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分享41-60

2023-05-19 14:30:27
共1条回复
coco

  41.绝,ju

  (1)动词

  ①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②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③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④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②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③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①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②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ān

  动词

  ①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②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③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

  动词

  ①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肴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②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③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④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⑤通刻,刀刻,雕刻

  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44.类,li

  (1)名词

  ①种类

  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②事例

  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

  ①类似,相似

  例: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②类推

  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大都、大多

  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45.怜,lin

  ①哀怜,同情

  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②疼爱,爱惜

  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

  ③爱戴

  46.弥,m

  (1)动词,满,遍

  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

  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47.莫,m

  (1)名词,通暮,晚上(暮的本字)

  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2)代词

  ①没有(谁)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

  ②没有(什么)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

  (3)副词

  ①表否定,不

  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

  ②表禁止,不要

  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③表测度,或许

  例: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

  48.内,读音一:ni

  (1)名词

  ①里面

  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

  ②皇宫,宫内

  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③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④内心

  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通纳

  动词

  ①让进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③放进

  例: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

  ③接纳,收容

  例: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

  ④交纳

  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

  49.期,读音一:qī

  (1)名词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②日期,时候

  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

  (2)动词

  ①约会

  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

  ②约定

  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③期望,希望

  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ī

  名词。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0.奇,读音一:q

  (1)形容词

  ①奇特,罕见

  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②特殊,不平常的`

  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③珍贵的,稀奇的

  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④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

  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⑤美好的,合宜的

  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2)动词

  ①惊异

  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②认为出众

  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ī

  (1)形容词,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

  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

  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1.迁,qiān

  动词

  ①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

  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②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③放逐,征发

  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④改变,改动

  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

  52.请,qǐng

  (1)动词

  ①请求。请人做某事。

  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③谒见,问候

  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④邀请,约请

  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⑤请教,请示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⑥说情

  例:文嬴请三帅。(《肴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

  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53.穷,qing

  (1)形容词

  ①处境困难,环境险恶

  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②不得志,不显贵

  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③贫困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2)动词

  ①终了,穷尽,用尽

  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

  ②寻到尽头

  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译文: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54.去,q

  (1)动词

  ①离开

  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译文: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离

  例: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译文: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

  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译文: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④前往,到去

  例: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译文: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

  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译文: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55.劝,qun

  动词

  ①劝勉,勉励

  例: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译文: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②劝说,劝告

  例: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译文: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56.却,qu

  (1)动词

  ①退

  例: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译文: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②使退,击退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③拒绝,排斥

  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译文: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④回头

  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⑤去掉,消除

  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译文: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2)副词,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

  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3)连词,表转折

  例: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译文:没有来由的再次渡过了桑干河,却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乡。

  57.如,r

  (1)动词

  ①往,到去

  例: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译文: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②顺

  例: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译文: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③如同,好像

  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④及,赶上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译文: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⑤按照

  例: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

  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②表选择,或者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4)助词,形容词词尾

  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译文: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8.若,ru

  (1)动词

  ①像,好像

  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吗?

  ②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徐公不如您这么漂亮啊。

  (2)代词

  ①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凭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爬上树去逮鱼一样。

  (3)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例: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59.善,shn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译文: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②好

  例: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晋鄙如果听从,很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③友好的,亲善的

  例: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译文: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对待他。

  (2)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译文: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②好的方法

  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译文: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3)动词

  ①交好,亲善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②长于,善于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③做好,处理好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④喜欢,羡慕

  例: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译文: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⑤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例: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译文: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表示应答之词。

  例: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齐威王说:很好!

