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小学教育学》教学原则

2023-09-01 06:03:54
共1条回复
牛云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相关推荐

专科小学教育学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是指研究小学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生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小学课程理论与设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2.小学教学方法:学习各种小学教学方法、工具和技术,如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技术等。3.小学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4.小学管理与评价:学习小学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估方法与技巧。5.实习:实践经验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校外实习一段时间,亲身感受小学教学实践中的挑战和机遇。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很广,可以选择以下职业方向:1.小学教师:可以到小学、培训机构等地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2.教育研究员:可以到各类教育机构工作,从事教育研究、教育评估、教育改革等专业工作。3.教育管理:可以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咨询机构工作,从事教育管理、教学设计、教师培训等工作。4.教育媒体:可以到各大教育出版社、教育媒体等工作,从事编辑出版、新媒体策划等工作。5.其他领域: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去其他领域工作,如非营利机构、社会组织等,从事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等工作。6.继续深造:在专科阶段毕业后,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升学,可以考取本科、硕士研究生等。总之,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有前景、有需求的专业,令人充满期望。毕业后不仅可以担任小学教师,还可以在其他相关职业领域中获得成功。
2023-08-28 08:13:101

小学教育学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国小学教育史、外国小学教育史等。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教育见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观摩和学习。教育实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模拟实践中或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实践活动。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小学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小学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2023-08-28 08:15:081

小学教育是什么专业

小学教育是教育学类专业。小学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小学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达到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要求,符合相关规定,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023-08-28 08:15:301

"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学的是什么

某高校小学教育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心理学 教育学 2、主要课程:初等教育学、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英语教育学、小学班主任与班队活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数学、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2023-08-28 08:16:014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 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包括小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的知识。2. 儿童发展与教育:学习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征,以及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 教育科技与信息化:学习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4. 课程与教学方法:学习小学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5. 教育管理与领导:学习学校管理和领导理论、管理技能和方法等。6. 师德师风与教育伦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总的来说,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展开,旨在培养具备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小学教育人才。
2023-08-28 08:16:302

《小学教育学》学校概述

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传授知识的活动就已经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活动领域,从而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作为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养的社会机构,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学校应根据社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要求,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行为道德倾向,培养他们向社会学习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并具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而贡献力量的认识和责任感。学校要启迪学生的智慧,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教育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掌握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技巧,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由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 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对人才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从而形成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学校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废除封建社会培养、选拔人才的做法,扩大受教育机会,广泛培养人才;要求打破传统的学校体系,同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前者反映学校体系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后者反映学校体系的不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之前,学校主要是由其教育对象的出身阶层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来划分的,承担不同教育功能的学校教育机构之间并不一定衔接,从制度和组织形式看,其特点是规模狭小、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还没有形成统一有序、分工明确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从学校教育机构内部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和自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质量标准,其组织是不严密和不系统的,也还不可能代替家庭,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进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逐步均等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大众职业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所谓的双轨制。 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在文艺复兴以前,欧洲的许多国家存在着一类学校,叫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主要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教会又办起了许多类似的学校,这些教育机构可视为现代小学的前身。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一百多年里,欧洲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初步的读写算的能力和一定的自然与社会常识,这就推动了以劳动人民子女为主要对象的小学教育的广泛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英、德、法、美、日都先后颁布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小学由此得到广泛发展。 在小学逐步普及的基础上,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约一百年时间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促进了普及教育的延长。在许多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先后延长到了8~9年。延长的这部分教育统称初中教育,实施初中教育的学校一般叫初级中学。在欧洲各国,这类学校都只是小学的延伸,并不能与高等学校相衔接。与大学相衔接的高级中学是由古典文科中学演变而来的。上述两种学校系统在办学形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水平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典型的双轨学制。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并没有发生类似欧洲的发展过程,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 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2023-08-28 08:16:371

《小学教育学》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其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都要受它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社会的需要以及本身功能上的特点去管理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会有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区别,同时也会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有区别。 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教职员工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中小学校的管理机构一般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教育、教学组织设教研室、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规定。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当发送者产生传递信息的需要时,他必须首先确定信息的内容,即确定自己的思想;然后对思想进行编码,即根据所选择的传递媒介要求,把思想转换成言语、文字或其他信号;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传递通道,由信息载体(声频、视频、光电信号、公文信函、人员等等)将其发送到接收者;接收者感知到信息的到达,并对之进行解码和领会;最后,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即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的反应,这就是反馈。只有当接收者得到并理解了信息的内容时,沟通才算实现。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 (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 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 2.控制 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3.激励 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时的工作领导,对工作绩效的评估的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对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4.情感交流 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 (三)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1.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下行沟通是学校组织机构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审批、拒绝、批复、批转等;上行沟通是学校组织机构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申请、建议、请求、申诉等;平行沟通是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斜向沟通是不同级别机构之间的联络、协调。 2.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非正式沟通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类沟通具有两面性。从积极方面说可以作为正式沟通渠道的补充,缓解组织内部出现的某些紧张关系,并作为试探性的信息发布和收集反馈的渠道。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信息的误传、误导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所引起的误会和是非争端,还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类渠道散布谣言等,都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或大或小的消蚀作用。 (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1.主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行为主体的学识、经验常常会影响和制约信息编码、译码的准确度,如文件起草的水平常因学识和经验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别;同一信息对不同的接收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意义,如对同一个管理要求,有人会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有人则会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主体的知觉选择性则会对沟通的质量起直接的作用,因为人们往往是以自己的信念、态度、价值观为标尺来筛选信息,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忽视甚至拒绝那些不熟悉、不喜欢的信息。如教师往往对商业信息不感兴趣,某些领导对下边的批评性信息经常会忽视或者排斥,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2023-08-28 08:17:041

