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理解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在于管理

2023-10-09 10:18:52
共1条回复
马老四

信息安全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数据和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一、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病毒泛滥、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网络窃密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都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局的长期性任务。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条件。“高度重视”首先要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安全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次,要通过加强网络保密知识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安全保密意识,使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

  确保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建立法制和标准,完善制度和规范并很好地执行,就会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误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务信息安全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为此,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要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本单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实际,本着“堵漏、补缺、管用”的原则,抓紧修订、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视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阁。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于没有按程序办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组织信息化工作人员反复学习有关制度和规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规矩和方法,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规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建立后,必须做到行必循之,把规章制度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执行制度主要靠自觉,但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要通过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把信息安全工作与年度考核评比及“争先创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不定期地对本地和本系统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三、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

调查显示,在实际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约有80%是由于管理问题造成的。因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各地、各部门成立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有本部门主管领导参加的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聘请国内外安全专家组成的安全咨询专家小组。根据建设和应用情况需要,还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机构(如“政府安全中心”),负责整个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包括提供相关服务。

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行政一把手(或主管领导同志)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术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直接责任人,强化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切实把好用人关,对关键岗位实行A、B角色管理;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涉密操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职责,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安全管理经验的复合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为政务信息化把好安全关。

四、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正确处理信息安全“五大关系”,是确保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最佳选择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往往涉及很大金额。各地、各部门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处理和把握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五大关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1、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与安全是信息安全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由此可以派生出其他一些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其中发展是目的,安全是保证。二者关系处理得好,安全会有保障并能促进发展;处理不好,安全就会制约并牵制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就是要加快发展,确保安全。具体讲,就是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确保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加快发展。这里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安全;二是追求绝对安全而制约发展。为此,要坚持电子政务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两手抓”。要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安全;同时要在适度安全、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培育业务需求,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电子政务事业加快发展。

2、处理好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是由信息安全基本关系派生出来的,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得好,安全成本就会下降同时效益提高;处理不好,安全成本就会上升同时效益下降。正确处理好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必须坚持综合平衡。要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中关于“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信息系统不同的安全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确保重点”的要求,一方面千方百计降低安全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安全措施的实际效果,确保满足重点项目、重点部位的安全需求,使有限的安全保障资金充分发挥出良好的使用效益。

3、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共享(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这也是从信息安全基本关系中派生出来的。开放和发展需要信息资源共享,而网络互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条件。但信息公开和信息保护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推进信息化建设既要强调资源共享,还要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应立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系统,整体地、动态地看待信息安全与资源共享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去处理问题。在这对矛盾中,目前资源共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我国各地方、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处理两者之间关系时,应当紧紧围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把当前工作的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消除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使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4、处理好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也是信息安全体系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两者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因此,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管理和技术并重,做到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也就是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在提升技术的基础上强化管理。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手段,但又不能单纯依赖技术。信息化的过程其实是人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如何使管理与技术相得益彰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同时注意防止和克服“重管理、轻技术”和“单纯技术观点”两种倾向,既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怪圈。从理论上看,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管理更不容忽视。虽然“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以业务为主导,从全局的高度部署安全策略,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安全管理,把采取安全技术手段与加强日常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政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处理好信息安全工作中应急事件处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要保证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长治久安”,必须着手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安全机制。但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化进程中广泛存在且突发性强,所以又必须强调和重视应急事件的处理。一旦出现影响到国家利益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事件,必须能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防治有害信息传播,增强对政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控、管理和保护。其次,要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要制定完善信息安全处置预案,加强信息安全应急支援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相关推荐

海南省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为公众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务机关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务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拥有的应当在海南省政务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文件、图表等资料。 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政务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过程。 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是指使用信息网络进行政务信息的发布、查询和其他利用。 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化是指政务机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务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的活动。第四条 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标准规范、联合共建、信息共享和积极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重在应用的原则。第五条 省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政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协调,对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各级政务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实施。第六条 省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省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省级政务机关各部门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的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报省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七条 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标准,使用统一的名词术语、分类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信息描述方式。第八条 海南省政务信息网由政务办公业务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政务公众服务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是指政务机关进行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电子公文及业务数据处理、存储、交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省级各政府部门、市、县、自治县政府内部计算机办公业务网和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 政务外网是指政务机关利用互联网通过统一门户对外统一发布信息和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业务办理和管理监督等政务活动的公共信息网络。 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之间应当实现安全、有效的数据交换。第九条 省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管理和维护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制定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政务数据中心业务。 省级政务部门和各市、县、自治县政府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应当经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互联。第十条 各级政务机关进行网络建设时必须建立防范非法入侵、安全审计、病毒检测及系统数据灾难恢复等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建立实时检测制度。 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设备和软件必须通过公安部门安全检测。第十一条 政务外网建设和运营可以委托社会服务性机构承担。第十二条 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经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三条 各级政务机关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发、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加工、存储、分析、使用各类办公及业务数据。第十四条 各级政务机关应当及时向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提供本部门的业务信息,并负责该部分数据的维护。 各部门间因业务需要可以通过省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无偿共享其它部门的信息资源。第十五条 政务机关之间的公文交换、信息传递应当通过政务内网进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六条 以下信息应当在政务外网上发布: (一)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有关方针、政策; (二)政府机构设置、行政职能及职责分工; (三)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和依据; (四)审批、核准、备案、年度审核等需要给申请人答复的事项及其工作进度或办事结果; (五)收费项目、标准及其依据; (六)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月报、年报的简报和有关宣传、推广、教育资料; (七)各部门依法应当公开的其它信息。第十七条 下列信息不得在政务外网上发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政务机关内部事务; (三)政府对外业务办理的中间过程数据; (四)依据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不得公开的其它信息。
2023-09-14 02:16:571

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荐理由

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荐理由包括以下。1、子政务的建设可以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2、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都要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这是钱花好和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2023-09-14 02:17:091

如何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政府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成工商、税收、金融、交通、财政、审计、教育、人口、公共安全等核心政务系统,绝大多数部委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日益增长,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政府信息资源。但由于各级政府所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网站和业务服务在数据结构、技术标准、表现形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别,以致信息交换和流通极少,基本上是“死库”、“局部数据”,处于严重的“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如何打通这些“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实现各系统彼此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应用,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在这方面做一个合适的厂商也比较难,因为系统业务覆盖面很广,所以建议可以找一些低代码平台可以支撑平台去进行连接端到端,而这方面的品牌厂商包含myaspp、k2、h3等。
2023-09-14 02:17:214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

第二十五条_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审批部门组织验收,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时应当一并附上项目建设总结、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报告或者非涉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等)、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等材料。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期申请验收的,应当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完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验收报告等材料报项目审批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_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并探索应用电子档案。未进行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项目验收。第二十七条_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后12至24个月内,依据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绩效评价有关要求,开展自评价,并将自评价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项目审批部门结合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情况,可以委托相应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后评价。第二十八条_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部门已建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需升级改造,或者拟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能够按要求进行信息共享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如果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一)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或者重复采集数据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二)对于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的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三)对于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政务信息系统。
2023-09-14 02:17:581

优化调整政务信息化运行保障体系有哪些

集约高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1、集约高效。最大程度整合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能从数据中心获取的资源,都不再重复采购建设;能集中安全运行和共享的,都不再分散运行和独立使用。2、统筹规划。根据全省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情况,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工程规划、标准规范、备案管理、审计监督、评价体系等五方面统一。3、有序推进。围绕整合共享目标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按照逻辑关系层次和时间节点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2023-09-14 02:18:201

怎样做好司法行政政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实现无纸化办公。改变过去传统的“纸张满天飞”的办公方式,各种文件,包括法律文书、公文的录入、编辑、发送和归档等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如:文件录入,可以运用扫描仪输入、键盘输入;文件收发,可以运用局域网中的公文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文件材料起草采用计算机,文件打印通过网络打印模式;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档案管理,利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局域网的主要功能是实时发布信息、动态管理信息和多功能检索信息,主要内容可以包括时事新闻、各类通知、政治学习、规章制度、网上教育等方面的机关内部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文字资料和照片资料,资源丰富,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与公安、检察、法院、信访、纪委五条对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2023-09-14 02:18:291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日期为?

