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联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谈谈行政改革的方法。

2023-10-01 16:35:06
共1条回复
可乐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2)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相关推荐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法律主观:体制改革包括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体制改革是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23-09-10 08:19:551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不应该做的事,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扩展资料:行政体制亦称“政府体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类型包括:1、行政权力体制,根据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主要有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军政合一制、政教合一制、党政合一制等。2、政府首脑体制,根据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者与政府首脑职位担任者的关系及人数情况,可分为一元制、二元制、多元制。3、中央政府体制,根据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制度,主要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合议制和首长制;政府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负责制。4、行政区划体制,国家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类行政机关。从概念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行政体制的具体内容。狭义行政体制的内容包括职能定位、权力配置、运行规则和法律保障等四个方面。
2023-09-10 08:20:071

什么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效能和服务质量。首先,可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精简冗余部门,避免重复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鼓励官员创新和积极作为,同时加强监督机制,防范腐败和权力滥用。此外,还需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度和透明度,方便民众参与和监督政府工作。最后,加强培训和人才储备,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综上所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希望您采纳我的建议,谢谢!
2023-09-10 08:20:342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着力抓好以下重点改革。(一)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清除多层、多重执法科学划分执法权限、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是完善执法体制、提高监管效能的基础。要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特点和执法任务需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执法领域和重点,发挥各自优势。总的讲,对反垄断、商品进出口、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划和管理的事项,应实行中央政府部门统一监管,以维护全国市场统一和经济安全。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商贸服务等实行分级管理的事项,原则上由市县政府实行属地监管,以利于就近管理,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行政执法队伍直接面对市场和企业行使现场执法权,要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履职需要合理设置。从实际职能看,除高速公路、航运、海洋、重大工程等特殊领域外,省、自治区政府原则上不宜设置行政执法队伍,以防止对同一辖区内的民商事主体分割管理、争相执法。对由市县和基层监管的事项,中央和省、自治区政府部门,主要行使执法监督指导、协调跨区域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职责,原则上不宜直接对民商事主体实施具体检查和现场执法。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实行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执法体制较为有效,宜在其他领域酌情推广和借鉴。设区的市政府也要妥善解决行政执法权的合理配置问题,一般来讲,市与市辖区只在一级设立执法队伍为宜,以便集中力量、统一执法、消除分割、理顺关系。县级政府部门直接承担执法监管职责,可探索综合设置执法监管机构,原则上也不必单设执法队伍。一些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乡镇政府,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行使部分行政执法职能。
2023-09-10 08:22:021

试行行政改革的动力论述题样本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行政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它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  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地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政治权威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而且是改革顺利进行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最活跃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地管理经济,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  (3)社会演变的要求.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演变,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等待社会演变到一定地步才能进行行政改革,但政府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演变,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革命都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现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席卷全球.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由于新科学、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政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发生变化,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随着行政改革的进行,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行政改革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新价值变为现实.没有指导思想、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改革,是必然失败的.效率、公平、民主是进行行政改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价值.我国进行的行政改革就是以效率、公平、民主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去向.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行政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它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  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地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政治权威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而且是改革顺利进行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最活跃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地管理经济,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  (3)社会演变的要求.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演变,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等待社会演变到一定地步才能进行行政改革,但政府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演变,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革命都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现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席卷全球.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由于新科学、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政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发生变化,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随着行政改革的进行,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行政改革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新价值变为现实.没有指导思想、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改革,是必然失败的.效率、公平、民主是进行行政改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价值.我国进行的行政改革就是以效率、公平、民主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去向. 希望采纳
2023-09-10 08:23:121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错在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扩展资料:《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要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参考资料来源:中央党校——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3-09-10 08:23:221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转变职能、(  )、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答案】:B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入重要内容,提出要“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故本题答案选B。
2023-09-10 08:23:391

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2023-09-10 08:23:511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法律主观:体制改革包括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体制改革是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23-09-10 08:24:131

什么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

什么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下: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不应该做的事,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扩展资料:行政体制亦称“政府体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类型包括:1、行政权力体制,根据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主要有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军政合一制、政教合一制、党政合一制等。2、政府首脑体制,根据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者与政府首脑职位担任者的关系及人数情况,可分为一元制、二元制、多元制。3、中央政府体制,根据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制度,主要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合议制和首长制;政府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负责制。4、行政区划体制,国家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类行政机关。从概念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行政体制的具体内容。狭义行政体制的内容包括职能定位、权力配置、运行规则和法律保障等四个方面。
2023-09-10 08:24:211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法律主观:体制改革包括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体制改革是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23-09-10 08:24:481

什么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不应该做的事,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全面变革。40年来,经过若干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和各种局部调整,具有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形成。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要明确转的方式,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同时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扩展资料: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23-09-10 08:25:151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哪些方面

 我国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一、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切实将政府职能转移到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建立市场主体自律与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须以加强公共服务为着力点,推动政府转型。  1、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管理好。  比如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应通过合理的财力配置保障国民获得大体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2、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转移出去。  应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培育可承接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新型结构。  二、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协调的层级体系,是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  1、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大部门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难题,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坚定、持续地深入推进,并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结合起来,同时需要防止和化解权力过于集中、领导职数过多、职能整合不到位、机构设置上下不衔接等问题。  2、继续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继续调整、优化不同层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适当向中央集中,由中央统筹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适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体制,理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三、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的行政法制体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行政法制还不完备,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  四、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改革,应抓住重点,搞好顶层设计。应将事业单位分类作为这项改革的基础,加快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政事关系。其要点是区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将事业单位打造成公共产品的生产主体之一,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伙伴;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重在构建以理事会为中心,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新模式;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府条件,确立事业单位相对于政府的正确定位。  另外,须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经济上的可持续问题。这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形成战略目标,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透明、多元化参与的治理结构;形成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形成复合型人力资源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实现政社分开,使政府与社会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高度重视政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应为社会组织发展让出空间,放权给社会,培育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修复能力。  2、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形成灵活的协调机制,有效维护不同社会群体的合法利益。  3、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类型、方式等问题,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形成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格局。
2023-09-10 08:25:361

