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最后一头战象主要讲了那几件事?主要内容是?

课最后一头战象主要讲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件事。1,英雄垂暮(1-4):嘎羧预感到自己已经快要死了。2,重披战甲(5-11):嘎羧向波农丁要回了自己的象鞍,并且佩戴上了。3,凭吊战场(12-16):嘎羧到达了原来的战场,它在怀念着以前的战友。4,庄严归去(17-23):嘎羧选择了和战友们葬在一起,庄严的死去。《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作者为沈石溪。2010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属于儿童小说。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沈石溪(1952年10月-),自称沈一鸣,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市。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职称文学创作2级,任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沈石溪的作品往往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把握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的特点,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这种风格使他成为发轫于80年代的当代中国动物小说的前锋主将。他的动物小说被公认为除了好读、耐读、扣人心弦之外,还实践了他对动物小说的美学体会和新鲜独到的生命哲学见解。虽然他的许多作品被宣传为少儿读物,但其描写动物行为、心理的精彩程度,和赋予动物主角诠释哲理的意义让许多成年读者为之动容。在他的作品中人与动物、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令人思考的内容,他的描写立足于科学之上,有些内容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他所描写的情节为动物保护与福利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思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一头战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最后一头战象主要讲了那几件事?主要内容是?

4件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随堂练习答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The same lethargy, I am afraid, characterizes the use of all our faculties and senses. Only

3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题在北师大版数学书第76页随堂练习1,习题1,2

楼主你把具体题目传上来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随堂练习答案

没有

初三上册化学书北师大版

  初三阶段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化学这一门学科又是初三的新学科,为了能更好地学好课本内容,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应该提前了解自己要学的内容,做好预习。以下是: 北师大版初三化学书上册 课本目录。   北师大版初三化学上册目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单元综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初三# 导语: 化学是初中新开设的科目,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化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因此在课下多进行复习巩固,以下是 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④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烧杯 (1)、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0.1克。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气体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先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广口瓶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10、细口瓶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11、漏斗用途: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用途: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试管夹用途: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 14、铁架台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5、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洗干净 17、药匙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即:①不准尝药品的味道②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⒈液体:①、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②、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③、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④、试管与桌面成45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注意: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③用手紧握试管;④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②、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CO2装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①、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不需要验满(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需要验满。 A: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十二、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某气体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化学目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单元综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章字母表示数 1、 字母能表示什么 北师大版教案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字规律,例如:加法的交换律用语言表述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果用a、b分别表示任意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就可以简明地表示为a+b=b+a。同样,我们还可以用字母简明地表示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2)我们还可以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有两个数,其中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小4,如果用字母a表示第一个数,那么第二个数就是a-4,再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首儿歌反映了青蛙的只数和青蛙的嘴的数目,眼睛的数目,腿的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即青蛙眼睛的数目等于青蛙的数目的2倍,腿的数目等于青蛙数目的4倍。用字母表示数以后,上述关系就可以更简捷地表示为:“n只青蛙有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总之,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它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代数开始的典型特征是文字演算”,如果字母子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么多a、b、c……其实,a与b不一定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就像我想像中的人恰好与你想像中的人相同,最本质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因此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第1页教学建议:课本第1个引例,呈现了由特例归纳一般规律,并且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操作与思考,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①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借助拼摆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可能试图寻找规律。②鼓励学生的探索,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各自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将体会探索一般规律的必要性。③还可以这样计算:把搭第一个正方形的方法看做是先搭1根再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1+3X)根;或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搭成的,然后再减去多算的根数,将会得到代数式:4X—(X—1),教学中应注意将每种表示形式与具体摆法相对应。④例中的(3)——(4)是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方法,最终形成符号的表示过程,这一过程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现从自己的语言表述到一般符号表示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案: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写七年级生物教案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案,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   皮肤与汗液分泌   〖教学目标〗   1.知识:   (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   (1)运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区分能力;   (2)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皮肤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2)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通过介绍我国有关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皮肤与汗液分泌。   课时:一课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 教学设计 中应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皮肤的结构”,虽然在显微镜下较易观察,但学生可能不易区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皮肤的排泄功能”部分,由于学生对“汗液的形成和分泌”,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借助CAI。   本课教学先以学生们较熟悉的宏观世界“城市垃圾的清理”作为类比使学生了解人体代谢废物及时排出的重要性。同时提问“人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学生回答]①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②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③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借机回顾前面学习的两种排泄途径,同时引入今天“皮肤”的内容。   【新课导入】师:有人说:“皮肤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张嘛”(以轻松的话题开局)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描写皮肤的词句? (请同学列举)   学生争相发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墙;油光满面;汗流满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u2026u2026   教师含笑而言: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词句十分生动有趣(给以肯定),可是细细想来,这些词句中,还隐含着关于皮肤的一系列问题(话题急转),比如,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有人肤白胜雪,有人皮黑似炭,人体的肤色为何会有不同?长“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为何会出汗?(一连串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无疑都与皮肤结构有关!   一、皮肤的结构   [活动]观察皮肤的结构   (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皮肤切片,获得有关皮肤结构的感性认识;   (2)对照大屏幕上皮肤构造图,辨别皮肤各组成部分;   (3)出示3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探究:   ①皮肤有哪些结构?   ②皮肤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③推测各部分结构功能。   [注意事项]①教师巡视指导;   ②请学生注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以防压碎;   ③观察完后,交回切片显微镜,做好实验收尾工作。   请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皮肤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和细胞排列特点,推测有何功能。展示课件,小结皮肤的结构,并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功能。   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层,生发层   真皮   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表皮   在介绍生发层的分裂增长能力时,可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人体整个表皮一般每3~4周就全部更换一次,人的一生中总共约要掉落18千克的皮肤碎屑”;在介绍“经常晒太阳的人们为何皮肤会变得黑些”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   (2)真皮   师: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看图),从厚度上看比表皮薄,还是比表皮厚啊?   生:厚!   师: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这有何作用呢?(Flash同时闪现这两部分结构)   教师演示:大家一起捏住自己的脸,再轻轻扭动,松开手,看皮肤有没有大的变化? (或以一块新鲜的较厚猪皮实验,撕、拽、拉)   生笑着同做:没有!   师继续演示:这是一张白纸,我把它抓住,再轻轻一扭,松开手,大家看看纸产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皱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再介绍《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刘姥姥的皮肤差别)   生:真皮内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了皮肤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师:在真皮内我们还可以看见感觉神经末梢和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Flash分别闪烁)它们各有何作用?(通过Flash展现冬季与夏季毛细血管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深入理解此知识点)   生:感觉神经末梢能使我们感受外界刺激;毛细血管可以通过自身的“收缩”与“舒张”来调节体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3)皮肤的附属结构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皮肤,说出皮肤还有哪些附属物,再在大屏幕中显示结构照片。   在对皮脂腺的介绍中,注意补充青春期预防青春痘的方法,做好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二、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1)汗腺组成   分泌部:由弯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周围有毛细血管   导管:细长的管道开口于皮肤表面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夏日的骄阳下呆一会儿就会感到浑身冒汗。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以前人们不知道汗水是怎么来的?现代医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真皮内隐藏着250万个小腺体,汗液就是从那里被输送到皮肤表面的。    (Flash闪现汗腺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汗腺分泌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并思考其作用)   (2)汗液的成分   教师演示:将手指按在镜面上,5秒钟后移开,发现镜面上留有水蒸气,以此证明汗液的成分有水。再请学生思考,并讲出证据,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汗液的其他成分。   生:军训时,衣服和帽子上留有的白色的盐渍,汗的味道是咸的!说明还有无机盐。   生:烘烤汗液时应该会有臭味散发,说明汗液的成分中含有尿素。   (3)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整个过程避免了单纯语言描述的苍白无力,使教师的讲述变得生动而形象,学生的认识变得直观而明晰。)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人体剧烈运动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毛细血管中吸收了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   (4)出汗的利弊   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出汗的利弊从而引出其功能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时间4分钟)。   生:有排泄作用!   生:调节体温的作用!   师乘势而问:如何实现的? (将问题深入)   生:汗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师:(点头赞许,同时播放Flash“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除了刚才说到的皮肤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外,汗液的蒸发也可调节体温,特别是在人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释放的热量相当于安静时的10~15倍,此时光靠皮肤的散热已经来不及了,并且要是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的话,足以使全身的血液沸腾,这时就要紧急开动全身皮肤的250万个汗腺,结果我们会大汗淋漓,靠汗水的蒸发带走热量。   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那么出汗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转变话题顺便进行世界观教育)   生:大量出汗会使人体盐分流失,造成热痉挛,所以高温天气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水和盐分。   生:弄脏衣物,要求我们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使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   家质是人的品格特征的深层内蕴,它的基本特征是人的内在的主体性。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学生素质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经过个性的内化才能实现。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区别,正是素质教育的水分岭。   坚持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在教育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u2018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能力的教练者。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确立生物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二、探索“自主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中师生发育特征—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发现引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引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深入探索,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自主发展。   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如:A类作业—不限方式、内容的作业,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找出间题,按自己理fff做答。B类作业—选做类作业,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类作业—有指定性的常规书面作业,但要“少而精”。   如:在学完“根的吸收作用”一节后,我布置以下几类作业:A类作业:阅读学校阅览室现有的《花卉栽培》、《会跳舞的草》等等,找出问题自己作答。B类作业:动手栽培萝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根如何吸收、运输水份的”以及“二者吸收无机盐的成份有何不同?”。一C类作业:根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原理、过程分别是什么?有何联u2019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三、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信心。   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点在于教师以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并对他们的潜能、他们解决间题的能力充满信心,于是学生就会去掉畏怯之心,作出积极的反应,尽力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之间这种彼此信赖、彼此尊重的情感很自然就会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条件。   四、运用期望和激励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主动寻求发展。   一个学生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学生的现实,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中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譬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上作答或是批改作业时,对一些智力一般的学生时常给予表扬、鼓励,结果,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作业日益千净整齐且力求完美,很快成为班上的先进,并且经常抢答间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属于“冥顽”的学生,时常给予关怀,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结果,在生物学这门课上不再出现逃课、不交作业的不良习惯。这些体验让我深深感动“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要想让学生自主寻求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才能、灵气,就应该让学生经常得到激励,树立其自信心,才能扬起其好胜心和求知欲的风帆,踏上自主学习的探索之路。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自觉地运用学生主体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开拓道路。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三篇

【 #教案# 导语】《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篇二   1、目标的定位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引出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样,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其次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篇三   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另外个别学生出现了,同一幅图中用了两个比例尺,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分辨出这样做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分类的方法:即每次分类的标准应该统一。)   另外,在教学“放大比例尺”时,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时比较有层次,由比较“用比例尺1:300画出来的图和1:5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呢? 2:1呢?用 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原来的教室地面相比,结果怎么样?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操场的平面图吗?学生当时都在认真地思考琢磨,一脸困惑的样子,我问:“你们谁能画出来?”这时,学生大胆地说“画不出来。”“为什么?”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认识到这种比例尺应用在机械图纸、微生物图纸......了解了放大比例尺的作用及用法。教学“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之后指出它们都是“数字比例尺”。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认识线段比例尺)   在巩固中让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进一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并且给学生留一个研究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帮助老师试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行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较,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小数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7、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0千米。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8、一名学生用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9、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飞回的速度是550km/h,问:这架飞机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10、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的车长为100m ,慢车的车长为 150m,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所用时间为5s,求:(1)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的某一窗口所用的时间。(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速度为8m/s,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11.一个工程队每天筑路85米。照这样计算,4个工程队7天筑路多少米? 12.电扇厂5个车间30天生产电扇2250台,平均每个车间每天生产电扇多少台?(解答后再检验) 13.李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49个,张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54个,两人各做8小时,李师傅比张师傅少做多少个? 14.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子各25筐,苹果每筐6千克,梨子每筐8千克,苹果和梨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15.参加春季植树时,五年级去了52人,每人植树26棵;四年级去了48人,每人植树25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2.0.78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三、作业布臵。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3/4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臵。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 ),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三、作业布臵: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1   100= 100   1000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臵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下面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请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 数学 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 学习 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上册应用题(北师大版)

LZ..请问。是什么应用题呢?怎么每天都有这么粗心的朋友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结

  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大,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结如下,快随我一起来了解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总结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大,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学生经历了近四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班共有 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精心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如下,快随我一起来了解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   一、学情分析;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一)“数与代数”领域;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二)“空间与图形”领域;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3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设计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   和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计算;图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平”: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我精心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整理书包》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类的方法,进而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标准下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分类的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以后的《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篇二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   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   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   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 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 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一、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   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   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   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 篇二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 篇三 】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10-1=95+4=910-1-1=83+4+2=93+2=59-1=85+2+1=89-4=5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命题:杜飞霞

