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呢?

2023-10-04 19:52:41
TAG: 思想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体上继承了老子的体系,并在此之上增加了自己的观点理论。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对宇宙的本源阐述。

在老子人法自然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天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他认为道的自然规律是无边无界的,冥冥之中没有操纵万物的主宰,万物都是自生自养,在天地中自然演化。

庄子的处世思想主张淡然旷达,要从容的面对一切祸福哀乐,不为万物及自身的变化而欣喜悲伤。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

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

政治思想上庄子不主张推崇古代的圣贤,他认为万物平等,不应该将人划分等级,出现君臣百姓的阶级之别。庄子还反对人为的追求,他主张清静无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就会出现至德之世。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鸣,产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如法学、儒学、墨学几大显学在政治历史舞台上的交锋争辩。这是一个东方文明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文人学者为了践行自己的理论主张游说列国,相继粉墨登场。

这是一个探索真理追求自我学说的年代,庄子处于此等思想上的大争之世,博读众家,建立自己独特的庄子学派理论。从思想核心和风格上,庄子有别于其他大家诸子,甚至和道学的开拓者老子也有显著不同。

老子虽然也寻求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在他的学说中也还有政治主张及目的,老子的学说也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庄子则是纯粹出世无为的思想学说,他是从自我出发来建立世界观,阐述社会和政治,是完全的形而上学理论。

庄子的思想哲学体系是抽象的本我论,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也不寻求统治者的采纳认同,庄子只是通过抽象的思辨来理解探索宇宙真理,而没有试图通过世俗的践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庄子对于后世哲学文化的影响贡献在于他建立了抽象的哲学本我论。庄子最吸引后世瞩目的的是他的逍遥处世说。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是看淡人生名利之后的洒脱超然,就像是万物轮转我心不动始终如一。这是一种出尘超脱的人生境界。

相关推荐

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思想主张: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主要思想 “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庄子·秋水》又说,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相对论 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 游世思想 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 政治思想 在政治上,如果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有为”,那么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All无为而治”之论,实乃“人世”之说。而庄子则自“无为”人于虚无,其“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系“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
2023-09-11 08:44:471

庄子主张的思想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尝为蒙漆园吏,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023-09-11 08:44:584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庄子的核心思想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023-09-11 08:45:311

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其理由是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庄子主张追求自由和超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
2023-09-11 08:46:201

庄子主张什么的思想?

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主要影响哲学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
2023-09-11 08:46:281

《庄子》一则代表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2023-09-11 08:46:494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
2023-09-11 08:47:091

庄子哲学思想有哪些?

庄子哲学思想概括如下:一、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二、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主张以“无为”来积极地寻求真正的生命出路,也就是以精神上的超越把人从生命困境中释放出来,认为人只有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世俗观念和习俗,通过“心斋”,“坐忘”,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来达到精神自由境界。三、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庄子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扩展资料庄子的主要成就:1、文学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2、哲学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3、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2023-09-11 08:47:271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思想主张是: 1、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幸福的。 2、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 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
2023-09-11 08:47:421

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也可以说是“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利,也将生死之事看的很淡。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为道家学派代表人,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在哲学上主张唯心主义;在政治上主张“无所用天下为”;在人生态度上追求游世,游世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游”字也贯穿整部《庄子》,可以说游世就是《庄子》的中心思想。   庄子一生追求自由洒脱,其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并且善于运用言辞,被人们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023-09-11 08:48:031

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将“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与宇宙万物运动的规律与法则,“道”具有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基于“道”的本体论思想,庄子主张通过“心斋”与“坐忘”来“体道”,以达到“致虚”、“守静”的精神状态。庄子也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包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的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全书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的介绍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2023-09-11 08:48:141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

  庄子属于哪个学派有哪些思想,想了解这些事情的考生可以学习一下,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及主要思想   庄子属于道家学派。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见于《庄子》中。《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艺术观、审美观等。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   庄子的思想   1、“道法自然”:“道”是《庄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心斋”、“坐忘”: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3、“万物齐一”:庄子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2023-09-11 08:48:221

概括庄子的思想

去看内七篇吧!
2023-09-11 08:48:323

庄子主张什么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 ”,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2023-09-11 08:48:491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 )E.顺应自然

【答案】:CE解析: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选项中A、B两项为孔子的思想主张;D项为孟子的思想主张。
2023-09-11 08:48:581

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09-11 08:49:091

庄子思想解析

庄子的思想有争议主流立场是:庄子思想是避世的、消极的,不愿直面现实的。这样的解释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历史明证的,中央集权制建立之后,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环境非常糟糕,许多人都是在皇权文化的压迫下郁郁不得志,杜甫就是一个明证,所以古代文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后花园,用以缓解现实的压迫。这就给庄子的学说创造了机遇,因为庄子不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对于古文人而言,与其说庄子是他们的精神后花园,倒不如说是精神鸦片。非主流立场是:庄子是很强悍的思想,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非方法,庄子思想是以避世的心态来入世,那《逍遥游》来说,从字面上是看不出它的内涵的,消极论其实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解读,“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并非单纯讲鲲的大小;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也不单纯是他们二者飞行高度的对比。它内在的含义是,把人的思维调整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来审视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各种纷争,这种境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一般人根本达不到。所以,大多数后人把它看成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
2023-09-11 08:49:181

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是什么?