2020年2月1日。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与2019年12月30日发布,规定本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2023-09-14 02:18:431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基本面是以下哪些方面的变革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2023-09-14 02:18:541

广州市政务信息化专家库如何查询

1、打开广州市政务信息化网站。2、在网站主页上方的搜索框中输入“专家库”,并点击搜索按钮。3、在搜索结果页面中,找到“广州市政务信息化专家库”相关链接,点击进入。4、在专家库页面中,可以根据专家姓名、专业领域、单位等条件进行查询,也可以直接浏览专家列表。5、查询结果将显示符合条件的专家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单位、联系方式等。
2023-09-14 02:19:022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属不属于国家政务化新项目

是的,是属于国家政务的新项目,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对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报批或者备案。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要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2023-09-14 02:19:211

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财政投资建设的政务信息化工程和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工程,均适用本办法。但隶属中央和军事系统的信息化工程除外。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工程,是指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相关工程。第三条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是本市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各区、县人民政府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部门,负责本区、县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信息化工程建设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第四条 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本市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管道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第六条 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必须符合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  市信息办会同市计划、财政以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年度计划,并组织监督执行。第七条 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市计划以及其他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时,市财政主管部门在审批资金时,应当会同市信息办共同审查。  前款规定以外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将有关立项报告和设计方案,报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本条规定的审查、备案的具体程序或者办法,由市信息办和市计划、财政等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第八条 市信息办对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组织进行审查,并且在30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答复。  对审查不合格的,有关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属于财政投资的,财政部门不予拨款。第九条 信息化工程建设,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第十条 从事信息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和保障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家或者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资质认证。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揽或者以其它单位名义承揽信息化工程;已经资质认证的单位,不得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信息化工程。  依法需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认证的,还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资质认证。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等级的单位。第十二条 从事信息化工程设计、开发、实施、服务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市地方标准。第十三条 在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时,应当同时进行安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建设。安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建设应当能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并保证有相应的投入。  信息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使用的产品、验收以及相关服务,应当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标准。  重大项目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认证,未经测评认证的,不得投入运行。第十四条 重大项目的建设应当实行监理。  市信息办对重大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重大项目的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市信息办参加。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重大项目,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六条 本市实行信息化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承揽信息化工程的单位应当与建设单位签定合同,对信息化工程履行保修责任。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于两年。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市信息办责令改正,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其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第十八条 承揽信息化工程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一、二款和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信息办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撤销或者降低其相关资质;对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023-09-14 02:19:311

“十四五”期间,我国关注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属于( )的建设内容。

【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十四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注意:此题为超纲题,除了老师上课补充的,平时还要多关注一些科技新闻、时事政治等。
2023-09-14 02:19:401

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什么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群众办事跑腿。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需要加强部门间协同和信息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实现政务信息联通共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减少群众办事跑腿的现象。具体而言,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是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政务服务中心普及后,群众可以在一个地方办理多项业务,无需到处奔波。二、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化,提高审批效率,使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办理相关业务。三、加强部门间协同和信息共享: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实现数据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动政务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会遇到哪些挑战?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普及,保障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信息破坏等问题都可能对政务服务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完善技术防范措施,改进信息管理制度,加大网络安全投入,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运行。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减轻群众办事负担。政府应当把握机遇,加强对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第九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益。同时,政务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采购、维护等工作应当符合安全、稳定、高效的要求。
2023-09-14 02:19:481

电子政务在中国发展了几年?现状如何?前景怎样?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电子政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子政务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榕基软件(002474)、浪潮软件(600756)、华宇软件(300271)、久其软件(002279)、南威软件(603606)、东华软件(002065)等。本文核心数据: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行业概况1、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2、产业链剖析:电子政务服务于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上游行业为IT设备及软件开发工具等软硬件生产制造行业。上游软硬件生产制造行业技术相对成熟,竞争激烈,市场供给充分,随着国产自主可替代计划的推进,电子政务企业对国外提供商的依赖将有所降低。中游是电子政务服务商,包括提供硬件等基础设施产品和软件、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服务于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下游行业主要为政府部门,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和网络安全投入,不断加强其信息化和安全建设。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持续完善阶段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电子政务建设加快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政策,政策内容涉及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等。自2016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国试点以来,国家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放管服”改革及政府治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发挥作用,各地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助力各地服务型政府建设。行业发展现状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得分持续上升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在2020年的报告中得分0.795分,较2018年报告中的0.681分有较大提升,全球排名提升了20位,并首次进入“政务发展指数非常高”国家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步,我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以及社交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创新。但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差距。具体来看,在电子政务发展相关指数中,我国通信基础设施指数上升较快,但人力资本指数有所下滑。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人力资本方面,中国长期徘徊在100名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的短板在于人才的缺失。在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中,既要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也要加大高校在相关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电子政务助力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更好发挥,电子政务制度规则体系更加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完备,电子政务重大政策举措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我国在线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接入地方部门3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一大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成效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政务数据共享步伐加快,全国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有效展开,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底,国务院部门40个垂直系统已初步向各级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共享,开辟数据查询和互认渠道,逐步满足政府服务部门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验证、纳税证明、房地产登记、学位证书等约500项数据查询的需求。电子政务支撑行政效能加快提升。2020年1月,全国人大机关在中国人大网上正式开通网上信访平台,积极建设“互联网+信访”工作模式。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务院办公厅依托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听取企业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连续第六年在全国两会前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全国政协委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履职已成为常态。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审判执行全流程依法公开。3、新兴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加快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绿色节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动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强调要保障电子政务项目安全可控。4、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广泛应用,基础信息资源库、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数字政府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状态。2014-2020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处于不断增长态势,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682亿元,同比增长9.10%。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根据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随着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逐步发挥作用,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已经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开始迈向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办事渠道更加便捷,服务流程更加优化。2020年,省级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贵州8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超过90),占比为25.00%。18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高(90-80之间),占比为56.25%。从我国电子政务相关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电子政务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是在湖北、新疆、河北、云南、陕西等地区;其余地方,如宁夏、西藏、黑龙江、青海等省份虽然有企业分布,但是数量极少。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电子政务市场的区域竞争格局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电子政务处在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供应商以本地化为主;二是由于电子政务涉及国家安全,电子政务项目多为涉密项目,供应商需具备必要资质并具有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因此,在某一地区的供应商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高电子政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根据IDC数据显示,从建设内容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相关建设目前已进入了平台互联互通和提质增效的深化建设阶段。2020年,在中国电子政务行业中,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是浪潮、太极和烽火,市场份额分别为19.4%、16.8%和7.1%。目前,国内电子政务行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20年,CR3为43.3%,CR5为54.8%。由于电子政务服务于政府机构,具有行业独特的要求,对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另外,项目经验也是进入电子政务行业最大的壁垒之一,在拥有了行业知识和技术积累后,大量的项目经验是电子政务企业不断巩固自身行业地位的条件。电子政务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能够快速理解需求,并完成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上线和后期维护的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进而在行业中持续积累客户资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网络持续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国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政务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行政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根据电子政务相关政策规划,我国将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持续提升“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等在线服务水平。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到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09-14 02:19:572

如何实现智慧政务

为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和权责清单能够完全符合国家政务管理法规、法律等精神意见要求,通过建设服务监管系统,完成平台所提供各类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服务事项的业务合规性监管、服务流程追踪、运营数据监管、在线政务服务监管全景“驾驶舱”等功能。通过平台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并优化公众服务事项,为进一步高层决策、改革方向提供有力的数据决策数据依据,形成建设、监管、运营、优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真正提升企业及公民的获得感及满足感。
2023-09-14 02:20:262

数字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一般由单位哪个部门负责?

数字政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单位的。信息部门儿来进行管理负责的。
2023-09-14 02:20:531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是干什么的?

主要职责:(一)牵头起草全县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化、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地方标准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拟订全县“数字政府”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三)负责全县行政审批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相关工作,负责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全县“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四)统筹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建设具体意见。(五)统筹管理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等。(六)统筹推进全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机构开展工作。(七)统筹全县数据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组织推动大数据研究、开发、应用和对外合作交流。承担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八)统筹全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等安全保障工作,负责“数字政府”平台安全技术和运营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九)组织协调全县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和评价工作,负责县级政务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内设机构:(一)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化、新闻宣传和财务等工作;负责起草领导讲话、综合性文件;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资福利、教育培训等工作;承担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二)电子政务股。负责全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的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监督管理;汇总和编制县级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县政务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评估县级部门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应用效果;负责县级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网、“互联网+监管”系统等)、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等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县级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县级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负责县政府政务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等工作。拟订全县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化、数据管理的相关地方标准和管理制度;拟订“数字政府”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建设具体意见。负责组织制定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标准,以及大数据收集、储存管理、安全管理、开放和共享应用等技术规范和标准;拟订县级政务信息化购买服务标准和规范;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023-09-14 02:21:031

如何构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

构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需要统筹规划、技术支持和综合治理,以下是构建该体系的关键步骤和要点:1、统筹规划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和规划,明确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和重点。确保信息安全工作与整体政务信息化发展相协调,提高安全防护水平。2、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包括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保护。同时,加强研发和应用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3、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组织架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流程。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安全监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和事件。4、风险评估和管理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重点关注重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备份、加密、权限控制等,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5、合作与协调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安全威胁。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和措施:1、强化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智能卡等技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权限的合法性。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和权限管理,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2、加强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使用强密码算法和加密技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3、建立安全监测和事件响应机制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和防护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建立安全事件响应团队,及时应对安全事件和应急情况,进行事件溯源和取证,防止事件扩大和重复发生。4、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和系统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对常见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的宣传和防范,减少安全漏洞的出现。5、加强安全审计和监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关键系统和业务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监管,确保系统安全性和合规性。
2023-09-14 02:21:51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法律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  些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框架已经难以适应电子政务信息化模式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  2、技术问题  (1)网络安全规划与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尚不完善的众多原因,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在规划上经常缺少前瞻性的安全规划,如:IP 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广播流量可控性差,子网故障隔离性差,重要流量缺乏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先保证等问题显现明显。  (2)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技术等素质不过硬。  我国信息化建设相对国对发达国家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差异,技术人员培养力度也比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不足,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3)网络技术与网络设置的不科学,造成了大量的网络安全隐患。  电子政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很容易招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同时,网络化政务办公导致了政府工作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而依赖性必然产生脆弱性,包括技术的脆弱性、社会  的脆弱性、人的脆弱性等等。由于网络技术不够成熟,网络设置不够科学,目前大部分电子政务选用的系统本身存在着安全弱点或隐患,其中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的弱点、操作平台的弱点等各种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因特网,而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在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的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威胁。  3、管理问题  (1)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点低,时间短,至今仍未成熟。几十年来,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作业,不容易适应信息化办公,对电子政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仍保留着陈旧的管理理念。另外,对于工作人员,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它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但就其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2)管理体制问题突出,网络安全管理混乱,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造成了很多管理安全漏洞。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只在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管理体制的建设,未把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软措施”做细做实,未从管理体制上落实安全责任制,未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认证机制等。这使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管理安全漏洞,很难做到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性,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故障定位不准,追查事故源困难,责任问题牵扯不清,从而造成事件的破坏性后果更为严重。
2023-09-14 02:23:191

