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我叫袁波帮我取个英文名

2023-05-20 03:16:36
TAG: 英文
共6条回复
余辉

同学你好,英文名与中文名谐音,意义又好,首推第一个,第二个!符合你要求你,希望你喜欢!

符合你要求的正式英文名可选:

Robert 光亮的,著名的 男性 古英语

Robi 著名的 男性 匈牙利

Raeburn 供饮用的小溪旁的居民 男性 条顿

Reuben 儿子 男性 希伯来

Rigby 统治者的山谷 男性 古英语

Yadid 朋友,亲爱的人 男性 希伯来

Yadon 上帝将审判 男性 希伯来

Yahto 蓝色 男性 美洲

Yerik 上帝所选定的 男性 俄罗斯

Yervant 国王 男性 亚美尼亚语

Yestin 正直的,公平的 男性 威尔士

Ralph 狼,明智的建议 男性 古英语

CarieVinne

Rambo,第一滴血主角,硬汉

左迁

Bostin

伯斯丁

Poe

Bedeiah

贝博布鲁比

S笔记

几何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watermark]

一、 数

正数:正数大于0

负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数轴: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任何一个有理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点和数是一一对应的

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的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就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相加,不变符号,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得0;不等,符合和绝对值大的相同,绝对值相减

一个数加0,仍是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 + (B+C)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乘法分配律:A (B+C) =AB+AC

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结果叫幂;a是底数;n是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

有理数混和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括号里的先算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正负之分。

算数平方根: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则x是a的算数平方根,读作“根号a”

0的算数平方根是0

平方根: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则x是a的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则x是a的立方根(又叫:三次方根)

每个数只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是正数;0的是0;负数的是负数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包括有理数,无理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相同和有理数的。实数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相同。计算后出现带根号的无理数要化简,使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和开得尽的因数

二、式

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连接数字或字母的式子;单独的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单项式:数字和字母的积;单独的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叫常数项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多项的次数: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合并同类项时,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括号运算符号不变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一级运算)运算符号变

多重括号,由里面的括号开始去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整式加减运算: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知道式子最简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如am•an=am+n(m、n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am)n=amn(m、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积中每个因数乘方的积,如(ab)n=anbn(n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如am÷n=am-n(m、n为正整数,a≠0,且m>n);a0=1(a≠0);a—p=1/ap(a≠0,p是正整数)

整式的乘方:单项式与单项式,把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加,其余字母连同其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成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的每一项,再把积相加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b-a)2=a2-2ab+b2

(a+b)2=(-a-b)2=a2+2ab+b2

整式除法: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公因式: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

提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的乘积

完全平方式:形如a2-2ab+b2和a2+2ab+b2的式子

运用公式法:把乘法公式反过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表示成A/B。A为分式的分子;B为分式的分母(B不为0)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的变形

最简分式: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分式乘除法法则:分式相乘,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分式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式先通分,再加减

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通分时常取最简公分母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增根: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原方程的根;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三、方程(组)

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等式具有传递性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方程中,只含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为1(次)的方程

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结果还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移项:从方程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所含未知数的项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它们成对出现

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将其中一个方程的某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通过两式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图像法: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找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求解的方法

整式方程:等号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化成ax2+bx+c=0(a≠0,a,b,c为常数)

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公式法:对于ax2+bx+c=0(a≠0,a,b,c为常数),当b2-4ac≥0时(当b2-4ac≤0时,方程无解),可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解的方法

分解因式法:又称“十字相乘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求方程的根的方法

四、不等式(组)

不大于:等于或小于,符号“≤”,读作“小于等于”

不小于:大于或大于,符号“≥”,读作“大于等于”

不等式: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不等有传递性(除“≠”)

不等式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变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的统称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组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不一是无解

五、函数

函数:有两个变量x和y,给定x值就对应找到一个y值

函数图像: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里描出它的对应点,所以点组成的图像

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表格法: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图像法: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比较直观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两条坐标轴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4部分:右上为第一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左上第二,左下第三

坐标:过一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所对应的数a、b,则(a,b)

坐标加减,图形大小和形状不变;坐标乘除,图形会变化

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的关系能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

正比例函数:当y=kx+b(k,b为常数,k≠0),b=0的时候,即y=kx,其图像过原点

一次函数的图像:k>0直线向左;k<0直线向右。与x轴(-b/k,0);与y轴(0,b)

反比例函数:若两个变量x,y的关系能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x不为0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k<0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减小

k>0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

二次函数:两个变量x,y的关系表示成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函数图像是抛物线;a>0时,开口向上有最小值,a<0时,向下有最大值

y=a(x-h)2+k的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与a,h,k有关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就是ax2+bx+c=0的根:0,1,2个

六、三角函数

正切(坡比):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记做tan A;tan A越大,梯子越陡

正弦:∠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记做sin A;sin A越大,梯子越陡

余弦:∠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记做cos A;cos A越小,梯子越陡

锐角A的正切、正弦、余弦都是∠A的三角函数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

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tan

sin

cos

30o

45o

1

60o

七、统计和概率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a*10n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0的比

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P=1)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P=0)

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0<P<1);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级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计算公式s2=[(x1-x)2+ (x2-x)2+……+(xn-x)2]/n=(x12+x22+……+xn2-nx2)/n

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两个对比图像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一致,纵坐标从0开始画

八、几何基本概念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直棱柱和斜棱柱)、棱锥和球都是几何体

多面体:一个各个面都是平面的几何体

图形由点、线、面组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面面相交得线,线线相交等点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侧棱。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截出的面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图形沿某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运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教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个角度的运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是旋转角;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

北有云溪

ram

我不懂运营

Lambo

相关推荐

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视频

一.分式的加减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为: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为:二.注意(1)“把分子相加减”是把各个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即各个分子应先加上括号后再加减,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是关键,最简公分母确定后再通分,计算时要注意分式中符号的处理,特别是分子相减,要注意分子的整体性;(3)运算时顺序合理、步骤清晰;(4)运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三.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弄清运算顺序,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混合运算一样: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要化为整式或最简分式。
2023-01-29 06:49:101

1/2+1/4+1/8+1/16+1/32+1/64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思路?

