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2023-10-04 23:50:30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该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教师队伍知识结合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三方面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总结。

  一当前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困境

  第一,由原来的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专业,在精英教育背景下,曾经受到广大师生的追捧,有着辉煌的历史。以前,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学校、文化、新闻传播和政府机关等单位,工作条件优越,社会地位受人尊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迅猛扩招,由此中国高等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各个专业开始全面扩大招生规模,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类毕业生,就业异常困难。导致学生不愿报考汉语言文字专业。汉语言文字专业在高校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压力,这使得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须的选择。

  第二,师资队伍知识结构陈旧,不能有效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我们知道,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一切的基础依靠于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自身存在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落伍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在传统的专业与学科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形成了强烈的甚至是固执的学科意识,固守原有的专业思想。缺乏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清晰判断和认识。导致学生所学的课程很大一部分没有实际价值,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第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也在不断分流出新的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同时,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也越来越多,学科交叉更为明显,学科融通更加频繁。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了文秘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原本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的学科的不断出现。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巨大而困难的转型。这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否成功转型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科建设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第四,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特点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来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利益驱动性的经济形态,而人文学科的社会价值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是难以被承认的,轻视、忽视人文类人才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市场经济更多的青睐于自然科学类人才,使得汉语言专业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环境,面临生存的危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

  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困境,我们需要认真的进行反思,使这以悠久的专业重新焕发生机。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重新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只有正确的定位,才有正确的实施方案可寻。

  第一,既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又超越其局限。汉语言文学专业担负着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文修养的重任。大学教育应该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席之地,因为大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传授知识、传授为人之道,注重学生精神成人的培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必不可少,培养人的修养更为重要。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优美、高尚、博大,感染整个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同时,从社会各行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也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超越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局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构建以人文为基础、综合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比较优势,创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二,既要尊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又要遵循专业学科的本质属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培养市场用得上的人才。同时,我们又要遵循专业学科的科学性,不能一味的迎合市场而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学性抛掷脑后,其主要专业能力还是汉语言专业的能力,要进行调整的也只是剔除一些陈旧的、过时的内容,通过科学论证,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时代特色。

  第三,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有现实性,又要具有前瞻性。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形态越来越复杂,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性愈来愈多,复合型人才开始取代单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既要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专业进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又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教育前瞻性,使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紧跟时代要求,而且还能引领市场方向,而不被社会淘汰出局。

  第四,各类高等院校应该办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模式,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不同类型的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可为高校自身发展寻求新的出路,拓展办学空间。例如:国家重点文科院校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科研实力较强,对此,其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应主要将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级汉语专业人才。对于综合性大学、重点师范大学应基本定位在理论加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既能从事汉语教学与训练,具有文字编辑和新闻采编能力,同时也应该兼有社会文化工作的指导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地方性高校应以基本专业能力为中心,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第一,制订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一般是直接照搬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其特点是围绕学生学习专业学术理论为中心,强调学术性、系统性。当然,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与此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加强实际应用性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对口头表达、书面写作、鉴赏等专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即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广博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写作、评论、鉴赏等掌握运用能力。其中,书面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就凸显为汉语言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素质。当然,不能将书面写作能力简单的理解为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的写作,要有文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单纯指口头表达流畅,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见解,既能凸现说话人的人格魅力,又能切中要害,深入事物的实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第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使其能够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学生的自身素质问题,而是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问题。高校应该对现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进行改革,鼓励教师学习新知识,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尽快实现现有教师的知识转型和知识更新。对于新进教师应该放宽专业限制,鼓励各类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以此焕发汉语言文学专业新活力,提高团队合作、团队科研、团队教学等能力。

  第三,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创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一个关键。因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决不能忽视,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堂创新,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在本专业内部设立各种科研项目,鼓励教师通过项目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创新。同时,可以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对突出者可以进行各种奖励,还可在职称评定中提供一定的优待和支持。

  第四,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列入 教学计划 。建立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机制,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各个学期开设一些相应的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促使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架起学生了解社会,学生了解市场的桥梁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第五,建设导师制度,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拓展性,相比其他学科专业学生更需要有人不断引导,延伸学习范围,开拓研究视野。通过导师制度,将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常态化、动态化。这样既可以减少教辅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增强学生与导师的感情交流,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指导作用,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培养新型人才。当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既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使考试流于形式,学生作弊,教师漏题现象较为普遍。我们应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应考试约束而放不开手脚,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参考文献

  [1]刘月薪.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的途径[J].三峡大学,2008(专辑).

  [2]潘新和.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相关推荐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什么意思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有以下意思。教育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总体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形式。一般指学校教育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之分。纵向结构是指各级阶段性教育结构。主要包括: (1) 各级阶段性教育之间的结构,如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2) 禅传结构,即各级师范教育之间的比例构成,如幼师、中师、高师之间的结构等;(3) 各阶段内不同层次之间的结构。如高等教育阶段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中等教育阶段有初中、高中等。横向教育结构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中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 构成教育总体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形式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教育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基本构成部分.教育系统结构一般由体制、层次、种类、形式、地区、目标、教学、管理和教育思想等基本部分所构成.而每个部分,又由各自相应的要素所组合。如体制结构包括了教育方针、政策、制度、法规、规划、视导等等,地区结构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布局、发展速度等等。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2023-09-11 11:55:241

培养规格是什么意思

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之类。简介: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2023-09-11 11:55:321

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有何要求

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有何要求,如下: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药学相关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药品生产、药品质量分析检验、药品使用、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医院(乡镇卫生院)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社会药房等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药学服务等工作,也能够在药品检验监督部门从事药品检验监督管理,在药物研究机构、医药院校从事医药科研助理、教学辅助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2023-09-11 11:55:561