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其重点是改革什么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5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7建设法治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8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9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0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1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2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  14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1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6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7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9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2023-09-10 08:25:541

行政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对原有的行政体制及其传统特点进行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府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变化;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等体制的变化;国家公务人员群体结构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变化。这种改革对提高行政效率,维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8年以后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实现行政方式、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
2023-09-10 08:26:151

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在进行行政改革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切实找到行政系统问题之所在,进行全面深入的行政诊断。然后就行政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目标、方法、突破点、动力与阻力,以及改革所产生的正负作用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进行改革则必须十分慎重,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并容易看到改革效果的环节先进行改革。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行政改革不仅仅打破行政系统的自身平衡,而且必然因此造成社会的不平衡。政府是社会的稳定机制,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是社会的最主要平衡工具和稳定工具。行政改革必须打破政府自身的稳定性,这就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所以,行政改革在打破行政系统的内部平衡之时,所造成的社会不平衡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为限度,也就是说不能使社会发生大的动荡。行政改革在打破平衡时还要保持对社会控制的能力,而不能使社会解体。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行政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改革者的观念,应该以民主、公平、效率、服务等观念为先导,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进行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行政改革的核心,不进行体制创新,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体制创新要围绕着高效、公平、廉洁这个目标来进行。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地制造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但如果没有权威的政治支持,行政改革就无法进行,政治是行政改革的保障。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可以促进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可以为行政改革拓宽道路。所以行政改革是一种政治行为。行政改革仅有政治保障是不够的,因为政治不能保证行政改革一定依法改革,因此,行政改革必须有法律保障,依法进行改革。改革必须用重典,必须在 社会主义法制 的规范之下进行。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理顺这些关系,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该将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由社会去解决,分权于社会。同时,要认识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而应该让社会担负一些责任。
2023-09-10 08:26:341

请结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实际,谈谈你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看法和趋势展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央地方关系重塑、政府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200911/348055.shtml
2023-09-10 08:26:482

如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具体来讲,需着重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改革。x0dx0ax0dx0a1、优化政府机构设置x0dx0ax0dx0a目前政府机构设置过多、分工过细,这是造成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运行不畅、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必须继续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重点是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实施大部门制改革,主要是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分工过细的机构,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整合调整、综合设置,形成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实施这项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从各方面的实际出发,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把握好条件和时机,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决定》提出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这是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与政府机构相比,党委部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以及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数量较少,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同样存在某些机构及其内设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职责关系不顺等问题,有必要按照改革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有的还需要结合职能调整进行适当整合。通过改革,形成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党政群机构新格局。x0dx0ax0dx0a2、理顺部门职责关系x0dx0ax0dx0a目前,政府部门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固然与职能转变不到位、机构设置不科学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不合理、责权不一致、运行机制不完善。x0dx0ax0dx0a《决定》在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的同时,明确提出要优化职能配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运行机制,这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重要内容。x0dx0ax0dx0a一是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责任,完善政府职责体系。按照宏观调控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定位,合理确定各自的权责范围和职能重点,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行政效率。x0dx0ax0dx0a二是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理顺上级部门、垂直管理机构与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关系。x0dx0ax0dx0a三是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优化政府部门权力结构,明确不同部门的权力性质、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适当集中相关部门决策职能,加强决策咨询能力和现代智库建设,提高决策科学性。强化执行机关和部门执行力,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监督机关和部门的体制机制,促使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健全政府内部权力运行程序和工作规则,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克服行政权力部门化倾向,确保各项权力依法有序运行。x0dx0ax0dx0a3、优化行政区域设置x0dx0ax0dx0a行政区划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优化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省在适度调整行政区划设置和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对促进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决定》提出要继续开展这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一是科学把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需求,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稳妥开展行政区划体制创新。完善设市标准,对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二是按照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成熟先行的原则,在一些人口规模、面积大小、管理幅度适合的地方,依法有序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继续推行扩大县(市)权限或县级财政由省直接管理的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可进一步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决策,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正确引导。四是坚持配套改革。无论是行政区划调整,还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不仅涉及事权划分,还涉及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司法管辖等方面的体制调整,都需要综合考虑,科学论证。x0dx0ax0dx0a4、严格绩效管理x0dx0ax0dx0a严格绩效管理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决定》提出要“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这为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科学确定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二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特点和管理任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标准和考核重点,增强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和方法。四是注重绩效评估结果有效运用。x0dx0ax0dx0a5、严格控制机构编制x0dx0ax0dx0a机构编制管理是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和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决定》提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这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要切实贯彻落实。一是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内配备人员。二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着力向改革要编制、向管理要编制、向信息技术要编制,妥善处理严格控制与满足需求的矛盾。三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严禁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用,严禁上级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023-09-10 08:27:232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一)行政组织改革的外部动力首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是行政组织改革最深层的动力。中国行政改革的本质动力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的驱动,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宏观调配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然要先对自身的职能和机构进行改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战略改革系统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展开。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观念和理论研讨阶段,并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可以说是暂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必将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对我国的政治改革的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公众参政议政观念和能力的提升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动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最后,科技知识的发展和国外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也是我国行政组织改革重要动力。(二)行政组织改革的内部动力首先,行政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是行政组织变革最基本的动力。目前,我国的行政组织职能已经开始由政治统治为主逐步向社会管理为主转变,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也是政府领导层和专家学者倡导的新型政府建设目标,与此相适应的新型行政组织工作模式亟待进一步开发。其次,改变过度膨胀的传统行政组织规模的诉求是行政组织改革的重要动力。我国的传统行政组织中存在着政党不分、政企不分、机构臃肿、贪污腐败、效率低下等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建立新型高效的行政组织成为人们的共同诉求。最后,行政组织成员的个人全面也是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力。不合理的行政组织体制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易于组织成员个人全面发展的因素。行政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行政系统,来自于政府及其公务员。主要表现为: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改革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这种调整和分配的任何举措均会涉及到现存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公务员属于社会中权力和利益的既得者阶层,任何改革的大动作无疑会使他们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丧失,产生抵制是必然的。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改革本身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它必须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挠和影响。为官只能上不能下,机关只能进不能出,一旦离开官场便人走茶凉,事事难办,这种社会思想氛围,是广大公务员走出机关,下海分流的一大思想障碍和阻力。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对公务员来说,行政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存在许多不得不忧虑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忧虑使公务员产生压力,就会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防碍和制约改革的顺利进行。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我们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性,造成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事无俱细依靠上级的指示、指导和推动,而且这种依赖性有时被看成是稳重老练的表现。可能造成“上动下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坐失良机。5基于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本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作出反应。每个公务员对当前行政改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理解看待的,出入会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改革。这种因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般比较持久,具有顽固性。
2023-09-10 08:27:431

