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23-09-11 03:15:57
共1条回复
里论外几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权力,身体与自我》(黄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com/s/1IEQixqLzXy82bfKj4Zpc6Q

密码:g0rc

书名:权力,身体与自我

作者:黄华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

页数:269

内容简介:

福柯的思想对包括女性主义布什的当代人文科学产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女性主义批语角度研究福柯的理论,尤其是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理论和性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从20世纪末发生在西方女性主义内部关于福柯思想的论争入手,系统地论述了福柯思想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特点和女性主义学者对于福柯思想的批评、改造和利用。该书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将论争双方比喻为对话的双方,以对话的开始、高潮和延伸贯穿全书,在当代西方文论转型的背景下凸现女性主义理论嬗变的轨迹。

作者简介:

黄华,女,1974年6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和女性文学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身份的书写与重构》、《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等多篇学术论文,翻译著作《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像》,编写教材两部。

福柯

相关推荐

福柯是哪个时代的思想家

福柯是20世纪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福柯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
2023-09-02 22:28:191

米歇尔·福柯的生平如何?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心理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还在一所监狱中兼职。1954年起在很多大学中任职,1961年写出《疯癫与文明》,以后陆续发表《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重要著作。其中,《词与物》的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为其带来巨大荣誉。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人类知识的历史所做的“考古学”研究,影响了大部分的社会科学。
2023-09-02 22:28:281

米歇尔·福柯的人物生平

米歇尔·福柯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他一开始的成绩中上,但当他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富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福柯在巴黎高师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福柯的教授之一,让·依波利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的专家。梅洛·庞蒂当时也在巴黎高师教学,他对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课程在包括福柯在内的一部分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他在巴黎高师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乔治·康奎荷姆,建立了关系。福柯在巴黎高师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巴黎高师的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巴黎高师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早在高师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 《梦与存在》 。书成之后,福柯应雅克琳娜之请为法文本做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之前草就一篇长度超过正文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光彩夺目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罕见的序言长过正文的译作由德克雷·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丛书。同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着《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1955年8月,在著名神话学家乔治·杜梅泽尔(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兼任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因此,教学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3年时间里,福柯开始动手撰写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大批16世纪以来的医学史档案、书信和各种善本图书,也得益于杜梅泽尔的不断督促和帮助,当福柯离开瑞典时《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已经基本完成。1958年,由于感到教学和工作负担过重对,福柯提出辞职,并于6月间回到巴黎。两个月后,还是在杜梅泽尔的帮助下,同时也因为福柯在瑞典期间表现的出色组织能力,他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设在华沙大学内的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福柯到达波兰,不过他并没有在那儿待太久,原因倒也富于戏剧性:他中了波兰情报机关的美男计。福柯从很早时候起就是同性恋,对此他倒不加掩饰,就个人生活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够得上“风流”的美名。然而50年代正是东西方冷战正酣之时,两方都在挖空心思的相互刺探。恰恰在1959年,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福柯,便一面让他代行参赞职务,一面行文报请正式任命。所以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风流成性的年轻哲学家合当中计。离开波兰后,福柯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是目的地是汉堡,仍然是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德国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样令人咋舌的大书:全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自17世纪以来疯癫和精神病观念的流变,详尽梳理了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体现的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申请国家博士学位的应该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福柯因此决定翻译康德的《实用人类学》并以一篇导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导言从来没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们发现,他后来成熟并反映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其实已经形成。应福柯之请,他以前在亨利四世中学的哲学老师,时任巴黎高师校长的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作副论文的“研究导师”,并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为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的乔治·冈奎莱姆(Georges Conguilhem)担任他的主论文导师。后者对《疯癫史》赞誉有加,并为他写了如下评语“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鉴于福柯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精神病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现代人提供的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阿莉阿德尼线团,他的论文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它的严谨,虽然读起来不那么轻松,但却不失睿智之作……因此,我深信福柯先生的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961年5月20日,福柯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被评为当年哲学学科的最优秀论文,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铜牌。还在福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以前,克莱蒙-费朗大学哲学系新任系主任维也曼在读完《疯癫史》手稿后,即致函尚远在汉堡的作者,希望延聘他为教授。福柯欣然接受,并于1960年10月就任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升任福柯为哲学系正教授。在整个60年代,福柯的知名度随着他著作和评论文章的发表而急剧上升:1963年《雷蒙·鲁塞尔》和《临床医学的诞生》 ,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1966年引起极大反响的《词与物》。19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国教育行政当局反思旧大学制度的缺陷,并开始策划改革之法。作为实验,1968年10月间,新任教育部长艾德加·富尔决定在巴黎市郊的万森森林兴建一座新大学,它将拥有充分的自由来实验各种有关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想法。福柯被任命为新学校的哲学系主任。但是,万森很快就陷入无休止的学生罢课、与警察的临街对峙乃至火爆冲突中,福柯的哲学系也在极左派的吵嚷声中成为动乱根源。在万森两年,是使福柯感到筋疲力尽的两年。1972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讲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走上了法兰西学院高高的讲坛,正式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进入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学术地位的颠峰:这是法国大学机构的“圣殿中的圣殿”。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了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着作的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最后一部著作《性史》的第一卷《求知意志》在1976年12月出版,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探究性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的观念史寄予厚望,并以务求完美的态度加以雕琢,大纲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终文本与最初计划相差甚大。这又是一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求知遗志》、《快感的享用》、《自我的呵护》、《肉欲的告赎》。可惜的是,作者永远也看不到它出齐了,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 福柯后来在美国待了很久,首先在水牛城大学,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柯在旧金山的同性恋社群中,犹其在BDSM社群中的活动使他染上了艾滋病,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病。1984年福柯逝世于巴黎,一开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庭成员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2023-09-02 22:28:351

福柯是哪个时代的思想家?

20世纪。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生平致力于探究权力(pouvior)与知识(savior)、话语(discours)与实践(practique)、身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其著作《规训与惩戒》、《疯癫与文明》等无数知识分子反复研读。与此同时,福柯的私人生活也为不少研究者所着迷。米勒在其著作《福柯的生死爱欲》中,检视了福柯早期的学术生涯,及其同时期的私人体验,并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了可能的关联。与其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相类似,福柯也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他支持激进左派,并与他们“分享着和平和自由主义的假设”。不少人将福柯看做“一个理想的样本,向世人展现如何过一种在智识和政治上保持严肃的生活。”然而,米勒却指出,他积极参与政治,是出于对个人“极限体验”的病态眷恋。扩展资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文教授马克·里拉在其文集《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里提到,在本质上,福柯是一个“自我的思想家”,他对政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也不承担真正的责任。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福柯认为,一个人的智识活动的源泉应当是发自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期许。基于此,里拉警示道,一个人也许会选择在心灵的旅途上追寻福柯的行迹,但是,如果认为这样的精神训练会揭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公共政治世界的话,那就是既危险又荒谬的。
2023-09-02 22:28:521

福柯是哪个时代的思想家?

福柯是20世纪初期的思想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作的详细过程;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
2023-09-02 22:29:091

什么是“福柯意义”?

