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提升基层政府舆论引导能力

2023-09-07 01:27:44
共2条回复
北境漫步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地方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常采取维稳政策, 不正面回应, 常常怕“惹火上身”, 于是一再躲闪, 扯皮推诿或闭口不谈。针对这种情况, 各地方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摒弃“官本位”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以权威信息打消媒体和公众的疑虑,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 增强民众对其的信任。此外, 地方政府官员要对网络舆情作出判断, 加强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和紧急处置能力,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尤其要重视涉及政府形象的舆情事件。地方政府也应该抛开私利的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人民群众平等交流互动, 积极采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和要求, 消除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情绪, 不再一味地“捂、堵、藏、压”, 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来, 切实履行地方政府的职责, 体现“民本位”思想, 积极主动回应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谣言,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赢取民众的信任,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二、加强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当利用自身的公共形象和公共权威,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积极探索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向, 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当掌握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权, 使网络舆论释放正能量。地方政府要在网络舆情的背景下提升政府公信力, 就要重视网络舆情管理,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走向正确的方向, 主动设置议题, 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使得舆情相关报道更真实、更规范、更有说服力, 还要注重培养“意见领袖”, 让他们与网民进行交流, 在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向网民说明地方政府处理舆情的初衷。这样才能将舆情真相还原给民众, 真正做到与民众的良性沟通, 真正取信于民, 真切回应社会, 缓解政民间的矛盾, 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并支持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还应做到对网络舆情加强监督管理, 打击负面网络舆论, 营造健康的舆情环境。然而, 地方政府在加大网络监督管理时应真切做到通过法律手段, 不能只治标不治本, 这样才能维护互联网的正气。


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俗话说, 真相被公之于众后, 各种谣言才会不攻自破。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如果一味地沉默应对, 舆情危机不但不会很好地解决, 还会激化政民之间的矛盾, 最终导致舆情事态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众所周知, 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有效规避虚假信息的最佳方式就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实现政务透明化。对此, 地方政府应顺应“互联网+政务”的趋势, 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拓宽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 来满足社会民众最广大的知情权。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是开放政务信息的主渠道, 但不是唯一的平台。要坚持以服务公众为核心, 加强地方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加强信息传播, 及时回答群众的疑虑。信息披露无疑有利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人们对政府的了解越多, 他们就越相信政府。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马老四

 一、 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务信息查询机制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客观的网络观。网络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各种社会民智的肆意表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放大暴露,更是党和政府不可放弃的重要宣传平台。要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其次,要始终强调各级党和政府担当“网络舆论领袖”的角色参与意识。宣传干部要主动担负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决策参与、收集民众舆情、协调新闻媒体、发布政府新闻等职责,做到不缺位、不缺人。

  其三,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其政务信息及时梳理分类,根据职责范围,制定信息公开的规则和“阀门”。譬如,在出台一项有关民生的重大政策前,可通过官方或民间网络平台进行话题设置,抛砖引玉,广泛征集民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对可能引起较大争议的工程类项目,允许部分网络意见领袖预先参与论证、激辩,而不是坐等网络舆论发酵后被动应对。不做网络舆情的救火员,要做预警者和沟通者。

  二、 建立多维立体的基层宣传工作模式

  首先,要以强势氛围烘托中心工作,引发群众充分关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全面动员发动群众,指导开展公益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其次,要以优势媒体外塑政府形象,打造正面舆论发声场。主动对接媒体,依托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及时报道政府举措、进展和成效,引导干部群众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要以网络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巩固壮大舆论阵地。通过微博、微信、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与群众实现互动沟通,提升社会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 建立快速响应队伍与舆情研判机制

  首先,网络问政要以高效的执行力作为前提条件。当前,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已成为趋势。这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要小觑一则短短几百字的微博,有时却能爆发出“原子弹”般的舆论威力,这也对政务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网上发布言论要保证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政务机关本身必须具备高度的执行力。若网上说的一套,网下做的另一套,言行不一,反而落人口实,起到反作用。

  其次,政府部门必须组建高素质的舆情管理团队。越来越多的政府舆情危机案例表明,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密不可分。作为政府部门,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不仅要有一支快速反应的作战队伍,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自信和执政底气。舆情管理侧重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建立舆情应急响应预案;危机公关侧重于突发事件的斡旋化解和舆论形象从负面向正面引导。简言之,不仅要夺回互联网上的“麦克风”,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更要善于维护和塑造始终如一的政府良好形象。

  四、 打造尊重网络表达的政府话语体系

  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政府部门必须要快速让自己成长,才能免于陷入被动应对的窘境。

  其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宣传工作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渠道了解民众关切、吸纳民意民智,才能问诊把脉、运筹帷幄,实现有效传播。基层宣传干部要懂网、用网,而不惧网。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宣讲员、理论学习辅导员、文化指导员、舆情通讯员等基层宣传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其二,要建立一套严格可循的政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审批-发布-维护”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挑选一批“有责任心、熟悉网络、精通政务”的人员来负责管理,确保“发布有人审批,日常有人更新,询问有人应答”。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根据管辖范围和职能分工的不同,找准定位,打造特色,集聚人气,争创品牌。

  其三,在网络宣传中建立生活化的新话语体系,贴近网民。舆论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的宣传必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网络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挖掘宣传主题的新闻性和实用性,尽量选择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如服务信息、惠民政策等,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宣传用语应多用生活用语,尽量口语化,语气平和、公允,避免打官腔,切忌说空话、套话。要切实提高策划和组织水平,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群众关心的话题切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简言之,就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最想听的事。

相关推荐

舆论引导名词解释

舆论引导名词解释如下: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是一种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 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舆论引导可以通过反 映舆论、影响舆论和传播舆论,而对舆论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舆论引导是一门艺术,舆论引导艺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宜解不宜避、宜缓不宜急、宜全不宜片、宜诱不宜硬通常是新闻媒体需要注意的舆论引导艺术。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实践工作要时时刻刻注意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内化导向意识,使之成为 其弘扬正能量的自觉追求。另外,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也是实现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体监督彰显社会对公众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媒体更好实现正面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
2023-08-31 00:44:021

引导舆论什么意思

  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2023-08-31 00:44:541

舆论引导的方向是哪三个

舆论引导的三个方向是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用舆论对人的主观意向进行引导,进而影响人之后的行为。舆论引导也是党对思想宣传工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思想宣传工作部门与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评介舆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报道,对社会舆论所起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2023-08-31 00:45:021

如何引导和规范网络舆情

1、官方网络媒体应该有意识地发布信息来形成舆论,强调公众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2、把握好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3、要加大网络道德宣传,营造文明上网氛围,不断提高网络受众的文明道德素养。 4、面对互联网络舆论新常态,要加快互联网络舆论监督体系的完善,建立专门负责网络舆论监督的机构,对互联网进行监控。 5、逐步健全建立以实名制为主,全面涵盖网络的网络身份管理制。
2023-08-31 00:45:132

什么是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舆论导向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2023-08-31 00:46:082

舆论引导什么意思??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对特定事物、现象有一定倾向性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是对社会的事态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影响最直接也最有冲击力的一种“软性力量”。 因为各自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之间,群众意见与政府意见之间,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分岐,只有当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见和政府的意见最后融合为相对统一的、能够推进社会事态良性发展的意志时,舆论才算是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舆论引导的方法:典型引导法、热点引导法、评论引导法、提问引导法、监督引导法、苗头引导法等。
2023-08-31 00:46:315

怎么做好舆论引导处理工作?

不传谣不造谣
2023-08-31 00:46:511

如何做好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情和舆论引导的理念  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目前,社会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网络舆情。面对重大舆情,积极应对,主动回应,速报事实,利用各种媒介澄清误解,强化正面引导,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树立舆情应对处置和舆论引导同等重要的理念。在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舆情分析研判、媒体采访报道、权威信息发布等工作是网络舆情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速核查、主动引导、系统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则,依据速报情况、慎报原因、缓说结论、由简入繁、增信释疑的步骤,启动应急预案,设置舆论引导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组织媒体采访报道,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为舆情事件妥善处置营造有力的舆论环境。  树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和影响媒体,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理念。“媒体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记者”。网民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随意”转发、评论等方式关注网络舆情,快速传播信息,即使权威部门“缺位”、权威信息滞后,舆论热点照样会很快形成。一旦网络舆情发生,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有序发布权威信息,去引导媒体报道舆情的角度、内容和倾向,从而影响公众舆论,杜绝一些媒体捕风捉影,被谣言和猜测左右,个别舆情事件被歪曲炒作。  树立大媒体协同应对舆情和引导舆论的理念。面对媒体格局、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媒体优势,树立大媒体协同作战的理念,才能发挥各种媒介的整体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大环境。对于传统媒体,借助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引导和影响网络舆论的主渠道作用;对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创新管理思路,放大网络草根言论的正能量,积极引导其疏导网民情绪,凝聚网民共识,发挥其舆论引导新平台、新渠道和新阵地等作用。  二、整合资源,提升应对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保障能力  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建立“省(自治区)、市、县”三级互联网管理机构,主管互联网信息内容,指导、协调、督促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为舆情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加强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三支队伍建设,共同负责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舆情部门主动应对,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积极配合,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新格局。  强化舆论阵地建设。树立大媒体观念,整合各媒体信息资源,打造网络宣传平台,建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合互动、协同动作的全媒体化的舆论传播阵地。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强化网络媒体、自媒体管理,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能力,将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等内容原汁原味发布到网络宣传平台上,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直接传递给网民,并与网民回帖交流,了解诉求、答疑解惑,回应求助,有效化解社会负面情绪。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对网上不实报道、蓄意炒作、刻意渲染和非理性等情况及时予以多渠道、多手段实时报道,强化正面引导,揭露消除谣言,公布澄清事实,稳定网民情绪,为各种舆情危机有效化解提供立体式地传播阵地。  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分析平台。持续监测网上舆情变化,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动态,是提高网上舆情管理质量的基本要求。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就是利用统计学理论、信息科学技术、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发软件平台,自动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抓取热点、焦点话题,预测可能发展的趋势,生成网络舆情分析报告。舆情分析人员借助系统获取舆情信息和报告,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为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全面掌控能力和研判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三、标本兼治,构建网络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人负责的横向到县(区)、纵向到各部门(单位)全天候、立体式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网络舆情监控值班制度,实现网络舆情交叉跟踪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建立日汇总、周分析、月总结制度,采取一事一报、急事急报、重大网络舆情双报告方式,及时上报网络舆情,为决策提供参考。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的有效控制,对网络舆情尽早进行防控,就要事先制定处置预案。制定的预案包括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总预案、网络舆情联动应急等级预案,包括: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4个预案,和网络舆情联动应急专项预案(包括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单项预案)等,每项预案都有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并根据应急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化解危机。一旦有网络舆情发生,网络舆情分析人员及时跟踪、研判舆情性质,对网络舆论蕴含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引发舆情的根源,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及时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根据舆情等级启动预案,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应对危机的联合动力,迅速、有效地应对处置,力争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省(自治区)、市、县(区)纵向网络舆情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公布三级舆情值班电话,利用腾讯通等软件平台,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各部门横向协作沟通,达成共识,统一对外口径,有效地回应舆论质疑,营造正面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网络舆情,互联网主管部门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研判,拿出处置意见,将相关舆情通报给当事部门,视情况报送上级部门。三是建立正面回应机制。涉及舆情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网上相关舆情迅速介入调查,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要相互联动、协同动作,及时刊载回应内容,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四是建立依法查处机制。对涉嫌违法违规的网上信息,执法部门要迅速落地查人、依法处理。五是建立问责督办机制。对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应对和处置反应迟缓,或对交办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重视不够,造成工作被动或酿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并督办落实。六是建立善后评估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舆情危机情况介绍、采取措施、应对工作总结、反思和建议等,及时总结舆情管理经验教训,提高舆情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一是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坦诚交流机制。对网上传播的谣言,及时澄清,可以采取必要的堵塞手段遏制传播。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疏导”,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善用网言网语,快速发布权威信息,构建主流舆论引导圈,引导网民“怎么看”的同时回答“怎么办”,不断提高引导水平。二是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推进舆论引导法制化进程。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络传播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对利用网络造谣诽谤、发布低俗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滥用公权随意践踏公民自由表达权,打击报复甚至抓捕网民的行为也要依法严惩。稳步推进网络实名制管理,遏制网络匿名制造成网络语言暴力、诽谤和暴露他人隐私等行为,推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三是以网络施政为重点,构建网络民意沟通机制。搭建网络施政平台,采取主动“推送”方式发布权威公告、政务信息、政策解读等信息,接受网民咨询,负责答疑解惑,并推动政策落地实施。通过领导信箱、微博等渠道,接受网民的建言献策、咨询投诉、行风督查,定期在报纸、网站上反馈网民反映问题办理结果。组织开展网上访谈活动、召开意见领袖座谈会,认真听取并采纳相关建议和意见,加强与网民的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施政”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民意沟通机制。四是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积极与国内大V建立沟通和合作长效机制,培育本土网上“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有见地、有代表的发言,强化主流言论,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人才。面对风云变幻的舆论信息,亟须建设论坛管理员、网络评论员、网络舆情引导员三支舆论引导队伍,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引导权。五是打通“两个舆论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立体化、多渠道展开舆论疏导。传统媒体借助网络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及时采访,发布权威、可靠、真实新闻报道,做好舆论引导;网络媒体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与网民互动,覆盖更为广泛的受众,强化主流舆论权威,凝聚人心民意,充分形成强大舆论引导合力。
2023-08-31 00:47:111