论述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答案】: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完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国家应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和条例,对政务信息公开原则、开发信息资源的组织机构及职责、政务信息的发布和政务信息的保密等涉及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作详细全面的规定,以确保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统一的规定,确保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健康进行。(2)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根据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阶段,实现从技术导向到管理导向、政务导向的转变,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从上到下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在部门内部设立CIO职位并明确其地位与作用。(3)重视政务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服务。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重视网上政务信息的发布和更新维护,在内容和服务上取得突破,包括强化政务信息内容的筛选,明确标准和进行分类分级,挖掘信息内在潜力,拓展政府信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等。这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目的的重中之重。(4)进一步改进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包括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现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逐步实现政务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搞好政务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完善政府机关的内部办公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加强数据库建设,对原有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内容完善,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围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建设。(5)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决策。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此,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要设立数据管理部门来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数据的定义和结构的规范化,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6)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是人,人才的开发利用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中的关键。因此,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必须强化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发掘、人才使用和人才配置。
2023-09-14 02:24:041

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规划和审批管理内容?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综上所述,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相关政策已经非常完善,条目清晰,建议一定要按国家政府的政策依法行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办法: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023-09-14 02:24:281

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与政务的关系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政府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一种方式。它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公开等方面。政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决策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例如,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来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如在线办理各类证照、政府公共服务等。电子政务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政府服务,如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支付、在线查询等服务。注意事项:这些服务既能够提高政府效率,也能够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电子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和政务活动,增加政府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参与。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网站、微博等渠道公开政策法规、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也有着积极作用。
2023-09-14 02:24:381

下列哪一个不适用于《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是( )。

【答案】:D《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2023-09-14 02:25:09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9年10月26日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3、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自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同时废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一条 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2023-09-14 02:25:211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高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的内容包括:1.教育培训服务建立全国性的教育平台,并资助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教育资源然后对学校和学生提供;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2.就业服务通过电话、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向公民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如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或劳动市场,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工作职位缺口数据库和求职数据库信息;在就业管理和劳动部门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场所建立网站入口,为没有计算机的公民提供接入互联网寻找工作职位的机会;为求职者提供网上就业培训,就业形势分析,指导就业方向。3.电子医疗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有利于加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普及;通过网络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补助,增加透明度;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5.公民信息服务使公民得以方便、容易、费用低廉地接入政府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通过网络提供被选举人背景资料,促进公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通过在线评论和意见反馈了解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改进政府工作。6.交通管理服务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提供对交通工具和司机的管理与服务。7.公民电子税务允许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8.电子证件服务允许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书。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2023-09-14 02:25:372

谈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在统筹协调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来推进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发展取得成效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和顶层设计逐步健全,电子政务工作体系化、系统化不断加强,建立了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职能,提高了电子政务政策实施的协调性。开展了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推动地方解决管理机制不顺、信息系统整合不足、业务系统水平不高、政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2018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在线服务指数为0.8611,位列第34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各省份都已经建成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全面优化网上服务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支撑,大部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具备网上在线预约预审功能,平均办理时限大幅度压缩。各地“互联网+政务服务”优秀实践不断涌现,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福建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建设等都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的突出成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成效初显。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推进政务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抓手,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有效地将分散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系统整合和有序共享,从整体上提升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政务服务水平。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可以逐步实现部委业务办理系统和地方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基础信息数据和服务事项的交换共享和联动办理。电子政务逐渐与社会信息化融合发展。电子政务建设逐步从项目建设向服务转变,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到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政务云市场不断扩大,政务云的稳步推进提升了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效率。随着国家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很多地方政府成立大数据局,将进一步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随之而来的大数据平台和业务平台将成为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后的必然趋势。各地也正在积极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利用,逐步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的数据向社会企业开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更好地调动各个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线服务能力尚需提升。第一,服务范围不够广、服务信息不完善。这主要表现为,有少数地方政府没有认真落实“应上尽上”的要求,网上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失衡;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精细化程度不高,准确性、时效性不强,服务信息更新慢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第二,服务集约程度仍需提高,服务软件迭代性不强。目前,许多地方政务服务渠道在线上线下“百花齐放”,但形式分散,服务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此外,移动客户端功能模块、业务系统的更新升级也显示出不足,不符合持续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功能的互联网迭代思维。信息资源孤岛依然存在。目前,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大多基于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基本采用独立模式建设,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力度不够,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如公民户籍、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信息仍处于分散状态。同时,由于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应用尚未成熟,没有形成高效的协同协调机制,而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开放共享进度缓慢,信息共享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这造成各部门、各层级间出现信息孤岛与部门壁垒。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近年来,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仍需完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前列的省市已经出台一些规定和办法,重点解决电子签名、电子证照等法律效力问题,为开展网上政务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涉及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还缺乏法律保障。此外,如何处理好便捷和安全的平衡,如何厘清隐私保护和安全分享的边界,如何提升安全意识和完善安全机制,也是目前电子政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政民互动机制亟待完善。当前,一些政府网站存在在线服务交互性不强、便民服务模块缺失等问题。例如,“建议咨询”相关板块与“在线咨询”“24小时网上受理”等无缝互动功能存在一定差距,政府部门处理民众诉求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耗费时间较长、反馈拖沓、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参与机制、沟通机制、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民互动效率,阻碍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且增加行政成本,因此政民互动机制亟待完善,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双轮驱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治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应更加突出人民需求导向,方便人民及时了解政府信息,畅通政务服务渠道,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此外,完善搭建政民互动平台,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新渠道。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当前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能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推进政务运行一张网、精准化社会治理的形成。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引领数字时代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多方参与,激发市场活力。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已经在整合数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开放数据对于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也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数据开放的规划与规范,推进多层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不断释放政务数据红利。另一方面,关注并建立多方参与机制促进市场参与电子政务的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使市场能够充分参与到电子政务的管理、建设与设计中。融合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创新电子政务发展。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迅猛,电子政务发展所依托的技术手段正面临重大飞跃,重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推动实现治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不断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强化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VR技术、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将运用到电子政务服务当中,进一步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连接性”,提高政府服务的即时性与服务效率。(丁艺)来源: 民政部网站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2023-09-14 02:25:471