()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期望培养出的面向职业岗位的人力资源。培养规格是指学校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因此,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体化是指通过对目标和规格的描述,明确要求和期待,使之转化为明确的指导和落实措施。具体化的步骤与方法如下:1、分析相关背景和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及重要性。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具体指标,例如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能等。3、根据具体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如课程定位、教学组织、考核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等,确立相关指标权重。4、着手实施具体化,包括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材、建立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支持等。5、对具体化实施进行监控和反馈调整,收集学生数据和反馈信息,跟进教学改革效果,适时进行反思和调整。通过具体化实施,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持续又系统的支持,也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为未来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2023-09-11 11:56:191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例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我国培养人才总的方向。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例如,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广。其次,教育目的是针对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提出的要求,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我国整个教育工作提出来的要求和指导意见,除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包括如何培养以及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此外,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2023-09-11 11:56:521

关于培养人才的规格孟子认为教育要培养什么人

教育目的:君子、治世贤才与大丈夫、明人伦  教学往往是有教育目的而出发,围绕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更注重的是从学校教育出发,偏重于社会对人的制约性。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孟子虽然是主观地表达了对所要培养的人的设想与规定,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要求,礼崩乐坏的乱世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哪?孔子与孟子都讲到要培养君子,但他们两人的教育目的还是较主观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观点。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治世的贤才。在孔子看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是君子,“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是君子,既能治千乘之国,也能长百乘之家的也是君子。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君子进行自我修养,而修身则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所说的君子更是从社会需求的层面来讲的治世的贤才。孔子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因此他需要培养治世的贤才君子。
2023-09-11 11:57:471

培养人才应讲究规格,新时代人才的规格要求集中起来有三点是什么

一是(知识结构与要求)、二是(能力结构与要求)、三是(素质结构与要求)
2023-09-11 11:57:561

什么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
2023-09-11 11:58:071

对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

【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是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三者概念的考查。题干中呈现的“对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具体到了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而且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和规格,是非常具体的,因此,这是培养目标的概念。所以本题选D。
2023-09-11 11:58:151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什么意思

2023-09-11 11:58:231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宗旨D.培养目标正确答案:A
2023-09-11 11:59:311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称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在教育理论的考察过程中,该部分知识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考查,多是以定义考察为主。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例如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即指教育要达到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也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或者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育方针是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023-09-11 11:59:401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 。

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如下: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扩展资料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2023-09-11 12:00:041

什么是“1+3”的人才培养模式

“1+3”是指在拥有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这个模式主要是利用证书的导向功能和督促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获取证书的效率和权威性,降低获取的成本。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扩展资料:2014年北京市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来,主打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政策供给组合拳,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小升初就近入学,推动教育公平,在初二年级结束后提前给予当年就近入学的学生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并探索高中人才培养方式。2016年起开展“1+3”培养试验,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这一年以及高中三年、共四年学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才培养模式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贯通初高中 北京探索“1+3”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3-09-11 12:00:351

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2021在哪里查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09-11 12:00:571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因素是(  )。

【答案】:A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包括需要劳动力的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分别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答案选A。
2023-09-11 12:01:231

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称为(  )。

【答案】:A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023-09-11 12:01:311

什么是国家对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2023-09-11 12:01:42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是维护人类健康对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的专业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卫生防疫机构。   (二)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群)   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   (三)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就业领域 护理   1.掌握常见病病人的护理知识   2.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熟练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   疾病护理   4.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与不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治疗护理 生活护理   就业岗位 临床护理   工作任务   岗位所需能力   掌握日常生活护理知识   2.具有熟练规范的生活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心和关爱精神   4.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1.掌握相关治疗护理知识   2.具有熟练规范的治疗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敏锐的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4.具有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人体结构功能学 病原学 病理病生学 护理药理学 健康评估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五官科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管理学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危急重症护理   1.熟练掌握常用的危急重症护理技术   人体结构功能学 病理病生学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室 教学观摩示   讲授法 探究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   实验实训室 多媒体教室 教学观摩示教反示教系统   模拟病房及辅助教学系统 见习医院   人体结构功能学 护理药理学 健康评估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沟通与礼仪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   对应课程(项目)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心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社会学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观摩示教反示教系统   模拟病房及辅助教学系统   实验实训室 多媒体教室 教学观摩示教反示教系统   1.模拟病房及辅助教学系统   2.掌握急救药品的应用知识   3.具有常用急救仪器设备使用和保养能力   4.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掌握必备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   2.掌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知识,正确使用手术室常用器械和物品   3.熟练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手术室护理技术,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   4.具有熟练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操作技能   5.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6.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掌握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精神科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开展心理咨询和的心精神护理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4.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   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具有应用健康教育程序,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护理药理学 健康评估 急救护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管理学 护理基础概论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沟通与礼仪   护理心理学 营养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卫生法律法规   1.掌握基本的康复护理知识 2.掌握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   2.康复护理   3.具有初步的康复机能评定、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能力   4.具有开展康复护理和康复指导的能力   社区护理   1.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卫生保   社区护理   健服务的能力   3.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熟悉临终关怀的基本知识 2.具有临终关怀的基本技能   临终关怀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心理护理技巧   4.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健康保健   预防保健   1.掌握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3.具有开展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药理学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五官科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防疫   1.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运用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消毒隔离服务和指导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病原学 护理药理学 传染病护理学 基础护理技术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卫生法律法规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模拟病房 见习医院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   社区实习基地基础护理技术 老年护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   实习基地   营养学 社区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卫生法律法规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康复护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沟通与礼仪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项目实训多媒体教室 教学观摩示教反示教系统模拟病房及辅助教学系统社区实习基地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①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②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③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④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2.能力要求   ①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②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③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④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⑤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⑥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⑧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⑨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⑩具有良好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③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除获得护理专业大专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   四、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本专业学业年限为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   五、学时和学分要求   学 时 学 分 毕 所 占 比 例 项 目 名 称 类 别 课程门数 计 划 安 排 毕 业 要 求 计 划 安 排 业 要 求 公共基础(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职业(岗位)能力拓展(提升)领域(课程) 必修 限选课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课 9 1 16 3 4 2 592 34 1354 104 106 26 592 34 1354 70 106 8 28.5 2 72 6 6 1.5 28.5 2 72 4 6 0.5 6.5% 67.2% 26.3% 素质拓展(奖励学分) 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 计入总学分不超过5分 不低于113学分   六、课程设置方案与实施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框架性教学计划) 学习领域类型 公共基础(基本素质)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 军训(含军事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思想品德与廉洁修身 形势与政策教育 体育 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职业指导 人文素养 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护理基础概论 护理药理学 基础护理技术 健康评估 中医护理概要 人体结构功能学 病原学 病理学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含皮肤病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各行动领域共用 对应行动领域 各行动领域共用 ;
2023-09-11 12:01:521