  60,少,读音一:shǎo

  (1)形容词,数量少,不多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译文:生产(粮食)的人很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

  (2)动词

  ①缺少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②削减,减少

  例: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译文: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的力量。

  ③瞧不起,轻视

  例: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译文: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3)名词,少数人

  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读音二:sho

  (1)名词,青年,少年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译文: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

  (2)形容词

  ①年少,年轻

  例:衡少善属文。(《张衡传》)译文: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

  ②小

  例: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出息。

  读音三:shāo

  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译文: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相关推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我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壕吏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全文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对照翻译: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注释   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唿: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勐,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独:唯独、只有。   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诗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诗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唿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诗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唿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诗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勐虎攫人之势”,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诗“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诗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诗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唿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唿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唿”、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诗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唿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唿”,全力写“妇啼”,而“吏唿”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唿”。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唿”、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唿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勐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诗男人,扑了诗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诗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诗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诗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诗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诗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诗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诗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
2023-01-01 05:19:021

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1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2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阅读和思考,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历史!   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3   原文: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老翁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老妇一声啼哭,何等悲惨凄苦。诗中采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再现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极大的愤慨。   注释:   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投:投宿。逾(yú):越过,翻过。一何:多么。长已矣:永远完了。老妪(yù):老太太。役:差事,劳役。犹得:还能。绝:停止。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赏析:   县吏横蛮霸道,咆哮如雷;老妇内心苦楚,痛哭流涕。“一何”一词接连使用两次,加重了感情色彩。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官吏一怒,老妇一苦,短短十个字却刻画出两个截然对立的形象,使得悍吏耀武扬威的形象与老妇老泪纵横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矛盾的双方,也更让人憎恨蛮横的官吏,并同情可怜的老妪,蛮横无理的官吏也为下文老妪的诉说塑造悲愤的氛围。诗歌塑造出一幅充满悲愤的画面。
2023-01-01 05:19:081

石壕吏的翻译及赏析

好啊
2023-01-01 05:19:136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唯独、只有。 《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是杜甫名篇之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细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吏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到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后者很容易理解,但理解前者(对平叛战争的支持)却是一个难点,很容易被人忽略。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思想的呢?写作中空白艺术的使用巧妙地表现了这一点。      首先对差役这一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到“幕后”,对老妇则是用了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而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称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其次对自身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地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地完美统一,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地同时,通过独特地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地主观感情,并且诗人杜甫往往是诗中鲜明地人物形象。他时而站出来劝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杜甫将旧居让给吴郎居住,还惦念着原来西邻的贫妇人,所以写这首诗请吴郎对她多加照顾:不要阻止她来打枣,即便她对新主人有恐惧之心,也应多加体谅,不要“便插疏篱”令她反感。)时而因忧国伤时而泪流满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而痛斥贫富的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而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在《石壕吏》中诗人以一句“暮投石壕村”交代了自己出场后便不再出现,直到结尾才现身:“天明等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始终没有站出来说话,这对于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杜甫来说是反常的,这种反常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印证。诗人同情人民,希望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但是面对急需补充兵力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征兵的政府他又能说什么呢?无可奈何,无言以对。诗中虽然只有两句话写自己,但诗人心中却激情澎湃,有千言万语。诗人形象的空白引人深思,它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2023-01-01 05:19:511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01 石壕吏是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讲述的是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02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03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04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23-01-01 05:19:591

《石壕吏》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2023-01-01 05:20:042

《石壕吏》的翻译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打仗,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说明老妇已经被县吏抓去服役了)。 作品注释  (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2)投:投宿。    石壕吏示意图(3)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4)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5)附书至:捎信回来。   (16)新:最近。   (17)且偷生:苟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偷生:苟且偷生   (18)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9)室中:家中。   (2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1)惟:只,仅。   (21)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22)未:还没有。   (23)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4)完裙:泛指衣服。“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和上衣。   (25)老妪(yù):老妇人。   (26)衰:弱。   (2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一起回去。请:请让我。从:跟从,跟随。   (28)应:应征。   (29)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0)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1)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2)备:准备。   (33)晨炊:早饭。   (34)夜久:夜深了。   (35)绝:断绝;停止。   (36)闻:听。   (37)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38)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39)独:惟独。   (40)选自《杜工部集》
2023-01-01 05:20:152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赏析原文及翻译

1、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2、原文:《石壕吏》 杜甫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0:231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注释

  导语:《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3首。《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下是我整理石壕吏文言文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石壕吏》原文   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   作者: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作品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作者我)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0:281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2023-01-01 05:20:341

石壕吏原文 石壕吏的翻译

1、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0:421

石壕吏翻译翻译?

