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023-09-24 03:44:45
TAG: 可持续
共4条回复
牛云

“可持续发展”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1978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一份著名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中指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当而且能够协调进行,强调“人类有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即在不损害人类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就是最著名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其特点是: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将二者分离或对立起来。

在“可持续发展”一词提出三十多年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新名词大量出现,如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热点。但这一概念也存在着在实际应用中过于笼统的缺陷,例如,如何衡量和判断是否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贝贝

正确答案为C,A和B应该不用解释,实际上这两个选项是可持续发展中公平的观念,主要是代际公平,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都要获得良好的发展。而D中不能说是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而是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降低环境质量,但这些活动又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只要能保证排放废弃物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即可,在承载力范围之内。C的话本身就是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CarieVinne

我觉得,答案就选C。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D项表述没有问题,但是题目问的是定义.有C项,D项当然不选啦~~

要相信自己哦~

可可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概念,网上可以查到很多的结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概念是C。C主要涉及到代际的公平,是时间尺度的;实际上个人认为还应该考虑空间尺度的,即区域的可持续。

至于D,也不能说错,主要是看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估计这个题目的答案和你的专业及上课老师的讲授内容有关系。

相关推荐

针对近地环境,人类如何保持地球可持续发展?

针对环境问题,人类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绿化,节约资源和能源,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07:482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和开拓自然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环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要与环境相辅相成。 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但桥梁摧毁的话,很严重的。 所以说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具体表现。
2023-09-09 03:07:5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同时,确保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耗竭自然资源,使得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需求的同时,保持资源的稳定供应和环境的良好状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中,保障社会公正、人权、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实现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3-09-09 03:08:06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自然保护联盟、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出版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本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具有广泛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不仅旨在发展经济,而且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地发展、生活和工作。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主体,可持续和长期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样,子孙后代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关的,但不是平等的,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08:321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跨入21世纪,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性经济议题得到普遍关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当代城市规划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   『例题』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可持续发展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D.互联网   答案:ABC   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另外,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变革现行发展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达到最少限度的耗费自然资源以及最低限度的产生废弃物;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科技、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人类共同纲领。   3、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动员所有的社区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的发展任务: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和管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提供良促进一改一推)
2023-09-09 03:09:051

简述“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主要特点。

【答案】: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立法指导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正在成为环境法学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环境法的指导原则,环境法正在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具,环境法正在向着可持续环境法的方向发展。第二,环境法涉及更加广泛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跨领域问题,环境立法的综合化、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第三,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成为环境法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法治的重要条件。环境正义、环境秩序、环境公平、环境效益等环境法学基本理念日趋成熟。这种趋势使得环境法规范有了环境道德规范的支持,环境法学的认识论有了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从而使得环境法学的理论更加成熟和更加富有说服力。第四,环境民主日益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各国政府、环境法学界纷纷将环境正义、环境公平、环境民主和环境权视为环境法学的思想武器,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或理念,促使环境法中的环境监督管理日趋民主化。第五,环境法制建设日益成为宪法、国家计划和政党章程中的重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和政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法制,环境保护成了国家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国策。第六,环境法越来越多的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环境资源税费、绿色贸易壁垒和环境资源市场逐渐成熟。第七,环境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技术规范,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等有关环境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逐步推广并且越来越成熟。第八,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执法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九,各国环境法制建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第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正在崛起。
2023-09-09 03:09:13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哪一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
2023-09-09 03:09:212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意义

问题一: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问题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问题三: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和重要性。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 能浮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你不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后代将成为非能源使用。 21世纪水将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目前许多国家属于缺水的国家行列,也包括我们的广告,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这并不危言耸听。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水量也不断的发展,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问题四:中国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 问题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我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人口数量负担过重,资源承载能力过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2023-09-09 03:09:311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的内容?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相关信息1、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二者联系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023-09-09 03:09:391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的内容?

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1、公平性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2、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2023-09-09 03:09:55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先是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023-09-09 03:10:312

可持续发展出自哪里(最早具体)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2023-09-09 03:10:491

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

  很多小伙伴不清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快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可持续发展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2、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 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0:591

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怎样做?

国内正在做啊企业——向智能、绿色转型。能源——高效利用并向可再生能源大步发展。科教——义务教育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一) 可持续发展意识。(二) 人均与国情意识。(三) 全球意识。(四) 环境资源意识。(五) 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六) 环境法制意识。(七) 人口意识。(八) 环境公德意识。(九) 环保参与意识。选择正确生活方式、绿色衣食住行!参见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峰会,黄鸣先生全息生态的发言。
2023-09-09 03:11:11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资源方面: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3、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保的名义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既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又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人类的发展被控制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保障人民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2023-09-09 03:11:211

中国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34359.html?fr=qrl3太长了,我都懒得看了.
2023-09-09 03:12:162

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

你这个题目太宽了
2023-09-09 03:12:26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阶段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023-09-09 03:12:3510

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障碍和问题?