如何有效引导舆情

有效引导舆情的心得分享:一、掌握沟通技巧在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正确运用沟通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1、在语言表达上,力求亲民、生动、有条理。在网络空间中,舆情引导者在表达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亲民性,脱离严肃、古板、强硬的官方色彩后,舆情引导在表达上应以更幽默、更亲切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引导效果。2、在沟通平台上,巧用多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平台的集成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并依据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将舆情引导内容进行网络编辑,提高用户对信息的兴趣,促进舆情引导质量的提升。3、在沟通形式上,积极制造话题。一方面,借助话题高概括性、易传播性的特征,可以把对舆情事件的议题设置进行标签化、符号化的引导。在操作中,可以将自身发布的信息与网络平台中同类话题信息汇聚起来,借助话题规模提升信息的影响力,提升舆情引导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制造话题能更好地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舆情引导者亦能更好地了解民意,为舆情态势的进一步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由此,传受双方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提升引导网络舆情的公信力。二、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在引导网络舆情时,如果不顾民意,单方面地进行信息灌输,不仅会阻碍舆情引导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受众心中对舆情引导者公信力的整体评判。不论是企业还是媒体,舆情引导者都应以平等沟通的心态、平等对话的传播理念来面对公众,即在与网民的交流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在保持自己既有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同时,通过建立平等、亲民的对话机制,扭转长期以来在受众心中“高姿态”的刻板印象。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这一特征,进行平等对话,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增强与网民的互动,了解民意,积极引导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如需在引导过程中了解舆情的实时变化、进行引导评估可运用识微商情这样的舆情监测系统平台。。。。
2023-08-31 00:47:232

如何正确发挥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思想武器。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党性原则。新闻是有阶级性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超党派”、“超阶级”的新闻是根本不存在的。就我国来讲,新闻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二是新闻产品绝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商品。新闻不是商品,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必须认识到,新闻产品,其价值的本质不在于使用和交换,而在于认知和教育。决不能把新闻和所有作品都作为一般的商品来经营,否则,新闻就会“变味”,甚至干扰和破坏大局。三是要坚决反对绝对的“新闻自由”。有人认为,新闻媒体是信息传达的工具,应该是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客观公正是新闻的特征,新闻要反映客观事实,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反映什么、如何反映,报道的角度、篇幅的取舍却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很强的倾向性――这就在引导舆论。二、围绕大局形成强势主流舆论格局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践已经证明,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新闻工作只有始终树立大局观念,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强势舆论。切实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传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牢牢掌握主流媒体,才能切实掌握话语权。要保证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让主流媒体在重大宣传战役、重大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成为“主流舆论场”的关键角色;着力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三、在引导中注意讲究艺术新闻要具有可读性。无论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还是网络来教育、引导人们,都有一个关键前提:报纸、刊物要有人阅读,电视、网络要有人看,广播要有人听,否则,舆论引导就是一句空话。必须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当前要特别注意转变党报、党刊和电台、电视台时政、科技文化类节目的报道方式,避免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既要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又不庸俗、低俗、媚俗。四、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 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传播渠道逐步多样, QQ、MSN、博客、播客、维客、3G、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杂志……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首先要加强主流网站建设,抢占网络“阵地”,增强政府正面引导舆论能力;其次要实行网络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再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党委外宣部门、政府网管部门以及公安网监、文化稽查等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做到网络监管全覆盖;此外要强化各级各类媒体、媒介的协同,调动所有媒体、媒介的积极性,构建立体舆论引导机制。五、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新闻功底。做好新闻工作,没有扎实的新闻功底不行。要想具有扎实的新闻功底,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要把学习当作第一需要,把学习当成终身大事,既要从书本中学,又要在实践中学,还要向同行专家学。既要努力钻研业务,又要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努力成为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的“复合型”记者、编辑。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要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报道,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2023-08-31 00:47:411

是舆论引导媒体还是媒体引导舆论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人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开放、便捷、互动形式多样、界面更富人性化等优势,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赢得了民众的普遍青睐,社会影响力日益显著并成为民意自主表达的重要平台。与新媒体相比,传统主流媒体在民意自主表达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致使受众不断流失、舆论引导日趋乏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在重视民意表达、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的基础上改进舆论引导,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影响力的时代命题。一、新媒体环境赋予民意自主表达空前的活力表达民意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随着新一轮传播技术革命的推动,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继崛起,可谓在传播观念和技术手段上翻开了民意自主表达的历史新篇章。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由点(传播者)到面(大众)的单向传播,属于典型的“传者中心”。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传送的内容,而网络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状况。特别是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后,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特质改写了以往受众在媒介使用中的被动地位,使得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以传播者的身份主动生产、加工新闻信息,并向外界发布。这无疑使得过去只能充当“沉默的受众”的广大草根民众拥有了“向社会喊话”的平台,极大释放了社会话语权。在各种新媒体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担负起新闻生产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书写网络日志,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上发帖,以及制作音视频文件等方式,报道身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评论当前社会事务,进而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从认知渠道上来说,互联网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微博等成为新兴主流阶层接触和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传播及时、获取便捷、观点自由是大家首选它们的原因。”①可见,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传播权的垄断和控制局面,推动了社会话语权的平等化,使得无数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个体化的微内容、微信息有了自我呈现的机会,甚至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效聚合传播,产生强大社会影响。 舆情检测监控系统的作用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二、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达5.27亿。网络、手机用户的快速攀升以及人们对网络、手机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依赖度不断增强,使得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会舆论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传媒环境的这些深刻变化,使得妥善处理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在现代社会,民意表达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社会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意表达的自由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决策及施政行为的参照,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社会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民意表达有宣泄社会情绪的功能,可以起到缓和甚至消除社会矛盾或对抗、避免社会震荡的作用,民意表达受到限制,公民的社会愿望得不到申张,利益诉求无法实现,不满情绪就会积累,矛盾就会逐步增大,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民意的充分表达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便于做出相应的决策部署,加以应对或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意表达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更加宽松的空间,对民意自主表达的尊重和重视也日益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任何罔顾民意表达的舆论引导,都将难以获取社会认同。因此,充分重视民意表达,不失时机地为民意自主表达提供窗口,是传统主流媒体改进舆论引导的主要途径。同时,当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日趋差异化和多元化。“受不同利益的支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必将形成不同的意见倾向,使社会舆论呈现多元状态,甚至呈现纷扰状态。”②这种状况虽然有助于民意的彰显,但是如果任由“民意”的洪流无节制地、纷乱无序地随处宣泄,势必会为负面社会情绪的肆意滋生与蔓延打开方便之门,危害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因此,社会仍然需要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指引民众的社会言行,制衡无序的民意表达,以避免社会舆论陷入脱序状态。近些年来,因“民意”的混乱、无序表达致使社会舆论失调进而引发社会群体事件、人身伤害事件的诸多典型事例,让人们了解了处理好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关系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传统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及时澄清、消解在社会、网络出现的各种虚假、片面、错误的信息和言论,能够有效疏解民意的混乱,增进社会舆论环境的整体健康与和谐,进而起到稳定社会人心与助推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三、改进舆论引导,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凝聚社会共识,聚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党多年来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主流媒体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积极适应传播环境的变革趋势,主动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积极回应民意关切。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主动访民情、察民声,有意识地针对社会生活中被民意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策划推出一些主题报道、专题报道,既有效畅达民意、代言民声,又柔性化地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引导舆论要审时度势,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加强针对性。”③因此,在传媒平台日益多元的今天,要想继续保持社会舆论主导者角色,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主流媒体就必须主动放下“身架”,充分接地气,肯于倾听民声、乐于反映民意,心甘情愿地为满足民众对各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铺路架桥。例如: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在《新闻联播》中推出的“走基层u30fb百姓心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温暖回家路”等系列报道就是主动访民情、察民声的范例,与普通百姓共话“幸福”“家风”等问题,激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产生了良好的舆情效应。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梳理和呈现民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合理意见和观点,为民意的自主表达铺设广阔的话语平台和传播通道,从而在各种舆论话题的交锋中最大限度地将“围观”民众转变为积极的话语协商者乃至舆论引导的助推者。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央视财经评论》(微博平台“央视财经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微信平台“新闻纵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新闻盘点》(微信平台“环球锐评”)等,可谓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权益诉求的表达。而新媒体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种潮流,使得人们可以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依托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信息、散布观点。但是,由于缺乏传统媒体严谨而专业化的信息把关流程,一些用户在这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随性上传的情绪化内容和片面化信息,在引发社会“围观”的同时,也常常演化为点燃舆论风暴的导火索。“把关的退隐,一方面使普通用户获得了自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虚假有害信息的泛滥。”④可见,新媒体在使人们体验到民意自主表达的无比畅快时,往往也让自身成为谣言、虚假信息的滋生平台和社会负面情绪的放大器。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身边的便利传播平台自由发表见解和表达诉求,但任何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在“民意”的幌子下,散布负面情绪和片面观点,误导公众和舆论。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对传播效应加以平衡和制约,以向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和民意走向。民意固然需要自主表达,但为民意表达搭建起理性、平衡、公正的平台,是保证其发挥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前提。综上所述,面对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信息传播格局及多变的社会舆情环境,传统主流媒体要以尊重和重视民意的自主表达为前提,以切实维护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着眼点,在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主动访民情、察民声,为民立言,切实增强传播内容的贴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民众真正爱听、乐看、愿追随。这样,才能切实履行舆论引导职能,有效提升自身影响力。
2023-08-31 00:48:051

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有钱就有能力 举个例子 漂亮女孩年龄大概在十来岁二十岁左右 每年都有一茬一茬 但是娱乐论总是说XXX是国民女神 惊艳亮相 大哥 那些所谓明星都40多岁了 能有多漂亮? 有钱就能引导舆论 还有脑残粉帮你点赞
2023-08-31 00:48:152

如何引导和规范网络舆情

抓思想认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的管理能力。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做到经常上网,认真听取网友的意见建议,学会动用互联网了解舆情、推动工作。要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有真实、理性的一面,也有虚假、盲动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区别对待。  抓重点内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上要重点突出三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网民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基本的是与非、对与错、忠与奸、善与恶。因此,网民的意见倾向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各级领导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要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各级领导,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训。近年来,网上反映各级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帖子越来越多,这些帖子提醒了我们民众反感什么、厌恶什么,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此,适时组织干部学习网络文章、适时用网上的案例警醒干部,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又一重要内容。  抓工作落实,实现网上网下的长期有效结合。一要回复网民制度化。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规范受理、回复、跟踪等程序,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网民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网络舆情信息渠道很多,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机制,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工作。  抓长效管理,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的规范有序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其内核在于政府的工作效能问题。要本着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对待网络民意,从而推助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进一步加强构建互联网法治机制;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实行“注册参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坚决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等犯罪活动。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的管制。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另外为您推荐网络舆情监测工具软件:大政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从2008年起专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开发。
2023-08-31 00:48:241

如何做好舆情引导 控制

一、舆情的管理1.逐步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具体而言,则是要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价值筛选,及时、准确地把握热点信息的来源、流量、流向、性质等,明确舆情热点,分析研判网络舆情演进的动态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进行科学决策,防患于未然。2.构建公开、透明的舆情信息疏导通道:一是充分借助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构建各阶层利益多样性诉求和多元化意见表达的交互性渠道;二是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回应舆论关切”。3.重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即充分利用那些“在将媒介信息传给社会群体的过程中扮演某种有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的力量。二、舆情的控制1.坦诚相告,表明诚意:公司发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时,应该诚实地说出来,表示诚意。如果真相被隐瞒,往往会助长公众的猜疑,扩大危机的蔓延,这将不可避免地使危机更加难以处理品牌网络公关。2.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发展:当公司遭遇突然的品牌新闻舆论公关危机时,往往会措手不及。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下来,及时采取舆情处理紧急措施,防止局势蔓延。3.调查情况,收集信息:舆情处理得到遏制或初步控制后,有必要立即对危机的原因、范围和后果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危机信息是品牌公关危机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4.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对策:对个人或者公司的受害者、上级主管部门、业务交流机构以及其他公众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舆情处理。以上内容由识达科技舆情监测服务商整理提供。
2023-08-31 00:48:352

