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黄帝内经之食疗养生的图书目录

2023-09-26 23:09:12
共1条回复
康康map

序言食养:健康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 食话食说

第一节 《黄帝内经》大话食养经

民以食为天,趣说筷子与养生

五色应五脏,把病“吃”好

药食一家,吃饭好比吃“中药”

食之有道,吃吃喝喝要讲“理”

病从口入,养生先把住自己的嘴

第二节 人之三宝:精、气、神

养“精”蓄锐,补养身之本

人活一口气,养生就是要养气

失神者死,养生需补血安神

第三节 病从气中来,食养“扶正气”

百病生于气,邪不压正

食养脏气,营卫身体健康

上火,饮食调节就可以“泻火”

气不顺,就吃萝卜山楂玫瑰花

第二章 字里藏食

第一节 说文解字话“健康”

养生,从“健康”一词说起

四惑之首,养生需要谨避“酒”

第二节 饮食有节说“饥饿”

寻根究底探寻“饥饿”之源

欲得身体安,需带三分饥和寒

饮食倍伤肠胃,饮食扼守“五戒四不”

第三节 挑肥拣瘦话“糠粱”

字斟句酌细说“糟糠”与“膏粱”

为什么吃的白米饭却长成“黄脸婆”

食养,喂养自己需要粗细搭配

谨防越吃越糊涂,膏粱厚味宜节制

第四节 嚼慢咽讲“消化”

量变到质变,细细品味说“消化”

冷饮凉食,先冰牙齿再冰脾胃

食不欲急,吃得快是肥胖的通病

第五节 缺津少液论“干渴”

说干话渴:“静心”也可以解渴

择食而吃,益津解渴各显神通

第三章 五食补益

第一节 五谷为养:安谷昌绝谷亡

漫话“神农尝百草”而得五谷

小米,吃“种子”之食旺盛生命

吃五谷杂粮饭,喝五谷杂粮酒

第二节 五畜为益:畜肉养生之道

被骂的猪为何成六畜之首

温中壮阳大话羊肉

益五脏、健脾胃、活血脉之漫话鸡

“肉中骄子”漫话牛肉

温肾助阳之话说狗肉

五畜为益,食之有忌

五畜为益,食之有序

第三节 五果为助:生津益气之食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干果之王”话板栗

莫道瓜子小,粒粒都是宝

第四节 五菜为充:三分治七分养

糠菜半年粮之漫话蔬菜

莫拿水果顶替蔬菜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中国式养生之以素为主

第四章 五味食养

第一节 青色肝:五味之甘养

解码肝、心、胆的亲密关系

在肝言甘:摸着心口点菜

五味养肝,粳米一马当先

第二节 赤色心:五味之酸养

解码心、血、脉的亲密关系

心赤宜酸,养心傍着“酸”走

不老仙丹——芝麻

第三节 黄色脾:五味之咸养

一气相投,正说脾、气、胃

食性,养脾多吃咸性少吃盐

养脾,豆制品“臭”名在外

猪肉性成,东坡肉的养脾经

第四节 白色肺:五味之苦养

肝木肺水,说说心肺讲讲肝

良食苦口利于肺

北方麦子养出北方汉子

肉中人参——羊肉

第五节 黑色肾:五味之辛养

防肾亏,淫色为破骨之斧锯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

养脑补血,仙桃补肾有说法

第五章 五脏食疗

第一节 作强之官——肾病食养

耳为肾之官,肾精决定你的听力

肾主骨生髓,肾病食疗一点通

第二节 谏议之官——脾病食养

脾开窍于口,脾虚则口中淡而无味

食之有方,脾病的饮食疗治

第三节 君主之官——心病食养

心开窍于舌,心脏有病舌先知

病邪内侵之心病食疗方

第四节 将军之官——肝病食养

肝开窍于目,肝病侵表在眼

平和中气,肝病食养方略

第五节 相傅之官——肺病食养

肺开窍于鼻,治肺病先拿鼻子“出气”

外邪侵肺,食说温肺益气

第六章 因人而食

第一节 饮食美容:从里到外的“化妆”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养颜圣品

人乳,慈禧的一道美容佳品

第二节 常见疾患:药食同源对症而吃

小儿常见病的食疗方剂

老年人常见病的食疗方剂

女性经期饮食疗方

第三节 体质养生:食疗养生“自知之明”