《小学教育学》课程概述

一、课程与课程论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 1.课程是知识 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思想,已经表达了将课程看做知识的倾向。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近代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这种课程观目前仍然是代表性和广泛性的。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表现。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作为知识的课程通常特别强调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所谓看得见、摸得到的客观存在物;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外在于学习者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主要关注并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过程。 2.课程是经验 这种观点主要是在对于前一观点的批评和反思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人们发现,将课程看做知识,很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即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权威,却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而且,尽管从课程是知识的认识出发,课程似乎能够设计编排得十分合理,但在事实上却往往并不能保证达到它的预期效果。这样的问题,几乎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被人们注意到和批评过。于是人们提出,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与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课程。于是,许多人在谈到课程时开始使用“经验”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认为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跳出了单纯认知的范畴,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的角色是参与者和组织者。 3.课程是活动 这一课程观认为,将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教师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导致“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把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有利于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问题,但教师又感到迷惘,不知如何操作。走出这种两难困境的惟一办法是: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要么是主观学习经验,要么是客观学科教材──的思维方式,将视角转向二者的交合处──活动,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这种课程观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从心理基础而言,这种课程也强调全面性,即除了认知过程之外,学习者的其他心理成分同样是实施课程必须考虑的。 综上所述,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论 顾名思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说来,课程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通常由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题目,以及相应比较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理论性观点及其说明、论证构成。例如,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课程的基本价值是什么?课程的实质是什么?课程的结构应当是什么样的?课程的内容应当包括什么?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这通常是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要求、步骤、原则、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定构成。例如,课程的具体目标怎样建立?课程的结构如何确定?课程的内容怎样规划?课程的实施如何展开?课程的结果如何评价?等等。 毫无疑问,完整的课程论应当是包括以上两个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能够兼顾所谓理论性和应用性的,但从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实际来看,这样两个层面往往又是分离的,某些研究侧重于基本理念方面,另一些研究侧重应用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当然更多情况下是相互交叉的。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的哲学基础 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这主要是由于哲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一般说,哲学对课程的影响有两个层次。 一是本体论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是与对整个教育理论的影响一致的,以特定的哲学理论关于自然、社会、人的学说诠释教育活动的性质、意义,并且贯彻到课程领域,表现为形成关于课程的各种基本理念:课程是什么、课程的基本价值和终极目标,等等。 二是方法论层次。随着哲学的发展和课程论本身的发展,哲学在这个层次上对课程的作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认识论领域。人们是如何与外部世界发生认识关系的?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人与认识对象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具体面貌,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决定。
2023-08-28 08:17:131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所谓“目的”,乃是人对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设定。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产生以前,人类的教育本来是与生产、生活一体的。人类最早的教育也是有一定的意向性的。这种意向性就包含了早期人类的教育目的。可以这样说,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在规划和从事教育活动时,会比一般经验性的教育活动对教育目的有着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2.学校教育工作者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自觉地按照教育目的办事,对于偏离教育目的的现象也会迅速、自觉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学校的教育目的会更自觉、精确和全面地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更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教育理想,特别是会充分反映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比之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为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或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至导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的区别和联系 对教育目的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还必须将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等概念作认真的比较和辨析。 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教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的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具体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任何终极性的教育目的都必须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教育目标才能避免流于空泛;而若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不与其他平行的教育目标以及其上位教育目标一起联系起来,并且最终与教育目的相联系,则一个个具体的教育目标也会因失去整体性而流于琐碎,失去其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曾经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细究起来,思想家们那些抽象的终极目的往往“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实际上只在于实现这些目的的程序和方法。因此,教育家们真正应当关切的是如何达成教育目的的“程序原理”。在这里,我们不妨可以认为:注意教育目的在教育目标上的落实是重要的“程序原理”之一。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 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但是由于教育方针往往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所以它还要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同时,教育方针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其反映的教育目的也当然具有某些规定性或强制性。这与教育理论和实践所要不断进行客观探讨的教育目的也有很大的不同。
2023-08-28 08:17:211

《小学教育学》教学手段

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教学论中没有关于教学手段的专门研究和论述,有关的内容通常包括在教学方法理论中。近年来,教学手段逐渐成为教学论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主要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出现和迅速发展,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其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的教学手段 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 文字和书籍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重大进步,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摆脱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学习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 文艺复兴前后,出现了专门的教学手段。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较早的教科书,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和福禄培尔的“恩物”都是专门的教具。粉笔、黑板、教鞭、模型、标本等,大多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这样一些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音教室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革命。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从而能够更广更深地认识宏观、微观、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例如,通过录音、录像、电视和电影可以看到和听到在自然状态下看不到、听不到的图像和声音,通过模型、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动植物细胞,通过卫星图片可以看到太阳系的各个行星,等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活动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扩展了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达到了过去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将教学活动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 国内有学者指出,一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闭路电视、电子显微镜等的应用,比起传统的教具,大大地丰富、扩展、灵活、精巧、高效……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所应用的教学原理,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变化,仍然是传统教学论上讲到的那些,特别是直观原则和演示、实验法的原理。一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提供感性形象知识,借以形成概念,为此,要明确目的,精心选择,与语言指导、启发思考等结合起来使用。惟有程序编制与计算机的出现,其应用和功能原理则引起了教学的质的变化。这种意见是十分正确的,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所产生的意义,是所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的小学已经配备了计算机,为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或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计算机进入小学在国内大约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即使在世界范围也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对于计算机究竟能够做些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人们还在探索之中。根据目前的趋势,计算机教育今后在国内的小学会进一步普及,因此,对于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一些讨论是有意义的。其中,以下几个问题就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 1.在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任务 曾经有一个时期,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语言。这种主张来源于苏联学者的思想。目前,在国内外,这种主张受到了怀疑,从许多国家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来看,也不是按照这样的思想进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员会逐渐增长,但在整个社会成员中毕竟只能占很小的比例。今天的小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会比现在更多地与计算机打交道,然而其中的大多数不会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而是作为使用者在各行各业利用计算机从事各种劳动。作为面向全体儿童的义务教育,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任务主要应当定位在应用层面上,使得每一个学生──明天的社会成员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一工具。根据这样的任务,计算机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尤其是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在使用中学习,而不是将时间花在学习程序语言和设计上。至于专门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本来就不是义务教育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进行应用性教育的同时,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原理、语言方面的学习机会,可以满足少数学生的需求。 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 计算机进入中小学,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正是在这个方面,计算机显示出了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点和巨大优势。正如有人指出的,以往的教学手段,充其量只是人的感官的延长,而计算机则是人脑的扩展,因为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工作。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且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这主要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使用者设计的,所追求的效果主要是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实际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纳入专门编写的软件之中,通过人-机对话,通过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最后得到结论和答案。这样,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就不再是教师说明解释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结果,是他们经过主动的探索和比较、开放的怀疑和尝试、充分的选择和确认而得来的,毫无疑问,将会掌握得更加深刻。
2023-08-28 08:17:291

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怎么样?

