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影响,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2023-09-24 12:41:41
共3条回复
阿啵呲嘚

一,起因

1,08金融危机后,欧元通过大副贬值来减少危机带来的冲击。我们知道,货币贬值有利出口,升值有利内需经济,所以,出口占较大比重的德国就在这样的货币体系下良好发展,而希腊、意大利等典型内需型经济体严重倒退。

2,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刺激的货币政策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重点就是刺激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支出等手段带动社会总需求。这样,政府收支赤字突显出来了。

总之,(个人观点)经济结构的失衡加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使主权债务危机突显出来。

二,影响

首先是影响的经济的稳定,当希腊债务持续恶化,政府无力偿还债务时,希腊就只有一个选择---债务违约,重新发行新的货币,这将对其它欧元区20多个国家地区原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或利大利等国纷纷效仿违约,加剧金融体系的瓦解,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这个占全球1/3的经济市场会迅绵延到全球,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三,给中国的启示

中国站在了债务违约的边缘,下面说明:欧元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区别的,欧元区主张自由贸易经济占主导,中国主张政府调控占主导。政府支出超越美国,但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政府执行力。

1,刚性的土地供给全为国家所有,近十几年卖地卖得不错;

2,高税率,名义税率全球排第二,仅次于法国(法国对奢侈品征税率很高,中国征的是普税)。所以收支还有盈余,但过度的地方债务还是有所暴露。

康康map

开端:去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年12月16日 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2月4日 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010年2月9日 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2月10日 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6月14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希腊主权信用连降4级,由A3级降至Ba1,即“垃圾级”。穆迪表示,尽管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帮助希腊摆脱主权债务危机,不过对希腊主权债务前景仍不放心。一、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主权债务问题实际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 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欧元区各国(如PIIGS国家,即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内部经济失衡是引发债务问题的深层原因。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是债务危机爆发的制度性因素。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加速了本次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多国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受到波及;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受影响有限,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加剧了人们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欧元地位和欧元区稳定将经受考验。三、对我国的影响总体影响不大,但仍需高度重视和警惕1、对欧洲出口或受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陷入债务危机必将严重削弱其购买力和国内需求,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会增大出口企业成本,减弱我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不过,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并非很大的出口市场。2、欧元危机给人民币汇率水平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希腊爆发危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已经超过10%,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名义盯住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大规模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套利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强升值预期。此外,近期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反对,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会显著增强。3、对金融市场有短期影响。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但这种影响目前来看仅仅是短期的,市场下跌后风险将自然释放。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参与希腊等国的融资,因此,此次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小。 四、启示应积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防止欧洲债务问题对中国的冲击。出口和热钱要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家警戒线之下,2009年财政赤字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安全性明显优于发达国家。但中国应从外汇储备、外债负担以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更加全面地审视中国的债务问题。同时,地方债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救市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有研究估计地方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6.5%。这些债务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影响市场信心甚至国家经济安全。当然,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等临时性负债风险仍不容忽视。当前,要明确自身债务水平,制订相关措施,确保债务安全,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欧元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创造了新的契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完善货币、财政政策的制度建设。我国还可利用欧元信誉危机,积极推动与以欧元部分结算贸易的国家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性贸易结算功能。 本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货币体系问题,为亚洲货币合作提供了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亚元”的呼声高涨。

小教板

居然比我问还要快

相关推荐

主权债务危机是什么,用主权做担保是什么意思,怎样用主权担保

主权债务是英文SovereignDebt的释词,sovereign就是元首,独立国,具有主权的,至高无上的,国王的的意思。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9-09 09:06:231

主权债务危机的名词解释

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以自己的主权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从冰岛到迪拜,两个没有实体经济撑腰的地方爆发的债务危机如出一辙,其警示意义不可小视。一再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表明,一国一地经济能够迅速从经济复苏之中跌入新的困境。 迪拜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也唤醒了全球对美国政府债务威胁全球经济的担忧。从全球范围看,各国主权债务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正困扰着所在国政府。任何主权债务引发的风险,都会引起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无形黑手”。
2023-09-09 09:06:331

主权债务危机为什么会出现经济低迷,货币贬值

贬值——硬通货比外流——国家没有钱(硬通货币)偿还外债——国家破产——金融危机加剧
2023-09-09 09:06:463

2010年前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很危险啊你这都不懂真笨
2023-09-09 09:06:575

主权债务危机的危机原因

时隔1年,迪拜又现债务危机,其根源在于迪拜长期倚重外资、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冰岛和迪拜一夜间从暴富到赤贫,从富翁到负翁,根源如出一辙:炒金融,搞投机,只有资产泡沫垫底,没有实体经济撑腰。两个地方如出一辙的主权债务危机,其警示意义不可小觑。 由企业破产引申而来的“国家破产”,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具体是指一国政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险。单个小国的主权信用危机,可通过IMF或其他大国的援助渡过难关。而一旦全球普遍存在主权信用风险,则就意味着全球性“惜贷现象”再次出现。 有报道认为,鉴于一些政府正为救援金融业和刺激经济大举借债,投资者眼下主要担心全球私人债务危机可能会演变为政府债务危机。 从迪拜到全球 此次债务危机的关键问题在于:其他国家主权债务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违约压力?迪拜有可能成为一系列主权债务风波的起点。 由于全球信贷萎缩是2009年的主基调,全球范围主权信用风险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国、西欧等发达经济体救助金融业和刺激经济的耗资巨大,虽然其自身经济总体实力强,但大量救助成本造成了政府债务高居不下、财务状况恶化、金融流动性匮乏,这都会加大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一些学者和机构甚至断言,包括美英等国在内的全球性主权信用危机即将爆发。 另外,新兴经济体自身实力较弱,经济脆弱性高、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大,主权信用违约和主权信用级别被下调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投资者对东欧、爱尔兰和希腊背负的巨额国债产生了警惕。 从中长期来看,刺激政策导致全球债务激增,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艰难,不能完全排除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不断积聚、甚至爆发的可能性。任何主权债务风险引起的市场恐慌情绪,都是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无形黑手”。 从边缘到核心 一些投资分析师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属个案,无法反映全球经济走向。也就是说,所有国际金融的“边缘市场”,其违约或危机都不足以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全球真正的担忧在于:世界储备货币的“核心”——美国,是否存在类似迪拜危机这样的巨大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的轨迹看,出于维护市场信心及稳定金融局势的需要,美国自去年启动了金融机构“国有化”的进程,奥巴马政府还推出了78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家成了这场百年不遇危机的“最后靠山”。
2023-09-09 09:07:151

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法

C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物价上涨使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普遍下降。此时纸币贬值提高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使国家债务所代表的实际财富“缩水”。故①②项错误。本题选C项。点评:通货膨胀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含义、原因、后果及影响等多角度,全面把握通货膨胀。本题难度适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也就是通货膨胀会使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同样多的纸币购买的商品数量变少,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并排除错误选项即可。此类知识一直在高考中以不同形式出现,需要牢记和准确理解。
2023-09-09 09:07:41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以希腊为例。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曾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高增长主要来自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仍以希腊为例。作为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政府有动力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时要考虑因此带来的通胀以及汇率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通胀以及出口下滑或将导致经济情况变差会严重削弱本国的信用状况,降低本国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约束条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在希腊看来,通胀压力可以被其他欧元区国家摊薄,而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不存在汇率风险,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不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时为了努力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的要求: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希腊通过与高盛等投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以降低财政赤字,2004年又曾向上修正2000-2002年的财政赤字,当时对于财政赤字情况的隐瞒,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2023-09-09 09:07:592

