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下列关于国际化经营企业组织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2023-10-08 07:26:34
共1条回复
慧慧

【答案】:A,B

[答案]AB

[解析]与“国际战略”相配套的是“国际部结构”;与“多国本土化战略”相配套的是“全球区域分部结构”;与“全球化战略”相配套的是“全球产品分部结构”;与“跨国战略”相配套的“跨国结构”.

相关推荐

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
2023-09-13 01:54:591

企业国际经营的方式有哪些?

跨国公司的经营形式有哪些1.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采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
2023-09-13 01:55:092

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类型

u25b7全球化战略。u25b7多国本土化战略,u25b7跨国战略。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会面临降低成本和满足市场需求两种相反的力量,因此,开展国际化经营企业有三种基本战略可以选择,每种战略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具体选择哪一种战略,取决于两种力量对比。⑴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指公司在所有国家市场实行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有时为了满足东道国市场的具体要求,企业战略上会做一些改变,但公司的基本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样的。在成本压力大而当地特殊要求小的情况下,企业采取全球化战略是合理的。由于全球化战略在国各个国家之间的统一协调性更强,能够集中资源获取相对于国际和国内竞争对手的持久低成本获差异化的优势。但是,在要求提供当地特色产品的市场上,这种战略是不合适的。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企业中,资源和能力都集中在组织的中心,权力高度集中。这种集中化意味着企业要在不同国家的事业部或子公司之间实现强有力的协作与整合,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努力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让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让创新更容易地从一个地区辐射到另一个地区,减少在不同国家市场的重复投资,借助更有效的物流和分销网络也可以大幅节约成本;另外,全球化的标准化质量,有利于公司在全球开展商业活动。特别适合采用全球化战略的是汽车、电视,轮胎,通信设备,复印机,手表以及商用飞机等行业中的企业。⑵多国本土化战略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特征,企业强调产品和服务差异化,而实行多国本土化战略。在全球战略中,决策者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而多国本土化战略是由企业在各国的分支机构或事业部根据所在国的市场需求而制定的。多国本土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以将公司的竞争策略同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匹配起来。由于资源分散在各个多个国家,企业在多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企业的子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当地市场变化。下列情况适合支出多国本土化战略:①顾客的需求和购买者习惯在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②某些国家的购买者要求特别订单和定制产品。③当地政府管理条例要求在当地销售的产品必须满足严格的制造规格或性能标准;④贸易限制复杂,以至于公司不可能采取统一的,协调的全球化市场战略。然而,实施多国本土化战略的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相对独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效率的惩罚。因此,多国本土化战略有两大缺陷:第一,很难跨越国家的边境,实现公司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的统一利用和转移流动,第二,很难建立一致的竞争优势。特别适合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的是啤酒、人寿保险、服装、金属制造、部分食品类(咖啡,谷类食品,罐装食品,冷冻食品)以及多种类型零售等行业中的企业。⑶跨国战略,跨国战略是要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把多国作为目标市场,在东道国进行生产并销售其产品。或在东道国周边的地区开展范围较大营销,融资 投资,生产,科技开发等活动,把生存和发展空间由国内拓展到国外。实行跨国战略的公司,通过把所有事业部的独特贡献整合到全球经营中去,使总不和某一事业部共同创新,开发出相对标准又适合于多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公司就能够运用经验曲线的效应,形成区位效益,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转移和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全球学习的效果,实现成本领先战略或产品差异化战略。跨国战略上介于前两段战略之间,更具有优势。
2023-09-13 01:55:212

国际化经营战略类型这四种你都知道吗

1、国际战略。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母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适应性较差,加大经营成本。2、多国本土化战略。满足各地个性化需求,适应性强;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高度分权。3、全球化战略。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4、跨国战略。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
2023-09-13 01:55:361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处于哪几个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发展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发展的角度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2023-09-13 01:55:451

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1)绕过贸易壁垒,扩大出口。目前,我国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一旦他国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我国的外汇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国际化经营能起到单纯对外贸易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过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还会有利于以东道国为基地,开拓新市场或第三国市场。对外直接投资也将带动出口。(2)在国外办企业,可直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甚至可在东道国就地筹资,这样扩大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利于在宏观调节上实现外汇收支平衡,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债偿还能力。(3)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办一些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先进的合营企业,通过直接进行或参与经营管理,可以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并将它们转移到国内,用以改造和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下降,增强企业竞争力。(5)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一些产品的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但在国际上仍有需求,进行国际化经营就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6)利用外国资源,弥补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缺陷,缓解国内某些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7)通过跨国投资,企业可以及时而又广泛地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把握各种有利机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不同产品的综合开发和经营,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8)国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着企业进行跨国经营。
2023-09-13 01:55:561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与进行国内经营有什么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经营环境的不同,与此对应的,经营思路和策略也应不同。国际化经营要符合各个目标市场、各个国家/地区的法律、政策、财务会计准则等条条框框。这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举个例子说,有些国家的工会非常了得,你要在这些国家进行并购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你就得有充分的准备来应付工会。在中国,工会是组织钓鱼或看电影的,在西方,工会是和资方谈判的。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就和双龙工会的强势干预有关。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前,一定要对经营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如果无法做到了解,或者了解了无法制定相应对策,则还是不要涉及国际化经营为妙。
2023-09-13 01:56:202

