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研究队伍

2023-10-04 10:48:22
共1条回复
康康map

学术带头人

谢庆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科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担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编委、《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副董事长、《数字制造科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现代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编委、《机械与电子》杂志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集中于网络化制造研究方向。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它奖励十余项。先后主持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等。

周元康,男,194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元康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电化学等特殊方法对硬质材料、复杂形体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及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氮离子注入改善配流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批量不锈钢零件抗磨色膜着色处理及应用”等一批研究成果,并投入实际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和贵州省基金项目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部。

陈伦军,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零件材料(微变型材、聚合物材料)制备工艺、加工技术及装备,知识集成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主持和参与了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何林,男,1965年生,教授、工学博士,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陶瓷材料应用开发、汽车制动材料应用开发、加工工具制造技术。何林教授始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和攻关项目9项,校级(含地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EI、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李少波,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对象。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是IEE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十二五”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州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阳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贵阳市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副会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共发表论文70余篇,EI/ISTP收录25篇。参与教材编写1部,参与贵州省信息化规划编写5次,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

王自勤,男,1954年生,教授。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1977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 1991年贵州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5年8月-2006年1月两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贵州大学机械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机械结构强度、现代成型技术、CAE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拉伸滚压精密成形技术基础研究》、贵州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冷拉伸滚压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等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邱望标,男, 1958年生,教授,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近净成形技术及装备、机电传动和数控技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市级研究项目近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项。发明专利:蓄电池组分只均充方法(专利号:ZL 02 1 27989.6);.实用新型专利:PLC蓄电池组分只均充装置(专利号:ZL 02 2 45072.6)

客座教授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艾 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

吴 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周 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孙家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钟 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二院研究员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

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

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研究员

刘 飞 重庆大学教授

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澄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陈子辰 浙江大学教授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陈 新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李荣彬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魏贻辉 美国E2open公司副总裁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范衠博士

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胡建军博士

研究骨干

吴扬东 博士、副教授

吴扬东,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模式及制造信息系统。1969年4月生;2000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刘丹 博士、副教授

刘丹,女,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技术等。1976年2月生;1999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

袁庆霓 讲师、博士

袁庆霓,女,1976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周 兴 讲师、博士

周 兴,男,1978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1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5)伍涛

6)陆丰

7)王庆

现代制造技术

相关推荐

现代制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世界各国都把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将其他学科的高技术成果引入机械制造业中。 因此机械制造业的内涵与水平已今非昔比,它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现代制造产业。纵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征 (1)机械制造科学是由机械、计算机、信息、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它随不同对象和时间而改变功能结构及信息系统。 (2)柔性、集成、并行工作。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 (3)制造智能化。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 (4)设计与工艺一体化。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 (5)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 (6)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7)人、组织、技术三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2.1 绿色制造(GM)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体现。其目标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最少化及综合利用。要力求实现切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化。目前这一绿色加工工艺主要集中在不使用切削液上,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干切削和干磨削一般是大气氛围中(氮气中、冷风中或采用干式静电冷却技术)不使用切削液进行的切削。不过对某些加工方式和工件组合,完全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切削和干磨削在实际中很难实现,故又出现了使用极微量润滑(MQL)的准干切削。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15%的加工使用了干切削和准干切削。 2.2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CIM就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集成,实现现代化的生产制造,求得企业的总体效益,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已成为规模生产的主要科技,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直至售后服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集成制造主要指: (1)人员集成,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保障者(负责质量、销售、采购、服务等的人员)以及用户应集成为一个协调整体。 (2)信息集成,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类信息的获取、表示、处理和操作工具集成为一体,组成统一的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产品信息模型(PIM: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和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在系统中应得到一体化的处理。 (3)功能集成,产品生命周期中企业各部门功能集成以及产品开发与外部协作企业间功能的集成。 (4)技术集成,产品开发全过程中涉及的多学科知识以及各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形成集成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以利CIMS的实施。 2.3 柔性制造(FM)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统一的控制系统(信息流)、物料(工件、刀具)和输送系统(物料流)连接起来的一组加工设备,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数控技术的成熟及单台数控设备的问世,使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开始了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FMS包括许多个柔性制造单元,它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着重突破了成批生产的经济效益一定大于单件生产的传统观念。FMS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系统。 2.4 虚拟制造(VM) 虚拟制造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装备产生一个虚拟环境,应用人类知识、技术和感知能力,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活动进行全面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制造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试制、修改设计和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造以前,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产软产品原形(Soft Prototype),代替传统的硬样(Hard Prototype),预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合理性、产品性能和制造周期等,从而使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最终提高快速响应市场多变的能力。 2.5 智能制造(IM) 智能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模式,通过知识工程、软件制造系统和机器人技术,对工人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它的突出之处就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处理、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 2.6 并行工程(CE) 并行工程的实质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充分地预报该产品的制造、装配、销售、使用、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回收等环节中的“表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修改与优化。并行工程的目的是减少产品开发中的弯路与反复,缩短产品的周期,甚至做到产品开发一次成功。在传统的串行开发过程中,设计中的问题或不足,要分别在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中才能被发现,然后蒋回过头来修改设计,改进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服务)。而并行工程就是将设计、工艺和制造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并行作业,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2.7 敏捷制造(AM) 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从而去面对市场的挑战。敏捷制造是将柔性生产技术、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力,与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灵活管理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或无法预见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它旨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同时也是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快速重组的生产模式;敏捷制造是一种哲理或管理哲学,是企业管理的战略性变革。其特征是:制造柔性和成员合作,制造柔性是敏捷制造的组成部分,包括人员、设备和软件3方面的柔性。提高从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全过程的整体柔性,进而保证敏捷制造系统快速响应、快速重组的能力。目前,敏捷制造在西方国家已初见成效。 2.8 网络制造(NM)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制造新模式,正日益成为制造业研究和实践的热门领域,网络制造业将给现代制造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网络化制造应用服务(MASP,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可为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提供服务和优化,并且可以进行虚拟的工艺仿真作为产品设计和工艺制定的参考。通过网络化应用服务中心进行产品及其制造工艺的模拟仿真与优化设计和协同制造,能够大大节省企业的投资并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由客户端直接在远程服务器上进行产品与工艺的优化设计或模拟仿真。 3.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与发展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机械制造具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产业中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部门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技术资源,进行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在功能、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产品构成落后,精度保持性差、科研开发能力较薄弱、人员技术素质还跟不上现代机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必须不断增强技术力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和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使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追问: 现代制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出实例) 回答: 适用于汽帐制造、拖拉机制造、模具制造和机床制造等。
2023-09-11 01:57:281

传统制造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先进制造技术基本定义特点与传统制造区别基本定义: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简称为MT)是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特点:(1)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制造业是社会物质文明的保证,是与人类社会一起动态发展的,因此,制造技术必然也将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而来,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但随着高新技术的渗入和制造环境的变化,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技术群,是一类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2023-09-11 01:57:371

现代制造技术的图书信息2

书名: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书号:9787302247142作者:卢小平定价:25元出版日期:2011-3-3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相关内容。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 第2章介绍现代设计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绿色设计以及反求工程技术等; 第3章介绍现代加工技术,包括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以及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等; 第4章介绍制造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以及CAD/CAM集成技术等; 第5章从现代制造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成组技术、即时生产、制造资源规划、企业资源规划等; 第6章介绍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工程、制造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用作企业培训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绪论1.1制造业与制造技术1.1.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1.1.2制造及制造技术的概念1.2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1.2.1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1.2.2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1.3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领域及分类1.3.1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领域1.3.2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1.4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4.1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1.4.2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习题第2章现代设计技术2.1概述2.1.1现代设计技术的概念2.1.2现代设计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2.1.3现代设计技术的方法2.2计算机辅助设计2.2.1概述2.2.2常规设计中的CAD2.2.3概念设计CAD2.2.4几何建模2.2.5CAD的数据管理2.2.6CAD技术的发展2.3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2.3.1CAPP的主要功能2.3.2CAPP系统的类型2.3.3CAPP系统的应用2.4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2.4.1概述2.4.2并行设计2.4.3面向应用领域的设计评价技术2.4.4产品数据交换技术2.4.5产品数据管理2.5绿色设计2.5.1概述2.5.2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2.5.3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2.6反求工程技术2.6.1概述2.6.2反求设计的对象类型2.6.3计算机辅助反求设计习题第3章现代加工技术3.1概述3.1.1现代加工技术的内涵3.1.2现代加工技术的特点3.1.3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3.2超高速加工技术3.2.1概述3.2.2超高速加工机理3.2.3超高速加工单元制造技术3.2.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3.3超精密加工技术3.3.1概述3.3.2超精密切削加工3.3.3超精密磨削和磨料加工3.3.4超精密特种加工3.3.5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3.4现代特种加工技术3.4.1概述3.4.2电火花加工技术3.4.3高能束加工技术3.4.4超声波加工技术3.5微型机械加工技术3.5.1概述3.5.2微型机械的微细加工工艺3.5.3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相关技术3.6快速原型制造技术3.6.1快速原型技术的概念3.6.2快速原型制造工艺3.6.3快速原型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习题第4章制造自动化技术4.1概述4.1.1制造自动化的内涵4.1.2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4.1.3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4.2数控加工技术4.2.1数控技术4.2.2数控机床4.2.3数控加工编程4.3工业机器人技术4.3.1概述4.3.2工业机器人的结构4.3.3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轴系和自由度4.3.4工业机器人驱动与控制4.3.5工业机器人的应用4.4柔性制造技术4.4.1概述4.4.2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4.4.3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4.4.4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4.5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4.5.1概述4.5.2CIMS的发展过程4.5.3CIMS的系统结构4.5.4CIMS的特点及发展4.6CAD/CAM集成技术4.6.1CAD/CAM系统的组成4.6.2CAD/CAM系统的集成方式4.6.3CAD/CAM系统的关键技术习题第5章现代制造管理5.1概述5.1.1制造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5.1.2现代制造管理技术的基本特点5.2产品质量管理5.2.1产品质量与质量管理5.2.2全面质量管理5.2.3质量认证体系5.3成组技术5.3.1成组技术的概念5.3.2零件分组方法5.3.3JLBM?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5.3.4成组生产系统管理5.4即时生产5.4.1即时生产的概念5.4.2看板管理5.4.3JIT的实施5.5企业资源规划5.5.1物料需求规划5.5.2制造资源规划5.5.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习题第6章先进制造技术6.1概述6.2并行工程6.2.1概述6.2.2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6.2.3并行工程集成框架6.3敏捷制造6.3.1概述6.3.2敏捷制造的概念6.3.3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6.4虚拟制造6.4.1虚拟制造的概念6.4.2虚拟制造的分类6.4.3虚拟制造的研究领域6.4.4虚拟制造与其他技术的关系6.4.5虚拟制造的技术体系6.4.6虚拟制造的体系结构6.5绿色制造6.5.1概述6.5.2绿色制造的内涵6.5.3ISO 14000认证体系6.5.4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6.6智能制造6.6.1泛在网络6.6.2泛在信息制造概述6.6.3泛在信息制造的关键技术习题参考文献
2023-09-11 01:57:471

现代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强大动力

我们知道,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这是由制造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调查结果表明,价格的变化要滞后于成本的增加,从而形成“生产率差距”,这是对制造业的一种长期挑战。现代数字化制造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制造业提高生产率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完整的制造技术体系,现代数字化制造技术主要由数控机床、数控量仪和数控刀具(国际上习称“现代高效刀具”)三部分组成。这三个子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断推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现代高效刀具为例,尽管其价格大大高于传统的标准刀具,但由于其优良的性能,使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制造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更大收益,其效益杠杆比达到五倍以上。例如,美国每年的刀具消费额为30多亿美元,而制造业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却达到150亿美元。 另外,近年来制造业的发展经验证明,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应对需求增长、满足市场需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进刀具、提高效率来增加产能,比通过增加厂房、设备和工人来扩张产能更为合理,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经济低迷时期产能闲置的风险。由此可见,现代高效刀具对于充分发挥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综合优势,起着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把数控机床看成是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全部,认为刀具和量仪只是机床的“附件”而已,只要把主机抓好了,附件就自然能跟着上去。这种认识忽略了对数控刀具和数控量仪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其结果是我国现代切削刀具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滞后于机床的发展。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证明,数字化制造技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会大大影响其整体效率和效益的发挥。在发达国家,采用高效刀具来发挥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潜力已成为共识。现代高效刀具的开发和应用受到高度重视。从2007年我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机床与刀具消费额的对比(表1),可以看出存在的巨大差异。 现代高效刀具是现代数字化制造技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作为主流产品的硬质合金刀具和正在发展中的超硬刀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刀具),以及应用于特定领域的高速钢刀具。在发达国家,硬质合金刀具已占全部刀具销售的70%以上。现代高效刀具使用领域广泛,汽车工业和通用机械行业是其最大的消费者,航空航天工业紧跟其后,名列第三。 更须指出的是,国产高效硬质合金刀具的发展突破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获得了高速发展,连续几年增长率都超过30%,远高于传统高速钢刀具的增长速度。这种可喜的变化标志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具工业已经开始了从传统标准刀具向现代高效刀具的转型,进入了崭新的发展轨道。当然,工具行业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广大工具企业必须认清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加速现代高效刀具的发展进程。
2023-09-11 01:58:171

现代制造技术中RPT是指什么,其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异同点?