初中课本有
2023-01-01 05:20:5011

石壕吏翻译

作品原文 《石壕吏》诗意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二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 翻译成短剧 县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 牺牲了!” →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看看!” →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说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希望能博得县 吏同情,高抬贵手。) →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 (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 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有孙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请你们行行好,放过她吧!” →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语气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来!”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2023-01-01 05:21:267

石壕吏的的翻译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5652.htm
2023-01-01 05:21:493

石壕吏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在线等 要写作业啊。

傍晚时分投宿于石壕村碰到有差使夜里来抓人。
2023-01-01 05:22:002

石壕吏 翻译?????????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打仗,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说明老妇已经被县吏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2:082

石壕吏译文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2:191

石壕吏 翻译

2023-01-01 05:22:244

石壕吏的翻译

2023-01-01 05:22:382

石壕吏全文的翻译以及重点词和句

《石壕吏》译文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2:461

石壕吏原文

石壕吏_百度汉语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023-01-01 05:22:513

《石壕吏》简单的翻译

百度百科有
2023-01-01 05:23:014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杜甫诗)

2023-01-01 05:23:142

石壕吏翻译成白话文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这天夜里听到有吏在捉人。我住的这家老翁听到声,爬墙逃走了早抽身,老妇这才慢慢地走出屋去应门。 呵,县吏噪噪叫叫的那声音该有多么凶横!老妇哭哭啼啼的声音听着又有多么叫人伤心!我听到老妇诉说苦情:“我有三个儿子都去围攻邺城。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不久刚刚牺牲。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已招不回他们的灵魂!屋子里再没有一个人,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他的妈妈虽没有离去,可是出出入人没有一件遮体的衣裙。我这老婆婆虽然年迈力尽,但我愿意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之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也许还来得及做饭而不会错过早晨!” 呵,夜深啦,语声已经都断绝,但这时候好像听到有人幽幽咽咽地,泣不成声。等到天明,我匆匆忙忙地奔向前程,而告别的呀,已独独只有那个白头老翁!
2023-01-01 05:23:225

石壕史原文及翻译

首先是石壕吏不是石壕史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3:431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咳嗽厉害厉害厉害厉害厉害
2023-01-01 05:24:2113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下面是CNFLA网我精心整理的原文,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原文: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2023-01-01 05:25:071

石壕吏翻译及原文注释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本文整理了相关译文,供大家参考。 《石壕吏》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2023-01-01 05:25:131

石壕吏原文_翻译及赏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代·杜甫《石壕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国中古诗 , 叙事 , 战争 , 同情人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线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镟。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 *** 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著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寻,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著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创作背景 题解 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感伤怀念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唐代 : 温庭筠 国中古诗 , 写景思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望月有感 唐代 :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展开阅读全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望月 , 抒情思乡
2023-01-01 05:25:181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023-01-01 05:25:231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2、投:投宿。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5、逾(yú):越过;翻过。6、走:跑,这里指逃跑。7、呼:诉说,叫喊。8、一何:何其、多么。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10、啼:哭啼。11、苦:凄苦。12、前:上前,向前。13、致:对……说。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18、新:最近,刚刚。19、存:活着,生存着。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22、室中:家中。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24、唯:只,仅。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26、未:还没有。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28、完裙:完整的衣服。29、老妪(yù):老妇人。30、衰:弱。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32、应:响应。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36、备:准备。37、晨炊:早饭。38、夜久:夜深了。39、绝:断绝;停止。40、如:好像,仿佛。41、闻:听。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43、明:天亮之后。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45、独:唯独、只有。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古今异义: 致词古:说话今:为某种活动所做的演讲前途古:前面的道路今:将来的光景    赏析: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2023-01-01 05:25:281

