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方法文言文

2023-09-01 13:00:44
共1条回复
小教板

1. 文言文翻译方法是什么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2. 【背文言文的方法怎样能快速的背诵文言文】

背文言文有很多方法,但是最好的一个方法是喜欢文言文.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只花了10分钟就背熟了《桃花源记》文言文是汉语中的非常美妙的语言,可以通过古文来表达自己许多难以表达的情感,并且非常含蓄.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所以,首先希望你能喜欢.其次,我讲讲方法:第一:理解文中的含义,要想背古文,首先要知道每句话在说什么.要会翻译所有的文字.理解了意思,古文毕竟和现代文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会轻松很多.第二:读,读古文读多了,就会有语感,所谓的倒装,省略都会有体会,背起来就快了.第三:多看古文,培养语感.就这样了吧,我上学的时候,古文一般都没怎么被扣过分,主要就是这几点了.————————————————————您好,。

3. 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有哪些

/search?keyword=%CE%C4%D1%D4%CE%C4&gradeid=&courseid=&typeid=(人教版)高考前必背的十篇文言文精华 2006-4-19 9:33:58免费:《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赤壁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人教版)谈谈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2006-4-17 9:00:33免费压缩包内包含两篇经验文章,非常值得一读。 第一篇:谈谈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其一,把古诗文的教学建立在深入诵读的基础之上。

(1)教学千法读为本。(2)古诗文阅读教学忌过重的表演成分。

(3)读是阅读古诗文的基础,而朗读则是读的灵魂。(4)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对文言文义的欣赏感悟能力。

其二,把文言翻译的重点落实到句子内部重要字词的理解上 第二篇: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 (人教版)明确教、考、学的关系,抓住重点,努力使古诗文教学达标 2006-4-17 8:59:52免费明确教、考、学的关系抓住重点,努力使古诗文教学达标宜宾市二中 冯宁《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阅读部分第11条、12条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就是教学古诗文应达到的标准。

怎样通过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此标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教、考、学的关系,抓住重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教促学,最终达到课程标准。(人教版)《赤壁赋》朗诵音频 2006-4-5 8:45:57免费《赤壁赋》朗诵(男声,4分12秒),适合高二文言文单元语文教学。

(人教版)《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1] 2006-3-17 10:34:00免费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重点难(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文言文详解及练习(wps文档) 2006-3-2 9:36:51免费〔1〕作家信息:〔结识一位名人,开通一条捷径〕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人避宣帝讳(宣帝名询),称为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

其中大多数是他亲手所写,小部分出于门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杨倞注。

现(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词七首》一课的说课稿 2006-2-10 10:33:56免费一、说大纲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说教材(人教实验版)2005 2006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及考前模拟 2006-1-23 9:46:30免费一. 基础复习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一)现代文1. 作家作品介绍2. 常用词语的音、形、义3. 课文的基本内容4. 课后练习(二)文言文1. 作家作品介绍2. 常用词语的音、形、义3. 课文的基本内容4. 课后练习5. 背诵、默写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2006-1-18 15:07:45免费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本设计突破 “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有图片,制作精美。)(人教版)初一文言文复习 2006-1-12 16:35:56免费一 默写1 ,山岛竦峙。

2 海日生残夜, 。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25 《世说新语》 2006-1-6 15:36:57免费○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人教版-《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萃》 2006-1-6 9:56:02免费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萃(一) 题一:海南省(课改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0——23题。

(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2005-12-21 11:51:42免费教学目标: 1.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

4. 【总结“名词+数词”短语翻译方法(文言文)】

2、表示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数词后置.例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六七十只,数字后置,并省略量词.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一”指一粒,量词“粒”省略.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孙子兵法·谋攻》)“三”指三种情况,量词省略.⑤方一沐,三握其发.(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一”为一次,“三”为三次,数量省略.3、表示概数 有些数词只表示一个大约的数目,而并非表示确定的数目,是虚指而非实指.例如: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十二”指军书多,非实指有十二卷.②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二三”表示两三里左右.③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蒲松龄《促织》)“百”“万”“千”均非指实数,都是指很多.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三”指多年.。

5. 文言文阅读方法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2009-06-04 20:51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主讲人 肖跃玲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题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一般是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②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理解句子的大意。

③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④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呢?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清除障碍,理解文意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首先是整体阅读。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

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的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

再是善于借助,揣摩文意。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2006年扬州中考题中有一句“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借助于括号内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

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内容概括类的选择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种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这种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三是重读课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二、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文言文必考题,要答好这类题必须依靠平日的积累。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中有对“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是”字的解释,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动词,一种是代词“这”,如“是年”,“是日”,很明显,此处“是“的释义为“这”。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三、整体感知,揣摩品味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如2006年福州市中考题有“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

6.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哪些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忠实与通顺的原则。主要方法是:

留,即保留。文中地名、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器具名等保留不译。

删,即删除。把只起结构作用的文言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同义复词中的其中一词删掉不译。

补,即补充。把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调,即调整。把文中的倒装句调整过来。

换,即调换。把文中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古今异义词换成今义词。

选,即选择。把一词多义的词选择一个恰当的意项。

总.之,文言文翻译的过程,就是组词和解词的过程。

7. 文言文翻译方法是什么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原文带拼音朗诵

滕王阁序原文带拼音朗诵:téng王wáng阁gé序xù豫yù章zhāng故gù郡jùn,洪hóng都dū新xīn府fǔ。星xīng分fēn翼yì轸zhěn ,地dì接jiē衡héng庐lú 。襟jīn三sān江jiāng而ér带dài五wǔ湖hú ,控kòng蛮mán荆jīng而ér引yǐn瓯ōu越yuè 。物wù华huá天tiān宝bǎo,龙lóng光guāng射shè牛niú斗dǒu之zhī墟xū;人rén杰jié地dì灵líng,徐xú孺rú下xià陈chén蕃fān之zhī榻tà 。雄xióng州zhōu雾wù列liè , 俊jùn采cǎi星xīng驰chí。台tái隍huáng枕zhěn夷yí夏xià之zhī交jiāo ,宾bīn主zhǔ尽jìn东dōng南nán之zhī美měi 。都dū督dū阎yán公gōng之zhī雅yǎ望wàng,棨qǐ戟jǐ遥yáo临lín ;宇yǔ文wén新xīn州zhōu之zhī懿yì范fàn ,襜chān帷wéi暂zàn驻zhù。十shí旬xún休xiū假xiá ,胜shèng友yǒu如rú云yún ;千qiān里lǐ逢féng迎yíng,高gāo朋péng满mǎn座zuò 。腾téng蛟jiāo起qǐ凤fèng ,孟mèng学xué士shì之zhī词cí宗zōng;紫zǐ电diàn青qīng霜shuāng ,王wáng将jiāng军jūn之zhī武wǔ库kù 。 家jiā君jūn作zuò宰zǎi ,路lù出chū名míng区qū ;童tóng子zǐ何hé知zhī ,躬gōng逢féng胜shèng饯jiàn 。时shí维wéi九jiǔ月yuè ,序xù属shǔ三sān秋qiū 。潦lǎo水shuǐ尽jìn而ér寒hán潭tán清qīng , 烟yān光guāng凝níng而ér暮mù山shān紫zǐ 。俨yǎn骖cān騑fēi于yú上shàng路lù , 访fǎng风fēng景jǐng于yú崇chóng阿ē;临lín帝dì子zǐ之zhī长cháng洲zhōu ,得dé天tiān人rén之zhī旧jiù馆guǎn 。层céng峦luán耸sǒng翠cuì,上shàng出chū重chóng霄xiāo ;飞fēi阁gé流liú丹dān ,下xià临lín无wú地dì。鹤hè汀tīng凫fú渚zhǔ ,穷qióng岛dǎo屿yǔ之zhī萦yíng回huí ;;桂guì殿diàn兰lán宫gōng,即jí冈gāng峦luán之zhī体tǐ势shì 。披pī绣xiù闼tà ,俯fǔ雕diāo甍méng ,山shān原yuán旷kuàng其qí盈yíng视shì ,川chuān泽zé纡yū其qí骇hài瞩zhǔ 。闾lǘ阎yán扑pū地dì ,钟zhōng鸣míng鼎dǐng食shí之zhī家jiā ;舸gě舰jiàn弥mí津jīn ,青qīng雀què黄huáng龙lóng之zhī舳zhú 。云yún销xiāo雨yǔ霁jì ,彩cǎi彻chè区qū明míng 。落luò霞xiá与yǔ孤gū鹜wù齐qí飞fēi,秋qiū水shuǐ共gòng长cháng天tiān一yī色sè 。 渔yú舟zhōu唱chàng晚wǎn,响xiǎng穷qióng彭péng蠡lǐ之zhī滨bīn ;雁yàn阵zhèn惊jīng寒hán ,声shēng断duàn衡héng阳yáng之zhī浦pǔ 。遥yáo襟jīn甫fǔ畅chàng ,逸yì兴xìng遄chuán飞fēi。爽shuǎng籁lài发fā而ér清qīng风fēng生shēng ,纤xiān歌gē凝níng而ér白bái云yún遏è 。睢suī园yuán绿lǜ竹zhú,气qì凌líng彭péng泽zé之zhī樽zūn ; 邺yè水shuǐ朱zhū华huá ,光guāng照zhào临lín川chuān之zhī笔bǐ 。四sì美měi具jù , 二èr难nán并bìng。穷qióng睇dì眄miǎn于yú中zhōng天tiān , 极jí娱yú游yóu于yú暇xiá日rì 。天tiān高gāo地dì迥jiǒng, 觉jué宇yǔ宙zhòu之zhī无wú穷qióng ;兴xìng尽jìn悲bēi来lái,识shí盈yíng虚xū之zhī有yǒu数shù 。望wàng长cháng安ān于yú日rì下xià,目mù吴wú会kuài于yú云yún间jiān 。地dì势shì极jí而ér南nán溟míng深shēn,天tiān柱zhù高gāo而ér北běi辰chén远yuǎn 。关guān山shān难nán越yuè,谁shéi悲bēi失shī路lù之zhī人rén ?萍píng水shuǐ相xiāng逢féng ,尽jìn是shì他tā乡xiāng之zhī客kè 。怀huái帝dì阍hūn而ér不bù见jiàn ,奉fèng宣xuān室shì以yǐ何hé年nián ?嗟jiē乎hū !时shí运yùn不bù齐qí ,命mìng途tú多duō舛chuǎn 。冯féng唐táng易yì老lǎo , 李lǐ广guǎng难nán封fēng 。屈qū贾jiǎ谊yì于yú长cháng沙shā, 非fēi无wú圣shèng主zhǔ ;窜cuàn梁liáng鸿hóng于yú海hǎi曲qū ,岂qǐ乏fá明míng时shí ?所suǒ赖lài君jūn子zǐ见jiàn机jī ,达dá人rén知zhī命mìng 。老lǎo当dāng益yì壮zhuàng ,宁nìng移yí白bái首shǒu之zhī心xīn ? 穷qióng且qiě益yì坚jiān ,不bù坠zhuì青qīng云yún之zhī志zhì 。 酌zhuó贪tān泉quán而ér觉jué爽shuǎng,处chù涸hé辙zhé以yǐ犹yóu欢huān 。北běi海hǎi虽suī赊shē ,扶fú摇yáo可kě接jiē;东dōng隅yú已yǐ逝shì , 桑sāng榆yú非fēi晚wǎn 。 孟mèng尝cháng高gāo洁jié ,空kòng余yú报bào国guó之zhī情qíng ;阮ruǎn籍jí猖chāng狂kuáng,岂qǐ效xiào穷qióng途tú之zhī哭kū !勃bó ,三sān尺chǐ微wēi命mìng,一yī介jiè书shū生shēng 。无wú路lù请qǐng缨yīng ,等děng终zhōng军jūn之zhī弱ruò冠guàn;有yǒu怀huái投tóu笔bǐ ,慕mù宗zōng悫què之zhī长cháng风fēng 。舍shě簪zān笏hù于yú百bǎi龄líng , 奉fèng晨chén昏hūn于yú万wàn里lǐ 。非fēi谢xiè家jiā之zhī宝bǎo树shù ,接jiē孟mèng氏shì之zhī芳fāng邻lín 。他tā日rì趋qū庭tíng ,叨tāo陪péi鲤lǐ对duì ;今jīn兹zī捧pěng袂mèi ,喜xǐ托tuō龙lóng门mén 。杨yáng意yì不bù逢féng , 抚fǔ凌líng云yún而ér自zì惜xī ;钟zhōng期qī既jì遇yù , 奏zòu流liú水shuǐ以yǐ何hé惭cán ?呜wū乎hū !胜shèng地dì不bù常cháng ,盛shèng筵yán难nán再zài ;兰lán亭tíng已yǐ矣yǐ , 梓zǐ泽zé丘qiū墟xū 。临lín别bié赠zèng言yán,幸xìng承chéng恩ēn于yú伟wěi饯jiàn ;登dēng高gāo作zuò赋fù,是shì所suǒ望wàng于yú群qún公gōng 。敢gǎn竭jié鄙bǐ怀huái , 恭gōng疏shū短duǎn引yǐn ;一yī言yán均jūn赋fù ,四sì韵yùn俱jù成chéng 。请qǐng洒sǎ潘pān江jiāng ,各gè倾qīng陆lù海hǎi云yún尔ěr :滕téng王wáng高gāo阁gé临lín江jiāng渚zhǔ ,佩pèi玉yù鸣míng鸾luán罢bà歌gē舞wǔ 。画huà栋dòng朝zhāo飞fēi南nán浦pǔ云yún ,珠zhū帘lián暮mù卷juǎn西xī山shān雨yǔ 。闲xián云yún潭tán影yǐng日rì悠yōu悠yōu , 物wù换huàn星xīng移yí几jǐ度dù秋qiū 。阁gé中zhōng帝dì子zǐ今jīn何hé在zài ?槛jiàn外wài长cháng江jiāng空kōng自zì流liú 。
2023-08-28 13:22:401