“你在这儿可以从梦中回到你的老家去,”国王说。“这是你在那儿忙着做的工作。现在住在这华丽的环境里,你可以回忆一下那段过去的日子,作为消遣吧。”当艾丽莎看到这些心爱的物件的时候,她嘴上飘出一丝微笑,同时一阵红晕回到脸上来。她想起了她要解救她的哥哥,于是吻了一下国王的手。他把她抱得贴近他的心,同时命令所有的教堂敲起钟来,宣布他举行婚礼。这位来自森林的美丽的哑姑娘,现在成了这个国家的王后。大主教在国王的耳边偷偷地讲了许多坏话,不过这些话并没有打动国王的心。婚礼终于举行了。大主教必须亲自把王冠戴到她的头上。他以恶毒藐视的心情把这个狭窄的帽箍紧紧地按到她的额上,使她感到痛楚。不过她的心上还有一个更重的箍子——她为哥哥们而起的悲愁。肉体上的痛苦她完全感觉不到。她的嘴是不说话的,因为她说出一个字就可以使她的哥哥们丧失生命。不过,对于这位和善的、美貌的、想尽一切方法要使她快乐的国王,她的眼睛露出一种深沉的爱情。她全心全意地爱他,而且这爱情是一天一天地在增长。啊,她多么希望能够信任他,能够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告诉他啊!然而她必须沉默,在沉默中完成她的工作。因此夜里她就偷偷地从他的身边走开,走到那间装饰得像洞子的小屋子里去,一件一件地织着披甲。不过当她织到第七件的时候,她的麻用完了。
2023-01-29 06:50:5415

初中分式加减计算题60道,人教版

2023-01-29 06:52:401

请教初中数学问题,求高手解答,要有详细步骤哦~

这个写步骤太费劲了啊。我大致说一下过程了。一般都是先将有分式出现的加减式进行通分,化简,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化简,基本就是这样了。
2023-01-29 06:54:442

无穷小代换,这分式有加减法怎么还能代换

好兆头!.楼主已经开始发觉“等价无穷小代换”的忽悠人的地方了。.1、等价无穷小代换,是骗人的玩意,它不是独立的理论, 仅仅是将半年一年之后的级数展开理论中的麦克劳林 级数、泰勒级数的第一项,拿来骗骗人而已。.2、麦克劳林级数、泰勒级数,没有加减时不可以使用的 限制。而等价无穷小代换,由于只是拿了它们的第一 项来得瑟,经常出错,就不可避免了。.3、因此就定出了“有加减时不可以使用等价无穷小代换” 的条规,而这条规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说法,只能欺 骗欺骗刚刚开始学微积分的新生。.4、本题的解答,就是自打耳光的例子。 楼主请记住: 只要没有抵消的事情发生,加减时照用不误。.加油吧!仔仔细细研究下去,你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一是欲哭无泪,面对中国特色微积分教学,无所能为;二是众矢之的,面对千千万万的同胞讨伐,无所遁藏;三是麻木不仁,如同万万千千的同胞弟兄,无所知觉;四是力挽狂澜、、、、、、、、、、、、、、、、、。
2023-01-29 06:55:061

浙江省初中数学教材是哪个出版社的

人教版
2023-01-29 06:55:274

浙教版初中所有语文书目录和一些、

(浙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六册目录第五册 第一单元 1苦练 2草莽英雄 3西湖的绿 4抢财神 5九个炊事员 第二单元 6统筹方法 7晋祠 8乌贼趣谈 9短文两篇 10标点的故事 第三单元 11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2杂感两篇 起点之美 最先与最后 13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 14海通精神 15论辩两则 第四单元 16表扬信和申请书 慰问信 祝贺信 17序言 18广告1 广告2 19规章制度与调查报告 合同 计划 介绍信与启事 总结 第五单元 20陈毅市长(选场) 21中国神火 22曲艺两则(京韵大鼓 快板) 23成语新编 第六单元 24愚公移山 25“晏子使楚”两篇 26《史记》两则·孙膑减灶·张良奇遇 27岳阳楼记 28卖柑者言 第六册 第一单元 1 时间篇 “今” 匆匆 2 求知篇 求知如采金 那一座“黄金屋” 3 友谊篇 勇于当诤友 乐于交诤友 一曲友谊之歌 4 理想篇 理想的阶梯 理想 第二单元 5 《海燕》两篇 6 《蜘蛛》两篇 7 《春天的脚步》两篇 第三单元 8 孔乙己 9 五月的青岛 10 乡情诗两首 乡愁 乡愁四韵 11 在法庭上 12 怎样写影评 13 开阔的胸襟 豪迈的离歌 第四单元 14 曹刿论战 15 出师表 16 马说 17 捕蛇者说 18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尽力找了这么多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1.2有理数 1.3数轴 1.4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2.2有理数的减法 2.3有理数的乘法 2.4有理数的除法2.5有理数的乘方 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7准确数和近似数 2.8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 实数 3.1平方根 3.2实数 3.3立方根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3.5实数的运算第4章 代数式 4.1用字母表示数 4.2代数式 4.3代数式的值 4.4整式 4.5合并同类项 4.6整式的加减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一元一次方程 5.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 数据与图表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统计表 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4扇形统计图第7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7.1几何图形 7.2线段、射线和直线 7.3线段的长短比较 7.4角与角的度量7.5角的大小比较 7.6余角和补角 7.7相交线 7.8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 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1.3 三角形的高 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6 作三角形第2章 图形和变换 2.1 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变换 2.3 平移变换 2.4 旋转变换 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 事件的可能性 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3.2 可能性的大小 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4.1 二元一次方程 4.2 二元一次方程组 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 整式的乘除 5.1 同底数幂的乘法 5.2 单项式的乘法 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 5.5 整式的化简 5.6 同底数幂的除法 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 因式分解 6.1 因式分解 6.2 提取公因式法 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 分式 7.1 分式 7.2 分式的乘除 7.3 分式的加减 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 平行线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2平行线的判定 1.3平行线的性质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 特殊三角形2.1等腰三角形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4等边三角形2.5直角三角形 2.6探索勾股定理 2.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章 直棱柱3.1认识直棱柱 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3.3三视图 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4.1抽样 4.2平均数 4.3中位数和众数 4.4方差和标准差 4.5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第5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5.1认识不等式 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一元一次不等式 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 图形与坐标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6.2平面直角坐标系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 一次函数7.1常量与变量 7.2认识函数 7.3一次函数 7.4一次函数的图象 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 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 1.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 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 3.2 频数分布直方图 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 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 4.2 证明 4.3 反例与证明 4.4 反证法第5章 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 5.2 平行四边形 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4 中心对称 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5.6 三角形的中位线 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 6.2 菱形 6.3 正方形 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1章 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2章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 阅读材料 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性3.3 圆心角3.4 圆周角● 阅读材料 生活离不开圆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4章 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 课题学习 精彩的分形● 小结● 目标与评定九年级下册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学习 会徽中的数学●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2章 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念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3章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小结● 目标与评定第4章 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小结● 目标与评定苏教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二章 有理数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8.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8.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8.3 图形的平移8.4 认识三角形8.5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活动第九章 幂的运算9.1 同底数幂的乘法9.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9.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十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10.1 单项式乘单项式10.2 单项式乘多项式10.3 多项式乘多项式10.4 乘法公式10.5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第十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1.1 二元一次方程11.2 二元一次方程组1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1.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十二章 图形的全等 第十三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二) 第十四章 感受概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第五章 一次函数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利用不等式进行估算第八章 分式游戏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第十章 测量物体的高度第十一章 尝试“证明”第十二章 估计袋子中红球的白球的数目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画画.算算第二章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第三章 白纸与证明第四章 制作冰淇淋纸筒第五章 估计时间第六章 用计算器模拟实验估计生日相同的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七章 校园景观设计第八章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第九章 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我已经尽力而为
2023-01-29 06:56:101

