,随处可见这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实利主义,在这样的企业管理层面前,大谈什么IT的技术趋势、新经济的未来远景之类的苍白语言只能是自寻死路。 二、集成(Integration)--- “我们的信息化绝不是在赶热潮,一般都是在管理上遇到了问题,用传统办法解决不了才去实施的。服装这种在我国发育得比较完善的传统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第一在于成本,信息化无疑触发了对降低运营成本的追逐;第二就是速度,服装行业的预测往往不准,结果往往造成不是积压,就是缺货,信息化对这一问题也有很好的解决能力。”小试牛刀即大获成功的王泉庚仍然不敢忘了“用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这一在民营企业里做事的天条,然而条码的应用把他的目光引向了整个供应链。“找到一个适合的点来突破是非常必要的。美特斯邦威是从仓库管理开始真正有所突破的。仓库管理之所以成为民营企业的管理瓶颈,是因为一个企业一旦发展到了面向全国广域市场的程度,仓储管理里面所隐含的问题将是非常集中的,有代表性的。这些问题不仅和财务、销售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企业的威胁也最大。不过,如果信息主管是财务出身的话,信息化建设最好从财务系统入手,因为财务毕竟浓缩了整个企业的运营。美特斯邦威1998年才开始进行真正的财务电算化,我很遗憾自己不是学财务出身的。”1996年,美特斯邦威的仓库管理系统单机版又是在其他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炉的,这一系统很快就升级到网络版,至此IT部门和业务再也无法分开,王泉庚终于把自己和美特斯邦威的核心能力紧紧地集成在了一起。 这套后来被称为“连锁信息管理系统”的IT系统照例花费不多,但基本解决了各地连锁店、分公司传真上报的手工统计的销售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等痼疾,最终使美特斯邦威得以摆脱中国连锁经营企业最头痛的“连而不锁”的顽症。至此,周成建饱受非议的“空手道”式的“虚拟经营”思想在卖掉了两家自己的工厂、经历了1995年到1997年最痛苦的探索期之后,惊险地平稳落地了。三、组织(Organization)“服装只是信息的一种行业属性,我相信来自IT行业的这些新的管理思想是可以重新塑造服装行业新的竞争模式的。”今天的王泉庚已经深谙周成建总裁的以IT为基础架构的“虚拟经营” 之道。时尚变化和组织变革迅速,生产和贸易结合紧密,这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两大主要特征,这要求提高预测、备货、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效率,特别是减少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在今天的美特斯邦威IT系统里面,每个特许加盟的专卖店都投射在这一包括电子商务系统、门店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系统在内的系统内,加上打通各OEM厂商的ERP,仅有300余人的美特斯邦威总部在40余人的计算机中心的支持下,从容地控制着1000余家专卖店和100余家远在江苏和广东的OEM生产工厂。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讲,专卖店可以从网上查看新货品的实物照片来快速订货,美特斯邦威总部可实时考核每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甚至可以细到每一件服装卖出时的天气情况及消费者情况),对于整条供应链的进、销、存数据进行经营分析,以便及时做出促销、配货、调货的经营决策。 年生产能力高达70亿件的国内服装行业传统的运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流,通常工厂生产出来的服装发送到公司物流中心,然后再向全国各个配送中心或分公司配发,周转库存很大,往往存在巨大的库存积压风险。但现在的美特斯邦威不仅利用“虚拟库存”帮助供应链的上下游化解库存风险,而且开始通过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资金利用效率来放大自有资金的杠杆效应,一个极有说服力的现象是,美特斯邦威2001年8.7亿元的销售额较2000年5亿元的销售额上升了74%,但自有资金的占用比例却反而有所下降。 目前,定位在“流通行业”的美特斯邦威又在上海康桥开发区全力兴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年仅38岁、被誉为“温州新一代商人”的周成建实现国际化的又一新动作。相信“方法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王泉庚又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使IT系统支撑起美特斯邦威在2005年实现40亿元人民币营业规模的目标。
2023-08-12 01:17:031

管理学理论有哪些?

  管理学基本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见表2-4-1.   表2-4-1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内容表   古   典   管   理   理   论   理论分类   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   制定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强调顾主与工人合作;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强调例外管理   古典组织理论   1、 约法尔的管理程序理论   区别经营与管理的概念;明确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2、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行政组织机构内涵,认为行政组织是通过公职或职位来管理;权利论,权利分为三种,合法合理的权利、传统的权利和个人魅力型的权利;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认为主要负责人其职能是决策,行政管理人员是执行上级决策,一般工作人员职能是做实际工作.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见表2-4-2.   表2-4-2 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内容   行   为   科   学   理   论   人际管理理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激励理论   1、 需求层次理论:动机产生行为,需要产生动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 人性假设理论   任何组织的管理者多其下属所持有尤的基本看法为“管理的假定”.有麦克雷格假定(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   3、 群体行为理论   团体力学理论,主要论述了非正式团体的要素、目标、凝聚力、规范、结构、领导方式、规模、行为分类、参与者、组织者对变动的反应等.   4、敏感性训练理论   5、强化理论   6、期望理论   领导效能理论   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很快,学派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其主要内容见表2-4-3.   表2-4-3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现   代   管   理   理   论   社会系统学派   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不受正式组织管理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集体的总和;任何正式组织都包括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和职能是: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规定、解释目标并处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矛盾.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包括搜集情报阶段、拟定计划、选定计划阶段;决策的准则是制定出满意的标准,达到过超过这个标准就是可行的方案;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决策制约着组织机构的设置;决策的技术和方法.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综合整体,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和经营,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运行,确定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法或实际行动.   经验主义学派   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成功经验共性,使之系统化合理化,提出建议.   管理科学学派   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系统来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通过定量分析,选择最优方案达到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将数学、计算机和系统观念引入管理方法中,起主要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法、决策树法、计划评审及关键路线法、模拟、概率论、对策论、排队论、库存论和搜索论.   权变理论学派   “如果-就要”关系理论是权变理论的思想基础.主要集中于领导效能理论和组织结构的设计
2023-08-12 01:17:251