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2023-09-10 08:27:521

行政体制的功能

功能一般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强调的是事物或方法积极的意义。行政体制的功能也就是指行政体制所存在的价值及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条件下进行,各级政府在推进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改革开放至今的近三十年里,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相对应的是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宏观上,政府开始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微观上,政府改革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政企分开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府的市场管理职能也逐渐从直接定价转为主要以市场定价、反垄断、反欺诈、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行政体制的不断调整适应并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行政体制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促进力量。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加上其自身诸如信息不对称、投机率高等弊端,使得单纯的市场调节还隐藏着不少危机。所以,需要加强政府在经济运行、市场监管中的调控能力,用政府调节和监管这只“有形的手”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定位,进一步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并探索科学有效的调节和监管方式。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顺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比如通过调整权力配置减少权限冲突、改革政府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等措施,提高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是计划体制下一元化的社会结构模式,“虽然我们建立了各种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但这些结构因子是同质的,都隶属于某个国家机关,都有行政级别,实质上早被同一化为行政组织。”在这样的模式下,公民或直接依附于政府,或因依附于其所在单位而间接依附于政府;他们之间的利益选择也因为这样的依附关系而在形式上表现得高度一致。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规律使得政府不得不开始放松原本牢牢拽在自己手中的权力,承认并保护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这种一元化的社会结构开始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不但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契约机制来完成,而且政府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社会生活事无巨细都要实施控制和管理。此外,利益多元还表现在地区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的凸现,合作与竞争共存,客观上需要行政体制作出积极回应。在中国,由于这种多元化社会结构本身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而逐步形成,因而以政府职能、权力、运行规则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的价值也因为社会结构的变迁而日益彰显。但一直以来我们对行政体制功能的理解大多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即行政体制必须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如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等;因而在职能转变、制度创新等方面也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的调整为重点,而忽视了行政体制在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民社会的逐渐崛起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日益形成,加快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现代行政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行政机关已不是惟一的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其行政权也部分地归还于社会主体。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这是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具体的制度基础,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将改革公权力的行使方式,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促进社会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公共行政的顺利开展。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例,随着社会公众对道路、桥梁、体育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改革原来政府垄断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争性招标、特许经营等手段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中。在此过程中,政府主要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与经营企业进行谈判,并负责对工程的监管;这既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避免了政府财政支出不足的尴尬,同时还有效利用了民间资本为社会服务;达到了“双赢”、“三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2023-09-10 08:28:041

什么是行政体制改革?希望回答的易懂点,不要说些套话,那个没意思。

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职权,运行机制和人员配备等做出的修改和调整,目的是使国家的行政机关能以更高效的能力和更廉洁的作风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其实行政机关可以只政府,也可以指各种政府的办事机构,一般来说我们指的都是包涵所有政府办事机构的机关,称为行政机关,所以简而言之,也就是对这些机构的的各方面的改革,让他来更好的适应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不知道清楚了没有~如果没懂的话,可以追问,我是学这个专业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23-09-10 08:28:22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什么和组织结构

法律分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14)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15)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16)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2023-09-10 08:28:331

试论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 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  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见的、公开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其次,要公开。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快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做到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保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开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对水资源的管理。  七、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领域要同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政府行使其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须相应地不断做出新的调整。我们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23-09-10 08:29:021