分式运算中最简公分母是乘积形式还是加减?

是乘积。最简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023-01-29 06:56:312

八十四分之五加四十九分之十九的分数是多少?

这个建议还是手动翻一下小学课本中的分数加减公式,主要是同分问题
2023-01-29 06:57:332

极限 等价无穷小代换问题

因为你分出的lim x/(x的平方)的极限是无穷,也就是极限不存在,极限不存在的情况下不能这么分,只有极限存在才可以将分式加减的极限分别求极限再加减。
2023-01-29 06:57:552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怎么教怎么学

数与代数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6 个话题,前三个是和内容有关系的,第一个话题是数与式,第二个话题方程与不等式,第三个话题是函数;另外三个话题,是基于知识之上侧重培养学生的一些方面的能力,一是运算能力,一是符号意识,再一个是模型思想。话题一数与式一、重点关于数与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和二次根式,代数式主要是整式和分式。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应当是强调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理解代数式的表述功能,建立符号感,同时理解运算的意义,强调运算的必要性。二、内容的变化(一)降低了对于实数运算的要求。比如“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转化为“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二)取消了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但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例如“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三)与实验稿比较,加强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比如对二次根式的化简,分母有理化,但二次根式的运算仅仅限于根号下是数的情况。(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例如要求“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五)注重代数式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例如要求“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以及“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六)对于代数式的意义,除了关注数学意义外,还关注现实的意义。(七)强调几何直观的作用。(八)知道|a|的含义(这里a 表示有理数)。三、价值及作用数与式这部分内容,在代数当中甚至在整个数学领域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来讲,有下面的几点:第一点,通过数与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关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意识,可以举如下的例子:在我们学习数轴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天平的标尺以及常见的两个相反方向行走的例子,能够从这些现象当中得到数轴、抽象出数轴的这样一个概念。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数轴联系数学内部的一些知识,即应用于数学内部。同时数轴作为一种工具,它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时区问题,化学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等等。这就是我们说的核心的概念:几何直观。从温度计抽象出数轴来,同时数轴又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及实数的概念。学习有理数之后数轴还不能被充满,但是学了实数之后这个数轴就被充满了。这样直观的一个工具,对于学生来理解实数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点,我们来谈谈关于数的概念和运算、代数式的建立、以及推导与探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符号感的问题。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除了学生会运算之外,数感和符号感也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通过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如:对于一般化的处理方法,因为字母表示数,实际上就是把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了一般化的处理,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抽象化的水平,同时也会逐渐通过式的建立以及对式的进一步学习,逐步形成模型的思想。我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在原有的一些知识基础之上,猜想观察猜想出幂的运算规律,从数的计算开始,103 ×102 = 10 5 =10 3+2 ,a 4×a 3 =a 7 =a4+3 ,a m·a n =a m + n 逐步地提升到用字母来表示。再将这个公式应用于数学问题,这样的话,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过程,体会了这样一个数学思想。但这个过程我想其实充分体现了符号对数学学习的意义。我们观察幂的运算公式,会发现幂之间所做的运算,如果幂之间做的是乘除运算,到了指数上它就会变为加减运算,运算等级降了一级,幂做乘方的运算,在指数上就变为了乘法的运算,其实也是降了一级。而学生无论通过观察,还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他都能够认识这样的规律,产生这样的意识,这正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符号感。符号感的获得一方面基于对算理的理解,也是基于学生不断的归纳和类比和各种方法的运用,就可以逐步获得这样一种意识。这个例子挺好,里面就体现了符号表示的一般化作用,因为在前面通过具体的数字产生了一种猜想,有可能这个同底的幂做乘法是指数相加,然后再根据指数幂的意义进行计算,就得到一个一般化结论,所以这个过程中除了有符号感,也有合情推理的成分。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还有推理能力。第三点价值,体现在数学里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立统一思想。例如在一些概念、一些量中我们会发现,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还有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等等这些概念中都蕴含着统一思想。这些内容的学习确实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事件的能力。而且也体现模型思想,比如正数与负数,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东与西就用正数与负数,所以正数负数它不单纯就是我们所学的计算等等,最后它已经成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一个数学模型。话题二方程与不等式一、重点方程与不等式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内容,一个就是关于方程的,比方说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不等式主要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程和不等式这个话题里面,这部分内容一个我们强调方程和不等式的模型思想,也就是说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把问题进行抽象,用这种方程的形式和不等式的关系刻划出来,然后进行讲学,最后运用到现实问题。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一个重点,还是突出它的模型思想,当然另外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在这部分内容所突出的一个重点,那就是如何解这个方程和不等式。
2023-01-29 06:58:161