下面有4个关于管理学原理的问题.请问有人能给个答案么?50分悬赏

ESPN: so, how to treat the arenas?Grunfeld: he is still part of the team, we expect him back. He is an excellent player.ESPN: I am from Washington D.C., I know this city fans, in their list in Washington,cheap authentic jerseys, who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your team this season, because of the many teams have been abandoned. So, what you need to do to win the fans?Grunfeld: our fans are good, loyalty, they support us. I know this season, let them down, everyone is such a mood, now get kwame brown, can let them up, every one of us know this point.ESPN: because the wizards a lot of negative things, so the image, but John fell to the low, the arrival of wal-mart - perhaps can ignite your arena. So, you have to know what the child?Grunfeld: we want him, like many teams wanted him. As I said before, this child is very outstanding, god, I hope his career in here.ESPN: 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future reconstruction?Grunfeld: things will come to this. We now have different situation, to rebuild, most players are 25 or more young, only six players under contract, there are 28, other arenas are very young. We tried to keep the very young, the team up space, maintain competitive, let us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We should not only in one year, and to win a championship, we will accumulate in the years to come in.ESPN: this summer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 many teams to make space for top salary free agents. So, your salary now also big, space an estimated 2,500 million to 30 million. So, you can use this for the free-agent market has great as?Grunfeld: we actually not so much space,NBA Jerseys, also is the salary 20 million. You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the free-agent market, we see, we will do a lot of work,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we must spend money, if we didn"t want this summer, then maybe will spend next summer.Now, our task is to cultivate young players, cultivate young core.ESPN: last question: have you met many difficulties last season, seem doom repeatedly, hinting that you have a bad season. But,NBA Jersey, you won the lottery, began to transfer.Grunfeld: yes, we this year is not very good, this year is difficult, for the fans,Yao"s sport jerseys daughter was American, the players, the club is true, but in the end, we won the chance for us, although do not expect too much, but we have a chance. This kind of feeling is very good.
2023-08-12 01:17:531

请问:管理学有四个著名理论,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我记不全了!

霍桑效应;需求层次理论;
2023-08-12 01:18:042

运用管理学原理解释领导如何激励员工

激励原理:是指管理者越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分两大点 “激励”和“领导工作概述”来系叙述一.激励 1、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紧张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2、经济人的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功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其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特征是订立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用金钱刺激,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 3、社会人的假设: 认为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只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管理方式是:强调除了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要求。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更应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4、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认为人们除了社会需要外,还有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Y理论是对这种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努力。 5、复杂人的假设: 认为人是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地点、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求随各种变化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超Y理论是对这种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通常认为这是管理学的权变理论。 6、激励理论的分类: 1.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2.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3.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7、需要层次理论内容: 人的需求以层次的形式出现,并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当一级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级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8、双因素理论内容: 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等。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晋升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9、激励要求理论内容: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权力、社会需要。 10、期望理论内容: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激励程度是期望价值和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的乘积。 11、波特—劳勒模式内容: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领导者应该仔细评价他的报酬结构,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等连锁关系整合到管理系统中去。 12、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13、激励强化理论内容: 1.积极强化 2.惩罚 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4.消失 14、应用强化手段时应遵循的原则: 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2.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3.要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 4.要多用不定期奖励 5.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6.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 15、归因论内容: 归因论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一个方面是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成功或失败可以归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16、激励的方式: 1.思想政治工作 2.奖励 3.职工参加管理 4.工作内容丰富化 5.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17、有效激励的要求: 1.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3.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二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愿而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实质: 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和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正式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 正式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分为奖赏的权力、强制的权力、合法的权力。 个人的权力(非职位的权力)分为专家的权力、榜样的权力。 4、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5、领导工作的作用: 1.有效、协调的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6、领导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 2.目标协调原理 3.命令一致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 5.沟通原理 6.激励原理 7、指明目标原理:是指领导工作越能式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越大。 8、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好。 9、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也就越大。 10、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越准确,领导工作也就越有效。 11、沟通管理:是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准确、及时的沟通,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12、激励原理:是指管理者越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13、领导者的修养的内容: 1.懂得领导者的知识 2.移情作用 3.客观性 4.自知之明 14、领导艺术的内容: 1.决策艺术 2.用人艺术 3.授权的艺术 4.指挥和激励的艺术 5.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 6.领导变革的艺术
2023-08-12 01:18:161

