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023-08-28 12:24:16
共2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在国际文化多样性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初中阶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为此,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把握初中思想品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相通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科教育,同时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四有”新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 “忠孝仁义礼智信”,结合现实来诠释,归根到底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所以两者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相通的。二、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我们学科教学中是有具体内容承载的。如单元主题《成长中的我》、《顺境和逆境》让学生学会自尊、自重、自爱、自信,战胜挫折;《同在阳光下》让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扬帆起航》教育学生爱校;《走进社区》让学生爱家爱社区;《在同一片土地上》让学生爱我们56个民族的大家庭;《自然的声音》教育学生爱自然保护自然;《公共利益》教育学生爱集体;《历史启示录》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它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财富论坛》、《又到两会时》、《国策经纬》让学生更爱自己的祖国,忠于祖国。《学会学习》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智”;《跨越代沟》教育学生要“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人与人之间》教育学生人与人相处要讲“仁义信”,讲文明礼貌,宽容待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诚实守信;《无序与有序》、《一念之差和一步之遥》体现了法律的重要性,作为公民应该守礼,现代最大的礼就是社会的规则,包括心中的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 三、重视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品德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中。初中思想品德文化社会实践主要体现四个主题:一是“成长中的我”,教育学生懂得“我”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空间中的,“我”的衣食住行都有文化的烙印;二是“我与他人”,优秀传统文化和每个公民都有密切关系的公共利益,我们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了解它,保护它,传承它;三是“我与社会”,我们要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我与国情”,教育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国家和家乡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七年级下册可以结合教材“社区考察”教学布置 “端午节民俗社会调查”;八年级下册可以结合教材“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进行“岭南民族融合及相互影响”和 “侨乡文化”教育;九年级可以结合“民族精神”教学进行 “玉林人文文化”教育、结合“小康社会”“两会”教学进行 “国情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师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配合学校定期举办地方民俗文化节,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设置“非遗”校本课程,让学生选修一项地方工艺,如舞狮、茶泡、木偶戏、刺绣等;可以在文化遗产日举行优秀传统文化“小小传承人”技艺比赛、对学生普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知识;组织开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四、遵循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第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比较优秀传统文化,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今天,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落后文化,消除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继承优秀文化就要坚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所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善用各种资源,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开展活动。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科教育学习中健康成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余辉

熟读《道德经》

相关推荐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高度重视。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 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2.丰富教育形式。 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它的活动。 如参观、调查、访问、搞专题报告会等等。 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使之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 3.正确分析认识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4.巧用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 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 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5.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6.注意结合实际。 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2023-08-26 20:07:24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
2023-08-26 20:07:321

国情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什么

爱国主义。扩展内容:1、为所有人,为所有人。朱永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2、是重视心理状态,提倡成功经验。虽然有些人活着,但精神不好,活着总比死好,与死没有区别。这与诗人赞可嘉的一首诗是一致的:“有些人活着,他死了。”尽管诗人有另一种含义,朱永新却用它来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是要使人不断地感到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3、是强调个性发展和个性教育。朱永新说,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完美,但这些特点是卓越的。去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全球9个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然而,苏州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城市。它有一个双翼城市模式和2500多年的文化遗产。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如此。没有自己的特点,就不能说是才华横溢。4、是让师生以人类的高尚精神交谈。我们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老师真正融入社会,真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我们必须与人类的高尚精神进行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经典是对话的最佳方式之一。
2023-08-26 20:07:411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地理教学中独特的德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免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首先,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共建人类和谐家园思想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国情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国情,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也要看到缺点,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针对我国国情,既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并要经受毅力磨炼,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应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环节,认识人地关系,联系相关国策,使学生了解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通过有些地理教学,如:中东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封建统治者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封建迷信,把自然界的突变,如地震、海啸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群众,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形成原理,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从而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环境道德素养   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培养学生环境道德准则过程中,须以极大的热忱,激发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以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其喜闻乐见和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教育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并升华为关心和保护环境,净化和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环境道德水准,执行环境道德行为规范。   环境道德的培养是一切环境保护和改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组织环保实践活动,会促进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形成。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 主题教育 中,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从爱美爱绿、净化和美化校园到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积极和主动地参与社会的、自然的各类活动,更是生动的有益的陶冶学生心情,使之情操高尚、思想豁达、心胸开阔的育人途径。   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比如,我要求学生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天气预报。   如:在讲天气时,可结合教材中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说出图中反映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天气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活动的关系,学生们可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分析,基本都能顺利答出。在讲课时,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风。   地理这门学科从宏观上来说,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气象预报,地区发展等都是一种专门的基础学科。那么,对于我们的培养对象——学生,终将要成为未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作出对问题的决择。作为一个学习者,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作为一个求职者,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作为一个生产者,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从而决定取舍,或趋利避害,争得效益;作为一个公民,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状况,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鼓励怎样做,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四、通过作业训练、试题测验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编写作业题和试题时,要增强思想性,达到育人目的。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口过多会带来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道题的设置,既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给我国带来的问题,也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政策。既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达到了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总之,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会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不但获得理论知识,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思维品质,使学生不但会读书,而且会做人。
2023-08-26 20:08:261

大学生国情教育有什么意义?

1、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当代大学生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好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懂得我们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纵观历史风云,那些著名的军事谋略及战略,都能成为现代国防建设中的法宝。2、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关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只有时时关注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敏锐性,才能识得大局,顾得大体,从中发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有质量地为我国国防建设添砖加瓦。3、现代战争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战争,牢记我国防使命发愤苦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专业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为基础的高科技战争成为未来战役的主要形式,我们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学历,学为军用,提升我国军队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增强我国国防实力。4、响应征兵号召,应征报名参军入伍,献身于国家国防建设事业。兵役义务是公民的重要国防义务,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较高素质的优秀群体,有足够的热情与能力响应征兵号召,参军入伍,献身于国家国防建设事业。
2023-08-26 20:08:342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戚梦晗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卢沟桥的烽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抓住“拉、撑、护”三个动作,突出“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这一个“撑”,让学生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里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1.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剩余1961字)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广大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的首都——北京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爱国题材的内容,如《我爱祖国》、《北京》、《看雪》、《北京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丽、辉煌,课后许多学生产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理念。 二、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 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要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如:在讲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十一课《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表演攥着面包纸的动作,理解“攥”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小洁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如果她把面包纸扔进湖里,湖水会怎么样?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到堵河边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再如:在教学第五册第八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联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着提问:“从‘先"字,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从先字,我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刻,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学生们思考片刻,有位学生发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心里多想着别人。”然后,我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心里想着别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几名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他人着想而感到惭愧,并表示今后要向小女孩学习,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为内容写一篇小作文。有名学生以《献爱心,让我幸福》为题,写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爷爷跪在地上乞讨,连忙把自己准备买月饼的钱捐给他的事。文章最后写道:“是啊,给别人幸福,自己也会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见,她已经把“心中有他人”这一良好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了。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佣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五册第四课《三个儿子》一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 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课本其实就是在进行人文教育,通过故事让孩子受到感染。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类的发展,更应该促进人类的发展,当今社会,“生命教育”是非常值得人们深入讨论的话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 *** 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法制宣传、培养出具有高度民主法制意识的新型公民,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题,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三位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紧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之从小具备法律意识,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纪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回想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被纳入我国根本***《宪法》。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有关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法律意识。如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珍贵的教科书》、《冀中的地道战》等战争题材的课文时,让学生在了解了战争年代中人们的艰苦生活、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后,及时教育学生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形成激励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的系列教育。又如在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英雄人物课文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要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分裂,及时渗透《反对分裂国家法》的有关内容。《圆明园的毁灭》等文化古迹教材时,告诉学生战争给我们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侮辱,从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情。 二、国情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三是从小培养儿童的自然意识。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歌颂祖国山川壮丽的课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应及时介绍我们国家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五十六个民族过去饱受战乱之苦,底子薄,人均耕地、森林、矿产资源等都居世界末位等基本国情。是中国 *** 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了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拯救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国家,才有辉煌的今天。 又如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必将收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泉水》。描写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向学生灌输保护水资源,宣传《水利法》知识。如《奇妙的动物世界》激发了学生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等。以及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布置学生搜集或查找有关内容,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不乱抛废物、不破坏花草树木、热爱劳动等意识,了解有关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人文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上,确保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具有高质、高效。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资源。四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车的失而复得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却看不出中彩给父亲带来的喜悦,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父亲毅然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懂得比物质财富更珍贵。非法所得、非法占有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让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脑中升华。 利用教材内容教育孩子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例如:《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等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哲理,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品质,并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例如《万年牢》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保证质量,合法经营。再将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及时教育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像这样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这些内容定位在学生生活之中,紧密联系在法律法规上,《工商管理条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词中窥"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总之,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今后语文教学中,继续结合法制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动态,不断地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将法制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进行到底,为培养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小语教学中渗透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南京廖华 雅斯贝尔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语文学科教学时间长,学生们每天耳濡目染,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阅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点好课题,让学生快速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课题是一篇论文的“眼睛”,往往能够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主旨,如《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课题,结合论文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二)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深层理解文意论文中的某些重点字、词、句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所在,也可能是论文的中心所在。因此,老师应从这些重点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有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从思想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过灵活朗读体会论文思想感情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朱作红先生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小学生社会阅历少,可能很难一下子理解论文的思想感情,但只要学生深入反复地阅读,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定会有所感悟,使得情感受到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每一位作者都是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后,试图通过具体化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多样,如范读、带读、引读、个人读、小组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感情,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升华,从而收到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3.结合视听资料体会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如果将抽象的讲解与具体可观的视听资料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影放映,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壮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四)通过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优秀的贴近生活的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命。 (五)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倾吐内心感受,互相启发,从而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二、写作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审题中,明确论文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审题是作文的基础,能否正确审题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少,理解力低,可能难以理解一篇作文的意义,从而使写作达不到预设的育人目的。老师应该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这第一步做好了,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二)选材中,选择身边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如果把中心思想比作论文的灵魂,那么,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就相当于论文的血肉。怎样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论文来呢?叶圣陶先生强调,写作要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们如果真的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展示出来,老师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内心动向,从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 (三)在评论中,采用师批生改方式,强化德育效果以前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师批师改,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也很难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但如果将批改模式转变为师批生改,甚至是生批生改,让学生在交流中启迪思想,熏陶心灵,则可激起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们逐渐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023-08-26 20:09:001