介绍欧债危机

http://baike.baidu.com/view/3583537.htm
2023-09-09 09:08:24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联手,美国政府实施了大力的反危机政策,成功使美国金融市场恢复稳定,经济恢复增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恢复了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下,率先实现V形反弹。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我们可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过程与美国次贷危机做个对比。先看美国。最初,次贷违约率上升,次贷相关债券价格下降,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新债代替旧债的连续发行过程中断;现价计价和资本金扣减原则导致杠杆率上升,金融机构只能通过压缩资产负债表实现去杠杆化。在此过程中,信贷紧缩愈演愈烈,一些金融机构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实体经济陷入衰退。为稳定市场,政府在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收购有毒资产和接管濒临破产金融机构;同时,政府大力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数量宽松与零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再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1月希腊财政部长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对GDP比将为 13.7%,而不是原来所预测的6%。市场出现恐慌,希腊国债CDS价格急剧上升。2010年一季度,希腊国债对GDP之比达115%。2010年4月希腊政府宣布如果在5月前得不到救援贷款,将无法为即将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再融资。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对其总额为3000-4000亿美元的国债违约,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希腊国债。希腊政府难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希腊主权债危机终于爆发。主要依赖希腊政府债券为抵押进行融资的希腊银行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资金,只能依靠廉价的欧洲央行贷款,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骤然加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效应出现: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受影响国家的GDP占欧元区GDP37%左右;欧洲资金外逃,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利息率上升,欧元贬值。在此情况下,欧盟、欧洲央行和IMF紧急出台7500亿欧元的救援措施。欧洲央行在国债市场上购买私人投资者抛售的希腊国债,以防其价格下跌、收益率攀升。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垃圾”债券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增加了对银行的短期贷款、放松贷款的抵押条件,以缓解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同美国不同,欧盟国家并未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希腊等国开始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德国等财政状况良好的国家也准备实行财政紧缩。欧盟区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即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此次欧洲主权债危机中,欧洲央行似乎并不打算效仿美国,也并未修改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源于财政赤字过高,但这并非才出现的问题。在高福利制度下,希腊人得以维持高消费、重享受的生活方式,加之税收征管不善,导致严重的偷税漏税,使其财政状况比较糟糕;希腊等国在加入欧盟时,由于资本自由流动与固定汇率,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公私债务增加,不但存在大量财政赤字,还存在大量经常项目逆差;希腊劳动市场僵硬,与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断扩大,但无法通过劳动力自由流动缩小差异;马约关于财政赤字的规定未得到严格遵守,欧盟也因一体化和主权矛盾,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受全球金融、经济衰退的影响,希腊问题雪上加霜;造假账,严重的财政困难被暂时掩盖,丧失了及早采取措施的机会。通常,当一国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财政赤字增加时,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一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息等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二是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减少赤字;三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但要注意其对增长的负面影响。然而,希腊没有本国货币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既不能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不能贬值,只有财政紧缩一条路,即大幅削减工资和福利。这在政治上困难,效果难料。德国等迟迟不肯施以援手,也加重了市场对希腊前景的担忧,助推了危机的爆发。欧洲的救援与后果为避免危机恶化,导致灾难性后果发生,5月10日,欧洲紧急出台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救援行动。其中4400亿欧元是欧元区政府承诺提供的贷款。为实施救援,欧元区政府成立一个为期3年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作为一个特殊目的机构,将发行债券筹资以帮助面临主权债危机的任何欧元区国家;600亿欧元将由欧盟委员会依照《里斯本条约》从金融市场筹集;IMF也将提供2500亿欧元。为避免国债价格下跌,到5月28日,欧洲央行已购买近400亿欧元的欧元区债券,包括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政府债券,其中250亿为希腊主权债务。欧洲央行平均每个交易日购入约30亿欧元的债券,其中20亿来自希腊。但希腊短期内并无好转的迹象,欧洲央行几乎是希腊主权债券的唯一买家。在欧洲央行以人为的高价大规模购入希腊债券的过程中,德法之间也进行着明争暗斗。欧洲前任央行行长是法国人特里谢,德国人指责他屈服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巨大压力,违背了欧洲央行长期以来不允许购买其成员国国债的规定。德国央行行长怀疑,法国银行打算利用这一机会,清理法国银行账面上800亿希腊不良资产。现任欧洲央行行长意大利经济学家马里奥·德拉吉已于2011年6月24日就任。并与2015年初提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期刺激欧元区经济增长。除购买问题国债外,欧洲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各种措施,如降低欧洲央行贷款的抵押标准,增加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注入。美国联邦储备局则宣布将重开与其他央行的换汇额度,以确保其他央行能获得充足的美元。可以断定,希腊在未来两年的国债已经有钱偿还,不会违约,传染效应暂时得到控制,局面不会继续恶化下去。尽管欧洲主权债价格得到稳定,但由于对欧洲经济缺乏信心,投资者抛售欧元购买美元,导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远未结束。而且,还留下一个问题,未来欧洲央行如何退出?推行的救助政策,已经把欧洲央行逼到了角落里。假如它停止救市,是否会使高负债国家的债券价格跌至谷底?欧洲央行本身也可能陷入危险。欧洲央行的资金,约700亿欧元,大部分投入到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救助危机将使央行资金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用尽。每年年底,德国央行通常会将其利润转到联邦政府。但未来几年,利润可能因和希腊债券挂钩而减少,这对德国央行的信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欧元区的债务问题与欧元前景有问题绝不仅仅是希腊。欧元区平均预算赤字占GDP比例高达6.9%,除希腊外,爱尔兰、西班牙这一比例都超过10%。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各成员国赤字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根据欧盟数据,2009年和2010年,27个成员国中只有瑞典和爱沙尼亚达标。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要想解决债务问题,既要在今后数年内使财政赤字/GDP大幅下降,也要在未来几年使国债余额/GDP停止增长或下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国债余额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债实际利息率的对比关系。在必须逐年削减基本财政赤字的同时,财政赤字国还必须满足债务余额/GDP趋于稳定值的条件。该条件是:经济增长率大于实际汇率。而国债余额/GDP比稳定且下降的条件是:经济增长速度-利率(国债收益率)-通货膨胀率>0。可以想象,欧洲公共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一定会寻找新的增长点,尽力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速,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容许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否则长期利率会上升。现在看来,希腊债务余额/GDP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是有困难的。希腊经济增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会小于国债实际利率,因为希腊并未找到新的增长点,而通胀短时间又起不来,所以只能依靠欧元贬值、财政紧缩。如果希腊不能通过结构改革保证基本财政收支平衡,希腊的债务/GDP就无法逐渐减少。这类问题也存在于许多欧元区国家和OECD国家。2011年,欧元区成员国国债/GDP将大于90%。欧元贬值是暂时的,欧洲的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于美国,欧元不会持续贬值。欧元区也不会解体,因为这样政治代价过高,而欧洲的经济能力应该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关键在于德国的态度。在欧盟这样的经济体中,如果没有财政转移支付,德国越强,其他国家越弱,欧元越要出问题,这就存在一个悖论。所以,德国如果自扫门前雪,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把欧元害了,也把德国自己害了。危机可以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消失。但危机也可能导致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不但有统一货币,而且有统一或近乎统一的财政,类似于美国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此前,欧盟和欧元区扩张速度太快,很多体制机制并不完善,未来是否可以引入退出或除名机制,以免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未来,还应进一步打破各种要素流动的障碍,如劳动力的流动,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强大的欧洲经济和强大的欧元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因为欧元贬值可以为中国外储分散化提供了条件,而过去欧元太贵,限制了我们这样做。美国仍是世界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中长期真正的威胁,是发达国家的双逆差及国债和外债的累积。谁来购买全球巨额的公共债务,特别是美国国债?日本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00%,但日本储蓄率很高,基本上是本国居民购买,国民财富基本上就可以搞定。欧元区的债券也是欧洲自己买。美国国债靠谁来买?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借新债还旧债和央行印钞票的阶段,新债只能依靠有剩余储蓄的国家购买。一旦新债券无人购买,将会导致国家破产、债券违约以及印钞,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之所以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等国继续购买美国和欧洲债券,减少了印钞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运转依然未恢复正常。未来,美国依然是世界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因为欧洲从总体上看,只有国债问题,外债问题尚不严重,如德国国际投资头寸为正,欧元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这点上,欧洲强于美国。而美国既有巨额财政赤字又有巨额外债,在双赤字情况下能维持金融稳定,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随着双赤字的恶化,美元的地位终将削弱。美国国债的50%以上依靠外国投资者,2015年美国国债与GDP之比将大于100%,长期看不到改善的前景。因此在中长期,不排除美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可能性。日本、中国、德国具有较强的财力购买美国国债。但希腊危机和世界各国财政状况的普遍恶化,使日本、德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能力下降。谁来买单?在此情境下,美国运用视线转移战略,将这一压力转到逼迫人民币升值上来。先有美国130名议员联名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屡提人民币要升值、“不惜与中国打贸易战”等观点,声称人民币升值可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2010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对话中,尽管美国以人民币升值上的让步换取开放市场的让步。然而,出于政治需要,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一定还会重提。到底什么是中国的真正利益?未来中国在美元陷阱中会陷多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23-09-09 09:08:431

急求“主权债务危机与债务危机的区别”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债务危机的英文名称为debt crisis。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严重困扰的局面。衡量一个国家外债清偿能力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
2023-09-09 09:09:002

什么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什么是经济发展失去了"生产性"别给我发百度百科的。

主权债务危机 简单理解 就是 国家当权政府债务危机政府要经营整个国家,如果本国生产力不足,就会借钱投资发展,但如果监管等方面出现问题、如腐败等,就会损害投资效益,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到期债务无法及时结算。经济发展失去了“生产性” 简单理解就是:创造货币 虚假繁荣比如:正常的经济发展是因为生产性的发展,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率的发展。假如你一个月能制造一双鞋,有一天,你奇思妙想制造了一个造鞋工具,使得一天可以生产3双,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了 那么就说你所在的经济环境发展了,而现在的经济发展靠的是 货币贬值、创造货币等虚假手段来发展。比如 你每天只能生产一双鞋,本来卖1块钱,结果有一天你周围的人创造了印钞机,于是大家都有钱了,都来买你的鞋,它们为了得到你的鞋开始竞争 有人出2快 有人出3快。因为钱是无形中印出来的,所以开始贬值。最后 你虽然一双鞋卖了3块钱,但是本身生产没有提升,而仅仅是收入中的“数字”变大了(由1快变成3快) 所以被现在的人们称之为“经济发展了”
2023-09-09 09:09:081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环院的吧
2023-09-09 09:09:207

谁知道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想打仗,找借口
2023-09-09 09:09:462

什么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的情况,发生危机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好几个,而且都是欧元区的。结果连带的欧元也会剧烈波动,结果世界金融就发大水了。
2023-09-09 09:09:55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堪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盟采取了包括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紧缩政府财政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力阻债务危机多米诺骨牌式蔓延,但效果不理想,危机仍在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勒紧裤腰带过日子”2010年5月10日,欧盟财长会议达成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约合1万亿美元)的巨额紧急援助计划。对此,欧盟委员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雷恩称,该计划表明了“欧盟捍卫欧元的决心”。同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对欧元区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市场进行干预,购入成员国政府债券,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宣布购买政府债券。6月7日,欧元区财长就7500亿欧元欧洲救助机制的最后细节达成一致,为其他可能像希腊一样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启动这一救助机制扫清了所有障碍。同时,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欧洲开始大力紧缩财政。2010年5月6日,希腊议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财政紧缩方案。该方案计划3年内紧缩开支300亿欧元,把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由2009年的13.6%降至2014年的3%以下。5月2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将改革财政制度,削减预算赤字,并实施养老金制度改革。法国政府还计划修改宪法,将实现公共财政平衡作为政府永久性目标列入宪法。萨科齐承诺,将在3年内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控制在欧盟规定的3%以内。5月27日,西班牙议会通过了政府此前出台的150亿欧元财政紧缩方案。6月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政府将在未来4年内削减财政开支逾800亿欧元,以遏制德国预算赤字的急剧增长(2010年将超过GDP的5%),并为欧盟其他成员国“树立榜样”。此外,英国、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也公布了财政紧缩方案。自此,欧洲正式步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艰苦时代。然而,欧盟的“大手笔”并未取得市场认同,救助机制的长期效果受到质疑,因为制度性问题仍有待解决。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拿出援助方案只是解决希腊式债务危机的第一步,如果不从制度上完善欧元区治理,改变欧盟发展失衡问题,很难杜绝类似危机再次发生。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7500亿欧元一揽子救助计划为欧洲争取了时间,但这还不够。迄今为止,欧洲专注于财政紧缩与债务,但这“仅仅是故事的一半”,欧洲还需要恢复强劲增长。没有强劲增长,财政调整将更为痛苦,政治局面将更难掌控。因此,不应“一味厉行节约”,还要找到“通往繁荣的可持续道路”。“良药”换取“喘息的时间”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内仍呈扩散之势,投资者对希腊等国能否顺利削减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心存疑虑。当前,欧洲各国财政压力普遍加大。不仅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小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欧盟规定的上限,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经济大国也都在超标之列。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09年欧元区整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6.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达78.7%,均超过3%和60%的欧盟上限。同时,密织的欧洲债务债权关系已使单一国家的违约问题扩展为系统性风险。据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在希腊的外部债权人中,欧洲国家占多数。其中,葡萄牙对其风险敞口就有100亿欧元。同时,葡萄牙又与多个欧洲国家存在债务关系,其对西班牙欠债就达860亿欧元。西班牙则对德、法、英三个主要欧洲国家分别欠债2360亿、2220亿和1140亿欧元。欧洲债务网络上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明显震动,都可能引发大规模系统性主权违约。因此,希腊出现债务违约的后果将难以想象。如今,希腊俨然成为欧洲版的“雷曼兄弟”,一旦其在债务危机中倒下,将掀起一场欧元区“地震”,投资者对西班牙等其他欧元区国家将进一步丧失信心。2010年5月28日,评级机构惠誉突然下调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5月30日,法国预算部长巴鲁安表示,法国必须制定并切实执行经济改革和削减财政赤字计划,否则其“AAA”主权信用评级也可能遭到下调。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救助机制只能暂缓希腊等债务问题异常突出的欧元区国家危机的爆发,其债务重组难以避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巨额救助虽可避免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爆发,但未必是针对希腊等国长期问题的“良药”,其换取的只是“喘息的时间”。欧盟之火殃及全球经济复苏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影响,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如果危机久拖不决,将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非常脆弱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警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欧盟成员国削减财政赤字的努力势必会拖累经济复苏步伐。欧盟委员会已将政府债务问题列为欧盟经济复苏的主要威胁。希腊财长乔治·帕帕康斯坦季努预计,2010年希腊经济将因削减预算赤字而大幅萎缩4%。西班牙经济和财政大臣埃莱娜·萨尔加多指出,财政紧缩措施的实施将迫使西班牙政府把对本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原来的1.8%调降至1.3%。据欧盟委员会预测,欧盟和欧元区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仅为1%和0.9%,复苏步伐明显落后于美国等其他经济体。随着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欧洲经济前景愈发黯淡,并有可能出现“双底衰退”。如果欧洲经济再次走软,其负面影响将会通过贸易、资本、信心等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压。香港《亚洲周刊》2010年5月23日发表文章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全球金融海啸并未过去,而是进入了一个表面稳定、实际更脆弱的新阶段,更大的挑战随时会出现。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会促使各国推迟实施退出策略。
2023-09-09 09:10:041