如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如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大、随机性强,必须建立高效敏捷的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努力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宣传机制。防止“重应急处置,轻新闻宣传”的倾向,做到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有人过问、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组织协调、媒体引导、新闻发布、现场采访管理等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新闻处置对策和程序。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单位搭建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预警系统,强化信息报告,责任地区和部门要按照“第一时间原则”立即报告,不捂不盖,更不隐瞒真相,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待续不间断地报告有关情况;强化信息沟通,事发地区和部门要及时与应急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进行沟通,会商评估事件的性质、情节与影响,制定妥善周全的新闻应对方案,新闻处置部门要主动靠前、联手联动,新闻发言人要第一时间进人现场,介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体应对机制。要根据事件性质,设立应急新闻中心,主动接受问询,积极为记者提供采访、发稿等便利,做好服务保障:随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新闻通稿,既满足媒体需要又使信息发布更加有序。四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在发布时段上,起始阶段要正视事实,及时发布;延续阶段要全面关注,有效分析;结束阶段要反思得失,发布结果。在发布技巧上,要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讲究发布艺术,妥善处理敏感话题。在发布形式上,要灵活运用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最大限度传递正面声音。五是注重舆论引导艺术。依靠多瑞科舆情监测软件监控舆情动态准确决策,要发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优势,按照“统一口径,报道适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则,积极主动“摆事实,讲道理”,将群众情绪向理性、平和、客观的方向引导,推动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注重从公众的角度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要把握好报道的度,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六是善用善待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_要善于面对媒体,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善待媒体,多与媒体交流沟通,将权威、客观的消息有力有效地传递出去;要实事求是,不说套话、空话,以诚实的态度赢得媒体信任,合力促使舆论平息。
2023-08-31 00:48:441

如何正确应对舆论媒体,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新媒体时代

时下,在新媒体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媒体正日益影响着检察院的形象、声誉和社会公众对检察院的信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想不想、会不会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衡量检察官执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切实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舆论引导规律,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沟通和舆论引导能力,才能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一、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善待媒体,强化媒体意识。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与信息全球流动的条件下,要想有效应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要想努力保持并增强检察工作的舆论引导权,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认识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一是要更新观念,善待媒体。要走出过去媒体宣传容易泄露案情、对媒体敬而远之的误区,主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善于研究媒体、合作媒体、关注媒体、借助媒体,把编辑记者当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与媒体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调高效、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做到检媒联动,实现互助双赢,增强宣传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体,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要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情景模拟训练、网络培训班、舆情报告会、网络论坛等活动,让领导干部学会运用在线访谈、网络评论、即时通讯等方式,主动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不要做落伍者,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检察宣传人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要把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党组的议事日程,健全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新媒体的管理和运行,为做好新媒体的应用应对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要正确看待媒体,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要充分意识到,面对媒体,积极的公开、主动的沟通,更能消除误解,赢得民心,越着捂着、盖着,越容易被动,滋生谣言。要不断深化媒体意识就是监督意识的观念,以更加坦诚的姿态面对公众与媒体,进一步强化接受舆论监督意识,时刻做好接受监督准备,把接受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时刻想到每一次执法办案都在媒体监督之下,时刻注意维护好检察院检察官形象。二、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善用媒体,打造网络宣传新格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传播途径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要增强检察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提升新媒体应用应对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检察门户网站、检察博客、检察微博、检察微信“四位一体”的宣传格局。一是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和检务公开工作,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检察门户网站,把门户网站打造成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检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识、丰富检务公开的有效载体。要针对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检务公开、检察动态等板块,专门设立与公众互动空间,让网民发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检察人员为网民解疑释惑,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二是开通检察博客,传播检察好声音。要依托重要网站开设检察院官方博客,及时向群众宣传检察机关的重大活动、检察队伍和业务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传递检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三是开通检察微博,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针对微博特有的简短、阅读方便的特点,根据受众的需求和群众的诉求,开展好发布检察动态、解疑释惑、接受法律咨询和控告举报工作。要用鲜活生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减少书面化、模式化的言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现面对面的交流,键对键的沟通,使微博真正成为检察机关与网民的交流平台。四是开通检察微信,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要通过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发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检察动态,接受法律咨询,强化微信与微友的互动;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手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报检察工作情况,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三、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强化引导,及时掌控网络舆论发展方向。提升检察机关舆论引导能力,要完善好涉检舆情巡查、舆情报告、舆情研判、舆情引导四项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早控制,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一是建立监控巡查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在技术科、政治处应明确网络“巡视员”和“评论员”,在工作日的8点至10点、下午2点至5点、晚上8点至10点以及法定休假日,对各大网站、论坛进行“关键词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闻报道,确保监测不留死角,适时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可以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系统建立舆情即时汇报反馈机制,第一时间向党组汇报。网络“巡视员”一旦发现网络舆情,要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群众反应、点击率等各项内容,在30分钟内向党组汇报。三是建立分类研判机制,准确鉴定舆情性质。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关键,准确定位。对涉及本院的重大舆情,要迅速查找源头媒体,在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和舆情发展走向后,迅速向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要分析涉检舆情的成因,与控申部门及舆情涉及的相关部门一道查明真实情况,并及时联系有关人员,争取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反应,避免陷入被动。四是建立及时应对机制,积极消除负面影响。要坚持积极回应,及时消除负面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及时与涉检涉法网络舆情发生的源头媒体进行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力争在源头上控制舆情进一步扩散。最大程度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必要时,协调宣传主管部门,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新闻单位、网络媒体的支持,采取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事实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共同化解涉检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网络评论员要以普通网民身份按照统一口径和指令,参与涉检网络舆情讨论,消除网民误解,引领网上舆论导向。
2023-08-31 00:48:541

新闻媒介在引导舆论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首先,搞清含义。新闻媒介是指传播新闻信息的介质,比如报纸,电视台,通讯社,网络等。严格的说,印有新闻的纸张(报纸),传播电视信号的射频线都是新闻媒介。但是我姑且把新闻媒介定义为大家所认为的新闻媒体,就是采集、制作、传播新闻的机构。再说舆论,舆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多数的人态度或意见。这里有几个点值得注意:一定范围内,可能是空间范围,也可能是抽象的范围(比如和某一问题相关的人群,也是一个范围);另外一个,是多数人,并不是说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认为怎样,就是舆论。其次: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关系新闻媒体影响舆论。由于新闻媒体有巨大的传播力量,在新闻传播中夹杂的观点和倾向性,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受众的观点。当持有这一观点的人数达到多数的时候,就形成了舆论。我们说的引导舆论就是这意思。舆论也反作用于新闻媒体。当舆论形成的时候,可能会影响新闻媒体的相关利益。比如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可能会迎合舆论的观点,从而影响新闻客观;再比如受到舆论压力的某公司可能通过广告投放、贿赂等手段,间接影响新闻媒体。最后,有几个相关问题需要说明舆论是一定范围内大多数的意见或态度。所以这就会有个度量,比如只有超过2/3的人持有同样的观点或意见,才能称之为舆论。不必是准确的数字,但是舆论一词是严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错误的使用“舆论”一词,比如,一些媒体、评论人或者名人的观点不能称之为舆论,“新闻舆论”一词也是错误。新闻就是新闻,舆论就是舆论。
2023-08-31 00:49:041

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作为省级卫视如何响应党的号召改进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凸显主流媒体声音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江苏广电总台尤其是卫视频道一直追求的目标、引860新闻眼》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提升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卜无不生动地说明:媒体只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把握好报道大局真正做到党和政府所代表人民的最长远根本利益的主张与人民的根本要求高度地统一。 提高舆论弓}导能力对于一个新闻栏目来说涉及到节目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新闻理念,涉及到栏目的运行机制与把关评价体系还涉及到节目的宣传推广和对员工的管理考核等方面。 一、((1 860新闻眼分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新闻是立场也是价值观。价值取向如何决定着一个栏目的生命力。
2023-08-31 00:49:281

如何应对舆情

鉴于网络舆情频发的背景下,如何开展舆情应对工作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必修课。下面整理了一下参考思路,可供借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思路参考1.被动应对,拖延逃避在网络舆情概念出现的初期,许多人容易将舆情简单地理解为负面信息,面对舆情危机,显得慌乱而无章法。种种案例表明,舆情出现后,“报比不报好、早报比晚报好、自己报比别人报好、主动报比被动报好”。舆情应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逃避或视而不见并不能使舆情事件自动消失,反而容易造成网民情绪反弹,令涉事部门陷入信任危机,折损公信力。2.主动引导,做好回应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对舆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舆情应对也更加主动和从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发布,这是“政务舆情回应”的概念第一次登上中央文件的标题。文件指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增强舆情意识,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落实回应责任。3.抢抓时机,注重时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一方面,面对突发舆情事件或网友关切话题,相关企业借助像识达科技这样的舆情公司往往可以掌握大量信息,在掌握科学研判方法进行正确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快速反应、主动回应,有助于掌握主动权、话语权、主导权,展现重视、负责的态度,推动事件解决。另一方面,新技术催生各类新兴平台,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渠道。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干部用网、触网,不断学习和运用新载体、新技术、新手段,建设网络阵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从而有的放矢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比如,当前不少企业入驻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设企业头条号、抖音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风险前置,引入“舆评”过去,舆情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事后应对,这种救火式思维、被动式应对的方式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已经不合时宜。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风险前置的必要性和全流程管控的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随着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企业决策、管理、执行方式需要越来越开放、科学,建立舆情风险评估机制,主动将“舆评”与“环评”“稳评”列入重大事项决策环节显得必要且迫切。从“灭火”到“防火”,表面上看是思维的转变,实际上是企业工作流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全方位串联,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文章部分内容摘选自《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芦珊主编,侵删)
2023-08-31 00:49:502

舆论引导有哪些方法?

1.利用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无论是在题材还是样式上都有其特殊性。其实无论是企业负面舆情还是政务负面舆情,作为网民获取资讯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但不限于社交网络媒体评论、新闻观点文章等。因此企业可以以适应网民的观念认同为前提,用带有亲和力的语气,以第三方的口吻,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评论里发表正面言论,帮助网民将对舆情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2.借用“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评论与意见,能够影响他人的活跃人群。因此,作为企业方可以尝试邀请这类人群撰写类似评论性的文章,往往比自身的一纸说明更具说服力。3.借助舆情监测软件提供舆论引导方向面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为避免企业被舆论误导,为此建议企业可以借助舆情监测软件提供舆论引导方向。它能够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进行话题聚合,然后实时分析处理,生成图表报告等,帮助企业寻找出公众的真正诉求与核心矛盾点,便于企业有针对性的引导负面舆论,来自识微科技商情知识栏目。
2023-08-31 00:50:012

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做好舆论引导?我国,舆论引导工作一直以来是新闻与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广州网站建设公司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通过对当前我国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的分析,进而对新媒体时代主流新闻网站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初步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网络媒体信息来源复杂,传播地域广泛且传播速度快,参与人员众多,互动性强,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因此也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主流新闻网站担负着引领社会舆论健康发展的责任,通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网民舆论,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净化力,推动我国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一、当前我国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对网络舆论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无法适应网络媒体,也对网络舆论认识不足,要么心存偏见,要么认为网络声音来自于“虚拟世界”,认识度不够,要么对一些问题的反应缓慢,消极对待,没有预判、应对、引导的措施和机制,以至于最终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地方或者单位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负面信息时,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怎么发布真实、权威的信息,而是采取被动的“堵捂盖”,或者试图通过踢皮球来摆脱。这些不当的措施不仅没有消除误会,反而还扩大了事态,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对国家和政府造成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对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就会造成虚假的、黄色的、格调低下甚至有损社会形象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因此,主流新闻网站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还要认真对待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二、主流新闻网站提高舆论引导的途径现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自媒体发展迅猛,虽然它们来势汹汹,但主流新闻网站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甚至是不可以替代的。因此,主流新闻网站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大众多关注真、善、美,做好这些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内容为王,引导大众多关注真、善、美舆论引导包含了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主流新闻网站要坚持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多关注真善美,向上向善的力量,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二)采取动态引导的方式,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每当这时,总会引起公众对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的关注,以及对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善后事宜的关心。因此,主流新闻网站要不回避、不遮掩,主动出击还原事实,解读热点,要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要出发点,精心引导,围绕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社会热点和网民的关注点做新闻,满足民众对事件了解的欲望和诉求,也使媒体自身的信息与观点富有社会价值。此外,对突发事件要有前瞻性、预判力,把坚持正面宣传与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还可借助多瑞科舆情监测监测系统高度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事件与言论,对于一些不实的传言,主流新闻网站要及时澄清,用大量事实攻破,改善舆论环境。(三)把握时机,精准掌握时、度、效的问题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门大学问,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要把握时机,掌握主动权。网络时代,如果对一些新闻事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就可能时时落后、处处被动。因此,主流新闻网站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推出一些真实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防范不良信息泛滥造成负面影响。当然,重视“时”并非是说越快越好,做出快速反应并不等于匆忙表态,有些事件刚刚发生,后续究竟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主流新闻网站不能盲目跟风,甚至推波助澜,而是要形成成熟独特的判断,根据舆情变化作出调整,适时适度引导舆论导向。在“度”的把控上,主流新闻网站要提高对舆情的研判能力,认真琢磨、仔细拿捏,切记一木成林,一叶障目,也不能把点说成面,把个别问题当成整体问题。与其他自媒体相比,主流媒体拥有更丰富的采访资源和便利条件,也更容易获得来自官方的第一手权威消息,因此更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评论的跟帖引导,正面回应社会质疑和纠正错误信息,有效的主导舆论导向,引导受众明辨是非,认清形势。当然,在“度”的把控上,还应解决好“说多少、说多久、怎么说”的问题。舆论引导贵在把握度,“火候”太过或者不到,都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拿捏分寸、掌握火候,讲究适时适度。“效”就是要把准舆论引导的实效和质量,既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回应大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真相,确保取得最佳舆论引导效果。三、结语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充斥着舆论场,主流新闻网站担负着引领社会舆论健康的发展的责任,了解受众需求,主动设置议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2023-08-31 00:50:551

