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2023-08-23 02:53:54
TAG: 原理 方法
共1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相关推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有哪些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 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原理。 4、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②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3.(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4.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6.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7.(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②表现:自在事物:人为事物:③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和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和今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 9.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10.(4)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1.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12.(5)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13.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14.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15.③意义: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16.④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023-08-15 03:52:421

什么是联系的观点?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关系,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2023-08-15 03:52:503

联系观原理和联系观点的区别

联系观原理和联系观点的区别是定义不同和范畴不同。1、定义不同:联系观原理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联系观点则是指在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时,采取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2、范畴不同:联系观原理是一个哲学上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联系观点则是在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中应用的一种方法和思路,适用于具体的问题和领域。
2023-08-15 03:53:35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原理有哪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023-08-15 03:53:452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是什么?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马哲方法论详解:(原理加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内容: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把二者结合起来。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规律为人类造福,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4、自然具有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要求尊重保护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a.物质决定意识b.尊重客观规律(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a时间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2、真理是客观的:内容:真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要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3、真理是具体的是有条件的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三)辩证法(1)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形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A.整体趋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宰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整体作用。要求注重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d用统和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2)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体现在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2、发展的趋势: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 a.对未来充满信心 b.克服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3、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质变有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矛盾观{全面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2、矛盾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解决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创新的哲学依据及作用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的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发展自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既破又立二.历史唯物主义(一)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内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确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错误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人民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内容: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人即使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有他的贡献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作用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主观条件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023-08-15 03:54:091

什么是联系和发展?简述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联系的定义:一切事情和事情之间,以及事情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性。联系的观点(方法论):将事情放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下考察,放在与其它事情的联系中考察。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两个重要特征:①量变到质变 ②前进性、上升性发展的观点: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处理问题。②反对形而上学的三种形态:不变论、循环论、倒退论。
2023-08-15 03:54:181

高中政治哲学中 唯物辩证法都包括什么内容?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1.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理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分的联系)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者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例:优化经济结构)2.发展的观点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3.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居安思危,物极必反)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主要矛盾的常见词有: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主线,以……为主,首要、第一、根本举措(任务)、着重、更加注重、优先,突出(最突出)问题、首位等)(着重于做事情)⑥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不能忽视支流。(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常见词有:主流、方向、性质或本质、主体、优劣、总的来说(看)、总趋势、潮流等)(侧重于看问题)⑦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⑤⑥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23-08-15 03:54:318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百度上有
2023-08-15 03:54:594

概括联系观的哲理 五个小点

① 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 联系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 联系多样性原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a.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b.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 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2023-08-15 03:55:391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分别包括哪些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 一、 联系观 1、 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 1) 尊重事物的固有属性 2) 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的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的,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2) 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整体功能,关键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整体 5、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优化结构 2) 方法论:要用系统优化方法,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二、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世界观: l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l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l 量变只有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质变为了使事物保持原有的性质 方法论: l 做好一定的积累,创造条件 l 要果断抓住时机 l 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 同一以差别与对立为前提 2)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相互连接 2)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要把这两方面的事物辩证的统一起来,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子倒下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的,再有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主要矛盾抓主流,主次矛盾相互影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四、 辩证否定观 1、 自己否定自己 2、 是发展的环节 3、 是联系的环节 4、 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023-08-15 03:55:471