阳虚之人吃肉有选择

阳盛之人的多菜少肉

气郁之人需少饮酒

痰湿之人少食肥甘厚味

阴虚之人应节制性生活

气虚之人需要益气养血

血虚之人不可劳心过度

血瘀之人要多动少酒

第七章 趣说美食

第一节 “文饭诗酒”的美味之旅

“素”养:清鲜淡雅趣说养生

满汉全席:誉满全球的食养

从喝酒的规矩说养生

菜名中的文化与养心

第二节 民以食为天:千谚万语说健康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补心发慌

喝凉水也能噎死人

话要投机,食要择时

咸食折寿,淡食延年

晚餐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

黄帝内经养生

相关推荐

儒家堂共话养生:《黄帝内经》提出养生有四个

《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四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中医的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来维持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保健有多少方面呢?《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四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适度饮食 养生首先强调“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和能量以求生存的主要途径。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中国养生学主要有四大流派,都有一个来源:易经。四家指的是道家、儒家、佛家、医家。儒家重阳,道家重阴,佛家重修心。当然,严格来说佛法不讲养生,但客观来说,佛法是最健康的。 佛家讲修心吃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多食,只吃70%饱。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佛家所说的“午后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菩萨早上吃,人中午吃,畜生晚上吃。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饮酒、饮茶、饮水三大饮。岐伯这里所说的“饮”,是指饮酒,饮酒要节制。喝茶也应遵循“阴阳相调”的总原则。据《黄帝内经》记载,人分为五体,茶分为绿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六种。根据五行,茶分为五类,五类茶与五行一一对应。不同体质的人可以根据五行的原则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日常生活:有规律的生活 这方面主要是把握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猫游的日常生活。即午夜11:00-1:00,中午11:00-1:00,上午5:00-7:00,下午5:00-7:00。 那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和工作呢?先从紫时说起,紫时是一天中最暗的时候,阴气最盛的时候 黄帝内经养生 ,也就是阴气已尽,阳气欲生之时。此时,万籁俱寂,夜深人静,又到了深度睡眠的时间。紫石为水,水为万物之源。这是生命力开始增长的时候。如果此时还心神不宁,劳碌不息,就会干扰阴阳往来,损害元气。按照中医经脉六注的说法 黄帝内经养生 ,胆经在半夜当令,“当”就是值班的意思。五脏六腑,六脏六腑,皆依胆之生,胆之气生,全身的气血都能随之而动。因此,半夜一定要睡熟,而且要注意深睡,也就是必须在半夜前的晚上11点之前入睡,这样才能保证半夜的深度睡眠。 猫市是早上5:00到7:00。此时天色基本亮了,天门大开。5:00起床很正常。此时大肠经正时,起床后要正常排便,排出垃圾和毒素。黎明时分,天门打开,所以这个时候地门也要打开,连肛门也要打开,养成晨起大便的习惯。 中午,也就是中午11:00到1:00,阳气正盛。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和工作,到了中午,你会感到疲倦,有些困倦。这是心经的时间。西班牙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早上6:00到中午12:00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是魔鬼的时间。所以中午小睡一下。有人说我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觉,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好了。最好练习冥想一段时间。 酉时,即下午5时至7时,肾经正。肾主藏精。什么是本质?人的肾精是生命之源,就像水一样,能滋养万物。“精华”有一个功能。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调整细度来获得它。例如,如果你缺乏红细胞,精子就会产生红细胞。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补肾精,这样肾水才不会枯竭,不会滞留。 运动:不要太用力 “劳”就是“工作”,劳动的工作,养生就是锻炼。按照现代的说法,不要做无氧运动,要做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高速、剧烈运动。这种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过大,肌肉酸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小、有节奏、持续时间长。这种运动可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和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舞蹈、健美操等。当然还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 精神:形式与精神 真正养生最好的良药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气、神被称为生命三宝:天有日月星辰三宝,地有水火风三宝,人有神明三宝。本质、能量和精神。“精”是生命最细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元气,“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太极图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精神、能量与精神交融、相生相养的关系。人体三宝中,以神为重。神能引导精气,太极图由白色部分(神)带动。养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回归神、精、气的和谐统一,保持生机无穷、生机勃勃的状态。
2023-09-09 19:13:561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遵照一年四季的不同,四季的季节变换,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律来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吃穿住行等。吃穿,尤其是在膳食上要做到食补,营养均衡,阴阳平衡等。
2023-09-09 19:14:089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中《灵枢·本神》从自然界的角度论述了「 ”养生”的内容。原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我们可以将这段话分成三句来理解 首先第一句话「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它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养生,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养生,根据气候确定自己的饮食、穿戴、运动等内容。因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第二句话「 ”和喜怒而安居处”,这句话主要从精神和情志上来阐述。「 ”和喜怒”的重点在「 ”和"字上,现在提倡「 ”和谐社会”,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提倡和睦相处。「 ”喜怒”代表着情志上的七种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整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养生需「 ”养心”,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才会光顾。 「 ”安居处”指的是居有所安。居于陋巷者,不能因为暂时的穷困产生不乐观的情绪;居于高堂者,也不能因此就变得趾高气扬。这点同「 ”和喜怒”一样都是强调心态的平和。 第三句话「 ”节阴阳而调刚柔”,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应保证体内阴阳的平衡,使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下《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的相关内容。 顺四时——生命自有「 ”生、长、收、藏”的定律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时节、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在古人看来,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所以养生就要随着四时的温热寒凉气候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那么顺四时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这是《黄帝内经》的回答。 在五行当中,春天与木相对应,而春季正是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即春生,人既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运行规律,那春季养生就要养「 ”生”,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都往外生发,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抑制自己,而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多做做运动。同样,夏季万物进一步生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人体也要顺应「 ”长”这一节律,要奋发图强。 秋天开始收获、储备,为过冬准备好足够的干草粮食,而人也要开始「 ”收”,以迎接冬日的到来,所以要多补补身体,多吃点好的;冬天天气冷了,树木脱掉了叶子,动物钻到了洞里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藏了起来,人也要跟着时节的变化走,所以冬季要「 ”藏”,要补养好自己的身体,多吃羊肉、狗肉,因为冬天养好了,春天就不容易生病,这正应了民间的谚语:「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我们每个人就像树叶一样,春季生发,夏季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遵从自然界的生长收藏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形成的普遍规律,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顺四时养生就要遵循「 ”生、长、收、藏”这个定律,否则,健康就要受到威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生命旅程中,要想健康地活到天年,那么在每一年里,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来养生,这是至关重要的。 和喜怒——七情事关五内,过喜过悲皆不宜 中医非常注重情志养生,过喜过忧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黄帝内经》中谈道:「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大家淡泊名利,放宽眼界,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称为七情,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怒、喜、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 *** 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又不能适应时,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七情内伤。周瑜、程咬金、林黛玉等,或气死,或笑死,或忧死,无不和情绪太过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这表明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 *** 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七情内伤具体来说就是: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阴,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遇到烦恼时,一定要学会暗示自己「 ”一切都将过去”「 ”破财免灾”「 ”知足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也会冷静下来。 思伤脾胃。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如果你是个心思比较重的人,那么最好找个倾诉的对象,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就对他倾诉一番。 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关联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 惊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其可致人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把人吓死的已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心理、精神状态对于人的气血和五脏六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见过很多长寿者,他们当中生活苦难者有之,吸烟喝酒几十年者有之,疾病缠身者有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胸宽广、与世无争、淡泊人生,经得起各种不良 *** ,即使精神受到重创,情绪起伏也不会太大。其实这就是 《黄帝内经》中所说的「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只要做到这些,健康长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节阴阳——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人类高质量生存的表现。自古以来,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五花八门,而阴阳平衡才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关于阴阳平衡这个问题,《周易》和《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都有论述。 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周易》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叫作「 ”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原规律,生命活动概莫能外。所以,中医学、养生学都以阴阳为核心。《周易》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根本,八卦和太极图都表明,阴阳运动维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正常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精气神失调而产生衰老。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根本,阴阳是生命的根本。另外,《黄帝内经· 素问》还提出了「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具,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健康长寿之道。意即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把握阴阳,顺应四时调节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还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同时能保持机体与其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就能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学主张「 ”治未病”和「 ”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旨在培养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害。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阴阳平衡所涉及的面是广泛的。就是说,人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状态,身体和心理应保持好各种平衡,如心理平衡、代谢平衡、营养平衡、 *** 平衡、动静平衡等。如果这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以说人和情绪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好的;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机体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疾病之中而不能及时康复,或长期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那么,长寿、欢度晚年,只能是纸上谈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3-09-09 19:14:311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本医疗著作,冠名是黄帝,其实并非黄帝所著,相传是成书于西汉,作者也并非单独一个人。而是从黄帝时期开始,传承了几百几千年,跨越了多个时期,收集了多个作者的文字,而汇集成的一本医学著作。这本书建立了中医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等等,也是从这本书,我们的老祖宗开始了阴阳调和之学说。然后结合人体,结合气象,给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道理,并且鼓励和指导人们在春季夏季注意保养身体生长之阳气,在秋季和冬季保养人体秋收冬藏的阴气。也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种说法是符合大自然规律和人生长状态的,不论从哪方面讲,都适合找我们炎黄子孙保养自己的身体。
2023-09-09 19:14:422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春季春天的到来,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季节里,大家都是动力十足,但春季又有着春困的说法,很多人觉得春天宜多睡觉,其实在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中表示,人们在春季,要想养生做到位,更应该晚睡早起,要知道清晨的空气极佳,这个时候选择适当的舒展身姿,会让身体里的气体更加通畅,身体自然就会少出现疾病。相反,如果我们不顺应皇帝内经春天养生法,你就会发现,肝气易受到损伤,甚至容易出现寒性疾病之类的,所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之春季养生一定要注意晚睡早起。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夏季黄帝内经这样说,夏季的养生跟春季差不了多少,最主要还是讲究一个早起的问题,夏季天气炎热,最适合人类活动的时间在早晨,主要是早晨的阳光比较柔和,会给人一种疏泄卫气、心情舒畅之感,同时,早晨精神状态也是一天中最佳的,所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之夏季最主要还是看重早起二字。黄帝内经中还表示,在夏天这个季节中,如果没能保养“长气”,秋天到来之时,你会发现自己经常性的精力不足,时间一长,甚至易患重病之类的。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秋季秋天是一年丰收之季,这个季节里,万物处于成熟状态,可以说是最让人高兴的季节,因为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但这时我们同样要注意黄帝内经所讲的秋季养生法,要知道秋天的肃杀之气很重,如果不注意养生的话,同样易受疾病的侵害,这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早睡早起的状态,另外精神方面不能太过于急躁,这样才能将肺气保养得更到位。相反的,如果长期得不遵守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之秋季养生,则易出现损伤肺气,等你到了冬天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腹泻等相关病症,十分伤身烦人。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冬季一年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就是冬季,这个时候天气慢慢变冷,温度也逐渐变凉,很多的动物都处于冬眠的状态了,但是我们人类不同,同样要与季节去对抗。既然人类不能冬眠,那么怎样的养生法才最合适呢,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之冬季养生表示,冬季我们同样只要做好一点就行,那就是早睡晚起,这跟春天是相反的,冬季早上的寒气很重,为了避免寒气入体,我们应该等太阳出现之后再起床,这时寒气基本散去,身体相对能保持更温暖的状态。
2023-09-09 19:15:007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答案在《医经原旨》摄生篇。
2023-09-09 19:15:302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是什么?

黄帝内经养生口诀: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睡前洗脚,胜吃补药。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夜里磨牙,肚里虫爬,一天吃一猪,不如床上打呼噜。三天吃一羊,不如洗脚再上床。人要想健康,延年益寿,需遵守古人的二十字养生方针,即“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意思说,应自然的法规,运用各种恰当的养生方法, 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起居要有规律,不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这样人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生病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年纪大时,很少有不得病的。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此,强调一点,起居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2023-09-09 19:15:461

黄帝内经养生常识

1.《皇帝内经》的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我们上古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非但时时注意顺应天地自然环境的四时阴阳变化,并且在饮食、起居、劳逸上作适当的调适,避免外邪的侵入,注重精神的修养,所以大多身体健康,精神充沛,能活到一定的年龄极限。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还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中医顺应四时气候养生的主要理论依据,现在中医时兴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依据这个道理。 又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提出了一个中医治病的重大原则,即“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形成之时,就应当积极治疗和预防,免得到了病入膏肓,就来不及了。而预防的方法就是顺应自然规律,注重饮食、精神、劳逸的调养。 因此说,中医的养生理论可以说源远流长。 2.《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是怎样的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体质学研究的不断深人,体质养生也逐渐成为众多养生爱好者追 捧的热点。 然而,在关于体质养生的认识上,人们却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大多 数人看来,体质养生是中医理论新兴的一种养生观念,在古代中医里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 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经有了体质养生,并且在后世不断发展,而现代意义上的体质养 生学只不过是把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重新细化分类罢了。 在《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出现“体质”这个名词,但其中有关体质的论述、介绍 和养生方法却已经相当广泛了。 我们翻开《黄帝内经》,无论是从体质的形成、体质的分类, 还是从不同人群体质差异等方面,都能找到相关的论述。比如,在《灵枢u2022阴阳二十五人》中便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的体质分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可以说,这是传统医学对人体体质的最早分类。 3.黄帝内经里是如何解释养生的 您好 您可以咨询王珏老师,国家高级中医养生师(人社部颁证) 办公室养生总动员发起人, 印度瑜伽国际联合会中国区秘书长 王老师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秉承家学渊源;后遍访名师,师从手诊第一人蔡洪光、正脊大师徐子竞、中医自然疗法郝美玉教授等中医学、健康养生名家,研习中医、自然疗法等多种健康养生术;并负笈游学印度三年,拜于国际瑜伽大师希瓦u2022帕萨德门下,修行印度瑜伽术、灵修术。 王老师将中国传统中医学、道家养生术、印度瑜伽、灵修术等融会贯通,结合现代职场人士工作、生活特点,自创特色《职场巧养生》系列健康养生课程,近三年来授课满意率全部在90%以上。 王老师自2008年专注于健康养生培训以来,已在深圳检验检疫老干部局、中国移动广东省多家地市公司、中国银行多家分行、交通银行多家分行、中海油等上百家机关单位、企业开展健康养生培训课程和讲座,并被招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圳海关检验检疫局等多家单位聘为常年健康养生顾问,且为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大,等国内知名大学特聘讲师。 周 周 13989871931 QQ:58588541。 4.什么是《黄帝内经》立秋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8月7-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 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 期。农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 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因此秋季养生, 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同时, 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之间,属于“入地户”,气化由阳入 阴,天气渐凉。所以,从立秋起,要开始养阳。 在饮食调养上,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是秋天饮 食之要。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要吃些温食,少辛 增酸。因为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 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有极好的健脾胃的功能。 5.什么是《黄帝内经》处暑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8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 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 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 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 暑气逼人,民间谚语也说“立秋处暑天气凉”。 处暑时节,秋燥也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 干唇焦的燥证。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 过凉。 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调剂周到。 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 肺气的舒畅。 在精神调养上,时至处暑,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 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 处暑 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 常可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这些活动能安神定志。 在饮食调养方面,这个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 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顺应肺脏的清肃之 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处暑时节运动不宜太过,较小的运动量、避免大量出汗 是这个节气运动的首选原则,以免伤阳气。也可多做广播体 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6.《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有什么精辟观点 《浐经》特别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食饮有节”;“全面配 ,五谷为养”等养生观。 这些养生观的内容具体如下:次食有节”是“尽终其夫年”的关键。《素问u2022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劳作,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素问u2022脏气法时论》指出: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关于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素问u2022五常政大论》是这样论述的: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不尽,行复如法……谨和五味。 《素问u2022五脏生成篇》认为,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成,此五味之所合也。 食物的归经。《素问u2022至真要大论》指出: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攻。 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人脾,辛先人肺,成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天之由也。 饮食宜忌。《灵枢u2022五味》指出:五禁。 即肝病禁辛,心病禁成,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成,大豆、豕肉、栗、蕾皆成;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输布。《素问u2022经脉别论》认为,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2023-09-09 19:16:071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是什么?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养生效果更好。扩展资料养生必须静心《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2023-09-09 19:16:171

《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什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023-09-09 19:16:352

《黄帝内经》养生知识有哪些?