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什么重要意义

推动电子网络政府,从国际社会来看,一个国家推动政府信息化,首先是为了提高本国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政府能力提升后,就能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化意义重大。具体来讲,在中国目前条件下,加快政府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构建电子网络政府,至少有六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点,推动政府信息化,有利于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我们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也使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特别是经济更好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应该同时看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确实对于我们的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以下这么几点。首先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我们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过去中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完全可以考虑中国特色,可以不过多的顾及到国际贸易组织的一些规则,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就再不能这样继续了,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包括制定法律也好、行政性法规也好,要充分考虑到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也就是说,制定的法律法规不能违反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所以对于我们政府的管理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首先抓紧对过去已经制定法律法规的修订,凡是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违背的,不吻合的,我们都要拿掉,或者要修改,有的甚至要废除,对于未来我们制定公共政策,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来进行,这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我们政府管理的第一大挑战。第二方面,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我们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务也提出了很大挑战,过去中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基本是一种政府垄断,直到加入世贸组织以前,还有好多垄断领域,比如铁路、邮电、民航、电讯、电力、金融、保险,这些领域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大体是政府垄断的领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要逐步开放服务贸易,过去我们开放了技术贸易、货物贸易,但是在服务贸易领域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再不开放就不行了,要按照承诺的时间表逐步开放这些领域,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开放,不仅像内资开放,还要向外资开放,这对于过去长期垄断这些领域来讲,应该说提出的挑战是很严峻的。,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们加快了相关垄断领域的改革重组步伐,比如电力、发电和输电分开,电讯南北分开,金融加快了商业化银行改革的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对入世在公共服务领域所采取的举措。第三方面,就是对我们的就业,对人生竞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家一个共同看法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从长远来讲伴随着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给我们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但是就短期来看,因为大量的外国资本引入中国以后,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和外国资本竞争时,至少在竞争初期有可能不是人家的竞争对手,有些企业可能要败下阵来,这样有可能在加入世贸组织初期,我们的国有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有可能加剧我们的就业形势。目前我们政府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很大,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就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说很多国有企业的职工在入世初期还要下岗的话,这给我们就业的形势压力更大,与此同时,伴随外资的进入,在优秀人才的增长方面,我们也面临强大的压力,这是入世以后第三个方面对政府的挑战。第四方面,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政府管理的方式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过去大量行政手段的应用,我们公开性、透明度比较低,审批的范围很大,审批很繁琐,审批制的自由裁量权很多等等,行为不规范,这都是政府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所做出的承诺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能不能依法行政,能不能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能不能减少行政手段的应用,能不能减少过多的干预,已成为我们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应对入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构建政府信息化,推动电子政务,改变政府管理方案,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等,可以把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多解决,这对提升我们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政府管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意义重大。  第二点,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政府决策我们过去主要是大量的决策失误,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巨额的国家财政资金浪费,有人说,如果能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减少的话,一年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所以推动政府信息化,特别对于高层政府机构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它不能完全代替决策,但是它可以降低决策者的风险,提高决策者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就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建设,减少大量的财政资金浪费,这对于政府管理意义非常重大。  第三点,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我们现在政府管理正在朝一个以管理管制向服务的方式转化,政府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是高质量的,是公众满意的,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何才能够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的能力呢?改善的途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化,给企业、公众在网上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线服务,这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政府的办事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它的公开性、透明度,这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升政府的形象,意义非常重大。  第四点,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电子政务的最高境界有四句话,就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安全,在线服务。互联互通并不是说所有的政府部门上下左右都要互联互通,而是说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部门上下左右之间需要互联互通的,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需要资源共享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信息采集成本。如人口数据,一个权威部门采集的人口数据,能够跟各个其他政府部门所共享,那么其他部门,就不需要再花更多的人力、资金、物力去采集人口数据,用一个共享的人口资源数据,这样节约很多资金,也节约很多时间,所以说实现了互联互通,实现了资源共享。从政府管理的发展来讲,确实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而电子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有效处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给国家降低大量的管理资金。  第五点,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能够提高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公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增强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的支持,开拓视野,改变观念,才能适应电子网络政府对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素养,如计算机办公软件不会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都没有,那么你就很难适应公务员岗位要求,可能就要被淘汰。所以,通过构建很多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不仅仅改变政府官员的观念,增加很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技能,包括计算机的技能,如果不会,迫使你接受培训,这对提高我们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意,公务员整体素质应影响深远。  第六点,通过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能够拉动中国IT企业、IT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拉动中国应用性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我们的应用软件业,整体上和印度还差距比较大,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它的经济实力目前和中国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业,特别是应用软件业很发达呢?它大量地运用软件业,软件产品可以出口,我们现在和它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很多渠道,通过政务信息化能够拉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经,特别是带动我们应用软件业的发展,因为搞电子政务好多应用性软件是不能够完全依赖国外的,需要靠我们国家的这些IT企业来开发,所以说推动政府信息化不仅可以拉动IT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可以带动中国应用性软件产业的发展,那么这个意义就很大了,而且可以带动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是第一个观点,即推动中国政府信息化,构建中国式的电子网络政府,在当前来讲它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分析中国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意义所在这个问题时,也会看到中国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通过我们对中国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大体有两个方面目前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客观方面的问题,从客观来讲,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第一,行政管理的复杂性,行政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构建的复杂性;第二,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总体上看,没有制定好总体规划,标准化问题也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第三,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水平比较低,在一定意义上也制约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第四,我们的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安全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重点把第一个问题做个解释,电子政务的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绝不能过于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为什么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有它自身的复杂性呢?关键是政务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级政府都设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权,各自行使各自的权力,但是他们又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它要左右配合、上下连动,这是政务管理,政务信息化,它和电子商务企业运作有重大差别,就不同的国家来讲,一个政府设多少个部门,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部门设置的多少,服从于管理指导思想,比如英国、美国,大体是一个,叫做自由市场经济,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就和我们不完全一样,政府总体是管理的比较间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个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粗放,不像我们机构设置的那么多,那么细化。举个例子,比如美国的农业部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三个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美国的“运输部”相当于中国的三个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民航总局。我们是一种细化的设置机构,人家是一种比较粗放的设置,这样一个大布置的管理,我们设置的比较细,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就可能要交叉,就可能影响职能的行使、权力的行使,这对于构建应用性软件,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带来了困难,政务的边界不清楚,职能交叉,那么构建你的系统,应用软件就可能带来麻烦,而我们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很清晰的,不能模糊,不能说我这次让你一马,你多行使一点权力,下一次我多行使一点,不是这样,模糊不行,在软件开发中必须清晰。所以,我们部门设置比较多,部门之间的职能容易交叉,权力行使容易交叉,那么构建这个系统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再比如,政务的实现,如在网上办一个事情,可能不是一个部门来审批,可能有好几个部门都审批这个事情,如在网上注册一个企业,不仅关系到工商部门,还关系到税务部门,要发税务执照,还关系到银行部门,要验资,同时涉及到工商部门、税务部门、金融部门,那么这几个部门能不能在网上互联互通,就决定企业注册能不能在网上办理,这就是一个政务活动,一个政务工作信息化可能要涉及好几个部门,要求这些部门在网上能够互联互通、协同办公,并联审批,如果不能实现这样一种功能,就无法在网上给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构建的复杂性,这是我阐述的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社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也会影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比如美国上网的人数很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人很多,计算机普及率也比我们高得多,而我们和总人口相比,计算机普及率比较低,直接利用网络的人 数也比较少,到今年6月底,中国12 .6亿人口直接利用网络的人大体是6200万,而在美国2.8亿人口,直接利用网络的人数是一亿五千九百万,我们利用网络人数占总人口不到5%,而美国却有59%的人都在利用网络,它的社会信息化水平比我 们要高得多。所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一个国家政务信息化的水平,我们提出用政务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客观方面的四个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主观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我们看到,在主观方面大体上可以概括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整个公务员队伍,现在涉及540多万人,加上党群机构就是800万人,这个观念有待转变,要从观念上、思想上来接受电子政务这种治理方式,要接受政府信息化带来的政府管理上的变化,如果从观念上、理念上不接受,那么推动政务信息化就会造成大的障碍,第二个问题,传统政务运作管理的过程和惯性。不管国外也好,中国也好,整个是一个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运行,手段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数百年的历史,要通过信息化、电子政务的构建来改变传统政务的运作,改变这种逐年的管理方式手段,是有相当的难度。第三个问题,我们公务员整体队伍的素质不高,特别是信息化、信息技能方面的技能整体上比较差,水平比较低,这对于政务信息化的推进,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系统构建得再好,软件开发得再适用,如果没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公务人员来掌握、使用和应用的话,这些系统再好也是没有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法制建设整体滞后,电子政务、电子网络政府的发展,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必须有一个法制配套的基础,即电子网络政府必须有一个外部好环境,这个环境有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制建设要及时跟进。  比如信息公开,如果国家没有信息公开条例,或者没有信息公开法,那么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哪些信息需要公开,哪些信息可以不公开,就无法可依了,就有很大的人为性,我认为需要公开的就把它公开,我认为不需要公开的,就不让他公开,给官员的主观意志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国外都有信息公开法、信息披露条例,你该公开的不公开,你是违反法律的,国外叫阳光方案。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一部信息披露、信息公开方面的法规,前不久广州市政府制定了一个全国第一家地方政府制定的信息公开条例,可能是全国第一个。从国家来讲,正在抓紧有关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最终可能要上升到国家的信息公开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律支撑的话,电子政务的构建,几乎是寸步难行的,因为构建了系统后,要在网络上公布信息,就有一个法律依据的问题。  再如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现在在物理形态下,这个公章动不动都可以假冒了,被别人开一个假章子使用了。将来,我们构建的电子网络政府,构建的电子政务,要通过虚拟化的章子出现,就是网络上要出现签章,签名,领导的个人签名,要出现公章,那么网络上的章子能不能是一个真实的,能不能是没有一个被篡改过的,能不能保证公章的完整性,保证它的不可抵赖性,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是两个问题,不仅要解决网络章子的法律依据问题,盖好的网络章子要有法律效力,一旦要出现纠纷后,网络上盖的签名和签章有法律效力。第二,能不能不被假冒,如果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建设,或者说政府信息化的法制环境,不解决相应的立法,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继续进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政府信息化的法制建设,使政府信息化有一个好的法律环境,也是电子政务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要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它的作用所在,前面内容已经说明了重要性,我们在构建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化时,一定要和政府管理创新、行政体制改革要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紧密结合,我们就可能构建一些失败的系统。如何才能使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政府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呢?这里面有几个观点值得关注。  第一点,作为广大公务员来讲,要树立一种新的政府管理观念,这种新的政府管理理念,观念,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是有限度的,叫有限责任政府的行为理念,政府对社会不承担无限责任,对社会承担的是一种有限责任,不能够像计划体制下,政府扮演一种全能政府的角色,政府管理的事项无所不包,要改变这种全能政府的观念,政府对社会承担责任是有限度的,这是一种新的观念。第二,要坚持政府管理创新,就要坚持由管制、管理走向服务的新观念,在计划体制下,政府对社会更强调它的管制、管理,而淡化服务;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今天,计划体制下管制的色彩几乎不太存在了,主要是两种职能,就是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管理、服务两者之间,要逐步的更强调服务,政府要强调对纳税人服务,对社会公众,对企业提供永久的服务,树立一种新的服务理念。第三,要逐步树立一种成本效益理念,投入产出理念,政府管理虽然是一种公共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花的是老百姓纳税人交的钱,即使如此,政府管理、公共管理仍然应该强调投入产出,强调成本效益。也就是说,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绝不是可以不讲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的成本,降低管理服务的投入,是一种新的管理,也是国外经过20多年的政府改革,在全世界掀起了一种比较新的管理理念。我们要把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的构建,政府信息化推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广大公务员来讲,首先要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思念,这对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们要把电子政务的推进,把政府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就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最终要建立起中国的公共行政体制。这种公共行政体制,有几个关系需要认真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合理的政府职能定位,不同政府、不同层级政府,比如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县区政府,直到乡镇政府,这些不同层级的政府,职能的实现形式是有差异的,所以建立公共行政体制,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政府职能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和政府管理创新也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中间,要解决好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构建好公共行政体制,最突出的就是要解决好三种关系。一是所谓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讲,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降低市场的门槛,也就是说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要让市场来解决,政府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在中国目前这样的条件下,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搞好国家的经济布局,解决好国有经济计划有序的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从国家的经济结构布局来讲,一方面要靠国家的力量,靠政府的力量来调解市场经济活动,使国家经济结构能够保持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的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用市场的力量,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尽量少干预,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我们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计划体制下,我们搞了很多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有规模很大的,也有规模很小的,就是大量的经济成分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但是搞了市场化改革以后,我们越来越看到,国有经济不能全面促进,国有经济可以在一些公共领域存在,但是对大量的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就尽量少作为,或者无作为,大家看到,我们正在有计划的从竞争性的领域中退出,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改制、改组,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使国有经济焕发新的活力,这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解决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除了平常所说的要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现在从中央政府来讲,把直接管理工业经济的部委几乎都撤销了,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几乎大量都撤销了,撤销了以后,仍然有一个如何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特别对于原来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大家看到,2003年,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把原来国家经贸委撤销了,把它的职能一部分放在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一部分内贸职能放在商务部,主体职能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使管资产、管人一体化,解决了管资产、管人相分离的现象,这对构建新型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应该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要合理的政府职能定位,解决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鼓励行业协会的发展,更多的发挥社会中介系统它的作用。要结合好政府信息化与政府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结合好的关系,找好结合点,在政府职能、公共行政体制创立中,第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政府职能定位。建设公共行政体制第二个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更好地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的组织、结构的设置逐步按照国际惯例朝着大布置的方向发展,这个非常重要。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管理多数实行的是一种大布置的管理,所谓大布置的管理,打个比方讲,比如我们家给小孩儿过生日,买了一块蛋糕,这块蛋糕如果吃的人很多,中间分割的刀子就很多,吃的人很少,就简单分割两刀子,那么分割的越多,每块的面积越小,分割的越少,每块的面积就越大,那么和大布置,和部门设置的管理的差别就在这儿。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都使用的是一种大布置的管理,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相对的部门设置还比较多呢?因为我们是从计划体制下条条管理、部门管理衍变过来的政府组织架构,我们虽然已经市场化改革搞了多年,但是要想使政府组织结构,组织部门的设置走向大布置还有一个过渡。所以从电子政务的构建来想,从细分构建来想,大布置的构建可能比这个部门设置的过多过细构建要容易一点,我还正处在这个过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改革,也是一个逐步走向大布置管理的趋势。在这中间,我们也正在不断的采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措施,包括行政改革方面的措施,这些都会直接的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也会影响到信息化的过程。这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第二个方面,构建公共行政体制。  再一方面,就是要把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相结合,进行深化审批制度的改革。现在我们这套审批制度是计划体制的产物,也是条条专政、部门管理的产物。实际上,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过程中间也都用审批管理手段,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经济的管理任何审批都不用,但是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审批管理相比,我们审批制度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是很显然存在的,我们审批的范围过宽,审批过程中缺乏程序,审批的项目过多,审批过程中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最后审批实际上成为政府管理出现腐败非常重要的温床。建立公共行政体制,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各级政府都在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审批门槛,规范审批程序,削弱公务员在审批过程当中的自由裁量权,都是我们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非常重要的条件。实际上,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推动政府信息化这两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再一点就是要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减少行政手段的运用,更多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包括前面讲的要配合信息公开法,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制定,通过构建信息系统,构建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  最后一点,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改革政府组织机构和政务流程,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引起政务流程的重新构建,甚至引起政府组织结构的重新调整,通过电子政务的构建,促进政务流程的重新构建,也有必要调整我们的组织结构,这样对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推动电子政府管理的创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才是在政务信息化构建中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这两者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的选择。
2023-09-14 02:26:151