小学语文哪些课文渗透了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 *** 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法制宣传、培养出具有高度民主法制意识的新型公民,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题,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三位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紧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之从小具备法律意识,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纪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回想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被纳入我国根本***《宪法》.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有关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法律意识.如我在教学《小英雄雨来》、《珍贵的教科书》、《冀中的地道战》等战争题材的课文时,让学生在了解了战争年代中人们的艰苦生活、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后,及时教育学生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形成激励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的系列教育.又如在学习《郑成功 *** 》等历史英雄人物课文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要维护民族统一,反对分裂,及时渗透《反对分裂国家法》的有关内容.《圆明园的毁灭》等文化古迹教材时,告诉学生战争给我们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侮辱,从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情. 二、国情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三是从小培养儿童的自然意识.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歌颂祖国山川壮丽的课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应及时介绍我们国家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五十六个民族过去饱受战乱之苦,底子薄,人均耕地、森林、矿产资源等都居世界末位等基本国情.是中国 *** 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了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拯救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国家,才有辉煌的今天. 又如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必将收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泉水》.描写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向学生灌输保护水资源,宣传《水利法》知识.如《奇妙的动物世界》激发了学生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等.以及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布置学生搜集或查找有关内容,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不乱抛废物、不破坏花草树木、热爱劳动等意识,了解有关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人文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上,确保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具有高质、高效.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资源.四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车的失而复得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却看不出中彩给父亲带来的喜悦,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父亲毅然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懂得比物质财富更珍贵.非法所得、非法占有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让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脑中升华. 利用教材内容教育孩子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例如:《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等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哲理,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品质,并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例如《万年牢》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保证质量,合法经营.再将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及时教育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像这样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这些内容定位在学生生活之中,紧密联系在法律法规上,《工商管理条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词中窥"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总之,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今后语文教学中,继续结合法制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动态,不断地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将法制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进行到底,为培养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08-26 20:09:101

国情教育模式

  当前,我们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讲授的课本内容,甚至总是提出一些与课本观点相反的意见;学生排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学习需求,等等。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国情教育不感兴趣,不能掌握国情知识,更不能形成学习能力和激发爱国情感。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形成对国情知识的真正理解。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呢?    一、“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   “为理解而教”是20世纪90年代,由零点项目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联合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致力于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的教学理论。“为理解而教”的教学理论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知识背后的意义和知识学习的规律性,提高学习能力,以便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   “为理解而教”理论认为,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理解”,教育者要思考四个问题――我们应该教什么?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对这四个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形成,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价。   启发性论题(又叫生成性主题),应该是一门学科或者某一领域的核心,对学生和教师而言它们是有趣的;与学生校内外的经历有着多重联系,是方便得到的(存在着大量的可获得资源来辅助学生追求主题)。   理解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它描述的是学生将要理解的内容和程度,强调的是针对特定学生群体而选定的重要学科概念。它应该明确表述学生需要理解的、有关启发性论题的内容,而且应该将理解目标公开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及以便学生明确自己对理解目标的达成程度。   理解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理解目标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有助于帮助学生达成理解目标并表现自己理解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和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延伸、推断、应用和发展,创造出新的知识。   持续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断地进行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评价和反馈,如小组活动评价反馈表或教师的巡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等。持续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或肯定自己,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学习。   “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认为理解是整体性的,提倡以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学生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整体性的,而不是片面的或零散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微观与宏观角度深入理解知识。    二、“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下的国情教育实践   下面就以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国情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认清基本国情》教学设计   (见下页)   (二)主要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在本课学习之前,我对学生做了简单调查。升入九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历史,对一些基本的国情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他们对国情知识比较感兴趣。于是,在第一节课上,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了,那么,你知道国家发展规划是如何提出来的吗?如果你是国家领导,该如何制定国家发展规划?”   听到问题,学生陷入了思考。沉默了几十秒后,同学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进行归类,发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了解历史是把握发展的基础;第二,从现实着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最后,我补充了一条:第三,要明确国家发展的中长期任务和发展目标,阶段性规划是为未来长远发展目标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明确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我将全班分成三个组,下发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分别以“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为主题,自主学习国家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网络信息或其他书籍,最后将学习成果制成海报并制作电子版PPT在班级中讲演。与任务单一起下发的还有“活动任务评价表1”。(见表1)在这个环节中,我给了学生两节课的`时间准备,两节课的时间展示交流。这样就将以往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任务为驱向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概念、政治性术语难以理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基本路线等等。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会主动找我求助解答。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意识。更让我欣喜的是,学生的成果非常好,他们搜集到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在讲解时非常认真,海报制作也非常精美,不仅有知识内容,还有艺术性的设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个时候,我又重申本课的启发性论题:“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你将如何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然后下发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制作国家发展规划或提出国家发展建议并给出具体方案”,与之一起下发的还有“活动任务评价表2”。(见表2)我给了学生两节课的探究时间,一节课的展示交流时间。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出了更严谨的态度,为此查找了很多资料,小组讨论也更加激烈。在小组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当中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有的组做得非常好,大胆设想,富有新意,制定出完整的发展规划并有自己清晰的论证;有的组虽然没能提出完整的发展规划,但是对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水污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方案。虽然同学们的这些规划或方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学习的热情、对国情的关注、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下的国情教育实践的反思   国情知识对初中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有所获,如何在国情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如何让学生获得一种学习能力以便在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国情中把握主动,则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形成一种理解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为理解而教”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本课通过尝试“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以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你将如何制定国家发展规划”这样一个启发性论题,对学生的挑战极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并灵活运用国情知识。   (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理解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解目标的理解   “头脑风暴”“国情大讲堂”“模拟会议室”等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展览、汇报演讲、模拟会议等形式,突破了以往常规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多种表现的机会,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帮助者、鼓励者、促进者、引导者和陪伴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模拟会议室”这样一个活动,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国情知识,更领悟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不断地摸索学习,有助于养成学习的能力。   (三)持续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来自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正式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活动规范和任务标准,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参与和完成;非正式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做出随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
2023-08-26 20:09:171