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4.抵御和分散风险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2023-09-13 01:56:322

简述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具体措施。

【答案】: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具体措施1、培训国际化经营人才2、建立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系统3、适时调整产品结构4、提高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5、加强管理控制能力
2023-09-13 01:56:481

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有哪些

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 1、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竞争激烈 源源不断的供给,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利润逐渐下滑,而市场需求的饱和必然引起激烈的竞争,迫使业纷纷扬帆出海,在国外寻找市场,追逐更多的利润。 2、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首先,拥有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商业越来越呈现跨国界的发展趋势,企业也经常用跨国经营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经营区域。而注册成立海外离岸公司是企业走向世界,开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的捷径。成立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不仅可更好地提高形象及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在某些合同签署时,项目谈判往往需要海外公司的配合及参与,对提高您企业的信誉并顺利到达谈判目的,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更大。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加上农村人口数量大,近年来收入差距较大,消费能力较强的居民数量不大。而国际市场具有更大的消费需求:一是消费群体规模大,二是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水平高,消费潜力大。 3、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的政策 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推动力。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如减税、退税)、金融货币政策(如低息贷款、担保贷款等)、出口价格补贴,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科技发展为跨国经营提供了物质前提 任何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及通讯工具。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物质基础。
2023-09-13 01:56:592

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体制1.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税金.2.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持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抵制 外国进口的各种措施。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统计,已有850多种。3.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国际贸易需要将一国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由于各国货币价值经常波动,因此汇率就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二.政治—法律环境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中应考虑的几方面的因素:1.对外国企业的态度2.政治的稳定性3.政府的官僚制度4.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92年关于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三.经济环境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1)自给自足的经济(2)原料出口经济(3)产业发展中经济(4)产业经济。2.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及其分布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看,更能判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前景。3.国际收支一方面国际收支影响该国的本位货币的币值,一个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往往会贬低本国货币,扩大出口;4.集团贸易与区域性经济四、地理、社会、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主要包括:1. 气候与地形。一个国家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着产品的生产与适应能力,也关系着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此外,海拔、温度、温差都会给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条件带来影响。2. 自然资源。资源是跨国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位置、质量及可供应量影响着投资的规模和技术选择。社会、人文环境主要包括:1.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量规模,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密度,以及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和地理位置划分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此外,还要研究家庭结构。因为家庭结构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存地明显差别。2.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迅设施和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包括广告、销售渠道、银行和信贷机构。基础设施越发达,国际企业就越能顺利地在目标国开展投资、生产和销售活动。3.教育水平。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鉴别接受能力也不同,接受文字宣传能力也有区别。4.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与戒律,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的结构、外形、颜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此外,社会、人文环境还包括诸如该国的生活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因素
2023-09-13 01:57:091

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通常考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

考虑主要因素:x0dx0a1、政治和法律环境;x0dx0a2、经济和技术环境;x0dx0a3、文化环境;x0dx0a4、自然地理环境。x0dx0a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
2023-09-13 01:57:273

简述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答案】:母公司以共同的所有权为纽带而相互联结;极强的计划和运筹能力;必须运用战略管理;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经营环境复杂;信息管理难度大;竞争激烈
2023-09-13 01:57:471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利与弊

利:市场更广阔…公司业务、收入更广!弊:由于国际的种种规则很多…如果不充分理解这些规则会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3-09-13 01:57:593

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方式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 不动产投资等; 国际直接投资。   环境要素   1.政治和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化经营竞争战略   1. 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品味和喜好相近时,就存在着普遍的需求,满足普遍需求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来改变。   2.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由于 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3. 全球战略的选择   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采用不同模式的企业的组织特征有着不同的特点。   (1)国际模式   (2)多国模式   (3)全球模式   (4) 跨国模式
2023-09-13 01:58:101

国际化经营具有什么特点?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第一,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第二,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第三,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第四,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角化的综合经营。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展资料: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2023-09-13 01:58:241

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1.政治和法律环境2.经济和技术环境3.文化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
2023-09-13 01:58:421

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企业最适合采用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是( )。

【答案】:A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应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只能进行出口贸易;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则只能考虑采用技术转移的形式,将技术出让给其他企业。
2023-09-13 01:58:581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有哪些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二是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国际化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1.本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2.多国中心战略。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2023-09-13 01:59:081

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国际化的第一阶段▁4.国际化的第四阶段2.国际化的第二阶段3.国际化的第三阶段
2023-09-13 01:59:402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第一,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第二,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第三,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第四,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角化的综合经营。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展资料: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2023-09-13 01:59:501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hknjlhj的规定复合肥
2023-09-13 02:00:072

如何判断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发展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发展的角度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2023-09-13 02:00:151

国际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bulihai
2023-09-13 02:00:262