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头脑中的联系观念,不过是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反映。如果否认联系的客观性,用主观随意的联系来代替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这就是唯心主义。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这个统一体中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总之,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了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2023-08-15 03:55:572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目标   (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   (2)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目标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开场白】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物质世界仅仅是运动的吗?请看世界气象日的宣传资料,并思考:   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录音   【挂图】同时出示资料、图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渐加大。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90%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气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袭击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加大。在大西洋海域,2005年破坏性飓风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飓风卡特林娜为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的程度和影响,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灾难,造成的人员损失之严重,受到影响国家的数量之多以及事后应对和重建的规模之大,都是十分罕见的。   【提问】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回答】主要讲述了天气、气候与自然灾害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严重威胁了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呢?   【思考】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的原因,(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教师:说明自然界内部要素间是有联系的);   也有人为的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提问】自然界仅仅在报复人类吗?难道人类从自然界中什么也没得到吗?得到了什么?   【思考】不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大气圈、水圈、森林、土地、矿藏),正是有了这些,人类才得以生息繁衍,世代相传;   (教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提问】人类活动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吗?   【思考】不是!人类为自然界做了很多贡献。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着自然,美化着自然,不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自然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类)   【提问】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不是无能为力的呢?(不是,而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地防灾、减灾,将灾情控制到最低限度,并做好灾后的重建工作)   【归纳】资料告诉我们,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出示板书)。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是大千世界普遍联系的缩影。普遍性是联系的特性之一。   【板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什么是联系?(学生回答)   【板书】1、联系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后来才出现)   【板书】(1)联系的定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影响、作用、制约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特征来强化对联系定义的理解。   【提问】联系的普遍性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哪几方面?(见教材54)   【回答】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孤立存在的事物。   【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举例】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举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受益。   【举例】人的言谈举止与内在素质之间是有联系的,文明得体的言谈举止往往体现较高的素养。   【举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举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党的英明决策是有联系的;改革开放使老百姓的生活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举例】国家的现在、过去、未来之间是有联系的。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造就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振兴中华,我们责无旁贷;(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富强有密切的联系)   【举例】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举例】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有联系。(环境污染危害人的健康)   【举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是有联系的:人越全面发展,就会创造更多的的物质文化财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举例】人类运用智慧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灌溉农田、造福自身。   【回答】二是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自然界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太阳系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存在着力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补充】2006年冥王星由于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离太阳最远,已被除名,太阳系的行星剩下八大行星)   【举例】蛇和庄稼存在食物链――蛇吃田鼠、田鼠糟踏庄稼、蛇保护庄稼   b人类社会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和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举例】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其中一个系统出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系统。   【举例】人类社会的形态五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三大产业之间的联系: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设备;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   【举例】棋盘上的棋子间相互联系,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c思维领域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   【举例】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举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做数理化题目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审题;做物理、化学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运算。学习文科知识需要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   【举例】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政史不分家。   【补充】实践出真知,人类一直利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回答】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归纳】从大家列举的大量事例可以看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类思维内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都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多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就是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板书】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无视事物间的联系或人为割裂联系都是错误的。   【板书】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疑点讨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如电脑和空气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学生辩论】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是有联系的,我们都是动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分子,所以,我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学生辩论】 我赞成***的观点。比如电脑和空气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存在真实的联系。空气的温度、湿度、灰尘含量都会对电脑性能的发挥产生很大影响。温度过高会影响软件性能的发挥,湿度过大还会造成电脑短路。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教师分析】电脑与空气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联系。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的然联系(三个方面)   首先,联系不是个别事物具有的特点,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其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联系的存在是需要条件的。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例如,发生火灾后灭火,若不分清燃烧的物质是什么一味地用水浇,可能酿成大祸。可见,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还要看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他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把联系无限制扩大,尤其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过渡】从刚才的资料可以看出,人类为了眼前利益,无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无视客观规律,掠夺式开发自然,乱砍滥伐,毁林毁草,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和加剧。