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任选模块有哪两个

应该包括选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比如有的专业对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美育安全类有一定的学分要求。专业任选模块是指专业任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是根据学分制培养目标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为加强选修课程的开设、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023-09-11 12:02:062

什么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

质量标准: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规格要求: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材。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之类。扩展资料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才培养
2023-09-11 12:02:361

什么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  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  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2023-09-11 12:03:104

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1998 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2023-09-11 12:04:121

对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

【答案】:D本题是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三者概念的考查。题干中呈现的“对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具体到了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而且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和规格,是非常具体的,因此,这是培养目标的概念。所以本题选D。
2023-09-11 12:04:441

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人才培养体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体系。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扩展资料   1、“雏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精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4、“雄鹰计划”: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023-09-11 12:05:181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因素是(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因素是经济资料拓展: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我们可以看到“经济”这个词语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的一个词语。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家学派的众人,会按照《大学》中“三纲八目”的要求去做学问、做人,而三纲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国平天下”,这个就是古代“经济”一词的最外向的表示。经济,人有着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质资源因而得以认知与定义,而同时,货物有着其自身的界限与范围,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作用。这样的一种基于人体需求而存在的时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维认知之下,而给予了它一种表面性的客观价值,从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维下被普遍接受,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思维常识。如此,货物得以确定规格,在人的相互认定之下继而得以流通,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置换与交易...而同时,人有着自我意愿上的偏向与取舍,这也就决定到了所需物质的每个方面。或许,这样的一种以货物的客观价值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愿为前提,由此而产生的合理有序的人类活动,是为经济。经济之下,由人的意愿和对货物的价值认定,而产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而同时,各种各样的意识、行为、交易的出现和发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许,这样的一片、整体的意识思维的承载,就是场,随着人的意愿而自由伸展。
2023-09-11 12:05:451

如何能确保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具有其他受过同等学历训练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上。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中小学他们上学前均已拥有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并且有相当部分是所任职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为此学校必须对现有学生业已形成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与调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师专业化教育使他们各种知识结构得以合理建构才能确保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2023-09-11 12:06:201

人才培养方案的性质

基本教学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
2023-09-11 12:06:281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人才培养规模为什么错

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的是生产力,而非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主导。1.政治和经济制度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利:在不同的社会中,不同的人会接受不同的教育。通常,政治不平等将决定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在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普通百姓的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国家的需要。这是由政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在封建社会,培养的是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臣民;近代社会,培养的是符合国家制度的公民;在现代社会,受教的是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公民。3.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教育的主导地位:在一个国家,谁控制了政治权力,谁就拥有教育的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导的阶级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满足自身需要的人,可以通过教师的聘用实现对教育领导的控制,从而牢牢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2023-09-11 12:07:161

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的思考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取代 教学计划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高职教育界逐渐推行。本文在论述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框架和内容的基础上,就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关系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和使用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逐步推行且渐入佳境。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宏观思考、中观设计和微观实施上全方位的把握,对促进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含义。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义,不同学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不同,但核心内容都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同的是: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学校指导、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本形式,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2)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内课外的统筹安排等;(3)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建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4)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5)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各项政策和规定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2.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是指其包含的要素与格式。要素齐全和格式规范是编写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可由学制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毕业标准、教学安排、实施建议、其它说明等九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①学制是指基本修读年限;招生对象指应届及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等。②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培养规格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定,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主要说明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③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应掌握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情商、专业知识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就业岗位(群)是指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以及拓展或发展目标岗位。④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主要反映在各种类型课程的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课程设置是指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等。⑤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目标、主要内容、考核与评价要求等。⑥毕业标准包括应修读总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证书获取情况等要求。⑦教学安排主要包括各学期周数分配表、专业教学周历一览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⑧实施建议包括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的配备、教学制度保障等。⑨其它说明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对专业调研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等相关事项的说明。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用人才培养方案取代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变化。两者都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的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是教学计划的继承和发展,突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使教学计划与其它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它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教学计划是按照专业要求制定的学科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侧重教学的计划性规定,缺乏对职业性、学生素质及学生个性培养的设计。   (2)在编写体例上。人才培养方案无论从要素、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计划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指我们通常看到的实施部分。   (3)在教学目的上。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教学计划虽然为人才培养服务,但主要目的是教学。   (4)在教学内容上。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相比,一是增加了突出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二是根据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实际情况可进行课程置换或设置单独的课程模块,能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学计划则注重对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计划与规定。   (5)在课程体系上。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6)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了教学计划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训)室等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倡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在真实的环境中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教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023-09-11 12:07:251