全国2019年4月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假如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 ),也难以( )。 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 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 ),范围是( )。 4.组织机构设计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 )和( )。 5.不论哪一个层次的领导都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它们是人际关系技术、( )、( )和技术技术。 6.激励的“公平理论”中“贡献律”的公式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2.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A.管理信息系统 B.预算控制 C.政策程序控制 D.个人观察 5.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 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6.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A.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辅导组织成员 B.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辅导组织成员 C.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辅导组织成员 D.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 10.所谓授权,是指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11.( )假设事物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状况对未来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A.简单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法 D.因果关系分析法 12.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 B.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结果控制 C.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D.持续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13.霍桑试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14.( )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5.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假如一个工作只能用一种方式来完成,这件工作就叫做 A.单一任务结构 B.标准任务结构 C.高任务结构 D.低任务结构 16.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方法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术 C.人际关系技术与技术技术 D.沟通技术与人际关系技术 17.初级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力比非初级群体的影响力 A.大 B.小 C.试具体要求而定 D.无法确定 18.管理学者研究表明,因主管人员引导能力而激发出来的职工的才能可达 A.80% B.60% C.40% D.20% 19.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的方法,除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外,还有 A.手段标准 B.进度标准 C.目标 D.以上都是 20.( )是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A.从强调直觉到重视理性 B.从小公司到集团化(从分散到集中) C.从软管理到硬管理 D.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者对员工行为偏差采取直接控制手段可由于某因素而减少,它们包括 A.企业文化 B.奖励 C.培训辅导 D.参与管理 2.管理控制必要性的原因,除了环境变化以外,还有 A.管理权力的分散 B.组织分工 C.利益的差别 D.工作能力的差异 3.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A.满意因素 B.不满意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4.在布莱克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管理风格的两因素是 A.正式结构 B.体谅 C.对工作的关心 D.对人的关心 5.在要求领导理论中,影响领导行为的两个方面是 A.放任行为 B.民主行为 C.关系行为 D.任务行为 6.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要求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任务结构和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B.权力类型 C.领导者的职务权力 D.领导风格 7.职能部门化的局限性表现在: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 )。 A.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 B.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C.会出现多头领导 D.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 8.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 A.必要的权威 B.共同的目标 C.信息沟通 D.足够的诱因 9.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在管理实际操作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则,这些原则主要有效益原则 A.适度原则 B.人本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满意原则 10.组织中不利于分权的因素有 A.组织规模 B.活动的分散性 C.政策的统一性 D.缺乏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11.( )是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A.职工是社会人 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 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程度 12.根据双因素理论,( )往往与职工的不满意关系密切。 A.企业政策 B.工作的成就感 C.工资水平 D.责任感 13.在领导方式四分图理论中 A.正式结构指衡量着眼于与下属的相互信任,双向沟通,尊重下属思想感情的领导行为的尺度 B.正式结构指衡量着眼于达到组织目的的领导行为的尺度 C.正式结构型领导注重对下属的心理支持和对组织成员的关心 D.正式结构型领导喜欢编制工作进度,并评价下属的工作表现 14.过分集权的弊端,除了会降低决策的质量外,还会造成 A.降低决策的执行速度 B.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C.降低成员的工作热情 D.影响政策的统一性 15.管理的适度原则门槛管理要进行 A.适情管理 B.适时管理 C.适才管理 D.按满意原则而不是按最优原则进行管理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美国学者波特认为,除了现有厂商和潜在竞争者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到竞争结构,比如 A.替代品生产者 B.零售网络 C.用户 D.供应商 E.政府政策 2.网络图的构成要素包括 A.工序 B.工程 C.事项 D.时间 E.路线 3.强化的方法按强化的手段来划分有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E.学习 4.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 A.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 B.影响命令的畅通 C.束缚成员个人的发展 D.影响信息传递速度 E.由于目标冲突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5.信息收集与加工的门槛有 A.准确性 B.完整性 C.经济性 D.及时性 E.适用性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滚动方式计划 2.部门化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报告系统 4.激励 5.职能权力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根据M·韦伯的观点,被社会接受的合法权力有哪几种类型? 2.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有哪些? 3.如何防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失调?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系统论观点对企业管理有何指导意义? 2.论述委员会工作的优劣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用现有资产转向其他产品生产,通过资产转让收回投资。 3.产供销过程的平衡、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4.组织所需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5.沟通技术、综合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1) 2.(3) 3.(2) 4.(3) 5.(2) 6.(2) 7.(3) 8.(2) 9.(2) 10.(3) 11.(1) 12.(3) 13.(4) 14.(2) 15.(3) 16.(1) 17.(1) 18.(3) 19.(3) 20.(4) 三、双项选择题(15分) 1.(1、3) 2.(1、4) 3.(3、4) 4.(3、4) 5.(3、4) 6.(1、3) 7.(2、4) 8.(2、3) 9.(1、2) 10.(3、4) 11.(1、4) 12.(1、3) 13.(2、4) 14.(2、3) 15.(1、2) 四、多项选择题(5分) 1.(1)(2)(4) 2.(1)(3)(5) 3.(1)(2)(3)(4) 4.(1)(3)(5) 5.(1)(2)(4)(5) 五、名词解释(15分) 1.制订组织在一个时期的行动计划后(1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内外要求的变化定期加以修改(1分),使计划期不断延伸,流动向前(1分)。 2.是根据不同标准,将管理劳动分解成不同岗位和部门的任务(1.5分)。 横向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或组织的部门化(1.5分)。 3.指按既定程序和规则提供标准化的各类报告的系统(2分),报告系统是解决企业内部程序性决策的系统 (1分)。 4.是指那些导致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1分)的自觉行动(1分)的发起、发展和坚持的心理过程 (1分)。 5.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直线下属的某些权力授给有关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行使(1分),即在某种职能范围内具有一定决策监督和控制权(2分)。 六、简述题(15分) 1.(1)传统型权力 1.5分 (2)个人魅力型权力1.5分 (3)法理型权力 2分 2.(1)销售增长率 1.5分 (2)市场占有率 1.5分 (3)产品的获利能力(销售利 润率) 2分 3.(1)高层领导应成为充分支 持管理信息系统的榜样 1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认 识到他们的工作性质 1分 (3)必须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 参与系统的建设 1分 (4)保留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情味 1分 (5)定期检查,不断完善。 1分 七、论述题:(20分) 1.(1)系统论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分 (2)系统论的主要特征:整体性、 相关性、有序性、交互作用 2分 (3)启发: ①整体观点 2分 ②层次观点 2分 ③开发观点 2分 2.(1)优点:①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加强部门间合作 ③参与管理 3分 (2)缺点:①时间上的延误 ②决策的折衷性 ③权责分离 3分 (3)提高效率途径: ①审慎使用 ②选择合格委员 ③确定适当规模 ④发挥主席作用 4分
2023-08-12 01:18:431

