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是什么?

2023-09-06 19:17:10
共1条回复
牛云

建筑理论家伯纳德 -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联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 Gehry,Bernard Tschumi,Peter Eisenman,Zaha Hadid,Daniel Liberskind,Coop Himmelblau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Frank O Gehry,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相关推荐

解构主义建筑是什么意思?

解构其实就是把一个事物或者是说一个事物的集群,把它内部的一些符号给拆解掉,拆掉以后重新再构建在一起。简单的说,解构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之后再进行重建,比如说现在网络中的饭圈词汇流行语xswl,zqsg,都是将原有句子中的所指打散,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元素(发音)赋予其他含义,然后建构属于自己圈内的独特表达形式。解构主义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建筑的外立面通过非常规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手法”。
2023-08-30 20:11:581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   扩展资料   解构在建筑上: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bai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2023-08-30 20:12:151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原则和特征?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原则和特征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建筑师屈米说过:“今天的文化环境提示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和文脉史的原则。”另一位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美国建筑师艾森曼认为解构思想的精华是“绝对的取消体系”,倡导运用解构主义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存在”等等。从解构主义的作品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建筑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失稳的状态,然而所谓“解构”并非把建筑结构、设备管道、实用功能加以消解,而是打破、消解传统的构图法则,提倡分裂、片断、不完整、无中心、不稳定和持续变化的构图手法。其基本原则是提倡偏移、参差、重叠、扭曲、扩散、裂变等全新的解构空间。综上所述,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归纳为:散乱、残缺、错位、偶合、扭曲、失稳等,1988年那次解构建筑作品展,曾使观众产生这种的印象:“建筑画画的好像是从空中观看出事的火车的残骸”,“那些模型都像是在搬运途中被损坏的东西”。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8-30 20:12:231

解构主义建筑的介绍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 ,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的建筑设计竞争(特别德里达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 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 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 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 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2023-08-30 20:12:371

解构主义风格特点

问题一:解构主义风格 名词解释 解构主风格是一种设计流派,是属于后现代主义中的一种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 *** 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问题二:解构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仅是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解构一句话、一个命题、或一种传统信念,就是通过对其中修辞方法的分析,来破坏它所声称的哲学基础和它所依赖的等级对立。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解构主义所运用的逻辑、方法与理论,大多是从形而上学传统中借用的。如此看来,解构主义不过是一种典型的权宜之计,或是一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对抗策略。 问题三: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Deconstruction)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 解构主义设计师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其建筑设计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形式,多表现为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拼合,或者造成视觉上的复杂、丰富感,或者仅仅造成凌乱感。 下面这个建筑设计是典型的解构主义设计: 问题四:解构主义建筑的风格代表 体系论建构主义(艺术)未来主义(艺术)俄罗斯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涡纹主义汤姆u30fb梅恩Vlado Miluni? 解构主义建构主义建筑建构主义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 问题五: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是怎样界定的 古典哲学认为“现象”世界背后隐藏着一个叫“本质”的东西,一切现象由“本质”变现而来,知识只是对现象的认识,故而只是“本质”的非常非常渺小的一部分。根据这种说法,阅读文本的目的,就是挖掘出文本的“本质意义”。换句话说,它假设一切文化都必然有着某种“本源”存在,哲学思考的目的就是去寻找“本源”。 解构主义,或者说解释学指出:对“本质意义”的寻求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幻想,理解必然是误解,阅读必然是误读。不如说,理解和阅读就是读者所进行的另一种写作。根据这种说法,文化就像一张纸,无数人在上面写了又涂,涂了又写,层层叠叠,原先的东西早就被完全覆盖了,而且人们还不断地在写和涂,越写越多,所有已写的东西都在被删改,掩埋,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找到文本的“本来意义”的。既然一切理解都是误解,我们怎么还能指望在理解中揭示什么“本质”呢?所以知识的获得乃是一个“消解”和“改写”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对意义的否定。以解构主义为前提,后现代主义对包容一切的“宏伟理论”加以解构、颠覆、亵渎、揶揄,他们断言: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具有根本意义上的真理性,真理总是相对存在,并被不同人以自己的方式阐释,故尔真理是被不同的叙述假象所描述的”罗生门“,现象乃是以众多不同叙述者的语言所建构的主观想象。 因此,“文本”只是一些具有解构价值,等待被解构的符号的 *** ,知识就是这些符号七拼八凑的排列组合。
2023-08-30 20:12:511

“解构主义”都是歪七扭八的建筑吗?

并不是这样的,它是一种人们的信念与理想,更是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有别于意识流之类的新的分类。
2023-08-30 20:13:004

现代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

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彼得.艾森曼、丹尼尔.李伯斯金得、瑞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得、屈米、蓝天组 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代表作品:屈米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艾森曼 西柏林IBA住宅 盖里 盖里住宅 比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哈迪得 香港顶峰俱乐部方案 蓝天组 维也纳屋顶增建办公室
2023-08-30 20:13:511

什么是结构主义建筑?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却又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作为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解构方法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路,是指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对待图像,解构方法企图揭示多层面的意义,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1978年,朱迪丝·威廉逊(Judith Williamson)在她的著作《对广告的解码:广告中的观念形态及意义》中就用解构的方法分析广告的意义,这也是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平面设计理论分析的最初尝试。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Baudrillard)是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主义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提出: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四面有镜子的房屋,其主体就是图像及映像,这些图像与映像由有关我们的信息所制造,这些信息就是我们的希望、野心、恐惧、爱慕和渴求。 延续下来的问题就是解构主义,而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广中演化出来的。 无论在平面设计界,还是在建筑界,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原理一直被建筑设计师所推崇,实质上,解构主义是从建筑领域开始发展。艾森曼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意、语音这些因素而使之有意义。德里达本身对于建筑也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为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囚此,他认为新的建筑解构主义应是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主义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2023-08-30 20:14:091

中国的解构主义建筑有哪些?

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咯
2023-08-30 20:14:293

彼得·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

尽管一直遭到方方面面的非议,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在先锋建筑学界中的地位却如日中天,俨然已是最受瞩目、也是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之一。批评家拜茨基本在他那本颇受好评的著作《破坏了的完美》中为艾森曼、海扎克、盖里和文丘里戴上了一顶高帽子,将四人并称为当代建筑的“四教父”,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也许是有了这顶高帽子护身,自从和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吉尔德勒兹等人打得火热之后,艾森曼的建筑风格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的确,他天生就是那种沉湎于幻觉和哲学思辨的设计师,所以一旦有了理论家的支持,他就不再顾忌什么实用、功能之类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纠缠了。1967年,艾森曼创立并担任建筑与城市研究院(IAUS)的院长和《反对派》杂志的编辑,艾森曼致力于建筑观念上的革新。正如那本杂志的名称所表明的,他一直是建筑学界的反对党成员。虽然1982年,学院和杂志都走到了它们事业的终点,但艾森曼的建筑实验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变本加厉”。它既是一种主观的冥想,又是在符合建筑学规律的范畴内所做的脚踏实地的尝试,也就是说,90年代之后他的作品虽然很少建成竣工,并不表示他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问题仅仅在于资金的问题上。造价确实是横亘在空想建筑师们面前的一块绊脚石。利伯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每平方米的预算高达6250美元(相当于5万元人民币),在美国,普通商用建筑的造价恐怕还不及这个数的一半,而在上海,仅为1500元人民币左右,其差距何其大也。也难怪投资方看到艾森曼要头大,他的后期设计确实令人费解,他考虑的是身体与灵魂的新空间,热衷于依靠电脑软件AutoCAD、3dsmax制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效果图也以表达概念为第一目标,所以虽然在学界获奖不断,在商业上却并不受宠(近期艾氏在台湾倒是很有市场)。艾森曼是个聪明人,他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的意义就在于他总能在甲方条条框框的要求之外,找到自我的容身之所,在具有有效部分的真实世界和无法读解的玄想之间徘徊,有时候,他也会写实一些,以使自己的投标不至于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佩思的安伯艾公共高中建筑设计竞赛是为高中改建而举办的,它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希望建筑体现出一种新精神,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共同构成一个人居的新场所,一个教学的新天地。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和威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所做的设计有着相似之处。一条通道穿过整个学校,两翼是又像坡地又像拱桥一样的土木建筑。经过建筑的掩饰,街道从室外空间一变而为半室内的场地,在建筑的阴影中若隐若现。临街建筑构成了一个藕断丝连的空中走道,将两片校舍联系在一起,于是整个校园就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在这个整体中,咖啡厅、阅览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室内体操场、礼堂和健身中心一应俱全,这一次,艾森曼没有故弄玄虚,他仔细地考察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并以一种凝练、冷静的姿态出现,建筑构型浑然一体,同时,也不乏艾森曼招牌式的造型特征,比如说动态的理念贯穿始终:一个更为封闭的环境要营造的是一种家园的感觉,一到夜晚,建筑物就会从一所高中转变为一个拥有图书馆的社区活动中心。
2023-08-30 20:14:381

中国有解构主义建筑师么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解构主义建筑师,解构主义建筑师为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及雕塑般的建筑。
2023-08-30 20:14:571

广州塔是解构主义建筑么?