1.经济原因:发展需要钱 就是筹资问题2.民间存在问题:发展不单是企业自己的问题 需要人 配合.例如:商业区的规划 涉及到搬迁等问题3.技术支持:发展离不开技术 没有技术的支持还谈什 么可持续啊?4.政府支持以及发展方案是否最佳:这项应该不用说明 吧!
2023-09-09 03:13:01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 2.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 3.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所以,要想妥善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唯一可选择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现过程,不仅是一个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决不是一、两年的快速,而是持续、健康的快速,只有将“持续、快速、健康”三者统一起来,才能胜利实现现代化目标。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裕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有复杂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少,文盲率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023-09-09 03:13:111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023-09-09 03:13:222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023-09-09 03:13:46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 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 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03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 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 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15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环发大会的《里约宣言》的定义 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有关“发展”概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现代发展模式: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贫困和落后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只有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在发展中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与自然相和谐 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展要保证公平 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4:391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4:491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我只知道一节蓄电池能污染一个平方的土地,所以我尽量不乱扔电池。节能什么的,从身边做起吧
2023-09-09 03:14:592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由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对资源不再一味掠夺,而应该充当生态环境的管家,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2、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自觉意识;3、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鼓励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提倡购买绿色产品,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积极引导人们在追求舒适方便的同时,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消费;4、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重视网络整合:中国社会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网络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平台,传播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信息,关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发挥网络宣传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3-09-09 03:15:111

以“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题写一篇论文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2023-09-09 03:15:28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包括:生态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意思就是:人们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和生态环境。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也即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等具体体现在资源分配上的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行的,应互相尊重,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3、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它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4、人作为自然的一员,其他物种也具有某些权利,要承认动物的“生活权利”,确认所有的生物或无生命物质的生存、保存以及受到保护的权利。还有就是:作为人类世代所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后代人也有居住的权利
2023-09-09 03:15:513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持续性保护
2023-09-09 03:16:074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什么?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二、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之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则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三、生态可持续发展:当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废弃物没有超过资源生态经济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时,既能满足人类对物质、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环境质量,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之生态系统又能通过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自净能力,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正常运转。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地产生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2、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3、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23-09-09 03:16:181

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基本要素有:1.人2.资源3.环境4.经济社会发展5.技术意义关系: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定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2] 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16:331

怎么区分可持续发展的3个原则,尤其是公平性与共同性

我也分不清
2023-09-09 03:16:445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地相处、积极地发展,才能使人与环境长期共存。总之,所谓协调与发展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系统中,人通过不断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目标的最优化。为了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要做到在社会、经济与技术之间,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在自然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和谐统一,以达到经济发展是高效的、社会发展是平等的、环境发展是合理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济发展被理解为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保持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只强调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忽视贫富两极的分化,出现了贫富悬殊;忽视了环境问题出现了公害和资源短缺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到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地阻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开始强调均衡地发展社会经济,注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逐渐实现由单的经济增长战略向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转移。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从字面上讲,“发展”是事物向更高、更好、更先进的阶段进化;“持续”是维持长久、不间断、不减弱或不失去动力;“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状态是否长久;“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发展的能力,发展可不可能持续,可不可以持续。针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之中有如下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1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其定义为“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总之,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们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长期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又能满足人类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欲望;在保护好环境使其不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里约热内卢会议产生了两项国际公约、两项国际声明和一个主要行动议程共5个文件。这5个文件中,《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的文件确定了各国寻求人类发展和繁荣的权利和义务。综合起来共4个方面,可以把它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一)人类方面:“首先人有权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享受健康,丰富生活。但今天的发展绝不能损害现代人和后代人在环境与发展中的需求”。人类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人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人也是环境系统的主要因素。人类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人口增长使之更有利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自然界中能长期生存下去。(二)经济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单纯追求经济无限“增长”,追求高投入、高消费、高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只重视生产总值而忽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无偿索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样的“增长”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因此,单纯的经济增长即使能消除贫困也不足以构成发展,况且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又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所以这样的经济增长只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势必导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成功,不仅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说叫做生产多少金钱)为标准,还需要计算产生这些财富的同时所消耗的全部自然资源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对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环境破坏承担的风险。这一正一负的价值总和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值。经济发展是人类永久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它不仅追求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清洁生产、文明消费)。也就是说,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三)社会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应以提高人类整体生活质量为重点。当前世界大多数人仍处于贫困和半贫困状态,所以《21世纪议程》中提出:持续发展必须消除贫困问题,缩小不同地区生活水平的差距,通过使贫穷的人们更容易获得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使富国与穷国的发展保持平衡,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社会的发展还应体现公平的原则:既要体现当代人在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分配上的公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要力求公平合理),也要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必须在考虑自己发展的同时给后代人的发展留有余地。(四)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了解环境容量及其自净能力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各国有开发自己本国资源的权力,但不能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为保护环境,各国应依照本国国力加强预防措施,如果造成境外损害应依照国际法给予赔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对环境必须纳入发展计划,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能孤立地看待它。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可对环境做重大改变,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总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在不超过生态环境系统更新再生能力的基础上的发展,这样人类的发展应与地球的承载力保持平衡,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得以持续。可见,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生态持续和社会持续三方面内容,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重要保证条件,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是: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必须保护和管理好生态环境,让人们世世代代在地球上生活下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发展、强调协调、强调公平。只有正确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得发展在经济上是高效的,在社会上是平等的、负责的,在环境上是合理的。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所面临的是如何将里约热内卢大会精神转变成各国的行动。近几年来,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在落实经济援助上并未实现自己的承诺,也有些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而不顾全局,以援助不发达国家的名义又将自己国家的污染物转嫁到他国,继续破坏那里的环境,掠夺那里的资源;而不发达国家则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上差距仍很大,并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环境,走发达国家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尽管如此,我们相信伟大的里约热内卢大会精神一定会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的。共同的生死攸关的利益将人类结成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干净的、丰富多彩的地球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只要各国政府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唤起民众,利用科学家的智慧,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人类一定能在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改造自己,创造新的文明。
2023-09-09 03:17:271