滕王阁序的朗读节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 一作:仙人;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界bast342月先即与hlu7
2023-08-28 13:23:001

滕王阁序最好的朗诵版本

《滕王阁序》最好的朗诵版本是任志宏朗诵的版本。《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任志宏任志宏,祖籍山西,1963年3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国内地纪录片解说、播音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1982年起,担任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主播。1992年,朗诵的散文作品《婆娘们》获得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199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电视金奖。2001年起,担任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专职解说。多年来,为百余部大型文献纪录片担任解说。
2023-08-28 13:23:081

滕王阁序龙洋是朗诵还是背诵

滕王阁序龙洋是朗诵。《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2023-08-28 13:23:261

滕王阁序注音

滕王阁序原文和注音如下:《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创作的一篇骈文,全文如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qǐ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帷(chān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fé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fú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阎(lǘ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jì),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zhuó)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笏(zān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2023-08-28 13:23:385

求音乐:滕王阁序汉语朗诵

《腾王阁序》为古骈文,朗诵时需要韵律感,建议使用比较古典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推荐配乐:荷塘月色下载地址:http://www.llz123.net/llz/llz/mulu/xiaowangzi/yuese.mp3 我感觉这个音乐应该很适合!希望楼主自己欣赏下吧!祝好运~~~ 《故宫的记忆》.《平沙落雁》《唉乃》
2023-08-28 13:23:561

适合《腾王阁序》朗读的背景音乐

古筝曲很好,委婉,富有古代气息
2023-08-28 13:24:182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http://www.shandao-cn.net/shandao-cn0825_n8832.php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2023-08-28 13:24:281

滕王阁序朗诵及解释

题库内容:滕王阁序的解释 骈文篇名。唐代王勃作。相传是作者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今江 西南 昌),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文中“ 落霞 与 孤鹜 齐飞, 秋水 共长天 一色 ”;“ 老当益壮 ,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 之志”等名句,历来 为人 传诵。 词语分解 滕的解释 滕 é 水向上腾涌;引申张口放言:“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中国 周代 诸侯 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一带。 姓。 部首 :水; 序的解释 序 ù 次第 : 顺序 。 秩序 。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 序曲 。序幕。序论。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指季节:四序。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庠序 。
2023-08-28 13:24:371

孙道临朗诵的滕王阁序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呢

我也没找见,你要是配乐的话,试试名字叫‘荷塘月色"的配乐,笛子的,我听着还可以。
2023-08-28 13:24:472

高中文言文朗读

1. 高中古诗文必背64篇朗诵 必背古诗文目录(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2(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3. 高中古诗文必背64篇朗诵 必背古诗文目录 (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2 (14篇) 51.劝学荀子 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 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4.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 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5. 有高中古文诵读比赛稿子吗 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 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 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 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8。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 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结语:滚滚长江东逝水(1),浪花淘尽英雄(2)。是非成败转头空(3)。 青山依旧在(4),几度夕阳红(5)。白发渔樵江渚上(6),惯看秋月春风(7)。 一壶浊酒喜相逢(8)。古今多少事(9),都付笑谈中。
2023-08-28 13:24:571

奕星读的是滕王阁序全文吗

是。奕星是一个名字,是《王者荣耀》游戏里的一个英雄,《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弈星滕王阁序新皮肤在展示动画结束后,如果玩家没有其他的动作,弈星则会将《滕王阁序》全文朗读出来,读的是全文。
2023-08-28 13:25:051

诵“国学经典”的优美诗歌,要适合集体朗诵的,快

心命歌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2023-08-28 13:25:158

滕王阁序中的断句

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cháng]天/一色。原文: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翻译: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拓展资料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创作背景: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2023-08-28 13:25:331

滕王阁序的读音问题

没听说念“xia”.
2023-08-28 13:25:425

六国论文言文朗读

1.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2. 六国论的课文及学习 《六国论》教案(结合课件讲解) (课文见教案下面)>﹎﹎﹎﹎﹎﹎﹎﹎﹎﹎﹎﹎﹎﹎﹎﹎﹎﹎﹎ 课题:六国论 目的: 1、进一步了解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2、了解苏洵的关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要点。 ﹎﹎﹎﹎﹎﹎﹎﹎﹎﹎﹎﹎﹎﹎﹎﹎﹎﹎﹎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背诵《师说》。 二、新课:(有关知识参考课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家有老人泉),宋代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有“苏氏文章擅天下”之誉。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书,下笔顷刻数千言,著有《权书》《衡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等。 文集为《嘉佑集》。 2、文体: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史论。 (二)背诵课文。 (三)解释加提问: 1.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4.第四段。 5.第五段。 三、训练巩固: 完成《复习资料》。 四、小结: 提问背诵。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提问背诵。 二、新课: (一)整体理解: 1.针对性: 针对宋朝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割地求和的现实。 2.目的性: 总结六国因赂秦而破亡的教训,劝谏宋朝统治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3.中心论点: (1)请大家在第一段中划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如下: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二、语段阅读: 1.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一是总结本段论述内容。 二是突出强调中心论点。 2.文章第二段论证的是哪一个分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本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4.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有哪些对比?找出来。 ——如下: 对比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对比二: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对比三;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 对比四: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 对比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作用: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5.第三段是对哪个分论点的论证?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文章第四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的用意是什么?是针对谁而言的? ——用意在讽谏北宋当权者勿蹈六国覆辙,是针对宋朝统治者而言的。 8.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 9.请看文章第六段,读出含蓄而巧妙地点出本文写作目的的语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这一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 三、小结: 本文为经典史论,必须能背会写。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 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u2022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u2022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2、《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u2022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8、《长亭送别u2022碧云天》*9、《望海潮u2022东南形胜》*10、《雨霖铃u2022寒蝉凄切》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二)鸿门宴(司马迁)(十三)秋水(庄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十八)秋声赋(欧阳修)(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二十二)渔父《楚辞》(二十三)逍遥游(庄子)(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2023-08-28 13:26:091