管理反馈的基础是什么

问题一:管理反馈是以什么为基础 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不同著作各有措辞,具体如下:一、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 (1)系统原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二、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二:什么是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哪些?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主供指的是企业的基本制度,如 各部门岗位责任制 各岗位岗位责任制 考勤制度 薪酬制度 奖惩制度 等等 问题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原理1.开放每个系统都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系统从属的这个更大系统就是其环境,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由于内部熵的逐渐增大而使其活力逐渐减少。因此,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克服熵增,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企业管理原理2.系统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赛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系统原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类科技探索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良好效果。企业管理原理3.封闭一个组织要有效地实施管理,其系统内部必须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在管理系统中,闭环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并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才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企业管理原理4.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总是追求着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效益。企业管理原理5.人本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原理6.动力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正如一切运动都要有动力一样,管理也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动力是一种能源。也是一种控制因素,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①现代管理把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者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须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综合运用三种动力,才能形成强大的管理运动合力。②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必须因势利导、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一致,减少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动力耗散。③协调好近期动力与长期动力的关系。企......>> 问题四:管理学控制工作的基础是什么 管理中的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对象、控制主体、控制方法等。 控制工作的基础是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程序和范围。 问题五: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什么是反馈 就是,收集输出结果,将结果转给输入机构,经过结果分析,再输入新的数据进行工作。 问题六:管理学基本原理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不同著作各有措辞,具体如骇:一、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 (1)系统原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基本原理就是人性假设理论(assumption about human nature)。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 百度百科: baike.baidu/view/69506 问题八:管理基础学中的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学中的管理控制主要内容是 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对象、控制主体、控制方法等。 问题九:“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概念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有效地执行各项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工作。 问题十: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1、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行使社会职能的具体实施载体,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天然维护者,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乎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由于公共部门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以实现单位自我评价和主管部门外部评价已经成为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 2、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 3、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一方面,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使各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4、另一方面,旨在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2016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2023-08-12 01:19:231

何谓管理?

还是管好自身,然后再可以要求别人的把一些人的恶行从你身边提出,也许无奈却不得不去做
2023-08-12 01:19:348

管理的概念定义?你是怎么理解管理的?

管理,是指以管理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1)管理主体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2)管理主体包含5个方面的要素:人(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财(资金)、物(土地、生产设备及工具、物料等)、信息(管理机制、技术与方法、及管理用的各种信息等)、时空(时点和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及空间范围)。(3)管理的手段包括5个方面:强制(战争、政权、暴力、抢夺等)、交换(双方意愿交换)、惩罚(包括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包括强制、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激励、沟通与说服。(4)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功能,又称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管理职能的划分有许多学派,国外普遍将管理职能分为五项: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一)计划计划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在具体内容上,它包括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实现组织目标方法的确定和抉择,计划原则的确立,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条件。计划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管理活动。(二)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在这一结构里,把达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人员,并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为有效实现目标,还必须不断对这个结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就是组织。组织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结构保证,它是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控制的前提。(三)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培训、以及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四个职能——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四)指导与领导指导与领导就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指导与领导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与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目前已形成了专门的领导科学,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新分支。(五)控制控制是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达预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
2023-08-12 01:19:553

国土资源管理怎么学?

