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倾向出现在什么时候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中国文学批评史什么时候开始查看全部3个回答yyf薰衣草2012-09-08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关注应该说中国的文学批评从先秦时期开始,那时候是滥觞时期,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而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标志着文学批评的正式确立。这也是《文学雕龙》划时代的意义。回答于 2012-09-08追问那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地位如何?追问追答抢首赞下一条回答下一条邓禄普轮胎耐磨-邓禄普轮胎 源自1888 以橡胶科技创变轮胎邓禄普轮胎为您提供原装配套轮胎,节能轮胎等产品,可满足不同车型,环境的驾驶需要,带来深度舒适的驾控体验。立即登入邓禄普轮胎网站,查找您爱车的适配轮胎。邓禄普广告淮南 游戏充值代理-代理游戏平台要多少钱值得一看的游戏充值相关信息推荐游戏充值代理,2022火热游戏平台代理,高点位,高分成游戏充值代理线上培训指导,全程帮扶,流水日结,轻松运营。深圳市研融科技有限..广告米其林 Energy mile耐越,省能源,走更远米其林 energy mile,全新花纹设计和橡胶配方,配合优化的花块形状,减少能源消耗。线上购买,线下安装,省时省事,轻松启程。各电商平台的米其林官方旗舰店均可购买。michelin.com.cn广告大家还在搜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的啥全国加盟网站情感分析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废铁破碎机下载陌陌聊天软件肉芽肿性乳腺炎破碎砂石机-制砂机厂家-冲击式破碎机-世邦集团世邦工业科技集团广告淮南 石子破碎机_破碎设备_厂家直供_价格_点击咨询湖南国发机械设备广告碎石机器知名企业,专业制造矿山破碎设备上海丁博重工机械有..广告中国文学批评史 讲的是什么视频回答秒懂百科 回答于 2020-12-106657浏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内容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史》为郭绍虞的代表著作。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出版于1934年,经胡适审定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颁的大学用书,所述自古代以至北宋,是文学批评因了文学观念的不同而分途发展的时期。从周秦至南北朝是文学观念由混而析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形式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从隋唐以至北宋,是文学观念由析而返于混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内容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下卷分为两册,出版于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者将旧版加以修订,合为一册重新出版。所述自南宋以至清代中叶,是文学批评理论建立的时期。所以上卷中讨论问题的重心,是文学性质与方法的讨论,而下卷的重心,又转移到批评理论的讨论。全书的叙述还是以儒家传统文学观为贯穿批评史的主线,并辅之以道、释二家思想的种种影响与渗透。小静2928 回答于 2016-05-30171浏览—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正在加载