这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板书】2、联系的客观性   【提问】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回答】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问】现实中违反联系的客观性的现象很多,哪位同学联系实际说说?   【举例】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为了保护鹿群,人们把狼都打死了。鹿群在自由自在的10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大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来“狼医生”。狼又捕食鹿,鹿群重新恢复了生机。(这说明鹿群不仅与周围的水草相联系,也与天敌狼群相联系,人为割断这种联系,就违反了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讲解】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星体间的联系、生物界食物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为事物的联系?   【举例】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举例】在校的努力与将来就业之间的联系,现在认真学习,将来就业时就有资本   【举例】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加强了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   【举例】迎评使得我们和专家们之间有了联系   【举例】中国和其他国家建交   【举例】我校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问、板书】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   【学生辩论】   【正方阐述】观点一:   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世界各国体育健儿汇聚北京,彼此切磋、交流,这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了申办奥运会,我们中国曾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客观的。申奥成功带动了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为了成功办好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做了好多筹备工作,比如建造比赛场馆,整改交通,据我所知为了安全办奥运,还研制了人面识别系统,快速辨认可疑分子,这些都是客观的。所以,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反方阐述】观点二:   我不赞成这个的观点,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想到就一定能做到。中国人渴望申奥成功,最后不成功了吗?   【正方反驳】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人类有制造永动机的想法,却永远也制造不出永动机,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光想到而条件不具备,或不遵循客观规律,实践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教师归纳】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第一、从产生看,人为事物的联系渗透着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着人类智慧,但这种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离开客观条件和规律,联系就无法存在。   第二、从过程看,任何人为事物联系的建立必须经过人类的实践才得以完成。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 “人化”的特点,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第三、从结果看,人为事物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所以,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是客观的。   【板书】(1)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固有的真实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板书】(2)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   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 ( )   蜻蜓飞得低,没有好天气 ( )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 )   518我要发,148一世发 (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   【过渡】自然灾害发生后,非受灾区的人们对受灾地区人们采取何种态度?   【回答】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爱心将受灾地区和非受灾地区人们联系起来)   【讲解】这说明,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板书】(3)改变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这样的联系吗?   【举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校园,辐射社区,服务农村,用爱心架设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举例】中法文化年加强了中法人民的联系,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举例】世界博览会、人才交流会、银杏艺术节使用界人士联系起来。   【举例】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举例】政府开通政府网站,鼓励群众上网参政,提出意见、建议,就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   【过渡】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返回,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挂图】出示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组图   【分析】这是“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资料   图1:这是神州6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图2:神六发射的控制现场;   图3:航天工作者正潜心究 ;图4:航天员正接受太空模拟训练;   【提问】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偶然的吗?请带着问题认真听下面的录音。   【录音资料】   材料一:“神州六号”飞船花费了9亿多元人民币,全是国家出资。100多个科研院所、基地、高校、工厂和3000多家单位、几十万名科研人员直接参与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材料二:“神州六号”飞船的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这无疑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技术,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重能力训练、首次进行的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进行连续5天5夜以6度头低位平卧方式进行太空模拟训练,是对航天员顽强意志和惊人毅力的最大考验。   【提问】神州六号的发射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大家分析一下。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国家的财政投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国家财政收入的90%来自于纳税人上交的税款,因此,神六的成功发射与每位纳税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是间接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与航天员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内部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人身上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内部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还与当时的天气状况有重要的联系。发射那天,基地下大雪,气象人员研究、检测到基地上空的降雪云会在2小时后消除,正是由于科学的预测,才保证了神六的成功发射。(偶然联系、外部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在研制、发射中考虑非常细致,没有细节上的失误是有联系的。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遵循了客观规律,成功是必然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归纳】神六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有激情的)   从大家的分析可以看出,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决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家的投入、航天工作者、宇航员的主观努力、天气状况等许多因素是分不开的。这些联系都是人为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这说明联系是多样的。   【板书】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讲解】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无限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神六的成功告诉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需要分析不同的具体事物。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把握事物的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总结提问】我们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回答】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建立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人际关系,营造团结、互助、礼让的良好氛围。   【回答】我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体现着自身的涵养,将来还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时刻用“师范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   【回答】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作为学生,我们在校时的努力怎样,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我们的素质如何也直接影响国家的教育质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各种有利条件,自觉抵制不利因素,一步一个脚印,勤勤奋奋学习各门知识,苦练各项教学基本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   【本课归纳】 新课已经讲完了,请大家合上书本,梳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学习了   学习了一个定义:联系   理解了三个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讨论了三个问题: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   3、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随堂检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小练习
2023-08-15 03:56:121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因为事物之间相互区别,各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的。联系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来说,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23-08-15 03:56:222