人才培养方案设有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应按什么要求修读

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读,内容如下:一、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二、具体要求(一)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三)学制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四)课程类别和结构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
2023-09-11 12:07:331

福州理工学院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福州理工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都处于一流水平。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学生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福州理工学院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金融工程经济学2电子商务管理学3投资学经济学4通信工程工学5软件工程工学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7网络工程工学8生物技术理学9国际金融财经商贸10工程造价土木建筑11大数据与会计财经商贸12电子信息工程工学1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学14物流管理管理学15土木工程工学16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17经济学经济学18财务管理管理学19广告艺术设计文化艺术20市场营销财经商贸福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介绍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监理、造价及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技术和现场管理工作;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从事施工监理工作;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从事工程预算工作;在建材检测企业,从事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工作;在建筑装饰单位、从事建筑装饰施工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与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及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知识。 3)掌握不同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熟悉工程中所用的机械、机具的使用方法和工作性能。 4)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5)了解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制度等。 三、主要课程 (一)画法几何与土建制图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原、轴测投影、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图示内容及识读方法。 (二)建筑材料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性能、技术标准、质量检验、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三)建筑工程测量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测量基础理论、测量基本方法、测量工作误差分析;小地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的基本方法;测设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测量。 (四)钢筋混凝凝土与砌体结构 本课程是专业课,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筑结构的基本没计原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单层厂房结构、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砌体结构基本知识。 (五)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本课程是专业课,主要内容: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六)建筑施工组织 本课程是专业课,主要内容:建筑施工组织概论、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基础、网络计划优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管理、建筑施工生产要素管理、施工现场技术与业务管理、建筑施工商务管理、施工项目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 (七)建筑施工技术 本课程是主要专业课,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施工工艺过程、原理和施工技术、施工方法。重点讲述土方工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同时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包括装配式大板建筑施工、液压滑升模板施工、大模板结构工程施工、升板工程施工、网架结构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逆筑法施工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房屋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测量实训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毕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 福州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介绍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计算机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并掌握物联网产业链中信息采集和传输等环节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传感器应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传感器产品开发,物联网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联网工程领域软硬件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爱国奉献的精神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具有从事物联网工程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物联网系统组网规划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5.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 6.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物联网工程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具有爱岗敬业的工程职业道德; 8.了解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专业特色:校企深度融合 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福建慧翰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汽车电子设计和开发高可靠性、低成本无线通讯产品、嵌入式软件和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前装蓝牙、WiFi、2G/3G无线通讯等模块和传输层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和TelematicsControlUnit(车联网远程控制单元)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车载射频产品汽车前装供应商。 学院与公司的性质决定了所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得到业界的强力支持,包括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发应用性的环境和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保证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提高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为背景,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提供设备、资金以及教学实践环境的支持,同时还能够提供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和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研讨,针对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行合理化更新,保障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近年都承担着来自企业和政府的科研课题,对促进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网络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要课程: 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软件设计,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中间件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RFID原理与应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软件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物联网应用课程设计、企业平台实训。 典型就业岗位: 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工程师、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 典型就业企业: 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慧翰微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国脉圣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9-11 12:08:091

什么是指国家对本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本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023-09-11 12:08:391

社会生产力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起什么作用

决定作用
2023-09-11 12:09:562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正确】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力和机会;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2023-09-11 12:10:031

