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针对近地环境,人类如何保持地球可持续发展?

2023-09-24 03:30:07
共2条回复
Chen

为了保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近地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可以通过恢复森林、改善农业实践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节约资源和能源:通过节约能源,如通过节能灯、节能家电等,以及节约水资源,如通过回收和节水技术等,来降低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3. 控制环境污染:通过采用环保的工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限制城市污染等方式来控制环境污染。

4.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实践。

这些措施都需要全球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努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地球。

FinCloud
针对环境问题,人类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绿化,节约资源和能源,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和开拓自然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环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要与环境相辅相成。 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但桥梁摧毁的话,很严重的。 所以说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具体表现。
2023-09-09 03:07:5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同时,确保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耗竭自然资源,使得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需求的同时,保持资源的稳定供应和环境的良好状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中,保障社会公正、人权、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实现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3-09-09 03:08:06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自然保护联盟、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出版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本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具有广泛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不仅旨在发展经济,而且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地发展、生活和工作。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主体,可持续和长期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样,子孙后代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关的,但不是平等的,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08:321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跨入21世纪,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当代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   『例题』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可持续发展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互联网   答案:ABC   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变革现行发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   3、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的发展任务: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提供良促进一改一推)
2023-09-09 03:09:051

简述“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主要特点。

【答案】: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立法指导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正在成为环境法学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环境法的指导原则,环境法正在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具,环境法正在向着可持续环境法的方向发展。第二,环境法涉及更加广泛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跨领域问题,环境立法的综合化、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第三,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成为环境法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法治的重要条件。环境正义、环境秩序、环境公平、环境效益等环境法学基本理念日趋成熟。这种趋势使得环境法规范有了环境道德规范的支持,环境法学的认识论有了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从而使得环境法学的理论更加成熟和更加富有说服力。第四,环境民主日益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各国政府、环境法学界纷纷将环境正义、环境公平、环境民主和环境权视为环境法学的思想武器,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或理念,促使环境法中的环境监督管理日趋民主化。第五,环境法制建设日益成为宪法、国家计划和政党章程中的重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和政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法制,环境保护成了国家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国策。第六,环境法越来越多的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环境资源税费、绿色贸易壁垒和环境资源市场逐渐成熟。第七,环境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技术规范,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等有关环境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逐步推广并且越来越成熟。第八,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执法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九,各国环境法制建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第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正在崛起。
2023-09-09 03:09:13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哪一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
2023-09-09 03:09:212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意义

问题一: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问题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问题三: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和重要性。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 能浮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你不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后代将成为非能源使用。 21世纪水将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目前许多国家属于缺水的国家行列,也包括我们的广告,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这并不危言耸听。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水量也不断的发展,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问题四:中国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 问题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我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人口数量负担过重,资源承载能力过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2023-09-09 03:09:311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的内容?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相关信息1、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二者联系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023-09-09 03:09:391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的内容?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1、公平性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2、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2023-09-09 03:09:55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先是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023-09-09 03:10:312

可持续发展出自哪里(最早具体)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2023-09-09 03:10:491

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

  很多小伙伴不清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快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可持续发展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2、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 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0:591

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怎样做?

国内正在做啊企业——向智能、绿色转型。能源——高效利用并向可再生能源大步发展。科教——义务教育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一) 可持续发展意识。(二) 人均与国情意识。(三) 全球意识。(四) 环境资源意识。(五) 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六) 环境法制意识。(七) 人口意识。(八) 环境公德意识。(九) 环保参与意识。选择正确生活方式、绿色衣食住行!参见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峰会,黄鸣先生全息生态的发言。
2023-09-09 03:11:11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资源方面: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3、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保的名义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既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又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人类的发展被控制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保障人民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2023-09-09 03:11:211

中国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34359.html?fr=qrl3太长了,我都懒得看了.
2023-09-09 03:12:162

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

你这个题目太宽了
2023-09-09 03:12:26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阶段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023-09-09 03:12:3510

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障碍和问题?