解答初中数学几何题时有哪些思想方法

解答初中数学几何题时有哪些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等腰三角形已知两角或两腰底角还是顶角腰还是底函数一般存在X2就有两个解。分式方程无解分母为0化出来的方程无解。 由特殊到一般一般找规律题总结结论题。整体带入 如果一个字母的值无法求出那就把已知的代数式的值代入求解。 一看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就想它的基本性质旋转。想旋转角对应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一般求解。要有对应线段成比例。一般找相似图形A型图X型图平行就有相似。再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要掌握图形的性质、判定。正确分类。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看到图形的一些特征可以想到数学式子中相应的反映是看到数学式子的特征就能联想到在图形上相应的几何表现。如教材引入数轴后就为数形结合思想奠定了基础。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和绝对位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画图分析等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 。 纵观多年来的中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例1如图所示比较aabb的大小 简析在数轴上指出-a-b两个数表示的点四数大小关系就一目了 然。 例2有一十字路口甲从路口出发向南直行乙从路口以西1500米处向东直行已知甲、乙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距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40分钟后两人再次距十字路口距离相等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简析画出“十字”图分析表示出两人在10分钟、40分钟时的位置由图分析从而列出方程组。 二、整体变换思想 整体变换思想是指将复杂的代数式或几何图形中的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变换使问题简单化。 例3已知y=ax7+bx5+cx3+dx-1当x=2时y=4则当x=-2时 y= 。 简析由已知条件求出27a+25b+23c+2d的值整体代入求出x=-2时 y的值。 例4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个位数学是6如果把6移至第一位前面时 所得到的六位数是原数的4倍求这个六位数。 简析设这个六位数的前五位数为x那么这个六位数为10x+8整 体处理问题就简单化了。 三、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有多种情况,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求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分类评论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讨论对象,确定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分类→逐步进行讨论,获取阶段性结果→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分类讨论应遵循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分层次,不越级讨论。 当某个问题有多种情况出现或推导结果不唯一确定时常运用分类讨论再加以集中归纳。例如对|a|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应讨论绝对值内部式子的符号要分三种情况去掉绝对值符号。几何中也存在着一些数学和位置关系的分类讨论。 例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7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5km/n乙的速度为10km/n经过多少小时甲、乙两人相距25km 简析甲、乙两人相遇前后都会相距25km。分两种情况解答。 例6在同一图形内画出∠AOB=60°∠COB=50°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并求出∠DOE的度数。 简析分∠COB在∠AOB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形总图。 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求解较为困难,可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转化是将数学命题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换过程,化归是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等手段把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实质就是化为解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把若干个人之间握手总次数单握称为“握手问题”那么像无三点共线的n个点之间连线共端点射线夹角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一条线段上有若干个点形成的线段的条数足球队之间单个循环比赛场次都可转化为“握手问题”。 例7用同样长的火柴组成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最少要火柴 根。 简析这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可看作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这样所 用火柴最少。实际上就是正方体的12条棱。 例8用同样长的6根火柴棒摆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最多能摆多少个 简析同样长的6根火柴棒可以看作正三棱锥的三条棱那么最多能 摆四个三角形。 五、逆变换思想 逆变换思想是指对一些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逆用和对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如加减、函数、通分与约分去括号与添括号与均为互逆变换。 例9计算 简析逆用乘法分配律。 例10 简析逆用幂运算法则。 例11当a= 时|a|a||=2a 简析采用逆向分析例12先看绝对值结果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得-2a≥0则a≤0。 六、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思想。方程思想则指把研究数学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成方程或方程组等数学模型。当函数值为零时函数问题就转化为方程问题。同样也可以把方程视为函数值为零时求自变量的问题。 例12一角的余角的3倍和它的补角的互为补角求这个角的度数。简析几何题中列方程组会使问题解决。 例13某工程队要招聘甲、乙两种工种的工人700人甲、乙两种工 种的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800元和1200元现要求乙种工种的工人数不少于甲种工种人数的3倍问甲、乙两种工种各招聘多少人时可使得每月所付的工资最少 简析建立函数关系式确定自变量范围利用一次函数单调性增减性解决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切实把握好上述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注重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初中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使其成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的法宝。
2023-01-29 06:59:181

小学数学辅导怎么进行

学好数学是能力的培养:一、数学运算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二、数学基础知识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三、数学解题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保证数量就是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②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保证质量就是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四、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就一定能把数学学好。
2023-01-29 06:59:396

请教这些和加减乘除相关的问答怎译成英语

3 plus 2 minus 5 equals 0what"s the answer of"3 multiply4"?3 multiplyied by4 equals 12what"s the answer of"10 divided by 2"10 divided by 2 equals 5
2023-01-29 07:01:223

解方程的检验怎么写

2023-01-29 07:01:4315

幼儿园数学分合式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数能分成哪两个数。
2023-01-29 07:03:086