国际企业对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控制手段有哪些

    国际企业对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控制手段包括以下四种:一、所有权控制  一般来说,对子公司的所有权多少就意味着对子公司控制程度的大小,通过控股,使母公司在董事会成员中占绝对多数,从而控制了企业重要事项的决策,使子公司的运作更能符合母公司的意图。二、人员控制  国际企业通过培养子公司忠实的经营者,加强与子公司经理人员的感情交流,以及通过“文化熏陶”来实现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个人控制和私访控制。个人控制是指国际企业让海外子公司的关键人物参与母公司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子公司的目的。私访控制是通过旅行、考察、个人接触等私访活动使企业内人人感到同处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感情上维系住子公司。三、信息控制  国际企业可以看成是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资本、产品和知识交易而构成的网络。信息不断地从一个子公司流向其它公司又反馈回来,结果,国际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国际信息网络来协调它们的国际经营活动,以及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四、财务控制与评价  对海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主要有三种技术方法:投资回报分析,财务预算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投资回报分析是获利能力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尤其是长期债权人,比较关注企业基本的获利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是与其直接相关的、影响其投资决策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投资回报分析的最主要分析主体是企业所有者。财务预算分析是指在预算正式确定、下达之前进行的对预算指标的分析调整工作,也就是在预算执行前所进行的预算分析工作。预算的事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编制的是全年预算,而希望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时跟踪实际完成的情况,则可以利用预算报表来分析其完成率与差异值;同时,它可以指导企业合理地编制下一预算期间的预算。历史比较分析是通过分析历史各期的变动,以便于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动趋势做出判断。有利于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历史比较分析采用的比较标准是过去某一时点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实际指标值。这种比较分析对评价企业自身偿债能力是很有益的。比较标准可以是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也可以是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实际值。在分析时,经常采用与上年实际指标进行对比。
2023-09-13 02:00:381

试述国际化企业具有的特点。

试述国际化企业具有的特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国际化企业具有的特点有: (1)经营空间跨国化; (2)经营环境的复杂化; (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联盟化; (4)国际市场信息网络化、快速化; (5)国际化经营计划周密化、组织扁平化。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6。 本题知识点:国际化企业的特点和地位,  我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资料请持续关注历史新知。   
2023-09-13 02:00:461

国际化经营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初始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竞争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发展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发展的角度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2023-09-13 02:02:281

什么是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特征?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1、跨国界经营2、多元化经营3、资源共享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这种战略与国际化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相同点是,这种战略也是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技能转到国外市场,而且在重要的东道国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种战略的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扩展资料竞争战略1、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品味和喜好相近时,就存在着普遍的需求,满足普遍需求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来改变。2、当地化反应的压力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化经营
2023-09-13 02:02:351

国际化经营主要具备哪些特点?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第一,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第二,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第三,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第四,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角化的综合经营。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展资料: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2023-09-13 02:02:511

企业国际化的优势

你好,这个问题通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可以很形象的理解。我在村子里开一个小店,有什么优势?熟人小社会,客源稳定,但瓶颈过低。我在镇上开一个超市呢?区里呢?市中心?省会城市呢?我开连锁呢?开到国外呢?这其实是一个层次上的提升,提高平台的业务瓶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复利的概念。换句话说,是一个效率问题,当然,这其中不乏有其他考量,比如更有名望,更有品牌效应,但最终,商人做的是生意,复利的运用,快速积累资本是最终目的,怎么样在一天24小时之内赚更多的钱呢?开两个超市?开到人多的地方?开到全国?无非如斯。希望能帮到你
2023-09-13 02:03:084

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通常考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

考虑主要因素:1、政治和法律环境;2、经济和技术环境;3、文化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
2023-09-13 02:03:191