石壕史原文及翻译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村,这天夜里听到有吏在捉人。我住的这家老翁听到声,爬墙逃走了早抽身,老妇这才慢慢地走出屋去应门。 呵,县吏噪噪叫叫的那声音该有多么凶横!老妇哭哭啼啼的声音听着又有多么叫人伤心!我听到老妇诉说苦情:“我有三个儿子都去围攻邺城。最近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不久刚刚牺牲。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已招不回他们的灵魂!屋子里再没有一个人,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他的妈妈虽没有离去,可是出出入人没有一件遮体的衣裙。我这老婆婆虽然年迈力尽,但我愿意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之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也许还来得及做饭而不会错过早晨!” 呵,夜深啦,语声已经都断绝,但这时候好像听到有人幽幽咽咽地,泣不成声。等到天明,我匆匆忙忙地奔向前程,而告别的呀,已独独只有那个白头老翁!
2023-01-01 05:25:344

杜甫的石壕吏全文注音 ,注音

shí háo lì石 壕 吏táng · dù fǔ 唐 · 杜 甫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暮 投 石 壕 村 ,有 吏 夜 捉 人 。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老  翁 逾  墙 走 ,老 妇 出 门 看 。lì hū yī hé nù ,fù tí yī hé kǔ !吏 呼 一 何 怒 ,妇 啼 一 何 苦 !tīng fù qián zhì cí : sān nán yè chéng shù 。 听 妇 前 致 词 : 三 男 邺  城 戍 。yī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一 男 附 书 至 ,二 男 新  战 死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g ,sǐ zhě cháng yǐ yǐ !存 者 且 偷生 ,死 者长 已 矣 !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 ,wéi yǒu rǔ xià sūn 。室中  更 无 人 ,惟 有 乳 下 孙 。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有 孙 母 未 去 ,出 入 无 完 裙 。lǎo yù lì suī shuāi ,qǐng cóng lì yè guī 。老 妪 力 虽衰 , 请  从 吏 夜 归 。jí yìng hé yáng yì ,yóu de bèi chén chuī 。急 应 河 阳 役 ,犹 得 备  晨  炊 。yè jiǔ yǔ shēng jué ,rú wén qì yōu yè 。夜 久 语  声 绝 ,如 闻 泣 幽 咽 。tiān míng dēng qián tú ,dú yǔ lǎo wēng bié 。 天  明  登  前 途 ,独 与 老  翁 别
2023-01-01 05:25:5412

石壕吏翻译

2023-01-01 05:26:324

石壕吏咋翻译,急急..........................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6:497

《石壕吏》怎们翻译阿 帮帮忙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7:137

石壕吏的翻译是什么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7:361

杜甫石壕吏赏析_杜甫石壕吏翻译

杜甫石壕吏赏析,这首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深同情。本文杜甫石壕吏赏析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石壕吏是杜甫现实主义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阅读理解: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答: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答: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杜甫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杜甫石壕吏字词解释: (1)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唯独、只有。 杜甫石壕吏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杜甫石壕吏简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杜甫石壕吏中心大意: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石壕吏赏析: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说:“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此诗如实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对这一切,诗人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后世评价: 1,陆时雍《唐诗镜》: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2,浦起龙《读杜心解》:起有猛虎攫人之势,……“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 3,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4,《批点唐诗正声》: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以上这篇杜甫石壕吏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大学高考!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2023-01-01 05:27:451

《石壕吏》翻译,字越多越好

上网搜
2023-01-01 05:27:554

杜甫《石壕吏》全文翻译

lkjlklklkjljklk
2023-01-01 05:28:137

石壕吏翻译

原文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何其、多么。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9.戍:防守;念shù  10.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读yù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登前途:前面的路。  23.闻:听。  24.犹得:还能够。  25.应:应征。  26.独:惟独,只有  27.新:最近。  28.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9.偷生:苟且活着。  3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31.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2.走:逃跑。  33.室中:家中。  34.更:再。  35.衰:弱。  36.啼:哭啼。  37.未:没有。  38.备:准备。  39.炊:早饭。  注音:  壕(háo)  吏(lì)  邺(yè)  逾(yú)  戍(shù)  妪(yù)  役(yì)  炊(chuī)  咽(yè)  译文  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里来捉人。老头翻墙逃走了,老妇走出去查看。  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道:“我的三个儿子去驻守邺城,大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中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还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到了夜深,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8:391