论述: 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老师是赵海云老师吧
2023-09-09 09:10:183

主权债务危机的世界范围

数国债务缠身 频现预警信号 在过去的20年来,还从未出现像本次危机这样如此大规模的主权信用危机。反映各国政府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担保成本,从2008年9月底以来显著上升。  美国:公共债务在上升 截至11月底,美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12万亿美元,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使得市场中的商业风险快速向主权风险集中。刺激经济和解决失业的方案成为过去1年多来美国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认为,美国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将从原先的大约40%上升至80%。奥巴马11月曾发出警告,如果不控制日益上升的公共债务,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双底衰退”。 中东欧:信用风险偏大 从目前看,中东欧整体主权信用风险偏大。拉脱维亚、匈牙利、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外债均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到2011年,希腊政府债券总额上升至GDP的135.4%,成为欧盟负债最多的国家。 今年2月,市场曾一度对欧元区国家债务偿还能力出现担忧。市场最担心的几个国家是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一旦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欧盟的救助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引发欧洲的第二波债务危机。 英国:主权信用被警告 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针对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评级机构有下调英国AAA评级的可能性。全球很多大型金融投资机构,包括主权基金和养老金,都不会投资AAA评级以下的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公司惠誉警告称,英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有可能被下调的国家,这是主要的国际投行首次发出类似警告。 新兴经济体:偿债能力下降 迪拜债务危机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CDS担保成本大幅飙升,中东地区的沙特CDS价格从18上升至108,巴林由22升至217,阿布扎比由23上升至160。另外,在亚洲,越南违约保险合同价格由35上升至248,印度尼西亚由25升至227;此外,一些债务较高的经济体(如巴西、俄罗斯等),其CDS价格也大幅上涨。 迪拜债务延期偿还,加剧了市场对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的担忧。受到金融风暴影响,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偿债能力持续下降,主权信用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2023-09-09 09:10:281

为什么说希腊养老金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因为养老金亏空了,希腊人民就要造反了。那希腊政府就倒台了,到时候欧洲怎么发展就不好说了
2023-09-09 09:10:44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模式

救助希腊曾备受争议。尽管为了避免连锁反应实施救助是必要的,但对希腊经济政策的清算也是必要的。 从施援国角度来说,没有国家愿意将自己人民辛苦劳动积累的财富以极低的收益去援助那些懒惰而没有创造力的国家。援助只是不得已,亦不是长久之计。正是在此背景下,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复杂的政治博弈并下了很大决心以后,欧盟才决定实施救助计划。5月10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第一,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第二,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提供2500亿欧元。此次的救援计划将暂时缓解希腊债务危机,短期内债务危机不会继续恶化。但自己的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去解决。受援国的紧缩政策是必要的,这些国家必须为之前的“寅吃卯粮”的行为付出代价,并偿还欠账。作为获得救助的条件,希腊承诺降低财政赤字,削减开支,将降低公务员的薪金、冻结社保等福利。为此,希腊2010年5月5日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抗议政府采取紧缩措施。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例如,希腊的中长期债务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根治。要彻底从危机中走出,需要希腊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但是,紧缩财政的承诺势必会带来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所以,欧盟对这些国家的救助仍将持续。纵观本次危机,经济水平的不一致,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导致欧元区国家呈现财政政策各自为政,货币政策受到约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导致经济内部矛盾爆发。模式不变,危机不断。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欧元区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否则未来还可能会发生危机。
2023-09-09 09:10:52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影响?是造成欧元贬值还是升值?为什么?

欧元贬值。 在欧洲主权信用危机集中爆发前,特别是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期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复苏,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阶段大致结束,美国国债的安全港效应不再具有显著的吸引力,此时美元脆弱的基本面就凸显出来,带动美元对欧元汇率持续走弱。美国政府采取的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放大了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而持续的财政赤字必然加剧经常账户的恶化,从基本面方面削弱美元。此外,美国政府也存在通过美元贬值来刺激出口以及降低真实债务水平的激励。甚至有人预言,美元已经进入了中长期内的贬值通道,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霸权也步入衰退之途。然而,希腊主权信用危机的爆发与激化扭转了美元对欧元的基本面弱势。市场突然发现,欧洲货币联盟并非一个完美的最优货币区。在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以及外围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着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的显著差异。但是,在欧元区的制度构架下,外围国家丧失了根据本国经济状况实施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一方面,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已经上交至欧洲央行(实质上由德、法决定),另一方面,《增长与稳定公约》又绑定了财政政策的手脚。当外围国家迫切需要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欧元贬值来提振经济增长之时,德国中央银行家们却屡屡用防范通胀风险的理由来反对。正如金融大鳄索罗斯所言,欧元区仅仅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从而不能通过劫富济贫的转移支付政策来帮助外围国家渡过危机。在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欧元似乎没有前途。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09年年底以来,美元对欧元汇率开始走强。
2023-09-09 09:11:071

冰岛债务危机和迪拜债务危机的区别

主权债务的区别,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从冰岛到迪拜,两个没有实体经济撑腰的地方爆发的债务危机如出一辙,其警示意义不可小视。一再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表明,一国一地经济能够迅速从经济复苏之中跌入新的困境。 迪拜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也唤醒了全球对美国政府债务威胁全球经济的担忧。从全球范围看,各国主权债务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正困扰着所在国政府。任何主权债务引发的风险,都会引起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无形黑手”。[国家破产 从冰岛到迪拜 自11月25日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酋长国宣布最大国企“迪拜世界”590亿美元债务延迟偿付以来,由迪拜债务危机引发的担忧情绪还在持续蔓延。从全球范围看,类似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前也出现过,未来也可能会有一波主权债务危机,这将大大减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风暴的“骨牌效应”已经显现,继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落难之后,矛头直指欧亚小国。货币全面贬值,股价跳水,银行相继倒闭。至此,一个新的名词开始进入全球视野:国家破产。冰岛金融业“连累”冰岛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国家破产”的国家。
2023-09-09 09:11:171

日本会不会是主权债务危机下一个引爆点?

今年二季度日本债务再创历史新高。横向比较看,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之一。日本债务不断恶化,而恶化程度和恶化速度也远超预期,日本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一、日本正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当前,日本在依赖发债的赤字财政中越陷越深,在过去20多年里,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但税收缺口却越来越大。在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中,日本政府确定财政预算为92.4万亿日元,成为迄今为止日本最高的国家预算。预计新年度财政税收约为40.9万亿日元,比2010财年增加约3.5万亿日元收入。但与此同时,新发国债规模达44.3万亿日元,继2010年之后,再次超过税收水平才弥补预算赤字。日本长期靠“新债补旧债”,不仅让债务越滚越大,也让国债总额和国债依存度屡创新高。日本财务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43.8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多。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85万日元(约63万元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债,到2011财年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达到997万亿日元,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而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出口受到严重打击,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偿债能力,债务前景十分堪忧,继续被降级的担忧加重。二、日本尚处于债务危机的“缓冲地带”不过,日本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依然有可以“喘息”机会:一是日本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数据显示,2008年底日本对外总资产余额为519.2万亿日元,连续18年为全球最大对外债权国。日本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201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49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外汇存款和黄金储备分别为10205.91亿美元、137.1亿美元和326.5亿美元。此外,截止2010年底,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所得收支等在内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达17.1万亿日元,形成债务缓冲。二是债务结构的特殊性。日本主权债务具有内部消化的特点,日本国内剩余资金规模依旧庞大,国债的93%都是国内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日本拥有近12万亿美元的国民储蓄和1400多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债务融资能力较强。三是相对其他高债务风险国家日本债务负担较轻。日本央行通过购买日本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为日本政府债务融资,推行赤字财政需要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国债收益率低使债务负担较低。目前,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35%,这使日本发债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小。三、债务困境让日本国债依赖型经济难以为继然而,日本大地震的重创加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让日本的财政巩固能力异常脆弱,日本存在债务增长“失控”风险。日本内阁府年初发表的“中长期经济财政测算”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增长不利,如果不进行税制改革,实施财政调整计划,到2020财年,日本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将出现23.2万亿日元赤字,国家和地方的债务总额将增加到1238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同期名义GDP的222%按照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模型,其作用机制应该是发行国债-刺激需求-经济复苏-增加税收-财政平衡,但多年来,在增加税收这一环节上总是执行不易,相反国债的规模则日益庞大,国债增长速度快于税收增长速度。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而税收渠道却越来越窄,目前,唯一能够让日本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就是提高消费税。日本现在的消费税只有5%,而欧美国家的消费税高达15-30%.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消费税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不仅遭到了国民的强烈抵制,“扭曲的国会”也使包括提高消费税在内税制改革等很难成行。债务负担步入上行通道加剧融资风险。虽然利率很低,但是在越来越大的基数和复利影响下,2008年度日本政府国债还本付息为9.3万亿日元。2011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将达到21.5万亿日元。目前国债收益率仅为1.0%左右,但未来美债降级对全球债基的影响,也会抬升日本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日本政府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重。资本与负债缺口可能越来越大。当前日本国民的金融总资产为1400万亿日元,而债务总额为920万亿日元,按现在的债务增长速度计算,只有五年左右时间能为债务“埋单”。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个人资产增长乏力,日本国民储蓄率已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9年不到2%,IMF预计几年之内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资本与负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如果日本的国内净储蓄盈余消失,靠国民储蓄支撑债务模式也就快走到尽头。老龄化和社保支出增长增加结构性赤字。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支出的趋势性增长使结构性赤字更加恶化。日本的老龄率直接抬升了养老金支出占比。由于医疗水平提高和老年人口医疗支出增加,日本医疗保障支出与GDP之比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长期来看,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下,高龄人口社会保障,特别是老人医疗费的迅速增加,社保支出已成为日本财政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财政调整难度越来越大,日本债务危机引爆点恐怕也不会太远。(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2023-09-09 09:11:381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主权债务危机,失业问题等