百度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26分) 1、475×262的积是( )位数,18997÷195的商是( )位数。 2、2500×360的积是25×26的积的(   )倍。 3、158×350=( )×35, 87×160=16×(    )。 4、估算:498×502≈(    ) 5、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的积是( )。 6、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0÷250= ÷25 11000÷125=(11000×8)÷(125× ) 7、认真观察,找出规律,改写成乘法算式。 124+125+126+127+128+129+130=( )×( ) 8、312×108=33696,把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是: (                  )(                  ) 二、选择题。(5分) 1、3700÷900=( )A、4……1  B、4……10  C、4……100  D、40……10 2、27除81加135的和,结果是( )A、138  B、86  C、8  D、3 3、你的大拇指指甲的大小约是( )A、1平方米 B、1平方分米 C、1平方厘米 D、1厘米 4.49 987≈50万,在 上可以填的数字是()A、最小是4 ,B、最小是5 C、是4 D、是5 5、用0、0、3、9四个数字可以写成( )个四位数。A、2 B、4 C、6 D、8 三、判断题。(4分) 1、9005800读作九百万零五千八百。 ( ) 2、63×87的积与87×7×9的积相等。 ( ) 3、两个因数相乘(都大于0),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不变。 ( ) 4、A÷B=C(A、B都大于0)如果A乘以5,B除以5,则C大小不会变。( ) 四、计算题。(35分) 1、求未知数X。(9分) 6000-X=3085 29×X=2958 41600÷X=320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6分) 25×137×40 4200-1934-1066 290×54+29×460 46×102+308 3、列式计算。(10分) (1)385乘204的积减去8765,差是多少? (2)1464加3954的和除以63,商是多少? 五、应用题。(30分) 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全月(按25天工作日计算)可生产服装多少套?(用两种方法计算) 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 3、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9千米,两车在离中点54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X Kb1 .C om (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26分) 1、475×262的积是( 6 )位数,18997÷195的商是( 2 )位数。 2、2500×360的积是25×26的积的(1000)倍。 3、158×350=( 1580 )×35, 87×160=16×(870)。 4、估算:498×502≈(250000) 5、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的积是(99900)。 6、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0÷250= 125 ÷25 11000÷125=(11000×8)÷(125× 8 ) 7、认真观察,找出规律,改写成乘法算式。 124+125+126+127+128+129+130=(127)×(7) 中间项×项数 8、312×108=33696,把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是: ( 33696÷108=312  ) ( 33696÷312=108  ) 二、选择题。(5分) 1、3700÷900=( C ) A、4……1  B、4……10  C、4……100  D、40……10 900×4+100=3700 2、27除81加135的和,结果是( A ) A、138   B、86     C、8       D、3 3、你的大拇指指甲的大小约是( C ) A、1平方米 B、1平方分米 C、1平方厘米 D、1厘米 4、49 987≈50万,在 上可以填的数字是( B ) A、最小是4 B、最小是5 C、是4 D、是5 5、用0、0、3、9四个数字可以写成( C )个四位数。 A、2 B、4 C、6 D、8 这4个数学要组成四位数,3或9要放在千位。 3放千位,可组成:3900,3090,3009(共3个) 同理,9放千位(共3个) 三、判断题。(4分) 1、9005800读作九百万零五千八百。 (√) 2、63×87的积与87×7×9的积相等。 (√) 3、两个因数相乘(都大于0),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不变。 (×) 两个因数相乘(都大于0),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扩大100倍。 4、A÷B=C(A、B都大于0)如果A乘以5,B除以5,则C大小不会变。(×) A×5÷(B÷5)= (A÷B)×25=C×25,C会扩大25倍。 比如:20÷5=4,如果A乘以5,B除以5,20×5÷(5÷5)=100,100是4的25倍。 四、计算题。(35分) 1、求未知数X。(9分) 6000-X=3085 29×X=2958 41600÷X=320 减数=被减数-差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9, 除数=被除数÷商 X=6000-3085 等式成立。(或因数1=积÷因数2) X=41600÷320 =2915 X=2958÷29=102 =130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6分) 25×137×40 4200-1934-1066 290×54+29×460 46×102+308 =25×40×137 =4200-(1934+1066) =290×(54+46) =46×100+46×2+308 =1000×137 =4200-3000 =290×100 =4600+92+308 =137000 =1200 =29000 =4600+400=5000 3、列式计算。(10分) (1)385乘204的积减去8765,差是多少? 385×204-8765 =78540-8765 =69775 (2)1464加3954的和除以63,商是多少? (1464+3954)÷63 =5418÷63 =86 五、应用题。(30分) 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全月(按25天工作日计算)可生产服装多少套?(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1:5天生产服装240套,则每天生产服装套数:240÷5=48(套)。 25天可生产服装套数:48×25=1200(套)。 240÷5×25=1200(套)。 解2:5天生产服装240套,25天是5天的5倍(25÷5=5),那么生产服装套数:240×5=1200(套)。 240×(25÷5) = 240×5 =1200(套)。 答:全月可生产服装1200套。 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 65+(65×2+15) =65+(130+15) =65+145 =210(吨) 答:这一天共运来210吨水泥。 3、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18+6×7 =18+42 =60(吨) 答:这堆黄沙共有60吨。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长方形的长:48÷4=12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12+4)×2=32厘米 , 从已知条件: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可知正方形周长:32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32÷4=8厘米。 先求正方形的边长: (48÷4+4)×2÷4 =16×2÷4 =8(厘米) 正方形面积:8×8=6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 5、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千米,两车在离中点54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甲车 A B 乙车 解:先学会以下公式的推理: 路程1=速度1×时间 路程2=速度2×时间 相遇时甲乙路程差为54×2=108千米,甲乙速度差是58-49=9千米/每小时,所以共跑了108÷9=12小时。总路程为速度和(58+49)乘以12小时等于1284千米。 路程差:54×2=108千米 速度差:58-49=9千米/每小时 相遇用时:108÷9=12小时 AB两地的路程:(58+49)×12=107×12=1284(千米)答:AB两地的路程为1284千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在百度可以找到

初中生物地理(北师大版)会考复习资料

自己看书吧书中会有复习资料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三篇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二十八万八千零九写作(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2.1990年的2月是( )天。 3. 三角形中两个内角都是65°,这个三角形叫( )三角形。 4. 2日6时=( )小时。 5. 4公顷50平方米=( )平方米。 6.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72平方米,高6米,它的底边长是( )。 7.1.04读作( )。 二、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2.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1300。 ( ) 3. 0.7万千米就是7千米。 ( ) 4.8时15分就是815分。 ( ) 5.14.090=14.09。 ( ) 三、在○里填上“=”、“>”或“<”。 1.0.94公顷○4900平方米 2.5.06亿○50600000 3.0.35扩大10倍○0.3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闰年的天数○1994年的天数。 四、把下面各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3.36 3.6 3.56 3.599 2.0.7 0.609 0.6908 0.66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1.74×53+47×74 2. 2169–642–358 3.948+1061+52+939 4. 125×64 六、脱式计算。 1.375+137÷(69+68) 2. 2.5+28.6+0.73 3.5.06–(3.14+0.4) 4. 4900–20+15×17 七、列式计算。 1.一个数减去7.31等于14.29,这个数是多少? 2.2460减去52与26的积,得多少? 八、应用题。 1.某食堂买来一批米,吃去158千克,剩下的比吃去的4倍少32千克,食堂买来多少千克米? 2.印刷厂20天印书4800万册,照这样35天印书多少万册? 3.五月份某周天气温度分别是18、19°、20°、19°、21°、23°和20°,这一周每日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4.用144只箱子装鸡蛋,每只箱子装504个, 若每只箱子装648个。这样,可空出几只箱子? 5.开垦一块三角形荒地,底长120米,高80米,全部开垦完,共开垦了多少公顷?   参考答案 一、 1.288009 30万 2. 28 3. 锐角 4. 54 5. 40050 6. 12米 7. 一点零四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四、 1. 3.6>3.599>3.56>3.36 2. 0.7>0.6908>0.66>0.609 五、 1. 7400 2. 1169 3. 3000 4. 8000 六、 1. 376 2. 31.83 3. 1.52 4. 5135 七、 1. 21.6 2. 1108 八、 1. 758千克 2. 8400万册 3. 20度 4. 32箱 5. 0.48公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二 一、填一填,我能行。 1.同学们,围绕太阳的九颗大行星中,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平均距离约五十九亿四千六百万千米,这个数写做(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千米。 2.8000808000这个数中,左边的“8”表示( ),中间的“8”表示( )右边的“8”表示( )。 3.和99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五位数 口4238÷354 要使商是两位数,口里能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 □里最小能填( )。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长是12米,面积是( )。 6.已知A÷B=88,如果把A扩大10倍,B也扩大10倍。它们的商是( );如果把A扩大10倍,B不变,那么它们的商是( )。 7.请你估计一下:208×385的积大约是( );9150÷295的商大约是( )。 8.506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3小时20分=( )分钟 9.在〇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8579〇9998 8345067〇8354067 128÷8〇(128÷4)÷(8×4) 300÷15〇(300÷3)÷(15÷3) 10.现有2、2、8、9四个数字,你能运用“+、—、x、÷”和“( )”把它组成得数是24的算式吗?算式是:( )。 二、选一选,我。 1.一个数由6个亿、8个千万、4个百和3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A、680000403 B、608000403 C、608004003 D、600804003 2.1674-x =499,求x的依据是( )。 A、减数=被减数—差 B、差=被减数—减数 C、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D、加数+加数=和 3.下面各数,最接近1亿的是( )。 A、11000000 B、98999990 C、100009888 D、99998888 4.一根木头把它截成3段要用6分钟,照这样计算,把它截成5段需要( )分钟。 A、12 B、10 C、8 D、6 5.比较左、右两个图形,它们是( )。 A、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 B、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C、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D、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三、算一算,我最快。 1.直接写出得数。 21 ×400= 270万+650万= 125 ×16×50= 2800÷25= 316+599= 25十97十15十3= 8650—250= ( )÷( )=105……6 2.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15986+5024= 2900×409= ※ 50600÷630= 3.求未知数x。 x-1241=1769 12300÷x=820 980×x=6860 4.用递等式计算。(你认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1000-8×322÷23 (2)786-(286—177) (3)704十(120-3250÷125) (4)48×52十52×52 (5)32×125×25 (6)999×1001 5.列式解答。 (1)236乘150的积,减去17371,差是多少? (2) 154减去49除以7的商,所得的差再乘15,结果是多少? 四、用一用,我准灵。 1.食堂7天烧煤560千克,照这样计算,今年9月份(按30天计算)烧煤多少千克?(3颗☆) 2.学校篮球队用440元购买了8个篮球,后因队员发展,决定再购买同样的篮球24只,学校还需要花多少钱?(4颗☆) 3.一列火车共有14节车厢,其中12节车厢是软座,每节车厢乘坐108人,另外2节是 卧铺,每节车厢有80个床位,这列火车共可乘多少人? 4.贸易公司采购员去购买惠昔牌激光打印机,在“新惠昔金牌店”购买5台,付款4050元;在“打印耗材直销网”付款6000元购买了12台同样的打印机,在网上购买一台打印机比在商店购买要便宜多少元?(5颗☆) 5.某小学的操场,长是70米,宽是50米。现在打算扩建,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请你想一想,算一算,这个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三  一、填空。(25%)   1、70.672中整数部分的7表示(  ),小数部分的7表示(  )。   2、248200改为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把78560000改写为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两位小数)   3、一个数的十万位、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  ),读作(  )。   4、把3.14的小数点向(  )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它的(  )倍。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120,它的两个底角是(  )。   6、用4、3、0和小数点组成一个的小数是(  ),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  )。   7、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  )=(  )。   8、0.930、0.39、0.903、0.309四个数中,的是(  ),最小的是(  )。   9、 6米3厘米=(  )米 4.04平方米=(  )平方分米   9.75吨=(  )千克 1吨500千克-890千克=(  )吨   58千米7米=(  )千米 8米9厘米-2米20厘米=(  )米   10、 0.61○0.609 15元7角8分○15.80元   3.6亿○360000000 1.23吨○1吨23千克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7%   l、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2、35×(7×3)=35×7+35×3。(  )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   4、7.5的千分之一是0.075。(  )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l。(  )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7、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   1、两个锐角均为600的三角形是(  )。   A、一般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125+90)×8 B、52×25×4 C、7.6十1.25+2.4 D、(258十45)十55   3、下列(  )组的两个算式得数不相等。   A、25×(200+4)和25×200+25×4 B、36×201和36×200+36   C、265×105—265×5和265×(105十5) D、25×174×4和25×4×174   4、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 A、807.17 B、270.05 C、400.61 D、301009   5、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055 B、7.05 C、70.55 D、7.550   6、1.1到l.3之间有个(  )小数。 A、11 B、18 C、无数 D、19   四、量一量、画一画、填一填。(8%)   (一)、下图中电信大楼在市政府的 偏 450的   方向上,距离是 米。   市政府在银行的 偏 300的方向上,   距离是 米。   学校在市政府的东偏北60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请标出它的位置。   市政府在小东家西偏北450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请标出小东家的位置(4%)   五、计算大本营。34%   (1)直接写出得数。10%   (79十21)÷20= 0.093×100= 0.7—0.47= 0.16十3.7= 900—178—122=   4l×40= 0.49+0.25= 2—0.04= 3.4十4.6—2.9= 72÷6×(51+19)=   (2)用简便方法计算。12% 301×79 125×72×4 728×79十272×79   8.59+2.57十3.43十5.47 49.62十27.17—19.62 1546一(546—239)   (3)用递等式计算。12% 8.37+5.95一(6.52+3.44) 14×27十2400÷25   18吨一9吨40千克十35吨6千克(用小数计算) 224+76×42÷28   六、解决问题。20%   l、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2、学校食堂买进大小两种包装的大米各5袋,小袋每袋重35千克,大袋每袋重105千克,共买大米多少千克?大袋比小袋共多多少千克?   3、小红每天骑车要7分钟到校,她每分钟骑155米,小明每天从学校到家往返2个来回共走2800米的路程,小红和小明谁家距离学校路程近?近多少米?   4、买4双鞋和买16顶帽子的钱同样多,买6双鞋的钱可以买3件衣服,一顶帽子45元,买一件衣服要多少钱?一件衣服比一双鞋贵多少?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迷人的夏天

  北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 下册《迷人的夏天》课文是一篇词美、句美、意境美的小 散文 。我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迷人的夏天》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夏天》课文   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热心情地洒向大地。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显得笨手笨脚;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   夏天是多彩的。盛开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街上飘动着漂亮的衣裙。如果有朋友来,从冰箱里拿出黑子红瓤的西瓜招待他们,那感觉真好!   夏天是有趣的。白天,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知了悠长的鸣叫,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晚上,可以到田边听青蛙的赛歌会,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   夏天是悠闲的。我们扛着鱼竿去多久鱼,提着水桶去捉虾,背着救生圈去 游泳 。还可以自制冰淇淋,学做美味的凉拦佳肴。或者白天躺在竹椅上读书,夜晚望着星空畅想。   夏天是迷人的,是我们最喜爱的季节,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夏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在学文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学会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诵读诗歌并展开想象,体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过程与 方法 :   通过观察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对夏天的感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一切都在夏天走向成熟。”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先吟唱一遍古诗《小池》。   2.你们 说说 《小池》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板书:夏天)   “夏”字哪儿容易写错?(中间两横描红,学生说笔顺时用重音把两横强调出来。书空后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说到夏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热、吃冰淇淋、吃西瓜、游泳、捉蜻蜓)   2、大家的感受真丰富!有位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文章 就叫《迷人的夏天》,(板书课题,有感情地读),想读一读吗?   3、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它。   4、把生字条里的字读给你同桌听,不会的请同桌教一教。看谁读的最响亮,学得最认真,能够得到同桌的表扬。   5、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还能学许那些生字,读好那些 句子 。   6、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了。我们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7、分组比赛朗读。   要求:注意听,认真想。小作者眼中的夏天是怎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整体感知,积累美词   现在,就带着自己对夏天的喜爱,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领略夏天的迷人吧。请自由地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读完一遍,你觉得自己读得准确吗?如果是,请在课题旁标上一个笑脸;读得流利吗?如果是,请再画上一个笑脸;读得有感情吗?如果是,请再画上一个笑脸。   3.如果你觉得自己得到了三个笑脸,请起立,让我们瞧瞧。   4.现在,请把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请他评评你得几个笑脸。开始吧。得到三个笑脸的小朋友请起立。没有得到的同学继续努力,肯定也能得到。   5.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语,你能用横线画出来吗?   6.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老师重点指导读:   火辣辣的太阳 痛快的凉水澡 碧绿的草地   悠长的鸣叫 浓浓的树阴 美味的佳肴 黑子红瓤的西瓜   三、游戏巩固,质疑拓展   1.学完了课文,你朗读课文的水平,是不是又提高了呢?现在我们来个“朗读高手大赛”怎么样?敢来和高手比一比吗?(课件:朗读高手大赛)   2.大家选一段来比赛朗读。   3.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知道大家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作者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迷人的,能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和小伙伴说说吧。   4.拓展,夏天是——(轻松的、欢乐的)    总结 :夏天来临了,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迷人的夏天吧!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夏天》教学 反思   《迷人的夏天》,是一篇非常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文章。全文富有 儿童 情趣,通俗易懂。写出了夏天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的特点,各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段落的中心句去写的。所以,我本着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开放的学习空间,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备课中我熟悉教材,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在不同的班级教学后,在教学设计也作了多次的修改。   发展学生语言。“语文素养”的关键要素是语言,包括语言积累,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课本的图画,让学生用小朋友们有的u2026u2026有的u2026u2026有的u2026u2026还有的u2026u2026来进行说话训练,这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边看图边说话,可惜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只注意到学生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而没有注意到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这要引起我以后教学要注意的地方。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应多关注语言的积累。这篇散文的语言很美,我们一是要关注 好词好句 的积累,二是要关注语言感受的积累。在学习“多彩的”夏天时,我列出了几个填空,除了书上所说的,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的鲜花 ( )的草地 ( )的植物 ( )的衣裙,接着让孩子们自己找一找描写夏天色彩的词。噢,由于有了这么多的颜色,学生更好地理解到夏天是多彩的。   以读为主。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夏天的炎热、多彩、有趣、悠闲,感悟到夏天的快乐。比如:在教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和重点句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抓住“火辣辣”这个词语,体会由于热量尽情地洒向大地,所以夏天的炎热;抓住“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这个重点句。学到夏天是悠闲的,让学生听着音乐,把学生带到夏天富有情趣的画面中,并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钓鱼”“游泳” “吃冰淇淋”等,使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到课文中,也让学生畅谈自己在夏天里有什么活动是悠闲的。又比如:在读讲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 ,学生边读边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并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自主学习。这节课上,我大胆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我在底年级教学中第一次尝试的。比如,我先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总结学法,学生掌握方法后,在小组内学习他们喜欢的自然段。这样一来,想着教起来轻松,学生掌握了学法,学起来容易,为到了中高年级的学习作基础。可是,在操作上是有点困难的,我几次的试教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好像不明白究竟要自学什么,只是读完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我的感觉是让学生在自学时没有真正地理解到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时又要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没有真正做到放手给学生。我有这样的思考,在二年级是否有必要给他们在小组内自学,但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构,应该放手给学生的,那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做到放给学生去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