初唐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隋  及唐前期是总结、评价前代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要求  建立新文风的阶段;唐中期是文学批评的全盛阶段,表  现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并取得了建设性成就;晚唐五代是  其余波,出现了探索文学的形象特征及创作的形象思维  的趋势。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的历史环境及其特色 隋统一中  国后,隋文帝“不好文”(《隋书》),厌恶南朝以来长  期形成的华靡文风,曾于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  私文翰,并宜实录”,并将“文表华艳”的泗州刺史司  马幼之“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李谔对此表示支持,  上书激烈攻击魏晋以至齐梁注重辞藻、华而不实的风气,  要求文章写作应有关政教(《隋书·李谔传》)。在野  的学者王通 (584?~618)也竭力主张文章必须阐明三纲  五常,关系国家的存亡得失,而把声律辞采贬为末流。这  些主张都是为巩固统一国家的封建秩序服务的。  唐初,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学术文化也日  趋发达。当时帝王大都爱好诗歌,科举以诗赋取士,诗文  风气一般仍较华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出现了一些  研究诗歌格律的著作;同时也有不少政治家、史学家在  探讨前代兴亡治乱的经验时,注意到文风问题。房玄龄  等修《晋书》,李百药修《北齐书》,令狐德□修《周  书》,姚思廉修《梁书》、《陈书》,魏徵等修《隋书》,  李延寿修《南史》、《北史》,都在文苑传或文学传中  表述了他们的文学主张。刘知几在《史通》中,也提出  了他对文学的看法。他们大都不满南朝特别是齐梁的浮  艳文风,希望创造新时代文质兼备的文学,加强文学的  政治教化作用。接着,王勃、杨炯等提出了文学革新的  要求,陈子昂更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盛唐时,政治从  清明变得腐败。天宝间,李白、萧颖士、李华等继承陈  子昂的革新传统,分别在诗文创作上提出复古以谋革新  的主张,成为中唐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 8世纪中叶,发  生了安史之乱,对社会民生造成很大的破坏,唐帝国从  此进入衰弱时期。中唐时,经济虽逐渐恢复,政治上又  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党争剧烈的局面,统治者  的纷争和残酷剥削,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新乐府诗歌创  作和强烈要求反映民生疾苦的进步诗论,就是这一时代  的产物,杜甫、白居易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适应时代的要求,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也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晚唐五代,政治更加黑暗,而商业  城市却得到繁荣发展,文风又趋于华靡浮艳,这在文学理  论上也有所反映。作于后晋时的《旧唐书·文苑传序》,  就表现了祟尚骈偶声律的倾向。唐末司空图《诗品》在  诗歌风格的探讨方面作出了贡献。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诗歌批评的  繁荣和诗论、文论的分头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批评,逐渐向诗赋骈散文分体评论发展,齐梁间开始出  现象钟嵘《诗品》那样专门评诗的著作。到唐代,随着  诗歌创作的发展繁荣,文学理论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诗  歌评论,有单篇论说,有专著,有诗歌选集中所附的评  语,还有以诗论诗的作品(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活跃景象。而  唐代古文家在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时,则常常着重或专  门谈散文问题。这种诗文批评明显分工的现象,反映了  文学批评的深化与发展,并影响到以后宋、元、明、清  各代。  这时期文学批评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在“复古”  的旗帜下,进行诗、文的革新。南北朝的骈俪文学,丰富  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但也酿成片面追求华丽辞采、文风  轻艳萎靡的倾向,余波延及初唐。这一现象,引起唐代许  多进步作家的不满。他们有意识地提倡《诗经》、《楚  辞》和汉魏诗歌的传统,用以反对浮艳的齐梁诗体;提  倡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用以反对东汉以后日趋浮靡的  骈俪文风。实际上,他们是在“复古”的名义下,要求  建立新的健康的诗文风格。这成了唐代诗文创作和批评  的主要潮流。几乎所有杰出的诗文作家,都曾投身于这  个诗文革新潮流,或与之保持一定联系。他们不但创作  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写下不少富有价值的诗文评论。中  国文学批评史上作家兼批评家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唐  代表现得尤为显著,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都  是突出的代表。  隋唐五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有诗、文、词和传奇。  在文学批评领域获得充分反映的是诗和文,传奇和词在  当时地位不高,文人多视为游戏之作,理论上也很少涉  及。词是晚唐五代新兴的文学形式,后蜀欧阳炯为赵祟  祚编辑《花间集》作序,说明该集所录主要是供歌筵舞  席、花间月下饮酒佐欢之用,代表当时文人对词的看法。  至于唐代传奇,尽管创作成果丰硕,却没有留下一篇专  论。某些传奇作者常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处简要介绍自  己的创作意图和过程,如沈既济的《任氏传》、李公佐  的《谢小娥传》曾提到传奇的褒贬、教育作用。韩愈作  《毛颖传》接近小说体,柳宗元称道为“以发其郁积而  学者得之励,其有益于世欤”(《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  题》),而裴度《寄李翱》则认为是“以文为戏”,不  足为训。这也反映了他们对小说文体的不同态度。  注意诗歌“兴寄”“风骨”与“讽谕”作用的理论  南朝齐梁诗体的浮艳作风,笼罩着隋及初唐诗坛,当时  近体诗的格式正逐步趋向完成,在理论批评方面,产生  了不少专门探讨声律和对偶方法的著作。唐初上官仪的  《笔札华梁》、元兢的《诗髓脑》,稍后李峤的《评诗  格》和崔融的《唐朝新定诗体(一作“格”)》等书虽  多佚失,据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及他书保存的  片段论述看,大都继续发展南朝沈约等人的四声八病之  说,对近体诗的形成有所贡献,但所论局限于形式,并往  往流于琐碎。于是,王勃、杨炯则都对当时“文场变体,  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风气  表示不满,从而“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到  陈子昂,更明确有力地提出改革的主张。他推祟“风雅”  和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  要有“兴寄”与“风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这就为唐代诗歌创  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李白继陈子昂之后,  大力推祟《诗经》、屈原辞赋和“建安风骨”,提倡清  新自然的诗风,反对雕饰造作的陋习,并以创作实践了  自己的主张。这些理论,反映了唐代前期进步诗人对齐  梁余风的不满和对开创新诗风的要求。  到了唐代中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急剧变化,注意反映  现实的诗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杜甫赞美陈子昂的  《感遇诗》上继风骚,又称道元结的《舂陵行》等合乎  “比兴体制”,表明了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要求。杜甫  也很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主张题材与风格的多样化,提  倡多方面地向前代(包括六朝与初唐)诗人学习,体现出  诗歌集大成者的风度。与杜甫同时的元结,强调诗歌的  教化规讽作用,要求诗歌积极影响政治和现实生活,反对  内容空洞而“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  作,在理论上与杜甫相呼应。  中唐后期,出现了白居易、元稹的进步诗论。白居  易理论的核心,是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要求诗歌创作为  现实政治服务。他赞赏古代的采诗制度,希望诗歌能有  助于考察国事民生,促进政治改革;他大力提倡讽谕诗,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  书》),要求文学创作和社会政治发生密切联系;强调诗  歌应该“唯歌生民病”(《寄唐生》),反映广大人民  的疾苦,语言形式应该“质而径”、“直而切”(《新  乐府序》),便于读者接受。这些主张,不但发扬了古  代儒家“兴、观、群、怨”的诗论传统,而且反映了中  唐时期富有现实内容的诗歌创作的充分发展与成熟。白  居易以《诗经》的六义为标准衡量历代诗歌,批判梁陈  艳体,倡导讽谕诗,实际上是以“复古”为号召进行诗  歌革新。元稹也在他的《乐府古题序》、《叙诗寄乐天  书》中,阐明了当时讽谕诗产生的社会背景,指出新乐  府“即事名篇,无复倚旁”的创作特色,肯定了杜甫的  开创功绩。但他们对“嘲风月、弄花草”之作采取一概  鄙弃的态度,甚至对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也认识不足,又  未免偏狭。当时韩愈并尊李杜,他在《调张籍》中批评  一些李杜优劣论者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  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或  谓是为元稹《唐故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之扬杜抑李而发  的。  晚唐五代时,产生了一批专门探讨诗歌作法的著作,  留存的有王□《炙毂子诗格》、李洪宣《缘情手鉴诗格》、  齐己《风骚旨格》、虚中《流类手鉴》、徐衍《风骚要  式》、徐寅《雅道机要》、王玄《诗中旨格》、王梦简  《诗要格律》、桂林淳大师《诗评》、文□《诗格》、  保进《处囊诀》等,内容大都肤浅琐碎,缺少理论价值。  杜牧在他的《献诗启》中自称“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表现了  不同流俗的态度。他的《李贺集序》高度赞美了李贺诗  歌意境辞采的瑰奇,认为它是《离骚》的“苗裔”,但  也指出了它在“理”(思想内容)的方面的不足,反映  了他对诗歌现实内容的注意。另外,他还对元白的长篇  艳体律诗表示不满。李商隐《献侍郎巨鹿公启》评论唐  代诗歌说:“我朝以来,此道尤盛,皆陷于偏巧,罕或  兼材。枕石漱流,则尚于枯槁寂寞之句;攀鳞附翼,则  先于骄奢艳佚之篇;推李、杜则怨刺居多,效沈、宋则  绮靡为甚。”表达了他要求兼通众制,不拘一格的观点。  皮日休则继承白居易的诗论传统,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  吴融也赞美李白和白居易歌行的讽谕内容,反对李贺等  人的歌行专门叙写“洞房峨眉,神仙诡怪”(《禅月集  序》)。还有张为的《诗人主客图》,虽无甚理论价值,  但首推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不仅得到吴融的赞许,  也常为后人所称引。  注重探讨诗歌艺术境界的理论 唐代还有一些作家、  批评家,比较注重对诗歌艺术境界的探讨。相传为王昌  龄所作的《诗格》,首先探索了诗歌创作的“物境”、  “情境”、“意境”诸问题。其所谓“物”,主要是指  山水自然景物。殷□编选《河岳英灵集》,即强调“风  骨”,又突出“兴象”。他批评齐梁诗风“理则不足,言  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赞赏陶翰“诗笔双美”,  “实谓兼之”,“即多兴象,复备风骨”;褒扬常建、刘  □虚、孟浩然诸人的诗作,都标举“兴”或“兴象”。  所谓“兴象”,即注重情景交融的境界和兴味,多指田  园山水诗歌于幽静环境中所表现的高尚志趣和清雅情致。  其评语亦对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作家及其作品特色多所肯  定和赞扬。  中唐时期,出现了释皎然的《诗式》。皎然论诗侧  重于艺术表现,认为诗歌语言应通过人工锻炼来达到自  然,同时又重视表现的含蓄,标举“高”、“逸”、“意  中之静”与“意中之远”等等。对谢灵运大加赞美,而  对陈子昂的否定六朝文学则表示不满。高仲武编选《中  兴间气集》,强调诗歌的清雅婉丽,赞美以钱起、郎士  元为首的大历诗人,表现了和皎然大致相同的倾向。  晚唐司空图是这派诗论的代表,他在《与李生论诗  书》、《与极浦书》、《与王驾评诗书》等文章中,要  求诗歌所表现的境界应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具  有“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即韵味深长,使人体会  不尽。他把淡远的韵味和含蓄的风格强调为诗歌首要的  艺术特征,认为王维、韦应物的诗“澄澹精致”、“趣  味澄□”,最符合他的标准;而元稹、白居易的诗歌则  被他斥为“力□而气孱”。这样,就把田园山水诗派推  到最高地位。同时,继皎然《诗式》详分诗的风格类别  之后,司空图更进一步把诗的风格、意境分为二十四品,  并在他的代表作《二十四诗品》中,对每一品都作了细  致而形象的描绘。这对诗歌风格的分类研究是有贡献的,  其中也流露了他偏重淡远与含蓄的倾向。  作为唐代田园山水诗派的创作在理论上的反映,这  一派诗论家对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注  重探索艺术形象的特征,某些说法还接触到形象思维的  特征;但相对地忽视诗歌的社会现实内容。所论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理论 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是环绕对  “文”、“道”等问题的探讨而展开的。早在北周时,  苏绰就已主张政府文告应依经典为式;隋代李谔、王通  和唐初诸史家论文,也都反对六朝浮靡文风,表现出对文  章的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视;尤其刘知几的《史通》,论  史书语言,提倡质朴简要,主张向《左传》、《史记》  学习,对后来的古文运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唐玄宗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贾至、独孤及、梁  肃、柳冕等人进一步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提出了“文”、  “道”或“文”、“教”合一的主张。他们不满于屈原、  宋玉以来“丽而淫”的辞赋和魏晋以后的骈俪诗文,力  图纠正六朝至唐代诗赋骈文形式靡丽之风,提倡恢复先  秦两汉经史学术文章言之有物的传统,成为古文运动理  论的开创者。但他们所强调的“道”和“教化”,大都  局限于封建正统的儒家教条;同时又矫枉过正,往往片  面强调质朴,忽视文采,甚至对屈、宋的作品也一概否  定,则又反映了他们对文学的艺术特点认识不足。  古文运动的理论,到韩愈、柳宗元而集大成。韩愈  大力提倡古文,既重思想内容,也重艺术形式。他宣称  写作古文是为了表现古圣人之道,在这点上跟他的前驱  者相似,存在着儒家正统思想的局限;但他反对佛、道  二教,在当时又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学习古文的途  径和方法方面,韩愈提倡养气,注意作家的道德修养;提  倡学习先秦两汉之文,不仅学习经史,还要学习《楚辞》、  《庄子》、汉赋的辞采,重视语言的独创性。这种多方  面继承与创造的意见,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到成熟时期  的经验总结。此外,韩愈在诗文创作方面,还提出过“不  平则鸣”之说(《送孟东野序》),在一定程度上道出  了封建社会里许多优秀作品产生的原因。柳宗元也强调  文章应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他所  谓的“道”范围比较广泛,要求“辅时及物”(《答吴  武陵论非国语书》),反映现实政治内容和关切人民利  益,具有唯物因素与进步意义。他也重视艺术形式,同  时坚决反对那些文采美丽而内容荒谬的作品;重视作家  的道德修养,强调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提倡学习  先秦两汉的文章,包括从经、史、诸子以及《离骚》等  文学作品中广泛吸取营养,等等。这些方面的议论大体  上与韩愈一致,对古文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柳宗  元的《杨评事文集后序》还大致区分了学术论著、实用  文字与文学创作的不同来源与作用,指出了它们各自在  表现形式上的特征,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古文运动前驱  者那种轻视文学艺术特性的倾向。  韩愈的弟子很多,影响很大。李翱和皇甫□是韩愈  的两大弟子。李翱论文,提出创意贵深远,造言贵独创,  发展了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皇甫□则强调韩愈尚  奇好怪的一面,并赞赏司马相如、扬雄的深奥语言,大  力提倡新奇怪异的文风。这种主张到唐末孙樵,更走向  极端,将古文写作引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与此同时,皮  日休、黄滔推重韩愈的古文,能注意文章的思想内容与  质朴风格,但对艺术性的一面则又重视不够。  晚唐时期在散文理论方面有所突破的是杜牧和李商  隐。杜牧《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突破了韩愈等提倡的儒道传统,  以“意”代“道”,使文章内容更切合实际,可以更好  地发挥作者的见解;同时,在肯定思想内容的前提下,也  表现出对辞采的重视。李商隐早年亦习古文,但对“学  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传统说法很反感,他认为  “道”并不是周公、孔子所“独能”,因而主张“行道  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上  崔华州书》)。这显然是对古文家道统与文统观念的否定,  带有异端色采。他虽然强调了文章的独创性与现实性,  自己却并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转向写作以藻饰为能  事的骈体四六应酬文字,结果助长了晚唐五代以至宋初  的骈俪文风。  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在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文风  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少论者划不清文学作品与学术  文章的界线,对文艺的特点认识不足。晚唐五代古文运  动趋于衰落,骈俪文重又盛行,与古文运动中的这一偏  向也不无关系。成于后晋的《旧唐书》,对韩愈、李翱  虽有所肯定,但评价不高;还把元稹、白居易介于骈散  之间的文章,看作是对沈约、谢□永明体的直接继承,用  以标示与古文家不同的文统,反映了当时祟尚骈偶的倾  向,显示了古文运动在唐五代所经历的曲折的道路。