广州塔不是解构主义建筑。广州塔整个塔身是镂空的钢结构框架,24根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每一个构件截面都在变化。钢结构外框筒的立柱、横梁和斜撑都处于三维倾斜状态,再加上扭转的钢结构外框筒上下粗、中间细,这对钢结构件加工、制作、安装以及施工测量、变形控制都带来了挑战。仅钢结构外框筒就有24根钢柱、46组环梁、1104根斜撑各不一样。由于广州塔中间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沉降不一致。为了调整钢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许多节点都通过三维坐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2023-08-30 20:15:061

什么是 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的设计特征可概括为: 刻意追求毫无关系的复杂性,无关联的片段与片段的叠加、重组,具有抽象的废墟般的形式和不和谐性。 设计语言晦涩,片面强调和突出设计作品的表意功能,因此设计作品与观赏者之间难于沟通。 反对一切既有的设计规则,热衷于肢解理论,打破了过去建筑结构重视力学原理的横平竖直稳定感、坚固感和秩序感。其建筑、室内设计作品给人以灾难感、危险感和悲剧感,使人获得与建筑的根本功能相违背的感觉。 无中心、无场所、无拘束,具有设计者因人而异的任意性。听觉空间派
2023-08-30 20:15:164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并简述其特点及代表人物

解构主义设计 就是把不相干的 非同一结构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比如服装设计中的拼接 混搭 当然解构主义最重要的影响设计是建筑 加拿大建筑设计师 frank gehry 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擅长打破对称美和现代艺术的界限、违反物理学定律的失衡造形、展现视觉冲突与连贯的几何弧度,运用奇特的建筑素材 (航天飞机外舱的钛金属材质),营造出动感与美感兼具的公共空间。前卫而几近叛逆的建筑风格,法兰克·盖瑞 (Frank Gehry) 的建筑似乎会舞蹈,为他赢得“建筑界的编舞师”的封号。
2023-08-30 20:15:352

什么是解构主义大师未来派建筑大师

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大师、未来派建筑大师是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女,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作品中月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也都出自她手。
2023-08-30 20:15:441

欧洲西方建筑文化论文

  欧洲建筑是分布在欧洲的古代建筑的统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欧洲西方建筑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欧洲西方建筑文化论文篇1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摘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所谓的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就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与标准。解构主义形式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分解与重组,因此,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的特征。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正统;创新   一、解构主义的起源   解构主义哲学主要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而产生的,其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是法国哲学家雅克u30fb德里达不满于贯穿西方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而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对于那种传统的亘古不变的哲学信念发起的挑战,1967年以《文字与差异》、《论文字学》、《语音与现象》这三部书的出版正式宣告解构主义的诞生。   雅克u30fb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由,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出难以抹灭的物质铭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化的、无止尽的、模糊的。同时,他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结构状态。他还认为建筑的目的是控制整个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垄断地位,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总而言之,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的特点就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二、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实质上是对于结构的破坏、分解与重组,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称之为解码。解构主义的设计师们的共同点是赋予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形态的倾向。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大都具有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化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模糊等特点。大多数的作品看似凌乱无章,而实质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   三、建筑上的解构主义浪潮   二十世纪是各种风格与各种主义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产生比以往更多的设计风格和流派,集中地反应了各种流派设计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与探索,同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天才建筑设计师。在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到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建筑理论家将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这一理论解放了设计者被传统的结构主义完整性的约束,设计手法越来越让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人物如弗兰克u30fb盖里、伯纳德u30fb屈米、彼得u30fb埃森曼等。解构是文化的重构者,建筑元素的交叉、重叠和碰撞成为设计的整合过程和结果。虽然形态表面似乎呈现某种无序状态,但是其内部的逻辑及思辨过程却是清晰统一的。解构主义建筑实践过程追寻各种各样的手法,创造出同经典建筑模式完全相反的充满矛盾、冲突、变异乃至怪诞的建筑形态,但是建筑理论家们将这些建筑师统称为解构主义建筑师,而这支流派则被命名为“解构主义”流派。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家弗兰克u30fb盖里在他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解构主义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坏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与用到图样中去。他1978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的色彩鲜艳的工业材料,是最早的解构主义作品之一。1998年弗兰克u30fb盖里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门u30fb古根海姆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u30fb屈米、彼得u30fb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化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框架。伯纳德u30fb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央视大楼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建筑之一。它是由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u30fb库哈斯设计的。库哈斯认为,在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他觉察到摩天大楼的创造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在对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问题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争”,而是建造“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群”。   四、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及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的解构主义具有无规则、残缺、突变、矛盾、独特的特点,打破传统颠倒传统元素,然后重组一种新的风格,这种模式顺应了现代人们不断追求创新,追求标新立异,追求释放自我的时代。虽然其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之路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正规传统和正规标准的建筑模式,但是同时造就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错误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由于解构主义本身的一些问题以及人们的错误理解,比如:结构过于复杂、工程造价昂贵增加工程技术的难度以及形式的破碎与城市现有的形态显得格格不入,无法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解构主义”这个词,在国内很是时髦,被看成是后现代的核心思想,人们将其理解为“破坏”,意思是要拆除一切既定的原有的结构或者模式,实则不然,解构主义不仅仅是在破坏同时也在建造着。或许荷兰建筑师雷姆u30fb库哈斯为我国设计的央视大楼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并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布局,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次设计造价也相当惊人,像这样的建筑是否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当然从建筑学角度分析,它的确是建筑形式上的大突破,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解构主义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争议,但是,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被人们所厌恶之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理论方面,它敢于打破正规传统和正规标准,使建筑设计师门从传统的建筑模式中释放出来,对新世纪的建筑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2]李辰琦,张伶领.“杂乱”中的“动态有序”――解构主义建筑的动态秩序|J|.建筑师,2004   [3]C詹克斯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M|.李大夏,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徐津 建筑的解构与解构的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2   欧洲西方建筑文化论文篇2   浅谈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 要】 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推移,在中西文化不断地摩擦和冲击过程中,中国的建筑文化受西方建筑的影响比较严重。现阶段,中国建筑在处理本土和外来建筑文化问题上出现很多缺陷,不但使许多地区的本土特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建筑如何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如今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与创新时代文化三者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西结合、建筑、传承与融合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放眼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建筑文化基本上是呈现一个相对保守的态势,几乎是没什么变化和突破,好坏之分也只能从建筑的用料和做工质量来分辨,在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甚至民族的分裂与融合,但由于我国社会制度仍然没有打破封建社会的桎梏,所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动。封建制度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封建皇权的统治使人民无力反抗,甚至有人认为封建制度永远不会灭亡,所以,中国的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继承与传承下渐渐达到了顶峰。即使如此,中国早在近代之前也存在过西方风格的建筑,但是数量和规模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限制,比如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圆明园中长春园的海晏堂,这个建筑是由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代表的多人共同设计而成,是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但这个建筑仍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西式风格,因为建筑材料和许多装饰花纹都是使用的琉璃瓦等中国特色材料。所以,中国封建社会这段时期内的西方风格建筑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相反却受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不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文化出现变革的分水岭大约在改革开放前后。封建统治时期的城市建筑以皇城宫殿、贵族官邸、封建园林、宗教寺庙以及君王陵墓为主,这些造就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几千年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发现,我国古代的建筑是按照一种辐射式的铺设方式,以某一个重大建筑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的结构形式。很明显,这种建筑风格是为了维护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为了方便统治者对周围事物的管理。除了这种城市建筑的功能性需求,这种辐射式的结构也体现了人民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比如,人们会围绕宗教寺庙、家族宗祠或是官府居住,这样不但可以就近祈福、朝圣,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加平静的生活。   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文化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也迈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城市建筑的铺设机构也由原来的辐射式变成了分散式。即使在大型城市,也很难见到巨型的建筑群,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交通枢纽,已经开始向城市的边缘迁移。这样,城市建筑的文化表现力开始由原先的核心建筑群向普通的建筑转移,单体建筑越来越凸显自我,从造型、结构到色彩内容都开始丰富起来。城市建筑群众的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新式建筑的兴起也越来越频繁,这些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变更的直接体现,中国已经完全摆脱封建社会为了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而延续下来的建筑群结构,进入了当前城邦集中式建筑与农村散点式建筑相结合的新型建筑群结构。   二、西方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次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讲究的是“中和”和“中庸”,这与西方建筑自由和开放的审美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击。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我国更是越来越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与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影响,于是,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开始与西方建筑文化相融合,并且开始转型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式建筑。   中西建筑文化强烈的冲击从鸦片战争一直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在这期间,西方风格的建筑在中国发展较快,但在中国广阔的疆域中仍属于稀奇建筑。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和社会的落后,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这段时间兴建的建筑大多受到外国人的控制,由为西方设计,中国人施工。主要表现为:   1、办公类。中国最早的办公类西方建筑要属传播西方教义的教堂,这类建筑带有极强的西方文化特色,但是精神的寄托并不是西方列强所需要的。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和物质利益,西方列强开始兴建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办公类建筑。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办公建筑就是封建时期的政府官员审案办案的衙门,这些建筑都形似目前老北京的四合院,中间的大院四周是平房型建筑,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建筑文化风味。中西文化冲击后,受到国外建筑文化的影响,我国也开始修建多层的楼房与大院相结合的办公类建筑,高层楼房属于西方风格,而大院式的格局则带有中国风味,这种建筑则属于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2、住宅类。住宅类的建筑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上海的里弄式建筑,它最早起源于欧洲联排式的木板式建筑,由于木材容易着火发生火灾,1870年上海里弄建筑基本都变成了石库门住宅。这些建筑在总体的排列方式上是欧洲的早期联排式,但是每一个建筑的平面结构则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但是在细节和装饰方面又具有南方传统特色。这种借鉴了欧洲风格的新式石库门建筑,整体建材使用了石头和砖料,具有更加丰富的欧洲风格的铁门和装饰,最大的变化就是阳台的添加。我们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兴业路76号石库门就是一处当时最典型的中西结合的石库门建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如同交响乐一般,不同音调和旋律此起彼伏,中国建筑文化在传承发扬本土特色的同时,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三、我国建筑的发展前景   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是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沉淀才能延续下来,而且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分析了中外建筑文化差异和冲击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筑的发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建筑文化必须传承和延续本土的特色文化,中国的城市建筑文化具有几千的辉煌历史,更应该充分的体现出来。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缺乏这种突出本土建筑文化特色的政策,许多地区由于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已经开始逐渐丧失本土民族特色。我国建筑文化的“本土性”和“国际性”分辨不够清晰,开发商也受到外来建筑设计开放性的影响,盲目的追求外来建筑文化。所以,城市建筑在学习借鉴国外优良特质的同时必须追求本土特色。   其次,一座城市的文化的表现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的建筑文化,城市建筑的风格与特质也反映出城市人民的素质和价值取向。建筑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比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气候变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特色等。所以,每一座建筑的兴起必须讲求物质功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先进,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结   在西方建筑文化面前,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其精髓的同时,一定要摒弃照搬照抄的做法,对外来的文化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利用,而非全盘推行。最重要的是保证本土建筑文化特色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中国的建筑需要新的一代人进行传承和发扬,走出现阶段我国建筑文化低沉期,走向一片新的光明。   参考文献   [1] 曹叶成.浅析西方建筑文化对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23-25   [2] 季富政.浸染――也谈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1,(12).38-39
2023-08-30 20:16:091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60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972年进入英国伦敦的建筑学会学习。毕业后在伦敦创办自己的事务所。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在它的建筑方案出台、尚未实施之际,由于其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而名噪一时。哈迪德通过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次,哈迪德的获奖作品是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评委认为她能够大胆利用空间,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使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奖授予她。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克·盖瑞称赞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另一位评审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能充分展现非解构主义大师,与屈米、埃森曼的区别。扎哈·哈迪德并不是解构主义大师。哈迪德本人也不认为她是一位解构主义建筑师。她与解构大师屈米、埃森曼是有区别的。虽然建筑形式相似,但是屈米的思想源自德里达,而哈迪德则是受到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屈米及埃森曼解构主义的共性是在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对现代主义建筑和传统建筑二元对立的瓦解。屈米重构了一种非二元对立的理论,埃森曼重构了一种后功能主义。他们在重构的同时,都走向了各自瓦解对象的对立面。而哈迪德则是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进而对建筑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发展适合新时代的建筑,这才是哈迪德在建筑中所要实现的本质目的。 多方位出击的哈迪德走着理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并重的路子,她的实践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1983年,她在伦敦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她的一些颇具实验性和前卫的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设计师的广阔视野。从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所接受的英国式传统保守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性格之中还有着强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烈地鼓舞着勇往直前。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建筑”的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2023-08-30 20:16:211