A. 小学教育学哪些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等。 1、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它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3、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指导人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学科.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原则性的一门极为重要的科学,纯粹理念就是人类大脑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4、普通话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5、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再版,说明"教师口语学"研究势在必行,前景光明。要开好"教师口语"课,必须加强"教师口语学"研究,必须建立"教师口语学"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已成为近年来广大口语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共识。 B. 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的问题 你是男性吗?劝你消除这个念头。如果你是女性,选择教师,挺好的。切记,当然,你必须去核实我的观点,不要轻易认同,也不要轻易否定,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 C. 小学教育学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学习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 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3)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扩展阅读 知识技能 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培养要求 拥护中国 *** 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D.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都学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 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4)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 3、了解现代人文社会; 4、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5、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6、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就业方向: 方向一:教师 相比教育培训机构,学校的工作更稳定,更能给人一种归属感。 学校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公办学校的教师工作压力较小,工作稳定,福利也很好。因为有编制,所以是国家发工资,在退休养老方面也会更有保障,适合那些喜欢安定生活的小伙伴们。 民办学校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很看重,对于进入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会进行挑选。在工作中,学校也会常常监督老师的教学,督促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相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老师的工作压力会大一些。但是在民办学校,老师的授课自由度更大,有机会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民办学校虽然福利不高,但薪水比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高得多。另外,一些民办学校也开始建立在校老师的福利养老体系,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合来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各有优势和不足。公办学校虽然工作稳定,但从长远来说,对于那些想要在教师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小伙伴们,职业发展较为缓慢。 民办学校现阶段的福利虽然不如公办学校,但整体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不得不说,民办学校更看重老师的教学能力,并能提供一定自由授课的空间,更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建议小伙伴们根据自身追求和实际情况选择。 方向二:编辑、文案、策划 除了做教师,咱们还可以去出版社、网站从事编辑、文案或者策划方面的工作。 文案编辑主要负责经营公司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收集与整理媒体软文和广告资料,撰写公司设计项目文案、宣传推广文案等。这类工作要求较好的文字功底,较强的专题策划能力,也要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向着互联网发展,编辑策划也由传统的纸媒发展到了线上。自媒体已经成为编辑行业的发展趋势,用户所表现出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编辑、文案工作的重要目标。 因此,建议想要从事编辑、策划类工作的小伙伴们顺应互联网大潮,优先选择网站编辑、新媒体策划等和网络有关系的工作。 方向三:行政后勤类工作 如果暂时做不了老师,咱们可以选择先进学校做行政后勤类的工作。小学教育专业的小伙伴们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上具有专业优势,也适合行政后勤类的职位。 在行政后勤的岗位上,咱们可以同时准备教师资格证和编制的考试,等到考试通过,拿到了资格证和编制名额,就可以成为在编老师了。 E. 网络教育大专的小学教育有哪些课程 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课程设置,我给你发一些,仅供参考;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课程学分 先修课程名称 0 大学英语(一)高起专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4 1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起专)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4 2 教育学(高起专)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4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3 4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2 5 比较教育概论 必修课 专业课 4 6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必修课 专业课 4 7 德育原理 必修课 专业课 4 8 教师专题讲座 必修课 专业课 2 9 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 必修课 专业课 4 10 现代教育技术 必修课 专业课 4 11 小学班主任工作 必修课 专业课 4 12 小学教学心理学 必修课 专业课 4 13 小学课堂管理 必修课 专业课 4 1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课 专业课 4 15 小学数学教学法 必修课 专业课 4 16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 必修课 专业课 4 17 小学语文教学法 必修课 专业课 4 18 心理学(高起专) 必修课 专业课 4 19 中外教育简史 必修课 专业课 4 F. 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有: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内原容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儿童文学、文学理论、基础写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等。 G. 小学教育专业要学什么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 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7)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 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拥护中国 *** 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H. 小学教育专业到底要学些什么 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小学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一般分为理科和文科方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全面的素质,里面还要学习美术、音乐等基础知识。 (8)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可在义务教育学校尤其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德育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教育学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I. 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都考些什么 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 1、普通高等学校的专升本(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简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普通专升本,3+2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 2、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各省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选拔优秀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三年级第二学期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部分省份为学校出卷),通过考试选拔进入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在校两年制本科学习,专科毕业后可升入所在省份设有对口专业的本科院校,并享受与普通本科生同等待遇。 3、毕业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符合条件授予普通高等教育学位证,派发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印有“普通高等学校”字样,计划性质是统招,学习形式是普通全日制,享受与普通四年制本科同等待遇。 4、在同等条件下,社会上通常会认为这种专升本含金量相对优于成人教育专升本。 (9)大专小学教育都学啥扩展阅读: 考试科目 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023-08-28 08:17:361

《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目标

一般说来,课程的基本范畴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等各个方面。在课程论中,关于课程目标的理论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课程目标可以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着手。 (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指根据性质的不同,从宏观到微观,可将课程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 即英文中的aims,可以译作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该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观一致,通常有较强的哲学理念色彩,以及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这一层次的目标经常被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或被写进其他形式的重要的课程文件之中,比如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等等。作为宗旨的教育目标与课程的关系不如后面所要讨论的goals和objectives那样直接和密切,但有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和讨论,基本上可以与aims相对应,人们所熟悉的教育目的,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均属于这个范畴,明显地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此外,总体目标在各个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中往往还有具体化的表述,比如义务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的目标,等等,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讲的培养目标。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并不存在独立于教育目的之外的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主要是凭借课程得以实现,因此,课程目标必须与教育目的一致。 2.第二层次 即英文中的goals,按照一般的含义,这一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里的表现。国内外关于课程目标的大量比较专门的研究,相当部分是在这个层次上进行的。国内在阐述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的目标时,所陈述的内容实际正是处在这样的层次上。例如,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看出,这一层次的目标比总体目标具体,总体目标是以具体课程领域的目标为中介作用于课程的。 3.第三层次 即“objectives”,这是更为具体的、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内部展开。上述两个层次的目标能否真正体现和落实到课程中,主要取决于能否科学和恰当地分解为这个层次的目标。 国内长期以来在这个层次目标的研究上是比较缺乏的,往往从前两个层次的目标直接过渡到教学内容的规定,建国后历次颁布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教学要求的部分,这些要求实际上具有课程目标的性质,但从内容上看,主要只是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比较简单笼统,对于课程和教学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比如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要求中这样的内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要求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怎样才算是“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呢?如何才算是“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呢?是能够背诵有关概念?还是能够正确地解决有关的问题?或者包括两个方面?并没有表述清楚。凭借这样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意义都是有限的。 在国外的课程论发展中,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相当发达,泰勒、布卢姆等许多学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国内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将对我国课程理论和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这是指在课程目标的某个层次上,根据其所涉及的具体范围的不同,将课程目标区分为并列的不同类别。在上述课程目标的三个垂直层次上,实际上都存在着目标的不同类别。目前在国内外一般认为,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每一个领域又可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 在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中,有德、智、体或德、智、体、美、劳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总体目标的层次上所作的水平分类。无论三育、四育还是五育,从总体目标的角度来说都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彼此在相互关系上是并列和平行的,使得教育总体目标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明确,能够更为直接和有效地指导课程的研究和设计。当然,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这些水平范畴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因此,无论是三育、四育还是五育,与课程之间未能建立起确定的实质性联系,而是处于比较泛化和松散的状态。一方面,人们普遍同意课程应当为受教育者德、智、体或德、智、体、美等几方面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对于课程究竟如何促进受教育者这几方面的发展又缺少清楚的思路。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在理论研究上应进一步深化。
2023-08-28 08:17:431