高中文言文录音

1. 高中语文背诵 mp3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节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李密《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 2.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3. 求高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mp3 1 我这有几篇古文,需要高手中的高手才能解决,谢谢各位了 1、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2、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3、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4、南海之内,黑水青水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氏之丘。 有木,……名曰建木。大暤爱过,黄帝所为。 5、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影),……,盖天地之中也。 6、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天帝之居。 7、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岁之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 8、帝颛顼生自若水,……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承云》,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篇》) 当尧之时,夔为乐正,皋陶为大理。 (《说苑?君道》) 夔放山川溪谷之间,作乐《大章》,天下大和。(《帝王世纪集校》第二)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 4.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去那里下载 /shandao-cn0825_n8832.php 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5. 高中语文古诗词朗读 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面对优美的韵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朗读呢? 1、“识得庐山真面目”——范读再现韵文的旋律。 无论是诗词还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韵律,或整齐对仗,或参差错落,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而教师的范读。 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面对优美的韵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朗读呢? 1、“识得庐山真面目”——范读再现韵文的旋律。 无论是诗词还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韵律,或整齐对仗,或参差错落,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标准朗读录音能给学生以示范,解决识字断句的问题,尤其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范读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后,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或齐读或单读以求知识的巩固。 2、“用我的声音触摸你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对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不同的读者在朗读过程中对同一句的语速、语气及重音的处理各有不同,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有的学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时高昂急促掷地有声,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再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有的学生读“君不见”时较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通,“天上来”达到语调最高处,“奔流到海”气势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复回”则如瀑布飞流直下,深惋悲叹。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学生对诗人对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再创造。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朗读,学生就不会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能养成独立的审美习惯。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配乐朗诵 诗最早是唱出来的,诗与音乐可谓情同手足。诗词歌赋以其优美的旋律陶冶着、感动着人们,以达到或兴或观或群或怨的目的。因此,在韵文的教学中,万不可忽视音乐的存在,忽视音乐之于韵文教学的功用。韵文的风格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含蓄婉约;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轻快明丽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给这些美文配以风格相似的音乐,则如红花配之以绿叶,蓝天点缀以白云,相互彰显,互为衬托。精美的配乐朗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听者在音乐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语言美音乐美双重的熏陶。例如给《再别康桥》配以大提琴曲《天鹅》,《天鹅》舒缓优美的旋律对表现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眷恋起到强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于天鹅恰如康桥之于作者,二者互为衬托,能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而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旋律低沉忧伤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离别的伤感相辅相成,催人泪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配乐朗诵比赛,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融入诗文的境界中,让文学音乐一起提升学生的思想审美境界。
2023-08-28 13:26:191

激励年轻人奋斗的诗歌朗诵

1. 关于激励年轻人奋斗的诗句 关于激励年轻人奋斗的诗句 1.励志的诗歌,鼓舞青年奋斗的诗歌 《人生礼赞》 ___年轻的心对歌者的宣告 (美)朗费罗 别对我用忧伤的调子 说生活不过是一场梦 因为灵魂倦了,就等于死 而事情并不是表面那样 生是真实的!认真的活! 它的终点并不是坟墓; 对于灵魂,不能这么说: “你是尘土,必归于尘土。 我们注定的道路或目标 不是享乐,也不是悲叹; 而是行动,是每个明朝 看我们比今天走得更远 艺术无限,而时光飞速; 我们的心尽管勇敢,坚强, 它仍旧像是闷声的鼓, 打着节怕向坟墓送丧。 在广阔的世界战场上 在“生活”的露天营盘中 别像愚蠢的、驱使的牛羊! 要做一个战斗的英雄。 别依赖未来,无论多美好! 让死的“过去”埋葬它自己 行动吧!就趁活着的今朝 凭你的心,和头上的天 伟人的事迹令人觅想 我们能使一生壮丽 并且在时间的流沙上, 在离去时,留下来足迹—— 这足迹,也许另一个人 看到了,会重新振作 当他在生活的海上浮沉 悲惨的,他的船已经沉没 因此,无论有什么命运 不要灰心吧!积极起来 不断进取,不断前进 要学会劳作,学会等待 (查良铮 译)青春之歌 不懂得生活的烦恼, 因为我们还很小。 不考虑经济的负担, 因为我们正年少。 天真活泼的体现, 青春靓丽而乖巧。 奔向远大包袱的理想, 恰似刚会飞翔的小鸟。 我们欢呼我们跳, 成长的青春多美好。 弹起悦耳的琴声, 唱起动听的歌谣。 把美丽留住, 把烦恼甩掉。 尽情的舞蹈, 舒畅心扉的美妙。 2.鼓励青年人的诗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抄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释义:老天既然生下我,我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金花完了也可以再赚回来。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bai北风。《竹石》 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4、路du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释义: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zhi去追求和探索。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释义::我的雄心壮志并没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死了以后还可以作鬼中的强者,继续和dao敌人搏斗。 3.对青年勉励的诗句 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脚下行程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勇于进取者,永远长生。 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 要行动,就必须不喘一口气,坚定不移地去行动。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有志者事竟成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今天的汗水是明天成功的根基。 4.青年励志的诗句 励志古诗词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鼓励少年努力的诗句有什么 鼓励少年努力的诗句有: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满江红》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唐代 舒元舆《贻诸弟砥石命》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诗句有哪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用什么诗句可以鼓励青少年朋友要奋进 励志的诗句可以鼓励青少年朋友要奋进。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____曹植《白马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王勃《滕王阁序》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杜甫《阁夜》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佚名《论语十二章》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____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闾祠》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____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7.鼓励人励志上进的诗句有哪些 鼓励人励志上进的诗句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8、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8.写出一些关于鼓励青少年人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的古诗词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此外还有很多,你可以到古诗文网上找到更多~
2023-08-28 13:26:271

古文言文朗诵

1. 古诗文朗诵比赛,急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 经典古诗文朗诵 长点的 限时3分钟之内的 跪求啊 春江花月夜不错,长度适中,而且比较有情致,还容易搭配背景音乐,推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 经典古诗文朗诵稿 就朗诵 《将进酒》 好了 很有气势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注: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里面的乐也可以读(y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 ?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 古诗词朗诵材料 这些是网上找的 照镜见白发 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 古诗歌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 能够朗诵3分钟的古文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shǔ)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á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知(在人教版中为“移” 根据数本权威古籍也可为“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 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64663739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气势磅礴 辞藻华丽 适合朗诵。 6. 适合朗诵的古诗文,不要常见的,三四分钟左右 适合朗诵的古诗文列举如下: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话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绮罗香·咏春雨 宋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白话译文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 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 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 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 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3、击鼓 先秦 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白话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4、沁园春·雪 近代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5、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白话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7. 关于道德教育的古诗文,朗诵起来4~5分钟左右那些,急啊 一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师旷论学》《欧阳修论作文》《司马光好学》《扁鹊见蔡桓公》《狼》《与陈伯之书》《鹬蚌相争》《自相矛盾》《多多益善》《诫子书》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攘鸡者》、《学弈》、《五十步笑百步》、《丑妇效颦》、《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寒号虫》、《螳螂捕蝉》三 《初中生必读古诗文》四 唐诗宋词李白:《月下独酌》《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送友人》杜甫:《春望》《前出塞》《江南逢李龟年》《登高》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暮江吟》王维:《杂诗》《鹿柴》贾岛:《题诗后》杜牧:《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李商隐《霜月》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 · 花褪残红青杏小》辛弃疾:《西江月 · 遣兴》《青玉案 · 元夕》李清照:《一剪梅》《醉花阴》岳飞:《满江红 · 怒发冲冠》陆游:《卜算子 · 咏梅》柳永:《雨霖铃》。 8. 儒家文化的文言文,朗诵,急需,两分钟以内 《孟子》中的一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在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节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满意请采纳,若有疑问可我。
2023-08-28 13:26:361

高考必备文言文音频

1.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 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2. 求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mp3 kugou音乐盒有资源可以下 你得分别下载吧 高中必背古诗文 《诗经·氓》、《离骚(节选)》、曹操《短歌行》、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 《沁园春·长沙》、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庄子《逍遥游》、王羲之《兰亭集序》(2010年修订版) 王维《山居秋暝》、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韩愈《师说》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李密《陈情表》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王勃《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苏洵《六国论》 《论语》十则、陶潜《归去来兮辞》、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3. 求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mp3 必修1 《沁园春u2022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第8段)《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必修2 《诗经u2022氓》 《离骚》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第2、3段) 《荷塘月色》(第4、5、6段) 必修3 《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第3、4、5段) 《锦瑟》《马嵬》(其二)《师说》 必修五的基本都要背。 反正还有好多的。
2023-08-28 13:26:451

关于《腾王阁序》的问题

看看百科里的介绍,很全,你提的问题在里面都可以找到。http://baike.baidu.com/view/25328.htm
2023-08-28 13:26:573

最有气势的古诗词朗诵

将进酒我告诉你将进酒绝对合适,尤其是上面那一段特别气势~而且那首诗绝对是之中经典,文章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看到的第一遍就爱上了,第三遍的时候就背下来了....是我背的最快的一首~滕王阁序文章不错,不过篇幅可能有点长,你要是截一段也是不错的,不过我觉得滕王阁序文章虽然大气,但缺少了将进酒的那种震撼。记得吗?你的名字叫炎黄!现代人写的,文章压了“ang”这个韵,这个韵读起来的话特别有气势,而且文章很大气,也是歌颂中国古代文明什么之类的,可以考虑一下。满江红满江红确实不错,我们班原来演讲,然后同学就是凭借这个那第一的,但自认为文章未必比得上将进酒什么的~而且朗诵起来应该不会有将进酒的激情
2023-08-28 13:27:041

高中文言文诵读

1. 高中文言文背诵篇目 我是天津的高三毕业生 我们这届是第一年课改 这是我们要背的课文你参考一下吧 据我了解现在北京也是用的新课改教材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 *** P3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3.赤壁赋 ——苏轼 P22必修(二)1.氓 ——《诗经》 P212.离骚 ——屈原 P24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 ——曹操 P33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必修(三)1.蜀道难 ——李白 P45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4.登高 ——杜甫 P485.锦瑟 ——李商隐 P52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8.劝学 ——《荀子》 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3.陈情表 ——李密 P36。 2. 高中古诗文必背64篇朗诵 必背古诗文目录 (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2 (14篇) 51.劝学荀子 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 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 高中需要背诵的古文有那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u2022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u2022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2、《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u2022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u2022碧云天》*9、《望海潮u2022东南形胜》*10、《雨霖铃u2022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4. 高中必背古诗文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 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当中,读是关键。 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 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 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 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我们不赞成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搞繁琐的语法分析,机械的诵记名词术语,也不主张呆板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我们主张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诵读、识记、理解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所说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 这种领会和把握应当:①着眼于全篇的内容;②着眼于文意的沟通;③着眼于文章的篇章。至于背诵,这也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 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量的不断积累。 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 这样一些篇目全部诵读至背诵,烂熟于心,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不会有困难的。 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 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我过去曾总结过的组块性记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意义组块:按文章意义分段组块记忆的方式;纲要组块:应用层次内容提纲组块记忆的方式;关键词句组块:通过关键词句组块来掌握文章大意、纲要,又反过来根据它们去掌握词句的识记方式;节缩句式组块: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组块识记单位的方式;此外,还有句群中心句组块,关联词语组块等等。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背诵还要靠不断 *** 、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 读字的繁体笔画是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都须读22遍。这样就能口熟心熟,历久不忘。 过去私塾读书讲究“复背”,就是每熟读一文后,都要再把前面所学拿来复诵一次,即,读第2文,要1--2文复读,读第3文。
2023-08-28 13:27:121