《石壕吏》的翻译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壮丁。   老人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湘州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2023-01-01 05:28:464

石壕吏翻译

不会自己想啊 也太懒了
2023-01-01 05:29:004

帮忙翻译下白居易的石壕吏啊

是杜甫的!
2023-01-01 05:29:194

夜久语声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1、夜久语声绝的绝释义:断绝;停止。 2、原文:《石壕吏》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2023-01-01 05:29:341

杜甫的《石壕吏》

2023-01-01 05:29:4012

石壕吏的翻译

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释:1.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2.暮:傍晚。3.投:投宿。4.逾:越过;翻过。5.一何:何等,多么。苦:凄苦。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邺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7.戍:守卫,保卫。8.附书:捎信。9.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10.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长已矣:永远完了。11.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12.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13.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14.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应:应征。15.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16.夜久:即“半夜”的意思。17.绝:断绝,没有。18.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19.等前途:前面的路。20.闻:听。21.犹得:还能够。22.应:响应。23.独:只;仅仅。译文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得是多么得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得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记叙文版: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今天就 在这里住下吧,我的心里这样想。 我最终选择了一户人家,我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李唐政府就在这一带实行“拉夫政策”,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认真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 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直到后半夜,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但我好像听到了一阵哽咽声,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 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打开房门,一阵北风吹来,这时我才发现,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走出房门,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 天空渐渐亮了,雄鸡站在山上鸣叫,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和老头告别,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红肿的。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你下学期上初二吗?我也是……
2023-01-01 05:30:244