电子政务的基本面是以下哪些方面的变革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2023-09-14 02:26:281

智慧政务是由什么实现的?

如果你想要办理港澳通行证时,用手机登录网上大厅,找到相关入口,上传证件等待审核通过的信息,证件可以直接通过快递,直接寄到家里;想办理婚姻登记,准备好材料,预约时间,去民政局自助办理,只要在柜台领取结婚证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的办事场景以前只能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现在正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而这一切都是智慧政务能够办到的。下面,小新为您详细讲解下实现智慧政务所涉及到的内容。什么是智慧政务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分支领域。智慧政务解决方案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指导,构建一个的依托云计算、5G、AI等高新信息技术逐步改善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和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高效、敏捷、公开、民间的新政府,实现从电子政务向智能政务转变的智慧型政府。加快推进部门间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办公,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联通各部门之间数据文件的联通共享;二是服务,精简办事流程,拓宽服务渠道,增加网上办事大厅、APP、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加快实现网上业务审批,网下跑一次,办一次的办事流程;三是监督,开发监督系统,实时实现数据收集与绩效考核,业务公开透明化,防腐防贪;四是决策,收集数据库内信息,分标准整理,根据整理出的数据,科学准确的调整下一阶段任务目标。智慧政务建设的难点“智慧政务”的概念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以及传统模式与新兴信息技术的缓慢融合,其普及和认同程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各个政务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信息‘分江而治",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服务上都缺乏整体规划。实现各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面临系统兼容问题。其次是智能设备的引进问题,政务中不能领域办事流程,审批文件不同,如何在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实现线下业协同成为,智能设备与后台系统数据的双向联通也称为影响的重要因素。鼎易鸿基湛江智慧政务案例如何实现智慧政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批复文件。以推进政务信息化、构建智慧政务庭综合应用平台、丰富政府服务渠道为重点,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模式。各种因素表明,智慧政务是我国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多项政策已经出台,那么,具体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政务呢?鼎易鸿基提出“1+N”的智慧政务解决方案。“1”个智慧大厅智能管控平台作为支撑,“N”个功能系统协同运行。分区域管理,分场景服务,引导区、自助区、新功能体验区、柜面服务区,叫号等候区等。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持下,各地政务服务逐步开启“秒批”“秒办”“秒印”“跨省通办”等模式。开放的数据信息资源,更多的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最终提升用户体验,不断为实现真正的智慧政务创造条件。具体建设方案可以进入官网查看智慧政务案例
2023-09-14 02:26:374

政府It项目是指

政府It项目是指电子政务外包( E-government Outsourcing)又称:政府IT服务外包(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 in government) 电子政务外包,它既是 政府服务外包 的一种,也是 IT外包 的一种。 通常所说的电子政务外包概念是从 信息技术外包 引申而来。 所谓信息技术外包(或称IT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 企业 的 信息系统 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 专业公司 ,由他们 组织 专业 技术队伍完成。而电子政务外包,即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 电 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 服务 等工作, 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 式。
2023-09-14 02:26:521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府发展历史  1985年的“海内工程”确立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电子政务这一概念。一开始我们把建设目标放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方面,逐步使得网络化成为政府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的重要途径。  1993年底,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一种潮流风靡,我国为了顺应大的潮流,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初步工程。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金工程”,分别为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是由四十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经过协调共同发起的倡议,仅仅经过2年的建设截止2001年年初,我国通过gov.cn来注册的政府门户网站域名总数达到四千七百 分之四;已经建成以万维网为基础的政府网站达三千二百多个,绝大多数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建立起自己的办事网站。2007办公室文件批准“十二金”项目,从此中国的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发展,以提高行政监督为重点目标。同年,第二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指出了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也推出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包括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键业务系统,基础信息库和统一的网络平台。由于释放的指导,经过一系列协调部署和施工监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基本实施的重点任务确立并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的发展环境的限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我国至此已经构建了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的大体框架。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给政府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2007年,我国电子政务外网站平台投入运行,中央和地方的业务承载要求得到了基本满足,国务院办公室、劳动保障部、国家审计署、文化部、国家监察部等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政务外网建设和运用。中央以及地方局域网建设也如火如荼并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多数中央政务部门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2008年, 我国以gov.com注册的政府域名的网站发展到三万多个, 较2001年数量增长了8倍之多。其中国务院主要部门和省部级主要机关单位基本上实现了一个单位一个网站、地市级政府的网站开通比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甚至更多,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的据不完全统计以普及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等地方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具备2000多项网上办事和服务的功能。部分地区开始研发并使用“政务呼叫中心”、“网上行政审批大厅”等较为完善的系统进行网上便民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2012年5月我国电子护照正式发放,提高了签证的防伪系数也改善了办理的环境,标志着电子政务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比较晚,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受 到各种限制,但是近几年发展的成果还是有目共睹的,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初步建立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政府、企事业单位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且初具一定规模;部分区域的城域网架设也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电子政务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了我国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我国通过不断地努力在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领域也有较大的突破,在政务方面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比如税务中兴通、公安的金盾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广泛和成功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网络不断地深入推广,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民众参与政务了解政务也开始全面化,通过电子政府门户网站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解时事政治,与政府形成有效地互动。
2023-09-14 02:27:1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2、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3、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4、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2023-09-14 02:27:222

信息化的作用是什么?