解构主义三大特点是什么?

属于中外设计史内容解构主义有三大特点: 1.拒绝综合,改向分解 2.从使用与形式的对立,转向两者的交叉与迭合 3.强调碎裂或叠合、组合,使分解的力量能冲开建筑系的界限,产生新的含义。
2023-08-30 20:16:374

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区别

1、结构主义的概念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他是法国只是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结构主义者认为,所有社会中,因人们的信仰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相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只有通过发明神话才能得以解决。设计不像那些短暂的媒介宣传,设计能够使神话变为恒久的、坚实的、可触的形式,因此设计可以使神话看来如同现实本身。结构主义坚持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适当地解释整体和部分。结构主义方法的本质和首要原则在于,它力图研究联结和结合诸要素的关系的复杂网络,而不是研究一个整体的诸要素。2、解构主义的概念解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切研究领域里方法论问题的全面探讨。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而解构方法也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解构的概念针对的是理论上的专制,意味着一种对某种结构进行解构以使其骨架显现出来的方式。解构看重的是差异和重复,而不是对立和矛盾3、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在服装上的应用结构主义服装风格,也可被称为建筑主义或构成主义服装风格,它以人的肢体造型为基础,强调服装造型的立体感、扩张感、比例感与层次感,并具有极强的秩序感,充分反映了西方传统服装的审美理念。 而解构主义与西方传统的窄衣结构截然不同,解构主义服装风格不再强调服装的适体、塑型。它建立在东方及现代服装审美理念的基础上,以逆向思维进行服装设计构思,将服装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进行拆分、组合,形成奇突的外形结构特征。【总结】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之间是一种既延续又断裂的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语言论、形式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它们不同的哲学基础、研究方法及逻辑等方面。
2023-08-30 20:16:511

美国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1、华特迪士尼音乐厅华特·迪士尼音乐厅,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由普利策克建筑奖得主法兰克·盖瑞设计,落成于2003年10月23日。其造型具有结构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以及强烈的盖瑞金属片状屋顶风格。建筑主体部分采用不锈钢板铺面,石料作建筑底座,有着坚实的雕塑感,其独特的外观,使其成为洛杉矶市中心南方大道上的重要地标。内部音乐大厅明亮、通透,采用纺织品和木料装饰,该音乐厅良好的音响效果广受赞誉。2、哥伦布市会议中心哥伦布市会议中心是由美国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设计的解构主义的代表作。整个建筑是由很多个相互依赖、形成独立的结构组成,无论是立面还是总体,无论是外部装饰细节还是室内设计,都强烈表现出精心处理出来的分离感和破碎感。这种造型打破公共建筑物的非圆既方的传统样式,不规则几何体之间的拼接组合是解构主义的突出特征。3、卫克斯那艺术中心卫克斯纳艺术中心(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隶属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是首个由建筑师彼得艾森曼所设计的公共建筑。其采取城堡作为原始模型,然后灌输一系列的切割的复杂性和破碎。中心的设计也包含了白色金属方格来代表鹰架,以表示未完成的感觉,带有明显解构主义建筑风格。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充当着著名艺术家和新锐艺术家检验其自身艺术概念的论坛。4、自由女神像世界遗产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而建造的,于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自由女神像高46米,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5、独立厅世界遗产美国独立纪念馆,又称独立厅,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栋乔治风格的红砖建筑物。建于1732年到1753年之间,由埃德蒙·伍利和安德鲁·汉密尔顿设计,伍利主持修建。该建筑最高处距地面41m。该建筑初由宾夕法尼亚殖民议会批准修建,作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当局的州议会的议场。另外两座小型建筑毗邻独立纪念馆:东侧的旧城厅和西侧的国会厅。1776年7月4日,来自英国殖民下的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在这里签署了由汤玛斯·杰佛逊撰稿的美国独立宣言。
2023-08-30 20:16:591

举例说明解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

举例说明解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如下:比如说现在网络中的饭圈词汇流行语xswl,zqsg,都是将原有的句子中的所指打散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元素(发音)赋予其能指,建构属于自己圈内的独特表达形式。很多现在的网络流行词语其实都通过解构符号和原有的语言规则,去消解原有词汇的严肃性从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幽默,从这种层面上来说,饭圈的00后和b站常住青年其实精通解构主义精髓呢。而对于与以反叛和独特标榜自己的时尚圈,更是把解构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为德里达的“解构”概念实际才是最硬核的反叛。它提倡去中心,去权威,对意识形态、既定秩序人们思维定势、甚至是先有人类的一切知识体系加以拆解和重建。谁在任何一个领域优先掌握了它,就拥有了推翻这个领域旧有的一切规则的话语权。关于解构主义1、发展背景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不满于西方哲学思想,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发起挑战。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2、定义所谓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在建筑领域开始。解构主义是具有很大个性、随意性和表现特征的设计探索风格,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判。
2023-08-30 20:17:501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编者按】日本建筑大师安腾忠雄、英国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当代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三位极具个人设计特色的设计大师,是当今设计界广大设计师们所崇拜的先行者,大家不仅对他们绚丽的设计手法、极具设计感的设计作品表示喜爱,对他们对于设计的坚持的那份执著和精神所震撼,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设计界的方向和指明灯。 苏格兰设计师 Christopher Labrooy把这三位当代建筑明星们的建筑作品元素和建筑语言提炼出来,整合后进行了颇具表现力的字体设计,这些字母看上去就像是大师们的建筑, 充分散发著建筑师的个性风格。字母同时巧妙地组合成大师们的名字。本站另一篇文章 解构大师 表达了人如其建筑 的诙谐与幽默,而Christopher Labrooy的作品碰巧表达出了人如其名或者作品如其名的有趣现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Frank Gehry: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构思草图: Tadao Ando: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构思草图: Zaha Hadid: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构思草图: 【A963编辑:刘丽方】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构思草图: Zaha Hadid: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透过另类字体设计看三位设计大师——盖里.扎哈.安藤 构思草图: 【A963编辑:刘丽方】
2023-08-30 20:18:161

对解构主义设计的评价(从实用性、艺术性、时代文化的表达等方面)

阿星你够了...
2023-08-30 20:18:382

什么叫做后现代疏离主义?