国际化经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讲,企业国际化有以下三层含义:⑴指企业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发展的渐进过程。此强调的一是过程,一是企业自身及其经营活动的跨越国界。⑵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此处强调的是企业主动对国际的追求。⑶泛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国际商务学教授斯蒂芬 杨(Stephen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指出,国际化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它不仅仅指企业经营行为的国际化(即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还包括企业制度的国际化(即企业机制应适应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和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进行宏观管理的体制和职能的国际化。 一﹑企业国际化的形势 (一)国际化的大背景 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其经营特点可以为我国企业所借鉴。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哪些特点? 1、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模式不拘一格 所有权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内容。七十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出于缓和东道国的民族情绪,减少政治、经济风险,扩大资金来源以及加强企业集团化的趋势的要求,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逐步改变了一味强调独资的做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模式。 2﹑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的决策体制 目前,西方跨国公司按集中与分权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体制。第一种是“本国中心”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于母公司。第二种是“多元中心”体制,即以分部或国外子公司为中心,决策权相当分散。第三种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体制,即将管理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使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决策权限的分配上得到妥协和折衷处理,这称作“全球中心”体制。 3﹑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七十年代以前,西方跨国公司以实行国际专业化经营为主,即根据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和专业分工来安排国外的投资。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跨国公司出现了从单一种类的经营向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已初具规模,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然而,在实践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存在不少问题。 1、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4]。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2、 海外投资的资源导向性明显,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国30家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有23家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但这些产业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 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不够成熟的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区域分布已扩大到五大洲。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从投资总量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美、加、墨三国)、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过的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4、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异地化经营 ,难以科学决策 由于受我国政府的国内资金配套和外汇等计划管理的限制,跨国经营企业不能完全依据国外市场情况进行决策。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鼓励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应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规模(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绝对经济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各经济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此外,经济环境还包括一些与国家的经济活力有关的投资率、物价状况、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的运作。及个人所得的增长率、就业率的变化等,影响着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2、政治和法律环境 如果在目标市场的政治不稳定,将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目标市场的法律制度,如进口法规等,也直接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 3、文化环境 文化的范围很大,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与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人们对文化评判的标准不同,所以就对企业进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个人所处环境中的道德观念与本民族的道德观念相差甚远,那么他的内心将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会对在异国他乡开展业务的能力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增强经理们的信心,他们从而会鼓励进行投资,从而影响选择目标国家的时间顺序。 4、市场规模 目标国家现时和预期的市场容量是影响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较小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低的进入模式,反过来,销售潜力大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高的进入模式。 目标市场的另一个要素是竞争结构。市场可分为自由竞争市场(由众多不具备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寡头市场(由少数占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垄断市场(独家公司)。自由竞争市场一般比寡头和垄断市场更适合出口进入模式。寡头市场或垄断市场则常常要求采用投资进入模式,在目标国生产。在竞争十分激烈、出口进人模式与投资进入模式均不宜采用的市场,企业可以采用许可合同或其他契约进入模式。 5、航运因素 地理距离也是一个环境因素。如果距离遥远,货物运费方面的因素会使得某些出口产品无法与目标国家的当地产品竞争。由此可见,运费高会阻止出口进入模式,鼓励不涉及运费的进入模式。如果贸易的运输成本太高,出口企业有可能在目标国家设立装配工厂,并以此展开竞争,这也是向投资进入模式的一定程度的转化。 6、国内因素 国内影响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又以国内市场容量与竞争态势、生产要素与成本状况以及政府外向经济政策导向尤为突出。 一般来讲,如果国内市场容量大,则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这时,多数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先在国内求发展,待到其感觉规模受制于或将受制于国内市场时,再求海外扩张。反之相反。 政府的外向经济政策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出口鼓励政策会刺激出口或契约进入模式,相应抑制投资模式。相反,海外投资鼓励政策则会刺激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满意请采纳
2023-09-13 02:03:281