如何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两个月哺乳
2023-08-15 03:56:323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3-08-15 03:56:531

哲学的概括,方法论,辩证法,联系各是什么

你要问这个就非得要看老马了。因为就他最能墨迹这些东西。
2023-08-15 03:57:23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具体如下。一、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三、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3-08-15 03:57:32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如下: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3-08-15 03:57:501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系观
2023-08-15 03:58:04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呢?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如下: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3-08-15 03:58:28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系观
2023-08-15 03:58:431

联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系观
2023-08-15 03:58:571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主要内容

就是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023-08-15 03:59:124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表现:自在事物:人为事物:③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4)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5)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③意义: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④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023-08-15 03:59:311

联系观包括哪些内容?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联系观
2023-08-15 03:59:38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有哪些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有着某种联系.②从整个世界来看,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固有本性,联系是普遍的.③任何事物,现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一个部分,一个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与这一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对外开放政策则是普遍联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二者是一致的.因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就世界的经济发展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已成为世界性的了,闭关自守只能停滞落后,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经济,科学,生产等等世界性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充分证明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023-08-15 03:59:511

如何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意义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表现:自在事物:人为事物:③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4)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5)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③意义: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④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023-08-15 04:00:012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派别 真正的哲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 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与谬误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23-08-15 04:00:122

哲学认识论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哲学知识框架 可以先画一个框架图: 1级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史) 2级目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级目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人民群众与杰出个人对社会历史的作用或贡献。4级目录: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观点)——物质观: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发展观: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联系观: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总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粗细详简自己调整,我这里也只是给你做一个参考而已。 高二政治上册哲学总结辩证法知识体系图和唯物论知识体系图 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的特点。 世界万事万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没有,这是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从空间上说,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上说,矛盾无时不有。 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同时,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首先,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其次,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为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用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时,对次要矛盾也不能忽视,也要注意解决。再次,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度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用掌握适度的原则。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总趋势。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 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由于世界观本来就是普遍理想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具有指导作用。真理观原理1、 真理是客观的。 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1、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原理1、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原理联系的普遍性:1、 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3、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4、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1、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 部分在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1、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2、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3、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发展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关系原理,方法论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1、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2、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断前进。方法论1、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1、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坚持对立。2、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2、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心主义等等乱七八糟高中哲 初学者会觉得比较混乱,这是很正常的,其实大多数人跟你有同感,心理上不必太过担忧。 一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一定会进行分类归纳的。头脑中必须有非常清晰的层次,这里大概提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你把辩证唯物论以“物质、意识、规律”等,唯物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矛盾”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实践、认识”等作为核心词,将具体原理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就不会觉得很乱了。历史唯物主义可以“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群众、价值”等为核心词进行整理。如果在某些原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疑难,主要应该集中在“矛盾”上,老师讲解这部分时一般会很仔细,你认真听不会有问题的。 做题方面几乎是模式化的,除非题中有明确要求,一般都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原理方法论靠多背,材料题中就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用“公式”解题。至于怎样找到准确的原理,那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建议选本好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积累到一定阶段,题感自然就来了,还可以多上网搜索一些老师总结好的答题方法指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的版本不一样在提问时就可以说清楚的,或者之后补充下问题,以便大家为你提供有针对性的回答。 文档格式所限,就不在这里提交了,已通过邮箱发送,请注意查收。 有疑问可直接回复邮件。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框架 经济学主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和经营者,产业和劳动者,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银行和储蓄者,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哲学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具体的说: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辩证法包括: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矛盾的观点以及唯物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认识论包括:实践与认识的观点,现象与本质的观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思维方法,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人生观包括:社会意识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关系,人生观及其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政治学:我国国家制度(国体,政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以法治国……)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我过的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过的对外政策。
2023-08-15 04:00:31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表现:自在事物:人为事物:③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4)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5)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③意义: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④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②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023-08-15 04:00:43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主要表现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如下: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3-08-15 04:00:511

高2下哲学剖析(如: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方法论又是怎么。 认识论有哪些,方法论又是怎么........)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 法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 法 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2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23、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2023-08-15 04:01:253

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问题,这类题的思路和解题方式是怎么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无处不在。考试时先把原理写一下,然后联系题干的问题,结合材料,比如:材料中所提到的XXXXX与XXXX正是体现普遍联系的差点。接着写一下方法论,比如: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23-08-15 04:01:541

请问谁有高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的原理及方法论。 额,还有和历史有关的考点吧

我是高三文科生 建议你可以先买一个小册子 必修选修都有的 经常看看背背 很快就可以熟悉
2023-08-15 04:02:093

什么是辨证法原理?求详细解说

友情
2023-08-15 04:02:223

怎样学好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呢?

理解 多阅读 自己下去多学找资料
2023-08-15 04:02:452

急求高中政治 辩证法 和 方法论的简版!!注意是简版

你的意思是,帮你简单归纳下辩证法和方法论么..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辩证法"和"方法论"这两个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意义上被使用.也就是说不同时期或不同的人对辩证法的解释都是不同的.一般高中的朋友只要知道这些就够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023-08-15 04:02:533

必修二哲学都是从哪些角度来回答问题的,什么认识论啊,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啊,都是什么?专业点啊

认识论:认识的理论。辩证关系:物质即意识、意识即物质。
2023-08-15 04:03:122

唯物论的世界观有哪些?