请问什么是国情教育?国情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谢谢

国情教育课程的本质意义是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即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2023-08-26 20:09:393

国情教育的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2023-08-26 20:09:491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的技巧:  一、回归生活,体验国情。  国情教育与学生和国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选择和实施一定要考虑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以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国情,人口膨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加剧了他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教师紧接着让学生围绕“家乡的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社会热点,激活国情。  利用社会热点,激活国情加强引导,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辨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的习惯。比如,我们讲“三个代表”,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党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我们讲理想时,强调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是现实中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侵犯集体利益。遇到这些问题,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会影响我们对一些观点的认识和接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回避社会现实,一味唱高调,要敢于直接面对它。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动、真实、富有时代特色的事例和详实有力的数据,帮助学生看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看到党和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三、走进生活,明礼践行。  在学生了解了所学主题的内容后,还要让学生走向真实的、更加复杂的社会中去,通过观察、调查、研究,正确认识社会现状,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践行中验证、完善、实践、强化观点。    国情教育是生活教育,同时更是社会教育,从学生生活出发,来了解社会,实践社会,适应社会,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这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2023-08-26 20:10:041

什么是国情教育?

,国情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国情教育就是向学生们 介绍这些与国家息息相关的东西
2023-08-26 20:10:131

国情的国情教育

国情,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它包括自然国情、历史国情(民族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历史)、现实国情、比较国情。国情教育内容应是以上四个方面形成的知识体系。
2023-08-26 20:10:221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把握国策,从而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报国之志。成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国情教育应生活化,即“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是此次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品德要“从生活中来”,并最终要“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的最大亮点。而国情教育内容与学生和国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教材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国情教育应凸显时代特色。即关注社会热点。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思想品德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加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辩识。形式有: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时政主题班会、时政手抄报、时政知识竞赛、时政热点报告、时政点评课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的习惯。从而有利于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三、国情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是践行,青少年要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就必须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附近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通过帮忙老人整理内务,陪他们聊天,打扫卫生......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心及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必须让学生走向真实的、更加复杂的社会中去,通过观察、调查、研究,正确认识社会现状,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践行中验证、完善、实践、强化观点、规范。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让国情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凸显时代特色。坚持用事实说话,多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2023-08-26 20:10:391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从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进取,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勤劳著称于世,又有为人称道的道德风尚应用于世。到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的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二、进行五千年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迫不得已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不胜枚举,展现了农民阶级为自己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中国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斗争,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历史已经证明,唯一的出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西方的多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在近现代历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以及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三、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这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富强。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因为在我们这个底子薄、人口多、生产不发达的国家,如果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将会产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受穷。在生产不发达不富裕的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家都有饭吃,都能生活得好。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是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我国已建立了比较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村经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在部分领域我们享有世界先进水平,如航空航天、计算机、高分子合成、核技术、卫星通讯等,这足以证明社会主义是适合我国的一条发展道路。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生产力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国情教育,能够用历史史实感染学生,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激发学生民族紧迫感和民族忧患感,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2023-08-26 20:10:502

爱国教育内容有哪些?

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主要教育方式有学校的集中授课和渗透灌输,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宣传,组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纪念活动和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重大建设项目和成就展览等。
2023-08-26 20:10:572

当前中国是更应培养民族危机感还是民族自豪感

危机感
2023-08-26 20:11:263

课前三分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什么?

内容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中小学应当将国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同时草案二审稿明确,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图案;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草案二审稿还规定,需要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的,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并与使用目的、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相适应。
2023-08-26 20:11:331

如何对当代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doc

多看看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就出来了,要是每天都看新闻联播,那就没啥子用了。。
2023-08-26 20:12:012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 国情教育 学生 一、利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来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现实和真正规律,预见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的国情,来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少了纯理论的说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剩余1046字)
2023-08-26 20:12:101

五年级国情教育读后感作文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实施陶行知思想的时候,重要的是与当前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以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我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来认识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的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也同时是川大附小的“平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亦即柳斌副主任所说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录取率、得奖数......的做法和思想,既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
2023-08-26 20:12:201

如何在国情教育中体现“三贴近”原则

——从一节课的教学谈国情教育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几年的初三教学工作,我深感初三国情教育部分内容难教,学生难学。原因有两个:从学科知识角度看,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比较抽象;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总觉得国情部分的内容空洞、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甚至有的学生觉得“学这个没有用”。面对这样的现况,教师就要从学情和内容出发,找准切入点,选取材料,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课堂。为了走出这样的困境,我也在尝试改变。下面就一节课的教学谈一下我的做法。
2023-08-26 20:12:302

教育国情是什么?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

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三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推动我国教育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另参考: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结构不平衡带来的,并制约了人口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现阶段优化教育结构,尤其是优化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是提高教育素质的核心要务。(一)教育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对于总体的教育发展水平和结构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县一级单位的财政状况和支付能力成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教育水平的不平等指标进行分解,发现教育水平的省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仅占总体差异的不到30%。但是,省内县际的差异非常明显,总体教育差异有70%源于各个县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这表明,如何有效发挥县一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将是未来解决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二)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就使得义务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公共资源投入的阶段分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在非义务教育中,高等学校所占比重较大,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降低了比重。而我国现在偏偏短缺的就是高质量的熟练技工。第二,从总体上说,义务教育占预算内教育事业和基建支出的构成还比较低。(三)教育城乡差距依然突出。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尽管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本来的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投入质量都不高。城乡之间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教育投入的质量上差别也比较明显。例如,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四)性别差异依然存在。由于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初等教育的性别差异已逐渐缩小,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男性占有极大优势。因此,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的关键是在更高的教育阶段上实现性别平衡。
2023-08-26 20:12:40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

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教育基地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此次公布的100个示范基地中,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内容有19个,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斗争内容的有9个,反映现代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容的有75个。2009年5月,中宣部公布第四批8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旨在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更加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2023-08-26 20:12:481

国情教育更注重民族自豪感 还是 忧患意识的 辩论

爱国,特别是和平时代的爱国不需要浴血沙场、不需要怒发冲冠,需要是1、认定自己的国家,一个完整的国家;2、不忘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虽然不需要精通,但也需略知一二;3、不忘历史,,像日本,出于民族大义,我们在政治上应该坚定的以史为鉴。要警惕时刻警惕,时刻警惕。当然,不忘历史并不是时代仇恨,一个从废墟中又没有什么资源能够迅速崛起的国家,有些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凭借中国的智慧赚日本人的钱有什么不可;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情教育要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回避,但绝不是传播消极悲观情绪。我认为,对于尚未形成健全的思考判断能力的少年儿童而言,应该多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而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则应当更全面、更深入地观察,让他们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并做好为之奉献的思想准备。在大学里,应该普及和加强国情教育,将它融入思想政治课,或者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从而认真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生的意义。(作者倪维斗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答案补充 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的学生尤其是生活在经济比较发达且对外开放、交流程度较高地区的学生,较大程度上具有家庭生活的优越感同时又具有民族自卑感的双重思想意识。前者是由于家庭生活温饱有余;后者则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市场经济进程中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反差所形成的崇洋媚外的大气候影响的结果。一次简单调查,内容是“在同等条件下,你将来选择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上大学?为什么?”,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倾向于在国外上大学。理由是国外大学的教学质量较好。而事实上,我国许多大学的教学水平和国外大学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在中学生心灵深处潜在的民族自卑意识。一个充满自卑意识的民族将没有勇气战胜困难、超越别人,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一个民族不能有自卑意识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居安思危、发愤图强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从过去那种一味向学生灌输“地大物博”的培养学生优越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一定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对国情的辩证看法。 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理解中国的国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08-26 20:13:031