为什么在国际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经济环境的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企业国际化经营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包括三个:  (一)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变量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一)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化经营中涉及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含:  1.政治制度;  2.国家安全;  3.商品检验法规;  4.劳工法案;  5.知识产品保护。  (二)经济因素。  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经济因素包括: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稳定性;  4.汇率变化;  5.税收政策;  6.通货膨胀率。  (三)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国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哪一个对员工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当地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二是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国际化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1.本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2.多国中心战略。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种战略的优点是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  3.全球中心战略。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于公司能否达成预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国际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种类  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初始阶段到完全的国际化经营阶段,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产品出口战略;契约协议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国际战略联盟。这四种战略表现了国际企业的纵向成长轨迹,但四者又不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产品出口战略  产品出口战略不仅为试探国际市场行情的中小企业所广为采用,对于大企业,这一战略也是国际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全球化战略的起点,为更深层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多数国际企业而言,通过出口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然而维持国内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出口的本质特征已发生变化。比如从本土出口越来越少,而从建在其它国家的工厂的出口却在增加。这证明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出口战略的日趋复杂性以及这一战略与其它战略之间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优点  1、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国内市场萎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通过将国内产品直销海外,企业可保持对研究、设计和生产决策的很高程度的控制;而若生产设施分建在世界几个地区,或企业与国外公司有某种形式的经营瓜葛,这种宏观控制关系就不分有这样牢固。维持对研究与生产决策的紧密控制,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保护关键性技术,并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3、 出口战略使企业能够保持国内生产规模,继续利用国内生产资源。  缺点  1、企业必须对付外国市场的各种障碍,如关税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等。  2、汇率方面的不定期波动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上面临风险。  3、国外进口商保持成功的合作关系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  4、出口所需支付的各种名目的开支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契约协议战略  通过签订合作性契约协议这一贸易关系形式可以使企业无须在外国领土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技术投入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分获一杯羹,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选择。这种战略在用来避开外国政府设置的进口限制或投资障碍等方面成效卓然,同样也是国际企业建立更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奏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约协议主要有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和分包这三种形式。  1.许可证贸易  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Licensing Contract),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国际许可证贸易最初是在不同国家中的垄断企业之间进行,互换许可证以避免二者在竞争中形成直接冲突。最近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许可证贸易成为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优点:  (1)不必耗费大量投资即可从现有的产品或技术中获利。  (2)它是穿透国外市场障碍的有力武器。  缺点:  (1)控制程度低  (2)培育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ing fee)。  在美国,特许经营正成为增长最快的贸易形式。  优点:  (1)它是不需大规模资金投入即可打入国际市场的十分快捷的方法。  (2)通过出售一揽子特种经营权,提高了特许专业公司的知名度。  (3)特许经营使用费往往被记入到企业所收到的“预付款”中,可以说这是企业所获得的一笔十分可观的额外营业基金收入。  缺点:  (1)特许经营主要适用于那些服务行业,而对于高技术产业或一般制造业则不适宜,也很难推而广之。  (2)与许可证贸易相似,一旦特许经营协议签字生效后,管理上也易于出现失控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干预经济或政局不稳等给监控当地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再则,文化和语言障碍也有可能抑制特许经营在国外的有效发展。  3.分包(Sub-letting)  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优点:  (1)精悍主业  (2)降低成本  (3)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缺点:  (1)自身生产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辞的将来企业整体运营的灵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2)生产经营的空洞化。  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即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经营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只要这一趋势不变,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作为全球化的引擎,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办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办法。  1.新建企业(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即独资企业,其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优点:  有效克服进口限制,比出口能更深入地打入目标国市场,营利机会要比使用许可证贸易更多。并且可以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的销售网络和经营方法。  缺点:  创建新企业耗资大、速度慢、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特别是在许多国家实施各种吸引外资政策的影响下,新建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显现,新建企业在FDI中的主体地位已为另一种形式--合并与收购所取代。  2.跨国并购(M&A)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目前国际企业的跨国并购领域广泛、规模巨大。这种空前的并购规模将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  优点:  (1)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  (2)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3)并购与“当地化”战略相辅相成。  (4)并购可以从被“吃”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取好处。  缺点:  (1)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困难。  (2)各国企业在地理、传统、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很难使两个企业间的差异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购后往往会出现貌合神离的局面,导致企业面临经营控制不灵的风险。  (3)企业并购使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会造成“太少的企业、太少的竞争和太高的价格”的格局,从而形成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要素市场失业者众多,而企业则会出现惰性滋生,创新动机减弱,以及因规模过大而产生效率低下等问题。  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某个企业的结盟对象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与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这些企业的联盟是为了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质上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形式的、更为激烈竞争的开始。  189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与科宁玻璃制业联合建立了一个合作企业。东芝公司也早在1906年就开始热衷于建立联合企业。而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最早是在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第一家国际战略联盟。  1.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  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近的战略目标  独立的法人资格  长期的合作伙伴  联盟的协同效应  面向全球的市场导向  2.国际战略联盟的类型  研究开发战略联盟  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国际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和共同研制某种新产品,共同提供、共同分享开发所需资源、共担风险,共享研制所产生的利益,但不组成经营实体。  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通过相互提供用作生产投入品的零部件及相关技术而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这一联盟将合作领域转移到了中游--产品的制造生产。在生产制造战略联盟中,常见是产品品牌的联盟。  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达成相互销售对方产品(或合作生产的产品)的协议。这是联盟合作领域进入下游所产生的状态。  合资企业战略联盟  是指国际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  3.优点  (1)提升竞争力。  (2)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3)扩张市场。  (4)防止竞争过度。  (5)挑战“大企业病”  4.缺点  (1)合作难度大。  (2)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3)合作开发的技术被滥用。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值达到102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  1.资金障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障碍,导致发展速度低,投资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成规模,海外并购对象质量不高等情况长期存在。  2.人才障碍。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这是目前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管理障碍。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组织现有的管理能力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管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一没有全球化的组织架构;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  4.品牌障碍。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企业国际化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2.建立全球组织架构。  3.进行跨文化整合。  4.从事国际品牌推广。  5.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我提供的这份资料能对你有帮助。
2023-09-13 02:03:401

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国际化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1、跨国界经营2、多元化经营3、资源共享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这种战略与国际化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相同点是,这种战略也是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技能转到国外市场,而且在重要的东道国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种战略的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扩展资料竞争战略1、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品味和喜好相近时,就存在着普遍的需求,满足普遍需求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来改变。2、当地化反应的压力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化经营
2023-09-13 02:03:491

简述国际化的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从实际情境下出发,才有价值。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方式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2023-09-13 02:04:161

国际化经营战略 和 跨国经营战略 的区别

不相同
2023-09-13 02:04:562

国际化经营的方式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2023-09-13 02:05:121

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禁止的态度,法律环境。二经济与技术环境。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经济的发展水平昂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社会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三文化环境。权力距离,男性化或女性化,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不确定性的回避。
2023-09-13 02:05:282