1、信息化管理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其经营目标、以适量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借助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而有效利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运营是关键。2、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也要与之相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国信息化已走过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6.4%。至2010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014亿元,同比增长17.5%。未来几年,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仍将持续平稳增长,预计2012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90亿元。
2023-09-14 02:27:491

tog业务具体指什么

TOG业务是指面向政府的政务信息化业务和产品企划业务。政务信息化业务:一般紧跟国家政策进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是TOG产品的特点,而且易产生创新冲动,国家政策下达后就全身心工作,中国分会TheOpenGroup已经确定了4个国际特许经营合作伙伴,金蝶成为该组织在中国的代表。产品企划业务: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一般而言,产品经理管理的是一个或者多个有形产品。TOG产品客户的特点:1、可靠性可靠性是政务市场的基本要求,包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可靠运维服务;数据安全。另外,政府客户对数据安全可靠特别重视,通常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部署,保障数据安全。如果考虑上云部署,要做好保障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2、风险控制政府工作会对工作进行溯源问责,例如办理过程的记录,系统的操作记录,在发生争议或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原因,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要关注风险控制。3、体现政绩驱动决策者来做某个项目,都是基于政策和考评要求。发达地区政府追求标杆项目,其他地区追求地方特色,因此定制化需求就比较多,政府之间经常会有考察学习的活动,经常通过可视化大屏展示政绩成果,大屏展示体现了地方特色,很难做到标准化。
2023-09-14 02:28:251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是错误的。十五”初期中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态度清楚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电子政务效果的期望,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期望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形势。我们应当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中国有着与发达国家十分不同的重点?中国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一个口号的提出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国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口号出现之前已经完成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政府部门的内部业务管理已经在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当互联网技术出现时其改进的重点很容易转向外部联系的优化,关注G2C、G2B的业务,关注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但是“十五”初期的中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中国推行电子政务首先要有一个补课期。 “十五”初期电子政务强调监管的改进还有一个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上有着分工,财政上分灶吃饭。
2023-09-14 02:28:431

为什么要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现在社会都是数据社会,信息化越来越普及。没系统前痛点如上如果说它有没价值,我个人觉有2点,第一是减少人工操作数据和信息,第二是通过数据去分析单位的实际情况,甚至是通过数据分析采取预警。所以信息共享是常态,业务协同就是实践。总而言之,通过(myapps)协同办公系统也好,文档管理处理也好都是发展趋势和必需。
2023-09-14 02:29:452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怎样的环境基础和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2023-09-14 02:30:021

研究用户视角下电子政务成熟度,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2023-09-14 02:30:171

信息化建设项目什么情况属于严重逾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审批、建设、共享和监管作出规定。  《办法》指出,要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系统应用绩效考核。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办法》强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  《办法》在简化优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流程的基础上,要求对中央本级政务信息系统全口径纳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所有新建政务信息化项目,均应当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子平台报批或者备案。各部门应当在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目录。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  《办法》提出,加强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协同联动,对于未按要求共享数据资源、未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总目录、不符合密码应用和网络安全要求等情况的政务信息系统,不安排运行维护经费。加强对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对部门认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是确有必要建设或者保留的,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建设或者保留。  《办法》强调,有关部门要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2023-09-14 02:30:553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要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制度、规则的创新,进而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 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要 探索 “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要 探索 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 尤其,在国内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发展要求影响下,政务数字化转型已非选择题,而是国家新时期政务改革的重要任务内容,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一轮疫情防控 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务数字化改革 自2020年以来,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各行业领域顺利复工复产,保证市场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国家在政务管理领域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不断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革新传统政务管理模式,有效阻断和控制新冠疫情传播。 但近期,新一轮疫情传播迅猛来袭,及18省38市!陕西、河南、天津共有 27个高风险等级地区; 陕西、浙江、河南、广东、天津、上海共有 64个中风险地区, 国内确诊病例达 7069人! 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通过加速“政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革新传统政务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阻断和控制疫情传播,再次成为国家疫情防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合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先进疫情防控经验,数字化技术在 “远程防控”、“应急指挥”、“业务协同”、“视频会议”、“远程培训”、“ 健康 筛查”、“人员动态信息采集、轨迹追踪” 等疫情防控管理领域创新应用,为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助力复工复产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轮疫情防控形势下,加速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各地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一方面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这即是全新疫情防控形势下,加速推动政务数字化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深化“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 近年来,国家在行政审批领域,创新应用各类数字化技术,以政务管理模式的数字化革新,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方面大力精简审批事项,推动告知承诺等新型审批机制; 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赋能行政审批管理,以创新技术应用革新传统审批管理,全线上化操作服务打通审批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区别于传统线下人工审批的纸质化管理服务,数字化行政审批通过线上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审批管理流程,打破各层级与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效应”,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各地政府也在进一步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于下述政务管理领域的革新赋能作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十四五”期间,全市政务服务将实现数字化转型 1. 增强 科技 赋能,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2. 统筹建设数字政务大平台,打通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全链条; 3. 开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行动,推进市区统一申办,实现“网上一口申报、中台智能转派、后台各部门分办、结果即时送达”; 4. 开展电子印章推广应用行动,实现在100%政务服务事项中应用政府部门电子印章。 上海: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浦东有这步“先手棋” 1.先行先试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大幅提升行业的准入便利度; 2. 打造多渠道、全地域、跨时空、零距离的超级智能服务新模式; 3.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零材料填报”全新体验; 4. 全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研发和试点,构建“审批大脑”,打造窗口端超级智能服务,为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提供新动能; 5. 打造首个集政策、办事为一体的复合型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务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咨询办理。 杭州:江干区以政务服务2.0试点为契机推进数字化转型 1. 组建30人“云端团队”队伍:提供15分钟内线上咨询响应、24小时内疑难问题跟踪、“多端咨询——预审帮办——就近交件——部门审批——便捷取件”的“陪办式”服务。 2. 推广“四端协同”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习惯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逐步构建起“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自助端”补充、“大厅端”兜底的“四端协同”政务服务新模式。 3. 打造“一窗通办”模式:开发启用“受办分离”标准化收件系统,实现19个部门421个事项“一窗通办”,窗口数量减少41%,群众排队时长缩短20%,办理时长缩短50%。 4. 优化“网厅融合”布局:中心增设自助服务区、半自助服务区,现场指导企业、群众进行“网办”,占中心审批服务面积的近30%。 5. 延伸“一证通办”范围:在146个社区部署便民服务自助终端,349项事项可“一证通办”,累计使用量17万余次。让企业、 群众享受到“移动可办、就近能办、全区通办”的政务服务。 6. 破解“线下低效”难题:2.0平台线上办理正式应用,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事项为例,仅需耗时6-7分钟,与传统线下办理相比,节约了近90%的时间。 部分先进省市区也已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数字化 探索 和创新实践,使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有新的期待、新的需求。但与此相比,部分地区“数据烟囱”、“信息孤岛”,“数据不跑腿、群众跑断腿”的情况依然存在,就全国总体而言,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相比,智慧政务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如问题所言,数字化转型并非选择题,政务数字化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来源于一窗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数字经济,已成为近些年来带动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时,伴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数字化转型之路, 探索 运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实际运营中产生的问题。r 在此趋势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不二选择,企业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战略核心,也必将是数字化转型。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有不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一知半解。r 企业数字化,其实是其信息化的衍进。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先有信息化,才有可能数字化。我们所认为的将商品信息放到互联网上,这其实就是简单的一个信息化的过程,而数字化转型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产、销、存和顾客管理各个板块,完成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因此,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必然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产品,创造新的价值。r 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r 一是产业数据资产化r 数字经济的到来,可以实现数据的直接或间接变现,如各类型大数据交易所和交易平台。这为整个 社会 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r 但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想实现数据资产化,必定要解决数据所有权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还能完成数据的确权,这为数据共享、交易和安全流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r 二是产业范围被拓宽r 如以大数据为核心,催生出数据挖掘、分析预测服务、决策外包服务等。企业将自身产业边界无限扩展,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竞争力。r 三是产业涌现新动能r 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创造服务新业态,激活新动能。并通过不断迭代的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消费者粘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 当然,要想大幅提升企业转型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业务领导力、良好的体系和流程、清晰的愿景以及高度的激情和动力,还需要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数金链生态联盟推出的商业节点或许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企业在申请成为商业节点后,可通过支持数金链生态系统的所有全球市场开发和技术操作,打造出一个行业级的高性能技术平台,继而可完成企业业务流程、营销管理的数字化升级,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盈利。r
2023-09-14 02:31:081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哪些共性特点?(1500字左右)