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 “仁”指儒家传统道德规范的总和,它高度浓缩、抽象概括了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 道德精神的象征。“仁”以血缘亲情为生发基础,以忠恕之道为扩充方式,在差异性情境中生发展现为对应不同伦理范畴的各种道德状态。 虽然“仁”具有最高的指向性,但践履“仁”并不困难。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发端于每个人都具有、都能体会的血缘亲情。“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当一个人将亲亲之爱推广开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就会对他人的际遇理解、同情、体谅,忠恕之道就由此产生了。忠恕之道具体包括相反相承的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方面指“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论语·颜渊》)。总之,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忠恕”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社会之爱、天下之爱的具体实现路径。 这种基于血缘亲情的仁爱之心通过内在心理的移情转化,经由忠恕之道的具体方法,与不同的历史场景、社会状况、个人际遇相结合,就能派生出一系列从属于“仁”的道德品行。在孔子看来,恭、宽、信、敏、惠、礼、义、忠、勇等道德品质都归属于“仁”的大框架之下。“仁”的思想将中华民族用浓厚的血缘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厚重的家国天下情怀。 来源:青年与社会
2023-09-11 08:49:381

庄子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 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 , 主张人与自然合一, 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 对 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 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调整 心态 ,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 塑造理想人格, 追求完美人生境界, 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身对物质的依附关系 ,过平易恬淡的生活 ,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 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 ,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 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 反对物役, 追求人格独立。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 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现实的苦难, 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庄子认为 , 许多人 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 狂热地追逐名利, 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 成了名和利的奴隶。庄 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 , 弹千仞之雀”( 《庄 子?让王》) , 得到的十分微小, 损失的却是 人 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是可悲的。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 , 而 不 是 对身 外 的 物 质 财 富 的 占 有 。 庄 子 一 生 极 力 推 崇 至 人 、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 精神世界 , 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庄子告诫人们 : 生当乱世, 人欲横流,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 , 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 的人格尊严, 而只 有 追 求 “平 易 恬 淡 ”的 质 朴 生 活 , 做 到 无 知 、无 欲 、无情 , 超 越 一 切 束 缚 和 制 约, 遨 游 于 无 限 广 大 的 宇 宙 , 才可能维护人的尊 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这种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特点,也就是庄 子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 二) 顺应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庄子所说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 “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 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因此,人应该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才能保持人性的完美, 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庄子看来人的天性是一致的 ,人如无知无欲,就能保持本性的淳朴的生活 。 庄子在 谈到真人时说:“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 ,不谟士。”真人应不失常态、常情、常理, 回归自然本真, 保 持自然本色。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人只有回归自然, 在自然中人的灵魂才能得 到净化,人的思想才能充实,人才能感到幸福 。人也只有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才能身心愉悦。其《天下》中“漠无形,变化无常, 死与生是把个人融于宇宙, 从而达到我即世界 ,世界即我的完美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生存状态,庄子确信人的生命与宇宙万物本身 是息息相通的,认为人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中要顺应自然天性, 发展自己, 但又不能随心 所欲, 妄自尊大, 强作妄为, 否则将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庄子的这种“天人合一 ”是可贵的,它在精神上将“人”从俗世提高到 “道”与“天”的高远 境界,从而体现出一种向上的、清灵的、积极的人生, 而不 是向下的、令人窒息的、拘束灰暗的人生。( 三) 超越现实, 追求人生境界。“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它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 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庄子主张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庸俗地活着,而在于逍遥绝尘地神游。这些精神的遨游是绝对自由的。在庄子看来, 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 一种妙 不可言的境界。庄子的自由理想就是要“乘天 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逍遥游》) , “乘夫莽眇之鸟, 以出六极之外, 而游无何有之乡”(《应帝王》) 。庄子把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的人称为神 人、真人或至人。显然, 这种自由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而庄子式自由的魅力也正在于其不同凡响的特征,这种 魅力诱使人去追求, 因为 在 庄 子 那 里,自由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 可以通过 “心斋”与“做忘 ”的修养方式 ,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和心智活动,从而 达到 “无功”、“无名”到 “无己”的人生境界,努力成为真人、至人、神人,从而体验到自由带来的狂放的洒脱和深长的意味。总之,庄子人生观思想的实质就是关心个体存在的问题,其出发点和归宿旨在帮助人类摆脱人生的困境,倡导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超越。庄子人生观思想揭示了庄子对人性、人生态度、人生意义及价值的思考与探索, 反映了庄子对人文精神的积极关注和追求。尽管庄子人生观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 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但是对庄子人生观思想的扬弃,用其积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建构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庄子人生观的积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 人 文 精神建构的现实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建构的现状。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对自身的关注, 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的思考,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的重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其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体现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人的终极价值。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当 代大 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一样都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缺乏人文精神, 大学生个体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限制。反之 , 具备这种素质 ,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 , 大学生就可以扩大生 存空间 , 获得更多的机会 , 实现人生的目标, 实 现人生的理想,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 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文精神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高校注重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探索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 培养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上,也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但从当前的现状看,在高校中仍存在着 人文陶冶较弱、专业教育较窄的倾向,大学生 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了忽略,致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状况较为严重,如部分学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 碍;少数学生行为不文明,道德观念淡薄, 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缺乏人 生理想、缺乏成才的动力。大学生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与日俱增,从而导致校园暴力、大学生自杀率和犯罪率的上升已到了严重的程度。( 二) 庄子人生观的积极思想对建构当代大学 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改造和回归作用,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开阔坦荡胸襟,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迅 猛发 展的社会环境中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 发展压力。一方面 ,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极大诱惑,使少数大学生心态浮躁,不能安心学习, 狂热地追逐名和利;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面 对学习与就业、人际交往与情感等诸多压力, 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产生心理焦虑,诱发各种心理、生理疾病,甚至轻生。大学生如何摆脱人生的困境?庄子用自己 的 人 生实践展示了一种摆脱人生困境、进行精 神自救的方法 ,那就是超凡脱俗、笑傲人生。庄子对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对逍遥境界的执著追求,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给人们一种精神安慰。庄子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 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 守节操的高贵品德, 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他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 得失,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 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庄子所阐释的人生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助 于启发大学生思考人生、开拓人 生、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有利于使大学生开阔胸襟,拓展 视野,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 ,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安心立命。尽管大学生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但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坦荡的胸怀,大学生就能在任 何情况下从容自如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 不会为荣辱所困扰, 被祸福所左右, 保持操守,成为独立不移、品格高洁的现代人,始终如一地向理想人格迈进。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和谐观念,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森林面积减少、空气污染等, 以及由此引 发的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 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的改造对象, 人改造自然 ,从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 同时,自然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以它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环境前提。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庄子反对物质享受的快乐建立在统治和 征服自然基础上的, 主张顺应自然, 谋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 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的理想生存状态。这正好与现代社会 进步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相符。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难题, 深刻 反思传统发展模式, 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一思想也为大学生个体的 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体顺乎本性地发展,避免外物或群体 对个性的压抑和束缚;又引导大学生遵循必然, 追求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与配合,利他与利己的统一,避免私欲膨胀、损人利己,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为个体或群体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式。3.有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追求人生完美的境界。庄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是 “道”丧失以后的产物,不是最完美的道德,他希望人们跳出以 冀名望利为动机的仁义之举,摒除道德生活 中的形式主义和虚伪现象,将体现“道”之特性 的“抱朴守真”作为价值取向,努力超越当时世俗的社会道德。通过主体的不懈努力,以实现道德上的升华,趋近“上善 ”、“至善 ”的道德境界。可以说,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是 大学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综上所述 ,世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这种社会关系又有特定的准则要求个 人遵守,社会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必需的道德素质, 才能为社会所认 同和接纳,以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从而成为具备人的本质的真正的人。同时,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可以说,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提高伴随着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而一个人成才的过程也蕴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实现。薄弱 、自理自控能力。
2023-09-11 08:49:481