1、起居有常睡觉、起床要有规律,昼醒夜眠,不要睡眠颠倒,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因为熬夜伤津耗气,赖床伤阳气。2、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3、顺应季节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肝喜调达恶抑郁,养肝当顺其条达之性,常令心情舒畅;心属火藏神,夏易亢,养心当静,静养神以潜心火。4、“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气功等,其目的都是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5、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恬淡虚无”是指思想安定,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气血各安其乡,气血平和则人健康无病,所以人们要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其实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2023-09-09 19:17:081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有哪些?

四季养生的说法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尤其是冬至之后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2023-09-09 19:17:293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腐败,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2023-09-09 19:18:261

内经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归纳起来,内经的养生理论,无非3个主要的方面:1、百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很多人认为,过用就是“过度消耗”。但在我看来,这过度消耗的理解虽然没有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真正的“过用”,其实就是造成所谓的“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说的“积聚”。2、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对于脾胃的重视程度,完全不亚于现代科学对大脑的关注。所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之说,都是关于脾胃和健康关系的凸显。3、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无论哪一种养生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健康长寿。内经对于长寿的最基本论述,就是《上古天真大论》的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尽终其天年乃去。
2023-09-09 19:18:372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他虽然是中医学的源头,却并不着眼于疾病治疗,而是致力于预防和保健,他以养生和诊疗为主要内容。 提倡将这种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一个人最初的体制,或者说是生命的本质。《灵枢》又叫《针经》主要讲的是经络、针灸。《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强调要把注意力放在有可能发生的疾病上。 《内经素问》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置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等到病已形成,再去用药,乱已产生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知道兵器一样,岂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人每病一次就会给身体造成一次伤害,而这个伤害在病愈后看似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它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阴阳失衡和看不见的虚损。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修理一次,它的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总体性能都会不知不觉的下降,不管怎样修理,换上多好的零件,配置永远都比不上原装。 人体也一样,与其等有病后抢救治疗,不如在没病前就进行身体保养。养生三大法宝:精、气、神。养精妙招:可以经常进行经络按摩,尤其是按摩腹部的气海和命门。 补气妙招:补气最好的方法是针灸和按摩。 养神妙招:通过静坐,吐纳,调息,服气,或者适当调理精神状态等方法,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 一年有24个节气,而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8点谷雨;9点立夏,10点小满,11点芒种,12点夏至,13点小暑,14点大暑;15点立秋,16点处暑,17点白露,18点秋分,19点寒露,20点霜降;21点立冬,22点小雪,23点大雪,24点冬至,1点小寒,2点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季。先养肝养肝先制怒。多动运动,如户外活动,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春季是流行性感冒,过敏,风湿膝关节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春季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保暖,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一左右下厚上薄。可以备一些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 立春:早起晚睡,11点左右睡觉。 雨水: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如糯米,黑米,燕麦,大枣,龙眼,核桃,牛肉,猪肚,草鱼,鲈鱼等。 惊蛰:吃点梨。 春风:多吃时令菜,比如春笋,芋头,芹菜,豌豆尖。 忌大寒,绿豆,黄瓜,苦瓜,西红柿,西瓜,虾蟹,属于寒性食物。 葱,姜,辣椒,花椒,胡椒属于典型的热性食物。 清明:远离发物,预防高血压,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物:就是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引发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对不同体质的人,发物不尽相同,皮肤瘙痒的人不宜吃,韭菜,香菇,香菜等,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的人不宜吃海鲜,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禁吃羊肉牛肉。 谷雨:吃香桩,多补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不睡,晚上8点补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夏季。最适合游泳,不宜频繁使用空调。是中暑,高热腹泻等级病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夏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防暑,调和脾胃,饮食清淡。多吃大蒜,醋,酸奶等,少吃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其次,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注意通风,多喝水,注意腹部保暖。夏季家庭应该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立夏:早起晚睡,吃稀食。包含清淡稀粥,汤类,卤类。 小满:吃点苦比如苦菜,宜吃素即不吃动物性食物。 芒种:宜清补,如乌梅,山楂,葡萄,芒果,猕猴桃,西红柿,鸭肉,香生泥鳅,端午节吃粽子。 夏至:补水要喝温开水。补水要少量多次慢饮。 小暑:少动多静。喝茶。饮食节制。 大暑:吃老鸭,喝防暑粥。比如薏米,红小豆,黄瓜,冬瓜,西红柿,百合。 秋季。干燥需养肺,要多喝水,早卧早起,适度运动,秋季是咽喉炎,便利抑郁病等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秋季常见,主要的病是生津防燥,多喝水,保障肺和呼吸道的湿润,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也多吃,如梨,苹果,香蕉,山药,萝卜,鸭肉等,还要多做运动。家中常备 清燥润肺合剂,川贝枇杷膏,雪梨膏等。 立秋:降服秋老虎。秋老虎虽厉害,只要注意饮食,还是可以降伏的,吃些防暑的绿豆汤,莲子粥,吃水果蔬菜,多喝白开水,冰糖水,清茶。处暑:处暑时节,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忽冷忽热最容易伤肺。多吃清润肺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芹菜,菠菜,海带。 处暑时,气温还很高,降雨很少,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还会出现便秘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等。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白露:泡脚戳耳补肾气,少吃鱼虾。 秋分:养胃为重。饮食适度,少吃冷烫硬粘等食物。 霜降:注意保暖和养胃,建议多吃栗子,预防咳嗽可吃一些清火化痰的食物,如梨偶,枇杷,柿子,柚子,罗汉果等。 寒露:养肺防秋燥多泡脚。以用百合,大枣,莲子,银杏,大米,加适量冰糖煮粥,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多喝水,喝粥喝汤,都是一些有补气保湿作用的食品或药品,如梨,香蕉,枇杷,芝麻,香油,银耳等。 冬季。头背脚宝三暖,早睡晚起,冬季是肾虚,关节疼痛,脑卒中,冻疮等症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冬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护阳气,多晒晒太阳,饮食上可吃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禁吃海鲜等生冷食物。家中常备六味地方丸,蛇油膏等。 立冬:进补要有方,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的人们爱吃饺子,南方的人爱吃鸡鸭鱼肉。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 小雪:重视精神调养多吃香蕉。 大雪:进补正当时,选用红色蔬果。比如大枣,红萝卜,苹果,洋葱等,此外多吃根茎类,如山药土豆,提升御寒。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冬至:晒后背补阳气,吃水饺,注意保暖,可适当的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人参。 小寒:喝腊八粥,吃山楂。 大寒:提前养肝,大寒过后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但还是一个过渡的时节,因此既要养护脾肾,也要提前调养肝血,少吃辛辣,多喝水,少饮酒,适量吃酸。常搓手,防冻伤。 小补充:天干地支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已半巳满不出己。横戌点戍戊中空,横竖交叉定为戎。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前最宜上床睡觉,改掉吃宵夜的坏习惯。 丑时:最宜深睡,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寅时:最忌打扰肺经。如果在这时醒过来,就闭着眼睛继续睡,也可以做小动作干梳头,耳揉轮,按摩肚脐,摸搓脚心。 卯时:最易排便。 辰时:最宜吃早餐。 巳时:最宜户外活动。 午时:最宜午休,十二点点半吃午饭,肠胃病离你远远的。 未时:最宜养小肠。 申时:最宜喝开水。申时学习与工作效率最高。 酉时:再喝一杯水,洗肾又能洗膀胱。 戌时:最易培养夫妻感情。 亥时:是行房事的最佳时间。 注: 胆、肝、肺、大(肠)、胃、安脾。 心、小(肠)、膀胱、肾、心、三。三、饮食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性五味五色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1、寒凉平温热,辨清食物属性好养生。 寒凉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温热性食物:温阳,散寒。 平性食物:补益健胃。2、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益健康。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3、红、黄、绿、黑、白,五色养五脏。4、5、6、7、 随四季吃饭 春天少酸多甘。夏天要过得清苦。秋天少辛多酸。冬季避咸忌寒。不同年龄饮食四、运动养生五、情志养生法黄帝内经根据喜、怒、悲、思,恐五种情绪的属性,将它们分别归入火木金,土,水,五行以与心、肝、肺,脾、肾,五脏相对应,这一归类就真的找出了治疗情志病的规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 喜为火。悲为金。怒为木,思为土,恐为水。 心红,肺白,肝绿,脾黄,肾黑。 所以,六、女七男八节律养生七、体质养生法八、经络养生法 略 对症养五脏生活小细节
2023-09-09 19:18:451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养生圣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处暑节气养生法   宜:早睡早起;   忌:秋燥,辛辣食物。   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溼度为40-60%,而秋天一般为30%。   早卧早起,也鸡俱兴,科学睡眠防秋困。早点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至,秋燥来,少辛增酸防秋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多吃一些酸味水果,缓解身体的旱情,像西瓜之类大寒的瓜果,就不要吃了。少辛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味辛的东西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处暑时节,除稍晚一些的山楂,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但葡萄为寒性水果,成人每天不宜超过200克,孩子不超过50克。吃葡萄后立即喝水,会腹泻。其他一些时令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可以多吃。“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李时珍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如果秋气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用干银耳加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鸭梨粥,有清心、降火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   处暑,孕育健康宝宝的有利时机。   黄帝内经时辰养生法   子时,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夜里11点~1点,足少阳胆经当值。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宵夜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少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疏通胆经才是解决之道。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风市穴和临泣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要持之以恒,早睡早起。   丑时,足厥阴肝经当值   丑时,凌晨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援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起于大脚趾,沿着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的地方向上到踝关节,到大腿内侧。   晚上坐在床上,两个脚并拢,大腿内侧会绷起来两根筋,就是肝经的走形。环绕阴器,走到腹腔,走到 *** 下面。肝经主导男性生殖器官,疏通肝经可预防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养肝可以降血压,过量喝酒易伤肝。   疏通胆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太冲穴和阴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晚上9点前。   寅时,手太阴肺经当值   寅时,凌晨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当值。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宣发肃降、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疏通肺经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建议取穴:孔最穴和鱼际穴。   疏通时间最好是上午9点到11点。
2023-09-09 19:18:55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内容有哪些?