赞美生命和老年人的诗歌朗诵

嗟乎!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阁序》赞扬生命的!所有的时刻都很仓惶而又模糊 除非你能停下来 远远地回顾 这般凋零的生命 请问如何该改写 昨日的圣光与美 从指缝间流过 我释放自己的青春 看过庭前花开花落 想过那样的小路 两旁的秋叶纷飞 泪水模糊了生命的前行 我想 枫叶的凋落是风的追求 还是树的不挽留
2023-08-28 13:27:211

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多来几篇

《将进酒》《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秋声赋》《少年中国说》《别赋》《前赤壁赋》《登楼赋》
2023-08-28 13:27:352

谁知道有那些适合朗读的中短篇散文或者诗歌,诗词啊。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定要了,我觉得古文也可以朗读,效果也非常好,在每个字的拿捏上是很吃功夫的,《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都不错!现代散文的话,朱自清的《春》也可以!
2023-08-28 13:28:102

高中文言文《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一样。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的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生笑)   生1:(改口)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由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   师:其实你还是基本读懂了文章。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原因。   生2:生字词太多。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u2026u2026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   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u2018南昌故郡,洪都新府。u2019公曰:u2018是亦老生常谈。u2019又报云:u2018星分翼轸,地接衡庐。u2019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u20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u2019公矍然而起,曰:u2018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u2019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此能更深地切入文章。比照它来寻找一个角度,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7:我抓住都督阎公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老生常谈”呢?   生8:因为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阎公本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心中本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沉吟不言”呢?   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地上是连接两座山。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弘胸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用法?   生:(杂)意动用法,以u2026u2026为衣领,以u2026u2026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体现出一种恢宏大气。   师:举例说明。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用法?   生: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一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   生11:都督阎公、刺史宇文、孟学士、王将军,还有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师:那从“沉吟不语”到“矍然而起”这种态度的变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变的?   生12: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开始变化,前面都是写别人好,从这儿开始写自己不好。   生13:不是,这是自谦,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应该是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开始变化的,因为前面是写人,这儿开始写景。   生14:也不是,应该是从“披秀闼,俯雕甍”开始变化的,推开小门,由室内到室外,景物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师:大家看,这三种答案,哪一个最好?   生:(杂)三。   师:请大家把“披秀闼,俯雕甍”划上着重号,自己读一读,用“自己的腔调”读一读,看前后景物、表达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生15: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   生16: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后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生17:胸襟由局促到开阔。   生18: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欣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8:从三个字可以看出,一个是“骇”,使自己的眼睛受惊(教师补充“骇”是使动用法);一个是“穷”,渔歌既然优美,就不能。响穷”,“穷”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补充:“穷”即“尽”);一个是“惊”,把雁群在寒风里发出的呼唤写得富于人格。从这三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被一种崇高的美折服。   师:谈得非常到位,还有没有变化了?   生19:文章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前面先是四句长句,非常舒缓;再用四个短句,非常急促;再“四六字”,顿挫抑扬;而推开窗之后,以非常短促的三个字“披秀闼,俯雕甍”,再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字”,抑扬顿挫,节奏富于变化,却又很稳定,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   师: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请大家自由的、用自己的腔调来诵读这段文字,来体会这种感情的变化。(学生诵读)我们来请一位诵读一下看看。   (一生读,其节奏快慢、语气高低、停顿长短等基本上能够读出“文气”来。师随即点评朗读中处理得不好的句子。例如,以轻快的语速读“落霞u2026u2026一色”,以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字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七嘴八舌)“兴”“悲”。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地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生20:“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宾客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   生22:他更关注的可能是宾客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2:因为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说“超过”“胜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可以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如此,还为此丢了官,牵连了家人。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师:我赞同你说的。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请大家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独无知己;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这就是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朗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师:“乐极生悲”确实是全文的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悲是不是始终一致?有没有发展?   生24: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学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看法”“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说说看,哪四方面?   生24: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的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纯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受遏而改变;第四,以孟尝君、阮籍为反例,提醒自己不能学习他们隐居、颓废、自暴自弃。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好像苏东坡《赤壁赋》中一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处困境坚持不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请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2023-08-28 13:28:231

滕王阁序微课教案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2、熟练背诵2~5段。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习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习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板书:洪州地势,宴会宾主   历史久远   界域之大   物产丰富   人才俊美   6、提问:学生依据板书试背课文。   六、具体研习文章第二部分(第2、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2、3段。   2、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明确:“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点明时令,紧扣题中“秋日”。“潦水”二句抓住“秋水”“秋色”写秋景。“俨骖騑”以下四句叙写来阁过程,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层峦耸翠”以下八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披绣闼”以下写登临所见:“山原”两句,写山川之美;“闾阎”以下四句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四句写自然景物;“渔舟”以下四句收束前文,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歌。   3、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本部分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5、学生朗读或试背第二部分。   山水秋景   板书:阁周风光,自然人文   宏伟构筑   人烟兴盛   七、具体研习文章的第三部分(第4、5段)。   1、教师范背第4、5段。   2、提问:本部分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明确:本部分写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作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即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板书:宴会盛况,人生感慨   宴会欢娱(喜悦)   人生感叹(悲伤)   壮志不易(乐观)   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   点拨: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不在挫折面前折腰,而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有的胆识者。   4、学生试背本部分课文。   八、具体研习文章第四部分(第6、7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6、7段。   2、提问: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6段由个人遭际写到途经滕王阁,有幸参加宴会,自当应命为诗。第7段写自己对主人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本次盛大的宴会表示依恋。   3、学生讨论:文章前后是如何照应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前后有两处照应:一是宴会开始照应宴会结束;二是作者自己以谦词入场照应谦词退场。这样写首尾联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4、学生试背最后两段。   二、王勃的诗篇(选三)   (一)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   (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023-08-28 13:28:311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我今天为大家带来《滕王阁序》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   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 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   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   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   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例如: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平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两步:   1.导入 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   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   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   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   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   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思路。(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   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   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射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   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   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   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   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   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   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   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   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   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   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   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   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2023-08-28 13:28:381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

【 #课件# 导语】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   小组任务   文章框架   内容概要   备注   第1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远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   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   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   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   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   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   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   三、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   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   四、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   【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    【 篇二 】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三、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   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   "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   "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   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   "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   "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   "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   "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   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2023-08-28 13:28:531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下面是我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2023-08-28 13:29:001

高中课文里有什么适合朗诵的?

高中课文中有很多适合朗诵的优美篇章,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高中课文,其中的片段或诗歌适合朗诵:《红楼梦》中的诗词片段:如薛宝钗的《桃花扇》、林黛玉的《葬花吟》等。《西游记》中的诗词片段:如孙悟空的《满江红》等。《荷塘月色》:清代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以其平实而含蓄的语言风格,适合朗诵。《黄粱梦》:古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梦中黄粱一梦的悲欢离合。《春望》: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人间繁华的场景。《夜泊牛渚怀古》: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名篇,描绘了古代历史的辉煌。《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简短优美,情感深沉。《滕王阁序》: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豪放雄壮,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上仅是一些例子,高中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诗歌,适合朗诵和欣赏。选择适合自己口感和情感的篇章,用真挚的感情进行朗诵,将更能展现文学之美。
2023-08-28 13:29:081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那么《滕王阁序》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1、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4、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 :背诵课文2 ~~ 5段。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2023-08-28 13:29:151

必背高中文言文音频

1.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 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2. 谁有高中必背古诗文的mp3 《归去来兮辞》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 高中古诗文必背64篇朗诵 必背古诗文目录 (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2 (14篇) 51.劝学荀子 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 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2023-08-28 13:30:281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下面是我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羣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2023-08-28 13:31:011

黄鹤楼文言文朗读

1. 黄鹤楼 古文教案 [教学步骤]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三.师生探究: 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生4:我喜欢“白云千载空悠悠”句。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 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 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赞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 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理解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点头)千年已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在这种清廖孤寂中诗人自然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点头)。 (品味与争论使同学们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 B.那么,你对这首诗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生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写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给人清新可人的感觉,为何下句却突然转写“愁”? 生9:头三句每句中都有“黄鹤”二字,好像显得重复罗嗦? 生10: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仔细品去,回味无穷呢! 生12:仙人骑鹤西去的传说让人神往,三个“黄鹤”不仅读来不觉累赘,反而不断强化了传说给人带来的飘逸之感,当然更有仙人骑鹤而去的无限怅惘…… 生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同学认为宁静,舒畅,是没有将全诗统一起来读,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看“白云千载空悠悠”,心中就有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之感,那么再研究“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我们认为应看作是一种凄美。 生14:我们在研究这一句时,揣测作者是不是一种反衬——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师(感叹):是啊,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生15:刚才有同学提出“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诗人写作此诗并不是为了表现黄鹤楼的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怅惘,思乡之情。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讨论的结果并不在于对错,同学们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品味,解读,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诗意去信马由缰,而应在了解诗人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尽情去想象,去发挥。 (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四、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也模仿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充分发挥想象,缀珠成文。 师示范:“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 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渐渐向西方坠落,远处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农具准备回家。 2. 黄鹤楼崔颢阅读诗句怎么读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3. 《黄鹤楼》古诗的拼音是什么 xī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huáng hè yí qù bù fù fǎn 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 fāng cǎo qī qī yīng wǔ zhōu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ù shì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简介:《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词语释义: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4. 菩萨蛮黄鹤楼全文拼音 《pú sà mán ·huáng hè lóu 》 《菩萨蛮·黄鹤楼》 zuò zhě : máo zé dōng 作者: *** máng máng jiǔ pài liú zhōng guó , 茫茫九派流中国, chén chén yī xiàn chuān nán běi 。 沉沉一线穿南北。 yān yǔ mǎng cāng cāng , 烟雨莽苍苍, guī shé suǒ dà jiāng 。 龟蛇锁大江。 huáng hè zhī hé qù ? 黄鹤知何去? shèng yǒu yóu rén chù。 剩有游人处。 bǎ jiǔ lèi tāo tāo , 把酒酹滔滔, xīn cháo zhú làng gāo ! 心潮逐浪高!
2023-08-28 13:31:101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篇1   【学习要点】   1. 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重点讲解】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 “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   (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 背诵2—5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 默写2—5段。   2、 做“基础训练”。
2023-08-28 13:31:531