《国土资源管理》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国土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在国土管理事业中的应用。该课程的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管理的需求,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土地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理念,掌握土地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增进土地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创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合理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二、课程内容及考试目标第一章 总 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理解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熟悉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一、 土地的概念包括从地学、经济学、法学、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等方面对土地的概念进行描述。二、 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更新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三、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协调活动。二、管理的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环境;三、管理的性质管理具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四、管理的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人本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动力原理。五、管理的功能决策功能;计划功能;组织功能;控制功能。六、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方法;社会心理方法;数学方法。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一、 我国地土地资源的概况二、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具有客观的现实必要性;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空虚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用),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法律和经济角度)。考核要求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理解:土地的概念;管理的概念、管理要素和性质;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原则。掌握:土地的特性和功能;土地管理应该遵循的管理原理。第二章 土地资源调查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调查简史;熟悉调查方法的选择;熟悉并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并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调查外业工作、调查内业工作、调查检查验收、调查汇总整理。使学生对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能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与把握。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 土地资源调查简史二、 调查方法的选择三、 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调查的任务。四、 调查的程序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第二节 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利用的相似性、分类的统一性、层次的科学性和地域的差异性。二、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划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耕地。第三节 调查准备工作一、 组织准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制定工作计划。二、 资料准备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背景资料的收集。三、 仪器准备第四节 调查外业工作一、 准备工作领取资料与工具;整理调查区的航片;划分调绘面积;二、 室内判读(预判)室内判读一定要立体判读;利用地形图和航片对照分析判读;室内判读的一般顺序;及时描绘判读成果。三、 外业调绘基本方法;地类的调绘;线状地物的调绘;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四、 外业补测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国土资源管理》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国土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在国土管理事业中的应用。该课程的任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管理的需求,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土地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理念,掌握土地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增进土地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创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合理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二、课程内容及考试目标第一章 总 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理解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熟悉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一、 土地的概念包括从地学、经济学、法学、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等方面对土地的概念进行描述。二、 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更新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三、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协调活动。二、管理的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环境;三、管理的性质管理具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四、管理的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人本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动力原理。五、管理的功能决策功能;计划功能;组织功能;控制功能。六、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方法;社会心理方法;数学方法。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一、 我国地土地资源的概况二、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具有客观的现实必要性;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空虚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用),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法律和经济角度)。考核要求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土地资源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理解:土地的概念;管理的概念、管理要素和性质;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原则。掌握:土地的特性和功能;土地管理应该遵循的管理原理。第二章 土地资源调查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调查简史;熟悉调查方法的选择;熟悉并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并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调查外业工作、调查内业工作、调查检查验收、调查汇总整理。使学生对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能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与把握。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 土地资源调查简史二、 调查方法的选择三、 调查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调查的任务。四、 调查的程序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第二节 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利用的相似性、分类的统一性、层次的科学性和地域的差异性。二、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划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耕地。第三节 调查准备工作一、 组织准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制定工作计划。二、 资料准备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背景资料的收集。三、 仪器准备第四节 调查外业工作一、 准备工作领取资料与工具;整理调查区的航片;划分调绘面积;二、 室内判读(预判)室内判读一定要立体判读;利用地形图和航片对照分析判读;室内判读的一般顺序;及时描绘判读成果。三、 外业调绘基本方法;地类的调绘;线状地物的调绘;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四、 外业补测第五节 调查内业工作一、 航片转绘航片转绘是指把航片上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地形图上的过程。二、 面积计算面积量算的原则;面积量算的程序;控制面积的量算;碎部面积的量算。三、 成果整理成果图件的制作;面积汇总统计;调查报告的编写。第六节 调查检查验收一、 检查验收作业检查;检查验收(外业、内业检查验收)。二、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变更调查的意义;变更调查的特点;变量调查的方法。第七节 调查汇总整理一、 汇总任务和要求二、 各级汇总的技术要求图件接边;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文字撰写。考核要求了解:土地资源调查简史;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任务。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和原则;简述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和内容。掌握:如何进行面积计算;如何进行各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汇总。第三章 土地质量评价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熟悉土地质量评价的分类。了解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如何确定权重;市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和方法;农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和方法。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一、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土地类型;土地结构;土地评价。二、 土地评价的分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一、 土地评价的原则相对性原则;限制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二、 土地评价的程序土地利用的研究;土地性状的研究。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二、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在等权条件下指数计算方法;在不等权条件下指数计算方法。三、 确定权重的方法经验法;等差法;回归系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统计试验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第四节 市地质量评价一、 市地质量评价和程序二、 城市土地定级方法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定级单元的划分;因素因子的选择;因素权重的确定;因素分值的计算;土地级别的划定;级差收益的测算。第五节 农地质量评价一、 农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程序二、 农地质量定级方法考核要求了解:土地质量评价的分类;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理解: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确定权重。掌握:;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市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和方法;农地质量评价的路线和方法。第四章 土地权利登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产权的概念及其构成;土地划拨和征用。了解土地确权定界;土地划拨和征用。熟悉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和程序。了解熟悉各国(地区)土地所有制形式。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产权的构成和确定一、 土地产权的构成二、 土地权利的确定三、 新中国地权制度的形成四、 现阶段我国地权的表现形式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第二节 土地确权定界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国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的划分原则;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的原则;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的原则;重复征用和划拔一般以后者为准;界线与面积不吻合的一般以界线为准。第三节 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和程序一、 土地登记的概念和作用二、 土地登记制的类型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TORRENS登记制。三、 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实体法律依据;程序法律依据。四、 土地登记的特点统一性;惟一性;完整性;连续性;强制性;可信性。五、 土地登记的对象和类型六、 土地登记的内容和程序内容:确定权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属界址;土地用途;土地总面积;权属类别及其面积;地类及其面积;土地等级和价格。程序:初始土地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土地登记文件。第四节 土地划拔和征用一、 土地划拔二、 土地征用三、 权属界线缺点的消除土地利用缺点的类型;消除缺点的方法;消除土地利用缺点的工作程序。第五节 各国(地区)土地所有制形式一、 各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全民与国家所有;国家与中央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分别所有;国王与国家所有;土地上级所有权归国家拥有;合作组织集体所有公共事业部门或团体所有;部落、民族、村社、宗族等所有;数人合有;股份公司所有;区分所有建筑物持分所有土地;个人所有。考核要求了解:各国(地区)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产权构成。理解: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和程序;各类土地权利设定登记。掌握:土地产权的概念;土地划拨和征用;土地登记应依据的法律。第五章 土地统计管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土地统计报表的相关内容。掌握土地统计报表的填报程序。理解土地统计分析方法和作用。掌握熟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第二节 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自下而上地定期地向土地管理机关报告土地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土地专门调查一般分为土地普查、土地重点调查、土地详细调查和土地典型调查。第三节 土地统计报表一、 土地统计报表的种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各类建设用地当年增加面积、城镇建设用地当年增加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城镇建设用地当年增加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二、土地统计报表的填报程序准备工作;填报数据;审核上报。三、土地统计文据表式;填表说明。第四节 土地统计分析一、 土地统计分析的作用与任务二、土地统计分析方法平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第六节 土地资源核算一、 基本方法二、土地资源实物量的统计和核算土地资源实物量统计;土地资源存量与流量核算;土地资源质量核算。三、 土地资源价值量的统计和核算四、 土地资源核算方法。五、 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考核要求了解:土地统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土地统计报表填写的注意事项。理解: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掌握:土地统计分析方法和作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方法。第六章 土地经济管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地租产生的原因及作用。熟悉土地利用分析原理和方法。掌握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熟悉了解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第二节 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第三节 土地利用经济分析土地利用分析原理;土地利用经济分析方法。
2023-08-12 01:20:051