【 #二年级# 导语】《雨后》是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短粗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a、自己轻声读   b、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e、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打个星,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   教学过程   7、导朗读长句。   注意停顿,石范读,生练读,直到读通顺为止。   三、总结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年问题那?   2、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具准备:   幻灯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   教学过程   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妹,小心,滑!”)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娇()梢()滑()   踩()骄()稍()猾()   3、填量词   一()大雨一()孩子一()裤子一()泪水   教学过程   一()海洋一()笑脸一()辫子一()微风 【篇二】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构想:   不必细细思量,就是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录像、实物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1、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篇三】   《雨后》是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怎样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任务和目标,我打算用以读为本,层层推进的方式实施这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教师板示课题。   4、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5、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在教室里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可以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发现错的随时纠正,对求助的热情帮助。)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等学生读完后,老师可相机评价:“你读得真棒”“读得真有兴趣,你们能读得这么有趣吗?”“读得不错,再练一练,肯定能读得更好”等鼓励的话语,不断激励他们朝着新的目标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我能读得更好”,“我一定能学得更好”。)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让小朋友自己找对手比赛读,乐读的情绪会更大。)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让学生先谈谈自读后产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学生的生活情感被激活后,一定会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种种趣事,感受体验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情绪会越来越投入,读得也会越来越好。)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课文,好吗?   (这样设计,就把孩子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书中去。)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这样通过表演就把内化的语言以及生成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出示插图,评价:“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么想?”   (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目的是,先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调动起来,看看学生有没有和书中这位小男孩相类似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这样,就为下面理解小哥哥的内心作了必要的铺垫。)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0、老师觉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再相机评议:“读得不错,我已经看见你脸上有点兴奋与骄傲了。”“读得真棒,越来越像那个男孩了。”老师的不断鼓励,会使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精彩。)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张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写有“梢、赤、劲、妹”四个字,问学生:“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让学生教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主动识写生字的能力。)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写。   课外作业:   1、让学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   2、让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学期末了。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对自己的班级教学也一定有着自己的总结。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内容仅供参考,欢迎浏览查看!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教学上,我本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理念。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在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1、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它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6、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上课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这样就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从期末看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还很多,如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些有待以后改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二)   转眼间,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也有过收获。现一并总结如下:    一、注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以及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时间,我认为教师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分物的实际操作活动,并将操作和思考相结合。具体来说:   1、通过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引入对余数的认识   在“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教材创设了“分橘子”活动,引入有余数除法。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发现:14个橘子,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还剩2个。教师应重点提问学生:2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使学生体会到继续分下去,每盘就不一样多了。平均分到最后不能再分了,就出现了余数。   通过实际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除法的意义,体验到平均分的结果有两种:正好分完,不够分还有多余,从而体会学习余数的必要性,以及余数的意义。   2、有余数除法竖式需要与操作活动有机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需要和分橘子、分小棒等操作过程联系起来。我引导学生:“请你们把操作过程用竖式写下来,好吗?”在学生前一节中已经学习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引导学生结合操作的过程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3、学生通过多次分物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结合操作活动,学生将体会到剩下的不够再分了,从而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以前我总是认为操作活动是比较“低级”的,因此总是让学生尽可能脱离操作。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实践,我才深深体会到,借助实际操作不仅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如果能将操作和思考有机结合的化,操作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操作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落实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大数的估计能力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等。本册教材中设计的实践活动是,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再具体地数一数。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从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先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遇到需要估计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平时很少能想到用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一些素材,例如,大米,黄豆,花生,小石子。和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估计书上的树叶有多少片。学生想到的方法有:   (1)数数每行15片,2行就有30片,上面有7个2行,再加下面一行大约是220多片。   (2)用同样大的正方形将这些树叶分别圈起来,看一个正方形内有多少片树叶。比如可以将它的一大部分平均分成四份,数其中的一份是50片,4份是200片,再加剩下的大约是220多片。   因树叶排列太整齐,所以多数学生会说到精确值,因此,最后让学生在报纸上找一篇文章估计有多少字,使学生加深体会估计的作用。    三、提高“万以内加减法”运算技能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册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万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呢?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向同级教师讨教。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运算的道理。结合教材创设的“买电器”、“回收废电池”、“小小图书馆”等情境,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所以除了用计数器“拨一拨”和用竖式“算一算”外,还利用直观模型,通过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和退一作十”的计算方法的道理。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位数加减法笔算每分钟1—2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根据这个标准鼓励学生逐步达到。   3、三位数加减法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也非常重要。在学生计算时,总是鼓励和要求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验算。   4、设计 “森林医生”、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于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5、合理地安排练习阶段。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及时练,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注意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在后面单元的学习中,也适当地穿插了有关的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修鞋姑娘外貌描写作用

  课文的原文:  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  外貌描写的作用:  这是对修鞋姑娘艰难困苦生活的写照,说明姑娘生活艰辛,从这个外貌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姑娘的真诚、善良、热情、能干。

五年级语文下册北师大版《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导入: 1. 板书:修鞋(齐读) 修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你留意过路边的修鞋人吗?能不能谈谈你对修鞋人的印象 (从三方面渗透:外貌、收入微薄、工作环境) 2.板书:姑娘,有这样一个修鞋姑娘,她与你们谈到的修鞋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她身上又有着我们所不曾知道的东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修鞋姑娘,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里的两个主人公:“我”和修鞋姑娘(板书:我姑娘) 那么课文围绕这两个人物写了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小结:(主要写了我让一个修鞋姑娘帮我修好了鞋,她因为我没带够钱而少要了我3角钱,过后我又去寻找个姑娘的故事) 方法渗透:刚才我们在说的时候抓住主要人物,说出了事情的起因——修鞋(板书:修鞋);在修完鞋之后要付钱的时候(板书:付钱)……结果是“我”在第二天四处寻找这个修鞋姑娘(板书:寻找),这样就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了。 2.文章是按照这个顺序写的吗? 先写了寻找,这种写作顺序叫做——倒叙 又写了我为什么寻找她这个主要事件 最后还是写了我在寻找姑娘,这种手法又叫首尾呼应 .三、品读感悟,合作交流: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姑娘,值得我走遍长街地寻找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文章。 (一)默读2——7段(修鞋部分)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划出描写姑娘的句子,并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反馈(这是个怎样的姑娘,谁来谈一谈你画的句子。)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指导朗读读出自信)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通过抓动词理解姑娘技术娴熟自信) A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 大家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找到表示姑娘动作的词(钉、拽、扯),从姑娘这几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C 小结板书:动作 D 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姑娘动作的娴熟。 3)“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 “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 这是对姑娘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姑娘的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姑娘不多的话语却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善良,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姑娘做事的认真和待人的热情。 齐读 4)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红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A.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你从中体会出姑娘生活怎么样?(艰辛) B.“一眨也不眨”看出什么?——姑娘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C.师:短短的几句话,修鞋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些外貌描写,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生活艰辛的姑娘对待自己的工作却如此一丝不苟,这不得不让我们又增加了对她的一份敬意。 3、作者通过对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修鞋姑娘的善良热情,可是“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姑娘的呢?请同学们再读2——7自然段,找到表示“我”态度变化的词语。 (读出相关句子,理解我的怀疑:从技术到人品) 4..小结:我从不放心姑娘的修鞋技术到对她产生同情,后来又担心她漫天要价,自始至终我对姑娘的态度都是怎样的?——怀疑的(板书:怀疑) (二)学习8——17段(付钱部分) 1.过渡:在我对姑娘的将信将疑中鞋子终于被修好了。 引读: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引读)她只要了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2.她只要了六角钱,更出人意料的是—— 3. 师:指读第9——13自然段、 4. 老师:她没要我抵押的手表,只收了我三角钱,却说我给了她诚实和信任 5.出示: “不,我相信你。” “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A.我相信姑娘吗? B 其实我想到了什么?摆脱什么样的窘境?(结合前文,几年前那件事) C 读“不,我相信你。” D 姑娘相信我吗? E 足够了在姑娘看来真诚、信任远远重于这三角钱,看来,这个姑娘真是—— F 总结(板书:真诚、善良) 6.师: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是修鞋姑娘信任我,而我一直都在怀疑他,抵押那块表是出于尽快摆脱窘境,而不是对于这个姑娘的信任。 7. (出示“我”和姑娘的一段对话)指名分角色读 8.(体会我的惭愧) 师:面对这样一个真诚善良的姑娘,我感到惭愧、内疚! 出示: 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谁来读读这句话?这是作者的疑问,说出你的答案吧。 9.师引读: 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她说:“这我相信,不过为三角钱值得吗?再说,我明天说不定到什么地方,你到哪儿找啊”!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师:是啊,这么大的县城到哪去找呢?作者寻找的只是修鞋姑娘吗?(生说)(寻找的是真诚和信任)板书:信任 为了这份真诚和信任,第二天,在凛冽的寒风中,我走遍长街,望穿深巷,来寻找那位善良真诚的修鞋姑娘他在苦苦寻觅,发出了一声声的呼唤——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随机找同学读2-3人) 2.作者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位修鞋姑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找到了,他又会对这位姑娘说些什么呢? 3、师总结: 看来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美好心灵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看到还有同学举手想说,那么就把你们要对修鞋姑娘要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好吗?最后,让老师以四个字来结束我们今天这堂课,那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记住——“信任无价”!(板书:信任无价)送给你,送给我,送给我们每一个人。 附板书: 修鞋姑娘 修鞋 付钱 真诚、善良 外貌 寻找我 姑娘 语言 怀疑 信任 动作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修鞋姑娘》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之所在。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修鞋姑娘》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1、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三、小练笔。   1、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四、作业   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作业安排:课后搜集有关“真诚”的文章。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本、教学用书、真诚的名言   自我问答: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人物特点、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 篇二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   三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顺序?   2.想一想: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走遍长街寻找?   二、品读感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   1.“我”不顾寒冷,走遍长街,寻找这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的2——7自然段。划出描写姑娘的词句(用“u2022”标出动作描写,用“﹏﹏”标出外貌描写,用“——”标出语言描写),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这是个怎样的姑娘,谁来谈一谈你画的句子。)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通过抓动词理解姑娘技术娴熟自信)   A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大家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找到表示姑娘动作的词(钉、拽、扯),从姑娘这几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C小结板书:动作   D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姑娘动作的娴熟。   2)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红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A.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你从中体会出姑娘生活怎么样?(艰辛)   B.“一眨也不眨”看出什么?——姑娘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C.师:短短的几句话,修鞋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些外貌描写,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生活艰辛的姑娘对待自己的工作却如此一丝不苟,这不得不让我们又增加了对她的一份敬意。   3)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   “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   这是对姑娘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姑娘的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姑娘不多的话语却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善良,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姑娘做事的认真和待人的热情。   分组读,齐读。   2、作者通过对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修鞋姑娘的善良热情,可是“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姑娘的呢?请同学们再读2——7自然段,找到表示“我”态度变化的词语。(读出相关句子,理解我的怀疑:从技术到人品)   3.小结:我从不放心姑娘的修鞋技术到对她产生同情,后来又担心她漫天要价,自始至终我对姑娘的态度都是怎样的?(板书:怀疑)   4.学习8——17段(付钱部分)   (1)过渡:在我对姑娘的将信将疑中鞋子终于被修好了。   引读: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引读)她只要了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2)她只要了六角钱,更出人意料的是——   (3)师:指名读第9——13自然段、   (4)老师:她没要我抵押的手表,只收了我三角钱,却说我给了她诚实和信任   (5)出示:(付钱部分)   A.分角色朗读。   B总结(板书:真诚、善良)   5.师: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是修鞋姑娘信任我,而我一直都在怀疑他,抵押那块表是出于尽快摆脱窘境,而不是对于这个姑娘的信任。   6.体会我的惭愧   引读“面对这样一个真诚善良的姑娘,我真……出示要求,让学生找描写“我”的句子,画出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如有点怀疑,不放心……同时写上自己的感受。   出示: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谁来读读这句话?这是作者的疑问,说出你的答案吧。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师:是啊,这么大的县城到哪去找呢?作者寻找的只是修鞋姑娘吗?(生说)(寻找的是真诚和信任)板书:信任   为了这份真诚和信任,第二天,在凛冽的寒风中,我走遍长街,望穿深巷,来寻找那位善良真诚的修鞋姑娘他在苦苦寻觅,发出了一声声的呼唤——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随机找同学读2-3人)   2.口语交际:作者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位修鞋姑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找到了,他又会对这位姑娘说些什么呢?   3.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寻忆寻   修鞋姑娘:自信坦然   诚实善良信任   我”:怀疑不放心决不还价蒙上阴影   紧张尴尬期待惭愧    【 篇三 】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文章笔触细腻,感情真挚而充溢,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强调读音引导   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物品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读,读出她的修鞋技术的娴熟和动作的利索。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对姑娘艰难困苦生活的写照),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六、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是的,县城非常的大,到哪儿去找啊!然而,我……作者仅仅是在寻找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2)学生回答。(寻找诚实、善良和信任。)   (3)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4)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寻找吧!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再次感悟修鞋姑娘的诚实、善良和信任感动了作者。(老师反复引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自己。)   七、作业超市,读写结合。   1、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2、想象篇: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八、教师总结。   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愿我们成为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到处寻找修鞋姑娘   我回忆修鞋姑娘为”我”修鞋   真诚、善良、信任人、理解人   继续寻找修鞋姑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锦集