疏离主义就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哲学根源比较复杂,自六十年代后期由法园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沦语法学》一书中确定,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切研究领域里的方法问题的全面探讨。从某种角度来说,德里达不是从自我创造开始而建立自己的体系,而是从对前人的批判开始的,德里达的批判对象非常广泛,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到黑格尔、尼采。他的批判方法其实就是解构主义的方法:从批判对象的理论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剖析、批判和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而建立对于事物真理的认知: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德里达的这一观点,曾经影响了许多理论家、设计家,并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解构主义都先声夺人。 对于传世不朽之作――IBM招贴广告,应是学设计的人员必上的一课。这幅招贴的设计者保罗?兰德(Paul Rand)作为世界设计大师,在广告设计和字体设计领域的开拓给设计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兰德在设计界的叱咤一生正是二十世纪美国设计文化的缩影,他的作品具有极其独特的美国式现代主义风格,他会将欧洲现代派莱歇、毕加索的概念以及马蒂斯的色彩体系通过蒙太奇和拼贴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作为一名“功能主义者”和“新广告主义者”,他在“无内容的抽象设计”和“有内容的抽象设计”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简单,诚实”,要靠主动的辛勤工作去完成;不好的作品是“无关、肤浅”。他总是试图在广告作品中引导受众主动探索和诠释广告传达的内容。像IBM的招贴(Eye-Bee-M),兰德并不用简单的英文字母来设计这幅招贴,而是把这些元素进行符号意义上的分解,在设计中有了这些信息的符号,就进一步获得了个性和风格的魅力。既解成典型,又构得和谐自然,它能显现出设计的文脉与创造价值,不但合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合乎观众的接受心理与接受力量。兰德的作品因坚持简洁而得以丰富、自由和隽永。他的现代主义主张通过他的设计教育工作、著作和荣誉而得以向全世界传播。一位设计师如果创作出一种新风格主义作品,不但是对自己在设计领域的突破,而且也给消费者开拓了新的设计文化风貌,他的贡献不单单是创作了一幅解构主义作品,而是把一个新的设计文化提高到了理论上的高度。 无论在面设计界,还是在建筑界,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原理一直被建筑设计师所推崇,实质上,解构主义是从建筑领域开始发展。艾森曼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意、语音这些因素而使之有意义。德里达本身对于建筑也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为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囚此,他认为新的建筑解构主义应是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主义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盖里(Frank?O?Gehry)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十七岁随家人迁居到洛杉矶,他住在洛杉矶海滨城市摩尼卡,不但住房是自己设计的,而且在那个城市设计了大量的建筑。1962年盖里成立盖里事务所,他开始逐步采用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融入到自己的建筑中。他的作品反映出对现代主义的总体性的怀疑,对于整体性的否定,对于部件个体的兴趣,他设计的在巴黎的“美国中心”,洛杉矶的迪尼斯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都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盖里的设计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他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个体的充分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特征,但是这种破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形式,是他对于空间本身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所谓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感。如果说保罗?兰德把解构主义的方法运用到极致,那么盖里的设计则充分体现了解构主义的灵魂。 解构主义反对的是二元对抗的立场,也反对后现代主义的矫饰方式,因此通过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的目的。由于设计家从来不提出要以解构主义领导潮流。解构主义的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使世人感到新奇,而建筑设计由于结构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很难成为普遍接受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小范围的试验、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个人性。它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而只不过代表了一个激进潮流。但却从另一个侧面探索了对于我们本身的发现。 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词语、纹样、标炽、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解构主义是对设计极有力的艺术手法。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化特点。它打破了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以新的面貌占据了未来的设计空间。
2023-08-30 20:18:471

美术、建筑、音乐及设计的艺术流派

音乐我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我只回答美术、建筑、艺术三大方面。美术类流派非常之多,有几百种但是很多都是昙花一现,所以我只举出影响特别大。美术:锡耶纳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巴杜亚画派、威尼斯画派、样式主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枫丹白露画派、荷兰小画派、巴比松画派、新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画派、印象画派、新印象画派、后印象画派、巡回展览画派、杜塞尔多夫画派、巴黎画派、维也纳分离、野兽画派、未来主义、拉菲尔前、表现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立体派、达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建筑:罗马建筑、哥特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复古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荷兰风格派、构成主义、包豪斯、国际风格、芝加哥学派、新理性主义、新陈代谢主义、地区主义、后现代、高科技主义、结构主义设计类的流派多的数都数不清,还是挑主要的写:工艺美术运动、唯美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青年风格、布道院风格、分离派、未来主义、漩涡主义、达达、风格派、包豪斯、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理性主义、有机设计、国际风格、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后现代、极少主义、孟菲斯派、解构主义美术、建筑、设计三者很多地方是想通的,所以很多流派和风格之间是有联系的。我本身是艺术史专业毕业的,对于书籍推荐只能推荐我常看的,很多书籍太专业价格也非常贵不知道你能不能承受的了。美术:伍德福特等 《剑桥艺术史》、休·昂纳等 《世界美术史》 、贡布里希 《艺术发展史》 、加德纳《艺术史》、《詹森艺术史》、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 、里德《现代绘画简史》、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 、 沃尔夫林《古典艺术》 、 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帊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 、丹纳 《艺术哲学》建筑: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威廉·科蒂斯《20世纪世界建筑史》、普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造:一部批判的历史》、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欧洲建造刚要》、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约翰·拉斯金建造史三部曲《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的石头》《建筑的诗意》设计:(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产品设计史》)、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田中一光《设计觉醒》、Robin Williams《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德比·密尔曼《平面设计法则》、唐纳德·瑞曼《 设计心理学》、瑞曼兹《 现代设计史》、哈德森《产品的诞生》
2023-08-30 20:19:201