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以后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再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023-09-09 03:17:561

资源环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环的现象。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09-09 03:18:061

生态学的角度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视野下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念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环境完成,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即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而自然也同样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与自然相比,人的主导型更强,虽然人类的活动并不能涉及到整个自然界,但是就某一个时间与空间范围来说,即使自然环境所给予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使自己的空间影响力扩大。因而人类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不仅表现在某一个时空范围,其影响是具有扩大性与延续性的,自然状态一旦失衡,其影响范围极大,这种影响也会作用到人类的身上。人类生存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也会被逐渐瓦解,人类最终将伤害到自己。因此,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人类应当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自然进行必要的探索,认识到自然发展及其演变的固有规律,分析人类的各种行为可能会对自然造成的危害,然后再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在日常的活动中,应当加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全民都有意识的参与到保护自然的工作中,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等方式对自然进行保护。(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应当予以重视,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意识到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当考虑其环境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活动开展以前需进行深刻的论证与分析,考虑到经济活动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看是否可以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发生,如果不可避免那就需要在时候对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补救,尽量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共赢。各地区应当根据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综合治理,为环境与生态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我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生态换进治理工作,城市绿化、农业生态工程、园林生态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项目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三)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2023-09-09 03:18:151

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有哪些关系

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期认为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以及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增长的意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09-09 03:18:242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田巧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11517;内蒙古乌海市第一中学 016000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下面,笔者就谈一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生物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不合理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两大战略之一。可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目前,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保护环境工作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概括地说包括:坚持节约各种资源;继续控制人口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的建议 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新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同样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知识点以及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习,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人与环境”等知识点。同原教学大纲相比,新教学大纲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点数目和课时数都明显增多。此外,教材还设有专章,集中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等基础知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两大战略之一写入我国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为了使广大高中生能够从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增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以便使我国亿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更加能动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第一,树立人类与自然相依存的意识。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地球复合系统。通过环境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人类生存离不开地球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要使其形成全球意识,不仅要关注区域性的环境状况,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样可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国家各行业的建设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加自觉地学好生物课。 第二,树立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意识。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以维持生存的物质,并给人类提供了经济、社会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因此,生物课教师都要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任,从而更加重视开展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两个问题,它们是紧密相关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要与环境相协调,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三,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此,生物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快,生物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课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的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助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生物课的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023-09-09 03:18:351

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树立绿色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国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在自然规律之下进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引发和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少,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成为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很突出,老百姓对环境污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及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老百姓在这方面要求期待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否则难以向老百姓交代。还要看到,生态环境还是一个全球性话题,这些年来,我们在国际上收到不少责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国家对我们说三道四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已到了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阶段,具备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条件。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之后,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是“求温饱”,顾不上生态环境,为了多打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现在温饱问题稳定地解决了,生活是“求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天气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那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发展,路子一定是走歪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发展理念问题,树立理念上的自觉。没有理念自觉,就没有行动自觉。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像保护银镜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共进。《建议》从6个方面部署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按照这些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09-09 03:18:43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事例

关于稻田养鱼与养鸭的生态效果,学者们做过较多的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害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病害导致全世界9.9%的水稻产量损失.纹枯病(Thanatephprus cucumeris)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稻田物种多样性增加可明显控制纹枯病的发生.肖筱成等报道稻田养鱼系统中,鱼类食用水田中的纹枯病菌核和菌丝,从而减少了病菌浸染来源;同时纹枯病多从水稻基部叶鞘开始发病,鱼类争食带有病斑的易腐烂叶鞘,可及时清除病源,延缓病情的扩展;而鱼在田间窜行活动,不但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气状况,而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促进稻株的根茎生长,增加抗病能力,养鱼田纹枯病病情指数比未养鱼田平均少1.87.稻田养鸭系统对纹枯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刘小燕等报道,稻鸭复合系统中养鸭对纹枯病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鸭子可以啄食部分菌核,减少菌源;鸭子的跑动啄食可使大部分萌发的菌丝受到创伤,从而失去浸染能力;对已感病的植株,鸭子还能啄食禾苗下部入水的病叶,阻碍病情的蔓延.另外,鸭子还具有除草、清理病残叶片以及减少无效分蘖的功能,增加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湿度,使纹枯病菌丝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减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与非放鸭试验区相比,在中稻田和晚稻田中,放鸭区的病株率分别降低了27.29% (中稻)和8.21%(晚稻) .王成豹等 、杨治平等和章家恩等的研究也表明,稻田养鸭可延缓水稻纹枯病的发展,对病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减轻了50.0%左右.当然,也有不同的试验结果,禹盛苗等研究认为,稻田养鸭对纹枯病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此两个时期稻鸭试验区的纹枯病发病率比不养鸭区分别降低了67.1% 和52.5%.而从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看,稻田养鸭纹枯病平均丛发病率比不养鸭高,其原因可能是鸭子的活动损伤了植株的茎叶,使纹枯病菌丝更易侵染植株;另一方面,鸭子还可能成为菌丝的载体,将菌丝带到不同的地方,使稻丛发病率升高[20].
2023-09-09 03:19:201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包括那些

包括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2023-09-09 03:19:323

南开大学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如何?