一、电子政务的全球趋势1.“以公众为中心”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 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1) 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机构为中心;2) 以结果为导向,大大改善为公民服务的质量;3) 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动创新。 报告指出:“过去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做法已经制约政府生产力的提高,限制为公民服务的能力”,必须代之“以公民为中心”的新模式。 英国2000年PIU报告《21世纪政务》以及联合国2002年报告《从全球角度检视电子政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充分显示出电子政务越成功的国家也就是对公众服务越重视的国家。2.国内电子政务观念的反差 中国当前多数电子政务的项目还是放在提高政府的监管职能上,公众服务项目并未摆在重要位置,更没有提出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观念。“十五”初期中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态度清楚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电子政务效果的期望,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期望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形势。我们应当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中国有着与发达国家十分不同的重点?3.中国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一个口号的提出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国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口号出现之前已经完成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政府部门的内部业务管理已经在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当互联网技术出现时其改进的重点很容易转向外部联系的优化,关注G2C、G2B的业务,关注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但是“十五”初期的中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中国推行电子政务首先要有一个补课期。 “十五”初期电子政务强调监管的改进还有一个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上有着分工,财政上分灶吃饭。直接面向公众、面向企业的服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经费主要支持按条条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文件列支的项目主要是条条的项目,电子政务是从中央部委项目开始的,早期精力主要用于监管的改善是必要的。随着电子政务向地方政府的推进,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影响中国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原因除了首先要完成信息技术补课(办公自动化补课)外,还有经济、国家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二、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观缘何逐渐为人们重视1.电子政务越向基层延伸,以公众为中心就越受重视 随着电子政务的日渐深入,以下一些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考虑“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1) 电子政务向地方推进,地方政府面对着更多的为公众直接服务的责任;2) 电子政务项目由以条条为主,逐渐转为以块块为主,更多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压力;3) 电子政务越深入基层,会越来越多地面向公众服务的实际问题。 地方基层的工作更加面对公众,会比条条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公众服务。2.地区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服务意识提升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越好,一方面是教育宣传的影响,更重要一方面是地区经济竞争的推动。改进政府的服务才能提升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提升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已成为加快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这种地区竞争的压力在推动着地方政府提升服务意识,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较快的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改进十分明显。3.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推动中国改善政府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大量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国际合作越多的地区也是政府服务意识越强的地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首先在这些地方引起了政府与社会更多的重视。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呼唤着政府的改革 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国力有了巨大提升,人均GDP接近1500美元,然而过分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的代价迫使中国经济一定要尽快地转变增长方式。由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消耗的粗放经济转向主要依赖人力智慧资源的知识型经济,需要政府及时地进行职能改革。以监管为主的政府无法有效地调动人力智慧资源,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1.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政府退出对企业经济的直接干预 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政府退出市场经营,专注于市场秩序的维护与公共品的提供。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正是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越少的地区,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越好的地区。2.服务型政府提升地区的产业聚集能力 按照迈克尔61波特的地区竞争力理论,形成产业集群是使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吸引相关的企业聚集、市场聚集、人力聚集将成为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一地区如何才能对企业、投资、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政府的服务是先决条件。3.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新的问题是如何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的不满与对立,建立和谐的社会,使经济能够更持续稳定的发展。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社会的公众服务,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红利。公共服务越完善社会也越稳定,经济也才会有更好的增长。4.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加快由要素资源导向、投资导向转向创新导向的阶段。创新导向阶段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的知识、智慧、创造力资源,为了调动人才资源政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政策,政府必须要尽快地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政策上来,提升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已成为新的地区竞争的焦点问题。四、为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政府做哪些改进?1.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的改进 目前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模式是由政府某部门提出项目申请,该部门组织编写可行性方案由政府审批并由该部门执行,项目审查也由该部门提出报告,整个过程都在政府内部完成,这就很难建立对项目的硬约束。由政府立项、政府审批及政府执行的做法,显然缺乏外部的监督,很容易造成电子政务项目的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国内电子政务项目的寿命通常不超过一届任期,下届执政伊始即开建自己的电子政务新项目,新任领导愿意建自己的新业绩而不愿去为前任项目收尾,造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极大浪费。建议停止政府自己立项自己审批的制度,重大的电子政务项目交由人大立项、完成可行性报告审查之后再交由政府执行,可以有效抑制电子政务建设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2.对电子政务业绩责任长期跟踪并对社会公示 电子政务是一个长效项目,成功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技术开发的成功,还需要在长久持续的运行中不断改进。电子政务效益的长期性与干部的短任期制相互冲突,导致干部注重短期效益,注重人事部门评价而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业绩。 建议电子政务的主管负责的年限要尽量长些,不要频繁更换,以促进负责人的长远打算。对干部的审查、考核要做更长时间的跟踪并做长时间的公示,便于追究电子政务失败的历史责任。通过电子政务项目全程向社会公示,改善社会监督的有效性、长期性。项目评审专家必须拿出独立的评审意见, 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并且长期存档,促使专家对自己的表态长期负责。3.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效益的评测方法 电子政务项目必须要以明确的应用结果为导向,建立对该项目结果目标的有效测量是保证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以某种通用的效益评测方法来代替每一专门项目特定的测量办法,未能明确提出效果检测办法的项目都是不可靠的项目。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评价社会效益,即使无法以统一数量来计量社会效益也应设计出具体的观测方法如满意率调查、使用率调查或其它相对稳定、客观的效果测量办法,防止以抽象的社会效益的大帽子来掩盖工作中的无效率行为。4.加强统一价值观的宣传,让社会各方面形成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共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全社会对于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需要立项机构、审批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社会舆论有共同的目标,需要有大致相同的尺度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没有认真地教育与宣传很难形成和谐社会的共识,很难实现对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社会效益的理解。政府的改革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政府不能急于去做公众未能理解的好事情。五、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及对政府改革的推动1.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1)做好应用导向政府网站 由部门导向转为应用导向需要做很多工作,不仅要在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要对业务进行梳理和调整,网站管理要与各业务部门要有很好的自动化连接,防止网站信息与部门业务的不一致。应用导向政府网站非常重要,是以公众为中心的开始。2)实现政务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3)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 通过网络进行服务只是一种服务渠道,更重要的是服务工作本身的质量,这不是仅靠电子政务就能做好的,需要政府多方面努力。很多工作应与条条管理结合起来做,如社会保障系统,条条已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4) 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的网上审批2.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怎样推动政府改革1)促进政府透明化 政府的透明化会极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取得公众的理解与配合,降低政府工作的行政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2)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反复宣传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反复强调从公众的需求出发,反复强调用公众收到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这一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实践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有效的政府职能转变观念的培训,有效地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3)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公众对政府的关注,为更多的公众创造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渠道,大大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同时,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业务将更多的政府服务工作表现在网上,政府的作为显示在网上被逐一记录并被明示,这就为公众对政府监督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动着社会的民主化,促进公众参政、议政,促进社会公民政治上的成熟也推动着政府改革进程的加快。 六、实事求是制造符合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否以公众为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任选的菜单,它需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电子政务的政策要受地区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财政的制约、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成熟度密切相关,与地方政府信息化基础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区公众关注的问题也大不一样,电子政务的工作必须要选择在当前条件下最有效益的事情而不是照抄外地的成功经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谨慎研究发达地区的经验而不能照搬,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成本效益关系大不一样。电子政务对未来地区发展的贡献应有一个合理的期望,不可过高。一定要对电子政务的项目精选又精选,要将目标效果想得非常清楚才做,不见兔子不撒鹰。2.电子政务的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必须要有耐心。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并不存在捷径。信息化的建设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工程,知识的积累是跳不过去的,需要不停地在各种细节的问题上改进、改进再改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现在正是各地区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时期,讨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并非要求所有地区都按同一模式来行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趋势更多适用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经济已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有着更现实的需求,但这种方向是否适合于欠发达地区还值得研究。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不要指望推出整齐划一的电子政务政策就会一举解决问题,政府信息化也应当有不同的模式,每个地区都有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要做,电子政务在各地区的工作安排中早一点、晚一点并不要紧,关键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政策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政策。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2023-09-14 02:31:331

“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局性质有所不同,前者仅限于政务上为劳动大众服务性质;后者的范围更加广泛,既有组织实施性质,也有服务性质
2023-09-14 02:31:4415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是干什么的?

主要职责:(一)牵头起草全县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化、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地方标准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拟订全县“数字政府”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三)负责全县行政审批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相关工作,负责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全县“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四)统筹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建设具体意见。(五)统筹管理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等。(六)统筹推进全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机构开展工作。(七)统筹全县数据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组织推动大数据研究、开发、应用和对外合作交流。承担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八)统筹全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等安全保障工作,负责“数字政府”平台安全技术和运营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九)组织协调全县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和评价工作,负责县级政务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内设机构:(一)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化、新闻宣传和财务等工作;负责起草领导讲话、综合性文件;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资福利、教育培训等工作;承担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二)电子政务股。负责全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的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监督管理;汇总和编制县级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县政务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评估县级部门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应用效果;负责县级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网、“互联网+监管”系统等)、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等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县级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县级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负责县政府政务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等工作。拟订全县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化、数据管理的相关地方标准和管理制度;拟订“数字政府”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县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建设具体意见。负责组织制定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标准,以及大数据收集、储存管理、安全管理、开放和共享应用等技术规范和标准;拟订县级政务信息化购买服务标准和规范;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023-09-14 02:32:091

中山市政务数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政务数据管理,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利用,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政务部门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更新维护政务数据,以及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进行业务数据采集、使用、管理,以及参与政务数据共享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市行政区域内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依法进行业务数据采集、使用、管理,以及参与政务数据共享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中央国家机关、省派驻本市的机构或者派出机关参与本市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更新维护的,可参照本法办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部门,是指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政务数据,是指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等各类数据。  本办法所称政务数据共享,是指政务部门之间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政务部门政务数据和为其他政务部门履行职责提供政务数据的行为。第四条 政务数据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集约建设、汇聚整合、共享交换、有效应用、保障安全的原则。第五条 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全市政务数据管理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二)推动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等工作,促进政务数据流动增值;  (三)监督检查政务部门政务数据管理工作情况,组织开展政务数据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  (四)协调解决政务数据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五)推进政务数据管理的其他职责。  市审计部门负责政务数据主管部门、政务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其他信息化项目以及网络安全的审计监督工作。第六条 政务部门是本部门政务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统筹指导下,负责本部门政务数据的目录编制、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更新维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第七条 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明确我市政务数据采集汇聚、数据质量、目录编制管理、共享交换接口、多级共享平台对接、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政务数据管理规范,并推进相关标准规范的实施。第二章 目录管理与基础建设第八条 全市政务数据实行统一目录管理。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形成市政务数据目录体系,涵盖各类政务数据子目录,通过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进行政务数据目录统筹管理。  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政务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建立政务数据的分类体系,对分类后的政务数据进行定级,为政务数据的共享提供指引。  政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的要求,以及省、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明确的具体标准规范,编制部门政务数据目录,明确政务数据各项要素。第九条 政务数据目录应当对政务数据的分类、形式、格式、属性、共享类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数据示例、责任主体等基本要素进行描述。第十条 编制政务数据目录,应当明确政务数据的共享类型。政务数据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种类型。  无条件共享类政务数据是指可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使用的政务数据。有条件共享类政务数据是指可提供给相关政务部门使用或者仅能够部分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使用的政务数据。不予共享类政务数据是指不能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使用的政务数据。  对具体政务数据所属共享类型有争议的,由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会同相关政务部门按照规定确定。第十一条 政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本部门政务数据目录。法律法规修改或者行政管理职能变化等原因,导致政务数据目录及其要素需要新增、修改、删除的,政务部门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拟更新的政务数据目录报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审定。市政务数据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目录更新。  政务部门应当每年对本部门政务数据目录至少全面核查一次。
2023-09-14 02:32:271