请说出“行政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分别

没啥区别吧?
2023-09-10 08:29:143

十八大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同上
2023-09-10 08:29:234

中国行政改革的内容

就是大的部门合并,草案如下:1.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整合分散的行政职能和机构,积极推行大部委制,以减少交叉和重复设置,将外部协调转为内部协调,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考虑: (1)将现存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运行局、产业政策司和产业规划司并入商业部,组建工商一体化管理的经济贸易部,同时将国资委下属的十大行业总会移交给该机构管理。 (2)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新闻出版总署、知识产权局以及现属商业部的公平交易局、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市场流通司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公平交易和反垄断委员会。 (3)在现有国家能源办的基础上组建国家能源部,负责对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核能、水电等各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和市场监管。 (4)考虑到铁路改革的难度,可先将交通部和民航总局重组为大交通部。 (5)在卫生部、教育部、计生委、劳动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的基础上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医疗机构监管局,同时把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能扩展到农药,这两个局可直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属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 (6)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把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体育总局和旅游局并入文化部,组建大文化部。 (7)把林业局纳入农业部或国土资源部。 2.必须强调的是,负责行业监管或有监管职能的部委,其监管的职能应该与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部委以及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相对独立,做到监与资、监与政策分开。同时在需要价格监管的产业,应该将国家发改委的价格监管职能分散到相应的监管机构。所有的监管机构都不应该设置为事业单位。 3.加快行业(商)协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这些协会组织与其他社团组织分开管理,由新组建的经济贸易部及地方经济贸易部门负责其审核登记。 4.加快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使它们中的大多数转制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或民办非企业组织。 5.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环保等监管机构实行中央垂直监管,保证其足够的行政资源,加强其执法能力。 同时:在人大法工委、中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立即建立临时行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公共行政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抓紧时间研究改革方案,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彻底梳理现有的行政职能,进而在效能的原则下据此提出行政机构调整的方案以及必须尽快修改和完善的实体法。 2008年机构改革预案改革: 现状 一、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保留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22个)、部管的国家局(10个) 1.外交部[侨务局]:外交部、国务院侨办 2.国防部:国防部、国防科工委军工部分 3.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军转民部分、统计局 4.教育部:保留 5.科技部:保留 6.民族事务部[宗教局]:国家民委、宗教局 7.公安部:保留 8.监察部:保留 9.民政部:保留 10.司法部[法制局]: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办 11.财政部:保留 12.劳动保障部:保留 13.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海洋局]、水利部水资源部分 14.建设部:保留 15.交通部:保留 16.能源部:发改委能源部分、国防科工委核电部分、水利部水电部分、电监会 17.农业部[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农村水利部分、林业局、[粮食局] 18.商务部[质检局]、[知识产权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部分、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烟草局] 19.文化部[新闻出版局]:文化部[文物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20.卫生部:卫生部[中医药局] 21.环境部:环保总局 22.审计署:保留 三、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 1.国资委:保留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16个) 1.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外汇局] 2.情报总局:国家安全部 3.人事总局:人事部[外专局] 4.计生总局:人口计生委 5.铁道总局:铁道部 6.民航总局:保留 7.海关总署:保留 8.税务总局:保留 9.工商总局:保留 10.广电总局:保留 11.安全监管总局:保留 12.食品药品监管局:保留 13.旅游局:保留 14.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 15.国务院参事室:保留 16.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保留 五、国务院办事机构(2个) 1.国务院港澳办:保留 2.国务院研究室:保留 六、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6个) 1.新华社:保留 2.中科院:保留 3.社科院:保留 4.工程院:保留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留 6.行政学院:保留 7.地震局:保留 8.气象局:保留 9.邮政局:[邮政局] 10.银监会:保留 11.证监会:保留 12.保监会:保留 13.电讯监管委员会:信息产业部电信部分 14.社保基金会:保留 15.自然科学基金会:保留 16.体育联合会:体育总局 三、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一)部门设置。一个基本不变即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变。二个并入即药监局并入卫生部、进出口检验检疫并入海关。二个增加即增加能源发展部和国家预防腐败局。二个提升即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安监总局升格为安全生产部。二个撤销即撤销国家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二)职能调整。1、工商总局的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监管归商务部,法人登记归税务总局,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归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质检总局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归海关,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管归商务部,特种设备安全归安全生产部,生产许可证归环境保护部,认监委成为保监委的模式进行3c认证,食品归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食品检测中心归卫生部,工业产品检测归商务部,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归安全生产部,计量测试中心归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发改委的能源节能和规划规能源发展部。
2023-09-10 08:29:341

结合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行政改革的目标同“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一) 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行政权限这是中国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关键,意味着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权。政府职能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的具体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并不简单等同于政府职能的普遍缩减。一方面,在市场体制尚未发育成熟的条件下,政府从市场的退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不仅仍要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政府又必须承担起培育市场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强化。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能加以简单化的认识和处理。(二)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最近二十年中,政府机构改革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精简机构阶段(1982-1987年)。根据1982年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全国从上到下精简了政府机构,其中国务院各类内设行政组织总数减少近40个。转变政府职能阶段(1988年至今)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行政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三) 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合理集一分模式中国是实行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高度集权模式转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合理分权相结合的集一分模式。这一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放权——收权阶段。这是以非制度化形式进行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阶段。分税制阶段。1994年1月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标志着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开始进入制度化阶段。(四) 健全行政监督制度,抑制行政腐败腐败是中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行政监督系统的功能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创新来加以开发。第一, 健全制度性监督。第二,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第三, 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规范行政人员管理行政活动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实现的,具体而言,它是政府官员的个人或集体行为,因此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是国家行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正着力于建设并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此规范行政人员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素质,进而提高国家整体行政水平。
2023-09-10 08:29:431

美就在我们身边 结合美术鉴赏所学知识 谈谈感受

与美学中的其它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我国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的分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无助于对客观美的认识、分析与把握。这与传统美学对美的性质的机械理解相关。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①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在现实中,离开特定审美对应关系和审美主体,离开特定审美距离和审美环境,客体便无所谓美或不美;美决不是客体固有的自然质或社会功能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当然,如果我们根据科学抽象原则,设定人类类主体为审美主体,同时将审美系统的诸要素--审美距离和环境等等“悬置”,客体或客体因素的审美价值或美依然是可以相对确定,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分类把握的。但显然,这种抽象的美的分类,决不是依据客体自身的特征与性质,而是依据审美关系生成的性质。据此,我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 美是什么?这是美学中一个最古老而至今还未有圆满答案的问题,也是传统美学中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美的本质问题。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终极意义的哲学探讨,历代哲人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正式提出和探讨,始于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自柏拉图开始的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历代西方哲人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的本质的解释必然与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相联系。 2.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柏拉图、普罗丁、黑格尔;一是从主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休谟、康德。 柏拉图设定美是“单一的理念”,这“单一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的本质。 普洛丁进一步把理念神秘化,称之为神明理性(理式)。这种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质。到中世纪神学家那里,更是把这种理念直接称为“上帝”,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质。这种想法是一种思想上的理念寄托。是人们在精神上有某些困惑或苦难时对世界的的一种自我安慰式的乐观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相似但比宗教信仰更“权威”。
2023-09-10 08:23:021

地表水调查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地球大陆上水循环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常与当地的各种地表水体有密切联系,两者之间经常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只有查明两者转化关系,才能正确评价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量,避免重复和夸大,并且可了解地下水质的形成和被污染的原因,从而正确制定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和水质防护措施。图2-5和图2-6分别反映了甘肃石羊河流域和北方岩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情况,且具普通规律性。地表水调查研究的内容:(1)查明地表水体的类型、分布、所处地貌单元和地质背景。(2)测量地表水体的水位和流量。(3)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确定补排量。通常用分段测流的方法,确定地表水排泄或补给地下水的具体地段,在各段的上下游测定地表水流量,根据其差值,确定补排量(ΔQ=Q上-Q下,若ΔQ<0,地下水补给河水,补给量为ΔQ,反之则反),分析其与地层、岩性等的关系。(4)根据岩性、水位及动态,确定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形式。常见的补给形式有4种(图2-7):①集中补给(注入式):常见于岩溶地区;②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上部的渠道两侧;③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中部的河谷阶地;④越流补给:常见于丘陵岗地的河谷地区。从时间上考虑,则常将补给(或排泄)分为常年、季节和暂时性3种方式。(5)观测与分析地表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并与地下水进行对比,查明它们的水质特征及两者间的变化关系。(6)调查地表水的动态。(7)调查地表水(主要为江河)的含沙(泥)量及河床淤积或侵蚀速度。(8)调查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现状,了解其远景规划。
2023-09-10 08:23:021