优秀的建筑师是怎样炼成的

资料有点多哦,你问的也有点广,下面是建筑评职论文发表九品论文网整理的一些资料:(一)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建筑是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那属于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学术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的工作范畴,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足球行业涉及的人群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球员,是足球艺术的直接创造者;第二类人指导球员创造足球艺术的人,比如各种不同专业的教练;第三类人更关心足球演绎出来的种种文化,如某球员的转会费多少,谁又下课了,对甲A在册球员家史了如指掌。他们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足球文化的主体。相应在建筑界,一类人在第一线生产,是直接做设计的建筑师;一类人是从事建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还有一类是建筑评论家。就好比一个高水平的球员应该上球场证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谈论足球文化一样,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的不精,设计做的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建筑师也不是哲学家。确实,象路易·斯·康这样伟大的建筑哲人,以其圣经式的建筑言论,影响和感召着一个时代的建筑师。但这不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方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康不算成功,他一生的大多数方案都留于纸面,而且最终悄无声息的死于三等舱的卫生间里。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想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任何建筑都有它的投资方。对于一个开发项目,发展商的投资动辄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建筑师必须根据设计委托合同的要求,在建筑技术上提交一个解决方案。对于一个政府项目,资金来源与纳税人的税金,建筑师对纳税人承担责任。即便是对于一座艺术要求再高,纪念性再强的建筑,比如美术馆或是纪念碑,终究是一项工程,有出资者,建筑师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出资方的要求。这反映了建筑师对建设方的投资,以及所承担风险的尊重。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要使用几十年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建筑师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建筑,避免因此而来的混乱城市面貌呢?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盖在土地上。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个人创作的欲望。不单是服务于投资建设方,更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建筑师的天职。2建筑师的团队精神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大型事务所的常见架构是在公司内部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比如因为不同建筑类型的规范不同而分为商业,住宅,学校,办公楼小组等,小组间的互相协调是顺利完成大项目的保证。小组一般由资深建筑师带领,一味追求个人表现而不讲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对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什么都能做”。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是必然趋势。3不断学习的态度优秀建筑师是由时代造就的。只要将身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稍做对比,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建筑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新兴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知识。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到钢结构,从石头、木材到钢和玻璃,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形象一次次的飞跃。建筑师要创新,就必须掌握新技术。即便是为了能够以最经济便捷的方法建造建筑物,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建筑界在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有些大跨度建筑中,运用钢结构显然有更快更经济的优势,而由于钢结构设计能力弱被迫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事屡有发生。新设计手段的学习。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在闻名世界的解构主义建筑--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用于航天造型技术的软件,这使得将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全自由的外形,转化成施工图纸进行建造成为了可能。当然,有人认为建筑师对计算机软件的过分依赖将导致创造力的退化,但在西方很多建筑学校,比如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英国AASCHOOL,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应该承认,新一代建筑师对于新型设计手段的掌握是必需的。不断掌握和运用性的设计手段,要求建筑师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不断更新的市场环境。建筑设计师为市场服务,而市场比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不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不了解用户在想什么,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市场是建筑设计师最好的老师。有效吸收和学习有用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思维的敏锐程度和专业判断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对于建筑师保持更长的职业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二)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在2000-2001年,北京五合负责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栋洋房”住宅项目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接到项目之后,北京五合的建筑设计师认识到项目定位是设计的关键,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核心问题。于是与代理商北京金网络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把握住了两点最关键的因素:项目的位置优势和销售对象。“一栋洋房”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4月8日亦庄开发区成立以来,10年间有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驻扎于此,其中有著名跨国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巨大的经济力量使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栋洋房”项目的位置优势。由位置特点决定了“一栋洋房”项目面向的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的年轻白领,包括开发区的外企工作者和在CBD工作在郊区居住的有车族,属于成功人士的过渡性第一居所。因而建筑设计师选择了有朝气、积极向上、色调明快、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格调氛围。准确分析和正确决策给后续设计明确了方向。从设计至施工图,建筑设计师避免装饰的堆砌,不表现奢华,从形象到功能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并成为2001年北京十大明星楼盘之首。2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是63岁。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3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存在着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时的方向性失误。对于建筑师来说,城市和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较高级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建筑师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建筑小品的创作层面上,或者是给城市留下一些大而无当的空间和蠢笨骇人的建筑群。4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改变着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筑的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审美和情绪。建筑的美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表现在温文尔雅,商业建筑的美表现在生机勃勃,建筑的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特征,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人员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而在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能力。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流传百世的著名建筑均可简练到用一根线条来表达,其宏观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5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人们使用的是建筑物的空间,而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是建筑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建筑是不是随心所欲的雕塑,建筑师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比例的图纸感受到建筑物建成足尺后的实际效果,对各种建筑构件在未来空间和形象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具备较强预知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实践的培养逐步形成。6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为建筑师的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建筑师对最终用户的关怀。7对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同类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关注其差异,提出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体验,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和使用者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同样是别墅,在美国,比如洛杉矶,是普通人的居住场所,两个孩子一条狗,一栋house一辆车,是标准的大众化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国,别墅则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业成功,成为“人上人”的标志。于是洛杉矶的别墅可以是简单温馨的,而在中国,则需要能够表现居住者的尊贵身份,超越一般人的高尚品位,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人认为建筑师迎合这种心理和需求是“媚俗”,但“建筑”物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俗”物,只有尽早还“俗”的建筑师才能“普渡众生”!8表达和沟通能力表达和沟通合称“交流”,是说明自身意图,进行讨论,并接受反馈意见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两方面内容。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即将自己对空间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必要。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是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9组织协调能力建筑设计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复杂过程,历史上著名建筑的设计通常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4世纪20年代,最初为长方形“巴西里卡”式大会堂,1506年拆毁后重建,于1626年完工,历时120年,先后经过勃拉芒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迦洛等10位建筑师之手,其工程前后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建设速度快得惊人的中国,一栋普通公建的设计建造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捷实用之间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难怪梁思成先生说,建筑师的工作就像“带着镣铐跳舞”。二.社会和市场对建筑系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建筑系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不小的一部分人将选择专业道路,投身职业建筑师行列。他们的心态形形色色,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是否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呢?作为市场一线的建筑设计单位,也是建筑系毕业生的直接用人单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在进入专业设计队伍之前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准备。(一)坚定、清晰、踏实的主观心态1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做一明确定位,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建筑专业的本科毕业1-2年的学生中,考研成风。约有80%的人想考,50%的人真正复习并参加考研,而最后只有5%以下的人才能考上。从考研的动机来看,最多的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找一个机会继续学习;第二是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第三个原因是不想走入社会或者在社会上碰壁,想在象牙塔里再躲几年。真正考虑清楚为何考研的学生,少而又少。对于想提高业务水平的人,读完博士可以说在理论修养上有长足的提高,但建筑设计能力决不是按比例增长,与其他同时期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缺少了宝贵的几年实际工程经验,在这方面实际是落后了,在建筑设计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而下降。在国外,设计公司大多不愿意接受理论能力强,工资水平高,而设计能力弱,创造产值低的博士。综观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几乎没有几个是建筑学博士毕业的,(较多的是有杰出成就以后,被授予名誉博士)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建筑大师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对于想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的人,总有学位至上的想法。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系,也是社会意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学位代表水平,学位越高,综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话是把博士后当作一种学位。事实上,一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不是他的学位高低所决定的,而是与他的劳动在社会市场中所拥有的价值对应。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相应的带来高收入。对于不敢走入社会抱有逃避心理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胆怯,明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走出来试一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地认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所以毕业生首先应该明白,社会分工的不同赋予建筑师和学者的不同职责。学者和教师同样是社会的需要,认真做科研与教学的好学者能教出一万个好建筑师;设计师是社会的需要,在最前沿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建筑界的主力。建筑师的学位或高深的理论不能证明什么,他们的价值在于实实在在的设计能力。在国外,这两者分得很清楚:读硕士或博士的人,走的是学术道路,就很可能回不到实际生产里来。大部分中国人出国,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出国而出国。出国读了几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位越高越不好找工作,在大学里当教授也好,做研究也好,注定了在学术这个领域里面,路是非常窄的。很多硕士、博士到设计公司找工作,不敢说自己是博士,甚至连硕士也不说,只拿本科文凭找工作,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总之,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的毕业生,于已可尽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于社会,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2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刚出校门的建筑系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过于自信,无视或轻视社会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不肯踏踏实实的从点滴做起。尤其是读完研究生的毕业生,过惯了懒散的研究生生活,不适应设计行业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方式。他们应聘时薪金一开口就是别人的几倍,认为学位高的人能力就比别人强,实际情况可能是恰恰相反。读学位不代表设计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资应该提高。学位主要代表的是理论水平,与实际生产能力没有本质关系。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在这一点上有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有创意,将方案推给新毕业生、甚至实习学生做。致使学生也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最终误人误己。3有长远目光避免浮躁的心态在明确规划未来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毕业生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和踏实的态度。整个社会的浮躁使得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调换工作,总认为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空间。殊不知,限制其发展的不见得是所在的企业,而往往是自身浮躁的心态。很多学生都崇拜或很推崇实验建筑,热衷于前卫的、另类的、更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追求表现自我。这也是毕业生不实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建筑师可以自诩是或被别人称为建筑大师。建筑也常被称做艺术。建筑有艺术的成份,它是跨越了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包括城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追求创意的实验建筑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于社会而言不可能成为主流。实现了七成的毕业生就业率。未来可以预见,毕业生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心态导致未能迅速地融入行业和社会,可以说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毕业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心态而耽误了自我发展的时机,更令人惋惜。(二)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基本要求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具备成熟建筑师的各种技能是苛求,但一些基本要求应该达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审美素养和基本的建筑感觉现状是毕业生所掌握的创意与空间变化等知识常不切实际,同时缺乏对高品位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毕业生常常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体空间塑造缺少基本的感觉与能力。2对建筑所涉及各系统和程序的初步了解这方面要求包括对结构、水、暖、电与建筑配合的基本认识,和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外墙构造知识。由于在构造方面缺少感性认识,即便了解的也是相对老旧的知识,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方案要么脱离现实无法实施,要么不懂得如何利用新的材料技术,创造新的表现手段与形式语言。3绘图技能主要是计算机绘图,这一点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符合要求。在手绘方面,则有较明显的不足。实际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终究不能代替手绘的工作。4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从业建筑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2023-08-30 20:19:431

南京卓美亚是几星级

南京卓美亚是五星级。南京卓美亚酒店坐落于南京新地标—河西新区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双子塔”北侧316米的大楼中,毗邻 “南京眼”。由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灵感来源于起航的帆船。酒店位于扬子江畔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邺城路),著名商业和旅游目的地汇集于此,商务旅行便利;毗邻各大政府机构及主要金融机构,奥体中心、江苏大剧院和国际博览中心均在附近。酒店内设200余间客房与套房,环境布置尊贵宜人,商务及休闲旅行皆宜。室内装饰充满浓郁的金陵文化及现代时尚气息,全屋选用中性色调天然材质家居,豪华舒适极富质感。特色服务:酒店设有多间特色餐厅和酒吧,备奉匠心独运的创意美食,更有来自帆船酒店厨师团队打造的精致料理。位于40层的陆潮中餐厅,以味美诱人的新派粤菜为主。41层的酌鱻海鲜餐吧,供应新鲜精致的海鲜料理;巧醍是主打手工巧克力搭配招牌马天尼的独特酒吧;茶解融汇中西方元素,供应30余种高级茶品及精致亚洲下午茶。63层设有泰丽丝水疗和空中泳池,自然采光的空中泳池,西面是一览无余的扬子江。傍晚时分还可欣赏壮丽的江畔日落。多功能厅位于67层,在城市之巅、云霄之间举办活动,定能为各路宾客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2023-08-30 20:19:521

有关建筑美学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C、DC项,高技术建筑美学,是随着20世纪科技的发展,在建筑领域呈现的一种美学思潮。它是在早期技术美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表现为推崇技术表现,极力体现技术进步,认为技术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表现出技术乐观主义的审美倾向,它融汇人文精神,并运用复杂和灵活的技术手法,突破标准化的设计,充分展现现代材料和技术的魅力。D项,当代建筑美学的特点主要反映为流派上的多元和审美观念上的拓展,它既包括古典与传统主义的美学观念,也包括反形式美学、地域性建筑美学、高技术建筑美学以及解构建筑美学等内容。A项,20世纪70代,西方建筑师把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领域,用解构主义哲学观念,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B项,建筑的地域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包含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同时又带有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E项,在文学中,解构主义美学从摧毁二元对立与源本定值基础出发,强调文本、阅读、批评的多元本并立的动态。
2023-08-30 20:20:101

世界上的建筑有哪些风格?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异域风格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普通风格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主题风格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建筑风格学本书分成建筑、城堡与宫殿建筑以及民宅与公共建筑三类建筑群来介绍,是根据1991年第11版增修而成,内容增加约32页的“城市发展”一章以及附加逾300张图片,针对最近的建筑风格发展重新编撰并补充许多的说明。书中的建筑风格分布图皆经过修订,部分甚至重新绘制。
2023-08-30 20:20:204