教师为什么要了解国情

  首先,教师了解国情后,才能让学生对我国的资源条件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我们的国情决定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认清建设国家任务的艰巨性。  其次,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未来的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同时积极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并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三,要让学生了解“三农”问题,看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很多大学生自小生活在城市,只看到城市奢华的一面,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不太了解。  国情教育要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回避,但绝不是传播消极悲观情绪。对于尚未形成健全的思考判断能力的少年儿童而言,应该多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而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而言,则应当更全面、更深入地观察,让他们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并做好为之奉献的思想准备。在学校里,应该普及和加强国情教育,将它融入思想政治课,或者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从而认真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生的意义。
2023-08-26 20:13:511

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内容

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主要教育方式有学校的集中授课和渗透灌输,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宣传,组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纪念活动和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重大建设项目和成就展览等。
2023-08-26 20:14:323

大学生为什么要深入了解国情

首先,要让大学生对我国的资源条件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近年来土地沙漠化、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地下水位逐年降低,江河污染严重……在资源占有方面,和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差距:俄罗斯人口大约为中国的1/9,人均土地面积却是中国的16至17倍;俄罗斯目前石油产量约为4.7亿吨,人均产油量是我国的35倍。我们有些大学生,特别是出国留学生,很羡慕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宽松奢侈的生活空间(其实好多国家并非如此,尤其是日本和北欧国家),但是如果对我国国情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应该知道,盲目仿效西方模式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的国情决定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认清建设国家任务的艰巨性。 其次,通过国情教育让大学生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中国持续多年保持经济高增长,人民生活也得到改善,这是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绝没有理由沾沾自喜。现在人们都在说中国成了“世界工厂”,我们出口产品很多,绝大多数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从加工制造中赚到很少一部分辛苦钱。有些高科技企业实质上是“两头在外”,技术和原材料从国外引进,产品销往国外,只是在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排污。在一定发展阶段,有些做法也许是无奈的选择,对一定的发展阶段来说,对我们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要在经济发展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目前我国的GDP增长主要靠出口加工和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房地产投资驱动,资源消耗和浪费非常严重,我国的GDP约占全球的4.5%,而我们消耗的钢铁占全世界的3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45%,这种高消耗带来的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1993年以后,我国石油就是净进口,2005年进口石油1.3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3%。目前国内石油产量不太可能增加,而需求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年需求量将达到4.5亿至5亿吨,每年至少需进口3亿吨。而从国外进口或者合作开采,竞争非常激烈,美国、日本等国家还恶意搅局,政治和经济付出的代价比较大。未来的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同时积极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并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三,要让大学生了解“三农”问题,看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很多大学生自小生活在城市,只看到城市奢华的一面,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不太了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缺失,民主和法制建设也严重滞后。要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谈何容易!另外,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生活显著改善,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残留着许多封建、半殖民地的东西,文化素质方面的提高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很值得大学生思考。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情教育要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回避,但绝不是传播消极悲观情绪。我认为,对于尚未形成健全的思考判断能力的少年儿童而言,应该多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而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则应当更全面、更深入地观察,让他们树立危机感和责任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并做好为之奉献的思想准备。在大学里,应该普及和加强国情教育,将它融入思想政治课,或者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从而认真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生的意义。
2023-08-26 20:14:591

教育部机关干部党性与国情教育基地 有哪些

南梁干部学院
2023-08-26 20:15:192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润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而且特别注意选用我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1 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2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3 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各方面
2023-08-26 20:15:432

