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舆情危机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2023-09-14 01:39:07
TAG: 舆情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和单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促使互联网应用空前的繁荣。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网民观点意见的交互性使网络舆情发酵更为容易,影响更为深远。因此,积极的网络舆情处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

1.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

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通过建立预判预警机制,政府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如在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时发现了负面信息,则可以通过报道正面消息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

6.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因此,设立综合性决策协调机构和常设的办事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以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舆情处置能否起到效用最终还是要取决当事人对事件引起的舆情状况的了解程度。古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对舆情发展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有效的处置舆情危机。

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发现与我的不利或负面信息,了解与我相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起到舆情预警作用,同时为危机舆情处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当下舆情危机频发,舆情处置能力缺乏开发的软件。该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网友意见提供直接支持,帮助当事人优化舆情危机处置。

相关推荐

什么是舆论舆情?

群主消费者对与某一个产品及品牌的评价(舆论)和满意度(舆情)
2023-09-04 03:04:154

什么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企业需要关注他的原因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带动了社会化媒体的流行。所谓社会化媒体,包括论坛、博客、微博等众多网站,是网民聊天交友、发表意见、抒发感情、分享经验、获取非官方信息的重要网络平台。它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发表自己对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相关话题,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中传播,并得到其他网友的关注和支持,进而形成一种舆论, 影响企业的发展。
2023-09-04 03:04:511

舆情是什么意思

群众的看法、意见:体察~、~激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网络舆情的自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2023-09-04 03:04:591

如何合理做好舆情处置

1、增强舆情预警意识。一是客观认识网络舆bai论,认识舆情预警作用。要认识到网络既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不必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反应过度,但也不能对潜在的负面舆情信息置之不理,酿成舆情危机。因此政府要认识到舆情预警的作用,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工具,比如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提高舆情预警能力,争取舆情负面信息早发现早处理,防危机于未然;二是指导思想上从"堵"向"疏"转变。当前,突发事件出现的机率较高,信息的传播渠道很广,把封锁消息作为处理危机的基本方法,很容易把危机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唯有把这类事件视为一种常态和中性事件来疏导和处理,把处理危机看作政府正常职能的一部分,才能更有利于应对网络舆情。五是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运用网络与群众沟通交流、科学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2、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二是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机制。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开正面客观地说明事实,同时,又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对民众情绪进行疏导,智慧地讲真话,不说套话、假话,主动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3、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二是明确职责。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尽量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的发生,搞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建立虚假信息惩处机制,利用法律对制造谣言和扰乱网络秩序的恶意行为予以打击。4、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在论坛、社区、博客、QQ群等载体中广泛争取支持者,使舆论向理性、可控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在政策、人力、财力上扶持政府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同时,加强县长信箱、在线访谈、留言板等政府和公众沟通交流的互动栏目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将网上沟通作为了解民情、采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真诚客观及时回应网民诉求,使政府网站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真情交流、沟通的桥梁。5、尊重网民权力,打造诚信政府。一是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允许和鼓励网民对地方政府的施政缺失提出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某些不满情绪。二是及时发布真相,坦诚回应质疑。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权威的信息,把事件真相、政府的措施和事情解决的进展等情况公布于众,满足网民对相关事件的知情权。三是快速及时地对事件做出调查处理。把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追究上,甚至可以邀请网民或人大代表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充分尊重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2023-09-04 03:05:142

舆情名词解释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
2023-09-04 03:06:041

什么是舆情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如:网页、论坛、BBS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对下载本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预处理。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施监控,前提是必须通过人际交互建立舆情监控的知识库,用来指导智能分析的过程。
2023-09-04 03:06:131

舆情怎么解释

什么是舆情“舆情”指的是公众对某一社会事件的意见或态度。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指的是将人民百姓对某一公共事件的态度、看法以及意见收集整理后的文字材料。在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意识,注意选准角度,找到写作的合理的切入点。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其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舆情信息。
2023-09-04 03:06:431

什么是舆情?什么是舆论?

一、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公共事务(事项)或自己关注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可以分为潜性舆情和显性舆情。二、舆论是指一种公开表达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舆论可以分为公众舆论和官方舆论。三、舆情和舆论的区别:1、舆情可以是个人的情绪、意愿、态度或意见,而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2、舆情是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而舆论强调的是共同的、一致的意见。3、舆情可以是公开发表的意见,也可以是内隐的情绪、态度、意愿等;而舆论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意见。4、舆情不一定都上升成舆论,舆论不一定要靠舆情做支撑。5、舆情是可以被监测和调控的,公众舆论的监测是舆情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舆情调控手段。
2023-09-04 03:07:062

舆情信息是什么

“舆情”指的是公众对某一社会事件的意见或态度。“舆情信息”指的是将人民百姓对某一公共事件的态度、看法以及意见收集整理后的文字材料。在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意识,注意选准角度,找到写作的合理的切入点。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注意层次性、关注利益性等。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其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舆情信息。
2023-09-04 03:07:331

舆情与舆论有什么区别?