纪念屈原经典诵读主持人串词

导语:每逢端午节,人们总会想起汨罗江畔,屈原的那一缕幽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经典诵读的主持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端午节纪念屈原经典诵读串词【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A: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B: 从《诗经》到《楚辞》, A: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 B: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 A:再到我们的诗词曲赋融汇在明清小说里, B: 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中,伟大的祖先给我们雕琢了无数个瑰丽的诗的精神家园。 A:我们读过《三字经》, B:背过《唐诗三百》, A:诵过《诗经》, B:吟过《宋词》, A: 听过《元曲》, AB:唱过《红楼梦》里的《葬花吟》u2026u2026 A:一点一滴, B:一字一句, AB:渗入了我们天真洁白的赤子心怀。 B: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享受诗歌的欢乐; A: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B: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敞开心扉,释放诗歌的激情; A: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敲响诗歌的音符,让快乐飞上九天。 AB:老师们、同学们,杨地镇中心学校“中华经典诗歌诵读”现在开始! 1 刘:巍巍天山,苍茫云海,明月倾泻光一片;浩荡长风,万里关山,将士戍边玉门关。请大家首先欣赏三(1)班同学为我们朗诵的《关山月》。 2 《短歌行》 刘: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五(2)的宁晓宇、张盼等同学走近古人,去感受一代枭雄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3 刘: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李: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刘: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李: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刘: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由请四年级一班毛雅丽、艾友谊等同学。 4 李: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接下来,让我们同一1班同学一起品味《三字经》的独特魅力。 5 刘:诵读“大江东去”,我们激情荡漾,神游“故国英雄”,我们真情流淌,想起“三苏父子”,我们豪情满怀。下面,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综合组毛照明老师为我们带来《念奴娇 赤壁怀古》。 6 刘:友情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缀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李:友情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刘:友情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好的风景; 李:友情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 刘:请欣赏六(1)班献上的诗歌朗诵友情赞歌《陋室铭》。 7 李:感受“种豆南山下”平淡口语,体味“带月荷锄归”的优美画面。有请三(2)班为我们吟诵陶渊明的《归田园居》。 8 刘:怒发冲冠 激荡豪气冲霄汉 李:仰天长啸 发出人生的感叹 刘:精忠报国 一腔赤诚 李:英雄气概 儿女情长 刘:下面请五1班带来的朗诵《满江红》。 李:有请 9 刘: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其中有很多楼阁因为诗歌而留名于世。请大家欣赏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 10 李: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刘: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李: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刘: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请欣赏一2班的《古诗串烧》。 11 刘:诗是语言的精华,词是情感的迸(beng去声)发。 李: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词传递一份真情。 刘:诗词凝聚了人类所有的情感,诵读诗词就是品味人生。 李:数学教研组冯思田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将进酒》。 12 刘:人们常常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对学生而言,刻苦学习,把时光留住,才是立志高远的智者。请听二1班同学带来《明日歌》。 13 李:下面请欣赏二(2)为我们献上的《唐诗联唱》。 14 李:人们在追踪、记录时,往往会引发出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 刘:这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到现在和将来, 李:请欣赏参赛四2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水调歌头》 15 李: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刘:春风第一花 孤篇压横绝 竟为大家 李:上面说的这首诗是被闻一多先生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刘:下面请欣赏文科教研组的《春江花月夜》。 结束语: AB:思无尽,诗无尽。 B:因为思念,炎黄子孙的灵魂多了一处永久的精神家园! A:因为深情,我们的血管澎湃着一种潜藏的神秘和浪漫! B:今天,我们诵读给您的诗篇,只是迎客松上一根细细的松针,霓裳羽衣上一片小小的羽毛。 A:历览千载辉煌地, B;长歌浩叹唱古今。 A: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 B;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承人。 A:这些诗句,将从我们的少年时代开始, B:伴随我们人生的全过程------- A: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中华大地上不绝回响。 AB:杨地镇“中华经典诗歌诵读”到此结束。 2017端午节纪念屈原经典诵读串词【2】 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潘)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潘)踏着蒹葭的节拍, 我们从诗经中徐徐走来。 (江)一路经历了唐诗宋词和元曲, 我们徜徉在诗的国度。 (潘)此时此刻,让我们与诗歌相会,来到湖南科技大学这诗歌的家园。 (江)在我们的家园里,有四时美景,有百花芬芳,有沉醉的夜晚,有优美的星星 (潘)有浓郁如酒的.情感,有广阔如天空的星星,有缤纷飞扬的思绪,有激情万丈的歌唱 (江)在这样一个秋夜里,让这些诗篇温暖我们,让我们重温这美丽的诗篇 (潘)让我们在诗的家园里沉醉,让我们意气风发,将未来放飞! (江)下面我宣布,湖南科技大学20xx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决赛现在开始。 (潘)首先请允许我们荣幸的为大家介绍今晚比赛的评委老师,他们是 (江)今天晚上,我们一共有9名个人赛选手和6支集体队伍,下面进入正式比赛环节,首先有请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前三位选手,他们分别是来自,来自,来自,有请一号选手~ (后台介绍第二三个节目) (潘)从春江的潮涨潮落到长江水黄河浪得咆哮声再到五星红旗得猎猎作响,中华民族跨越了千百年得漫长岁月。 (江)这是一个民族从昌盛到危难有走向复兴的艰难过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第二组得三位选手是如何再诠释这一伟大过程的。 (潘)这三位选手分别是 , 下面有请 (江)无论是古时的大江南北,还是今日得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得骨肉亲情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潘)只是因为我们几千年来我们是用一种声音说话,挥洒的是同一腔热血。因为我们一直骄傲,我是龙的传人。 (江)下面要上场的三位选手分别是 首先有请 (潘)好了,刚刚我们个人赛的比赛就到此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得统分工作 (江)下面,进入的是集体赛的比赛,首先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前三组参赛队伍,分别是 第一组选手,来自 篇目 (潘)悠悠岁月,尘封了那些金戈铁马,英雄浪漫得年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瘢痕与辉煌而又沉重得梦想 (江)士卒美女诗人纠结成历史华章蔓延开来,而今日之英雄独我中华少年 (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参加集体赛的另外三组选手,他们分别是 有请 (潘)诗歌是明眸中的亮点, 诗歌是心灵天空的繁星 (江)诗歌是跳动的音符, 诗歌是理想世界的阳光。 (潘)今天,正值金秋9月,就让我们正是诗意年龄的大学生 挥洒青春激情,放飞人生理想, (江)衷心希望我们这次诗文诵读赛 能够给各位带来丝丝凉风,送来款款深情 (潘)让我们在欣赏美、品味美的同时给大家留下美好的金秋回忆。 (江)湖南科技大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我们明年—— 合:再见!
2023-08-28 13:32:071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

  王勃的《滕王阁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 文章 。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 散文 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 句子 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 典故 来叙事、抒情,有的是 历史 故事 ,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 总结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二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 方法 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 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 文化 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三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 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 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故 尽 属 即   四、 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   教学难点:文章分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2023-08-28 13:32:311

高一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我今天为大家带来《滕王阁序》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指导要点如下:   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例如: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平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分两步:   1.导入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给人以山川秀气与天上星光遥相辉映的想像。注;翼是巨爵座;轸是乌鸦座,分野在楚)②“落霞”一联为什么使他发出“此真天才"之叹?(奇绝。14字写尽赣江的明丽秋色。注:此联要留到最后赏析)   2.运用比较,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这一步要着重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三个环节:   (1)复习旧课。先从游宴诗集的序引出《兰亭集序》,然后概述此文内容(叙游宴、写景、抒情和议论、作序缘由),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有关的"语段。   (2)比较本文与《兰亭集序》的异同(内容大体相同而详略不同;本文无议论成分),然后弄清基调,依次朗读以下语段:①叙宴会〔热烈、欢快〕:“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及“爽籁”以下三联。②写景(明朗、开阔):第二段。③抒怀(郁愤、苍凉):“穷睇眄于中天……岂效穷途之哭”。④作序缘由(欣慰):最后两段。   注:作者被逐经历可放“抒怀”一节里作交代。   (3)归纳全篇思路。(可略讲)    四、分段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本文情辞声韵之美。   用说说读读的方式进行而以读为主。说,是为了鉴赏,只能是示例性的,要留有余地,重点是前四段,后两段可略说;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要反复练习。说与读相结合才容易成涌。下面只写出启发和点拨的要点:   第一段:①以“台隍”一联为过渡句划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南昌地形之雄和人物之美),要着重品味“带”“射”“星驰”诸语(可参考杜甫句“春星带草堂”、孔稚圭句“干青云而直上”、鲁迅句“但奔星劲有声”),体会作者居高临下的气概和奇特的想像。③鉴赏后一层(宴会之初),要先理出叙事顺序(主人及贵宾到场;众宾欢聚;赞众宾中之佼佼者),再品味“棨戟遥临”(仪从之盛,威严之象)、“千里逢迎"”(众宾纷至沓来之状)诸语;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状态(可自由发挥)。   第二段:①了解“披绣闼”一联在结构上的作用(推出一层新意,由近及远)并划分层次。②鉴赏前一层(初来滕王阁),先理出描写顺序(总写秋景;赴宴;登阁;阁外近景),说说对滕王阁的总体印象(背山临水,宏伟壮丽),再品味“耸翠”(群峰竞秀)、“流丹”(倒影之美)、“无地”(悬空之感)诸语,最后了解烘托手法(水中有汀渚,陆上有宫殿)。③鉴赏后一层(阁上远眺),先理顺序(远处山水、城中江上、雨后),再品味“盈视”(目不暇接)、“骇瞩”(怵目惊心)、“扑地”(参差十万人家)、“弥津”(多不胜数)诸语。④雨后一节为最精彩之笔,要留到最后分析。⑤体会写景的作用(既表现了滕王阁的临观之美,又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段:①体会先写宴会场面的作用(由上文良辰美景而引出赏心乐事,渲染欢乐气氛,以示宴会高潮到来;伏下文“兴尽”一语,为抒写英雄失路之悲作反衬)。②体会过渡语段之妙(“穷睇眄”句引出“天高”二句;“极娱游”句引出“兴尽”二句。由欢转悲)。③先结合作者身世掌握抒情重点(“谁悲失路之人”),再分清对偶中的主宾,着重品味“望长安”“天柱高”“奉宣室”三句的内涵(日近而长安远;不得达于帝所;回京遥遥无期),指出这种低回反复写法的好处(可自由发挥)。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抑郁,亦略见苍凉。悲之一。   第四段:①以“所赖”为界划层次(“知命”承上,“安贫”启下)。②鉴赏前一层,要引导学生理解:冯、李二事为宾,贾、梁二事为主;要问学生作者是否真的相信命运,共体会“屈贾谊”一联的内蕴(虽非“彰君之过”,却也表现了愤激之情)。③鉴赏后一层,先归纳本层大意(穷困中不变操守;寄希望于将来;决不佯狂避世),而后抓住“穷”“涸辙”“赊”“已逝”“报国”“穷途”诸语,品味作者此时的处境和心境(虽自励,亦难有作为,愤激又深)。   点拨:本段抒情基调是愤激,更见苍凉。悲之二。   第五段:先以“无路”一联从两个方面概括前两段抒情内容,然后叙今日与宴缘由,称颂主人及众宾;最后一联说志愿作诗,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之情。   第六段:由感慨人生无常说到赋诗作序。    五、赏析雨后景象一节。   分两步:   1.讨论;“落霞”一联是千古名句,但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改后节奏不如原句节奏从容,意境亦不如原句鲜明——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骛”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动静交错,相映成趣。)   2.讨论:“渔舟”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是想像之景,彭蠡、衡阳,非目力所能及,正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亦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
2023-08-28 13:32:421