南开大学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一个重点专业,以下是该专业的一些特点和优势:1、专业背景: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结合了物质科学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掌握先进物质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高级人才,能够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2、学科综合性强:该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生将接受广泛的学科知识训练,具备较全面的学科背景。3、师资力量雄厚: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在物质科学领域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授们在物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指导。4、实践教育重视:南开大学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实习和科研机会。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室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就业前景广阔: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源与资源利用、化工等行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物质科学与创新前沿1、绿色化学与可持续材料:通过研究环保型合成方法、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可降解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致力于推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材料的发展。2、能源与环境:关注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新型能源材料、清洁能源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方法。3、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与管理: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23-09-09 03:19:401

听陈大伟教授《怎样观课议课》专题讲座的一些体会

昌江县乌烈中学 谢真文 我们原来的听课评课,年年都在搞,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研究常规,但总感觉不尽人意,原因大致如下: 一、只听课、不评议 有些学校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规定,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ABCD,然后将表格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 二、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 在有些学校,听课评议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优点,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 三、跟着领导意思走 有领导在场时,大家出于尊重,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跟着说不好。参加评议的教师成了领导的附和者,听课评议跟着领导的意思走。这样的听课评议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却容易助长部分教师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悲观失望。 观课议课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名词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是为了认识真实的课堂,听课者往往坐在后面。观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悟课堂,体悟课堂,要从大处看,从关键看,不拘泥与于偶然个别现象。 议是围绕课堂去探讨,评是句号而议是问号。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陈教授搞的观课议课活动很有特色,陈大伟教授对课堂关注的角度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独特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听、评课,议课不同于以往的评课,观课目的不纯粹观教师怎么表演,现在学生是学习主体,而是要看学生在本节课中是否能把要学习的知识掌握住,教师要走进学生,看学生在本节课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通过学生的学反映教师的教,关注的是课堂生成问题怎样深入探讨,能够得到解决或改进。这种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课堂生命活动质量的观课议课扣人心扉,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 平时我们总是说听课评课,侧重的是评价与甄别。书中对当前听课评课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听课评课的形式主义现象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得到了层层剖析,让我们感觉观课议课的实实在在的实效性。开始检索自己平时观议课中的行为和语言,对自己在观议课中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反思,我们在学习与反复思考中明白:观议课活动为每一位教师成长搭建了最便捷的平台。陈大伟教授说:观课议课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 我们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反思学生心理: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而在课堂中,却怕老师提问,怕回答问题,甚至于庆幸老师不提问自己。这是一种怪现象。我们来反思一下,课堂中学生回答过问题之后,都得到了什么?我们教育者是否往往只肯定了正确的、和教师所要的结果一样的答案,而对于和老师所要结果相违背的答案,我们是怎么处理的?是否只是摆一下手,示意其坐下?亦或是默然视之,视线转向另一个学生?或者是更有甚者,大声训斥,全然不顾学生的尊严? 反思教师的提问艺术: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在观课时,有些观课老师也不知道授课教师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很奇怪的,我们成人、学识渊博的、整天和书本打交道的老师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学生又怎能回答上来呢?其实,发生这种怪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师的提问不够明确、具体、针对性不强,或是提问范围过大,而让人无从回答起。学生把握不准问题答案,无从回答,加之又担心老师的大棒,不回答问题也不足为怪了。所以,应从我们自身因素反思一下,理解一下我们的学生。 研究课堂的目的在于改进课堂,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自己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过去的课堂教学反思。
2023-09-09 03:18:561

大学生日常生活有什么?

大学生日常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除了上课和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和事情可以做。以下是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学习:大学生活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学生们需要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讨论、考试等等。大学的学习方式相对自由,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习方式。社交: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课外班级等途径结交新朋友,并且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增强社交能力。健身和运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健身房、跑步等各种形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释放学习压力和提高精神状态。文化活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例如音乐会、戏剧演出、电影节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们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兼职和实习:一些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兼职或实习来赚取生活费或获取工作经验。这些经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自我认识。总之,大学生日常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活动和事情,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2023-09-09 03:18:5615