舆情与舆论有什么区别?传媒是否代表舆论?其实部分传媒是可以代表舆论,相辅相成的关系吧。一个是源头,一个是传声筒。新闻是舆论的载体,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也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舆论则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和舆论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媒介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新闻是舆论传播的载体和放大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新闻是舆论传播到载体。各种分散的或局限于一时一地的舆论借助于新闻媒介可以得到广泛传播。舆论通过新闻手段传播后,可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将分散的、局部的舆论变成集中的、更大范围的舆论。所以,新闻又有放大舆论的作用。例如,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代村妇代会主任、临晋镇博达学校校长陈玉芳,从1990年开始收养孤残儿童,坚持以厂养家,举家助学,身背百万欠债却始终不离不弃,共义务收养56名孤残儿童。2011年,经当地媒体做了题为《56个孩子一个妈》系列报道后,陈玉芳的大爱得到广泛传播,不但在运城市,而且在山西省更大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新闻宣传使这一舆论得以扩大,成为一种更大范围的舆论。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舆论是一种意见,而意见产生于人们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评价和判断,可以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收集网络舆论。一件事,一个问题,人们只有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弄清了它产生和形成的来龙去脉,消除或减少了自己认识上的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对它做出评判,发表意见。故而,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和问题的新闻信息是人们了解情况、认识问题,从而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价,导致舆论最终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许多舆论的形成都借助于新闻媒介提供的各种信息,借助于新闻传播创造的意见交换的良好环境。舆论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意见酝酿、意见表达、形成多数、舆论形成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都属于舆论形成前的舆情发生阶段。及时反映和沟通舆情,表达和交换群众意见,正是为舆论的最终形成做准备。例如,2011年3月28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兴宁县境内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漏水事故,中央、省市各新闻单位全方位报道了营救过程,使一直关心着大营救的广大大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全面地了解了王家岭煤矿生命大营救,再一次证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不惜人力、财力、物力,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舆论是人们对社会上一些有争议的现实问题的议论,因而总是容易为公众所关注,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人因此将舆论称作是新闻的建筑材料。我们的新闻报道常常把视线瞄向社会上群众议论纷纷的那些“热点”问题,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近些年来,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报道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党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一些群众议论和批评,这些报道大都是社会上已经形成舆论的事情。正因为我们的新闻媒介始终以舆论作为自己传播的重要内容,所以它不仅被看作是舆论的传播者、表达者,而且还被看作是舆论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们习惯上把新闻媒介称作“舆论机关”、“舆论工具”是很有道理的。新闻既可反映舆论,也可引导舆论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不仅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而且还可以通过有倾向、有选择的舆论传播来引导舆论。任何新闻媒介都不会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停留在仅仅单纯地传播和反映舆论上。这是因为,创办、管理和控制新闻媒介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需要新闻媒介用本阶级、本政党或本团体的思想主张和利益要求去引导群众按其既定的方针与目标行动。而新闻媒介自身要在竞争中赢得地位,树立群众威信,扩大社会影响也总要千方百计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主张。这都使得新闻媒介常常要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报道事实和发表言论对已经形成的舆论施加直接的影响,促使舆论朝着新闻控制者和新闻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极为重视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将那些只反映少数人特殊要求的局部舆论和虽然有着相当数量群众所认同但却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错误舆论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上。同时还要积极用党的纲领主张、用共产主义思想引导舆论,使它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总之,舆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则是舆论的载体,新闻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也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而新闻对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又导致了新的舆论的产生,舆论与新闻之间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
2023-09-04 03:07:431

舆情是什么意思?

舆情主要就是能够在社会中传播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
2023-09-04 03:07:543

舆情和舆论是一回事吗?

一、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公共事务(事项)或自己关注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可以分为潜性舆情和显性舆情。二、舆论是指一种公开表达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舆论可以分为公众舆论和官方舆论。三、舆情和舆论的区别:1、舆情可以是个人的情绪、意愿、态度或意见,而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2、舆情是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而舆论强调的是共同的、一致的意见。3、舆情可以是公开发表的意见,也可以是内隐的情绪、态度、意愿等;而舆论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意见。4、舆情不一定都上升成舆论,舆论不一定要靠舆情做支撑。5、舆情是可以被监测和调控的,公众舆论的监测是舆情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舆情调控手段。
2023-09-04 03:08:032

什么叫舆情?

舆情是指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的舆论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对某一事件、事物、人物、政策等的评价、看法、态度等,也可以是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讨论、分析、解决方案等。舆情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舆情对于企业、政府、公众等各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舆情管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借助识微商情这样的舆情产品及时了解和分析舆情,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应对各种舆情风险,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
2023-09-04 03:08:332

什么是舆情和舆论啊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 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2023-09-04 03:08:553

舆情是什么意思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 。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义: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2023-09-04 03:09:471

舆情什么意思

舆情是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进行扩散传播的,是由网民发起讨论或者扩散舆情的。网民就社会热点或者人物展开讨论,千万网民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看法,最后形成几个观点明确的言论。当话题度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影响很多相关单位、组织或者人物。舆情相关主体,发言人和讨论者大多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各自主观意见的网络自由人。被讨论者大多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具有一定的话题热度或者关系到较多人利益。当有舆情出现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发表不同意见,但是网络匿名会让很多人觉得产生网上言论不用负责任的错觉。所谓的”键盘侠”基于片面、浅薄、个例等角度在网上发表言论,引发群众忽略真相,或者对舆情认识不全面,舆论导向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而且大多数人会以感性角度判断舆情,比如偏向弱势或者弱者,没有从理性角度看待舆情往往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2023-09-04 03:09:598