文学批评的理论有哪些?

好的,我将尝试用关键事实给你一个答案,希望在此之后你能够轻松理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理论。 但是在讨论你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讨论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是什么意思? 文学理论-理论是对现象的抽象或概括思考的沉思和理性类型, 沉思和理性思考的过程通常与观察研究,研究等过程相关联......“文学理论”是我们试图解读文学的基本原理的描述,是我们在文学实践阅读中所使用的思想和方法的主体。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中逐渐发展: 批评:-批评并不意味着您批评某事并总是谈论特定事物的不良方面,而是意味着分析,评估和讲述该特定事物的消极和积极方面。 在了解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后,我将在这里告诉你文学批评的理论。 所以,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对抗混沌的威胁而构建的,而且有很多理论家的理论…… 文学理论与批评理论:- 1-新批评:-在这个理论中,我们专注于仔细阅读文本意味着非常仔细地检查文本!使用“我认为”或在我看来。 这一理论在 1940-1960 年间发展起来,取自 John rogwe Ranson 的文章…… 2-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侧重于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用更集体的制度取代资本主义。 1848 年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言在小册子中首次公开阐述了这一点。 3- *** 理论:- *** 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学派,主要与特定文本的结构过程有关。 它以两组开头:Opoyoz 和首字母缩略词。 俄语词意诗歌语言研究会,成立于1916年。 4-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一种社会理论,旨在批判和改变整个社会。它旨在挖掘社会生活的表面之下,揭示使人类无法全面而真实地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假设。 5-饥饿主义理论:- 饥饿主义理论和观点影响了跨学科发展的数据,旨在了解性别不平等的本质 它考察了各个领域的经历、兴趣、家务和女权主义政治。 女权主义理论最早出现于 1794 年。 6-解构理论: 7 后殖民理论: 8 文化研究: 9- 一般研究和酷儿理论: 谢谢 ! 希望现在你很容易理解文学理论和批评理论:- 在这里,我给了你一些关于理论的一瞥,但我建议你对于这些理论的详细了解,我认为你应该去谷歌,或者你可以读一本书,它对你的帮助比什么都大。 如果您想阅读这些理论的书,那么在这里我建议您阅读 MAH Ibrahim 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书,以便更好地理解。 我向你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个人阅读这本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学理论,在我看来,这本书是最容易理解文学理论的好书之一。 希望我的观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和批评概念,还有一个我只想给你的建议,请看书,因为书是理解事物的最佳来源之一,但是是的,这里的选择是你的给了你两个最好的建议,但你必须选择你喜欢的一个: 非常感谢你!也祝你好运!U0001f60a

宋代的文学批评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宋代文学批评的特征:1、继承唐代文学批评的革新精神,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的华艳颓靡的文风。重视李杜诗歌、韩柳古文传统。要求文学作品关注现实,发挥社会教化功能。2、围绕苏黄诗风的论争,是宋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内容。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占文坛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围绕江西诗派的论辩,就构成了诗歌批评的主要内容。陆游、辛弃疾等程度不同地提出了批评,严羽注意到诗歌创作规律、特点,从美学的角度评价苏黄“以文为诗”的特点。3、诗话批评的发展宋代诗话,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成为诗歌评论的主要样式。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证,宋代诗话共139部。欧阳修《六一诗话》,是宋代第一部诗话。著名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叶梦得《石林诗话》严羽《沧浪诗话》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以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从中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大力提倡读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读书、科举之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热,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为宋代学界、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

活法说在宋代文学批评中的意义

意义: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病,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如何正确的看待宋代文学批评?