庄子的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2023-09-11 08:49:562

庄子的 哲学思想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罚和统治手段。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是追求自由。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这样会导致 “天下脊脊大乱。而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对知识的爱好,只会使人心更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所谓环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场。《内篇·齐物论》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阳》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庄子》中经常出现,庄子认为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要无为。但无为颇难解释,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为”的意思。“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2023-09-11 08:50:062

庄子的核心观点

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023-09-11 08:50:173

孟子和庄子思想有什么区别?儒家和道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一、孟子和庄子思想的区别: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二)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一)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 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二)儒家道家思想的政治效应 中国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所选择的是儒家,而不是老子的学说。汉武帝从汉初崇尚黄老之术转向独尊儒术,一定有其迫不得已的考虑。对他这种被现实政治的具体问题纠缠着的统治者来说,道家的理论与现实距离太大,而儒家理论与现实社会政治过程的差距较小,可操作性比较强。道德经的深刻博大反而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时机成熟之后,等到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出现之后,它才能一展身手。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只能被束之高阁。在大道与现实差距很大而人们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不彻底的学说反而更加适用,它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政治经济过程的情况下,追求人的精神解放,包括佛教也是如此,置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于不顾,一厢情愿地追求开悟。正是由于儒学与佛教在理论上没有深入到人性与社会政治经济过程的有机联系,因而能够与私有制兼容,所以便能够被统治者接纳,被奉为国教,实际地发挥着引导人心的作用,维系着道统的延续。 (三)儒家道家的“有”“无”思想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指出,绝对的逻辑起点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有”,即不加任何规定性的纯有,然而当这个“有”纯而又纯,以至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时候,它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另一个逻辑环节——“无”。如果我们用这对范畴来理解中国文化,那么儒家的建构目标便是“有”,道家的解构目的则是“无”。同黑格尔观点相同的是,儒家的“有”在前,道家的“无”在后,二者的逻辑关系是不可易位的,否则,道家的解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黑格尔观点不同的是,儒家的“有”并不是由于缺乏规定性而自觉地转化为“无”的,相反的,它恰恰是由于过多的规定性而需要用“无”来加以消解,以实现一种历史性的回归。
2023-09-11 08:50:391

庄子主要思想

庄子主要思想介绍如下: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一、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2023-09-11 08:51:041

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庄子的思想主张: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庄子·秋水》又说,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相对论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游世思想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政治思想在政治上,如果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有为”,那么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All无为而治”之论,实乃“人世”之说。而庄子则自“无为”人于虚无,其“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系“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
2023-09-11 08:51:321

庄子主张的思想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尝为蒙漆园吏,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023-09-11 08:51:442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惊惶不定之间,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最后他说,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2023-09-11 08:51:542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只是谈庄子的无奈,和,黄老思想没有什么区别,基本解释一些黄老思想没有解释的一些问题,但是和老子都是处于一个悲哀的年代,社会就那样,没有人想去变革。
2023-09-11 08:52:202

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2、处世哲学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德充符》)。3、政治思想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4、文学思想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5、游世思想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章都涉及这个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的主题,尤其以内七篇谈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谈论庄子比较重视游世思想。有人甚至说,“游”这个字就是一部《庄子》的中心。 现代庄子研究,比较重视道论而轻视游世思想。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023-09-11 08:52:461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 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 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 心,“心 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 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 由的必然世界观。
2023-09-11 08:53:042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有哪些呢

1、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2、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3、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4、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2023-09-11 08:53:311

庄子思想主张

庄子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扩展资料 庄子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2023-09-11 08:53:551

庄子思想有哪些?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2023-09-11 08:54:041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主要影响哲学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
2023-09-11 08:54:142