什么叫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其实就是把一个事物或者是说一个事物的集群,把它内部的一些符号给拆解掉,拆掉以后重新再构建在一起。简单的说,解构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之后再进行重建,比如说现在网络中的饭圈词汇流行语xswl,zqsg,都是将原有句子中的所指打散,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元素(发音)赋予其他含义,然后建构属于自己圈内的独特表达形式。解构主义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建筑的外立面通过非常规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手法”。
2023-08-30 20:20:401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 扩展资料 解构在建筑上: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bai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2023-08-30 20:21:011

中国的解构主义建筑有哪些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 ,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的建筑设计竞争(特别德里达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 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 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 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 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2023-08-30 20:21:111

解构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结构主义是一种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艺术形式。他因为不受约束,所以不能被定义约束,所以不能被定义
2023-08-30 20:21:255

解构主义建筑的建筑思想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是当代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刚好对立。它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断然并且是相反。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和未成熟的解构主义建筑师沿著双方在《对立期刊》(1973–84出版)中出版了一些理论, 那本期刊的内容却标记著两个运动之间一个决裂的开始。对于建筑学和建筑历史,解构采取了对抗的姿态, 想要脱离和拆解建筑学。当后现代主义返回接受了现代主义所避开的历史诱捕, 解构主义拒绝了后现代采纳的折衷性的历史参考和装饰品。这种拒绝顺从著许多现代作品的反历史主义,并且它是作为新运动定义的一部份。再者《对立期刊》关于解构主义建筑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分离出来的其他文章就是1966年罗伯.文丘里(Robert Venturi)所出版的《建筑学的复杂性与矛盾》。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的要点是复杂性与矛盾,正正与现代的纯洁和简洁相矛盾。自从文章出版以后,功能主义建筑和理性主义建筑,这两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分支正受到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的范例所颠覆。后现代主义把范裘力的文章解读为,装饰品和历史暗示能够使建筑更丰富,这是现代主义所放弃。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甚至在经济和细小的建筑上都倾力重新利用装饰品,罗伯·范裘力的装饰的小屋概念所恰当地描述的用功地方。设计的理性主义逐渐消失但建筑物的功能主义却某个程度保持不变。这与范裘力的另一个伟大的著作,[2]所说的十分接近,当中认为符号和装饰品可以应用到实用建筑身上,并且逐渐灌输记号学的哲学复杂性。由弗兰克·盖里所设计的维特拉家具公司家具博物馆解构主义者对《建筑学的复杂性与矛盾》的解读相当不同。基本的大厦在解构主义是充满问题和复杂的主题,没有为装饰分离。像后现代主义者范裘力不把装饰品和功能分离,大厦的功能方面表示了疑问。几何对解构主义者正如装饰品对后现代主义者,都是复杂化的主题,并且反过来是几何的复杂化。这也适用于解构主义大厦的功能、结构和空间方面。解构主义建筑中的复杂一个例子,就是法兰克·盖瑞在德国莱茵河畔威城的威察设计博物馆,一个现代主义艺术画廊采取了典型和朴实的白色立方体并且使用了立体派的几何回忆和抽象表现主义来解构它。当采取现代主义时,特别是那些国际样式,它的白色灰泥皮肤是回忆作为一个起点,这推翻了现代派朴素的功能方面。《建筑学的复杂性与矛盾》的另一个解读的例子,就是彼得u2027艾森曼(Peter Eisenman)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他采取城堡作为原始模型,然后灌输一系列的切割的复杂性和破碎。三维栅格有些任意地通过大厦奔跑。作为在现代主义的参考配件,栅格与城堡的中世纪互相碰撞。一些栅格故意地不到达地面,在楼梯盘旋创造神经过敏的心神不安感觉与柱体的结构目的互相冲突。卫克斯那艺术中心解构了城堡的原型和以冲突和区别的方式交回它的空间和结构 。 意大利维罗纳卡斯托拉维奇奥博物馆的庭院中彼得·艾森曼的装置艺术Il giardino dei passi perduti, (令人停步的花园)对于建筑理论,解构主义哲学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与彼得·艾森曼的影响力。艾森曼从解构文艺运动和根据Chora L Works记载的在拉维列特公园竞选项目与德里达的合作中悟出了一套哲学。德里达、艾森曼和丹尼尔·李伯斯金都关心在场形上学。[3]这也成了建筑理论解构主义哲学的主要课题。“此在”与“不此在”的辩证或者“实在”与“空虚”都常见于艾森曼的建筑项目。德里达和艾森曼都相信所在地就是建筑,而“此在”与“不此在”的辩证则存在于建构与解构之中。[4]根据德里达,当碰上了古典诠释结构,便最好为文字解读一下。任何建筑的解构“deconstruction”都需要某类原型建构“construction”的存在。这是对灵活变奏而强烈地建立的一种恒常期望。[5]弗兰克·盖里自己的圣塔莫尼卡居所的设计被誉为标准主题的原型变化。最初只是普通居所,后来盖里所改动了重量、空间的运用及借用一些恶搞的元素。这就成了解构主义建筑的例子。[6]再者,关于德里达对在场形上学和解构的概念,他的踪影和抹除的概念暗藏在他哲学的文章中。[7]李伯斯金曾构想了许多他早期的项目作为文字或演讲的形式并且经常与具体诗歌的形式打交道。他从书本构思建筑雕塑,常常把文字布满模型的表面,让他的建筑成了他的写作。李伯斯金在文章中及柏林犹太博物馆的项目中采用了踪影和抹除的概念。这间博物馆被设想为浩劫的痕迹和淡出,意欲让它的主题容易理解和充满伤感。譬如,林璎的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艾森曼的欧洲被谋杀的犹太人纪念碑也反映了踪影和抹除的主题。 埃尔·利西斯基在1925年的作品“铁云”其他大型的建筑都是从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的建构主义与未来主义运动中得到启发。贾柏(Naum Gabo)、利西斯基(El Lissitzky)、马列维奇、亚历山大·罗钦可,这些艺术家影响了建构主义者如扎哈·哈迪德和蓝天公司(Coop Himmelb(l)au)对几何形式的构图观感。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是关于抽象混集的构造。 当代艺术的两个流派立体派和简约主义都对解构主义建筑有所影响。分析立体派对解构主义建筑有实在的影响,因为无论形式和内涵都同时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剖析。分离空间的同时性在很多法兰克·盖瑞的作品中出现。综合立体派对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不如分析立体派,但仍然能够从法兰克·盖瑞的早期作品中找到有关的应用。解构主义建筑与简约主义都有脱离文化指涉的部分及概念艺术的符号。随着越来越倾向变形及错置,表现主义及表现派建筑与解构主义建筑发生某些联系。当时解构主义建筑影射某些表现主义的分支,如新表现主义及抽象表现派。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UFA电影中心,呈尖角外型,由奥地利先锋派蓝天公司所设计,唤起克兰茵画中的抽象几何。UFA电影中心外型仿如德国画家基尔希纳所描绘的德国城市街景。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也带有解构主义建筑的风格。他的抽象表现派运动与解构主义建筑拒绝为几何作装饰的精神相同。 电脑辅助设计在很多方面成了当代建筑的重要工具,但对于解构主义来说,使用电脑更恰当。立体模型及动画协助了设计师构想非常复杂的空间。当把电脑辅助生产连接到电脑模型时,便能够驱使以可负担的成本来大量制造很多只有微小差别的元件。回顾众多早期解构主义建筑作品中,像萨哈·哈帝的手稿,有很多表现出得到电脑的辅助而实际上却不是,而弗兰克·盖里因为制作很多模型犹如电脑模型一般而受到瞩目。
2023-08-30 20:21:571

解构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扩展资料1、解构主义脱胎于结构主义,它认为后者仍未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因而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扬弃。2、解构在建筑上: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3、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4、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构主义
2023-08-30 20:22:151

解构主义是什么意思?

解构其实就是把一个事物或者是说一个事物的集群,把它内部的一些符号给拆解掉,拆掉以后重新再构建在一起。简单的说,解构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之后再进行重建,比如说现在网络中的饭圈词汇流行语xswl,zqsg,都是将原有句子中的所指打散,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元素(发音)赋予其他含义,然后建构属于自己圈内的独特表达形式。解构主义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建筑的外立面通过非常规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手法”。
2023-08-30 20:22:221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是什么?

建筑理论家伯纳德 -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联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 Gehry,Bernard Tschumi,Peter Eisenman,Zaha Hadid,Daniel Liberskind,Coop Himmelblau等人。
2023-08-30 20:22:401

解构主义的建筑理论

也许耶鲁批评学派中的激进分子希利斯·米勒在这一问题上阐述得更为形象一点,他说:“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德里达以《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书出版宣告解构主义的确立,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保尔·德·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解构主义直接对人类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提出了挑战。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理由,认为写作和阅读中的偏差永远存在。他把解除“在场”作为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胜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阅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阅读成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一个被解构的文本会显示出许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会彼此冲突。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来相比较的话,也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与忽视的。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的二元对立(比如说,男性与女性、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且呈现出这两个对立的面向事实上是流动与不可能完全分离的,而非两个严格划分开来的类别。而这个的通常结论就是,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解构主义在学术界与大众刊物中都极具争议性。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疯狂。而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象征。尽管有这些争议的存在,解构主义仍旧是一个当代哲学与文学批评理论里的一股主要力量。解构在建筑上: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一一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以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联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Gehry,BernardTschumi,PeterEisenman,ZahaHadid,DanielLiberskind,CoopHimmelblau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FrankGehry,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2023-08-30 20:22:481

解构主义风格 名词解释

所谓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
2023-08-30 20:23:254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是什么?