从事国际化经营对企业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局部市场上的竞争愈益全球化,在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行业,竞争市场一旦形成,很快会涌进来自全球的跨国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大提高;第二,产品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企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第三,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因为发展慢的企业不仅会丧失成长空间,而且已有的市场份额也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  转变企业管理观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新特点,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观念正在发生四大转变。一是从“管理就是控制”转向“管理是指导和激励,是为员工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传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员工的行为来完成企业目标,而现代社会中信息和技术网络已通达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专业分工从金字塔型垂直管理逐步转向矩阵型组织,管理的扁平化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要求管理者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也就是更加注重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通过较为完善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二是从“管理就是计划与审批”转向“管理是着力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内部市场”管理方式把企业分设成能够各自对经营结果负责的管理单位,分散经营的各个单位又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企业目标结成一个整体,能够迅速应对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组织的柔性化程度。三是从“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转向“管理要形成组织战略联盟共同体,实现战略共赢”。在实现产业集中和产业集中已达到一定程度时,击败竞争对手形成行业垄断已不为市场所接受。同时,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也通过培养中小竞争对手来培育、扩大产品市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把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当成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在竞争中合作,力求实现战略共赢。四是从“管理就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协调”转向“管理是强化与顾客关系的协调”。顾客需求就是市场,是企业经营的动力。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对顾客需求信息的随时采集、监测,意味着企业永远置身在市场前沿。这里“顾客”的涵义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等外部顾客,也包括员工、原料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等内部顾客,他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顾客关系系统”。  提高信用和知识管理水平  上述四个转变,是企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提高管理水平的结果。对我国企业来说,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必须努力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和知识管理水平。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在发达国家,企业一般都设置信用管理或信用经理一职。这是因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主要靠三个手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和提供优惠的结算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前二者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结算方式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然而,能否成功运用信用销售或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取决于企业本身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取决于是否建立起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采用先进的信用风险控制技术。我国的国内信用销售额约占全部贸易额的50%,大大低于欧美国家超过80%的比例;而且,我国企业相互拖欠,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额的5%以上,而欧美国家仅为0.25%—0.5%。因此,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企业为了避免信用风险,纷纷采取现金交易方式,这样做虽然规避了信用风险,但却容易失去信誉可靠的大客户。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悄然而至。知识管理以市场为核心,通过搜集、处理、整合、利用各种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资源,改变信息管理、技术开发、市场分析等被职能部门分割的状况,从而把知识资源同信息、技术和营销战略等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效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它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体现智力劳动的专利、商标、版权、信誉等知识资产的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二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管理、运用;三是企业文化的提炼、形成、推广;四是知识资源的采集、创新、延续、使用。目前,一些跨国公司在高层管理中设立了“知识主管”一职,投入巨资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虽然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尚未普遍地进入我国企业,但它的许多特征已经显现在我国的一些成功企业之中。
2023-09-13 02:05:381

公司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目标,求其他公司指导

可以国找东方战略,国内最专业的战略咨询公司。
2023-09-13 02:05:512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小企业必须发挥相对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种历史潮流,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能适应这一潮流或对新的形势无动于衷,必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   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不可能只靠国内筹集。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以中外合资兴办企业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以产品出口、劳务出口、出国办企业等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   2、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    目前随着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大、中、小企业的相互关系正处于重构之中。我们应鼓励一部分中小企业加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加入国外企业的柔性生产系统,开展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这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国内外各种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另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平均资源数量很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渐突出,而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往往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走向世界,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   3、有利于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来摆脱困境。中小企业除了自身努力及利用国内资源外,还应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开厂设店,建立合资或合营企业,并且以各种方式吸收当地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然后再转回国内,进而推动国内企业的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旧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专业化迅速发展的要求,逐步缩小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差距。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困难      1、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先进设备较少、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同时,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开发独特产品和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正因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使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受限制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贸易技术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2、市场信息不畅,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国际化经营企业必须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决策者的主观性以及经营的封闭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没有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的习惯,很少对国际市场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研究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导致失去对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的把握,这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经营。   3、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已成为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国际化经营更需要资金,但我国金融环境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以及社会上对所有制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由于法律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来筹措资金。尽管国家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问题于2004年5月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板的进入门槛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望尘莫及。由于缺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也无法上马,严重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处于不利地位。 4、缺乏拥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人才储备匮乏,现有管理及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偏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为缺乏,管理经验不足,对于国际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很多情况下,中小企业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这样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他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三、中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1、政府加快制定跨国经营及海外投资战略规划与法规   宏观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制定中国跨国经营总体战略、地区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及市场营销战略。首先由国家权威部门起草一个指导性条例,就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的有关问题做出原则性规定,然后由国家财政、金融、外汇管理等部门制定相配套的税收、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规定,经实践之后再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   2、国家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尤其是对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是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根据市场规则加快形成银行业有序的竞争格局,实现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配套法规、完善各相关机构、积极创新信贷服务,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再次,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和落实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税收优惠体系,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受益者。最后,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财政补贴,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另外,政府可设立专门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服务的风险基金,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3、中小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生产技能、互补性知识等。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根据我国国情,要发挥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特殊作用,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首先,要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其次,应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再次,可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大批跨国经营人才,为了缓解人才供需的矛盾,从短期看,中小企业可选派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掌握新的经济理论知识。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可全面推行岗位培训,请国际企业管理、经贸、财会、营销与外语专业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中开设培训班,培养未来跨国经营的生力军。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对人力资源做超前投资,从有关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广纳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为企业保持人才优势做充分的准备。另外,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的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本土人才更加熟悉本土市场,能更快地对本国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    5、选择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可以通过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经营,在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开展特许经营,利用授权商的商标、技术和经营方式,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与大企业协作,加入全球制造网络。可以通过集群化经营,依靠“集体”的力量谋求更强的竞争优势;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实施“走出去”经营战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在当地直接生产。
2023-09-13 02:06:151

国际化经营与跨国经营一样吗?