福柯把疯癫当成一种精神疾病,但是,福柯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看到当下社会体制和新的监禁正在形成,所以,这里我要引用一些大约是无关西方社会宏旨的论题,而是要引入相关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现实,并以此与福柯对西方思想界的疯癫忧虑形成新的对照,这样的对比或许会给我们以新的启示。[他们面对体制的强大压力——这个体制正在“忙于与世界接轨”,结果就如鲁迅所说,“旧疾”与“新疾”并存,不但旧的专制压迫依存,中国人还要“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于是,“长时间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阉人”的“传统”更有了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学院里的知识者,他们时刻面临大学官僚体制的压制——“这儿没有真正独立自由的社团生存的环境,同样丧失了自发组织真正社会实践的自由。我们无法发表真正想说的东西……我们的嘴巴除了吃东西外,已不是为自己所生;我们的大脑除了装下统一配给的东西外,已不再是为自己思考”,而一旦“被划为思想的异端”,今后的命运更是不堪设想。 他们更面对成为“文明的奴隶”的危险:电视、电脑……“支配着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是我们发明的‘暴君"”,对“我们的思想进行着掠夺同化”,“不知不觉让我们交出了一切:时间,空间及思考”,“在未解除身体被奴役”的同时,我们的思想紧随网络时代文明“变化的迅速及无孔不入而丧失独立”。 而所有这一切外在的压制,都会转化为内在的困惑,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自身的种种矛盾和混乱,时时将我们逼近分裂与崩溃的边缘”;“每每在动笔写作的时候,本意以之摆脱孤独与寂寞,却更深地感到恐惧和寒冷,感到自己的无力,或许,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以上引文来自于钱理群《生命的沉湖》)在上面的分析中钱理群引用了一些读者给他的信件,并联系他自己的鲁迅研究和对当下社会新的社会体制与学术界形成的新的自我囚禁,即一种类似于古代科举的当代学院派学术规则。这样的剖析是触目惊心的。但是,我联系一下福柯的观点,就可以穿透许多的精神压力。福柯和钱理群的共同方面就是张举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批判功能;只不过福柯是通过对疯癫的理性结构解析从而对西方社会思想和社会监禁制度予以质疑和讽刺;而钱理群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近来也逐渐地从简单地对鲁迅的个案研究扩广到社会文化研究,并逐步对当代社会的种种黑暗面予以真正的鲁迅意义上的严厉批判。所以,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虽然仅仅对疯癫进行了网络式的全盘分析,对他也由此确立了一生的学术事业的基点,那就是结合自身的肉体和思想双重困惑,并联系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浩淼的西方历史世界,展开对精神史诸如疯癫、监狱、诊所、性伦理的全方位的批评和解构。而钱理群的思想基部就是逐渐延伸自己的鲁迅研究,并秉持真正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永远的批判立场,将对鲁迅研究的亲身体会转化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抱着悲壮(我认为钱理群在当代社会抱的就是一种悲壮的挣扎感,他的感受是与处于现代中国的鲁迅相通的)的对大众的罪感体认,将自己的关注层面逐步地转向务实,比如他对中小学的语文教育的关注和躬身体验就是他对当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状况予以担忧的最好表征了。而且我对钱理群的分析和忧虑是赞同的,我发现钱理群对学院派体制对学术的影响是深表担忧的。联系到本文的福柯疯癫探究,那就说明:福柯的疯癫研究其实也是建立在他对这种社会监禁体制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的。我们虽然都处在一种坐而论道的精神姿态上,但是我与福柯、钱理群的担忧是共同的,虽然我的担忧或许是低级的、无关宏大的理论构件的。然而,我对福柯的赞赏就在于他与我推崇的钱理群之鲁迅研究是有着内在的统一逻辑和相通的生命体验的。我深深地被当代的学院体制压抑着,也深感当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不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一条走向真正的自由解放的道路。说到底,我在这里对福柯疯癫的讨论兴趣是建立在我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精神所处的压抑气氛有着密切联系的。但我的讨论也只能如此,与钱理群的逐步绝望一样,虽然我太年轻,以至根本就不知道何谓真正的“绝望”。但我理解这种精神所处的困境,并深深地赞同福柯与钱理群在当代文化世界中所持有的悲观态度,即使是自己的疯癫也罢。 29在《大恐惧》这一章中,福柯分离了非理性和疯癫,并且认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所不能理解的是,非理性是理性的疯狂表现形式,是另一个纬度上的理性,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非理性日益被理性所禁锢;例如现代疯人院制度的建立,对疯癫的非理性予以实行愈加严酷的禁闭,在那些苦苦的高墙之内,疯人的遭遇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没有自由;其实他们不是到这里来治疗疾病的,而是被凌迟一样提供给那些所谓的文明医生进行层级逐渐推进的理论实验;也就是说,现代疯人,就是古代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但是疯人是遭受压迫的,是被主流民众所鄙视的;而普罗米修斯是被所谓的最具理性意识的哲学家大力赞扬的;显见,这对于那些忍受着酷刑折磨和民众讥笑嘲讽的疯人是多么的不公平啊!福柯说到:“如果说非理性的回归表现为大规模的重现,不受时间制约而自我继承,那么疯癫意识则伴有某种对现代性的分析,因而从一开始就把这种意识置于时代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在非理性意识和疯癫意识二者分道场镇的过程中,我们在18世纪末看到一个决定性的起点:一方面,非理性由此继续前进,借助行尔德林、奈瓦尔(Nerval)和尼采而愈益向时间的根源深入,非理性因此而成为这个世界的不合时宜的“切分音”;另一方面,对疯癫的认识则力求把时间更准确地置于自然和历史的发展中。正是在这一时期之后,非理性的时间和疯癫的时间就具有了两个相反的向量。一个是无条件的回归,绝对的下沉;另一个则相反,是按照历史时序而发展。”也就是说,非理性之所以在近代尤其是尼采那里得到隆重的礼遇,原因是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就有一股非理性的文学意识潜流在流淌着,只是它在古典时代被强大的理性文明给掩盖了。所以,非理性是理性自我反思的一种手段和对照面,故越来越被主流哲学和文学界看重,直到起自波德莱尔开启的现代派世界文学思潮,从而被视作拯救人类文明日益疲软的强心之针。但是,疯癫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虽然它也是一种非理性,甚至是最最强有力的非理性,然而疯癫却逐渐被主流文学放逐了,甚至在诗歌中也被辱骂和诅咒为魔鬼的兽性发作。相反的倒是这样,比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玄学派诗人艾略特就公然主张诗歌应该放逐个性,虽然他赞成一种诗歌对宗教上帝和黑暗元素的颠峰之类似疯癫的体验,主张回到神话创作并在著名长诗《荒原》中起用了基督神话元素,但是他整体上的放逐个性主义仍然说明了他是高压疯癫和歇斯底里的,这也可以从他对19世纪英国以拜伦、雪莱和济慈为主要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拒坼和批评看出来。所以,福柯的对疯癫和非理性的分离是有他的深刻寓意的,我们应该逃亡出非理性的理性面孔,如果我们同情真正的疯癫的话。 30“一般说来,文明构成了有利于疯癫发展的环境。如果说知识的进步能驱散谬误,那么它也能传播一种趣味,甚至一种嗜书疾。书斋生活,完全陷于抽象思辨,劳心不劳力,这些会产生极其灾难性的后果。”(福柯)这里福柯对现代文明予以一定的抨击,认为现代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文明的逐步提升,并不会阻遏疯癫的发作,相反的悖论是,现代文明的发达反而会导致疯癫的逐渐升级,就业和工作的压力、各种生活的紊乱,就是病因。进一步,福柯对书斋生活和学者生涯也有诚实和有益的忠告:由于学者大多是运用思辨抽象的思考来代替活生生的动感生活,而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的,这是需要我们这些乐于思考的人注意的
2023-09-02 22:29:202

福科是谁?

规训和惩罚
2023-09-02 22:29:352

关于福柯的理论

福柯理论:历史的基本素材都是以分散混乱的外形出如今我们长远,传统史学将一切的素材经过分析的过程重新编排,化减,或泯灭以求证实事情的连贯,对传统史学而言,不连贯只是临时混乱的谜团罢了,而史学家的任务是将这些谜团自历史的记录中移除。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继承了现代主义传统,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非常的含糊。有人就他的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倾向质疑他的政治活动。福柯的思想多有受尼采影响之处。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逝世于巴黎,2007年《时代高等教育指南》把他列为最多人引述的人文科学学者。
2023-09-02 22:29:491

叙事治疗的哲学观——福柯的主要思想

我们从叙事治疗的创始人麦克怀特和大卫爱普斯顿的著作《故事,知识,权利:叙事治疗的力量》可以看出,叙事的理念直接受福柯的思想影响。以下根据我的理解介绍下福柯的主要思想。了解一个人思想,要首先了解这个人。福柯的一生从某些角度看的确是声名狼藉者的一生,他身上的标签有抑郁症、吸毒、同性恋、性虐待,艾滋病、激进者等。但是这些都不影响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反而成就了他。福柯出生在一个普通乡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医生。福柯的中学成绩很好,并且考进了法国最富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个学校里面有很多大师,哲学家,这也为福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福柯这个人跟心理学息息相关,他在大学的时候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为此他一直在一个很有名的精神分析学家那里做心理分析,这个分析家是雅克u2022拉康的学生。福柯自己得了抑郁症因此研究精神病人,他写了大量的关于精神病人的著作。福柯本人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有稳定的性伴侣。1984年福柯死于艾滋病,据说是在一次同性恋群体的聚会中,发生不安全的性关系。福柯本人非常关注罪犯的状态,也曾为罪犯争取权力而斗争。福柯研究是边缘群体,精神病人/罪犯/同性恋者,就是因为福柯研究探寻的是边缘群体,他才能够反思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福柯是批判型的哲学家。福柯的理论里主要的两点1.关于知识和权力。这里说的权力不单单是指政治上的权力,是一个广义的权力。福柯认为掌握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了权力。比如我们推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科学又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掌握科学或者“真理”的人就有了更多的权力。我们会对那些烧香拜佛的人说“能不能科学点,那都是迷信”,这个时候我们是掌握权力的人。医生对患者说:你得了xxx病,要怎么怎么治,不能怎么怎么“这个时候医生是掌握了权力。知识/“真理”建构了权力。“任何一种权力的运用和实行,都会以一种真理论述为引导。我们不是因为这种真理而运用权力,而是因为权力的关系,我们才臣服于真理的生产(1980)。”福柯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大部分都是透过权力知识在行动,我们生活在权力/知识的框架中,不可能摆脱知识/权力而行动,我们承受着权力的影响,也使用权力影响着其他人。但是这并不对等,事实上,有些人承受的压制远远高于其他人,比如很多边缘群体。我记得之前蔡康永在节目上说,很不希望别人说到同性恋群体就只有他一个人活着的。其他同性恋的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权力压制下去。这个权力包括主流文化、宗教等。“我们不是要问为什么有人想要主宰别人,他们到底追求什么东西,又有什么样的策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事情在压制层面有效进行,持续不断地驱使我们身体,掌管我们姿态,主宰我们的行动。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臣民怎样透过那么多有机体、力量、能量、物质、思想等逐渐地、真实地、实质地构成。”简单来说,我一个人在广场上想吹个口哨,跳个舞,或者大声骂这场皇帝新装式的盛宴,可以吗?当然不行,因为我被知识/权利压制了。而这种隐形的权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因而让我们更加愚蠢,更加轻贱。2.语言与主体性。尼采著名的言论:‘上帝死了,福柯说:人死了。人这个主体必将消亡。福柯认为主体不是确定的,也是不稳定的,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一点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得到强有力证明。抑郁症患者建构出来的主体就是:我是没有用的,我没有价值,我没有别人好,我这么差没有人会喜欢.......福柯认为,心理学的工作应当是帮助精神病人从异化的状态中解除出来为宗旨(这直接是叙事理念),而现在的心理学的确在确定异化,你是抑郁症,你是多动症,你是反社会型人格.....福柯说“不要问我是谁,也不要希求我坚守自己、保持不变……让官僚和警察们去费心保存好我们的身份证件吧。”(《知识考古学》)关于语言,有语言学家说:我们语言先天就有缺陷。语言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事物人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用一个静态的语言描绘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合时宜的。而且语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民族的语言已经消失,有些词的含义也在变化。我们可能需要对我们的语言产生一定的质疑,语言真的是好的吗?ACT认为语言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有了语言,才有了痛苦。我们思考问题,表达问题都是用语言。当然这里的语言包括我们的内部语言。那福柯如何理解语言和主体性呢?福柯认为语言表达即主体。语言有很多局限性,每个语系都有自己的规则,语言限制了语言的使用者。在不同的时代下,只能用这个时代的方式表达,比如现在人就不会再去写古体诗。那语言这么都局限性,还能表达真相吗?值得反思。福柯最喜欢的一段话是:我必须继续,我必须说,只要还有话,我就必须去说。我必须说话,直到这些话找到我,直到它们说了我。
2023-09-02 22:29:581