初等数论初步中大衍求一术的介绍中的k1,k2…kn代表什么,又是怎样得出的

AAA 百度可以搜到大衍求一术、乘率等相关内容。乘率,同余逆,同余倒数,模逆,都是说的同一概念。例如,ax==1 mod m其中的 a与x互称为基于(关于、对于)模m的乘率,简称乘率。若已知a求x, 就说求a关于模m的乘率,或简单地说求a的乘率.这个同余式也相当于ax+my=1,于是my==1 mod a, 此时m与y也互为关于模a的乘率。其中为打字方便,用双等号==取代三线等号≡表示同余。BBB 注意事项:一、求乘率,就是求解同余式,该同余式有一侧为定值1;或者是求解含有常数1作为和项的二元一次三项不定方程。否则一般不称为求乘率。二、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同余式组,利用到乘率。但是,不利用乘率也可以直接解同余式组的,就像解多元方程组的矩阵方法,并不是一定要求逆矩阵一样。中国剩余定理解同余式,与解多元一次方程组或矩阵方程中用到的线性叠加方法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应当利用线性叠加原理而灵活变化。CCC 求乘率的例子CCC 例1(求乘率): 13x==1 mod 23方法1-1:13x==1 mod 23两边乘2得26x==2 mod 233x==-21 mod 23x==-7==16 mod 23用洪伯阳同余记法,可用分数形式表示同余,再转换为整数形式,如下:x==1/13==2/26==-21/3==-7==16 mod 23方法1-2:13x==1 mod 23-10x==1 mod 23-10x==70x==-7==16用洪伯阳同余记法,即x==1/13==1/-10==70/-10==-7==16 mod 23方法2-1:使用不定方程。对于较复杂的情况,很适用。下面是经我改写了的一种解不定方程的方法,较常规教科书思路略有不同,计算较为方便。后文有略微复杂的几个例子,作了详细说明。13x==1 mod 2313x=1+23y 将13的倍数合并到13x这一项上并使用新的变量,得13z=1-3y 易见可取特值y=-4,代入即得 x=-7。于是x==-7==16 mod 23.DDD 注意对mod的一个重要认识:由13z==1-3y 也可直接解出 y=-4 mod 13,或写成 y=-4+13t 代入13x=1+23y 立即得 x= -7+ 23t == -7 mod 23  事实上,我们应当认为 mod 13 与 +13t 地位相当本质相同。(mod 13) 本质上即是 +13 的任意倍数,我常常写成 +13**或13**+(放在左边时用13**+), 表明不使用具体的符号来表示出这个任意的倍数。将mod13看作成+13**,于是立即知道它可以在同余式的代数和项或乘积的因数项上任意加减、滑移(包括等式左右两边移项)而不影响式子的性质。任意加减与滑移,只是这个任意倍数**发生了变值(包括改变正负号),而我们不关心因子**的值,故不需要去管它的形式,照样用**代替即是。使用 (mod 13)这种形式,就已经不再注意这个任意倍数了,其加减与滑移特性赋予了它极大的自由;使得它成为一个平台,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以太”一样了;而同时让我们将着眼点更好的放在其他变量的分析上。而使用 (+13 t )这样的形式,则便于对变量进行称名引用。这种形式下,同余式即是不定方程,,方便于对模13的倍数进行定量跟踪分析,还可以在转换到(即重定位到)其它模与变量时不致混淆关注点(视点)。而转换模与变量,在解复杂的、难于计算的不定方程(包括同余式转化来的不定方程)是很好的方便的手段之一。方法2-213x==1 mod 2313x=1+23y13z=1+10y易见可取z=7, y=9,代入得x=16 mod 23这个代入计算的过程略微不便计算,可以这样简化:将两式比较,得x-z=y, 故 x=z+y=16 mod 23CCC例2(求乘率):103x==1(mod211)解:206x==2 -5x==2*1-5x==2*-210x==84洪伯阳表示法:x==1/103==2/206==2*1/-5==2*-210/-5==84CCC例3(求乘率)开譆历上元积年377873x≡1(mod499067)的乘率解:用洪伯阳记号解,由于不便于重定位模对象,故此在不做为首选方法,见后文。先用我改写了的不定方程解法来解。这种不定方程解法的要点:要点1,其中使用双等号==取代等号=,以保证在使用同余关系时的扩展,从而使用了连等式,连等式各项使用同余关系相关联。一个连等式系列之中,取最前与最后二者,可改用等号连接形成等式,以此为依据进行变量的定量化分析。要点2,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或求乘率、大衍求一术求乘率均可以用我这种思路改写成为不定方程。要点3,使用连等式,可保留中间计算过程,利于辅助记忆。如果笔算或口算或心算,记忆起来轻松一些,下面的过程主体是我一边打字一边心算完成的。要点4,其中变量便于称名引用,过程中的对象位置能够方便的对应,思路很为连续方便。要点5,在不定方程中使用了具体的变量名,因而转换到(即重定位到)其它模与变量时不致混淆关注点(视点)。而转换模与变量,在解复杂的、难于计算的不定方程(包括同余式转化来的不定方程)是很好的方便的手段之一。这一点前文也讲到过了。要点6,开始步骤与中间步骤都是对上一个不定方程式按较小的模进行并项得到下一个不定方程,并使用新的变量而不使用累次的代换关系,也不涉及复杂的分式,简洁明快。要点7,最后反推步骤,利用到了最后一个显然易解的不定方程,及所得到的所有相邻不定方程之间相比较得到的关系式,使计算涉及到的数值总体减小。在求值时,可以使用具体值参予计算,也可以继续使用变量,很自由方便。377873x==1+499067y 377873z==1+121194y 注:即将377873的倍数集中到原来的377873x这一项上并改用新变量。014291z==1+121194a014291b==1-021716a==1+6866a 注意,与前一式相比,14291的因子变量被改写。注意,此处使用了连等式,连等式对模14291构成同余等价关系。在连等式中以最前与最后二者以等号连接构成等式而进行定量分析。559b==1+6866c 559d==1+1276c==1+158c 注意,此处连等式对模559构成同余等价关系。-73d==1+158e-73f==1+12e取e=6, 逆求之可得解。过程可以如下:{将保留下来的各个算式,相邻两式两两比较,顺次得到:x-z=y3z=y-az-b=8a2b=a-cb-d=12c4d=c-e-d+f=2e 将e=6,f=-1代入,逆求。原先发文曾略去计算过程。此次补充,逆求如下:d=-13,c=-46,b=d+12c,a=2b+c=2d+25cz=b+8a=17d+212cy=3z+a=53d+661c,x=z+y=70d+873c=(-910+873*(-46))将上面的项复制到windows计算器(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菜单-运行:calc.exe-科学型),算得x==-41068 mod 499067x==457999}用计算器检验,457999*377873 mod 499067 ==1检验正确.一般取正数为乘率,取负数也是不影响计算的,故二者均均可做为乘率。CCC例3续:以下用洪伯阳记号来解377873x==1(mod499067)用洪伯阳记号来解,可以有一个相当于下面的过程:-121194x==1-484776x==414291x==4(#1#)142910x==4021716x==41(#2#)(#1#)*-3+(#2#)*2得 (这在洪伯阳表示式,即分数形式的同余表示中,相当于对分数连等式使合比定理,以下类似。)559x==70(#3#)由(#2,3#)得 注:21716=559*39-85 -85x==41-70*39==-2689 (#4#)由 (#4,3#)得 注:559=85*6+4949x==70+-2689*6=-16064 (#4#)由 (#4,5#)得-36x==-18753故12x==6251==-492816x==-41068x==457999用洪伯阳表示,写作:x==1/377873 ==1/-121194==4/-484776==4/14291==41/21716==70/559==-2689/-85==-16064/49==-18753/-36=6251/12==-492816/12==-41068==457999注:用洪伯阳记号解,由于不便于重定位模与变量对象,中途利用合比定理略嫌复杂,故此在不做为首选方法,以不定方程法为最佳。CCC例4(求乘率)907X≡2107(mod731)的两个乘率注:后文将另行求解同余式907X≡2107(mod731),使用不定方程 907x+731y=2107来解。由前面讲过的乘率的概念,我们认为此题求乘率即是求解两个同余式: 907x==1 mod 731 及 731y==1 mod 907,这两个同余式是等价的,可互相转换的,仅是着眼点不同。同时也相当于不定方程 907x+731y=1.解:907x+731y=1176x+731z=1176a+27z=114a+27b=1取a=2,反推即可求出x,y。下面采用另一种方式以简捷计算。比较上述各式之两邻相式,分别得x+y-z=0x-a+4z=06a+z-b=0下面已知a=2,b=-1,故z=-13,x=54,y=-67也可以这样: 907x+731y=1176x+731z=1176a+27z=1-13a+27b=1,由a=2反推。比较上述各式之两邻两式分别得x+y-z=0, x-a+4z=0,7a+z-b=0, 由a=2,b=1得z=-13,x=54,y=67CCC例5(求乘率)3800k≡1(mod27)注:转化为解不定方程3800x+27y=120x+27z=1易见或取z=3,x=-4; 两式比较得140x+y-z=0,故y=-140x+z=563EEE 非求乘率型的同余式的求解EEE 例6 方法1103x==57(mod211)x==57/103==114/-5==325/-5==-65 mod 211方法2:不定方程法:103x=57+211y 将103x的倍数集中到103x上并使用新的变量:103z=57+5y易见可取z=-1, y=-32,这时可以代入计算出x,也可以用下面的思路简化计算。上述两式比较,易见 x-z=2y, 故x=z+2y=-65. 即原同余式解为 x==-65 mod 211.EEE 例7 解同余式 907X≡2107(mod731)相当于求解不定方程 907x+731y=2107解:176x+731z=-86176a+27z=-86-13a+27b=-5(-13c+b=-5)取b=-5,c=0逆求即可。当然也可以由-13a+27b=-5这一步直接看出可取b=-5,a=-10进行逆求。但引入-13c+b=-5会减轻心算之记忆负担。比较上述各式之两两相邻式子,得x+y-z=3x-a+4z=07a+z-b=-3(-a+c+2b=0)于是由c=0,b=-5,a=-10得 z=-7a+b-3=62,x=a-4z=-258,y=-x+z+3=258+62+3=323
2023-01-29 07:05:341