庄子的主张是什么

庄子主张无为思想的四句话: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其名篇《庄子·人间世》的名句也展现了这种:《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庄子的处世思想主张淡然旷达,要从容地面对一切祸福哀乐,不为万物及自身的变化而欣喜悲伤。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政治思想上庄子不主张推崇古代的圣贤,他认为万物平等,不应该将人划分等级,出现君臣百姓的阶级之别。庄子还反对“人为”的追求,他主张清静无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就会出现至德之世。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主体上继承了老子的体系,并在此之上增加了自己的观点理论。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对宇宙的本源阐述。在老子“人法自然”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天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他认为“道”的自然规律是无边无界的,冥冥之中没有操纵万物的主宰,万物都是自生自养,在天地中自然演化。庄子的处世思想主张淡然旷达,要从容地面对一切祸福哀乐,不为万物及自身的变化而欣喜悲伤。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政治思想上庄子不主张推崇古代的圣贤,他认为万物平等,不应该将人划分等级,出现君臣百姓的阶级之别。庄子还反对“人为”的追求,他主张清静无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就会出现至德之世。
2023-09-11 08:54:331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1、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2、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3、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4、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2023-09-11 08:54:461

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寓言、象征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给人留下极广阔的想象空间.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在庄子中则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了空前绝后的进展。
2023-09-11 08:54:584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哲学、文学、道学上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思想主张尽数记载于《庄子》一书。庄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道教更是将其视为正统主流理论。《庄子》一书中庄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阐述自己思想主张,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数量繁多并且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庄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什么内容,庄子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体上继承了老子的体系,并在此之上增加了自己的观点理论。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对宇宙的本源阐述。在老子“人法自然”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天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他认为“道”的自然规律是无边无界的,冥冥之中没有操纵万物的主宰,万物都是自生自养,在天地中自然演化。   庄子的处世思想主张淡然旷达,要从容的面对一切祸福哀乐,不为万物及自身的变化而欣喜悲伤。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 政治思想上庄子不主张推崇古代的圣贤,他认为万物平等,不应该将人划分等级,出现君臣百姓的阶级之别。庄子还反对“人为”的追求,他主张清静无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就会出现至德之世。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鸣,产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如法学、儒学、墨学几大显学在政治历史舞台上的交锋争辩。这是一个东方文明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文人学者为了践行自己的理论主张游说列国,相继粉墨登场。   这是一个探索真理追求自我学说的年代,庄子处于此等思想上的大争之世,博读众家,建立自己独特的庄子学派理论。从思想核心和风格上,庄子有别于其他大家诸子,甚至和道学的开拓者老子也有显著不同。 老子虽然也寻求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在他的学说中也还有政治主张及目的,老子的学说也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庄子则是纯粹出世无为的思想学说,他是从自我出发来建立世界观,阐述社会和政治,是完全的形而上学理论。 庄子的思想哲学体系是抽象的本我论,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也不寻求统治者的采纳认同,庄子只是通过抽象的思辨来理解探索宇宙真理,而没有试图通过世俗的践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庄子对于后世哲学文化的影响贡献在于他建立了抽象的哲学本我论。庄子最吸引后世瞩目的的是他的“逍遥处世”说。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是看淡人生名利之后的洒脱超然,就像是万物轮转我心不动始终如一。这是一种出尘超脱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的抽象哲学本我论没有任何人能够吸收发展超越,庄子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的形而上学,后世无一人能够继承。 庄子在哲学、入世、政治上都有独特的思想理论,他主张清静无为和天人合一处世思想,又有追求精神自由的超脱之说。庄子提出中国最早的形而上学之说,可惜后世没能继承发展,真是可悲可叹。
2023-09-11 08:55:411

庄子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对当今社会有何作用?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情状中求自我麻醉,在这种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庄子所拓展的内在人格世界,乃艺术性及非道德性的(“人格”一词不含伦理判断或道德价值)。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禁忌,没有禁地;他扬弃一切传统的形式化,遗弃一切信仰的执迷。在现实生活中,无一不是互相牵制,互相搅扰的,庄子则试图化除现实生活上种种牵制搅扰,以求获得身心的极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虚静其心——通过高度的反省过程,达到心灵虚静,能掌握自身的变化,并洞悉外在的变化,而不拘执于鞭一特殊的机遇或固定的目的。因为外在世界是“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同时人类本身也受情意的驱使而在万物变化之流中奔走追逐,不能中止,直到形体耗损殆尽,仍属空无所持,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面对这样可悲的现象,庄子乃转而对内作一番自觉的工作,在自觉过程中,感悟世界的幻灭无常,于是认定驰心于外物,对于人类的精神实是莫大的困扰。由是导出庄子哲学之轻视物欲的奔逐,而倾向于精神的自由,并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浑浑噩噩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惊惧结什么,为得着什么。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如此地莫名其妙……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于是你就会不屑于任何事物,任何行动。然而这样的社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笑声下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进入到“每件事焉似丧其耦”的境况,那末个人和社会岂不近于静止?因而,庄子哲学如何处理及适应这情况,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中,缓步或停足都有被抛弃的危险。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的透视。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宏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拘限于人类),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拘限于自我),而能推及于广大的自然界。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很显然庄子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客观和主体——的对立关系。这种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实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和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宇宙观,迥然不同。庄子不仅要打破主客对峙的局面,进而达到二而合一的境界,他还要进一步达致物我(主客)两忘境界。在这里,庄子充分表现出大艺术家的精神
2023-09-11 08:55:511

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道法自然,自然无为。
2023-09-11 08:56:014

庄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庄子思想主张是:1、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幸福的。2、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
2023-09-11 08:56:181

如何评价庄子的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概括如下:一、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二、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主张以“无为”来积极地寻求真正的生命出路,也就是以精神上的超越把人从生命困境中释放出来,认为人只有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世俗观念和习俗,通过“心斋”,“坐忘”,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来达到精神自由境界。三、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庄子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扩展资料庄子的主要成就:1、文学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2、哲学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3、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2023-09-11 08:56:261

庄子主张什么?