建筑理论家伯纳德 -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他认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上,建筑仅仅是“文章本体”(TEXT),需要其他的因素,比如语法,语义,语音这些因素使之具有意义。他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通讯联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他们所研究的中心意义是如何通过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来传达的。他们认为,通过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是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充分地表达的。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评论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 Gehry,Bernard Tschumi,Peter Eisenman,Zaha Hadid,Daniel Liberskind,Coop Himmelblau等人。
2023-08-30 20:23:441

解构的通俗意思是什么?

解构(deconstruction),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以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为代表。德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解构”一词由钱钟书先生翻译。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由来,德里达从语言观念的分析入手,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指对有形而上学稳固性的结构及其中心进行消解,每一次解构都表现为结构的中断、分裂或解体,但是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都是产生新的结构。对上帝万能的认识是一次解构;理性将其拆解,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结构。解构是后现代艺术家喜欢使用的一个词汇,又是一个被媒体和种种艺术圈外人滥用的词汇。它是复杂而多义的。在文学评论中解构指一种演绎方法,它展示了一场辩论的结构如何能有效地破坏辩论的立场。
2023-08-30 20:23:522

室内设计有几种风格与流派?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鲍豪斯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鲍豪斯学派的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对现代建筑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当时杰出的代表人物还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现时,广义的现代风格也可泛指造型简洁新颖,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 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四、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五、混合型风格 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于一体,例如传统的屏风、摆设和茶几,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欧式古典的琉璃灯具和壁面装饰,配以东方传统的家具和埃及的陈设、小品等等。混合型风格虽然在设计中不拘一格,运用多种体例,但设计中仍然是匠心独具,深入推敲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 室内设计的流派 流派,这里是指室内设计的艺术派别。现代室内设计从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也有多种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钢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内朴实无华,室内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为基调,简洁明确,例如美国建筑师R·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内即属此例。R·迈耶白色派的室内,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化装饰、选用白色等表面处理上,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构思内涵,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设计时,是综合考虑了室内活动着的人以及透过门窗可见的变化着的室外景物,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环境只是一种活动场所的“背景”,从而在装饰造型和用色上不作过多渲染。 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为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宫廷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精细轻巧和繁复的雕饰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复的装饰特点,但装饰造型的“载体”和加工技术却运用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段,从而具有华丽而略显浪漫、传统中仍不失有时代气息的装饰氛围。 五、风格派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以画家P·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强调“纯造型的表现”,“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七、解构主义派 解构主义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本世纪前期欧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八、装饰艺术派或称艺术装饰派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后传至美国等各地,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重点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锦江宾馆及和平饭店等建筑的内外装饰,均为装饰艺术派的手法。近年来一些宾馆和大型商场的室内,出于既具时代气息,又有建筑文化的内涵考虑,常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在建筑细部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 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候,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物质功能之外,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2023-08-30 20:25:061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在哪里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非营利机构,是深圳市“十二五”(2011-2015)规划的60个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分为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馆两部分,采取“两馆一体”的模式运营管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由“解构主义急先锋”:奥地利蓝天组(CoopHimmelblau)设计。建筑将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城市规划馆(MOUP)两个独立的机能组织统一在同一个建筑表皮之下,并共用部分公共服务空间。别具一格的展馆成为深圳市福田区文化艺术的新地标。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历时四年在深圳福田新区建成,是深圳中心区重要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这一建筑中包含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当代艺术馆(MOCA)和城市规划展览(PE),非常特别的是,这两座博物馆是两个独立但又共享一个建筑体的结构,结构体系复杂,外形不规则,由大量倾斜、扭曲旋转曲面构成,建设施工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馆是一栋集艺术收藏与展示、信息查询和宣传、接待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作为一座“概念建筑”,其造型独特,采用大量的倾斜、扭曲、旋转等异型钢结构布置。两馆项目综合运用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施工道路自动喷洒防尘装置、桥梁阻尼减震技术”等超过100项可大面积应用的新技术,还有“沙箱卸载”等注册专利技术,流行的“建筑3D建模(即BIM系统)”、“机器人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3D打印”等科学新技术也在项目中有大面积应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未来发展以“公益立馆、学术建馆、服务公众”为基本方针,以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为宗旨,力争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充分展示深圳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先锋示范作用。当代艺术馆将充分展示国内外高水平当代艺术作品,看齐国际学术水平,发挥公众艺术教育功能,力争在开关5-10年内,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机构。城市规划馆将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展示空间,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以及数学委员会联合研讨后提供的主题为展示知道,充分体现“设计之都”、“先锋城市”的特质。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开馆时间:10:00-17:3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
2023-08-30 20:25:151

建筑界“女魔头”扎哈早已离开了,扎哈究竟留下了什么“设计风格”?

扎哈设计的建筑可以说风格特殊,特别地吸引人。
2023-08-30 20:25:275

建筑学领域的建构主义是怎么回事

建构主义??没听过只知道建构方面有本很牛掰的书,哥大教授写的:建构文化研究,你可以看看
2023-08-30 20:26:563

雷姆 库哈斯的成长经历和作品 还有他成功的原因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生于鹿特丹,早年有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的经历。1968--1972年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他曾经在1975年跟随德国现代主义大师翁格尔斯工作过,参与他的德国科隆的沃尔拉夫----理查兹博物馆的竞赛设计工作。从翁氏那里,库哈斯学到了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发展成为自己的建筑设计体系。创作早期受到荷兰风格派的影响,爱用施德罗住宅一样的穿插方式。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逐渐形成了。OMA在国际上取得很大影响之后,库哈斯返回荷兰鹿特丹设立总部。雷姆·库哈斯重要的建筑作品有:法国图书馆 (1981)、拉维莱特公园(1982)、波尔多住宅(1994)、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西雅图图书馆(1999)、广州歌剧院(2002)等。库哈斯的建筑创作首先是现代主义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加入了造型上与社会意义中的若干内涵。并以此作为其建筑创作的显著特征。从深层次讲,库哈斯受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很深的影响,希望通过建筑来传达下意识,传达人类的各种思想动机。建筑具有某些解构主义的特征,同时也具有通俗文化的色彩。因为来自理性主义非常强烈而有极具创造力的荷兰,他的设计企图是解构、超现实的道路,这就是所谓布罗德彭特称之为“高度直觉的解构主义”。本文在第三部分将较详细的分析其中的几个,以说明其创作的方法论。作为理论家的库哈斯写过很多著作。重要的包括以下几部:1.《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 Delirious NY )》(1978)。这部书是库氏运用社会学研究建筑问题的开端。2.《小、中、大、超大(SMLXL)》(1995)。这部书是库氏及同事运用现象学的种种知识思考建筑概念的纪录。3.《大跃进(Great Leap Foward)》(2002)。这部书是库氏在成为哈佛建筑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后研究建筑和都市状况的研究成果,他是以“城市项目”为单位的。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4.《哈佛购物指南(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2002)。这部书研究了购物和零售消费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这些成为我们分析库哈斯设计哲学的文本来源。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雷姆· 库哈斯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 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 2000年5月,雷姆·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二、 二、社会角色和专业视角的反思----雷姆·库哈斯的建筑理论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库哈斯的理论划分为城市理论和建筑创作理论,分别进行叙述。1 城市理论 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如何认识库哈斯的理论呢?这里拟从库哈斯的叙述方式与理论根基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理解。《颠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8年)是库氏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建筑小说",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所谓超现实,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是什么(问题的本体论)----为什么(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怎么办(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她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而绝少提及第三点。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
2023-08-30 20:27:261

中国现在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生活中的观察 丰富的想象力
2023-08-30 20:27:382

成为一名出色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我也是学建筑的,个人觉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王道。学建筑的得会吃苦,工地上的条件不会好的。这三者我认为相辅相成的。里面的课程大都有重复的可以看出三者间的联系方面。
2023-08-30 20:27:491

室内设计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和代表作品

 室内设计的流派  流派,这里是指室内设计的艺术派别。现代室内设计从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也有多种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内朴实无华,室内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为基调,简洁明确,例如美国建筑师R.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内即属此例。R.迈耶白色派的室内,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化装饰、选用白色等表面处理上,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构思内涵,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设计时,是综合考虑了室内活动着的人以及透过门窗可见的变化着的室外景物,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环境只是一种活动场所的“背景”,从而在装饰造型和用色上不作过多渲染。  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为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宫廷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精细轻巧和繁复的雕饰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复的装饰特点,但装饰造型的“载体”和加工技术却运用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段,从而具有华丽而略显浪漫、传统中仍不失有时代气息的装饰氛围。  五、风格派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以画家P.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强调“纯造型的表现”,“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  七、解构主义派  解构主义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本世纪前期欧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八、装饰艺术派或称艺术装饰派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后传至美国等各地,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重点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锦江宾馆及和平饭店等建筑的内外装饰,均为装饰艺术派的手法。近年来一些宾馆和大型商场的室内,出于既具时代气息,又有建筑文化的内涵考虑,常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在建筑细部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
2023-08-30 20:28:001

为什么说建筑设计的进步离不开建筑技术的进步?