宋代文学批评的特征:1、继承唐代文学批评的革新精神,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的华艳颓靡的文风。重视李杜诗歌、韩柳古文传统。要求文学作品关注现实,发挥社会教化功能。2、围绕苏黄诗风的论争,是宋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内容。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占文坛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围绕江西诗派的论辩,就构成了诗歌批评的主要内容。陆游、辛弃疾等程度不同地提出了批评,严羽注意到诗歌创作规律、特点,从美学的角度评价苏黄“以文为诗”的特点。3、诗话批评的发展宋代诗话,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成为诗歌评论的主要样式。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证,宋代诗话共139部。欧阳修《六一诗话》,是宋代第一部诗话。著名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叶梦得《石林诗话》严羽《沧浪诗话》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以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从中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大力提倡读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读书、科举之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热,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为宋代学界、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

宋代文学批评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宋代文学批评的特征:1、继承唐代文学批评的革新精神,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的华艳颓靡的文风。重视李杜诗歌、韩柳古文传统。要求文学作品关注现实,发挥社会教化功能。2、围绕苏黄诗风的论争,是宋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内容。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占文坛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围绕江西诗派的论辩,就构成了诗歌批评的主要内容。陆游、辛弃疾等程度不同地提出了批评,严羽注意到诗歌创作规律、特点,从美学的角度评价苏黄“以文为诗”的特点。3、诗话批评的发展宋代诗话,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成为诗歌评论的主要样式。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证,宋代诗话共139部。欧阳修《六一诗话》,是宋代第一部诗话。著名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叶梦得《石林诗话》严羽《沧浪诗话》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以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从中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大力提倡读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读书、科举之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热,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为宋代学界、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等的区别

像这种高深理论,虽然是毫无用处,但依然有人津津乐道。一两句话怎么说得清呢。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指对女性主义文学的批判?还是女性主义文学对其他方面的批评?

个人认为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文学批评,这一方面的作品俄罗斯应该较多,叶卡捷琳娜时期女王比较支持!

萧红《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的文学批评分别可以从哪些分析方法入手去写?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天才型女作家。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共出版过11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华和创作生命力。从上个世纪30年代跻身文坛以来,萧红一直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然而萧红又是不幸的,她的作品跟她的人生一样,长久在风雨飘零中饱受寂寞之苦,因为她的作品长久以来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理解。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萧红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确立期(1935-1942),鲁迅和胡风对《生死场》的经典性评价,开创了萧红研究的先河。二是回忆期(1942-文革结束前后),此时多为悼念性文章,表达了友人、朋友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的感性印象,较有影响的是茅盾为《呼兰河传》作的序,骆宾基的《萧红小传》,许广平的《忆萧红》、《追忆萧红》,聂绀弩的《在西安》,丁玲的《风雨中忆萧红》。茅盾对萧红后期创作滞后于大时代的评价代表了那个时期主流评论话语的声音。三是发展期(新时期至今),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一度形成热潮并呈纵深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这样6个方面:1.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的研究;2.对萧红作品研究,特别是萧红后期的一些作品在此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3.对萧红其他小说、散文及诗歌的研究;4.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如从比较学的角度关照萧红,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萧红等;5.对萧红创作源流的研究;6.对萧红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萧红研究的向前发展。  新时期以前的萧红研究除了鲁迅、茅盾等权威评价外,成果不多。本文主要以新时期以来的萧红研究为主,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对萧红研究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寻找萧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一、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的研究  萧红个人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在新时期研究的初期就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目光。一时间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萧红生平经历的考证,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并且还陆续有许多萧红传记问世。如美国葛浩文的《萧红评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日本中村龙夫的《火烧云——萧红小传》(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萧凤的《萧红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2月出版)、王观泉的《怀念萧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松鹰和刘慧心的《落红萧萧》(四川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李重华的《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孙延林和姜莹编的《怀念你——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铁峰的《萧红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王小妮的《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长春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季红真的《萧红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曹革成的《跋涉生死场的女人萧红》(华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更好地进入萧红的文学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很多关于萧红身世和经历中有所争议的问题在此得到解决,如1980年萧军的《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问世,其中谈到“疑心以致确定他(张秀珂)现在的父亲张选三并不是他和萧红真正的亲生父亲”,由此引发了萧红“生女说”和“养女说”的身世之辩。后经调查,得出萧红为张选三亲生女的结论。2004年3月孙茂山主编的萧红研究最新研究文集《萧红身世考》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生女说”、“养女说”之争画上了句号。  对作家身世及生活道路上一些谜团的澄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家和进入作品,但是假如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上过多地纠缠,花费过多的精力,似乎有些失当。而且在一些问题上由于当事人的健在,众说纷纭,也会使许多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了,这些都应当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就像一位研究者所说的“问题的关键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二、对萧红作品的研究  作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吸引他们目光的还是萧红以“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写出来的那一部部表现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鲁迅语)的作品。由于鲁迅和胡风两位大家的序跋,《生死场》一出来,就让上海文坛接受了它,也使萧红一夜成名。并且这篇序言和读后记从一开始就给《生死场》树立了一个权威评价,影响至今。以前的研究者一般把《生死场》定性为“抗日文学”,但新时期以来,许多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来观照,发现了其中被忽略的内涵,提出了不同意见。如邢富君、陆文采的《农民对命运挣扎的乡土文学——〈生死场〉再评价》(《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指出这部作品其实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是以农民对命运的挣扎为主题的。也有学者认为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先行主题来解释《生死场》,而应该从作家对生与死的人类命运的思考出发,许多不能解释或解释牵强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皇甫晓涛《一语难尽——〈生死场〉的多层意蕴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多维结构》,《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3期)。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在讨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与国家民族文学的关系问题时,以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为例,从生产层面与接受层面上指出了“萧红在小说的空间里与民族国家话语的交锋”〔1〕,为我们研究萧红提出了新的角度。而摩罗的《〈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10期)认为,《生死场》主要不在于写抗战,其三分之二的内容与抗战毫无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写生民的生、老、病、死,这体现了萧红最深彻的人生感触。  新时期以来的许多评论都试图摆脱萧红研究中旧有权威的框架,并力图全方位地接近作家本身,这是可喜的现象。萧红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受“抗日救亡”呼声震天的这样一个潮流的裹挟,加上萧红本身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在她的第一本小说里写抗日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个人的经历和学养,使她无法深入直接地描写抗日,所以才会在她的文本中呈现出对农民底层生活的大量描写,而对抗日主题描写不多。可以说萧红的《生死场》在当时是无意识地打了一个擦边球,由于时代关系,把它定性为“抗日文学”无可厚非,但我们今天的研究就应该更深入到文本本身了,把作品原有的主题意义、思想内容等还原出来。  萧红自《生死场》之后的所有创作都与时代要求显得很隔膜,1940年萧红创作完成长篇《呼兰河传》。“当萧红写《呼兰河传》时,其他中国作家们大都在写战时报道文学、短文、戏剧,或者写抗日性的小说或短篇宣传品等作品”〔2〕。对当时的萧红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批评界的责难。20世纪40年代影响最大的评论文章无疑是茅盾的《〈呼兰河传〉序》:“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3〕。这与鲁迅先生的“生的坚强”、“死的挣扎”一样成为评论萧红作品的名句。但是艺术上的有限肯定之后,茅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和权威评论家,对萧红这样一个以《生死场》崛起文坛的作家却“在1940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怀着“苦闷而寂寞”的情绪,“回忆这寂寞的小城”,认为“多少有点不可解”。因为在萧红的这部小说里“看不到封建的剥削和压迫,也看不到日本帝国主义那种血腥的侵略。”这就在思想上否定了《呼兰河传》。在当时的语境中,茅盾的这一评价与其说是赞扬,不如说是否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以后几十年评论界对《呼兰河传》的低调处理。  新时期以来,随着萧红研究热潮的掀起,萧红后期的作品也备受瞩目,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萧红后期创作思想产生了争议。铁峰在《萧红的文学之路》中认为:“《呼兰河传》的最大缺点,就是由于作者在抗战时期创作思想出现偏差,否定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把揭露批判的笔触‘对着人类的愚昧",从而过分夸大了劳动人民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没有写出一个积极的人物,也没反映出时代的根本特点,更没表现出抗战时期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意义。”〔4〕但是大多数学者对萧红后期创作思想则持肯定态度。韩文敏《〈呼兰河传〉我见》(《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认为《呼兰河传》是《生死场》之后对生活的认识和理想的深化,她较早地指出了《呼兰河传》深刻的思想性,认为其并非思想创作上的退步。皇甫晓涛在《萧红现象——兼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几个困惑点》(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年出版)中认为,《呼兰河传》与时代审美要求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同时也为“国民性”主题的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因而是萧红“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外,刘乃翘和王雅茹在《萧红评传》(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版)中认为:从萧红“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们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的主张中(在1938年4月的第三次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们也看出了萧红创作思想的逐步提高和深化,她创作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在国民抗战意识的鼓动、激发和歌颂上,更将视角深入到国民觉醒并抗争的根本——国民性上,这一点同鲁迅先生的创作思想是相通的。  萧红后期的长篇《马伯乐》一直无人问津,研究甚少,一般认为《马伯乐》是一部失败之作,主人公马伯乐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逃跑主义者。不过李重华在《也评马伯乐形象》(《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中却为之辩驳,认为马伯乐是一个复杂的新人形象,他有着进步的倾向,此观点较为新颖。秦林芳《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说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认为《马伯乐》是萧红师承了鲁迅的文学观,站在“改造民族的病态”的高度来选择并表现题材的,是“改造病态思想”的继续。另外黄晓娟在她的博士论文《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中也认为萧红的《马伯乐》写的是在当时作品中几乎被遗忘的国民性病态。总之,小说《马伯乐》争议颇多,虽有一些研究文章问世,但深度和新意不够,还有待后继研究者来提高!