【 可爱的小青蛙 】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 小熊请客 】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先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摆图形,整理4的乘法口诀,去验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与否,再与生活实践联系,进一步感知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及运用。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以及数学活动也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处于市郊,教学设施简陋,本班41名学生,一部分来自矿区,一部分来自农村。有少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有初步认识,并且能说出4的乘法口诀;而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还很陌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有一定困难。通过数、动手拼摆、交流、倾听,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小熊请客,故事引入。)在一片大森林中,住着一位好客的小熊,今天它又邀请了几位客人到家中做客,看,它在为客人准备什么?看了它串的红果,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4个红果串成一串。   师:根据小熊串的红果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串三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2:我想知道串六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3:串七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数一数,看看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请打开课本第20页,数一数2串红果有几个红果?3串呢?……9串呢?把答案直接填在这一页的表格中。(学生都在看图,数着,填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需要几个红果,各种答案都能在下面的表格中找到。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4812162024283236   (三)根据上表,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   师:请看书,注意编乘法口诀时,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答案,接着就相应地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如,1×4=4,相应的口诀是“一四得四”。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有错,要告诉同伴,由他自己订正。确信自己编的乘法口诀正确无误后,再读几遍,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探讨规律,交流记忆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师: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   生:(齐声)找规律,记口诀。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有助于记忆的规律?   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4。   生2:“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最熟悉,加1个4,就是“四六二十四”;减1个4,就是“四四十六”。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联系生活,说一说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4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找一找,说一说吧。   生1:一张课桌4条腿,我们组4张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条腿。   生2:我家养了3头猪,每头猪4条腿,“三四十二”,共12条腿。   生3:我们学校每层楼有4间教室,有5层,“四五二十”,共20间教室。   生4:我们每天上午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   生5:教室前面国旗一边有4个字,两边有8个字,“二四得八”。   ……   师:你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回家以后请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六)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第21页第1题。   (1)独立完成,完成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订正,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请一个学生汇报第1题的算式可以算出几个不同的结果(4个:12,18,20,24),再请4位同学到黑板来,每人写出其中一种结果的乘法算式。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好办法连算式。   生1:我是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生2:我没有想去计算,而是直连算式,连得很慢,都看花了眼。   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想到好的办法,事情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2.第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请先做完的两位学生到黑板来,每人计算4道算式,为全班提供反馈。   3.第3题。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算法。   生1:黄色小正方形有20个,4×5=20(个)。   生2:蓝色小正方形有16个,4×4=16(个)。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蓝色正方形比黄色的少4个,可以用减法算蓝色正方形的个数,20-4=16(个)。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   生2:我学会了记口诀有一定的方法。   生3: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生4:我们要帮助别人。   生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生6:要学会听别人的意见。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并告诉小组的同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点评〗   乘法口诀的教学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本课设计新颖,富有情趣,体现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 回家路上 】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22~23页:主题图、“数学游戏”、“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回家路上”主题图一幅,抢答卡片,“找新家”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齐背4的乘法口诀。   2、 听算   第一组:2×4,3×5,9×2,4×6,5×7   第二组:4×4,4×9,7×4,3×8,8×4   二、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呢!   三、交流信息。   1、 引导观察,同桌交流数学信息   请你仔细地观察图画,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同位的同学互相交流,等一下给大家汇报,好吗?开始!   2、 指名汇报,引导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发现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四、提问及解答。   1、 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指名提问,并指名回答,及时板书。   3、 你还有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写在课堂本上,并解答出来。   4、 展示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展示给大家看?   五、练习及游戏。   1、 抢答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既能发现问题,还能用乘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吗?要求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同位的同学说口诀。明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2、 看图填空   请打开书第23页,你是怎样看这幅图的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请把乘法算式写在书上。   3、 游戏:找新家。   瞧,动物们盖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他们都忙着往新家里搬呢,你能帮他们找到家门吗?   六、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小兔安家》教学设计

【 #教案# 导语】《小兔安家》的内容是通过解决具体的情境的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有关6、7、8、9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用乘法和除法来解答问题。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材P84—84,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培养数感和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投影、题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T: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小兔安家的情境中进一步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发现并利用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T:首先,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预设:图中左边有6只小兔,右边也有6只小兔(一共有12只小兔),还有4间房子。   T: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有12只小兔,4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PPT)   (板书: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学生齐读一遍完整的题目)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   T:要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实际上也就是要?   预设: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T:应该用什么方法算呢?(除法)怎样列式?   预设:12÷4=3(只) (板书)   T:想哪一句口诀?(三四十二)   T:这个算式在情境中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把12只兔子平均分到4间房子,每间房子分到3只。   T:刚才我们是自己观察图发现信息并提问解答,现在毕老师还有个问题,敢挑战吗?敢挑战的同学请坐直。   问题二   PPT:12只小兔,每间房子住6只,需要几间呢?   T: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预设:求12里面有几个6.   T:用什么方法来算?怎样列式呢?   预设:12÷6=2(间)   T:想哪一句口诀?   T: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把12只小兔按每间房子6只来分,需要2间房子。   (口答:需要2间房子)   T小结: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把12只小兔平均分,所以我们都用除法来算,这里用到的口诀是(三四十二),这里用到的口诀是(二六十二),它们的得数都是12,以后凡是算12除以几,我们都用得数是十二的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   3、填一填   T:根据刚才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经验,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个表格。能看懂吗?谁来解释一下?   预设:第一行表示的是有几间房子,第二行表示的是每间住几只小兔。   (1)类型一   T:刚才我们是横向观察,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列,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   预设:每间住几只小兔?   T:一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还能找到什么相关信息?   预设:有12只小兔(PPT)   T:谁能能将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会说的请起立。   预设:有12只小兔,2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   T:也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算?(除法)怎样列式?   预设:12÷2=6(只)(PPT)   T:和我们刚才解决的哪个问题类似呀?   板书:12÷2=6(只)   T:这个算式表示的是?   预设: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2间房子,每间住6只。   T:再观察第二列,你知道是解决什么问题吗?谁能说一说?   预设:有12只小兔,3间房子,平均每间住几只?   T:怎样列算式?我应该写在哪儿?   板书:12÷3=4(只)   T:这个算式表示的是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3间房子,每间住4只   T小结: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所以我们都用除法来算。并且都是用小兔的总数除以房子的间数。   (2)类型二   T:再观察第三列的数据,你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吗?   预设:有12只小兔,平均每间住3只,需要几间房子?   T:实际上是在求什么?(12里面有几个3)和哪边的问题类似?都是在把12只小兔按每间几只来分,求需要几间房子。怎样列式?   板书:12÷3=4(间)   T:观察最后一列,想一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有12只小兔,平均每间住2只,需要几间房子?   T:也是在求12里面有几个2?怎样列式?写在哪儿?   板书:12÷2=6(间)   T:12÷2=6(只)和12÷2=6(间)这两个算式一样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单位不一样   T小结:单位不一样,说明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一个是求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一个是求需要几间房子。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平均分,但我们都是用除法来算,并且都用到了得数是12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3)观察表格,找规律   T:接下来,请同学们整体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a、竖着看,把这一列的两个数2和6相乘,就是把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只数和房子的间数相乘,得到的都是小兔的总数12,说明我们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b、横着看,小兔总数都是12,房子间数越多,每间住的小兔的只数就越少,房子间数越少,每间住的小兔的只数就越多。(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   T:看似简单的表格里却藏了很多的小秘密,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4、解决问题   T:12只小兔,每间房子住5只,3间能住下吗?   (1)学生先在题单上算一算、比一比。想好的和同桌讨论,说一说你的想法。   (2)老师分别找几种不同的方法展示   预设1:3×5=15(只),12<15,所以3间房子能住下12只小兔。   预设2:12÷3=4(只),4<5,12只小兔住进3间房子,每间住4只就可以了,每间住5只肯定能住下。   预设3:12÷5=2(间)…2(只),12里面有几个5就需要几间房子,12里面能找到2个5,所以需要两间房子,还剩2只兔子,需要1间房子,所以3间房子能住下。   ○○○○○ ○○○○○ ○○   T:1个小圆圈表示1只小兔,有12只小兔就画12个圆圈,5只小兔住一间房,就5只一圈,一个大圈表示一间房,需要3间房,能住下。   T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的用乘法来算,   有的用除法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我们分析。所以,小朋友们要多动脑筋。   T: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教材P85练)   1、解决问题(教材P85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T:第一个问题是求什么?   预设:24里面有几个3   T:怎样列式,想哪一句口诀?   T:第二个问题是要把24怎么样呢?   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T:怎样列式,想哪一句口诀?   T:这里都是把24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并且都是用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   2、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教材P85第5题)   (1)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说一说。   (2)知道“每个盘子里放6只杯子,求有几个盘子”,只有一个数据,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杯子总共有18个   T: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从图中数一数,总共有18个。   预设2:观察表格的第一列,有2个盘子,每个盘子放9个杯子,2×9=18(个)   T:观察第二列,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去算?怎样列式?口诀?   预设:有18只杯子,每个盘子里放6只杯子,需要几个盘子?   T:第三列两个数都不知道,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想得数是18的口诀)   T: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1:总数都是18,横着看,盘子越多,每个盘子里放的杯子数越少。   预设2:竖着看,杯子的总数都是18,盘子数×每个盘子里放的杯子数=杯子的总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平均分 除法   (1)平均每间住几只小兔?   (2)需要几间房子?   12÷4=3(只)   12÷6=2(间)   12÷2=6(只)   12÷2=6(间)   12÷3=4(只)   12÷3=4(间)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生: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在草地上有兔子。(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生: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 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生:想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 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 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 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3只小兔。因为12÷4=3(只)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2间。因为12÷6=2(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④学生小组讨论   ⑤反馈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6只兔子,因为12÷2=6(只)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4只兔子,因为12÷3=4(只)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4间房子,因为12÷3=4(间)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6间房子,因为12÷2=6(间)   3、解释运用,开拓创新   师:同学们,小猴也要考考我们。它说:如果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3间够住吗?   生1:我觉得够住。因为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 ,5×3=15(只),3间就可以住15只小兔。小兔一共才12只,所以够住。   师:你们真棒!我相信,小兔们在大家的好建议下,一定能安排好住房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兔开门(练一练第1题)   2、小兔的礼物(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又一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找了钥匙。说说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3、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对口诀,说乘法除法算式   二、创情境   1、在森林里有一群小兔子,它们要搬新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请你根据图上信息,编一道应用题   3、独立做,然后讲题   4、汇报:学生列式讲题,说明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   5、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总数相同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问题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同。   6、出示书上表格,你能说出什么?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然后反馈。对数——找规律   三、仿型练习   课本第83页第三题   四、练习   1、课本第83页第四题   2、课本第83页第五题,反馈,说出你是怎么填的。   3、比赛:贴出12朵花,全班分三组,第一组派人分花,第二组列算式,第三组口答算式意义,每做对一次得10分,比一比哪组得分多   4、检测:内容见检测本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2年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 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 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 教育 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 方法 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 文化 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中心校和学校工作思路为依据,坚定“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这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来更新观念,促进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 教学方法 ,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这学期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理论杂志,坚持写好学习体会,要求每们教师每月在博客上至少发表一篇 读书心得 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校本教研讲实效。 第一、抓好校本教研,在中心校“一体两翼”思想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为主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作用。让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经验去 反思 。确立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科研的思想,通过一课多上、师徒同上等方式积累教学经验,推广成功的教学方法。 继续开展同组互助观课活动.由一、二名优秀教师与若干名教师组成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小组,针对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研究课堂教学过程。观课者带有明确的目标,凭借自身的一定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课后的反思、交流、研计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结合教研活动问题化、主题化和课题化,做好课题研究。各年级组要围绕各教研组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宣传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开展群众性研究工作。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这学期我们将根据我校特点,积极开展市级研究课题,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 总结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学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期末做好 工作总结 。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学生情况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重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进而遗忘很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只会模仿,不会举一反三,有点变化的题目就会变得束手无策。 教学目的: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数学理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对数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分式、数的乘方和开方的概念;中我他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能灵活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3.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的概念:了解区间的概念,能够利用区间的形式表示简单的数集。 教学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能体现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培养其 逻辑思维 的习惯。 教学 措施 :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号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3.搞好单元测试,对阶段性的考试进行分析。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努力确保人生安全无隐患;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以拓展 兴趣 爱好 为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实现建设精品化矿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 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二)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面对当今教育教学需要,今年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个转变,一个认清”,即转变工作角色,认清工作形势。为此,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警惕“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 思维方式 ,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潮中。 (三)实事求是,重建 职业规划 。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将三年发展目标逐年、逐月进行分解,让自己对职业成长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随着目标的攀升与实现,努力实现因能择岗、因长择业,因绩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把目标植根脑中、牢记心中、常念口中,从而使自己目标明确,不断鞭策自己,并力争做到三月一回顾、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确保目标不流于形式,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三、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学习是历史使命,是时代要求,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忽视学习就是忽视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行为贯穿个人工作的始终,要通过学习达到“身强体健”。因此,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一直是我国国家企业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更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更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社会。 (二)强化岗位技能学习。 岗位技能是教育者发展的生命线。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起步必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岗位技术水平。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队班领导对自己工作的安排,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熟悉队班内各项 规章制度 。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补习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课本第11章至第20章的10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 学习态度 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 学习方法 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12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 ★ 2022年数学教师教学计划五篇 ★ 2022年最新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21年春季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202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 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总复习答案