高三年级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作者:见课*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见课*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三、作业:背诵课文2~~5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课文   二、重点段落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学生,全体学生)   二、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2~~5段。   1、问: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背3段分析景物之美。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三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3、背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   (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三、作业:练习三、四。   附:板书设计   一、述宾主之美。   二、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三、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二、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二,概括一下骈文的特点。   明确:   1、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饰和用典。   2、结合课后练习二,找例句。   二、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案【二】   教学理念:   1、古今联系   2、听、说、读、写、背、讲、练七要素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   3、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文的特点   4、梳理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重点:   1、优美的翻译   2、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学生谈对于作家王勃的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初唐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听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自读第一段,寻找文言知识点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按结构梳理文章   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答,学生翻译,老师点评   (1)、把握文章结构   (2)、翻译中存在问题的实词、虚词   (3)、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   翻译语段:   学生翻译、调整、教师归纳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为襟、以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   句式:   物华天宝: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判断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借代:   襜帷暂驻   二、体会文章的特色   1、细读文章   2、课堂练习:   (1)、比较学生习作《我的三中》片段与《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   《我的三中》片段   *的女子尊德,现在为西安三中。它处在名城胜地,与历史和现代相连.连带着八仙宫。   周围环绕着古树,影响扩至东郊,连及全市。这里的宝物众多,就像是天的珍宝,人才俊杰。   土地灵气,雄伟的学校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百年三中永远辉煌。   (2)、让学生仿照《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   学生动笔,学生念自己的翻译   参考翻译:尊德故校,西安新星.   地分名胜,时接古今.   襟八仙而带古树.控东城而引全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校雾列,俊采星驰.   百年三中,永铸辉煌   3。比较发现第一自然段(骈文)的特点:   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三、背诵指导   1、学生先自由背,考察效果   2、老师指导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前半部分   3、学生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后半部分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徐孺下陈藩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梳理:   故郡   新府   星分   地接   三江   五湖   蛮荆   瓯越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   4、自读第2、3自然段,自己翻译   四、作业   仿照《腾王阁序》仿写《我的三中》
2023-08-28 13:32:531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3、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5.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 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 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 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学生展示课前所学,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另外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认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尽管学生现在还说不出来文章好在何处,但通过前面作者写此文具体过程的介绍和自己的朗读,有了“千古美文”的感觉,并且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浓烈的喜爱之情,对王勃的才学有了钦佩之情。这样后面深入文章内容的`探讨才是真正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 四、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的思路也是决定作者为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文章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成为传诵千古的奇文、妙文,也要看它是否有不落窠臼的框架结构。行文思路可以说是文章的框架,是一座高楼的外在的结构支架。坟头一样的丘陵是无法突现出高楼峻阁的轩昂气势的。所以作者胸中有丘壑、有山川、有高原,还需与之相应的地基在。 五、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胜地、胜友、胜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自由讨论: 1、 作者笔下的山川楼阁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 作者写了怎样的宴会盛况? 3、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六、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下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或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另外由本篇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系其他的写水天相接景象的句子进行比较性鉴赏。 第二课时 一、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展示的画面。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教师总结: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萧绎《荡妇秋思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同霜天比净。(释僧懿《平心露布》) 教师明确: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3、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试比较一下两句的高低。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二、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句子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落霞是与孤鹜而不是群鹜齐飞呢?我们在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的都是许多只鸭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错落地飞着。这种描写是不是和实际景象不符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我们再看接下来的一句: “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伤感。为什么色彩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灰暗的底色?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只有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这种深层次的对话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和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方面付出相当大的心力才能实现的。教师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写给王勃,一两句话均可。 说明:让学生给王勃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王勃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首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 第三,课堂和课后强调学生动笔。动笔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如何解决真正的“对话式”交流和可能出现的放鸭式现象之间的矛盾还是一个摸索中的问题。老师稍为急躁些或学生稍为懒散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行动起来。
2023-08-28 13:33:011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

u2003u2003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对于网络推荐阅读【读后感书名】,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读了【读后感书名】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搜索和整理,我为大家呈现“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一) u2003u2003教学理念 u2003u2003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u2003u2003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u2003u2003教材分析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u2003u2003《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u2003u2003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u2003u2003学生情况 u2003u2003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u2003u2003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u2003u2003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u2003u2003[教学安排] u2003u2003三课时 u2003u2003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u2003u2003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u2003u2003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u2003u2003第三课时 u2003u2003[教学目的] u2003u2003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u2003u2003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u2003u2003[教学重点] u2003u2003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u2003u2003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u2003u2003[教学难点] u2003u2003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u2003u2003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u2003u2003教学过程 u2003u2003[步骤一:导语] u2003u2003《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u2003u2003[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u2003u2003[步骤二:学法指导] u2003u2003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u2003u2003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u2003u2003[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u2003u2003[步骤三:探究] u2003u2003一、整体把握 u2003u2003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u2003u2003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u2003u2003[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 u2003u2003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u2003u2003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u2003u2003(放幻灯片投影) u2003u2003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u2003u2003景 u2003u2003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u2003u2003兴 u2003u2003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u2003u2003[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u2003u2003二、学习第三段 u2003u2003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u2003u2003[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u2003u2003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u2003u2003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u2003u2003[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u2003u2003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u2003u2003明确:融情于景 u2003u2003[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u2003u2003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u2003u2003[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u2003u2003三、学习第四段 u2003u2003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u2003u2003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u2003u2003[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u2003u2003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u2003u200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u2003u2003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u2003u2003[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u2003u2003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u2003u2003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u2003u2003投影: u2003u2003望长安目吴会 u2003u2003天高地迥 u2003u2003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u2003u2003悲 u2003u2003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u2003u2003济世无路 u2003u2003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u2003u2003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u2003u2003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u2003u2003[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u2003u2003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u2003u2003[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u2003u2003老师小结 u2003u2003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u2003u2003[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u2003u2003四、学习第五段 u2003u2003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u2003u2003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u2003u2003投影: u2003u2003冯唐、李广 u2003u2003自我宽解 u2003u2003贾谊、梁鸿 u2003u2003贪泉、涸辙 u2003u2003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u2003u2003孟尝、阮籍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u2003u2003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u2003u2003明确:借用典故。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u2003u2003[步骤四:总结] u2003u2003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u2003u2003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u2003u2003回顾板书。 u2003u2003兴 u2003u2003乐观旷达 u2003u2003景事宇宙人生 u2003u2003悲 u2003u2003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u2003u2003[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u2003u2003[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u2003u2003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u2003u2003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u2003u2003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u2003u2003[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u2003u2003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u2003u2003学生讨论, u2003u2003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u2003u2003[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u2003u2003[作业] u2003u20031、背诵2——5自然段。 u2003u2003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u2003u2003[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u2003u2003课后反思 u2003u2003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二) u2003u2003《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的头疼病,因为要写一片反思文章不仅耗时又好尽力,更害怕遇到情绪低落不配合的学生,那么《滕王阁序》教学反思就会变成牢骚文章了,前不久在一本书籍中看到一篇比较好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于是我就摘抄的一部分和大家分享下。 u2003u2003在教学设计上,把它设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课,介绍王勃及其相关的一些资料,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重头戏,体会文章写景的表现手法及景物特点,咀嚼赏鉴文章的语言之美。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刚好学习这篇文章期间,正是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途中,我由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中突发灵感,千年前的王勃不正是一位胸中涌动着澎湃激情的热血青年吗?面对祖国壮美的山河,他以如椽巨笔抒写了满腔热情,所以我决定由此引入。滕王阁以怎样的万千气象引发了王勃神采飞扬的文思,王勃以怎样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滕王阁气象万千的壮美。 u2003u2003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特别要注重诵读。要求学生酝酿好情感,投入的朗读,反复诵读中,走入王勃的笔下世界。提示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用优美的散文语言谈一谈王勃笔下的景如何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具体指导学生分析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些景物通过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具体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又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做比较,来体会王勃诗句的特色。最后总结本文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u2003u2003这就是我抄了很久的《滕王阁序》教学反思。个人觉得文章写得很是深刻。希望你也能采纳。文章最后祝您想想事成!!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三) u2003u2003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又是一篇难文硬文。我们最怕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滕王阁序》就常常遭受这样的命运。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顶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为钥匙打开滕王阁的大门。但这样一来,学生要花很大的时间去打理,恐怕那点兴趣也被蚕食得差不多了。后来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课文,居然发现一条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断亦续的感情线索。相对典故相对文采这些“技”上的东西,它应该是“道”,是最根本的。那么能否以情感为“纲”,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王勃陆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u2003u2003由于文章确实在文字理解上有难度,为了便于课堂上的教学,我布置学生预习时画一副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因为以前从没干过类似的事情,从课堂上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当两条情感变化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一问是不是这样的情感,二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问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举最初的情感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概括为“兴”,也有学生认为兴中有悲。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但又无疑以前者为主。那它从何而来?学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两句话,“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从文中筛选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不过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学生是能概括出这么几点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这样一来,王勃的“兴”就有了落脚点。 u2003u2003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 滕王阁序读感悟200字反思(合集)(篇四) u2003u2003有幸代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的优质课大赛,富有挑战的是,抽到了第一号,第一个登上讲台,都说第一个会吃亏,既抽之,则安之我教授的篇目是《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篇幅也较长,教学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结合石家庄十五中高二三班学生的学情实际,我还是决定通过教学写景段落来提升学生鉴赏写景语句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探究总结,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写景部分的鉴赏上;这个部分的默写也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十几套考题中出现,所以兼顾把背诵也当堂完成 u2003u2003我设置了四个教学目标,骈文特点、写景思路、写景句子鉴赏、当堂背诵重点是写景句子的鉴赏,前三个目标也是为了背诵做好铺垫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小组合作读,并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这节课,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学生,都感觉任务指向明确,既达成了目标,又都很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u2003u2003在学法指导上,不是我硬性的施加,也不是全靠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形成方法性的东西这就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高二的学生,自主性要强一些,老师要充分相信他们骈体文的特点,我结合《师说》加以引导,同学们就快速地找出;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学生合作鉴赏,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从手法、角度、炼字、意境四个方面重点突破,进而指导他们今后的鉴赏;背诵,也是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后再背,就会事半功倍,扎实持久 u2003u2003在教学中,我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没有墨守成规,逐段分析,而是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切分,选取几个点来交给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全面,实际学生未必受益,一课一得,虽然略显单薄,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不能贪多,而是应认真咀嚼,逐步提高 u2003u2003在合作探究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后进行了有准备的讨论,全班起立讨论,很有气势,讨论现场也很热闹,人人都参与了进来,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对之进行了指导,解决了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u2003u2003在导语设计上,我从江南三大名楼及其相关名人诗文这方面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而且指向明确,就是把写景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去含英咀华,领略滕王阁的秀美景色学生带着这种美感,走进文本,触碰文本,少走了很多弯路 u2003u2003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力求朴素,导语和我诵读的时候,有古筝衬乐,诵读时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性多媒体上的问题,提得具体、明确、简练,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u2003u2003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高,有收获 u2003u2003在整节课,做到了一课三得,重要的是得到了鉴赏写景句子的方法,还有背诵的方法并立竿见影,还有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有点有面,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使学生40分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意义 u2003u2003当然,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我会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向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迈进在此,感谢秦皇岛一中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教科所陈宝元老师的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学技艺,要想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就要敢于吃苦,不耻下问,这样才会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2023-08-28 13:33:101