福柯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有何影响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
2023-09-02 22:30:212

福柯权力观的四大特征

四大特征:1、福柯的权力观是非中心化的、非极权化的。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福柯权力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开启了一种理解权力的新方式,“创造了一种历史地研究权力的方法”。这一方法既不依赖于主体概念,也不依赖于永恒不变的结构概念,它是解释性的。福柯通过他的权力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人类社会的新视角。2、福柯权力观是真理性的、人道主义的。福柯揭示了真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联系,他的分析表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价值是紧紧地与统治技术缠绕在一起并支持它的。福柯的工作对宏观理论家和微观理论家都是强有力的批判,因为前者仅仅根据阶级或国家来看权力,后者由于过份注重设置和直接的相互作用而忽视了整个权力。3、福柯的权力观是生产性的思想,是对只将权力看作压迫性的传统权力观的一种重大突破。福柯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认识权力的复杂性以及深入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这里,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福柯后现代陌生化思维的魅力以及黑格尔“熟知非真知”格言的深刻。4、福柯权力观是具体的。在1978年的一次谈话中,福柯自己明确谈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权力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的社会里行使和运转的方式,归根结蒂没有很好地被认识到。一般说来,这些研究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西方工业社会里,谁行使权力,如何行使权力,对谁行使权力等问题,肯定是当前最实际的问题。
2023-09-02 22:30:551

关于福柯:权力即话语

最初接触米歇尔·福柯,是因为他的权力话语理论。作为法国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福柯致力于研究权力的运作机制。那么,究竟权力与语言或者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两句话说得透彻:Power creates knowledge because you know what you are allowed to know or what is considered as legitimate knowledge. Knowledge creates power because what you know governs what you can do. 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了权力就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因为语言和知识可以用来为巩固权力提供服务。反之,知识又能产生权力,因为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行动范围。 比如说占据统治地位者,自然享有话语主导权,并且可以通过话语来控制思想的导向。奥威尔的著作《动物庄园》中,动物们推翻了人类庄园主,本以为获得独立平等的地位,然而猪们却攫取了胜利果实,一再篡改曾经制定的戒律,用语言散布权威,甚至最终建立了新的专制统治。 另一方面,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权力。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暴风雨》中,奴隶卡利班提到了一句话,“你教会了我语言,我却用它来诅咒你”,典型地说明了语言可以派生出新的权力,甚至制衡已有权力。 这一观点完全可以用到社会的构建乃至于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构建中。Sex和gender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前者说明男女生理特性的差异,而后者强调所谓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或者对于女性的规约,是社会构建的产物,是权力话语作用的结果。 《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提到一个观点,即所谓的疯癫,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生物遗传的结果,而是文明与话语作用的产物。 因为疯癫与文明是站在所谓的文明一方给出的角度与判断。就好比说,谁知道究竟疯癫之人眼中的世界是正常的世界,还是所谓的文明之人眼中的世界是理想的。 由此想到,有一部小李子主演的电影《禁闭岛》。其中阐述的角度便是,所谓的文明人乃是真正的疯癫之人,而被视为疯癫之人者则是理智之人。 所以对于所存在之物与所处之事应当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我们现有的习以为常的许多观点与假设难度不是社会构建的结果吗? 还有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生活在人为设定的空间,他做的一切都是提前安排与计划好的,无数观众围观了他的生活,唯有他自己一无所知。当他最终发现他所处的世界其实是虚拟出来、供人娱乐的场所时,他毅然决然地撕破这样一层纸,前往真实的世界。 按照福柯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权力构建的产物,语言则是最有力的帮凶,编织出无数概念,而不同的权力所有者,都在试图搭建对自身最有利的知识结构。
2023-09-02 22:31:101

怎么理解福柯提出的无意识结构

大部分人都知道,从弗洛依德的观点,无意识的内容被还原成为婴儿时期被压抑的意外事件,因为无与伦比的特性。压抑是一种在早期童年就开始的过程,在环境的道德的影响下,并且继续一辈子。凭借精神分析,这些压抑被移除。被压抑者的愿意被再次成为意识。理论上而言,无意识因此发现它自己被掏空,也就是,被废除。但是事实上,婴儿-性的愿望-幻想一直继续到老年。
2023-09-02 22:31:212

米歇尔·福柯在哪本书提出话语权?

  《话语的秩序》,《语言与翻译的政治》一书中有译文。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话语权是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葛兰西的“领导权”、福柯的“权力话语”、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罗兰·巴特的“泛符号化”、鲍德里亚“仿像”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为研究媒介话语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话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媒介话语权对传播信息内容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行为产生的作用。
2023-09-02 22:31:292

逆练福柯什么意思?

福柯是一个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学者,法国人。他的著名理论就是关于“现代性”这个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通过“微观权力”作用于每个人的身体,对我们施加“规训”的。他的核心思想可见于《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一系列著作当中。要了解他的思想还得深入了解这些著作。他的理论看起来非常的高深,但是其实是对“现代社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进行解释,具体到学校、监狱、精神病院,也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中国有一些学者,误解了他的观点,把他所提到的一些负面的概念(这些概念,福柯本人持批判、警惕的态度),比如“全景敞视监狱”误认为是正确的,而且还倡导国家利用这些概念来开展社会治理。这是非常可笑的误解,被称作“逆练福柯”。
2023-09-02 22:31:371

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

米歇尔·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既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米歇尔·福柯经典名言语录1、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2、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3、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4. 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5、只要我们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与真理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6、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7、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8、小说不在于展示不可见,而是在于展示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9、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
2023-09-02 22:31:451

福柯是如何让分析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的?

福柯分析了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他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形态、古典时代的知识形态和现代的知识形态是三种不同类型。在文艺复兴时代,词与物之间以“模仿”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而启蒙运动开创的古典时代则以“同一和差异”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这种表征系统成为语法、自然史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世界进入现代之后,在现代人文科学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又“返回了语言”,并且发现语言是一个“粗暴的存在”。因此,在当代,语言反映世界与存在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怀疑,越来越受到批判。
2023-09-02 22:32:041

福柯所说的“自我技术”是什么?可以讲得好理解些吗?

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 。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
2023-09-02 22:32:152

米歇尔·福柯的个人成就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对福柯来说,“真理”(其实是在某一历史环境中被当作真理的事物)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福柯认为,依靠一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或通过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纪律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2023-09-02 22:32:241

福柯的图书目录

前言第一章 疯癫、理性与沉默心理学家的基本原则疯癫的历史作为心理分析的谱系学人、疯癫和作品第二章 文学、临床医学与话语分析之诞生空间、语言和死亡临床医学、目视和死亡源于解剖学精神的话语分析的诞生第三章 符号史与人之死亡表征时代生命、劳动和语言人的死亡与人文科学考古学尼采还是马拉美?第四章 从话语秩序到权力分析告别疯癫话语的秩序福柯的话语分析与德国人(康德、胡塞尔、卡西尔)话语分析“谁在说?”——作者的权力和杀戮的逻辑第五章 监狱、规训社会和心灵机制鼓动囚徒作为现代心灵谱系学的权力微物理学身体规训化与全景敞视主义个体的建构(包括皮埃尔·里维埃和“不名之人”)第六章 权力和性欲,生物政治和种族主义权力和知识与拉康的争辩性配置生物政治和种族主义第七章 治理理性、精神性与自我关怀治理理性什叶派的精神性与主体的呈现自我技术和自我关怀第八章 俄狄浦斯王、米歇尔·福柯与法则年表
2023-09-02 22:32:581

如果想了解福柯的知识/权力观,应该看哪本书?