《小学教育学》小学智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

智育的根本任务当然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之所以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因为这两者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此外,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传授知识 关键的理解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知识,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知识概念;二是如何认识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如何看待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关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可称为记忆性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指个人无意识的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的知识。比如,一个学生如果仅仅能够识记四则运算的规则,他掌握的可能仅仅是某种陈述性知识。如果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四则运算的规则进行应用题的心算,即使他没有意识到他识记了这些规则,他也已经获得了关于四则运算的智慧技能,这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了应用规则对外、对内调控的能力。所以广义的知识应当包括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真知”的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与专家在处理问题时的主要差异是专家的知识结构中有较多的程序性知识。就智育而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会产生学生心智的变化。因为记忆能力等也是智力的组成部分。但是过于强调陈述性知识的结果不仅影响知识掌握的程度本身,而且会窒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可能,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增长。所以,要求特别注意程序性知识的教与学。 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之间的联系不能理解为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智力发展除受知识学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理,知识的学习也并不只有发展智力的意义,并不必然带来智力的同步发展。知识学习只有在它能够充当提高心智发展的条件时,才能构成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知识结构,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使之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应当成为知识传授和学习最重要的任务。 (二)发展技能 正确的认识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技能概念的理解,二是技能发展与智力发展的联系。 形成必要的技能也是智育的重要任务。所谓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技能不仅是指对身体活动的协调能力,还包括进行智力活动的智慧能力和对认识活动本身的反省认知能力。这样,实际上有三种技能类型存在。有的学者认为,动作技能没有多少智力的成分,应是体育或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一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外部身体动作技能实际上必然伴随一定的认知、判断、推理和协调的心智活动。动作的学习可能是体育的内容,但动作相关的心智发展却是智育的目标。至于进行智力活动的智慧能力,实际上是人们借助于内部语言以极其简约的形式所进行的智力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从知识的形态上看,相当于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智慧。默读、构思、心算等都属于智慧技能。智慧技能的培养需要靠必要的训练去解决。对认知策略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提出来的一项任务。过去我们也谈“认识”概念,但主要是在哲学范围。随着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策略的研究逐步深入,人们发现,有关人的认识过程存在一些知识和技巧,可以作为一种可迁移的能力来培养。以“发现”式教学闻名全球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就曾将教学过程概括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同时让学生提出概念假设,对获得的概念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分析他们获得概念的策略”三个阶段。其中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的做法显然属于试图促进学生对认知策略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的一种尝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需要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认知本身做一定的了解,提供反思和改进学生认知策略的机会和途径。 (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一种人格特质而非智力本身。但毫无疑问,自主性亦是个体智力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主性是个体一种能够独立作出判断,批判地反思这些判断,以及依据自己的判断将信念和行动整合起来的心理倾向。自主性与智力活动的联系可以通过智力活动对批判性思维的需要而得到说明。任何智能活动都需要联想等将已知条件和未知的结论连接起来。如果这一连接不是幻想,就必须有一种自主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正常或健康的智育也能够包括自主性的培养。 英国人迪尔登认为:“智育并不(只)是装载认知内容的问题,它还意味着努力获得精确性、明晰的表达力、秩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当审查和评价认知内容并在总体上对之进行批判性评估时,智育更意味着一种批判性分辨的活动。人们对真理、一致性和适合性始终抱有疑心,而且对谬误、无效性和不贴切性也抱有相应的戒心……正是由于这种批判性思维活动,才使得智育能够培养自主性。”所以,我们认为,自主性的培养不仅是一种价值或德育的目标,也是智育的重要任务。 创造性是人具有较高智力尤其是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和标志。由于现代社会对创造性的迫切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曾经依据思维进程的方向特征将人的思维划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个类型,并且认为创造性的主要表现是发散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求异思维”或“开放式思维”,在这一思维模式之中,思维在一段时间中可以不拘一格地朝多种方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答案。而辐合思维则相反,思维根据给定的信息和条件沿着传统的逻辑朝归一或单一的方向推演,最终找到一种合意的答案。这样一种朝一个方向集中的思维模式就是辐合思维。辐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和“封闭思维”。吉尔福德等人认为,发散思维几乎可以与创造性思维并称。这是因为只有在发散思维的条件下才能冲破外部的条件束缚和内部的心理定势,从而进行创造性活动。发散思维以思维的流畅性(反映的速度和数量)、变通性(反映类别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出现新观念的概率)作为衡量的指标。换言之,创造性的培养主要要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进行。
2023-08-28 08:17:511

小学教育专业前景如何?

教育型人才国家是一直需要的!
2023-08-28 08:18:004

小学教育学的其他有关事项?

小学教育学的,其他的有关的的话,一般都是比较基础的。
2023-08-28 08:19:095

2022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国小学教育史、外国小学教育史等。3、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小学儿童发展科学、小学儿童保育学、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等。2022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截止2015年12月,小学教育专业用人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老教师提前退休让出岗位、竞争上岗淘汰不合格教师来缓解小学教师的就业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老教师有限,竞争上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从几年前开始,教师的准入已经向社会放开,只要具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教育系统,竞争教师岗位。尤其是随着社会就业难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等系科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学教师的竞争行列,这无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4位。小学教育专业饱和了吗?小学教育主要会学习教育学、文学、心理学以及小学教学等方面的一些知识,针对6到12岁的儿童进行语数外以及思政品德方面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小学教学和儿童教育方面的工作。从老师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内有超过250所本科院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可见每年的毕业生还是比较多的。但要说是否饱和,这个需要从不同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肯定都是希望选择更为优秀的人,所以毕业生只有小部分人能够成功当老师;另外,小学教育应该不会饱和,因为每年都有新生儿出生,所以教育市场永远都不会落幕的。
2023-08-28 08:19:241

2022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国小学教育史、外国小学教育史等。3、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小学儿童发展科学、小学儿童保育学、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等。2022小学教育专业前景如何小学教育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具体如下:教育行业:小学老师社会在不断发展,包括哲学、生态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小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选择做小学老师比较稳定,但如果是硕士学历会更加吃香。并且老师有编制,退休养老方面比较有保障。(2)编辑出版业:编辑、文案、策划除了老师,还可以在出版社做编辑、文案方面的工作,还可以运营公司微信、微博及其它的自媒体账号。目前自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势不可挡,选择网络编辑及新媒体编辑、策划等工作也能够顺应互联网大潮。(3)政府单位:公务员大家可以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到教育行政单位中,不过招聘教育专业的应该不会太多。再者说这样的单位比较稳定,所以报考的压力会比较大。(4)行政后勤类学校里面也不仅仅只有教师这个工作可以做,如果暂时不能当老师,可以到学校里做行政后勤方面的工作,这样之后在处理相关工作时也会比较有优势。并且可以一边做行政后勤一边考教师资格证、考编制。等到拿证了,就可以成为在编老师了。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想把小学教育学好,未来想做一名教师,首先得喜欢孩子、不怕孩子才行,否则连正常开展工作都困难,其次得有点奉献精神,做老师不容易,除了寒暑假,平常日子里上班和下班的时间概念非常模糊,工作时间可不是每天8小时这么简单。小学教育在所有师范相关的专业中,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大城市的竞争会激烈一些,小地方想做个小学老师的难度就大大降低。毕竟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老师的缺口还真的是比较大的。由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岗位中,女性比例特别大,导致了在毕业生就业的时候,男生成了香饽饽,就业的质量和环境普遍优于女生。
2023-08-28 08:19:311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如下:小学教育专科学:《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壮语文基础》、《汉语基础知识》、《壮汉双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班队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小学教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修业年限为三年,所授课程有《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小学教育主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的研究。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例如:对小学基础科目语数外的教学,对机构的课程进行讲解、销售等。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备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向主要面向各类小学、小学生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在教师和管理岗位群,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以及基础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培训等工作。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能力。2、具备汉字规范书写和普通话流畅交流的能力。3、具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4、具备编制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方案以及课程开发的初步能力。5、具备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的能力。6、具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2023-08-28 08:19:411