庄子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补充资料: 庄子是战国中期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从生命的角度,庄子主张生命只是大道表现的形式,可以是庄周,也可以是蝴蝶。至于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道。但大道与生命之间,内涵与形式之间并不能截然分际,本身是一体的。所以庄子认为,单拿生命来说,并无意义,有意义的是生命与大道的统一,均齐万物,通为一,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于是庄子批评孔子不明白大道,一心去追求生命的价值,自陷牢笼而不自知。庄子说这是遁天倍情,叫作“遁天之刑”。希望采纳和关注谢谢~
2023-09-11 08:56:422

庄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

问题一:庄子理想社会的实质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 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 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 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 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问题二: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的思想是为谁服务?老子理想的社会状态?庄子理想的社会状态? 无为 为人民服务 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就是这样的。 问题三: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哲学思想 (1)其宇宙观和认识论。庄子没有专论宇宙观的文章,只在《大宗师》和《齐物论》两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大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对道的解释,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学说继承下来。他明确地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却“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道”是宇宙的本体,产生万物的根源,道是超时间、空间的绝对,“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的作用特别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混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无”。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庄周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庄子》还讲到“道”可生万物,对宇宙形成进行了探索。在《天运》篇中举出了天地运行,日月其争,云雨转换等自然现象,提出了大量的物与物的运行问题,但最后解释为物的产生归于道了。最终把物说成了一种精神的东西。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质,有时可以合而为一,没有什么区别。庄周还认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毁灭。“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他把“物有分”,和“齐生死”化为一体,说明了他的观点的一致性。 《庄子》在《追逐游》、《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还阐述了“无己”、“无功”和“无名”的概念。“无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 此外,在其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为”。具体讲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没有比无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顺物而动,随天而行,无为而治,万物才会升腾。他举例说,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无欲望,无所作为,天下财富足。君主只有运用无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说:“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不处于帝王职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质)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隐士)服,以此进为(做官)而抚世(统治人民),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统一)。”这段话说明,不绝对反对功名.而把“无为”当作最大的功名。 《庄子》书中从“无”的论点出发,进而又否认是非、大小、贵贱,有用无用的区别。所以世间也就没有了对错之分,没有客观标准判断是非。《齐物论》中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是典型的相对论观点。从上述可见,《庄子》“道”可以生万物,万物最终化为乌有。从不可体察的道产生了世间不可认识的万物,最后达到“无待”,达到了绝对的“无”。 《庄子》书中哲学主体“无为而治”属唯心主义范畴,是一种消极的治世思想。但在庄周所处的时代,面对丑恶和污浊的社会现象,愤恨当世,找寻不到摆脱现实的道路,只好凭命由天了。 (2)《庄子》书中的辩证法思想极为深刻,这也是其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首先,认为事物的变化在于自身运动。在《天道》篇中说:“天道运(运动)而无所积(停滞),故万物成(生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归附);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指出天道的运动,王道的运动是时刻不停的。而运动的动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中深刻地认识到了天地、王道、人、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 《庄子》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在宥》、《秋水》、《......>> 问题四:谁能告诉我,C:WINNTsystem32mdm.exe是是什么文件 5分 mdm.exe 进程文件: mdm or mdm.exe 进程名称: Machine Debug Manager 描述: Debug除错管理用于调试应用程序和Microsoft Office中的Microsoft Script Editor脚本编辑器。 是否为系统进程: 是 其描述为:“Manage Local and Remote Visual Stuio Debug,在控制面板之管理工具之服务中你可以找到它,你可以尝试将其关闭,但系统会报错,关闭不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先将其设置为禁用状态,然后再重启一下机器,这就一切OK了。 问题五:中国道家的理想社会是什么? 道德经以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理想的社会。庄子认为,人不为物役,天下大同,是理想的社会。 后来的道家思想也认为,以民为本,滋民以生存,才是治国之道。
2023-09-11 08:56:511

庄子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一、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2023-09-11 08:57:111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历史依据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2023-09-11 08:57:191

简述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一、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2023-09-11 08:58:421

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庄子的思想主张: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庄子·秋水》又说,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相对论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游世思想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政治思想在政治上,如果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有为”,那么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All无为而治”之论,实乃“人世”之说。而庄子则自“无为”人于虚无,其“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系“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
2023-09-11 08:58:501

孟子,孔子,庄子,老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道德经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2023-09-11 08:59:044

《庄子》思想(简)