如何正确处置涉警舆情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反映诉求、表达己见、寻求共同的重要途径。而公安机关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广泛的执法部门,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媒体的“显微镜”、网络的“聚光灯”下,涉警类舆情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涉警舆情的收集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维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涉警舆情的特点1. “面对面”传播,速度之快。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舆论传播由“点对面”向“面对面”的转变。舆论传播由诸多信息链支撑,且无明确的路径和中心,往往表现为“秒杀”速度,难管难控。如果一旦涉警信息被媒体发出,就会迅速扩散,广为传播,受众群体也瞬间膨胀,可见舆情特别是涉警类舆情的传播速度相当之快,需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2.“点与点”对接,范围之广。新媒体是基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超链接、强互动、移动化等特点。在互动中,涉警舆情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参与者之间是整个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他们之间即可相互发布、传播和接受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点与点”的对接,无需“把关”和“审核”,因此,参与者表达观点的权利被“放大”,以致覆盖面之广超乎想象。即使简单的涉警舆情,也会因论坛、贴吧、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和互动被无限放大,短时间内将大范围扩散,从而引发网络舆情负面效应。3.“片连片”议论,反响之大。公安工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的特点,加之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人民警察高度关注,涉警舆情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一旦涉警类信息被媒体捕捉,尤其是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就会被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广泛传播,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不断跟进刊登消息,从而使得一条涉警类舆情被各个媒体阵地相继传播,形成了“片连片”议论的效果,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广泛议论,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4.“网和网”炒作,影响之深。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个人的“无责”意识。有的网站为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接连发出片面性评价;有的网站更是抓住涉警信息恶意进行炒作,从而在网络上产出了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同时,涉警舆情也发生了从网上向网下转化的情形,有的舆情直接转化为了现实中的警民冲突,可见,涉警舆情“网和网”炒作的影响可谓之深。二、涉警舆情引导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 存在“呆板性”认识。工作中,部分民警对涉警舆情敏感性不强,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对舆情的作用、影响力缺乏足够性重视,片面地认为公安机关的主业是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单单是网络的几次发帖、回应,其影响力微乎其微。因此,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反应迟缓,疏于引导,最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贻误了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机,导致了涉警舆情的迅速扩散蔓延,给下步的处置工作带来被动。2.一贯“机械式”应对。对于涉警舆情,一些警种和部门应对的方法过于简单,应对能力不强,对网络等媒体发布的消息,一贯采取“捂、盖、瞒”的消极应对方式,而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猜疑心理,甚至将公众推向了对立面。同时,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也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躲避或者拒绝媒体采访现象普遍存在。而涉警舆情发生后,使得相关信息媒体无法求证,只有偏听偏信当事人、受害人一方的说法,导致新闻报道不全面、不客观、不真实,最终原本简单的事件变得不简单,容易的问题变得不容易。3.存在“盲目性”解释。涉警舆情发生后,一些公安机关没有对事态进行分析评估,没有准确把握民众的心理,而是鉴于舆论危机的影响,盲目对新闻媒体发布一些官方信息,往往因虚而不实、言行不当,引发网民的议论和指责,不利用涉警舆情的引导和处置。而有的公安机关则在引导舆论工作中,态度较为偏激、强硬,非但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更是一度指责媒体的诸多不当,导致涉警舆情“叠加升级”,新闻媒体的批评显的愈发激烈,涉警舆情危机进一步加剧。4.协作“肠梗阻”严重。涉警舆情的引导处置,涉及到多个警种、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就基层公安机关而言,在舆情引导处置上仍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协作机制,基层所队、机关职能科室之间任务分工不够明确,特别是宣传部门和基层一些执法单位之间的快速联动仍是“短板”,“独角戏”、“各自为阵”现象十分普遍,整体应对涉警舆情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基层公安机关与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还存在问题,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尚未形成。三、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对策1. 要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第一,要从稳定的高度认识舆情。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就是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涉警舆情的发生,集中表达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诉求、愿望,如果公安机关引导、控制不当,就会引起网络等媒体的恶意炒作,形成涉警舆论危机,有的甚至发生警民冲突,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公安机关要从稳定的高度、政治的角度认识涉警舆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应急处置等维稳工作。第二,要从警情的高度把握舆情。要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对涉警舆情保持高度敏锐性,在发生舆情后,要立即组织政工宣传等部门民警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妥善处置,防止舆情大规模“发酵”,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第三,要从形象的高度看待舆情。涉警舆情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更关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形象。在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切实增强“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与相关媒体的沟通协作,强化对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公安机关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使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要把握主动,在应对舆情上再发力。一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一旦发生涉警舆情,要第一时间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在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牢牢把握涉警舆情话语主动权,防止舆论误导和负面炒作。同时,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也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势,向社会及时通报事件情况,赢得媒体、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一定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开通的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公安微博,就是应对、引导媒体舆论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在平台内设置话题的方式,来全力调控网民、公众的关注点。也就是说,通过便民服务在线、微博管理人员的话题策划,努力把社会的注意力、网民的关注点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分散广大网民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三是充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要经过“舆论领袖”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最终到达一般受众。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一理论,安排负责网络管理的民警,在热点网站、论坛、贴吧内持续不断地发表原创性的帖子,形成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树立一定的网络权威。在有舆情发生后,我们的“舆论领袖”民警,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发表看法、评述问题、解释真相,消除网民对公安机关的质疑,达成一定的共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要扩大宣传,在正面引导上再强化。一是结合先进事迹宣传。要把公安民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的先进事迹通过媒体宣传出去,充分展示公安民警无私奉献、亲民爱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和支持。像最美消防员阳军、崛围山上的好民警徐中杰等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结合工作重点宣传。要把确定的公安工作重点,如民生警务、社区警务、基层基础等,向社会和群众进行大范围宣传,让公众了解和知晓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人民公安报、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民生警务、便民服务在线等工作进行了宣传,集中反映了公安工作取得的成效,广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结合群众关切宣传。要本着“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公安机关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社会治安、小案件破获、小矛盾调处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对公安机关采取的主要措施、案件侦破进展和取得的实际成效等,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度、认同感。4.要强化沟通,在警媒互动上再加强。一是搞好工作对接。日常工作中,要与本行政区域内的主流媒体搞好对接,建立信息宣传、新闻联席等制度,主动邀请媒体深入公安机关进行采访报道,赢得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并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设置专版和专栏,占据主流阵地,宣传公安声音,为下步引导涉警舆情创造条件。二是加强交流互动。要紧密结合开展的“三访三评”、“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等活动,邀请媒体、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展示公安工作业绩和民警队伍形象,主动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正面宣传公安工作,实现由公安引导向社会引导的转变。三是依托网络引导。要依托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公安微博等网络宣传平台,与广大网民开展交流互动,虚心听取群众呼声,认真答复网友咨询,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仅与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加强了协作,而且也与网络媒体实现了互动双赢。5.要突出重点,在处置机制上再完善。一是建立完善舆情预警机制。要对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进行实时监控,对排查掌握的各类涉警信息,组织网监、宣传等部门民警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信息动态,开展信息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坚决防止因工作滞后造成舆情蔓延扩散,进而引发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二是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网监、宣传、各执法单位是应对涉警舆情的主要警种,要在狠抓相关业务培训的同时,以完善快反机制为抓手,切实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发生重大涉警舆情,相关部门和警种能够快速反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三是建立完善联动处置机制。在引导控制涉警舆情工作中,要建立完善顺畅、高效的联动处置机制,各警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动,发生重大涉警舆情后,应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调解决舆情危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四是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通过建立机制,切实规范重大舆情权威信息发布工作,责成专班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及时主动做好正面舆情引导,防止发生个别部门发布信息不恰当、不准确,造成负面舆论的二次叠加聚集。此外,对于歪曲事实、蓄意诋毁公安队伍形象的负面新闻报道,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维护民警权益和队伍形象。
2023-08-31 00:51:081

什么是舆论导向

舆论,古书对民舆的记载比比皆是,导向,新名词,舆论导向,其意为,引导人们言语和对某一事情发表看法的原则、方向。
2023-08-31 00:51:302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不可抗拒、无法预料、破坏性强、瞬间聚众等特点,而政府或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是否及时、真实,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力、有效,都成为平息事件、安抚公众的关键因素,媒介融合的传播优势也在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中彰显出来。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及早介入,让政府的主流意见成为舆论主导由于报纸、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相对有一个制作周期,因此官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遵循“黄金24小时”原则,即在突发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通过主流媒体向外发布权威消息。用传统的“黄金24小时”处理突发事件之法,已经让人感觉力不从心,但以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却能够快速生成舆论并迅速传播。对此,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根据突发事件的舆情生成和发展规律,提出了“黄金4小时媒体”之说,即在事发四小时内,利用微博、微信、BBS论坛、QQ群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利用这些“黄金4小时媒体”进行危机公关。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厘清事实真相,组织文字语言,完成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的危机公关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事件的传播、发酵,避免发展成为重大舆论事件。由于新媒体信息有发布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环境虚拟性等特点,近年来很多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都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并得到迅速扩散。从舆情生成的规律来看,在一个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初几小时之内,意见的呈现是多元的、弱小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或有意见领袖的民间舆论。但是几小时的发酵之后,舆论导向或意见领袖一旦占据了主导性优势,就能很容易影响公众的意见走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当某一突发事件出现时,与其等待其自行发酵、最终发展成舆论风暴,不如及早介入,让政府的主流意见成为舆论主导。无论是政府,还是主流媒体,都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黄金4小时”传播优势,使其成为公众了解突发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传播渠道。这既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又有利于社会稳定及事件的妥善处理。二、及时发布消息,避免信息传播出现“真空期”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公众的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微博、微信、微视等“三微”信息铺天盖地,逐渐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主流媒体,都有义务对要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取舍。这种客观有效的取舍,一方面要保障党、国家和人民的权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也要综合考虑,满足公众的基本知情权,避免产生次生舆论灾害。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到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政务新媒体和主流媒体在事件信息的发布中应兼顾大局,秉承人文关怀,从人性化的角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媒介融合信息发布的形式既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在处理重大舆情事件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是政府和传统主流媒体首先要做到的。政府和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真实的信息,可以避免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真空期”,防止谣言滋生。从利于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利于事件妥善处理的角度,有效封杀谣言传播的空间,阻止那些非理性、有意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不和谐杂音出现,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三、加强政府、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协作传统主流媒体以深度的新闻报道见长,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者,也是社会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其信息传播一直被认为是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不仅要依靠政府网站的信息发布,而且要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尤其是与主流新闻网站的合作更是不容忽视。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门户网站共享信息资源。政府网站和主流媒体在对事件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宣传优势,社会公众对其信息传播有着很强的认同感。而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在于其对民意舆情的收集和监测,新媒体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信源。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博客、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提取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关键词,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研究筛选,开展动态跟踪,及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进行问题处理,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四、以平等而又不失严谨的态度积极通报事件的过程与进展由于面对突发事件时,很多公众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对措施,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波动。因此,政府加强对公众的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和主流媒体在发布和报道重大舆情事件时,除了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外,还要科学解读舆情事件产生的根源。通过政务新媒体的科学解读、主流媒体的现场报道,进而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对待事件本身。比如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都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关注、报道。一些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主流媒体除了不间断地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之外,还针对此类事件,整理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踩踏事件,从领导意识、信息发布、城市管理、风险评估、安全责任、公共安全等各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邀请部分专家和社会专业人士进行深入分析,告知公众在遇到此类突发事件时,学会如何自救、互救等救助方法,使人们了解和掌握此类突发事件的自救之道。这种痛定思痛的信息发布和深度报道形式,不仅及时客观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充分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督促政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责任机制,通过科学解读、媒体引导,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国各级政府在经过一些重大舆情事件的历练后,在对外发布消息、对舆情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和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己经吸取了一些教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政府和媒体在进行事件平息、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官方用语上的不严谨和小失误,都有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和不良情绪的蔓延。政务新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舆情事件的信息发布和报道时,以何种口吻、何种形式、何种姿态向民众及时而准确地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要把握语言上的严谨和措辞的准确性,通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和主流媒体的现场报道,告知人们事实真相,有助于舆情事件的解决。此外,政府在引导舆论时,需要摒弃以往简单的、强势的、惯性思维的官方态度,而要注意官方用语的艺术性和人文性,以接地气、亲民的语言与民众沟通。同时,政府部门需要用积极谨慎的态度面对媒体与公众,以平等而又不失严谨的态度积极通报处理事件的过程与进展,以缓解社会的恐慌情绪,消除公众误解。这种政府、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媒介融合联动工作机制,不仅可以发挥媒体之间的引导作用,也可以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问题,成功进行突发事件后的危机公关。最终既能达到疏解公众情绪的良好效果,又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2023-08-31 00:51:391