小学教育好还是教育学好?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其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对两者的观点:小学教育好: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孩子们建立扎实的学习基础。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学好: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通过研究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案。教育学涉及到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和教育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小学教育需要有合格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实施,而教育学可以为他们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两者都是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其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对两者的观点:小学教育好: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孩子们建立扎实的学习基础。小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学好: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通过研究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案。教育学涉及到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和教育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小学教育需要有合格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实施,而教育学可以为他们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两者都是值得重视和学习的。
2023-08-28 08:20:062

《小学教育学》中,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关于有益学习 老师不可偏心 不可乱用权……
2023-08-28 08:20:266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吗

属于。小学教育学专业授予学位都是教育学学士。  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科类面向文科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育学大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学校教育又包括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也有很多的专业。还有从学科来讲,包括汉语言文学、政史、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外语等很多的专业。教育管理也属于教育类专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类专业正在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类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2023-08-28 08:21:061

怎么理解小学教育学中的小学教育的实质就是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4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9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理想、空想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防碍的斗争。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学习:广义上: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个体的各种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即个体的生物学方面的发展。变式: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事例时,经常变换呈现形式。知识的巩固:就是采取某些强化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识记,并持久保持的过程。即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反映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以完善、合理的程序进行的并近于自动化了的智力活动方式。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某种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影响,即干扰作用。思维定势:指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当前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逆向迁移:是指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影响。学习策略: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过程。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的。记忆策略:指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具体调节记忆方法的策略。规则的发现学习: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成倾向。道行认识:是对关于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指一个人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言论、举止和行动。道德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道德信念: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幼儿期: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幼儿期,入学以前--学前期)依恋:指幼儿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发育性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聆听法: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松弛法: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分题计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计论成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2023-08-28 08:21:18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的区别是什么?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它们有一些区别和不同的重点。小学教育专业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包括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小学课程和教材、儿童心理学、教育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个专业的目的是成为小学教师或者在小学教育领域从事其他相关工作。教育学专业是涉及到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深入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如果您想成为小学教师或者从事与小学教育相关的工作,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会更加实用和针对性。如果您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感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可能更适合您。总之,选择哪个专业更好取决于您的兴趣、职业目标和个人情况。无论您选择哪个专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2023-08-28 08:21:25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呀?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和优劣。具体区别如下:1、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学习小学各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可以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教育学专业则更注重理论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现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同时也有一些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等内容。毕业后可以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选择哪个专业比较好,要看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如果想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比较好;如果对教育理论和研究更感兴趣,或者想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工作,那么可以选择教育学专业。
2023-08-28 08:21:44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呢?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教育实践方向,另一个则是理论探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提供品教育学习与指导,是一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上,需要了解如何教授不同科目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评估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这门专业涉及到小学的各个教科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可以往小学或初高中等教育的方向发展。小学教育专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对学生,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教育学专业则是围绕教育学科、教育理论等研究领域,推进建设知识型、智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方向在于深化教育知识技巧,理论探讨。涉及到教育行业的设计、策划、评估等方面,为教育管理与辅导方面从业者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技巧指导。学生可以从事教育行业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进行翻译、媒体等有关教育方面信息的传递。选择哪个专业更好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如果您对实际授课和直接面对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您对教育理论比较感兴趣,想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教育行业中从事管理、研究等工作,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可能会更合适。无论选择哪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职业规划来考虑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展和未来职业的成功。
2023-08-28 08:22:331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院校专业:专业层次 专科(高职) 基本学制 三年 学历 专科(高职) 专业代码 570103K 是什么 小学教育主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的研究。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例如:对小学基础科目语数外的教学,对机构的课程进行讲解、销售等。 关键词:学校 教育 教研 心理学 学什么 《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壮语文基础》、《汉语基础知识》、《壮汉双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班队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干什么 教育类机构: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课程顾问、心理辅导、课程销售。 详解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小学教育工作者等职业。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一门学科(语文或数学)课程教学、兼教其他两门学科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能力; 2.能够策划、组织小学生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具有小学班级管理能力; 3.具有运用网络、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探索持续改进策略的能力; 4.具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情绪及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与成长引导的能力; 5.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课程管理服务,具有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方法等问题的能力; 6.能够及时掌握小学教育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7.具有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具有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 8.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教师口语、书写技能。 专业基础课程:儿童心理学、小学教育评价、现代汉语、写作、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概率统计、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学科专业基本技能、模拟教学、教育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训。在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暂无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小学教育、教育学 持续本科专业举例 就业率 31%-37% 2019年 76%-77% 2020年 84%-92% 2021年 男女比例 男生 15% 85% 女生 开设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教育政策与法规、比较教 育、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等。 其他信息:小学教育专业用人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老教师提前退休让出岗位、竞争上岗淘汰不合格教师来缓解小学教师的就业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老教师有限,竞争上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2023-08-28 08:23:101

小学教育学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可学习的课程主要有:1、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国小学教育史、外国小学教育史等。3、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小学儿童发展科学、小学儿童保育学、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小学特殊儿童教育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素养要求主要如下: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3、形成小学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5、熟悉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023-08-28 08:23:201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怎么样

小学教育的学姐来了,小学数学教育比小学教育更明确些,学此专业一把辛酸史啊啊啊~我的身份证明:NO.1 这个专业学什么?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其实也是属于教育类的,专业偏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上主要会学习中外教育史、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小学数学研究、简单版高等数学等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因为专业需要还会学一些音律、美术、毛笔等内容,但一般只会些皮毛, 样样沾一点但不精通。我学的是小学教育,并没有详细划分语文还是数学,所以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研究论都会学,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更着重数学方面。这个专业还会特别注重师范生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上台讲课的能力。NO.2就业前景怎么样?如果放在一年前我可能会说比较好找工作,但现在的我真的是头抓破。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辅导机构都关门了,放在以前去不了学校可以去教育机构,但现在教育机构竞争也很大。再加上新起的草案要求小学老师也要本科以上,所以现在专科这个专业的赶紧升本或者赶紧考编吧!考编。考编的确是这个专业的一条出路,但随着现在对于岗位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竞争特别大,因为几乎大部分地区对于小学老师只是学历限制,专业并不限制的,所以除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其他专业其实也可以报考。一些发达地区的小学老师甚至要求本科专业为数学类或者中文汉语言文学这些很对口的专业,不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也没有办法考初中高中的编制,除非特别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专业竞争性太弱了,当然如果是一个比较好的师范大学,也不会特别差。考公。考公的话真的大多只能选择不限制专业,这种真就竞争特别大了,想要做专业相关尽量考编吧。NO.3 该不该选?其实作为过来人你最后选什么可能都有点小后悔,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如果你热爱教学教育事业,愿意为小学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不怕熊孩子,那你选就对了。如果你没什么追求,只是听家长的话或者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请你三思,因为真的后面会痛不欲生。你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大多数家长只是随大流,请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专业都有好坏,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去主动。
2023-08-28 08:23:381

小学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是什么意思?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与科学方向属于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科方向培养能掌握扎实的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技能,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能适应新世纪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教师。培养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和优秀管理人才。
2023-08-28 08:25:143

教育学和小学教育有什么区别啊?