孙雅罗米尔 《知识考古学》吧自由体  权力/知识进入福柯论述,是从《规训与惩罚》开始的,后面有《必须保卫社会》,《性经验史》,对这个命题都有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   《词与物》主要是针对知识型,而不是权力,是福柯在结构主义影响下所写的作品。《知识考古学》标志着一个转型,话语/实践的关系走上了反思性的前台,权力-知识命题呼之欲出,可以推测,70年代初,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义是权力-知识研究的酝酿和成熟期,《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中的很多论述即来源于期间的“讲义”性研究成果。 所以,建议你先看《规训与惩罚》,有精力了再看别的,总之,不是《知识考古学》,也不是《词与物》。 [已注销]
2023-09-02 22:33:261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一文中前言、正文与结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言中,福柯明确提出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追溯历史上疯癫的发展史来确定疯癫与理性的本质。正文包括九章。第一章“愚人船”,从中世纪时期众多的麻风病院开始叙述,谈到了中世纪流行的一种愚人船,这种船把疯子从一个城镇送到另一个城镇,以便让他们不断地流浪,这样城镇就可以驱逐他们。第二章“大禁闭”,叙述了17世纪广泛存在的禁闭所。第三章“疯人”,论述了17和18世纪人们对疯子的看法。第四章“激情与谵妄”,论述了疯癫的结构,福柯认为,疯癫的背后是人们对待激情与谵妄的态度。第五章“疯癫诸相”,描述了不同种类的疯癫。第六章“医生与病人”,描述了历史上治疗疯癫的各种方法。第七章“大恐惧”,描述了在18世纪中期西方出现的一种恐惧。恐惧来源于禁闭所,人们认为禁闭所的疯子之间正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疾病。第八章,描述了自18世纪开始的、人们要求把疯子和罪犯区分开来的愿望。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描述了精神病院的产生以及它的作用。结论中,福柯以评论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多幅油画作为总结表明了疯癫的本质。
2023-09-02 22:33:581

福柯的《词与物》主要阐述了什么?

《词与物》主要阐述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在书中,福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承担科学话语的个人在其环境、作用、知觉能力和实际可能上无不被统治和支配着他们的历史条件所决定”。而且正是这种条件提供了认识文化和知识形态的基础。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提出“人的死亡”的观点,认为人不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知识建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对现存占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的颠覆,它们使这些传统的知识形态“非合法化”;认为现代的哲学已经超越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解放的境地。福柯特别批判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为反对马克思而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09-02 22:34:111

军师米歇尔·福柯是谁?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生平简介

米歇尔福柯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保罗是一名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放弃了保罗的名字,这可能与他和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起初,他的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上,但当他进入一所耶稣会士开办的中学时,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在此期间,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师范学院,这是法国学术生涯的传统门户。福柯在巴黎师范学院的时光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当时法国对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等德国哲学家越来越感兴趣。福柯的教授之一让希普雷特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专家。当时莫里斯梅洛-庞蒂也在巴黎师范学院任教,他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课程在一些学生中很受欢迎,包括福柯。在巴黎师范学院学习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乔治坎吉勒姆建立了关系。福柯在巴黎师范学院的私生活并不愉快。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甚至试图自杀。他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虽然,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因此,他不仅接受了哲学教育,还接受了心理学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一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接触了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和范格尔等思想家。最后,福柯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比如巴黎师范学院的其他许多学生。1950年至1953年,他是法国共产党党员。他是由他的老师阿尔都塞介绍的。像许多其他人一样,由于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他退出了共产党。与许多其他人不同,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福柯在1950年通过了毕业考试,他在巴黎师范学院教了一段时间书,但是他对此不感兴趣,所以他很快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位老师和朋友乔治杜梅兹尔为他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找到了一份代表法国文化的工作。1954年至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波兰华沙和德国汉堡大学担任文化代表。之后,他去了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迪弗特。只要他在法国,他就一直与丹尼尔迪特尔保持非一夫一妻制的关系。早在巴黎师范学院时期,福柯就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碰巧他父母的世交杰奎琳威尔道是一位心理学家,而杰奎琳的丈夫乔治威尔道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威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与杰奎琳一起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范格尔的书《梦与存在》。该书完成后,福柯应杰奎琳的要求为法文版正文作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前草草写了一篇比正文还长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辉煌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序言比正文还长的罕见译著由德克莱斯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系列。同年,福柯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系列,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否认这本书不成熟,所以1962年再版时几乎面目全非。1955年8月,在著名神话学家乔治杜梅兹尔的极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担任了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馆”的馆长。因此,他花了很多时间组织教学之外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三年里,福柯开始写他的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大量收藏的16世纪的医学历史档案、信件和各种珍本书籍,也得益于乔治杜梅兹尔的不断监督和帮助,《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在福柯离开瑞典时基本完成。1958年,福柯因觉得教学和工作负担太重,于6月辞职回到巴黎。两个月后,在乔治杜梅兹尔的帮助下,也因为福柯在瑞典期间出色的组织能力,他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福柯到达波兰,但他没有在那里呆多久。原因很戏剧性:他被波兰情报机构骗了。傅很早以前就是同性恋了,也不隐瞒。就个人生活而言,这个男人显然配得上“浪漫”的名声。然而,在东西方冷战如火如荼的20世纪50年代,双方都在竭力刺探对方。就在1959年,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请假。大使本来已经打算提拔福柯,于是请他担任参赞一职,同时写信要求正式任命。于是,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浪漫的年轻哲学家落入陷阱。离开波兰后,福柯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以汉堡为目的地,仍然担任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终于在德国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本书的厚度和深度同样惊人:整本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17世纪以来疯癫和精神病概念的演变,详细梳理了疯癫形象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的形成和转化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国家博士学位申请者要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于是福柯决定翻译康德的《实用人类学》,用一篇引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介绍从未发表过,但福柯研究者发现,他后来在《词与物》和《知识考古学》中成熟和体现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其实已经在这篇论文中形成了。在福柯的邀请下,他在亨利四世中学时的前哲学老师、时任巴黎师范学院院长的让希普雷特欣然同意担任他的二级论文的“研究导师”,并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任巴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的乔治坎吉尔赫姆为他的主要论文导师。后者称赞《疯癫史》,并为他写下如下评语:“鉴于福柯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关注精神病对现代人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多重用途,人们将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搞乱阿里阿德尼的线程组,他的论文综合了分析和综合。虽然读起来不那么容易,但它是一部明智的作品.因此,我深信福柯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1961年5月20日,福柯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还被评为当年哲学类最佳论文,并授予作者一枚铜奖。在福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之前,克莱蒙费朗大学哲学系新任系主任维耶曼看了《疯癫史》的手稿后,给还在汉堡的作者发了一封信,希望聘请他当教授。福柯欣然接受,并于1960年10月成为一名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晋升福柯为哲学系正教授。整个20世纪60年代,福柯的知名度随着其著作和评论文章的出版而急剧上升:1963年《雷蒙鲁塞尔》和《临床医学的诞生》,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1966年《词与物》,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国教育行政部门反思旧大学制度的缺陷,并开始筹划改革方法。作为一项实验,1968年10月,新任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决定在巴黎郊区的万森林建一所新大学。它将有充分的自由试验各种有关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思想。福柯被任命为新学校哲学系的系主任。然而,万森很快陷入了无休止的学生罢课,在街头与警察对峙,甚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福柯的哲学系也在极左的叫嚣中成为动乱的根源。在万森的两年,是让福柯感到疲惫的两年。1970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走上法兰西学院的讲台,正式成为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进入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到学术地位的巅峰:它是法国大学机构的“圣殿之殿”。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说中,福柯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三个影响他思想的人:让希普雷特、乔治坎吉尔赫姆和乔治杜梅兹尔。福柯对他们表示了真诚的敬意。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运动。他利用自己的名声支持旨在改善囚犯人权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小组”,收集和整理监狱系统日常运作的详细过程。他签署了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和萨特一起参加支持监狱暴动者的抗议游行;冒着风险去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这一切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以及监禁和惩罚过程的运作。这些思想构成了他在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的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最后一本书《性史》,第一卷《求知意志》,出版于1976年12月。这部作品的目的是探讨历史上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的观念史寄予厚望,并以完美的姿态对其进行了雕琢。提纲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最后的文本与原计划大相径庭。这是另一部伟大的作品。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求知意志》、《快感的享用》、《自我的呵护》和《肉欲的告赎》。可惜作者永远也看不全。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去世,享年58岁。福柯后来在美国呆了很长时间,先是在布法罗大学,然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傅在三藩市的同性恋社区,他在社区的活动使他感染了艾滋病,因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疾病。福柯于1984年在巴黎去世。起初,他的一些朋友和家人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2023-09-02 22:34:361