浅析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媒体如何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抢占舆论制高点1.主动及时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的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近年来我们遇到的大量事件说明,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在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就有可能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排解萌芽中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获取信息快捷便利,一有重大事件发生,消息会不胫而走,短期内就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强大冲击。主流媒体应当在履行相关的审稿程序后,在事件一发生就占据舆论的先机,主动、及时地公开报道,以树立本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信任。2.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过去电视比报纸快,现在网络比电视快,将来手机比网络快。传播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中的这种新情况,作为平面媒体的党报,该怎样在竞争和竞合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借助其他媒体的速度优势,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实践表明,报网融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为主动。不久前,有家大型商场为了搞店庆促销活动,贴出告示:开张当天排队进店的前100名顾客,每人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免费购物券。第二天一早,前来店门口排队的达数千人,有的凌晨就来了。购物券发完后,没有领到的人心中不满,往前乱冲,现场秩序混乱,店门的玻璃被挤破。这起突发性事件由于发生在市中心,很快有人通过手机、网络快速传播,质疑“商场在商业炒作,吹泡泡”,“购物券早就分给了关系户”,等等,一时传言四起,引发了网络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通过网络版将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告诉网民,既报道了商场分发购物券的活动是公正的,同时又指出现场管理、秩序维护做得不够,估计不足。面对网络上对这种促销手段的质疑,我们还主动设置议题,在网络论坛中就“商场该如何促销让利顾客”为主题,展开网上讨论,力求把媒体舆论和民间舆论最大限度重叠,以群众需求点、关注点为助推,对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整合网友议论,努力发掘这起事件中值得引发人们进行有意义的深度思考的内容,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事实证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最需要的是传媒的准确、及时传播,以及态度鲜明、立场明确、导向清晰的评论。现在,我们地方党报大都同时办有网站,要抢占第一时间发出第一个声音,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以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将受众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到本媒体中。通过报网联动,将网络上发布的消息与报纸的进一步报道加以整合,使报道更深入地走进受众,扩大党报的舆论影响力。3.坚持以人为本,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为准则,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2023-08-31 00:51:481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1.主动及时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的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近年来我们遇到的大量事件说明,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在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就有可能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排解萌芽中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获取信息快捷便利,一有重大事件发生,消息会不胫而走,短期内就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强大冲击。主流媒体应当在履行相关的审稿程序后,在事件一发生就占据舆论的先机,主动、及时地公开报道,以树立本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信任。2.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过去电视比报纸快,现在网络比电视快,将来手机比网络快。传播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中的这种新情况,作为平面媒体的党报,该怎样在竞争和竞合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借助其他媒体的速度优势,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实践表明,报网融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为主动。不久前,有家大型商场为了搞店庆促销活动,贴出告示:开张当天排队进店的前100名顾客,每人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免费购物券。第二天一早,前来店门口排队的达数千人,有的凌晨就来了。购物券发完后,没有领到的人心中不满,往前乱冲,现场秩序混乱,店门的玻璃被挤破。这起突发性事件由于发生在市中心,很快有人通过手机、网络快速传播,质疑“商场在商业炒作,吹泡泡”,“购物券早就分给了关系户”,等等,一时传言四起,引发了网络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通过网络版将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告诉网民,既报道了商场分发购物券的活动是公正的,同时又指出现场管理、秩序维护做得不够,估计不足。面对网络上对这种促销手段的质疑,我们还主动设置议题,在网络论坛中就“商场该如何促销让利顾客”为主题,展开网上讨论,力求把媒体舆论和民间舆论最大限度重叠,以群众需求点、关注点为助推,对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整合网友议论,努力发掘这起事件中值得引发人们进行有意义的深度思考的内容,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事实证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最需要的是传媒的准确、及时传播,以及态度鲜明、立场明确、导向清晰的评论。现在,我们地方党报大都同时办有网站,要抢占第一时间发出第一个声音,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以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将受众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到本媒体中。通过报网联动,将网络上发布的消息与报纸的进一步报道加以整合,使报道更深入地走进受众,扩大党报的舆论影响力。3.坚持以人为本,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为准则,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突发性事件,国际上称为“危机事件”,一般由地震、矿难、空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或价值观念、利益的冲突而引发,具有很强的“眼球吸引力”。它的震撼性、负面性和未来走向的不可预料性,直接牵动着受众的阅读期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与和谐。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党报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搞西方新闻教科书中的“坏新闻就是好新闻”那一套,而必须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精心部署,精心引导。其中,必须以降低事件对于公众的危害性影响为第一准则,以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扶正祛邪、维护稳定为己任。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党和政府要实现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破坏冲击和负面影响,地方党报必须毫不犹豫地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全面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人们在初期会产生疑惑、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是正常的。对这种情绪的引导,重点在做好对人的报道。同处于灾害中的人的表现与理念,会对其他人产生无形的影响。在2008年初那场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中,金华日报、晚报一改以往灾害报道的传统方式,既及时报道灾情、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又注意把报道重点放在捕捉以人为焦点的新闻上,关注人的命运、人的情感,展现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报道更有魂魄和厚度,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这是媒体对灾难关注角度的调整,也是对报道内容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位,更是主流媒体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上的新探索。回乡民工、解放军、社区志愿者、电力工人、执勤交警……这些普通人与雨雪冰冻灾害抗争的故事,通过记者笔尖娓娓道来,他们奋力抗灾的精神让读者感动,他们信任党和政府的态度让读者受到感染,他们镇静、乐观的情绪也使读者有所感悟,消减人们不安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作用。4.周密部署,主动出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预判力。主流媒体能否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到位、主动出击,以娴熟的专业技巧和现代传播理念,借助各方优势和资源,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报道、评论、互动,关系到是否能掌握话语权的问题。因此,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排头兵,党报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周密部署,主动出击,对突发事件要有前瞻性、预判力,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注重点”的高度出发,主动抢占舆论高地,运用好传播规律,把坚持正面宣传与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重大事件面前,舆论引导必须闻风而动,全力提速,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径。作为党报,既要第一时间出击,第一现场采访,也要认真分析研究,精心组织策划,提高前瞻性,增强预判力,挖掘出内在的新闻价值。2007年11月底,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副连职机要参谋孟祥斌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婺江,勇救跳江轻生女青年,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数万金华市民先后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孟祥斌。《金华日报》立刻判断出这个突发性事件不是一般的社会新闻,而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一个系列典型报道。从事发的第二天到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金华日报》及所属子报经过周密部署,跟踪报道,发稿超过一百篇。在这一系列报道中,记者始终坚持到现场去近距离地观察,忠实地记录,真实地呈现;充分发挥文字的优势和图像的魅力,高扬主流价值观道德观的旗帜,追求新闻舆论场与群众口头舆论场高度重合;精兵组成突击队,多媒体形成大合唱,实现先进典型报道的最大最佳的社会效果。金华日报社的这组系列报道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获得5个一等奖。5.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动态引导,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就会引起社会公众对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等十分关心,同时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也密切关注。因此,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核心议题、次生议题的分级动态引导,根据各个阶段舆论发展动态,针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热点议题,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好这些,我们主流媒体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是直面热点。主流媒体如果绕开社会热点,就等于把公共舆论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网络流言。因此,我们主流媒体必须围绕突发性事件的社会热点和网民关注的问题做新闻,让民众的诉求不断得到释放,也使媒体自身的信息与观点富有社会价值。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深入调查采访,推进民主问题的解决,就是帮助党委政府树立良好形象。即使在平时,主流媒体也必须高度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事件与言论,主动出击,还原事实,解读热点,以正视听。通过直面热点,树立党报可信、可亲的良好形象,也是做到舆论引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是解剖难点。其实,政府工作的难题往往就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突发事件难在及时公布真相。针对不实传言,媒体应该与权威部门一起及时开展调查,澄清事实,从而遏制谣言传播扩散 。杭州“5·7”飙车事件中,关于肇事者的家庭背景传言四起,地方党报选派得力记者,通过调查走访,用事实攻破了肇事者身家如何显赫的谣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改善了事故处理工作的舆论环境。第三是亮出观点。突发事件发生后,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面前,我们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站在更高层次来观察、整理信息,及时发表评论亮明观点,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这种以事说理、以事论理的评论方式,正是党报应对和引导突发事件的优势所在。
2023-08-31 00:51:571

如何做好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情和舆论引导的理念 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目前,社会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网络舆情。面对重大舆情,积极应对,主动回应,.
2023-08-31 00:52:072

如何创新舆论引导方式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大、随机性强,必须建立高效敏捷的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努力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宣传机制。防止“重应急处置,轻新闻宣传”的倾向,做到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有人过问、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组织协调、媒体引导、新闻发布、现场采访管理等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新闻处置对策和程序。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单位搭建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预警系统,强化信息报告,责任地区和部门要按照“第一时间原则”立即报告,不捂不盖,更不隐瞒真相,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待续不间断地报告有关情况;强化信息沟通,事发地区和部门要及时与应急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进行沟通,会商评估事件的性质、情节与影响,制定妥善周全的新闻应对方案,新闻处置部门要主动靠前、联手联动,新闻发言人要第一时间进人现场,介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体应对机制。要根据事件性质,设立应急新闻中心,主动接受问询,积极为记者提供采访、发稿等便利,做好服务保障:随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新闻通稿,既满足媒体需要又使信息发布更加有序。四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在发布时段上,起始阶段要正视事实,及时发布;延续阶段要全面关注,有效分析;结束阶段要反思得失,发布结果。在发布技巧上,要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讲究发布艺术,妥善处理敏感话题。在发布形式上,要灵活运用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最大限度传递正面声音。五是注重舆论引导艺术。依靠多瑞科舆情监测软件监控舆情动态准确决策,要发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优势,按照“统一口径,报道适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则,积极主动“摆事实,讲道理”,将群众情绪向理性、平和、客观的方向引导,推动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注重从公众的角度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要把握好报道的度,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六是善用善待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_要善于面对媒体,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善待媒体,多与媒体交流沟通,将权威、客观的消息有力有效地传递出去;要实事求是,不说套话、空话,以诚实的态度赢得媒体信任,合力促使舆论平息。
2023-08-31 00:52:321

如何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 王旭

加强舆情引导,提高舆情应对的能力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媒体职能的演变,要求充分尊重媒体的创造性劳动,特别是要改变“报喜不报忧”等观念和做法,为媒体发挥职能营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妥善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支持媒体的正当采访活动。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或者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其他信息,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公布于众。要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现的先进典型。加强青川门户站建设,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发挥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青川信息网络定期发布机制,积极主动地引导网络热点,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正面控制能力,形成昂扬向上的舆论主流。有效引导舆论。舆论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最关键。宣传部对于舆情必须冷静应对,正视舆情的负面功能对全县工作的消极影响,努力把稳舆情的主要方向。一要理性应对。要以民为本,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理性对待网上的舆论,不能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后,可及时发帖或跟帖,澄清事实真相,进行正面引导疏通。二要及时介入。“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对网络舆情要敢于担当,快速反应,有效减少舆情负面影响。必须主动出击,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如实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导权。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提高引导能力。一是要善于与媒体沟通,加深对新闻、网络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切实重视政治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敏锐的舆情意识。二是多渠道锤炼宣传人员网络素养。充分发挥年轻宣传员思想活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特点,鼓励他们多上一些知名度高、舆论集中的论坛,通过“发帖子”、“晒思想”、“拍拍砖”等发现问题。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工具,还是服务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在“潜水”、“冒泡”中学会与群众“面对面”,使网上的“话筒”成为宣传人员的“听筒”,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网络素养,树立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反应快捷、善于应变、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
2023-08-31 00:52:391