舆情和舆论有什么区别

传媒是否代表舆论?其实部分传媒是可以代表舆论,相辅相成的关系吧。一个是源头,一个是传声筒。新闻是舆论的载体,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也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舆论则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和舆论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媒介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新闻是舆论传播的载体和放大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新闻是舆论传播到载体。各种分散的或局限于一时一地的舆论借助于新闻媒介可以得到广泛传播。舆论通过新闻手段传播后,可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将分散的、局部的舆论变成集中的、更大范围的舆论。所以,新闻又有放大舆论的作用。例如,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代村妇代会主任、临晋镇博达学校校长陈玉芳,从1990年开始收养孤残儿童,坚持以厂养家,举家助学,身背百万欠债却始终不离不弃,共义务收养56名孤残儿童。2011年,经当地媒体做了题为《56个孩子一个妈》系列报道后,陈玉芳的大爱得到广泛传播,不但在运城市,而且在山西省更大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新闻宣传使这一舆论得以扩大,成为一种更大范围的舆论。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舆论是一种意见,而意见产生于人们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评价和判断,可以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收集网络舆论。一件事,一个问题,人们只有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弄清了它产生和形成的来龙去脉,消除或减少了自己认识上的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对它做出评判,发表意见。故而,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和问题的新闻信息是人们了解情况、认识问题,从而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价,导致舆论最终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许多舆论的形成都借助于新闻媒介提供的各种信息,借助于新闻传播创造的意见交换的良好环境。舆论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意见酝酿、意见表达、形成多数、舆论形成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都属于舆论形成前的舆情发生阶段。及时反映和沟通舆情,表达和交换群众意见,正是为舆论的最终形成做准备。例如,2011年3月28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兴宁县境内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漏水事故,中央、省市各新闻单位全方位报道了营救过程,使一直关心着大营救的广大大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全面地了解了王家岭煤矿生命大营救,再一次证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不惜人力、财力、物力,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舆论是人们对社会上一些有争议的现实问题的议论,因而总是容易为公众所关注,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人因此将舆论称作是新闻的建筑材料。我们的新闻报道常常把视线瞄向社会上群众议论纷纷的那些“热点”问题,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近些年来,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报道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党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一些群众议论和批评,这些报道大都是社会上已经形成舆论的事情。正因为我们的新闻媒介始终以舆论作为自己传播的重要内容,所以它不仅被看作是舆论的传播者、表达者,而且还被看作是舆论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们习惯上把新闻媒介称作“舆论机关”、“舆论工具”是很有道理的。新闻既可反映舆论,也可引导舆论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不仅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而且还可以通过有倾向、有选择的舆论传播来引导舆论。任何新闻媒介都不会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停留在仅仅单纯地传播和反映舆论上。这是因为,创办、管理和控制新闻媒介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需要新闻媒介用本阶级、本政党或本团体的思想主张和利益要求去引导群众按其既定的方针与目标行动。而新闻媒介自身要在竞争中赢得地位,树立群众威信,扩大社会影响也总要千方百计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主张。这都使得新闻媒介常常要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报道事实和发表言论对已经形成的舆论施加直接的影响,促使舆论朝着新闻控制者和新闻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极为重视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将那些只反映少数人特殊要求的局部舆论和虽然有着相当数量群众所认同但却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错误舆论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上。同时还要积极用党的纲领主张、用共产主义思想引导舆论,使它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总之,舆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则是舆论的载体,新闻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也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而新闻对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又导致了新的舆论的产生,舆论与新闻之间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
2023-09-04 03:10:251

什么是舆情、舆论?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 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2023-09-04 03:10:461

网络舆情中心是干什么的

网络舆情中心其主要职责就是监测舆情,密切关注互联网上与自身企业相关的舆论动态,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等技术,大量采集、汇总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并负责在企业内部传递和沟通信息,确保当危机来临时有所准备,应对危机时从容有序,使损失达到最小化。如借助识微商情这样的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平台软件,具备7*24h实时监测能力,舆情监测采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各大新闻媒体、新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媒体、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等多个互联网平台,可自动识别网络负面信息,并快速通过微信、短信、邮件或者客户端的方式发出告警通知;自动挖掘舆情演化过程中的传播网站/媒体、关键传播节点以及网民情感分析、传播溯源、舆情分析报告等。
2023-09-04 03:11:049

如何才能避免信访“负面舆情”

  按照社会政治态度性质不同, 可以把网络舆情分为正面网络舆情和负面网络舆情。 负面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弱化政府公信力, 造成社会认同危机, 影响社会稳定。 要想缓解网络舆论造成的巨大冲击, 有效管理网络公共空间,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网络监管和网络执法队伍建设  应建立一支网络监管队伍。 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 有统一严格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 队伍中的舆情监测员运用短信、 电子邮件、 在线输入等方式上报舆情信息, 经舆情技术人员整理, 利用舆情智能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做整体分析, 及时掌握有关舆情动态和危机征兆, 以舆情专报的形式向部门主管反馈, 进而上报领导。当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时, 网络监管队伍可迅速转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挥中心。 这样可以提高事件响应速度,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沉稳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和防范机制  首先, 不断运用网络技术收集、 筛选、 分析、 研判、 过滤网络上的负面网络舆情。 通过网络信息分析研判系统, 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发生和发展动态, 提高负面网络舆情的预警预防机制。 其次, 继续发挥内部网络作用, 建立信息预警机制, 使网情动态等涉及群体性事件方面的情报能够达到实时共享, 一方预警, 多方联动。 最后建立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  3 改进网络技术方法  面对网络海量的舆情信息,不可能手工操作,必须依赖于先进的网络技术, 才能有效提取网络舆情发展信息, 从而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和行业需求,选择一个合适而且稳定的舆情监测系统,辅助舆情监测工作。(当前提供舆情监测,大数据等服务的公司规模不一,各有特点,小公司也越来越多,市场宣传活跃但日后发展方向不确定等,挑选一个合适的舆情监测软件很重要。)  4 利用政府网络媒体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依托政府网络媒体, 就网上的焦点问题, 及时披露消息, 并且组织有说服力、 有深度的文章在网上刊发, 解释疑惑, 维护网上正确的舆论向导, 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 “网风”。 只有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 才能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管理。  5 注重研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方法和技巧  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时间介入事件, 争取主动, 并积极做出回应。 任何声音当第一时间进入人的脑海后, 再想用其他声音去覆盖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因此, 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必学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时间介入, 争取主动, 抢占话语权, 最大程度地争取得到网民和媒体的支持。 危机事件发生后, 网络监管办公室要在第一时间了解、 掌握危机的情况, 研究应对策略, 及时与领导沟通, 并通过新闻发言人迅速将与危机相关的内容用统一的口径、 统一的声音传达给媒体, 满足网民和媒体的知情权, 切不可封杀。  (2)注意用语, 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舆情危机发生时, 要遵循 “统一口径、 不说假话” 的原则, 保证在危机处理中尽量留有回旋的余地, 做到实事求是。  (3) 态度诚恳, 沉着冷静。 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 负责处置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 做到有礼有节, 沉着冷静, 理性面对, 还要做到有人情味、 亲和力和影响力。  (4) 领导要以身作则。 领导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 领导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 适时向媒体作出解释、 承诺和道歉, 回答社会公众和媒体的问题, 努力挽救声誉, 减少网络舆情危机对形象的损害和破坏。  6. 妥善解决网络舆情危机善后事宜  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 要认真受理公众和媒体的投诉, 安抚群众, 并对受害方给予慰问和补偿。 同时,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并将检查结果写成相关书面报告。 网络舆情危机过后, 还应当认真回顾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整个过程,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开展形象修复工作, 以正面舆论向导来宣传形象借机冲淡网络舆情危机影响。
2023-09-04 03:11:313