嗯 。。。。

急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上的总复习的答案

我不只道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总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一、填空。第1题2分,其余每题1分,共22% 1、2—公顷=_____公顷____平方米 2—小时=_____小时_____分 2、120千克的—是_____千克 72公顷比_____公顷少— 3、30:( )=——=( )÷—=1—=( )% 4、在()里填“>、<或=” 1—÷—( )1— 1—÷—( )1—÷— 1—( )1—×— 2—:—( )2—×1— 5、某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女生多占全班人数的——。 6、一个圆的半径2厘米,这个圆的周长_____厘米,面积_____平方厘米。 7、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_____。 8、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_____吨。 9、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量得长方形宽3厘米,这个长方形长_____厘米,这个圆的面积 _____平方厘米。 10、在边长4厘米圆内,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_____平方厘米。 11、一个比,如果将前项增加30%,后项必须加上3,比值才能不变。这个比的后项是_____。 二、判断。5% 1、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2、男生比女生多25%,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25%。( ) 3、周长相等的圆和正方形,面积相比,圆的面积大。( ) 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 5、某工人生产102个零件,经检验有100个合格,合格率为100%。( ) 三、选择。4% 1、甲、乙两件商品,甲比乙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比甲便宜— B、甲比乙贵的相当于甲的— C、乙比甲便宜的相当于乙的— D、乙比甲便宜的相当于甲的— 2、一根绳长—米,剪去它的—,还剩这根绳的( ) A、— B、— 米 C、— D、— 3、一种商品先涨价—,再降价10%,现价与原价相比( ) A、贵 B、便宜 C、一样 D、无法确定 4、一个半圆的周长10.28厘米,这个半圆的直径( )厘米 A、2 B、4 C、6 D、8 四、计算。34% 1、直接写得数。4% —×3.2= —-0.6= 4.8÷1—= 0.8÷—= 8.5×—= —+0.5= 0.28÷0.21= —+5÷7= 2、用简便方法计算。8% 5—-5.3+4—-2.7 3—÷—+5—×1— 4.7×—-0.125+12.5%×6.3 79—×— 3、解方程。4% 2X-—=0.54 8X=17.6-—X 4、用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计9分) 8—+5.6×1— 1.5×—+2.1÷— (4-3.5×—)÷1— 5、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答。(每题3分,计6分) (1)25个—相加的和比什么数 (2)2—减去什么数的40%, 多4—?正好等于2—的一半? 6、已知下图三角形面积2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3%五、应用题。35% 1、一套西服原价480元,因季节调价,降价—出售,现在这套西服卖多少元?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240米,比剩下的少—,这条公路还剩多少米未修?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修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30天完成;乙队先修几天后,甲队再用8天就能正好修完? 4、红星小学,五、六年级共有785名学生,其中五年级学生数相当于六年级的—,红星小学六年级有多少名学生? 5、甲、乙两桶汽油同样多,从甲桶倒—到乙桶,这时乙桶有汽油30.4千克,甲桶原有汽油多少千克? 6、快、慢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还相距全程的—,照这样的速度,两车还要经过几小时才能相遇? 7、某工地想用甲乙两辆汽车一次将一堆货物运走,而甲乙两车的运载总量为9.18吨;如甲车多装—或乙车多装—就能一次全部运走,甲车的运栽量是多少吨?小学数学六年级期末试卷 【打印】【时间:2005-5-23】【关闭】 小学数学六年级期末试卷(A卷)一、填空。(6,10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1、一百零五万八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万。 2、20.08千米=( )千米( )米 3、3时45分写成分数是( )时,写成小数是( )时。 4、 的分数单位是( ),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把340分解质因数应写成340=( )。 6、10以内所有质数的平均数是( )。 7、7==( )% 8、8.4:的比值是( )。 9、( )米的与6米的相等。 10、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的4倍,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周长是61.68厘米,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 )。(π取3.14)。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4分) 1、一个自然数没有比它本身再大的约数。( ) 2、97是100以内最大的质数。( ) 3、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乘数是,积与被乘数的比是4:5。( ) 4、任何一个圆柱体的体积都比圆锥体多2倍。( )三、选择题。把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4分) 1、一桶油5千克,先用去全部的,再用去千克,一共用去( )。 A、千克 B、千克 C、4千克 2、用4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 A、16平方分米 B、18平方分米 C、24平方分米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简算过程)(6分) 1、 2、1.25×25×0.4×8 五、脱式计算。(20分) 1、205×32-656 2、2975÷125+26×3.5 3、 4、(2-1.25×)×( 5、 六、求下面图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5分)七、列式计算。(8分) 1、560的40%比它的多多少? 2、一个数的15%比12.8多,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八、应用题。(35分) 1、机床厂第一季度生产机床570台,比计划多生产90台,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 2、一项工程,甲队独干3天完成总工程的,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工程的,需要多少天? 3、A、B两地相距32千米,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和甲的速度之比是 3:5,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上底和高都是2.4分米,下底长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5、原来做一套校服需要78元,现在每套提价12元,原来60套校服的钱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6、张老师借来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0%,第二天看的比全书的少14页,两天共看了70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7、一个圆柱形玻璃缸,底面半径2分米,里面盛有1.5分米深的水,将一块不规则的铁放入这缸水中,水面上升0.5分米,这块铁的体积是多少?小学数学六年级期末试卷 (B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9分) 1、100个亿,5个千万,4个十万组成的数写作(),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 2、升=( )升( )毫升 3.45时=( )时( )分 3、先把8.05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 ) 4、在9、10和18三个数中,( )能被( )整除,( )和( )互质。 5、18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6、a和b都是自然数,如果>,那么,a和b相比,( )大。 7、如果把甲数的给乙数,这时甲、乙两个数恰好相等,原来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8、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比是男生人数少( )%。 9、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 )。 10、把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菜地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图上面积是(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4分) 1、能被2整除的数一定不能被3整除。( ) 2、把12.5米:千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10( )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2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是6立方厘米。( ) 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60%。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4分) 1、已知把3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可以得出() ①每份是3米的 ②每份是米 ③每份是3米的 ④每份是1米的 2、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是4,可以确定( )。 ①甲数一定能被乙数整除 ②乙数一定能被甲数除尽 ③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1 ④甲数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简单过程)(6分) 1、 2、五、脱式计算。(20分) 1、98×102-6999 2、0.4÷2.5+0.07×50 3、 4、六、下图中的排水管,外直径30厘米,管壁厚3厘米,管长4米,求排水管的体积。(4分) 七、列式计算。(8分) 1、13.6减去9.4的差,除以,商是多少? 2、3.1比一个数的少1.6,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八、应用题。(35分) 1、李明把5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取回本息537.35元,求年利率。 2、果园里的苹果树比梨树多16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 3、一辆汽车从东城开往西城,前3小时每小时行41千米,后4小时共行22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建筑队用480块方砖可以铺地15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学校的电化教室地面是120平方米,需要购买多少块方砖?(用比例方法解) 5、用铁皮焊一只底面边长都是25厘米,高4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水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6、(1)求三个植树队共有多少人。把数据填入表内。 (2)求三个队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把得数填入表内。 7、上学期红光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180人,这学期男生人数增加了16%,女生人数减少6人,这学期全年级共有学生186人,上学期六年级有男生有多少人? 期末试卷答案(A) 一、 1、1058000 105.82、20803、3.754、415、2×2×5×176、4.257、7 497008、 9、4.510、3 二、1、√ 2、√ 3、√ 4、× 三、1、B 2、A B 四、1、 2、100 五、1、5904 2、114.8 3、 4、 5、 六、29.07 七、1、84 2、104 八、1、18.75% 2、12 3、20 4、7.6 5、52 6、120 7、6.28 期末试卷答案(B) 一、1、10050400000 101亿2、2 375 3 273、0.8054、19 9 9 105、3 1266、b7、4:58、 209、50.24立方分米10、12平方厘米 二、1、× 2、√ 3、× 4、√ 三、1、②③④ 2、②③ 四、12.9 100 五、1、2997 2、3.66 3、 4、 5、2 六、101736 七、1、3 2、 八、1、7.47% 2、560 3、49 4、3840 5、4625 6、120 20 7、75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w

六年级上册数学总结 北师大版400字

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学习数学需要积极的动脑思考,数学是灵活性的,关键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我想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 首先,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其次,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引导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

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案怎么找不到啊?

乱来

求安徽八年级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还有政治历史哦八年级复习资料~ 历史【北师大版】

一、 疆域与人口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纬度位置:中纬度、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2.领土面积: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东部濒临四海一洋(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太平洋)3.邻国:陆上相邻14个;隔海相望6个4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5.行政区划(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详细见附件一)6.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腾冲,黑河连线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7.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最多。少数民族55个,壮族人口最多。明确五个民族自治区中的主要民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西藏自治区:藏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二、自然环境1.我国地势特点: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2.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三级阶梯界线)、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等的分布(注意地形区之间的关系: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见附件二)3.四大高原的特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内蒙古高原:辽阔平坦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4.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影响我国的的夏季风包括: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5.冬季: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因素是决定因素,冬季风加剧了南北的温差。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6. 中国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见附件三)7.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800mm等降水量;湿润和半湿润;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划分我国的北方和南方8.河流和湖泊(附件四)u2022 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u2022 塔里木河为最大的内流9.黄河的奉献1.提供灌溉水源 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2.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和中游3.旅游资源黄河的忧患黄河上游的凌汛,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三、自然资源1.土地:耕地 放牧;矿产:冶炼 发电;森林:造纸 木材;水能:发电 灌溉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和 盆地地区。(水田和旱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 400 mm的 西部内陆 地区。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地区(空间)分布: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季节(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中线工程:北京、天津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 四、经济发展1.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铁路:五纵: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三横: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3. 农作物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 (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南甘北甜)棉花:三大棉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4.四大牧区:新疆山地牧区(新疆细毛羊),青藏高寒牧区(牦牛(西藏、青海)),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区(内蒙三河马)5.工业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纺织、造纸工业等重工业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 :能源加工、木材加工、钢铁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6. 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综合性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轻工业区)五.北京1.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2.北京的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3.北京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海淀区的山水、园林、古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怡园,静茗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5.海淀区人口增长的特点机械增长为主,城镇人口增长为主6. 四大功能区(北部城市新区,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现代服务区)中,东部和北部两个科技核心区是发展的重点。六.台湾1.台湾的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最多的地区:火烧寮。2.台湾的资源: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丰富       西部平原盛产稻米----海上米仓       盛产甘蔗------东方甜岛       著名树种:樟树---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背风坡气候条件适宜晒盐    -----东南盐库3.台湾经济:20世纪60年代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七.新疆1.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主要地形区(附件五)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色产品:棉花、甜菜和各种瓜果4.新疆的牧场---山地牧场5.少数民族:维吾尔族6.能源开发:西气东输经过的区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附件六)八.珠江三角洲1. 独特的经济模式:前店后厂(优势互补)“店”:港澳地区“厂”:珠江三角洲地区本区的加工企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工业属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能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九.西双版纳1.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云南省),它处在横断山脉的南端,澜沧江穿过本区,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2.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3.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4.泼水节:傣族十.黄土高原1. 黄土高原上的景观(图):黄土塬、梁、峁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过渡砍伐、开垦、放牧、开矿、修路十一 长江流域1.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中游:河面展宽,泥沙淤积,易造成洪涝灾害(原因)3.下游:江阔水深4.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南北支流汇入多 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 5 . 十二 走向世界的中国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因地制宜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2.世界中求发展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中国要发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附件一: 省市名称 简称 省市名称 简称北京市 京 湖南省 湘天津市 津 湖北省 鄂上海市 沪 广东省 粤重庆市 渝 海南省 琼河北省 冀 四川省 川或蜀山西省 晋 贵州省 贵或黔辽宁省 辽 云南省 云或滇吉林省 吉 陕西省 陕或秦河南省 豫 甘肃省 甘或陇江苏省 苏 青海省 青浙江省 浙 台湾省 台安徽省 皖 西藏自治区 藏福建省 闽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江西省 赣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山东省 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黑龙江省 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附件三:附件四:一、 疆域与人口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纬度位置:中纬度、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2.领土面积: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东部濒临四海一洋(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太平洋)3.邻国:陆上相邻14个;隔海相望6个4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最东端在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5.行政区划(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详细见附件一)6.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腾冲,黑河连线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7.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最多。少数民族55个,壮族人口最多。明确五个民族自治区中的主要民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西藏自治区:藏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二、自然环境1.我国地势特点: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2.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三级阶梯界线)、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等的分布(注意地形区之间的关系: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见附件二)3.四大高原的特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内蒙古高原:辽阔平坦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4.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影响我国的的夏季风包括: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5.冬季: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因素是决定因素,冬季风加剧了南北的温差。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6. 中国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见附件三)7.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800mm等降水量;湿润和半湿润;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划分我国的北方和南方8.河流和湖泊(附件四)u2022 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u2022 塔里木河为最大的内流9.黄河的奉献1.提供灌溉水源 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2.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和中游3.旅游资源黄河的忧患黄河上游的凌汛,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三、自然资源1.土地:耕地 放牧;矿产:冶炼 发电;森林:造纸 木材;水能:发电 灌溉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和 盆地地区。(水田和旱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 400 mm的 西部内陆 地区。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地区(空间)分布: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季节(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中线工程:北京、天津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 四、经济发展1.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铁路:五纵: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三横: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3. 农作物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 (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南甘北甜)棉花:三大棉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4.四大牧区:新疆山地牧区(新疆细毛羊),青藏高寒牧区(牦牛(西藏、青海)),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区(内蒙三河马)5.工业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纺织、造纸工业等重工业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 :能源加工、木材加工、钢铁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6. 辽中南工业区(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综合性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轻工业区)五.北京1.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2.北京的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3.北京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海淀区的山水、园林、古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怡园,静茗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5.海淀区人口增长的特点机械增长为主,城镇人口增长为主6. 四大功能区(北部城市新区,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现代服务区)中,东部和北部两个科技核心区是发展的重点。六.台湾1.台湾的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最多的地区:火烧寮。2.台湾的资源: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丰富       西部平原盛产稻米----海上米仓       盛产甘蔗------东方甜岛       著名树种:樟树---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背风坡气候条件适宜晒盐    -----东南盐库3.台湾经济:20世纪60年代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七.新疆1. .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主要地形区(附件五)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色产品:棉花、甜菜和各种瓜果4.新疆的牧场---山地牧场5.少数民族:维吾尔族6.能源开发:西气东输经过的区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附件六)八.珠江三角洲1. 独特的经济模式:前店后厂(优势互补)“店”:港澳地区“厂”:珠江三角洲地区本区的加工企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工业属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能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九.西双版纳1.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云南省),它处在横断山脉的南端,澜沧江穿过本区,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2.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3.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4.泼水节:傣族十.黄土高原1. 黄土高原上的景观(图):黄土塬、梁、峁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过渡砍伐、开垦、放牧、开矿、修路十一 长江流域1.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中游:河面展宽,泥沙淤积,易造成洪涝灾害(原因)3.下游:江阔水深4.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南北支流汇入多 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 5 . 十二 走向世界的中国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因地制宜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2.世界中求发展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中国要发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附件一: 省市名称 简称 省市名称 简称北京市 京 湖南省 湘天津市 津 湖北省 鄂上海市 沪 广东省 粤重庆市 渝 海南省 琼河北省 冀 四川省 川或蜀山西省 晋 贵州省 贵或黔辽宁省 辽 云南省 云或滇吉林省 吉 陕西省 陕或秦河南省 豫 甘肃省 甘或陇江苏省 苏 青海省 青浙江省 浙 台湾省 台安徽省 皖 西藏自治区 藏福建省 闽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江西省 赣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山东省 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黑龙江省 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附件三:附件四:

八年级上北师大版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P23 4、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6、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7、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8、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9、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1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P107 1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 13、

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期知识点整理第六章一.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F点会聚,F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u<f 正大 放大 虚像三.常用透镜1.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意事项:幻灯片就倒着放。2.照相机 成像物点: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放大镜 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四.眼睛从成像的角度讲,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明视距离:在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近视眼:明视距离小于25cm,可配戴凹透镜得到矫正。远视眼:明视距离大于25cm,可配戴凸透镜得到矫正。眼镜的度数=1/f×100(f必须用m做单位。)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用弹簧测力计)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二.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 g取9.8N/kg,表示:1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9.8N。三.摩擦力1.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 使接触面变得粗糙;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变得光滑。四.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方向相同:F=F1+F2方向相反:F=F1-F2 (F1>F2)五.二力平衡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4.受平衡力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六.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2.物体操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第八章一.压力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3.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4.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二.压强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4.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5.增大压强的方法: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6.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三.液体内部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在液体内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3)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工式:P=4.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连通器的应用:下水道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等。四.大气压强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3.1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1.01×105Pa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2m,大气压约下降133Pa(1mm水银柱)〕 ②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③大气压还与天气,温度等条件有关。5.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我也在找

急求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历史的复习资料!不要太复杂,要全部内容都有~

1840-19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几个条约,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亲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911-1949 北伐战争,国内革命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建国后,新宪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文革,卫星,核弹,原子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区,香港问题,和平统一外国古代史,原始人类,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雅典的民主,战争,马克菠萝来华,文化悲剧作家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般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 #教案# 导语】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本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 准备了以下教案,供大家参考! 篇一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认识长方体。   2、教会学生用纸壳动手做长方体。   3、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   四、课前准备 :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教法学法 实践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出示图。这些你看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什么图形?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   老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3、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的奥秘。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4、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边)   老师讲述: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 3)再请同学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个点)   老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老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5、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师: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   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你们有信心吗?   (2)生采用自学、小组讨论,同桌探讨等形式,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顶点有什么特点?(8个)棱有什么特点?(12条,怎样数不容易遗漏?相等的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面有怎样的特征呢?(6个面。是长方形,面的大小关系怎样?)   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面积相等,形状相同)   (4)投影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9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9厘米;另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它们可以做长方体相对的面吗?   6、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长方体的棱分组的话,你会怎样分?生思考并试着分一分。   (2)揭示概念: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和长度分别称之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宽、高各有几条呢?(生试说)   (4)生试着指出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5)(变换长方体的摆法)现在它的长、宽、高呢?   (6)小结:虽然是同一个长方体,但摆法变了,长、宽、高也就随着发生变化。   (7)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   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7、完成P19做一做   (1)做一个长方体   (2)观察并回答   总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去动手做个长方体,下节课带来进行展示。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题在线解答,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页“长方体的认识”第四题,求解!