不一样看图示:
2023-09-13 02:06:262

论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及实现方式。

通常来讲,企业国际化有以下三层含义:⑴指企业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发展的渐进过程。此强调的一是过程,一是企业自身及其经营活动的跨越国界。⑵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此处强调的是企业主动对国际的追求。⑶泛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国际商务学教授斯蒂芬? 杨(Stephen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指出,国际化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它不仅仅指企业经营行为的国际化(即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还包括企业制度的国际化(即企业机制应适应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和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进行宏观管理的体制和职能的国际化。 一?企业国际化的形势 (一)国际化的大背景 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其经营特点可以为我国企业所借鉴。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哪些特点? 1、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模式不拘一格所有权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内容。七十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出于缓和东道国的民族情绪,减少政治、经济风险,扩大资金来源以及加强企业集团化的趋势的要求,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逐步改变了一味强调独资的做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模式。 2?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的决策体制 目前,西方跨国公司按集中与分权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体制。第一种是“本国中心”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于母公司。第二种是“多元中心”体制,即以分部或国外子公司为中心,决策权相当分散。第三种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体制,即将管理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使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决策权限的分配上得到妥协和折衷处理,这称作“全球中心”体制。 3?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七十年代以前,西方跨国公司以实行国际专业化经营为主,即根据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和专业分工来安排国外的投资。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跨国公司出现了从单一种类的经营向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已初具规模,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然而,在实践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存在不少问题。 1、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4]。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2、 海外投资的资源导向性明显,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国30家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有23家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但这些产业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 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不够成熟的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区域分布已扩大到五大洲。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从投资总量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美、加、墨三国)、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过的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4、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异地化经营 ,难以科学决策 由于受我国政府的国内资金配套和外汇等计划管理的限制,跨国经营企业不能完全依据国外市场情况进行决策。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鼓励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应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规模(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绝对经济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各经济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此外,经济环境还包括一些与国家的经济活力有关的投资率、物价状况、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的运作。及个人所得的增长率、就业率的变化等,影响着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2、政治和法律环境 如果在目标市场的政治不稳定,将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目标市场的法律制度,如进口法规等,也直接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3、文化环境文化的范围很大,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与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人们对文化评判的标准不同,所以就对企业进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个人所处环境中的道德观念与本民族的道德观念相差甚远,那么他的内心将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会对在异国他乡开展业务的能力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增强经理们的信心,他们从而会鼓励进行投资,从而影响选择目标国家的时间顺序。4、市场规模 目标国家现时和预期的市场容量是影响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较小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低的进入模式,反过来,销售潜力大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高的进入模式。目标市场的另一个要素是竞争结构。市场可分为自由竞争市场(由众多不具备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寡头市场(由少数占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垄断市场(独家公司)。自由竞争市场一般比寡头和垄断市场更适合出口进入模式。寡头市场或垄断市场则常常要求采用投资进入模式,在目标国生产。在竞争十分激烈、出口进人模式与投资进入模式均不宜采用的市场,企业可以采用许可合同或其他契约进入模式。5、航运因素 地理距离也是一个环境因素。如果距离遥远,货物运费方面的因素会使得某些出口产品无法与目标国家的当地产品竞争。由此可见,运费高会阻止出口进入模式,鼓励不涉及运费的进入模式。如果贸易的运输成本太高,出口企业有可能在目标国家设立装配工厂,并以此展开竞争,这也是向投资进入模式的一定程度的转化。6、国内因素 国内影响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又以国内市场容量与竞争态势、生产要素与成本状况以及政府外向经济政策导向尤为突出。 一般来讲,如果国内市场容量大,则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这时,多数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先在国内求发展,待到其感觉规模受制于或将受制于国内市场时,再求海外扩张。反之相反。 政府的外向经济政策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出口鼓励政策会刺激出口或契约进入模式,相应抑制投资模式。相反,海外投资鼓励政策则会刺激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2023-09-13 02:06:431

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要有效地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在众多的考虑因素中,有四点非常重要(一)战略伙伴的选择战略联盟实施的关键在于当地合作者的选择。联盟双方不但要考虑各自的战略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各自的资源。(二)组织结构的设计国际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组织结构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文化价值观与管理美国学者G·霍夫斯特德用了五个指标对管理文化与价值观进行分析和比较:①权力距离;② 回避风险;③ 个人——集体;④ 刚性——柔性;⑤ 人本与物本。霍夫斯特德认为由于文化不同,管理风格和人力资源管理也应适合于它国的具体情况,现在国际企业倾向于从投资所在国聘用管理人员。据一份调查,一个国际经理人员应具备五种素质:①战略意识; ②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③对新文化的敏感性; ④与国际人员工作的能力; ⑤语言技巧。(四)外汇风险管理
2023-09-13 02:06:531