西方有哪些文学批评的流派

西方文学批评流派有:1. 俄国形式主义:是 1914 年至 1930 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2. 新批评:是 20 世纪 40 年代兴起于英国、50 年代达到高潮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3. 结构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大陆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 4. 阐释学批评:是 20 世纪 70 年代阐释学哲学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泛滥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5. 新历史主义批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在英美文化和文学批评领域的一种流派。 6. 后殖民主义批评: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一种文学批评流派。7. 女权主义批评: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一种文学批评流派。8. 文化批评:20 世纪 60 年代发端于英国,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风靡西方的文学批评流派。西方文学批评流派不止以上几种,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文学批评的篇章和著作有: 曹丕《典论·论文》 、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

刘勰 文心雕龙

《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权力,身体与自我》(黄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EQixqLzXy82bfKj4Zpc6Q 密码:g0rc书名:权力,身体与自我作者:黄华豆瓣评分:7.0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6页数:269内容简介:福柯的思想对包括女性主义布什的当代人文科学产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女性主义批语角度研究福柯的理论,尤其是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理论和性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从20世纪末发生在西方女性主义内部关于福柯思想的论争入手,系统地论述了福柯思想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特点和女性主义学者对于福柯思想的批评、改造和利用。该书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将论争双方比喻为对话的双方,以对话的开始、高潮和延伸贯穿全书,在当代西方文论转型的背景下凸现女性主义理论嬗变的轨迹。作者简介:黄华,女,1974年6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和女性文学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身份的书写与重构》、《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等多篇学术论文,翻译著作《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像》,编写教材两部。

试举例论述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异同

狂汗,这不是在找人帮着作业嘛.网上好多资料,自己查查.然后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表达你的想法.资料:通常所说的文学批评是指对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专门的文学理论行为。一般读者往往也发表一些批评意见,虽说谈不上什么理论性,却也切合实际,也颇精彩,能给人以启示,这也算是一种文学批评行为。这两种文学批评是共存的,而且起着互补的作用。 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是密不可分的,批评以欣赏为基础,欣赏贯穿着批评。人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感受,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理解。人们总会在文学欣赏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判断,并形成整体上的或某一方面、某一点的评价,即进行着文学批评。 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区别也是比较分明的。文学欣赏主要是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启悟,因而对欣赏者来说又是一种审美享受;而文学批评则只是把这种审美感受和审美启悟作为基础,来作进一步的理论活动。文学批评一方面研究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阐发创作规律,促进创作繁荣;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鉴赏作品。资料二:下个:文心雕龙看看,专门写这个问题的书.下载地址http://www.naf.com.cn/soft/79867.htm

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三者的关系

1文学创作的目标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的基础是文学创作,而文学欣赏的需要又促使文学创作进一步完善。 2文学批评以文学欣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欣赏的深化和提高。 3文学批评反作用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从文学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学实践。它能影响作家认识和理解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从而影响创作的发展;它还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和理解,从而直接关系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发挥。 参考资料我的文论书,相信你自己会阐述。

文学批评语与文学欣赏有什么关系

首先,文学欣赏离不开文学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鉴赏;其次,文学批评往往是文学欣赏基础上的更高层面的文学鉴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后,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一直相伴而生,不可分割。

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是什么关系?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

简述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本书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行文方面,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量多分析作品,对每一观点尽量作到在具体例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出结论。笔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两种倾向:一、过多地征引理论著作,进行冗长的理论阐述;二、陷于对具体作品的碎分析而不作理论概括。力争观点简明扼要,例证精到具体。另外,本书还讲到的欣赏角度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即读过之后可以用具体作品的欣赏实践中去。为此,每节后面都设计了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想帮助读者提高理性认识,练习题是想帮助读者通过具体“操作”,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本书只是为文学欣赏提供一些角度、方法和原则, 有了这些肯定会有助于文学欣赏的深入,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一通百通。要想对文学有更高的欣赏能力,恐怕还要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构成审美意象,获取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艺学的诸种研究形态中,文学批评是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文学批评从文学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学实践。它能影响作家认识和理解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从而影响创作的发展;它还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和理解,从而直接关系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发挥。达到时代先进水平的文学批评,不仅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同时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的文学风尚和创作风格;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艺术趣味,而且能帮助、促进一定时代审美理想的建立和形成。文学批评又是进行文学论争较为常见的方式。  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涵盖非常宽泛,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几乎成了文学研究的同义语。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

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是什么关系?

相辅相成。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什么

文本细读、文学欣赏。1、文本细读: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法,是文学批评的基础和前提。2、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

文学批评语与文学欣赏有什么关系

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批评与欣赏的联系在于,文学批评一般来说离不开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必须以对作品、对形象的具体欣赏和感受为出发点,从观念出发而不从具体的作品和形象出发的批评不是正常的或正当的批评.高度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判断力是批评家从事批评活动的基本条件.深刻地、独具创见的批评,很重要的程度上取决于批评家欣赏和把握作品的深度和获得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的程度.uf06e2)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区别在于,二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uf06e首先是目的不同.文学欣赏是为了在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文学批评则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各方面的价值,如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等.uf06e程度不同,文学批评对作品的把握,对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比在欣赏活动中要更为深刻和深化,它是对欣赏活动的超越,因此,它能够帮助和引导欣赏者提高鉴赏能力.uf06e特点不同,文学欣赏中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而文学批评则不允许主观偏爱的介入,它要求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这不是说文学批评中不存在主观性,而是说批评中的主观性不象在欣赏中那样表现为个人偏爱,而主要是表现为批评的深浅程度和正确与错误.范围不同,文学欣赏的对象只是文学作品,文学批评的对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此外还包括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批评本身等等所有的文学现象.思维方式不同,文学欣赏是形象思维或叫艺术思维,文学批评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科学思维,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