米歇尔·福柯的个人作品

《疯癫与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是1961年出版的,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书,是他在瑞典教法语时写的。它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出版于1966年,它主要的论点在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福柯称之为认识型(épistémè)),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人”做为研究的中心。既然“人”的概念并非先验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识型形塑的结果,那么它也就会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 ] 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流淌于所有人文学科中语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语言学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型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这本书“妙语连珠,深奥晦涩,充满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足的学术论着,甫经出版即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书:第一版由法国最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于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册,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册,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据说到80年代为止,《词与物》仅在法国就印刷了逾10万册。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同样戏剧,评论意见几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称颂,就是愤然声讨,两造的领军人物也个个了得:被誉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大哲学家萨特声称这本书“要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所能修筑的抵御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道堤坝”,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杂志也连续发表批驳文章;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识分子们同似乎该不共戴天的共产党人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里:虽然进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对这一点上,两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这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冈奎莱姆拍案而起,他于1967年发表长文痛斥“萨特一伙”对《词与物》的指责,并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福柯所开创的是一条崭新的思想系谱之路,这恰恰又是固守“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萨特等所不愿意看到并乐意加以铲除的。不管怎样,《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巨大声望。不久,福柯又一次离开了法国,前往突尼斯大学就任哲学教授。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这是一个“革命”的口号和行动时期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时期,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福柯投身于其中,发挥了相当的影响。此后,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现于法国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和请愿书中。 《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于1975年。它讨论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通过死刑或酷刑)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福柯在这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对罪犯的惩罚与犯罪是一个相互关系——两者互为前提条件。福柯将现代社会比做边沁的《全景监狱》(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传统帝王透过凌迟罪犯、斩首示众,以肉体的展示来宣示自身统驭的权威,这种直接曝入施力者与受力者的脚色,16世纪进入古典时代,福柯以两个历史事件作为典范,说明规训手段的方式与样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于欧洲,为了让发生鼠疫的地区灾情不致继续扩散,指示每户人家关紧门户,闭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经许可下到公共空间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枪的军人以及固定时间出来巡察、点名,透过书写登记,记录每个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长进行重新审核,规训方式从原来展示威吓,至现代转变成用科学知识、科层制度进行各种分配安置,显示规训手段的改变。福柯无意解释罪犯是怎么来的,或是为何会有犯罪的行为等等起源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等问题。他要强调某种机制存在于那边,原本只是要将一群扰乱社会秩序者关起来,然这件单纯事情开始被关注,研究为何这群人这么不同,观察颅骨大小、小时候是否被虐待,开始产生心理学、人口学、犯罪学这些学问,为“罪犯”这个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时加以主体化罪犯,试图让人正视强调这命题。再从这套认识,于监狱中透过反覆操练、检查审核、再操练,不只是要矫正犯人,并要犯人认清自己是个罪犯,是拥有偏差行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矫正自己,监狱、警察都是在“帮助”你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套机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不只告诉罪犯你必须做什么,还会要求时时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并且如何为自己的这个罪犯身份,忏悔和自我审查。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从1971年1月开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为止,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一周一次的教学课程。当时的讲稿和录音皆有留存,且正陆续出版中。此外,福柯在1983年曾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以英文做了六场讲课,后来以福柯说真话(FEARLESS SPEECH)的书名出版。以下为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课程主题:认知的意志(1970-1971年)形式理论与制度(1971-1972年)惩罚的社会(1972-1973年)精神病学的权力(1973-1974年)不正常的人(1974-1975年,已出版)必须保卫社会(1975-1976年,已出版)安全、领土与人口(1977-1978年)生命政治的诞生(1978-1979年)对活人的治理(1979-1980年)主体性与真理(1980-1981年)主体解释学(1981-1982年,已出版)对自己与他人的治理(1982-1983年)对自己与他人的治理:说真话的勇气(1983-1984年)
2023-09-02 22:34:461

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

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1、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2、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3、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些使他们更沉溺于他们谵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于衷。4、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5、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6、只要我们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与真理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7、以支持或反对的名义来解释推理、真理、或知识是毫无意义的。8、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多少种欲望与野心,这个世界就有多少种面孔。9、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人类就把劳动视为一种苦修,指望它具有赎罪的力量。10、正如死亡是人类生命在时间领域的界限,疯癫是人类生命在兽性领域的界限。
2023-09-02 22:35:171

下面属于福柯的作品的是()。

下面属于福柯的作品的是()。 A.《知识考古学》B.《规训与惩戒》C.《性史》D.《疯癫与文明》正确答案:ABCD
2023-09-02 22:35:411

大家都是怎么看福柯这位哲学家的?

朋友眼中的福轲 与他接触的人都惊叹于他的才华,他的朋友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说:“我认为福柯的思想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之一。福柯曾标志着一个时代,他也会永远标志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福柯的形象似乎会被长久铭记,不容抹杀,并不像福柯在虚无一书结尾时所说的那样,沙滩上勾画出的图画,随着海水涨潮或死亡的突然来临而消失。” 德勒兹说的并不是恭维话,在后现代话语中,哲学的终结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上帝死了。”福柯接上尼采的话说,“人死了。”事隔这么多年,还没有哪一位哲学家能接得上这句话,只有福柯。 但福柯的忘年之交乔治.杜梅泽尔却说,福柯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他戴着面具,而且经常更换。面具后面藏着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福柯,他的真实个性难以看清。 哲学老师眼中的福柯 他的哲学老师皮埃罗说,他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哲学好奇的,这些人向往宏大的知识体系、伟大的著作;而另一类关心个体、关心生命问题;笛卡尔代表第一类,帕斯卡尔代表第二类。福柯属于第一类。可见他在老师的眼里,是和笛卡尔一样的人物。 福柯学习努力,他的另一位哲学老师这样评价他:“他要求自己很严格,虽然我后来教过一些比他有天赋的学生,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迅速领悟要点,并像他那样严密组织思路。” 高师同学眼中的福柯 在尤里姆街高师同学的眼里,福柯是个又勤奋又古怪的人,他时常一言不发,整天埋头读书。福柯读书到底有多努力呢?他高师的同学透露了一些细节:“他读书之余还做卡片,并把它们有条不紊,精心细致的排列在卡片盒里。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地寻找哲学家柏格森的讲课笔记。福柯同学口中的福柯,博览古典哲学著作(如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是个有着很高文化素养,逻辑清晰,工作能力很强,有着广博兴趣的不同凡响的人物。同时,他又是桀骜不驯的人,他展示给大家的多半是他孤独的性格。读高师那几年,他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只有在嘲弄和挖苦他讨厌的同学时才显得很兴奋。他会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经常与人争吵,狂妄自大地在食堂里语言攻击同学,还喜欢展示自己特有的才华,这都是福柯当时的行为。那个时候,他被看作是半个疯子,不仅如此,这个问题青年还用剃须刀划自己的胸脯,在半夜拿着匕首追同学,曾几次试图自杀,心理极为脆弱。一位当时十分了解福柯的人认为,“他的一生都伴着癫狂” 。 学生眼中的福柯 然而,学生口中的福柯却是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博古通今,逻辑清晰,才华横溢的。学生们都非常崇拜他,常常陶醉于他激烈的言辞和知识性的讲解中。课堂上,他的学生因他滔滔不绝的知识系统,而对他钦佩不已。在法兰西学院,每次只要是福柯讲课都爆满,大厅被围的水泄不通,300个座位内挤了500个人,有些来晚了的人只得在窗栏上听他长达2小时课。为了控制听课人数,学院还曾将他的上课时间从原来的傍晚改到了早上的9点,可这样做还是没能控制住蜂拥而来的学生。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福柯的多面性,在朋友眼中,他是伟大而多变的;在哲学老师眼中他是集才华与努力于一身的;在他高师同学的眼中福柯是个有怪癖、有才华又刻苦努力的疯子;而在他学生的眼中,福柯绝对是知识的化身,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是很理想的导师;当然福柯不只有这些面,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对他的评价,就像杜梅泽尔说的,我们很难把福柯看清楚。
2023-09-02 22:35:481

福柯的 Dits Et Ecrits中文叫什么?谢谢!