以《庄子》这部书为主要依据,来看看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他的主要思想。在《庄子》中,在他生平事迹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庄子做进一步的分析。 司马迁说庄子的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这个"要本"实际上就是最根本的思想,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关于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道家学派一个代表人物,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开篇就提出,这个世界是由道构成的。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是带有机械观念的宇宙生成论。在这里,也就是说,世界的万物万事,最根本的就是来源于道。这是老子的世界观。这就用《周易》的话来说,就是形而上的。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物是形而下的。道是道家哲学的最根本的思想。在这点上,庄子和老子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这样说道,道非常的神圣,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源。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个里面的"鬼神"实际上是"生"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都是有道所决定的,更不要说世间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也是由道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和老子在世界观上没有多大的不同。但不然。在世界本体论这个问题上,庄子对道的阐述也有他自己的智慧所在。我们看下面一个场景,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 《庄子.外物篇.知北游》中,我们看到有一个东郭子的人,看来也是一个读书人。东国子对老子,尤其是对庄子,所说的那个构成世界万物万事本源的道不能理解。…庄子被东郭子的这种好问精神所逼迫。好像不经意之间就指出他说的道,就在蝼蚁的身上。东郭子听到这样的话,觉得非常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一个是蝼蚁;一个是稊稗bai;一个是瓦甓。 我再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三样东西。 蝼蚁,稊稗,瓦片,这三样事物,但当我们把它们合起来的时候,和他的大命题"无所不在"是相符的。正是回答了东郭子所说的那个问题:道无所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所以他讲的那个道不是直接的一个抽象的命题给你。而是在和别人的讨论过程中,让你进一步看到了,也认识清楚了。这个道确实是无所不在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庄子的世界观。也代表着他的哲学本体论的观点。 看看庄子作为它的奇特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他的世界观和哲学本体论外,从《庄子》这部书的文本来看,好像庄子的人生观是比较消极的。 首先看《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是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很有文学性。后代很多作家作品中,把这一个故事当作经典的典故来运用,表达了很多作家对人生的体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代表作品《锦瑟》。这首诗中就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的第三句就是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齐物论》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内篇.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有分矣。此之为物化。这个故事把庄子和蝴蝶通过梦境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荒诞的感觉。这种荒诞的感觉,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直接的说出来就是浮生若梦。人生就是一场大梦,梦在某种意义上是虚幻的。 就像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梦也可以追溯到‘庄子梦蝶"的这个梦中,也代表着人生的一种虚幻,叫浮生若梦。 为什么庄子通过这样一个梦蝶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念呢?那么其实正是这个荒诞的庄周梦蝶的故事,隐藏着庄子人生的痛苦。这种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他个人的体验,也来自于他对世界的观察。庄子生活的苦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因为他自身的生存状态是比较贫寒的。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不仅仅以为它自身的贫穷,而对人生持这样一个悲观的观点,更主要的是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战国中晚期),天下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一种现状的观察,使他产生了人生苦痛的感觉。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用这样的理性话语,直接的指出了这一个观点。他说,身为负赘悬疣,四维绝幻溃痈。负赘和悬疣,指的就是人身上长出来的多余的瘤子。这个瘤子是毒性的,那肯定是要切除的,否则人的生命就会死亡。如果留着不切除掉就会走向死亡的境界。那么庄子认为只有死亡才是这个瘤子最后的消解。我们可以看出来,从这样一个直接陈述的理性话语中,庄子的人生观显然是悲观的。与生存的苦痛相比较,庄子认为生命的对立面是死亡,在某种意义上,死亡倒是人生一件快乐的事。 在《外物篇》有一篇题目叫"至乐"。"至乐"就是最快乐。什么是最快乐的呢?我们从《庄子》的几个片段故事中他与骷髅头的对话,可以看出来。…他睡着了就要开始做梦。这个骷髅头就在梦中出现了。骷髅头就质问庄子,你刚才一系列的谈话,我看您好像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在我看来,你所说的话都是活的太累,所以才说这样的话,你要像我这样,就不会问这些问题了,那你是不是想听我骷髅讲一讲我现在这种状态的快乐呢?庄子感到很奇怪。像你这样变成了一个骷髅,难道还有什么快乐呢?这个骷髅于是就对庄子说了,你看像我这样,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已无四时之事,从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面南王乐,不能过也。你看像我这样,没有人管我,我也不去多事管别人去。我就按照四季的运行,该是到了春天,我就过春天的生活。按照春夏秋冬四时的顺序安然的过这一年,即使你做了国王乃至做天子也没有,我现在这样快乐。这里的《至乐篇》庄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骷髅倒是变成了能够代表庄子思想的一个形象。这里的骷髅头形象非常怪异,正是这个怪异的形象,倒是说出了庄子真正的人生的观点。骷髅是带有寓言色彩的。 《庄子》这部书不仅通过寓言来表现他奇特的思想,有的时候又让庄子现身说法。让他自己从生活境遇谈自己的观点。 在《至乐篇》中记载了庄子自己遭遇的一件事情,是他的妻子去世了以后,他的朋友惠子来吊唁他。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作为朋友来吊唁,看望他。惠子走到庄子家里看到庄子那副德性就非常的生气。你看庄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在古人叫做箕踞,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坐姿。箕踞倒也罢了,后面还有鼓盆而歌。惠子看到这个场景似乎忍无可忍了,就质问庄子,你看你的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了孩子,现在老了去世了。你不痛苦,不哭倒也罢了,你为什么还在这里敲着盆子还唱着歌,是不是太过分了? 在我们看来,这好像的确有点过分。这里的鼓盆而歌,按照一般的理解。有的民俗学家从民俗的角度来说,楚地的风俗,在送葬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做法,就是鼓盆而歌或者是击鼓歌舞这样一种做法。按照风俗的理解,这样不符合这个片段的意思。鼓盆而歌,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做出这样的动作确实令人难以想象,那么庄子是不是变得非常冷酷无情呢?没有理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庄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就大打折扣了。实际上庄子可能不是这样的人。