怎么解二元一次方程

word纯手打,再截图的,百度里不能直接写公式。
2023-01-29 07:05:552

急求!!七下教与学分式加减二答案

什么版?
2023-01-29 07:08:031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七年级下第1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数轴1.3 有理数的大小1.4 有理数的加减1.5 有理数的乘除1.6 有理数的乘方1.7 近似数 第6章 实数6.1 平方根 立方根6.2 实数 第2章整式加减2.1 用字母表示数2.2 代数式2.3 整式加减 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 二元一次方程组3.3 消元解决方程组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8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8.5 因式分解 第4章 直线与角4.1 多彩的几何图形4.2 线段、射线、直线4.3 线段的长短比较4.4 角的表示与度量4.5 角的大小比较4.6 作线段与角 第9章 分式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分式方程 第5章数据处理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整理5.3 统计图的选择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10章相交线 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 第11章 频率分布11.1 频数与频率11.2 频数分布 八年级上八年级下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2.1 平面上点的坐标12.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7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3章一次函数13.1 函数13.2 一次函数-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18章 二次根式18.1 二次根式18.2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 命题与证明 第19章 一元二次方程19.1 一元二次方程19.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9.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9.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9.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5章全等三角形15.1 全等三角形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0章 四边形20.1 多边形内角和20.2平行四边形20.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20.4 梯形 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6.1 轴对称图形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6.3 等腰三角形16.4 角的平分线 第21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21.1 平均数21.2 中位数与众数21.3从部分看总体 第22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2.1极差22.2 方差、标准差 九年级上九年级下第23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3.1 二次函数23.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23.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23.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3.5.二次函数的应用 23.6反比例函数 第26章 圆26.1 旋转 26.2 圆的对称性26.3 圆的确定26.4 圆周角26.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6 三角形的内切圆26.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6.8 正多边形与圆26.9 弧长与扇形面积 第24章相似形24.1 比例线段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4.4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4.5 位似图形 第27章 投影与视图27.1 投影27.2 三视图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锐角三角函数25.2 锐角三角函数值25.3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28章 概率初步28.1 随机事件28.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28.3 用频数估计概率
2023-01-29 07:08:242