  从2009年末起,希腊债务危机开始浮出水面,评级机构先是给希腊债券降级,使其筹资的成本不断提高,债券利息比德国债券高3个多百分点,而危机前,利差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对希腊可能违约的怀疑越大,希腊筹资的成本就越高,经济增长的负担就越重,还债的能力就越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随着希腊债务形势的恶化,人们开始怀疑欧元区其他的国家也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把葡萄牙、爱尔兰、希腊与西班牙四国的首个字母拼在一起,就形成了  英语‘"PIGS”字, “笨猪”四国的说法不胫而走。  欧元区可能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当年欧元设计的缺陷凸显。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及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政府,其成员国自主地制定各自的财政政策。然而,遇到经济困难时,某些成员国的债券就会成为国际市场上投机的对象。这时候如果欧元区中的储备大国借些钱给陷入困境的国家,渡过困难就容易些。但就在这些问题上,欧盟的大国——德国就不那么乐意了。  德国人认为,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财政纪律的国家,不随便借债和大手大脚地开销,讲究效率,所以德国马克当年才是欧洲市场上抢手的货币。现在使用欧元了,其他国家相当于占了德国人的便宜。德国人更担心此次出手救助希腊之后,后面的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德国面临的救助将会源源不断。  欧元区在创建时没有设计统~的救助机制,如果危机中任凭某个成员国倒下去,债券市场上就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著名炒家们就纷纷表态,欧元可能出不了20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声音为欧盟的瓦解敲响了警钟,欧盟的领导人才不得不认真地集中力量来对付希腊危机了。  其实,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目的,除了防止欧洲国家之间再发生战争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把欧 I各国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欧1lJ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一极。创建欧元的政冶目的也是为了不受美元太多的制约,反过来能给美国的行为设定一定的约束。从1999年诞生至今,欧元在短短l1年里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并一度跃跃欲试要向美元发起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后,欧元区一度是外国投资者的“最佳选择”。然而,希腊债券危机打破了欧元与美元争雄的美梦。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GTC)的外汇持仓报告,自2O09年12月以来,欧元和英镑期货空头急剧增加。换句话说,估空欧元及欧洲货币成为美国金融机构最赢利的买卖。这种投资及投机活动一方面反映出美国金融机构的嗜血本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欧之间在争夺新鲜国际资本上的较量。在金融危机中,谁能获得更多的新鲜资本,谁存活的机率就更大一些。如果欧元区可能爆发债券违约的危机,那国际投资者还敢继续投资欧元吗?而如果不投资欧元,到哪儿投资才会更加安全呢?答案不得而知。欧盟国家领导人现在还在为如何拯救希腊而操心,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有效拯救一个成员国的债务危机,但却不让其他国家效仿。其实欧元区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是欧洲一体化的危机,是欧盟各成员国为了统一的目标能否做出更大牺牲的问题。法国提出,危机是促使欧盟国家进一步加强一体化的机会,欧元区国家应该借机组成某种“统一”的经济政府来对付财政危机等问题。而德国却担心这会使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便提出要组建一个欧洲货币基金来对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无论如何,只有当欧盟国家的领导人意识到,如何对付欧元区的危机关系到欧盟自身存亡时,他们才会想办化,才能找到对付这些威胁的有效办法。
2023-09-09 09:11:481

大量增发的美国国债为何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先来讲一个最简单的逻辑,任何债务都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同样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欠债是要还钱的。不论对于个人、企业还国家来说均是如此。那么欠债欠的的太多了会是好事吗? 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发行了大量美债,其中有一部分由外国政府、机构买了,但大部分是国内机构购买的。其中的大头自然是美国的央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了,也就是美联储。美国政府需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呢?一是靠税收,不过经济不好的时候收不到税收。二就得靠美联储发行货币了。 而美联储也不是随便动动鼠标就将钱印出来的,需要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这个过程相当于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钱,等债权到期后是需要把钱给还上的。每一次实施放水政策都会让美国政府多背上一些债务。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即使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也是有限度的,无法维持持续上涨的债务。甚至在最极端情况下美国政府也会破产。 有的朋友说,美国政府破产就破产呗,反正美联储可以发钱救市或者免除政府债务,毕竟都是一家人嘛。 这样的想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美联储不是完全的政府机构,它代表的也不是国家的利益。 美联储总部是政府机构之一,但分支机构是一些非盈利私人组织。分支机构代表的是民间的利益,或者说的更加直接点是银行家、资本家们的利益。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并不能完全代表各州的利益。这就使得如果美国财政部真的还不出钱了,美联储无法做到免除它的债务,否则就会伤害全国资本家们的利益。而全国资本家们又是各州政府背后的金主、甚至是幕后的大老板。 债务过多影响的可不只是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政体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说美国发债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那么随便的。总统要发行国债得通过参议院和众议员的投票,一旦方案没有通过则开始辩论、谈判,最终寻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方面,美国大量发债会减弱美元的世界霸主低位。众所周知,美元是全球基础货币、美债是全球最有信用的金融资产。可一旦过度发债则会导致美国的信用下降,这对于美国金融和经济等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这就好比一个欠债累累的人还在不断对外借钱,你觉得别人还会继续相信他吗?虽然美国还没有到达这种地步,但继续大量发债必然会让自己的信用逐渐变差。印钱,这就是美国在实行货币宽松的政策。钱印出耒,它是要由劳动成果去交换,反应的。 而美国现在无底线地去加印美元,最后这些加印的美元就一定会让美国的劳动人民来归还。 据统计,美国现在发的国债已接近30万亿美元了。这是一个什么摡念,这相当于美近一年半的总产值。 这些债物,将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新的决策。 别看美国现在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闹得欢,再不好好地抓生产,美国的好日子就会过去,股票行情也将会动摇的,国内人民的民情之情绪也会更加的不安定。美国国债大量发行,背后本质上是美国政府不断借钱发展。这些借来的钱,有来自美国民众、机构的,也有国外机构、个人持有的。如果美国政府哪天还不上那么多债务,就可能面临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历史 上70年代的拉美国家危机,还有屡次三番出现的希腊债务危机,都属于主权债务出现危机的情况。如果发生,那么债权人可能会收不回资金,而美元也会跟着一起贬值。资本会恐惧手头的美元贬值而疯狂撤出美国。那么许多美国企业将面临倒闭、失业率暴增。人们找不到工作,集可能出现游行、暴力、犯罪行为,造成大规模混乱。当然,这是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以后的比较坏的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不断借债,而生产力又跟不上债务的增加。所以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可谓是一颗定时炸弹。美国大量增发国债,如果未来美国政府不违约,那么势必将蚕食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成果,阻碍其经济发展,降低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如果美国政府违约,那就更糟了,将严重损害美国国债的信用。所以,不加节制的增发国债将有损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美国当然也不例外。 影响不大。即使美国明抢也不会有多大的反应。美国历来都是这么干。 如果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负面影响更大对美国就是利好。只是这个利好没有美国设计的那么好。
2023-09-09 09:12:121

欧洲债务危机的含义 原因 影响

我只能说利益分配而已,个人认为这是欧元区内部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欧元区的危机还是要欧元区来解决,欧元区建立了50来年,本来体制上就有问题,刚好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体制的问题。统一货币,而非统一政体,所以吗?这个问题需要中长期的博弈之后才能解决。对整个经济影响那不言而喻,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而且欧元区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很大,同样对中国影响也很大,因为中国出口比较大的经济体就是欧元区。不知道这样可以回答吗?我也只知道这么多了。
2023-09-09 09:12:211