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1.拒绝沉默,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如果一旦舆论已经形成,企业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就一定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切忌沉默应对。比如在对外传递信息的同时,注重情感的传播,用一些温和的语气告知公众目前已核实的相关信息,并将继续调查公开透明的态度表现出来,而不是限制信息的传播,或者沉默应对试图撇清利益关系。2.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当企业爆发舆情危机后,其实一些主流的媒体对于公众而言十分具有权威性,相较于企业自身更具信服力,完全就是一个“意见领袖”的角色,能够将舆论引导到一个正确积极的方向。因此,很多的官方声明或者回复,都可以让一些主流媒体转载评论,或者作为第一发布者。不过在这有个前提是,前期需要有足够的媒体资源。3.借用舆情监控软件为舆论引导提供方向每当危机爆发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企业容易被舆论环境所误导,以致于不了解公众的真正诉求,走错了舆论引导的方向。为此,建议可以借用舆情监控软件来为舆论引导提供方向,它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浏览当前和过去在互联网上发生了什么,海量数据实时处理,统计图表分类整合,自动生成日报周报,公众的主要诉求,企业的核心矛盾在哪,都可以透过它而一目了然,来自识微科技商情知识栏目。
2023-08-31 00:52:502

领导干部怎样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变革,新形势下如何看待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些都成为地方政府和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和快速适应的新课题。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形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近5亿,手机网民也达到了3亿多人。离石作为吕梁市府所在地,据了解,百度离石贴吧就有注册网民4.1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 1716870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在前30名左右;百度吕梁贴吧有注册网民2.2万余人,月活跃用户达到368289人,在全省百度贴吧排名位居前60名左右,再加上吕梁阳光论坛、吕梁在线论坛等,这都成为一些网民网上发表言论的新媒体。  二、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  1、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和部分干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认为网上的批评意见有损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因此,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2、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三、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今年,离石区根据工作实践,出台了《离石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舆情监测处置机构,建立舆情突发应急机制、新闻发布机制、舆情引导机制,加大网络监测室人员监控力度,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置网络舆情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有效地减少了各类网络炒作事件的发生。  2、要建立舆情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研判。要正确处置网络热点事件,做到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网络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讯,了解事情本源和发展趋势,把握网络的各种情绪和意。从去年以来,离石区充分利用与江苏昆山中科讯库公司联合建立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平台,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同时,积极与新华社山西分社、吕梁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新闻办舆情监测平台沟通联动,对收集到涉及本区范围内的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分析评估舆情信息发展的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及时编印舆情快报上报并与涉及单位进行沟通联络,掌握实情,以便应对,从而基本实现了全年没有较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3、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队伍建设。对于网络媒体,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首先,要关注网络信息,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同时,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借助网上对话、聊天、跟帖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今年,离石区在各乡镇(街道)发展了共100余名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建立了舆情上报机制、舆情处置机制、舆情引导机制、新闻发布机制,通过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对网络各种舆情进行监测、引领、应对,切实发挥其对热点舆论和负面炒作的引导和应对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有效地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4、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建立舆情引导体系。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把握时点,反应快捷;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超前策划,主动引领,应本着信息公开、依法公正的原则,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使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为及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3-08-31 00:52:591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抓思想认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的管理能力。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做到经常上网,认真听取网友的意见建议,学会动用互联网了解舆情、推动工作。要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有真实、理性的一面,也有虚假、盲动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区别对待。  抓重点内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上要重点突出三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网民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基本的是与非、对与错、忠与奸、善与恶。因此,网民的意见倾向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各级领导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要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各级领导,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训。近年来,网上反映各级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帖子越来越多,这些帖子提醒了我们民众反感什么、厌恶什么,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此,适时组织干部学习网络文章、适时用网上的案例警醒干部,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又一重要内容。  抓工作落实,实现网上网下的长期有效结合。一要回复网民制度化。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规范受理、回复、跟踪等程序,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网民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网络舆情信息渠道很多,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机制,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工作。  抓长效管理,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的规范有序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其内核在于政府的工作效能问题。要本着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对待网络民意,从而推助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进一步加强构建互联网法治机制;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实行“注册参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坚决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等犯罪活动。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的管制。采购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搭建舆情预警平台为突然事件提高预警,对舆论传播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2023-08-31 00:53:091

新闻报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嗨,哪个学校的呀?
2023-08-31 00:53:173

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有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这是对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精髓和核心的高度提炼,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方法论。 “时”,就是要把准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看看后续发展再报道,都要有精准的时间概念,不滞后也不超前;“度”,就是要把准舆论引导的区间数量,注重量变质变关系,什么问题在全国报道、什么问题在地方报道,什么问题就报道一次、什么问题跟踪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等等,都要掌握好分寸火候;“效”,就是要把准舆论引导的实效质量,既要尊重受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回应受众的关切,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真相,确保取得最佳舆论引导效果。只有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才能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宏伟目标上去,才能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提高正效应,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实践反复证明,思想政治素养过硬,舆论引导就能保持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出错,舆论引导就会出偏差、走弯路。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度、效”,需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决不能因思想上的偏差造成导向上的偏离,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提高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强化宏观意识、全局观念对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十分重要。只有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舆论引导工作才能找到方向和目标,真正地为大局服务。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度、效”,需要我们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提前谋划,大张旗鼓,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主旋律宣传精品。 提高判断能力。当今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度、效”,需要我们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本质、把握主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做了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做到审时度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做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可以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来实时预警热点资讯。热点是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的一个难点,需要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回答、有效引导。不能把点上的问题说成是面上的问题,把个别问题说成是整体问题,把局部问题说成是全局问题,防止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使人们认清客观形势,理性看待问题,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要在引导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善于运用群众参与、专家访谈、平等讨论、自我教育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热点引导,促进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切忌猎奇和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更要防止激化矛盾、产生负面作用。不能把错误的东西炒热,更不能让错误的东西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做好社会情绪的舆论引导。在网络社会中,个体情绪经由快速便捷的信息渠道传播,极易促其蔓延、扩大,导致社会情绪的形成。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情绪,要不漠然、不反感,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加以引导,不乱贴标签,不乱扣帽子。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分析说理,而不应以吸引读者眼球为目的,更不能哗众取宠,用夸张的标题、语言对事件加以渲染和放大。对群众中存在的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对由现实利益问题引发的不满,要及时设置议题,积极进行疏解,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避免积少成多、激化矛盾,避免形成恶性倾向、酿成重大事端。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做好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树立真相与谣言“赛跑”的意识,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让真相跑在谣言前头,为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赢得先机。要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加强对媒体的服务管理,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协调机制和新闻发布制度,规范信息出口,统一信息口径,尤其要避免信息发布迟缓、不完整、无序混乱、自相矛盾的情况。
2023-08-31 00:53:291

怎样看待媒体对社会舆论的过度引导,导致公民意识被舆论裹挟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情和舆论引导的理念   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目前,社会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中国络舆情。面对重大舆情,积极应对,主动回应,速报事实,利用各种媒介澄清误解,强化正面引导,满足中国民的信息需求,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树立舆情应对处置和舆论引导同等重要的理念。在中国络舆情处置过程中,舆情分析研判、媒体采访报道、权威信息发布等工作是中国络舆情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速核查、主动引导、系统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则,依据速报情况、慎报原因、缓说结论、由简入繁、增信释疑的步骤,启动应中国预案,设置舆论引导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组织媒体采访报道,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为舆情事件妥善处置营造有力的舆论环境。   树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和影响媒体,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理念。“媒体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记者”。中国民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随意”转发、评论等方式关注中国络舆情,快速传播信息,即使权威部门“缺位”、权威信息滞后,舆论热点照样会很快形成。一旦中国络舆情发生,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有序发布权威信息,去引导媒体报道舆情的角度、内容和倾向,从而影响公众舆论,杜绝一些媒体捕风捉影,被谣言和猜测左右,个别舆情事件被歪曲炒作。   树立大媒体协同应对舆情和引导舆论的理念。面对媒体格局、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媒体优势,树立大媒体协同作战的理念,才能发挥各种媒介的整体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大环境。对于传统媒体,借助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引导和影响中国络舆论的主渠道作用;对于互联中国等新媒体,创新管理思路,放大中国络草根言论的正能量,积极引导其疏导中国民情绪,凝聚中国民共识,发挥其舆论引导新平台、新渠道和新阵地等作用。   二、整合资源,提升应对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保障能力   理顺互联中国管理体制。建立“省(自治区)、市、县”三级互联中国管理机构,主管互联中国信息内容,指导、协调、督促互联中国行业主管部门、打击中国络违法犯罪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互联中国信息内容管理,为舆情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加强中国络新闻发言人、中国络舆情信息员和中国络评论员三支队伍建设,共同负责中国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互联中国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舆情部门主动应对,各主流媒体、中国络媒体积极配合,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中国络舆情管理工作新格局。   强化舆论阵地建设。树立大媒体观念,整合各媒体信息资源,打造中国络宣传平台,建立中国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合互动、协同动作的全媒体化的舆论传播阵地。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强化中国络媒体、自媒体管理,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能力,将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等内容原汁原味发布到中国络宣传平台上,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直接传递给中国民,并与中国民回帖交流,了解诉求、答疑解惑,回应求助,有效化解社会负面情绪。在突发中国络舆情事件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对中国上不实报道、蓄意炒作、刻意渲染和非理性等情况及时予以多渠道、多手段实时报道,强化正面引导,揭露消除谣言,公布澄清事实,稳定中国民情绪,为各种舆情危机有效化解提供立体式地传播阵地。   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分析平台。持续监测中国上舆情变化,及时掌握中国络舆情热点动向动态,是提高中国上舆情管理质量的基本要求。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就是利用统计学理论、信息科学技术、中国络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发软件平台,自动从海量的中国络信息中抓取热点、焦点话题,预测可能发展的趋势,生成中国络舆情分析报告。舆情分析人员借助系统获取舆情信息和报告,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为提高中国络舆情信息全面掌控能力和研判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三、标本兼治,构建中国络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中国络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人负责的横向到县(区)、纵向到各部门(单位)全天候、立体式中国络舆情监控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中国络舆情监控值班制度,实现中国络舆情交叉跟踪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建立日汇总、周分析、月总结制度,采取一事一报、中国事中国报、重大中国络舆情双报告方式,及时上报中国络舆情,为决策提供参考。   建立健全中国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为加强对突发事件中国络舆情变化的有效控制,对中国络舆情尽早进行防控,就要事先制定处置预案。制定的预案包括中国络舆情联动应中国总预案、中国络舆情联动应中国等级预案,包括: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4个预案,和中国络舆情联动应中国专项预案(包括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单项预案)等,每项预案都有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并根据应中国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化解危机。一旦有中国络舆情发生,中国络舆情分析人员及时跟踪、研判舆情性质,对中国络舆论蕴含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引发舆情的根源,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及时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根据舆情等级启动预案,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应对危机的联合动力,迅速、有效地应对处置,力争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建立健全中国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省(自治区)、市、县(区)纵向中国络舆情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公布三级舆情值班中国,利用腾讯通等软件平台,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各部门横向协作沟通,达成共识,统一对外口径,有效地回应舆论质疑,营造正面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中国络舆情,互联中国主管部门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研判,拿出处置意见,将相关舆情通报给当事部门,视情况报送上级部门。三是建立正面回应机制。涉及舆情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中国上相关舆情迅速介入调查,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要相互联动、协同动作,及时刊载回应内容,正面引导中国络舆论。四是建立依法查处机制。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中国上信息,执法部门要迅速落地查人、依法处理。五是建立问责督办机制。对在中国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应对和处置反应迟缓,或对交办的中国络舆情处置工作重视不够,造成工作被动或酿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并督办落实。六是建立善后评估机制。对中国络舆情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舆情危机情况介绍、采取措施、应对工作总结、反思和建议等,及时总结舆情管理经验教训,提高舆情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立健全中国络舆情引导机制。一是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坦诚交流机制。对中国上传播的谣言,及时澄清,可以采取必要的堵塞手段遏制传播。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疏导”,掌握中国络沟通艺术,善用中国言中国语,快速发布权威信息,构建主流舆论引导圈,引导中国民“怎么看”的同时回答“怎么办”,不断提高引导水平。二是依法打击中国络谣言,推进舆论引导法制化进程。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加大对违法违规中国络传播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中国络谣言。对利用中国络造谣诽谤、发布低俗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滥用公权随意践踏公民自由表达权,打击报复甚至抓捕中国民的行为也要依法严惩。稳步推进中国络实名制管理,遏制中国络匿名制造成中国络语言暴力、诽谤和暴露他人隐私等行为,推进中国络舆论健康发展。三是以中国络施政为重点,构建中国络民意沟通机制。搭建中国络施政平台,采取主动“推送”方式发布权威公告、政务信息、政策解读等信息,接受中国民咨询,负责答疑解惑,并推动政策落地实施。通过领导信箱、微博等渠道,接受中国民的建言献策、咨询投诉、行风督查,定期在报纸、中国站上反馈中国民反映问题办理结果。组织开展中国上访谈活动、召开意见领袖座谈会,认真听取并采纳相关建议和意见,加强与中国民的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中国络施政”链条,形成中国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民意沟通机制。四是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积极与国内大V建立沟通和合作长效机制,培育本土中国上“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有见地、有代表的发言,强化主流言论,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人才。面对风云变幻的舆论信息,亟须建设论坛管理员、中国络评论员、中国络舆情引导员三支舆论引导队伍,牢牢把握中国络舆论的引导权。五是打通“两个舆论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立体化、多渠道展开舆论疏导。传统媒体借助中国络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及时采访,发布权威、可靠、真实新闻报道,做好舆论引导;中国络媒体利用中国站、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与中国民互动,覆盖更为广泛的受众,强化主流舆论权威,凝聚人心民意,充分形成强大舆论引导合力
2023-08-31 00:53:491