怀化学院外语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门人才,以及在涉外企业、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b.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3.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1.英语听说能力:英语表达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能听懂各种交际中英语会话,并能与外宾进行流利的交流,能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能把握英语语篇的基本特点,具有解读并分析英语各种文体的文字材料和语言现象的能力。3.英语翻译写作能力: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掌握一定的英语笔译及口译的技巧,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写作基本功和书面表达能力。4.英语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现代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师范素质和英语教学的能力。(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1. 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本国及英语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能够综合语言及文化知识,胜任文化传播工作。2.语言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了解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动态,熟悉教育规律和我国的教育法规;熟悉本国及英语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熟悉二语习得规律、具备较强的外语教学及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取得省教育及劳动人事部门要求取得的上岗证书,如教师资格证等。3. 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一定商务策划的方法,熟悉一些商务应用文书的写作,熟知现代商务基本方式,具备一定的商务策划能力。4.旅游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础、熟悉中西方文化及综合知识的能力,具备英语的笔译能力和较强的翻译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英语熟练,有一定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执行能力,了解旅游事物的应用型人才。c.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学制:四年课内教学学时:2507学分:189学位:文学学士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系统的国际商务知识;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现状;具备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国际商务沟通与组织策划能力和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事单位中胜任进出口业务、外事翻译、商务管理和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b.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打下扎实的商务英语语言基础,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国际商务方面的基础知识。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3.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1.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英语表达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能听懂各种商务交际中英语会话,并能与外宾进行流利的交流,能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商务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能把握商务英语语篇的基本特点,具有解读并分析商务英语文体的文字材料和语言现象的能力;熟悉外贸业务中英文商务函电和文书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商务沟通能力。3.商务英语翻译写作能力: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笔译及口译的技巧,同时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写作基本功和书面表达能力。4.国际贸易实务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能正确操作外贸业务流程,处理国际货物运输也保险实务,能适应报关,报检,货代,制单和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从事国际商务相关工作的能力。(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1. 商务谈判及沟通能力: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础、熟悉中西方文化及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本国及英语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能够综合语言及文化知识,胜任文化传播工作。2.商务组织与策划能力:掌握经济学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了解我国有关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商务策划的方法;熟悉商务应用文书的写作,熟知现代商务基本方式,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策划能力。3. 旅游英语应用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导游知识,培养实际导游讲解、饭店服务英语能力。使学生熟悉有关旅游英语的词汇,了解旅游英语的特定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能通过英语获得一定数量的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旅游英语表达能力,并能根据具体的饭店情景、导游场景进行得体恰当的英语会话与导游讲解。4.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熟悉教育规律和我国的教育法规,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教学策略;熟悉本国及英语对象, 熟悉二语习得规律、具备较强的外语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取得省教育及劳动人事部门要求取得的上岗证书,如教师资格证等。c.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学制:四年课内教学学时:2483学分:185学位:文学学士
2023-09-11 12:10:121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2、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何等教育目标,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远的不去分析,从工业发展史看来,文盲可以从事手上业劳动;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即小学文化);电汽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是对工人而言,当然对农民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其发展力一向是: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这对农村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我国大部分地区己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使这样,也没有完全能完成中等教育;更何况农村部分地区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地区,连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成都存在困难呢?这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2023-09-11 12:10:3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人才的数据有哪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要求: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2、能力要求: (1)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阅读和理解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遵守法律与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从事信息管理活动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专业素质;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学制:4年。 2、修业年限:3-6年。 四、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条件 毕业要求: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修满最低学分178学分。其中必修学分满105分,选修学分满48分,实践教学学分满25分。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TASXn-W4K1GHkbbVe2gZl-2d-xRjYCph9P-BL_ZaP-5A_wy-CM7FXv_8E3MMLTb7mPKgb7dp1A1BFgHhHeF1BT9uXhuKp_emMO-kRdLFM3
2023-09-11 12:10:421

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路径的区别

含义不同:培养模式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的指导下,遵循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形成有规律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运作方式和形式。人才培养首先需要通过能力树对拔尖创新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进行分解,明确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从而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2、重点不同:不同的培养目标导致后续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三部分,根据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开设不同的专业和实践课程,形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在工商管理专业试行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体的精英式教学模式。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教师对实际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切身感受实际研究过程。3、范畴不同:培养路径是循序渐进的路径,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模式则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丰富自身实践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及时协调处理学生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增强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要将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术和实践兴趣,不断丰富自己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扩展资料: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涵义: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2023-09-11 12:10:551