(1)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内经》中已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2)养生学、康复学的原则和方法《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①协调阴阳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②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③顺应自然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④调摄精神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⑥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3)关于发育、衰老与长寿的论述“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传统医学称之为“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春秋皆度百岁”的记载。唐,王冰注曰:“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灵枢·天年》则重点讨论了关于天年的问题,提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对人体自出生以后,从幼年、健壮、衰老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10~100岁)生理上、体态行动上和性情变化上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人生的一般寿命应当有百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向衰老的最终阶段。《黄帝内经》认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无节,精神失于调摄,缺少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养生长寿的要旨在于顺应天时,形神兼养,保全精气,这些精辟的论述,包含着十分科学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3-09-09 19:19:061

黄帝内经与养生

  2010-05-03 19:02:14 来自: baicai125(华夏中医论坛)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8399841.html?push=keyword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是我们很多人认可的,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养生”, “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让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点:“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说你要去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二点:“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惊叹的表演将中国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按我们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那么你吃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总之一句话,“养生首务在养心”。  那么“安居处”又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我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我却住的是一间陋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  第三点:“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因为中国文化的本源是阴阳,实际上中医很多重要的理论都跟这个相关,或者说中医所具备的一种模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模型。这么看来,我们人体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有一个阴阳的平衡。因此,《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这指的是极端的两端往中间互补,也就是下沉的阴让它升上去,向外发散的阳要让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回过头来看“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实际上说的两个意思是,其一,通过求助于医生来达到一个身体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进行阴阳调节的过程;其二,是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以此来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过程。  养生使我们关注的,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三条就是养生的基本大法。只有领会养生的真谛,才能更好的养生。祝大家养生有好法,养出精气神!
2023-09-09 19:19:171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五大经典法则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生理、病理、药物治疗和 养生 保健内容。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五个方面,是 养生 保健的基本法则,对我们日常 养生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我先来为您解读一番:懂得践行 养生 之道的人,会效法于天地阴阳自然界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各种 养生 保健方法,饮食上既有节制又有节律,起居生活作息很有规律,能够适度地进行劳作,生命既有质量亦有规律,所以形体与精神都很健旺,能够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以后才会去世。 具体的 养生 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 由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因此每天昼夜的运转、每月月亮的改变、每年季节与节气的往复、每60年甲子运气的变化等,这些阴阳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我们都必须遵守、效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提及的四季 养生 法和《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的一日 养生 法等,都是“法于阴阳”的具体体现。如四季饮茶方面,春季 养生 宜养“生发之气”,疏肝补血,饮茶宜喝桂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夏季 养生 宜养“生长之气”,清心补津,饮茶宜喝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秋季 养生 宜养“收敛之气”,润肺补气,饮茶宜喝铁观音即乌龙茶;冬季 养生 宜养“闭藏之气”,补肾温阳,饮茶宜喝红茶、黑茶、普洱等发酵茶。 譬如艾灸 养生 :《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脏寒u22efu22ef,其治宜灸”、《灵枢·经脉》之“灸则强食生肉(增强食欲、生肌长肉)”,开了保健灸疗的先河。如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属于胃经,位于膝盖骨下三寸外一寸的位置,有调理三焦、强壮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经常艾灸或按摩该穴位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与肌力、消除或改善疲劳、减少疾病、预防衰老。 养生 谚语“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告诉我们日常保健可常灸足三里,每次当以局部皮肤湿润为度。 又如药物 养生 :药物包括内服药物、外敷药物。内服药物应当按照“损益使平”的原则来使用,虚证宜补益,药物如人参、西洋参补气,阿胶、地黄补血,枸杞子、石斛补阴,鹿茸、虫草补阳;药方如补中益气丸补气、乌鸡白凤丸补血、六味地黄丸补阴、金匮肾气丸补阳。实证宜祛邪,药物如大黄通大便、三七化血瘀;药方如麻子仁丸通大便、复方丹参片(滴丸)化血瘀。外敷药物,如脐贴(丁香、肉桂等)可用于小儿寒湿泄泻的调理、白芥子泥丸贴敷背腧穴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饮食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根据现今 社会 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饱,这样就不至损伤脾胃。这么做,近则可保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提高对摄取食物的消化、吸收;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剩之忧,即使到了中老年,也可减少肥胖乃至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食饮有节律,即饮食定时。我国传统的习惯是一日早、中、晚三餐,要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这样即可保证脾胃消化、吸收作用有节律地进行。而脾胃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在体内才能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于全身。 第三是食饮有节度,种类齐全,比例恰当,谨和气味,即膳食平衡。谨和气味,指膳食需要谨慎地调和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以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确保身体 健康 。 前者指作息时间应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一日 养生 法以及由其衍生的十二时辰 养生 、子午觉 养生 等。后者指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亦应符合法度,像《素问·异法方宜论》即记载了地域居所环境与易发病证的关系: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u22efu22ef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u22efu22ef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爇。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u22efu22ef其民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u22efu22ef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黄帝内经》既主张劳动和锻炼,又反对过度劳累,而“形劳而不倦”则是对劳动和锻炼 养生 的原则要求。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就有相关记载。说的是长期站立会伤骨骼、长时间行走会伤筋膜、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伤肌肉、长期卧床休息引起气虚。平时我们在摄生保养的时候不可不注意这些方面。
2023-09-09 19:19:241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1][2])。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3]《黄帝内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2021年已经推出
2023-09-09 19:19:473

黄帝内经养生全集的目录

上篇 《黄帝内经》之生命智慧Part01 东方医学智慧之树《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黄帝内经》是东方医学之根传统中医的独特理论《黄帝内经》的智慧思想Part02 生命、天年、养生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历程生命的规律人的正常寿命人为什么会得病六气与六淫风邪,百病之长寒邪,易伤阳气暑邪,盛热阳邪湿邪,秽浊阴邪燥邪,干涩之病热邪,火热阳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已病治未病Part03 独特的养生理念整体生命观生态健康观科学养生观Part04 养生“三宝”精——生命之本气——生命的动力神——生命的灵魂Part05 构筑健康的宫殿——藏象学说宫廷模式的人体功能机制心,气血发动机肺,气体交换器肝,血液储藏调节器肾,藏精主水器脾,水液代谢平衡器胃,受纳腐熟器大肠,传导排泄器小肠,受盛化物器胆,储藏胆汁器膀胱,储存排泄器三焦,水道循环器形体官窍,构筑健康藩蓠皮,覆于体表肉,附于骨骼关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骨,构成人体的支架眼,视万物耳,听八方口齿舌,进食辨味助消化鼻,呼吸之门咽喉,口鼻与肺胃之通道前阴,肾之窍肛门,排泄之门Part06 人体的“互联网”——经络学说什么是经络经络的功能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络通畅保健康下篇 《黄帝内经》之养生智慧Part01养生先“养心”——情志养生Part02谨和五味要守节——饮食养生Part03学会享受生活——休闲养生Part04阴阳消长生物钟——起居睡眠养生Part05生命的奥秘——房事养生Part06补偏救弊调阴阳——药饵养生Part07舒筋活络通百脉——经络养生Part0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养生Part09应天地日月之变——四季养生Part10因人施养,有的放矢——体质养生Part11 锻炼腰,生腰气--------增强性功能
2023-09-09 19:19:541

3.为什么要养生?黄帝内经这样说

【学习时间】2022年3月2日 【主讲人】张教授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养生?《黄帝内经》这样说: 一、为了增强体质: 所谓体质,先天或者后天环境造成人体生理、心理、体格上形成的固有状态。人的体质决定于父母体质的遗传、后天因素(如生活环境、营养摄入、疾病防治、养生维护)。养生贯穿人的一生。 二、为了预防疾病: 1、有病则预防疾病继续加重。 2、未病先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三、延年益寿。“知其道”、“尽天年而去”、“度百岁”。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感悟】要健康,养生防病为先。要舍得投入时间、金钱、精力放在养生上,放在预防疾病上。不能把金钱都花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上。
2023-09-09 19:20:091

按《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四季该如何饮食?!