如何理解政治观教育中的基本国情教育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  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图1)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扁平化”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 、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或“过度教育”的问题。  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 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办学条件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学历化倾向等外部体制性障碍,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政策乃至法律的文本并不难,难的是成为政府、学校和社会自觉拥戴的制度安排和自愿履行的行动规则。  3.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  多年来,尽管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确在逐年较快增长,而且平均年增幅比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要大,占GDP比例从1996年的2.5%一度提升到2002年的3.32%,达到了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原来预计2000年后来拖延至2005年的4%目标未能如期实现。特别是2005年经济普查使GDP存量多出2.3万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004年更下降为2.79%,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远低于同期世界4.4%的平均水平(表1)。这在一定程度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教育能力有所弱化,很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表2显示,1990-2004年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投入的比重从85.6%下降到61.7%,年均增幅一直低于同期的社会教育投入增幅,事实上,中央本级财政对教育支出的增长基本能够保证,问题是地方财政没有完全到位。在过去15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之中,有7年比上年增长16%以上,其中最高的是1994年,当时为落实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刚刚开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果一下子比上年增长了35.38%;还有5年增长率处于10-15%之间,有3年低于10%。政府换届之年的教育经费容易出现较低增长状况,如1998年和2003年,分别在9-10%上下,但是1993年是个例外,估计是由于上述《纲要》的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具有很大弹性。其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是,中国的财政预算内外两笔账、决算必高于预算,经常有超预算收入。由于缺乏财政超收收入等比例追加教育的机制,决算时差距很大。  同时,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于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由于地方财政支持能力强弱不一,2004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异,财政拨款最高的地区比最低者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分别为10.2倍、8.9
2023-08-26 20:15:591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通用6篇)   在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后,这段经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1   爱国主义教育,会激发大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开拓的精神。因此,在广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爱国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知国、爱国、报国,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着力培养同学们树立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人生目标。努力学习的用心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社会赋予的光荣的使命,要求广大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要让爱国热情体此刻所承担的建设的使命、发展的使命、创新的使命上,把爱国热情凝聚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姿态,坚定不移走向世界。爱国需要智慧和远见,充分表达爱国热情,切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教育   每周一全体同学身着整齐的校服,早早的就来到了升国旗的地点。随着主持人宣布升旗仪式的开始,国旗护卫队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来到了国旗台下。之后,管乐队奏起了神圣而庄严的国歌,在全体师生的注目礼下,鲜红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伴随着祖国母亲一齐搏动,在晨风中飘扬的国旗与朝阳朝晖相映,昭示着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仪式第三项,全体同学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唱响了国歌,嘹亮的国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然后,同学们举起右手,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用他们的肺腑之言来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表达了勤奋努力,立志成材,在生活中忠诚执着,朴实无华,勇于攀登,刚毅厚重的决心。   二、大力宣传,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材料   透过极力宣传和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材料,在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开展学风建设,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全校也构成了一股强烈的“学习高潮”,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   三、弘扬爱国主义之组织生活   为进一步弘扬广大学生的爱国主情怀,借此时机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同学们追求理想的决心和毅力,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各班以讲述历史故事,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材料,以知识竞赛等形式展现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用心参与,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能够看出同学们的充分准备以及对爱国主义的充分认识。充分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透过本次系列活动,到达对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爱国思想觉悟以及提高了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素养。到达了良好的效果,各项活动圆满的举行,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2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学生中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不断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爱国热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落实责任,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政教处及时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活动方案,学校迅速地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随后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各班结合本班特色也相应地制定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开展过程,确保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按照活动方案,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出国旗下的演讲、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多渠道、深层次地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在活动开始的始终,学校还坚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通过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三、开张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分阶段,持续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   1、确定五月份为爱国主义教育周。五月的第一周各班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队会教育活动,并积极开展讲爱国主义故事比赛。另外,学校以庆“五一”和“五四”活动为契机,举行了新团员入团仪式,重温五四精神等活动。   2、开展“爱校如家”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把爱热情转化为迎奥运的实际行动。   3、在六月份,学校以庆“六一”活动为契机,举办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在小学部开展了“立志成才迎奥运”主题班会,中学则开展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班会,普及奥运知识,增强爱国热情。积极开辟类似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   4、在九月份开学伊始,学校便结合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工程提供的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爱国影片《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观看电影后,学校要求学生写出电影观后感,这样做一是通过写观后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电影的记忆,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年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本次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并值得我们长期性不间断地继续开展实施。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但要想改进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行不懈地努力。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育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学好本领,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班会内容: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4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是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教基[1993]17号),并将这些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活动;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参观、瞻仰、考察,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注重利用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元旦、春节和"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5   为了进一步使更多的学生能在校园里亲身体验、认识到我党革命的伟大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由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已取得圆满结束。通过一系列的宣传、筹备工作以及有序明确的分工,使得本次活动开展得紧凑顺畅,有声有色,充分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热情,丰富了同学的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得本次活动得到尽善尽美的诠释。现将本次活动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宣传工作全面、到位   我校师生共同开展了这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我们以老师、学生为桥梁,向广大同学宣传这次活动,并通过海报、横幅、校园广播等宣传手段,力争使宣传工作面面俱到,力图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和中心深入到师生队伍中去。   同时,这次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不管在教师的课堂上,还是在学生们的主题班会上,系列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将爱国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与我们前期的宣传和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二、活动意义深刻,流程清晰紧凑   1、爱国主义进课堂,人文教师当主力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自10月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以来,我学校的教师们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教师们利用课堂来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老师们深刻而具有激情的宣讲,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并从中理解了何为爱国,怎样爱国,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此外,两门课的任课老师还布置作业,让学生谈理想、谈爱国责任,作业成绩还作为平时成绩占30%记入学期总成绩中。   2、图片巡回展精彩纷呈   我校在工艺美术班楼前展出了几十幅有关革命起义的图片,教务主任、工会主席及各班班主任亲自带队,带领同学们观看图片展。在观展的过程中,老师们深情而详细的介绍,使广大同学感受到了革命英烈们英勇不屈;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们经受的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了大家努力成材,为祖国美好明天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3、影片播放,扣人心弦   我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多部有着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电影,一幅幅聚众思索讨论的画面,一幕幕顽强拼搏奋战的场景,似乎把同学们带到了战火年代,让大家感受到一颗颗爱国心的跳动,尤其是影片中革命烈士,为了革命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影片的精彩片断时刻都在扣动着大家的心弦,使广大同学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4、征文比赛,展杏林学子风采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更深刻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校还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比赛,本次比赛的征文主题为:探索革命发展新道路,增强职专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改革新形式,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爱国主义教育。这三大主题紧扣爱国二字,一方面能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锻炼大家的写作水平。本次大赛共征集参赛文稿两百多篇,经过评委老师们的认真评比,共评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优秀奖十一名,这些获奖同学的佳作都深刻的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爱,更体现了职专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一步鞭策了当代职专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   5、演讲比赛精彩深刻,爱国情怀激情澎湃   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我校美术、计算机组专业教师结合此次活动在学生课堂上进行了爱国演讲比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一方面,更有力地宣传了爱国主义,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学生能从中领悟到爱国的真谛。   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已经顺利的落下帷幕。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我校老师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加上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本次系列活动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得到了校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这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为祖国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大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6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动员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途径。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经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机制,并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大量工作,现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线,注重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紧跟当前形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上好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课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晨会、宣传版面等渠道,各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全体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   (二)我与红领巾同成长   我校少先大队以建队节为契机,开展了我与红领巾同成长入队活动,此次活动共有16名同学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员行列,全体新队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庄严地宣誓,表现出了少先队员们抖擞的精神和专注的神情。活动穿插少先队知识讲座,革命故事教育等内容,使我校的少先队员们再次受到鼓舞,也使部分同学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肩上的责任。   (三)多种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在今年学雷锋活动日,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公益劳动。   2、开展课前唱红歌活动。   3、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校园”主题班会   4、开展“我爱我祖国”的绘画展和五一专刊手墙报竞赛   5、开展了读书热活动。   多渠道引导全体学生向伟人学习,重温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感受民族精神和伟人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我们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培养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了孩子们从小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
2023-08-26 20:16:41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几个部分?

电视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帮助都是很受益的。
2023-08-26 20:17:017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工作

根据《那曲地区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总体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小组结合巴青县各中、小学实际情况,认真部署第二阶段主题教育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第二阶段主题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发挥职能作用 根据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落实,进一步加强各学校领导小组职能,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制定详细的宣讲计划、优化学习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修订学习计划及讲授方法。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做到组长亲自抓、各班主任、党、团、少先队负责人具体抓。主题教育活动小组巡回指导、检查。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格局,确保主题教育活动高标准、高质量进行。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悟 青少年主题教育工作组按照“先领导、后群众”、“先教师、后学生”的原则。对学校教师进行了国情教育部分进行辅导讲解。针对少年儿童如何理解、学懂,与部分教师座谈交流。各教师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讲授的计划方法。同时青少年主题教育工作组要求各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学体系平台,把主题教育内容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和各类的活动中“寓教寓乐”。并严格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主题教育检查提纲》、《常规教学内容检查提纲》等五项内容检查落实。您现在阅览的是[url=http://www.025bm.com]南京租房[/url],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 (三)协助县政府“两基”办工作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组协助巴青县政府、教育局督导检查全县乡(镇)政府13所中、小学“两基”办公室的档案材料、数据表册、制度建设、并在学校清点了学生人数。分别召开了家长、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学校仓库、教室、宿舍、食堂的物资逐一清点。在个别乡镇与乡党委联合下乡、走村串户、进行劝学,讲解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两基”的有关文件精神,促使家长送子女上学。 (四)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化 青少年主题教育工作组在全县13所中、小学督导、检查国情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过程中,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全方位地进行了检查落实。各学校基本能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基本能按照《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置标准》开设课程。各学校制定了详细德育工作计划、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成立以校长担任组长的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卫生工作制度,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对学生定期进行全教育。后勤管理制度齐全、仓库实行“双人双锁”出入库单、登记表明白无误。教师定期学习文件,会议活动记录齐全。 二、取得成效 (一)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加强 通过这次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国情主题教育活动,全县师生员工。全面了解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元朝起中央政府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近代以来,中国曾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陷入被压迫的境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御外侮、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学校以本乡(镇)实际情况及党对农牧区的各项政策,结合本乡(镇)的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丰富的宣讲内容,使学生深刻明白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西藏的发展,也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学校组织职能进一步加强 在主题教育活动国情教育期间,检查了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财务管理、“三包”经费使用情况,各类制度齐全管理到位、教学管理详细可行。各校的党、团、少先队组织制定出了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详实,并在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组织讲授、讨论、演讲、知识竞赛、老党员忆苦思甜、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教育等。引导青少年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奉献的道德风尚。运用学习专栏、简报、开通校园广播站播放国歌、革命歌曲、时事新闻、升国旗、《纪念“3·28”百万农奴解放日》等活动。宣讲主题教育内容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共出简报31期,全县中、小学共出简报260期、各类活动26场、心得体会341份,第一阶段工作小节13份。第二阶段工作小节13份。 (三)“控辍保学”成果显著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组协助县教育局“两基”办对全县10个乡(镇)13所中、小学按评估验收指标要求督导检查了“两基”办的档案材料、数据表册、制度建设、并清点了班级学生人数,根据个别乡(镇)的劝学难点,在乡党委的陪同下深入村里、挨家挨户的给村民讲解教育有关法律、法规及“两基”办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督促乡政府限期召回辍学学生。经过青少年主题教育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巴青县小学生107人辍学,中学无辍学学生。目前全县适龄儿童5490人、小学在校生5352人、适龄儿童在校生53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6.7%、辍学生107人、辍学率2%。中学在校生1326人、劝学成绩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主题教育活动辅助资料少、缺乏直观教育、内容单调。 2、学校管理不到位,部分资产丢失严重(如被单、枕套、校服等)教学仪器大部闲置,使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3、课程设置不科学、偏科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大纲任务不能保证按时完成。 4、师资分布不均、公路沿线县城超编、偏远乡(镇)缺编。 5、“三包”经费账目不够规范,师生公用经费透明度不高。 (三)建议 1、各学校要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规定,合理安排、开足开齐课程。 2、严格落实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3、加大校长、后勤人员、炊事员体检制度、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2023-08-26 20:17:55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什么?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包括全民,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国家机关、军队、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城乡居民组织、家庭和全民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2023-08-26 20:18:221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高度重视。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2.丰富教育形式。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它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搞专题报告会等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使之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3.正确分析认识国情。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4.巧用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5.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6.注意结合实际。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2023-08-26 20:18:42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

是进行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的教育。爱国 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思想感情, 即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在各民族 悠久历史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 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对待祖国的一种政治原则 和道德原则。
2023-08-26 20:18:564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什么?