1.经济原因:发展需要钱 就是筹资问题2.民间存在问题:发展不单是企业自己的问题 需要人 配合.例如:商业区的规划 涉及到搬迁等问题3.技术支持:发展离不开技术 没有技术的支持还谈什 么可持续啊?4.政府支持以及发展方案是否最佳:这项应该不用说明 吧!
2023-09-09 03:13:01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 2.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 3.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所以,要想妥善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唯一可选择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现过程,不仅是一个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决不是一、两年的快速,而是持续、健康的快速,只有将“持续、快速、健康”三者统一起来,才能胜利实现现代化目标。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裕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有复杂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少,文盲率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023-09-09 03:13:111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023-09-09 03:13:22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023-09-09 03:13:46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 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 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03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 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 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15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环发大会的《里约宣言》的定义 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有关“发展”概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现代发展模式: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贫困和落后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只有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在发展中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与自然相和谐 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展要保证公平 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4:39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491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我只知道一节蓄电池能污染一个平方的土地,所以我尽量不乱扔电池。节能什么的,从身边做起吧
2023-09-09 03:14:592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5:111

以“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题写一篇论文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2023-09-09 03:15:28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包括:生态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意思就是:人们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和生态环境。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也即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等具体体现在资源分配上的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行的,应互相尊重,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3、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它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4、人作为自然的一员,其他物种也具有某些权利,要承认动物的“生活权利”,确认所有的生物或无生命物质的生存、保存以及受到保护的权利。还有就是:作为人类世代所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后代人也有居住的权利
2023-09-09 03:15:513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持续性保护
2023-09-09 03:16:074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什么?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二、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之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则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三、生态可持续发展:当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废弃物没有超过资源生态经济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时,既能满足人类对物质、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环境质量,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之生态系统又能通过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自净能力,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正常运转。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地产生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2、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3、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6:181

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基本要素有:1.人2.资源3.环境4.经济社会发展5.技术意义关系: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定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2] 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16:331

怎么区分可持续发展的3个原则,尤其是公平性与共同性

我也分不清
2023-09-09 03:16:445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地相处、积极地发展,才能使人与环境长期共存。总之,所谓协调与发展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系统中,人通过不断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目标的最优化。为了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要做到在社会、经济与技术之间,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在自然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和谐统一,以达到经济发展是高效的、社会发展是平等的、环境发展是合理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济发展被理解为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保持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只强调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忽视贫富两极的分化,出现了贫富悬殊;忽视了环境问题出现了公害和资源短缺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地阻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开始强调均衡地发展社会经济,注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逐渐实现由单的经济增长战略向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转移。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从字面上讲,“发展”是事物向更高、更好、更先进的阶段进化;“持续”是维持长久、不间断、不减弱或不失去动力;“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状态是否长久;“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发展的能力,发展可不可能持续,可不可以持续。针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之中有如下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1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其定义为“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总之,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们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长期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又能满足人类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欲望;在保护好环境使其不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里约热内卢会议产生了两项国际公约、两项国际声明和一个主要行动议程共5个文件。这5个文件中,《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的文件确定了各国寻求人类发展和繁荣的权利和义务。综合起来共4个方面,可以把它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一)人类方面:“首先人有权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享受健康,丰富生活。但今天的发展绝不能损害现代人和后代人在环境与发展中的需求”。人类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人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人也是环境系统的主要因素。人类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人口增长使之更有利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自然界中能长期生存下去。(二)经济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单纯追求经济无限“增长”,追求高投入、高消费、高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只重视生产总值而忽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无偿索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样的“增长”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因此,单纯的经济增长即使能消除贫困也不足以构成发展,况且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又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所以这样的经济增长只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势必导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成功,不仅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说叫做生产多少金钱)为标准,还需要计算产生这些财富的同时所消耗的全部自然资源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对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环境破坏承担的风险。这一正一负的价值总和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值。经济发展是人类永久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它不仅追求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清洁生产、文明消费)。也就是说,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三)社会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应以提高人类整体生活质量为重点。当前世界大多数人仍处于贫困和半贫困状态,所以《21世纪议程》中提出:持续发展必须消除贫困问题,缩小不同地区生活水平的差距,通过使贫穷的人们更容易获得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使富国与穷国的发展保持平衡,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社会的发展还应体现公平的原则:既要体现当代人在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分配上的公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要力求公平合理),也要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必须在考虑自己发展的同时给后代人的发展留有余地。(四)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了解环境容量及其自净能力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各国有开发自己本国资源的权力,但不能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为保护环境,各国应依照本国国力加强预防措施,如果造成境外损害应依照国际法给予赔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对环境必须纳入发展计划,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它。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可对环境做重大改变,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总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在不超过生态环境系统更新再生能力的基础上的发展,这样人类的发展应与地球的承载力保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得以持续。可见,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生态持续和社会持续三方面内容,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重要保证条件,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是: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必须保护和管理好生态环境,让人们世世代代在地球上生活下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发展、强调协调、强调公平。只有正确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得发展在经济上是高效的,在社会上是平等的、负责的,在环境上是合理的。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所面临的是如何将里约热内卢大会精神转变成各国的行动。近几年来,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在落实经济援助上并未实现自己的承诺,也有些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而不顾全局,以援助不发达国家的名义又将自己国家的污染物转嫁到他国,继续破坏那里的环境,掠夺那里的资源;而不发达国家则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上差距仍很大,并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环境,走发达国家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尽管如此,我们相信伟大的里约热内卢大会精神一定会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的。共同的生死攸关的利益将人类结成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干净的、丰富多彩的地球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只要各国政府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唤起民众,利用科学家的智慧,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人类一定能在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改造自己,创造新的文明。
2023-09-09 03:17:271