土建施工合同

土建施工合同范本(精选5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你所见过的合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土建施工合同范本(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土建施工合同1   建设单位:(甲方)   施工单位:(乙方)   根据工程需要,甲方现将工程委托乙方承建。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公正自愿的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为明确双方合作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条款: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结构:   4、建筑面积:㎡   5、工期:自开工之日起天,乙方确保施工工期,按期交工。在施工中由于甲方原因、图纸变更或增加工程量、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非乙方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工期相应顺延。由甲方原因造成工程停工等情况,所发生损失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赔付事宜。   6、质量等级:合格   7、未列明事项按图纸进料、施工和验收。   二、工程价款及承包方式:   乙方以包工包料方式承包。工程预算价格为(大写)肆拾肆万贰仟零肆拾陆元整,(小写)¥:442046元。最后决算以财政评审价格为准。   三、工程进度要求:   1、合同签定后按照双方协定的工期要求,乙方在收到图纸后7天内编制工程进度计划。   2、对甲方因延误工期的任何索赔,均视本合同索赔,由甲方负担被索赔费用。   四、工程质量的要求:   乙方要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纸、说明及相关验收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如乙方达不到规定质量要求或出现不合格工程,甲方书面通知乙方在规定日期内无偿修复,至合乎上述规定。   五、材料供应:   乙方必须选用合格材料,甲方对乙方自行采购的材料须经建设方和监督方验收,如不合格,禁止使用。   六、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必须要高起点严要求,按公司颁发的文明工地标准进行组织落实,同时乙方要服从甲方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工程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财政评审后工程款付清。   八、工程保修期   工程竣工验收后,乙方对工程质量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保修,保修期一年。保修期内发生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返修,乙方应无偿修理。   九、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施工图以及必要资料,进行单位工程技术交底,检查施工的监督工作。   (2)负责现场“三通一平”施工条件。   (3)负责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与管理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4)负责总平面的测量工作,并对单位工程定位放线进行审核复测。   (5)负责监督试验工作。   (6)负责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与核验工作。   (7)甲方派人员参与乙方施工质量、工期的组织、施工及验收工作。   2、乙方责任   (1)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乙方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与工程配套的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负责制订确保工程能顺利完成月、旬、日工程形象进度计划。   (2)已完工程项目,在交工前负责保管,现场如发生损失由乙方负责。   (3)乙方必须接受甲方对工程质量、进度、技术资料、材料等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十、其他条款:   1、本合同签字生效。本合同正本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   3合同执行中双方发生分歧,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为准。   甲方:   年 月 日   乙方:   年 月 日   土建施工合同2   甲方;   乙方;   现甲方同意将钢结构大棚土建部分施工承包给乙方,为了明确双方责任,以便共同遵守,经双方协议忒顶一下合同。   一、工程地点;渭南市下吉镇双关路中段   二、承包方式,单包工   三、工程承包范围;乙方承包图纸所有土建工程项目,本工程所需所有工具机械由乙方负责。   四、计算方法;总工费为元。不含钢结构部分。   五、付款办法,工程结束付85%给乙方,剩余部分按图纸工程全部完成在30天内一次性付给乙方。预留10%质保金,一年后一次付清。   六、工程质量要求;乙方严格按图纸施工,本工程质量要求合格,乙方施工过程中因人为造成返工的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若乙方中途停工不做,无权向甲方要工资,甲方有权另找他人施工。   七、安全责任;施工过程中,乙方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遵守安全规程,在施工过程中因工伤事故,意外现象等一切安全事故责任,乙方付全部责任与甲方无关。   八、施工期限;施工期限甲、乙双方签字生效3天内完工。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共同守执行,不得违约。如果违约述任一条歀,造成经济损失的,则违约方负担全部责任。   十、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土建施工合同3   发包单位(甲方):   承包人(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工程承包事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神话KTV整个土建工程承包给乙方,包工施工(楼梯及一楼线交板包工包材)。总承包价为:。   第二条工程工期为天,自20xx年6月日起至20xx年月日止。(备注:二楼土建为天,负一楼及一楼共天。)   第三条施工安全。承包人应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组织施工。凡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及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负责。   第四条甲方在施工过程中应协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用电等相关事宜。   第五条工期完工后,如甲方验收不合格,乙方应无偿返工。   第六条本合同于20xx年月日由双方签订,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发包单位(甲方):   承包人(乙方):   年 月 日   土建施工合同4   建设(发包)单位:(简称甲方)   施工(承包)单位:(简称乙方)   甲方为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遵循经双方在平等、自愿、互利和诚实信用原则,甲方将世博工程项目的基础土方工程任务委托乙方承包,甲乙双方就有关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并严格遵守。   一、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二、范围:   ±0.00以下土方工程。(含机械挖土、转运土、掏桩缝)   三、工期   20xx年xx月xx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工过程中,除遇下列情形外,工期不予顺延:   1、可抗力。   2、甲方变更计划、施工图纸而影响施工的。   四、工程价格与工程款支付。   13400m3,综合单价按/立方米计算。挖运结束,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现金结账付款。   土方工程结束,经甲方验收合格后,乙方应提供税务机关认可的税务发票进行结算,否则,甲方有权拒绝付款。   五、工程量:   3400m3。   六、质量要求   1、在土方的开挖土(含挖土、转运土等)中,乙方的所有施工工序必须按项目部的施工质量要求施工。   2、所有施工工序必须经甲方项目部、监理、建设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检查合格,并进行下道施工程序,甲方才能签字认可。   3、对在施工中因乙方原因造成返工的,乙方无条件尽快按甲方的工要求处理,对造成甲方损失的,甲方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乙方的要求赔偿的权利。   4、乙方必须在20xx年xx月xx日退完土,否则每天罚款伍仟元整。   七、甲方责任   甲方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八、乙方责任   1、服从甲方的监督、指挥和管理。   2、按图纸及甲方的指导进行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安全、文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合同生效前,乙方应向甲方交纳安全风险保证金xxx元,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不安全事故,致使甲、乙双方工作人员及第三人伤、亡或财产损失,乙方应自行全额承担。工程完成后,如乙方未发生不安全施工,甲方如数退还乙方交纳的安全风险保证金xxx元。   九、其它条款:   1、违约金:由于甲方原因终止合同,甲方支付乙方违约金xxx元。由于乙方原因终止合同,乙方支付甲方违约金xxx元。   2、乙方承担施工中工伤事故的全部责任。   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订立补充条款、协议,补充条款、协议同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争议解决,如双方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潢川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后即生效。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20xx年xx月xx日   20xx年xx月xx日   土建施工合同5   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甲方)   承建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甲方将下列工程任务委托乙方进行施工承包,为明确双方责任,特制定本合同,希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及建设地点:   1、工程名称:   2、建设地点:   二、工程范围:   园林绿化种植,园林景观水电施工,园林景观土建施工,园林绿化养护。   三、工程总造价:   乙方上报预算总价(含税)为壹佰贰拾陆万捌仟肆佰元(¥126.84万元),确定最终含税合同总价为:壹佰叁拾伍万肆仟陆佰元(¥:135.46万元)。   四、工期:   工期为:40天,20xx年3月5日至20xx年4月14日。   五、承包方式:   包工包料   六、甲乙双方负责完成的工作:   a)甲方负责完成的工作:   i、在开工期间为乙方施工提供方便,为乙方提供生活及施工水电接口;负责为乙方驻地提供场地,其办公或生活用房搭设费用由乙负责。   ii、甲方委派同志为工地代表,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督促乙方按规定搞好各项技术资料报表整理及处理其它事宜。   b)乙方负责完成的工作:   i、乙方委派同志为工地代表,负责在开工前三天内完成组织施工图会审、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送交甲方,经甲方确认后,作为乙方施工及甲方检查监督执行施工进度的依据。   ii、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服从甲方现场人员及监理的指导。   