数学老师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的真正原因

发现孩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很少在演草纸上笔算,大部分用心算。我为大家找来了相关解释,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 一至三年级的数学题目都很简单,演算量很小,孩子数学计算都能比较快地完成。可是随着孩子长大,上到四年级后,数学题目的步骤和计算日益复杂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出错率开始上升。我寻找其中的原因,发现孩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很少在演草纸上笔算,大部分用心算,步骤少的题目尚可,稍微复杂的题目就容易出错。心算对付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加减乘除还可以,小学五六年级的分式以及方程的计算都是需要笔算完成。但是孩子做题喜欢用心算,不愿意动笔演算的习惯在珠心算学习时形成了,严重影响了孩子数学的学习。 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原因 计算能力绝不等于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抽象思维水平,代表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能力。一个数学基础好的孩子,在青少年及至长大成人之后,通常在做事情时表现出很好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独立思考以及严谨的思维能力,这绝不是“速算能力”。例如一个会打算盘的老先生,可以非常轻易、快速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堪比计算器,但也仅仅是计算器的能力而已,和逻辑思维能力无关。 孩子学珠心算的好处 启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另一特点是好动、好胜。学习珠心算过程中,时而读数、报数,时而打算盘,时而进行听算、看算,时而回答结果,还穿插分组竞赛,看谁报数快、算得准、使儿童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主动地位。珠心算这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启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在动中学,学中玩,培育了大脑机能,使儿童变得更加聪慧。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孩子学珠心算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2023-01-29 07:09:051

公文数学和奥数有什么区别,现在小学生应该学哪种、

2023-01-29 07:09:476

分式的通分和分母如果是加减怎么办

先给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约分,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式,分子分母同乘与最小公倍式相比较缺少的式子,并通分完成.
2023-01-29 07:11:561

初二数学分式 加减 乘除 方程怎么解

这位同学,想考高分可以理解,因为谁都想,但是你寻求高分的途径需要改进。你放着面对面寻求老师帮助的机会不用,通过虚拟的网络只能帮你解一题几题,而不用你的老师资源,老师就是育人的,只要不会就问老师,老师能够帮你理清思路,指导你的解题方法,记住,不会就问。
2023-01-29 07:12:187

数学 分母有加减的分式怎么通分?

两个分母相乘就是公分母
2023-01-29 07:13:001

请问在初二分式约分中,如果分式分子或分母有加减法时该怎么约分?

那分子分母就同时乘以它的相反数,比如它的分母是(x-5)那分子分母就乘以(x+5),然后分母就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不懂再问我^_^
2023-01-29 07:13:421

什么是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就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计算。例如:2/3+1/5=10/15+3/15=13/15
2023-01-29 07:14:481

分式的加减

2023-01-29 07:15:091

分式为什么先将乘除再讲加减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比乘除简单,分式因为有约分和通分所以乘除反而比较简单(根式也一样)...都是
2023-01-29 07:15:512

20以内减法如何教孩子

20以内减法教孩子方法如下:1、减法计算的基础:个位数以及十位数的减法。数学的计算是需要有基础的加减法知识的,而在孩子面对诸如:“15-3”这一类,减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比被减数大的时候,最最好处理的,只需要将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分别相减之和就能得出结果。那就是:5-3=2,10-0=10(这里的十位数可以直接保留),加起来就是12。2、两位数以上的减法计算的基础:10以上的数字分式。在小学数学的数字学习上,小孩子们都会接触到数字分式的内容,也就是一个数能够被分为几和几的组合,比如:5可以分为0和5、1和4、2和3这几个分式。而在10以上,减法中我们还需要让孩子了解,每一个10以上的数字都能做一个10和X的分式,比如15,可以有10和5的分式。3、减法计算中的“借十法”。掌握了10以上的数字分式,孩子的减法计算中就可以利用“借十法”来完成各种减数个位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大的减法计算了。借十法的计算,能够将20以内的减法简单的化解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023-01-29 07:16:122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优缺点如下:一、是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二、是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⑵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三)是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2023-01-29 07:19:202

汽车搭电技巧

钬�姹借溅鎼数涓€鍏辨湁涓ょ鏂瑰纺锛屼竴绉嶆槸鍊熷侄鍏朵粬杞﹁缔杩涜鎼数锛屽彟涓€绉嶆槸鍊熷侄澶栨帴鐢垫簮杩涜鎼数銆备娇鐢ㄦ苯杞︽惌鐢垫椂锛岄渶瑕佸€熷侄鎼数绾匡紝鎼数绾挎湁绾四壊鍜岄粦鑹蹭袱绉嶏紝绾四壊鐢电嚎鏄鏋佺嚎锛岄粦鑹茬数绾挎槸璐熸瀬绾匡紝棣栧厛鍙栧嚭绾四壊锛堟鏋侊级鎼数绾匡紝灏嗗叾涓竴绔帴鍒拌嚜宸辫溅杈呜搫鐢垫睁镄勬鏋佹帴绾挎煴涓婏紝鍙﹀涓€绔帴鍒板叾浠栬溅杈呜搫鐢垫睁镄勬鏋并€傜劧鍚庡彇鍑洪粦鑹诧纸璐熸瀬锛�钬�
2023-01-29 07:29:436

求分式的定义,运算法则

遵循‘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分式先通分,后合并,然后再通分.
2023-01-29 07:42:362

(三分之一)-1次方是多少?求过程和讲解!