  古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的《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通人称之为仁六功踯,清代医学家尤乘谓之《十二时无病法》。考虑到原文为古代养生家所写,而今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故本书在引用时,未直接翻译引用,而是结合当今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将该文介绍如下。  丑、寅时(1~5时):此时为人体精气生发的时候。如果此时失眠,可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呵一两口气,把体内浊气吐出。然后把两只手搓热,摩擦鼻子两旁,并用搓热的手慰热双目35遍。接着把两只耳朵分别向前、向后揉卷35遍。然后用两只手抱住后脑,双手的手心恰好掩住双耳,用食指去弹中指,用来击打后脑勺24次。完毕后,再左右耸跳身子,舒展双臂,像开工一样,做49遍。最后,漱嘴里的唾液满口,用意念送下丹田,作三口咽下,可清除五脏之火,达到减息的目的。  卯时(5~7时):此时已经可以看到晨光了。起床时,要根据气候的寒暖选择适当的衣服。起床后,可坐在明亮的窗户下,喝一杯白开水,不要喝茶。再梳头发百余下,可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洗漱完毕后,应该喝一点淡粥,吃饱后稍休息,再徐徐行走五六十步,边走边用手摩挲肚子。如果此时要出门或不出门但感觉疲倦,可以饮一点点酒,可用来养真气。  辰、巳时(7~11时):这两个时辰,可以用来读书看报,或处理家务,或到公园里散步,赏花赏鸟。并要开开心心地享受这段时光,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气。回到屋里后,要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这样做是因为从亥子两个时辰开始,真气就到了,到了巳午时真气就逐渐减少,因此此时应定神调息,以用来调养真气。  午时(11~13时):这时要根据自己的饭量去吃饭,不要勉强。午餐吃的要好,尽量丰盛、齐全些。这里说的吃得好,并非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加工熟的食物,不吃生冷和坚硬的食物。午餐不可吃得过饱,饭后应站起来走上百余步,然后抚摸腹部,再转手抚摸肾堂,让它热起来,使得肾和脾运动起来。然后再喝点茶水,不要喝得过量。  未时(13~15时):此时最好午休片刻,醒来后,可看书、写作、抚琴或邀朋友叙叙,或出去散散步,放松自己,不要太过劳苦。  申时(15~17时):此时可吃点小点心,或果品。此时也是上班族的下午茶时间,更是看书、绘画的良机。  酉时(17~19时):此时应该是吃晚饭的时间了,但不能吃得太迟或太饱,可以少喝点酒,不要喝醉。  戌时(19~21时):此时可用热水泡脚,可以降火、活血、除湿。并且用凉茶水漱口,可以去除食物的残渣和毒火。睡前可以看一会书,但不能看得太久,否则会损伤眼睛。此时不能多想问题,因为此时思虑过多会造成心火上炎,引起肾水不足,容易导致心肾不交,易患性功能障碍。所以在这个时候,应尽量使心绪安宁,静心养气,早早入睡。此外,睡之前可以按摩左右脚心的两个涌泉穴数百次,可保养人的精气。  亥、子时(21~1时):此时应该安然入睡,以保养人的元气。睡时,身体要侧面睡着,一只脚屈着放在另一只脚上。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只有先睡心了,人才能安静入眠。这样心无杂念,安心入睡,才是调神养气的法宝。
2023-09-09 19:20:192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秋养阳 B.夏季养阴 C.春夏养阳 D.春秋养阴 正确答案:C
2023-09-09 19:20:411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要点

1.万物复苏,生发生长从立春开始一直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为春季,春季是万物苏醒,生长的一个时节。人的气血也从里向外走,把人体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就是肝脏。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节。2.生活起居,运动的调节作息时间应为:“夜卧早起”春天节气的变换,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节作息时间,才是对身体有益健康的。...3.饮食上的调节以传统中医哲学理解,春天是是万物生长生发的季节,大自然的复苏。
2023-09-09 19:20:491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以及 养生 保健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 养生 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其中对 养生 学的论述尤为独特细致。它将 养生 的高手分为四种,即真人 养生 、至人 养生 、圣人 养生 、贤人 养生 。因为圣人贤人离我们很近,但真人至人却离我们很远。所以 ,要明白真正的 养生 高手,究竟是如何 养生 的,就要搞懂真人和至人这两大类型人的 养生 ,那么他们是如何 养生 的? 1.真人 养生 秘诀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什么意思呢? 就是真人这种会 养生 的人, 他们能够把握住天地阴阳的变化,能够掌握阴阳消长的规律,能够吸收大自然的至精至纯的精气,能 够“众人皆醉我独醒”,精神内守,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协调统一,所以他们的寿命能够很长很长。 从《黄帝内经》的这段话不难看出,真人 养生 的秘诀无外乎四点。 一是提掣天地,能够驾驭宇宙运动的变化节律; 二是把握阴阳,能够掌握人与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 三是呼吸精气,也就是要善于吐纳、导引等呼吸、运动 养生 奥秘; 四是独立守神,能够做到清心寡欲、精神内守、形神合一。 这些上乘的 养生 秘诀,我们现代的人能做不到吗? 2.至人 养生 秘诀 《黄帝内经》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意思就是至人这种会 养生 的人,他们有淳厚的道德品质, 并且能够全面掌握 养生 的秘诀和技术,能够调和天地阴阳和四时气候的变化,可以避开世俗的纷争,真正意义上做到聚精会神,可以 自由自在的神游在天地之间,视野和见闻都能广集四面八方之外,到老都能身体强壮,而且容颜不衰。 从《黄帝内经》的这段话,可以看出,至人 养生 的秘诀主要有三点。 一是淳德全道、德全不危,懂得待人接物之礼、洞察世态人情之道,精通修身养性之德,并身体力行之,这样便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 二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配合人与自然的阴阳变化,顺应四时气候的节律演变; 三是移世离俗、积精全神,身居世俗之内,心超世俗之外,可以耳听八方,眼观六面。 以上两大类型,是《黄帝内经》中最为上乘的 养生 秘诀,只不过很多人看到这两套 养生 秘诀,都会发出感叹!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榜样,以此为梦想,即便最后达不到,离她越近岂不是越好!即便是了解此类知识,把它作为中华文化传承颂扬,意义岂不更大!
2023-09-09 19:21:261

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秘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原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ofpPBByVtrDs0ghlQf_eA 提取码:leob书名: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作者:原隽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年份:2014-5-12内容简介:生命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同时也需要最精心的呵护。《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谈养生,必然从其中寻找秘法。本书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析与养生有关的“有节”“平衡”“五味”“四时”“食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配以简单易做的食谱,全面实用而不失其专业性,帮助每一位读者学会吃,学会睡,自然健康享长寿。作者简介:朱丽娟,毕业于中医药大学的专业人员,对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古代著名医学典籍有精深的研究,尤其对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深感兴趣,总结出源自于千年古籍的养生方法,编成此书,分享给每一位想要健康的读者。
2023-09-09 19:21:541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

春 【正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注释】: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推陈萌发、生长出新的时节。顺应了天时之气,诞生新的生命,自然界大地升温,草木变绿,暖意盎然,一片生发的景象;跟随时间的变化,生活起居适当早起,庭院之中,悠闲散步,不要拘束自己,衣服穿着宽松得体,不可拘束,调形调气,自由自在, 情感 思绪愿望顺应春天气候的变化油然而生;不要随意杀戮动物,要提供生命繁衍的机会,不时给予资助,不可强夺索取,要好善施恩,去陈出新,积极向上,遵循春天生长繁衍的规律,重在养肝,多甜少酸。反之损伤肝气,压抑不发,木不生火,到了夏天容易受寒着凉,“春不生、夏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歌诀】:阳春三月万物苏,沐浴阳光心神舒。 动前热身动后缓,观察气候和时间。因人适量微汗出,小大易难简入繁。衣着得体防风寒,鼻吸口呼有氧炼。 夏 【正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注释】:夏天的三个月,草木葱茏,百花盛开,一片果实茂盛的景象。天地之气,上下交汇,万物繁华,孕育果实。生活起居应该晚睡早起,加睡午觉,不要厌烦夏日炎炎,要适宜出汗,促进代谢,勿贪凉食冷,损伤胃肠。激情四射,追求梦想,保持心态平和,戒骄戒躁,戒暴戒怒,使草木旺盛,开花孕果,呈现繁华。毛孔开放,汗液外泄之际,防高温寒湿,保持热情洋溢的心情,使阳热之气向外流露。遵循夏天旺盛孕育、开花结果的规律,重在养心,长夏养脾,顺应夏季 养生 规律。反之损伤心脾,像花儿枯萎一样。到了秋季,多发疟疾,收获减少,华而不实,或者不华也不实,到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歌诀】:盛夏物茂腠理开,因人适量室内外。 避遮高温选时间,林荫清凉防阳晒。衣履宽松热散舒,谨慎锻炼防中暑。汗出身倦莫贪凉,少量多饮冲温浴。 秋 【正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释】:秋季的三个月,是从容自信、平和收获的时节。秋高气爽,湿气渐去,燥气渐生,秋风落叶,残酷无情,摧枯拉朽。地上开始出现白霜,气温下降,秋燥秋凉。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增减随时,使精神志收敛回归,心神安宁。以缓解秋气肃杀凄凉之境,免得心神受到损害,悲伤抑郁。收敛心神元气,使形与神俱,平和安详,心定气畅,见好就收,不要再热情外露、志向飘忽,要呼吸自如、深长绵软,使肺气清肃,这就是秋天 养生 的道理。反之则伤及与肺,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气短、腹疼腹泻,到了冬天就不会封藏,丧失身体精华。 【歌诀】:秋爽登高多远眺,赏菊神怡心脑好。舒缓太极健身舞,八段锦和五禽戏。有序慢跑强循环,伸筋壮骨肢体展。秋燥沙尘防污染,足眠解乏莫凉感。 冬 【正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释】:冬天的三个月,是封藏和进补时节。万物生灵潜藏,人体阳气也潜藏于体内,自然界呈现一片水结冰、地冻裂的寒冷景象。人体在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扰乱阳气,尽量使阳气潜藏,不可轻易外泄。生活作息应早卧晚起,阳光下进行有氧运动,要躲避冬天的寒凉。同时顺应天时,把情志潜伏藏匿起来,做到心态安和。好像对任何事无所谓一样,保持良好的情绪,有所得、有所不得,有所就、有所不就,保持一种平衡心态。注意保暖,不要冒险抵触风寒。注意增添衣服,不要外露肌肤,受风寒侵袭,阳气反复受到夺失。这就是冬天 养生 的道理,遵循闭封养藏的规律。冬天重养肾,多进补。如果违背就会伤肾,到了春天,肝阳之气就不能升发,肝脏也不能受到滋养,容易发生痿厥之病。故冬日因藏而不藏,春天当生而不生。
2023-09-09 19:22:081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上下)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没邮箱怎么发?
2023-09-09 19:22:203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2023-09-09 19:22:391

黄帝内经中讲的养生法则主要有哪些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023-09-09 19:23:001