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以后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再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023-09-09 03:17:561

资源环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环的现象。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09-09 03:18:061

生态学的角度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视野下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念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环境完成,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即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而自然也同样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与自然相比,人的主导型更强,虽然人类的活动并不能涉及到整个自然界,但是就某一个时间与空间范围来说,即使自然环境所给予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使自己的空间影响力扩大。因而人类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不仅表现在某一个时空范围,其影响是具有扩大性与延续性的,自然状态一旦失衡,其影响范围极大,这种影响也会作用到人类的身上。人类生存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也会被逐渐瓦解,人类最终将伤害到自己。因此,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人类应当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自然进行必要的探索,认识到自然发展及其演变的固有规律,分析人类的各种行为可能会对自然造成的危害,然后再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在日常的活动中,应当加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全民都有意识的参与到保护自然的工作中,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等方式对自然进行保护。(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应当予以重视,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意识到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当考虑其环境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活动开展以前需进行深刻的论证与分析,考虑到经济活动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看是否可以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发生,如果不可避免那就需要在时候对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补救,尽量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共赢。各地区应当根据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综合治理,为环境与生态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我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生态换进治理工作,城市绿化、农业生态工程、园林生态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项目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三)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2023-09-09 03:18:151

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有哪些关系

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期认为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以及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增长的意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18:242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田巧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11517;内蒙古乌海市第一中学 016000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下面,笔者就谈一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生物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不合理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两大战略之一。可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目前,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保护环境工作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概括地说包括:坚持节约各种资源;继续控制人口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的建议 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新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同样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知识点以及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习,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人与环境”等知识点。同原教学大纲相比,新教学大纲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点数目和课时数都明显增多。此外,教材还设有专章,集中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等基础知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两大战略之一写入我国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为了使广大高中生能够从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增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以便使我国亿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更加能动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第一,树立人类与自然相依存的意识。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地球复合系统。通过环境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人类生存离不开地球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要使其形成全球意识,不仅要关注区域性的环境状况,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样可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国家各行业的建设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加自觉地学好生物课。 第二,树立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意识。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以维持生存的物质,并给人类提供了经济、社会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因此,生物课教师都要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任,从而更加重视开展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两个问题,它们是紧密相关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要与环境相协调,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三,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此,生物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快,生物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课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的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助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生物课的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023-09-09 03:18:351