舆情是什么意思?

谈恋爱吗?二缺一
2023-09-04 03:11:423

舆情和舆论有什么区别?

舆情和舆论的区别:1、舆情可以是个人的情绪、意愿、态度或意见,而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2、舆情是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而舆论强调的是共同的、一致的意见。3、舆情可以是公开发表的意见,也可以是内隐的情绪、态度、意愿等;而舆论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意见。4、舆情不一定都上升成舆论,舆论不一定要靠舆情做支撑。5、舆情是可以被监测和调控的,公众舆论的监测是舆情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舆情调控手段。扩展资料: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 。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义: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舆情
2023-09-04 03:12:281

舆情危机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和单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促使互联网应用空前的繁荣。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网民观点意见的交互性使网络舆情发酵更为容易,影响更为深远。因此,积极的网络舆情处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1.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 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 ,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 。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 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 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通过建立预判预警机制,政府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如在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时发现了负面信息,则可以通过报道正面消息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6.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因此,设立综合性决策协调机构和常设的办事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以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舆情处置能否起到效用最终还是要取决当事人对事件引起的舆情状况的了解程度。古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对舆情发展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有效的处置舆情危机。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发现与我的不利或负面信息,了解与我相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起到舆情预警作用,同时为危机舆情处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当下舆情危机频发,舆情处置能力缺乏开发的软件。该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网友意见提供直接支持,帮助当事人优化舆情危机处置。
2023-09-04 03:12:542

网络舆情都有什么特点

舆情监测类型  一、网络舆情的自由性。舆情监测类型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二、网络舆情的交互性。小学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态。三、网络舆情的多元性。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五、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网络舆论的自由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2023-09-04 03:13:066

什么属于舆情?

舆情,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空间内围绕事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舆情不是对民意的简单规律概括,是作为参与者的公众对涉事方客体及其政策方向持有的社会综合态度。同时,也是较多群众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情绪、意见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023-09-04 03:13:371

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有哪些?

按照我的思路
2023-09-04 03:13:497

文莱与中国的关系

咱们和他在领土、领海和石油问题上有争端。
2023-09-04 03:10:541

表决心的四字成语

1. 表示下定决心的四字词语 1.铁心铁意:下了决心,非常坚定。 2.打定主意: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3.永矢弗谖:决心永远牢记着。 4.发愤自雄:决心奋斗,而使自己强盛有实力。 5.歃血为誓:以牲血涂于口旁起誓,表示决心。 6.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7.吞刀刮肠: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8.诗以言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9.拿定主意: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10.计出万死:指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2. 形容坚定的四字成语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傲然屹立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傲,傲慢、蔑视。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白首不渝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 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出处:《梁书·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 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苍松翠柏 苍:青色。 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 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东摇西摆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出处: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 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出处:汉·王充《论衡·时》:“夫地之神,用心等也。 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飞蓬乘风 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 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同“飞蓬随风”。 匪石匪席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 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高风峻节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海涸石烂 犹海枯石烂。 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海枯石烂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 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坚定不移 移:改变,变动。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韧不拔 坚:坚定;韧:柔韧。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贞不屈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见异思迁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截铁斩钉 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 同“斩钉截铁”。 九死不悔 九:表示极多。 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九死未悔 九:表示极多。 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抗颜为师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 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
2023-09-04 03:10:541