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丑时(1:00-3:00):肝经当令寅时(3:00-5:00):肺经当令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辰时(7:00-9:00):胃经当令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以上为黄帝内经的作息时间表。扩展资料:《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参考资料:百科-黄帝内经
2023-09-09 19:23:431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五大经典法则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生理、病理、药物治疗和 养生 保健内容。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五个方面,是 养生 保健的基本法则,对我们日常 养生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我先来为您解读一番:懂得践行 养生 之道的人,会效法于天地阴阳自然界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各种 养生 保健方法,饮食上既有节制又有节律,起居生活作息很有规律,能够适度地进行劳作,生命既有质量亦有规律,所以形体与精神都很健旺,能够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以后才会去世。 具体的 养生 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 由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因此每天昼夜的运转、每月月亮的改变、每年季节与节气的往复、每60年甲子运气的变化等,这些阴阳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我们都必须遵守、效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提及的四季 养生 法和《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的一日 养生 法等,都是“法于阴阳”的具体体现。如四季饮茶方面,春季 养生 宜养“生发之气”,疏肝补血,饮茶宜喝桂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夏季 养生 宜养“生长之气”,清心补津,饮茶宜喝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秋季 养生 宜养“收敛之气”,润肺补气,饮茶宜喝铁观音即乌龙茶;冬季 养生 宜养“闭藏之气”,补肾温阳,饮茶宜喝红茶、黑茶、普洱等发酵茶。 譬如艾灸 养生 :《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脏寒u22efu22ef,其治宜灸”、《灵枢·经脉》之“灸则强食生肉(增强食欲、生肌长肉)”,开了保健灸疗的先河。如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属于胃经,位于膝盖骨下三寸外一寸的位置,有调理三焦、强壮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经常艾灸或按摩该穴位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与肌力、消除或改善疲劳、减少疾病、预防衰老。 养生 谚语“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告诉我们日常保健可常灸足三里,每次当以局部皮肤湿润为度。 又如药物 养生 :药物包括内服药物、外敷药物。内服药物应当按照“损益使平”的原则来使用,虚证宜补益,药物如人参、西洋参补气,阿胶、地黄补血,枸杞子、石斛补阴,鹿茸、虫草补阳;药方如补中益气丸补气、乌鸡白凤丸补血、六味地黄丸补阴、金匮肾气丸补阳。实证宜祛邪,药物如大黄通大便、三七化血瘀;药方如麻子仁丸通大便、复方丹参片(滴丸)化血瘀。外敷药物,如脐贴(丁香、肉桂等)可用于小儿寒湿泄泻的调理、白芥子泥丸贴敷背腧穴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饮食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根据现今 社会 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饱,这样就不至损伤脾胃。这么做,近则可保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提高对摄取食物的消化、吸收;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剩之忧,即使到了中老年,也可减少肥胖乃至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食饮有节律,即饮食定时。我国传统的习惯是一日早、中、晚三餐,要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这样即可保证脾胃消化、吸收作用有节律地进行。而脾胃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在体内才能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于全身。 第三是食饮有节度,种类齐全,比例恰当,谨和气味,即膳食平衡。谨和气味,指膳食需要谨慎地调和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以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确保身体 健康 。 前者指作息时间应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一日 养生 法以及由其衍生的十二时辰 养生 、子午觉 养生 等。后者指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亦应符合法度,像《素问·异法方宜论》即记载了地域居所环境与易发病证的关系: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u22efu22ef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u22efu22ef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爇。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u22efu22ef其民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u22efu22ef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黄帝内经》既主张劳动和锻炼,又反对过度劳累,而“形劳而不倦”则是对劳动和锻炼 养生 的原则要求。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就有相关记载。说的是长期站立会伤骨骼、长时间行走会伤筋膜、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伤肌肉、长期卧床休息引起气虚。平时我们在摄生保养的时候不可不注意这些方面。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023-09-09 19:23:511

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早晨六点左右起床,7-9点早餐,一点左右午睡,
2023-09-09 19:24:035

黄帝内经养生篇讲的什么?

黄帝内经养生篇讲了很多很多,正常人是听不懂
2023-09-09 19:24:532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2023-09-09 19:25:011

黄帝内经中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是什么?

是缺少阳气。坚持早睡(22点前睡下),早起床(5点左右)外出,不洗脸、不梳头、不扣外衣扣子,大步走一个小时以上,春、夏、秋坚持下去,终身受益!会减少很多疾病,大病能避免。《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扩展资料:《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①“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②“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③“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④“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⑤“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2023-09-09 19:25:441

学习《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为中医发展的源头,内容 包罗万象,比如藏象经络,针灸,病因病机,预防 养生 等,其中 养生 观念就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上工治未病而下工治已病。 其中《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描述了关于顺四时而 养生 的法则,作为我们日常起居的借鉴,定会受益匪浅。具体解读如下; 春三月,此谓发阵,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 解读:春季,随着春雷一声巨响,万物欣欣向荣,此时宜晚睡早起,披头散发在庭院中多走动,促使志意生发。戒杀,戒夺,戒伐,顺应春气的生发之象。此时如若贪图睡眠则会精神萎靡不振,像所谓春困,春乏,应多运动,多去户外走动。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解读:夏季,万物郁郁葱葱。天气地气交合,万物开花结果,这时应该继续保持晚睡早起,不要怕晒太阳,勿发怒,使得体内气机向体外充分通泄宣畅,不要怕流汗,像有所爱在外面一样。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解读:秋季,万物一片从容平和。此时天气开始急转,地气也逐渐与之脱离而明了,万物开始萧杀,此时宜早睡早起,睡眠充足,使志意安宁,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志意不得妄泄于外,保持肺气清畅,这是应秋气的收敛之道。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养藏之道也; 解读:冬季,闭藏的季节。水结冰而地皲裂,此时不宜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太阳出来后再起来为宜。使志意像藏匿起来,如有私意有所得一样,注意避寒保暖,不得大汗淋漓,使体内能量妄自外泄。这是顺应冬天的养藏之道。 综上述顺应四季的生长收藏的 养生 之道,我们人类要如同大自然的植物一样在春天发芽,在夏天郁郁葱葱,在秋天落花 成实,在冬天收藏好 种子,以备来年的再次 生长收藏。这体现了中医参照天人相应的观念,毕竟人类也是同动植物一样生存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之中。
2023-09-09 19:26:001

很多人的养生是错误的,黄帝内经:搞清6个五让你成为养生专家

现在亚 健康 、慢性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注重 养生 ,但我发现身边 真正懂 养生 的人并不多 ,大多属于道听途说跟着别人的方法来保养自己,这 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 健康 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因人施治,因人 养生 ,它举到一个例子是荔枝,荔枝对体寒的人来说是一味滋补食品,但是对于体热的人来说是一味毒药。 脾胃虚寒吃大枣甘味食物来养脾,便糖尿病人多吃枣会加重病情,因为枣糖分很高。 今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高于西方国家,保健品、传统中药慎吃》。 其实保健品和传统中药都没有错,在中医眼中自然界万物皆是药,连大米也是,但是有人大米吃多了也会生病,比如伤寒症病人急性期吃饭真的会要他的命,难道就说明大米不能吃吗,只是没有吃对。 最好的东西有人适合,就是补的,有人不适合就是有毒。 所以我们要会辩自己的身体倒底是哪里有问题,然后对应自己的身体情况调理,这样才会真正达到 养生 的目的。 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中讲到任何病都和自然界的6邪(风、寒、湿、热、毒)有关,任何病也都可以从自然界找到治疗的方法。 今天我想把中医讲最简单的6个五的关系分享给大家, 相信对你 养生 会大有益处。 这6个五指的是五脏、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季。大家可能会质疑,从来只听过四季,怎么有个五季,中医把夏分为夏和长夏,所以四季变五季了。 一、五脏与五味的关系: 五味即酸、甘、苦、辛、咸。 心对苦,苦味入心,所以吃苦味食物可以养心, 心火旺会出现口苦; 肝对酸,酸入肝经,养肝就多吃酸味如醋、柠檬, 多喝醋不容易得胆结 石就是这个道理; 脾对甘,甘味食物健脾胃, 口甜表示脾胃出了问题 ; 肺对辛,肾对咸,长期居住在 青海的人一般不得肾结石 ,是因为他们长期吃青盐而都偏重口味,但我们市面 上买的很多是人工盐,所以不能多吃。 辛和苦属阳,酸和咸属阴,所以吃东西一定不要偏口味,有人特别吃辣, 无辣不欢那就容易阳过盛伤到阴。 二、五脏与五色的关系 : 五色即红、黄、青、白、黑。 心对红、肝对青、脾对黄、肺对白、肾对黑。 中医根据脸色来断病, 脸潮红为心的问题 。 脸色发青是肝的问题,气得脸色发青,表示这个人很生气,怒伤了肝。 所以一定不要为小事生气,伤了我们的肝脏就亏大了。 脸色暗黄是脾的问题,面黄肌瘦容易营养不良,脾胃没得吃造成的。 脸色发白是肺的问题,要是看到人家皮肤白就说她肺不好,那会被人揍的,那是人家天生皮肤白净,肺引起的白是没有光泽的。 脸色发黑是肾的问题,那有人可能 会说黑人是不是都是肾不好,那不是,黑人的脸虽然黑但是很有光泽的。 相反黑人多半肾精很足。每年的马拉松冠军都被他们拿走,因为他们天生肾气足,肾主骨,他们的骨骼天生比我们的强壮,他们的牙齿也比我们坚固,因为齿为骨之余,也和肾有关。 然后中医还经常用五色来调养五脏。 比如:补心吃红色食物如红豆; 补肝吃青色食物如绿叶蔬菜, 补脾吃黄色食物如小米, 补肺吃白色食物如大米、银耳。 补肾吃黑色食物如黑猪肉,黑豆。 三、五脏与五官的关系: 五官即口、目、鼻、耳、舌。心开窍于舌, 舌头长溃疡是心火旺;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等眼睛的问题根源在肝; 脾开窍于口,口味异常、 口气、口臭是脾的问题; 肺开窍于鼻,鼻塞流涕、鼻炎等养肺,肾开窍于耳, 耳鸣耳聋等要补肾 。 四、五脏与四季的关系: 春对肝、夏对心、长夏对脾、秋对肺、冬对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春夏属阳,所以春夏季宜补阳,动则生阳,所以 春夏季要运动, 特别是夏季要让身体出汗,把阳升发出来。 秋冬属阴,所以 秋冬不适宜过多运动 ,尽量不要出太多汗。 五、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有相生相克。 相克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过头了就会相克,比如补肾过度了就会影响到心,心火就会旺,人们常说的虚不受补; 吃酸的食物多了木盛反克土,就会影响到脾胃。 相生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所以 肝病要补肾 ,肝肾同源; 肾虚了要补肺 ,所以秋天不养肺,冬天容易出现肾的问题,肾主骨,最常见的就是骨骼问题。 当我们搞清楚 这些,我们就会从身体的一些小症状中察觉到自己身体的问题,才真正懂如何科学 养生 。
2023-09-09 19:26:071