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树立绿色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国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在自然规律之下进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引发和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少,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成为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很突出,老百姓对环境污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及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老百姓在这方面要求期待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否则难以向老百姓交代。还要看到,生态环境还是一个全球性话题,这些年来,我们在国际上收到不少责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国家对我们说三道四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已到了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阶段,具备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条件。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之后,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是“求温饱”,顾不上生态环境,为了多打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现在温饱问题稳定地解决了,生活是“求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天气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那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发展,路子一定是走歪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发展理念问题,树立理念上的自觉。没有理念自觉,就没有行动自觉。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像保护银镜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共进。《建议》从6个方面部署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按照这些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09-09 03:18:43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概念,网上可以查到很多的结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概念是C。C主要涉及到代际的公平,是时间尺度的;实际上个人认为还应该考虑空间尺度的,即区域的可持续。至于D,也不能说错,主要是看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估计这个题目的答案和你的专业及上课老师的讲授内容有关系。
2023-09-09 03:18:544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事例

关于稻田养鱼与养鸭的生态效果,学者们做过较多的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害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病害导致全世界9.9%的水稻产量损失.纹枯病(Thanatephprus cucumeris)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稻田物种多样性增加可明显控制纹枯病的发生.肖筱成等报道稻田养鱼系统中,鱼类食用水田中的纹枯病菌核和菌丝,从而减少了病菌浸染来源;同时纹枯病多从水稻基部叶鞘开始发病,鱼类争食带有病斑的易腐烂叶鞘,可及时清除病源,延缓病情的扩展;而鱼在田间窜行活动,不但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气状况,而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促进稻株的根茎生长,增加抗病能力,养鱼田纹枯病病情指数比未养鱼田平均少1.87.稻田养鸭系统对纹枯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刘小燕等报道,稻鸭复合系统中养鸭对纹枯病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鸭子可以啄食部分菌核,减少菌源;鸭子的跑动啄食可使大部分萌发的菌丝受到创伤,从而失去浸染能力;对已感病的植株,鸭子还能啄食禾苗下部入水的病叶,阻碍病情的蔓延.另外,鸭子还具有除草、清理病残叶片以及减少无效分蘖的功能,增加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湿度,使纹枯病菌丝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减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与非放鸭试验区相比,在中稻田和晚稻田中,放鸭区的病株率分别降低了27.29% (中稻)和8.21%(晚稻) .王成豹等 、杨治平等和章家恩等的研究也表明,稻田养鸭可延缓水稻纹枯病的发展,对病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减轻了50.0%左右.当然,也有不同的试验结果,禹盛苗等研究认为,稻田养鸭对纹枯病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此两个时期稻鸭试验区的纹枯病发病率比不养鸭区分别降低了67.1% 和52.5%.而从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看,稻田养鸭纹枯病平均丛发病率比不养鸭高,其原因可能是鸭子的活动损伤了植株的茎叶,使纹枯病菌丝更易侵染植株;另一方面,鸭子还可能成为菌丝的载体,将菌丝带到不同的地方,使稻丛发病率升高[20].
2023-09-09 03:19:201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包括那些

包括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2023-09-09 03:19:323

南开大学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如何?

南开大学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一个重点专业,以下是该专业的一些特点和优势:1、专业背景: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结合了物质科学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掌握先进物质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高级人才,能够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2、学科综合性强:该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生将接受广泛的学科知识训练,具备较全面的学科背景。3、师资力量雄厚: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在物质科学领域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授们在物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指导。4、实践教育重视:南开大学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实习和科研机会。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就业前景广阔: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源与资源利用、化工等行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物质科学与创新前沿1、绿色化学与可持续材料:通过研究环保型合成方法、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可降解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致力于推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材料的发展。2、能源与环境:关注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新型能源材料、清洁能源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方法。3、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与管理: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23-09-09 03:19:401