优质课《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与反思

   【指导思想】   《滕王阁序》文辞华美,气韵生动,句式整齐,具有骈体文赋的韵律和格调;同时又志趣高远,兼具文人雅士的情趣和抱负,以其“文”“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本文,应设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精美的对句、华美的辞采、丰富的典故、作者的襟怀与情志进行揣摩体味,含英咀华。然而文章文辞微约,典故繁多,又使文本的解读障碍重重,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严重。故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扫除阅读理解障碍,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鉴赏活动。    【设计特点】   本设计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养成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本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而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三纬设计要求。    【教学目的】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作家和文体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体悟作者复杂跌宕的情思。   3.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音韵和句式特点,感受华丽的语言风格,进而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    一、自读明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字形要重点标注。   2、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根据骈文铺排渲染的特点,不必字字落实,重在意会,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习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习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习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本设计通过第一步的筛选、识记,第二步的合作答疑,突出重点,层层落实,既落实了文言文教学目标,又突出了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朗读明音律   1.听读。(要求听字音、听停顿、听情感)   2.仿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体会情感)   3.对句读。同桌分为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   教师提示:不仅要读出句内的停顿,还要读出各句间的节奏变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4.学生试着总结本文的节奏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形式上《滕王阁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传统,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又加以散文化,音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骈体文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骈体” “赋”的对仗整齐,也要引导他们体会其“文”的错落变化。    三、精读明思路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明确:   第一段:扣“洪府”, 写地势雄伟、人才杰出。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写秋景特色、登阁胜景   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设计说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解题以明文意”的阅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体会。(要求读出情景、读出情感)   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边读边想象滕王阁饯人杰地灵的盛况;女生读第二、三段,声音清丽,体会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的美景;教师范读第四、五段,声音浑厚,表现出失意的悲怆和穷且益坚的追求;第六、七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的欣慰、临别赋诗的诚挚。   【设计说明】第二环节的听读、仿读的朗读与第三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体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读。第二环节中全体学生都能在凝神谛听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并自觉地去模仿体会,但此时学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师适时设置第三环节的精读,借助行文思路恰当地予以点拨,启发学生进行较具体的想像和思考,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营造的种种境界,及时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品读探主旨   “文为心声”。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   参考: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   要读出情感,如: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时,要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五、赏读求鉴赏   1、骈体文用于诗词,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富有音乐美。它的基本特点是对仗、藻饰和用典。下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任选其中一点,自由组合成对仗、藻饰、用典三个兴趣小组,深入品读探究。   2、小组活动:   搜集整理对仗/藻饰/用典的常识知识,对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赏读,设计适当习题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做好活动记录,准备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展。   【设计说明】分组探究的设计,顾及了学生在原有基础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小组汇报展示;检测、巩固活动成果    教学内容:    一、小组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学习、记录。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答疑。   三、检测巩固   教师给出检测练习,检验全班对三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对仗检测   1)教师根据课文情境给出上句,由学生抢答下句。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见秋水之浩淼,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一色,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2)2004年全国高考卷(鲁、晋、豫、冀、皖、赣)(4分)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 ②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参考答案:①树世纪新风书 ②神州大地新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设计说明】该设计即巩固拓展了对仗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藻饰检测   1)赏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参考答案: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消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2)名对补缺:   相传,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互相题试。苏小妹要哥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索后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道:“好是好了,但不属上品。”你能试试填出这两个字吗?   最后苏小妹念出自己的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不禁托掌称妙。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吗?   参考答案: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好,是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设计说明】两题既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审美情趣,也训练了学生意境、炼字类型的鉴赏、解题能力。   (三)用典训练   1)这篇文章是饯别序,四、五两段大量用典抒发作者的个人心志,如果去掉这两段,结构仍然完整。如果没有这两段,你认为这篇序文还会不会流传千古?   教师点拨小结:本文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形式和辞藻,更美在大量典故表现出来的交织于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跌宕的思想感情,同时,它展示出的“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征服了一代代读者,激励无数有识之士自我完善、笑对人生。这也启示我们,写文章要文质兼美,要写出情志,写出波澜,尝试运用多种抒情方式。   2)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家试试分析,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典曲折传情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四、布置作业   1、准备小组课文背诵比赛。   比赛规则:1)仍按上节课的三个活动小组进行评比;2)每组随机抽出5人代表本组比赛,个人满分为10分(要求能准确、熟练背诵);3)按小组参赛成员平均分给三个小组排名;   2、写演讲稿:人生难免失意。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遭逢过失意,你如何评价他们的选择?面对人生的失意,你会如何选择?请以“面对人生的失意”为话题写演讲稿,并在班内张贴(全体参与);自主报名参加下节语文课的演讲比赛。   3、对“对子”大擂台(本周内结束)   规则:1)在后黑板的班级论坛上张贴帖子,每人至少出两个上句(可引用可原创),并准备好对跟帖进行评价。2)自由跟帖,被采纳1帖获1分。3)根据跟帖的得分,评选出本次活动的3名“擂台之星”。   【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在第四册课本中位置尴尬。它是第二单元的重头戏,但前面却是整个一单元都要求全文背诵的古文。所以,我一宣布这篇课文也要求全文背诵,全班立即哀叹声一片:“不会吧,又要背!”“太长啦!”“太难了,看不下去!”当时我心里就一凉。全班畏难情绪这么严重,必然会有大量的中下游成绩的学生自主偷懒甚至放弃;如果一味强制背诵,就会有大量同学只应付当时的检查,吃夹生饭。尤其是,像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千古奇文,如果在怨声载道中强摁学生去分析、背诵,也实实在在是浪费资源。于是,我就把设计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面。修改了数不清多少次,才终于有了以上设计。从上课试用的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目的。   “读”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手段,所以,第一课时我将“读”作为学生经验获得的基本途径,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文本的形式、语言特点,自己试着走进文本的灵魂,触摸作者的情感,教师绝不说教。这个环节由于只设置了读的任务,没有其他繁琐的任务压力,学生们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到了后半部分的品读体会环节,学生们开始逐渐读“进去”了,有的不自觉的摇头晃脑,有的边读边比划,读到动情处,或苍凉悲怆,或激越高亢,很是动人。   经过逐层深入地品读之后,转入理解把握文体环节。骈体文的文体知识在学生手头的各种学习资料上都能找到,我决定“能不讲的不讲”,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专题,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由于是自主选择、“自给自足”,学生们兴趣高涨,本来枯燥的常识也不觉得枯燥了。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课文探究赏读,自主设计巩固练习,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地自学,效果自然比由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检查好得多。小组展示活动迎合了学生的“炫耀” 、“攀比”心理,给足了学生成就感。最后教师给出必要的针对性题目,检测巩固,夯实了知识能力目标。   课后安排背诵比赛、演讲比赛、对“对子”比赛,引进了竞争机制,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背诵比赛按小组进行,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不给本组拖后腿,每个同学都背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不惜占用休息时间结伴儿互相检查督促,很好地落实了背诵目标;演讲话题引导学生由关注文本进而关注人生,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高尚的人生观;对“对子”比赛既巩固了本课对仗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还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传统的对联文化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次案例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一节课有没有“效”,能不能“活”起来,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教师只要敢于相信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去思考、探究,就会发掘出学生惊人的学习潜力。
2023-08-28 13:33:211