人才培养模式的淘汰晋升

第三十二条 目的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第三十三条 淘汰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公司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管理库。第三十四条 晋升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附则第三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批准后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但时至今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依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惑及其改革创新的出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服务。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有人才培养,就有人才培养的模式。但我国高校、学界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并讨论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近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事。高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文育林1983年的文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中,其内容是关于如何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也有一些高校和实践工作者继续讨论医学及经济学等各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改革,但都未明晰何为“人才培养模式”,对其内涵的把握较为模糊。由于高等教育实践的需要,理论工作者也逐步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试图界定其内涵。刘明浚于1993年在《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首次对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样式。”教育行政部门首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做出直接表述,是在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度的增强,相关的研究迅速增多,形成了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界定: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周远清);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钟秉林);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龚怡祖);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刘红梅,张晓松)等等。这些观点有一些相同的含义,即基本上都是指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但也存在着分歧:在培养模式的指向上,存在强调培养目标还是强调素质结构的差异;在培养模式的属性上,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一种静态的“方式”,而有的则认为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更多的学者认为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延上,少数学者认为包括整个教育管理活动,一些学者则把人才培养模式限定在“教学活动”中,此外,更多的则持中间立场。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限定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泛化到高校的整个管理层面;它是一种结构与过程的统一,是静态的样式与动态机制的统一体。这是因为,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涉“教学”过程,更关涉“教育”过程,它涉及到了教育的全过程,远远超出教学的范畴。但人才培养的过程又不是毫无边际的,在现代大学中,有许多与人才培养无直接关系的管理活动,如后勤管理、大学科技园管理等。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各要素如课程、教学、评价等的结合,但这个结合又不是一个呆板的组织样式,而是一个动态的、强调运行过程的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理想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标准样式及运行方式。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接壤处。人才培养模式要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理想人才的培养之道,是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但它又不是具体的技术技巧或实践经验的简单总结。它是一个诸多要素组成的复合体,又是一个诸多环节相互交织的动态组织。这其中涉及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及制定目标、培养过程实施、评价、改进培养等多个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层次的。最高层次是主导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模式,如素质教育模式、通才教育模式、专才教育模式;第二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校所倡导、践行的培养模式;第三层次则是某专业独特的培养模式。我们主要探讨第二层次即高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困惑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亟待改革。但是,改革的进程却又面临着诸多束缚、制约及困境。1.理念的束缚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只有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才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才有人才培养模式可言。否则,就只能是一些教育要素毫无章法的拼凑。在高等学校中,教育思想表现为“大学的理念”。大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束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的惯性束缚。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直接管理、封闭与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中,高校没有自主性可言,按照政府的规定办学,难以形成自身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制度已有变化,但思想却依然表现出极大的惯性和惰性,一些高校只是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重视规模扩大而忽略理念提升,没有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以至于跟风似的人云亦云。第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办学理念缺位。现代社会,科技革命更加迅猛,全球化更加明显,信息流动更加迅速……身处这样的社会中,高校需进行相应的变革,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全面素质,但是,不少高校却没有及时变革自我,特别是在理念层面。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学术自由、国际化、通识教育等理念。而多样化、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等理念,则基本上停留在学界,还没有被高校很好地付诸实施。第三,缺乏对高校教学整体改革的理性思考。长期以来,高校缺乏战略思考,缺乏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大学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这样的人才,没有很好地、系统地进行思考。高校似乎在忙忙碌碌办学,但真正如何办学,如何育人,育人的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如何真正引导教师的长远发展并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如何真正满足师生的旨趣,这些问题都没有去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受评价、资源因素的影响太大,高校围着政府转、教师围着领导转等怪现象愈演愈烈,反倒把真正的育人根本任务置于不起眼的位置。由于理念的制约和困惑,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者呈现出趋同化,没有与自身的条件、定位相结合;或者纷纷把各种“好的”词汇都拉进来,进而组合成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毫无主导思想,甚至各思想之间还是相互冲突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是一些被悬置的装饰,而不可能被很好地付诸实施。2.制度的羁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制约是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内部权力的失衡与错位。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已经有了较大的权力。可是,高校内部却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不平衡。目前多数高校依然按照行政管理的思维和模式管理大学,按照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大学的内部构造。学校多数事务也都由“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各教学单位基本上都是在遵循行政部门的安排和要求运行。行政权力还通过隐蔽的方式,带着面纱以虚化学术权力。如我国大学,像西方大学一样,也成立了校级学术委员会,以决定学校的学术事务。可是,其组成人员多数是由学校、院系以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很少有“布衣教授”参与,他们更多地是从行政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学术考量,虚置了学术权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事务,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但是,学术权力的缺失,阻碍了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只能流于形式。二是高校评估制度不完善。对教学和科研的评价失衡,对科研的评价具体、实在,而对教学的评价则空洞、不具体。目前,我国对于高校的评估以政府主导的行政性评估为主。行政性评估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科评估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但基本上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无多大相关;对于“真正的教学”的评价指标则不具体,对改善大学内部教学的影响有限。另外,教学评价还存在单一化、数量化的倾向,忽视了教学特色、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估。学术权力的不足弱化了教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和能力;高校评估制度的单一化,使得高校容易采取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估的数量化则导致各校普遍重视科研,而忽视难以测量的教学,更容易忽视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资源的约束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有不少的高校提出了诸多新的培养模式。可是,它们往往陷入表面化、口号化,或者仅仅是培养模式要素的局部改变,而不是整体变革。这与人们对于培养模式理解的偏差有关,与制度的束缚有关,同时也与教育资源的匮乏相关:首先表现为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改革需要相应的经费保障,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自1998年始,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校规模迅速膨胀,而高校所能获取的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以至于高校普遍负债运行。即使获得了一些贷款,也主要用来购置校园、修建“大楼”、增添设备,而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经费则很少。其次表现为师资建设较弱。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受思想观念和评价体系的影响与制约,教师真正投入教学,潜心教学改革,真正研究教育教学这门“大学问”的不多。