快速原型的本质是分层制造熔融沉积将材料熔化并通过喷口喷出细丝,喷口在工作平台上移动,新喷出的细丝与原有细丝表面熔合。其设备和材料均成本较低,控制简单,但强度较低,悬空部分需要支撑。加工速度很慢。加工后需要手动去除支撑及打磨表面。激光选择性烧结使用激光将金属粉末或其他粉末表面熔化粘接。先在平台上铺设一薄层粉末,激光进行扫描,然后在铺上一层粉末扫描,最后堆积成目标形状。设备成本较高,强度高,悬空部分不需要支撑。加工速度慢。加工后要像考古似的把工件从粉末堆里挖出来。激光选择性固化在液态光固化树脂中,使用激光扫描工件轮廓使树脂凝固,然后让工件下降,表面浸一层新的树脂然后再扫描。设备成本高,但强度较高,精度很高,悬空部分需要少量支撑。加工速度快。加工后需除去支撑和液态树脂。分层实体制造用类似不干胶纸,用激光切隔轮廓,并逐层粘接压紧。工件就像是用一堆纸堆成的。设备成本高,悬空部分不需要支撑,强度不高。加工速度很快。加工后需手动清除所有被切除部分。三维打印在平台上铺设一薄层粉末,并使用喷墨打印机喷胶水粘接粉末,然后覆盖一层粉末重新喷胶水,逐渐堆积。设备成本低,强度高,悬空部分无需支撑。加工速度快。加工后需清除剩余粉末。
2023-09-11 01:58:341

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怎么样

还不错。具有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11工程“现代制造技术”,设计学硕士点,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授予点。拥有专职教师55名,其中院士1人、教授36人、副教授16人;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3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人。
2023-09-11 01:58:411

2022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好不好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是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成都市工学结合试点学校,学校与企业创建了教学工厂、教学商店、企业实训室,建立了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好不好 学校很好,学校是成都市机械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学校,学前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副主任学校,共有省市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市级职业技能考核测试员18人。学校牵头成立了成都市“机械专业名师工作室”。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居成都市前列,参加成都市教师大比武成绩优异。 学校完全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的要求规范运作,无超范围开展活动,严格规范使用印章及相关证书。今后,我校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六个新都”的目标要求,积极构建“三大机制”,推进“四项改革”,树立“六高”目标,着力做好“机制示范”、“专业示范”、“名师示范”、“实训示范”、“文化示范”,努力实现新都职教的新跨越,建设职教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明朝状元杨慎(升庵)故里: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毗邻全国著名佛教圣地宝光寺,地处“天府之国”川西平原腹地。 校园占地185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藏书10万册;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建有多功能校园网,微机室16个,教学计算机800余台;实验(作)室52个,体卫设施齐全。现已建成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两大实训基地,以及计算机实训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等。
2023-09-11 01:58:501

现代制造技术:复合加工的名词解释

现代制造技术:复合加工的名词解释复合加工是提高加工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几个加工内容用一把刀在一次加工中完成,减少了换刀次数,节约了辅助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3-09-11 01:59:001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杂志提要

本刊立足山东区域制造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制造业领域;介绍与传播现代国内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及其最新产业化应用;为国内外广大制造业科研机构、企业与现代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各类用户提供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服务;综合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与大家一起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和新的制造模式,探求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与应用。读者对象为: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2023-09-11 01:59:081

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简介

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贵州大学校直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为主、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学术队伍。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模式及制造信息系统、激光微细加工与表面处理技术、制造工艺与装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由谢庆生教授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孙家广院士担任。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示范项目,以及教育部、贵州省及贵阳市的科研项目等4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发明展金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奖励。有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30余项科研成果投入应用,其中有4项成果在大范围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九五”、“十五”期间实施地方机械行业技术改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全省数百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上万人次的企业员工提供了技术培训。在中国贵航集团公司、中国江南航天集团公司、中国振华集团公司以及一批地方制造业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基于知识的虚拟样机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3010工程”、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1050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中国和贵州省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有成效的工作。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2002年8月的“企业信息化高级论坛暨全国第12及CAD/CG学术年会”;2002年12月的全国网络化制造高级论坛;2003年7月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2004年10月的“全球化制造高级论坛暨21世纪仿真技术研讨会”; 2005年8月的“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以及2006年8月召开的“中国西部制造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第5届e工程及数字企业国际学术会议”等。这些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地方的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密切结合地方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需求,该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战略研究课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贵州省CAD应用工程“九五”规划和实施计划》、《贵州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贵阳市‘十五"企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贵阳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贵阳市‘十一五"企业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多项重大规划的制定工作,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平台,依托机械工程项目博士后工作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学位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密切结合我省经济及科技发展的需求,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博士以及硕士等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提供开放课题和研究环境,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专门人才培养,为贵州省输送信息化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一些项目不仅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2023-09-11 01:59:241

机电一体化 现代制造技术 机电自动控制 现代集成系统 哪个专业好一点

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优秀特性,关键是你自己进入这个专业后,是否认真对待,有句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个人认为,专业无好坏,只要你努力了,并且经常将理论的东西用于实践,我想,你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的,祝你成功!
2023-09-11 01:59:402

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领导机构,设主任1名,委员若干名,秘书1名。其职能是把握实验室研究方向、制定和审查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及人才培养计划、审批开放基金课题、评审研究成果、审议重大学术活动、协调开发事宜、组织论文答辩等。日常工作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负责,学术秘书协助。重点实验室每年定期召开1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集结。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孙家广教授担任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家广,清华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1946年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副主任、软件工程教指委主任、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孙家广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辅助设计技术及软件工程与系统的教学研究开发,负责研制了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三维产品与工程数字建模、集成化CAD/CAM软件、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PDM/PLM)系统及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EIS)等大型软件 。研究机构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贵州大学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实验室为基础而建。实验室下设学术委员会、5个研究室(网络化制造研究室、制造信息系统研究室、近净成形研究室、表面工程研究室、改性摩擦材料研究室)、2个工程中心(贵州省CAD工程技术中心、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并设有1个管理办公室、一个培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2年建设期满,实验室全职在编人员达到50人 。
2023-09-11 02:00:341

学什么技术工资高?

学什么技术,可以试试学厨师,现在学厨师还是很不错的,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厨师是公认的前景不错的职业之一,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有食物就有厨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吃穿住行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进酒店或餐馆,所以厨师是一个人才紧缺的行业,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而且学厨师没有年龄限制,学起来比较简单,只要肯学,用心学,还是比较容易学会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学厨师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无论在哪个城市,酒店、餐厅、火锅店随处可见,生意相当火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加之餐饮业利润高、资金周转回笼快、投资灵活等多重优势,成为很多人的创业选择
2023-09-11 02:00:571

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领导

1、谢庆生,男,1954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李少波,男,1973年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智能系统及其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等。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王自勤,男, 1954年生,教授,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机械结构强度、现代成型技术。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 。
2023-09-11 02:01:071

大二了要专业分流,有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空调与制冷、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请问一下哪个专业好

你那个系偏机械吧,热能也能往机电方向转,厉害。制冷很好找工作的,机电一体化很热,这两个都不错,热能工程是发电?内燃机?我不太懂。。。
2023-09-11 02:01:253

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如下: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是指在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手段和工业4.0理念,对传统机电装备制造工艺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实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提升。1.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是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三维建模和CAD/CAM技术,实现了设备从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到检测全程数字化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能够有效提高精度、可靠性、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能耗和物料消耗,并为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提供了前提条件。2.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它借助于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设备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和自主化。智能制造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高速高精度、柔性生产等多样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3.轻量化制造轻量化制造是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借助于材料科学、先进加工技术等手段,实现了设备重量降低、结构简化和性能优化。轻量化制造不仅能够提高整机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环境含量,还可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排放等发展要求。4.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技术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借助于污染物治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多项技术,实现了设备生产、运营和回收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绿色制造能够促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3-09-11 02:01:581

河南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电子工程和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有什么区别?

过来人给你的提示是先到学校主页的招聘栏目看下之前的来招聘的企业,了解一下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
2023-09-11 02:02:443