仓央嘉措的诗句 原文

仓央嘉措的诗句原文如下:1、《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气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2、《十诫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023-09-10 08:23:041

欠20万信用卡卡奴自救方法

欠20万信用卡卡奴自救方法如下。1、制定一个详细的还款计划,包括每个月要还款的金额和截止日期。确保按时还款,以避免逾期费用和罚款。2、审查日常开支,并找出削减的部分。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节约开支,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还款3、考虑增加收入来源,开展副业或寻找其他赚钱机会。将额外的收入用于还款。4、与信用卡发卡银行联系,说明困境,协商制定更合理的还款计划。5、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或债务咨询机构,寻求的帮助和建议。
2023-09-10 08:23:091

09年自学考试美学名词解释第四章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畅神说:(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变得舒畅和愉悦。(2)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这种贯注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水乳交融。(3)“畅神说”体现出审美经验的终极旨归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   2.直观:《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西方思想中,直观有另一种含义,指心灵心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3.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4.反思判断力:不像规定判断力那样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殊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   5.审美理解: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理解活动,它始终保持对象的感性形象,将感性形象与主体头脑中的审美想象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的过程。审美理解还具有多义性特点。   6.反馈调节: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实现。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7.审美态度:指审美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8.审美距离: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9.格式塔:是指主体通过视觉思维把握到的有关对象的有机结构的整体。(1)此理论十分强调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和创造性。(2)审美活动中格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   10.判断力:在普遍与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一种心理功能。
2023-09-10 08:23:101

江姐革命故事

唉!我不知道你提这个问题是为了交作业还是真的喜欢江姐。如果是前者,那么 LIYIZHANGYAN的回答已足够了,虽然答的不是很好,但是应付作业是可以的;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你要知道江姐从出生到牺牲短短29年时间,她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坚强?是什么驱使她宁可牺牲也不放弃理想?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辞辛苦,去一趟重庆吧!在那里,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只要你是真心喜欢江姐,你在重庆就会得到答案。不过,看你提问的方式,也不像是真心喜欢江姐的人。
2023-09-10 08:23:102

什么和什么是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基本手法

演奏与创造。1、演奏是指将现有的音乐素材进行再现和演绎,通过表演、演奏技巧和解读,展现音乐的艺术性和表达力。2、创造是指创作新的音乐素材,通过作曲、编曲手法,创造出新的旋律、和声、节奏元素,从而产生独特的作品。
2023-09-10 08:23:101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估工作不包括什么

水利工程建设和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则需要对具体的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实施,属于水资源管理的后续实际操作,不同的工作范畴。
2023-09-10 08:23:101

黄庭坚的行书受南朝什么名碑的影响最大?

黄庭坚 书法作品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2023-09-10 08:23:126

《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诗鉴赏   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豪放之外更兼含蓄。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写思归之怨,李白此诗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身居华府,从“金井阑”可以看出,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诗人是通过层层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 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于是更难以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又似乎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这句是诗中惟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至篇末为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似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及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似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读来却大为减色,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动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李白尤其喜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描绘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戚,却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将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以“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典诗歌向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的传统,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于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含蓄蕴藉。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zhl201612
2023-09-10 08:23:121

现代美女多还是古代美女多?

各代审美不一样,人类是不断进化的,而且古代具体那个年代?笼统的说的话就算现在人再多,几千年前开始算的话也是古代多。以现代人眼光看的话古代的美女可能是霉女
2023-09-10 08:23:162

请问制作视频的背景音乐素材哪里找的到?