两个专业的区别:1.培养方向不同:教育学学习的是教育的理论方法,更具有理论性;小学教育培养的是小学老师,而且不分文理,更加注重实践。2.就业方向不同:教育学未来大多是进入教育局或是当老师;小学教育则是进入小学当老师。3.课程设置不同:教育学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等;小学教育主要课程有小学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心理学原理、现代教学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汉语通论等。个人觉得教育学比较好,它未来的可选择性更多一些,当老师肯定是没问题的,选择其他也有机会。
2023-08-28 08:25:391

小学教育属于教育学类吗

其他信息:小学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是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小学教育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达到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要求,符合相关规定,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材料补充: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小学教育专业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工作,教育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工作,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管理工作,各种业余学校的教师及管理工作,企业、事业单位担任培训教师或从事文秘、文化宣传等其他工作。小学教育专业方向课程:各高校可根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学、小学儿童发展科学、小学儿童保育学、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小学儿童语言教学、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小学儿童艺术教育、中国小学教育史、外国小学教育史。
2023-08-28 08:26:241

小学教育到底学什么

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考情分析考情模块分析1、教育基础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深刻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且能够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能够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做具体分析。2、学生指导这部分知识点考察频率比较高,大家重点掌握教师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并且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班级管理重点熟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管理小学班级,并能够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4、学科知识作为小学教师而言,需要大家了解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并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5、教学设计这部分知识点在整张试卷中占比比较大,所以需要大家重点掌握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步骤,能够根据指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案设计。大家备考过程中需要多次练习。6、教学实施大家要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激发的相应方法。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基本方法进行适时的施教。7、教学评价教师在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评价时注意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注意评价的基本用语,注意评价的针对性。
2023-08-28 08:26:424

举例说明什么是教育学 小学阶段的

小学教育学是什么概念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干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实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准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轻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殊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假如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一)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称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详细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详细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应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陌生难解的理论知识。
2023-08-28 08:27:191

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专科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汉语基础、阅读与写作、儿童文学、小学美术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小学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小学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校应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小学教育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要求: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3、形成小学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5、熟悉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7、具有国际视野,基本掌握1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外文资料,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2023-08-28 08:27:30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不同呢?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它们有一些区别和不同的重点。小学教育专业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包括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小学课程和教材、儿童心理学、教育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个专业的目的是成为小学教师或者在小学教育领域从事其他相关工作。教育学专业是涉及到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深入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如果您想成为小学教师或者从事与小学教育相关的工作,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会更加实用和针对性。如果您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感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和研究教育问题,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可能更适合您。总之,选择哪个专业更好取决于您的兴趣、职业目标和个人情况。无论您选择哪个专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2023-08-28 08:28:05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啊?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教育实践方向,另一个则是理论探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提供品教育学习与指导,是一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上,需要了解如何教授不同科目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评估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这门专业涉及到小学的各个教科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可以往小学或初高中等教育的方向发展。小学教育专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对学生,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教育学专业则是围绕教育学科、教育理论等研究领域,推进建设知识型、智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方向在于深化教育知识技巧,理论探讨。涉及到教育行业的设计、策划、评估等方面,为教育管理与辅导方面从业者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技巧指导。学生可以从事教育行业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进行翻译、媒体等有关教育方面信息的传递。选择哪个专业更好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如果您对实际授课和直接面对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您对教育理论比较感兴趣,想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教育行业中从事管理、研究等工作,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可能会更合适。无论选择哪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职业规划来考虑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展和未来职业的成功。
2023-08-28 08:28:27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吗?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学专业则涉及教育理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等学科内容,旨在培养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前沿理念,具备教育统筹规划、组织领导、人才选拔、教师培养和教育评价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具体选哪个专业要看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你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教育相关的管理工作,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是更好的选择。
2023-08-28 08:28:361

小学教育专业好找工作吗?

小学教育专业挺好找工作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不仅有很多的小学需要老师,很多的教育机构老师也是供小于求,主要是专业的老师太少了。所以你选择学习小学教育专业将来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不管是理科老师还是文科老师,都是有用武之地的。不同方向的老师就业机会也是有差别的。那么,小编就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做个简单的介绍。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用人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老教师提前退休让出岗位、竞争上岗淘汰不合格教师来缓解小学教师的就业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老教师有限,竞争上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现在小学很多在职教师已拥有了本科学历,他们有的是通过自学考试的,有的是通过函授学习,还有很多其他途径的。用一位在职教师的话说,走上社会获得本科学历不是难事。就拿函授学习来说吧,每年只要交些钱,有时间的话去上点课,不用费多少事就能有本科学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本科学历,但由于在职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途径很多,这一优势并不优。毕竟在职教师有教学经验,先入为主,同等学历的话,学校决不会解聘在职教师而引进新教师的。小学教育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小学教育。很多往届毕业生就有很多毕业生应聘到幼儿园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自己创办幼儿园、创办社区文化学校,走上创业之路。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呈多元化趋势。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英语教师、小学语文老师、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小学数学老师、课程顾问、初中数学教师、初中英语教师、酒店店经理、小学英语老师等。
2023-08-28 08:28:562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院校专业:专业层次 专科(高职) 基本学制 三年 学历 专科(高职) 专业代码 570103K 是什么 小学教育主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的研究。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例如:对小学基础科目语数外的教学,对机构的课程进行讲解、销售等。 关键词:学校 教育 教研 心理学 学什么 《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壮语文基础》、《汉语基础知识》、《壮汉双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班队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干什么 教育类机构: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课程顾问、心理辅导、课程销售。 详解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小学教育工作者等职业。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一门学科(语文或数学)课程教学、兼教其他两门学科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能力; 2.能够策划、组织小学生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具有小学班级管理能力; 3.具有运用网络、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探索持续改进策略的能力; 4.具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情绪及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与成长引导的能力; 5.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课程管理服务,具有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方法等问题的能力; 6.能够及时掌握小学教育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并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7.具有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具有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 8.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教师口语、书写技能。 专业基础课程:儿童心理学、小学教育评价、现代汉语、写作、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概率统计、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学科专业基本技能、模拟教学、教育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训。在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暂无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小学教育、教育学 持续本科专业举例 就业率 31%-37% 2019年 76%-77% 2020年 84%-92% 2021年 男女比例 男生 15% 85% 女生 开设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教育政策与法规、比较教 育、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等。 其他信息: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2023-08-28 08:30:201