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不刻不在探索新的设计,但在这些过程中,仅有少数人的行为或成果成为“流派”。因为它们首先意识到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探索,这样,他们的成果才被人们接受,被历史承认。所以说,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代的设计和建筑、绘画、音乐、甚至于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环环相扣的,新思想无论从哪个方面开始突破,都是代表未来思潮和发展方向的。设计先驱首先应该是思想先锋。 密斯曾说过:“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段名言似乎是把技术等同于艺术了。其实,应该说,这里所展示的正是建筑艺术的又一个新的流派,一个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艺术流派。 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个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与生产开始进入战后非常繁荣时期,科技迅速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其中,迅速地把先进生产力利用到生产上去,再以生产上的进步反过来影响科技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特征。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与自身的迅速进步和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科技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建筑中的高科技风格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高技派 (High-Tech)亦称“重技派”。 建筑中的高技术主要是从思潮角度意指高技派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样式表现出来的可视的技术形象。高技派则是指,60年代末以来,不仅采用高技术手段,而且在形式上极力表现高技术的结构,材料,设备,工艺以及建造的拆卸或扩展可能等美感的建筑设计倾向。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以技术主义称谓的这一流派的建筑师善于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上。高技派并不像和它们处在同一个历史舞台上的其他风格流派,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那样,推翻现代建筑以功能为设计出发点的基本要求,而是继承现代主义建筑传统,并对功能主义哲学作出创造性的演绎。他们以技术的进步性、材料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合理性为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虽然技术美极力反对附加的饰,但它依然追求由合理的建筑元素所带来的美学效果,这样高技派建筑师必须充分利用建筑自身的一切合理形式,在不增加多余建筑语汇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美。在这点上,技术美似乎比古典美更加严格。技术美作为一种美的形式,成为建筑形态构成的元素和表现对象,它通过技术手段表现建筑,表现的范围涉及建筑的各方面,如结构、外形、空间和使用要求等;平面体现功能逻辑性。新技术与艺术性能否很好的结合一直是一个费人思考的问题。高科技风格同其他建筑流派一样,有其合理也有其不合理的方面,然而,注重工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及时地把,最新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将永远是建筑师应有职责。问题在于是为新而新,还是为了有利于合理改进建筑而新。 1970~1980年代的高技建筑作品,往往强调受力结构的力量美,采用大跨结构或强力钢骨架建造的摩天大楼,给人感受的空间意象是焕发时代气息的速度感和憧憬美好世界的未来感。在当代,高技建筑结合了各种生态环境要求,技术手段致力于降低能耗、融合自然,体现数字时代的感受;至于具体的形态语汇的变化,则由以前僵硬刻板的机器产品形态变得更为人性化和自然化,体现人本主义情感。技术美学的建筑作品极其注重建筑设计的逻辑性,而建筑实体正是由支撑结构、围护体系和交通空间逻辑地构建而成。 现代主义建筑出现之前,建筑的支撑体系往往被有意地掩盖起来,代之以繁琐的装饰和线脚,而现代主义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使得建筑的结构自然而然地暴露在外。高技派建筑不仅展现其结构体系,还有意强调了支撑结构充满张力的美学特性。其结构或模拟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形态,表现现代工业产物的机器美感和信息时代特征。 高技派建筑始终以一种从容和冷静,把科技的内涵和文明的许诺铸造在那些工业巨构之中。“因此,它代表了一种时代的理性与智慧,赞美与欢乐,一种探索无限的技术理性,一种挑战无限的欢乐。”高技派建筑师更加关注的是技术如何服务于建筑,因此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上,我们常常能看见一些十分特殊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形式背后,是大量计算数据支持和实验室反复论证的结果。更为符合科学原理的建筑形体,各种新颖的玻璃幕墙(如“双层皮”玻璃幕墙),表现传统美感和地方情调的高技术围护结构都被广泛地运用在高技派建筑中。 交通空间本是功能性极强的建筑空间,交通空间除起到交通联系的作用外,它在室内空间的构成变化、人流引导、装饰观赏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建筑师在建筑外部造型方面也给予交通空间出色的表现。水平交通空间和枢纽空间往往与其他功能融合而成为多功能空间,在建筑外部形态的表现上起连接、过渡、分离等作用,并不成为建筑造型的主角,成为视觉焦点的则多是竖向交通空间。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开放与交流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带来了更多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计的发展。这些以新材料、新思想、新设计为主的建筑已席卷全球,高技派以新技术、在功能、形式上表现建造者的愿望见长,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师们的主要技法。 部分人认为“高技派”只是一味炫耀技术的伟大,认为技术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开始通过人本思想来正视科技,有的前卫设计师甚至开始批判对科技的盲目乐观态度。于是,所谓的“超高技设计”应运而生,“超高技”是与“高技派”对立的异化物,将技术当作一种符号加以嘲弄和挖苦。伦敦的“独体集团”的骨干分子隆阿拉特于1980年设计了一套“混凝土音响”将现代高保真电器装置在从废弃工地上捡来的混凝土块上,以颓废的形式来讥讽对高技术的盲目崇拜。“超高技”的技术悲观思想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它的作品与生活距离太远,但它的意义不在于它的作品,而在于它的精神为盲从科技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高技派逐渐开始重视地区文化, 历史环境和生态平衡。比如福斯特多年来对生态技术的持续关注,格瑞姆肖的钢梁,钢索,桅杆的帆船式结构和独创的外张式幕墙系统,霍普金斯的帐篷结构探索, 皮阿诺早期的单元式膜结构"轻盈"主题以及后来的技术诗性。在他们之外,帕歇,阿索普,"未来体系"等的许多作品都可划入高技派的范畴。80年代后,高技派的典型手法几乎成了建筑师设糆语言上的一种选择。近年来,以节能和减少污染为主的生态观念成为重要议题,同时由于地区建筑文化对全球化的自觉抵抗以及由后现代主义复兴的历史意识的深入,高技派建筑越来越从对技术形象的表现走向对地区文化,历史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1996年福斯特,罗杰斯,格雷姆肖, 皮阿诺都曾参与赫佐格草拟的《建筑和城市筫划中应用太阳能的欧洲宪章》的评议和修改,表明高技派领头人对生态思想的集体关注。福斯特的被誉为第一座生态高层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柏林会议大厦改建等作品在采用智能化技术的同时运用了传统的被动式环境控諩技术。皮阿诺的奇芭欧文化中心更可以说是地区文化、历史环境、生态技术的完美结合。 技术原则是高技派技术观的核心并主导其建筑观、美术观和历史观。除替代技术外, 适宜技术是建筑师解释技术则时最重要的概念。罗杰斯和福斯特都强调自己的技术为适宜技术。狭义上讲,它常与低造价,再生能源技术有关。广义上讲,它指采用技术时根据当地的条件和使用的情况具体而论。实际上这一概念是建筑师对高造价的外露结构技术和昂贵的生态技术的理论性修正。 人所熟知的艾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从外观上看,便是工业技术的产物。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称,其形状便是依赖人体骨胳的科学结构而来的,而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外表更是一个裸露的大车间。它们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被视为“怪物”、“无任何艺术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已“被迫”接受了它们,且承认这同样是艺术化了的。同样,密斯设计的,于1952年落成的纽约利华大楼,是最早的全玻璃大楼,可以说也是出于同一理念,且几十年后,人们仍给了它一个建筑的大奖。 是让新技术被动地去顺应建筑艺术,还是按照新技术本身的特性去创造、发展新的建筑艺术?这正是高技派建筑需要回答的问题。 而问题答案正是后者。技术不可以简单顺应艺术,或者否定艺术,从而引起建筑艺术消亡的恐惧——这其实是杞人忧天罢了。技术反而会开创艺术、完美艺术,让新建筑尽善尽美,这却是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之际应有的自信。像伦敦的劳埃德大厦、香港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更鲜明地体现出高技派建筑艺术之际,人们的心态,则已由惊诧到平和,进而为之激赏了。 也就是说,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建筑上的进一步运用,是可以作为艺术而为人们所接受、所欣赏的。把新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已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并且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开创了一个新的、可观的前景。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早在上世纪初便讲过:“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形式经过几个世纪的缓慢变化,在钢筋水泥的50 年里人类建筑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变革。”人们不难看到,正是在上个世纪,金属构架、玻璃幕墙等,已经成为新建筑的重要材料,这比过去的木结构、砖石结构,也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从而使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人们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认识,不断在加深,正是在这加深的过程中,艺术形式也就相应发生了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变化。例如合金钢的高强度提高10倍或更多,作为高层建筑的柱子,那就不仅仅可支撑100层楼的高度,完全可达到300层乃至500层高。又如玻璃,现在不仅可以隔热、变色、单面透光等等,甚至可以自行发电、呼吸,具有生态调节功能。近年来风行的膜结构,轻灵、洁白,如运用得当,也更具艺术感。 无疑,建筑的发展是离不开建筑技术的进步的,完全脱离技术的建筑设计,未必行得通。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力学模型理论的深化研究,结构的创新,水、电技术的进化,对建筑的影响是不可以置之不理的。失去技术支撑的建筑,非但成不了艺术,也无法在地上站起来。应该说,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是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截然分开,是难以做到的。 如果把密斯的话再读一遍,当可以读成,建筑艺术,则是技术真正使命的实现。这技术的真正使命,不正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文明的胜利么?工程建筑学理所当然是侧重于科学技术的,但它并未阻止建筑艺术的实现,毕竟它并非纯粹的技术现象。一位建筑师,很难是全知全能的,也可能在偏重艺术之际忽略了技术,这包括环保等问题在内,所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技术的作用也就突出了。高技派建筑的出现,不仅令建筑学更多姿多彩,也让建筑更脚踏实地、健康地发展。 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谐。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 “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
2023-08-30 20:2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