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推动电子政务资源的统筹建设和整合共享,规范我省电子政务管理,提升数字福建发展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应用、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应用、保障安全的原则。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整合全省电子政务资源,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电子政务均衡发展,推进全省政务网络融合和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务信息化成果平等共享。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和应用所需经费,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电子政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城乡居民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电子政务管理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电子政务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发展规划及标准规范,统筹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综合管理和调度使用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组织协调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第七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应用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统建共享要求,新建或者共享利用电子政务资源,并负责信息的采集、更新、处理,配合做好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工作。第八条 为电子政务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技术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根据职责或者协议承担有关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第九条 应用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以及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同级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第十条 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网络及信息安全保密规定,确保安全可控。第十一条 对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电子政务规划和我省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设区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经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备案后,报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 省级应用单位应当根据全省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单位、本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方案,并报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备案后实施。  中央国家机关部署的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应当纳入数字福建建设范畴。第十四条 编制全省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公布后,制定部门应当就规划的内容向公众提供咨询服务。规划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公布后的规划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五条 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规范。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地方标准和相关规范。第十六条 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络由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和运行管理。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网络接入工程。应用单位现有专网应当整合到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第十七条 全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物联网政务应用平台实行统筹规划,可以采用自建或者购买服务方式,由省、设区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县(市、区)应用单位统一接入使用市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政务应用平台。  应用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新建、扩建、改建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的部门专用数据中心,应当逐步整合到本级政务数据中心。  应用单位负责整合本系统感知资源。新增感知资源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建设。  应用单位应当向符合数字福建有关规范要求的云平台购买备份服务。
2023-09-14 02:32:351

货款难收怎么办?

  企业的风险很多是由销货后客户不能及时回款造成的,货、款无归已成为困扰企业正常经营的老大难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提出以下 12 条对策供参考。   一、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新客户,一开口就要大量进货 ,并且不问质量,不问价格,不提任何附加条件,对卖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满口应承,这样的客户风险最大。   二、货、款无归的风险有时是由推销人员造成的。有些推销人员惟恐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产品),因此在对客户信用状况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采用代销或赊销方式,结果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在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实行买卖制,即企业按照 100% 的回款标准向销售人员收取货款,客户的货款由销售人员负责收取。这种办法把货、款无归的风险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身上,销售人员在向有一定风险的客户供货时就会三思而后行。一旦发生货、款不能回收的情况,也会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去追讨,否则将直接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这是最能调动销售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办法,比上级主管人员的催促督导要有效、简单得多。   三、一些销售人员在催款中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怯弱,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在催收货款时,若能信心满怀,遇事有主见,往往能出奇制胜,把本来已经没有希望的欠款追回。反之,则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本来能够收回的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来。因此,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的收款人员认为催收太紧会使对方不愉快,影响以后的交易。如果这样认为,你不但永远收不到货款,而且也保不住以后的交易。客户所欠货款越多,支付越困难,越容易转向他方(第三方)购买,你就越不能稳住这一客户,所以还是加紧催收才是上策。   四、为预防客户拖欠货款,在交易当时就要规定清楚交易条件,尤其是对收款日期要作没有任何弹性的规定。例如,有的代销合同或收据上写着售完后付款 ,只要客户还有一件货物没有卖完,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付货款;还有的合同或收据上写着 10 月以后付款,这样的规定今后也容易扯皮。   另外,交易条件不能由双方口头约定,必须使用书面形式(合同、契约、收据等),并加盖客户单位的合同专用章。有些客户在合同或收据上仅盖上经手人的私章,几个月或半年之后再去结账时,对方有可能说,这个人早就走了,他签的合同不能代表我们单位;有的甚至说我们单位根本没有这个人。如果加盖的是单位的合同专用章,无论经手人在与不在,对方都无法推脱或抵赖。   五、交易达成之后,要经常观察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察觉其异动。如果客户出现异常的变化,一般事先会有一些征兆出现,如进货额突然减少,处理并不滞销的库存商品,拖延付款,客户单位的员工辞职者突然增多,老板插手毫不相干的事业或整天沉溺于声色之中。还有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及时察觉,例如客户附近的房子上用红漆写下了拆迁字样,说明客户商店近期内就要关门拆迁。如果发现这些情况,要立刻结账,防止客户不知去向。   六、对于支付货款不干脆的客户,如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前往,一般情况下收不到货款,必须在事前就催收。   事前上门催收时要确认对方所欠金额,并告诉他下次收款日一定准时前来,请他事先准备好这些款项。这样做,一定比收款日当天来催讨要有效得多。   如果客户太多,距离又远,可事先通过电话催收,确认对方所欠金额,并告知收款日前来的准确时间。或者把催款单邮寄给对方,请他签字确认后再寄回。   七、到了合同规定的收款日,上门的时间一定要提早,这是收款的一个诀窍。否则客户有时还会反咬一口,说我等了你好久,你没来,我要去做其他更要紧的事,你就无话好说。   登门催款时,不要看到客户处有另外的客人就走开,一定要说明来意,专门在旁边等候,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催款方式。因为客户不希望他的客人看到债主登门,这样做会搞砸他别的生意,或者在亲朋好友面前没有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所欠不多,一般会赶快还款,打发你了事。   一般来说,欠款的客户也知道这是不应该的,他们一面感到欠债的内疚,一面又找出各种理由要求延期还款。一开始就认为延期还款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客户结清这笔货款后,最好不要再跟他来往。   九、如果客户一见面就开始讨好你,或请你稍等一下,他马上去某处取钱还你(对方说去某处取钱,这个钱十有八、九是取不回来的,并且对方还会有最充分的理由,满嘴的对不住),这时,一定要揭穿对方的把戏,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迫其还款。   十、如果只收到一部分货款,与约定有出入时,你要马上提出纠正,而不要等待对方说明。   另外,要注意在收款完毕后再谈新的生意。这样,生意谈起来也就比较顺利。   十二、如果经过多次催讨,对方还是拖拖拉拉不肯还款,一定要表现出相当的缠劲功夫,或者在侦知对方手头有现金时,或对方账户上刚好进一笔款项时,就即刻赶去,逮个正着。   上述一系列软磨硬缠的功夫都不奏效时,就只有使用最后两个杀手锏:   一是把货物拖回去(如果还未销售的话);   另一个就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2023-09-14 02:29:161

微波通信的发展简史

微波的发展是与无线通信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901年马克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到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的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无线通信初期,人们使用长波及中波来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的兴起,它一直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很重要。用于空间传输的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无线电波可以按照频率或波长来分类和命名。我们把频率高于300M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由于各波段的传播特性各异,因此,可以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例如,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而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可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1931年在英国多佛与法国加莱之间建起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电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接力通信得到迅速发展。1955年对流层散射通信在北美试验成功。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通信试验,6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由于微波波段频率资源极为丰富,而微波波段以下的频谱十分拥挤,为此移动通信等也向微波波段发展。此外数字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微波通信逐步从模拟微波通信向数字微波通信过渡。微波通信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产物。由于其通信的容量大而投资费用省(约占电缆投资的五分之一),建设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等优点而取得迅速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主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也可同时传输高质量的彩色电视,而后逐步进入中容量乃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以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80年代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的接入,乃至高质量的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和信号的处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的微波中继通信在长途通信网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据统计美国为66%,日本为50%,法国为54%。我国自1956年从东德引进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以来,经过仿制和自发研制过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在京津之间的同轴电缆全部断裂的情况下,六个微波通道全部安然无恙。九十年代的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灾中,微波通信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在当今世界的通信革命中,微波通信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通信手段之一。
2023-09-14 02:29:191

基金申请书尚缺少的实验怎么写

基金申请经验介绍希望只有一个,就是对各位申请项目有所帮助,或者说没有过分浪费在座各位的时间,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从两个方面介绍我的感受,一是从申请国家基金,比如说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的角度说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从申请企业项目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2023-09-14 02:29:203

《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900字作文

找百度这是当前能解决的好办法
2023-09-14 02:29:113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感悟5篇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 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u2026u2026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 传说 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哈佛凌晨四点半 读书笔记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读后感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一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 故事 :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 文章 ,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让我万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u2026u2026等等等等,皆令我赞不绝口。   这里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人们都称苏东坡乃三百年一见之天才。虽然他离我们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却依然为人们所称颂。我想这与他那心灵的喜悦和他那思想的快乐是分不开的,这才是他万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们后人值得细细体味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 编织 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 人生格言 。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 措施 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 瑜伽 ,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2023-09-14 02:2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