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现状怎么样?在加工中是怎么应用的?请看中达咨询编辑的文章。切削加工作为制造技术的主要基础工艺,是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和新兴的模具工业、电子工业等部门主要的加工技术,也是这些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净成形技术、堆积成形技术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工艺,但切削加工作为制造技术主要基础工艺的地位没有改变,相反,切削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现代切削技术阶段。因此,认识和掌握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机制、了解其技术特征和发展动向,以及如何应用现代切削技术提高加工效率是当前机械加工业的重要课题。1、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机制切削加工成为一门专业技术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已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自切削技术问世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在此过程中,切削技术本身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直至20世纪70年代,总体上并没有超越传统切削技术的范畴,其最突出的标志是刀具的开发及生产与刀具的使用及用户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由于计算机、微电子等新兴科学技术以及与切削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切削技术随着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进入了现代切削技术的新阶段。与传统切削技术相比,现代切削技术不仅体现为切削速度更快、加工效率更高,而且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成为推动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在切削技术问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工具行业和刀具用户,那就是,如果使用价格较贵的好刀具进行切削加工,虽然可以提高切削效率,但会增加制造成本,用户认为得不偿失。因此,许多用户舍不得花较多的钱买好的刀具,或者买了好刀后担心刀具很快用坏,将刀具寿命定得很长。这些观念和做法阻碍了刀具的更新、影响了刀具制造商开发新刀具的积极性,制约着切削效率的提高和切削技术的进步。事实证明,使用好的刀具时,如果不注重提高切削效率而只是追求延长刀具寿命,对于降低制造成本只能收到十分有限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提高切削技术与为用户和社会创造可观效益的内在联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刀具制造商和刀具用户所认识和接受,并转化为推动切削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切削技术推上了现代切削技术的新阶段。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机制可以概括为:一方面,提高切削效率而不是一味强调工具寿命带来的实惠给予刀具制造商很大鼓舞,并据此确立了“创新工艺,创新刀具,提高切削效率,为用户服务”的全新经营理念,为切削这门传统制造工艺技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刀具制造商成为发展现代切削技术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这一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刀具用户所接受,形成了“积极采用切削技术新成果,应用先进切削刀具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思维,使制造业对先进刀具的重视和需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成为拉动切削技术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拉动”不是对切削技术发展的简单加速,而是赋予了切削技术新的发展机制和动力,使其从与使用脱节的传统切削技术过渡到面向用户需求、与使用紧密结合的现代切削技术新阶段。2、现代切削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动向切削加工进入现代切削技术新阶段,不仅反映在将切削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刀具制造商与刀具用户相互联动的机制上,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表现出以下明显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动向。(1)新的切削工艺全面突破传统切削技术高速、高效切削,硬切削,干切削等新工艺应用于汽车、航空、模具及装备制造业等切削加工“大户”,不仅成倍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推动了产品开发和工艺革新。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模具工业可以说是与高效模具切削工艺一同成长,大型模具高速铣削和淬硬模具铣削工艺改变了传统的模具加工工艺,大大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与此同时,传统的车、铣、钻等切削工艺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出现了一些新的切削加工方法。如新推出的铣刀可作为孔加工刀具进行钻孔和扩孔,减少了换刀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又如能高效去除模腔金属的插铣刀、加工曲轴的车—车拉工艺、在复合车削中心上以铣代车的铣车工艺、用硬质合金螺纹铣刀代替硬质合金丝锥的螺纹高速加工工艺等等。此外,随着各种复合机床及“一台机床或一次装夹完成全部加工”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切削加工的传统技术。(2)刀具材料和涂层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新的切削工艺全面突破传统切削技术首先应归功于刀具材料的改进和涂层技术的发展。刀具材料的发展反映在各种刀具材料性能的全面进步上,使切削加工各领域的加工效率全面提高。其中,特别要强调两种刀具材料的进展,即超硬刀具材料PCD、CBN和硬质合金材料的进步。PCD、CBN材料具有高硬度和特别好的耐磨性,曾被寄希望于成为高速切削的推动者,但由于其性脆,在问世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实用化进程缓慢。近年来,通过对PCD、CBN材料制造工艺、配方成分、组织粒度等因素的控制和调整,材料韧性得到显著改善,品种增多,应用领域扩大,使应用超硬刀具材料进行高速切削的希望变成了现实。硬质合金作为刀具材料,也一直存在着硬度与韧性的矛盾。尽管多年来它在车削、铣削、孔加工等切削工序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加工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韧性差的缺陷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如今,用超细颗粒硬质合金制造的整体硬质合金钻头、立铣刀已得到普遍应用,切削速度比高速钢刀具可提高数倍,从而使硬质合金真正成为应用面最广、综合性能最好的刀具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是梯度硬质合金材料的开发,使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基体的表层富钴,提高了硬质合金刀片刃口的韧性,不仅减少了崩刃,而且可以采用抗塑性变形好的基体材料,提高了刀片的承载能力,显著改善了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切削性能。近10多年来,涂层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CVD涂层领域,中温CVD的TICN及厚膜AL2O3涂层提高了刀片的耐磨性和抗裂纹扩展能力。PVD涂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出现了TIALN、ALTIN、ALCRN、TISIN、AL2O3等耐磨涂层,还有MOS2、DLC、WC/C等各种润滑涂层,以及梯度涂层、纳米涂层等新的涂层结构,使涂层的性能大为提高。目前,涂层技术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以其功能多、效果好、开发快等优势,成为当前提高刀具切削性能最有效的手段。(3)刀具新牌号、新产品的创新速度大大加快刀具作为一种工具,是制造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工艺因素,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现代切削技术阶段,刀具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创新速度加快。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机床展(CIMT)已成为世界各国刀具制造商的“新产品发布会”,新的材料牌号、新的涂层产品、新的刀具(片)结构、新的刀柄及装夹技术、新的加工方法等层出不穷。二是确立了系统优化的创新思路。在系统优化的基础上,现在新开发一种涂层硬质合金牌号往往可比原有牌号提高切削效率2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50%以上。一种新的刀具产品能提供一种新的加工效果,或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如近年来流行的大进给铣刀,每齿进给量达3.5~4.0MM/Z,为一般铣刀的10倍;又如刮光车削刀片的进给量可提高一倍。(4)现代切削技术的内涵扩大切削加工进入现代切削技术新阶段后,相应出现了许多新的相关技术,使切削技术的内涵扩大。例如,高速切削技术首先应用于旋转刀具,主要是铣削加工,早期曾把主轴转速超过10000R/MIN作为高速切削的门槛,围绕着这一目标,开发的与加工中心相关的技术包括高速主轴、快速进给、高的加(减)速技术以及适合高速切削的数控系统等。开发的与刀具相关的技术包括HSK刀柄、7∶24两面接触刀柄、高速旋转刀具的安全技术和刀具动平衡技术。为了用整体硬质合金通用刀具进行高速加工,需要提高刀具装夹的精度和刚性,先后开发了液压夹头、热装夹头、力缩夹头等新型刀具夹头及刀具装调技术。此外,为了提高刀具利用率,降低刀具管理成本,还开发了刀具管理软件、切削数据库等配套技术,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切削加工的整体水平。3、如何应用现代切削技术提高加工效率当前,机械切削行业的发展形势一派大好。那么,如何应用现代切削技术提高企业的加工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善刀具材料性能、发展涂层技术近几年切削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刀具材料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涂层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量大面广的硬质合金材料及其车刀、铣刀可转位刀片。各刀具公司新开发的硬质合金刀片牌号似雨后春笋,其品种遍及切削加工的各个领域。通常一种新牌号的推出可使切削效率提高20%~30%,有的甚至高达100%。因此全面审视企业长期使用的老材质,淘汰一部分老牌号,采用相应的新材质、新牌号,尤其是用涂层牌号代替非涂层牌号,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开发新的刀具结构快速发展新的刀具结构,对提高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山特维克可乐满新推出的CORODRILL880硬质合金可转位浅孔钻,由于在刀具(片)的结构上做了重大改进,与原来的浅孔钻比较,进给速度或切削速度可提高将近一倍,加工效率可提高70%左右,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又如哈尔滨汽轮机厂在生产国内首台60万KW超临界汽轮机组时,遇到了大直径深孔加工的难题,如果用传统的孔加工刀具加工,每个孔要6.7H,便无法完成加工任务。后来该厂采用肯纳金属公司的一种复合钻,每个孔的加工时间只需0.5H,减少加工时间约93%,原先40D(天)没有完成的约200个深孔的加工任务,5D就全部完成了。可见企业应积极利用丰富的先进刀具资源提高加工效率或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加工难题,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企业切削技术和刀具的应用水平。(3)开发与采用新型刀具近几年工具工业为某些机械行业开发的新型刀具,具有高效或创新工艺的特点,对推动行业加工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如为模具工业开发的插铣(钻)刀、多功能铣刀、大进给铣刀、牛角铣刀等刀具,对提高模具加工效率、革新模具加工工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收集本行业刀具的最新进展,为我所用,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先进的切削加工水平和领先的加工效率。此外,切削技术有一部分共性的成果,如代替焊接刀的可转位刀具、刮光车刀片和带前角的螺旋刃铣刀片等可转位刀片、可代替通用高速钢刀具的整体硬质合金钻头、立铣刀等刀具,这些刀具对提高量大面广的车、铣、钻工序的加工效率有普遍效果,并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明。但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因各种原因至今没有充分采用这部分技术,沿用着早已落后的刀具,从而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通用的先进切削技术和刀具,迅速改变刀具的落后面貌。我国是一个切削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制造业重要工业部门对先进刀具的需求。因此,加快切削技术的发展,掌握现代切削的核心技术,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完成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实现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日益紧迫。以上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是中达咨询整理的内容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9-11 02:03:071

一级建造师 模具现代制造技术 大专 这个专业能报考一级建造师么? 这个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发展而来的

这个专业属于工科相关专业,应该就可以。
2023-09-11 02:03:232

拿着2023年的步枪图纸和资料,回到1803年,忽略材料上的差距,在技术上能造出来吗?

技术理解力。
2023-09-11 02:03:33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涉及机械的课程有哪些

机械相关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
2023-09-11 02:04:072

模具是制造业吗?

当然是
2023-09-11 02:04:345

初中毕业该学什么技术好

如果成绩不是好,为了将来现在确实是需要学一门技术的,看看自己对哪方面有兴趣,然后来现在合适的专业。但是首先这两点要明确:第一、心里要明确,你所选择的,是以后要终身从事的工作,绝不是眼前的临时应对。能够终身从事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因为喜欢,所以情不自禁。因为喜欢所以不知疲倦。这是工作做出成绩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如果对这种研究的浓厚兴趣,每天面对瓶瓶罐罐,如何能够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你感兴趣的比什么都重要。第二、心里要明确,你所选择的,是你将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本事,不是一时的兴趣。我们大多数家庭,还不能做到,只顾兴趣,不管收入的程度。有一天父母老去,我们可以凭今天学的本事,承担起养活家人的重担,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今天选择什么技校和专业,要考虑的是学完之后的出路和收入,能否保证一生安稳。初中毕业生上技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市场未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去选择,如果成绩、家庭经济尚可,尽量选择五年一贯制大专的文化、技能双学历热门专业,以便于将来能具备考取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含量的专业对口领域文凭。男孩子可选择诸如机械制造、机械修理、机电一体化、各类车辆修理和驾驶技术等等。女孩子根据自身特点,可选择如电子商务、旅游、城轨、计算机技能等相关感兴趣的专业。那么初中毕业学技术,读什么技校比较好呢?首先应该是,条件好,管理规范的技校。其次是根据你想学的专业来选择技校,看哪所学校是你想学专业办得最好的,那就选哪所技校。
2023-09-11 02:05:073

大二了要专业分流,有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空调与制冷、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请问一下哪个专业好

我们学校机电一体化分配的好,05年毕业的。
2023-09-11 02:05:553

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的师资队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工作朱华炳 男 1963.09 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综合创新模块教学王连超 男 1965.10 副研究员 材料加工工程 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胡友树 男 1962.12 高级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阚绪平 男 1963.08 高级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范晓晶 女 1964.08 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贾明浩 男 1952.07 高级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李小蕴 女 1975.01 讲师 材料加工工程 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席 赟 男 1974.02 工程师 材料加工工程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吴 炜 男 1974.11 工程师 材料加工工程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曹 斌 男 1974.07 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 综合创新模块教学陶泽柳 男 1975.08 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盛英泰 男 1952.11 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亢 华 女 1960.03 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赵荣中 男 1966.11 工程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工电子模块教学张文祥 男 1979.10 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吕孝敏 女 1974.06 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彭 靖 女 1976.06 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周建峰 男 1977.08 助理工程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教学胡孔元 男 1984.11 助理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 综合创新模块教学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在教学中承担工作浦玉明 男 1953.05 技师 综合创新实训教学蒋 新 男 1952.01 技师 综合创新实训教学任祥东 男 1955.03 技师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孙家发 男 1954.07 技师 车工实训教学李治淮 男 1955.05 技师 铣工实训教学程 健 男 1966.01 技师 钳工实训教学梁发庆 男 1956.12 技师 钳工实训教学徐 勇 男 1959.02 技师 焊接实训教学孟 军 男 1957.12 技师 数控铣实训教学夏自定 男 1965.03 高级技工 综合创新实训教学陈树苗 男 1958.04 高级技工 综合创新实训教学苏智海 男 1966.10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花孺子 男 1959.11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丁 旭 女 1968.10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吴 平 女 1970.03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周义为 男 1957.06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李德荣 男 1959.11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王永文 男 1968.08 高级技工 车工实训教学夏菊桂 女 1964.01 高级技工 刨工、齿轮工实训教学王 健 男 1966.02 高级技工 磨工实训教学卢海峰 男 1957.07 高级技工 钳工实训教学金 林 男 1960.02 高级技工 钳工实训教学刘冠柳 男 1955.03 高级技工 铸工实训教学陈言贵 男 1954.02 高级技工 铸工实训教学汪启荣 男 1956.09 高级技工 锻工实训教学沈国强 男 1958.04 高级技工 冲压工实训教学郑培良 男 1962.10 高级技工 焊接实训教学周红卫 男 1966.10 高级技工 焊接实训教学裴宏军 男 1965.01 高级技工 焊接实训教学王志平 男 1957.12 高级技工 数控车实训教学刘 文 女 1967.10 高级技工 数控车实训教学宋 影 男 1966.02 高级技工 数控铣实训教学韩文军 女 1967.01 高级技工 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柳 帆 男 1962.07 高级技工 数控雕铣实训教学李占辉 男 1963.01 高级技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陆 明 男 1968.03 高级技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蒋 蕾 女 1970.06 高级技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奚剑飞 男 1955.01 高级技工 陶艺制作指导朱建中 男 1967.09 中级技工 数控车实训教学
2023-09-11 02:06:071