创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一步-创业培训

创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一步-创业培训   创业一直是当代人热议和关注词,创业培训更是整个创业成功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一、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截至2002年底,全国人口12.85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5,全国劳动力资源8亿,占全世界劳动力资源的1/4。当前,中国在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而焦点集中反映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   (二)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是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迎接入世挑战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小企业迅猛发展,并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375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到8000万人。从1998年以来,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4万人。有近50%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将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入世后,这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都面临着同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亟待提高竞争实力。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青年劳动者在内的全民创新创业意识,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实力,更好地迎接入世挑战非常必要。   (三)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是职业培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训与就业最直接的结合点。   开展创业培训,是在职业培训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同时,创业培训的实施,也为职业培训的发展拓宽了领域,丰富了内涵,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要重点在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当中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将这种培训形式拓展到全体劳动者,包括职业学校在校生、农村返乡创业人员和社会其他成员,同时,注重改革培训课程,改进培训方法,增强学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逐步形成鼓励创业、自觉创业的社会氛围,促使更多的劳动者通过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成功地走上创业之路。    二.目前创业培训存在的缺失   创业培训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创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培训时间短期的多,长期的少,大多两三个月;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的少,大部分集中在美容、美发、厨师、家电、剪裁等领域;培训初级人员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面向地区的人才多,面向全国的人才少。这“四多四少”充分反映了当前在创业培训的思维上还没有冲出旧有的模式。办学理念上还没有实观新的突破。这就制约着创业培训的跨越式发展。   创业环境不充分   一方面,对创业的舆论引导不到位,政策法规也不健全。另一方面有些积极的创业措施未能得到落实。在一些地区再就业和创业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创业工作的进行。还有劳动力市场狭小,创业培训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等,都制约着创业培训工作的发展。    三.创业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创业培训的宽松环境   一是提供政策扶持,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创业培训打开绿色通道提供政策依据。二是提供环境扶持,落实创业培训的各项相关政策,推动创业基地、创业指导和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为新企业创办和发展提供多种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组织创业项目推广,举办大型创业活动洽谈会;借助大众媒体,强化舆论引导,介绍国内外创业理念、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经验等,为创业培训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提供资金扶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收情况,因地制宜,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服务。     二、创新思维,实现创业培训的新突破      第一、要努力在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要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的理念,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和开办特色培训。      第二、要规范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创业培训机构的新突破。一是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灵活的、与创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办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全方位地组织创业人员进行提高素质的创业培训;二是劳动部门要增加对创业培训工作的投入,加大技能开发投入的比重和培训与创业结合的密度;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兴办培训实体,挖掘各级培训机构的潜力,建立多种形式、多个渠道的培训网络;四是着眼于新兴的行业和工种,根据社会的变化及发展需求随时调整培训内容,不断推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业培训。   第三、要注重效果,实现创业最大化的新突破。创业培训防止急攻近利的短期行为,不仅要搞短期培训,也要搞中长期培训,不仅要为社会培养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更要为社会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实现创业的最大化。 ;
2023-09-04 03:10:551

求后出师表原文+翻译

不知道
2023-09-04 03:10:563

售后退款怎么处理

1.第一步:买家申请退货退款2.第二步:审核退货退款。若卖家72小时未审核,系统自动审核通过。若卖家不认可退货,可以拒绝退货。买家3天内未发起维权,售后关闭。3.第三步:买家寄回商品a) 审核通过后,买家需求在7天内填写物流单号,若超时未填写,系统自动关闭售后。 “居家馆”商品,若买家未填写退货物流单号,商家收到退件后仅会为买家保管20天)4.第四步:卖家确认收货a) 同意退款:买家填写快递单号后,卖家必须在7天内同意退款。若超时未处理,系统自动确认收货。b) 拒绝退款:若卖家与买家沟通并达成一致后,也可选择不同意退款。当卖家选择不同意退款后,买家在3日内未再申请维权,本次售后结束。c) 申请维权:卖家不同意退款,且与买家无法达成一致,可点击不同意退款,在“确定”键下方文字说明 中,点击“请维权,卷皮客服介入处理”;提醒:买卖双方若发起维权,必须遵守卷皮小二给出的判定结果进行执行;
2023-09-04 03:10:571

安徽省如何对徽州古建筑进行保护?

徽州古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黄山市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绝大部分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徽州古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濒临毁损,年久失修,私相买受,盗卖不止,现状堪忧。2004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黄山市也出台了《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保护徽州古建筑。但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徽州古建筑保护仍缺乏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为此,制定《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适应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现实需要,使徽州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本次立法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保护范围不明确、保护责任不落实、资金保障缺失、迁移保护审批不严格、构件流失严重、产权流转不畅、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管理要求和禁止性规定,并依法设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2023-09-04 03:10:581

为什么说排最后一名叫“副班长”

副班长:因为在军队的行军中,部队队列的时候,班长领队,副班长站在最后一个位置,队尾。后来,“副班长”这个词就被引用到了竞技体育中,指最后一名
2023-09-04 03:10:595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

想报考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同学都很想知道,这个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属于专科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一般各高校该专业招理科生。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文是理? 理论上讲,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是 理科专业 。然而,也不排除部分专科院校开设此 文科专业 ,因为有些专业一般情况下是只招文科或者理科,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存在,或许某一年某所学校就比较反常,文科专业招理科生,亦或是 理科专业 招文科生。 具体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招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考生及家长要以当年个大学 招生计划 为准,最好是以 志愿填报 时获得的一手材料为依据,这样最准确无误。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相近专业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和服务能力,具备电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生产、装接、装配、调试质检、安装维修、PCB设计与印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检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EDA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无线电基础、PCB制板实训、电脑结构技术分析等。 就业方向:电子产品和电路板的开发设计、生产制作、检测维修、生产管理等职业岗位。
2023-09-04 03:10:591