《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是:春夏养阳。《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2023-09-09 19:26:312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

  《黄帝内经》立论的最大特点在于透过天人关系,对气的范围及涵义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观点出发,阐述自然界与个体生命之间的运化规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中黄帝问岐伯:“怎么通过呼吸来养气?” 岐伯认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所谓五十营,是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执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这就强调要采用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秒。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   把呼吸放慢,并不是指一大口气一大口气地呼吸:而是要有意地关注呼气和吸气,不用太在意呼吸本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关注腹部的升降起落就可以了。升起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收缩也是收缩到极点,这样就会把呼吸放慢。起落一开始要用点力,渐渐地,就不必用力,非常自然。慢呼吸一组做60次,每天至少要做2组,然后逐渐地让其变成一种自然的呼吸。   慢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呼吸周期保持秒可延寿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总是匆匆忙忙上班、风风火火出行,就连喘气的频率都比以前快了不少。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了1倍,每次只用3.33秒。殊不知,如此快节奏却是养生大忌。中国自古的养生都强调生命活动要有张有弛,其中最重要就是慢呼吸养生。   《黄帝内经》曾指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所谓五十营,是指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执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这就强调要采用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秒,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   慢呼吸养生,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开始呼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以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还可以加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回圈。同时,加强腹内的自我 *** ,改善腹腔血液回圈,增强胃肠蠕动。但要注意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呼吸。   除了慢呼吸,古人的慢养生概念还包括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散步,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现代人虽不必完全拘泥于古代养生法,但对上班族来说,慢养生应成为快节奏生活的调剂。8小时工作时间内,可以保持快节奏,下班后,就要放慢脚步,将紧绷著的弦放松一下。白天紧、晚上松,如此“快中求慢”,有张有弛,能让生命之弦有弹性。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 *** 等方法, *** 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 *** 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 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执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 *** 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 ***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 ***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薰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面板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面板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面板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    *** 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2]    *** 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 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 *** 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 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 *** 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经络是中医的独有名词。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 *** 、导引等方式,达到舒经理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经络养生的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经络学研究显示,人体除了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以外,每个功能单位都由对应的经络控制,如比胰岛控制,一天的不同时刻,胰岛素需求量是不一样的,胰岛素的分泌整体来说要求符合血糖的调节需要,所以胰岛的工作必须准确跟进血糖的反馈,否则容易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经络养生的目的是使得全身各个功能单位气血供求平衡,跟进准确。   6大养生穴位   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 *** 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另外,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 *** ,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2023-09-09 19:26:511

《黄帝内经》讲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九卷,其内容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故被称为“医书之祖”、“医学之宗”。中医认为医学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也就是刚有疾病征兆时就将其给治愈,而做到这点的最好方法就是 养生 之道,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而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所以 养生 之道是老年人最为重视的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xun ji),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养生 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 养生 中最终要的一点,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做好这点就是最好的 养生 之道。 #养老有道#
2023-09-09 19:26:591

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所以内经的作息时间表一般的话就是7点起床,因为晚上10点前就要进行一个睡眠,不然的话那个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2023-09-09 19:27:103

《黄帝内经》:养生有3个原则,做好了才能健康长寿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它又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其中,《灵枢》基本以针灸经络相关知识为主,又被称之为“针经”。所以,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下说到的《黄帝内经》,更多时候指的就是《素问》。 《素问》可以说是所有中医理论的“源泉”。它成书时代久远,但这并不影响它极强的理论性。即使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素问》依然是一部内容丰富、全面的医学巨著。读过《内经》的人都知道,整部《素问》里,真正涉及到现代人比较熟悉的内服方药很少。反而在针砭、外治方面、预防 养生 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幅,从而奠定、并搭建了传统 养生 的基本轮廓。 那么,您认为的“ 养生 ”应该通过哪些手段来实现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又很少有人能轻松回答出来。我们经常说到 养生 ,但如何去 养生 ,真的就是吃点什么、做点什么吗?即使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吃某些药食、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黄帝内经》里找到答案。 归纳起来,内经的 养生 理论,无非3个主要的方面: 1、百病起于过用: 《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很多人认为,过用就是“过度消耗”。但在我看来,这过度消耗的理解虽然没有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真正的“过用”,其实就是造成所谓的“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说的“积聚”。 中医理论里,积聚至少可以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等很多种。而这些积滞,如果侵袭经络则经络瘀滞,如果侵袭血脉则血脉壅塞,侵袭五脏则五脏困顿。 而积聚的成因,又有外因和内因之别。 所谓外因,无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类六淫之邪。而所谓内因,则是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衡。于是,出现一些有害物质、甚至形态,从而影响到身体的 健康 。 而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正就在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衡上。过度堆积的“过用”,会出现积聚,而过度消耗的“过用”,同样也会引起积聚。而且,先积聚而后生风。可以说,“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 2、脾胃为后天之本: 而如何调理脾胃?从 养生 的角度看,“和中”就是最基本的法门。 体内的积聚、糟粕,如果长期盘踞而得不到清除,必将给脏腑、经络、气血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害。 对于身体来说,“过用”所造成的积聚于糟粕,就如同“寇入家门”。想要身体 健康 ,必然需要荡涤体内的积聚;而想要清除体内的积聚,就必先“开门驱贼”——也就是健脾胃而和中焦,去积聚而厚肠胃。 只有待积聚清除,然后才能缓慢调理脏腑(脾胃),饮食调理,身体的 健康 才有可能实现。这就是和中的大致概念。 3、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无论哪一种 养生 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 健康 长寿。内经对于长寿的最基本论述,就是《上古天真大论》的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尽终其天年乃去。 如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无非就是养好机体的精气神三者而已。 中医将“精气神”视为三宝。概括起来,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 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大的打击之后,会说“元气大伤”。实际上,这种元气大伤,有可能是脏腑机能的不足,也有可能是气血的虚耗,更有可能是情绪上的低沉。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就是指“元气”的巨大创伤,所伤到的,就是精气神、尤其是里面的“神”。 所以说,元气既是生命之本,也是生命之源。虽然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却又是实际存在和可感知的。对我们的身体 健康 、生命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是否 健康 ,最通畅的说法就是说他是否“神清气足”。即使他体格外形再如何强壮,如果“失神”,也无异于行尸走肉,何来 健康 可言? 而在中医 养生 里,最高阶的 养生 方式,就是养足“精气神”、也就是养好身体的元气。而想要养足元气,也不得不清除糟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修复脏腑。 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之后,再结合情志上的“修炼”。诸如淡泊情志,避免大喜大悲。调摄心神,使神气内涵。这大致就是内经所说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了。 因此,归纳起来,内经的 养生 之道,无非就是上述3个方面:避免过用而内生积聚;养好脾胃,和中而坚固后天之本;调理阴阳而养好精气神。做到了上述3点, 健康 长寿也就在自己手上了。
2023-09-09 19:27:181

《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在以后的分享中都简称为《内经》。 总体来说,该《内经》中的 养生 观点主要有五个方面:整体观、精气观、动静观、防治观、食疗观。 一.整体观 《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又是这一个巨大体系的缩影。 首先,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其次,人生活在自然界当中,自然界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又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受这些影响,并且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反应。 这就是祖国医学的“天人一体”观。具体表现有: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不同的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病,比如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 ……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就逐渐加重,到了夜晚会更重,这就是由于昼夜阴阳变化所致,白天阳气比较盛,抵抗能力比较强,晚上阳气比较弱的,抵抗能力比较差。 3.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都影响着人体的体质特征,并进一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二.精气观 古人认为的精气是天地之精华,是来源于天地之间的灵气,天地精气相结合才产生人,所以祖国医学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物质。没有精气就没有生命。所以要保持身体 健康 ,首先要保证精气正常。 三.动静观 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内经》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就是指各种 养生 之道,其中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 四.防治观 《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就是说,一个高明的医生,不能只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在未病之前采取一些预防保健措施…… 五.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古人十分重视维护后天脾胃这个根本,并把它作为 养生 的重要内容。《内经》中说,如果暴饮暴食,就会损伤机体 健康 ,提倡“食饮有节”。 从这些可以看出,这部医学是从总体的视角去看待人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也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以及与疾病做斗争中的经验总结。 后续我会逐步和大家分享里面的精彩细节。
2023-09-09 19:27:261