数控的专业资格是什么

问题一:数控专业需要什么证书 1、数控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从事生产管理、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操作,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改造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2、专业课程: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电气控制与PLC、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cad)、计算机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典型数控系统等。 偏向电的则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和应用,C程序设计,VF,V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自动控制理论,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 3、需要的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C程序设计,VF,VB程序设计)、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机械英语资格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等等。 问题二:数控技术是什么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 核心技能:掌握数控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数控加工设备,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具备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辅助设计与制造的能力。学生在校可报考计算机高新技术CAD、Pro/E绘图员、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资格证。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AutoCAD应用、MasterCAM应用、数控编程与加工、机床数控技术、数控故障诊断及维护、数控机床用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数控车铣操作考证综合实训等。 职业面向: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及维护、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岗位。 问题三:数控技术专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除了从事数各种控机床的操作,还可以从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数控编程;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的规划与编制;产品的品质检验与控制等。 问题四:数控技术的资格证书 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组合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高职院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高职院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适合高职院校组织培养。提供特殊的实训措施和名师指导等手段,促其成才。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对于以上各类数控人才,主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相同,专业课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特别加强实训内容和与企业实习的内容,因材施教,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在学校学习主要获得数控类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证书、AutoCAD中级证书、维修电工/机修钳工中级证书等。 问题五:数控技术专业有哪些职业职称和哪些专业证件。 2、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内容,各校不尽相同,但大体类似。 以下资料供您参考。(1) 三年制 高职专科专业特点: 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从事数控加工、编程、维护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 现代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气、液、电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 CAD/CAM技术、典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在现代制造业中从事数控技术与现代装备的运行、编程、维护和管理等技术工作。(2)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车、铣、磨、刨、钻等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调试和维护的方法;熟练掌握对材料应用及各类零件的工艺分析、规程制定、加工制造等技术;掌握电脑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并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培养可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维护、数控程序编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设置:机械制图、CAD/CAM软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配合、机械基础、电工学、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工艺与编程编制、企业管理等。专业技能:车工初级,全国制图员中级,数控车床编程及加工(中级) ,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就业去向:主要从事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语文》 《政治》 《体育》 《数学》 《英语》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与液压技术》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控机床编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金切原理与刀具》《金切机床》 《机床电气》 《车工工艺学》 《电工学》 《物理》《AutoCAD》 《数控机床结构》 《电子技术》 《机制工艺基础》《CAXA数控车V2实例》 《微机原理PLC应用》 问题六:数控专业证书有哪些 2、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内容,各校不尽相同,但大体类似。 以下资料供您参考。(1) 三年制 高职专科专业特点: 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从事数控加工、编程、维护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 现代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气、液、电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 CAD/CAM技术、典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在现代制造业中从事数控技术与现代装备的运行、编程、维护和管理等技术工作。(2)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车、铣、磨、刨、钻等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调试和维护的方法;熟练掌握对材料应用及各类零件的工艺分析、规程制定、加工制造等技术;掌握电脑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并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培养可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维护、数控程序编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设置:机械制图、CAD/CAM软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配合、机械基础、电工学、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工艺与编程编制、企业管理等。专业技能:车工初级,全国制图员中级,数控车床编程及加工(中级) ,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就业去向:主要从事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语文》 《政治》 《体育》 《数学》 《英语》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与液压技术》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控机床编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金切原理与刀具》《金切机床》 《机床电气》 《车工工艺学》 《电工学》 《物理》《AutoCAD》 《数控机床结构》 《电子技术》 《机制工艺基础》《CAXA数控车V2实例》 《微机原理PLC应用》 问题七:数控机床等级证书怎么分级的? 数控机床等级共分为5个等级: 1、五级/初级:凡取得中专(高职)毕业证书后,经相关专业培训后,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2、四级/中级: ( 1) 取得初级证书后,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 ( 2)具备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校)以上学历者; ( 3)企事业单位职工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 3、三级/高级: ( 1)取得四级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以上; ( 2)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后,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 ( 3)企事业单位职工从事本职业8年以上者。 4、二级/技师: ( 1)取得高级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技师培训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时,取得结业证书; ( 2)取得本职业高级证书,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 3)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高级证书,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者; ( 4)取得助理工程师,并在一线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5、一级/高级技师: ( 1)取得本职业技师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时,并取得结业证书; ( 2)取得技师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 3)取得工程师,并在生产一线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 4)取得讲师,并长期在职业技术院校(或技校)教学一线从事实习指导教学; ( 5)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在职业技术院校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者; ( 6)取得相同或相近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在生产一线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 问题八:数控专业需要的证书,名称是什么 数控车工分5个等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封皮都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里面写有等级依次类推 问题九:数控专业考什么证 女孩子心细做绘图比较合适,技术员或者编程员都不累,也不用整天在车间呆着。你要是学数控,你们学校应该能考计算机绘图员证书,对你来讲就比较合适。我也是学数控毕业的,有问题可以交流。 问题十:数控证书有那些? 初级:中专相关专业毕业 中级:大专相关专业毕业或取得初级后本行业工作2年 高级大专相关专业毕业后本行业工作3年或取得中级后本行业工作4年 数控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在普通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首先应由工艺人员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包括机床、刀具、定位夹紧方法及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同样,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也必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同时要将工艺参数、几何图形数据等,按规定的信息格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将此控制介质上的信息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我们将从零件图样到制作数控机床的控制介质并校核的全部过程称为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简称数控编程。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的重要步骤。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应保证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同时应能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充分的发挥,以使数控机床能安全可靠及高效地工作。 一般来讲,数控编程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零件图样、工艺处理、数值计算、编写加工程序单、制作控制介质、程序校验和首件试加工。 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与要求如下: 1.分析零件图 首先要分析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批量、毛坯形状和热处理要求等,以便确定该零件是否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或适合在哪种数控机床上加工。同时要明确加工的内容和要求。 2.工艺处理 在分析零件图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如采用的工夹具、装夹定位方法等)、加工路线(如对刀点、换刀点、进给路线)及切削用量(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等)等工艺参数。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处理是数控编程的前提和依据,而数控编程就是将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程序化。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时,要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加工顺序、加工路线、装夹方式、刀具及切削参数等;同时还要考虑所用数控机床的指令功能,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尽量缩短加工路线,正确地选择对刀点、换刀点,减少换刀次数,并使数值计算方便;合理选取起刀点、切入点和切入方式,保证切入过程平稳;避免刀具与非加工面的干涉,保证加工过程安全可靠等。有关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第2章2.3节及2.4节中作详细介绍。 3.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的几何尺寸、确定的工艺路线及设定的坐标系,计算零件粗、精加工运动的轨迹,得到刀位数据。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如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的轮廓加工,要计算出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如果数控装置无刀具补偿功能,还要计算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坐标值。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如由非圆曲线、曲面组成的零件),需要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逼近,根据加工精度的要求计算出节点坐标值,这种数值计算一般要用计算机来完成。有关数值计算的内容,我们将在第3章中详细介绍。 4.编写加工程序单 根据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刀具号码、刀具补偿量、机床辅助动作及刀具运动轨迹,按照数控系统使用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的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的程序单,并校核上述两个步骤的内容,纠正其中的错误。 5.制作控制介质 把编制好的程序单上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作为数控装置的输入信息。通过程序的手工输入或通信传输送入数控系统。 6.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编写的程序单和制备好的控制介质,必须经过校验和试切才能正式使用。校验的方法是直接将控制介质上的内容输入到数控系统中,让机床空运转,以检查机床的运动轨迹是否正确。在有CRT图形显示的数控机床上,用模拟刀具与工件切削过程的方法进行检验更为方便,但这些方法只能检验运动是否正确,不能检验被加工......>>
2023-09-11 02:06:381

技校里面有什么专业?

1、汽车维修/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商务及直播营销学汽车维修技术是有前途赚钱快的一门技术,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中国市场,汽车行业的竞争其实也是汽车技术的革新和竞争,是汽车技术人才的竞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前途一片光明。2、新媒体、直播营销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短视频,直播营销很重要,它也有了创新,有了非常多的新技术新工作方式产生。比如,现今还在火爆的自媒体运营、网络直播等等,都是传媒技术创新的产物。虽然,这个专业看着很是高深,但是其实也是遵循一个规律发展的,也是有技术可言的。所以,人们只需要去掌握相关的技术,也能够混出一片名堂来的。3、高铁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每个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将持续建设。比如地铁、城轨、轻轨、磁悬浮、火车及其他交通机电类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地铁、轻轨、火车等交通类企业及单位从事售票员、安检员、列车员、站内指挥管理员、司机、乘务长、乘务员、行车调度员、车辆检修、车辆制造等工作。所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的广泛。
2023-09-11 02:06:492

数控机床的历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至高无上的真理,谁能够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够在发展中取得主动权,取得巨大的突破与成就。 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定义、发展阶段及历史、世界机床强国及我国的机床发展情况,并对数控机床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描述,说明数控机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搜查相关资料,加深了我对机械专业尤其是数控机床的了解,同时明确了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和未来的深造方向。 【关键字】 发展史 机床强国 发展趋势 一、 名词说明 数控,即数字控制(Numerial Control,简写为NC)。 数控技术,即NC技术,是指用数字化信息(数字量及字符)发出指令并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 目前,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支撑,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 因此,世界上个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数控机床(Numeri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指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 国际信息处理联盟第五次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的定义是:“数控机床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使用代码或其他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它是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体,采用数控装置或计算机来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一般通用机床在加工零件时的各种动作(如启动、加工顺序、改变切削量、主轴变速、选择刀具、冷却液开停以及停车等)的人工控制,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高自动化的光、机、电一体化的数控设备。 二、 数控系统发展阶段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 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 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 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 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 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 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 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 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 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 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 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 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 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 三、数控机床发展史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 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 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 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 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 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 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 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 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mdash——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 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 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四、世界强国及我国的数控机床发展状况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 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 美国:机床开发以基础科研为主 美国的特点是, *** 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 当今美国不仅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 如Haas、Fadal公司等。 美国在发展数控机床上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 *** 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 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德国:机床开发注重实用 德国 *** 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稳步前进。 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与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 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日本:机床开发先仿后创 日本 *** 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提出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充足的研发经费,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 日本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并改进和发展了两国的成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日本也和美、德两国相似,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 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 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 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 在策略上,首先通过学习美国全面质量管理变为职工自觉全体活动,保产品质量,进而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开道。 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狠抓关键,突出发展数控系统。 日本FANUC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 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国内约占7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 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 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 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2003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 目前正在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1999年,我们国家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是5-8%,目前预计是15-20%之间。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国民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各厂家也在努力追赶。 国内买机床最多的是军工企业,一个购买计划里,80%是进口,国产机床满足不了需要。 今后五年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不过就目前国内的需要来讲,我国的数控机床目前能满足中低档产品的订货。 五、数控未来发展的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 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 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 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 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 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2、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 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 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 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 对开放式系统进行研究。 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 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 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 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 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2)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 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 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 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 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 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2023-09-11 02:07:021