iii、自觉遵守甲方的有关规定,爱护公物,不损坏甲方设施;在甲方指定的水电接口处安水、电表,并负责交纳水电费。   七、乙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因乙方擅自变更设计发生的费用及由此造成甲方的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八、工程变更:   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有合同以外的变更项目或预算中漏项的情况,采用以下方式:   1、变更增减工程量由甲、乙双方按实际发生量确认;   2、变更项目单价首先参照原合同预算报价中的相同或相近似的单价执行,如果原合同预算报价中没有可参照的项目单价,由甲、乙双方根据市场价协商确认。   3、变更项目金额一起并入工程决算中。   九、工程验收及竣工结算:   a)所承包工程全部完工后,由甲方根据双方确认工程报价书中所列项目、设计施工图纸及国家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如有出入或施工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无偿返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b)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双方在竣工工程验收证明书上盖章,同时乙方将全部技术档案资料移交给甲方。   c)双方在竣工工程验收证明书上盖章后,乙方在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资料和竣工结算书上报甲方审核;甲方在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结算审核完毕。   十、养护期:   a)该工程养期自通过竣工验收之日开始计算,养护期为壹年,如在养护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甲方立即通知乙方,由乙方在接到通知十天内派出人员进行处理。   d)本工程至20xx年10月15日养护期满,苗木成活率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在养护期间乙方应对死亡的苗木进行补植。   十一、合同款项支付:   工程完成到30%时支付第一次进度款30万元元,完成到60%时支付第二次进度款40万元,工程验收结算完成后支付至结算价的95%,一年养护期满后若没有质量问题,在7个工作日内支付余款5%。   十二、其他事项:   a)在施工中,乙方应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否则,因此造成的一切人身事故和其他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b)如果需要办理出入的手续,由甲方协助乙方办理,其费用由乙方负责。   十三、本合同和施工设计图、工程项目报价以及共同认可的附件共同组合文件,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乙方施工设计图、工程预算均经甲方认可后,方能正式开始施工。   十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到甲乙双方履行所有合同义务,竣工结算价款支付完毕,乙方向甲方交付竣工工程后,本合同即告终止。本合同未尽事宜,共同协商解决,双方签订的其他条文同具法律效力。(预算书作为合同附件,同具法律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副本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签约时间: ;
2023-09-09 03:18:571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范文12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范文12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1   城西小学五(2)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各科 任老师齐心协力,形成了一个以"和谐、竞争、拼搏、超越"为主旋律的班集体。本班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行为习惯好,求知欲强,学习勤奋,时间观念强,课堂状态好,思维活跃,学习成绩好,学生特长发展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现将一年来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让班干部成为"管理能手".   本学年初我担任的是五(2)班的班主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观出发,改变了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方面强调班主任的民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施师生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班级管理。班级计划由班委制订,班级工作由班委主持,班级矛盾由班干部自己妥善解决。我认为班主任的角色应更多地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朋友,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班级成长的引导者。   我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都要召开帮扶工作交流会。会议由班干部轮流主持召开、作记录;班上同学生发生违纪行为,班干部主动出面处理,自主做出奖罚的决定。在交流会上,组长首先对组员上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组员评价组长。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注意先肯定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对于做得不好的方面提一些建议,语气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表扬。第三步小组回顾上周目标落实情况。第四步小组制定本周奋斗目标及措施。组长制定,组员可以提出意见,一致通过后形成文字,一式两份,一份由组长保存,一份上交老师。组长的职责是:每天对本组学生的表现要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在针对组员的具体情况留不同的作业,组长负责检查、记录。早、午自习,组长要督促自己的组员努力学习,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不断提高。组员要服从组长的领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班集体的荣誉感。   二、通过正确引导培养优良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帮助班主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个别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更有效。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我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者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典型事例,以感染其他同学。班会上同学踊跃发言,纷纷表态,要端正学习态度,向这些同学学习,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正确的集体舆论的形成,优良班风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通过班主任的艰苦劳动和细致工作,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另外,我还采用了一些别的方式:   1、有意识、有计划的通过对学生谈话,及时表扬和批评那些典型事例。我从不当面批评、挖苦有过错的学生,而是事后叫学生到边上或办公室里进行教导,让他分清是非,从而改过自新。   2、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中受到启发。如:让他们把书中的好句好词写下来,把好的内容讲述下来给同学们听,看到好的书拿来老师审核后再推荐给同学们看,这样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也提高了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3、经常性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在课堂上,我经常在组与组之间举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口算练习,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数学小测验,看哪一组的平均分高,等等。然后根据比赛结果评出本周优秀帮扶小组。我时常告诉学生,要想使本组在竞争中获胜,全组成员必须相互鼓励、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才能品尝到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才能体会到成功与快乐,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习兴趣   浓浓学风和能吃苦的精神,激励学生勇攀高峰。在学习上,同学比谦虚,互帮互学,优秀生督促后进生,常为讲解一道难题,要探讨许久;同学也很自信,以"每一天都是起点,每一步都要向前",全面发展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时,同学们注重发展多方面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我经常开导大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首先,我本着"以强扶弱,共同提高"的原则,根据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的高低,把学生平均分成十个学习帮扶小组。我要求每组学生在十分钟之内选出组长、起出组名、编出奋斗口号。同学们对这种作法感觉很新鲜,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发言很踊跃。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都出色的完成任务。学生们还编出了响亮的充满自信和斗志的口号。   然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我让各小组座位集中摆放,兼顾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把学习好、思想好的学生同学习困难,思想觉悟低的学生搭配在相邻座位上,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事实证明,在全班形成的这种"帮扶对子",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学习有困难、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并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成绩。如:我们班现在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课堂上一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现在也能努力地约束自己专心听讲了;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现在也能踊跃发言了;上自习比以前有秩序了,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现象了;我班徐文旭和贺蝶同学的数学成绩以前考50多分,现在也能考70多分了,全班同学在学习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每个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养成教育上都有明显的进步。成绩与刚接手时相比,总平均进步了几十分,上学期期末考试都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特长发展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2   我们二(2)班虽然是低年级段的一个班集体,大家入学才一年多,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文明守纪的集体。   