唯物辩证法(包含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B、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 从属服务于整体,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着眼整体,统筹考虑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诸要素构成,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掌握好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既重视内因,也不忽视外因。 三、事物发展趋势的原理 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既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与质变)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改变性质);坚持适度原则(保持性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世界观: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他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方法论:承认普遍性与客观性为前提,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三、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三个表现)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活的灵魂)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世界观:相互联结,普遍性与于特殊性中,通过特殊性体现,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定得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地统一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科学认识秩序 五、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善于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六、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也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抓主流又兼顾支流 创新 创新的哲学依据:A、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是从不断运动中去理解,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023-08-15 04:03:211

你呢?用英语怎么读?

你呢What about you更多释义>>[网络短语]你呢 What about you;How about you;do you你的呢 Your;what about yours;You do你谁呢 Who do you;Who are you
2023-08-15 03:57:171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吗?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它是多样性的统一。【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承认世界本源是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原理,亦称主观能动原理。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7]【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近义词】唯物论【反义词】唯心主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非物质的,它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上是由思维决定存在的,即意识决定物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水,火,气,土等。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中国古代唯物主义集大成者要属于春秋的老子与道家诸子对于宇宙所提出关于道的思想了。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2023-08-15 03:57:181

dh是什么意思?

dh是恶魔猎手的意思,英文全称Demon Hunter。恶魔猎手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的职业之一,在《魔兽世界:军团再临》中作为新职业加入。恶魔猎手自愿接受了来自燃烧军团的禁忌力量。他们驾驭邪能与混乱魔法,掌握了变身能力与幽灵视觉,依靠令人生畏的敏捷追猎与抵御最危险的对手。角色特点恶魔猎手抛弃了沉重的护甲,恶魔猎手专注于速度的提升,他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缩短与敌人的距离,用单手武器对其发动致命的打击。同时,伊利达雷也可以利用敏捷的身法进行防御,保证战斗向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恶魔猎手可以变身成为地狱般的形态,强化他们所选择的战斗职责:专注于伤害的伊利达雷可以瞬间移动到战斗地点,而那些专精于防御的恶魔猎手则可以获得强大的辅助光环效果。恶魔猎手虽然表面上失去了双眼,但这反而更强化了他们的感知能力。他们靠着被魔法强化的视觉侦测敌人,即使是躲在障碍物后面的敌人也可以一览无遗。
2023-08-15 03:57:191

relate to doing还是do

relate to do是对的。relate作“讲述,叙述”解时是比较正式的用语,强调详细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叙述自己耳闻目睹或经历过的事情或经过。用作及物动词,其后接名词、代词、疑问词从句作宾语,也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须用to引出。relate还可作“把…联系起来”解,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常与介词to连用,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宾语后常接介词with。同根词组:relate incredibly 难以置信地讲述。relate mirthfully 欢快地讲述。relate monotonously 单调地讲述。relate speciously 似是而非地讲述。relate sympathetically 令人同情地讲述。relate tediously 冗长地讲述。relate variously 各种各样地讲述。
2023-08-15 03:57:201

如何评价WE的现任ADC mystic?