福柯《言论与写作集》(Dits et Ecrits, Ⅰ- Ⅳ,1994)
2023-09-02 22:35:561

《福柯思想肖像》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福柯思想肖像》(刘北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GIJ0coByFgtSWhKbilOWQ 提取码:52w5书名:福柯思想肖像作者:刘北成豆瓣评分:8.5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4-30页数:326内容简介:作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福柯及其著作影响世界学术界甚广。他侧重边缘历史的研究,为西方当代文化的发展重新建立了坐标。其知识考古、系谱学、知识-权力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依旧具有重大的影响。福柯的个人经历也颇值得关注,他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在风云变幻之间勾勒出那段时间法国学界的气象;他的同性恋形象也使他迥异于其他学人。本书取精用宏,叙事生动,为中国读者了解福柯打开了一扇大门。作者简介:刘北成,1949年8月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编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译有《论历史》、《欧洲近代思想史》、《疯癫与文明》、《白银资本》、《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
2023-09-02 22:36:031

福柯都有什么代表作

《精神病与人格》《现象学和心理学》《精神病的历史》《论康德人类学的形成及其结构》《从实用观点看的人类学》《精神病的历史》《精神病的历史》《文明与心态》《精神病与非理性:古典时期精神病的历史》《康德人类学》《精神病与百理性:古典时期精神病的历史》《精神病的历史与文学》《诊疗所的诞生》《雷蒙德·鲁塞尔》《精神病与人格》《精神病与心理学》《诊疗所的诞生:一种医学望诊的考古学》《雷蒙德·鲁塞尔》《尼采全集》《语词与事物》《尼采全集》《语词与事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知识考古学》《巴塔耶全集》《巴塔耶全集》《伊甸,伊甸,伊甸》《论马奈》《精神病与社会》《返回历史》《论述的秩序》《美洲白色黑奴》《对二十所监狱所做的调查表报告》《对一所典型监狱的调查》《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反俄狄浦斯》《拱门》《古希腊时期真理的意愿》《17世纪的礼仪、戏剧及政治》《文学与罪行》《惩治的社会》《皮埃尔·里维耶及其作品》《解放报》《监狱中的自杀事件》《我,皮埃尔·里维耶》《这不是一支烟斗》《精神病治疗学的权力》《研究》《同性恋百科全书》《公开讨论监禁制度》《监视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观察家》《法国大学的偶像:拉康、巴特、李欧塔和福柯》《论述与镇压》《弗洛伊德以前的儿童性欲研究》《知识的意愿》《知识的意愿》《性史》《知识的意愿》《监视与征罚》《性史》《性史》《Le Gai Pied》《世界报》《世界报》《真理意志》《真理情形主体性》《性与孤独》《主体性与真理》《基督教与忏悔》《生命权力的诞生》《做坏事,说好话:论法律程序中的招认和见证的功能》《时代周刊》《法国的权力哲学家》《古代文化中对于自身的关怀》《自身的技术》《性史》《快感的运用》《福柯作品评注》《关于自身的艺术与自身的书写》
2023-09-02 22:36:191

福柯的代表作是哪些啊?谢谢!

米歇尔·福柯——生平与著作小江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26日出生于法国维艾纳省省会普瓦捷,这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宁静小城。他父亲是该城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母亲也是外科医生的女儿。福柯在普瓦捷完成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945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参加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并于1946年顺利进入高师学习哲学。1951年通过大中学教师资格会考后,他在梯也尔基金会资助下做了1年研究工作,1952年受聘为里尔大学助教。1954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代表作《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2023-09-02 22:36:472

《词与物》中福柯提出了什么观点?

《词与物》主要阐述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在书中,福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承担科学话语的个人在其环境、作用、知觉能力和实际可能上无不被统治和支配着他们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2023-09-02 22:36:541

《米歇尔·福柯传》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米歇尔·福柯传》([法] 迪迪埃·埃里蓬 (Didier Eribo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O8Lw1Ax6ZL7Ngdt0LMUbA 提取码:kryc书名:米歇尔·福柯传作者:[法] 迪迪埃·埃里蓬 (Didier Eribon)译者:谢强豆瓣评分:8.1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6页数:434内容简介: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 、美国。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知识分子,与戴高乐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为结构主义化身,将自己定位为法国思想时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又成为一名左派和社会活动家。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他“悄悄地”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这个法国学术最高荣誉殿堂的讲席。1984年,因感染艾滋病去世。本书以简洁、清晰可读的叙述,有条不紊地追溯了米歇尔·福柯的生命足迹,揭开了围绕这位辉煌哲学家的许多神话和谣言,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福柯的每一部著作及其观点,并重新构建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今天的法国的文化、政治和思想生活。作者简介:迪迪埃·埃里蓬 Didier Eribon (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他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其中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反 思同性恋问题》《回到兰斯》《一种少数人的道德》《逃脱精神分析》等。2008年,埃里蓬获得耶鲁大学颁发的布鲁德纳奖(Brunder Prize),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译者 谢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主要从事电影、哲学笔译工作。曾派往国外多年,任外交官和商务首席代表,现为中国电影集团译审。主要译著有《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权利与反抗》(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影1 运动—影像》、《电影2 时间—影像》(湖南美术出版社)、《马奈的绘画》(湖南教育出版社)、《哲学家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
2023-09-02 22:37:021

《再见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再见福柯》(黄瑞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V1zrOhs4mTDEQIlWZgJiQ 提取码:ude0书名:再见福柯作者:黄瑞祺豆瓣评分:8.1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8-9页数:313内容简介:《再见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叙述了:1976年,福柯出版《性史》的第一卷《认识的意志》之后,知识界对其他卷册的出炉翘首以待。结果一直到1984年6月去世前,福柯才亲自校竣出版《性史》二、三卷,第四卷未完成。这的确是个很不寻常的现象。而二、三卷与第一卷以及之前的著作有相当大的差异,过去的重点放在知识/权力的主轴上,后来则转移至自我伦理学;在写作风格上也从华丽炫目而趋于素朴清晰。《再见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是对上述现象的分析与讨论,它集结了新一代学者黄瑞祺、李猛、陈泓易等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当代中文世界福柯研究的较高水平。作者简介:黄瑞祺: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社会暨政治学博士。已出版:《社会理论与社会世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再见福柯》(台北:松慧,2005)、《现代与后现代》(第二版,台北:巨流,2000)、《批判社会学》(台北:三民,修订三版,2007)、《后学新论》(台北:左岸,2003)。
2023-09-02 22:37:151

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

米歇尔·福柯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既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米歇尔·福柯经典名言语录1、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2、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3、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4. 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5、只要我们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与真理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6、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7、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8、小说不在于展示不可见,而是在于展示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9、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
2023-09-02 22:37:441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内容是什么?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一种通过使权力运作变得更轻便、迅速、有效来改善权力运作的功能机制,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社会而进行巧妙强制的设计。从一种异常规训的方案转变为另一种普遍化监视的方案,是以一种历史变迁为基础的:在17和18世纪,规训机制逐渐扩展,遍布了整个社会机体。福柯全景敞视主义规训权力福柯认为全景敞视主义的苗头最初发生于一些极端的社会情况,例如战争、瘟疫等等。他援引了17世纪欧洲对付瘟疫的应急方案,以彰显每个人在受到某种绝对的监管的社会现象。在瘟疫爆发时,由于情况特殊,政府对市民的管理实行类似军事化的严厉监督。监督变得直接、细化,它把监督权下放到基层,权力监督范围不断缩小,小范围的监督者对大范围的监督者负责。这样,几乎每一个市民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监督,直到瘟疫结束。“这种监视建立在一种不断的登记体制的基础上”。换而言之,监督建立在不断获取、更新被监督者的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权力的细化、具体化都是为了更加容易地获取被监督者的信息,或者说所有的临时应急措施都是出于这种目的。毋庸置疑,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监管有助于政府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这些特殊时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断受到监视。一旦情况对应于普遍的情况时,我们发现监视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应对瘟疫这么简单了。扩展资料:米歇尔·福柯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他一开始的成绩中上,但当他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福柯的教授之一,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的专家。梅洛·庞蒂当时也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学,他对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课程在包括福柯在内的一部分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康吉莱姆、乔治·康奎荷姆),建立了关系。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触。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歇尔·福柯
2023-09-02 22:37:581