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包括全民,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国家机关、军队、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城乡居民组织、家庭和全民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扩展资料: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
2023-08-26 20:20:04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祖国的辽阔疆土、壮丽江山、丰富资源,突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前景,增强全民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意义1.教育方法(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人民充分认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关系,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反对崇洋媚外,也要反对盲目排外。2.主要意义(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2)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3-08-26 20:20:212

从当今教育国情来看,名族危机感缺失较为严重

国情: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按照一定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国情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族成员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民族危机感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国情教育中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危机感同为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2者其实都建立于一个统一就是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的。这两种民族情感贯穿着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在一个比较的观点上予以论证。此外,我方认为注重二字在讨论中更应该体现为一种迫切性,而不单单是一种重要性,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把着力点放在民族危机感培养上理由有三第一培养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于公众正视和发现民族当前和前进中的问题和隐患。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大量隐患,这些隐患只有培养出足够的危机感才能迅速发现,隐患险于明火,民族危机感的培养不仅需要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更多的是对于现在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的理性的前瞻的预见这种情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能够从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正如古人所言知危者不危,只有看到并重视暴露出的危险于隐藏着的威胁,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反观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素材只是旧有辉煌和现今成就,无法有效延伸到未来第二培养民族危机感更好切中了当前国民的情感实际国情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注重解决公众民族情感中的薄弱环节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崇尚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思想报喜不报忧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心态存在很多民众之中,面对许多严重威胁民族生存的国情,人民群众的危机感。在北方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南方许多地区仍然在砍伐森林破坏我们的环境。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面对断水的威胁时,南方的工厂还在排放着大量的污染到曾几何时清澈的河流中。民族危机感的严重缺失正在上演着一出出个人因一时之利泱及一个种族生存的惨剧。第三培养民族危机感更有利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的发展在当前国情下民族发展更需要注重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意识中外的实践证明危机感最大限度的团结力量危机感培养能使人们对国家民族现在和未来保持清醒的认识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公众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综上所述,我方观点认为,国情教育应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
2023-08-26 20:20:431

爱国教育内容

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包括国家的产生、形成、发展,各民族的构成和融合,现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和反抗侵略的历史及英雄人物事迹等。中国的教育,特别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尤其突出中国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突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独立富强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的科学技术成就等。中国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卓越贡献,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增强全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包括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地理、自然资源,现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建设的成就等。主要教育方式有学校的集中授课和渗透灌输,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宣传,组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纪念活动和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重大建设项目和成就展览等。
2023-08-26 20:20:51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哪些?

党史学习,历史学习特别是近代史,国情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2023-08-26 20:20:594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什么?

国中含着家,家是心安点。爱家必爱国,团结往实演!---家、国强盛,容不得半点假。因为,别人真自己假,就会穷、就会挨揍。
2023-08-26 20:21:252

研学旅行有什么意义及感悟

1、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2、社会教育研学旅行让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连接了,让历史上的人物更充满了“烟火气”,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追寻古人的足迹,寻访历史文化的遗踪,当原本一些在课本上通过文字感知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经过一个漫长学期的封闭学习,让孩子放松下心情,适当的放松与调节,松弛有道,可以让学习更加地高效。3、国情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国情意识。4、爱国主义教育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5、个人素质教育研学旅行是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好机会,让学生拿出勇气去尝试问路,吃从来没见过的食物。在不危险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去冒险,在最短的时间内追寻最大程度的自由。6、感悟:见识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未来。
2023-08-26 20:21:421

论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

  地理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地理科学的形成而诞生、发展,到了现代,已逐步形成为一个开放的、结构复杂的系统。为了培养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学校地理教育担负着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有的功能。   一、学校地理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   学校的地理教育寓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1.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①通过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地理教育具有进行国情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丰富的国情教育内涵。加强国情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祖国。使学生既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和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利之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学生既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又产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②通过乡土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思想。   乡土地理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家乡建设成就的切实感受和存在的不足可激发其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这样,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使学生从切实感受体会中逐渐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   ③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了解,坚定学生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校地理教育能充分利用所学内容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并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能加强国际意识,深化全球观念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地理教育中都注意把本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本国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全球意识。   通过对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概况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树立参加世界经济交流和竞争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比较,使学生认识我国虽是世界大国,但目前仍然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初步树立献身祖国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的观念。   3.能通过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教育,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辩证关系。特别是人地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以及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当代学校地理教育中尤为重要。   80年代以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用“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辩证观点教育学生,使我们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与环境相协调,不能用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手段,去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而贻害子孙后代。   通过学校地理教育,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对于提高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和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其作用无疑是深远的。   二、学校地理教育能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并发展学生智能   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十分广泛,我国历史上向来把“知天文、晓地理”作为博学多才的象征,直到今天,地理教育的内容仍然包括天文学和整个地球科学体系。学生通过地理教学,可以获得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多方面的知识。   1.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日常生活需要很多地理知识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得的,只有认识、了解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中取得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前,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各项生产活动虽然各有特点,但处处都可以看到自然条件对这些生产活动的影响。地理教学涉及我国的土地类型、水热条件,森林草场、天然牧场等各种自然资源条件,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过乡土地理了解自己的家乡状况,对将来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都是十分有利的。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理教学要讲授各种工业的地理分布、原料来源、燃料和动力的供给、交通运输条件、产品的供销,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学生通过地理教学掌握这些知识后,对将来参加有关工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十分有益的。   地理教学还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管道运输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不断扩大了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促使了通讯、邮电、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些工作虽然性质不同,但它们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等,这正是地理教学特有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些知识,无论对学生今后择业,还是尽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都是不可缺少的。   3.地理教育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地理教育是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教育途径之一。从现实生活来看,任何一个现代职业几乎都需要程度不等的地理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论是管理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都应具备程度不等的地理观念、地理思维和地理知识。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教育在培养人们经济意识和经济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②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人们要通晓商业行情、需求、文化信息、区域的交往与联系,以及对市场的预测,这一切都与地理信息相关。   ③资源的开发利用、运输、购销、国内外市场的分析以及旅游观光等,地理知识也都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4.地理教育还为升入上级学校的学生,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中小学应学好包括地理在内的各种基础课程。中学地理教学,一方面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提供必要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学习与地理有关的专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科学文化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要想真正精通一门专业,并作出较大贡献,就必须在中学阶段打好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院校的培养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担负起“四化”大业的重任。   5.地理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智能。在开发学生智能中,地理教育的功能主要有:   ①每一个地理综合体的形式,都是由各种地理事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层层剖析,使学生认识它的组成,然后再加以综合,归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进行综合的能力。   ②地理教学重视对区域整体的分析研究,重视对各地区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差异性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记忆、对   比分析等能力的培养。   ③地理教学重视野外观察、考查、气象观测、参观工业生产流程等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地理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   ④地理教学重视地图的运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填绘各种地图,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认识能力,读图、绘图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亦有其独特的作用。   地理教育能使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地理事象的认识、了解,发掘地理景观的美,从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起美感,进而构建美的心灵,达到美育的功能。   1.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特征   学校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能使学生形成不同形态的美感。就自然景观来说,如山体的雄伟美、峡谷的幽深美、山川的秀丽美、山石的奇特美等。   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会使学生感受到极为丰富的色彩美。如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阳,晶莹光洁的冰雪雾淞,绚丽斑驳的鸟兽鱼虫,光泽艳丽的矿物结晶,红黑褐黄的土壤岩石,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海市蜃楼,以及色彩缤纷的宫殿、服饰等,都以其特有的色彩给人以美感。   地理景观里一些相对运动中的景象,呈现出动态美的特征。例如,奔腾的江河,潮汐的涨落,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火山的喷发,云雾的变化等,运动着的地理事物,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地理教学语言富含形象生动的语言美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象、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为学生直接感知,更多的还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一个善于讲课的地理教师,能用清晰、明快、生动、通俗易懂的地理语言,绘声绘色地讲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灵,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也是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   3.丰富多样的地理教学手段,会给学生以艺术美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用不同程度的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板图板画美、教具美等来表达地理学科特有的自然美及和谐统一的韵律美。   地理教师工整、流利的教学板书,会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地理教学板图、板画,会使学生领略美的风味;丰富多彩的地球仪、教学挂图、地理画片、地理模型、地理标本等,可使学生体验美的情趣;教学影视中呈现的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画面,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会深深地留在学生们记忆的年轮中。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大量异国他乡的、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事象;可将缓慢发生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可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几十平方厘米的荧屏中;还可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更增加了真实、新颖、趣味特色,使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都会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条件下获得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   4.通过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在活动中,除了扩大和加深地理学习的内容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训练,同时,又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形象生动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坚定信心,切实加强学校地理教育   学校地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千百万“四有”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地理知能体系的建立,对于学生美育观念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地理教育应该不断加强。   最近,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学校地理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造成了地理教育界部分同志思想的混乱、严重地影响着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这个困难时刻,我们也要进行反思。面对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地理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克服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高等院校地理系应拓宽专业设置,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竞争,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中学地理教育要转变观念,变升学目标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教育,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教育,变重教为教与学并重,变单一目标为多层次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优秀的接班人而努力。
2023-08-26 20:21:501