青岛理工大学有小学教育学吗

青岛理工大学并没有学前教育对口的专业可报考。
2023-08-28 08:30:271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要回答什么是教育,首先要考察教育是怎样起源的。在教育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一)生物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饲养和爱护等本能活动都说成是教育活动,证明教育在人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只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也持这种主张,他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它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在我国的古代,也有“乌反哺,羊跪乳”等谚语和故事,用以劝诫人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近几年来也有人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提出“前身说”,即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在古猿中已经有了教育活动。所有这些主张,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二)心理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他用心理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人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三)劳动起源说 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者大都认可这一观点。它从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演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其基本观点如下。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不能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相混淆。 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是制约其他社会活动的决定因素,而且如语言与交往等的发展也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4.学校教育的产生,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之后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能完全完成教育的任务,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这种教育已渐渐成为某些社会阶层所独占,而不是全社会成员所公享,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了。 5.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无论是生产需要,还是生活需要,或是文化需要,都要在人的培养规格上体现出来,而且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因而讨论教育的起源,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问题。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教育就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了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第一个人类社会,大约经历了一百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原始公社制度建立之后,人类才开始从事有组织的社会生活,这时的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教育活动是在共同的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的水平也很低。青少年儿童在与年长者共同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习生活规范,还在部落间的冲突中学习军事斗争经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在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着。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分成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其间还有自由民等。这时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所享用,奴隶不被当做人看待,更谈不上接受学校教育。在我国古代有“学在官府”之说。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已有庠、序、校、学等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的名称;礼、乐、射、御、书、数已成为当时学校的学习内容。奴隶及其子女,无权进入这些学校学习,只能在繁重的劳动中学习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奴隶社会制度下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教育为主,目的是将奴隶主的子女培养成为身体健壮的武士;学习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合称为“五项竞技”),甚至有时以屠杀奴隶作为演习。雅典是一个商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它对教育的要求,除体育竞技外,还要学习哲学、文法、修辞三门学科,即所谓“三艺”,注意人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将来准备担任国家要职的人才。奴隶是同样无法进这些学校学习的。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曾是一个长期封建统治的国家。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转化为占有少量土地的农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但其中也分为不同的阶层,因而封建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其封建的等级性,不同身份的人受不同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封建文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教育制度上有官学、私学、书院等多种形式。教育内容为经、史、子、集等,其中《五经》《四书》影响,是最主要的教材。全社会盛行“学而优则仕”,从察举到科举,是晋身的主要门路。
2023-08-28 08:30:35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容易进入学校就业?

主要是区别还是在于就业不同,小学教育就业方向:小学教学和管理研究等工作,主要还是在中小学就业。教育学就业范围比较多。如果读研的话属于不同的方向,学硕和专硕,培养方案不同。
2023-08-28 08:30:453

教育学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教育学是一个通用的,是研究的教育,包含各个阶层,是从宏观把控。小学教育主要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
2023-08-28 08:31:322

《小学教育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有了发展。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但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需要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且中等和高等教育都有了迅速发展。随着教育结构更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更趋扩大,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部门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也将高技术化。科技创新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培养高质量的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这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因此,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这就必将造成教师职业的进一步扩大,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职业。他们一方面从事文化研究和传播,一方面培养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主张给教师以崇高社会地位,倡导社会应尊重教师。中外历处于上升或进步阶段的统治阶级或有作为的政治家,一般都很尊重教师。 徐特立(1877—1968)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曾创办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并担任校长。*时期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农*动讲习所主任。从1930年起,一直是我党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先后任中央苏区教育部代部长、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教育)兼教育研究室主任等。同时还担任中央苏区列宁师范学校校长、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中央农业学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新教育协会会长、新教育学会理事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他一生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工作,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教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他还经常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师范生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代师表,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毛泽东称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称他是“当今一圣人”。有《徐特立文存》《徐特立教育论语》等传世。 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王相提并论。《尚书?泰誓》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将君师视为一体或将君师并列于同等地位。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自汉唐至明清,历代都有大儒。这些人饱学多识,学生也多能根据礼教事师。 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国王尊师的例子可以用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亚里士多德的亲密关系来说明。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许多人也对教师职业怀有普遍的尊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他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更光荣的职位。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教育,同时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就强调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列宁提出:“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同时强调一方面要提高他们与这种地位相称的素养,“而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此后,苏联政府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工资待遇做了不懈的努力,同时通过对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荣誉称号和奖章等提高教师地位。 (三)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人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作用的,新文化的创造与原有文化的继承也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正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在新文化与原有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推动整个人类文化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因而新一代人在进入社会生活之前,都应掌握人类创造的已有文化。 年轻一代掌握人类文化是一个人类文化传承的过程,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在这里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传递者、交接者,学生是人类文化的接受者、接替者、继承者。学校教育传播文化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与其他大众媒体和文化出版事业不同。教师要把社会对新一代的要求和期待变为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的期待,他要针对学生实际,对知识作出说明、解释和论证,以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学校和教师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传承,具有自觉性、科学合理性和专门性。
2023-08-28 08:31:44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区别啊?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教育实践方向,另一个则是理论探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提供品教育学习与指导,是一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上,需要了解如何教授不同科目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评估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这门专业涉及到小学的各个教科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可以往小学或初高中等教育的方向发展。小学教育专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对学生,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教育学专业则是围绕教育学科、教育理论等研究领域,推进建设知识型、智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方向在于深化教育知识技巧,理论探讨。涉及到教育行业的设计、策划、评估等方面,为教育管理与辅导方面从业者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技巧指导。学生可以从事教育行业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进行翻译、媒体等有关教育方面信息的传递。选择哪个专业更好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如果您对实际授课和直接面对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您对教育理论比较感兴趣,想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教育行业中从事管理、研究等工作,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可能会更合适。无论选择哪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职业规划来考虑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展和未来职业的成功。
2023-08-28 08:31:581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有什么不同呢?

小学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学专业则涉及教育理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等学科内容,旨在培养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前沿理念,具备教育统筹规划、组织领导、人才选拔、教师培养和教育评价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具体选哪个专业要看你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么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你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教育相关的管理工作,那么选择教育学专业是更好的选择。
2023-08-28 08:32:081