米歇尔?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心理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还在一所监狱中兼职。1954年起在很多大学中任职,1961年写出《疯癫与文明》,以后陆续发表《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重要著作。其中,《词与物》的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为其带来巨大荣誉。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人类知识的历史所做的“考古学”研究,影响了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疯癫与文明》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前言中,福柯明确提出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追溯历史上疯癫的发展史来确定疯癫与理性的本质。正文包括九章。第一章“愚人船”,从中世纪时期众多的麻风病院开始叙述,谈到了中世纪流行的一种愚人船,这种船把疯子从一个城镇送到另一个城镇,以便让他们不断地流浪,这样城镇就可以驱逐他们。第二章“大禁闭”,叙述了17世纪广泛存在的禁闭所。第三章“疯人”,论述了17和18世纪人们对疯子的看法。第四章“激情与谵妄”,论述了疯癫的结构,福柯认为,疯癫的背后是人们对待激情与谵妄的态度。第五章“疯癫诸相”,描述了不同种类的疯癫。第六章“医生与病人”,描述了历史上治疗疯癫的各种方法。第七章“大恐惧”,描述了在18世纪中期西方出现的一种恐惧。恐惧来源于禁闭所,人们认为禁闭所的疯子之间正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疾病。第八章,描述了自18世纪开始的、人们要求把疯子和罪犯区分开来的愿望。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描述了精神病院的产生以及它的作用。结论中,福柯以评论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多幅油画作为总结表明了疯癫的本质。《疯癫与文明》是福柯的博士论文,在答辩之前已经出版。这部著作受尼采影响很大,福柯希望自己能够在“伟大的尼采式求索的光辉照耀下”展开文化的研究。此前,他曾经写过一部《精神疾病与人格》的著作,因此《疯癫与文明》以精神病作为主题也是有原因的。《疯癫与文明》是福柯整个思想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于了解福柯深邃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阐述的理性与疯狂,尤其是对疯狂所作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学的考证,彻底推翻了西方传统哲学所赖以生存的理性的观念。对西方思想的进一步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尤其对西方的文艺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福柯一反过去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意识形态的反映和社会状况模仿的论点,认为文学是人们的被社会排斥和阉割的话语方式的一种反映,是疯狂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观点促进了美国新历史主义的出现。《词与物》主要阐述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在书中,福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承担科学话语的个人在其环境、作用、知觉能力和实际可能上无不被统治和支配着他们的历史条件所决定”。而且正是这种条件提供了认识文化和知识形态的基础。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提出“人的死亡”的观点,认为人不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知识建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对现存占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的颠覆,它们使这些传统的知识形态“非合法化”;认为现代的哲学已经超越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解放的境地。福柯特别批判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为反对马克思而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接着,福柯分析了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他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形态、古典时代的知识形态和现代的知识形态是三种不同类型。在文艺复兴时代,词与物之间以“模仿”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而启蒙运动开创的古典时代则以“同一和差异”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这种表征系统成为语法、自然史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世界进入现代之后,在现代人文科学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又“返回了语言”,并且发现语言是一个“粗暴的存在”。因此,在当代,语言反映世界与存在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怀疑,越来越受到批判。福柯认为,古典的词与物的表征系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知识系统的分裂,原本融为一体、以“科学”为名的知识体系被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后,福柯认为,伴随着知识系统的前进,人类的知识体系仍然会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新的知识体系将会出现。尼采对福柯的影响比较大,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福柯则指出随着上帝的死亡,“人”也必然死亡。正是在思考“人的死亡”的过程中,福柯发表了《词与物》这部纯学术著作。实际上,在1966年出版之前,福柯曾经在巴西圣保罗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的基础就是《词与物》的草稿,但当时反响不大。但该书出版后,却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该书很快变成畅销书,在三四年时间内,连续加印十几次,总印数达11万册,对一部纯学术而且极其艰深的著作来说,能够达到这样畅销的程度是极其罕见的。该书首先在学术界激起热烈反响,许多结构主义者极力推崇《词与物》,认为它带来了存在主义的灭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接着,公众也热情地接受了这本书,许多人以是否拥有和读过这本书作为判断对方是否有文化的标准。《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该书的主要贡献是研究了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提出了自己的“话语实践理论”,从而为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反思自己的历史、思考知识的现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2023-09-02 22:38:161

什么是“福柯意义”?

福柯把疯癫当成一种精神疾病,福柯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看到当下社会体制和新的监禁正在形成,这里我要引用一些大约是无关西方社会宏旨的论题,而是要引入相关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现实,并以此与福柯对西方思想界的疯癫忧虑形成新的对照,这样的对比或许会给以新的启示。早年生活: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扩展资料: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了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的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歇尔·福柯
2023-09-02 22:38:251

什么是“福柯意义”

福柯把疯癫当成一种精神疾病,但是,福柯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看到当下社会体制和新的监禁正在形成,所以,这里我要引用一些大约是无关西方社会宏旨的论题,而是要引入相关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现实,并以此与福柯对西方思想界的疯癫忧虑形成新的对照,这样的对比或许会给我们以新的启示。[他们面对体制的强大压力——这个体制正在“忙于与世界接轨”,结果就如鲁迅所说,“旧疾”与“新疾”并存,不但旧的专制压迫依存,中国人还要“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于是,“长时间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阉人”的“传统”更有了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学院里的知识者,他们时刻面临大学官僚体制的压制——“这儿没有真正独立自由的社团生存的环境,同样丧失了自发组织真正社会实践的自由。我们无法发表真正想说的东西……我们的嘴巴除了吃东西外,已不是为自己所生;我们的大脑除了装下统一配给的东西外,已不再是为自己思考”,而一旦“被划为思想的异端”,今后的命运更是不堪设想。 他们更面对成为“文明的奴隶”的危险:电视、电脑……“支配着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是我们发明的‘暴君"”,对“我们的思想进行着掠夺同化”,“不知不觉让我们交出了一切:时间,空间及思考”,“在未解除身体被奴役”的同时,我们的思想紧随网络时代文明“变化的迅速及无孔不入而丧失独立”。 而所有这一切外在的压制,都会转化为内在的困惑,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自身的种种矛盾和混乱,时时将我们逼近分裂与崩溃的边缘”;“每每在动笔写作的时候,本意以之摆脱孤独与寂寞,却更深地感到恐惧和寒冷,感到自己的无力,或许,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以上引文来自于钱理群《生命的沉湖》)在上面的分析中钱理群引用了一些读者给他的信件,并联系他自己的鲁迅研究和对当下社会新的社会体制与学术界形成的新的自我囚禁,即一种类似于古代科举的当代学院派学术规则。这样的剖析是触目惊心的。但是,我联系一下福柯的观点,就可以穿透许多的精神压力。福柯和钱理群的共同方面就是张举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批判功能;只不过福柯是通过对疯癫的理性结构解析从而对西方社会思想和社会监禁制度予以质疑和讽刺;而钱理群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近来也逐渐地从简单地对鲁迅的个案研究扩广到社会文化研究,并逐步对当代社会的种种黑暗面予以真正的鲁迅意义上的严厉批判。所以,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虽然仅仅对疯癫进行了网络式的全盘分析,对他也由此确立了一生的学术事业的基点,那就是结合自身的肉体和思想双重困惑,并联系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浩淼的西方历史世界,展开对精神史诸如疯癫、监狱、诊所、性伦理的全方位的批评和解构。而钱理群的思想基部就是逐渐延伸自己的鲁迅研究,并秉持真正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永远的批判立场,将对鲁迅研究的亲身体会转化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抱着悲壮(我认为钱理群在当代社会抱的就是一种悲壮的挣扎感,他的感受是与处于现代中国的鲁迅相通的)的对大众的罪感体认,将自己的关注层面逐步地转向务实,比如他对中小学的语文教育的关注和躬身体验就是他对当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状况予以担忧的最好表征了。而且我对钱理群的分析和忧虑是赞同的,我发现钱理群对学院派体制对学术的影响是深表担忧的。联系到本文的福柯疯癫探究,那就说明:福柯的疯癫研究其实也是建立在他对这种社会监禁体制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的。我们虽然都处在一种坐而论道的精神姿态上,但是我与福柯、钱理群的担忧是共同的,虽然我的担忧或许是低级的、无关宏大的理论构件的。然而,我对福柯的赞赏就在于他与我推崇的钱理群之鲁迅研究是有着内在的统一逻辑和相通的生命体验的。我深深地被当代的学院体制压抑着,也深感当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不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一条走向真正的自由解放的道路。说到底,我在这里对福柯疯癫的讨论兴趣是建立在我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精神所处的压抑气氛有着密切联系的。但我的讨论也只能如此,与钱理群的逐步绝望一样,虽然我太年轻,以至根本就不知道何谓真正的“绝望”。但我理解这种精神所处的困境,并深深地赞同福柯与钱理群在当代文化世界中所持有的悲观态度,即使是自己的疯癫也罢。 29在《大恐惧》这一章中,福柯分离了非理性和疯癫,并且认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所不能理解的是,非理性是理性的疯狂表现形式,是另一个纬度上的理性,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非理性日益被理性所禁锢;例如现代疯人院制度的建立,对疯癫的非理性予以实行愈加严酷的禁闭,在那些苦苦的高墙之内,疯人的遭遇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没有自由;其实他们不是到这里来治疗疾病的,而是被凌迟一样提供给那些所谓的文明医生进行层级逐渐推进的理论实验;也就是说,现代疯人,就是古代的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但是疯人是遭受压迫的,是被主流民众所鄙视的;而普罗米修斯是被所谓的最具理性意识的哲学家大力赞扬的;显见,这对于那些忍受着酷刑折磨和民众讥笑嘲讽的疯人是多么的不公平啊!福柯说到:“如果说非理性的回归表现为大规模的重现,不受时间制约而自我继承,那么疯癫意识则伴有某种对现代性的分析,因而从一开始就把这种意识置于时代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在非理性意识和疯癫意识二者分道场镇的过程中,我们在18世纪末看到一个决定性的起点:一方面,非理性由此继续前进,借助行尔德林、奈瓦尔(Nerval)和尼采而愈益向时间的根源深入,非理性因此而成为这个世界的不合时宜的“切分音”;另一方面,对疯癫的认识则力求把时间更准确地置于自然和历史的发展中。正是在这一时期之后,非理性的时间和疯癫的时间就具有了两个相反的向量。一个是无条件的回归,绝对的下沉;另一个则相反,是按照历史时序而发展。”也就是说,非理性之所以在近代尤其是尼采那里得到隆重的礼遇,原因是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就有一股非理性的文学意识潜流在流淌着,只是它在古典时代被强大的理性文明给掩盖了。所以,非理性是理性自我反思的一种手段和对照面,故越来越被主流哲学和文学界看重,直到起自波德莱尔开启的现代派世界文学思潮,从而被视作拯救人类文明日益疲软的强心之针。但是,疯癫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虽然它也是一种非理性,甚至是最最强有力的非理性,然而疯癫却逐渐被主流文学放逐了,甚至在诗歌中也被辱骂和诅咒为魔鬼的兽性发作。相反的倒是这样,比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玄学派诗人艾略特就公然主张诗歌应该放逐个性,虽然他赞成一种诗歌对宗教上帝和黑暗元素的颠峰之类似疯癫的体验,主张回到神话创作并在著名长诗《荒原》中起用了基督神话元素,但是他整体上的放逐个性主义仍然说明了他是高压疯癫和歇斯底里的,这也可以从他对19世纪英国以拜伦、雪莱和济慈为主要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拒坼和批评看出来。所以,福柯的对疯癫和非理性的分离是有他的深刻寓意的,我们应该逃亡出非理性的理性面孔,如果我们同情真正的疯癫的话。 30“一般说来,文明构成了有利于疯癫发展的环境。如果说知识的进步能驱散谬误,那么它也能传播一种趣味,甚至一种嗜书疾。书斋生活,完全陷于抽象思辨,劳心不劳力,这些会产生极其灾难性的后果。”(福柯)这里福柯对现代文明予以一定的抨击,认为现代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文明的逐步提升,并不会阻遏疯癫的发作,相反的悖论是,现代文明的发达反而会导致疯癫的逐渐升级,就业和工作的压力、各种生活的紊乱,就是病因。进一步,福柯对书斋生活和学者生涯也有诚实和有益的忠告:由于学者大多是运用思辨抽象的思考来代替活生生的动感生活,而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的,这是需要我们这些乐于思考的人注意的
2023-09-02 22:38:381