刘明:刺激政策难言拐点,超级泡沫仍在延伸

【编者按】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签署总额1.9万亿美元新冠疫情纾困法案。舆论认为,在经济开始缓慢恢复的情况下,一次性投放数额如此巨大的经济救助计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全球经济增速乏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采取此类刺激政策有何前车之鉴?又可能产生怎样的经济 社会 后果?如何正确理解导致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如何积极应对?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刘明近日撰文:《刺激政策难言拐点,超级泡沫仍在延伸》或许能为我们从 历史 与现实交互影响的立体视角提供穿越迷宫的警示。 大约30年前,野口悠纪雄写作了《泡沫经济学》一书。该书阐述了有关泡沫经济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泡沫的原因、膨胀、崩溃;泡沫经济的影响;泡沫后的经济萧条;资产价格、实体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与泡沫;如何防止泡沫的再次发生;等等。该书还回顾了荷兰郁金香事件、劳氏体系及其崩溃、南海泡沫事件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等 历史 上著名的泡沫事件或泡沫经济时期,对日本自己的泡沫经济 历史 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该书于1992年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则于2005年3月出版了中文版。 野口悠纪雄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就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则涉及日本大藏省以及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早稻田大学。2010年1月,东方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日本的反省》一书,对最近一轮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进行了分析。但是可惜,野口悠纪雄的作品似乎也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多大注意。 问题在于,无论你注意不注意,泡沫经济现象总在那里,而且似乎周而复始。 不知作者有没有想到,在他书中讨论的泡沫经济破裂之后,竟是日本至今仍然看不到隧道尽头光亮的“失落的二十年”。当然,美国的泡沫经济及其破裂跟着来了。这就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泡沫经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是时间和地域上相对的概念,其局部性与系统性参杂其间。从商品泡沫经济、行业泡沫经济,到系统泡沫经济、国家泡沫经济,直至全球性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展现出多样式、多成因、多效应的复杂生态。 在今天,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泡沫经济崩溃所形成的冲击力更具世界意义。2007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发酵,一年之内即已演化为一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当然,超级泡沫的积聚和破裂往往在宏大的 历史 场景中与多层级、一系列的次级泡沫产生或隐或显的逻辑关联。这些或大或小的危机可以归纳出若干值得深刻反思的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可能源自特定经济活动。 例如,美国出现过并购泡沫。兼并、收购本是经济活动的常态。通过大规模并购,美国培植出 汽车 、钢铁、电子、石油、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大大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大规模并购,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胶卷、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国际巨头走上 历史 舞台。通过20世纪20年代的并购,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顶级公司的IBM、通用 汽车 等加速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并购即所谓的联合并购,产生了诸多跨行业的联合大企业,目的是谋求生产经营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 并购增强赢利的预期,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但是,被并购掩盖的问题最终浮出水面。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不少超大型联合企业走上了分拆之路。并购浪潮的结束也伴随着股市的暴跌。上世纪80年代,一些所谓的“企业狙击手”出现,其并购的目的就是再度将并购企业全部或分拆卖掉,方式则包括所谓的杠杆收购,动机常常是追求短期暴利,这就更可能蕴涵泡沫破裂的风险。短期的股价上涨制造了巨大收益,但由于大量资金游离在生产领域之外,从事着高风险的“击鼓传花 游戏 ”,并购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财务困难和再度破产重组,经济和 社会 损失惨重。 泡沫经济也可能源自特定国家发展模式和国际资本流动。 20世纪60年代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都通过举借外债发展经济。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产油国出现大量赢余,这些赢余通过商业银行流入信贷市场。70年代后半期,信贷宽松至实际利率为负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掀起了借款热潮,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国家财政赤字攀升,债务资金也没有用在有效的生产领域。 随着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增长放慢、消费缩减、大幅度提高利率,借款国贸易条件迅速恶化,出口受阻,还债能力急剧降低。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失去偿债能力,打破了“国家不会破产”的神话。继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在1982--1983年这场震撼世界的拉美债务危机中,近40个发展中国家要求重新安排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迅速提供援助,各债权银行额外提供融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拉美国家则实施紧缩政策,导致投资萎缩,失业攀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十年”。 1984年后,国际资本进一步形成了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净流出的现象。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再度发生汇率和股票价格暴跌的金融危机。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经济结构和经济问题与墨西哥相似的拉美国家,其股票也被外国投资者抛售,导致拉美股市爆跌,同时波及欧洲及全球股市。迄今为止,拉美大部分国家因国际债务危机而丧失了发展的基础,他们曾经有过的“债务繁荣”再也未能出现。 泡沫经济还可能产生于僵硬和扭曲的货币和汇率政策。 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欧洲汇率体系(ERM),维持1英镑兑2.95马克的汇率水平。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索罗斯等投资者认为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等显然被高估了。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英国试图降低利率,以刺激出口,提振本国经济。由于欧洲汇率体系关于汇率浮动的限制,英国请求德国央行同时降低马克的利率,以免削弱英镑,迫使英国退出该体系。但是统一不久的德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德国央行拒绝了英国降息的请求。市场是无情的: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不断下跌,迫使英国政府干预市场,下令英格兰银行大量购入英镑。1992年9月15日,所谓的“黑色星期三”,索罗斯等投机者大规模攻击英镑、意大利里拉等“疲软货币”,迫使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支持各自的货币。在这场“狙击战”中,仅索罗斯一人就动用了约100亿美元狙击英镑。索罗斯抛售巨额英镑,购入坚挺的马克,同时反向操作英国和德国的股票。形势逐渐变得失去控制。英国在德国再次拒绝降低利率的情况下,被迫在一天之中两次提高利率至15%,但英镑最终未能站在对马克汇率2.778的低限上,被迫与里拉一起双双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 泡沫经济常常发端于某些特定产业。 由于房地产业大多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与国民生活和财富积累息息相关,再加上它所涉及的上游和下游产业众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包括作为一国经济核心的金融和保险行业,因而往往成为这样的“高危产业”。 经验表明,房地产泡沫是极常见的经济泡沫。战后日本迅速“起飞”,上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最终却兵败房地产泡沫。当时,战后的出口经济为日本积累了财富,大量资金“苦无出路”,最后或主动或被动地聚焦到不动产行业。再加上日本金融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自由化,推动房地产投资者的融资条件进一步宽松,并出现了我们在此后的房地产泡沫中反复看到的商业模式:连续降低利率,滥用杠杆作用,金融机构大面积违规,不动产抵押贷款膨胀,各类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房地产业,政府监管形同虚设,土地和税收政策推波助澜,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地产不灭”的神话为投资者广为接受,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飞涨,号称“卖掉东京就能买下美国”,股市、楼市双双飙升等等。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政府在多少意识到泡沫风险后也多次进行宏观调控,但收效甚微。1990年8月,日本银行将贴现率从4.25%一次性上调到6.0%,其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达到调控的目的,股市反而由此崩盘。大银行、大证券公司违法经营的丑闻随之曝光。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迅速自东京蔓延至日本全境,此后开始漫长的经济衰退。如同拉美国家一样,日本也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十年”。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再度予以日本沉重打击,致使日本经济迄今未能走出阴影。“失去的十年”成为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 泡沫经济引发的“国家破产”不仅出现在小型、发展中经济体,而且开始日益威胁大型、发达经济体。 不知算是幸运还是不幸,日本房地产泡沫并未成为“绝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触发点同样是房地产泡沫--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和相关“金融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房地产兴盛。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易获取的宽松信贷推高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升值使信贷表现良好,反过来助推借贷标准进一步宽松,“金融创新”则使杠杆使用更为普遍、杠杆率进一步提高。在这一自我论证、自我循环的怪圈中,房地产泡沫持续、加速放大,直至资金链断裂,泡沫破裂。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泡沫经济的不断演进中,“主权债务”和“国家破产”成为新世纪最为抢眼的经济学热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演化的过程中,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宣布其最大“国企”——“迪拜世界”590亿美元债务延迟偿付,冰岛金融业危机则导致冰岛成为一个被称为“国家破产”的国家。这两个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地方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进而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迪拜模式是长期倚重外资与房地产业拉动。冰岛模式则是在“捕鱼的地方”凭空从事金融投机。此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形势的发展形成了一轮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国家破产”风险,甚至“美国破产”的话题也开始频频为人提及。 当然,美国的泡沫经济有其形成的内在必然性和自身的发展轨迹。事实上,房地产泡沫的背后是一个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断积聚的超级泡沫。早在房地产泡沫产生以前,一系列其他各类经济泡沫就已经相继产生了。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美国持续加码至今的经济刺激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2020年通过的2.2万亿美元《冠状病毒援助、救济、经济保障法案》、拜登政府刚刚通过的1.9万亿美元刺激法案等,仍在助推超级泡沫继续膨胀。 历史 的考察可以发现:泡沫经济的发展早已经超出了国别经济的范畴,全球泡沫经济使得泡沫经济学进入了更广阔的领域,需要更宏大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眼光。 目前,美国疫情控制正明显改善,经济重新开放的乐观情绪继续,经济展望也相应地趋于积极:按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测算,美国的GDP增速预期从3.2%跳涨至6%以上,而上一次美国增速破6,还是在1984年;2月份就业人数大增37.9万,超过预期,失业率降至6.2%,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经济可望在2022年恢复充分就业;美国消费者支出已在2021年1月由降转升,较2020年12月增加了2.4%,当月美国消费零售总额也同比上涨7.4%;美股在强烈震荡后恢复强势,道指与标普指数均再创盘中与收盘 历史 新高。 另一方面,1.9万亿美元刺激法案通过前夕,美债收益率曾一度飙升,反映市场对于通货膨胀加剧、货币和财政政策转向的担忧。法案通过后,美债收益率先行回落,随即再次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3月12日至约1.64%,达到2020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2021年开始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仅为0.92%。相应地,衡量市场通胀预期的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在12日早盘升至2.30%上方,为2014年初以来首次,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升至2008年以来最高点。国债收益率、通胀上升以及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仍然是威胁美国经济稳步或者快速复苏的最大风险因素。 也许通货膨胀的问题迟迟没有到来,倒是萨默斯所谓的长期停滞趋势(secular stagnation),仍然将是美国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的,也是远为复杂的问题。在传统经济学中有一个笑话:只要你会说供给与需求,鹦鹉也会成为经济学家。“加油”还是“刹车”?这样的关系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堪比此一基础地位的问题。 就此而言,且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十分脆弱。各主要经济体或许仍需进一步“加油”,至少是多一些呵护,还远不能紧急“刹车”。 欧洲央行将维持基准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不变,同时承诺未来几个月加快购债步伐以遏制债券收益率上升。行长拉加德表示,加快购债的决定得到了货币政策委员们的一致支持;央行不会被暂时的通胀跃升“蒙蔽”,不会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措施。总规模为1.85万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则为欧洲提供了加大购债力度的灵活性。欧洲的选择基于发达经济体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基本一致的判断,也符合市场预期。
2023-09-09 09:12:281

2011年 8月5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使世界各国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股市暴跌,美国股市更是创下自

D 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有两方面-不平衡和不稳定,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根据题意,美国债务危机会因为美国经济规模的庞大而殃及全球,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故D入选。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使得出现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不是缩小,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美国债务危机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美国债务危机殃及他国,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矛盾,而不是缓和,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一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23-09-09 09:12:371

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对此最有可

B 对欧盟的考查。A、C选项中的组织是全球性的,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组织,故选B。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成为危及欧盟经济复苏的头号杀手。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金融市场再度陷入剧烈动荡,欧元信心遭遇沉重打击,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债务危机还将欧盟置于两难境地,为了遏制危机蔓延,欧盟各国纷纷出台财政紧缩计划,削减公共支出,努力巩固财政,以重塑市场信心。
2023-09-09 09:12:461

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是属于国别风险中的( )。

【答案】:C国别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2009年11月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2023-09-09 09:13:081

希腊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求科普这四个概念的区别…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主权债务,是指主权国家以自己的主权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可以看做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因其紧密联系而造成相互的影响也更大。以往积累的各种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2023-09-09 09:13:161

一般而言,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最基本和最可靠的途径是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国家用通货膨胀的方式“赖账”

C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物价上涨使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普遍下降。此时纸币贬值提高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使国家债务所代表的实际财富“缩水”。故①②项错误。本题选C项。点评:通货膨胀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含义、原因、后果及影响等多角度,全面把握通货膨胀。本题难度适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也就是通货膨胀会使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同样多的纸币购买的商品数量变少,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并排除错误选项即可。此类知识一直在高考中以不同形式出现,需要牢记和准确理解。
2023-09-09 09:13:241

近代世界历史有哪些经济危机或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及现在世界还存在哪些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
2023-09-09 09:13:364

国债是超发吗

不是。超发可能造成主权债务危机从而发生国家经济崩盘。
2023-09-09 09:13:452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

(1)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②扩大内需,适度消费,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扩大内需能拉动经济增长。(2)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不利于增加出口。②欧元区和美国债务危机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③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比较优势削弱,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④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3)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②利用世贸组织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开展对外贸易,遵守世贸组织原则,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规避贸易风险。③在对外贸易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④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⑤处理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⑦继续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提高出口竞争力,并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⑧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⑩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2023-09-09 09:13:531

简要阐述难民问题对欧盟各国带来的冲击。

难民问题带来的混乱1、经济影响难民的接收和安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作为支撑。而提供基本的温饱并不是长久之计,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难民问题就需要给难民提供稳定的工作,就要提高国家对难民安置这一块的支出,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训和语言训练,继而整合难民进入劳工市场,当然还需要为他们提供福利保障来维持社会稳定。以德意志为例,要完成以上程序,大概需要37亿美元的额外支出,而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国家,或许会成为一笔很重的负担。2、政治影响政治影响主要来自于国内民众和其他党派的压力。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后,欧洲国家的经济疲软本来就还没彻底恢复,大量难民涌入再抢占本国居民资源,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和民众人均生活水平都会受到影响,大大下降,民众之中难免普遍滋生“反移民情节”和排外情绪。德国今年上半年难民庇护所就遭到150余起纵火袭击案件,其他国家爆发反移民游行示威,政治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3、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历史上因为宗教文化矛盾爆发的战争和冲突不在少数,尤其是伊斯兰教和其他文化的冲突(印巴战争、巴勒斯坦问题……)而来自于冲突战乱地区的穆斯林要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共处,必然会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2023-09-09 09:14:021