我们看下面庄子对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对手惠子的质问作出这样的解释。他说,你理解错了。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我的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非常的感慨,也非常的痛苦。但是我想了想,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你说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一团气,气有凝聚的时候,也有消散的时候,而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气的凝聚,气凝聚了之后,在运动过程中就会消散,消散了人的生命就终结了。实际上人的生命的终结就相当于气的一种消散。人的生命失去了以后,就相当于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大屋子里面安然的休息。你想一想,一个人在一个大屋子里面安然的休息,你在旁边嚎啕大哭,实际上并不是表达悲伤,而在某种意义上是干扰人家的休息。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我在这里做出这样一种姿态。庄子这样一个场景的故事为后代的小说家产生了影响。如明代的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进一步的演绎了这个故事,但是它表达的和庄子的《至乐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冯梦龙的小说之中,表达的是晚明时期,人们对物质利益时代追求的一种人生的观点。回到《庄子》这个文本的时候,实际上是庄子在这里表达的他的生命的一种特殊的思想。与其生活是如此的特别的痛苦,还不如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看起来庄子的人生观点是悲观的。 人生苦痛的观点,在我看来一般是消极的,但是庄子为什么会对人生抱有这样消极的观点呢?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我们中国广大的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甚至包括《周易》这部书中,都包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孟子曾说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周易》这本书的创作就是古人的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周易》里边也说,周易者,其有忧患乎。 那么,庄子的这种人生苦痛的观点实际上是庄子的忧患意识在背后起作用的。我们来看《齐物论》中庄子这样写道,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在这个段落之中,我们看到三句话:不易悲乎;可不哀乎;可不谓大哀乎。从情感的表达来看,是一层比一层深。"不易悲乎"说明庄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存不得已,要和别人竞争。在惨烈的竞争之中,人的生命就消逝了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够让时间和脚步停下来,你觉得是不是有点悲哀?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庄子进一步说道。我为了生存一辈子忙忙碌碌,但是这样忙忙碌碌了一辈子之后,仍然似乎没有什么成就感而弄得非常的疲惫不堪。你是不是觉得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呢。这是第二层意思。我们普通人认为至少人是有生命在的,还能活着,但是庄子认为像这样悲苦的活着,到底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在这个悲苦的时光之中,一天天的流逝,我们一天天的老去身体还有心理都老了。在庄子看来,人的心理的衰老是最大的悲哀了。这是庄子对悲苦的人生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来自于庄子个人的生活的苦痛,也是来自于庄子对现实生活中人生的一种观察力得出来的结论。庄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说法,就是与物相刃相靡。就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与别人相互竞争,相互搏杀而产生的摩擦。在《庄子》这部书中,有一个寓言的场景。是与物相刃相靡的一种场景的寓言。在《山语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人们的广泛的了解,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篇》,这个故事在最先的时候,实际上是展现了人世间的一种竞争状态之下所产生的痛苦生活场景。有一次庄子到凋零,这个地方去游玩。凋零,这里长了很多荔枝树,这时候忽然从天空中从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这个大鸟翅膀有七尺长,眼睛也非常大,但是他似乎看不见东西,飞着飞着。他竟然撞到了庄子的脑袋,然后停到栗子林上面,被大鸟撞到脑袋的庄子特别生气。他说,这是什么鸟?翅膀长的那么大,却飞不高;眼睛瞪得那么圆,却看不清楚;庄子变成凡人嗯,对大鸟撞到她的脑袋,这件事进行报复。于是蹑手蹑脚的把身上的弹弓拿出来,准备用弹弓去射伤这只大鸟。正当他聚精会神的准备的时候,他看到了树上有这样一副情景:看到树荫之下有一只蝉正在凉快地叫啊,非常的投入。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举着自己的前臂,准备去博杀这只蝉了。对,在树荫下凉快,它不知道地还在那自鸣得意。而螳螂正准备聚精会神的捕杀蝉的时候,聚精会神的望我了。天上还有一只大鸟,准备捕杀蝉。大鸟他也是忘我的,看到了这只螳螂,所以他忘记了旁边还站着一个人。这人被他撞疼了以后,准备用弹弓来射杀它。…哎呀,庄子看到这个场景,他触目惊心。他说,以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他说世间的人与人之间,一般的人认为是可以互相帮扶,但在庄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利益的冲突。所以他说,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牵累的。所以庄子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他忽然觉悟了,把弹弓扔掉,快速的逃走。这下,他不跑也就罢了,他来到了这个荔枝林时,荔枝林是有人看守的。庄子在这里漫步的时候,看荔枝林的人也没觉得怎么样?但是这时候看守荔枝林的人,他发突然发现有人在荔枝林狂奔,可能觉得有人来偷东西了,于是这个人就跟在庄子的后面,一边跑一边喊骂。庄子非常的郁闷回到家里面。三天都没有吃饭。 清代哲学家王念忠,说,三日不停,行,就是不快的就是三天内心郁郁不乐。那么这一段的描写多半也是带有寓言色彩的。寓言背后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之中,与人相刃相靡。或者用成语来说,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现象本来是一个自然现象,庄子把它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现。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庄子才理解了这个社会生活。所以张庄子才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悲观的失望的态度。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庄子的人生观点。可能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庄子的观念是悲观的,这种悲观的观念来自于庄子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对我们人类世界的一种看法。我们进一步探讨庄子的社会理想。在《胠箧篇》中,庄子认为我按照儒家那套用人来治理天下的做法,似乎也不能够拯救这个世界。在《胠箧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平常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辛辛苦苦,挣得一些财物不容易。花去时要节约一点,省下来的要好好保护好。于是把我们挣来的财物放在箱子里面,有时候还觉得不太放心,外面再加一把锁,再加上绳索。这下,可能就有点放心了。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保护财物最好的方法。 也是最明智的做法。但在庄子看来,这个只能防小偷,而防不了大盗。装箱、加锁,对我们来说是保护财物的,实际也为大盗提供了方便。 我们说,儒家治理国家的时候,像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一些规则,但这些规则看为什么人所用。如果是大盗,为大盗所用,可能整个国家都被他窃取了。 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说法呢?庄子进一步指出,他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在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国中晚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平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维护生存,不得已而偷盗别人的小小的财物,结果遭到严刑峻法,结果被处以级刑,处以死刑。