教师没有从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外动力和内驱力。从外部来讲,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重显性成果。科研硬指标,教学软指标。科研成果容易测量,产出也立竿见影,而教学的好坏则难以评价,况且育人的周期本身就长,人才要真正到社会上发挥作用也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而且还会受到很多动态因素的影响。这导致教师觉得教学改革的推动似乎应该是高校领导的事,是教务处、人事处的事,自己没有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投入与回报也不成比例,得不偿失。从内驱力来讲,教师似乎对教学没有足够的热情,教学成为了例行公事,而不是自己神圣的职责。做不做改革,是不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好像激励与约束的机制都失效、失灵了。所以,教师能上课堂、能讲课好像都了不起了,至于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问题,从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则似乎是一种奢望。再次表现为课程资源不足。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成长的载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基本条件。可是我国高校的课程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中国大学在课程广泛性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北大和清华,但都仅在3000门左右。而美国多数高等学校都几乎达到人均一门(次)课程。即5000人规模的本科院校要开设5000门(次)左右的课程。资源不足对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限制。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与政府的评价及社会其他因素有很大关系,需要政府与社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勇于和善于承担起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性责任。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并以此为最高追求,做好顶层设计,整体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就要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研究人才成长的条件,改善教育条件与教育环境。人才成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有效的创造实践、内外因综合效应、竞争与合作、共生效应等等。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如活动与环境、竞争与合作、期望与激励等。高校要重视对这些复杂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改善教育条件,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研究人才成长的过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同,其培养方法也不同。人的发展除了具有阶段性之外,各类型人才、各层次人才的最佳发展年龄是不一样的;人的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关键期,等等。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深入探索人才成长的这些规律,使人才培养有科学的依据。以学生为本,就要真正追寻学生的兴趣、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发挥到极致。面对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的特征,如何推动所有的学生走向成功,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眼睛“不亮”,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是由于教育教学不符合他们的兴趣,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符合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教学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才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继续建构自己的心理图式。不研究学生、不针对学生的教学是单向的、无意义的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一个专家型教师,去探究、追寻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去激发学生的热情,推进个性化教育,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的愿景,最终使得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高校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此外,以学生为本,还要实现几个重大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单一课堂教学转向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等等。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整体,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弄清楚理想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是不一样的。要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所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有不竭的动力。新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制定后,还要与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找出改革的重点、难点,并积极实施新的培养模式。2.建立多方协商的机制,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多方协商的结果,政府以及学校行政权力影响过大,而教师、学生及社会组织没有机会参与。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则须建立社会、教师及学生和高校多方协商的机制。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方向性。现代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而融入了社会,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身处社会中心的高校,必然要采取一种“社会需求导向”的发展模式,改变社会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过程中缺位的现象。这就需要完善我国社会用人需求的信息系统,因为“我国人才市场反映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十分薄弱,统计指标与数据长期处于粗放状态”。对于高校而言,则要主动地联系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等,获取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并及时把社会需求的预测反映到人才培养模式中。确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理应是人才培养模式决策与设计的重要参与者。可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教务处统筹规划、各院系教学领导具体设计的。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中,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而只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者。要改变这种自上而下的路径,确立教师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征求教师的建议,也可以由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学校加以汇总并对照社会需求,形成较为合适的模式。赋予学生改革的话语权。传统的观点认为,学生是高等学校智力不成熟的过客,不能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可是,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学校的“产品”,而这种“产品”是自己生产自己。学生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的评价权、选择权。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赋予他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上的话语权。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制定。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更要调查一下毕业生对它的评价,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多方协商的机制,各方的利益都能得以表达,所培养的人才也就更接近于人们的期望,人才培养模式也就较为理想了。3.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奠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物质基础高校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资源不足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在资源缺口不能迅速解决的情况下,整合与优化资源是一条理想的路径。实现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内部,跨院系、跨层次的课程共享率低。学生的选修,基本上还限定在本院系。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资源共享的比例就更加微乎其微了。至于高校之间,我国已经建立的一些大学区,但除了图书资料及部分选修课有共享之外,包括课程在内的其他方面的共享没有什么进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整合校内的课程资源,打破门户之别,学校统筹安排,营造共享文化,加强共享管理,改进共享技术,解决共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收益等利益之争。对于高校间,则要形成更加合理的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地域的优势,加强合作。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主牵头而成立的开放教育资源联盟便使很多高校在网络上共享了教育资源,我国政府通过网络也在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除了网络资源外,利用地域优势,实现校际资源共享空间很大,充分利用别校的优势专业、优势课程,本校学生既可受益,也可节省出盲目求全发展所花费的资源,以加强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共享。当前高校师资存在两种情况:第一,随着扩招的推进,高校纷纷出现了师资数量整体不足,且存在学科和地域的结构性差异。第二,师资素质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师资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在解决师资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上,杭州的做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2005年开始,依照《下沙高教园区师资互聘管理办法》,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开始实施师资互聘。即使是一所高校内部,也可以整合资源,形成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发挥教师队伍集体的力量。高校内部,还可以实现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共同发展。通过科研内容积极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及时转化、科研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渗透、教学问题与科研问题的双向延伸等,都能促进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性、多元发展。对于师资总体数量及师资素质而言,则可以积极引进政府、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教师数量,同时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加强教学设施的共享。目前,高校内部各院系的教学设施基本上不对外,其他各教学单位一般不能使用,这导致了很多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除了院系间资源的共享外,还要加强对产业界设施的利用,开展更多的富于成效的、深度的合作。
2023-09-11 12:11:251