﹙1/3﹚^-1=﹙3/1)¹=3如﹙1/10﹚^-1=10
2023-01-29 07:47:572

如何正确安装剖分式滑动轴承

剖分式滑动轴承又称对开式滑动轴承,由轴承器、轴承座、对开轴瓦、垫片、螺栓等组成,龙马轴承的技术人员建议大家了解剖分轴承的安装工艺,对矿山这些大型设备后期的维护、保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对开轴瓦、轴承座、轴承盖安装时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台要求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刮厚壁轴瓦,轴瓦剖分面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h,一般△ h= 0.O5~ 0.1mm 。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就导致很快磨损。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2点/cm ,过少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轴承与轴颈安装。安装轴承时,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破坏润滑效果,使轴瓦很快磨损;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一般接触角0—60~90。轴瓦和轴颈之间接触点与机器特点有关,中等负荷及连续运转,2~3点/cm,重负荷及高速运转的机器3~4点/cm ,要使接触角及接触斑点符合要求,就要进行刮研。先刮研下瓦,后上瓦,在轴颈上涂一层薄的红铅油,将轴放在轴瓦上,反正方向旋转备一次后取下,如发现印迹不均匀应刮研,轴瓦上有印迹之处即为不平之处,应刮削,反复多次,一直到轴瓦上的印迹分布均匀,符合要求为止。
2023-01-29 07:49:251

向心滑动轴承有什么主要结构类型

常用向心滑动轴承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剖分式两种滑动轴承结构。1、整体式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用螺栓与机架连接。风机轴承座孔内压入用减摩材料制成的轴瓦(或叫轴套),在轴承座顶部装有油杯,轴套上有进油孔,内表面开轴向油沟以分配润滑油润滑。整体式滑动轴承的最大优点是构造简单,但轴承工作表面磨损过大时无法调整轴承间隙;轴颈只能从端部装入,这对粗重的轴或具有中间轴颈的轴安装不便,甚至无法安装。为克服这两个缺点,可采用风机轴承座。2、剖分式滑动轴承:剖分式滑动轴承由轴承座、轴承盖、剖分轴瓦(分为上、下瓦)及连接螺栓等组成。轴承的剖分面应与载荷方向近于垂直,多数轴承剖分面是水平的,也有斜的。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剖分面常作成阶梯形,以便定位和防止工作时错动。它的轴瓦磨损后的轴承间隙可用减少剖分面处的金属垫片或刮配轴瓦金属的办法来调整。剖分式滑动轴承装拆方便,轴瓦与轴的间隙可以调整。
2023-01-29 07:50:081

一般来说,剖分式滑动轴承属于什么

剖分式滑动轴承 不多见 直线运动系列
2023-01-29 07:50:292

与整体式相比,剖分式滑动轴承结构具有那个特点?

刚查了书 选C
2023-01-29 07:50:512

3、试述剂分式滑动轴承阶梯形止口的作用是什么?

固定。剖分式滑动轴承,它由轴承座、轴承盖、剖分式轴瓦等组成。在轴承座和轴承盖的剖分面上制有阶梯形的定位止口,便于安装时对心。还可在剖分面间放置调整垫片,以便安装或磨损时调整轴承间隙。轴承剖分面最好与载荷方向近于垂直。一般剖分面是水平的或倾斜45度角,以适应不同径向载荷方向的要求。这种轴承装拆方便,又能调整间隙,克服了整体式轴承的缺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23-01-29 07:51:121

向心和推力动压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是怎样的

向心滑动轴承的轴线垂直面是轴承的对称面,即中间是滚珠或圆柱滚子推力滑动轴承的轴线垂直面两边不对称,即中间是锥台壮的滚子,会产生轴向推力的分力
2023-01-29 07:51:332

剖分式轴承座有什么特点

剖分式轴承座分为:两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等。其特点是:安装方便,轴瓦磨损后可以调整间隙,应用比较广泛。轴承座的载荷方向应在垂直于轴承分合面的中心线左、右35°范围内;当轴肩直径不小于轴瓦肩部的外径时,允许承受的轴向载荷不大于最大径向载荷的30%。
2023-01-29 07:53:172

分式加减运算20道

可以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
2023-01-29 06:48:071

分式的运算中,加减运算的关键是什么?乘除运算的关键是什么?

分式加减运算式的运算中,加减运算的关键:分母是异分母分式时要先通分将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后再作加减运算;(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可直接将分子相加减运算,分母不变).简称先通分,后加减. 分式乘除运算的关键:能约分先约分,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的因式,将分式化成最简分式,即约去分子,分母中最大公因式.简称先约分,再乘除.
2023-01-29 06:44:561

如何进行整式与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

可以给整式加个分母,进行同分母运算,不懂就追问,没事的
2023-01-29 06:31:471

学校举办一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五分之二,

获一二等奖的人数为2/5,所以获得三等奖的人数是1-2/5=3/5,获二三等奖的人数为9/10,所以获得一等奖的人数是1-9/10=1/10,所以,获得二等奖的人数是1-3/5-1/10=1-6/10-1/10=3/10。这一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分数的减法运算,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 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相加减。扩展资料:一般地,如果A、B(B不等于零)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其中A称为分子,B称为分母。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一类代数式,分式的值随分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分式加减法法则是分式的运算法则之一。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按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运算。完成分式的加减运算后,若所得分式不是既约分式,应约分化为既约分式。
2023-01-29 06:31:051

分式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和方程题目及答案,谢谢

先找到分母的公约数,即通分,再把分子一加就是,最简单往往是最普通的。另外,方程范围太大了,能具体点吗?这里有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一次的,二次的…有幂的,有对的…太多了,不过,最终都是化整为零,即x=?
2023-01-29 06:30:431

求十五道分式的加减运算练习题。

1/2+1/2=1.1/2-1/2=0 .1/3+1/3=2/3.依次类推啊,这么简单都不会
2023-01-29 06:30:213

比值相同的分式加减这样对吗?

 分式加减运算的八种技巧,有几种方法学校老师没讲过,记得收藏通过学校的讲解,我们知道分式加减运算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这种计算比较简单,分母相同时,只要把分子相加减,第二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这种是分式加减中最难的,和小学学的分数加减一样,第一步是通分 ...
2023-01-29 06:28:562

初二下 分式加减运算 三步标准过程,10题。在线等,速度!!!!

呵呵,不会
2023-01-29 06:28:341

分式的加减运算能用去分母来算吗

分式的加减运算,一般用通分,使分母相同,然后加或减。不知道”能用去分母来算”,是否指这个。
2023-01-29 06:2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