小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主要途径有

小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主要路径有出口贸易、进口代理、联合企业、直接投资、加入国际组织、五种:1、出口贸易:通过出口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并逐步拓展业务,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2、进口代理:从国外进口现成产品并进行代理销售,使自己成为当地的代理商,并通过代理销售不断拓展国际业务。3、联合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建立跨国合资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4、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国外市场,或进行并购重组,快速开拓市场,并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5、加入国际组织:加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组织或商业组织,通过组织提供的资源和支持,进军国际市场,并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023-09-13 02:07:231

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有何启示和建议

一、全球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去”随着WTO所确立的国际经济规则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约束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规则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这些规则给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却相应的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力正在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资源的企业,面对许多来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基于“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更是历史必然,其不论是否自愿,民营企业都已无退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性大市场中,在跨国经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及理论分析(一)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
2023-09-13 02:07:332

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一)手工工场时期(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产业革命之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二)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人工合成材料、高科技产品的地位相对上升。(三)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发达国家地位相对上升,美国地位相对下降
2023-09-13 02:07:423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动因

  现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邹晓辉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但总体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强调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而中国民营企业就整体而言都是典型的后发型企业,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来说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其目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去谋求利润或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必需的知识和技术。由此提出了民营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弥补劣势增强自身优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尾随优势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作者简介:邹晓辉(1982-),男,安徽太和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内市场上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和成败得失,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任重而道远。  一、全球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去”  随着WTO所确立的国际经济规则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约束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规则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行为的重视。可以说,这些规则给国家政府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少,却相应的给企业行为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力正在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资源的企业,面对许多来自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基于“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更是历史必然,其不论是否自愿,民营企业都已无退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性大市场中,在跨国经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动因及理论分析  (一)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  在当代世界各国,民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内地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持续迅猛发展,显示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到海外去投资,经常不是为了他们现已拥有的竞争优势去谋求利润,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争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2004年数据显示,除港、澳以外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上述地区是世界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发源地。相对于其当地企业来说,中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  曾有人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首位,“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成为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的主要动机。“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均不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了这类企业决定到海外投资经常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同时,伴随着技术外溢的是尾随优势和干中学的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我们把技术外溢看成是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当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  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靠近技术的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符合上述劣势企业的情况,所以同样具备了与上述企业一样实施跨国经营的动因。  (二)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分析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对于正确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和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垄断优势。而且,这些理论在研究企业国际化问题时,偏重于强调竞争优势的绝对化、静态化,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国际投资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既成事实来研究,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传统的跨国经营理论在许多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传统理论的这些观点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而下面将要提到的三种理论都没有一概而论地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就具有竞争优势,而是区分了不同市场、不同区位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具备的相对优势和潜在优势,以及转化条件。  1. 小规模技术理论  由美国学者威尔斯(Wells)提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具有十分特殊的技术优势,是投资国市场环境的反映。具体有以下三点:(1)小规模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使其生产技术更具灵活性 ,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以适应小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具有小规模技术的特征。这些经过改造的小规模技术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优势。(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提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产品,在某些时候它甚至可以成为压倒性的经营优势。(3)物美价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  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  2. 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Lall)于1983年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地方化是指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这种创新过程是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而非简单的被动模仿现有的技术。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机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经营,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比之于威尔斯的解释,拉奥的理论更近了一步,威尔斯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实际上是技术被动论。而拉奥则更强调了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既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不是在技术变动中进行简单模仿和复制,而同样具有主动性技术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这是由英国学者坎特威(Cantwell)和托兰蒂洛(Tolentino)提出的,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对引进的技术加以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进而为本国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技术和激励发展。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对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强调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要具备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应先具备学习和组织能力。  从以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因素也不是独立地在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起作用。只要某些方面的优势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些方面的不足就不应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现状及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中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强调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具备一定优势的跨国公司理论不适合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原因是受到民营企业现实条件的制约:  一是中国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民营企业存在经营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  二是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  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  (二)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理论的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国内目前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中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所在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政府在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应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1.中国政府要注意改善宏观环境,实施积极的扶持引导政策。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同时,政府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2.民营企业要注重培养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技术低、管理差等固有的缺陷,使其在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如何学习和积累领先者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保持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3.民营企业必须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使其成为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来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由Michael E·Porter·提出,企业系统的整合与分解是波特的价值链思想的精髓。他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将企业分解为由一系列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链则能做到这一点。价值链是指组织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正是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的成本和它们所产生的价值决定了组织是否开发出了最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我国,民营企业就整体而言都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4.重视和加快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括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信息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不在于别的.而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
2023-09-13 02:08:041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经营?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第一,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支持。比如丰田汽车具备有竞争力的汽车生产技术,成本低,质量好,这激励这丰田去国际化,在全世界扩展市场。第二,通过国际化绕开关税壁垒。很过企业对进口产品设立了很高的关税,通过在别的国家建立分公司就可以绕开关税壁垒。第三,扩大市场。比如日本国家较小,企业需要去其他国家去扩展市场。
2023-09-13 02:08:151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利与弊有什么?

华彩咨询认为: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是跨国集团公司跨国界实施一体化经营与管理,即实施一体化战略。跨国集团公司经营一体化是指在其统一目标和统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跨国直接投资,并对分布在海外的各个分支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统一管理,从而使其各项经营业务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2023-09-13 02: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