(18+15)*4=132 (180-132)/4=1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 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骨的成分和特性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第16章 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微生物: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3、胚胎发育的过程: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植物的无性生殖: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2、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动物不是腔肠动物的是 ( ) A、珊瑚虫 B、水螅 C、海葵 D、涡虫 2蛔虫是寄生生活,那么它的什么器官和此相适应,比较发达的是 ( )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生殖器官 D、消化器官 3 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 ①用气管呼吸 ②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 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河蚌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5 下列几种常见的鱼属于海洋鱼的是 ( ) A鲤鱼 B草鱼 C鲢鱼 D带鱼 6 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C鲢鱼、草鱼、鲫鱼、青鱼 D.草鱼、青鱼、鲤鱼、鳙鱼 7鱼的呼吸器官是: ( ) A.鼻孔; B.鳃; C.口; D.鳔。 8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 A.干燥的皮鞋上;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9 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 ) A、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B、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 C、青蛙皮肤具有斑纹,适于观赏 D、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0. 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 ( ) A、用肺呼吸 B、能在地上爬行 C、卵生 D、体内受精 11 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 A、蜥蜴 B、扬子鳄 C、马门溪龙 D、蛇 12 家鸽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鸟,它适于飞行的外形特点是: ( ) A.扁圆形; B.流线型; C.长柱形; D.扇形; 13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作用是 (  ) A.伪装 B.保护 C.防御 D.保温 14下列动物的犬齿发达的是 ( ) A家兔 B家猪 C牛 D虎 15下列动物属于胎生哺乳的是 ( ) A鲤鱼 B娃娃鱼 C鸡 D 猪 16对动物“尝试与错误”的行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动物学习行为 B. “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C. “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D.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17动物具有“学习行为”,有利于 ( ) A、寻找食物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适应复杂的环境 18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 (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徙行为 D、生殖行为 19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的是: ( )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 20麻雀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在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的运动,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原因是 ( ) A、通过“剿灭麻雀”的运动,麻雀数量急剧减少,濒于灭绝 B、因为麻雀数量减少,其它鸟也减少了 C、麻雀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D、农作物产量增加,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 2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进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密封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22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23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有可能 24*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之处是 ( ) A.两者都有果实 B.两者都有种子 C.两者都有花 D.两者都没有真正的根 25鲸不属于鱼类的主要原因是 ( ) A.鲸不是通过卵生,而是通过胎生来繁殖后代 B.鲸的体表光滑,没有鳞片 C.鲸没有鳍辅助游泳 D.鲸没有鳃盖和鳃丝 二、填空题:(本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6、蚯蚓:运动靠体壁发达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配合完成;呼吸依靠____________来完成。 27、大多数的鱼的体型呈 型,体表覆盖 ,并且能分泌粘液,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8、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_______中,用_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用__________呼吸,兼用 呼吸。 2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30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 ,还有有机物。 31、生物多样性包括 、 、 。 3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两大特点是 ; 。 三、识图分析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3、二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脚被炸弹炸掉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信鸽的身体呈 ,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的 。前肢变成 。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 ,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 (填 “正羽”或“绒羽” (3)观察信鸽的骨骼,可以发现 很突出,长骨 (填“中空”或“实心”) (4)信鸽 的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发达, 体温 。 (5)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 a是   ,b是  ,c是  。 (6)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34根据右图回答: (1)图中①是 ,④是 。 (2)图中⑤是 。它的作用是减少运动时①和④接触面的 。 (3)图中③是 ,内有少量的滑液,起着 作用。 四、实验探究(35题每小题2分,36题每空2分,共10分) 35、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 ) A 先天行为     B条件反射     C 本能      D学习行为 (2).小鸭④、⑤、⑥被称为: ( ) A 实验模型   B 对照组    C 实验组    D 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样 ( ) A 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 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 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 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36甲乙丙三瓶牛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封闭,丙瓶敞开。甲瓶加热至100摄氏度后再冷却,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可以变成酸奶的是 ,最不容易酸败的 是 。 一单选题: 1 D 2 C 3 C 4 B 5 D 6 B 7 B 8 C 9 B 10 D 11 B 12 B 13 D 14 D 15 D 16 C 17 D 18 C 19 C 20 C 21 C 22 A 23 C 24 B 25 A 二、填空题: 26. 肌肉 刚毛 湿润的体壁 27. 流线型、鳞片 28. 水 鳃 肺 皮肤 29. .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30. 水分;适宜的温度 31. 种类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三、识图分析题 33(1)流线型,空气的阻力,翼 (2)扇形,正羽 (3)胸骨,中空 (4),胸部,高而恒定 (5)气管, 气囊, 肺, (6)肺, 气囊

八年级上历史北师大版复习提纲!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第3课 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第7课 戊戌变法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第8课 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9课 新文化运动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1课 北伐战争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2.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时 间 行 动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名称 地 位 指挥者 党派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第16课 血肉筑长城1.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2.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战役名称 时 间 歼敌人数 结 果 意义辽沈战役 1948.9——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步队,根本上扭转了全国的力量对比局势.淮海战役 1948.11一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一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 第17课 内战烽火1.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2.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1.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3.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粤教版政治和北师大版历史的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珍爱生命 5.1 生命宝贵 一、生命世界美丽神奇。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 (1)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2)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存在的可能。(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三、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呢?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善待其他生命 5.2 人生多彩 一、探索人生的意义: 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呢?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2)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3)劳动创造同时也是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今天我们的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造。 5.3 青春闪光 一、青春的节拍 1、(1)青春是生命活力的象征。(2)青春期是人生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阶段。 2、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 因为青春是人生的朝阳期、人生的转折期、人生事业的奠基期。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把握青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青春,把握青春的美好时光,让自己的青春更加鲜艳美丽。 二、珍惜青春: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青春? (1)树立奉献意识;(2)努力充实自己;(3)珍惜时间;(4)从生活小事做起。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1直面挫折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问题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1)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二、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因爱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1)我们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一旦遇到挫折,就不至于惊慌失措。 (2)一个人经受些挫折,并不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4、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应对挫折的方法是怎样的? (1)冷静对待;(2)自我疏导;(3)请求帮助;(4)精神升华。 6.2 磨砺意志 一、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 (1)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 (2)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 (3)优良的意志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4)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5)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地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 二、磨砺坚强意志: 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1)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6.3 自立自强 一、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 自立: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能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 自立自强的关系如何?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 △自强不息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二、学会自立:怎样学会自立? (1)自立精神和能力需在生活中培养(2)克服依赖心理(3)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生活。 三、培养自强精神: 如何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2)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急急 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3)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P4

七、八年级上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去“豆丁网”中搜索即可。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教案怎么设计读写结合

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例如,课文中有一个省略号,对于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抓住这个符号,让孩子也来当当小诗人,充分展开想象。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想象,同时又深化了主题。3.从典型段落入手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 (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 的形式>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他能用 或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正比线段 4.2 平行线段成比例 4.3 形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一. 线段的比 ※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 ※2.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 若ad=bc, 则 二. 黄金分割 ※1.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 ¤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 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1 // l2 // l3,则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 投影 5.2 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 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 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15.扇形面积S=π(R^2-r^2) 5.圆锥侧面积S=πrl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 (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 的形式> ②公式法 (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他能用 或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3.2 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概率的求法: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2)、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树状图法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1 成正比线段 4.2 平行线段成比例 4.3 形似多边形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8 图形的位似 一. 线段的比 ※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 . ※2.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 若ad=bc, 则 二. 黄金分割 ※1.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 相似多边形 ¤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两角对应相等;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a. 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b.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1 // l2 // l3,则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5.1 投影 5.2 视图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6.1 反比例函数 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花》课件【三篇】

【 篇一 】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生自主讨论交流。   2、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八)板书设计   三、教学设计说明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纯朴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在“城乡共话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学这样的名篇,如何演绎文本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搜集大量歌颂母爱的诗文图画、名人典故及经典乐曲,借助多媒体演示,达到图文并茂,声情俱备的效果,从而淋漓尽致地演绎文本的主题,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然而我在设计本案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假如在一个山区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该如何去教学新教材,如何去实践新课改?   我来自永嘉瓯北,据我所知,永嘉山区有的学校连幻灯机与录音机都还难以配齐,他们哪有条件用鼠标去点击新课程?那他们该如何实践新课改?带着这个困惑,在上学期的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尽量尝试用一支粉笔去演绎新课程,那次教学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事后反映较好。   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也不刻求形式与教学手段上的标新立异,而更求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力求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读感知法与合作探究法,分三个环节——①初读感知,②美读探究,③拓展抒写,来演绎文本。在这些环节中   (一)返朴归真,以诵读为主。   以上三个环节,基本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在山区学校,由于其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   我想,新课改最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学手段与设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设计中尽量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还学生朗读、思考、探究、体验、发言的主动权。尤其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和“拓展深化,抒写真情”两个环节,比如问题设计:①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妈妈,一个问题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品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答案也不求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在品读中体会出来,并说出理由即可,所以板书设计中也不书写统一答案,而以省略号代替。②真情表达“假如我变成了”句式写话,既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旨在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读他想读的,说他想说的,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与情感体验中,去解读文本,而不把老师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体会、探究,全方位“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效,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赐教。    【 篇二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作业:   1、收集资料,了解泰戈尔,阅读《新月集》。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3、实践活动:为亲人洗一次脚,后进行片断描写(心理描写或外貌描写)。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    【 篇三 】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方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图片,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棠渝戟穗榨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闲情逸致不无遗憾肃然起敬无所顾忌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歪歪斜斜皱皱巴巴枯涸龟裂刀戟般凛凛叉开(什么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30道应用题(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含答案)(简单些)

t345

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和数学,英语复习资料,不要很枯燥的。

自己上书店买啊

求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北师大版)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0;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三、 应用举例(略) 四、 数式综合运算(略) 第三章 统计初步 ★重点★ ☆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 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 、 、…、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 、…、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三、 应用举例(略) 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 内容提要☆ 一、 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 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 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四、 应用举例(略) 第五章 方程(组) ★重点★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的有关应用题(特别是行程、工程问题) ☆ 内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c(c<0) ⑷(传递性)a>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⑵ ⑶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 应用举例(略)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内容提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 1.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0) 或y/x=k。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 2. 一次函数 ⑴定义:y=kx+b(k≠0) ⑵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⑶性质:①k>0,…②k<0,… ⑷图象的四种情况: 3. 二次函数 ⑴定义: 特殊地, 都是二次函数。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 用配方法变为 ,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⑶性质: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 4.反比例函数 ⑴定义: 或xy=k(k≠0)。 ⑵图象:双曲线(两支)—用描点法画出。 ⑶性质:①k>0时,图象位于…,y随x…;②k<0时,图象位于…,y随x…;③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点的坐标。如下图: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的符号。 六、应用举例(略)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α cosα tgα / ctgα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第十章 圆 ★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 内容提要☆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 (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 、 等) 六、 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 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 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4、8;6、3等分 九、 基本图形 十、 重要辅助线 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 6.两圆相交公共弦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植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家具、造纸等。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观察图,提出问题。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1)、学生独立探究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交流。2、汇报方法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教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指几名学生讲一讲,同桌练习讲一讲。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左面有8朵花,右面有7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怎样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学生汇报。2、解决问题师: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蝴蝶和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和蜻蜓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进行反馈。3、试一试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4、看谁算得快:8+3 8+4 8+5 8+6 8+7 8+8 8+9 学生自做,说说有什么窍门5、师:花丛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6、购买食品。  师:我们经常会到超市购买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7、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8、计算小能手5+6= 13+5= 9+9=u2022 6+9= 6+6= 3+9=u2022 8+7= 4+7= 8+8=u2022 9+7= 7+6= 2+9=u2022 学生自己做,集体反馈9、看谁写得多8+()=()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创设情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生动、有趣。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小学文言文北师大版