如何提升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

个人认为除了一些常用的舆论引导方法如:灵活运用各类传统媒体资源,建立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做好负面舆情的引导、成立相关的舆情管理组织、明确内部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重视和培养第三方力量争取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等等外,其实关键还在于创新舆情管理工作方式,借助专业的新媒体舆情监控平台,建立舆情预警、监控工作机制,早发现舆情,对舆情动态进行全面监控。一些主要的新媒体舆情监控平台专为企业新媒体舆情监测舆论引导而准备,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话题聚合,帮助企业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以准确、全面、实时自动三大核心优势为企业新媒体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服务,来自识微科技商情知识栏目。
2023-08-31 00:54:002

如何快速引起并引导舆论

如何快速引起并引导舆论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大、随机性强,必须建立高效敏捷的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努力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宣传机制。防止“重应急处置,轻新闻宣传”的倾向,做到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有人过问、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组织协调、媒体引导、新闻发布、现场采访管理等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新闻处置对策和程序。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单位搭建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舆情预警系统,强化信息报告,责任地区和部门要按照“第一时间原则”立即报告,不捂不盖,更不隐瞒真相,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待续不间断地报告有关情况;强化信息沟通,事发地区和部门要及时与应急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进行沟通,会商评估事件的性质、情节与影响,制定妥善周全的新闻应对方案,新闻处置部门要主动靠前、联手联动,新闻发言人要第一时间进人现场,介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体应对机制。要根据事件性质,设立应急新闻中心,主动接受问询,积极为记者提供采访、发稿等便利,做好服务保障:随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新闻通稿,既满足媒体需要又使信息发布更加有序。四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在发布时段上,起始阶段要正视事实,及时发布;延续阶段要全面关注,有效分析;结束阶段要反思得失,发布结果。在发布技巧上,要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讲究发布艺术,妥善处理敏感话题。在发布形式上,要灵活运用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发布信息,最大限度传递正面声音。五是注重舆论引导艺术。依靠多瑞科舆情监测软件监控舆情动态准确决策,要发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的优势,按照“统一口径,报道适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则,积极主动“摆事实,讲道理”,将群众情绪向理性、平和、客观的方向引导,推动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注重从公众的角度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要把握好报道的度,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六是善用善待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进展,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_要善于面对媒体,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善待媒体,多与媒体交流沟通,将权威、客观的消息有力有效地传递出去;要实事求是,不说套话、空话,以诚实的态度赢得媒体信任,合力促使舆论平息。
2023-08-31 00:54:101

如何做好民众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做好民众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和建议http://www.xzbu.com/3/view-4787701.htm
2023-08-31 00:54:192

什么是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2023-08-31 00:54:282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1.主动及时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的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近年来我们遇到的大量事件说明,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在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就有可能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排解萌芽中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获取信息快捷便利,一有重大事件发生,消息会不胫而走,短期内就会对大众心理产生强大冲击。主流媒体应当在履行相关的审稿程序后,在事件一发生就占据舆论的先机,主动、及时地公开报道,以树立本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信任。2.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过去电视比报纸快,现在网络比电视快,将来手机比网络快。传播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中的这种新情况,作为平面媒体的党报,该怎样在竞争和竞合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借助其他媒体的速度优势,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实践表明,报网融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为主动。不久前,有家大型商场为了搞店庆促销活动,贴出告示:开张当天排队进店的前100名顾客,每人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免费购物券。第二天一早,前来店门口排队的达数千人,有的凌晨就来了。购物券发完后,没有领到的人心中不满,往前乱冲,现场秩序混乱,店门的玻璃被挤破。这起突发性事件由于发生在市中心,很快有人通过手机、网络快速传播,质疑“商场在商业炒作,吹泡泡”,“购物券早就分给了关系户”,等等,一时传言四起,引发了网络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通过网络版将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告诉网民,既报道了商场分发购物券的活动是公正的,同时又指出现场管理、秩序维护做得不够,估计不足。面对网络上对这种促销手段的质疑,我们还主动设置议题,在网络论坛中就“商场该如何促销让利顾客”为主题,展开网上讨论,力求把媒体舆论和民间舆论最大限度重叠,以群众需求点、关注点为助推,对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整合网友议论,努力发掘这起事件中值得引发人们进行有意义的深度思考的内容,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事实证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最需要的是传媒的准确、及时传播,以及态度鲜明、立场明确、导向清晰的评论。现在,我们地方党报大都同时办有网站,要抢占第一时间发出第一个声音,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以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将受众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到本媒体中。通过报网联动,将网络上发布的消息与报纸的进一步报道加以整合,使报道更深入地走进受众,扩大党报的舆论影响力。3.坚持以人为本,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为准则,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突发性事件,国际上称为“危机事件”,一般由地震、矿难、空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或价值观念、利益的冲突而引发,具有很强的“眼球吸引力”。它的震撼性、负面性和未来走向的不可预料性,直接牵动着受众的阅读期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与和谐。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党报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搞西方新闻教科书中的“坏新闻就是好新闻”那一套,而必须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精心部署,精心引导。其中,必须以降低事件对于公众的危害性影响为第一准则,以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扶正祛邪、维护稳定为己任。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党和政府要实现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破坏冲击和负面影响,地方党报必须毫不犹豫地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全面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人们在初期会产生疑惑、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是正常的。对这种情绪的引导,重点在做好对人的报道。同处于灾害中的人的表现与理念,会对其他人产生无形的影响。在2008年初那场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中,金华日报、晚报一改以往灾害报道的传统方式,既及时报道灾情、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又注意把报道重点放在捕捉以人为焦点的新闻上,关注人的命运、人的情感,展现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报道更有魂魄和厚度,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这是媒体对灾难关注角度的调整,也是对报道内容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位,更是主流媒体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上的新探索。回乡民工、解放军、社区志愿者、电力工人、执勤交警……这些普通人与雨雪冰冻灾害抗争的故事,通过记者笔尖娓娓道来,他们奋力抗灾的精神让读者感动,他们信任党和政府的态度让读者受到感染,他们镇静、乐观的情绪也使读者有所感悟,消减人们不安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作用。4.周密部署,主动出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预判力。主流媒体能否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到位、主动出击,以娴熟的专业技巧和现代传播理念,借助各方优势和资源,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报道、评论、互动,关系到是否能掌握话语权的问题。因此,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排头兵,党报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周密部署,主动出击,对突发事件要有前瞻性、预判力,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注重点”的高度出发,主动抢占舆论高地,运用好传播规律,把坚持正面宣传与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重大事件面前,舆论引导必须闻风而动,全力提速,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径。作为党报,既要第一时间出击,第一现场采访,也要认真分析研究,精心组织策划,提高前瞻性,增强预判力,挖掘出内在的新闻价值。2007年11月底,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副连职机要参谋孟祥斌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婺江,勇救跳江轻生女青年,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数万金华市民先后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孟祥斌。《金华日报》立刻判断出这个突发性事件不是一般的社会新闻,而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一个系列典型报道。从事发的第二天到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金华日报》及所属子报经过周密部署,跟踪报道,发稿超过一百篇。在这一系列报道中,记者始终坚持到现场去近距离地观察,忠实地记录,真实地呈现;充分发挥文字的优势和图像的魅力,高扬主流价值观道德观的旗帜,追求新闻舆论场与群众口头舆论场高度重合;精兵组成突击队,多媒体形成大合唱,实现先进典型报道的最大最佳的社会效果。金华日报社的这组系列报道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浙江新闻奖评选中获得5个一等奖。5.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动态引导,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就会引起社会公众对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等十分关心,同时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也密切关注。因此,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核心议题、次生议题的分级动态引导,根据各个阶段舆论发展动态,针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热点议题,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好这些,我们主流媒体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是直面热点。主流媒体如果绕开社会热点,就等于把公共舆论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网络流言。因此,我们主流媒体必须围绕突发性事件的社会热点和网民关注的问题做新闻,让民众的诉求不断得到释放,也使媒体自身的信息与观点富有社会价值。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深入调查采访,推进民主问题的解决,就是帮助党委政府树立良好形象。即使在平时,主流媒体也必须高度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事件与言论,主动出击,还原事实,解读热点,以正视听。通过直面热点,树立党报可信、可亲的良好形象,也是做到舆论引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是解剖难点。其实,政府工作的难题往往就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突发事件难在及时公布真相。针对不实传言,媒体应该与权威部门一起及时开展调查,澄清事实,从而遏制谣言传播扩散 。杭州“5·7”飙车事件中,关于肇事者的家庭背景传言四起,地方党报选派得力记者,通过调查走访,用事实攻破了肇事者身家如何显赫的谣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改善了事故处理工作的舆论环境。第三是亮出观点。突发事件发生后,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面前,我们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站在更高层次来观察、整理信息,及时发表评论亮明观点,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这种以事说理、以事论理的评论方式,正是党报应对和引导突发事件的优势所在。
2023-08-31 00:54:381

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舆论监督:舆论引导能力培育的核心地带1.引导舆论的前提:公信力的达成议程设置能力要求电视媒体要实现引导公众舆论的功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其电视节目具有公信力,有相当数量的受众愿意相信节目呈现的内容,接受该电视媒体所展现出的社会图景,从而越来越倾向于信任这一媒体。电视媒体公信力的达成,有赖于其长期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说话,为受众展现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真实的社会现状。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持续,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媒介的辨别力明显增强。如果受众在接触某电视媒体一段时间后,认为其节目内容是虚假或以偏概全的,认为其所呈现的社会与自己看到、接触到的不一致,那么无论该媒体如何努力要引导公众的舆论走向,最终都不过是毫无响应的“自说自话”。2.议程设置:直面当下社会问题舆论的有效引导离不开媒介所处的社会语境,尽管舆论引导强调态度层面的转变,议程设置则更关注认知层面,但对于媒体而言,“引导”的实现,必是建立在议程设置的基础上,而且理应是一种主动的议程设置,在对报道内容进行选材时握有主动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随意地左右受众。电视节目内容的选定仅仅是“电视议程”的设置,而身处社会中的公众还会自然形成“社会议程”。
2023-08-31 00:55:031

如何落定理论,舆论"两论立部"方针

工作强调宣传部门要确立理论舆论“两论”立部的工作方针,并特别强调宣传干部要“忠诚、敏锐、务实”。面对新形势新使命,面对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新要求新标准,就要不断加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充分认识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突出抓好大讨论活动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目前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网络论坛是用户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针对各类主题发表言论的论坛,是网络舆论的主要生成与集散地。网络的特性使得网络舆论与传统的舆论传播相比,舆论生成更为迅速,各种意见的纷争也更为激烈,因此在当今社会的舆论传播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网络舆论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彰显了网络媒体舆论形成和发展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作为网络 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必要基于网络舆论的特点,对不同的新闻舆论事件客体,即可预见和非可预见事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处理好各种利害关系,尽量摒除舆论形成过程中各种弊端,实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个复杂而难以操作的问题,这也将吸引理论界和业界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研究。国家领导人百忙之中都会经常上网与网民交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听取网民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基层干部更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已成为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新体现。目前,中央和国务院都设有专门舆情机构进行24小时值班,并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民意每年都有大量批示。同时,各级政府正在组建有关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的队伍,建立相关值班制度和应急机制,其中有相当数量是24小时值班,派专人定点监控指定的新闻网站和论坛。此外,包括官方媒体在内的许多新闻机构,也正慢慢建立起专门的舆情分析、研判、评价和发布机制。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前舆情监测的现状存在很多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手工监测存在天然局限性。通过安排固定人手24小时值班,不间断地浏览目标站点并搜索目标关键词,是在缺少自动化系统时最直接也是最初级的舆情监测方式。由于受到每个人主观思想的限制,手工监测总会有观察盲区,总会有觉得不重要但事后被证明很严重的地方,且手工无法察觉到一些站点或者一些偏僻的网页内容发生改变;同时,人不是机器,长期反复监测容易导致疲劳,经常会使得该判断出来的舆情,一不留神就漏掉了。这些都会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存在很大波动。其次是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人们往往认为在网络舆情的大海里也只有搜索引擎才可能具备捞针的本领。但是,搜索引擎仍然具有不少局限性。除了搜索结果受关键词影响很大外,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往往来自不受任何访问限制的网站,而诸如论坛等需要登录的网站则完全被排除在外。但是网民发表意见最多的地方,恰恰是这些提供互动功能的网站。更进一步的,搜索引擎的网络爬虫具有一定的时延性,因此不能实时搜索到最新的网页更新。因此,搜索引擎不能为我们提供问题的全貌,因为它只针对关键词而不针对问题,所以谈不上全面性;搜索引擎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因为不仅是它的内容更新不够快,而且它也不能提供针对时效性的服务,所以谈不上及时性;搜索引擎只能在海量网页中返回另一个海量的结果,而且是以杂乱无章的形式,对于我们关心什么,它一无所知,所以它给出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关心的,而非我关心的,因此也谈不上准确性。可见,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搜索引擎来监测网络舆情,需要提出全新的技术手段来获知网络舆情,并跟踪和分析舆情。因此,要想保证舆情监测的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使用自动化的舆情监测系统,依靠软件系统来消除人工方式的不足,依靠软件系统来定点的监测目标站点及整个网络,跟踪分析各个舆情主题的发展轨迹,并自动地整理生成日报/周报等报告,将舆情与政府的日常工作业务有机整合在一起。
2023-08-31 00:55:101

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导网络舆情?