成都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到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9公里起点: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进入新新路2.沿新新路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新军路3.沿新军路行驶360米,直行进入新新路4.沿新新路行驶10米,稍向右转进入新新街5.沿新新街行驶490米,左转进入宝光大道中段6.沿宝光大道中段行驶390米,调头进入宝光大道中段7.沿宝光大道中段行驶210米,到达终点终点: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23-09-11 02:07:421

单招都有哪些专业 什么专业比较好

  现在的高中生越来越搞不清选择什么专业好了,只因为专业实在是太多了。到底哪些专业值得选择,可是成为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于是我看不下去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单招都有哪些专业 什么专业比较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单招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单招专业类别比较多,其中比较热门的,就业前景好的几大单招专业包括计算机技术专业、民航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以及汽车维修专业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    民航管理专业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薪资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形来看,薪资普遍较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高职专业中的文化教育大类。考生家长比较熟悉,也是文科类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学前教育及相关领域从事保教工作,具有较高素质技能型幼儿园教师及社会工作者。主要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    数控加工专业   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控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汽车维修专业   学习好汽修,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其中尤其以汽修、数控等热门专业为代表,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    高职单招热门的专业:1.工程造价专业   高职单招考生选择工程造价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造价计价、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知识。   毕业以后的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单招考生可以在工程咨询公司以及一些建筑公司从事施工类和装潢装饰类的工作,在工程监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可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类的工作,也可以在审计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松狮相关工程造价类的工作。    2、高职单招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单招考生需要学习现代商务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未来电子商务毕业的单招学生可以从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站维护与营销以及在网络调研方面的高级技术性应用专业人才。    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也是高职单招的报考热门   高职单招考生选择电器工程与自动化专业需要学习电气工程方面的运动控制和工业过程控制以及电力方面的电子技术以及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类的设计和分析运营工作。    拓展阅读:男生单招热门专业   1、计算机应用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不等   随着世界产业转移的加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大量的软件开发业务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国家。目前软件外包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一般软件开发人员,就业前景广阔。    2、汽车制造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随着长安福特三工厂、北汽重庆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汽车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的“钱”景很大。    3、电子商务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4、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今年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650亿元,“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初具雏形,形成设计吞吐能力350万标箱;新增3~4家主营收入上10亿元的本土物流企业,引进6~10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专业的物流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的宠儿。    5、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53.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增速延续开年以来30%以上的高速增长。建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6、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    7、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金融业成为重庆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已建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
2023-09-11 02:07:541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院怎么样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院是一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本科高校。以下是对石院的评价和介绍:1、学科专业:石院设有多个学院,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该校的主要专业集中在工程技术方向,如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2、师资力量:石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导和支持。3、实践教学:石院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院与众多企事业单位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和实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科研成果:石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科研平台,促进了他们的科研能力的培养。5、就业情况:石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许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石家庄工程技术学院的专业1、土木工程专业:这是石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培养学生在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学生将学习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建设和管理各类工程项目做好准备。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技能。学生将学习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是一个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专业,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学生将学习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电气系统的设计、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技术,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将学习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技术、室内环境控制等知识,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5、工程管理专业:这是一个注重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培养学生在工程管理和项目运营方面的能力。学生将学习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技能,为各类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支持。
2023-09-11 02:08:021

是做钢结构工作好还是数控车床好

数控车床好数控系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数控机床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达到现代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技术特征: 1、高速、高效 机床向高速化方向发展,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超高速加工技术对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100000r/min)、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min,切削进给速度高达60m/min)、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随着超高速切削机理、超硬耐磨长寿命刀具材料和磨料磨具,大功率高速电主轴、高加/减速度直线电机驱动进给部件以及高性能控制系统(含监控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解决,为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提供了技术基础。 目前,在超高速加工中,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5000~8000m/min以上;主轴转数在30000转/分(有的高达10万r/min)以上;工作台的移动速度(进给速度):在分辨率为1微米时,在100m/min(有的到200m/min)以上,在分辨率为0.1微米时,在24m/min以上;自动换刀速度在1秒以内;小线段插补进给速度达到12m/min。 2、高精度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10nm),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当前,在机械加工高精度的要求下,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甚至更高;超精密加工精度进入纳米级(0.001微米),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0.01~0.05微米,加工圆度为0.1微米,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03微米等。这些机床一般都采用矢量控制的变频驱动电主轴(电机与主轴一体化),主轴径向跳动小于2μm,轴向窜动小于1μm,轴系不平衡度达到G0.4级。 高速高精加工机床的进给驱动,主要有“回转伺服电机加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两种类型。此外,新兴的并联机床也易于实现高速进给。 滚珠丝杠由于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不仅精度能达到较高(ISO3408 1级),而且实现高速化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迄今仍为许多高速加工机床所采用。当前使用滚珠丝杠驱动的高速加工机床最大移动速度90m/min,加速度1.5g。 滚珠丝杠属机械传动,在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弹性变形、摩擦和反向间隙,相应地造成运动滞后和其它非线性误差,为了排除这些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993年开始在机床上应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由于是没有中间环节的“零传动”,不仅运动惯量小、系统刚度大、响应快,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和加速度,而且其行程长度理论上不受限制,定位精度在高精度位置反馈系统的作用下也易达到较高水平,是高速高精加工机床特别是中、大型机床较理想的驱动方式。目前使用直线电机的高速高精加工机床最大快移速度已达208 m/min,加速度2g,并且还有发展余地。 3、高可靠性 随着数控机床网络化应用的发展,数控机床的高可靠性已经成为数控系统制造商和数控机床制造商追求的目标。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在P(t)=99%以上,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就必须大于3000小时。我们只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如主机与数控系统的失效率之比为10:1(数控的可靠比主机高一个数量级)。此时数控系统的MTBF就要大于33333.3小时,而其中的数控装置、主轴及驱动等的MTBF就必须大于10万小时。 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但是,可以看到距理想的目标还有差距。 4、复合化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无用时间消耗在工件搬运、上下料、安装调整、换刀和主轴的升、降速上,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无用时间,人们希望将不同的加工功能整合在同一台机床上,因此,复合功能的机床成为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 柔性制造范畴的机床复合加工概念是指将工件一次装夹后,机床便能按照数控加工程序,自动进行同一类工艺方法或不同类工艺方法的多工序加工,以完成一个复杂形状零件的主要乃至全部车、铣、钻、镗、磨、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加工工序。就棱体类零件而言,加工中心便是最典型的进行同一类工艺方法多工序复合加工的机床。事实证明,机床复合加工能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节省占地面积特别是能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 5、多轴化 随着5轴联动数控系统和编程软件的普及,5轴联动控制的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开发热点,由于在加工自由曲面时,5轴联动控制对球头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并且能使球头铣刀在铣削3维曲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切速,从而显着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而在3轴联动控制的机床无法避免切速接近于零的球头铣刀端部参予切削,因此,5轴联动机床以其无可替代的性能优势已经成为各大机床厂家积极开发和竞争的焦点。 最近,国外还在研究6轴联动控制使用非旋转刀具的加工中心,虽然其加工形状不受限制且切深可以很薄,但加工效率太低一时尚难实用化。 6、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智能加工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数字化网络技术和理论的加工,它是要在加工过程中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以解决加工过程许多不确定性的、要由人工干预才能解决的问题。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 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 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世界上正在进行研究的智能化切削加工系统很多,其中日本智能化数控装置研究会针对钻削的智能加工方案具有代表性。 7、网络化 数控机床的网络化,主要指机床通过所配装的数控系统与外部的其它控制系统或上位计算机进行网络连接和网络控制。数控机床一般首先面向生产现场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然后再经由因特网通向企业外部,这就是所谓Internet/Intranet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最近业界又提出了数字制造的概念。数字制造,又称“e-制造”,是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国际先进机床制造商当今标准配置的供货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量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在进口数控机床时要求具有远程通讯服务等功能。机械制造企业在普遍采用CAD/CAM的基础上,越加广泛地使用数控加工设备。数控应用软件日趋丰富和具有“人性化”。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等高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为工程技术人员所追求。通过软件智能替代复杂的硬件,正在成为当代机床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数字制造的目标下,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改造,ERP等一批先进企业管理软件已经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8、柔性化 数控机床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线(FMC、FMS、FTL、FML)向面(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FA)、体(CIMS、分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完善;CNC单机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CAD、CAM、CAPP、MTS联结,向信息集成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9、绿色化 21世纪的金切机床必须把环保和节能放在重要位置,即要实现切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化。目前这一绿色加工工艺主要集中在不使用切削液上,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干切削一般是在大气氛围中进行,但也包括在特殊气体氛围中(氮气中、冷风中或采用干式静电冷却技术)不使用切削液进行的切削。不过,对于某些加工方式和工件组合,完全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切削目前尚难与实际应用,故又出现了使用极微量润滑(MQL)的准干切削。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15%的加工使用了干和准干切削。对于面向多种加工方法/工件组合的加工中心之类的机床来说,主要是采用准干切削,通常是让极微量的切削油与压缩空气的混合物经由机床主轴与工具内的中空通道喷向切削区。在各类金切机床中,采用干切削最多的是滚齿机。 总之,数控机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制造业向着高效、优质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和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制造业将迎来一次足以撼动传统制造业模式的深刻革命。
2023-09-11 02:08:331

浅谈虚拟制造技术及发展应用论文

浅谈虚拟制造技术及发展应用论文   虚拟制造技术是在 CAD/CAM/CAE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CAD/CAM/CAE技术为虚拟制造的实现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如建模技术、分析优化技术、制造过程仿真技术 、分析评价技术、设计分析评价技术和产品信息集成 、转换 、共享技术等。特别是特征建模技术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虚拟制造技术超越了CAD/CAM/CAE技术,CAD/CAM/CAE技术主要考虑产品本身信息的集成与建模,而虚拟制造技术还要考虑加工过程的建模等问题。   1. 虚拟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虚拟制造技术VMT(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思想。它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对产品从设计、加工和装配、检验、使用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和仿真。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模拟出产品及其性能和制造过程,以此来优化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过程,优化生产管理和资源规划,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   2. 虚拟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   2.1 运用信息技术对制造系统的要素进行全面仿真和高度集成   通过产品模型、过程模型和资源模型的组合与匹配来仿真特定制造系统中的设备布置、生产活动 、经营活动等行为, 优化制造系统各要素(人、技术、管理 、环境等)的整体配置.从而确保制造系统的可行性 、合理性 、经济性和高适应,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2 人与虚拟制造环境交互的自然化   虚拟制造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使研究者能够沉浸到由模型创建的虚拟环境中去,通过多种感知渠道直接感受不同媒体映射的模型运行信息,并利用人本身的智能进行信息融合,产生综合映射,从而深刻把握事物的内在实质。人与虚拟制造环境的交互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也有利于对生产人员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异常工艺的应急处理等,加快企业人才的培养速度。   3 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   3. 1 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内容   由于虚拟制造涉及的技术领域极其广泛,并且许多技术并非虚拟制造所特有,有些技术在其它领域也早有研究和应用,如 CAD/CAM/CAE技术为虚拟制造的实现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多媒体远程通讯 、网络技术、信息集成 、三维实体建模技术等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制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虚拟制造无论在基础研究 ,还是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信息集成技术在虚拟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虚拟制造技术并不是已有各单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对制造知识进行系统化组织,对工程对象和制造活动进行全面建模,在相关理论和已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集成。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虚拟制造技术针对产品生产与制造过程的拟实仿真、制造企业活动知识抽取、系统过程评价的中断介入等,这需要有高计算能力 、高速度、低成本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撑,而目前软件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硬件 ,虚拟制造技术要真正成为现代制造技术利器,还有许多相关技术有待研究和开发,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3.2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可分为软硬两个方面。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完善之中,相比之下,软件方面的开发远远落后于硬件。   软件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制造系统建模 、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仿真以及可制造性评价等。软件技术是创建高度交互的、实时的、逼真的虚拟环境所需的关键技术。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考虑虚拟环境的建模以及所建环境的可交互 性、可漫游性等。   软件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有可视化技术,即将各种信息以一种有意义 、可理解的虚拟方式显示给用户;环境构造技术开发,即一种像通用操作系统那样的环境,以便促进可视化和其它VM功能;信息描述技术,即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义或语法表达不 同的信息,集成结构技术,建立硬件和软件技术;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中设计制作实时系统模拟的过程;方法论,找出用于开发和使用VMS 的方法;制造的特征化技术。获取、测量和分析影响制造过程中材料去处的变量;VMS 的实施、测量和检验技术;在VM 环境下的人——机、人——人等关于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评价和优化技术。   硬件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有输入/输出设备,如头盔式立体显示器(HMD ) ,适用的计算机屏幕、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三维鼠标、数据衣服、虚拟音响设备;与输入/输出有关的存储信息设备;能支持各种设备、数据存储和高速运算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按用户需求实时提供高质量画面的能力;网络体系结构设备和不同站点的硬件设备(如小型机、图形工作站、PC 机等)。   通过软硬技术的结合,建立虚拟现实计算平台,在VRS 中综合处理各种输人信息并产生作用于用户的交互性输出结果的计算机系统。   4. 结束语   虚拟制造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本文从虚拟制造的特点、虚拟制造的研究内容以及几个关键技术出发,对虚拟制造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和评议。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制造系统建模和仿真以及面向虚拟产品开发全过程的集成系统等有待研究和开发,相信通过全世界虚拟制造研究人员的努力,数字化制造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 黄炜.虚拟制造技术及其研究.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11)   [2]肖田元.虚拟制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贾广飞,葛敬霞,印建平.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4] 薛浩然.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策略浅析.山西电子技术 ,2003, (3):37—38. ;
2023-09-11 02:08:421