文言文高中必修

1.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mp3朗诵 /shandao-cn0825_n8832.php 这个网址全是MP3下载网址连接,还有很多很多,打开连接就看见了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mp3下载网址来源:基础教育资源信息 时间:2010-09-21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方明-陈情表 隋 李密.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雅坤-滕王阁序唐 王勃.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8-方明-师说 唐 韩愈.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9-雅坤-阿房宫赋 唐 杜牧.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0-方明-六国论 唐 苏洵.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1-雅坤-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12-方明-前赤壁赋 北宋 苏轼.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1-方明-氓 诗经 国风 卫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2-方明-离骚战国 屈原.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3-雅坤-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4-方明-短歌行 东汉 曹操.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5-雅坤-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6-雅坤-山居秋暝 唐 王维.mp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07-方明-蜀道难 唐 李白.mp3。 2. 高中文言文大全下载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u2022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u2022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2、《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u2022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8、《长亭送别u2022碧云天》*9、《望海潮u2022东南形胜》*10、《雨霖铃u2022寒蝉凄切》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二)鸿门宴(司马迁)(十三)秋水(庄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十八)秋声赋(欧阳修)(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二十二)渔父《楚辞》(二十三)逍遥游(庄子)(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3. 求高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mp3 1 我这有几篇古文,需要高手中的高手才能解决,谢谢各位了 1、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2、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3、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4、南海之内,黑水青水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氏之丘。 有木,……名曰建木。大暤爱过,黄帝所为。 5、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影),……,盖天地之中也。 6、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天帝之居。 7、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岁之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 8、帝颛顼生自若水,……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承云》,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篇》) 当尧之时,夔为乐正,皋陶为大理。 (《说苑?君道》) 夔放山川溪谷之间,作乐《大章》,天下大和。(《帝王世纪集校》第二)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
2023-08-28 13:33:521

请帮我归纳一下滕王阁序的知识点!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适逢洪州都督严公于九九重阳之际大宴滕王阁。广邀宾朋,王勃亦应邀赴宴。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文章原来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全文紧扣题目,结构紧凑,文脉贯通,且能脱出一般骈文模山范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情并茂,情景交融,所以能流传千古。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段着重写景,从第四段中间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一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由乐入悲。结构清晰,过渡自然。第一段以“人杰地灵”四字为纲,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首句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切题,先写滕王阁所处之地势,能不黏着于题目,拓开境界,颇有大家风范。接着采取由远及近,由面而点的手法,逐渐落实到写作目标上。在对地、主、客进行赞颂后自谦地提到自己,彬彬有礼,文雅尽现。而恰当地运用诸多典故,更显示了作者超凡的才华及渊博的知识。第二、三段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前两句“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彩饰丹漆,鲜艳欲滴,恍若画中。“鹤汀凫渚”一句将静态打破,紧接着“桂殿兰宫”“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等景色,以目不暇接之势纷至沓来,犹如工笔画,细致入微,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繁管急弦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此句出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庾信不如王勃写得优美动人。此二句可谓本段的点睛之笔。至此我们已对作者的笔力叹为观止,但后面“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一句意境高远,文断意连,又创造出一种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效果。回首此段,作者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浑成,饱含情感,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心。第四段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佳宾贤主,俱才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感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望长安”以下,作者将自己比做屈原、贾谊等前贤,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转为悲愤。第五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并不是一味低沉感伤,在列举到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难封侯爵的李广,逃避海曲的梁鸿等典故后,笔势锋回路转。这样,前面的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后面的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如韩愈曾称其“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最后两段收束文笔,表明自己目前的志向、行程,表达对主人的知遇之恩不胜荣幸,对盛宴佳境的留恋,以此照应开头。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结构层次井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2023-08-28 13:34:412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

  长江,是孕育了中华古代灿烂漆艺文化的母亲河。那你知道哪些歌颂长江的朗诵稿?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歌颂长江的朗诵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一   夕阳普照长江上,海天一色霞光灿。   片片江轮点缀间,画龙点睛如来笔。   就算神仙也爱看,名不虚传大长江。   历史悠久万年长,等到游客来欣赏。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二   天山上飘下   一团团雪   拥进了东风的怀里   化为江   走向了爱的心路   编织了一条长长的   舞女带   手提摇篮   带着乌江小妹   和珠江牵手   与黄河共舞   领着华夏的孩子   一起勇敢的   投向太平洋母亲的   怀抱   奔向远方   歌颂长江的朗诵稿三   面对长江   情思悠长   人类历史悠久   长江历史更长   史书上的月光   照在史书前方   长江的水滴   在史书前早已流淌   像哲学丰富   对立统一   和谐丰满   像歌手放歌   音域抒情宽广   像画家笔墨豪放   色彩四季斑斓   像诗人浪漫多情   充满激情礼赞   雪域与大海相连   柔情与豪放同在   高山流水的依恋   处处是图画诗篇   《楚辞》的浪漫幽思   问天问地   岸芷的芳香   闪烁人文光辉   《春江花月夜》啊   张若虚的叩问   徘徊江畔   《滕王阁序》的抒情   《黄鹤楼》的念想   《岳阳楼记》的慨叹   多少故事多少风雨   多少英雄安在?   时光奔涌   长江滔滔   厚重的历史   抒写民族的骄傲   用牺牲祭奠长江   轻微缺少分量   用花草点缀长江   花期短暂轻佻   用激情歌颂长江   声音微弱渺小   多少硝烟远去   多少浪漫连绵   多少灵魂   在江边低吟浅唱   爱不释手   长江不老的容颜   长江后浪推前浪   历史的歌声   跌宕飞扬   多少才俊英雄   为长江书写神话   江山如此多娇   群雄折腰   我们的民族   唱着永远的歌谣   一卷长江图画   历史无边的云烟   在时空里漫卷   易老的人生   不老的浪花   我是一株岸边小草   喜读长江   不老的云霞   听长江的故事   滔滔   长江慷慨慈祥   孕育中华民族   辉煌的历史   和生机勃发的力量   长江 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2023-08-28 13:34:481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

1. 求高一人教版文言文原文(最好带翻译) 人教版? 《岳阳楼记》吧 这个蛮著名的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13438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背古诗文 上半学期: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必修二: 阿房宫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半学期: 必修三: 离骚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重点句子) 3.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必备古文 1 1 *沁园春 长沙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2 4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 离骚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3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4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好像有点多,但我们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不同老师要求也不一样,我们班班主任属于那种死不罢休型的,所以多了一点,不过并不是每篇课文必须全背,这和初中要求类似。 4. 【人教版的高一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文】 11 *沁园春 长沙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24 《诗经》两首氓 采薇 5 离骚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3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好像有点多,但我们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不同老师要求也不一样,我们班班主任属于那种死不罢休型的,所以多了一点,不过并不是每篇课文必须全背,这和初中要求类似。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6.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上册要求背诵的篇目 有很多啊~我翻过语文书了哦~四册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师说》《劝学》《赤壁赋》 还有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我背了,但是老师没怎么要求必修二:《荷塘月色》四~六段 、《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 《离骚(节选)》《五人墓碑记》(5、6) 《指南录后序》(5、7)《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进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中山的这篇东东老师没有要求背诵,但是我背了)《蜀道难》 《琵琶行》、《滕王阁序》(这篇我背了全文,但我估计你们老师以后只要你们背诵重点句就ok了)《秋声赋》我只背了某些常考的句子,四本里面唯一一课没有全文背出的.还有其他几首诗词:《登高》《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声声慢》加油,语文的课文在暑假里背出以后,高一会轻松很多~当时咱也是酱紫的.。
2023-08-28 13:35:241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1.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点拨: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2.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3.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习课文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句,做到读音准确,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戢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蟾帷暂住。   2.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3.学生集体齐读全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节奏和谐。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背诵2-5段。   深入理解全文,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4.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5.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初中所学《曹刿论战》,学生介绍《左传》,教师补充材料,《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整体把握   (1)解题:理解题意,你会想到那些信息?   (2)介绍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3.课堂教学   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选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选一名学生评论优缺点,概括你所听懂的故事。   齐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清节奏,读清句读。对照注释,结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画词句疑难点。提出疑难字词。   第二步,内容研读(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串连全文,并适时的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诵读文章。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加强讨论与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第一段,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为什么攻郑?   提示:XX围郑,郑国危如累卵。联系时代背景,这一段25个字介绍了哪些内容?找出重点词:贰、军、于   (2)一学生领读第二段,找出重点词句如“辞”“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已”。   讨论: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这一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由男生齐读第三段。   本段字词较多,要求翻译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鄙、陪、敢、济、肆、阙   全体同学考虑: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地理到历史,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   (勇)退:烛之武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不计得失,舍小存大,顾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缒而出,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巧)退:既有运筹帷幄、了然于胸之计谋,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辞。   可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A.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B.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C.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4)学生齐读第四段,解决字词如“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讨论:晋侯在秦军撤退时为什么不乘机袭击秦军?本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主要考虑到“仁”“知”“武”的道理。   4.精读课文,体会课文叙事特点   (1)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5.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XX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烛之武成功地劝说了秦君,凭一己之力,解救了郑国,其劝说的艺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主要从烛之武的劝说艺术进行分析总结。烛之武的一段说辞,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言辞巧妙。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等。   (2)人们评在价烛之武时,有的说他是一个“志士”,有的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2023-08-28 13:35:431

表达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诗句

1. 关于安静做自己事的诗句 关于安静做自己事的诗句 1.形容安静的诗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表示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诗句 1、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5、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3.关于安静的诗词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临江仙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蝶恋花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鹤冲天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长相思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长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浪淘沙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渔家傲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减字木兰花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阮郎归 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 行云犹。 4.描写安静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安静的诗句有: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译文: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译文: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5.有谁知道关于安静,心静的古诗词名句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6.能让人静心的诗句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寄白阁默公》【唐】贾岛 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2023-08-28 13:3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