侵权四要件

法律分析:1、行为的违法性: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2、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3、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2023-09-04 03:11:001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史?????很急啊!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过去30年中,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适应和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过去30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1978~1993年,改革开始起步,以双轨制为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二是1994年到本世纪初,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实施银行结售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初步确立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地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我们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外汇管理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30年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人民币经常项目分步实现了可兑换。改革开放之前,外汇统收统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所有外汇收入上缴国家,外汇支出由计划分配。1979年以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外汇分配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随着留成比例逐步提高,市场调节外汇收支的作用不断提升。1994年,实现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限制。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所有经常项目外汇交易只需以真实性为基础。此后,不断简化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程序和凭证,逐步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全面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也不接受外商投资。1979年以来,坚持审慎开放,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次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对外借债、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序对外开放境内证券市场,到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外汇强制调回要求及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们严格管制的主要是针对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工具、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衍生工具、居民对外借款和放贷等几项,限制较少或实现一定程度可兑换的共计二十多项。  第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只作为核算工具。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外汇留成制度的实行,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2005年7月,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四,外汇市场建立并获得长足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外汇高度集中管理,没有外汇市场。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的结售汇市场。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继续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增加市场交易工具,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目前,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  第五,外汇统计监测体系不断健全。1981年,我国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自1982年开始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1985年起向社会发布;2005年起发布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6年起发布国际投资头寸表;1986年开始外债统计;1994年开始银行结售汇统计;1996年开展跨境资金流动统计,2003年正式运行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2005年运行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目前,已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要求、适合国情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制度。  第六,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极小。1994年以后,适应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完善储备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建立以投资基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逐渐从侧重短期流动性管理转向长期多元化投资管理,建立较成熟的策略研究、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体系,形成较完善的业绩评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架构。通过积极专业的投资、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了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践证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收支与经济总量之比从1982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126%,年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前三位,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前列,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外汇资源配置已经实现由计划分配到市场配置、由稀缺到相对充裕的飞跃。1994年以来,除1998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7年年末外汇储备增至1.53万亿美元,储备规模排名世界第一。从2003年起,我国由对外净债务国转为净债权国,2006年年末对外金融净债权达 6621亿美元。外汇管理方式则逐渐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督,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经济风险的防范。  经验和体会  回顾3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随着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事物、新矛盾不断涌现,对外汇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在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外汇市场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突破,不断消除影响涉外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方式,从重点管流出转为对外汇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从事前审批、直接管理为主转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 (1950~2007年)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大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0年的实践证明,对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妥善处理推进改革与创新管理的关系,通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增强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有效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增加就业的压力很大,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宏观调控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经济金融体系整体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有待加强。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后发国家,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必须把国情意识和世界视野相结合,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推进货币可兑换的经验做法,又要结合国情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始终要注意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可兑换的道路。  四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外汇管理的中心任务。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始终注意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支持发挥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政策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性作用;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支持优化出口结构、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改善监管、防范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金融危机、拉美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动荡此起彼伏。这显示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金融领域的风险问题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突发性,国际资本流动复杂多变,一国的开放也增加了受外部冲击的可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把防范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在改革的整体部署上,注重审慎和渐进开放,注意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企业承受能力、金融监管水平等相适应;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与相关领域改革的综合配套;在放松管制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外汇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监管,监督银行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提升监管的手段,强化统计监测和预警,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力争在外汇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对外汇领域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国际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不断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2023-09-04 03:11:01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什么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处置中确定了以人员的救助为先,避免了为减少财产损失而牺牲公民生命情况发生。(二)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研究发现,要战胜危机就必须把应对危机重点转到事前的主动防范,要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通过平时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危机隐患,避免危机发生。通过树立全民危机预防意识,建立危机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为可能发生的危机设置层层“屏障”、建立各种“防火墙”,提高整个社会抵抗危机的“免疫力”。在危机爆发时,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避免危机扩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无数案例也已充分证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的转变是一次成功经验,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公共应急管理能力。(三)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在应急法制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三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2023-09-04 03:11:011

名下没有房产可以申请经济适用房吗

法律主观:1、国家一直有政策,已经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不能再购买其他住房。2、可以在经济适用房取得房产证5年以后,向房管局缴纳土地收益金,将经济适用房变成全产权的商品房,就可以自由买卖了,也就不用受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的约束了。法律客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当地城镇户口;(二)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三)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2023-09-04 03:11:021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4)应急恢复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023-09-04 03:10:511

广播电台播放音乐侵权吗

法律主观:一、给视频配音乐侵权吗表演包括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两种。前者是指表演者向现场观众表现作品的行为,如演奏乐曲、演唱歌曲等;后者是指运用唱片、光盘等物质载体形式,向公众传播被记录下来的表演的行为,如商场、酒店、飞机、列车等公共场所播放背景音乐等。具体而言,拍摄视频后添加了背景音乐,属于机械表演的范畴。按照法律的规定,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也就是说添加背景音乐以后的视频,公开发布等都是免费的,则不构成侵权。但如果有收费,或者以刊登收费广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收取费用的,则属于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责任。二、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一)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著作权侵权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这是对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种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这种侵权行为既可能是对他人的著作人身权造成了损害,也可能对他人的著作财产权造成损害,还可能同时损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如非法复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财产权,而假冒他人作品,则往往同时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二)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他人在使用著作权作品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有关规定,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至于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权的作品,或者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时不存在侵权问题。(三)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故意的;也有少数既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以由过失构成。区分过错的形式,在确定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时有一定的意义。一般说来,故意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于过失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著作权包括哪些内容(一)人身权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特点如下:1.著作人身权整体的不可转让性;2.不可剥夺性;3.个别权能的可继承性(如发表权);4.著作人身权的永久性。(二)财产权著作财产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的内容具体包括: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3.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4.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5.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6.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7.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8.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9.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10.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11.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12.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13.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综上所述,给视频配音乐要取得音乐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但是若是免费公布给公众的,那么就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不属于侵权行为。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2023-09-04 03:10:511

武警副班长能当正班长吗

副班长名正言顺的班长接班人,班长退伍或是提干等等,班副就是正班长!
2023-09-04 03:10:491

售后服务是什么意思?