男孩学什么专业比较好

男生一般具有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优势,比如学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竞技、网络安全、影视动漫、轨道交通等等,都非常适合。
2023-09-11 02:09:123

男孩学什么专业好?

男孩学什么专业好?男生学技术,选择好就业的技术,现在比较好的技术,就是学厨师技术,学厨师好就业,西餐,西点,中餐,都可以选择学习,可持续性发展强,有前景。
2023-09-11 02:09:315

专升本选什么专业好?

机械制造专业还是不错,至少就业可以保证,不然可以考虑去读土木方面的,或者IT方向的,这两个现在社会需要
2023-09-11 02:10:254

直线导轨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直线运动导轨的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依按摩擦性质而定,直线运动导轨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导轨、滚动摩擦导轨、弹性摩擦导轨、流体摩擦导轨等种类。直线轴承主要用在自动化机械上比较多,像德国进口的机床,折弯机,激光焊接机等等,当然直线轴承和直线轴是配套用的.像直线导轨主要是用在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机械结构上!    直线导轨特点(1) 具有互换性  由于对生产制造精度严格管控,直线导轨尺寸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准内,且滑块有保持器的设计以防止钢珠脱落,因此部份系列精度具可互换性,客户可依需要订购导轨或滑块,亦可分开储存导轨及滑块,以减少储存空间。(2) 自动调心能力  来自圆弧沟槽的DF(45-°45)°组合,在安装的时候,藉由钢珠的弹性变形及接触点的转移,即使安装面多少有些偏差,也能被线轨滑块内部吸收,产生自动调心能力之效果而而得到高精度稳定的平滑运动。(3) 所有方向皆具有高刚性  运用四列式圆弧沟槽,配合四列钢珠等45度之接触角度,让钢珠达到理想的两点接触构造,能承受来自上下和左右方向的负荷;在必要时更可施加预压以提高刚性。  直线导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滚动导引,是由钢珠在滑块跟导轨之间无限滚动循环,从而使负载平台沿着导轨轻易的高精度线性运动,并将摩擦系数降至平常传统滑动导引的五十分之一,能轻易地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滑块跟导轨间末制单元设计,使线形导轨同时承受上下左右等各方向的负荷,专利的回流系统及精简化的结构设计让HIWIN的线性导轨有更平顺且低噪音的运动。
2023-09-11 02:10:552

解释什么是数控车床的智能化、模块化、柔性化、开放化

智能化就是自动的意思,逻辑非常强。模块化就是机床的各种功能由几个模块来实现,某个模块坏了或要升级某个功能可以直接换模块维修升级方便。柔性化是指装夹工件以及对刀方便,装夹不需要费时间找基准。开放话是指数控系统更加开放能够接收各种编程软件的程序,扩展性强。比方说德国力士乐正在开发的力士乐数控系通采用的就是开放微软Windows XP系统。简单的给你说了下 。
2023-09-11 02:11:05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交通方式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指南:在南阳火车站坐15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南省人民政府、由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这里有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国家森林公园和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上,南阳名人辈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二月河、五笔输入法创始人王永民等,都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光添彩。南阳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这些,都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院1973年创建于河南省济源市,时名五三一机械工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中原机械工业学校,1979年搬迁到南阳市,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34年来,学院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隶属关系虽几经变迁,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军工,服务社会的宗旨,目前是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国防科工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单位。 学院目前占地657亩,校舍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90万元,图书馆藏书65万册,实验、实训室152个,建有86个稳定的院外实训基地。 学院现代教育设施齐全,建有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30余个,网络机房可供千人同时上机。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设置有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9个教学系部,开办有29个高职专业,其中火工工艺与爆炸技术等4个专业为军工特有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以现代制造技术类专业为重点,以军工专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作为事关学院兴衰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逐步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数量适宜、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技能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423人。高级职称教师14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0人,双师型教师2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程时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潘垣等16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顾问。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目前有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院级教改试点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15门;有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21项,其中通过省级、市厅级鉴定科研项目20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62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13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75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机加类、土工类、电气类、计算机类、化工类、经济管理类共计42个工种的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学院是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数控类紧缺人才基地,是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认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全国计算等级考试试点、剑桥商务英语(BEC)考点、再就业培训定点学校,可以开展条形码技术、ISO9000(内审员)、BEC(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秘书资格、普通话水平测试、AUTOCAD等资格认证工作。 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鲜明的军工特色: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2006年成立的以河南省国防科工委为主导、以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的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为学院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院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形势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2006年学院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 34年来,学院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3万余名高素质毕业生,他们以全面的思想素质、过硬的职业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三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4.4%以上,成为展示学院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尤其是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5%,在全省同类院校就业率排行榜中处于领先地位。出口畅带来进口旺,2006年三年制高职报考我院的第一志愿率达211%,报到率100%。 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军工,服务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院不仅为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而且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河南日报》、《河南教育(高教版)》、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媒体多次介绍学院的办学成就,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和办学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院也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学院34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多年来对学院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心血的各级领导。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宝庆,原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来金烈,河南省原省委书记马忠臣等领导曾到学院指导工作,肯定学院的办学成绩,对学院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蓝图。志存高远的河工人正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谨遵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秉承和谐、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协同攻关的创新精神、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同心同德,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用智慧和汗水奏响未来发展的最强音,向着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 河南省南阳市工农路291号邮政编码:473009
2023-09-11 02:11:141

我今年17岁. 天津的.我学的3+2数控专业 大专在中德上 不知道以后毕业后每月工资大概多少

数控是个很好的专业,未来也是不错的,但是你学到多少,你的能力怎么样,有实际操作能力吗??如果只是纸上说,很难,但是一旦有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那高资很高,必竟这行业和人都很捑的如果你能力好,会有3000----5000可能更我,如果不好找,就做打杂的 不是我洨你冷水..看看下面的也许对你有点用!!1什么是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加工精度高,质量容易保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掌握数控车床的加工编程技术尤为重要数控机床发展趋势--------------------------------------------------------------------------------4月19日从第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获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 高性能:随着数控系统集成度的增强,数控机床也实现多台集中控制,甚至远距离遥控。高精度: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和加工件的精度越来越高,而精度的保持性要好。高速度:数控机床各轴运行的速度将大大加快。高柔性: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将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将管理、物流及各相应辅机集成柔性制造系统。模块化:数控机床要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就必然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利于制造商又有利于客户。 我国近几年数控机床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差,外观质量差,产品开发周期长,应变能力差。为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关专家建议机床企业应在以下6个方面着力研究:1.加大力度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数控机床的无故障率。2.跟踪国际水平,使数控机床向高效高精方面发展。3.加大成套设计开发能力上求突破。4.发挥服务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5.多品种制造,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6.模块化设计,缩短 开发周期,快速响应市场。 数控机床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国内国际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但竞争也会加剧,我们只有紧跟先进技术进步的大方向,并不断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冶金报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1.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1.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1.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1.4.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1.4.2 关于数控标准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2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3.1 战略考虑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3.2 发展策略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3-09-11 02:11:241

谁知道自动化(数控技术)是学的什么东东啊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数控专业人才更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数控技工”的现象。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2023-09-11 02:11:481

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业好还是考研好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 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毕业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为: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 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 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 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 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 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 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 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2023-09-11 02:11:592