大学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两篇)

篇一: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广大研究生爱国、兴国、强国,常怀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身,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特面向广大研究生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献礼祖国70华诞,建设卓越华中大 二、活动形式 研究生“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由研究生工作部统筹部署,各院系结合自身实际具体组织开展。 三、活动内容 (一)爱国志——热爱我的祖国 1、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党支部理论学习、组织宣讲团、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2、加强国情教育。院系承办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人生·事业·国家”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央企国企负责人等进入校园开展国情、社情教育,帮助研究生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方面基本情况,引导他们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考虑问题,从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感。 3、培养爱国情怀。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讲授爱国精神,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爱党、爱国的深刻情感;组织研究生党员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铭记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让研究生深刻感受民族复兴的艰辛奋斗历史,珍惜当下和平美好生活。 4、强化感恩教育。围绕研究生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爱国、励志、感恩”系列活动。发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德育助理、助研、助管等群体的作用,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国家资助育人精神,加强感恩教育,让研究生感受到党与国家的教育好政策;加强励志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爱国行——奋斗我的祖国 1、引导研究生投身基层,服务人民。组织开展治国理政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如:选调生培训、选调生交流分享会、基层实践行、基层挂职锻炼、准选调生岗前培训以及校院领导看望选调生等活动,鼓励更多研究生敢于奉献担当,勇于投身基层,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2、引导研究生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组织开展研究生国防军工教育系列活动,如:国防知识科普活动、国防军工活动周活动(邀请校内外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入校开展讲座)、“寻访军工足迹,传承军工精神”国防军工企业行活动、国防军工就业校友的朋辈交流活动等活动,帮助研究生在活动中不断拓宽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引导更多优秀研究生生投身国防军工、服务国家发展。 3、引导研究生科研报国,扎根大地。组织开展研究生科研报国系列活动,如组织研究生赴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前沿技术高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强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志向。 4、引导研究生志愿服务,回馈社会。组织开展研究生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回馈社会,如:爱心义诊、助学支教、关爱老人、关爱特殊儿童、普法志愿活动、科技科普志愿活动、水土资源保护等,鼓励研究生与祖国发展同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个人素质,同时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三)爱国情——青春我的祖国 1、弘扬主旋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挖掘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紧密结合,培育华中大研究生共同的爱国价值观基础。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邀请师生一起畅谈与学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辉煌历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开展包括主题征文大赛、演讲大赛、“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读书荐书评书和知识竞赛等在内的“我与祖国共成长”系列讲述活动,激励青年学生学好本领,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谱写新华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华,结合时代内容创新其内涵,鼓励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组织、社团等举行歌唱祖国类歌曲创作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品征集、读书交流活动、留学生文化交流等活动,培育一批爱国主义精品活动项目;展现研究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开展才艺十佳、主题音乐节、话剧表演、文艺汇演、微视频征集等活动,营造蓬勃向上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建成强国。 四、活动要求 1、活动持续时间为5月—10月,10月份将集中展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 2、本活动分为爱国志、爱国行、爱国情三部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各部分至少组织一次院级活动、至少参与一次校级活动;院系自己组织的活动形式不限于本活动方案,鼓励创新,鼓励跨院合作。 3、研究生工作部官网、HUST研工小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将开设“我和我的祖国”专栏,宣传报道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精品活动。 4、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通过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扣主题、创新形式、贴近师生,切实增强活动吸引力、感染力;三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校院官网、公众号、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充分反映学院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展示优异成绩,为庆祝共和国70华诞营造庄重、喜庆的浓郁氛围。 篇二: 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教工委函〔2019〕3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全省普通高校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湘教关委[2019]1号)精神和统一安排,经研究,决定于在全院大学生中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 活动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拓展学院关工委工作平台,让更多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深刻感受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心和自觉性。 二、活动时间: 3月—6月 三、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宣传教育活动。要紧扣主题,充分利用校园网、公众号、微信、宣传栏等媒介组织全院学生深入学习,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发展史,通过学习激励全院学生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担当实干。 2.主题班会活动。邀请“五老”进班会座谈会,与班级、学生结对、交流,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一起畅谈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辉煌历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激励青年学生学好本领,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3.读书实践活动。与党团、社团活动相结合,利用各种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读书荐书评书和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集舆论导向、道德实践活动、文化设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师生做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征文、微视频活动。广泛发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主题征文、微视频活动,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我和我的祖国”这一主线,以“五老”的经历反应出新中国发展变化,从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认真总结活动的收获、体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时间安排: 1.3月,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部署。 2.4月-5月,与学院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各二级关工委及相关部门围绕主题,组织“五老”人员与青年学生结对、交流,开展活动,根据作品要求(见附件1)撰写文章和拍摄微视频。 3.5月初,由学生工作部(院团委)和学院关工委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并进行作品展示。学院关工委于6月6日之前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与开展活动总结一并报送省教育厅关工委。 4.6月中旬,省教育厅关工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报送作品进行评选,评出省级一、二、三等奖,并从中择优推荐征文12篇、微视频7个报送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组委会参加评审。 五、活动要求 1.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学院成立“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蒋广庭 副组长:刘 勇 成 员:龚兴蕾 谢 军 张月娥 罗 波 佘朝华 聂善建 汤北湘 王光华 龚建才 周玉甲 王冬辉 刘圣明 周 倩 褚 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离退休工作处,办公室主任由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兼任。 领导小组负责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院关工委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统战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离退休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积极参与组织实施,落实组织措施与责任,使主题活动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2.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做育人平台建设的主人。通过设立主题教育专栏、典型人物和事例宣讲平台及暑期社会生活践行平台等,调动发挥学生在宣传与传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参与一个,受益一方”的效果,以实际成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3.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活动实效。相关部门要按院主 题活动方案的总体部署,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各项工作保障。宣传统战部要在全院大学生中做好宣传动员,让活动成为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并要把统一组织活动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形式,扩大参与范围,使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要将“我和我的祖国”教育引入课堂,既立足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转化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植根于课堂,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内心。 学工部(团委)要借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之机,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采取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力争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各二级关工委要在开展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全面组织开展征文、微视频比赛,并推荐5篇优秀征文和2个优秀微视频作品于4月30日前送学工部(团委),再由学工部(团委)牵头组织评审,对推荐的作品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对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院关工委要按省教育厅关工委的要求,对全院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及活动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表彰,并将活动总结、优秀征文和微视频于6月6日前一并报送省教育厅关工委。
2023-08-26 20:21:581

什么是我国的现实国情?