一、舆情管控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旨在对全网舆情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负面苗头,从而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置,有效避免危机来临时的自乱阵脚,错失危机处置良机。2.建立快速反应的舆情应对体系:即当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当在黄金24小时及时回应,防止舆情的迅速扩散,避免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宣传作用:一方面既要借助自身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另一方面还应当学会与第三方媒体合作,增加发布信息的信服力,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4.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完善善后工作:如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应对方案是否有严格执行、有没有对相关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健全相关机制建设、尽可能多地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或者赞助活动塑造自身形象等。二、舆情引导1.紧抓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如及时地发声、结合舆论的诉求,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放低姿态、开诚布公的应对等等。2.顺应舆情传播特点:主要指的是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善待媒体,多与媒体交流沟通,深化合作,避免造成对自身的误会。3.借助专业网络舆情系统:主要是借助网络舆情系统的舆情分析功能,自动分析相关热门话题、舆论诉求、舆情传播网站和媒体等,便于全面的掌握舆情,制定正确的舆情引导策略。
2023-08-31 00:55:213

如何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做好新闻审查工作就可以了请采纳
2023-08-31 00:55:302

如何正确处置涉警舆情

摘 要 提高涉警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和主动权,直接关系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公安机关形象,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围绕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关键词 涉警网络舆情 基本特征 处置建议作者简介:薛承飞,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149-0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网络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迅速兴起,己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经。公安机关特殊的角色定位和承担的重大职责使命,其言行举止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舆论监督的重点和群众议论的热点。一、涉警网络舆情基本特征涉警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在一定的网络范围即将或已经对公安机关执法进行监督、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进行关注以及对公安队伍形象进行评价等涉及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案(事)件的网上舆论反映,本质上是社会群体对政府管理及社会矛盾不满的累积爆发。涉警网络舆情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传播快速直接相对于现实社会,互联网对个人思维言论约束较小,多数网民乐于表达个人真实观点,任何人都能通过网
2023-08-31 00:55:422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情和舆论引导的理念。  2、整合资源,提升应对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保障能力。  3、标本兼治,构建网络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长效机制。  4、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5、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坦诚交流机制。对网上传播的谣言,及时澄清,可以采取必要的堵塞手段遏制传播。
2023-08-31 00:56:011

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第一,指定专门舆情评论员负责文字及宣传工作,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实时预警机制收集最新舆情动态,发现涉及发改工作的舆情及时上报,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引导舆情。第二,舆情评论员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并根据情况需要逐级上报。在报告的同时及时跟帖,确保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处置工作。第三,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上出现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负面报道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2023-08-31 00:56:111

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意见和建议

在多元化的媒体发展时期,作为我们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新闻媒介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社会舆论可以说是公众情势的公示栏,它显露出一定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内共有的一种心理和情感诉求,由于利益关系不同,思想层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和评论也会有所不同。 善用新闻媒介,正确引导舆论是服务型政府急需解决的公关问题。正常良性循环的新闻媒介应该既能够承担真实反映舆论动态,反映群众愿望及要求、呼声的任务,也能够扛起引导舆论走向、统一思想认识、缓解社会矛盾、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的责任。在舆论形成和扩散的过程中,新闻媒介的交流平台是相对宽广和自由的,在这里既可以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强大理论阵地,还可以形成一种社会力量,稍加运用,就可以对事件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近年来,舆论环境越加复杂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传播虚假信息,制造谣言,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利用舆论蒙蔽和误导民众,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在处理党和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上,刻意的拉开距离,深化矛盾,导致盲目的仇官现象发生。政府如何有效进行舆论管理、舆论引导成为热点课题。 首先,主动出击,发挥人文关怀,保持政府和民众沟通渠道的畅通。社会舆情是公众自主表达意愿、要求、呼声的新渠道,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能够促使政府部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纯洁党员干部队伍,阳光行政。政府部门要想树立舆论引导的权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党和政府要抓好日常的党务、政务公开,及时更新门户网站,建立长效舆情监督机制,针对群众关心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给予整理和回复,在沟通中体现人文关怀,在互动中建立信任依赖。其次,先声夺人,及时发布第一手资料,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存在“第一印象”效应,受众对于时间的第一报道会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一旦观念形成,即便信息接收的是片面的,存在误区的,也很难通过后期的完整真实报道进行修正,政府部门要想正确发挥引导作用,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各类利益和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以权威口径准确、全面地报道事实真相,掌控舆论主导权。 最后,有备无患,加强舆情控制,增强舆论引导的的预见性和可控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型媒体具有传播性快、互动性强、隐蔽性高、分散性广的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形成巨大的信息量,随着事件不同时间的走向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任何一个极微小的信息点都有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舆论效应,“表哥事件”“雷政富事件”“郭美美事件”,政府部门要及时跟踪信息,全面监测舆情,研究分析事件发展阶段的可能趋势和特点,寻找合理的对策和疏导办法,从而有效化解负面公共舆论影响。进行舆情监测可以在市场上选择相关软件,如蓝太平洋舆情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舆情信息,负面信息,重大舆情及时预警;提供定性定量的舆情分析数据,准确研判具体舆情或者某一舆情专题的发展变化趋势;自动生成舆情报告和各种统计报表;对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做到快速发现、及时处理,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信息依据。(本回答来自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1/133565956.html)
2023-08-31 00:56:321

如何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情舆论?

首先你的微博要有影响力,其次,你引导的舆论是大家都关注的。
2023-08-31 00:56:432

如何强化主流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人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开放、便捷、互动形式多样、界面更富人性化等优势,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赢得了民众的普遍青睐,社会影响力日益显著并成为民意自主表达的重要平台。与新媒体相比,传统主流媒体在民意自主表达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致使受众不断流失、舆论引导日趋乏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在重视民意表达、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的基础上改进舆论引导,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影响力的时代命题。一、新媒体环境赋予民意自主表达空前的活力表达民意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随着新一轮传播技术革命的推动,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继崛起,可谓在传播观念和技术手段上翻开了民意自主表达的历史新篇章。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由点(传播者)到面(大众)的单向传播,属于典型的“传者中心”。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传送的内容,而网络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状况。特别是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后,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特质改写了以往受众在媒介使用中的被动地位,使得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以传播者的身份主动生产、加工新闻信息,并向外界发布。这无疑使得过去只能充当“沉默的受众”的广大草根民众拥有了“向社会喊话”的平台,极大释放了社会话语权。在各种新媒体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担负起新闻生产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书写网络日志,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上发帖,以及制作音视频文件等方式,报道身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评论当前社会事务,进而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从认知渠道上来说,互联网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微博等成为新兴主流阶层接触和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传播及时、获取便捷、观点自由是大家首选它们的原因。”①可见,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传播权的垄断和控制局面,推动了社会话语权的平等化,使得无数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个体化的微内容、微信息有了自我呈现的机会,甚至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效聚合传播,产生强大社会影响。舆情检测监控系统的作用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二、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达5.27亿。网络、手机用户的快速攀升以及人们对网络、手机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依赖度不断增强,使得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会舆论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传媒环境的这些深刻变化,使得妥善处理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在现代社会,民意表达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社会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意表达的自由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决策及施政行为的参照,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社会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民意表达有宣泄社会情绪的功能,可以起到缓和甚至消除社会矛盾或对抗、避免社会震荡的作用,民意表达受到限制,公民的社会愿望得不到申张,利益诉求无法实现,不满情绪就会积累,矛盾就会逐步增大,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民意的充分表达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便于做出相应的决策部署,加以应对或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意表达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更加宽松的空间,对民意自主表达的尊重和重视也日益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任何罔顾民意表达的舆论引导,都将难以获取社会认同。因此,充分重视民意表达,不失时机地为民意自主表达提供窗口,是传统主流媒体改进舆论引导的主要途径。同时,当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日趋差异化和多元化。“受不同利益的支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必将形成不同的意见倾向,使社会舆论呈现多元状态,甚至呈现纷扰状态。”②这种状况虽然有助于民意的彰显,但是如果任由“民意”的洪流无节制地、纷乱无序地随处宣泄,势必会为负面社会情绪的肆意滋生与蔓延打开方便之门,危害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因此,社会仍然需要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指引民众的社会言行,制衡无序的民意表达,以避免社会舆论陷入脱序状态。近些年来,因“民意”的混乱、无序表达致使社会舆论失调进而引发社会群体事件、人身伤害事件的诸多典型事例,让人们了解了处理好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关系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传统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及时澄清、消解在社会、网络出现的各种虚假、片面、错误的信息和言论,能够有效疏解民意的混乱,增进社会舆论环境的整体健康与和谐,进而起到稳定社会人心与助推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三、改进舆论引导,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凝聚社会共识,聚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党多年来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主流媒体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积极适应传播环境的变革趋势,主动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积极回应民意关切。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主动访民情、察民声,有意识地针对社会生活中被民意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策划推出一些主题报道、专题报道,既有效畅达民意、代言民声,又柔性化地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引导舆论要审时度势,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加强针对性。”③因此,在传媒平台日益多元的今天,要想继续保持社会舆论主导者角色,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主流媒体就必须主动放下“身架”,充分接地气,肯于倾听民声、乐于反映民意,心甘情愿地为满足民众对各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铺路架桥。例如: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在《新闻联播》中推出的“走基层u30fb百姓心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温暖回家路”等系列报道就是主动访民情、察民声的范例,与普通百姓共话“幸福”“家风”等问题,激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产生了良好的舆情效应。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梳理和呈现民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合理意见和观点,为民意的自主表达铺设广阔的话语平台和传播通道,从而在各种舆论话题的交锋中最大限度地将“围观”民众转变为积极的话语协商者乃至舆论引导的助推者。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央视财经评论》(微博平台“央视财经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微信平台“新闻纵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新闻盘点》(微信平台“环球锐评”)等,可谓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权益诉求的表达。而新媒体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种潮流,使得人们可以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依托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信息、散布观点。但是,由于缺乏传统媒体严谨而专业化的信息把关流程,一些用户在这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随性上传的情绪化内容和片面化信息,在引发社会“围观”的同时,也常常演化为点燃舆论风暴的导火索。“把关的退隐,一方面使普通用户获得了自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虚假有害信息的泛滥。”④可见,新媒体在使人们体验到民意自主表达的无比畅快时,往往也让自身成为谣言、虚假信息的滋生平台和社会负面情绪的放大器。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身边的便利传播平台自由发表见解和表达诉求,但任何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在“民意”的幌子下,散布负面情绪和片面观点,误导公众和舆论。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对传播效应加以平衡和制约,以向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和民意走向。民意固然需要自主表达,但为民意表达搭建起理性、平衡、公正的平台,是保证其发挥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前提。综上所述,面对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信息传播格局及多变的社会舆情环境,传统主流媒体要以尊重和重视民意的自主表达为前提,以切实维护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着眼点,在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主动访民情、察民声,为民立言,切实增强传播内容的贴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民众真正爱听、乐看、愿追随。这样,才能切实履行舆论引导职能,有效提升自身影响力。
2023-08-31 00:5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