音频视频素材集
2023-09-10 08:23:023

工程项目投标管理

工程项目投标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招标投标制度以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已经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的主要方式,我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工程项目投标管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参考:   一、投标工作日常管理   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企业要有负责投标的专门机构,即使没有专门的机构,也要有一个业务相近的部门归口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投标工作。其基本工作应该包括:投标台帐的建立和维护、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办理参加投标手续、研究投标报价策略、牵头组织编写投标文件、负责投标过程中的澄清与答疑、打印出版投标文件、递交投标文件、办理投标保证退还、参加定标前后的谈判,直至定标后签订工程合同。   除以上基本的工作外,负责投标报价管理的部门还应在平时将以下工作纳入日常业务的范畴内:   1. 设备材料价格库建立与维护   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价格的竞争上,因此除了对具体投标项目进行必要的询价,负责投标管理的部门还应该负责组织建立设备、材料的价格库,这样不仅可以在投标报价时对能获得的询价设备材料价格进行修正,还能在时间紧急或询价困难的情况下利用价格库的信息进行投标项目的报价。   2. 已执行项目风险收集   对于风险的防范,除去对投标项目招标文件的认真分析研究外,更多的要来自于已经执行的合同项目的执行反馈,在其他执行的项目上发生的风险,在新投标的项目上不应该再出现或者能有应对的措施减轻风险的损害。因此,需要负责组织投标的部门定期从正在执行的项目上通过走访或问卷的形式,就已执行工程项目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调查、整理和汇总。避免在新项目投标时,对已知的风险仍没有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3.建立投标技术文件标准文本   使用标准的文本和格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提高报价工作效率,投标人应在多年、大量的投标文件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标准投标文件技术文件模板,对一般投标文件的技术文件的通用部分,如项目控制和执行、设计管理和协调、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等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一旦接到投标任务即可在此模板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快速形成高质量的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   二、资格预审的编制   对于投标项目而言,资格预审文件的填报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通过资格预审,进而获得下一步参与投标项目的机会。因此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写质量在投标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一般的、技术要求不高、参与投标人众多的工程项目上,企业更不能仅仅因为资格预审文件的质量而丧失参与投标的机会。   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应与招标人的要求一致,一般可由负责投标管理的部门单独完成。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以及承接项目的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在建项目人力资源负荷、企业资格或等级证书等都会有动态的变化,应有专人负责人公司资质文件、企业合同业绩、企业公司信息等内容资料的维护,避免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已经发展、合同业绩已经增加、资质等级已经升级,却在资格预审文件编制时仍然使用旧证书、旧数据的情况。   三、投标前的准备   获得相应的投标信息,经过科学决策后企业决定参与项目的投标,就进入投标前的准备阶段。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招标文件购买   在通过资格预审后,按照招标人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购买招标文件。此项工作应由负责管理投标工作的部门承担。当然,购买招标文件并不是简单的文件购买,最好同时能获得有哪些竞争对手参与、招标人招标工作的组织状况、招标项目的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为投标决策收集有用的信息。   2.投标组织建立   根据投标项目的特点、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应由负责管理投标工作的部门提出投标组织建立计划。投标组织建立计划应包括投标经理提名、技术文件、商务文件编写参与人员需求、投标文件编写进度计划等内容。   能否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出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文件、体现企业优势和执行投标项目的能力,关键是参与编写投标文件的人员的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投标组织自身运作对投标的控制力和协调力。参与投标的人员一般构成为:   投标经理:根据投标项目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情况,选定一位有类似工程经验、具备投标组织能力的人员担当投标项目的投标经理,全面负责投标项目的投标工作,进行整个投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理解公司经营方针和规划的人员。此类人员应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经营管理人员负责协调投标工作中与招标人的关系,及时了解投标项目的动态,为投标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采购、项目管理等各类专业人员。此类人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能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投标过程中进行技术标文件的编写。   商务金融类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法务、合同、概预算、财务、保险、税务等各类专业人员。此类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掌握现行的法律法规、熟知工程计价的标准,能根据实际在投标过程中进行商务文件的编写。   3.招标文件研究   投标组织建立后,所有参与投标项目的人员应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招标文件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   投标初期主要是通过对招标文件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表达不清、相互矛盾、明显错误等问题,及时向招标人提出质询。   随着投标的深入,参与投标的人员应该对投标者须知、通用合同条件、专用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图纸、设计资料、工程量清单,以及各种保函的格式等必要的附件,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以便能够吃透招标文件,了解己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正确理解业主的意图。   4.现场勘踏   现场勘踏能够对工程现场、周边环境等客观条件进行有效的勘察,因此企业应特别重视。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选派投标组织中合适的人员参与招标人组织的现场勘踏。参与现场勘踏的人员应事先已熟悉招标文件,收集其他投标人员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勘察。通过现场勘踏,应主要了解投标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劳动力供应、设备材料供应状况、运输条件、现场周边条件、当地建设法规等内容。   5.参加标前会   参加完现场勘踏,带着现场勘踏和对招标文件研究分析后的问题,在标前会向招标人提出质询。尽管在投标截止日前,投标人仍有要求解释澄清的机会,但在标前会对已知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有助于提早对己方投标提供帮助,同时也可及时从其他竞争对手的提问中尽可能地分析竞争对手投标水平及投标策略。   四、投标文件的编制   投标文件的编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投标文件能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做出实质性响应。不同的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对投标文件的格式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认真进行编写。一般情况下,投标文件都会包括技术文件、商务文件二个部分,如果招标项目采用资格后审的,还会包括投标要件部分。   1.技术标书   虽然说价格在竞争投标中占有有较大的权重,但技术标书如能展现出投标人在工艺技术、设计水平、项目管理、施工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能为投标人赢得更好的形式。针对项目不同阶段的投标,技术标书编写的重点一般为:   a. 工艺包投标:技术文件应重点展示自身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适用性,同时说明采用己方技术如何会给招标人带来建设成本的降低、建设周期的缩短、运营和维修成本的降低;   b. 设计投标:技术文件应重点展示己方在招标项目上的类似经验、设计管理组织与管理体系的完整和健全,同时说明拟建立的项目组织的高效和能力,设计周期的合理性,能够提供的设计技术服务等;   c. 工程总包投标:技术文件应重点展示自身在设计、采购、施工和项目管理上的优势,重点突出对投标项目的控制力,设计、采购及施工各阶段的协调性,明确说明自己在QHSE及绿色施工上的优势、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2.商务标书   a. 设计人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设计文件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完成对设备数据表、材料表的复核,提出可供商务人员计算的数据(规格、材质、重量、压力、数量等等),对发现的设计技术文件中的错误及时澄清并向商务交接;   b. 采购人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在接收设计人员反馈的数据后,向满足条件的供应厂商发出询价文件。询价文件应说明拟采购设备材料的技术特性、采用的标准、交货期限等关键问题;   c. 施工人员根据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提出劳动力需求计划、总平面布置、临时设施建造计划等;   d. 项目管理人员拟定项目工期计划,合理安排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衔接,确保进度计划的合理;项目管理者联盟   e. 根据在设计、采购、施工及项目管理上得到的数据、资料,商务人员按照拟定的报价策略进行投标报价的计算。   3.风险分析   投标文件编制的过程中,投标人应组织参与投标项目的所有人员就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投标项目的风险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风险,通过集体的力量提出解决方案,并将风险防范的应对方案体现在投标文件中。一般投标项目应考虑的风险如下:   设计: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设计标准选用的合理性;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会否导致较多的设计变更;设计工程量是否过高于类似装置。   采购:询价文件技术要求是否全面;制造厂商加工负荷保证;设备的交货期是否合理;未来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大件设备运输的难易程度。   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特殊施工方案是否先进;项目建设地自然条件考虑是否充分;施工周期是否合理;技术措施考虑是否全面;选定的分包商能力是否具备;分包商人力资源负荷能否满足项目施工需求;QHSE方案、措施是否考虑全面。   价格:招标人信用好坏;未来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和幅度;国际汇率变化趋势和幅度;项目概算是否有漏项或错误;项目当地对项目在劳动力、制造、供应及运输上有无保障;税收政策的变化;工程质量要求是否超过一般要求;管理费用计算是否与实际投入匹配。   4.投标文件审查   投标文件编写完成,投标经理应负责组织对投标文件进行全面的审核,企业应在对以往投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核查清单,并在每次投标结束后补充核查内容。核查清单既包括了投标文件编写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这样的大问题,又涵盖了签字盖章是否正确等小问题,可以说是全面的高效的审核。核查清单具体内容有:   a. 企业法人或委托代理人是否按照规定签字或加盖单位公章;   b. 投标文件目录内容从顺序到文字表述是否与招标文件要求一致;   c. 投标文件目录编号、页码、标题是否与内容编号、页码(内容首页)、标题一致;   d. 采用模板化进行编写的部分,应替换的内容是否全部替换完成,避免张冠李戴之类低级错误的发生;   e. 报价金额大小写是否一致,与“投标报价汇总表合计”、“投标报价汇总表”、“综合报价表”是否一致,涉及外币的.金额是否一致;   f. 投标文件是否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分开封装,且份数符合要求;   g. 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是否满足要求,保函是否单独封装;   h. “投标报价汇总表合计”、“投标报价汇总表”、“综合报价表”等商务文件是否按招标文件要求进行了签字盖章;   i. 商务文件定额计量单位、数量与报价项目单位、数量是否相符合;   j. 工程量清单模式招标的“工程量清单”表中工程项目所含内容与套用定额是否一致;   k. 技术偏差表和商务偏差表所列背离,是否实质影响招标人对己方的评判,影响己方的竞争力;   l. 对风险因素的防范是否有相应措施,并体现在投标文件中。   出版前,按照企业的管理规定,由负责投标工作的部门经理及公司主管人员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和批准。   五、投标文件的递交   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指定的地点。无论是专人送达还是邮寄送达,均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免因交通工具误点、邮政系统失误等因素造成投标文件迟于招标文件规定时间送达而被判定废标的情况出现。   六、参加开标   投保文件按招标文件要求递交后,并不意味着一个投标工作的结束,投标文件被开启后的竞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开标后尽管不能再对投标文件进行修改,但企业这时候并不是无所事事,只能被动等待,相反,通过自身在开标后的工作还极有可能帮助自身在评标中获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1.述标   为选择更为理想的中标者,招标人一般会在对投标文件评估的基础上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进行阐述。这个时候,往往是向招标人展示企业自身能够按承诺完成投标项目的绝佳机会。因此,参加述标的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与知识、拥有善于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并且深刻了解投标文件所编写的内容。   述标并不是简单的说明,更不能是对投标文件的重复申述,而是应以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商务条件为重点,深层次的对己方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论证。述标需说明的内容一般包括:   a. 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b. 设计在人力资源、设计管理体系、设计经验上的优势;   c. 采购在供应商资源、采购管理体系、催缴及监造上的优势;   d.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   e. 自身项目管理的优势,对投标项目如期完成的保证;   f. 对项目安装现场QHSE管理的体系建立,安全施工的保证;   g. 对履约投标项目的重点、难点的剖析;   h. 对投标项目自信心的表达以及必要的承诺。   2.答辩   答辩主要是为应对招标人对己方投标文件不清之处进行澄清的过程,此过程中如能进行合理的阐述,亦可增加中标的机会。此阶段,因为投标项目已经开标,对于竞争对手的报价及其实施投标项目的方案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答辩阶段应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明确。   a. 修订商务报价条件,在报价金额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或减少承包的费用;   b. 修正技术条件或商务条件,在不降低中标几率的前提下,减少投标项目的风险;   c. 对投标文件中含糊不清的地方进行说明,明确己方的表述,向招标人传达清晰的信息;   d. 及时对投标文件中的缺陷进行补救,避免己方陷入不利的境地。   七、投标后总结   直到招标人确定了中标人,发出了中标通知书和非中标通知书,一个招标项目的招标工作才算基本告一段落。无论企业中标与否,都应该及时地进行投标总结。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得失,为下一次的投标积累有用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招标文件都会说明招标人没有向投标人解释其中标或未中标原因的义务,因此投标总结更多的要依靠在开标之后直至招标人发出通知书的期间,投标人参与开标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对于己方和竞争对手之间差异的分析等方面积累而成。 ;
2023-09-10 08:23:021