石壕吏文言文扩长

1.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原文: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e68a84e79fa5e9819331333365666330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壕吏 2. 中学课文《石壕吏》的扩写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茶杯在她手中抖动着,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3. 《石壕吏》扩写的官兵话用文言文怎么写 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4. 初二语文的25课(杜甫诗三首),把石壕吏扩写成文章,不少于600字 秋色如天,黄沙弥漫。西风凄厉,犹如鬼哭,那苍黄的夕阳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跌落下去。我无精打采地骑在那匹瘦马上,寻找落脚地。那西方的天似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黑幕正渐渐吞噬着大地。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可是意外地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锁,屋前屋后都杂草丛生,甚至连村前刻着石壕村的石碑也已模糊不清,只能看见几个大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胆战心惊地蹋入了这座“死城”。幸好,上天眷顾,我终于在这个凄凉之地找到了落脚处。 这是一座破败的房屋,窗户是用纸糊的,虽能挡风,但还是能清晰地感觉到丝丝寒意。房间小得可怜,但他们还是挤出一间小屋让给我,让我不胜感激。接待我的是位老人,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 夜深了,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犬吠,叫得那么凄惨。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而猛烈的敲门声。我披上大褂,透过窗户认真地看着门外局势地发展。“快开门,皇上征兵了,识趣地快交出你家的壮丁。”门外有一名男子粗暴地喊道。正在这时,我看到院子里正有个佝偻的背影,原来是老翁。老妇正焦急地催着他快逃,可是他毕竟放不下这个家,还在和老妇交代着家中的事情,门外的敲门声更响了。就在老翁刚刚翻墙逃走的那一刹那,门被踹开了。几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一把把老妇推倒在地,恶狠狠地骂道:“妈的,你想把老子累死啊,这么迟才开门。快把你家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揪心!“大爷,屋里实在没有别人了。我的三个儿子都去戌守邺城了。两个已经站死沙场,一个尚有音讯,可也是苟且偷生啊!”老妇哽咽的说。“少啰嗦,你家一共几个人关我屁事,反正今天必须交出一个.”差役瞪着眼说。“可家里没男人了啊!”突然,一阵哭啼从屋内断断续续地传来。“死老太婆,你还敢骗我们,谁说屋里没人?”说着便想要破门而入。老妇见势不妙,忙拉住差吏的袖子哀求道:“大人,那是我正在吃奶的孙子,尚未满月。因为他在,所以他母亲还不肯离去。你总不能让他上前线吧。如果不嫌弃,就让我去服役吧,兴许在天明前还能为战士们做上一顿早饭。”差役奸笑地说:“反正能交差就行,现在就快跟我们走。你可是功不可没啊。哈哈!” 我按奈不住内心的悲愤,推开门,任凭那呼啸的风肆虐地向我挑衅。抬头,仰望,只有那月亮被孤单影只地遗弃一旁,寻不见星星的足迹。我回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成眠。隔壁传来的抽泣声如刀绞般刺痛着我的心。 天终于亮了,细雨丝丝,那山头与我道别的就只剩下老翁。他的眼红肿着,我目送着他离去,那背影又是那么的瘦弱,令人见怜,留下的只是深深地无奈和自责。雨依旧在下,我牵马行走在羊肠小道上,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5.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杜甫诗)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6. 有关古文——《石壕吏》 作者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 2.投:投宿 3.逾:越过;翻过。 4.一何:何等,多么。苦:凄苦。 5.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某某某说。 邺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 6.戍:守卫,保卫。 7.附书:捎信。 8.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 “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9.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长已矣:永远完了。 10.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11.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2.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3.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应:应征。 14.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5.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6.绝:断绝,没有。 17.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得是多么得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 深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 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有"诗史"之誉。然而诗人并非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是怀着一颗炽热的仁者之心去审视国难民忧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宁静,垂老未得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quot;"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诗人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为人民长歌当哭:"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天地终无情","塌然摧心肝"。他记下了战乱时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青壮年全都上了战场,新安吏只好捉少年充军;石壕吏夜间突袭捉人,也只能带走一位老妪;潼关吏正加紧修筑城防;新婚的妻子含泪送别新郎;"子孙阵亡尽"的老人悲愤无奈地出征;无家可归的老兵已无须与谁告别。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但深明大义的人民却强忍悲痛而同仇敌忾,勇于为国分忧。诗人笔下的老妪、新嫁娘、垂老者、无家者,都富于可敬的牺牲精神。 诗人写出了这些普通人朴实无华却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后人读之不免一洒"千秋之泪"。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军。 诗歌用素。 7. 谁能将初中的文言文 改成现代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二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 翻译成短剧 县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 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 牺牲了!” →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看看!” →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说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希望能博得县 吏同情,高抬贵手。) →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 (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 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有孙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请你们行行好,放过她吧!” →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语气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来!” →户禒膏溉薇防疙狮躬饯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作品注释 (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2)投:投宿。 石壕吏诗意图 (3)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4)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5)附书至:捎信回来。 (16)新:最近。 (17)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 偷生:姑且偷生 (18)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指完结。 (19)室中:家中。 (2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1)唯:只,仅。 (21)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22)未:还没有。 (23)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4)完裙:泛指衣服。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和上衣。 (25)老妪(yù):老妇人。 (26)衰:弱。 (2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一起回去。 请:请让我。从:跟从,跟随。 (28)应:应征。 (29)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0)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1)备:准备。 (32)晨炊:早饭。 (33)夜久:夜深了。 (34)绝:断绝;停止。 (35)闻:听。 (36)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37)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38)独:惟独。
2023-01-01 05:30:391

急求--"石壕吏"的韵文翻译!!!

yes
2023-01-01 05:30:453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原文_翻译及赏析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唐代·杜甫《石壕吏》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国中古诗 , 叙事 , 战争 , 同情人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线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镟。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 *** 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著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寻,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著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创作背景 题解 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2023-01-01 05:3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