1.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四年级下册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五年级上册5、《浙江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五年级下册7、《叶公好龙》 (汉) 《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六年级上册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六年级下册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 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2.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四年级下册 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五年级上册 5、《浙江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五年级下册 7、《叶公好龙》 (汉) 《新序》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六年级上册 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六年级下册 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 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文 小学各年级古诗、文 古诗和古文 山 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 朗 月 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锄 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长歌行 汉乐府(民间诗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字经(节选)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成竿斜。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画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华 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赠 花 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竹 里 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成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 4.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古文 北师大版 有很多哦 1【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江南 【内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作品】:敕勒歌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年代】:唐五代 【作者】:骆宾王 【作品】:咏鹅 【内容】: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年代】:唐五代 【作者】:贺知章 【作品】:咏柳 【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之涣 【作品】:登鹳雀楼 【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春晓 【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翰 【作品】:凉州词 【内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出塞 【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昌龄 【作品】:芙蓉楼送别辛渐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鹿柴 【内容】: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内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维 【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内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朗月行 【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7【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赠汪伦 【内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早发白帝城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望天门山 【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年代】:唐五代 【作者】:高适 【作品】:别董大 【内容】: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春夜喜雨 【内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 【内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内容】: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游子吟 【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年代】:唐五代 【作者】:柳宗元 【作品】:江雪 【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年代】:唐五代 【作者】:贾岛 【作品】:寻隐者不遇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年代】:唐五代 【作者】:张继 【作品】:枫桥夜泊 【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年代】:唐 【作者】:张志和 【作品】:渔歌子 【内容】: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 5.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古诗、文言文帮收集下~说名就行 古诗: 登鹳雀楼 锄禾 长歌行 早发白帝城 鸟鸣涧 暮江吟 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房兵曹胡马 马诗 浪淘沙 饮湖上初晴后雨 蜂 秋浦歌(其十四) 登飞来峰 题西林壁 夜雨寄北 枫桥夜泊 凉州词 浪淘沙 十五从军征 出塞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文言文: 拔苗助长 画龙点睛 精卫填海 南辕北辙 女娲补天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大禹治水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东施效颦 楚王好细腰 螳螂捕蝉 矛与盾 鹬蚌相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学好玩课程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学好玩课程特点呈现形式新颖独特,借助观察,猜想,探究等手段,来渗透数学思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凸显数学好玩的特性。数学好玩旨在让学生能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目前,从高年级一线教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实际来看,并没有把数学好玩落到实处,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尤其对滴水实验,密铺,设计秋游方案,象征性长跑,反弹高度,绘制校园平面图等这样的内容,出现教学忽视的现象。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对其编写意图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势在必行,通过探索每一个板块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数学综合实践内容,可以正确树立和把握教学目标,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如在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栏目中,教学内容为设计秋游方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其实践能力。这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设计了秋游情境后,通过学生对话,讨论,提问呈现活动任务方式。教材中,设计了四个部分,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四个部分分别为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安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的内容众多,如如何把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及环节目标。如何预设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何创新设计练习,以及如何应对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设计,实现数学好玩的目标。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综合与实践与其他内容中各自的典型课教学设计为研究切入点,以同一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为着力点,通过对典型课例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探索出数学好玩中综合与实践与其他内容各自的教学基本思路,基本模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突出数学好玩这一板块的教学特色。如在设计秋游方案时,教师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跟日常生活的联系。如去在景区前,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分工等活动中能够合理地评价活动设计方案,过程等,从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为了提高这一板块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从本地出发,来设计一些景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一年级学生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复习准备呢?我整理了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   1.看图填数(每空1分,共30分)   ( ) ( ) ( )   2. 10个一是( ),( )个十是100。   3.一包练习本有10本,5包再加上6本共是( )本。   4. 最大的两位数是( ), 最小的两位数是( )。   5. 59的相邻数是( )和( )。   6.一个数里面有7个一、4个十,这个数是( )。   7.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5的数是( ),它前面的数是( )   8.55这个数,第一个“5”在( )位上,表示( )个( ),第二个“5”在( )位上,表示( )个( )。   9.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出一个(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能拼出一个( ),也可能拼出一个( )。   10.小明和姐姐写毛笔字。小明写了20个,姐姐比他多写了9个,姐姐写了( )个字。   11.将18、 49、100、70、85、9、6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   二、计算。   1.口算。(每小题1分,共20分)   34-4= 10+9= 15-9= 9+7=   87-7= 70+6= 10-5= 11-7=   14-6= 18-9= 25-5= 40+7=   43-40= 50+8= 15-6= 11-7=   13-8= 12-9= 89-9= 5+70=   2.计算。(每小题1分,共9分)   15-6+30= 18-8+30= 14-7+10=   9+9-10= 78-70+5= 56-6+2=   89-9+10= 16-9+40= 11-6+80=   3. 在 内填上“>”“<”或“=”。(每小题1分,共9分)   17-7 7 78-8 70 13-6 6+10   65-5 60 40+3 40 85-5 85-80   13-8 12-7 30+5 40+5 14-4 12-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每小题1分,共12分)   15-( )=9 14-( )=8 10 -( )=6   60 +( )=65 8 +( )=38 9+( )=29   94-( )=90 16-( )=8 17-( )=8   7+( )=17 4 +( )=74 56-( )=50   三、选一选。(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面的图形中,( )和( )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   ① ② ③ ④   2.36中的数字“6”表示( )   ① 6个十 ② 6个一 ③ 60   3.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   ①45-5=40 ②12-8=6 ③30+8=83 ④9+7=17   4. 下面的式子不正确的是( )   ①15-4>9 ②72-70=20 ③30+8>35 ④3+7=37   5.8个一、3个十组成的数是( )   ①83 ②38 ③803 ④308   6.读数和写数时,从( )位读起。   ①个位 ② 十位 ③高位 ④低位   7.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   ①个位 ② 百位 ③十位 ④数位   8.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后,不能得到的图形是( )   ① 正方形 ② 长方形 ③ 三角形   四、再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在合适答案下面画u221a。(3分)   1.一年级3班有62人,2班的人数比3班多一些,2班有多少人?   65人 78人 50人   2.一本 故事 书售价54元,一本科技书的售价比它少得多,科技书的售价多少元?   74元 26元 50元   五、解决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 商店要把12箱文具送给某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2.动物园里有大猴30只,小猴比大猴多9只,小猴有多少只?   3. 小明拍皮球,第一次拍35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少拍5下,第二次拍多少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二)   一、口算(20分)   12 - 7 = 14 - 5 = 4 + 9 = 9 + 8 =   15 - 5 = 18 - 9 = 59 - 9 = 50 + 8 =   10 + 40 = 45 - 5 = 30 + 5 = 75 - 30 =   57 - 40 = 10 + 9 = 20 + 5 = 73 - 40 =   19-9+3= 39-9+8= 15-8+2= 11-9+4=   二、填空题(33分)   1、 80里面有( )个十;由4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2、十位是5,个位是0,这个数是( )。( )个十是100。   3、34的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它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 )位是十位,第三位是( )位。   5、74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6、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76,25,60,19,100,82。   ( )> ( ) > ( ) > ( ) > ( ) >( )   7、按规律填数   (1)2、4、6、(   )、(   )。   (2)40、35、30、(   )、(   )。   8、用30、8、38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在○里填上“>”、“<”或“=   70-30○30 60○67-7 80-10○70-30   78○69 99○100 78○78   三、先涂色,再填数。(6分)   ( )个 ( )个 ( )个   (1)( )最多,( )最少。   (2)苹果比桃子多( )个   四、请你数一数,填一填:(8分)   这辆小火车里有( )□, 有( )u0394,   有( )个○, 有( )个   五、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u221a”(9分)   1.梨有40个,苹果的个数比梨少得多,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18个 28个 48个   1、 三(5)班有47人去春游,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40座的 50座的 30座的   3、小汽车的价钱比飞机便宜一些,小汽车可能要多少钱?   73元 57元 22元 60元 ?元   六、解决问题(24分)   1、阿姨买来10米布,做衣服用了8米,还剩几米?。   2、 有50个, 有30个, 和 一共有多少个?   3、 金鱼缸里有15条红金鱼,6条花金鱼,再买几条花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   4、美术小组有30人,其中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   5、商店原有48台电视机,卖出了8台后,还剩下多少台?   6、把这些草莓都装进纸箱里,装得下吗? u2193u2193u2193 下页更多"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u2193u2193u219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一年级# 导语】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加与减   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2+8=10  1+9=10  9+2=11  8+3=11   3+7=10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0-5=5  11-6=5  12-7=5  13-8=5  14-9=5   10-6=4  11-7=4  12-8=4  13-9=4  10-7=3   12-9=3  10-8=2  11-9=2  10-9=1  11-8=3   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   第一种方法:   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二种方法:   拆减数:把9分解为几加一个数,再依次与十几相减,如12-9,可把9看成2+7,再用12-2=10,再用10-7=3。   第三种方法:   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或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或8)就等于几。   因为9+3=12,所以12-9=3   第四种方法:   借位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从十位减一,在个位加十,然后再减。   注意:“十几减八、减七或减六……”的退位减法方法同上。   3、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4、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第二单元单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数的方法有: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或2,4,6,8,10,12,14,16,18,20…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   2、数位、基数、序数   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从右往左的数位名称:个位、十位、百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例如:个位、十位、百位   基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例如:8个苹果   序数:表示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例如:第1个   3、两位数的理解   一个两位数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   如:95的十位是9,表示9个十,个位是5,表示5个一。   10个十是一百。100有10个十,100有100个一。   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87读作:八十七;九十四写作:94   4、比较数的大小   数位不同:比较数的大小,先从位数上比较,位数多的数更大,如:28>9.   数位相同: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如果是两个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例如:94>91.   其他:75比23多得多;54比49多一些;21比56少得多;37比41少一些;62与61差不多。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七巧板   七巧板由3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个三角形(1,2,4,6,7号),1个正方形(5号),1个平行四边形(3号)。 第五单元加与减   1、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①整十数的加减法   只把十位上的数进行加减,所得数字后面加零。   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34+5=4+5+30=39。   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75-3=5-3+70=72。   ④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   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31+50=30+50+1=81;64-50=60-50+4=14。   ⑤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或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个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然后再把两个得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   43+52=?先求3+2=5,再求40+50=90,然后90+5=95   96-74=?先求6-4=2,再求90-70=20,然后20+2=22   2、多几或少几   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例如:比20多15的数是多少?列式为:20+15=35   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例如:比76少32的数是多少?列式为:76-32=44 第六单元加与减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算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   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试卷

  教师们应该在怎么样的去准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为学生们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吧!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 试卷,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试卷(一)   一、填一填   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2、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从大到小写出四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 )、( )、( )、( )。   4、20里面有( )个十。10个10 是(  )。   5、30比(  )大1,比(  )小1。   6、十位是1,个位是9,这个数是(   )。   7、和7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和80相邻的整十数有( )和( )。   8、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一位数合起来是( )。   9、在○里填上“<”、“>”“=”   9○10 17-8○8 13+6○20 6+8○14-4   10+4○14+4 9+7○7+9 18-5○8+5   10、在5、10、100、80、60中,最接近50的数是(  )最小的整十数是(  )   11、比68大比72小的数有( )、( )、( )、□ ( )个( )个△ ( )个( )个○ ( )个   12、 ( )-10=6 ( )-10 = 8   15-( )=9 19-( )=8   二、数一数、填一填   三、按要求把下列各数填入方框里   15、78、43、9、53、85、7、42、100、25.   一位数 比50大的数 个位是5的数   五、按要求将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起来   1、书包的价钱比80元少一些。(90元、78元、82元)   2、玩具小汽车的价钱比60元贵多了!( 68元、 95元、 48元 )   3、和60最接近的数。( 100、 45、 70、 56 )   4、14+3的和是( 二十多、 三十、 三十多 )   5、得数比10大的算式( 19-9、19-10、19-8 )   六、填表(8分)    足球 篮球 象棋 跳绳   原有 17个 ( )个 15副 12根   卖出 8个 6个 ( )副 ( )根   还剩 ( )个 7个 6副 2根   七、解决实际问题( 21分)   1、手枪 卖78元, 机枪比手枪贵一些, 机枪卖多少元?   在下面合适的答案中打“ u221a ”。   80元( )76元( )48元( )   2、树上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下6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 ?   3、小文看一本 故事 书,看了15页后,还剩下5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4、学校田径队有9人,篮球队有10人, 乒乓球 队有8人。   ①田径队和篮球队一共有多少人?②篮球队和乒乓球队一共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试卷(二)   一、填一填(第1-9题每空1分,第10-12题每题2分,第13题3分,共25分)   1、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百位是第( )位。   2、10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一。   3、47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9个一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再增加1个一是( )。   5、和5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最大的两位数是( ),再增加1个一是( )   7、90前面一个数是( ),69后面一个数是( )。   8、一个数的个位上是5,它比40大,比50小,这个数是( )   9、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9,这个数可能是( )   10、按顺序填数。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 )=38 54=4+( ) ( )-3=60 75=( )+( )   12、在○里填上“>”、“<”或“=”   78○87 99○100 11-6○6 80-10○70+10   13、在48、56、45、64、49、85这六个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在圈里。   十位上是4的数 个位上是5的数 比50大的数   二、算一算(20分)   12 - 7 = 14 - 5 = 4 + 9 = 9 + 8 = 13 - 6 =   18 - 9 = 59 - 9 = 50 + 8 = 2 + 40 = 45 - 5 =   30 + 5 = 75 - 5= 57 - 50 = 17 - 0 = 20 + 5 =   15-5+8= 11-9+8= 5+9-8= 15-8+2= 13-7-6=   三、数一数。(10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四、分一分(10分)   1、按水果种类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 2、还可以按( )分,请   把分组的结果填在表格中。个数   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看图列式计算(6分)   1、 ?个 2、 ?支   五、辩一辩,在正确答案下面画“u221a”(4分)   (1)草莓60个,苹果比它多得多, (2) 的价钱比30元少一些。   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一个书包多少元?   20个 65个 90个   10元 27元 32元   六、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0元 27元 32元   10元 27元 32元   1、划走了几只?   答:划走了( )只。   2、原来有多少本书?   答:原来有( )本书。   3、 28个橘子,10个装一袋,圈一圈这些橘子可以装满几袋?   答:这些橘子可以装满( )袋。   4、我们一共摘了49个草莓。   答:小红比小明少摘了( )个草莓。   5、把这些草莓都装进纸箱里,装得下吗?在正确答案后面打“u221a”。   答:装得下。( ) 装不下。( )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组内研讨课,依据课时进度,我展示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册的第三单元的《还剩下多少》一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4、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这一节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所以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的研读以及对学生的认知基础的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减法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在我给一个班上完一节课后,感到课程设计的并不合理,内容有一点多,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特别的重视,所以整节课都是那么的满,没有一丝空隙。所以在第二节课我做了改变。具体的两种教学设计我在课后又做了对比,详细如下。 第一次上课,首先情境教学;让我们一起来到果园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展示;一棵果树(一共有5个苹果,文字的形式表现),学生充分表述这一数学信息,然后动画演示掉下来了2个苹果,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然后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奶酪的课件情境,继续让学生体验减法。仍然是不出示奶酪的块数而是用文字表示。让学生结合文字和演示的动画解决,还剩下几块奶酪?这两个情境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说,出现了掉下来、去掉、落了等词语,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继续观察,并逐步的叙述,掉下来的2个苹果,是从5个里面掉下来的,5就变少了,树上的苹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这一环节中,突出总数,让学生感受到从总数中去掉或减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观的体会到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初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然后在认一认、画一画的活动中继续理解问题,抽象出算式。最后,让孩子说“是如何算出得数的?”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孩子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嘴巴说,能让学生充分交流算法,体验运算策略多样化,然后再利用课件显示出答案,验证孩子们的结果。但在上课中,总感到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有一点多,教学重难点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一节课疲于奔命。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 经过思考,我将课件及教学内容相应的稍微做了一下改变,教学目标更明确细节,将重难点进行分散。在第一课时重点教学理解减法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提出减法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达所看到的数学问题;通过总结、交流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将减法的运算方法的学习放在了第二课时。具体是这样的,在第一节课以连环画的形式直接呈现出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交流;看到苹果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在演示过程中,孩子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还剩下几个苹果?发现剩下的苹果比原来的苹果数少,掉下来的也比原来的少,观察中,体会到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出示第二个情境,当笑笑戴着苹果去淘气家玩时,淘气为同学准备的蛋糕却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个情境,结合生动的课件,继续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在孩子发现自己有新的收获时,我在练一练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减法问题,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减法问题。完成了一部分教学目标。学生从中体验到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但是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了计算上的麻烦,到底该如何计算出结果呢?带着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课时,这也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感到这样的效果更好。 组内研讨课,依据课时进度,我展示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册的第三单元的《还剩下多少》一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4、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这一节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所以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的研读以及对学生的认知基础的了解,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减法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在我给一个班上完一节课后,感到课程设计的并不合理,内容有一点多,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特别的重视,所以整节课都是那么的满,没有一丝空隙。所以在第二节课我做了改变。具体的两种教学设计我在课后又做了对比,详细如下。 第一次上课,首先情境教学;让我们一起来到果园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展示;一棵果树(一共有5个苹果,文字的形式表现),学生充分表述这一数学信息,然后动画演示掉下来了2个苹果,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然后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奶酪的课件情境,继续让学生体验减法。仍然是不出示奶酪的块数而是用文字表示。让学生结合文字和演示的动画解决,还剩下几块奶酪?这两个情境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说,出现了掉下来、去掉、落了等词语,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继续观察,并逐步的叙述,掉下来的2个苹果,是从5个里面掉下来的,5就变少了,树上的苹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这一环节中,突出总数,让学生感受到从总数中去掉或减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观的体会到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初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然后在认一认、画一画的活动中继续理解问题,抽象出算式。最后,让孩子说“是如何算出得数的?”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孩子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嘴巴说,能让学生充分交流算法,体验运算策略多样化,然后再利用课件显示出答案,验证孩子们的结果。但在上课中,总感到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有一点多,教学重难点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点顾此失彼的感觉,一节课疲于奔命。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 经过思考,我将课件及教学内容相应的稍微做了一下改变,教学目标更明确细节,将重难点进行分散。在第一课时重点教学理解减法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提出减法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达所看到的数学问题;通过总结、交流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将减法的运算方法的学习放在了第二课时。具体是这样的,在第一节课以连环画的形式直接呈现出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交流;看到苹果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在演示过程中,孩子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还剩下几个苹果?发现剩下的苹果比原来的苹果数少,掉下来的也比原来的少,观察中,体会到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出示第二个情境,当笑笑戴着苹果去淘气家玩时,淘气为同学准备的蛋糕却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个情境,结合生动的课件,继续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在孩子发现自己有新的收获时,我在练一练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减法问题,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减法问题。完成了一部分教学目标。学生从中体验到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但是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了计算上的麻烦,到底该如何计算出结果呢?带着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课时,这也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感到这样的效果更好。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动物乐园》教学反思3篇