洛阳理工学院都有什么专业呀,能否提供一些招聘信息,谢谢了 各位大侠!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中小型城镇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技术及应用(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和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研究、新技术产品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林、花卉、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对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影响,是当今21世纪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细胞学、酶制剂工艺学、发酵工程、商品花卉、食用菌、植物组培技术、分子生物学、生化生产工艺等29门课程。工业分析与检验(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对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商品等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进行分析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凡是涉及物质性质的研究及生产部门都离不开工业分析,因此工业产品分析被称之为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的“眼睛”,素有“火眼金睛”专业之称。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电工技术、计算机基础与语言、分析仪器、仪器分析、化学分离法、有机分析、污染物监测、AutoCAD、文献检索、工业产品分析等26门课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模具设计、材料改性、成型加工生产、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复合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复合材料进行材料、结构、工艺设计与开发、性能测试和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材料工程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生产、设计、质量检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年)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筑装饰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适应小康社会建设需求的新兴专业,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办学方针,我们立足于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现代装饰设计理念的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我系拥有配置先进的专业计算机机房,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技能培训三年不断线,能够熟练掌握3DMAX、hotoshop、CAD等专业设计软件、施工管理和预算软件。我系拥有专业美术教室、画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技能的培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策划、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我系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各地,就业率达100%。全系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向上、教风严谨、学风积极向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通过本专业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您将会掌握各种风格的建筑装饰设计理念,能够进行不同功能建筑的装饰设计,绘制出美观、实用、时尚的装饰设计效果图,做出完整的装饰施工材料报价、预算以及规范的装饰设计投标文件。建筑工程技术(三年) 建筑工程专业是洛阳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主干专业,有20余年的招生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实验设施完善、实训基地遍布大型的设计、施工单位。我系现有教职工26人,其 中5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梯队合理,教学管理规范 、 严格,教师均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专业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全系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我系拥有配置先进的专业计算机机房,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技能培训三年不断线,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和预算软件。系基础实验室2002年顺利通过省教委专家组的评估,实验设备总价值达180万元,可开设教学计划规定的建材、测量、土工、力学、结构实验共50多项,并承担科研及工程试验。洛阳市的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均有我系挂牌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提供了基地。全系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向上、教风严谨、学风积极向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建筑工程专业自1983年招生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实用型技术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过本专业三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您将掌握一般房屋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方法,熟悉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招投标程序知识;您将会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制施工图的技能以及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毕业后您将可以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中介咨询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将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建工类供热通风与空调有关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监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造价(三年)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及道路桥梁工程概预算、结算与报价和工程管理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您将拥有熟练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编审工程概预(决)算的能力、编制工程招标报价文件的能力、进行工程成本分析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国家注册师的任职资格,加之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大量的实训基地,将为您顺利完成学业,早日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工程监理(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建设工程监理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给排水工程技术(三年) 土木工程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招生已经有15年的历史。本专业培养建筑及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地区给排水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我系给排水专业拥有一支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洛阳市设计院和省内外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市政工程公司,均有我系挂牌的实训基地,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我系拥有配置先进的专业计算机机房,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技能培训三年不断线,能够熟练掌握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和预算软件。全系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向上、教风严谨、学风积极向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通过在校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您将掌握建筑的自来水、热水、消防、水景等供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城市以及小区给水排水体系的设计原理、方法,能从事中小型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管道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能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预算编制等业务工作。相信该专业三年的培养会为您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三年) 房地产业是现代社会发展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为精通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本专业拥有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等领域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师资力量,将 为 您的成长提供优良的专业学习环境。我系拥有配置先进的专业计算机机房,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技能培训三年不断线,能够熟练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经营、设计、施工和预算软件。在洛阳市的各房地产开发公司、房管局、土地规划局、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均有我系挂牌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提供了基地。全系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向上、教风严谨、学风积极向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通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您将会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开发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物业管理、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房地产业的发展历史、走势、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房地产业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理念,为将来从事房地产业的投资分析、开发经营、营销策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预算等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中介咨询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建筑设计、施工单位一展宏图。机械设计与制造(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在机械行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非标设备设计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 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设计一般机械设备及制造并实现自动控制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公共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子与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加工技术、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电器、自动控制、单片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CAD二次开发技术、C语言、CAD二次开发、ProE等。 从事职业: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机械行业的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机械设计、设备改造、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数控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和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公共英语、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数控加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机床电器、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机床概论、数控机床、数控原理及编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CAD二次开发、PROTEL、ProE等。 从事职业: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工作,也能开发数控加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软件。模具设计与制造(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及模具维修,模具制造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在机械、船舶等行业从事焊接结构及焊接工艺设计、焊接设备操作、生产过程管理等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技术人才。 工业设计(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在设计领域、运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从事工业产品造型的开发及相关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相互交叉、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机电行业的各类企业和研究单位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CAD/CAM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及软件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C语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机械CAD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数控加工技术、CAM软件应用、3D造型与动画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模具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从事职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机电行业的各类企业和研究单位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CAD/CAM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及软件开发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技术发展、既懂机又懂电的双重工程技术人才。在要求比较扎实地掌握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于生产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能够设计一般机械设备的控制电路并进行过程分析,具有能够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改造机械设备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公共英语、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机械基础、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拖动、检测技术、工厂电气、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C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CAD二次开发、PROTEL、ProE等。 从事职业: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控制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计算机软件应用及硬件的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三年) 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强、弱电与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电机与拖动、工厂电气设备、交流调速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现代建筑供电、继电保护、现代监控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控原理、微机控制、现代自控系统仪表及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应用、微机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外语。 从事职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电子、电工、工业自动化及供用电等项目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工作,且适合从事自动化控制项目的技术改造、设备维护及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与开发工作。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过程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生产过程检测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安装、调试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力系统电气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调试、维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集中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工艺分析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检测、分析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具有选择、改进和制定检测、分析方法,解决实际检验、检测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调试、维护检测、分析仪器仪表技能,并能够从事各种检验、检测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技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仪表、有机分析、仪器分析、污染物检测、文献检索、AutoCAD、检测技术等26门课程。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建材、冶金等行业的生产设备设计、生产、制造、维修、管理及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在汽车制造或汽车维修行业从事汽车制造工艺设计及工艺装备设计,汽车维修、运行、检测、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三年) 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信息处理,软、硬件维护以及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组网、建网及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计算机控制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VC++、网页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软件开发工具(PB)编译方法、电子商务原理与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各类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专业英语等。 从事职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与维护,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等工作。
2023-09-11 02:13:091

双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有些什么专业

双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幼儿教育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及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专业。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3G那一块的,还有房地产那一块的,啥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证券与金融,室内设计,广告设计,数控,家具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法律,制造技术系。商旅外系。房地产系。电子信息技术系。会计系。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4年9月,是成都市最早开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形体房、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并有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琴房、美发室、美容室、化妆室、客房室、餐饮室、画室等实习实作场地。学校2001年被确认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23-09-11 02:13:181

学数控技术有前途吗

学数控技术绝对是有首先,数控技术是制造业的基础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你将有机会从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机床维护等工作,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骨干。其次,数控技术是一种集传统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光机电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数控技术不仅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行业,对数控技术的需求量非常大。总之,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果你对制造业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那么学习数控技术将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2023-09-11 02:13:282

在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B毕业的是什么证书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地处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吉山村,紧邻橄榄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学院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正在紧张建设中的新校区位于广州科学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院目前设有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商务英语系及基础教学部、实训处、信息中心等教学部门。开设现代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模具设计与制造、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与法律、会展管理、国际会计与结算、国际货运代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数码与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装潢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16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3700多人。  教学设施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科研楼及设施齐全的学生宿舍楼等,配备先进教学实操设备,配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电工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国际贸易模拟实操、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动漫艺术设计、3D技术、摄影技术、服装设计等40多个专业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现藏书21万册,电子图书4万余册,配有先进的借阅系统和电子阅读器供学生借阅。还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院与珠三角地区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就业通道。  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双师型、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8%以上。院领导、各系(部)主任及相当部分的专任教师都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长期从事过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相当丰富的高校教学和管理经验。我们中间有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国外名牌大学工作过的教授,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课程的负责人,重点项目的主持人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也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改革创新作出成绩的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还有一批从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与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训基地和学生校外工学结合的技能指导。  教学改革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教高16号文精神,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操能力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一进校就要求学生用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中的条款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毕业时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把努力打造“具有一定行业知识、掌握最新职业技能、善于独立开发应用、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最终培养目标。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考证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以此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学院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校园网和教学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和校园管理。  办学特色  一、 以教高16号文为指针,规范人才培养模式。  1、学院专门成立了素质教育办公室,依据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制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在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中,突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技能资格指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及其学业的发展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同时加强学生家健康心理教育,定期举行“心理咨询”帮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上进的大学生。  2、 根据16号文件精神,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严格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把分析、评价反馈等每学期的评教活动制度化,完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评
2023-09-11 02:13:551

模具制造师

  模具设计师指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等方面的工作人员。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之前先做出一个模型,而模具设计师就是设计这个模型的人。  模具设计是很复杂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套模具之间必须恰到好处地配合。比如一个随身听需要近百套模具制作出来,每一个配件之间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  [编辑本段]主要工作内容  模具设计师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  2: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5:模具的生产以及后期管理维护。  [编辑本段]相关专业分析  模具设计在专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出现频率很高,在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这是一个集理工与技工于一体的热门专业。但是,在本科专业里面,有的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模具设计方向,其直接对应的专业则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个专业在一些学校会细分为焊接工艺与设备方向、铸造工艺与设备方向、金属压力加工方向,毕业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方面的工作。对于追求产品外形时尚优美的企业来说,工业设计专业是模具设计师培养的“摇篮”,他们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机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拥有灵敏的艺术触觉。  [编辑本段]申报条件  1、三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三级模具设计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二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三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2)取得三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二级模具设计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三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编辑本段]职业培训  培训期限及场地设备  三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280标准学时;二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配备计算机、教学投影仪、教学互动网络连接控制台,配有相关通用机械CAD/CAF和模具CAD/CAE软件,具有宽带上网条件。  推荐培训资料  1、《模具设计师鉴定要素细目表(三级)》(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塑料模方向:  (1)翁其金,塑料模塑成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郭铁良,模具制造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倪森声,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4)彭建声、秦晓刚,模具技术问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3、冷冲模方向:  (1)翁其金,冷冲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郭铁良,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冲压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罗晓霞,模具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专业能力考核采用实际操作方式。  [编辑本段]职业特征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业装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劳动部发布的新职业中,也包括了模具设计师。其实模具设计师在我国已经至少有20年的历史了,只是近年来中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模具设计师才因此被列为新职业。  职责:设计产品最初模型  模具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等。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之前先做出一个模型,而模具设计师就是设计这个模型的人。  虽然摊到每一个产品上的成本并不高,但一个模具的价钱往往很高,一般的模具三、四千元,贵的要几百万。据刘珂介绍,比如康师傅的一套矿泉水瓶的模具要300-400万元。  模具设计是很复杂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套模具之间必须恰到好处地配合。比如一个随身听需要近百套模具制作出来,每一个配件之间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  门槛:大专以上熟悉电脑  据从业多年的模具设计师刘珂介绍,模具设计师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即可,普遍是机械类的理科生从事这项职业。他们必须有机械制图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掌握制图类软件,其中至少熟悉一门二维软件和一门三维软件。  熟悉计算机是现代企业对模具设计师的基本要求。现在的模具工,不像以前纯粹靠手工制模,更多的是体现在模具设计和模具操作上,模具的质量与精度,一般靠先进机床来保证;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CAD/CAM为基础,数字化无纸生产、虚拟产品开发、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所代表的现代制造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在迅猛发展。技术先进的国家,模具制作已实行“无纸化”,产品加工也就是向电脑输入数据,进行模具开发。  待遇:薪水看涨南高北低  据刘珂介绍,目前天津市场上模具设计师的基本月薪为 2000元,最高可达 4000元,应届毕业生往往是 1200元左右。  从全国市场来看,当前,模具设计师存在人才缺口。由于许多企业难以招到技术过硬的中高级技工,导致这些人才的薪金有上涨的趋势。如专业的模具设计人才一般月薪3000元,数控加工人才月薪3500元,熟悉设计、加工、造型整个操作流程的高级工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其中技能较好的人才月薪过万元也不新鲜。  由于南方一些城市的制造业更加聚集,模具设计师的薪水也因此存在南高北低的状况。例如,东莞目前高级模具人才紧缺,一个拥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人员的年薪往往超过10万元。  特点:经验越多越“值钱”  模具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客户拿出产品的设计图纸后,设计出产品的模型。刘珂说,作为设计师,经验是第一重要的,经验越多的设计师就越“值钱”。  一般的企业都不需要刚刚毕业的学生,而是喜欢有2-3年工作经验的人。所以刚毕业的学生可能不好找工作,需要到企业进行再培训。应届毕业生即使进了企业也不能立即做设计,如果设计出来了,别人却加工不出来,那么所有的劳动都等于零。因此,所有的设计师都需要到车间实习操作,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做了设计师之后,也要对一个模具产品全程跟踪,在模具出来之前,设计师需要亲自去车间看装配,只有当客户验收成功后,工作才算结束。  但是,在模具设计行业里,却并不是年纪越大的设计师越吃香。据了解,当前有一部分年纪稍大的设计师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比较缺乏竞争力。  [编辑本段]职业现状  据劳动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模具设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制造业的需求。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尽管许多企业打出“高薪诚聘”、“月薪6000元急聘”的招聘启事,也不一定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在北京,普通模具设计师月薪为4000元左右,高级模具设计师数量很少,月薪在8000元左右。而在广东东莞等地,一位经过专业训练、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人员,年薪常常超过10万元。近年来,随着塑料模具CAD/CAE/CAM越来越多的应用,企业对会使用AUTOCAD、PRO/E等绘图软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最旺,而这些人才恰恰是模具行业内数量最少的年轻人才。  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 600多万,其中从事模具设计的占1/10,也就是说,模具设计师可达60万以上。目前,我国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在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动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模具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国内模具业惟有加快企业管理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才能真正促使“世界工厂”实现更大的跨越。因此,实行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与协同管理,已成为中国模具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  同时,培训高级人才非常迫切。目前,我国的高级模具设计人才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规范模具设计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也非常迫切。  我国中等技校培养的学员主要是操作工,不完全具备模具设计的能力。一些高校尽管在近几年内设立了模具专业,但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需求。  据了解,社会上目前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具培训班,但因为缺乏规范的职业标准,所以对学员能力无法进行统一的评定。因此,制定新的模具设计师考核标准,培养新型模具技能人才,就显得非常迫切。  [编辑本段]职业前景  模具制作,也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一。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的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企业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低成本的模具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的首选地之一,正在成为世界模具大国。”据陈宇介绍,目前,我国模具的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2003年我国模具产值为450亿元人民币以上。1996年至2002年间,我国模具制造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14%左右,2003年增长 25%左右,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模具发达地区的增长在25%以上。  其中,汽车、摩托车、家电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的80%以上。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至3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由于近年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动,中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市场广阔。因此,规范模具设计职业对该行业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023-09-11 02:15:041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多多益善。谢谢