请问:管理学原理里的计划(不是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是什么?计划和计划工作有什么区别

计划知识理论的东西,但是计划工作是有可以实施方案可行性的具体内容
2023-08-12 01:20:141

管理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和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2023-08-12 01:20:254

如何利用管理学原理指导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和管理

社区规划和建设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为导向,而应更多地考虑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全面设计其组成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的联系。所运用的生态学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2.1 系统性生态的系统思想把社区看作一个功能整体,一个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而不是三者的简单组合的居住区域。这三个子系统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不可分割。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依靠一定的流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生态社区的“生态”,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而是包括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兼顾三者的整体性和子系统间的层次和相互关联。2.2 可持续性作为生态系统,必然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能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持续发展。而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社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居住地,是既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居住地。通过合理地规划布局,科学地配置资源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保持良好的秩序,进而保证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2.3 环境容量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虽然能提高环境的容量和土地的承载力,但过度开发终将给大自然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环境的恶化。因此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社区的规模、容积率和环境承载力,有一个合理的密度控制,避免因解决目前的居住困境而在若干年之后又造成新的困境。2.4 生态流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即能量流(energy flow)、物质流(matter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称为生态流,是联系各子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纽带。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畅通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社区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流往往是单向的、链状的,没有构成网状和内部的循环,这样的利用效率是低下的。在生态流的利用过程中,应遵循4R:减量(re-duce)、回收(recover)、回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中循环再生原则形成一种持续的消费模式,提高内部生态流的效率,保证生态流的畅通。2.5 人与自然相融合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加深,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相协调”的理性转变。在城市规划中,科学家提出要创建“田园城市”,要把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使城市座落在森林中。因此,社区规划建设中也应把人工与自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社区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2.6 生态因子人类与一切生物一样受其生存环境中的生态因子的影响、调控和制约。社区内生态因子的不同性质、特性和强度以及生态因子相互间彼此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一个人居的生存环境。社区应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通风、采光、日照等生态因子,减少生态因子对人类的限制,从而创造出最佳的人居环境。2.7 生态位社区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社区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生态因子和生产关系的集合等。在生态系统中充分占有尽可能多的生态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3]。社区生态系统应不断开拓未被占领的可以利用的空余生态位,提高社区的综合生产力。
2023-08-12 01:20:591