你卖出去的东西要做跟踪服务,有问题你要解决
2023-09-04 03:10:492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城市建设是不断发展的,完善基础设施,拆除危房,改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把保护古建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存的古建筑,正确处理好旧城改造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对于承扬历史文化,彰显城市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城市建设开发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古建筑的“建设性破坏”。勿庸置疑,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物之间存在矛盾。“建设性破坏”是指,进行生产建设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威胁甚至破坏了文物建筑。文物是无价之宝,一旦毁坏就再也无法弥补,而且,它们也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旅游关系极大。因此,要强调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在搞好建设的同时保护好文物。譬如,北京市修建二环路,建设德胜门立交桥,原计划拆除古城墙箭楼,幸得一些专家提出了保留建议,并且帮助建设部门出谋划策,最后得到了市政府的采纳。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投资,但保住了古建筑,综合考虑还是值得的。此外城市建设中也有适得其反的案例。譬如西安的历史名胜小雁塔旁,盖起了十几层的高楼,严重影响了古建筑周边环境的景观效果。北京慕田峪长城建了索道缆车,原是为方便游客参观,结果景观却被破坏。再有,在过去的古建保护活动中,各地都多少修复过一些名胜古迹,然而不掌握恰当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修复甚至会显得不伦不类,反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因此保护古建筑也不可轻易草率地修复。   我们在城市建设当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并非是僵死的。时代要向前发展,城市要有机更新,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要得到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更新是必须的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古建筑应当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法国于1962年颁布的关于以“保护区”的形式开展历史环境保护的法规《Loi Malraux》中提出,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利用应该结合起来,为保护区焕发生机提供多种途径,而不仅限于对历史遗产的封存。应该利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历史地段合理的新陈代谢。完全保护、合理修复以及改造再利用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历史地段内,针对文物建筑进行的适当的改扩建或进行再利用,都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至于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有这些针对建筑遗产所采取的措施,都有一个对建筑具体价值的分析的前提,要对建筑进行分级。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   在这种配合当中,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往往会得到调整。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本身如同一件展品一般向后人展示了建造它的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艺术、科学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历史的变迁,文物建筑最初的使用功能往往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可能会被弃置,即便继续作为原本的某种特殊的建筑类型(例如住宅、厂房等)投入使用,只能为一小部分人所利用,而没有机会让广大公众参观和领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文物建筑直接利用或改扩建为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公共建筑,譬如博物馆、城市景观等,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建筑本身,并且使得文物建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活力,成为了具有良好文化品质的公众场所,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其珍贵价值,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文物建筑的作用。同时对文物建筑的良好利用和维护也利于其保护。
2023-09-04 03:10:481

毕业设计那些电子电路最容易

你是想问毕业设计哪些电子电路最容易吗?在选择毕业设计的电子电路,以下是最容易的电子电路选择:1、LED呼吸灯电路:这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项目,可以实现LED灯的呼吸效果,使灯光逐渐变亮、变暗。2、闹钟电路: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时钟或模拟时钟的电路,实现显示时间和报时功能。3、温度计或湿度计电路:使用传感器测量温度或湿度,并将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4、小型音响放大器电路:设计一个简单的音响放大器电路,将音频信号放大并驱动小型扬声器。
2023-09-04 03:10:481

表决心的励志诗句

1、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4、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7、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1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3、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14、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1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1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缕。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23-09-04 03:10:462

教师考编面试可找其他学科老师磨课吗

可以。教师考编面试可以找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磨课,以提高面试的准备和表现,教师考编的面试要求应与所应聘的学科或岗位相关,以评估申请者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023-09-04 03:10:461

创业培训有什么好处?

(一)、创业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1、经过培训帮助创业者正确认识自我,创业意识得到增强;2、使创业者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实际的企业构想;3、使创业者对企业即将面临的市场环境有理性的认识,且能够正确对市场进行评估;4、让创业者学会对企业员工科学的管理方法;5、掌握开办企业所需启动资金的计算方法,以及科学、实用的一些纳税的技巧。6、学会如何有效地制定企业的利润计划。7、学会创业计划书的撰写.8、塑造创业者成功心态,培养决策思维模式,帮助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战略经营方案;提高自身创业的综合素质和领导力。9、创业的能力同计算机、外语一样是个人发展所必须拥有的重要能力,是个人就业、创业必要能力;
2023-09-04 03:10:463

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有哪些?

这两种币我应该都是有看到过的,外汇天眼上面有很多关于这些交易所的信息,而且针对外汇平台的一些不合规行为也可以进行投诉。
2023-09-04 03:10:464

后出师表原文及创作背景

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主要名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下是我整理的"后出师表原文及创作背景,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创作背景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加紧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全面进行北伐准备。在外交上,派使者联吴;韬光养晦,对魏国劝降书不作答复,以低姿态麻痹敌国。政治上,高度集中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励精图治,笼络土著地主,缓和主客矛盾,革除刘璋法令不行的弊政,以身作则,虚心纳谏,调动全国力量投入战争。经济上,坚决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产粮食,增加储备,保护水利工程,发展煮盐、织锦等手工业,扩大财政来源。军事上,伺机平定南中叛乱,治戎讲武,训练部队。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刘备以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诸葛亮鉴于魏国经济必将逐渐恢复,时间拖长对蜀国不利,而及早北伐可发挥自己治国治军优势,何况身死之后,蜀国无人能够蹈涉中原,抗衡大国,因此认为唯有及身而用,才有希望蚕食并最终打败魏国,也可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为此决心展开北伐,并且”用兵不戢,屡耀其武“,坚持到底。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颌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
2023-09-04 03:10:461