米歇尔?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生于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 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心理学。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还在一所监狱中 *** 。 1954年起在很多大学中任职,1961年写出《疯癫与文明》,以后陆续发表《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重要著作。 其中,《词与物》的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为其带来巨大荣誉。 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人类知识的历史所做的“考古学”研究,影响了大部分的社会科学。 《疯癫与文明》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 前言中,福柯明确提出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追溯历史上疯癫的发展史来确定疯癫与理性的本质。 正文包括九章。 第一章“愚人船”,从中世纪时期众多的麻风病院开始叙述,谈到了中世纪流行的一种愚人船,这种船把疯子从一个城镇送到另一个城镇,以便让他们不断地流浪,这样城镇就可以驱逐他们。 第二章“大禁闭”,叙述了17世纪广泛存在的禁闭所。 第三章“疯人”,论述了17和18世纪人们对疯子的看法。 第四章“ *** 与谵妄”,论述了疯癫的结构,福柯认为,疯癫的背后是人们对待 *** 与谵妄的态度。 第五章“疯癫诸相”,描述了不同种类的疯癫。 第六章“医生与病人”,描述了历史上治疗疯癫的各种方法。 第七章“大恐惧”,描述了在18世纪中期西方出现的一种恐惧。 恐惧来源于禁闭所,人们认为禁闭所的疯子之间正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疾病。 第八章,描述了自18世纪开始的、人们要求把疯子和罪犯区分开来的愿望。 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描述了精神病院的产生以及它的作用。 结论中,福柯以评论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多幅油画作为总结表明了疯癫的本质。 《疯癫与文明》是福柯的博士论文,在答辩之前已经出版。 这部著作受尼采影响很大,福柯希望自己能够在“伟大的尼采式求索的光辉照耀下”展开文化的研究。 此前,他曾经写过一部《精神疾病与人格》的著作,因此《疯癫与文明》以精神病作为主题也是有原因的。 《疯癫与文明》是福柯整个思想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于了解福柯深邃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书中阐述的理性与疯狂,尤其是对疯狂所作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学的考证,彻底推翻了西方传统哲学所赖以生存的理性的观念。 对西方思想的进一步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尤其对西方的文艺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 福柯一反过去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意识形态的反映和社会状况模仿的论点,认为文学是人们的被社会排斥和 *** 的话语方式的一种反映,是疯狂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些观点促进了美国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词与物》主要阐述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 在书中,福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承担科学话语的个人在其环境、作用、知觉能力和实际可能上无不被统治和支配着他们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而且正是这种条件提供了认识文化和知识形态的基础。 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提出“人的死亡”的观点,认为人不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知识建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对现存占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的颠覆,它们使这些传统的知识形态“非合法化”;认为现代的哲学已经超越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解放的境地。 福柯特别批判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为反对马克思而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 接着,福柯分析了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 他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形态、古典时代的知识形态和现代的知识形态是三种不同类型。 在文艺复兴时代,词与物之间以“模仿”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而启蒙运动开创的古典时代则以“同一和差异”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这种表征系统成为语法、自然史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世界进入现代之后,在现代人文科学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又“返回了语言”,并且发现语言是一个“粗暴的存在”。 因此,在当代,语言反映世界与存在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怀疑,越来越受到批判。 福柯认为,古典的词与物的表征系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知识系统的分裂,原本融为一体、以“科学”为名的知识体系被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最后,福柯认为,伴随着知识系统的前进,人类的知识体系仍然会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新的知识体系将会出现。 尼采对福柯的影响比较大,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福柯则指出随着上帝的死亡,“人”也必然死亡。 正是在思考“人的死亡”的过程中,福柯发表了《词与物》这部纯学术著作。 实际上,在1966年出版之前,福柯曾经在巴西圣保罗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的基础就是《词与物》的草稿,但当时反响不大。 但该书出版后,却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 该书很快变成畅销书,在三四年时间内,连续加印十几次,总印数达11万册,对一部纯学术而且极其艰深的著作来说,能够达到这样畅销的程度是极其罕见的。 该书首先在学术界激起热烈反响,许多结构主义者极力推崇《词与物》,认为它带来了存在主义的灭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接着,公众也热情地接受了这本书,许多人以是否拥有和读过这本书作为判断对方是否有文化的标准。 《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该书的主要贡献是研究了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提出了自己的“话语实践理论”,从而为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反思自己的历史、思考知识的现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2023-09-02 22:38:451

福柯在那本书中提到了权力与暴力关系?

 权力/知识进入福柯论述,是从《规训与惩罚》开始的,后面有《必须保卫社会》,《性经验史》,对这个命题都有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词与物》主要是针对知识型,而不是权力,是福柯在结构主义影响下所写的作品。《知识考古学》标志着一个转型,话语/实践的关系走上了反思性的前台,权力-知识命题呼之欲出,可以推测,70年代初,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义是权力-知识研究的酝酿和成熟期,《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中的很多论述即来源于期间的“讲义”性研究成果。所以,建议你先看《规训与惩罚》,有精力了再看别的,总之,不是《知识考古学》,也不是《词与物》。
2023-09-02 22:38:531

福柯认为,现在的权利是由()组成的网络。

实践、习惯、技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了,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他一开始的成绩中上,但当他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纳粹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2023-09-02 22:39:011

福柯的三个规训技巧可以是人对人的吗?比如说“检查”可以是人对人的检查而不是制度或建筑物对人的检查?急

w
2023-09-02 22:39:242

福柯在《词与物》中如何分析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

他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形态、古典时代的知识形态和现代的知识形态是三种不同类型。在文艺复兴时代,词与物之间以“模仿”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而启蒙运动开创的古典时代则以“同一和差异”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这种表征系统成为语法、自然史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世界进入现代之后,在现代人文科学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又“返回了语言”,并且发现语言是一个“粗暴的存在”。因此,在当代,语言反映世界与存在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怀疑,越来越受到批判。福柯认为,古典的词与物的表征系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知识系统的分裂,原本融为一体、以“科学”为名的知识体系被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后,福柯认为,伴随着知识系统的前进,人类的知识体系仍然会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新的知识体系将会出现。
2023-09-02 22:39:341

福柯为什么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

正是这种条件提供了认识文化和知识形态的基础。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提出“人的死亡”的观点,认为人不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知识建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对现存占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的颠覆,它们使这些传统的知识形态“非合法化”;认为现代的哲学已经超越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解放的境地。福柯特别批判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为反对马克思而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09-02 22:39:531

介绍一下福柯的成就

  福柯的成就: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  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对福柯来说,"真理”(其实是在某一历史环境中被当作真理的事物)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  福柯认为,依靠一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或通过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  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  对传统史学的冲击:  1.对理性的反叛。  2,叙述的改变  3,对历史连续性的否定
2023-09-02 22:40:001

《福柯说权力与话语》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福柯说权力与话语》([法]福柯 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pxj3y2kmnMdMLIGBPP8oA 提取码:pv1a书名:福柯说权力与话语作者:[法]福柯 著译者:陈怡含 编译豆瓣评分:5.9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10-10页数:312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后半期的哲学家,福柯横空出世,掀起了西方世界的惊涛骇浪。他毕生哲学研究围绕着三个点,即知识—权力—主体。前期着重于“理性批判”、知识主体的“求真意志”以及“真理游戏”;中期因为政治运动的影响,由思考知识转向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开始考虑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权力策略以及权力形态;而到了后期,当人陷入无所不在的权力牢笼时,主体的存在被消解、毫无意义,福柯转向研究主体如何抵御权力关系体系,号召主体的回归。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是他一生心血,本书重点集中于这两部分,力求把握其思想精髓。"作者简介: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2023-09-02 22:40:081

福柯不是一位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学意味着什么

米歇尔·福柯[1]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2023-09-02 22:40:241

论述福柯的具体思想?

啥东西
2023-09-02 22:4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