本人正在复习公务员考试,遇到一道题,网上的答案很多种求各位大神给个正确答案

C 纵观主旨,选C最恰当。
2023-09-09 09:14:134

G20协调机制的内容和看法

  在全球政府赤字和主权债务风险面进一步扩大之际,世界各国前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合作出现了明显分歧,由此G20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面临着新的考验。6月底,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G20政府首脑峰会,就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的讨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全球政府债务风险面扩大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前期大规模救市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却导致了欧洲多国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主权债务的风险面随即在全球范围扩大,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政府赤字和主权债务问题,成为了“后危机时期”世界部分经济体和国家遇到的突出风险因素。  据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初步估算,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前期世界各国政府已然向市场投入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其中大量的资金来源于国家发行的债务。预计2010年全世界各国政府将在此基础上再发行约4.5万亿美元的债务,这一数字几乎等于此前5年中发达国家年均债务发行量的3倍之多,各国政府债务将随之进一步膨胀。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家财政赤字与债务状况最严重、风险最大的当属欧元区国家、英国、日本以及美国,全球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的风险点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发达国家。从当前看来,发达国家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并非不可承受,但是,一旦更多的经济体或国家的国有资产价值大幅度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又十分乏力,债务国选择主权违约来处理债务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加大,而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恐怕难以预料。因此,在“后危机时期”,全球范围的政府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问题,是G20各成员国需要认真审视和必须应对的新问题,而如何协调则需要通过G20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来实现。  G20成员国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从全球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从全球经济衰退到全球经济复苏的周期性规律看,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周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或过程。首先是经济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实施阶段或过程;其次是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和金融市场逐步恢复稳定的周期性逆转阶段或过程;最后是经济的全面复苏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与活跃。  随着全球经济的触底反弹和金融市场的逐渐稳定,目前全球经济与金融已步入了恢复的第二个周期性阶段。而此时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特别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进程出现了差别,同时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出现了明显分化的现象。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出现了强劲复苏的态势;而美国则受国内需求不振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影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欧洲不仅实体经济未真正走出衰退,而且陷入了欧洲有史以来的多国主权债务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差别和不同的财政状况,决定了全球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出现了多种选择,退出时机的性质和政策调整的力度出现了明显分化和不均衡性。  其中,欧洲国家为了防止债务危机演变成新一轮金融危机,纷纷出台了财政紧缩方案,提早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国因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并不急于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则认为,经济刺激政策需要一定的连续性,防止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即便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也应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各国间的政策协调与各方利益的博弈,无疑是本轮多伦多G20峰会的重要看点。  问题:G20合作与协调机制  能否延续  G20合作与协调机制架构形成的初衷,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立足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多边国际合作与协调,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虽然它带有一定程度的应急性,对有关国家不具有强制性措施作用,也不能有效解决未来的全球性问题,但成员国之间的默契在现阶段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运行依旧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G20峰会主导全球经济、金融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等方面在不断受到质疑。舆论普遍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G20成员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上始终存在着分歧,应有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同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缓解和全球经济形势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关系,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导向,从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国际社会各界和媒体对G20合作与协调机制褒贬议论纷纷的同时,G20合作与协调机制的未来也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思考。G20峰会最终将以什么样的架构形式存在下去?“后危机时期”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又如何展开?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似乎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
2023-09-09 09:14:221

中国为希腊债务危机援助了多少?

希腊债务危机全世界埋单 中国为希腊援助了15亿美元希腊债务危机全世界埋单 中国援助15亿美元为救助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希腊,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携手提供为期三年总计1100亿欧元的救助,其中欧元区出资800亿欧元,IMF提供300欧元。IMF预计将在星期日将援助方案进行表决。
2023-09-09 09:14:422

华尔街搞垮了多少个国家

14个国家。最新的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告指出,越南、马拉维、斯里兰卡、土耳其、阿根廷、马来西亚、波兰、埃及、智利、黎巴嫩、巴西、捷克、巴基斯坦和印尼这14个比较脆弱的国家会面临”美元荒“的困境,陷入本币严重贬值、投资者抛售金融资产及主权债务危机的脆弱模式,而按消息来看,越南、斯里兰卡和马拉维已经成为最先受到冲击的国家,强美元周期的吸筹效应已经开始。
2023-09-09 09:14:501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应对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与趋势:世界经济大转折: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大变革: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秩序大调整:20国集团等作用上升;中国外交大发展:和合外交上新台阶。正确的把握这些,对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1、这次经济危机的危害与原因危害:这次经济危机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到全球金融危机,从金融危机发展到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这次危机严重程度超过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主权债务危机使冰岛、希腊、阿联酋(迪拜)等国家经济面临崩溃边沿,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遭受严重负面冲击,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原因:有各种各样说法,我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发展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规律”作用是重要原因;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监管机制的弊端与放纵金融市场的所谓“创新”等是体制原因;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弊端的长期高扬、危机到来后错误地采用了提升利率等做法,是直接原因。2、进入后危机时代的特点与影响特点:“时代”是个大课题。这里所说的“时代”,可以认为是“时期”较为恰当。所谓“后危机时代”,可以理解为两个时间概念,一个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期;另一个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期加上这次经济危机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它内涵两个层面的特点:特点之一是经济情况好转。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复苏迹象。2010年初以来,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收到效果,世界经济企稳回升,IMF预计2010年增长3.9%。出现了经济复苏的“亮点”,“金砖四国”情况看好。促使其好转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各国自身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另一方面,集体救市力度和方式、方法得体。特点之二是世界经济从整体看,并没有强劲复苏。不确定因素仍很多,主权债务危机令世界蒙上阴影。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将会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危机自身的惰性影响;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衍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国际环境内其它负面因素的作用。影响:双重性。后经济危机时代,从本质上看,仍然是处于危机之中,不完全是好事情,危机仍在祸害全世界。经济仍属低迷,失业比重仍大,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根本好转;各种矛盾丛生,世界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南北失衡的现象仍然在加剧,历史进步的步伐仍慢。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空前。这是挑战。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坏事发生的同时,产生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的进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各主要力量竟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有新发展,牵动国际关系的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亚太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备受各方关注。二、世界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1、世界格局及其转换概念:世界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或者是突出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的一种框架、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国家集团、突出力量综合实力的对比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最终原因来自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而形成的。在世界格局中,充当主角的必备条件是:具有强大的实力;奉行独立的外交路线,对世界全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别称为“极”。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有规律性: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集团利益的考虑,以及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转换:自从17世纪40年代出现威斯特伐利亚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三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基本政治格局发生了五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的产生;第二次即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维也纳格局”;第三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格局”;第四次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基木政治格局”;第五次即20世纪 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旧格局的打破,多极化发展,新格局待立态势。2、战后世界多极化的三次大发展前两次:世界多极化经历量变到质变过程,战后有三次明显大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出现了日本、欧共体、第三世界、中国等新生力量。标志着世界多极化的萌生。第二次是20世纪 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多极化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中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雏形显现。第三次:第三次就是以21世纪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安全格局、文化安全格局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多强一超”模式基本形成。国际力量继续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一超,即超级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超强的一极。”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是美国单极独霸的。冷战后美国企图一手遮天,并付诸了行动,取得某些进展,但事与愿违居多。美国在走昔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老路。当前新的美国单极独霸全球的认识和定位难以服众。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折腾,当然包括近20年美国霸权主义恶性膨胀,硬实力大损耗,特别是软实力中的“形象”声名狼藉,整体在走下坡路,对世界的掌控能力下降。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借助别国力量缓解金融危机就是明证。不过其超级影响力仍不可忽视。对世界多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下述“角色”水平值得关注:俄罗斯,虽然已没有昔日苏联“超级大国”的“威风”,但也并非是“瘦死的骆驼。”世界“一强”的地位,应该说有充足分量。国土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地大物博世界公认;军事实力逊于美国,但世界第二的位置,否认的声音不多;科技水平、宇宙开发、外交影响等等,不及原苏联,但在当今这些领域的世界一流行列中,俄罗斯名次靠前。欧洲联盟,作为集体“一强”,也有突出的理由。一体化水平的首屈一指(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外交力求用“一个声音说话”、已有共同的安全计划等),使之成为了“准国家实体”。国民生产总值在欧共体12国时,就已超过了美国,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外交影响力也在增升(况且英国、法国一直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日本,作为单个国家,经济、科技总体水平高,在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是客观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依此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政治努力已引人注目。对第三世界,有人故意漠视这一力量的存在,是不合适的。从他们崛起之日起,其担当国际事务生力军的作用就在不断发挥。“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为重要特征的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巴西、印度的影响力在上升。中国是当今世界独特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多极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与西方大国迥然不同。”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种事实表明,世界的现在不是、未来也很难是单极独霸,世界已是多极政治格局的理由充分,只是多强的“角色”是“哪些”?学术界有争论。三、国际秩序机制与态势拓新1、国际秩序内涵与弊端内涵:当今国际秩序,指旧冷战结束以来,由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等行为主体,按照某类规范、准则、原则、目标行事,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经济政治机制和整体态势。这个定义,出于下面的慎重思考:从时间概念上看,国际秩序的出现,与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同步。这里指的是1991年12月以来的国际政治秩序。从行为主体上看,建立或维系国际秩序的是世界上的所有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包括各类国际组织、各种会议、论坛等)、宗教势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从奉行的准则上看,国际秩序通常奉行的是国际行为规范。从追求的目标看,自从人类进入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孜孜以求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由于时代背景、国家利益、阶级地位、个人经历等原因,目标的设定差别很大。取得的效果与国际秩序始终未能尽如人意。从国际保障机制和秩序的整体态势看,有合理成分,但弊端严重。 弊端:当今的国际秩序,从机制种类看,大致可分为“旧”与“新”两种,并且互相交织。“旧”中有“新”;名“新”实“旧”;“新”、“旧”并存的现象。如果从水平上看,和谐的态势在上升,欠和谐的问题严重。后者对前者的负面影响不容乐观。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际秩序的突出特点,各国或国家群体出于自身追求最佳利益的考虑,先后提出和实施了各自的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方案。内容和效果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秩序优化艰难。根本原因是北强南弱,西强东弱。2、国际秩序的机制、态势拓新表现:国际秩序的机制、态势拓新,主要体现在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以及首脑峰会的机制化,以及“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机制化上。20国集团首脑峰会机制化:20国集团的建立,最初由美国等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 科隆 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 亚洲金融风暴 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 金融 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20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狂飙。 20国集团成员:是有8国集团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加上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联盟等组成。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先于20集团首脑峰会机制化。主要体现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上。12年间已召开了15次。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2009年4月2至4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英国伦顿举行第二次峰会。2009年9月24至25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美国东部的老工业城市匹兹堡召开了第三次峰会。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20国集团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美国匹兹堡,又到"枫叶之国"的第一大城市多伦多,不到20个月的时间,20国集团领导人4度聚首, 共商大计,标志着制度化。20国集团峰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第5次20国集团峰会即将在韩国首尔举行。每一次峰会,中国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2008年冬天危机爆发之初的华盛顿,到2009年春天树立信心的伦敦和2009年秋天达成具体共识的匹兹堡,再到2010年夏天承前启后的多伦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次亮相20国集团的舞台。在这4次峰会上,胡锦涛先后发表了4份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主旨讲话。阐明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主张。每一次峰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都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中国一次又一次展示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智慧和力量。“金砖四国”首脑峰会机制化:“金砖四国”,是指 巴西 、 俄罗斯 、 印度 及 中国 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 七国集团 成为世界最大 经济体 的 国家 。这个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s (Brazil、Russia、India、 China)的谐音(意指“ 砖头 ”)。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和“咖啡王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 世界工厂 ”。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 新兴经济体 的代表和 发展中国家 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金砖四国”首脑巴西总统卢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辛格,首次正式会晤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四国领导人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砖四国”对话、未来合作等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达成了多项共识。“金砖四国”首脑巴西总统卢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辛格第二次正式会晤,于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会晤在巴西外交部举行。在这次会晤中, “金砖四国”领导人重点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气候变化、“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前景等交换了看法并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国邀请“金砖四国”首脑第三次峰会未来在中国召开。评价:20国集团峰会和“金砖四国”峰会机制化,国际社会均给予了积极评价。关于20国集团峰会机制化的意义:《爱尔兰时报》认为,多伦多20国集团峰会还未开幕就已经成功,因为它代表着全球经济的85%,取代了仅由发达国家参加的G8。这可以被视为二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变革之一。美国外交理事会的斯图亚特u2022帕特立克撰文指出:对美国而言,20国集团峰会至少在4个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它能缓解国家间的危机,同时它是一个平台,能鼓励新兴经济体承担新的责任;第三,它的存在对联合国而言是健康的竞争。最后,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协商环境,有更多协调的空间。 关于“金砖四国”峰会机制化的意义:巴西总统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金砖四国”坐在一起开会就是历史性时刻。 新加坡 《联合早报》认为,金砖四国峰会未必只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的临时性工具,“金砖四国不仅关注克服金融危机的战略,而且谋划‘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新秩序。” 巴西峰会的声明强调,“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不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种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秩序优化的态势值得肯定,但不能评价过高、企望值过度。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兴国家参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度”毕竟是有限的,加之新兴国家之间存在众多差异与矛盾、20国集团首脑峰会与“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机制化仅属于初始阶段、论坛水平。未来G8、G20、“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共存竞争合作有可能,而G20与“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短期内完全代替G8不现实,为此忽视联合国的存在不可取。四、中国特色外交迈上新台阶1、中国外交的特色应对 继承: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总方针、总政策。长期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方向、目标、道路;把独立自主作为根本准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一切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加强与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基本立足点;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创新:近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中国外交工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外交为主要平台,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重要动力,以统筹协调为根本工作方法,强抓机遇,化解挑战,开拓进取,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巩固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多边峰会外交成果丰硕,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作为贯彻中国外交的主线,努力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加大运筹大国关系力度,同各大国的关系处在稳中有升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做实做深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工作,维护了良好周边环境;采取切实步骤,巩固了发展中国家在我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增强了我国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把领事保护放到外交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召开了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为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于2010年1月1日生效,这为外交事业大发展特别是外交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2、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承诺国际地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国是当今世界独特一极,但仍是发展中国家。庄严承诺:胡锦涛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的巴西利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合作、开放、互利、共赢》中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现在有很多人关心,中国今后会是什么样的国家?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对老朋友会怎么样、对新朋友会怎么样?他回答: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中国的发展只能也必然是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共赢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负责人的发展。总之,如果从另外角度审视当今世界态势,宏观看,是和谐之中欠和谐;具体讲,世界经济是危机之中有亮点,世界政治是和平之中欠和平,外交关系是和合之中欠和合。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要潮流,不能因为现在世界经济处在危机之中,就否认、或看不到主流;但和平、发展、合作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2023-09-09 09:15:041