人帅,技术好。操作细腻,打法凶狠。关键在于妹妹漂亮可爱。这个舅子我认定了!
2023-08-15 03:57:224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集团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年起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据AC Nielsen 2011年12月零售市场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年1-12月本集团于方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6.7% 、50.1%和19.6%,稳居市场领导地位; 稀释果汁以18.4%、夹心饼干以22.1%同居于市场第二位。「康师傅」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经过多年的耕耘与积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和支持。 味全,来自台湾的“婴幼儿营养专家”。50多年来,秉承“专业投入,关爱倾注”的使命,依靠专业的研发团队,完整的专家顾问群共同致力于婴幼儿食品的创新与研发,不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2008年味全成立“生物科技中心”,完成从一般食品到婴幼儿营养专业的跨越。味全,拥有全方位的产品线,奉献了从奶粉、米麦粉到营养品的全方位婴幼儿食品,根据不同阶段的婴幼儿需求,满足0-7岁中国宝宝的全面营养需要。味全公司创建于1953年,建构一个拥有乳品、饮料、调味品、营养品等八大事业的食品企业,并积累了42年婴幼儿食品发展经验。 透过日本FamilyMart专业经营Know-how与台湾地区便利店经验的结合,2004年7月上海全家以新颖店铺形象及全新服务,为上海的零售市场注入一股清新活力, “康师傅”携手日本与台湾地区全家便利(FamilyMart)揭开了中国连锁便利店业的新契机。FamilyMart品牌原自于日本,自1972年成立32年以来,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其服务网点遍及日本、韩国、台湾、泰国、美国洛杉矶等地,店数超过12,000店。中国大陆地区则于2002年成立上海FamilyMart筹备处,2004年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成立。全家FamilyMart品牌正式进入中国上海市场,开始中国大陆地区之便利店经营事业。预计五年内上海开出400店、2010年开设1000 家店铺,以成为中国最大连锁便利店品牌为目标。不单如此,FamilyMart品牌已于2005年进入美国市场,形成[泛太平洋]之国际品牌,成为第一家由亚洲发起进入美国市场之便利店企业。未来全家便利将以服务力NO.1 和深化品牌价值,争取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2006年11月,上海全家便利门店总数已逾120家,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尽管上海地区便利店竞争激烈,全家FamilyMart仍能在艰巨的环境中稳定成长。上海全家FamilyMart秉持[诚信务实、价值创新、顾客满意、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及[诚、正、勤、慎、谦、和]的企业文化,务必使加盟者得到最好的后勤支持与指导;让消费者购物之余能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全体员工及厂商都能与公司共同成长;达成上海第一、中国第一的目标,并期望在未来中国市场甚至在泛太平洋地区,全家FamilyMart能成为便利店之代名词。 2004年,Tesco通过与当时拥有25家乐购超市的顶新国际集团携手合作,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Tesco将所持股份从50%增加到90%。如今,Tesco 乐购正专注于华东(包括上海)、大北区(包括北京)、华南(包括广州)这三个区域持续地发展自己的业务。2008年初,Tesco乐购完成了对全国所有门店的形象整改,把现有的门店更名为“Tesco乐购”。截至2011年1月26日,Tesco乐购在中国拥有93家超级大卖场和12家便利店,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满意的购物之旅。
2023-08-15 03:57:221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2

政治上的哲学是这样说滴,你照着背不就行了,我也是这么背过来滴
2023-08-15 03:57:103

硫酸镁怎么湿敷

第一,取制备的50%硫酸镁溶液加热至40℃左右,浸泡纱布块,取出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盖在患处,再覆上一层塑料薄膜,还可再用热水袋按压以加强保温。第二,用湿毛巾最好是纱布折叠,把固体的硫酸镁倒在薄的内层(主要考虑到硫酸镁溶水性差尤其浓度高时),将薄的那层敷在患处,外面用热水袋或矿泉水瓶子加热。等水稍凉,可以把上层的纱布揭开,直接在薄的内层继续加热。硫酸镁易溶于水,内服不吸收,在湿敷的时候因其他输得作用和性能使得它的消肿效果显著,只要您掌握好以上的湿敷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便可以使用。
2023-08-15 03:57:073

拼多多有限公司有乐购派送吗

方式有很多,有中通快递,圆通快递等,还有货拉拉等等。目前拼多多电子面单已经接入了7...
2023-08-15 03:57:046

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人类是物质世界演变进化的结果,自从有了人类,才出现了意识。②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 从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然后发展到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的生理的过程,它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作为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并促进人脑的最终形成,劳动产生了语言,又推动人脑的复杂化和进一步完善。而劳动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即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因为: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的“原型”,如神鬼之类,也都有其客观原型。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是在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基础上产生的。③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活动。表现为: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④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区别的,物质是客观存在,对意识具有先在性;意识是主观存在,具有派生性,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即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统一。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本质,也决定意识作用的产生、大小,就是说,意识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意识和物质的同一性)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这是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否认物质决定作用而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否认意识和物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主张意识就是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的庸俗化。    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派别的对立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笛卡儿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又认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实体都是上帝创造的,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如统一于“心”,统一于神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多样的。因为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各种运动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差别。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存在。这说明,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上存在的包罗万象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它并不能独立存在,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这是因为: (1)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认识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2023-08-15 03:57:031

小红穿的很大气。用英文怎么翻译呢 小红穿的很高贵。 用英文怎么翻译呢 。形容可大可小,跨度很大 的英文

Xiao Hong is in good taste.Xiao Hong is in proud taste.
2023-08-15 03:56: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