【 #教案# 导语】《动物乐园》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快乐午餐》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在讲课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本课教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比较真实的动物与经过艺术加工的动物有哪些差别?   2、通过塑造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形象,抓住特点来表现。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意图,我认为一是,学生在比较中明了艺术的表现是要经过对现实的加工、夸张、变形、简化等过程的;二是,在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可谓是挖空心思。搜集了交响乐《动物狂欢节》的几个片段,准备了相应的动物图片,还搭建了一座“动物乐园”,设计的教具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虽然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漏洞。激趣导课的部分过于生硬了,让学生在接受新课时有点摸不清头脑。让孩子们听音乐,猜一猜狂欢节都请来了哪些动物?有的孩子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我引导得不够,加上音乐声音太小,大部分孩子都没听出来。在后面的设计创作环节过后,我要求学生们把优秀的作品放到“动物乐园”中它们应该活动的地方,然后应该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我也放弃了,因为普遍的作品过小,孩子们都看不清楚。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课堂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我设计的让学生将手工动物与真实动物图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的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回答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较好地达到了我的要求。我制作的小乌龟姿态可爱,在演示制作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装饰方法,让他们想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装饰这只小乌龟的壳,学生们的回答也超出我的想象,很有创意。我制作的“动物乐园”模型造型美观,很好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鼓励大家将大胆制作动物放到里面,让这个“乐园”变得生机勃勃。最让我满意的还是孩子们的表现,他们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局限于书上给出的少量范作,而是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如,有个孩子做了一只蝎子,把蝎子形体概括成三个部分,即身体、尾巴和两只大钳子,概括而又突出特点。还有可爱的小猪、狠毒的白蛇、逼真的长颈鹿……   经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 篇二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为他们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把学生们带入快乐无比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没有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动物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如何让刚入校不久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等于、小于、大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启发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引导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学会了用符号比较数学之间的大小,抽象概括了数字大小问题,充分掌握0~10的运用。 篇三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快乐午餐》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案及教学反思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   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投影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⒏练习(投影出示)。   (1)看图读数,写数。   (2)读一读(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电脑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   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   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三)形式多样,深化知识   1. 连一连。   教师出示一张点子图(投影显示)说明要求:按从小到大连起来,组成一幅图。(小组内进行。)   2. 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   ③号码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深了印象。本课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由哪些数组合成的,我就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变换小棒数量,理解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内容比较多,调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还需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以我就把这节课单独抽出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的比较好。在学习方式上,由扶到引到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和成果,令人欣慰。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想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沟通合作。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并解决简单减法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  出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3节课,是孩子初步接触进位加法。应用“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孩子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图,请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如一共有几瓶牛奶?左边比右边多几瓶牛奶?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等问题。我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5篇 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你知道怎么写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吗?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上,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进取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教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进取,主动,任劳任怨。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数学教学和备课组长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度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教学和备课,进取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本事。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明白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景。 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本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我能完成的,我绝不包办代替。如学习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跟妈妈一齐去超市买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最终得出了二种算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碰到简单的教学资料,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本事,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点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个别辅导我感到做到不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使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总是不梦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 在这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本人将本学期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我校八年级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20_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由第十六章开始,到第二十章结束,共五章。其中第十六章“分式”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均属代数部分,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和第十九章“四边形”均属几何部分,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属于统计初步部分。 二、教学进展 按照学期初的学期工作计划,本人要在结束本学期的大纲安排内容之外完成一章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并且在本学期第十六周之前结束新课,第十七周开始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尽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诸如学校有特殊情况需要做出人事上的临时调整或有上级要求需要被派遣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均设计本人参与,但这并未影响本人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进度还是教学任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如期完成。 三、教学成效 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自初一伊始就由我来担任,到目前为止,与这两个班的孩子打交道已经快满两年了,我认为他们对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和风格,都不应该存在适应之说。所以,本学期在进度上我有所加快,当然,这也是因为出于本学期是他们特殊时期的考虑。由于本学期他们面临着生物、地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虑到后期他们的压力。我在以往的基础上,把教学进度提高了不少。这一提高不要紧,学生可能确实有些吃不消,在复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反映比过去三个学期的期末复习备考状态都反常,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还没有掌握。 从过去三个周的复习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结局一定会很糟糕!不用说与其他学校相比,就是与本校的其他两个班一比较,落差都特别大!记得过去我所带的89班和90班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四个班的佼佼者,两个班的分差基本都能够控制在两分以内,且与其他两个班保持着五分左右的优势,但是本学期却曾被92班赶超! 更出乎意料的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在第十九周末就开始,这相对以往也足足提前了一个周,可我似乎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跟学生讲呢!这不,我这心里更是没底了! 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致使我深深的感到自责,特别作为本校数学组的负责人,自己没有成绩,何以要求别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数学成绩? 四、教学反思 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问题还是存在不少。甚至可以用老问题未改,新问题不断来形容!曾经存在的为题还未来得及解决,新问题却一个接一个的找上门来。总的来说,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1、急功近利,忽视学生的现状。我校学生的基础本来就特别薄弱,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好不容易将自己接手的这届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全县倒数第一名提到了倒数第二名,但是由于我的急功近利,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改以往耐心细致的教学风范,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灌输予学生,导致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一问三不知。 2、经验不足,与新老教师交流甚少。少于寡言是一个内向人的一大特征之一,我也不例外。在教学工作上,我的教龄充其量也就是两年,谈经验,那就是打肿脸来充胖子了!但是,作为一个学科组的负责人,其实是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和方法,向新教师学习交流新思想的最佳平台,但我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平台,除了在会议上进行一些教学交流之外,却很少主动与他人探讨。 3、与学生的关系渐行渐远。作为班主任,应该来说是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最了解,也是学生最信任得过的老师亦是朋友。但是,由于我的性格问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不够亲近,甚至有着渐行渐远的不乐观势态。 4、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够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认真备好课和上好课之外,更应该做的就是教育教学研究了。但是回顾本学期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备课的力度和深度,上课的优化性和高效性,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五、改进措施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反思,针对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人特别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坚持打好长久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追求之一,但是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必须做好打硬仗、恶战的心理准备和打长久战的心理准备。 2、主动请教,虚心学习。学习并不单纯的只属于学生,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份子,特别是作为生活知识大爆炸、消息日益更新下的教师而言,活到老,学到老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3、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师生关系紧张,只会导致学生厌学,老师无心教学的恶果。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案例研究分析,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将成功的案例与同行分享,为他人的成功提供样本与举措,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八年级(6)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对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希望能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以后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提高我的上课技能。,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 一、工作进展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是承担糯良中学八年级99班和100班的数学教学,学期初,99班共有学生40人,100班共有学生42人。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展方面,除了遇到不可预期的诸如节假日或学校有临时活动进行调整外,我基本依照初期初的教学计划进行并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及任务。 二、主要成绩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回过来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有一定的成绩,也有诸多不足。主要成绩如下: 其实,谈及成绩,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并没有太多值得我骄傲的,反之是一种辛酸。如若确实要提一提,那么也只能牵强附会提及一下几点了: 1.屡次考试,99班数学成绩一直处于年级第一,100虽然与99班存在一定差距,但成绩并非倒数第一。本学期学校开展过三次正规考试(期末还未开始,成绩待论),99班数学成绩均处于年级第一名,100班与99班有一定差距,但也并非最差,均为年级第三名。 2.学生基础得以提升。相对去年带毕业的两个班,这两个班比毕业的两个班级基础要好,在本学期中也进一步得以提升。 3.课堂纪律良好。相比其他科目的课堂纪律,两个班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要稍好与其他学科的课堂纪律。 三、经验及体会 虽然已经完整的从初一到初三带毕业了一届学生,但是本学期所用的教材,是新版教材,又是中途接手,故本学期的很多知识点,还是与前一届的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我花大量的时间加以备课,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本学期也有一些新的经验收货以及教学体会。 经验上,进一步提升了我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以及教学水平,能够更全面的把握重难点,对于一些曾经的存在的问题,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得以解决。 体会:学海无涯,再简单的事情,每一次重复,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温故知新了吧! 四、存在问题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笨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与学生的互动有待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还是稍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余地较少。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体现。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这方面,我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再次,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高。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的制约,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太理想,也许是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对学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不敢放手让他们自主讨论解决一些他们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最后,课堂纪律仍需加强。尽管我的课堂纪律比起部分学科的课堂纪律要好,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还需在日后加以完善。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结合本学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今后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并改进: 1.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尽量让学生自主自主完成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问题。 2.建立更民主跟平等的教学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课堂上,我会努力建立一个更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 3.多听别人的课。一是多去听不同学科的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身上吸取其他学科的精华,二是听同行的课,在同行身上学习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4.加强备课。包括备学生、教学等。 5.加强现代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发问的时间。 6.加强的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上下》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及“方向与路线”做好铺垫。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篇二   一、 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是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为小动物找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确定了小鸟,小兔和松鼠的位置。这一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上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揭示主题,探索新知   课件先出示两只小动物,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用“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话。由于上下关系具有相对性,当出现三只小动物时,学生可能就不会准确描述它们的位置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接着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当小松鼠跟小兔比时,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当小松鼠跟小鸟比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这样就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对性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说,如果三只小动物比时,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反馈,我把小鸟与小松鼠位置调换,再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当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要清楚它是跟谁比,在说的时候应该具体说出它在谁的上面,或者它在谁的下面。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先解决小鸟和小兔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解决小鸟、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就地取材,先根据我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好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并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小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点脸谱的游戏,用一首儿歌:“点子点兵,点到谁当兵”跟学生一起做,然后随机选择脸上的一个器官,让学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来说说刚才点中那个器官在脸上的位置。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维习惯。开心寻宝,我把解题的各个步骤设计成锦囊,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的思维方式解开谜团。首先第一锦囊;(课件出示)这样学生排除了1号盒;然后(课件出示)第二个锦囊:最终让学生找到宝物。设计意图:用寻宝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寻宝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知识   (四)学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后一个节目是快乐分房,拓展提升;这一活动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都在早已准备好的“房子”上贴上动物的头像,在小组内先用“上下”练习说说动物的位置关系以及这样安排的理由,接着,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体验,完善认识   学会总结与反思是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结束前,我设计这样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总结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明白要养成待人有礼热情好客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六)评价方式   最后让我说说本课的评价方式和板书设计,整节课我采用了师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师评上我设计一棵爱心圣诞树,在树上挂满礼物,因为众多的的礼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关系,我让表现好的的同学摘下指定礼物上面或下面的礼物,如我会对孩子们说:“请你摘下这个圣诞老人下面的一个礼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七、 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力求简洁明了,把知识的重点展示给学生。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会学、乐学,寓学习于活动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中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好。    篇三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橡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参加森林舞会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新课标特别提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说相反的字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 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   第二环节: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再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儿?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课本,文具盒和橡皮。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课本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课本的上面,橡皮放在文具盒的上面等等。 给动物分房子。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寻宝。这道题不仅复习了上下关系的概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安排住所。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冰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出示冰灯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阳光下的冰灯晶莹如玉,月光下的冰灯万紫千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冰灯有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冰灯(生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整体读文,巩固生字,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高,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字音正误给与评价。)   学生评价   5、结合同学们的评价通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1—4段,谈谈学习的收获。   生班内交流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笼对孩子们的重要,及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的喜悦心情。   (二)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说我后悔了呢?   1、生默读课文5—10段,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班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用力”“太凉”“很暗”等词语体会父亲做冰灯不容易。   指导感情朗读   3、通过大家的朗读,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冰灯不容易,但父亲仍然给我做,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交流:父亲爱自己的孩子。   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体现父亲爱孩子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赶快”“一把按下”,有感情的朗读。   5、父亲如此疼爱自己,当看到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又是怎样做的?   生班内交流,借机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口语表达。   6、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   7、齐读11段,思考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班内交流   8、“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但它从此留在了我心中。”分析冰灯能留在我心中的两层原因。   (1)冰灯很特别   (2)冰灯凝聚着父亲深深的爱   三、拓展延伸,行为指导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我想我们与父母之间也有一些感人的小事,愿不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班内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疼爱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联想和想象体会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及“我”的懂事和对父亲的体贴,感受父子情深。   2、通过自读,会认12个字;通过观察、描摹、抄写,会写“笼、级、吵、继、续、盖、按、碰”等8个字,积累多音字“答、应、笼”,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走街串巷、享受”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子情深。   教学难点:   想象体会“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试着写一写冰灯留在“我”的心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导猜想,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学生猜想。(预设:课文可能会介绍冰灯的样子和制作方法;可能是写冰灯的来历等。)   3、师:课文内容会跟你猜想的一致吗?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吧。   【设计意图:阅读的兴趣是从文章的题目开始的。根据课题猜测课文内容,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自然希望走进课文,读书的欲望自然被激发。当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学生会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当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不一致时,课文内容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验证自己的猜想。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俗菱适炕棉爹扭废袄悔融   (2)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走街串巷、答应、适应、菱形、称赞、融化、继续、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并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第二组: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词语分成两组出示,是为了达到不同的具体目标。第一组通过认读词语达到巩固生字、感知词义并积累词语的目的;第二组通过比较辨析,在巩固生字的同时突出了对字义的感知和字形字义的自主辨析。】   3、指名展示朗读课文,进行激励性评价。   4、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1)提问:课文内容是不是跟你猜想的一致?那写的是什么呢?   (2)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冰灯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讲清时间、人物、事情。可进一步通过填空帮助学生概括:   有一年,“我”希望父亲。的早上,父亲。“我”觉得,这一年的春节,“我”的冰灯是。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尝试概括课文内容,是进一步理解感悟的基础,也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模糊到清晰,有层次地引导他们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自读自悟,自主体会父子情深。   1、谈话:当你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感受?(预设:读完课文,让人感动。)   2、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或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做上记号,批注自己的感受,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真挚情感。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同位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先读一读最使自己感动或印象深刻的词句,再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同桌间议一议,相互展示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给足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得”,使学生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四、组织对话,内化语言和情感。   (一)对话父爱的伟大无私   1、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无私与伟大?   2、根据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预设:   (1)大年三十的早上,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父亲在一边忙着什么。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引导学生抓住“等适应了……才……”“离炕很远的地方”“每磨一阵……就会停下来……”等细节描写体会父亲起得早,为了防止冰块融化,宁愿自己受冻,而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从而感悟父爱的无私。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内化情感。   (2)父亲把头扭过来,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冰,正给你做冰灯呢。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引导学生注意“找”“冻”“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继续用力磨”等词句中感受父爱的无私、伟大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引导学生抓住“赶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等词语和父亲的话感受伟大无私的父爱,并联系“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这一句加深体会——父亲真的不冷吗?为什么说不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感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无私伟大。】   (二)对话“我”的懂事和体贴   1、学生自主读书体会,并完成相关部分板书或课堂笔记。   冰灯   父亲(父爱无私伟大)“我”()   答应了   起早离炕很远   找冻继续用力磨   你再睡一会儿   赶快一把按下   小心冻着   2、讨论:“我”为什么“心里直后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完成有关“我”的板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入了“我”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了“我”的懂事和体贴。】   (三)对话父子情深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感悟父子情深。   2、讨论:为什么说“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引导学生想像:小伙伴见了“我”的冰灯会怎么说呢?(预设:“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怎么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引导学生感悟“我”的灯笼“最特别”表现在:①材料和样子与众不同。它是父亲亲手打磨制作的,凝聚了父亲对“我”无私的关爱。   3、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练习写话,进一步感悟父子情深。   (1)说一说:“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   (2)填一填:过了几天,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因为这冰灯是,它凝聚着,它点亮了除夕夜,更温暖了。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把情感的内化与说话、写话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效率的化,使阅读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五、沟通学生生活,内化情感,拓展表达。   1、谈话: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2、谁和大家说一说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这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到了父母爱的伟大,升华了课文所体现的情感。】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73页漫画的启示作文怎么写

U0001f604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 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 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 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学周长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教师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的) T: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这表面的图形的周长。 (①印当中来发现不封闭图形;②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请你来描一描它们的周长:这什么这个不描呢?)(我们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一点,这个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请举手。)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T: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了。 小组活动: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T: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4)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二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问你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图)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5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于秒学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体验1秒、几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池)一个圆形*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 篇二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 篇三 】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些○47cm多一些   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12cm多一些4cm   ○31cm多一些10cm○47cm多一些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

【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