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023-08-12 01:21:094

所谓的管理学是什么?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1)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3-08-12 01:22:013

管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没有固定法则演算,没有精确定律;  2、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数学等;  3、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文盲也能当好管理者;  4、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的起源及发展; 熟读经书、结交高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是学好管理的不二法门)。
2023-08-12 01:22:124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这些原则是否可以用于现代的管理实践?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2023-08-12 01:22:223

工商管理学什么课程

工商管理学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指相对于初等数学和中等数学而言,数学的对象及方法较为繁杂的一部分,中学的代数、几何以及简单的集合论初步、逻辑初步称为中等数学,将其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初等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过渡。主要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工科、理科、财经类研究生考试的基础科目。2、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或称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线性代数的理论已被泛化为算子理论。线性代数方法是指使用线性观点看待问题,并用线性代数的语言描述它、解决它(必要时可使用矩阵运算)的方法。这是数学与工程学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统计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经管类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考研数学中的比重大约占22%左右(数一、数三)。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如预测和滤波应用于空间技术和自动控制,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石油勘测和经济管理。4、管理学原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5、会计学会计学是指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会计学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2023-08-12 01:22:311

人本原理的四个原则口诀

人本原理的四个口诀:级励行动。1、级:能级原则。2、励:激励原则。3、行:行为原则。4、动:动力原则。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然而,任何管理理论的提出都有其阶级和时代背景,人本原理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本原理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文字教师是学校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原理的实现方式(1)动力管理动力是推动工作或事业向前发展的一种力量。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当在组织中发现低效率、无秩序、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时,首先需要检查的就是推动工作进行的动力是否充足。没有动力,管理就不可能进行有序运动。因此,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2)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在刚性管理中,组织管理者是以制度和职权为条件,利用约束、监督、强制和惩罚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是以情感和文化为基础,运用尊重、激励、引导和启迪等方式进行管理。从本质上说,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是组织管理者依据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在组织成员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组织成员的自觉行动。因此,实行柔性管理应从情感管理入手,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文化管理。(3)人才管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管理的根本。将人本原理的思想落实到人才管理中去,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2023-08-12 01:23:471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怎样才是有效的管理

  有效管理(Effective Management) 有效的管理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通过分层管理,把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管理。有效的管理,能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使企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效。  根据企业发展特点,不断寻求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把管理细化,通过有效的管理集中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  有效管理有两个核心: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达成组织目标的速度,效果是达成组织目标的程度。只有做到效率高且效果显著的管理才称得上有效管理。
2023-08-12 01:24:121

4. 何谓适度原理?

适度管理是指依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哲学中度的规律运用于管理之中,使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达到各管理要素的质和量的高度统一,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从哲学的角度看,适度管理包含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管理如同其他事物一一样,也要讲究度,不能忽略或无适度的规律;二是管理要适度,既不能不及度,也不能过度,要在度的范围内实施管理活动;三是当事物的旧质需要由新质所取代时。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实施适度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将哲学度的理论和运行规律与管理学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管理学是基础,适度是核心。其次,必须借助现代管理科学中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实施管理,以保证管理的适度。然后,必须追求管理诸要素的质和量的高度统一,使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问、空间等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合理适度。最后,必须形成管理思想的多元化,管理内涵的扩大化,管理程式的柔性化。在定义和内涵来看,适度管理是管理学与哲学范畴的结合。在理论形态上,适度管理是管理学与度理论的融合的产物。所谓适度管理的原则就是:管理者在严格地把握接待规程和制度前提下,遵循随机制宜、平衡和谐、适中最佳的原则,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接待方案,在人员组织和具体服务环节上把握工作的规范和程序的弹性,随时适应接待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最终做到规范的、合理的、优质的接待工作。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2023-08-12 01:24:331

谁能帮我做《管理学原理》的作业下?

11:C12: C13: BCDE15: BCE16:ACDE17: B18: B19: CD20: ADE
2023-08-12 01:24:401

以下不属于安全管理基本原理的五个要素是什么?。政策、调查、业绩测量

调查
2023-08-12 01:24:563

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相关知识有那些

工商管理专业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四、主要课程: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价值工程、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五、基本学制及修业年限:四年;三至六年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经济学专业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实际工作。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治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主干学科:经济学四、学制:四年 总学时:2483 总学分:160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2023-08-12 01:25:062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三个理论的论述。

管理理论包括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大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泰罗被后人尊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它可分为三类(个人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1.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亨利·法约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3.系统管理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落森茨。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织。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决策理论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化决策方面,提倡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更多企业商务安全知识、服务尽在商安卫士。
2023-08-12 01:25:161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企业中有哪些体现?有哪些措施是违背这些原理的???急需……

前几天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人有一个限制因素╮(╯▽╰)╭我很无聊,刚翻了下书为您找到原则,承诺的原则,灵活地改变课程理念的原则。
2023-08-12 01:25:241