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实践为主,理论辅导
2023-09-11 12:11:476

学机械工程以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学机械工程以后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生产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一、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4、具有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5、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6、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7、能够理解、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8、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机械工程成果导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成果导向背景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学习成果为设计目标,为学生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让其课程体系更好推动学生达成学习成果,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知识导向课堂向能力导向课堂的有效转变方式,打破以往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三、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基于成果导向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也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业务能力。
2023-09-11 12:12:221

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密切,以前的一些会计人才在当今社会的进步步伐中,越来越与实际需求脱轨,现在的企业在会计方面,需要兼管理与会计于一身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根据目前普遍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现状分析,了解现在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多年经验,认为应当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会计学进改革,以培养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作为会计方面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会计专业;管理型;课程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管理型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决策,于是出现了财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在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中,一般的本科高校课程设置基本是基于会计准则所要求的记账、登账、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于管理类知识相当缺乏,这远远不能满足一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与实际脱轨;与此同时,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准确的掌握会计信息,对会计知识了解很少,有的几乎是零起点,这同样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本科类院校开设管理型会计专业就显得很有必要,与实际需求相吻合,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毕竟本科类院校对于开展这样的课程体系还是相当缺乏经验的,个别院校也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对于该课程的体系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健全的纲要,笔者就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院校的试点案例,谈谈如何设置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   一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一)专业课程开设不及时   很多高校新生对其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为了避免新生报到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本人的专业,甚至产生厌学行为,很多本科院校选择在大学一、二年级更多的学习公共基础知识,直至本科二年级之后才有机会接触其专业相关内容。以我校会计系和经管系为例,本系下开设多个专业,有管理类、经济类、财会类专业。不管什么专业的所有新生在入学后前两年基本是不分专业,以公共课程为主,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计算机基础、VB语言编程(或C语言编程)、体育、毛概类等公共基础课,同时结合一些学科基础课,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学等课程。这样设置课程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使得学生首先对自己的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进行专业方向的变更即进行转专业。不利之处在于,学生前两年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接触的太少,这种不及时会耽误大部分同学的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多,内容杂   一般的本科院校在大二,甚至到大三才开始接触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课,就会计专业而言,就涉及到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负担太重,很可能学不好,而且课时安排也会显得很紧张,老师也会教不好。所以,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在本科课程开设时,应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这样就能使他们有充足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今后用得上的课程知识,并且有时间决定自己以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因为过多的课程学习会使他们紊乱了对这门课的认知。   大四一年,由于学生要接受实习生活,实际上这直接导致教学时间上的紧张,部分高校不得不压缩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时间,以衔接高级财务会计的开设,从而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度和掌握程度。再者由于这种办法导致授课的顺序与知识的链接顺序颠倒,学生不了解连接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主线,只能是学到了一团杂乱无章的知识,却不能将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由于课程安排缺少逻辑联系,学生没有选择的接受了多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知识点之间没有一个结构构架,让学生不能适应自己手头的工作,对所学知识开始怀疑它的实用性,其实高校开设的课程有些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在开设中,缺乏逻辑,授课时不考虑知识点的"串联,导致最后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只是一盘散沙。   二现代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密切,以前的一些会计人才在当今社会的进步步伐中,越来越与实际需求脱轨,现在的企业在会计方面,需要兼管理与会计于一身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可以在公司的财务审核、原料购买、成本预算、财务管理等等方面全方位操作,这样可以使公司运营科学化、规范化。   所以,正确的管理决策离不开相关、准确的会计信息的供给,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会计人才必须有能力了解管理层对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根据信息需求来决定决策相关信息的有效和及时提供。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的工作既要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监管部门的信息需求,能够按财务会计准则或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还要能够领会管理层对信息需求的意图,进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内控管理、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及时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并且根据税法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步入社会后,胜任自己的工作。   三重新构造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重新认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整套会计信息,它反映一家企业过去一个时间段的表现及目前状况。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其实反映了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即管理活动与财务报表上相关数据的变动存在因果关系,报表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的管理行为。   以资产负债表为例,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改变进货策略、销售策略、收款策略等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相应的流动资产发生变化,也即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将会导致流动资产的变化。而发展战略的变动则会导致非流动资产的变动,如进行战略性外部投资,那么就会增加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反之,非流动资产则会相应减少,从而变动非流动资产的构成。财务管理活动的变化与资产结构的变动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起了资本、资产、和现金流的变动。而对于利润表,凡是与收入和成本有关的管理行为都会导致利润表的变化,例如加强对原材料和管理成本的控制,实行合理的成本管理和业绩考核制度,则会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扩大盈利的空间。   因此,笔者认为本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财务报表为核心,把所有涉及到财务报表的知识归属到课程设置的范围内。企业各种管理行为、财务报表形成过程、管理行为对报表的影响等都是培养课程需要包括的内容,具体课程涉及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全面战略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薪酬制度设计与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财务报表作为学习的根基,整体目标设置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那么课程体系还应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这些联系财务报表和各种管理活动的纽带。对于一些不需要掌握,但要适度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在毕业后有多方面的选择,不至于都一窝蜂的涌向某一职位。   四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应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要实现这一转变, 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才有更宽、更专、更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规格:宽口径、复合型。复合型人才才能灵活的适应这个多变的市场环境。培养过程:除了基础的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操作,根据不同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管理型会计虽然是与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专业,但是,由于这些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不一样,接受到的财务类型也就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在培养这些本科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要更加注重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适应于日后在不同企业的工作,能够解决突发情况,真正做到学习致用。五结语 会计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人们和高校关注的话题,管理型会计人才在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一定会成为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慧璞.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刘玲雪.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3]李谊. 地方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培养模式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   [4]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梁兴敏. 管理类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陈之举. 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刘胜辉. 商科院校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 ;
2023-09-11 12:14:051

什么是会计实操课程?

我听说沈阳卓越培训开设会计实操班了,她家交一些出纳工作中的问题程序等,能对你的经验积累有所帮助!前两天给我打电话了呢,告诉我们老学员的,你也问问吧!
2023-09-11 12:08:012

十大世界上最难的折纸作品

十大世界上最难的折纸作品如下(排名不分先后):(1)中国青年折纸艺术家刘通获欧尼森世界记录认证作品《白犀牛》(2)湿折纸艺术大师hoang tien quyet的作品(3)魔王眼镜蛇(4)欧服玩家完成的魔兽折纸(5)雄鹰(6)作品《龙神》(7)牛魔王(8)西班牙斗牛(9)异形-安魂曲(10)以假乱真的蝎子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的艺术活动,逐渐发展为折纸材料不再局限于纸张,各地折纸爱好者正在开发出更多的折纸材料,例如锡箔纸、餐巾纸等。
2023-09-11 12:08:011

司马迁的史记简介,快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88.html
2023-09-11 12:08:0311

《炉中煤》的全文

炉中煤【作者】郭沫若 【朝代】现代一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二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四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2023-09-11 12:08:036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阅读答案今天12点之前就要!!!

这么简单,楼下就有
2023-09-11 12:07:585

头天施石灰第二天施复合肥,再一起耕田,可以不?

  头天施石灰第二天施复合肥,再一起耕田,不可以。  肥料不提倡和碱性物质混用,因为肥料的有效物质主要是氮元素,加入碱性物质会使氮元素失效。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复合肥生产多使用测土配方测出土壤的养分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023-09-11 12:07:582

贷款需要担保人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没有明确规定说申请贷款必须要有担保人进行担保的,之所以要求提供担保,大多是因为借款人的资质条件不够好,贷款机构觉得有风险才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如果是借款人收入稳定,并且个人信用良好,满足了有关贷款要求,那么申请贷款也是比较容易的。当然,除了担保人之外,如果借贷人能提供有关担保物,也是可以申请贷款的,如房产、汽车等,在有物品担保的情况下,尽管借贷人个人资质一般,也是很有可能申请贷款的,不过,不同贷款机构规定不同,具体情况还需借贷人以有关机构规定为准。一般申请银行贷款的担保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龄在18(含)--65周岁(含)之间; 2、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及婚姻状况证明; 3、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 4、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2023-09-11 12:0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