公安部第62号令是什么内容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部令第62号) 作者 :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时间:2001-11-26 字体:大 中 小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2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已经2001年7月6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长贾春旺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训练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条令。第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养成为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第三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包括初任训练、专业训练和晋升训练。第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坚持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警务实战服务。第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接受训练,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保证每个人民警察定期接受训练。第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合格方可任职、晋升职务或者授予警衔、晋升警衔。第二章 职责任务第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第八条 公安机关政工部门是训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管理训练工作。第九条 公安机关业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本部门专业训练,在政工部门的统一指导、管理下,共同组织实施训练工作。第十条 公安机关装备财务部门负责制定训练的保障计划,将训练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证训练工作的开展。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经费从各级公安机关业务经费中列支,专款专用。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技术部门负责为训练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配合训练工作的实施。第十二条 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的训练基地承担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任务。第十三条 公安部主管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主要职责: (一)制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规章、标准、规划,组织编发训练大纲、教材。(二)指导、监督、检查、协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三)部署、组织全国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训练和考试、考查。(四)组织评估承担训练任务的机构和训练工作效果。 具体承担:(一)从非公安机关调入的省级公安机关副厅长级以上职务的人员,地级公安机关局长级职务的人员,县级公安机关局长级职务的人员的初任训练。(二)省级公安机关副厅长级以上职务的人民警察、内设机构处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地级公安机关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三)晋升为省级公安机关副厅长级以上职务的人民警察,地级公安机关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县级公安机关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晋升为三级警监以上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四)公安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人民警察的初任训练、专业训练、晋升训练。(五)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的其他训练。第十四条 省级公安机关主管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主要职责:(一)制定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规章、标准、规划,组织编发训练辅助教材。(二)制定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保障计划,组织、指导训练保障工作。(三)指导、监督、检查、协调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四)组织、实施地区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训练和考试、考查。(五)组织评估本地区承担训练任务的机构和训练工作效果。具体承担:(一)本地区除公安部负责训练以外人员的初任训练。(二)地级公安机关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县级公安机关正、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三)晋升为地级公安机关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县级公安机关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晋升为三级警督警衔至一级警督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四)省级公安机关及直属单位人民警察的初任训练、专业训练、晋升训练。(五)受上级公安机关授权、委托或者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的其他训练。 第十五条 地级公安机关根据省级公安机关的规划和要求,管理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主要职责:(一)制定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训练工作。(二)指导、监督、检查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具体承担:(一)本地区除上级公安机关负责训练以外人员的初任训练和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二)晋升为正、副科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晋升为一级警员警衔至一级警司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三)受省级公安机关授权、委托或者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的其他训练。第十六条 县级公安机关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安排和要求,承担本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或者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的其他训练。第三章 初任训练第十七条 初任训练是对公安机关新录用、调入人员的训练。训练合格,方能正式任职和授予警衔。第十八条 经考试录用或者从非公安机关调入公安机关任正科级以下职务的人员,初任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第十九条 从非公安机关调入公安机关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人员,初任训练时间不少于2个月。第二十条 初任训练统一执行公安部政治部制定的训练大纲和省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制定的训练计划。(一)第十八条所列人员初任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公安业务基础知识、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其中,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的时间,不少于训练总课时的50%。(二)第十九条所列人员初任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公安实用法律法规、公安业务、指挥管理、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其中,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的时间,不少于训练总课时的25%。第四章 专业训练第二十一条 专业训练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的训练。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每三年参加一次专业训练。 第二十三条 专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由地级以上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定。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月。(一)副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指挥管理、领导科学和体能训练等。(二)其他岗位的人民警察的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公安实用法律法规、岗位专门业务、专业技术技能、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根据新颁布的公安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训练组织开展知识技能更新训练。知识技能更新训练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专业训练结合实施,每年累计不少于80学时。第二十五条 凡已经参加省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的专业训练并且训练合格的人民警察,年度内可以不再重复参加同级公安机关组织的训练时间、内容相同的晋升训练。第五章 晋升训练第二十六条 晋升训练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晋升职务或者警衔前的训练。 第二十七条 副科级以下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或者一级警司以下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职(等)级内晋升,训练时间不少于10天。跨职(等)级晋升,训练时间不少于40天。 第二十八条 正科级、副处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或者三级警督警衔、二级警督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指挥管理、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职(等)级内晋升,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跨职(等)级晋升,训练时间不少于40天。其中,晋升为县级公安机关正、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2个月;晋升为地级公安机关正、副局长级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40天。第二十九条 处级以上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职务晋升训练或者一级警督以上警衔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工作研究、指挥决策和体能训练等。训练时间不少于40天。第三十条 凡已经参加省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的警衔晋升训练并且训练合格的人民警察,两年内可以不再重复参加同级公安机关组织的训练时间、内容相同的职务晋升训练。第六章 训练机构第三十一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根据训练任务的需要,建设承担训练任务的公安院校或者训练基地。(一)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设置公安高等院校或者人民警察学校。(二)地级公安机关应当设置人民警察学校或者人民警察训练学校。(三)有条件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训练基地。第三十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的正规化建设,保证其能够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 第三十三条 承担训练任务的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应当按照相应的设置标准进行建设,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及与训练任务相适应的图书、器材、设备等教学条件。 第三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和业务部门要支持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担任教师或者兼职教师,接受教师到业务部门进行实践和锻炼。第三十五条 省级以上公安机关要对承担训练任务的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的建设和训练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凡达不到规定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承担训练任务。第七章 考试考查第三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根据训练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参加训练的人民警察进行考试或者考查。考试、考查方式和试题编制内容,根据训练种类由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政工部门确定或者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确定。第三十七条 初任训练、晋升训练应当对全部或者主要课程(科目)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复训或者补训。专业训练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训练课程(科目)进行考试或者考查。 考试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相关考试结合进行。第三十八条 训练成绩合格者,根据管理权限,由承担训练任务的公安院校或者训练基地向其颁发训练合格证书。第三十九条 训练合格证书由公安部政治部统一设计、印制或者授权省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印制,由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政工部门验印。第四十条 对在训练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奖励办法予以奖励。第八章 附 则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按照规定参加训练期间,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 第四十二条 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训练,可以参照本条令执行。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办法。第四十四条 本条令所称“以上”或者“以下”均含本级。第四十五条 本条令由公安部政治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条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3-09-04 0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