男的去不错,因为是jidian
2023-09-11 02:15:157

双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有些什么专业

双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幼儿教育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及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专业。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3G那一块的,还有房地产那一块的,啥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证券与金融,室内设计,广告设计,数控,家具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法律,制造技术系。商旅外系。房地产系。电子信息技术系。会计系。成都市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84年9月,是成都市最早开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有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形体房、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并有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琴房、美发室、美容室、化妆室、客房室、餐饮室、画室等实习实作场地。学校2001年被确认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23-09-11 02:15:321

冲压加工的冲压加工最新技术

复合冲压本文所涉及的复合冲压, 并不是指落料、 拉伸、 冲孔等冲压工序的复合, 而是指冲压工艺同其他加工工艺的复合, 譬如说冲压与电磁成形的复合, 冲压与冷锻的结合, 冲压与机械加工复合等。冲压与电磁成形的复合工艺电磁成形是高速成形, 而高速成形不但可使铝合金成形范围得到扩展, 并且还可以使其成形性能得到提高。用复合冲压的方法成形铝合金覆盖件的具体方法是: 用一套凸凹模在铝合金覆盖件尖角处和难成形的轮廓处装上电磁线圈, 用电磁方法予以成形, 再用一对模具在压力机上成形覆盖件易成形的部分,然后将预成形件再用电磁线圈进行高速变形来完最终成形。 事实证明, 用这样复合成形方法可以获得用单一冲压方法难以得到的铝合金覆盖件。最新研究表明镁合金是一种比强度高、 刚度好、电磁界面防护性能强的金属, 其在电子、 汽车等行业中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大有取代传统的铁合金、 铝合金、 甚至塑胶材料的趋势。 目前汽车上采用的镁合金制件有仪表底板、 座椅架、 发动机盖等, 镁合金管类件还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和宇宙飞船等尖端工业领域。但镁合金的密排六方晶格结构决定了其在常温下无法冲压成形。现在人们研制了一种集加热与成形一起的模具来冲压成形镁合金产品。该产品成形过程为: 在冲床滑块下降过程中, 上模与下模夹紧对材料进行加热, 然后再以适当运动模式进行成形。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在冲床内进行成形品的联结及各种产品的复合成形。许多难成形的材料, 例如镁合金、 钛合金等产品, 都可用该种方法冲压成形。由于这种冲压要求冲床滑块在下降过程中具有停顿的功能, 以便对材料加热提供时间, 故人们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冲床—— —数控曲轴式伺服马达冲床, 利用该冲床还可在冲压模具内实现包括攻螺纹、铆接等工序的复合加工, 从而有力地拓展了冲压加工范围, 为镁合金在塑性加工业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冲压与冷锻的结合一般板料冲压仅能成形等壁厚的零件, 用变薄拉伸的方法最多能获得厚底薄壁零件, 冲压成形局限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在汽车零件生产中常遇到一些薄壁但却不等厚的零件 , 用单一的冲压与冷锻相结合的复合塑性成形方法加以成形, 显得很容易, 因此, 用冲压与冷锻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扩展板料加工范围。 其方法是先用冲压方法预成形, 再用冷锻方法终成形。用冲压冷锻复合塑性成形, 其优点为: 一是原材料容易廉价采购,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降低单一冷锻所需的大成形力, 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 现在所谈论的微细加工指的是微零件加工技术。微零件的界定通常指的是至少有某一方向的尺寸小于 100μ m, 它比常规的制造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应用前景。用该技术制作的微型机器人、微型飞机、 微型卫星、 卫星陀螺、 微型泵、 微型仪器仪表、 微型传感器、 集成电路等等, 在现代科学技术许多领都有着出色的应用, 他能给许多领域带来新的拓展和突破, 无疑将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和国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譬如微型机器人可完成光导纤维的引线、 粘接、 对接等复杂操作和细小管道、 电路的检测, 还可以进行集成芯片生产、 装配等等, 仅此就不难窥见微细加工诱人的魅力。发达工业国家对微细加工的研究开发十分重视,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一些有远见的著名大学和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有理由认为在 21 世纪, 微细加工一定会像微电子技术一样, 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深刻的影响。对于模具工业, 由于冲压零件的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给模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是微零件比传统的零件成形要困难得多, 其理由是: ①零件越小, 表面积与体积比迅速增大; ②工件与工具间的粘着力, 表面张力等显著增大; ③晶粒尺度的影响显著, 不再是各向同性的均匀连续体; ④工件表面存储润滑剂相对困难。 微细冲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冲小孔, 譬如微型机械、 微型仪器仪表中就有很多需要冲压的小孔。 故研究小孔冲压应是微细冲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冲小孔的研究着重于: 一是如何减小冲床尺寸;二是如何增大微小凸模的强度和刚度 (这方面除了涉及到制作的材料及加工的技术外, 最常用的便是增加微小凸模的导向及保护等)。 尽管在冲小孔上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但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有资料表明国外已经开发的微冲压机床长 111mm,宽 62mm, 高 170mm,装有一个交流伺服电机, 可产生 3kN的压力。该压力机床装有连续冲压模, 能实现冲裁和弯曲等。日本东京大学利用一种 WFDG技术制作了微冲压加工的冲头与冲模, 利用该模具进行微细冲压, 可在 50μ m厚的聚酰胺塑料板上冲出宽为 40μ m的非圆截面微孔。在超薄壁金属筒形件拉深方面, 清华大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超薄壁拉深技术的关键是要有高精度的成形机。 他们在壁厚为 0.001mm~ 0.1mm的超薄壁金属圆筒成形中, 研制出一台有微机控制功能的精密成形试验机, 使冲头与凹模在加工过程中对中精度达到 1μ m, 有效地解决了超薄壁拉深中易出现起皱与断裂而不能正常操作的难题。利用该机对初始壁厚为 0.3mm 的黄铜和纯铝进行一系列变薄拉深加工, 加工出内径为 16mm, 壁厚为 0.015mm~0.08mm,长度为 30mm的一系列超薄壁金属圆筒。 经检测, 成形后的超薄壁筒壁厚差小于 2μ m, 表面粗糙度 Ra0.057μ m, 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应用该超薄壁圆筒仪器仪表的精度, 相应地也提升了安装该仪器仪表整机的性能。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而绿色冲压亦是如此, 实质上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冲压中的具体体现。它应包括在模具设计, 制造、 维修及生产应用等各个方面。1、绿色设计 所谓绿色设计即在模具设计阶段就将环境保护和减小资源消耗等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中, 将可拆卸性、 可回收性、 可制造性等作为设计目标并行考虑并保证产品功能、 质量寿命和经济性。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 对金属板料成形质量和 模具设计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 用有限元法对板料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 是模具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能获得成形过程中工件的位移、 应力和应变分布。 通过观察位移后工件变形形状能预测可能发生的起皱; 根椐离散点上的主应变值在板料成形极限曲线上的位置或利用损伤力学模型进行分析, 可以预测成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破裂; 将工件所受外力或被切除部分的约束力解除, 可对回弹过程进行仿真, 得到工件回弹后的形状和残余应力的分布。 这一切, 就为优化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模具设计。2 绿色制造 在模具制造中, 应采用绿色制造。 现在有一种激光再制造技术, 它是以适当的合金粉末为材料, 在具有零件原形 CAD/CAM软件支持下, 采用计算机控制激光头修复模具。具体过程是当送粉机和加工机床按指定空间轨迹运动, 光束辐射与粉末输送同步,使修复部位逐步熔敷, 最后生成与原形零件近似的三维体, 且其性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基材水平, 这种方法在冲模修复尤其是在覆盖件冲模修复中用途最广。 由于该项技术不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目标,故称为绿色制造。 此外, 在冲压生产中应尽量减少冲压工艺废料及结构废料, 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减少工艺废料, 就是通过优化排样来解决, 例如采用对排、 交叉排样等方法, 还可以采用少无废料排样方法, 以大幅度提高材料利用率。 所谓优化排样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将它表示成数学模型; 二是如何根据数学模型尽快求出最优解,其关键就是算法问题。现代优化技术已发展到智能优化算法, 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禁忌搜索等。 可以相信优化排样将会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对结构废料多的工件可采用套裁方法, 从而能达到废物利用, 变废为宝。此外, 还可以通过改产品结构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对于套裁, 人人皆知的有大垫片套裁中垫片, 中垫片再套裁小垫片等。 当今高强钢、超高强钢很好的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强度和安全性能,因此成为车用钢材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随着板料强度的提高,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现象,无法满足高强度钢板的加工工艺要求。在无法满足成型条件的情况下,目前国际上逐渐研究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技术。该技术是综合了成形、传热以及组织相变的一种新工艺,主要是利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板料的塑性增加,屈服强度降低的特点,通过模具进行成形的工艺。但是热成型需要对工艺条件、金属相变、CAE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该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发展缓慢。 当材料被冲压成形时,会变硬。不同的钢材,变硬的程度不同,一般高强度低合金钢只略有3 KSI增加,不到10%。注意: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有20KSI增加,增加了40%多!金属在成形过程中,会变得完全不同,完全不像冲压加工开始之前。 这些钢材在受力后,屈服强度增加很多。材料较高的屈服应力加上加工硬化,等于流动应力的大大增加。----这会引起需要更多的吨位来制作部件----它会使金属的变形温度增加(可能会燃烧或破坏不恰当的润滑剂),硬点会增加模具磨损----涂层可能会于事无补或无法持续到和预期的时间一样长。综上所述,高强钢成形的高压力要求、回弹的增加、加工硬度的增加、高成型温度下的操作对模具及润滑都提出了挑战。过去在生产深冲或者重冲工件,大家都认为耐压型(EP) 润滑油是保护模具的最好选择。硫和氯EP添加剂被混合到纯油中来提高模具寿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随着新金属--高强度钢的出现,环保要求的严格,EP油基润滑油的价值已经减少,甚至失去市场。在高温下高强度钢的成型,EP油基润滑油失去了它的性能,无法在极温应用中提供物理的模具保护隔膜。而极温型的IRMCO高固体聚合物润滑剂则可以提供必要的保护。随着金属在冲压模具中变形,温度不断升高,EP油基润滑油都会变薄,有些情况下会达到闪点或者烧着(冒烟)。IRMCO高分子聚合物润滑剂一般开始喷上去时稠度低得多。随着成形过程中温度的上升,会变得更稠更坚韧。实际上高分子聚合物极温润滑剂都有“热寻性”而且会粘到金属上,形成一个可以降低摩擦的隔膜。这个保护屏障可以允许工件延展,在最高要求的工件成型时没有破裂和粘接,以此来控制摩擦和金属流动。有效的保护了模具,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提高了冲压的强度。
2023-09-11 02: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