一、常规方面。   我们在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指导下,努力遵守学校的一日常规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用“人人优秀”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班有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和辅导员会利用晨会、队日等时间引导大家对班级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每天清晨,卫生委员会带领值日生打扫教室和走廊。只要走进我们班,展现在你面前的就会是干净、整齐、美观的教室,让人感到安详舒适、爽心悦目,有一种“家”的感觉。从第一天上学开始,范老师就教会我们如何整理自己的小课桌,并努力培养我们的“弯腰精神”,告诉我们,教室就是我们的家,整洁、美观靠大家。晨读课,纪律委员会带领大家井然有序地读书、背书,同学们在朗朗的书声中,领略到了书海的博大和遨游书海的无限乐趣。中午,我们能自觉午休,或看课外书,或写作业,老师告诉过我们,教室是学习的地方,需要保持安静,只要进了教室,我们都会自觉遵守“安静”这条准则。   我们班坚持“值日班长”制度。每天,老师会轮流选四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打扫卫生、晨读、做操、上课、课间活动、放学、劳动等各方面事务,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民主、平等,我们感觉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同学都有了锻炼的机会。   二、学习方面。   我们在学习上有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尽心尽力学好每门功课,“没有一个同学掉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的各科成绩及格率都是100%,优秀率在本年级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们在学好语文、数学等功课的同时,还喜欢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是同学们的最爱,还有些学生读起了《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在书籍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活动方面。   我班的同学不光能学好文化知识,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的运动会、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庆“六一” 歌咏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我们都踊跃参加,并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姚雯蕾同学,平时刻苦练习电子琴,已过了六级考试,她在庆“六一”歌咏比赛中的表现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书法曾获市二等奖;她的朗诵水平也是全校师生有目共睹的。而潘嘉乐同学,是个胆大心细的男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能说会道、敢作敢当,是个称职的好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肯定会越来越团结。   我们现在还小,要走的路还很长,相信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班集体。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3   李欣儿她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他勤奋、踏实、懂事、好学,深受同学及老师的赞赏。   一、品学兼优   李欣儿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纪不大的他却非常懂事,在人们眼中,他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他勤奋好学。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作业总是完成得又好又快,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正是因为从一年级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不止这些,李欣儿同学还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每到双休日,他就早早地起来看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学习电脑知识,上网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赢得了“电脑通”的美名。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一些知识竞赛,多次获校级奖。   二、老师、家长的好助手   李欣儿同学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他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家里,他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放学回家总能看到他帮妈妈洗菜、扫地、做饭。在学校里,他和同学们相处的特别好,从来不和同学闹矛盾,整天乐呵呵的,同学请他办事总是尽力而为。几年来,他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协助各科老师研究做好转差的工作,积极参加帮助学困生活动,检查监督课外学习活动,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开展班级有关活动,有一次为了出好班级的黑板报,   李欣儿与其他两位同学一直坚持到晚上7点多才离校回家。有时为了完成学校、班级任务,休息日也全然不顾。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几年来,他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中,他敲碎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学校开展“与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中,他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的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他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误的同学沉下气来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   三、乐于助人   李欣儿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乐于助人。他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较差的同学。为了帮助后进生,为他们解答疑难,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仔细分析,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这些年来,班上的几名差生在他的热忱帮助下,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乐于助人是李欣儿同学的一大特点。班里有一位同学,家庭条件很差,在班里平日常常很自卑,李欣儿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主动在思想和生活上帮助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弟弟,谁要是欺负他,他总是挺身而出保护他,帮助他。生活中,当他有了困难时,李欣儿都会主动帮助他,红领巾丢了,他就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帮他买条新的;学习用品缺了,他帮助解决;碰到下雨天李欣儿就把自己的伞借给他用,而自己则与别人同打一把伞回家……这位同学克服了自卑心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我们相信,这位勤奋好学、心灵美好、胸怀宽广的小男孩在党的阳光的照耀下,在少先队这块沃土的培育下,一定会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小学先进班集体主要事迹材料4   程鹏,男,9岁,京山县雁门口镇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从小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品质。他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深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雷锋精神。   几年以来,不管他是身为班干部还是小组长,或是身为班级一员,他都能主动为班级,同学乃之社会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每位同学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喜欢看见同学们灿烂美丽的笑容。于是,每次谁有困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身为班长的他在学习上不但自己努力刻苦,还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时候放学后还在教室一遍一遍耐心地给有困难的同学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了,自己才肯背起书包回家。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作为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起少先队员模范带头作用,尽职尽责,帮老师维持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老师交给的任务他都能乐意接受,做到有始有终。劳动时,每当遇到最脏、最累的活儿,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不偷懒;老师不在的时候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同学们把教室和清洁区打扫得干净彻底,从没有由于卫生给班级丢分,让老师放心又舒心。   在三(3)班的教室里,总会看见他那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在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月里,他的表现更是突出。学校才发出为白血病患者田宇豪同学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他第一个将自己积攒的30元钱捐了出来。班上的同学玩游戏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行走不便。从他受伤的那天起,程鹏就主动承包了他需要做的一切事情。午餐时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他手中,下课扶他上厕所,课余时间怕他无聊,就陪着他聊天,连最喜欢的乒乓球都没有时间打。   一路走来,程鹏同学不断充实自己,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他正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茁壮成长,他那善良真诚的心灵、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他那勤俭好学的品质将会影响着更多的少年健康成长。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着暖人心扉的旋律;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着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2023-09-09 03:18:491