简述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区别和联系

夸VS骂

文学批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着力于男性文化对女性形象歪曲的揭露,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倾心于以女权的视角解读经典作品,到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深入到“性别诗学”的研究。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肖尔瓦特的著作就以《走向女权主义诗学》为题。从诗学的视角展开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成为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动向,从文学语言、叙述方式、文体类型等视角,研究女性文学特有的表达方式。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努力建立中国文学批评的“女性诗学”,在接受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诗学传统,努力建构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努力使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关注女性的社会性地位和角色,也不放弃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性的研究;既强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对于诗性的分析与探究,又加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对于文化的关注。任何一种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形式都不能是截然独立的,它与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正如肖尔瓦特所说的:“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一个女儿,那么它的另一对父母则是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肖尔瓦特《新女性主义批评》)既不能忘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妇女运动的背景,也不能无视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就,其学术价值和意义在于:一、在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与理解中,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有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奠定和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二、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拓展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在摆脱男权意识统治下的文学史写作传统中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三、以女性主义的方法观照与研究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尤其注重对新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研究,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关注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中,呈现出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影响了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其越来越强盛的声势促进了诸多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萌动与显现,使众多女性文学创作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色彩。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缘于妇女解放运动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在意于通过文学批评为争取女权的政治运动提供思想武器,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说 是对男权意识、男权政治的颠覆,倒不如说是意在对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强调、推崇与展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始终基本囿于文学的范畴之内,并未走向文化学、政 治学的视阈之中,在“双性同体”、“躯体写作”、“性别政治”等话语运用中,却也常常潜在地、不自觉地陷入了男性的视阈与价值体系的规范之中。综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就与现状,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话语、方法基本沿用西方的,有时甚至可以说全盘照抄。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发点、立足点等不同,由于东西方文化与女性文学本身的不同,在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批评中,常常有与文学实际的脱节疏离之处,甚至有时成为隔靴搔痒难以贴肉。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基于对女权政治的关注,对妇女解放的关注,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某种视阈看是一种政治学批评、社会学批评,因此大多忽略对于女性文学的诗性观照。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很少从文学特性的角度研究女性文学,而往往仅从女性意识、性别抗争、女性命运、婚恋主题等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而甚少从文体特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象征隐喻等视阈展开批评,以致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疏离了诗性观照,仅仅成为了一种社会学的批评。三、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乏更为深入的文化观照与探析。女性文学的创作是深刻地烙着民族文化烙印的,每一个民族的女性文学总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一定的文化也规范着影响着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嬗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关注文化,从文化视阈观照女性文学,从女性文学视角探析文化的特性与流变,才能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加走向深入。 一种批评视角和方法,具有学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才有意义。历史观作为文学批评的角度和方法,怎样以自己的独特性进入文学,抵达文学本身。以此来考察它的可操作性。第一,依据历史观与文学中的结构处于同构状态的原理,将历史观作为概括和总结宏观文学现状的路径。历史观作为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会渗透和辐射到各个精神层面。法国文学理论家戈德曼认为,社会精神结构是某些社会集团的精神框架的系统性的有规律性的精神表现。社会精神结构会映照到文学作品中,因为“作品世界的结构与某些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是同构的”(注: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方法论》,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页。)。怎样将社会精神结构与作品结构相联系呢?戈德曼在方法论意义上提出了“世界观”概念,他说:“世界观并不是直接的经验材料,相反它是理解人的思想的直接表现中那必不可少的概念的工作方法。”(注:戈德曼:《隐蔽的上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戈德曼自己说,他之所以关注帕斯卡尔、康德和拉辛,是源于从一种世界观出发考察的结果,“如果说构成帕斯卡尔、康德和拉辛著作的梗概结构的大部分主要因素是类似的,并且尽管这些作家作为活生生的经验的个体彼此各有不同,那么我们就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即存在一种不再是纯个人的,并且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的现实。这就是世界观,从我刚才提到的作者的具体情况来说,这就是悲剧观”(注:戈德曼:《隐蔽的上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在《隐蔽的上帝》史,戈德曼就是用“悲剧观”这一特定的世界观作为方法,来研究帕斯卡尔和拉辛的。 “世界观”作为方法,对于作品及其体系有方法论意义,戈德曼自己说:“把世界观运用到本文上可以帮助他得出:1.所研究的一切著作中主要的东西。2.整部作品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注:戈德曼:《隐蔽的上帝》,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第一点是说世界观的作用在于对作品的选择,第二点是说世界观对于进入作品的方式的意义。将历史观作为概括和总结宏观文学现状的路径,也就意味着以历史观作为筛选原则,在复杂纷繁的文学事实中,筛选出与历史观具有潜在联系的作品,作为“所研究的一切著作中主要的东西”。第二,历史观可以在承续性、整体性的背景中研究文学,同时,也能够发现文学现实中断裂性和偶然性因素。也就是说历史观可以激活一些现在处于隐蔽状态,而在未来可能成为显现状态的因素,这是一种发现的功能。对这种功能的意识可以转换为操作方法。比如,在表现知识分子的小说里,出现了知识分子彻底地回归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充斥于他们的心灵,从而断开了中国文学传统尤其是五四文学传统中“兼济天下”、“天降大任于斯人”的链条,这一现象横向地与当代生活的欲望化世俗化相吻合。如果我们将历史观作为如福柯所谓的功能概念,来探寻文学的谱系,那么,文学中这样的无法进入历史传统链条的、没有因果性和必然性的现象就会浮出历史地表“非常态”就呈现出来了。诚然,就我国当代文化乃至文学的知识型的现实状况来看,还是以追求意义为其主要特点。但是,在常态中也有“非常态”。历史观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飘散在文化空间中的这些脱出常轨的文化碎片,更接近文学的真实面目。第三,分解历史观的多层内涵,并注入在“包括一切的某种结构”中的各个层面,作为分析的途径。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提出,文学作品乃至一切艺术品,“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47页。)。这个符号体系是个多层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历史观作为方法可以分别在“意象和隐喻”、“诗的特殊的世界”等层面切入。首先,在“意象和隐喻,即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注: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65页。),依据戈德曼社会精神结构与文本结构同构的思路,分析历史观中诸如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观念与“意象”和“隐喻”的复杂关系,就是以社会精神结构作为理解“意象”和“隐喻”的框架与背景,将“意象”和“隐喻”与社会精神结构联系起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隐喻系统,任何“意象”和“隐喻”都可以置于文化本身的大的隐喻系统之中。从历史观角度嵌入,对于“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从新的维度,提出新的理解,这是横的方面。当然,也可以提供纵向的思路,分析“意象”和“隐喻”演变的轨迹(注:这里所用的“宏隐喻”的思想,即文化学意义上的隐喻,参见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高等教育出版杜1998年版。)。其次,在“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的层面,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认为这个特殊“世界”的层面是某一个“观点”看到的世界,“观点”就隐含在这个世界中,而且,“形而上性质”也不是独立在这个“世界”之外的,恰恰是这个世界可以引申出来的。这个思想体现出对“看出”或者“听出”的主体作用的重视,也就自然地将问题引向了主体方面,那么,就可以引申出主体的相应的历史观念,历史观念决定了从什么角度“看出”世界。这种历史观念给作家提供“看”的自觉性,“看”赋予了空间以题材的意义,给出了形象的可能性。例如,藏族作家阿来写作《尘埃落定》,他的历史观念是,人,无论是藏人还是汉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人或者“人的过程”的特殊性和普遍意义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类的意义远远大于民族的意义。依据这样的历史观所创造的“尘埃”这一意象,笼罩了全篇,成为他的藏族土司世界的“缩影”。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尘埃,历史进程的某些环节也可能是尘埃,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始于大地而最终回归大地……这便是宇宙的无休止的歌唱,往复循环,苍凉而又凄楚。而人的过程就融化在这普遍的历史感之中。现象学家茵伽登在当初提出文学作品存在的四个层次思想时,在第四个层次,也就是一个由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所建立起来的“另外的世界”的层次,茵伽登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一整套特定的主观过程,这是读者、表演者或观众在客体化的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事情,这一过程要求这些人的积极参与,把他们的全部经验能力都汇合在一起,按照有意识的形式进行意向性的综合活动”(注:转引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4页。)。这种“共同创造”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结构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提出的是,这个“共同创造”的思想,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从历史观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这确实是一个新的文学批评维度。 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一、西方印象批评(一)西方印象批评渊源1、印象主义文艺思潮印象主义绘画、音乐、文学等。2、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叔本华:“直觉是一切证据的最高源泉。”柏格森的审美直觉理论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不是通过类型化的、共性的、静态的符号和概念,而是在具体的、生动的、独特的和直接的感受中获得的,这种感受就是直觉。(二)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1、印象批评的萌芽(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人物:[英]:兰姆、赫兹利特[法]:勒美脱尔、圣伯夫赫兹利特:“我说我想的,我想我感觉的。我无法不从事物采取某些印象;而我有足够的勇气说出(多少有点唐突)我的印象。”勒美脱尔认为,批评家力所能及的就是“说出具体的艺术作品在一定时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圣伯夫认为文学批评是“间接吐出藏诸内心的诗”,“我所期望与实行的文学批评,是发明与永远创造。”2、19世纪末印象批评的确立代表人物:法国作家法朗士法朗士《文学生活》“序言”中很坦白地说,批评家应该声明:“各位先生,我将借着莎士比亚,借着拉辛来谈论我自己”。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一)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1、意会体悟“熟读玩味,自见其趣”“不落言荃,自明妙理”2、以形象说诗采用比喻的方式,取譬引喻,将幽微的心理体验化为某种感官形象。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典雅:白云初晴,幽鸟相逐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3、批评主体: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如严羽、司空图等人。他们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具有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细腻的艺术感悟能力和体味能力。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现代印象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李健吾:批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是一种体现自我价值或意义的创造性活动。自我是批评的最高准则。(二)中国当代印象批评1、中国当代印象批评特点:怀疑精神、个性意识。批评不是指令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不是评判性的,而是创造性的。批评与其说是对文本的阐释,不如说是对文本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吴亮《文学的选择》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贺兴安《评论:独立的艺术世界》四、印象批评的基本特征推崇主体的创造性和个性色彩、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性(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批评标准什么是批评的标准?没有。若有的话,不是别的,便是自我。 ——李健吾批评的个性化:当批评主体面对作品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将自身的独特感受、内心体验、个性气质融入到批评过程中去,只有充满个性化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批评。批评与对象的关系:在描述印象的实践中,批判对象已经不重要了,文学作品不过是批评者借以表现自我的材料。“在王尔德的文章中,批评不再与它的对象有着必然的关系;批评变成了生平传略、即兴发挥、随意幻想。”——韦勒克(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1、批评是一种直觉的鉴赏。所谓直觉,是一种接近本能的感性活动。它可以完全不通过概念、推理等任何逻辑中介而在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具有直接、迅速、综合的特征。2、注重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茅盾文艺杂论集》3、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临到欣赏一件作品,一个批评家首先应当注目的,不是字句,却是全体。”——李健吾4、对批评中的理性认识持排斥态度。批评中最有价值的是批评者在对艺术作品的感觉经验的刹那间所获得的美感,而不是某种理论概念或理论体系。诗人的彩虹:用感觉去描绘彩虹的神奇和瑰丽牛顿的彩虹:用光谱和折射率来分析彩虹的。(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性1、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2、批评的任务就是发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进行美的再创造。“要使事物显得美好动人,这比道出事物的真相永远重要一百万倍。”——门肯《批评的过程》3、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特别注重作品的艺术形式之美,如情调之美,境界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较少关心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生活。“ 诗的真正特质,诗歌的快感,决不是来自主题,而是来自对韵文的独创性运用。”——王尔德五、印象批评的应用(一)描述印象的基本步骤要求批评主体主要凭艺术直觉捕捉对批评对象的印象和感受,并把这种印象用美妙的词语描述出来。这种批评实践尤其强调批评主体的艺术感受力。获取印象:获取的不是一般印象,应是具有某种独特性的印象。理性表述:批评主体须对印象加以条理化,使之具有理性内涵,其中包括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和发现。(二)描述印象的方式1、整体感受例证: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毛姆2、边评边述例证:首先,这里没有巍峨的高山,没有一望无际的远景,没有激流,也没有瀑布,只有内心柔和而平静的悸动,……小路蜿蜒的平平常常的丘陵,炊烟袅袅的茅屋,在睡莲下潺潺而流的小溪,红果点缀的树丛,玫瑰下摇曳的雏菊。一片浮云在麦田下投下阴影,一只鹳鸟在哥特式的塔楼上栖息。这就是一切。尔后,为使画面生动,一只青蛙在灯心草间跳动,一位少女在阳光下嬉戏,蜥蜴在午间取暖,云雀在垅间飞起,乌鸦在篱笆下啁啾,蜜蜂在嗡嗡地采蜜。过去六个月的美丽的乡间之忆。凡此种种,就像是青春时代的晨曦,像是一种欲望,一行泪水,几句情话,像是一位淑女清晰地被勾画出的轮廓,像是一首胖墩墩圆乎乎的孩提诗,但缺少肌肉。继续往下读,画面变得更加稳定,棱角分明,骨骼突出,最后到达一个半魔怪、半时髦的传说,名为阿贝杜斯。——[法]戈蒂耶:《〈阿贝杜斯〉序言》六、印象批评评述(一)印象批评的优势1、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主张批评中的自由心态,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从而提高了批评的地位。2、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增加了批评的活力。3、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同时使批评本身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二)印象批评的主要流弊1、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易产生随意性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倾向。2、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因此评论往往停留在艺术的表面,很难深入系统地研究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