饭店管理原理读书笔记五千字的 着急 着急 ~~~~~~

一、阅读信息阅读书籍:1. 周三多、蒋俊、陈传明编著,《管理原理》,南京出版社,1998年2月第2版。2. 斯图尔特u2022克雷纳著,邱琼等译,《管理百年》,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阅读时间:2004年12月7日-12月26日。二、内容介绍《管理原理》一书是编者在1998年《工业企业管理》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本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同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各类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书中的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因此对于每一部分的介绍无法非常详尽。因此,在阅读本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结合了《管理百年》中对各种管理理论以及各位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的详细介绍。《管理百年》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时间进行了批判性的回顾,书中仔细回顾了每一次管理的创新,研究管理的发展历史,根据历史年表的顺序详细描述了管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众多历史人物进行了回顾。三、《管理原理》的结构框架本文由五篇组成,从导论开始,其后的每一篇是按照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进行论述的。(详见图一)四、《管理原理》的内容综述本书的内容都是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的内容,如果仔细研究下去的话,每一部分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由于本人对管理的历史了解的不多,所以,在此主要阐述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以及发展的历史。(一)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1.小詹姆斯u2022瓦特与马修u2022鲁滨逊u2022鲍尔顿uf06c 对管理事务的分工:瓦特组织工作与行政管理,鲍尔顿负责销售与商务活动;uf06c 为工厂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uf06c 在组织工厂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运用了许多管理技术。2. 罗伯特u2022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指出人的在工业生产中重要作用。3.亚当u2022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uf06c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详细分析了劳动分工带来的好处;uf06c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效率;uf06c 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uf06c 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而新机械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使一人能完成多人的工作。4.查理u2022巴贝奇——计算机之父,数学家uf06c 《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劳动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为资本家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uf06c 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企业与工人有共同的利益,主张实行一种分红制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人能够分享工厂的一份利润。(二)古典管理理论(时间:19th末20世纪初)标志: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出版。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Taylorism),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uf06c 改进工作方法,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主要是改进操作坊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观察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的时间,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确定工人劳动定额;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根据不同工人的不同特长来分配工作,根据标准的作业方法来培训工人。uf06c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uf06c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管理。局限性:研究范围较小,内容比较窄。其主张主要针对作业方法和现场监督的,对企业的其他活动,如供销、人事、财务等,则基本没有涉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uf06c 管理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1921)、《公共精神的觉醒》(1927)、《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高等技术学校中的管理教育》(1917)、《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1923);uf06c 经营和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管理职能本身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uf06c 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人员的团结;uf06c 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韦伯科层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提出“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理论uf06c 重要著作:《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社会学论文集》以及《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等;uf06c 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uf06c 原则:①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②权力按种稳定的方式授予,且由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限制;③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用;uf06c 权力的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uf06c 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称为科层组织的基础。(三)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uf06c 把管理的注意力从生产现场的机器操作转向生产过程的人性面,从对人的经济性需要的注意转向对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关心;uf06c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管理和工人》与《管理和士气》;uf06c 新观点: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的程度;霍桑以后: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uf06c 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积极性目的。uf06c 研究的方面: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研究。(四)现代管理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uf06c 创始人: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uf06c 组织是个协作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uf06c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uf06c 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规定组织共同目标,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2.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uf06c 主要代表人:西蒙uf06c 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过程: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系统管理学派:把系统论的观点运用于研究和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uf06c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等uf06c 从系统或整体的观点来考察企业,使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网络更加清楚,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4.经验主义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uf06c 代表:杜拉克、戴尔等;uf06c 管理科学应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理论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5.权变理论学派: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uf06c 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大内的“Z理论”及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6.管理科学学派: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符合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达到企业目标。uf06c 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有关,通常也称为管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五、读后感想这两本书所介绍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中国在管理方面的思想和方法有哪些呢?同时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不是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甚至是中国的旅游企业呢?读完《管理百年》中每个时期的管理方法都是和当时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相联系的,更确切的说,各个不同的管理学派和管理思想是某个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将这些管理思想或方法运用到中国来真正能够达到其原有的目标吗?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中国能够像在西方国家一样开花、结果呢?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例,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崇尚科学,在其艺术、医学、建筑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科学的思想。因此,麦当劳、肯德基等公司才能根据科学管理的思想,严格规定快餐制作过程中的流程、标准和配方等,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和经营,变成今天的快餐业的“巨无霸”。但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西方国家又有些不同,中国历来主要强调人的因素、人的经验等,从中医、中餐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并没有精确的标准,往往人的因素非常大。中餐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目前中餐菜谱上也出现了各种主料、配料等的精确数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依旧是人的经验。另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亨利u2022福特那个时代,企业成功的原因就是标准化、流水线的大规模生产,以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但是,今天的中国究竟处于历史阶段的什么时期呢?是需要标准化的产品还是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抑或两者两个皆有?相应地主要采用的管理方法又是什么样的呢?由于中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直接采用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对中国的实际问题能够真正的有用吗?也许由于本人目前对中国管理的实践了解的并不多,才会有上面的种种疑问。管理不仅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的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也应该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采取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管理的学术界也应该不断地与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找出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并且将这些思想的火花总结出来,形成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管理上的方法论。
2023-08-12 01:2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