我国的现实国情,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层次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文化观念。国情,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它包括自然国情、历史国情(民族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历史)、现实国情、比较国情。国情教育内容应是以上四个方面形成的知识体系。国情可以具体分为七个方面: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产、生物、水、光、热资源等。2、科技教育状况:科技队伍,科研水平、体制,教育的规模、结构、水平等。3、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生产力布局、对外经济关系等。4、政治状况: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划分,政党和政治团体间的关系、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等。5、社会状况: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6、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艺术观念及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7、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2023-08-26 20:22:131

8月党课学什么内容

8月党课学什么内容如下:1、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2、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教育;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5、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6、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7、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扩展资料:党课的形式有:1、课堂讲授形式的党课课堂讲授是党课教育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可以分设不同的班,由党课组织者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员和安排授课时数。2、座谈讨论形式的党课座谈讨论是指在党课教育组织者的指导下,党员、领导干部围绕一个或某方面的问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进而提高党课参与者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一种党课教育形式。3、体验形式的党课体验形式的党课是突出听课者实地、实景的体验,通过实际感受,产生心灵的震撼。如组织党员和干部到烈士陵园,在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和干部到监狱听违法者的现身说法等等。
2023-08-26 20:22:321

突出什么严格党内政治锻炼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想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坚定信念。理想教育应当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和科学信仰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人生、事业等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道德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国防教育包括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军民团结教育和对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在校生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初步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自觉地捍卫祖国的尊严、独立和统一。民族团结教育包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同时,要努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凡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等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吸收。
2023-08-26 20:23:111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郭子娟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子大都具备忧患意识,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忧患教育的作用,并且把忧患意识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却存在中学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忧患意识教育的现象。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本就应是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直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了解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忧患意识 教学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历史雄辩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伟大的实践。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实践充分证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警示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迅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而多种矛盾凸显的新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本意是忧虑患难,是指人们在对所处现实进行否定性、批判性思维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危机的一种自觉感受和预知能力。它既包括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又包括对社会危机的一种感受与预知能力。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忧患意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双方相生相灭、相互转化。我们要把对忧患意识的理解上升为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哲学思考,并用这种哲学化的思考提升和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开展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中的哲学部分,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哲学思维,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子大都具备忧患意识,他们关怀苍生,胸怀天下。[1]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魏征的“居安思危”,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折射出中国士人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唤起并推动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团体的团结合作。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2]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已经实现之时,我国仍然需要具备忧患意识。但是,在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淡化了忧患意识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中过多地颂扬祖先的业绩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而对祖国曾遭受的灾难,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或是避而不谈,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我国淡化甚至忽视忧患意识教育的同时,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充分认识到了忧患教育的作用,并且把忧患意识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新加坡就把忧患意识奉为国魂,日本把忧患意识作为自己重要的民族精神,不论是美国、英国、法国还是德国,都在提醒国民注意自己所处的劣势。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灌输危机意识,促使青少年产生深刻的使命感,推动本民族的不断进步,从而在忧患中奋进,保持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对于维护我国的安全和独立,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从个体看,忧患意识还包括个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它与享乐意识相对。充满忧患意识的人总是从事物的不合理性来看待现存事物,揭露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危险,并产生要消除这种危险的强烈愿望,以获取更大的成功,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本质上说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是生活的勇士和强者。今天,中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易堕入自我中心,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患得患失,难以拓宽视野从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因而其忧患往往局限于一己之私。对此,通过忧患教育可以使其更多关心自身之外的问题,当个体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作出正确选择。对学生加强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和决心,更好地服务于其学业的提高。高中三年,大多数学生在此阶段迈进了成人的年龄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并得到强化。独立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的担当、对家庭的担当、对个人前途的担当已是他们日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对他们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在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4]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所以,这种优势是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忧患意识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应加强什么样的忧患意识教育呢?我认为,在当下多元文化共生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对忧患意识的理解应包含三个层面: (1)在宇宙自然和大化流行中思考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中探寻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3)在各种生存压力与多元选择境遇中反思个体生存与发展问题。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已有的关于中学生忧患教育的论述中,论者多从第二层面展开,这是存在明显缺失的。忧患意识是人类自觉反思能力的体现,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人基于现实关注与思考对人类、国家、民族及自身生存发展中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它不仅针对盲目乐观,而且指向过度悲观等消极情绪,是在审慎的前瞻思维下形成的理性反思心理。当代,忧患意识的范围包括政治忧患意识、经济忧患意识、文化忧患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理想信念的忧患意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忧患教育时,应注意兼顾以上几方面,将集体忧患与个体忧患并重,贴近学生思想与心理实际,引导其思考自身生存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诸种问题。 三、加强对中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应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协力推进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角度进行探析。 1.抓好课本知识与忧患意识教育的契合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是关于责任教育方面的,在教学中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与责任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如《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等,《政治生活》中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文化生活》中外来文化入侵现象的分析等知识都可成为对学生加强忧患意识教育的直接素材。 2.充分利用好时事背景材料。 政治课教学必然离不开时事背景的渗透和利用,在教学中通过国情和世情教育让学生明白“患”在何处,知道“忧”之所在,明确奋进的方向,树立忧患意识。在国情的分析中明确我国近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讲清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在世界形势的分析中讲明国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3.开发第二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感和信念,把忧国之情、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融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动中。活动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如开展专题报告会,对目前学生关心一些热点问题如祖国和平统一、环境问题、国际关系等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4.充分发挥相关课外资源对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推动作用。 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活的”国情教育。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文化古迹、博物馆、重点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教育基地和教育资源进行“活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加深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责任心,以激发爱国热情。也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当地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唤起环境忧患意识。 5.开展多种有效教学形式,丰富忧患意识教育渠道。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朋友的责任,以及对职业、对集体和对世界的责任。这些责任都离不开学习责任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为自己的不合作行为承担后果。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切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努力表现自己,承担责任,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关爱社会,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2)以境育情,利用好情境教学,激发忧患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电教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感染学生。教师可搜集一些关于忧患意识的报道,如沙尘暴、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图片、视频、纪录片,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给学生展示、观看,为忧患意识教育提供翔实可靠的素材。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3)在角色转换中培养责任感。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担当老师的角色。教师让出讲台一角,给受教育者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过程。在角色转换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得到培养。 (4)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增强社会责任感。现代青少年应该具有国家、社会的未来的属性。中学生除了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还应该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劳动实践能力,首先学会自理意义上的劳动,进而独立顽强地生存;二是秉承科学和美德,进而影响社会的能力。这两项能力的培养只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而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是锻炼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失去生机和活力,通过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科学培养,不仅可以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而且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存在意义,达到思政课知识和德育目标的统一,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 [2]张希舜.爱国主义纵横谈[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99-101. [3]陈晋,周艳,章晓宇,孙岷,崔文华.大国崛起[J].乌蒙论坛,2009,(04):25.[4]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1995,(23号).
2023-08-26 20:2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