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的不同

狭义的文化批评  狭义的文化批评:即严格意义的文化批 评,主要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 的一种文学研究方式。广义的文化批评  广义来说,如通常所谓的“用文化学方法来研究文学”,或“借助文本来研究文化”等。事实上,今天汉语大陆的文化批评取向,更像是杰姆逊就文化研究而说的“是一种愿望”,这一愿望的真实含义起码有三点:一、是把文化研究看作“探讨普遍社会问题的特殊途径”;二、是通过文化研究凸现和回应“当下社会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三、是把文化研究当成一项“学术改革方案”,以维护“交叉学科”的优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既有学科、学术体制本身就是文化研究的反省对象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艺学的诸种研究形态中,文学批评是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

文学评论属于文学批评吗?

算。

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文学批评属于文学评论。我认为,一般学术化的评论叫文学批评。(就国内的情况而言)此处的批评不能作批判的意思,而是比较中性的,文学批评在个人的好恶倾向上要少一些,注重理论、逻辑和对比,或者以一定的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甚至没有好坏的评价,只有分析)。而评论则可以以自己的感情立场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文学批评 性质 作用

juishidui 文学的看法和总结

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一样吗?若不同有何区别?

简单的说,文学评论是好的说得多,坏的说得少;文学批评就是只说坏的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文学评论文章怎么写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其中,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  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能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必须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在文章中尽讲外行话,或者对文艺作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评论肯定难以服人。