江姐在牢房中的故事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2023-09-10 08:23:021

高中生物实验的类型

一、验证类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5、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6、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8、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9、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1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二、探究性实验: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6、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7、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三、设计类实验: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4、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6、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023-09-10 08:23:012

台湾”卡努”是什么意思啊

是卡奴。是台湾地区对因从银行信用卡大量透支造成个人经济力量无法随受的那部分人的称呼,这些人因为债台高筑,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023-09-10 08:22:592

英语六级怎么复习最有效

如果是冲刺型的,建议做真题最有效,隔天做一套。如果打基础的话建议做分项联系,书店有相关的六级分项练习买
2023-09-10 08:22:573

红岩江姐的精神品质

江姐身上有坚贞不屈、坚守信仰、绝不背叛、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江竹筠同一批被捕的地下党员刘德彬回忆,被捕的当天晚上,江竹筠、李青林等几个女同志就受了重刑,但她们没有吐露一个字。对比起来,涂孝文这样的男人却是软骨头。那天晚上,刘德彬最后一个被审讯,亲耳听见特务们不乏敬佩的感慨:“这几个女人真是硬得很,就是不开腔。”刘德彬同样“硬得很”,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刘浩然,是失学青年,来万县找工作的,没有参加共产党。次日凌晨,特务从水路将他们押送重庆,关进了歌乐山下的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即俗称的渣滓洞监狱。
2023-09-10 08:22:532