2011国际与国内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近期,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进行了判断,笔者经过收集整理,也相应提出了一些观点。关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判断对2011年通货膨胀形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5.5%。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陆挺(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对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分析;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一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开始变得相对稀缺,食品价格上涨会推升工资水平;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笔者基本同意上述专家的看法,认为2011年CPI仍然主要由食品价格决定,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从“市场投机”因素开始向“生产成本”等中长期因素扩散,预示着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根据我国物价上涨历史规律计算,2011年CPI上涨的均值约在4%~4.2%之间,但考虑到在较强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的大环境下,天气、疫病、减产等不确定因素都会触发食品价格上涨,可以判断CPI高点将出现在一季度,主要理由是:第一,从CPI翘尾因素看,在2011年一季度为最高,将达到3.8%,全年为3.0%(2007年和2009年12月份的CPI环比涨幅均为1%,2008年受危机影响为-0.2%,所以0.5%的估计是相对保守的。);第二,从新涨价因素看,再考虑到从二季度开始,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农副产品价格将季节性回落。关于2011年世界经济的走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兑换汇率的大幅波动,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纷纷削减预算,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全球总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仍然脆弱、公共债务问题、美欧宏观政策空间缩小等因素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全年增长率约3%,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关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公共债务、房地产部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部分机构做出了具体的判断,主要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虽然美国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业全面恢复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美国失业率平均值仍将高达9.6%,而且全球房地产市场前景黯淡,低迷状态可能持续八年时间;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计,到2015年美国赤字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10%,意大利将达到125%,日本达到249%,其中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仍然很突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西班牙的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西班牙经济总量更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更加突出。主要研究机构也认为,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主要理由是:新兴经济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家庭、企业、银行、政府等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内需增长,有效减缓了外部冲击,复苏力度远比发达国家强劲,两者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在2011年仍然非常突出。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并认为制约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还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效应受到限制。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各部门正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比如家庭和企业要提高储蓄水平,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依然比较低迷。二是各国间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当前世界各国之间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将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加息,引发投机者借入低成本的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再投资到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对全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新兴经济体宏观政策也都带来负面影响。三是新兴市场仍未能彻底与发达经济体脱钩。世界银行专家对过去30年世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分析,把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分为“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周期性增长”两部分,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兴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脱钩,前者明显高于后者3~4个百分点,但“周期性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更加增强。因此,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2011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也有所下降。关于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于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当前存在较大分歧。有的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持前一种态度的主要有: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认为,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率预计可以达到10%左右。巴曙松(微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认为经济上行压力仍大于下行压力,2011年经济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会持续增加;中国内需空间较大,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仍较低,政府保障房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快于2010年。持后一种态度的观点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的影响,可能减缓中国的增长速度,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为8.9%;世界银行在2010年11月对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为8.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鉴于采取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实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9.6%。笔者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2010年我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出口为负增长,基数太低,但如果与危机前出口规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2011年,出口虽然在持续复苏,但增速不会太高,预计全年出口增15%左右。二是消费增速保持平稳。虽然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放缓,但基础设施完善对中低端耐用消费品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预计2011年全年消费增15%左右(从历史数据看,基础设施改善有利于推动耐用品消费,如道路、电力设施、电视信号等设施与汽车、家电消费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是投资增速将略有回落。上一轮基建投资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加上货币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应显现,都构成了投资增速的下滑压力,但考虑到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有很多新项目上马,保障房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根据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分析,2011年政府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决心很大,预计2011年投资增速会比2010年略有回落,全年将保持在20%左右。关于对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的建议大部分经济学家普遍赞同2011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工具选择和幅度上存在分歧。马骏(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合适的货币增长应该是15%,贷款增长应该是14%,即6.5万亿元;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2011年还将4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银行信贷规模约在6万亿元~7万亿元,信贷增速从2010年的18%降至12%~14%;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到2011年年中会有两到三次加息的空间,不排除会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频率来上调准备金率;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建议更多发挥汇率工具的作用。也有的专家反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如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比,始终应放在次要位置,且当前通胀是成本推进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无益于通胀问题的解决,只会压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动力,他建议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保增长,使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对抗通胀。
2023-09-09 09:15:131

中国援助欧洲的小故事

2012年两会中国救援欧洲须设置一定条件由于欧洲存在一系列中短期和长期性问题,中国救援欧洲必须慎重处之…[详细] 中国是否准备好面对欧元区瓦解中国正在实现贸易平衡,但这不是因为它正通过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依靠内需来重新平衡经济…[详细] 中国:拯救欧债危机的骑士?而对于欧债问题缠身的欧元,鲍尔森警告,希腊将出现违约,欧元很可能崩溃…[详细] 中国参与欧债危机救助的谋与度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也对欧洲主权债券进行了投资,但这个数字并没有公开…[详细] 欧洲可投资欧债不可帮如果中国出资购买欧债,等于拿钱维持欧洲人的高消费,欧债危机只是延后了,最终仍会爆发…[详细] 欧洲债国何不拿外储还债?政府完全可以拿出平常过量的外汇储备先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更糟…[详细] 中国救援欧洲须设置一定条件由于欧洲存在一系列中短期和长期性问题,中国救援欧洲必须慎重处之…[详细] 中国是否准备好面对欧元区瓦解中国正在实现贸易平衡,但这不是因为它正通过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依靠内需来重新平衡经济…[详细] 中国:拯救欧债危机的骑士?而对于欧债问题缠身的欧元,鲍尔森警告,希腊将出现违约,欧元很可能崩溃…[详细] 中国参与欧债危机救助的谋与度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也对欧洲主权债券进行了投资,但这个数字并没有公开…[详细] 欧洲可投资欧债不可帮如果中国出资购买欧债,等于拿钱维持欧洲人的高消费,欧债危机只是延后了,最终仍会爆发…[详细] 欧洲债国何不拿外储还债?政府完全可以拿出平常过量的外汇储备先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更糟…[详细] 中国救援欧洲须设置一定条件由于欧洲存在一系列中短期和长期性问题,中国救援欧洲必须慎重处之…[详细] 中国是否准备好面对欧元区瓦解中国正在实现贸易平衡,但这不是因为它正通过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依靠内需来重新平衡经济…[详细] 中国:拯救欧债危机的骑士?而对于欧债问题缠身的欧元,鲍尔森警告,希腊将出现违约,欧元很可能崩溃…[详细] 中国参与欧债危机救助的谋与度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也对欧洲主权债券进行了投资,但这个数字并没有公开…[详细] 欧洲可投资欧债不可帮如果中国出资购买欧债,等于拿钱维持欧洲人的高消费,欧债危机只是延后了,最终仍会爆发…[详细] 欧洲债国何不拿外储还债?政府完全可以拿出平常过量的外汇储备先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更糟…[详细] 中国救援欧洲须设置一定条件 寻求最合适途径2012年02月24日13:10东方网 字号:T|T   作为外汇储备资产冠绝全球的大国,中国被正苦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寄予厚望,实属理所当然。鉴于欧洲在中国出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鉴于维护欧元地位对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和我国对外资产多元化的意义,帮助欧洲渡过难关也是中国期望的最优结果。然而,由于欧洲存在一系列中短期和长期性问题,中国救援欧洲必须慎重处之。  就中短期而言,作为债权人的权益能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仍是个未知数。毕竟,欧洲在偿债策略和未来经济制度建设方面都还有太多问题未定:欧洲的债务问题有多少要靠偿债解决,多少靠引进直接投资解决?欧洲财政一体化建设能否迈出大步从而提高其财政货币稳定性?欧盟、特别是欧盟重债国家迄今经济社会调整仍然相当乏力,正损害其偿债能力前景,作为债权人如何放心?这些问题仍未有明确答案。  多年来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是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要从根本上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繁爆发的风险,欧洲人就必须走出无需辛苦努力工作而建设所谓“生活大国”的迷梦,忍受一段时间的痛苦调整,对其政府财政、福利体系开展伤筋动骨的改革。  欧洲作为强势债务人的道德风险也值得警惕。与大多数情况下债务国处于弱势地位不同,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角美欧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体系两大霸主,这个地位激励了他们未来直接或者变相赖账(通过汇率大幅度贬值之类手段)的道德风险。  就长期而言,本来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看,多年来中国有着强烈的动机希望削减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相应提高欧元资产所占比重,然而近期来看,增持欧元资产也有风险。  第一,欧元区经济增长不如美国强劲。因为经济增长强劲通常有利于该国/地区货币提高其在全球官方储备资产中所占比重。Barry Eichengreen和Donald J. Mathieson运用1971-1995年间的年度数据所作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储备货币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就相应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二,欧元区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总体上长期不如美国证券市场。储备资产归根结底主要以某种国际货币标记的证券形式存在,因此一种货币的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货币被用作国际货币的潜力。在这个方面,欧元证券市场容量与美元证券市场容量相比,明显差距太大,降低了中国持有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意愿。即使欧洲股市在一段时间里表现明显强于美国,欧洲证券市场也是二十多个证券市场,美国市场则是一个国家,欧元证券市场统一性(相应地还包括流动性)也就必然比美元证券市场差得远。  因此,如果中国参与救援欧洲,作为现实和潜在的债权人,必须为自己的救援索取一定条件,寻求最为合适的途径。  笔者认为,首选途径应该是与欧洲国家协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放松欧洲对华出口管制,适度增加贸易融资等工具,让适销对路的欧洲商品在中国获得更多销路,让贸易带动实体经济部门复苏,这是治本之道。  其次,增加对欧直接投资,从而降低欧洲债务国负债水平。为此,欧洲需要改善对中国投资的市场准入,并尽可能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还可以考虑与中国签署债转股协议。  第三,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深化而通过IMF等框架参与对欧救援,同时也提高中国救援资金的安全性。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可以考虑直接购买欧元区债务国的债券。梅新育  (中国证券报 梅新育)
2023-09-09 09:15:221

制止欧债危机的过程中,欧盟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效果如何?