而那些窃取国家的人,却做了这个诸侯,所以儒家所提出的仁,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种抽象的存在,庄子又指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诸侯是战国时候掌握最高权力的诸侯王,他们说一件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道理在他们手中。所以儒家的仁义,在这里道理是他们手中的一个玩物。诸侯玩弄儒家仁义于股掌之上,为自己所用。所以庄子对现实世界持非常悲观的态度。那么是不是要寻求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呢?那么,庄子不是这样的。他从老子那里得到一种启示,他认为美好的世界不在现在,似乎也不在未来,而在遥远的过去。所谓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是一个理想的时代,所谓的祝融氏、神农氏那些时代,老百姓结绳而治,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也。 至治,就是最美好的时代。 这个最美好的时代,庄子来自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第八十章,提出小国寡民。就是国家不要那么大,人口不要那么多,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不需要用那么多先进的工具,也不需要制造那么锋利的武器,也不需要制造快捷的交通工具。所以老子说,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不去用它。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老百姓安然地住在一个地方,不轻易地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即使有船和车这些交通工具,也不去坐它。即使有锋利的武器和坚固的铠甲,我连放兵器和铠甲的地方都没有。老百姓生活在这样一个结绳而治的时代,这样一个社会,是老子比较完整地提出来了。庄子在自己的《胠箧》篇中,再一次演绎了这样一种社会理想。在后代的文学家那里,往往就成为一种美好世界的代表。比如说在陶渊明的诗中《归园田居》,他描写自己辞了彭泽令之后回家。他自家的那个场景就是那样的。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这是陶渊明自己的家。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中,也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今天看来,当然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庄子受到老子这样一种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不仅仅是对生活状态做了一种相对比较保守的描述,从这里,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些话语中进一步的发展出来下面这样的思想。就是《庄子.外物.天地篇》中,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个观点是庄子通过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表现出来的。 子贡有一次到南方的楚国去游历。回到北方经过汉水的地方,看到一个老人去灌园。老人用瓦罐子,到这个河里去汲水,然后蹒跚地去灌园。子贡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觉得老人家灌园非常辛苦,于是就来到老人身边,给他提了一条建议。说,老人家,你这样用这一个瓦罐子到河里去打水,然后步履蹒跚地去灌园效率太低了。我告诉你有一个先进的工具,你想不想用。这个工具做起来非常简单,但是效率很高。子贡非常耐心地跟老人讲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名字叫桔槔。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去做一个辘轳到井中打水。 这个老人听了子贡的话,表现似乎非常的反常。不仅没有高兴,反而非常愤怒。就是,忿然作色而笑曰,不仅愤怒而且带有一种讥笑的态度。他说,吾闻之,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这个汉阴丈人对子贡说了这样一段话。 子贡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惭愧。用今天的话讲,机械工具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人类向前发展伴随着动力来自于先进工具的使用。可以看出,庄子似乎反对这个工具的进步。为什么呢?因为他担心先进工具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人内心的沉沦、心理的坍塌。这个观点讲,我们会感到庄子反对技术向前进步。这个观点当然是保守和落后的。但庄子还告诉我们,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随着先进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很可能他的心灵,会产生堕落的一面。恰恰是这点,对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 近代学者王先谦曾经因为这个事情而有所感发。在《庄子集解》的序言中,他曾经说子贡为挈水之槔,而汉阴丈人笑之。今之机械机事,倍之槔者相万也,使庄子见之,奈何?触蛮氏争地于蜗角,伏尸数万,逐北旬日。今之触蛮氏不知其几也,而庄子奈何?我们从前一个奈何可以看出来,王先谦讲的就是汉阴丈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的这个观点。他生活在近代社会,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后来有了洋务运动,就是要在科学技术上要赶超外国。所以王先谦说道,今之机械机事倍之槔者相万也。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我们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王先谦的担忧,实际上也是庄子所担忧的。 庄子独特的认识论。一是独特的人生观。第二个是独特的社会理想。第三是庄子独特的认识论。用两个词语表示这种认识论。一个是心斋,一个是坐忘。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孔子及弟子颜回等人的对话中展现出来的。 颜回我们都知道,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次,颜回向老师报告学习效果,说,最近感觉自己有进步。孔子就问他,你说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颜回说,老师我把你教给我的那个仁义的学说给忘掉了。孔子说,可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进步。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来汇报,说又进步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把老师教的礼乐也忘了。老师很有耐心地说,你是进步了,但还有拓展的空间。颜回又回去努力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又来汇报。老师,我这次真的进步了。说,我这次是坐忘了。坐忘是忘什么?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颜回说,你想认识这个世界吗?去掉你的四肢,把你的眼睛闭着,耳朵堵起来,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做不成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坐忘。 坐忘是直觉认识论,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心斋是颜回向老师请教时,提出的观点。 心斋是用气听。 庄子是语言大师,常常把不大容易接受的观点通过寓言故事具体化。在《应帝王》篇之中。描绘了倏忽与浑沌的故事。报答浑沌做七窃,他死了。 对模糊的状态的认识。恰恰很可能是最能把握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世界分的非常清晰,很可能这个世界并不是如许清晰。 在《天地篇》中,描绘了一个黄帝失玄珠的故事。黄帝丢了玄珠,分别派知索、离朱、喫诟去找都没有找到,派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叫象罔的神,反而找到了的故事。 这种独特的认识论是对我们平常的认识论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随笔 相关推荐 有一种“整容”叫做李宇春脱离假小子, 当她穿上13cm短裙后, 网友: A爆了! 阅读 133159 女孩应该坚持的好习惯! 阅读 2359 娘炮艺人被央视点名要求全面禁用, 网友: 早就应该这样 阅读 18177 张天爱都羡慕了,李沁的“鱿鱼坐”火了,一般女人学不来 阅读 8438 护肤无小事,掌握22条护肤知识,肌肤水润紧致,皮肤想不好都难 阅读 524,,,,,,
2023-09-11 08:5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