黄帝内经关于四季养生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天地人和谐,顺应自然规律。
2023-09-09 19:27:374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带领: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其实,不是金银首饰,而是健康。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可能的后续,没有健康,一次就为零。 保护健康需要我们注重养生,而养生就必须请教中医。《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病而治病”。这意味着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日常保养。先进的医学。 许文兵从国医大师的角度出发,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许文兵是谁? 许文兵1966年出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美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9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7年赴美讲学一年回国。他辞去学校工作,创办了北京厚朴中医研究所,专门从事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 许文兵以前每周都和梁冬一起在电台做一档节目,叫《中医太美了》,普及中医知识。着有《自力藏药》、《黄帝内经居家使用手册》等中医养生书籍。 《黄帝内经家训》虽然名字粗俗,但内容却非常丰富,涵盖了他在《中u200bu200b医太美》节目中所说的精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1.适度饮食 道家学说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生在世,吃饭有定数。早吃多吃,吃完人生定数就会早死。但是慢慢吃,从容不迫,才能长寿。所以暴饮暴食是绝对不可取的。 亚洲人的体质其实不适合喝牛奶。豆浆是最好的饮料。喝太多牛奶会伤害身体。经常喝绿茶也会增加体内寒气,越喝脸色越黑。 2、苦瓜炒鸡蛋不好吃 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国人有吃鸡蛋的传统。他们早上吃鸡蛋,中午吃西红柿炒鸡蛋 黄帝内经养生 ,晚上吃苦瓜炒鸡蛋。 但鸡蛋本身是寒的,苦瓜性寒。二寒相加会使身体更冷,所以许文兵不推荐苦瓜配煎蛋,认为这样吃等于吃了毒药。 3.除了喝酒,少吃凉菜 古时候人们喝凉菜都是吃凉菜的,因为白酒、黄酒是温性的食物,而凉菜是凉的。两者结合,正好可以起到中立的作用。因此,除了喝酒,最好少吃凉菜,否则不利于肠胃健康。 4.早餐,建议大家吃传统早餐 传统的中式早餐包括油条、豆浆、粥或煎鸡蛋。现在很多人认为油条不健康,将其归类为垃圾食品。事实上 黄帝内经养生 ,在许文兵教授看来,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好坏的关键在于适度。 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早餐。适合中国人的胃,吃起来舒服。因为煮鸡蛋性寒,用油炸一下就可以中和,所以只要适量食用就没有问题。可疑的。 5、老年人养生要注意节气变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是节气的高峰期,到了“节”就不容易过去了,气机的变化此时最为明显。 因此,我们通常会发现很多患者往往在最高节气的节点上发病,或者加重病情的复发。因此,老年人的养生要特别注意节气变化的时期。 这几点只是《黄帝内经家训》的沧海一粟。如果想一窥全貌,可以买本书仔细研究。它将帮助您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助您健康长寿。 此外,许文兵教授还有多部养生著作,如《中医瘦身》、《睡眠养生》、《情绪养生》、《养生四季》、《食疗养生》、《中医养生》等。治富病之药》等。 尤其是他对《黄帝内经》和《四时养生》的解读非常精彩,对养生大有裨益。 如果你对许文兵教授的养生课程感兴趣,不妨看看下面他的四时养生和黄帝内经视频课程。
2023-09-09 19:28:031

《黄帝内经》|养生必先养肾,养肾即养命

养生必先养肾,养肾即养命关于养生,《黄帝内经》时就有大篇幅的记载, 到《医宗必读》时,更是提出 “养生必先养肾,养肾即养命”的观点。、按常理而言,心脑等脏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养生为何要把养肾放在第一位呢? 单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肾脏具有排泄代谢产物,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其重要性远远没达到养肾即养命的地步。但这里您需要弄清楚,其实中医和西医说的肾大有不同。中医所说的肾脏是功能的体现,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是水火之脏,“先天之本”。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肾脏。肾中寄有命门,肾主命门之水火。命门命门,顾名思义就是性命之门。命门中藏有元精、元气、元神,这三大“法宝”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肾是一身阴阳的根本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肾是一身阴阳的根本,其与心肝脾肺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心肾相交《黄帝内经》中说过,“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肝肾同源肝肾的关系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称为“乙癸同源”。从五行来说,肝(五行属木,乙木)为水之子,而肾(癸水)为木之母,肾阴能够滋养肝阴,所以我们常见肝肾亏虚的病人,很少见单纯肝阴虚或肾阴虚的病人。从功能上看,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脾肾相济脾为后天之本,能运输水谷精微营养肾;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又能资助脾运化,所以说它们相济。肺肾相生肺(五行属金)肾互为母子,一方面水能生金,另一方面肾为一身阴阳的根本,金亦能生水,两者相辅相成。冬季养肾眼见寒冬将至,关于冬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早有详细论述,重点在于养肾、闭藏和御寒,养肾为冬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养肾冬季养生,首要养肾 养肾失当,百病丛生 辨证施补,事半功倍冬季寒冷,寒为阴邪,容易伤阳。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对脏腑起到温煦、生化之效,如果肾阳不足,则会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频数等症状,所以冬季养肾首先应保护肾阳。除此之外还应节制房事,保存肾精;食药调理,补肾益精。冬季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阳气,引热下行的作用,对于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的病证非常有好处。 艾灸是补肾最好的养生方法 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均有一定效果,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副作用,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黄帝内经》对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作强之官”,说白了就是于大力士。古代打仗的时候,战车上一般站三个人,古代左边为尊,所以君主或将军在左边,中间是驾车的,右边就是“作强之官”。这个“作强之官”,即大力士,是保护君主或将军的,也就是保护心,一般来讲,心得病,有可能就是肾护佑心的功能出问题了。大力士除了护佑君主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在打仗中出力气。人的力气就是从肾中来的,也就是腰。人有没有劲,全看腰有没有劲。除了“做强”,后面还说肾“伎巧出焉”,何为“伎巧”呢?从表面上理解,就是说一个人手很灵巧,什么都会做。不过“伎巧”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造化万物,孕育生命。肾是可以孕育生命的,这是因为肾主藏精,这是肾最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它反映了肾的功能活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尤为重要。若肾气不足,不仅早衰损寿,还会引发各种病症,如寒与肾五行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肾气”是肾精化生之气,反映了肾脏的功能活动。《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到了七岁左右,男子到了八岁左右,因肾气旺盛,促进了身体各部的发育成长;女子到了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左右,因肾气的衰微,而呈现出衰老的现象。哪些穴位补肾最明显1、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2、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3、神阙 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4,气海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注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5、关元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6、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肚脐平行。 7、太溪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道家养生这几个妙法也有补肾的作用 1、搓耳推荐指数:按摩耳廓能调节肾的功能。用搓热的两手心搓揉耳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搓揉耳廓3分钟,再用两手交替经头顶拉扯对侧耳廓上部12~18次。2、搓腰 推荐指数:腰为肾府,刺激肾俞穴和命门穴可壮腰健肾。将两手搓热,捂于双侧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再以命门穴(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和肾俞穴为中心,左右搓腰,也可上下搓。3、擦丹田推荐指数:此丹田即下丹田,与人体生命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可健脾益气,柔肝补肾。将两手搓热,右手掌心捂于右侧耻骨结节外上,距正中线约2寸的"气冲"穴处,左手掌心沿大肠蠕动方向绕脐做圆周运动。
2023-09-09 19:28:111

皇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是春夏养阳,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2023-09-09 19:28:211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帝内经里面的春季养生法,供大家参考。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   1、春天养生关键—“养生”   这个“养生”不是普通养生之道养护生命的意思,而是“培养生长之气”的意思。春天的时候万物经历了冬天的蛰伏和酝酿,开始生长和发陈,小草长出了嫩芽,树木长出绿叶,所以这个时候呢,人体也顺应天地之气,自身之阴阳气血生长。但是这个时候正气像小草的嫩芽和刚敷出来的小鸡崽那样,虽然开始长,但是尚未茁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小心翼翼把他捧在手心里呵护,不能太寒不能太热,过大过强的 *** ,他像初生的小儿那样太弱难以承受。   比如人家说“春捂秋冻”,为什么呢?就是春天要“捂”著点,不能为了“苗条”过早的把棉衣脱掉,多出去踏青多做运动,晒晒太阳,调动出自身的阳气,这就是春天养生的指导思想。   2、春天养生重点脏器为肝   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大家可以看春天的风不同于秋天的风一派凋零肃杀之像,而春天的风泛泛乎万物将生之像。春风固然已有温暖的感觉,但中医说“风”是百病之长,也就是说,“风”可以是很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春天也要防风。   这也是“肝”的形象,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意思是说肝的本性就像树枝一样,喜欢“伸展”,中医又说肝是“将军之官”,即“肝”像将军那样维持全军进退有序。所以肝在人体的作用就是保持全身阴阳二气的“伸展”和“进退自如”,中医叫他“调达”和“疏泄”。   因此春天养生就是要确保肝气的“伸展”,确保它对于全身气机和气血津液的调节作用。它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的表现。   “疏泄”太过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火旺”或者“肝阳上亢”,能引发很多种急症,例如现代医学中高血压、脑出血、癫痫等等;“疏泄”不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阴虚”或者“肝气郁结”,现代生活中白领阶层的女性多有此症,表现为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等。由此可见,无论“肝火旺”或者“肝气郁结”,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凭添很多烦恼,注重肝的养护尤显重要。如果有人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或者喜欢钻牛角尖为小事计较,千万要在春天的时候注意情绪的排遣,藉著大好的春光疏解心中的抑郁与烦恼,凡事好商量,不温不火才能保持肝脏的调达。   3、春天养生之饮食   上面说了春天要“养生”,要“疏泄”,要防止“肝火旺”和“肝气郁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吃东西主要要少吃“酸”味的东西,多吃“辛甘”味的食物,食物性味上以平和为主,不要太热或者太凉。为什么呢?因为“酸”味的东西具有“收敛”的作用,它会收敛肝气;而“辛”辣味的东西具有“散”的作用,“甘”甜味的东西具有补益的作用,他们相合可以奉养和疏泄肝气。所以中医最有名的疏肝药就是辛散之“柴胡”;最有名的酸收之药就是“白芍”。   上面讲的是“平人”的饮食,就说是身体无偏性的人应该遵循的饮食规律。那那些平时就“肝火旺”的人,如高血压、脑中风的患者,自然也不能继续“辛甘”了,那样就得犯脑出血进医院,这样的人就可以稍微吃一些“酸收”味的东西,而平时“肝气郁结”的人则可以加强“辛甘”味的东西,以“养生”和散肝。   4、春天养生之作息   春天养生的作息是要遵循“晚睡早起”的规律,为什么呢?因为春天是阳气初生的季节,所以我们要多沐浴在日光之中,就像上面所说的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晚点睡,早点起,起来之后披着头发,放松形体,在院子里大步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养生”—使阳气生长期来。所以春天千万别睡懒觉噢!   5、春天养生的禁忌   春天养生禁忌什么呢?忌“杀伐之道”,什么是杀伐之道呢?就是会损伤阳气的生活方式,比如有的人,喜欢大冬天在湖里游泳,喜欢大早晨空肚子吃黄瓜西红柿,可能有的人说我在冬天都吃,春天吃吃无所谓吧。其实不然,因为春天阳气开始发散到外面了,里面其实是寒的,再吃寒凉的东西就会损伤脾胃的阳气。所以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这个道理。
2023-09-09 19:2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