探索初期  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日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峰会,以期解决欧洲日益加深的债务危机的努力仍在继续。目前,欧盟内部对应对欧债危机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歧见令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加剧了传言对市场的影响力。不过有消息称,欧盟可能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及欧洲稳定机制(ESM)合二为一,并从中释放大量救助资金,以恢复市场信心。   规模4400亿欧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诺约1600亿欧元,其中包括对希腊的贷款。预定2013年年中启动的ESM规模达5000亿欧元,将取代EFSF成为常设救助机制。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提早在2012年年中让常设救助机制启动的共识已经浮现。欧盟官员预计,加速启动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笔钱将削减出资国额外债务385亿美元,其中德国将省下115亿欧元,法国86亿欧元。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指出,这种“双重用途”的选择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这种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动了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的债券市场、欧盟股票市场以及欧元汇率下跌,同时还促使欧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会以后再增开一次峰会。   另外,在欧盟领导人举行会晤之际,欧盟外长也召开了会议。为避免未来发生危机以及各成员国更好地做到财政监管,外长们就是否并且如何修改欧盟协议进行了商议。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称,这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讨论,是一场“艰难、耗时,但必要”的讨论。很清楚的一点是:截至目前,欧盟对负债过渡国家执行惩罚性政策的程序还不够完善。韦斯特韦勒要求,欧盟必须有直接干预负债国财政预算的权利。   卢森堡和奥地利拒绝了德国外长提出的这一要求,而其他成员国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对欧盟稳定公约进行修改,之后还必须获得27个成员国的批准。韦斯特韦勒表示,为重新赢得欧洲人对欧洲政治领导人的信任,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说:“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获得欧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欧盟与欧元区领导人举行峰会,力图弥合各方在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上的分歧,争取就稳定欧洲银行业、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等问题达成共识。 “欧元债券”可行性草案出炉  [1]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3日在一片争议声中揭开了“欧元债券”的神秘面纱。这份名为“引入稳定债券可行性绿皮书”的草案尚未出炉就遭到了欧元区“龙头”德国的强烈反对。   欧盟希望各成员国就“绿皮书” 草案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欧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关欧元区联合发行债券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的发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对“欧元债券”的关注度。不少专家认为,发行“欧元债券”不仅有利于提高欧元区金融市场的效率及一体化程度,还有望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欧盟特地解释取名为“稳定债券”的缘由。欧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欧元债券”这一名称。欧盟委员会考虑到,此种债券有助于提高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性,所以特地在“绿皮书”草案中将其命名为“稳定债券”。   “绿皮书”草案提供了发行“稳定债券”的三种可行性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信托网稳定债券”,17个成员国提供共同担保。该方案最为“大胆”,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对欧盟公约进行大范围修改。   第二种方案是发行有限的优先“稳定债券”,“稳定债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员国国债,各国同时保留自主发债权。   第三种方案是用“稳定债券”取代部分成员国国债,但该债券仅能从各国政府获得一定程度的担保,而非欧元区共同担保。在这个层面上,“稳定债券”有些类似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发行的债券。该方案效果一般,但无需对欧盟公约进行修改即可操作实施。   巴罗佐指出:“稳定债券不可能立即就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取代各国正在实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们需要向外界表明我们严肃的态度,表明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推出稳定债券的计划,正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巴罗佐表示:“事情很明显,就摆在那里。如果我们希望在欧元区内继续使用统一的货币来利得财富,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协调管理与监控。”   德国总理默克尔强烈反对在欧元区内发行“稳定债券”。她表示:“这绝对是个麻烦。我对欧盟委员会草案的评价就是――不合时宜。”   默克尔认为,通过债务共担来摆脱欧洲货币联盟的结构性缺陷不会取得成功。   欧盟“绿皮书”草案出炉当日,德国1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滑铁卢”,60亿欧元的国债仅成交38。89亿。同时,英国、法国、德国三大欧洲股市继续走低,23日指数跌幅均超过1%。
2023-09-09 09:15:311

如果美国国债违约,世界会怎样?

你好,如果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经济贸易在世界上的第一地位,都决定了美国经济的任何波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美国国债一旦违约,评级机构下调AAA信用评级,势必导致金融市场大动荡,股市和期货市场大幅下挫,增强美国乃至美国的流动性避险意愿。这不仅会严重打击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而且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很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如果是这样,将对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产生两大影响:首先,美国乃至欧洲的外需急剧下降,将加大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潜在经济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调的原因之一是出口大幅下滑,以及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果外需因美债违约和降级而大幅下降,无疑会使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垂死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受美欧经济动荡影响,国际流动性规避风险意愿增强。要么进入黄金等贵金属领域规避风险,要么进入新兴市场寻求投机机会。当然,中国是其目标之一。对冲基金的流入将加剧中国本已很高的通胀水平。因此,经济冲击和推高通胀是美债危机对中国的两大影响。当然,中国作为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也可能面临美债资产缩水损失或到期无法偿付的风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已经达到了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而且大部分持有人都在美国。无论是从“投票政治”的角度,还是从美国经济信用的角度,美国政府都不会让它违约。否则,奥巴马不仅在国内难以立足,还会威胁到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不过,美国的“麻烦”提醒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不应集中在美国国债的篮子里,而应更多地转向美国和世界其他投资资产。对中国而言,首要任务是应对美国债务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对策包括:抑制人民币无限制升值,保持汇率稳定;实施大幅减税降费(包括降低进出口税率)等措施。
2023-09-09 09:15:391

经济危机对黄金的影响

一般助涨黄金,但也不是100%。
2023-09-09 09:15:503

残局的意思残局的意思是什么

残局的词语解释是:残局cánjú。(1)处于最后阶段的棋局。(2)失败或变乱后破败的局面。残局的词语解释是:残局cánjú。(1)处于最后阶段的棋局。(2)失败或变乱后破败的局面。结构是:残(左右结构)局(半包围结构)。拼音是:cánjú。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ㄘㄢ_ㄐㄨ_。残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结束阶段的棋局。引唐许浑《夜归驿楼》诗:“窗下覆棋残局在,橘边沽酒半_空。”⒉比喻事情失败或社会变乱后的局面。引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苍茫文界,与神州同在荆榛,不可无此一老,以收王、李、钟、谭之残局,以树新城、桐城之先声,则亦未可全谓之不幸焉。”二、国语词典即将结束的棋局。如:「收拾残局」。三、网络解释残局(象棋术语)残局,泛指最后的局面。残局(词语概念)残局,指下到最后阶段的不完整的棋局。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破败混乱的局面。关于残局的近义词开局关于残局的诗词《浪淘沙·残局不胜哀》《杨柳枝·残局湖山绝可怜》关于残局的诗句禁欲的雪人大地棋盘上的残局已搁置了多年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院日留残局投笔警残局关于残局的成语当局者迷局地钥天局天_地背碑覆局长安棋局关于残局的词语盱衡大局_地局天局天_地当局者迷陷入僵局不识局面终非了局闲曹冷局局地吁天局_不安关于残局的造句1、一场不期然的雪,一种坚忍的植物,一个没有结果的情感残局。2、金融市场已经准备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到德国的欧元残局。单一货币的“定海神针”看来要倒下了,投资人开始远离德国债券。3、婚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让人心烦的是,一通乱吵之后到底该如何收拾残局。4、所以劝朋友。喝酒一杯就好,表达心意就可以,不用喝的不知所措,到最后清醒还得去收搭残局。5、罗俊楠没办法,只好下来陪着母亲一块儿收拾桌上的残局,这是他在那个暗无天日的世界里,日思夜想的画面如今总算是实现了。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残局的详细信息
2023-09-09 09:15:581

急急急!!求2012年本科的毕业论文题目,经济学专业的!!!

各种广告 不解释
2023-09-09 09:16:212

2011年8月,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及由AAA下调至AA+,这就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

C 试题分析:不论是主权信用还是债务危机,只是说明欧美经济出现挫折,并非全面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了新兴经济体的良好势头,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大幅度提升,缺乏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等要素,不足以推断其主导和领先地位,故B、D项错误;“与之相对”是材料的核心连词,将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做一对比,得出了人均收入趋同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双方经济有并驾齐驱之势,故C项正确。
2023-09-09 09:16:291

美股暴跌的回应是征税?

美股暴跌的回应是征税?一般而言,当公司存在现金流量问题或手头现金不足以支付正常现金股息时,公司将使用股票股利作为现金分配替代品。叫做正人君子吗在巴黎,正
2023-09-09 09:16:412

中国4万亿经济计划具体是指的什么?它的长期 短期效果都有些什么

哥们,故事是这样的:2008年,以美欧为主体的经济体,出现了大幅波动,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促使经济下滑。简单说,国际市场感冒了。国际市场感冒,传染到国内,表现为出口受阻,订单稀缺,国内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出现下滑,简单来说,国内经济开始流鼻涕了。为了稳定国内经济,预防感冒,咱们国家就开始喝板蓝根,以各个地区上报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要内容,国务院开闸放水:具体的,就是允许铁公基上马---铁路,公路,重大基础设施。通过这些重大投资项目,来带动经济发展。其中,有争议的,就是关于建筑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除了铁公基外,国务院还搞了十大新兴产业计划,拟定了未来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鼓励这些方向上的投资,如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什么的。总之,四万亿,就是开闸放水。这个水,又沿着两条道儿:一是铁公基类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发展;二是十大新兴项目,转型升级。至于效果嘛,短期是稳定了经济,感冒减轻。长期嘛,有点小病大治的味道,也有些乱用伟哥的嫌疑。目前,宏观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严重下行压力,经济走向,何去何从,路在何方?目前 ,只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大家都在期待十八大,都在期待下任领导的妙手回春。如此,国家甚幸,我辈草民甚幸----这个甚幸,不是央视的“您幸福吗”的幸,特注。
2023-09-09 09: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