带牛的诗句

1、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2、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出自唐·姚岩杰《报颜标》3、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4、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5、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出自唐·元稹《表夏十首》6、不知自偿债,却笑牛牵磨。——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8、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出自唐·成彦雄《村行》9、彩軿牛女欢云汉,华屋神仙艳洞天。——出自宋·姚勉《新婚致语》10、还作牛领虫,六趣受业道。——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出自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12、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出自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1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出自宋·杨朴《七夕》14、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出自唐·罗隐《中元夜看月》15、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出自先秦·宁戚《饭牛歌》16、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出自唐·吕岩《七言》17、击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败如山死。——出自唐·庄南杰《雁门太守行》18、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出自清·吴伟业《捉船行》19、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出自宋·黄庭坚《牧童诗》20、不学田舍翁,广置牛庄宅。——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21、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出自唐·王维《渭川田家》22、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出自唐·白居易《卖炭翁》23、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出自唐·李晔《咏雷句》2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出自唐·白居易《卖炭翁》25、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出自唐·韦庄《湘中作》26、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出自清·吴伟业《圆圆曲》27、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出自唐·孟郊《古意》28、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出自唐·于鹄《巴女谣》29、作债税牛犁,为事不忠直。——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30、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出自唐·翁绶《陇头吟》31、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出自唐·卢仝《月蚀诗》32、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出自唐·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33、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球。——出自唐·李日新《题仙娥驿》34、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出自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35、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出自唐·刘复《长相思》36、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出自明·高启《牧牛词》37、行爱观牛犊,坐不离左右。——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38、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出自唐·卢殷《七夕》39、无角铁牛眠少室,生儿石女老黄梅。——出自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40、闲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牛看十洲。——出自唐·吕岩《七言》41、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西。——出自唐·张子容《贬乐城尉日作》4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林杰《乞巧》43、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出自两汉·佚名《明月皎夜光》44、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出自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45、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出自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46、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2023-09-09 03:07:481

艺术品有什么基金?

据我掌握的信息目前国内主要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招商-摩帝富-华澳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复文艺术品基金、上海泰瑞艺术基金、杏石盛鼎艺术品投资基金、深圳“杏石兰亭”艺术品基金。还有中融-邦文传家宝基金、德美世博艺术基金、北京国际艺术品基金、雅汇基金、北京中博雅艺术投资基金、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新绘画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
2023-09-09 03:07:491

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   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重午佳辰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端午节的经典诗句古诗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023-09-09 03:07:501

民法总则 为什么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估计还是达不成一致。在中国,对于是否建立取得时效,法学界有两种不同观点,持否定意见理由有:一是民事立法受前苏联立法的影响,认为无偿取得他人物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是不道德的,不劳而获,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物归原主”“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相违背,不符合社会主义伦理,而且极可能导致鼓励那些行为不轨的人哄抢、私占公共财产的行为。二是认为随着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普及、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广泛适用以及消灭时效的规定,使得取得时效失去了适用余地。如德国民法自设立该制度以来,实践中案例发生极少便是例证。三是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并行,也是不科学的。对同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同时适用两种时效制度,这就产生两个不可解决的矛盾:第一,对于一个权利客体来说,一方取得权利,就意味着对方丧失权利。但在两种时效并行的制度下,一方丧失权利,另一方不一定取得权利,这就造成了权利与客体的脱节。第二,只要权利人在消灭时效期间内提出争议,就会阻止取得时效的完成,也就谈不上取得时效的适用。持肯定意见的认为:一是取得时效制度是以不背离社会的公序良俗为其出发点的,取得时效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占有人必须是善意地、和平地占有他人财产,恶意占有不能基于取得时效而取得财产,这就不存在为哄抢财物提供法律“空隙”和“违背中国拾金不昧、物归原主传统美德”的问题;二是如无取得时效制度,会出现一方已基于消灭时效的无请求权、另一方也无所有权的自然债状态,使物之所有处于不确定状态;三是取得时效可以“警示权利人主张其权利”,促进社会资源之利用;四是便于及时界定权利,特别是针对中国存在产权不明的状态,便于稳定经济秩序,及时解决权利纠纷;五是动产即时取得和不动产登记制度也不能完全代替取得时效制度的作用。中国在2002年12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交有关机关和法律学者征求意见的《民法典草案》(下称《草案》),采纳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规定了取得时效制度。《草案》将动产规定为二年,不动产规定为五年,较各国的立法体例和专家建议的期间短。2005年8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未规定取得时效。
2023-09-09 03:07:481

现在采摘的菊花是什么品种?

当然是六月菊、七月菊了。或者是大棚养殖的中型菊了。我原来种的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的中菊还有一种黄色的。六月菊、七月菊,手机上图片己删了。
2023-09-09 03:07:471

竹枝词其二,刘禹锡

你爱我吗?
2023-09-09 03: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