时效取得领土的领土取得的其它方式

先占是指一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的主体必须是国家,也是一种国家行为。客体必须是“无主地”。15、16世纪,对无主地占领采取象征性占领,如插上国旗等。18世纪以后,要求必须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仅仅发现或象征性地占领不足以取得。 添附是指土地通过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发生增加。自然作用产生的,如在该国领海内,则自然属于该国,该国海基线向外推移。在人工方式下,如可能与他国发生冲突,则需要征得有关国家同意。任何国家不得通过改变其领土自然属性的方式,使得邻国领土的自然状态遭受不利。自然作用:地质原因形成的岛屿、三角洲等。人为作用:围海造田、筑堤等。 征服是指国家使用武力占领他国领土的全部或部分,在战争状态结束后将该领土加以兼并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与强迫割让不同,征服不需要缔结条约。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因此征服取得土地是合法的。现代国际法禁止使用非法武力,除联合国授权或自卫外,任何形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这实际上就是排除了征服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合法性。 殖民地独立是指由于殖民地人民根据民族自觉原则从前殖民国或宗主国独立出来成立新国家或加入其它国家而带来的领土变更。公民投票是指有关国家在符合国际法原则的前提下,一般是根据有关条约或国内法规定,采取公民投票的方式,对某些有争议地区的归属进行表决,以各方都接收的表决结果决定领土的变更。殖民地独立和公民投票产生领土变更的方式是现代国际实践中的新发展。
2023-09-09 03:18:491

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声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
2023-09-09 03:1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