理想的文学批评究竟何为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1.文学批评的含义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原义为判断和评论,后来引伸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将“批评”和“评论”相提并论;伏尔泰把批评家称为评论家,说当时的评论家“为几行诗歌写出了成部的评论作品”;①狄德罗认为“批评”就是“评判”,他说:“一个作品最严肃的评判者应该是作者自己”②;别林斯基认为:“在广义上来说,批评就是判断”,“因此,不仅有对于艺术及其文学作品的批评,也有对科学、历史、道德及其它事项的批评”③;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说:“批评是对一种文学作品的优缺点的评论”。①我国较早提出文学评论一词的是梁代颜之推。他在讲创作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时说:“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②批评一词出现在文学领域始于明代。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序》中说:“予于是乎掇韩公愈,柳公宗元,欧阳公修,苏公洵、轼、辙,曾公巩,王公安石之文,而稍为批评之,以为操觚者之券,题之日《八大家文钞》”。这里的批评是对“八大家”文章妙处的撮要点评,以引导读者阅读。正如后来陈衎所说的:“且所谓批评者,一则能抉古人胸中欲吐之妙,以剖千古不决之疑;一则援引商略,判然详尽,以自见其赅博。”(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从中外古今的有关论述来看,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可以说是一个意思,都指的是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同一切其它理论一样,都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它随着文学创作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创作的繁荣发展而逐渐完善。我国先秦时期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开始偏重于好坏、美丑、爱憎等方面的直感判断。吴公子季札听了《郑风》认为:“其细已甚,民弗堪也”;听了《陈见》认为:“国无主,其能久乎?”;听了《魏风》认为:“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明主也。”这些直观评论可以说是我国文学评论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孔子从文学社会功能方面提出了“兴、观、群、怨”说,从作家道德修养方面又提出“文德”说。后来孟子总结了我国初期的文学批评经验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批评原则(《孟子·万章》)。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学批评经验不断积累,出现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著作,为建立完整的文学批评理论作了理论准备。唐宋以后,我国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以及对小说、戏曲的评点,漫评、杂谈,形成了我国独具一格的文学批评特色。由此可见,文学批评总是离不开文学实践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呢?所谓文学批评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对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运动等各种文学现象乃至文学批评自身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它与文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社会作用等基本原理。原则,是对文学活动中规律性现象的研究和表述,要借鉴文学批评的成果。文学批评则是从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原则出发,对作家作品的具体评价。同时,文学理论要通过文学批评的实践,对文学创作和鉴赏发挥推动和指导作用;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提高、检验文学理论的正确性,进而使之丰富、发展和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共同担负着总结创作经验、探索文学发展规律、指导文学鉴赏的重任。在文学史上不少优秀的文学批评家,都有很高的文学理论水平。优秀的文学批评著作,往往也是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钟嵘的《诗品》、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别林斯基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等都是这种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又可以合称为文学评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对作家作品及其他各种文学现象所进行的探索、分析和评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使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学批评更加趋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的分析,列宁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毛泽东对鲁迅的论述等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为我们正确进行文学批评做出了典范。 2.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不是凝固、僵化的教条,也不是平庸刻板、缺乏真知灼见、枯燥无味的说教。它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而发展,是一门不断运动、逐渐完善的极其活跃的科学。别林斯基把它叫做“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文学批评的基本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文学批评具有科学性。 文学批评是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理论把握和评价。在整个文学批评的动态过程中,批评主体既要通过艺术感受进入作品,深入体验,以求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又要跳出作品、冷静地、客观地运用文学理论的原理进行分析评判,得出关于作品成败得失的理性结论,力求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不同,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更注重客观性、科学性。 其二,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 在阶级社会里,文学批评的对象和文学批评的主体都有阶级性。文学批评总是在批评各种文学现象中,有针对性地宣扬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扩大本阶级的影响,把一定时代、阶级的政治、道德、美学等观点贯穿其中,对敌对阶级的意识加以抨击和排斥、因而文学批评具有明显的思想理论斗争性质,这使它成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在文学领域进行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政治态度和审美理想,就决定了对文学本身的不同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席卷全国的时候,俄国资产阶级文人一反常态,由敌视托尔斯泰到大肆吹棒其“不以暴力抵抗恶”的说教和僧侣主义,把托尔斯泰歪曲成一个反动专制制度的捍卫者和宗教教义的保护人,以麻痹人民的革命意志。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托尔斯泰,指出: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因为迷信基督而变得傻头傻脑的地主”;“一方面,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法律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可笑”,“另一方面,痴呆地鼓吹‘不用暴力去抵抗恶"”;“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混蛋的一种东西,即宗教。”①列宁的这种批评,倾向性是明显的,科学性也是突出的。 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性不仅表现在对立的阶级之间,还表现在同一阶级对如何维护本阶级利益、发展文学艺术等问题上。近几年来,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争鸣,以及对《调动》、《黑玫瑰》、《在社会的档案里》、《谁之罪》等一批作品的争鸣,对一些反映社会改革的作品的评价都表现出各自的思想倾向性。 其三,文学批评具有社会批评性。 文学批评不仅以文学作品为直接评价的对象,而且还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间接评价对象。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对文学的批评就不能不触及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社会生活现象,对社会生活本身也给予分析和评价,这就使文学批评具有社会批评的性质。每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批评家,也往往就是那个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文学批评论著,不仅帮助我们认识文学现象,而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批评著作也就可以是社会思想史的一种重要文献。如恩格斯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的评价就联系到对英国工人运动的考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们通过对果戈理、奥斯特罗夫斯基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评价,无情地揭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前些年我国文艺界对《人到中年》的讨论也不是局限于文学艺术本身,而是涉及到如何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若干重要社会问题。对《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血总是热的》、《乡场上》、《故乡事》等文学作品的评论,也不局限在文学作品的本身,同时也表现了对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对正在改革的经济体制的认识。至于对那些格调不高、思想不健康、艺术上拙劣的作品的批评,则不但是为了有利于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封建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和毒害,有助于社会主义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1.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具体的作家作品,任务是评价其得失成败,因而,它对文学创作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通过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分析评价,指出其思想和艺术方面的高下成败、得失优劣,从而帮助他总结创作经验,扬长避短,或端正其创作思想,或弥补其艺术的欠缺,或提出完善其作品的意见,促使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这个增删修改过程中,脂砚斋的评点给作者不小的启示和帮助。从现在见到的脂砚斋的评语看,不仅有对《红楼梦》的肯定赞赏,也有建议批评,甚至何处该删、何处该增,为什么删、为什么增都有说明。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30年代许多青年作家的成长就同鲁迅对他们作品的批评和关怀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文学批评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而涉及广泛的文学现象时,会影响一个时期甚至一代文学的发展动向。进步的、科学的文学批评能促成进步文学的繁荣兴旺。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空前繁荣,就直接与文学批评界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一大批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分不开。果戈里的《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问世后,由于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受到了反动批评家们的围攻。当果戈里感到徨惑不安的时候,别林斯基凭借他锐敏的文学感觉,写了著名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分析了果戈里作品的意义和特点,以巨大的热情和雄辩的气势,充分肯定了果戈里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阐明了批判现实主义对俄国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迫切意义。这不仅大大地鼓舞了果戈里,促使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一步写出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不朽之作,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与果戈里同时代的一批进步作家,如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正如罗马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所说:批评能起“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是我愿意指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从何处汲取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① 2.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由于时代、阶级、艺术形式等多种原因,可能形成读者与之隔膜、不易感受理解、不易鉴赏接受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文学批评的分析、评价来沟通或消除。因而,文学批评是读者和作家作品之间的一道桥梁,可以帮助读者进行正常的、有益的阅读和鉴赏。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读了别林斯基称赞普希金的文章”,“我才真正了解普希金的文章。”② 文学批评之所以有助于文学鉴赏,有助于读者提高鉴赏水平,是因为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提高。在优秀的文学批评中,本身就包含批评者可贵的鉴赏经验,因而,它对于广泛的文学鉴赏必然具有启示意义。一般来说,鉴赏过去时代的文学作品,往往更需要文学批评的帮助,因为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往往是精华和糟粕并存。有的读者受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分不清精华和糟粕,有的甚至把精华当成糟粕,以丑为美。这就需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学批评,指导读者正确鉴赏,使读者有所得益。对散布封建毒素的文学作品,则要撕下它们的伪装,还其本来面目,帮助读者鉴别。总之,文学批评家以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分析、科学评价,能使读者正确地鉴赏作品,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文学批评在促进文学繁荣、提高读者鉴赏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建设,使自己得到发展。因而,文学批评也是自身发展的能动因素。无产阶级的文学批评就是在广泛的文学批评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批评:属于文学评论的一种。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涵盖非常宽泛,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几乎成了文学研究的同义语。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

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文学批评属于文学评论。我认为,一般学术化的评论叫文学批评。(就国内的情况而言)此处的批评不能作批判的意思,而是比较中性的,文学批评在个人的好恶倾向上要少一些,注重理论、逻辑和对比,或者以一定的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甚至没有好坏的评价,只有分析)。而评论则可以以自己的感情立场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对文学批评的批评:文体学怎样看待文学作品

文体学,一译风格学,现大都译为文体学。它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方兴未艾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