光电专业是干什么的

光电专业是干什么的如下:光电专业是研究光电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领域的专业,主要涉及光电子技术、电子电路与系统、光学工程、光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光电专业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一、光电专业的研究领域光电专业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电子技术:研究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光电子系统和技术,如激光器、光放大器、光检测器等。电子电路与系统:研究电子电路的设计与系统集成,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处理等。光学工程:研究光学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包括光学设计、光学制造、光学检测等。光通信:研究光通信技术、光传输系统和网络,包括光纤通信、无线光通信等。激光技术:研究激光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成像等。二、光电专业的应用光电专业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信领域:光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无线光通信等,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支撑。能源领域:光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医疗领域:光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如激光手术、光学成像等。国防领域:光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弹制导等,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领域:光电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如光谱分析、光学成像等。三、光电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专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光电专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子晶体: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光学材料,具有光子禁带特性,可以实现光子的控制和操纵,是未来光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量子光学:量子光学是光学和量子物理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量子纠缠、量子隐形传态等量子信息传输方面的应用。光计算:光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利用光信号进行计算和信息处理,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等优点,是未来计算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光学传感:光学传感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和传感的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优点,是未来传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总之,光电专业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未来,光电专业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09-10 08:22:531

宋黄庭坚一书法中说:“所送纸太高,可书大字。若欲小行书,须得矮纸乃佳。”请问古人如何区分高纸矮纸?

应该是生熟之分吧
2023-09-10 08:22:522

本人想写小说,需要形容现代美女和帅哥的词语和语句,不要诗句,要有脸庞,五官,身体,衣着的描写。越多越

这是一个大美女,她长着三角形的眼睛,秤砣一样的鼻子,鸭梨一样的脸庞,还有一张胜似菊花的嘴,她的耳朵像大象,她的眉毛像月亮,满月。哦,多漂亮的姑娘啊!这是一个大帅哥,他那呆滞的目光竟出自一个像钻石,而另一个却像大米的眼睛,钻石也是18克拉的大钻石。他那个鹰钩鼻真好看,鼻孔大大的,仿佛能插进去两根大拇指,你的鼻子肯定舒服。他的脸型更不用说了,潘安?在他之下。他有着马桶垫那样的完美脸型。给分给分给分给分!!
2023-09-10 08:22:5212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对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四控制”,即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从企业管理特别是从项目管理的现状看,大部分企业更多地关注质量、安全、进度三控制,对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却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实上,质量、安全、进度由于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如建设单位的相关条款约定、政府部门与监理等的监督等),这些动态的甚至强制性的压力,使上述三方面基本能够受控。而对于成本管理,由于纯属企业和项目部的内部管理问题,因此,相对较为薄弱。现就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日常基础工作,保证成本管理过程受控 (一)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要落实专人负责。成本目标确定后,要逐层分解到项目部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项目经理要带头增强降本意识,并要求各部门各员工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做好月度成本计划工作,提高成本预算及实际成本分析质量,使项目成本处于受控状态。 (二)加强工程款催讨工作。一要根据项目部年度结算计划,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资金回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项目经理、项目经济责任人要根据承包合同中的付款约定带头催讨工程款,提高资金回收率;三是要时刻注意业主资金动态,经常保持联系,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资金风险;四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各人各负其责,特别是对分包的付款,必须严格控制,项目部必须经成本核实,项目经理确认后才能支付。 (三)有效降低机械设备费用。现场机械设备众多,要加强施工协调,提高利用率,加快周转率,降低租赁费用。同时要加强技术利用,节约机械费。 (四)提高利用率,大力降低临时设施费用。临时设施要尽可能做到精简实用,以旧代新,充分利用原有临时设施,节约成本费用,为项目节约临时设施费。 二、以施工预算为核心,把降本落到实处 (一)实行先算后做,倒逼成本。项目中标后,项目部要组织合同学习,吃透条款精神;项目经理要根据设计图纸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预算交底,反复解释、交代清楚有关工程造价、费用条款、现场签证内容的整理及有效时间;同时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情况,编制施工分项实物量,做好预算成本测算工作,并结合工程现状,实施成本倒逼法,先算后做,边算边做。 (二)严把“六道关”。项目部要求现场材料部门与施工部门紧密配合,降低材料费用,严格把好六道关。一是把好周转材料关;二是把好现场用料关;三是把好材料进场关;四是把好库存收发关;五是把好钢筋自行加工关;六是把好商品混凝土方数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行进场、收料、发料等岗位轮岗等办法搞好现场材料管理。 三、强化施工协调与分包管理在某些工程中,与项目部发生合同关系的施工队伍,往往不止一家,施工人员众多,施工协调与分包管理问题在整个承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施工协调,减少扯皮。如针对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每周召开设计例会,解决各类设计难题;同时不定期召开专题会,专门解决特、大、难、烦的事情。项目经理还针对修改多的特点,建议业主采用工程指令,明确指定施工内容和施工单位,减少扯皮。 (二)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对分包队伍管理的松紧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在多家分包队伍中,项目部要进行比价择优选择。在洽谈分包合同前,项目经理与有关人员要事先做好洽谈的准备,选择队伍进场。要严格按照分包合同内的有关条款,加强对分承包合同的价格、工程量等预算、测算工作。并要求项目部有关人员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动态检查,确保其施工质量、安全、场容达到总承包管理的要求。在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分包中途付款和预算付款。此外,项目经理还应要求有关人员到现场对分包队伍完成的实物量进行实地量方计算,提高分包结算的准确性。 四、抓好项目管理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一)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向管理要效益。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每个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要在制定方案、办理技术核定单、编制施工预算、办理各类签证、做好阶段预结算、控制月度成本、控制材料消耗、合理安排用工等方方面面,都要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来转。每个管理人员,每个职工,都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譬如,安全员通过围护设施用废钢筋来实现降本等。此外,项目经理在亲自抓报价、抓分包合同管理、抓阶段结算的同时,对材料供应商的价差洽谈和向业主未计价的报价,因对预测成本具有指导作用,对成本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项目经理更应亲力亲为,下深功夫。 (二)练好内功,持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抓好内部建设,练好内功,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协调各方、先算后做、全员参与、确保盈利”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项目经理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重点抓好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项目部要严格遵守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大力开发与降低施工成本有关的各类立功竞赛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项目综合效益的创造者。 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上述这些点点滴滴地工作,项目成本一定会切切实实降低下来,项目效益也一定取得稳步增长。
2023-09-10 08:2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