《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活动。此外,诊断学校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评价教改实验,评估学校的总体表现也较为常见。下面具体介绍三种主要的评价活动。 (一)学生发展评定 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它不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了解和发展自己的特长。评定学生要考虑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有学业成就、行为表现和身体状况三方面。 学业成就不仅包括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技能和情意(即情绪、意志)领域的学习表现。由于知识更新特别快,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时,实际技能的训练应当引起重视。小学课程比较强调技能的培养。语文课的听、说、读、写都有具体的技能要求,例如识字方面运用拼音、分析字形和查字典就是最起码的技能要求,而自然、手工和音体美等课程注重实际操作、运动及艺术技能。情意领域的学业表现有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力等学习品质。在评定学生的学业表现时,知识和技能只是学习的结果,而态度、兴趣与习惯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特点。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爱学习、会学习等学习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更具影响力。因此,情意领域的学业表现评价十分重要。 行为表现评价也就是操行评定,用以考查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处事上的优点与不足。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偏重智育、忽略生活和品德教育的现象。操行评定应考查学生在品德修养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特点和表现,如礼貌、勤奋、进取精神、合群性、公德心、朴实性、集体意识、责任感、社会适应性等。一份好的操行评语不在于面面俱到,而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特征。在评定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时,要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意见。 身体状况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质、体力、精力、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体质评价要考查下述五个方面:(1)身体发育水平;(2)生理机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5)心理状况。小学生身体状况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在学生发展评定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评定结果应当是对整个评定过程的记录和说明,而不仅仅是测验得分。评定可以针对各种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例如,要评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定时还要根据课程内容,对照学生以前的学习状况来做出综合的考察。同样是听课不专心,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由此可见,评定比测验结果蕴含了更多的信息,能够起到更好的反馈作用。 (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年龄小,小学生尚不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业成绩都要受到教师授课质量的影响。上好每一堂课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授课质量评价能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特点,了解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也可以提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在进行授课质量评价时,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明确、具体、相对独立,要能够全面衡量教学的各个方面。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衡量:(1)对新事物的感受;(2)教育分寸;(3)本学科的知识;(4)发展学生的思维;(5)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技能;(6)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7)以个体方式对待学生;(8)学科课外活动的组织。张玉田等著:《学校教育评价》,第142~146页。 实施授课质量评价时,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基本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的贯彻。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还应当具体化,如“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可能要考虑以下特征:能跟上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或者有独特见解等。再如教学方法的评定标准可细化成表12ue0113。 表12-3教学方法的评定指标吴钢著:《现代教育评价基础》,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页。 评定标准内容等级1.有效地运用启发式原理进行教学(此条不在于看教师讲的多少,关键是怎样讲,怎样有效地运用启发式原理讲) 2.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有所得 3.充分发挥教具和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学直观,或创造感知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4.能深入浅出讲清概念,引导学生深化概念优基本能做到以上几点良做到1.3条中不及中等者差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同行、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师要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加强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于自我衡量,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如果善于反省,问题反过来也可成为动力。学校在开展评价活动时,也应注意评价结果的协商和反馈,减轻教师的心理顾虑。 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定量评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其形成性功能并不是很强。在小学教学实际中,多采用听课、评课的深入交流形式评价授课质量。评课时也不是局限于固定的评价指标,而是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的特色和问题。对小学教师而言,评课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评课是教学常规的一部分。
2023-08-28 08:32:271

《小学教育学》智育及其功能

一)智力与智育的含义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指人对知识的掌握,对事物的敏捷而正确的理解、辨析、判断,以及具体的发明创造等等。在形式方面,则包括理解、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心智和实际能力(即智力)。因为智力对于智慧内容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育范畴的理解首先必须与对“智力”及其发展的理解联系起来。 1.智力包括哪些内涵? 我国学者中通行的智力概念“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53页。所以,所谓对智力的培养当然也就包括了上述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些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者通常主张要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等方式进行教育。这一理解与对苏联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借鉴有很大的联系。 现代西方心理学对智力的探究成果十分丰富,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关于智力的要素,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因素主要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两项因素组成。前者指一切智力测试中都能检测的能力;后者指仅表现于个别特殊课题中的能力。而吉尔福德则认为智力涉及运思(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评价五类)、内容(视觉的、听觉的、符号的、语义的和行为的五类)和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六种)三方面,总计150种心理能力。目前,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智力是人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适应性行为既要反映刺激的新颖性,又要反映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程度;产生适应性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的反省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的协同。认知心理学的许多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但是目前已有的这些成果对我们正确理解智力就已经有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于中、西方的观点,我们不妨综合起来理解。智力实际上就是人的智慧能力。它可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 2.智力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发展的? 心理学和教育学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观。心理学,尤其是测量心理学往往将智力与智商(IQ)联系起来,将智力看成是个人在团体中按聪明程度排列所处的位置。这样的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远大于环境或教育的作用。同时,虽然个体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增长其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但他们在同龄人团体中的智商位置往往仍然是相对不变的。这样的智力概念是一种自然能力(power),而不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去开发与发展的潜在能力(capacity)。另一种观点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习得的认知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就认为:智力=自然或天赋能力(power)+策略(tactics)+知识。其中“power”指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不易为后天所改变;后两者则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所能获得的策略技巧和各科知识。显然,假如我们将智力仅仅做前一种,也就是狭义的理解,智育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关于智力概念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第一,由于即使是狭义的智力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不可能脱离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赞成较为广义的智力概念,即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第二,即使将智力看成是个人在团体中按聪明程度排列所处的位置,人的智商也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东西。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更不能对学生的智力作狭隘和武断的结论。教育活动所要做的只是要在承认智力差异的条件下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3.智育与教学的区别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等相并列,构成一个教育内容的完整构架。它们的上位概念或种概念是“教育”。而教学则是所有各育都可能具有的教育形式。换言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智育的活动方式,德育、体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学途径去完成,而各育在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上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同样,智育以教学为自己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途径又并不是智育的惟一途径。 (二)智育的功能 智育的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智力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1.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人类的智慧成果是以两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是客观的或物质的形式,比如工具、图书和其他媒介的形式;二是以主观的即主体的心智能力包括智力的形式。这两者之间又是通过相互作用而相互促进的。教育对于智力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没有学校教育参与的情况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是自发和缓慢的。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开发是有意识的,所以会提供较多的刺激智力发展的条件和方法,从而加速这一发展。
2023-08-28 08:32:381

《小学教育学》目前教育评价的问题与发展

教育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再加上教育本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教育评价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偏颇。如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下面首先概述当前教育测验与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介绍正在推行的一些改革办法,最后探讨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现存问题 教育测验和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对这一观点,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很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只采用测验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教学改革形成阻力。当前教育测验与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二)发展和改革的策略 现代教育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3)倡导自我评价;(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总之,评价不仅是为了鉴定、分等,而更要考虑实际教育效果,使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得以提高。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测验观念、内容和测验方法都要有相应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小学采取了多种评价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许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 人类的才智是多方面的,绝对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所能反映的。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以测验成绩为主要或惟一的尺度,这样的评价模式就是一元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倡导多元评价思想,也就是从多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在多元评价思想下,教育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推行素质教育,在评价方法上就要求实现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在进行多元评价时,要考虑学校是不是只注重考好分、能升学,而忽略了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不应该把小孩的头脑填得满满的,压得死死的,而要让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丰富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小学生怎么教,怎么要求,怎么测验,怎么评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应培养小学生哪些素质和能力。从教育理想上看,未来的教育应当让所有儿童都有能力学习,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教育评价应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 教师不仅要树立多元评价的思想,实践中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考察。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如新闻调查、科技报告等。实践性强的课题,能加强学生的以下能力: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安排筹划、总结报告、尝试学习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等。在小学高年级,这样的实践和锻炼机会更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要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把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自学、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验等活动中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
2023-08-28 08:33:191

《小学教育学》历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儿童发展观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历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遗传决定论 人性,被普遍地看做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类相区别的、由人类个体所表现出的类化特征。这种类化特征除了人类共有性之外,在人类内部,每个人在展示这些类化特征时,还同时展示出了个体的特殊性。例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但就单个人而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表达能力高低的差别,语调语速的差别等。人类思想的繁荣更揭示了人类在其本质特点之一──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那么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一)基督教的“原罪说” 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 (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 (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人对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恶的。荀子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导致了他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决定论对于儿童发展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人们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生物因素之外的环境。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 (一)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从刺激—反应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而这一模具的形状,则取决于提供给儿童的、完全可被控制的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二)怎样正确认识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在某些时候,环境决定论甚至成了教育对儿童发展进行影响与控制的惟一合理、合法性的依据。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2023-08-28 08:3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